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状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事诉讼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事诉讼状

篇1

原告:张怀志男36岁汉族泸县人,住四川省泸县毗卢镇罗汉坝村五社

被告:谢方男30余岁汉族重庆人,住重庆陈家坪

手机:13594024021,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请求事项:

1、要求终止承包关系并责令被告返还原告保证金5万元,支付原告违约金10万元。

2、返还原告承包费9万元,房租费9610元,并赔偿原告直接损失3万元。

3、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及理由:

2004年9月20日,原被告签订了一份《承包协议》,被告将自有的泸州佳胜印刷制版工作室承包给原告,期限为两年,从2004年9月20日至2006年9月20日,被告收取原告保证金5万元,从2004年10月起,原告按约金即交每月18000元的承包费,根据协议每一条约定:承包期内该制版工作室的经营管理由乙方(原告)负责,甲方(被告)不得干预,在协议第二条也明确约定:乙方(原告)承包经营项目包括甲方(被告)经营范围内所具备的所有设备、证件,并附表说明。

2004年9月20日,原告根据协议进入被告制版工作室开始生产,从2004年10月至2004年12月,生产正常,每月产值为35000元左右,利润约6000元。但从2005年元月下旬开始,被告以场地无人监管为由,将该承包物派员监控,内外门上锁由被告派人控制,设备由被告派人操控,不准原告方操作。2005年元月25日,原告向被告提出解锁,同日被告回复:“经发包方慎重考虑,特作出以下决定:……上述设备只能由发包方指定人员进行操作”。由于该菲林输出图片涉及专业技术和商业秘密,被告全面撕毁合同监控原告独立经营权的行为给原告带来严重的生产障碍,生产出现停滞,从2005年元月开始,由每月产值3万余元降为千余元,现已因被告无理干预而全面停产,造成原告重大经济损失。

由于被告违反合同第一条的规定,严重干预原告的独立经营权,全部监控收回承包物,至使原告承包目的不能达到,每月亏损承包费、房租费、原告工人窝工费,市场份额大量流失,造成原告无法继续承包,被告的行为已根本违反了《承包协议》的约定,根据协议第三条规定,违约方应承担10万元违约金。现根据《合同法》及《民诉法》之规定,特向贵院提讼,以保护原告的以上诉请。

此致

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法院

篇2

写清楚原告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地址、联系方式等。

写清楚被告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地址、联系方式等。

写清楚诉讼请求。

写清楚事实与理由(详细说明事由及法律依据)。

篇3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篇4

关键词 检察监督 监督方式 民事诉讼

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传统意义上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包括抗诉和检察建议两种。近几年来,随着实践中民事纠纷和侵害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等案件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检察机关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通过督促、支持、提起共益诉讼等方式,践行和实现了宪法和民事诉讼法赋予其对民事诉讼进行监督的职责。

从科学立法和法治规律上讲,这些创新性的举措有些存在法律依据上的瑕疵,不符合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方向;但从实际效果和实证角度上讲,这些举措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实际作用,给国家和社会挽回了巨额损失,起到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起得作用,弥补了立法粗陋和制度缺位带来的漏洞。应该说,这些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体现了国人特有的智慧,其中有变革时期的无奈也有创新带来的惊喜。当然,司法实践严格依照法律进行,这是我们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所应该追求和遵照的基本原则。同时,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也应该引起立法的重视,当检察监督实践发展超出甚至偏离现有法律规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立法应当对司法实践中发生的新变化加以评价、作出回应,或肯定或否定,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在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检查监督方式主要有:

一、民事抗诉

民事抗诉制度是检察机关通过对审判机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行使法律监督权,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判决依法提出抗诉而由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制度。民事抗诉的实质是在诉讼程序已终结的情况下,通过法律监督程序由检察机关提请审判机关重新认定案件事实和所适用法律,以保护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一种特别的救济程序。现行抗诉制度最大优势就是它必然引起法院的再审,监督效力强,监督效果好。

