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资料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52-01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保证其身心健康不受侵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活动。本文以贵州花溪大学城5所大学实证调查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1份,回收率98.2%,有效问卷490份,有效率为99.7%,调查对象统计如表一所示:
(二)调查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和分析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查阅有关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培养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出《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学生安全意识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安全教育、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性安全和个人经历等9个方面。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状况、安全意识状况、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及开展安全教育的建议四种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状。调查结果统计显示,遇到突况(盗窃、抢劫)时,只有52%的大学生会报告相关部门并保留证据,11%的大学生惊慌失措或妥协忍让,34%的大学生看情况自己处理;从防身技巧掌握的情况分析,29%的大学生对防身技巧一点也不了解,61%的大学生基本了解,只有10%的大学生熟练掌握;55%的大学生不知道QS标致的含义;对于是否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的调查,只有26%的学生表示了解。从上述的调查统计数据看出,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情况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结果统计表明,44%的大学生会坚持选择正规运营的交通工具出行;对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认识上,45%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用,注意安全就行;46%的大学生会在离开座位时把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教室里;5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周围的饭店不太安全,但不会介意;对的了解程度,只有10%的大学生非常了解艾滋病、梅毒等可以通过性传播的相关知识;45%的大学生不会留意所处环境的安全通道。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现状。在对5所高校的调查中,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频率参差不齐,学生认为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还有待加强。20%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设过安全教育的课程,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每年开设三次,26%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每年开设三次以上。就接受过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占比来看,交通安全占24.4%,人身安全占27.3%,网络安全占15.1%,财产安全占18.9%,食品安全占11.8%,其他占2.5%。就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分析,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的占23.7%,通过案例分析开展的占23.8%,通过影响观摩开展的占16.5%,通过网络学习开展的占13.6%,通过同学交流开展的占12.6%,通过亲身体验开展的占6.8%。
(四)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方式的建议。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的建议上,17.1%大学生建议开设讲座,19.4%的大学生建议设置专题课程,25.5%的大学生建议召开主题班会,18.1%的大学生建议通过网络宣传,19.9%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寝室实践掌握相应的安全技能。针对不同内容的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图一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方式的建议(图一)为例: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高校的安全问题关乎生命,关乎全局,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不仅是大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国家和民族培养未来和希望的基地。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
(二)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现代大学生有别于以往,当代大学生思想更开放,个性特征明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十分必要。第一,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例生动形象,教育意义强,具有广泛的警示性。因此,可以利用舞台剧、网络论坛及新媒体,开展校园安全典型事例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对安全问题进行关注。第二,开展开放性讨论性的大学生安全主题辩论赛。在辩论过程中,大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学到的安全知识学以致用,既丰富了安全教育的形式,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口才。
参考文献:
篇2
首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化陷入困境。很显然,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单独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或选修课,落实相应学分。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专业支撑,从课程设计、教材到师资队伍都非常匮乏。目前,一般高校都由保卫干部或辅导员来承担安全教育课程,但这支队伍离高素质、专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几乎没有高校能够单独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而要落实学分就更不容易。
其次,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和手段落后。目前,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有新生入学教育、军训、主题班会、班团重大活动,或者将安全教育安排在实习动员、毕业设计等环节开展。由于大学生对这些传统的教育形式接受度不高,因此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手段上,高校保卫干部或辅导员主要以讲座、培训、灭火演练、’应急疏散为主,手段单一,无法激起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兴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动性极低。
最后,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教育部、省市教委三令五申,大力推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但另一方面,高校在落实安全教育经费、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安全教育师资等方面的政策无法及时落地。如黄迎乒老师通过对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滞后。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重视情境式教学模式,更提出在教育程中应充分意识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高校安全教育的目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安全观,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说到底安全教育是了大学生自身,学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因此安全教育课程不能以教师为主导,不能简单的说教、听教或灌输,而是要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角,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更多地应以讨论、案例体验为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活动中。
充分重视情境教育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获得的。因此,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创设有利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而相互协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具体,在安全教育中,开展诸如榜样学习、游戏教学、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音乐欣赏、参观考察等等,都是寓安全教育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也就必然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注意的是,情境教育中的协作、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手段,可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也要充分让学生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进行协作、交流。
