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课件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件

篇1

幼儿时期是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和认知等过程,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1目标:

1、学着分析角色特点和归纳主题。

2、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两只笨狗熊》。

2、实物“面包”一只、毛绒玩具雄两只(一大一小)。

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语言导入:

——瞧,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一天,哥俩出去玩,会发生什么事呢?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

——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演示实物面包,帮助幼儿理解)

(2)结合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幼儿学习对话,理解新词:(将故事中插问)

——大黑小黑捡到一块干面包,它们俩是怎么说的?

狐狸分干面包时说了什么?两只笨狗熊又是怎样回答的?

3、讨论理解,归纳主题:

(1)设问讨论:

——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得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2)归纳主题:两只笨狗熊不会互相谦让,才会受骗上当。

(3)讨论友好相处的方法:

——如果你们是大黑、小黑,会怎样做?

(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小朋友想得方法可真棒呀?我们不能学两只笨狗熊,我们要做一个互相谦让的好孩子对吗?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2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说出各国国旗的名字。

2、能用语言完整地描述国旗、国徽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各国国旗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有过观察国旗的经验。

3、讲台一个

活动过程:

1、情景创设:介绍教室中有个圆台是给小博们准备的讲台,告诉儿童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博士论坛,请每一个儿童准备好自己的资料,边讲边展示图片。

2、一个儿童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提出,换成问题问其他儿童。

3、将讲述过的资料贴出。

4、请其他儿童向小博士提问,可以提出他所介绍的这个国家的有关问题。

5、请儿童评出讲的很精彩的小博士三个。

6、教师对收集的资料的重点内容提出进行讲述。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3幼儿在小班做活动,老师要注意,多方面进行协调和配合,才能让孩子的各种才能得到发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关于讲故事的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提升小朋友配合能力,提高小朋友语言能力。

活动过程:

事先,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你们会讲这个童话故事吗?

然后如果有非常熟知这个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则老师请小朋友给其他的小朋友讲一下这个故事。老师要不断地给讲故事的小朋友鼓励和赞扬。并且在故事中,尽量让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

等小朋友讲完故事,老师就开始问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已经记住这个故事了。小朋友们如果说记住了,就可以开始下面的环节了。

然后老师就让小朋友们一人一句开始讲这个童话故事。如果有小朋友讲错了,老师可以给予纠正。

活动奖励:

老师要结合小朋友在讲故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纪律的维持能力,以及与其他小朋友的配合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给表现好的孩子们奖励小红花等等。

活动总结:

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刺激孩子有更充分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欲望,更多的是让孩子们理解,讲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开心的事情。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4目标:

1.从同一时候各地气候的不同感知祖国真大。

2.感知诗歌的趣味性,学习用图标朗诵、记忆诗歌。

重点:

学习诗歌。

难点:

学习用图标朗诵、记忆诗歌。

准备:

1.课件《我们的祖国真大》,天气预报视频。

2.有观看天气预报的初步经验,布置好动态天气预报中的材料。

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引起幼儿兴趣

师:你们认识这是什么?

我们的中国地图像什么?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么样?

小结:我们在江苏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很小的地方,我们的祖国真大啊!

2.播放天气预报视频,以播报天气预报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1)师:你们看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呀?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今天给我们播报了一段什么天气预报

(2)教师朗诵诗歌

3.幼儿学习诗歌

(1)回忆诗歌内容,教师逐一出示图标。

(2)教师完整朗诵诗歌

(3)幼儿看图标学习朗诵、记忆诗歌

4.通过提问让从幼儿同一时候各地气候的不同感知祖国真大

(1)师:我们都看过了天气预报,有没有发现全国各地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我们的祖国真大呢?

我们的祖国真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个时间温差那么大。作为中国人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2)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很大,南方和北方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一年四季都很温暖,而在北方,现在就开始下雪了,很冷很

冷,因此在同一个时候我们的祖国会发生很多不同的事情。

5.游戏:动态天气预报

(1)幼儿自由分组,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幼儿巩固诗歌内容。

(2)幼儿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5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2、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与风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画面内容。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画面猜测故事的内容,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风趣。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本图画书一本、头饰:狐狸、兔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认识封面、封底,介绍图书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听吗?它呀就藏在这书宝宝里面,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宝宝的封面吧!

2、提问:(1)、封面上有什么?

(2)、那我们小朋友来猜猜看这狐狸和兔子之间,它们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小朋友给书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二、幼儿欣赏《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课件,初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

(一)、教师:狐狸和兔子之间到底会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共同阅读就知道了。

(二)、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引导幼儿猜测图片内容。

(三)、出示第一~四页的图片。

提问:1、凶恶的狐狸张开了它的大嘴巴,你觉得兔子会怎么样呢?

2、幼儿观察第三页兔子的表情(动作),你能否来模仿一下,兔子怎么会是这个动作呢?兔子很神气,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3、我们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狐狸不吃掉自己的。

教师小结:原来兔子让狐狸给它讲了个故事。

三、出示图片,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

接下来狐狸和兔子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狐狸会吃掉兔子吗?我们共同阅读图片猜一猜。

1、幼儿观看图片内容,猜测故事内容。

2、狐狸到底有没有吃掉兔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揭开谜底。

五、完整观看课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说兔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

六、结束活动

1、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兔子吗?故事中的狐狸你觉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领会故事的内容。

(聪明的兔子、善良的狐狸等)

教师总结: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兔子很聪明很勇敢,它能够想办法让狐狸不吃自己,也通过狐狸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狸也没有那么凶狠,不但没吃掉兔子,还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说明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

篇2

关键词:语言;发展;环境;理解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智能之一,也是人们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教育离不开语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只有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来谈一下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一、合理选择语言教育内容

1.日常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的数字”“方向的认识”“钱币的用途”等等,这些内容来自于大班孩子的日常生活,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再结合教师的合理引导和组织,可以使幼儿结合相关生活经验,对信息进行归纳处理,最后整理成比较规范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2.可理解的社会信息