二、督促

督促是近些年来我国检察机关创造性的开展的一项对民事诉讼进行监督的新的方式。检察机关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存在遭受损害的国有资产或社会公共利益,本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获得司法救济的案件,但由于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不行使或怠于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责,没有或者怠于的,检察机关通过督促有关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履行职责,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从而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近年来,督促作为民事检察工作的制度创新,通过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和积累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出台,逐步走向成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国有资产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督促拓展了民行检察监督的空间,为做好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三、支持

支持是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进行监督的又一重要方式。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

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提出:积极稳妥地开展支持工作,对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支持有权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据此,当社会公益、社会弱势群体或个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重大侵害且当诉权的诉讼主体因缺乏诉讼能力等原因未提讼时,检察机关支持有诉权的诉讼主体提讼。在社会公益急需予以维护的现实情况下,检察机关通过支持原告的方式参与到民行诉讼中,解决了法律缺少具体授权的难题。为了使支持工作逐步深入、更加规范,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展开调查研究,加强与法院、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并对支持的操作程序制定了相关规定。

四、检察建议

所谓民事诉讼检察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和民事判决、裁定中存在的不足以引起抗诉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提请人民法院自行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方式。检察建议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比较普遍,而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之中应用还不够广泛。检察机关结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和执法办案活动开展民事检察建议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有关单位完善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有利于宣传法制,教育群众,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增强检察机关的办案效果。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一)原判决、裁定符合抗诉条件,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协商一致,人民法院同意再审的;(二)原裁定确有错误,但依法不能启动再审程序予以救济的;(三)人民法院对抗诉案件再审的庭审活动违反法律规定的;(四)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的其他情况。第四十八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可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的三种情形:第一,有关国家机关或者企业事业单位存在制度隐患的;第二,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严重违背职责,应当追究其纪律责任的;第三,应当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的其他情形。

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从检察建议的提出原则、发送对象、内容要求、适用范围、提出程序、制发主体、审批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对推动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积极开展检察建议工作,进一步促进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公益诉讼

上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国有资产流失而监管部门怠于、社会公益受侵害而无人以及弱势群体利益受损而无力维权等现象日益突出。面对以上状况,一些检察院尝试以法律监督机关的名义,代表国家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篇5

    (1)起诉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案件的起诉必须符合四个条件。离婚案件也属于民事案件,因此起诉也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的条件并具有自己的特色:

    ①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

    ②有明确的被告;

    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④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诉讼适用一般地域管辖。即要求离婚的一方,必须向被告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向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只有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的离婚案件,人民法院才能受理。离婚案件起诉时,起诉者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

    诉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及现住址;

    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诉讼离婚程序也随即开始。

    (2)审理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到做出判决前所作的一切调查工作的总和。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开庭审理三个阶段:

    ①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在收到离婚诉讼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在收到诉讼状副本的15日内应提出答辩状;审判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更换不符合起诉或应诉条件的当事人,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依法进行诉讼保全或先行给付。

    ②调解。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后,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使当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谅解,从而达成离婚或和好的协议。达成和好协议的,人民法院将协议记录存卷,一般不发给调解书;达成离婚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篇6

关键词: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被害人利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DF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19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民事诉讼。由此可以看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是在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一并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然而,近些年随着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数量和类型的不断增多,这类案件越来越突显出的问题在增多,“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后半年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华东刑事司法网2004―2005年),结果是:受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107件,同比上升138%,其中一审案件增长210%,二审增长68%,主要特点:故意杀人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增多,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赔偿数额成倍递增,赔偿数额增加近10倍;执行难问题突出,在同期受理的35起案件中执行到位的仅5起,庭前工作增多,77%的原告聘请专业律师诉讼,95%左右案件必须进行庭前指导,案件调解困难,调解成功率为零。”[1]

我国传统上遵循的原则是刑事优先于民事,因而在刑事附带民事审判中,民事处于附属的地位,“现行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一方面割裂了民事法适用的统一性和确定性,另一方面忽视了附带民事诉讼救济的独特性。不仅导致了诉讼程序之间的冲突,很多情况下还产生了法律救济的真空。”[2]学者、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也日益关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此,本文提出的建议期望能够在今后的法律实践当中对法制建设有所帮助。