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有效应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在多媒体和互联网如此发达、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安全教育更积极应用各种工具和各种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如建立安全教育网站或BBS,让学生充分互动,参与案例讨论;或者分类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开设网络测评试卷,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测评;制作安全课程视频或者课程PPT,供所有学生下载、学习、分享。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军训;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近年来,尽管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整体而言,基础仍然薄弱。军训是大学生提升“三观”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时代任务和历史背景,为大学生日后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大学生军训现状分析
1.1部分学生体质较弱
一般而言,我国新入学的大学生体质普遍偏弱,面临着陌生的训练基地和教官的苛刻要求,非常容易出现生理、心理不适应的状况,如果不能有效调节,很容易适得其反,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1.2教师缺乏对学生军训的关注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和思想状况,并且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一旦忽视,很容易导致学生军训期间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进而发生不安全事件。
1.3学生保障设施不完善
军训期间,应当为大学生配备良好的应急药品、训练场地以及救治工具等,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一旦保障设置疏漏,则不能够采取措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学生安全得不到保证。
2影响军训期间大学生安全的因素
2.1安全制度不完善
一个完善与否的军训安全制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军训质量,为此,构建学生军训安全制度十分必要,构建良好的军训安全制度有利于军训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锻炼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合作力与团结力。因此,高校各级领导阶层均要重视起来,而绝非将安全工作落实在口头强调和会议部署中,可操作性的指导匮乏,导致安全监督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不完善。
2.2安全管理人员不重视
一般来说,军训安全管理人员涵盖班主任、辅导员、学校领导、教官、首长等,学生军训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然而,如果安全管理人员不重视,将会体现在安全预防工作不过关、不够了解学生身心状况、责任心不强、安全问题关注度不高、安全意识差等。
2.3军训机制不明确
若想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则必须协调好大学生物质保障、安全防范事故、军训思想政治工作、训练时间和内容、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工作。然而目前诸多高校依然停留在“纸上谈兵”,未曾落实到实处。
3军训期间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
3.1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前提是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环境保障体系、安全物资保障体系、安全监督和检查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等,确保大学生军训期间全方位的安全,各体系相互配合,发挥安全保障价值。
3.2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在大学生军训期间,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堂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将自卫防身理论和安全教育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当前大学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例如爆炸事故、重大刑事案件、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安全等,融入特殊格斗、擒拿、摔法、解脱、临场脱身、事先犯罪预防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提升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情景模拟
基于案例、事件资料中汲取相关素材,模拟危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情境模拟中运用所掌握的安全技能和知识,提高自身身体素质,降低学生未来面对危险场景的恐惧,减少事故危害,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情境模拟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挑战性,满足学生“冒险”心理,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3.4革新军训方式和内容
目前诸多高校所采取的军训方式和内容较为传统,已经不满足新时代军训的需求,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合理出台相关条例、法规,对大学生军训工作予以规范,革新学生军训内容,这不仅是提高军训质量的保证,更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需基础。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着极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将安全教育和军训方式、内容有效结合,真正实现大学生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
3.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军训开始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依然十分波动,为此,应当抓住这个时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有多重方式,例如展开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稳定学生的不安情绪,提高学生生活信心,更快的融入到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来,在打开学生“心门”的同时,隐性渗透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掌握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文艺汇演、拔河比赛、体育比赛等途径,宣传军训工作,开阔学生视野,在军训期间展现自我青春朝气,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接受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结束语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伊始,对于学生有着提高综合素质、磨练意志品质、强化组织纪律观念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军训育人价值,为大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兆军.大学生军训期间安全教育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213-214.
[2]黄梅学.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5(17):148-149.
篇4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篇5
1、安全知识教育。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校园的治安是相对安全稳定的,因此学生有了疏忽大意的麻痹思想,做事容易冲动,缺乏安全意识,容易造成一些意外伤害事故。例如,2009年5月20日晚,一名学生与同学在校外聚餐,在吃饭过程中,因在过道与人发生身体碰撞,进而发生口角,导致双方发生打架斗殴,致使多人受伤;2011年9月14日,几名二年级学生在篮球场与人发生口角后,直接演变成斗殴,其中一名学生在打架过程中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导致对方一人轻伤,赔偿近两万元;2011年10月,一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浓烟从窗户冒出,因发现及时,火被及时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后调查原因是学生的充电器在插座上未拔出,宿舍来电后造成电打火引发火灾。通过以上事例,警示大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提高自身修养、文明礼让、遇事要克制、不起哄、不围观、更不能火上浇油,避免矛盾激化,防止事态扩大。
2、财产安全教育。由于校园相对安定的局面,加重大学生的麻痹思想,在自身财务的管理上疏忽大意,手机、电脑、银行卡等物品随意乱放,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例如,2008年6月,在毕业生返校期间,一名毕业生在宿舍随意将笔记本电脑放入橱柜,然后未锁宿舍门直接外出,回来后发现笔记本被盗,随后立刻向保卫处报案;2012年3月,开学报到日,一名学生在宿舍内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劳累后熟睡,电脑放在床边,当时宿舍其他同学尚未返校,该宿舍门未锁,醒来后发现手机、电脑和现金等财务被盗。通过以上事例,提示大学生平时要养成随手锁门锁柜的习惯,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不要轻易的将贵重物品放置明处。存折、银行卡等不宜选用生日、学号等数字,要与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分开放,丢失后立刻挂失,如发现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以询问,发现有人盗窃时,要见机行事,及时向老师或保卫处联系。