幼儿会对诸如“天气预报”“新闻联播”“体育运动”一类的内容感到非常新奇,当然,这些对幼儿的语言要求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相对有一些难度。但是因为大班幼儿开始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一部分语言基础,所以能够接受这类社会信息,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而且幼儿对这类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非常愿意讲述自己的见闻。因此,对大班幼儿来说,这类语言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完善他们的社会性情。

3.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可以接受的现代科技发展信息来丰富语言教育内容。比如,“交通标志”“宇宙飞船”“环保指示牌”“互联网”等这一类的语言教育,对大班的幼儿来说比较适合。这部分活动内容会涉及一些专业知识、专业用语,不但可以大大增加幼儿的语言运用量和表述能力,还有利于幼儿思维的概括训练和自主加工,使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能够相辅相成地有效发展。

二、提供宽松的语言教育环境

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常会有此类现象:当幼儿积极举手申请发言时,部分教师喜欢叫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时间久了,就会有相当多的幼儿成了被冷落者。假设这些教师不刻意追求幼儿发言的准确性或优美性,给每个幼儿提供说的机会,哪怕是不成熟、不正确的想法,鼓励和满足幼儿交往的愿望,自然地也就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说话过程,即使他们说得不够完整,不够正确。因为幼儿说话的过程一经打断,就会认为老师觉得自己说得不好,会受到挫伤。所以,我们要允许幼儿犯错,要相信幼儿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述过程中会说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正确。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提升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丰富语汇是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幼儿的认知过程是通过对事物的看、听、触等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多媒体因其明显的再现性和直观性,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并加深记忆。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开阔视野,充分发挥语言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诗词、儿歌的语言结构之美、思想意境之美,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具有非常好的美育功能,怎样才能使幼儿在诗歌的学习中体会到这些呢?单凭以前那些呆板简单的挂图,对大班幼儿来说难以达到“心驰神往”的教学效果。而电脑动画、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却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特别适合大班幼儿的接受和理解特点。例如,在进行语言活动《有趣的节日》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配以不同节日的风俗和音乐伴奏,就会在给幼儿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冲击的同时,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节日,也激发起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又如,欣赏诗歌《春姑娘来了》,诗歌的意境非常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春天景色的视频,并配以诗歌录音。绚丽多彩的画面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春天的优美情境中:融化的河水、嫩绿的柳枝、飞来飞去的燕子、五颜六色的花朵……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陶醉在春天的怀抱里。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些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词汇量增加极快。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对幼儿的语言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努力给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当然,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靠我们幼儿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去发现。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3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数学教学;幼儿园大班

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计算机及技术传导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些被传导的信息可能是学习者必须吸收的实际信息(主要是教学内容),从计算机流向学习者,或者是有关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反馈,或者是学习者正在使用的模式有关。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性的特点,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在导入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幼儿园开联欢会,可热闹了,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跳舞。为了办好这次联欢会,老师买了好多水果准备分给所有的小朋友。可是到了最后,有的水果还剩很多,有的水果却已经没有了,于是,有些小朋友不开心了。动画型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和注意,教师则通过刚才的故事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些幼儿不开心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组织幼儿讨论,从而自然地将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其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将红领巾、三角板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师指着这些外框让幼儿数一数这些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这样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随后计算机屏幕上三条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对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一意义给幼儿深刻的印象,对新概念的建立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而达不到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呈现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幼儿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每个孩子都获得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发展思维能力。

如数学活动“认识梯形”中,教师运用多媒体逐一呈现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并启发幼儿思考: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图形转化成梯形呢?幼儿思索、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操作现场实践,形象地呈现出幼儿思维的过程,让其感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经验,从而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知,如果能启迪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幼儿带来的学习困难。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幼儿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的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例如,幼儿在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后,在以上所例的活动“认识梯形”中,就可以让幼儿自己上机操作实践,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理性认识,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深刻领会教学思想,揭示教学本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最富启发性的教学情景,营造活跃思维的气氛,准确地把握哪些内容该用课件来演示,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并将它与教学艺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完美地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数学教育,成为教学的好帮手,从而开创数学教育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郑毓信.现代教育技术面面观[J].数学教学通讯,2000(08).

篇4

关键词:大班;成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69-1

一、精心选材,激发兴趣

在进行成语教学的准备阶段,我翻阅了很多关于成语的书籍:如《成语故事》、《成语词典》、《幼儿成语大全》等,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成语视频和课件。这样一是为了更好挑选适合幼儿学习的成语,二是为了让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提高,以便进行传授时能给予幼儿准确的成语定义。经过筛选,我选择了幼儿最容易理解接受的和与实际生活接近的相关成语。如从一到十的数字成语:“一五一十、三言两语、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十全十美”等;故事性的成语:“井底之蛙、狐假虎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十二生肖相关的成语:“胆小如鼠、对牛弹琴、生龙活虎、马到成功”等等,与生活接近的成语:“一心一意、兴高采烈、津津有味、相亲相爱”等。

二、形式多样,灵活学习

1.借助实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成语。

有些成语借助图画、实物来教能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如在学习“熟能生巧”时,我特意找来一枚铜钱,让幼儿亲眼目睹铜钱眼之小,亲手尝试往铜钱眼里倒水之难,让幼儿明白卖油翁之所以能做到,正是因为他天天反复练习,熟练后掌握技巧的缘故。在学习成语“鸟语花香”时,我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图中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小鸟在高兴地歌唱,小朋友很轻松地学习了,同时也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在春游活动中幼儿们看到公园里的花开了,树上停着许多小鸟,聪明的幼儿马上就讲出了“鸟语花香”,使成语得到了很好地运用。

2.借助课件、多媒体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成语。

不少成语都包含着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如不知变通、不肯努力的“守株待兔”,自作聪明的“画蛇添足”,自己欺骗自己的“掩耳盗铃”,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等等。我为这些成语故事设计相关的教学流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幼儿们在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了一段动画视频就让幼儿轻松地理解了词语中蕴涵的意义,幼儿们如临其境,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3.借助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对成语的理解。

