语言学论文题目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学论文题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学论文题目

篇1

1.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与俄语教学 

2.浅谈语言学对俄语学习的作用和启示

3.俄语话语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 

4.俄语学者对功能语言学的贡献  

5.俄语笑话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6.俄语计算语言学领域本体知识库的构建 

7.俄语语料库的新发展 

8.俄语电视广告的心理语言学分析以及教学中应用 

9.高校俄语听力教学策略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10.国内俄语学界社会性别语言学研究略论

11.“多元视角下的俄语语言学研究:成就与展望”国际学术会议通知 

12.话语语言学与俄语篇章教学

13.基于语篇语言学的俄语口译研究的设想

14.俄语广告文本语言特点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15.篇章语言学与俄语语法教学 

16.神经语言学视野下的学生俄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17.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俄语词汇记忆策略

18.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谈俄语词类的划分 

19.中国俄语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方法——有关《现代俄语语义学研讨会》的若干思考

20.一部功力深厚的俄语语言学专著

21.认知语言学在俄语学研究中的状况 

22.俄语语言学新术语试译

23.学习话语语言学,改进俄语教学法 

24.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俄语教学中先例理论的应用

25.从生态语言学角度看俄语中的外来词 

26.北京外国语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模拟题(现代俄语语言学专业) 

27.俄语民间文学形象的国情语言学分析

28.俄语语言学研究 

29.对俄语视觉词语义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30.谈谈话语语言学与俄语教学

31.从工程语言学角度评价苏联科学院《俄语语法》(1980年版) 

32.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俄语中T/B式称呼语

33.二外俄语教学与对比语言学 

34.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来比较俄语和英语的词根

35.俄语语言学新术语试译(续) 

36.《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译库》首发寄语 

37.俄语呼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观察

38.俄语形容词充当后置定语的语言学分析

39.世纪末的俄国语言学 

40.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俄语在新疆 

41.俄语中伟大的卫国战争先例现象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42.俄语语言对比研究新景观 

43.《当代语言文字理论的新构想》中有关普通语言学和俄语问题的错误 

44.莫斯科语言学派百年回溯  

45.《语言学问题》1980年第二期简介——俄语在向分析语发展吗?

46.开扩语言学研究的领域——《俄语口语语法概论》评介

47.副语言学与俄语手势成语

48.构建以情优化高校专业俄语教学的策略

49.18世纪俄国语言学研究概要

50.俄语修辞学:回顾与展望  

51.国外俄语学研究点滴

52.“中国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层论坛暨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成立75周年学术研讨会”通知

53.俄语语言个性理论的源流与发展

54.语言个性初探  

55.俄语阅读学习策略 

56.俄语成语的语义特征 

57.建构商务英语语言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要素 

58.俄语动词性句子语义结构描写的原则 

59.篇章——对低年级中国大学生进行俄语语法教学的单位

60.浅议俄罗斯网络发展现状及其社交网络语汇特征

61.论俄语教学中语言意识的培养

62.浅谈动词性语气词

63.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俄语学

64.80年代以来的苏联俄语研究

65.语言学:21世纪展望勤于求索继往开来

66.俄语和英语“定语”的对比初探

67.论俄语复合句分类中的模糊现象  

68.奥热果夫和他的《俄语词典》

69.专业俄语精读课测试模式:研究与实践 

70.谈应用型旅游俄语教学的创新 

71.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探究 

72.俄语简单句的语义结构 

73.《语言经纬》评介

74.俄语口语的某些句法特点 

75.中俄语言文化中关于友谊的交际行为准则 

76.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概况

77.20世纪俄语成语学研究 

78.试论俄语成语的固定性和变体性 

79.互联网与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80.俄语词概念意义掌握的心理过程分析

81.赵洵講语言学与方法论问题  

82.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改探索

83.论俄语口语的对立性特征  

84.论汉、英语词义的民族色彩与翻译

85.俄语词法学新术语试译 

86."Ты"还是"Вы"——论俄语第二人称呼语的特点

87.20世纪俄语语用学研究

88.大策划 大学者 大作品——《当代中国俄语名家学术文库》评介

89.俄语中表示数量含义的成语简论  

90.20世纪俄语语义学研究

91.浅谈文化语境与俄语教学

92.语言学界的一次多学科对话与交流——《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译库》结项及学术座谈会纪实

93.俄语语调姿容综合体浅议 

94.俄语功能语体定量分析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95.伴随语言手段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

96.中国的俄语教学

97.语言国情学初探

98.现代俄语与外来语  

99. 试论篇章在俄语教学提高阶段的重要性 

100.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101.高校专业俄语写作教学再探究 

102.浅析如何有效破解俄语学习的困境 

103.俄语中主从复合句与词组的同形现象

104.苏联俄语口语研究概述

105.俄语口语与俄语语法新现象 

106.试论俄语同义词

107.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

108.谈学习转移及其在俄语二外教学中的应用  

109.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与研究初探 

110.1984~2013年我国英语语言学教学研究述评 

111.浅析如何有效破解俄语学习的困境 

112.浅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113.管窥我国英语语言学教材的现状与英语语言学教学 

