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通知书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违法行为通知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违法行为通知书

篇1

    根据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实施后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实际需要,现将《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法律文书格式》(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中遵照执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印发的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文书格式自行废止。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法律文书格式(试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字(    )第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你单位(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条和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规定,现责令立即停止______行为,听

候处理。

                                                            (印章)

                                                          年    月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本通知书一式四份

                        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

                                                                                      编号:

-----------------------------------------------

|案      由|                                                                              |

|-----|---------------------------------------|

|          |名称|                                              |法定代表人|            |

|违法单位  |--|-----------------------------|------|

|          |地址|                                                    |电话|            |

|-----|--|--------------------------|--|------|

|          |姓名|                                        |性别|    |年龄|            |

|违法人或  |--|--------------------------|--|------|

|          |单位|                                                    |职务|            |

|直接责任人|--|--------------------------|--|------|

|          |地址|                                                    |电话|            |

|-----|---------------------------------------|

|案件来源  |                                                                              |

|-----|---------------------------------------|

|受理日期  |                      年    月    日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

|-----|---------------------------------------|

|  主要违  |                                                                              |

|          |                                                                              |

|  法事实  |                                                                              |

|          |                                                                              |

|  及性质  |                                                                              |

篇2

关键词 原醛症 微创手术 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许多疾病的标准术式,后腹腔镜手术正是在其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我院自2002年开始以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腺瘤,共选择了肾上腺原醛症患者以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共55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原醛症患者55例,男25例,女30例;左侧34例,右例21例;年龄43~65岁,平均50岁;肾上腺瘤直径1.5~2.5cm,平均1.8cm。原醛症诊断均明确,术前均予充分准备。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健侧卧位,起腰桥,于腋中线髂棘上方3cm处横行切开达腹膜外,以手指在腹膜后向后上钝性分离,置入光源以及30°腔镜,缝合切口使其紧密以防溢气;于腋前、腋后肋弓下另作2个1.0cm切口置入操作器械,在监视器下向肾脏游离,打开肾周筋膜游离出肾上腺,以钛夹夹闭滋养血管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毕置引流管。

结 果

此5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1.6天排气,早进食,2天时离床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皮下气肿,未予特殊处理,有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肾上腺危象,予激素治疗后好转。

讨 论

原醛症,又称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的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Conn于1955年首先指出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是本病的原因,因此又称此病为Conn综合征,已成为继发高血压的首位病因。本病占住院的高血压病例的1%~2%,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因其病变体积小,多

腹腔镜手术可采用经腹腔和经腹膜后两种路径,经腹腔路径视野清楚,解剖标志清晰,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但需同时建立4~5个通道[1]。经腹膜后途径手术路径直接、损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损伤腹腔内脏器的机会小,一般仅需3个道路[2],本组患者均采用3个通路,由于对腹腔内脏器干扰较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患者很快排气、进食。

术中游离组织均采用钝性游离,有时甚至可用吸引器操作,遇有小的血管用超声刀切割止血,可以直接切断直径<3mm的血管而不必上钛夹,无电切时的烟雾,使视野保持清晰,不会因为电传导导致周围脏器电灼伤,使手术的安全性更高。

后腹腔手术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但其手术风险并不因此原因而减轻,主要风险有皮下气肿、腹膜破损、术中血压的剧烈波动、大出血、及腹膜后血肿等,其中出血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因为肾上腺毗邻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等大血管,术中解剖层次不清就有可能损伤,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失血,如不当机立断中转手术开腹止血,患者立刻就有生命危险;在充气压力作用下也可能形成空气栓塞,从而导致患者猝死;如果破口较小,由于充气压力作用下并未出血导致术后出血,也有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腹膜破损较常见,破口小可不需处理,但会引起局部气压降低影响操作。

篇3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 疏肝解郁法; 利湿清热化瘀法; 治疗; 比较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AP/CPPS)又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1]。笔者近年来以疏肝解郁法为主治疗本病25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77例病人全部来自门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排尿不适,会阴、腹股沟或阴囊坠胀疼痛,伴或不伴有减退症状,美国国立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10分。全部病例均行腹部B超检查及前列腺指诊,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53例,对照组124例。

治疗组253例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53岁,平均34.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2年,平均4.3年;NIH-CPSI评分10~14分(轻度)64例,15~28分(中度)79例,29~43分(重度)110例。B超检查显示前列腺炎性改变者204例,指检前列腺质硬或压痛者154例。