在定期学习成语的同时,我也尝试安排了多种成语游戏。如猜成语等小游戏,这些小游戏深受幼儿的喜欢,它可以是听故事梗概猜成语,也可以看图片或者表演来猜成语。例如:守株待兔,只要老师说故事中的有一个农民不好好种田每天等着天上掉馅饼下来,幼儿就可以反应过来是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画图画猜成语,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边画边说,或者边说边画:眉眼弯弯,嘴角上扬,很高兴的样子,是“眉开眼笑”;眉毛紧皱,嘴角下弯,一副愁苦相,是“愁眉苦脸”;眉毛竖起来,眼睛瞪起来,是“横眉竖眼”;还有就是看表演猜成语,幼儿将故事表演出来,请大家猜成语、说意思。如“狐假虎威”,一名幼儿弯着腰走路,说话尖声尖气,另一幼儿昂首挺胸,大摇大摆。下面的幼儿很快就猜出他们演的是狐狸和老虎。接着“狐狸”带“老虎”来到了森林,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当“老虎”恭恭敬敬地拜“狐狸”为大王时,下面笑声、掌声不断,大家也都猜出了他们表演的是“狐假虎威”。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结合环境创设,进行成语教学。

我们着力创设了“浸润成语”的园际、班级环境,将“浸润成语”的环境融于幼儿园新学期的环境创设活动中,创设了园际环境――“成语长廊”,班级挂饰、墙饰等,让幼儿浸润在成语世界中,另外还选择了在晨间和起床后给幼儿倾听一些成语故事,午餐前播放优秀成语视频,离园前让幼儿讲述、表演成语故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习得成语。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成语教学。

如:在环境创设“天气预报”小板块中,如果天气很好,就贴上“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图片和成语字卡;如果天气阴有小雨就贴上“绵绵细雨”的图片和成语字卡;如果雨越下越大,就贴上“倾盆大雨”“风雨交加”的图片和字卡。

3.结合一日生活,引导幼儿善用成语。

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教师可以运用成语表扬“某某小朋友把桌子擦的一尘不染”“某某小朋友正在一丝不苟地擦椅子呢”等等。这样幼儿不仅能熟悉成语,还能无意识地学习成语的应用,比教师一本正经教幼儿如何应用成语要有效得多。

4.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用成语说一句话。

了解成语的意思后便是引用成语说话。幼儿刚开始用成语说话较简单,如“五颜六色”:气球五颜六色,某某东西五颜六色,但与教师的“蓝蓝的天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相比较后,他们造的句子也比较优美。

四、家园共育,促进成长

篇5

视角之一:挖掘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数学学科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课程改革怎样变化,蕴涵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会改变。

1.探寻本源,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学内容总是贯穿着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是一条明线,直接用文字的形式写在教材里,反映着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隐藏在基础知识的背后,反映着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需要教师分析、提炼才能显露出来。教师唯有洞悉教材,抓住教学中的这两条主线,才能帮助初入学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

2.关注衔接,适当的优化与重组。学生在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知识。虽然这些内容有别于完整的、系统的小学数学知识,但同样蕴涵了匹配、相等、顺序、传递、包含、互换、互补、互递、对称、守恒等数学关系。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重现这些知识,与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也能激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以“分类”为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中,教材按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编排,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在幼儿园大班的教材中,关于分类已经出现了四次,其要求主要是让幼儿学会三重标准的分类并计算出总数。如幼儿园大班上册的“分类再分类”活动,在出示分类表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三种条件连续分类(如下图)并计算出总数,渗透连续再分思想和分合可逆思想等。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一年级上册的分类教学不太重视渗透分合可逆思想,没有涉及连续再分思想。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优化与重组,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类似的活动,使学生对分类思想的认知更为完整。

视角之二:展现操作时的思维过程

针对初入学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数学课的特质和数学内涵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将获得数学模型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1.以数学知识本源和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在目标的确定上,要抓住数学知识本源和数学思想方法这条主线,以知识内容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来凸显数学的本质,使创设的问题情境蕴涵数学知识本源,探索的过程中有思考知识本源的任务。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片段。

⑴回顾,引出新知: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一起来数一数。你还能接着往下数吗?⑵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

①情境激趣。师:昨天,老师去新华书店买书,这本书的标价是12元,要想不用营业员阿姨找钱,可以怎么付呢?(出示若干张10元纸币和几个1元硬币)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清楚?为什么?

②实践探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一元硬币摆出12元,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2”和“19根小棒,再加1根是几根,有什么好办法让人一眼就能看出”。

③出示4幅表示十几的图,学生写数并核对。

④认识计数单位。课件演示11~20各数动态数的过程以及满十扎成一捆向前一位进1的动态过程。说说这些数的组成分解。

……

这部分知识的本质是数的顺序关系、位值制、进位法、符号化思想。计数单位是承载位值制、进位法的前提与根本,是计数的一个标准,怎样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的实质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现实情境和摆小棒的实践活动,探索“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2”,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10根捆成1捆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十”这个计数单位。另外,通过“动手操作19根再多1根是几根”的数学活动以及课件的动态演示,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满十进1的进位概念。

2.经历“感知操作―形象表征―符号表征”的数学化过程。教师应让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引起学生内部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征,经历“基于动作的思维―基于形象的思维―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的转换过程。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笔者在引导学生认识“十”这个计数单位时,就是努力让学生经历“感知操作―形象表征―符号表征”的数学化过程。

感知操作:12元钱可以怎么付呢?

形象表征:用小棒代替1元硬币摆出12元,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2?

符号表征:⑴看一看,写一写。出示4幅表示十几的图(动态呈现),学生写数并核对(静态)。⑵认识计数单位。①为什么这样写?出示数位顺序表,指导写数。②课件演示11~20各数动态数的过程以及满一扎成一捆向前一位进1的动态过程。③说说11~20各数的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是先借助学生熟悉的货币单位初步感受计数单位“十”,再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活动,探索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2,发现10根捆成1捆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最后通过写数、认识数位、说数的组成等符号表征活动,实现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转化。

3. 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的数学化过程。

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化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的习得养成有赖于每堂课上的引导、鼓励和呵护,是永不停歇的过程。

以下是一位教师设计的“8和9的加减法”教学流程。

⑴提出问题:根据下面的小鸟图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⑵解决问题。

①独立写算式,解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②这幅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求什么的时候用加法算?求什么的时候用减法算?观察这四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⑶应用与拓展。

①摆一摆(左边摆7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提出4个问题,列出4个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②如果给你“ 1、7、8 ”这三张数字卡,你能写出4道算式么?“5、6、4”可以写吗?