3、法律知识教育。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大学生法律知识逐渐加强,但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的仍不在少数。例如,2010年9月25日,一名学生手机充电关机,与此同时,该生家长接到电话,自称是该生的老师,通知家长该生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急需5万元手术费,学校已垫付两万元,还缺三万元,需要家长将钱打到他提供的账户上。由于该生关机,家长联系不上,但家长没有轻易相信,而是及时与系里进行联系,确认为诈骗电话,避免了财产损失;2012年5月,一名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被老乡邀请与他一起工作,待遇丰厚,该生工作心切,随即赶到老乡所在住处,通过交谈才发现误入传销组织,随后利用机会侥幸逃脱,其物品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才顺利找回。通过以上事例,警示大学生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和银行卡密码等轻易告诉他人或转借他人使用,防止被人利用。当发现可疑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家长或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以非正常手段谋利。就业时通过学校招聘会或到正规的人才市场应聘,不要轻信所谓的优厚待遇,不要有“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
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1、安全教育进课堂。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计划上,制定安全教育计划,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完成安全教育,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学生,安排一些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例如,新生报到时的安全教育以宿舍用电、防火防盗、交通安全、心理保健等为主,二三年级的学生以信息安全、就业安全、防诈骗、防传销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主。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和事例,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篇6
(一)安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规划目前,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的将安全教育纳入统一规划的有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重庆市教委、山西省教委等一批教育部门,2013年9月5日,山西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继续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工作。要将安全教育课设为学生必修考查课,课时总量本科32学时,每学期均需开设4个课时,每学年0.5个学分,共2个学分。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演练不漏一所学校、不差一个班级、不少一个学生。〔3〕还有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大学、海南大学等很大一批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公选课。但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或学科进行系统规划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不多,很难见到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尤其是将安全教育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安全教育仍然没有统一的课程设计,据杨耀、张峰对四川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安全教育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高校仅占调查对象的50%;安全教育计入学分的高校仅占30%”,〔4〕安全教育课仍处在边缘化。
(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实施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仍停留在一些关于防火、防骗、防盗等基本知识讲解,而风险社会下高校存在的安全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如关于国家领土、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半岛问题、网络安全、非法传销、生命价值、、事件、宗教民族等一系列新型问题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在风险社会下,这些新型问题的应对技能和技巧比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科学、先进,假如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的话,就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外,辅助于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仅围绕理论的宣讲,无疑在危险来临时,学生仍然不会逃生自救,那些逃生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保是正确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比如,在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中,有4名女大学生死亡,在后期记者采访时,有教师回应称“从小到大的教育中,虽有火灾应急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较多,真正实用的信息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例如身处类似险情,该如何处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纯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技能训练比较少。比如,在火灾、地震中的逃生技能训练,消防灭火演练,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训练等相对比较薄弱。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以“填鸭式”、“宣讲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仍然长期存在。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各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不长,专门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较少,甚至有的高校一味的扩大教学规模,对兼职教师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有的高校随意从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辅导员中抽取,这种业余性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他们对安全教育的知识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大多数是“现学现卖”,很难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师资培训基地,关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还较为偏少,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
二、风险社会下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改进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3年6月13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现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强科学管理,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系统规划安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我们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针对每个专业都有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这是为了确保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大学生清楚在大学期间要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而安全教育课程也应该同此考虑,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高校实际,制定安全教育指导方案;二是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方案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既能保证教学的科学实施,同样也不会脱离实际。由于地域性和办学资源的差异,各高校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要紧跟形势,尤其是要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及时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对传统安全的宣传,又不能忽视新型安全问题。要及时修订教学资料,对于自编教材的高校,要及时组织编写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确保每年教学中能使用到最新的教材和视频资料。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适应大学生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体验式教学。“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5〕开通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用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手段,促进安全教育内容全覆盖。新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电子通讯行业等一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媒体已经被当前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青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新媒体的越来越广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6〕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有力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安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实保障。