对照组124例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51岁,平均33.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4年,平均4.1年;NIH-CPSI评分10~14分31例,15~28分63例,29~43分30例。B超示前列腺炎性改变者98例,指检前列腺质硬或压痛者62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疏肝解郁为治疗大法。

基本方:柴胡15g、枳壳12g、香附15g、生麦芽30g、川牛膝12g、丹参15g、白芍15g、合欢皮15g、甘草6g。加减:湿热重者加土茯苓、车前子、龙葵等利湿清热;血瘀重者加王不留行、生蒲黄、乳没、三七等活血化瘀;小腹痛重加元胡、乌药行气止痛;阴囊或坠胀甚者加桔核、荔枝核;兼气虚加生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兼肾虚加菟丝子、羊藿、女贞子、旱莲草、熟地等调补肾之阴阳。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5天为1疗程。

2.2 对照组利湿清热、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补肾。前列通瘀胶囊(珠海星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5粒,日3次口服,15天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痊愈:症状全部消失,B超及前列腺指检正常。显效:NIH-CPSI评分降低50%以上,B超检查及前列腺指检正常。有效:NIH-CPSI评分降低25%~50%,B超检查正常或有轻度异常,前列腺指检正常或有轻压痛或质稍硬者。无效:NIH-CPSI降低25%以下,B超或前列腺检查改变不明显者。

3.2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及比较见表1。

治愈率χ2=30.71,P<0.01;总有效率χ2=36.23,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愈时间最短9天,所有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治愈时间最短21天,有5例病人出现腹泻而停药,3例小腹痛加重。

4 讨论

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AP/CPP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症状多变,诊断与治疗虽有进步,但治疗结果仍不甚理想,病人亦因症状困扰和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感到沮丧[2],加之不良广告的影响而多方求医,最终导致病人经济负担加重,紧张焦虑情绪增加,使病情更加复杂,久治不愈。

综观近年临床报道,治疗本病多从湿热夹瘀或夹虚论治[1,3],虽初有效,但总因肝之疏泄难调,气机不畅,精神情志因素仍在而致病情反复、缠绵。现代医学则多以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抗炎药物作为本病的一线治疗药物[2],但终因缺乏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而使治疗效果难尽人意。有鉴于此,有人用Zung量化表对89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进行情绪障碍研究,结果显示36.6%患有抑郁症,26.7%为焦虑状态,并特别指出这种情绪障碍已严重干扰病人的全面康复,对焦虑状态或抑郁症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便病人尽早从心理和生理方面彻底恢复[4]。蔡岳斌用曲唑酮治疗60例病原体检查为阴性的顽固性前列腺炎患者,并予以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调理,取得较好疗效[5]。孙道冬等认为抗焦虑药物氯丙嗪可缓解精神症状,增强患者诊疗疾病的信心,尤其是由明显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造成的类似症状者[6]。而张玉海等提出前列腺痛患者常伴有情绪上的紧张和不稳定,常存在性心理异常和严重焦虑或妄想狂的倾向,且对治疗的反应似乎可与心理异常的程度相关联[7]。

因此,笔者在临证之时,紧抓病人多有肝气郁结,情绪障碍的特点,予以疏肝解郁之法施治,每获良效。方中柴胡、枳壳疏肝解郁,理气宽胸;香附舒肝解郁,理气定痛,能宣十二经气分,为血中气药;生麦芽一味,朱良春氏认为乃疏肝之妙药,且无温燥劫阴之弊,唯其量大方可奏效[8],故用量独重。气郁日久必致血瘀,故佐以丹参活血化瘀生新,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药直达病所;白芍养血柔肝,防诸药之燥;合欢皮性味平甘,功擅宁心悦志,解郁安神,《本经》谓其“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俟肝气得疏,精神得调而诸证可愈。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及有效率均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另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可增加病人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并不常见,而重度炎症更为少见,缺少与临床症状的特异性联系[9];以及前列腺特殊标本中的白细胞计数与症状程度并不符合,样本白细胞和细菌不是CAP/CPPS对治疗反应的有效因子[2,10],因此,本研究中未把前列腺中的白细胞与细菌列为观察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曰庆,贾玉森,厉将斌.前列腺炎的中西医诊疗概况[M].中国性学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中医性医学,2001,1-3.