114.两种俄语音位系统之比较 

115.俄语名词格范畴语义的认知阐释 

116.俄罗斯语言学界社会性别原型研究概观

117.进取的人生与独创的才智——评维诺格拉多夫在语言学上的贡献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一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挑战,以期能够发掘影响本课程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内外因,从而能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达到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的目的。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5) 规定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在英语专业高年级中开设了《英语语言学》课程。然而长久以来,语言学课程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尽管教师及学生都认识到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比较晦涩难懂,而教师又一般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学习的效果都不尽理想。但是也一直有学者或者教师对语言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做探究,并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尝试性的解决途径,如潘之欣(2002),王扬(2004),白郁(2007),鞠玉梅(2007)等。然而在众多的著述中,除潘之欣(2002)做了调查问卷的实际研究以外,其他的鲜有基于调查或实验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一些内省式的探讨尝试。笔者自2003年起一直担任《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专任教师,在较长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对课程存在的问题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于是笔者在自己教学的两个大学三年级的英语专业自然班中做了一项针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专项调查问卷研究,以期能够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对课程存在的问题,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学生们的学习预期及学习困难做出全面的了解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64份,实际收回64份。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3道问题,其中1-21奇数问题采用的是选择题,分四个选项;2-22偶数问题是书面问答,分别对1-21奇数问题的选择做出书面的解释,如第1题“经过一年的学习,你认为本门课程_____”a. 非常有用 b. 有用 c. 没有什么用处 d. 说不清楚,当学生做出选择后,会在后面的第2题预留的空白处写出做出上述选择的依据。这种调查问卷的设计方式虽然没有完全按照Likert 五分法进行,但是创新之处在于能直观地获得学生做出某项选择的初衷,从而能最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诉求和认识做出判断。

由于涉及的问题以及分析较多,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其中一些较为关键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当被问及本门课程是否有用时(第1题),约有68%的学生(44人)选择了a. 非常有用和 b. 有用。约42%的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是非常喜欢或者喜欢,选不喜欢的约占26%。约72%的学生对现在的教材(胡壮麟编《语言学教程》第三版)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不满意者只占9%。约55%的学生对于目前的教学方法感到非常满意或者满意,不满意者占16%。对于任课教师是否胜任目前的课程,约98%的学生(63人)选择了非常胜任或者胜任。约有70%的学生对于设立语言学课程觉得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只有约17%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对于课程目前的测试方法,约56%的学生选择接受,约33%的学生选择了不接受或者认为应改变测试方法。当被问及课程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时(本问题可多项选择),约45%的学生认为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约48%认为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约9%认为应注意新成果的介绍,约5%选择其他。约70%的学生认为课程的课堂教学非常好或者好,约20%选择一般,约3%选择非常一般。当被问及对课程的其他建议时,多数学生认为授课时应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尽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等。

通过上面对调查结果的简单分析,结合以前相关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困扰本课程的一些主要因素是:

(一)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本次调查中约2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本门课程,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潘之欣(2002)的调查结果一致。[1]而影响学生对课程喜欢程度的主要因素还是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这个结果与潘之欣(2002)也基本一致。[1]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时不仅仅要满足于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解释讲授,而且也要照顾到课堂气氛和讲授的深入浅出,只有让学生听的懂,听的有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课程的认同感。

(二)课程的教学方法。本次调查中约16%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法感到不满意,这与王扬[2]、白郁[3、]鞠玉梅[4]等所反映的一致。因此原来那种以课本为主,偏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实际。不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而且还要充分调动声,光,电等各种手段,给课堂教学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

(三)测试方法。本次调查中约33%的学生对目前单纯书面考试的测试形式表示不接受或者希望改变测试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考察手段,从多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就。除了学期末的笔试以外,教师也不妨在平时多让学生做一些小组讨论,课堂陈述或者也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小的论文作业,内容尽量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并贴近日常语言的实际,这些活动的结果可以计入学生的平时分,这样的话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次调查中约48%的学生认为课程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逐步引导学生培养用语言学课程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实例的能力。 语言学知识及理论其实都是对日常语言数据和语言现象的浓缩抽象而已,其实质上是来自于生活,现在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再把它们还原到生活中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还原其本质。这样不仅仅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个因素以外,另外一个困扰语言学课程的困难就是课时设置的问题。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虽然都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语言学课程,但是一般都只开设一个学期,大约32课时,而课时数的不足也制约了教学。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较大的取舍,只能选取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授,从而造成了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足,教学内容的破碎也制约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总体把握。有鉴于此,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07年开始,将《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课时数从32学时调整到64学时,即从原来只开设一个学期增至一个学年。这样的设置不仅仅是增加了课时数,使得教师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系统地讲授,而且时间跨度的增长也从另一个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从实行至今,教学实际效果以及学生实际学习的成效来看,这样的课时设置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认知程度逐年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取了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

二、结论及建议

针对其他相关研究以及调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知识水平的持续提高,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方法,改变原来那种照本宣科,只注重书本基础知识讲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更新课程的测试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平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测试方法,利用小组讨论,课堂表达,小论文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考核。另外一方面,语言学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广泛涉猎相关资料文献,培养对语言的直觉。语言学中所有的理论其实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语言数据或者实例,只是抽象程度较高,因此表面上看来较为晦涩难懂。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深入浅出,诙谐活泼的语言和实例来还原语言学的本质,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从侧面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多互动,相互了解,共同提高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3): 47-55.

[2]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04,(5):57-60.

篇3

本人出国期间研究的题目是: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本研究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交叉性研究。此次出国有三个目的:第一,学习和收集国外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最新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学习国外的语言教学方法,当前中国最需要的是"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如何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齐头并进,杜绝英语学习者高分低能现象成为当前中国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将对我国英语教学和学习有很大启发;第三,此次出国带回的国外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最新理论和研究将会为我国语言学界注入新鲜血液,起到增砖添瓦的作用。

性别做为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其相关研究基本集中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其中较为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男女两性的话语行为方式差异。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国内关于英语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已得到一直认可,但如何提高英语语用能力实证研究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语言学发源地的美国,具有优越的语言学研究环境和基础,拥有诸多世界顶级的语言学家,代表着世界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人选择的托来多大学是一所美国知名的公立综合大学,该校的英语学院开设有语言学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具有坚实的语言学教学和研究团队。本人选择的导师是托莱多大学英语学院语言学团队的Melinda Reichelt教授,她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研究,主要教授语言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她对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这个题目有着极大的兴趣,本人其他的在研项目也几乎都和Melinda Reichelt教授的研究方向一致。此前,本人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已经和她进行了很多交流,并且在国内已经做了一些前期的实证研究,收集到一些一手数据。Melinda教授对本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也非常感兴趣,认为我的研究方法对他的很多课题也非常有帮助。赴美后,我们将对美国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性别差异作进一步研究,具体研究安排如下:

20XX.2.1-20XX.4.1:查找和收集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相关资料,熟悉当前语言学最前沿的研究,尤其是和本人研究题目相关的;观察和学习托莱多大学的教学模式。

20XX.4.2-20XX.5.1:和Melinda 教授共同制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测试工具和方法,对她教授的学生进行测试,收集数据。

20XX.5.2-20XX.6.10:在Melinda 教授指导下撰写研究报告。

篇4

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

一、 撰写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学生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整个大学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内容,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二、 指导资格

论文一般由讲师以上(含讲师)有科研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

三、 论文选题的范围及时间

论文选题内容可涉及文化、文学、跨文化交际、翻译、教学法、语言学六个方面。题目在三年级上学期论文写作课教师的辅导下初步拟订,在三年级上学期末确定指导教师。

四、 论文的内容要求

(1) 论文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准确、规范、流畅;

(2)论文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3)论文内容应与英语国家文化、社会等问题相关。

五、 论文的格式要求

(1) 一律用英语撰写;

(2) 长度为3500-4000字之间;

(3) 结构完整,且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提纲、参考书目等应符合论文写作课上所讲述的要求

(4) 初稿和定稿必须采用A4标准纸张,经电脑打印完成;

(6) 终稿必须采用的基本编辑格式应符合要求,格式具体要求参见外语系毕业论文模板。中文摘要、关键词统一用A4标准纸张,4号宋体字打印。

六、论文进度安排

(1)三年级上学期为论文准备阶段,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

(2)在论文指导教师指导下,2005级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于2008年1月10日前须将论文题目确定下来,并撰写毕业论文提纲。

(3)第一稿(Rough Draft)完成时间为3月31日。

(4)第二稿完成时间为4月25日。

(5)第三稿即论文终稿完成时间为5月25日。同时按外语系论文写作模版打印成文。

七、 毕业论文的阶段及要求

论文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及答辩。

(一)准备:学生可以根据外语系论文写作范围选择研究内容,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二)撰写提纲: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所采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提纲。同时也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在学生形成毕业论文提纲前一定要与被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毕业论文提纲应尽量做到全面缜密,理顺所要论述内容,避免以后反复修改。

(三)第一稿: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写作,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第一稿完成以后,指导教师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提纲和思想在写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学生采取不认真的态度,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严肃地批评教育,拒不接受者,指导教师有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或交系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处理。如果教师不认真指导,随意放学生过关,以后阶段出现的问题由该教师本人负责。

(四)第二稿: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充第一稿之不足,同时要求在表达上要有所提高。在接到第二稿以后,指导教师阅读后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及时改正。

(五)第三稿:要求学生在文风、文章格式、修辞等方面有所提高。指导教师要对第三稿进行全面地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定稿打印时所有的错误和疏漏都得到更正,错误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即2%。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打印前再校对,以保证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版本打印出来。

(六)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予以充分的准备和重视。论文答辩前,学生们必须充分熟悉论文,答辩时,要求学生能脱稿进行5-10分钟的毕业论文内容的陈述,并流利、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在答辩过程中,参加答辩的教师要对答辩人的语言技能(语音、语法、词汇、语用)、口笔头能力、论文内容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认真记录,客观公正的评分。

八、 与导师的联系

(1) 建议学生在第五学期结束之前在写作课教师辅导下初步确定论文选题方向,但第一次与导师见面的时间不得迟于第五学期指导教师排定后一周;

(2) 学生第一次与导师见面时必须准备好暂定的论文题目、主题与提纲以便讨论,否则导师有权不予指导; (3) 对无故不主动与导师联系的学生,导师有权不予指导;

(4) 对于未遵循上述要求的学生,系论文指导委员会不再另行为其安排指导教师;

九、 “指导纪录单”的填写

学生应用(英文)认真填写论文题目(需附中文题目),认真保存指导记录单,并于上交论文终稿的同时上交指导记录单。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语系

篇5

关键词: 语料库 中外护理学 论文标题

1.引言

学术期刊论文是研究者们获取最新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个能恰当并且准确反映出作者的真实表达意图的标题十分必要,它通常是吸引读者停下脚步潜心阅读的前提条件。好的标题能加速读者的搜索定位时间,它在、阅读和收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学者们在汲取国外期刊的研究精华的同时,也将各自的发现用英文展现出来,期待传播得更广。但由于二语的缘故,会出现语法错误、结构不当、用语口语化等问题。很多论文的英文标题就是中文题目的直接翻译。科学论文具有独特的写作体裁,其标题作为论文的缩影,更需要注意遵循它的写作范式,而不能简单地直译。选取中外护理学论文的英文标题建立专门用途语料库,比较分析标题的结构和话语功能,以期在英文标题的撰写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论文标题的研究综述

从事语篇体裁分析的国内外研究者们对学术论文的摘要、引言、结论等部分都做过详尽的比较分析,其中论文的标题也是讨论的重点之一。研究者们拿不同学科的论文标题进行比较,分析集中在标题的长度、标题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上。Haggan 区分了文学、语言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的论文题目,他总结了标题的三种基本结构:完整句子结构、复合句结构及占大部分的名词性短语结构。Soler选取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综述论对比,发现完整句子结构的标题最能体现生物科学学术论文的特性。Wang和Bai做的医学类论文的研究表明名词性短语结构的标题所占比重最大。庞继贤和陈B对比分析了中外应用语言学标题结构差异,提议国内论文作者少使用“研究”“初探”等词,并深入探究作者的拟题策略所隐含的社会文化依据。有关医学类的标题研究还有张晓枚等利用语料库分析中医药类论文标题中介词的分布特点及用法。而护理学的论文标题研究相对很少。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入手,期望借助语料库这个工具展现护理学论文标题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