高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的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职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抽调学法律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一批安全类、法学类等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二是建立兼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同地方公安、国安、消防、卫生等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同其他高校的合作,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举办专题安全教育师资培训班的形式,不定时的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能力。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家庭、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有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不断整合现有的资源,比如,高校要加强同公安、消防、卫生、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警校共育、校际合作、校地合作的模式,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安全教育工作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个人原因或社会问题而导致的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逐年上升,校园内外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的直接管理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要做好这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必须倾力而为、事无巨细,充分考虑方方面面,才能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1]。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薄弱,安全知识普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技能普遍低下。据调查,高校新生中有60%左右的人不会使用灭火器,90%左右的人不知道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在造成伤亡的交通事故中,近一半的事故是由于学生缺乏交通安全常识而导致的[2]。所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要从日常抓起,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安全技能训练。
首先,从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学生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手册,让学生了解校纪、法规;介绍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情况,结合发生在身边或校园的典型案件和事例,提醒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其次,采取课堂教育、专家讲座、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专项活动、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交通、消防、饮食、财产、心理健康、传染病常识及医疗知识,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防敲诈勒索、防交通事故、防害教育等。
再次,请校外专家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的训练。如请消防部门入校给学生示范灭火技能,教会学生逃生的技巧;请医务部门入校开展学生在突发险情时自救互救技能训练。
最后,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如开学、放假、平常节假日、外出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前夕等时期。在这些重点时期,做到事前进行安全预告,如强调安全事项,签订安全责任状;事中随时跟踪,如保持短信电话联系、家校联系;事后集中点名、销假、小结。
二、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
掌握详细真实的学生个人信息是辅导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因为只有了解、熟悉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人安全教育,或是当有突发事件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所以要建立健全学生档案,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
辅导员要详细准确了解学生,就要从多渠道、多方面去进行,可以通过学生入学之初所填资料,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地址、父母的职业、联系方式等;通过入学体检,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或同学、老师的介绍,了解学生的性格、接触交往的朋友、近期在干什么等;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了解学生的特长或各种能力;通过组织评比先进班集体或团支部了解学生获得的荣誉或职业技能资格等。
辅导员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活动中,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言行包括网络言论。
辅导员对所了解学生的情况要进行系统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形成学生个人档案,便于与其他老师共享,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记录学生的先进事迹。
三、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是不是迅速地赶到事发现场进行处理,而是看平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和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成立以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为首的安生稳定工作应急联络体系,建立层级关系。具体框架是: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各年级(专业)党支部―辅导员―党员联络人―舍长―学生。在此体系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争取做到一个党员负责一个寝室,一个支部负责一个专业,要求学生党员定期汇报班级情况,了解班级的安全隐患[3]。
其次,公布安全稳定工作应急联络体系所有人的联系方式,保持信息的畅通,辅导员要求学生记住其手机或寝室电话号码,在钱包中夹带辅导员、班长、院系学工负责老师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4]。
再次,开展安全预警现场演练。辅导员必须清楚认识到只有安全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在学校统一布置安排下,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开展紧急疏散演练,从而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使大学生在演练中掌握逃生自救的正确方法[5]。
最后,创建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通过意见箱、短信、QQ等渠道,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积极应对及时传达给学校,并及时做好上情下达工作。对学生群体中产生的矛盾要高度重视,避免激化,将可能引起恶性事件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现今“80、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耐挫能力、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均较差。他们有较强的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从而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恋爱等方面产生许多矛盾,不时引发出许多心理问题。所以,辅导员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人们应付心理应激造成的压力,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大多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可以使人们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在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3]。
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辅导员可以在开设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中,向学生详细介绍心理防卫机制有关知识,教会学生在遇到各种挫折或矛盾时,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和良好的心态。如对于正在忍受精神痛苦折磨的学生,让他离开眼前的情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暂且丢开一切,寻求快乐的地方,或去唱歌、跳舞,或去旅游。这样,可以使悲伤或愤怒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去发泄,从而调节心绪。
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辅导员要给予高度、密切关注,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请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给学生做心理疏导,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正确面对困难和压力,在困难和压力下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毅力,增强战胜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小事,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校园稳定、家庭幸福、学生个人成长的大事,辅导员肩负重任,只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才无愧于这一光荣使命,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参考文献:
[1]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3,(12):82.
[2]冯红爱.浅析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科技信息,2009,(17):93.