2 唐孝达.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2,16(3):193-196.

3 谢作钢,韩现发,李铮,等.前列通瘀胶囊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3,17(1):46-47.

4 贺占举,朱积川,叶继红.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二届第一次全国学术会议总结[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0,14(1):65-66.

5 蔡岳斌.曲唑酮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4,18(5):41-42.

6 孙道冬,龚英,孙丹宁,等.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氯丙嗪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19(4):46-47.

7 张玉海,邵强.前列腺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5-446.

8 朱步先,何绍奇,朱胜华,等.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增订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61.

9 True LD Berger RE.Rothman I,et al.Prostate histopathology and the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Syndrome:a prospective biopsy study[J].J Urol, 1999,162(6):2014-2018.

篇4

泗洪县峰山医院 江苏省泗洪县 223912

【摘 要】目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改良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8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并发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7.5%。结论:改良后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可以有效的解除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情况,减少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效果在传统方式上有一定改进,值得认可。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临床效果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临床多发性血管疾病,一般原发性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下肢的浅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从而导致其出现伸长迂曲,展现为曲张的表现,其中属大隐静脉发生曲张的可能性最大。在静脉曲张情况后,下肢的血液回流受到逆行,流速降低,从而导致下肢有淤血现象,严重情况时会导致溃疡、色沉等情况,均表现为其皮肤营养状况异常[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 年1 月至2014年12 月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80 例患者,其中男性为45 例,女性为35 例;年龄范围从28 岁至78 岁,平均年龄为(51.4±3.5)岁; 病程范围为1-31 岁, 平均病程为(14.5±3.4)年;其中双侧患者31 例,单侧患者为49 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照组患者对大隐静脉的主干做常规性的高位结扎,将金属材料的剥脱器置入到其主干的远端,将大隐静脉做剥脱。在小腿的静脉曲张处做多切口,将曲张的静脉做剥脱,随后做切口缝合与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处理方式,采用仰卧位,对将患侧的腹股沟的股动脉做3cm 的斜切口,做分离、切断以及大隐静脉主干的结扎,将其远近端做游离、分离、切断及做相关组织静脉的结扎,将股静脉做充分游离暴露,将大隐静脉做高位结扎后将多余组织做去除。在内踝的前方处做1cm 的横切,而后分离、切断及做大隐静脉的主干做远端切断、结扎,将博托起向其近端做置入、穿出,近端做剥脱器中段的结扎,将大隐静脉的主管与内部的血栓做完全性的内翻式剥脱处理。在患侧的静脉团做多个1cm 的小切口,将其剥脱、结扎,而后做压迫式止血、缝合、加压包扎。

1.3 评估观察

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是治疗数据经由spss17.0 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来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并发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7.5%。具体情况如表1 和表2 所示。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一般治疗多采用传统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大,创伤大,术后疤痕较多,恢复较慢等原因,其手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传统手术方式使用了传统老旧的剥脱器,因此会导致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同时容易发生下肢的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一般手术如果能有效减少组织损伤,其并发症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在操作中要注意对组织游离等操作时轻柔细腻,减少血栓达到股静脉中,从而导致肺栓塞等问题。术后可以较早的进行下床活动,从而有效的避免下肢的深静脉血栓。总而言之,需要早期进行手术干预,即便炎症没有得到全部消退也可以采用手术干预来及早的消除症状。治疗的过程较短,损伤尽可能缩小,因此患者耐受力较好,同时相对而言手术费用并不高昂,普通人群可以接受。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电生理监测;显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外科;痉挛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 R65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1-0071-03

A clinical report about treatment for 12 cases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with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surgeon under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HAO Yun YANG Zhengxi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uxi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4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microscopic vascular decompression surgeon under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n the treatment of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applied on the 12 patients with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which ha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 2009 to March 2015, all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surgeon under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Results The pain symptom of 11 cases disappeared, and 1 case pain relieved. Th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2 patients had the subcutaneous effusion; 1 patient occurre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1 case occurred hearing impairment, 1 case occurred hoarseness and dysphasia. Conclusion The microscopic vascular decompression surgeon under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can be the prior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and have the advantage such as curative effect and less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surgeo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pastic pain