一、西方国家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规定

世界上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早已有之。二战中,德国屠杀犹太600多万人,使得人们更加唤醒了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角色不断提升,在保护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保护被害人利益逐渐得到国际上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各国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有些国家,如日本,不允许在刑事诉讼中提起民事诉讼。刑事损害赔偿另行到民事诉讼程序中进行赔偿,在1890年的刑事诉讼中曾采取“附带公诉之私诉”制度,案件第三人有权参加诉讼。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完全抛弃了原来的“公诉附带之私诉制度”[3]至于刑事损害赔偿的诉讼,刑事诉讼法不再规定,而是由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4]。另外有些国家允许在刑事诉讼中同时解决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法、德为代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二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赔偿令模式。法国刑诉法典3、4条对被害人选择权做了明确规定:“已向有管辖权的民事法院提起的诉讼的当事人不得再行向刑事法院提起民事诉讼。”[5]德国刑事诉讼法上“赔偿被害人制度”,最早起源于1887年制定的德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两次修改进一步对这一制度加以完善,并就有关问题作了更加详细规定[6]。

二、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不足

随着最近几年,民事侵权法制的不断完善,现有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法律规定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当事人对现有法律做出的判决不满意,从而引发社会秩序不稳定。

1.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赔偿范围狭窄:

在现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赔偿的范围是实际损失。法官采用的原则是实际赔偿原则。当裁决案件时,法官考虑更多的是被告人赔偿能力,如果被告人没有实际赔偿能力,附带民事部分实际上被害人方面赔偿无果。例如,马加爵案件,判决赔偿受害人家属人民币82万元也因没有实际赔偿能力而使判决成为一纸空文。邱兴华案件,被告人邱兴华的态度“我愿意赔,但我没有钱”而使得被害人家属无法获得赔偿。另一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进行了规定,《规定》第1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例如,案件,给被害人及家人造成的精神上的损失无法用物质来赔偿,有的被害人甚至家破人亡,人生毁于一旦,这种损失,在刑事案件当中,用少量的金钱无法得到满意的赔付。但是,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当中,现有法律并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无疑让人费解。普通的民事案件都得到精神损害赔偿的支持,为什么刑事案件当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支持呢?

2.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制度执行困难:

我国现有执行法律的相关规定,没能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赔偿往往只停留在一纸判决书中体现出来的数额,并没有真正切实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被告人一旦被判刑入狱,思想中固有“已经被打,不能再罚”,促使其不履行赔付义务。而且,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中刑事的执行与民事赔偿的执行没有必然的联系,所谓的“附而不带”。因此,一旦涉及到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被告人尽己所能转移或者隐匿财产。一旦被判入狱,没有经济偿还能力,刑满出狱,大部分人员也是经济处于困难情况,自身还需要社会救助,根本谈不上赔偿问题。

3.被害人个人权益无法得到保证:

当事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第一应当符合条件,要有具体的请求和事实根据;第二,应当符合诉讼时间和条件,即在刑事案件立案之后一审宣判之前提起。法院的庭审程序一般是:“(1)开庭前准备阶段,传唤和通知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实施人与刑事诉讼合进行;(2)开庭准备阶段,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权,被告知被告人的辩护权等诉讼活动合并进行;(3)被害人或近亲属和控方站在一起,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他要在公诉人宣读公诉词之后,宣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状;(4)在对犯罪事实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也同时进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关事实调出和法庭辩论;(5)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只是在刑事诉讼判决主文之后一笔带过,往往不说明民事判决的任何理由。”[7] “多年来,我们以国家利益与个人正当利益完全一致为立论根据,在公诉案件中强调社会普遍利益的维护,强调公诉机关可以代表被害人的要求,却忽视了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矛盾性,忽视了被害人独特的利益要求,……”[8]

二、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建议

1.受案范围应当予以扩大。对于受案范围问题笔者建议,有的刑事犯罪如侮辱、诽谤等给被害人造成精神痛苦,犯罪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伤害远远大于身体上的损害。在一些刑事案件中,被害方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往往会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根据现有法律,被害人及其家属往往难以接受和信服。笔者认为,对某些刑事犯罪而言,精神损害是现实存在的,我们认为审判人员可以使被害人获得心理平衡及符合社会的公平观念为尺度,结合被告人的犯罪手段、犯罪情节、犯罪后果作出综合判断来确定数额大小[9]。在立法上不需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进行彻底修改,也不存在立法技术上的障碍,只需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有关损害赔偿的方面增加精神赔偿修改即可。精神损害赔偿应限定在诸如公民生命权、健康权、权、人格权等范围内。