3.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5至2016年间发表的护理学权威期刊的论文标题建立两个语料库:一个是国外期刊标题语料库(IJT),来源于Oncology Nursing Forum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共99条,形符数为1264;另一个是国内期刊标题语料库(CJT),来源于《护理学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共90条,形符数为1349。利用AntConc软件比较两个语料库的高频词汇,同时细分标题的结构特点,分析该特点的语用功能。

4.研究结果

4.1标题的高频词汇

使用语料库工具的词表功能分别显示两个语料库的词表,发现IJT的高频实词和CJT的有差异,见表1(因两个语料库大小很接近,就没有列出词频比率)。

表1 IJT和CJT的标题高频实词词频比较

表1中仅仅列出排名前六的高频实词。在IJT中,词频最高的是cancer,查看它的索引会发现这些标题都体现出一个主题,那就是癌症,这说明IJT收录的这些期刊对癌症关注度很高。而在CJT中,排名第一的是patients,表明这些文章的出发点是病人本身而不是疾病。另外,analysis在CJT中使用频率较高,反映出此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比如meta分析。而在IJT中,analysis出现的概率很少,只有两次。这个发现同庞继贤、陈B的研究有重合的地方,即不要过多使用“分析”之类的词语。

4.2标题的结构类型

参照Haggan和Soler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标题结构划分为名词短语结构、复合型结构和完整句子结构。名词短语结构又可细分为:

4.2.1一个名词短语,如Center of Excellence to Build Nursing Scholarship and Improve Health Care in Italy.

4.2.2多个名词短语,如The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workplace violence against nurses in Harbin.

4.2.3分词短语,如Using Photovoice to Explore Nigerian Immigrants,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复合型结构是指通过冒号或破折号连接主标题和副标题,如Moral Distress Amo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Report of an Institution-Wide Survey。完整句子结构出现频率较少,如Narrative education cultivates car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表2从整体上显示CJT和IJT标题类别所占的比重。

表2 CJT和IJT标题别

从表2可以发现CJT和IJT的标题都是以名词短语结构为最多,其次是复合型结构,完整句子结构最少。这和Haggan的结论部分一致,即标题结构由名词短语构成的比例最高。相对于IJT来说,CJT标题结构呈现出更明显的对名词短语结构的偏好,所占比例超过90%。而两个语料库都体现了完整句子结构标题出现概率很小,仅有一例。这说明不管是国内期刊还是国外期刊都很少使用句子作为标题。表3将名词短语结构标题进一步细化,分成一个名词短语结构(NP),多个名词短语结构(nNP)和分词短语结构(PaP)。

表3 CJT和IJT标题中名词短语结构类别

IJT的名词短语标题结构类别分布比较均衡,分别为一个名词短语结构(47.5%),多个名词短语结构(33.8%),分词短语结构(18.8%)。而CJT中超过半数是一个名词短语结构(68.7%),分词短语结构仅占2.4%,结构分布差异大。

4.3 标题的语用功能

从上述的语料库统计中发现大部分护理学标题采用的是名词短语结构。通过检索两个语料库的词表,可以找到这两个语料库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见表4。

表4 CJT和IJT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

综合两个语料库,出现频率最高的介词有and, of, in,the。介词and用于连接两个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Build Nursing Scholarship and Improve Health Care),of表示所属关系(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Family Nursing Knowledge Into Clinical Practice),in指示研究范围(in Italy,in the United States),the主要用于限定(the Relationship)。综合以上的高频词所体现的功能,可以发现期刊论文标题的话语功能有:体现研究对象,体现研究范围,体现研究方法,体现研究目的,体现研究问题,等等。

5.结语

通过对所收集的国内外护理期刊标题的语言和结构特点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国内护理期刊标题同国外一样,都是以名词短语结构为主,但存在结构形式较单一的问题:名词短语结构标题主要是单个名词短语加后置修饰语形式,分词短语结构较少;另外复合型结构标题也要少于国外期刊。这说明国内护理学论文英文标题的撰写和国外的主流习惯还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分析标题中的介词总结出标题的语用功能。标题能表明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是什么,非常清楚明了,这进一步说明标题的重要性及写好英文标题的必要性。

标题,作为学术论文的精髓,值得研究者们细细斟酌。本次研究仅仅是一个小型的初步探讨,存在语料不够多的问题,还有待后续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希望本研究能够对研究者英文标题的撰写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Haggan,M. Research paper titles in literature,linguistics and science: dimensions of attrac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4.36(2):293-317.

[2]Nwogu,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tructure and funct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1997.16(2):119-138.

[3]Soler,V. riting titles in science: An exploratory study[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2007.26(1):90-102.

[4]Yang, R.& Allison,D.Research articl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oving from results to conclus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2003.22: 365-385.

[5]Wang,Y.& Bai,Y.A corpus-based syntactic study of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 titles[J].System,2007.35(3):388-399.

[6]曹睿赵硕.科技论文标题的结构和语言特征――以Science和Nature为例[J].外语教学,2014.35(2):35-39.

[7]梁茂成,李文中,徐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76-80.

[8]庞继贤,陈B.中外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对比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5(1):189-200.

[9]姚克勤, 姜亚军.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标题的历时研究[J].外语研究, 2010(3):36-39.