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统称为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主要为舌根部电击样疼痛,最初可偶尔发作一、二次,数月至数年后发作逐渐增多,以致每日发作数次,显微血管减压术由于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舌咽神经痛的首选外科方法[1]。而电生理监测的出现则在提高手术安全性、完整保留神经血管功能方面提供了保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6月~2015年3月期间应用电生理监测微血管减压术对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自2009年6月~2015年3月期间应用电生理监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0~78岁,平均(55.5±12.4)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3.3年,临床症状中口咽舌根处疼痛者4例;外耳道耳后处疼痛者8例。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排除CPA区占位性病变,行颅神经MRI+MRA检查均提示后组颅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舌咽神经痛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无误诊和漏诊。②不伴有舌咽癌、喉癌等恶性肿瘤,自身基础疾病不影响接受相关治疗。③不伴有先天性或继发性舌咽功能不全或神经异常。④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凡符合纳入标准任何一条者均予以排除。

1.3 手术方法

均全麻下手术,侧俯卧位,耳后直切口6 cm左右,骨窗直径3 cm,暴露横窦乙状窦及其交界处,剪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剪开小脑外侧池蛛网膜,缓慢释放脑脊液,仔细检查副迷走舌下神经,找到压迫神经根的责任血管,锐性分离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选择合适大小形状的Teflon面片置于血管与舌咽神经之间,注意彻底缓解蛛网膜粘连,止血彻底后关颅,所有患者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2 结果

2.1 病情与术式选择

12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舌咽神经与异常动脉血管关系密切,其中小脑后下动脉6例,小脑前下动脉4例,椎动脉1例,多根血管1例,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2.2 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舌咽神经痛全部消失,1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经抽吸加压包扎后出院前治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经抗生素及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同侧听力障碍,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短暂发生在一侧口咽部或耳内的阵发性剧痛,发病率较低,仅为三叉神经痛的0.2%~1.3%[2],无性别差异,疼痛多发生于单侧,左侧多于右侧,双侧疼痛者仅为2%[3]。19世纪前舌咽神经痛常和三叉神经痛混为一谈,1910年Weisenberg首次报告了该病,1921年Harris首次提出舌咽神经痛是一种独立的脑神经痛[4],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Janntta[5]认为,这类疼痛的发病机制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似,血管压迫学说是目前舌咽神经痛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即血管搏动性压迫会造成颅神经在出入脑干前0.5~1.0 cm处发生脱髓鞘病变,使轴突外露与林静的无髓鞘纤维接触发生“短路”,以致轻微的外界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的发生。国外有学者[6]报道6例开颅手术治疗的舌咽神经痛患者中,5例患者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因基底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弯曲使其受压或扭转。此外,亦有学者在行解剖学研究时发现正常舌咽神经与动脉接触率为16.7%[7-9],且在手术过程中,常常发现病变神经周围无血管压迫,提示疾病发生不仅是由于血管压迫所致,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与三叉神经痛相似,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用封闭、神经热凝等方法。目前观点认为对于MRI检查怀疑有责任血管的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经乙状窦后入路的微血管减压术,其效果已被大量临床手术所证实[10-12]。Kondo等[13]采用微血管减压治疗16例原发性神经痛,进行了长达5年随访观察,疼痛缓解率100%,无1例复发。由于舌咽神经位置较低,手术较三叉神经面神经减压困难,且舌咽神经解剖区域更加邻近颅底,手术时周围操作空间小,暴力困难,可能导致周围重要血管、后组颅神经及脑干的意外损伤,对手术者要求较高,需娴熟手术操作技巧及熟悉局部显微解剖关系,目前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出现为避免损伤颅神经提供了保障。

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16.7%的患者出现轻微颅神经症状,并发症严重程度低于国内文献报道[14,15]。我们的手术体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术中注意分离增厚粘连蛛网膜,使神经根完全脱离粘连;②术中注意刺激后组颅神经产生的心血管变化,术中注意生命体征变化;③进行减压时注意充分松解粘连蛛网膜,垫入垫片时应注意充分隔离责任血管与神经;④术中发现有静脉压迫时需将静脉电凝后切断;⑤仔细探查不遗漏责任血管完全松解粘连蛛网膜是手术成败关键,如果责任血管压迫不明确或虽有责任血管但无法充分进行减压时,可行减压同时行舌咽神经根切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论提示我们,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可最大限度保留血管神经功能,避免因神经损伤导致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症状,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 Guclu B,Sindou M,Meyronet D,et al. Cranial nerve 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s of the trigeminal,facial and vago-glossopharyngeal nerves:Comparative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central myelin portion and transitional zone; Correlations with incidences of corresponding hyperactive dysfunctional syndromes[J]. Acta Neurochir (Wien),2011, 153(12):2365-2375.