[3]颜伟.大学生安生问题浅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2):65-66.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评估
随着近几年社会各方面对安全教育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各中小学、高校通过开设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制定维护安全稳定的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学生培养计划逐渐成为各高校提高学生安全素质的主要途径。2013年,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了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建设工作。同年9月至次年7月,该校已对2013级全体新生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程》,本文对该课程进行实效性评估与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维护校园安全文明秩序贡献力量。
一、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一)开设情况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3年初步完成了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建设工作。同年9月,《大学生安全教程》课程作为1.5个学分的公共必修课正式纳入广西幼专中专生和大专生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学校的安全教育教程由心理健康中心一名教师负责管理。2013年9月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出版《大学生安全教程》教材,截至2014年7月,学校分上下学期对南宁、平果校区的2013级新生分别进行了授课,共计24个学时,要求1个学期完成课程。该课程由学工处老师、专职辅导员负责授课,以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二)课程教学内容
《大学生安全教程》的课程内容涉及九章,内容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保障大学生公共安全、保障大学生人身安全、防范财物安全隐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情感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职业助学合法权益、掌握基本自救技能、交通安全和旅游安全。教程后添加了6个各类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全教育课效果评估
(一)评估方法
为了解广西幼专安全教育课的授课效果,本次评估以个人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法进行。随意对50名2013级新生进行了个人方法,访谈问题包括“您对《大学生安全教程》有什么评价”、“您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中学到了哪些入学前您没有学过的知识”等问题。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按系部新生人数比例,分别向教育系、中专部、艺术系、语言文学系、公共基础部发放90、99、60、39、12 份共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80 份问卷,回收率为93.3%。调查问卷分为情感态度和教师教法两部分内容,情感部分包括“您对学校设置《大学生安全教程》的态度是什么”、“您对《大学生安全教程》教学效果的态度是什么”等6个问题;教师教法涉及“教师上课是否生动并吸引你的注意力”、“ 您对该课程内容和教法的建议”等7个问题。
(二)评估结果
1. 学生对课程的支持度和教学效果评价很高
表1 大学生对安全课程的情感态度统计(人/%)
您对学校设置《大学生安全教程》的态度是 非常有必要很喜欢 比较有必要喜欢 无所谓 没必要不喜欢
90 32% 137 48.9% 36 12.9% 17 6%
您对《大学生安全教程》教学效果的态度是 很有收获 收获一般 没有太大收获 没有收获
130 46% 131 46.8% 15 5.4% 4 1.4%
您认为本课程的时间长度 太长 正好 太短 不知道
76 27.1% 165 49.6% 20 7.1% 19 6.8%
您对教师使用的课件内容的满意度是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不知道
106 37.9% 139 49.6% 18 6.4% 17 6%
表1中显示,32%的学生认为学校设置《大学生安全教程》非常有必要且很喜欢,48.9%的学生认为学校设置《大学生安全教程》比较有必要且喜欢,只有17名学生认为没必要不喜欢。表1中显示,46%的学生认为课程很有收获,46.8%的同学认为收获一般,只有4名学生认为没有收获。由此可知,学生对安全教程的认可度比较高。
2. 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合理,但社会实践课较少
表1中显示,有165名学生认为课程的时间长度刚好,有139名学生对教师使用的课件满意度为一般满意,有106名学生认为非常满意。很多同学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局限于室内,建议应在教法上更加自由,并适当增加室外实践课时,多进行安全演练和情景模拟。
3. 学生对教师总体评价很高,但教法仍需要改进
表2 大学生对安全课程的教法评价统计(人/%)
您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是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不知道
130 46.4% 106 37.9% 18 6.4% 26 9.3%
是的 一般 不是 不知道
教师上课是否生动并吸引你的注意力 110 39.3% 132 47.1% 23 8.2% 15 5.4%
教师是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142 50.7% 106 37.9% 19 6.8% 13 4.7%
教师备课是否充足 177 63.2% 68 24.3% 15 5.4% 20 7.1%
教师上课是否有逻辑性,易于理解和运用 154 55% 89 31.8% 17 6.1% 20 7.1%
表2中显示,有130名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占46.4%,只有18名学生认为不满意。有177名学生认为老师备课充足,占63.2%;有154名学生认为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有逻辑性易于理解和运用,占55%;有142名同学认为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互动,占调查人数的50.7%,说明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交流与互动。而有110名同学认为教师上课生动并吸引注意力,有132 名同学认为一般。同学们认为老师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照本宣科、教师严肃、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们给老师提的建议有:上课应幽默些、应结合新闻或生活中的案例教学、多看电影和视频、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多增加法律知识、语言应更富感情、多玩“游戏”、多讨论、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等等。
三、安全课程推进措施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广西幼专的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强、课程各章内容重点不够突出、课程演练少、教师教法不够灵活等。因此,要提高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加大课程资金投入
每门课程都需要一定的物质、资金的支持,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广西幼专的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处于摸索和初步实践阶段,目前学校还没有专门设置特别的经费投入到该课程中,说明学校领导对该课程还不够重视。学校应在保证课程正常开课的前提下,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教材改编、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说课比赛、设备购买、邀请专家讲课等项目中,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精炼教材、增加学生的安全演练课程。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内从事安全教育课程的大多是学工处老师或是辅导员、班主任、后勤管理人员。任课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或领取相关证书就开始给学生上课,若教师备课不足,教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会很好。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尤其重要,学校应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比赛、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校应制定相应绩效制度,提高教师竞争力,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学校应多邀请外校专家到学校给教师们开展知识和技能讲座。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
目前,广西幼专的安全教育教材是在时间较紧张的情况下由学校领导、学工老师进行改编而成,教材内容总体上来说很丰富,但是有些知识点在多章中重复出现,每章的教学内容重点不够突出,案例较少。因此,学校应组织各方面专家、教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改编,突出每章教学内容和重点,多增加图片、案例和讨论内容,从而向学生提供一本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教材。
(四)提高教学方法,课堂与课外结合
针对调查中学生们给老师提出的建议,教师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相应课时进行课外安全演练和情景模拟练习;结合生活中近期发生的新闻等案例教学,组织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加强安全知识的记忆;避免照本宣科,运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入电影、视频、动画、音乐等方式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涓.浅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J].群文天地,2012(6).