③根据“1+7=8,7+1=8,8-1=7,8-7=1”提出4个数学问题。

在这里,学生从相对真实的现实背景中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探索、实践研究其基本的规律和模型,再应用于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是学生主动感知、建构初步模型的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和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

视角之三: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对初入学学生而言,应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思维方法。初入学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刚刚开始,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来实现价值引导,以此促进自主建构。

⑴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直观表达思维过程。数学符号是内涵丰富的“信息组块”,是智力活动的理想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创造符号语言或图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映数学的本质。

例如,“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4,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5个,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是要让学生理解在计算队伍人数时,作为标准的那个人如果被计算了两次,就要从两次的和里减去1。一位教师是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的。

①从前往后数,xx排在第几?从后往前数,他又排在第几?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②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教师结合学生画图情况指导。

③你能用算式来解答吗?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在这里,教师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经历了从具体的事物到学会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再到学会数学地表示的过程。

⑵指导学生运用序列化方法思考问题。序列化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它可以避免解决问题时出现答案重复和遗漏的现象,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应重视渗透序列化思考的意识。

例如,在解决“用2、3、6、7四个数编加减混合运算算式,每个数在同一个算式中只能用一次”这个练习题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思维往往很紊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①观察一下这四个数,你发现数与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讨论得出:2+7=9,6+3=9,3-2=1,7-6=1,

6-2=4,7-3=4。

②我们可以利用“2+7=9和6+3=9”来填写“+-=”,如果把2和7放在前面,你可以得到哪些算式?(自由说,教师按顺序板书)

③如果把6和3放在前面呢?(独立写)

④我们可以利用“3-2=1,7-6=1”来填写“-+=”,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先独立写后梳理。

……

篇6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多元评价

笔者从事技工学校英语一线教学工作十余年,在教学中注重把握市场脉搏,紧扣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在各专业英语教学中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效果较好。在我校“幼师英语”教学中,笔者发扬《幼师英语》编辑的教学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努力创设职业情境,积极探索“英语+专业”的教改之路,收效较好。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理论基础

1.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又称专门用途英语,指因各行业特定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的不同而存在的专门化英语,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有所不同,其相应的英语更具专业性、特定性和特殊性,含有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独特的专业词汇和句法结构,是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改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它倡导“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的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改主张突破学科体系框架,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建构理实相融的“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在《幼师英语》课程建设中,笔者所在的教师团队采用这种符合职教发展需要的新理念,牢牢把握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同时依据行业企业发展和胜任幼师(学前教育)工作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和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群”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注重过程性考核,确保学生学习的自我构建过程,提升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

(1)身份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按照学科体系去讲授,课堂教学与实践工作偏差大;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改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去学习、体会,感悟更深。教师的角色身份是:①知识引领者――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递;②师傅――为学徒示范在工作情境下对于特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③专家――向学员介绍从业经验、答疑解惑。

(2)教材教法的更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需要,根据工作实际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学中,精心选取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素材,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强调贴近幼儿园日常生活实际,突出幼教职业导向性,融幼师学生才艺(音乐、书法、绘画、手工、表演等)培训于英语教学之中,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景教学,突出具体工作场景中的英语实用能力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笔者以2014年“外研社杯”优质录像课大赛获奖作品――《幼师英语》“Unit 3 Our Interesting Body”(Listening & Speaking综合训练拓展课) 教学实录为具体案例,通过教学回顾和反思手段剖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法在技校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效果,同时提出不足之处和注意事项。

1.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中,笔者对“情境模拟”和“合作学习”教学法情有独钟。在语境、意境和学习场所(场景)的创设中,本次课,将学习场所――“教室”布置成了“幼儿园大班”;将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方式形成了6支实力相当的学习队伍,所有环节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开展评比,而且要求将平时的阿拉伯数字组名更新为“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名字”,形成自己的口号――“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办学理念”,要求两者都用英文展示出来,鼓励发挥创意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组名和口号,学生创意十足,每组的组名都按要求做成了“告示牌”或“海报”形式,摆放或张贴在学习和教学区域,组名有的是 “Happy Kindergarten”,有的是“Budding Paradise”,有的是“Sun Angel”,中英文结合,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增添了表演的真实感,营造了浓郁的职业场景和职业氛围。在小组亮相时,做动作、喊口号。有的组成员手拉手高高举起,有的做加油鼓劲动作,有的是把手搭在一起大声喊出激励性口号:“If I can,you must can!”不同的组名,不同的口号,同样的真情,同样的努力,非常团结、温馨、感人。

2.任务驱动,环环相扣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中,本课主要还采用了“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方法开展教学,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将“项目引入”“提出任务”“工作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介绍”“完成项目任务”“技能训练”“展示总结”等步骤融入教学,设计了“猜谜语和听音做动作游戏动画视频观赏表演英语对话表演和角色扮演(英语授课比赛)总结评价”四大环节,每个环节之间衔接紧密、由浅入深、层层铺垫,将知识点、技能点融入每一个环节,首尾呼应,循序渐进,同时注重寓教于乐,采用猜谜语、做游戏、英文歌曲唱游、对话表演、授课比赛、现场评奖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传递快乐学习理念,也为未来的幼儿园英语教学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环节中体验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乐趣,能团队协作,学会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

从课堂的信息流量来看,有优质和充足的英语语言输入、输出,如第一环节的猜谜语、“我说你做”游戏,第二环节的英文歌曲模仿表演赛,第三环节的对话表演和授课比赛表演,采用丰富多彩的视频、英语单词图片、音频等教学媒介,采用表演、竞赛、团队合作的方式营造优质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能力。