2.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执行力度。众所周知,执行难是司法中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在法律规定上,更加明确调解规定: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时应重视调解,另外,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针对被害人提出的附带民事赔偿请求也应当依法调解。

(2)民事赔偿责任应优先于财产刑实现。被执行人同时被判处财产刑和民事赔偿刑,无论是否为同一个案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3)建立财产调查制度。针对被执行人转移财产以及难以查明财产的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财产调查制度。如果当事人提出民事赔偿请求,则有关部门及时调查、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当事人转移财产,这样就能减轻执行中的困难。

3.建立国家补偿制度。我国目前正处于对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建设的探讨之中。如中央政法委明确要求:“各地可积极探索建立特困群体案件执行的救助基金,对于双方当事人均为特困群体的案件,如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交通肇事赔偿等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当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时,按一定程序给予申请执行人适当救助,解决其生活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补偿对象应该是在被执行人无力赔偿或者暂时无力赔偿的刑事案件被害人,而且并非国家补偿终结后而免除被告人赔偿责任,国家可取代被害人请求地位。另外,国家补偿的数额也要有明确规定。在目前的国情下,如果满足被害人的全部赔偿要求,则会加重财政负担,故在保证不影响被害人的基本生活为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逐渐提高赔偿数额。

参考文献:

[1]董秀婕.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馆藏博士论文:2007.

[2]肖建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冲突与协调[J].法学研究,2001,(6).

[3]武延平.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15.

[4]相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馆藏博士论文,2008.

[5]法国刑事诉讼法典[K].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6]郑鲁宁,何乃刚.合并与分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政法论坛,2003,(4).

篇7

法律 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越来越需要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初二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国家的基本法律,所以几年来笔者也简单地研究了国家的《宪法》、《刑法》、《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法律。在翻阅法律书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我国法律的一些规定经过“变通”后同样适用于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略举几例,与大家共享。

一、诉讼期限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是逼得紧,他们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一拖再拖。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想办法改变。记得初三上半年的期末考试,实行的是开卷考,而且内容相当灵活,并不是简单的从书本上就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与初一、初二的试卷截然不同。初次接触到这种试卷,学生“抄”劲十足,每道问答题都不经大脑思考就盲目地从书本上找答案。由于缺乏经验,加上没有认真审题思考,很多答案都不符合题意,得分率自然很低。可学生们不明白这些,所以,当卷子发下去后,他们马上吵嚷开了,有的还怒气冲冲,看样子对老师的评卷工作极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按原计划对卷子进行讲评,学生很难静心去听,说不定还会有人向你发难,使课堂局势难以控制。怎么办呢?经过短暂的思索后,我对学生说:“看得出同学们对老师的评卷工作很不满,这一点老师能够理解,也体谅同学们。但老师想奉劝同学们一句话,那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老师有错的话,也请大家体谅。”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我又接着说:“这节课原打算讲评试卷,可现在我改变了注意。这样吧,既然同学们对老师的评卷工作有意见,那就把老师改错的地方写下来,把你认为该得分而没得分的地方写下来,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给老师。如果理由充足,老师保证给你们订正。”看到学生的兴致高了起来,我又将了他们一军:“大家知道,我国法律讲究诉讼的时效性,比如一般民事诉讼期限为2年,特殊民事诉讼的诉讼期限为1年。今天我们也来个‘诉讼’期限,你们说,咱们的‘诉讼’期限为――”我故意拉长声音让学生回答,结果,有的学生答“3天”,有的学生答“1天”。我说:“都不行,45分钟。”这下可把学生急坏了,只见他们个个眉头紧蹙,那专注劲就别提啦。下课后,我把他们的“诉讼状”收走,并一一予以评判……这节课所取得的效果特别好。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申诉”的权利,使学生逐渐克服浮躁心理,能耐下心来认真分析试卷,又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二、法律顾问