[2] Varrasi C,Strigaro G,Prandi P. Complex pattern of convulsivesyncope in glossopharyngeal nueralgia:Video/EEG report and short review[J]. Epilepsy Behav,2011,20(13): 407-408.

[3] 赵卫国. 颅神经根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策略和并发症预防[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6(8):481-483.

[4] 张文豪,陈敏洁,柴盈,等. 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舌咽神经根丝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J]. 口腔医学研究,2013, 29(12):1121-1123.

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现场处罚

第二节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

第三章非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非现场处罚

第二节收缴机动车、牌证和强制排除妨碍

第四章处罚的执行

第五章其他规定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实施。

第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应当给予处罚的,依据违法行为的事实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

第四条对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的处罚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由违法行为地或者机动车号牌核发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第五条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

第六条对管辖权有异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确定管辖主体,并通知争议各方。

第二章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现场处罚

第七条交通警察对于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认为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应当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向违法行为人提出警告,纠正违法行为后放行。

对个人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交通警察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兼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不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由交通警察当场制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第八条对违法行为人当场处以罚款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四)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五)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简易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日内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一式三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存档。

第九条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制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一)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四)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应当由违法行为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五)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制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一式二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节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

第十条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因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防止证据灭失的需要或者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满12分的,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扣留车辆;

(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三)拖移机动车;

(四)收缴非法装置;

(五)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品含量。

第十一条需要采取扣留车辆、扣留机动车驾驶证、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品含量行政强制措施的,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

(四)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

(五)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强制措施决定的,可以由一名

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一式二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和车辆牌号、类型;

(二)违法事实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依据;

(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四)当事人签名;

(五)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

(六)填发的日期。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因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代替驾驶、违法行为尚未消除、需要调查或者证据保全等原因不能立即放行的,可以扣留车辆:

(一)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携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的;

(二)具有使用伪造、变造或者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嫌疑的;

(三)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

(四)公路客运车辆或者货运机动车超载的;

(五)具有被盗抢嫌疑的;

(六)机动车属于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

(七)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

第十四条交通警察应当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扣留车辆交到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的,不得扣留车辆所载货物。对车辆所载货物应当通知当事人自行处理,当事人无法自行处理或者不自行处理的,应当记录并防止灭失。对容易腐烂、灭损或者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其他物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在拍照或者录像后变卖,变卖所得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需要对机动车来历证明进行调查核实的,扣留机动车时间不得超过十五日;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但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在三十日内没有提供被扣留机动车合法来历证明、没有补办相应手续,或者不来接受处理的除外。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一)饮酒、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机动车驾驶人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四)驾驶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

(五)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六)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

第十七条交通警察应当在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后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交到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有第十六条第(一)、(二)、(三)、(四)、(五)项情形的,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至作出处罚决定之日;只对违法行为人作出罚款处罚的,作出处罚决定后,应当立即发还机动车驾驶证。有第十六条第(六)项情形的,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至考试合格之日。

第十八条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可以将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指定的地点。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开拖车查询电话,并通过标志牌或者其他方式告知当事人。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话查询接受处理的地点、期限和被拖移机动车的停放地点。

第二十条拖移机动车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因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驾驶人不在现场,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时拖移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拍照等方式记录违法事实;

(二)将违反停车规定的机动车拖移至指定的地点;

(三)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理后,应当及时发还机动车。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将车辆拖移至停车收费价格明显高于当地平均停车收费水平的停车场停放。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收缴非法装置:

(一)非法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

(二)自行车、三轮车安装动力装置的;

(三)加装其他与注册登记项目不符且影响车辆安全的装置的。

第二十二条交通警察收缴非法装置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收缴的非法装置交到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收缴的非法装置除作为证据保存外,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销毁。

第二十三条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品含量:

(一)对酒精呼吸测试的酒精含量有异议的;

(二)经呼吸测试超过醉酒临界值的;

(三)酒后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四)涉嫌服用国家管制的、品后驾驶机动车的。

第二十四条检验违法行为人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品含量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由交通警察将违法行为人带到医疗机构进行抽血或者提取尿液;

(二)对酒后行为失控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抽取的血液或者提取的尿液及时送交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书面告知违法行为人。