3.知行合一,教学相长

在小组合作授课(角色扮演)环节中,“小老师”能进入角色状态,按要求做足预备功课,收集和加工资料、观摩优秀教学视频,讨论和制订教学策略,认真撰写教案,使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授课,组织“小朋友们”练习,关注“小朋友”学习状态,教态亲切大方有感染力,而且会灵活使用“You’re very smart!” “You’re very creative!” “You’re making progress!”的多元化评价、多元化鼓励用语进行授课。角色感强,“小老师”在授课中能灵活运用猜谜游戏、角色扮演、英文歌曲(数来宝、顺口溜)、拼图法、实物法等进行授课,贴近现代幼儿园英语教学实际,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郁。“小朋友”能认真、积极配合开展各类学习活动,能回归孩子的童真本原展示充满活力的课堂。例如,在小老师展示哭泣图片讲授“sad”单词前提问一位小朋友,她说是吃面条不小心把面条粘在两边的脸颊上了;一位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是脸上沾了雨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弟弟不小心割伤了手后就是这样的表情。形象的思维、生动的表演,让幼儿园的英语课变得真实动人、妙趣横生。“小朋友们”欢快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天真活泼的语言、不拘一格的思路、响亮的声音,为课堂增添了不少光彩。

4.专业特色,灵活应用

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紧密结合,凸显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使“英语+专业”教学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例如使用形象贴切的图片精心制作课件,同时发挥手工和画画特长,将本课重点parts of body,body language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例如,第一组同学不但制作了美轮美奂的课件、教学图片(肢体语言如smile,cry,happy,sad, angry等),还全组动手用花花绿绿的海绵纸制作了幼儿园教师和小朋友们的纸衣、纸裙、纸鞋,手工头花,手工广告牌和笑脸贴纸,在教具、学具、道具准备方面匠心独运,收效显著,充分锻炼和发挥了专业特长。

各组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角色扮演(授课比赛)思路拟定、授课素材收集(上网搜索资料、制作PPT、画画、制作手工教具学具、设计发型和符合幼儿园师生身份的服饰物品)、授课方法技巧选择、师生默契配合方面都下了一番苦功,在训练和现场表演时能发扬团队精神,积极融入角色,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得“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进步”,实现了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

5.多元评价,及时反馈

本次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渗透的手段进行,既有每个教学环节比赛的评比和意见反馈,又有课堂结尾的总结,同时用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自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评价,多元化和多角度的评价能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鉴赏能力。收集到的《角色扮演评分表》(自评与他评)、《随堂学习自评表》(自评)反馈的意见比较中肯,对教学改革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全班同学(共38名女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反馈较好。共发放36张《角色扮演评分表》(每组6张,既自评本组也评价其他组)和38张《自我学习评价表》(每人一张),从回收的两类表格来看,同学们能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和他人,特别是对于授课表现优秀的组,不吝溢美之词,在“Comment & Advice”一栏中有填写 “Very interesting” “Creative”“服装、发型、道具应景,师生表演投入”“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声音洪亮,课堂气氛活跃”等,不但贴切,而且能紧扣教师提供的五大评分模块进行评价和拓展,能做到活学活用,实属难能可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建议,如:“授课教师的发音要更标准”“老师和学生不应该有笑场情况出现”“PPT上的字应更鲜艳以吸引小朋友注意力”“玩具熊应该让小朋友多些触摸和体验学习”等等。《学习自评表》中,绝大部分同学对自己本次课learning attitude,learning content,learning method感到满意,在Improvement中表达了想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英语授课技巧的愿望。

6.拓展思维,提升素养

本次活动课既有课堂上精彩的预设和生成,也有课外认真细心的准备。英语授课中,收集到每组学生撰写的教案(学案)、制作的PPT和手工教具(教学挂图、教学视频音频、表演道具)和现场教学照片、录像等资料丰富多彩、实用性强,有现代幼儿园英语教学特色,对未来的学子们有一定借鉴意义,也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作用。

本次课程,笔者着力创设职业情境和逼真语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全力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民主高效、轻松愉快的职业英语学习氛围,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又紧扣专业发展,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能力,将“学英语”成功变为“用英语”。

7.不足和注意事项

“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课后,笔者反复观摩课堂实录,以期改进课堂,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和应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①笔者在Cartoon Video观赏后的即兴表演中可以动作和表情更开放,更利于言传身教地为“未来的幼儿园老师们”提供示范和激励,带动她们更努力地学习英语和提升教学技能。②在语言和文字表达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之处,当节课有些及时更正,有些没有,下次课要做到及时发现和更正,并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提高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不断追求完美,在师德、师技等工作作风、专业技能方面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③虽然兼顾学生学习基础,按常规中英文结合授课,但其实可以加大语言的输入量,更多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听英语的氛围。④在总结评价和颁奖阶段,有些小组过于兴奋,不断地摇摆海报或发出声音,老师虽然极力调整、引导,但还是没法控制学生的热情和兴奋,所以下次再总结评价所有内容结束后再行颁奖,避免学生过于兴奋,无法听清老师的所有点评。

(2)学生方面:①在制作授课比赛的教学课件时,PPT上面有个别单词拼写错了没有及时发现和更正;②在制作授课比赛的教案时,虽然提供了参考模板和教学视频,但有些组学习意识不够强,思路不够开阔,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仪态不够大方,师生配合不够默契,往后在组织此类活动时教师应加强针对性指导,并将网络开放平台的自我学习、消化吸收功能发扬光大。③在组织英语授课方面虽然努力按照要求尽量多使用英文,但有些组的“小老师”还是使用中文太多(包括口语表达和PPT、板书、教案等文字表达),影响英文输入和输出量,今后将在《评分标准》里强调此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更加耐心、有效引导、鼓励学生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设计方面:①内容安排较满,教学环节紧凑,好处是可以使师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课堂效率,坏处是容易使人紧张、劳累。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既有效率,又有充裕的时间自由发挥和深入交流。②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和评价手段可更灵活和清晰。例如,可要求学生将关于身体部位的句型:I can see/hear/eat/work with my eyes/ears/mouth/hands. I hope I can have long arms and legs like you one day. 融入英语授课比赛中,在教案、课件审核中体现,在《授课比赛评分表》和《自我学习评价表》中体现,那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就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也更增添授课比赛的知识性和挑战性。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改进。