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正确的课堂提问,可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然而,课堂提问有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不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据笔者观察,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老师所提的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因此总怕被老师提问,导致整节课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拓展思维和理解知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允许思维受阻的学生向周围的学生求助。比如,我在教初二法律常识课时,就把班里一名对法律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命名为“法律顾问”,当学生有什么疑问时,可随时找他咨询。这一招真灵,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和“法律顾问”比试,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法律书籍,提高自己的法律视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因为有台阶可下,也不再害怕提问,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我在讲“财产继承”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张老太太早年丧夫,儿子又先于她身亡。女儿出嫁后很少来照顾她,她长期和儿媳、孙子生活在一起,婆媳关系融洽。老太太生前没留遗嘱,死后留下五间平房和3万元存款。问:谁有权继承张老太太的遗产?这道题有一定难度,既考查了书本知识,又适当向书本外延伸。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快陷入了沉思。经过短暂的考虑后,要求发言的学生非常多。因为有“法律顾问”可以求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纷纷举起了手。通过提问,使学生弄懂了“代位继承”以及“儿媳对公婆的遗产在特殊情况下也有继承权”等课本外的法律知识,对法定继承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答辩状

篇8

一﹑对于新课改的认识

还记得学校曾经召开了一次长达三小时的大型会议,要求谈谈参加新课改教学以来的感想及如何更好地实施课改的建议,当时有部分老师显得茫然,也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说新课改无非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又两年过去了,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的突出特性:

(一)生活性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使“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的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原理去指导生活;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的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遵循高中生活的逻辑,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记得以前我们上《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时,讲到婚姻时,我先让学生举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引出课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要成为合法的的夫妻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应到相关部门去登记。

(三)人文性

新课程坚持“以人为本”,其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包括人对完善自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的怜悯等等。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等人文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政治教学克服过去抽象的、空洞的和苍白无力的弊端,才能从我们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我们人类脆弱心灵、生命和人性的“维他命”。作为教师,特别要放弃久已习惯的权威地位,以一种平等的精神来组织教学。

二﹑实施新课改的体会

根据新课程的突出特性及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总结,我觉得实施新课改中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奇思异想,质疑问难。如我们在上《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时,我给出了材料让学生分析完后写一份“民事诉讼状”,有的学生写的不错,也有的学生写的不符合民事诉讼状的格式要求,有的对诉讼陈述的事实不清······针对具体学生的问题我给他们做了具体的分析,从而即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也提高的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希望老师能给予圆满的答复,若老师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势必使学生不想也不敢问,进而有可能失去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因而我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耐心的启发学生,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偶尔碰到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我必定会想方设法在较短时间内弄清楚,并且及时找到学生予以解答。正因为如此,学生愿学、愿问,成绩的提高也较快。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法常新

近年来,我在教学别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力求课堂探究材料的新颖设计,内容的生动活泼且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围绕课题,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新闻和热点问题评析——“大家谈”,分组辩论赛,案例讨论,角色表演,流行歌曲,看图说话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作为导入,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介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静态变作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降低了教学内容的学习难度,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四)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篇9

1.以案例导入新课,引“生”入境

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对于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用身边的案例导入新课,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我在讲八年级《继承权》一课时,我走上讲台,不是马上讲课,而是先讲述了发生在我亲戚身上的一件事:她结婚两年后,丈夫因车祸去世,留下10个月大的儿子、60岁的父母都由她一人照料,家有住房四间,肇事者赔偿12万。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她就拿着公婆分给的3万元钱,抱着儿子回到娘家。同学们,听完这件事有什么想法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甲:这涉及遗产的继承问题。

乙:给得太少,这样分割不公平。

丙:她应该以法维权。

那同学们认为如何才能公平呢?好!我们今天就学习和继承权有关的问题。学完这节课后,我们将分组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同学们过把做“法官”的瘾,来“审理”此案。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群情振奋、兴致勃勃,主动研读教材,咨询疑难。最后,我着重讲了讲民事诉讼状和答辩状的写法。由于准备得充分,第二天的模拟法庭布置得非常逼真,同学们表演得绘声绘色,听得入情入境,非常成功。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学生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升华了情感,并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以法维权的意识以及合作的意识。