篇9
[关键词]行为安全理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建议
高校一旦发生火灾,影响力大、涉及面广,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高校屡发失火事件,造成一定损失。通过对高校火灾事故原因的了解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的不足是导致高校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基于工作经验的总结,对现状展开分析,然后指出存在问题和原因,最后通过个人思考提出对策,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本文尝试将行为安全理论引入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获取第一手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期望能更加科学、准确地找到问题关键,提出针对性对策,为更好开展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一、行为安全理论概述
(一)行为安全的定义
行为安全理论(BBS,BehaviorBasedSafety)的基础是行为分析理论,是基于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1]。目前,业内对行为安全的含义、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的看法很不一致,总体认为行为安全理论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对行为人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统计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安全的关键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渐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帮助行为人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
(二)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
1.作用范围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动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的不安全动作”。因此,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策略是消除人的不安全动作,但这在实际中较为困难,因为不安全动作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与动作产生者的安全意识、行为习惯和所掌握的安全知识都密切相关,这些相关要素又与动作产生者所在组织的教育管理有关。行为安全理论将行为安全当作一整套事故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来看待,它认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对其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2.实施流程
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模式是建立在前因—行为—后果的基础上的,旨在改变人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使这些“不安全”的行为不再发生[2]。行为人表现出的行为的前因是导致行为发生的个人习惯和思维等要素,后果是行为所导致的具体结果。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流程具体分为识别关键行为、收集行为数据、提供双向沟通、消除不安全行为四个步骤[3]。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统计,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10%的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仅有2%的事故是由不可控因素造成的[4]。这些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大部分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来避免,这一统计结果也适用于分析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因此,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指导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
笔者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成因,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事故致因链模型(如图1)。如模型所示,大学生的不安全动作直接导致火灾事故,或者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而导致火灾事故;引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的根本原因包含两个方面:即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和消防安全知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是指对消防安全事故可能造成自己或他人受伤害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消防安全知识是指与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处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什么是消防安全隐患、如何扑灭初起火灾、如何进行逃生疏散等,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如何发现、处理消防安全隐患和在突发火情时的应急表现。
(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
结合大学生消防事故致因链模型和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式、目标,笔者提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实施流程图(如图2)。根据流程图,首先要确定教育的重点环节,即找到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起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上的薄弱点;其次,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解决这些薄弱点的方法,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优化,最终达到减少大学生不安全动作,从而遏制高校火灾事故的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和广泛性。
三、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在福建省内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随机发放102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率为98.34%。其中男生608人,女生403人;一年级390人,二年级312人,三年级255人,四年级54人。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笔者在查阅有关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与相关专家和管理老师交流,编制《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选取反映大学生在检查消除火患、处理初期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意识强弱和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并单独设置考察学校宣传教育实效方面的问题。
(二)结果分析
1.检查消除火患方面
在“是否会判断灭火器属于有效状态”、“是否会留意宿舍或其他校园场所的逃生路线”、“是否知道宿舍或其他校园场所消防设备的摆放位置”等问题,分别有25%、30%、20%的大学生选择“会”或者“知道”。通过访谈发现,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不会遇到火灾事件,没必要关注这些设施设备,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校园内很少见到疏散路线图、灭火器标示等指示性标牌。在“是否会关注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一题中,只有15.33%的大学生选择“经常关注,并要求别人注意”,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偶尔留意”或者“不懂如何关注”。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普遍对哪些是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不甚了解。在“您对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的看法”一题中,有66%的大学生选择“存在隐患,不应该使用”,可是,在“是否在寝室使用过违章电器”一题中,高达62%的大学生选择“使用过”。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违章电器是为了烧水、做饭等,他们也反映学校存在诸如开水房偏远、食堂定时关闭等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同时,学校对于使用违规电器的惩罚力度没有构成一定威慑。以上结果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火灾忧患意识不强,对消防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什么是消防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部分学生侥幸心理较强,为图一时方便,依然使用违规电器。同时,通过对调查数据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关注身边消防安全隐患的主动性呈现下降趋势,而使用违章电器的和对此行为存在错误认识的人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高年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较淡薄。