基于工作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法,将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岗位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其优点在于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现学校和职场的“无缝对接”。它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不仅是教师“教”的理念的改革,更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英语水平,能兼顾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充分体现“英语+专业”的理念,将“学英语”变为“用英语”。基于工作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职教英语教育的规律,将专业学习巧妙融入英语中。总之,专业英语既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重要素质课程,专英教学只有把握时代需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导方向,不断改进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建设[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篇7

基于网络的教科研区域联动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的跨时空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方式,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区域内的优质教科研资源的引领作用,各校区间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这对于当下的农村教科研是一种有效率的发展途径。

一、开展教科研区域联动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教科研力量分布不均。本次的研究样本是四所小学和两所镇中心幼儿园,一小、一幼是市、县两级的教科研基地,有一支省市级科研骨干领衔的名师队伍,研究基础好,科研氛围浓,但部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局限于教科研文件的上传下达,创造性和校本性不够。特别是同一区域内的店口文裔小学和育蕾小学,相对地处偏僻,师资力量薄弱,教科研工作一直难有起色。科研力量的不均造成各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质和量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优质教科研资源没有共享。虽处在同一区域,但校际间的教科研交流缺乏有效管道,有限的一点研究局限于校内,具有优质教科研资源的店口一小并没有在本区域内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校专家各自请,培训各自搞,有限的优质培训资源排斥共享、简单重复、低端低效。

三是成果推广应用缺乏实践基地。课题的结题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教师在自我反思中的又一次提高。几年下来,我们店口镇取得了相当数量的教科研成果,其中也不乏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成果,但最终都束之高阁,原因之一就是区域内各校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使得优秀成果找不到推广应用的实践基地。

二、推进网络教科研区域联动的必要性

我们店口镇整个教育区域有比较先进的现代教育设施来保证网络科研的实施。店口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配置上是可以作为农村教育的领头羊的,在2006年整体通过了“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考核验收工作。每所学校均配备了一至两个计算机教室,两个以上的多媒体教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都开发了校园网站,开通了校内FTP资源库,学校硬件设施完全达到城市学校的标准。

我们设想,把农村特定区域学校联合,借助网络,整合科研力量,实现科研资源共享,有效开展科研培训和研究活动,以此推进区域整体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网络教科研与传统教科研组织形式相比,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加强区域内教科研骨干人员、教师之间教学交流与研讨,更好地促进教科研骨干人员、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开放、互动、共享的区域教学资源系统。

基于以上调查与思考,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农村学校教科研区域联动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期望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通过区域联动,成立区域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区域内教科研菜单式培训,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实现教科研资源共享,课题研究成果在区域内积极推广和实践,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三、两个概念的界定

基于网络:就是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起一定区域内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科研平台,实现教科研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达到教科研、科研一体化的过程。

教科研区域联动:是指我们诸暨市店口镇所属的其中六所学校(2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1所民工学校、2所中心幼儿园)在开展教科研活动中资源共享、互助合作,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共同提高。“教科研区域联动”的特征是“在区域中,基于区域”,强调“区域性教科研”的引领作用,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培训理念,全面有效提升我们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四、基于网络的区域教科研联动的推进策略

1.建立教科研网站,实施信息辐射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涵义是: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将教学科研信息辐射至全镇教师,助推教师积极开展网络教科研。

店口镇教育办公室科研处建立了“店口教育网”(dkjy.省略)内容包括:教科研信息、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科研论文、教科研计划、教科研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读书活动、特色学校建设等栏目。在此过程中,在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促进了教科研观念的更新,对变革已经实行多年的传统的教科研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而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开通了“店口镇教育网络论坛”,在硬件上已经为全镇教师参与互动研讨提供了先进的网络平台。

当前,店口镇教育办公室科研处充分重视现有网络资源的运用,积极引导教师进行网络学习,参与网络教科研;大力倡导教师到“店口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上传自己的教学论文、素材和课件,不断充实、丰富“店口教育资源库”。条件具备时,即通过网络通讯工具面向全体教师开放各种会场,对各类教育工作会、研讨会、培训会、课堂观摩活动进行现场直播,以实现教育资讯的共享和观摩研讨、进修培训活动的全员参与。

2.构建本地“网络研修平台”,实施典型带动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涵义是:通过骨干教师培训,抓好名师工作室建设和校本研修视导评估,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整合区域优质培训资源,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名师和农村教师培训是“十二五”期间教师培训的重点。在名师培训方面,教办科研处以抓好名师工作室建设为载体,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培训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为平台,以提升实践智慧,形成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风格为主要内容,以培养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为重要手段,以提高名师的专业素养为目标,整合了全镇优质教师资源,通过集中培训、异地培训、送教下校、网络资源建设等途径,加大了名师的培养、辐射和带动力度。

目前,“店口教育网”开设了两个在市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市级 “铁勇工作室”和镇级“朱利清工作室”,面向全镇乃至全市招收研修员。除了开展面对面的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外,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上的“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指导和教学研讨,提升了研修员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教学科研骨干力量,效果十分明显。

3.有序开展网络研讨活动,实施课题牵动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涵义是:无论是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工作,都需要对教育规律的深入探索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提升。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提升认识高度和深度,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借助网络平台和团队智慧,是深入课题研究从而提高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渠道。

店口教办科研处重点对三类课题开展研讨:年度规划课题、学科教改项目、动态小课题。省市一级的规划课题是作为全镇的引领课题,集聚了部分科研骨干进行联合攻关,定期的现场交流和不定期的网络研讨,并及时把交流研讨的成果上传网络。学科教改项目是最切合教师工作环境、性质和能力的一类课题,研究的问题就来自于教师的课堂,问题解决的场所就在课堂,效果的产生也在课堂,这些身边的问题放置在网络上很容易引起共鸣。动态小课题是我们正在尝试的一种课题管理新模式,课题的申报、递交、评审全部在网络上实现,网络会员可以自由评论,问题解决方案、研究过程和课题成果全面共享。对于课题,教科研区域联动主要就开题论证、方案剖析、课题进课堂、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成果展示等环节展开研讨,利用网络平台,在不断的思辨质疑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4.大力倡导建设教师博客,实施张扬观点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涵义是:鼓励教师在教科研区域联动活动中有自己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思想,并通过网络博客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发展自己的教科研思想。