2.发散性提问,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发散性提问就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围绕着同一个材料、同一个问题的分析,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这种提问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发现,产生多种多样的设想和思路,并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及时地调整、修正自己。

例如,我在讲《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时,教材出示有这样一则材料:招聘会上一位老人填了60多份应聘表,人们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26岁的儿子。此时,她儿子正在家“赋闲”。

对此,我进行了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

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纷纷表示绝不会聘他,因为一个连求职应聘表都让老妈代填的人,会干好什么工作吗?而有少部分同学则表示可以聘,愿意通过自己的力量扶助、改造他。如果用了他,他会心存感激,更加努力工作,很可能释放更大的能量,从此改变他的一生。通过这样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既让学生认识了依赖的危害,又增加了社会责任感;既完成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也完成了政治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3.教法艺术化,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要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根据需要经常让学生编排一些相声、故事、小品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明白事理,净化灵魂。

例如:我讲《依法打击经济犯罪》一课时,同学们编演了小品《我赚钱了》。意思梗概为:一中年农民在街上闲逛,偶遇同学,闲聊中得知同学能生产奶粉包装袋,于是萌生发财的欲望。回家和老婆干起了“奶粉”工厂。几个月下来一捆一捆“人民币”填满了提包。当夫妇提着钱正得意洋洋来到银行存款时,却被告知是假币。老婆经不起打击当时晕倒,丈夫抚摸着老婆的胸口沮丧地说:“老婆,醒醒!咱还是本本分分回家种地吧!……”滑稽的表情、动作、幽默的语言,让同学们捧腹大笑,笑声中明白:要致富必须通过合法的劳动。制假、贩假害己、害人、害国家。如果没有法律保驾护航,经济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人民生活就不能安宁。

篇10

飞科电器的实际控制人李丐腾直接持有公司3570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0%,并通过公司控股股东飞科投资间接控制公司32130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90%。若本次发行完成后,李丐腾直接和间接控制飞科电器的股份将降至87.5%。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个人护理电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电动剃须刀和电吹风为主要产品。招股说明书显示,这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公司2011年至2013年期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91.54%、91.10%和 90.98%,两类产品毛利占公司各期毛利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93.38%、92.93%和 92.81%。

飞科电器称,在可预见的未来相当长时期,公司的经营成果仍然将依赖于电动剃须刀和电吹风的销售。飞科电器也不得不表示,较为集中的产品销售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风险,任何关于电动剃须刀和电吹风行业的不利变化或竞争加剧,都有可能导致公司业绩的下降。

事实上,飞科电器目前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国家电网统计监控数据显示,电动剃须刀市场,2012年飞科电器综合市场占有率达21.1%,位居市场第一,但其最主要竞争对手菲利浦的市场占有率也有21%,几乎与其相同。而在吹风机市场,2013年,飞科电器位居第二,市场占有率为29.10%,而菲利浦则为32.61%。

雪上加霜的是,飞科电器的核心产品正遭到菲利浦的专利侵权诉讼,公司称,一旦公司败诉,则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不仅如此,飞科电器长期不“给力”的研发投入,以及过度依赖外包生产的模式,都受到市场的质疑。

专利诉讼未决

在飞科电器积极筹措上市的同时,其与菲利浦的诉讼官司仍然悬而未决。

飞科电器在招股说明书中介绍,2012年8月,皇家菲利浦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民事诉讼状,飞科有限、浙江飞科及公司经销商深圳市新发利电子贸易有限公司侵犯原告95190642.9号发明专利。

菲利浦的诉讼请求主要有四项:一、判令浙江飞科和飞科有限立即停止侵犯原告 95190642.9号发明专利,包括但不限于停止制造、销售(包括出口)、许诺销售侵犯原告专利的剃须产品,并销毁专门用于生产侵权产品的设备和模具,以及销毁所有库存侵权产品;二、判令浙江飞科、飞科有限就其侵权行为,共同连带向原告支付侵权赔偿金,以及原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支出,共计人民币100万元;三、判令深圳市新发利电子贸易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销售侵犯原告95190642.9号发明专利的剃须产品;四、判令浙江飞科、飞科有限、深圳市新发利电子贸易有限公司承担案件全部诉讼费用。