检验违法行为人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品含量的,应当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第三章非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非现场处罚

第二十五条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作出处罚决定。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作出二百元(不含)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单位处以罚款的,应当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并按照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

第二十六条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八条作出处罚决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提供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的查询方式供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驾驶人查询。

第二十七条按照一般程序作出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询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况,并制作笔录。当事人拒绝接受询问、签名或者盖章的,在询问笔录上注明;

(二)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三)对当事人陈述、申辩进行复核。复核结果应当在笔录中注明,由当事人签名、复核人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在笔录上注明;

(四)制作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五)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当场在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六)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将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应当由二名以上交通警察实施。

第二十八条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被处罚人的基本情况、车辆牌号、车辆类型、违法事实和证据、处罚的依据、处罚的种类、处罚机关名称及依法享有的复议、诉讼权利等内容,并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

第二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以设区的市为界,下同)机动车有违法行为记录的,可以将记录违法行为的信息、证据转至机动车号牌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机动车号牌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接受处理的地点、期限,不接受处理的后果。

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事实无异议的,由机动车号牌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本规定作出处罚决定。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事实有异议的,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告知其到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

第三十条一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裁决,合并执行,可以制作一份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但处罚主体不一致的,应当分别制作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一人只有一种违法行为,同时并处两个以上处罚种类且涉及两个处罚主体的,应当分别制作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三十一条对违法行为事实清楚,需要按照一般程序处以罚款的,应当自处理之时起二十四小时内作出处罚决定;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自处理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处罚决定;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自处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处罚决定。

第二节收缴机动车、牌证和强制排除妨碍

第三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扣留的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收缴并强制报废;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移交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三条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被收缴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机动车驾驶证的,依法处罚后并予以销毁;

(二)对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依法处罚后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移交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四条拒不拆除在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种植树木、其他植物或者设置广告牌、管线等,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妨碍安全视距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向违法行为人送达排除妨碍通知书,规定履行期限,告知不履行的后果。违法行为人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的,予以处罚并强制排除妨碍。

第三十五条强制排除妨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可以当场实施。无法当场实施的,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委托或者组织没有利害关系的单位予以强制排除妨碍;

(二)执行强制排除妨碍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派员到场进行监督。

第四章处罚的执行

第三十六条对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处以罚款,交通警察当场收缴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由被处罚人签名确认。被处罚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交通警察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三十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给予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十五日内,将公安交通管理转递通知书和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违法行为人要求不将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的,应当准许,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第三十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给予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十五日内,将公安交通管理转递通知书和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第五章其他规定

第三十九条对违法行为需要记分的,记分分值标准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附件3执行。

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给予记分或者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二日内将违法行为信息转至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四十条因累积记分满12分被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经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考试合格后发还机动车驾驶证。

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要求在违法行为地考试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准许,考试合格后发还机动车驾驶证,并将考试合格的信息转至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转递信息清除机动车驾驶人的累积记分。

第四十一条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核定乘员、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并按照下列规定消除违法状态:

(一)违法行为人可以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自行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货物卸载;

(二)违法行为人无法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对超载的乘车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联系转运;对超载的货物,应当在指定的场地卸载,并由违法行为人与指定场地的保管方签订卸载货物的保管合同。

消除违法状态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违法状态消除后,应当立即发还被扣留的机动车。

第四十二条机动车所有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的,应当收缴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撤销机动车登记。

机动车驾驶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驾驶许可的,应当收缴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

第四十三条撤销机动车登记和驾驶许可的,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撤销决定书送达违法行为人;

(二)将收缴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连同撤销决定书转至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三)无法收缴的,公告作废。

第四十四条简易程序案卷包括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一般程序案卷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凭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证据材料、行政处罚决定书。

在处理违法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文书应当一并存入案卷。

第四十五条对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撤销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的,按照本规定文书要求或者所附文书式样填发。其他文书,按照公安部制定的统一文书式样填发。

法律文书

可以用电子文档保存。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违法行为人”,是指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

(二)“违法行为地”,包括违法行为发生地、违法行为发现地。

(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四十七条本规定没有规定的违法行为处理程序,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除特别注明的外,包括本数在内。