在教育运用中,教师教育博客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成果和反映学校发展历程的工作日志、网络文集和多媒体成长档案袋。各校(园)教科室主任和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引导全体教师通过博客来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况,跟踪自己的专业发展轨迹,分析进步、查找不足,积累和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智慧;同时,教师也通过博客来收藏、整理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建立教育博客,可使教师通过开放自己的教学材料、实践体验和研究心得,在与专家学者、教科研员以及更多一线教师乃至学生的互动交流中,逐步成为教学知识的生产者和课程资源的承载者。

5.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特色学科、学校建设,实施特色立校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涵义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科研工作、特色学科和特色学校建设史贯彻了“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管理理念。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发掘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店口镇所属各校都有自己的办学个性、办学特色,有多所省市级特色学校(园),店口一小的“文化围棋”、店口二小的“乒乓球”、店口一幼的“快乐围棋”、店口二幼的“绿色五金”等,但社会的扩张度、师生的参与度、家长的认同度都不尽如人意,而借助网络推销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展开讨论应该是一条很好的通道。“店口教育网”专门设置了“特色学校”版块,特色介绍、课题研究、活动开展、解决方案、学生成长及特色论坛,将特色活动全方位地呈现给师生、家长和社会。除了建构网上特色学校外,我们还设立了“特色教学”版块,比如我们在校园网络上建立“小班化教学”和“古诗词赏析教学”两大特色板块。围绕这两个特色,我们开展网上“特色论坛”、“小班化教学设计”、“古诗词赏析课堂教学设计”、“特色课实录”等活动;利用校园网对学生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开展网上诗词沙龙活动,参加“古诗词朗诵星级达标”活动、网上古诗词趣味活动等。让全校的教师和同学都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就是学校的竞争力了。

6.开展小学、幼儿园科研互动交流,实施幼小衔接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涵义是: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上下段又具有一定的承接性和关联性,因此,开展中小、幼小衔接教育研究有其现实的必要性。衔接是一个双边的过程,一方面,学前教育阶段在培养儿童个性品质方面所起的奠基作用是其他教育阶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它为儿童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衔接者,小学不应当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零”的基础之上,而是应当“迅速抓住”学前儿童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教育实践。

在幼小衔接工作区域联动中,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有了更深的体会和实践感知:以幼儿园、小学共同感兴趣的“绘本教学”为纽带开展教学研讨,通过“同课异构”、“课题研讨”、“教学展示”等方式,了解对方学段的目标设计和情境设计,感知两个不同学段在教学上的一些差异和共同点,并在网络上开展专题研讨,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幼儿园教师通过网络视频观摩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在《准备上小学》主题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通过网络视频向幼儿展示小学的塑胶运动场、围棋苑、乒乓地带、星星广播站等,以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们布置了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让幼儿跨进教室,就能感到这样的环境既新鲜又熟悉,既整洁又漂亮,让他们的心里埋下喜欢上学的种子。

7.推进教科研区域联动步伐,推进均衡发展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涵义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店口镇,各校的教科研发展水平层次不一,在理念认识、行动实践、研究成果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异。通过建立区域联动这个途径,加强沟通和联络,搭建交流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放大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在推进政府提出的教育均衡化战略,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有所作为。

店口教办在“十二五教科研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区域联动发展思路”。特别是创建了名师与农村教师培训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本土名师走进区域中每一所中小学,切合实际地开展教科研指导工作;发挥绍兴市、诸暨市教科研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承担教学研讨、课题研讨和科研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全镇各校教科研的均衡发展。具体做法是:通过名师、科研基地与相对薄弱学校结对子,让名师走进每一所中小学,将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店口教育神经末梢”――文裔完小和育蕾民工子弟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受益面,实现各类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共同提升。这种机制受到了广大教师普遍欢迎,并已经成为我镇中小学名师的自觉行为。店口镇政府和教办在名师培养和倾斜农村教师的举措,省市各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宣传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五、基于网络的区域教科研联动成果

1.基于网络的教科研区域联动,改变闭门造车,实现均衡发展

区域性的网络教科研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使学校的教科研信息和优质教科研资源充分共享,促进学校各方、学校间、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管理者、研究者、教研组、教师打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堡垒,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科研的均衡发展。(1)“绘本教学研究”是小学低段和幼儿园都在开展的一个共性课题,通过区域联动,店口一小、店口二小、店口一幼、店口二幼进行了横向及幼小衔接课堂观摩研讨和课题研讨,开设了“绘本研讨网络论坛”,丰富研究思想,调整研究措施,在行动实践和互助协作中开展教科研,共同解决教学问题,共同提升科研能力。(2)店口各校(园)的特色学校建设有声有色,都有一个省级立项课题支撑教学研究,特色教学研究课题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具有相通性,店口一小的“‘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店口二小的“以乒乓活动丰富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行动研究”、店口一幼的“围棋活动开发幼儿社会智力的行动研究”、店口二幼的“园本课程中开发利用本土五金资源的行动研究”,这些课题的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在区域联动中,通过特色教学研讨现场会、特色教学成果展示、特色教学课堂展示观摩等形式,并通过“特色学校网络平台”开展研讨,使各校特色学校建设个性鲜明、活动丰富、成效显著。(3)店口文裔完小和店口育蕾民工学校是店口镇两所薄弱学校,特别在师资培养上更是短板,在区域联动中与“绍兴市教科研基地”单位店口一小的结对合作,通过现场指导和网络研讨,在教科研管理、课题研究、教学研讨、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新的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加强,如文裔完小开辟“学农基地”为孩子们建设一个实践基地,育蕾民工学校尝试成立“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建设一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取得了预期效果。