招股说明书中称,截至2014年3月31日,案件正在审理之中。飞科电器表示,一旦公司在本案中败诉,皇家菲利浦的上述诉讼请求可能会被法院支持,公司将因此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显示,涉诉专利为菲利浦公司1999年12月22日获得正式授权的“剃须器”发明专利,保护期至2015年7月12日。

在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发行人不得有一系列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其中就包括“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飞科电器目前的情况与上述规定中的条款完全符合,在这种情况下,其上市之路恐遭延缓。这样的事情已有先例,北玻股份(002613.SZ)第一次申请IPO时,即因专利纠纷而被迫推迟上市,当时北玻股份的国外竞争对手Tamglass公司分别在英国和加拿大对其进行专利诉讼。

对此,飞科电器在接受本刊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诉讼案对其上市不会造成影响,但对案件进展并未透露。

研发能力存疑

正陷入竞争对手的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飞科电器,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一再强调公司的研发能力,其中称,公司是电动剃须刀行业国家标准的参与起草单位,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围绕不同产品和核心零配件设置了十多个技术小组,坚持多方合作、原创研发与模仿研究、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等并举的方针,持续开展研发设计工作。

公司称,目前拥有自主研发专利104项,而研发设计的不断创新使得飞科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但《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查阅其招股说明书发现,截至2014年3月31日,飞科电器拥有的104项专利中,只有5项是发明专利,其余99项均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众所周知的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多为外观、设计等方面做些改动,其创造性和经济价值要远小于发明专利,而发明专利才是“真功夫”,是企业的核心技术。

不得不提的是,飞科电器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与同行业公司相比,着实有些“吝啬”。

飞科电器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注重对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的研发,注重产品的时尚创意设计,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2011年、2012年和 201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133.46万元、1267.87万元和 1568.56万元。

查阅公司财务数据可见,2011年至2013年,飞科电器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4.88亿元、16.92亿元和20.72亿元,照此计算,2011年至201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76%、0.75%和0.76%,这显然与公司自称的“注重对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的研发……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不符。

工信部的《关于加快中国家电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国内家电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要提高到3%。目前来看,飞科电器的研发投入与这一要求相距甚远。

在招股说明书中,飞科电器将九阳股份(002242.SZ)、苏泊尔(002032.SZ)等列为同行业可比公司。记者查阅九阳股份和苏泊尔的财报发现,这两家公司对研发的重视远强科电器。

2013年,九阳股份研发费用达到1.7亿元,同期营业收入为53.28亿元,研发占营收比例约3.19%,同期苏泊尔的这一比例为3.14%,这两家都达到了工信部的上述要求。相比之下,飞科电器研发投入不足一提。

在可比公司研发投入明显强于自己的情况下,飞科电器不得不在招股说明书提示,公司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称,目前公司产品定位的主要受众为大众消费人群,部分国外品牌厂商正陆续推出相应的产品以抢占大众消费市场,国内竞争对手也加大了营销力度,形成对公司产品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可能会导致公司产品价格、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的下滑。一旦市场竞争加剧超出预期或者革命性的替代产品出现,公司上市当年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会下降 50%以上甚至亏损。

核心产品外包

不仅在研发方面不“给力”,飞科电器的核心产品还主要依靠外包生产,在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上,难免令市场担忧。

飞科电器在招股说明书中称,报告期内,公司外包生产量占总产量比例比较高,2013年,公司电动剃须刀外包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78.66%,电吹风外包生产量占比为79.47%;且外包采购较为集中,2013年,公司向前五大外包厂家采购金额占公司外包采购总额的92.32%。

飞科电器承认,外包生产集中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公司经营带来潜在风险,若主要外包厂家由于各种原因终止与公司的合作,而公司又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新的合格外包厂家,或者外包厂家提高产品售价而公司又无法向客户转移,均会给公司产品销售、品牌和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飞科电器自有的负责生产的子公司有三家,飞别是飞科剃须刀、飞科美发器具和芜湖飞科。三家公司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2.37%、91.96%和98.11%,已处于饱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