2.处理初起火情方面
在“发现初起火情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电器或线路着火,您认为应该首先做什么?”、“发生火情时,您对报119火警的态度是什么?”等问题中,80%左右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回答“面对初起火情时,您认为自己是否会使用消防栓、手提式灭火器灭火”、“是否会正确报火警”等实操层面的问题时,高达56%、4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会”或者“可能不会”等否定性选项。这说明大学生了解处理初起火情的基本知识,但缺乏实操技能,一旦遇到初起火情,很难在第一时间予以正确处置。通过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认为自己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和报119火警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大学生在校时间越长,所参加的实操演练和教育活动越多有关系。
3.应急疏散逃生方面
在“逃离火场时,突然想起遗漏某个重要物品,您会怎么做?”、“您觉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哪个?”、“若所有的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您认为该怎么办?”、“您认为哪些是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等问题中,75%以上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但是,在“若遇到火灾,您觉得您是否能够运用疏散逃生知识从火场逃生?”一题中,高达58%的大学生选择“不能”或者“不好说”。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各年级大学生对疏散逃生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当。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丰富,大学生在入校前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渠道较多,一旦形成潜意识就会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大学生虽然能够在理论上掌握应急疏散逃生知识,但是需要在演练实践中提升运用能力,否则他们没有信心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消防安全突发状况。
4.宣传教育效果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88%的大学生认为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重要,大一学生群体中有92%选择“重要”,其他年级学生选择“重要”的比例都在84%左右。但是,仅11%的大学生知道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和“三个应知应会”这些基本消防安全知识。说明大一时期是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最重视的阶段,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普遍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消防安全概念和内涵上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形成认知体系。大学生认为大学最需要加强的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前三位依次是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大学生最愿意参加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前三位依次是参与消防实战演习、以消防宣传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案例警示教育。在开放式问题中,“多开展实践操作性的演练”是大学生为改进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所提最多的意见,可见大学生最愿意接受实践性强的教育活动。
四、对策建议
根据行为安全理论,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在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火灾忧患意识较差;检查火患能力较弱;处理初起火情实操技能不足;随年级升高消防安全意识降低;消防安全教育实效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紧抓新生入学关键期,强化教育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在入学阶段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知识接受程度都处于最高水平,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效果将有效辐射大学生未来的校园生活。高校应大力提高这一阶段的消防安全教育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消防安全知识考核;在新生教育读本中加入包含消防安全教育的部分;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新生联络员在新生入学阶段,为新生讲解防火安全知识;在新生集会中播放相关教学视频或典型案例;还可以利用易班网、校园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和载体开辟新生消防安全教育专栏。在教育内容方面,既要体现对消防安全的压力传导,又要侧重于帮助大学生掌握“面对火情时候如何处理”、“哪些行为存在消防隐患”、“灭火器材如何使用”等具体知识,促进新生尽快形成消防安全认知体系。
(二)加强宿舍消防安全检查,消除侥幸心理
学生宿舍是高校火灾高发地点,也是加强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实际情况看,新生的纪律性较强,在宿舍内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较少,但大学生使用违规电器的比例随着年级升高而明显提高。因此,在规范宿舍日常检查的基础上,保卫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应加强高年级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检查,发现学生使用违规电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情况的都应及时处理,同时,对拒不改正和多次违规的学生也应给予适当处分,通过日常检查和纪律约束形成震慑,促进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识。相应的,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应多深入基层,了解学生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尽力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5]。
(三)丰富校园教育形式,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结合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知道消防安全理论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够把这些知识变成消防安全实操本领,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实操演练。学校职能部门可以利用每年新生入学阶段、安全教育月、119消防日等关键节点,将灭火演练、疏散逃生演练等融入教育活动,并邀请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以点带面”的效应传递,带动二级学院结合实际有效开展类似演练,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例如针对化工类学生、美术类学生、机械类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开展危化品防火、画室防火等专项消防安全实践教育。
(四)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积极性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能仅依靠学校职能部门,还需要依托学生群体自发开展活动,提升教育效果,从而达到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一方面,可以依托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其他学生社团,指导他们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活动,作为学校正式教育或演练的有效补充[6],例如,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比赛、消防设备现场观摩、模拟火场疏散路线设计比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挥学生志愿消防队、班级安全委员的作用,通过对他们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组织他们开展消防安全自查、消防知识宣传等活动,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带动更多周边学生关注消防、了解消防、重视消防。
参考文献
[1]王哲,白云杰.基于行为安全模式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3):72~75.
[2]任玉辉,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12):138~140.
[3]余昌才.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学家,2014,(2):284~284
[5]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10~112.