2.基于网络的教科研区域联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网络教科研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讯和教研互动等多层面、多方位的功能服务,它强调教师自我研修与智慧互通相结合,它有利于教师教育视野的开阔与自我价值提升,有利于沟通并引进更多社会资源和专业引领,有利于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交往能力的锻炼,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网络学习为载体的教师“充电”工程和专家、名师网络指导的模式得到发展,并以灵活的时间与空间,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得到了各校的欢迎。这些工作,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深化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3.基于网络的教科研区域联动,催生了一大批源于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

区域教科研联动注重教师科研意识的唤醒和科研理论的建构,引导教师从身边的教育事例、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去开展研究。特别是我们推出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动态小课题管理,由于申报和研讨的便捷性,更是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课题研究热情。这一年,共诞生了“构建区域联动平台整体推进城镇化中店口教科研发展的研究”、“基于网络的农村学校教科研区域联动的实践研究”、“‘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等3个省级课题,及12个绍兴市级课题和54个诸暨市级课题,立项级别和数量均处于诸暨市各乡镇、街道的首位。教科研成果喜获丰收,并成功地在区域内推广应用,其中,“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获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获浙江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

4.基于网络的教科研区域联动,助推了“名师工作室”建设

网络“名师工作室”是为我镇名优教师打造的一个专业展示和引领的平台,我们推出了市级名师工作室“铁勇工作室”和镇级名师工作室“朱利清工作室”,面向全镇乃至全市招收研修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堂研讨、课题研究、观点报告、学术探究等研究,导师通过课堂点评、课题质疑、专题报告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悉心辅导,研修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一年来,十名工作室研修员人人拥有一个绍兴市或诸暨市级的立项课题,20多篇,开出30多堂教学研讨课,作了近20个观点报告,成绩斐然。其中,“铁勇工作室”的李丽老师获得了绍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戚伯芳老师成功入选绍兴市名师培养对象;“朱利清工作室”的蒋丽莎老师获得了诸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俞敏明老师入选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师骨干研究班。这些研修员已经成长为店口镇、诸暨市的学科、科研骨干教师。

5.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在区域联动中获得成果

教办科研处区域联动中重视有效衔接教育研究,倡导各幼儿园结合园情整体规划,实施方案。两所幼儿园根据园本实际,提出了“农村幼小衔接教育的研究”、“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幼小儿童学习习惯衔接的研究”等研究课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领悟到课改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应立足于新的教育理念,从幼儿后继发展、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将幼小衔接的内涵拓宽为既是对小学教育的一种准备,更是对将来一生发展的准备。因此,能力的淮备、习惯的准备和兴趣的准备远比知识的准备重要。幼儿今天拥有的经验是为他们明天的经验做好准备,找准今天的衔接点也就是把握了明天甚至一生的成功点。在区域联动中,我们转变幼儿园、小学原有的“不相往来”的隔绝式教研方式,形成开放的大教研观,形成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教研部门的联手合作,形成幼儿园与小学行政之间、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一同开展幼小衔接的教研交流与互动,加强对难点问题的研究。例如,研究幼儿园大班教师的教学语言如何向小学教师靠拢,做到教学语言组织的简洁性、逻辑性和有效性;研究小学低年级教学方式如何向幼儿园靠拢,做到活动方式的游戏化和趣味性等,从而在合作中更有效地完成“幼小衔接”。

6.基于网络的教科研区域联动,精心打造高品质的科研基地

教科研基地学校是推进区域性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市县两级教科研基地学校的网络构建,以及点面结合的推进,我镇教育科研具有了丰富的实践土壤,也有力地推进了科研基地学校科研骨干的发展。多年来,教办科研处始终关注课题研究品质的提升,避免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提出了“钻得深,研得透,品质高”的要求,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研究型团队。目前,店口一小为绍兴市教科研基地,店口一幼为诸暨市教科研基地,为我镇一贯追求高品质科研的举措做出了极好的诠释。从实践效果看,两个教科研基地扎实的科研工作不但推动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真正起到了科研辐射和引领作用,扩大了学校对外界的美誉度和学术影响力。

7.基于网络的教科研区域联动,精心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科室主任队伍

抓好教科室主任队伍的科研能力培训,一是采取以会代训的模式,继续办好每年一期的教科室主任培训班,利用网络平台将工作与培训结合,指导与培训并重,先后邀请了绍兴市、诸暨市教科研专家做学术讲座,既减轻了教科室主任的会议负担,又为其提供了及时的科研指导。二是聚焦科研活动主题,开设网络论坛,围绕“如何促进教研和科研的有效融合”主题,召开了全镇教教科室主任主题研讨。三是以课例引领,实地观摩为手段,围绕“个人课题与学科教学融合”专题,组织教科室主任分组进行现场诊断、点评,并利用网络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以实战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教科室主任的科研指导能力。

六、我们的研究结论

基于网络的区域教科研联动催生的高效、开放、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科研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成了当前形势下推动普通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助推力。区域联动集中了区域内的优质教科研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而网络教科研则为区域联动拓展了视野,延伸了手臂,扩大教科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科研更加科学,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科研模式的一种尝试。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店口的网络教科研这种新型的教科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科研、“互动式”教科研、“参与式”教科研、“实战式”教科研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网络教科研”的主旋律。教科研区域联动的实施,促成了“以骨干带整体,以科研促课改,以内涵促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格局,推进了县市教科研基地的内涵发展,提升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理念,打造了一支“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骨干教师队伍。在网络这个信息媒介平台上,完全可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总体提升,学校完全可以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内在发展的新局面。

七、一些思考

1.尝试建立与“科研专家、模范学校”网络对话的科研新格局

由于校本培训的自身理论的局限性,对于教育教学中一些理论问题,我们广大教师不能够得以很好的认识,对教科研就会产生迷茫和失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认为,可以利用校园网,和全市、乃至全国一些著名的科研专家建立一种长效的联系,聘请他们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国著名的模范学校建立一种互助、合作的友谊关系,请进他们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