篇6

整体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与正文相对应

2、所有汉语著作名,文章名,论文名等都不用书名号,且不用斜体3、汉语两个以上的作者名字中间用“、”隔开,英语的用“﹠”连接4、所有的标点符号均为英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5、英语作者所有的名都只取首字母,姓用全名

6、英语多个作者,除了第一个是姓前名后,其余的都是正常顺序,明前姓后

7、英语期刊内文章名,论文集内论文名等都不用斜体,且仅仅首单词首字母大写,期刊名,论文集名要斜体大写。排序:

1、按照字母顺序排序2、英语类在前,汉语类在后3、先写独著,后写合著文献标识符:

[M]专著,monograph.[J]期刊文章,journal[C]论文集,articlecollection[A]论文,articleinacollection[D]学位论文,MA.ThesisorPh.D.dissertation[Z]其他难于定类别的,otherssuchasdictionaries

[N]报纸文章[R]报告,report[OL]onlinematerials

Ⅰ、专著的写法:

作者名.著作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汉语独著:

胡壮麟.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1.汉语合著:

胡壮麟、苗兴伟.应用语言学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英语独著:

JosephLevison在1988年,剑桥出版,Pragmatics

Levison,J.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英语合著:

WilliamHalliday和JosephHasan,1979年在伦敦ArnoldPubliser出版CohensioninEnglish.

Halliday,W.&J.Hasan.CohensioninEnglish[M].London:ArnoldPubliser,1979.

Ⅱ、期刊文章的写法:

作者名.文章名[J].期刊名,发行时间,期次:引用页码.汉语:

汪峰,在中国外语,2003年第十期10-15页发表《英语学习特点》、汪峰.英语学习特点[J].中国外语,2003,(10):10-15.英语:

WashingtonIrving和BenjaminFrancklin,在AppliedLinguistics,1999年第六期的7-12页发表。ModernEnglishandTheirFunction.Irving,W.&B.Francklin.ModernEnglishandtheirfunction[J].AppliedLinguistics,1999,(6):7-12.

Ⅲ、论文集的写法:

汉语: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载论文集作者(主副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时间:引用页码.

王晶.英语教学模式选用[A].载田中(主编).英语教学模式在中国的发展[C].上海:上海外教出版社,2010:99-112.英语: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In论文集作者(ed.oreds.).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时间:引用页码.

Ronald,L.AnobservationofthefootballcultureinEngland[A].InJim,G.&S.Pouer(eds.).SportsCultureontheWorld[C].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122-129.

Ⅳ、学位论文写法:

作者.学位论文名[D].通过论文的大学,通过时间.

篇7

论文关键词: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国际问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 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的背景下,中国与国际问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 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外宣传材料不断译为各国语言。各大城市也加快脚步与世界接轨,一个突出的表现为在城市面貌上,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公示语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警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也就是说,公示语是以公众为对象,以文字或图形的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服务。随着这一语言文体的出现,也出现了另外一些隶属于公示语的文体,包括标示语、标识语、警示语等。作为城市面孔的公示语是给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国名片。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代表一个城市的面貌,其目的是要在必要的场合能够指示、提示、警示、帮助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更加方便的学习、旅游和工作。

但在这些双语公示语中, 有很多英译不规范甚至有明显语用错误的现象, 这不仅未能达到使用双语公示语的最初目的,同时还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作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公示语翻译意义是极其重大的。目的既然是为了实现跨语言文化的交际实现原作意图英语论文题目,译者应根据具体译文,抓住原作意图,灵活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语义翻译重视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完整再现语言的表达功能论文范文。交际翻译的关键则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贺学耘,2006)。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标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冯国华、吴群定义忠实为对应“原文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是原文语言表达形态”(冯国华,2001),也是这一理论的延伸。倪传斌和刘治曾提出在公示语翻译中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五原则 (倪传斌,1998) 。吕和发也提出公示语的语言风格了解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和信息状态,翻译人员便容易判定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词汇词性选择。例如可以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现在时态、祈使句等形式来表达。但严格禁用生僻词汇英语公示语的词汇,选择非常重视公众化(吕和发,2004)。有时也可配以图文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公示语所传达的意义。

但目前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缺乏跨文化意识,使得外国人不能很好理解其所表达的意义等。有些翻译错误的出现问题是由于从事汉英翻译的译员语言功底不过硬所致。刘利音指出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有拼写混乱、语法错误、中式英语、语意模糊、文化误解等问题。(刘利音,2007)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英汉两种语言不但在语言系统、语言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往往受文化因素的制约。我们在使用中英双语的标识语时,有时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交际困难,甚至闹出笑话。赵湘提出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例如文化差异导致文化误读、文化差异误导文化信息的获得、文化差异导致语义不对应。(赵湘,2006)史航在分析标识牌中英语使用不规范案例总结出“中国式英语”、用词不当、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汉语拼音混用以及谐音等造成翻译不正确(史航,2009)。

公示语的翻译是—个复杂的过程英语论文题目,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文化习惯、场合等,对于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比比皆是的错误现象,在翻译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公示语的翻译究竟应该遵循何种原则、追求怎样的译文呢?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异的见解。纽马克(Newmark)按照布勒(Buhler)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文本划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号召型文本(vocativetext)。表达型文本主要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较少考虑读者的反应,如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和私人信件等。信息型文本强调的是真实性和语言的外部现实,如教科书、学术论文、报纸杂志和文章等。而号召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号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做出反应,如通知、说明书和宣传广告等。翻译方法应该依文本类型而定。纽马克主张,翻译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和以号召功能为主的文本,宜主要采用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的方法,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Newmark,1988)黄友义提出“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黄友义,2004)罗选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作了《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的主旨发言,指出公示语是社会用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清晰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功利性、多元性、创新性和简明性。(罗选民,2006)吕和发认为,由于公示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标准性和沿袭性,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吕和发,2004)童祉颖指出公示语的翻译要尽量遵循借译原则,采用国际通用表达方式;把握英汉文化差异,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适当的注意修辞知识,(童祉颖,2007)力求所翻译出来的公示语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公示语的双语效果主要是为了能给那些在中国却只懂一点点中文或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提供一些方便,使他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方便和舒心。因此英语论文题目,双语公示语的最前提的作用就是要达到语言清晰明了,意思表达清楚,没有歧义,即达到原是语言的功能对等效果。并且功能对等也是最基本的翻译要求论文范文。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奈达师从几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但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与英文对等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内涵。于是,译者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汇直接说明、解释原文的内涵,以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译作。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篇8