篇10
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安全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同学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无可祢补的损失。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学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安全教育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和饮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这门课程,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有些方向离我们遥远,我们所能做的更多是关注自己周围的事情。上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我注意到了一些平时忽略掉的细节。像寝室是否关门的问题,有时候自己也一样,觉得只是出去一会儿,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但也许就是瞬间的大意可能给同学或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前,同学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寝室都要熄灯,他们同学烧好水之后,插头没有拔,第二天早上来电,烧水的东西都给烧红了,幸好被及时发现。作为学生可能不太支持学校不许烧大功率电器,觉得不方便。像我同学这样真的是想一想都觉得后怕,有些事可能你会觉得是小事不需要在乎。如果累及他人那就不是小事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问题困扰,其实是自己太钻牛角尖。经常看见报道上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事情。生命只有一次,就那么容易放弃吗?死只是自己的一时之快,留下的苦果却要至亲的人去尝。人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上天赐给的礼物,尽管包装不华丽,拆开后却别有一番心意。有时候我们因该想开点,才会更加的快乐。上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更多的感受是注意自己,注意细节,注意他人,才能最大可能的减少某些不必要发生的灾害。还有一点小感想就是,老师讲的太恐怖了。也许我们这个世界本身就很恐怖,但是好人任然存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做好人的潜力。在我们防止灾害的同时,也要相信幸运。这样才不会对社会太失望。感觉保卫处的老师好辛苦哦!为了保证全校学生的安全,牺牲了他们许多个人时间,在这里向所有为学校安全工作奉献的人说一声谢谢!
在学校的生活经验让我就觉得我们学校的保卫工作做的很好。很多地方都有电子监控器,晚上也有校卫队成员巡逻。但是我们我们学校尤其是普宿的偷盗还是有时候会发生。李老师说我们可以提些意见,我就说说我的感受。普宿好多宿舍门都是木门,而且都有老化现象,其实修整一下可能会好很多。我们学校里面还有些废弃的林子,其实可以随便弄一下,防患于未然。听老师说过,学校的监控设备投入了很多钱,也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有些地方监控设备还没有齐全,也可以慢慢的不多完善,这样就可以全方位的监控学校,减少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不明情况的新生被骗。学校在让助班告他们提高防患意识的同时在学校显眼的的放树立防诈骗的公告牌,像寝室进门口、领取东西的地方。让他们一进来就做好准备,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防止财产损失。
大学生安全教育让我学会许多的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警惕。不管是在学校、实习、找工作或是在打暑假工的时候都保持一颗时刻准备的的心,防止自己的财产、安全、权利受到不应有的侵害。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像周围的家长、亲戚、同学进行宣传,提高大家的安全防御措施,只要先提高自己小家庭,那么我们整个的社会大家庭也会不断的进步。
法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2
近几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学校治安管理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进取的作用。
可是,由于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自律意识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个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一、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经过很多的宣传,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安全规章制度的资料和要求,不仅仅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要经过对安全规章制度考试、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安全规章制度是多少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是总结事故教训,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如果为了自我省点力、省点事而违反安全规章制度,那就是对国家不负职责,对社会不负职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不负职责,对自我和他人的家庭幸福不负职责。从而使学生懂得学校安全规章制度是同学校安全与个人安全密切相关,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学校对违章违纪的学生要进行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使违章人员及周围学生都受到教育,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进取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学校要异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二、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资料。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三、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学校要经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形式,进取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忙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同时,经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使学生在简便氛围下,认识自我的错误,以到达心悦诚服,使教育真正发挥震撼心灵的力量和感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法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3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仅有一次生命,我们应当爱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爱惜生命的一部分。此刻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太多了,难道他们不是死的太冤枉了吗我以往就听说过这样一则交通安全事故: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妈妈在方塔街上散步。突然,一辆车“唰”地一下擦肩而过,我定睛一看,原先是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不知要去哪儿,由于他骑得太快了,差一点儿就撞上了斑马路上的行人。
行人劝他不要骑得那么快,可他不听劝告,继续骑他的“飞车”,脸上不时露出得意而急促的神情。我想:这个男孩可能是有什么急事吧!要不然他怎样会骑得那么快呢但这样很有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和妈妈在一个拐弯的地方,看见许多人围在路中央,我们就带着好奇心走了过去。“啊”我不禁惊叫起来。这不是刚才骑“飞车”的那个男孩吗,他怎样被车撞了我听见旁观者议论纷纷,“唉!这孩子这可怜啊!刚才不细心撞上了一辆大卡车,连人带车一齐飞了出去。”“如果这个孩子车骑得慢一点,如果那个开车的开慢一点,如果,可是,再多的“如果”也不能使这朵已经完全凋谢的蓓蕾重新开放。这个男孩的父母不知为这个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操了多少心,可此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我的孩子离去,让父母悲痛万分。
此刻城市交通繁忙了,像这种悲惨的交通事故在国内多如繁星,因为我国交通事故死伤率居世界第一。所以,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未满12岁的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能在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戏;我们小学生不仅仅自我要遵守交通法规,并且发现有人违反了,应及时地批评、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