论文摘 要: 作者以国内外经典“语言学概论”教材为例,讨论“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写问题,认为概论教材在内容涵盖上没有必要做大而全,而应该注意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教材可以运用某些学界公认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一以贯之,也可以融合各学派的理论,兼收并蓄。教材编写中要重视插图、参考文献和附录,做到插图丰富有趣,每一章都有可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的较完备的参考文献,尽可能地以教材编写简单的语言学词典作为附录。教材的配套练习题要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查。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外国语言文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国内外目前使用的“语言学概论”教材比较多,然而一部“语言学概论”教材应该包含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比较合适,教材的配套教学材料如何编写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学者和授课老师的注意。本文以国内外经典“语言学概论”教材为例,就这些问题谈谈“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写要点。

本文涉及的国内外经典概论教材主要有:叶蜚声和徐通锵主编的《语言学纲要》新版(第四版)和旧版(第一、二、三版)、(英)雷德福等著《语言学教程》、(英)罗宾斯著《普通语言学导论》第四版和(美)弗罗姆金等著《语言导论》第七版。①

一、教材的内容涵盖

作为理论语言学的入门课程,“语言学概论”教材应该写入什么内容,这是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

从目前国内外比较通用的教材来看,概论教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内容: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的介绍、语言学史、语言的性质和功能、语言的本体研究(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发展等。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一些我们所熟悉的语言学领域和学科分支中,很多教材并没有将其纳入。比如语义学一般都认为是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研究领域,不少学者将语义、语音和语法并称为语言的三大要素。然而不少经典教材如旧版《纲要》和雷版《教程》都没有具体介绍语义学。再如语用学,要不要纳入概论教材,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新版《纲要》第五章直接将旧版标题“词义”改为“语义和语用”。而罗版《导论》和弗版《导论》都未涉及语用学的内容。即使是上述基本内容,不同的教材也有所偏重,比如罗版《导论》就全面综述了现代西方语言学不同流派的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地阐述了各学派之间的历史源流和承继发展关系。可见罗版《导论》更偏重语言学史和语言学流派。

此外,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新成果要不要编入教材,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新版《纲要》在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中加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第九章增加了语法化研究的新成果。罗版《导论》也已经是第四版,比起旧版来内容也是大大丰富和深入了。②尤其是弗版《导论》已经出到了第七版。雷版《教程》只有三个部分:语音、词汇和句法,而每一个部分都分专节讨论发展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概论教材编写由于其导论的性质,一般是无法做到大而全的,也无需大而全,有所侧重也无妨。这跟编著者自身的学术素养和专长有关,也正体现概论教材内容的丰富和独特性。但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在课程设置上与后续课程形成互补,比如缺少语义学的内容,可在后续课程中增加专业选修课语义学来弥补。另外,编写教材还要注意不断修订,把语言学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纳入到教材中来。

二、教材的框架体系问题

关于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框架的处理,基本有两条路线:一是全书基本采用一个学派的理论贯穿全书;二是兼收并蓄。这两种编写方法各有所长。前者的好处是全书结构完整,便于学习者深入全面掌握某一学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由此及彼,通过后续课程了解其他。而后者的好处是便于学生掌握语言学各领域和分支学科的全面知识,对于感兴趣的领域也可以通过后续课程进一步深化学习。

前者的典型代表是旧版《纲要》和雷版《教程》。旧版《纲要》基本采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条主线贯穿全书,线索分明。比较而言,新版《纲要》虽然保留了这两条主线,但由于增加了语用和语义部分,完全无法用组合和聚合关系来统摄,主线已经不那么分明了,这与结构主义对语义和语用的忽视是有关联的。雷版《教程》全书把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线贯穿到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个部分的叙述中去,简直可以看作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入门书。值得一提的是徐通锵先生《基础语言学教程》,也是将其“字本位”理论贯穿全书,但是作者自己也说,“字本位”理论并不是比较成熟的、学界公认的研究成果,其实并不适合作通用的教材使用。③

后者的典型代表是罗版《导论》。该书系统阐述了语言学领域内各部门和流派的基础理论,兼收并蓄,综合融通。“作者在介绍语言学理论方法的同时,注意指导读者进一步开拓深入研究语言科学的门径”。④

总的来讲,国内的语言学概论教材采用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主线的教材偏多,但是普遍的问题做不到比较恰到好处的贯通,主线显得不清晰。有些教材虽然也想做到兼收并蓄,但是限于学识和素养,很难做到客观公允。所以,我们认为教材的编写者无论采用哪种框架体系,做到恰到好处、融会贯通即可,要避免把学界争议较大的“一家之言”编入教材。

三、教材的插图、附录与参考文献

教材插图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图代文传递信息,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比如讲授发音原理,需要熟知发音器官,如果有一幅直观的发音器官示意图的话,学习起来就方便得多了。然而,我们发现语言学教材的插图一般都比较少。以新版《纲要》为例,全书共26幅插图;雷版《教程》的45幅插图,另有3幅地图和32个表格。插图最为丰富的是弗版《导论》⑤,全书几乎每翻一两页就会有一幅插图,尤其是该书配有大量的具有故事性的卡通漫画。例如该书为说明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在教材中配了一副卡通漫画。这幅漫画化用了电影《人猿泰山》中泰山和简初次见面的故事。泰山发现简在树枝上,于是荡着藤蔓去见她,心中盘算着如何打招呼:“你好,我叫泰山,我相信你就是简吧?”“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泰山,丛林之王,你呢?”“你一定是简吧,我是泰山,很荣幸认识你。”然而,当他来到简的面前时只说出了这样的句子:“我,泰山!你,简!”⑥教材以此为例,生动地说明语言知识和我们对这一知识的运用是有区别的,使得枯燥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变得生动有趣。

教材的附录和参考文献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补充和索引的作用。而国内的教材往往不太重视这些,如新旧版《纲要》既无附录,又无参考文献。国外的概论教材大多在每一章末尾附有进一步阅读的文献资料,如罗版《导论》导论仅第一章就列有参考文献64篇。雷版《教程》还附录了本书中出现的重要术语的索引,弗版《导论》不仅有索引,还附加了一个小型的语言学词典。附加语言学词典的好处在于,在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可以不用板着脸给每一个术语都下一个科学严谨的定义,否则容易增加语言学的枯燥度。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个定义即可,科学的定义附录在后,供学生查检。

所以,我们建议编写概论教材的时候,不妨借鉴国外这些教材的方法,增加丰富有趣的插图和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参考文献,最好在教材的末尾配上基本的语言学术语的科学解释。

四、教材的配套练习题

从广义上看,配套练习题也该纳入教材编写的范畴。概论教材一般都配有相应的练习题,但总体上讲比较死板,偏向于编写知识类的习题,简单重复教材的教学要点,偏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非理解和操作。旧版《纲要》有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对每一章的重点难点有比较细致的解说和学习指导,每一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相对而言做得已经不错了。即使如此,该书编写的习题基本上也是以记忆和理解为主,实践操作类的习题偏少。题型也以填空、选择、判断和简答类为主。虽然也有少量的分析题,但偏容易。以语音部分为例,旧版《纲要》的分析题编写了三个:(1)指出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2)根据描写指出音素;(3)指出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显然这三个分析题仍偏重于知识性的考查,操作性不强。而语言学作为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这种习题显然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

比较起来,新版《纲要》的学习指导书在这一点上比起旧版有了进步。同样语音部分的练习题,明显增加了操作性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比如归纳音位,传统的命题方法就是用“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这一类的题目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即使有操作性的题目往往也是以汉语音位系统为例。其实,对陌生语言的音位系统归纳,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突出这门课的性质。如新版《纲要》学习指导书第三章练习题第二大题第九题,先是列举芬兰语一些单词的语音形式及相应意义,然后要求学生回答:(1)每个音素的分布情况;(2)[s]和[z]是否可能归纳为一个音位;(3)[t]和[d]之间属于什么关系。这种题目操作性很强,如果没有真正理解掌握音位原理,根本无法入手。这个题目,编者特别注明编选自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可见,新版《纲要》在编写习题时,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优点。再以弗版《导论》为例,该书语音部分,每一节都设计了练习题,仅音位原理部分的练习题就有15道,题量明显比国内教材要大,题型基本都是操作性的,没有填空、选择、判断、问答之类的题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概论习题编写在理念上存在差异。国外的练习题更强调实践性,国内偏重于知识记忆。我们建议国内概论教材的编写者都要在编写习题时,增加操作性强的题目,减少知识记忆类型的题目。

综上所述,我认为“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写,在内容涵盖上没有必要做大而全,只要有严谨的课程设置体系即可弥补教材的不足。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意不断地更新教材的内容,将学科前沿中公认的最新成果不断补充到教材中来。对于教材的框架体系问题,无论是运用某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的理论体系一以贯之,还是融合各学派的理论,兼收并蓄构建理论框架都无可厚非。只要做到体系严谨,融合恰到好处即可。教材编写中要重视插图、参考文献和附录的编写,做到插图丰富有趣,每一章都有可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的较完备的参考文献,尽可能地为教材编写简单的语言学词典作为附录。教材的配套练习题要突出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查。

注释:

①《语言学纲要》第四版改动很大,增改了很多内容,而前三版改动不大,为讨论方便本文将第四版称作新版《纲要》,前三版统称为旧版《纲要》。后三本教材,行文中分别简称为雷版《教程》、罗版《导论》和弗版《导论》。

②参见申小龙《译者前言》,罗宾斯著《普通语言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③参见徐通锵《作者序言》,《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1页。

④参见申小龙《译者前言》,罗宾斯著《普通语言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⑤罗版《导论》由于是译本,暂不统计。

⑥参见[美]弗罗姆金等著《语言导论》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影印版,第13页。

参考文献:

[1]王洪君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3版.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4版.

[5]弗罗姆金(Fromkin.V)等.语言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7版.

篇9

【关键词】《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77-02

《语言学导论》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还明确指出,《语言学导论》课程的开设应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自从美国教育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译介到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取得了值得称赞的成果。通过建设《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对语言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能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研究能力。

一、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代表性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一个S―AT―R过程,即一定的刺激(stimulus)被个体同化(assiminate)于认知结构(texture)之中,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response),而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强化”的简单过程。这一思想奠定了当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缩写为CLT)的基础。CLT

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要、兴趣、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个体的学习过程与其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CLT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CLT强调“情景”、“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它认为,一个交互的、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然的、友好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性,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建构和创造的知识,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CLT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设计原则

1.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原则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由现代社会理论家杜威在批判传统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和伦理论时提出。在半个世纪前,前苏联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并实践过这一学习理论。它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取新知识、能力和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和手段,以两种模式较为普遍,它们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探究性学习理论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因此,在建设《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时,可以分别根据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选择和编排资料,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首创精神。

3.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发性设计原则

在《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中,要根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的各有差异、对资源需求各不相同的现实情况,提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料,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学习相同知识,促进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综合掌握。

5.交互性设计原则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资料。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资料的选择,以最佳的顺序根据导航系统学习同一知识的各方面的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在师生都在线的情况下,《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论坛应能做到实时交互。

三、资源库基本框架及内容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框架及内容如下图所示: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包含“教学课件”、“练习讲解”、“理论与实践”、“补充阅读”、“在线测试”、“课程论坛”和“相关链接”等单元。教师将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上传至“教学课件”单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在线查阅或下载电子课件。“练习讲解”单元向学生提供各章节课内外习题的解题思路、参考答案,方便学生检查自身对各章节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理论与实践”旨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含根据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所设计的小课题,学生可根据课题研究提示,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从而培养自己初步的独立研究能力。“补充阅读”向学生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学论著节选、语言学研究论文以及往届毕业生语言学方向优秀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学术语阐释、主要语言学理论及流派的介绍、最新学术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等。《语言学导论》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学知识解答各种类型的考试题目。“在线测试”就是用于向学生展示各种考试(如: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中与语言学相关的试题,并提供相应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自我测试。在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线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论坛”是学生针对课程发表个人看法、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的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的场所。在线教学资源库中设有“相关链接”,其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网络上公用的语言学相关数据库的链接,可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浏览,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弥补由于学生自身水平有限而无法辨别网络资源优劣的局限性。

四、结 语

《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和补充,应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开发与建设《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课程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情况和目标,允许他们通过各种选择来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和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 莉.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0(7):67~69

2 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2(2):35~38

3 邵 斌.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方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53~157

4 宋守信、陈斌龙、张家俊、赵 玲.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03(7):69~71

5 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2):12~18

篇10

语文世界:陈先生,您研究语言学已近半个世纪,取得了许多成果,发表了不少论著。请谈谈您是怎样走上语言学研究的道路的?

陈章太:人们往往认为,说话、写字是一般人都会的平常事,没什么可研究的。而语言学过去又大都偏重于研究语言结构本身,使语言研究显得枯燥乏味。因此人们对语言学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我在中学时也是这种态度,认为语言最普通不过了。到了大学,念的是中文系,文学课程比语言学课程多,而且文学课可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比语言课生动,同学们自然喜欢文学,不喜欢语言学,我也如此。后来有两件事改变了我的认识,使我对语言学逐渐产生兴趣并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件是写毕业论文,尽管我也不喜欢语言学,但我是学生干部,老师要求我带头认领语言学的题目。我花了两三个月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硬着头皮读书、查资料、思考、写作,最后在导师洪笃仁先生的指导下,总算完成了论文写作,还被评为“优等”。第二件是1956年与一位同学对调工作,到了中科院语言所,经过工作、学习,我对语言学的兴趣逐渐加大,最后决心一辈子搞语言学。从我的经历中,我深切感受到兴趣对搞好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兴趣便缺乏动力,就钻不进去,搞不出名堂,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语文世界:您刚才谈到,您对语言学从不喜欢到逐渐产生兴趣,所以能够对枯燥的语言学钻得进去。请跟我们的中学生朋友谈谈您的兴趣是怎样培养的?

陈章太:我觉得,有的兴趣是自然产生的,不用培养。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事物、对象特点的吸引等,有些人对某些事物会有一种自然的兴趣,如对体育、艺术,有些人就有很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一般不需要培养。而有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如对某些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兴趣,一般需要培养。培养兴趣最重要的是正视现实,提高认识,多接触、多了解、多学习,把理性转化为感情,自觉加深对事物、对象的认识,从而产生对该事物、对象的兴趣和感情。我对语言学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所以中学生朋友要是对语文没有兴趣但又觉得语文是基础不能放弃,那不妨采用上面说的办法,多接触、多了解、多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培养对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世界:您先是调查、研究汉语方言,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论著,后来研究社会语言学,对我国社会语言生活、语言变异等问题发表重要的见解,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去年5月,您在语用所谈您的治学之路时,谈到您研究社会语言学跟您的身世有关,请您具体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陈章太:我生长在闽南永春的一个贫穷山村。在家境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母亲设法支持我读书,还经常教导我要正直勤奋、关心爱护别人。因为贫穷,懂事较早,接触社会也较早,感受社会的冷暖较多。解放后第一次大学招生统考(1951年)我考入大学,那时国家虽然还很穷困,但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我跟所有学生一样,不用交学费,食宿、医疗全由国家负担,我还享受七元钱的助学金,生活没有顾虑。这些都使我跟其他同学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国家、社会总有一种感激、报恩的想法,并有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我常常主动走进社会,同各种人接触,观察、了解社会,热心社会工作,从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多少年都这样,这都使我对社会语言学有一种天然的感情,觉得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还有社会语言问题,这是我平时所关注的,所以,同它一接触就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世界:作为语言学家,您对语言变异有较多的研究,并且对我国语言生活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在总体方面,一个语言社区的语言将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规范;小语言社区的语言向大语言社区的语言靠拢,小方言向大方言靠拢,方言向民族共同语靠拢,共同语的规范程度越来越高。”我以前在山东做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坚持讲普通话,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讲普通话,因为我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培养,说话得体规范是基本的要求。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互相熟悉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启齿”。我有时也深感某些方言有很强的表现力,而某些事物在普通话语汇里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陈章太: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语言生活自然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国家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政策推广普通话,同时不压制方言,必要时还保护方言,让方言有相当的空间存在、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的语言生活继续朝着丰富、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发展。现在,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基本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语言、方言的纷繁芜杂,加之我国地域广阔,文化教育不够普及,普通话在全国远未普及,教育、传媒、公务用语和社会公共服务用语还没有普遍使用普通话,社会交际还有语言障碍,推广普通话任重而道远!方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方言的存在是文化丰富、多元的表现,也是多元文化得以保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分用的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丰富。至于有些人说普通话“难以启齿”,那是一种观念的表现,也是一种习惯,应当从需要和实际出发,逐渐加以改变。

语文世界:对当前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