篇7

关键词:执行 检察 监督

一、基层民事执行监督机制的现状

法律的生命在于判决,而法律的威力则在于执行。法院的裁决执行是否坚决,效果是否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水平的重要标志。① 执行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社会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不满意以及群众申诉和人大转办的执行案件的不断增多,基层检察院民行部门对此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别的途径向办案人员或者领导提出改正意见。基层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实施法律监督存在着种种司法困惑。

(一)法院不愿接受监督,从上到下普遍排斥检察监督

1.只强调内部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虽规定了执行监督,但其监督完全是法院系统内部的。

2.检法两家对检察监督认识歧异,理论和实务领域蔓延对立。随着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力度的加大,最高法院拒绝人民检察院诉前和诉中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批复也将继续增加,检法两机关就民事行政检察范围的冲突愈演愈烈,不仅造成司法资源严重浪费,还将危及到公众对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的信任程度。

(二)立法上的缺陷,使得检察监督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基层民事执行监督更是举步维艰

1.《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没有作出专门规定,极大地制约和障碍了基层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开展。2.做为检察机关本身,也存在“重刑轻民”的不良倾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行检察业务的深入开展。①3.和人民法院的业务量来比,我们的民行监督明显滞后,不但是方式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执法理念问题。

总之,要解决民事执行的监督问题,最终需要法律规定予以明确,加大检察机关监督的范围和监督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立法失衡所导致的司法困局。

二、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

制度的必要性是一项制度存在的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体制都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一)民事执行内部制约体制的先天缺陷

通过相关的司法解释,我国已经建立了执行机构的内部制约体制,即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进行规范、制约,本级人民法院的自我制约。现行人民法院的内部制约体制还存在着“监督范围不清、监督程序运作不明、监督缺乏透明度”以及规定过于粗糙、操作性不强的弊端。①

(二)其他方式监督作用的局限

人大监督更多地体现在对司法机关人、财、物方面的影响。新闻舆论监督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客观上制约了其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执行案件当事人的监督,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时,当事人有权向原执行的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重新执行。所以说其他的监督方式都有其局限性。

(三)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责决定了它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宪法第12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不仅对法院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审判活动有权进行监督,而且有权监督法院的执行活动。首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立法体例结构,执行程序是广义上的民事诉讼程序,执行程序是审判程序的自然延伸。“执行是审判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法律和人民法院的尊严。”①其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一切执法活动都享有监督权,民事执行行为自然也不能例外。”再次,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有权进行法律监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四)建立规范的执行检察监督机制是由执行工作的特点所决定

裁判权中体现行政权能是执行工作最显著特点。人民法院在履行执行权能的过程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缺乏对执行主体采取以上执行行为的必要的外部监督机制的设置,更加助长了执行主体怠于执行或者滥用执行权力的陋习。因此,执行工作的特点决定必须建立规范的执行监督制约机制。

(五)建立民事行政裁判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符合中国现实国情

执行难在现实中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现行民事执行的监督制约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为了保证对民事执行权进行有效的规范,有必要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由专司检察监督权的人民检察院对民事执行进行监督。

三、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建构

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制度,首先应明确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并对监督的范围、方式及监督程序等作出具体明确规定。

第一,合理界定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笔者认为检察机关的监督不应当贯穿于民事执行的全过程。检察机关只需监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是否确有错误,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有重大违法行为。

第二,明确规范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对执行实施行为进行监督,不能采用抗诉方式,而应采用“检察建议”方式。笔者主张,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监督的方式应采用发出说明理由通知书、必要时直接参与民事执行、发出纠正违法执行通知书和检察建议等四种方式。

(一)发出说明理由通知书或者督促执行意见书

人民法院在执行实践中拖延执行、超期执行的现象十分普遍。从客观原因来看,为了逃避执行,被执行人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阻碍执行及时开展;此外有些人民法院执行装备简陋、执行人员力量配备不足也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效率。从主观因素上看,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执行人员欠缺工作积极性等也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①此时,由人民检察院根据执行当事人的申请,向人民法院发出说明理由通知书,有利于消除执行当事人心理上对执行工作的不满,也可以对执行工作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二)必要时直接参与民事执行

早在199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发出了《关于开展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应人民法院的邀请或者当事人的申请,参与民事执行。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执行当事人人数众多、执行国有资产的案件,都可以允许人民检察院参与执行过程。赋予人民检察院民事执行参与权,其目的是基于案件性质的特殊性,由人民检察院参与以便对执行过程进行更好、更有效的监督。换句话说,民事执行参与权实际上是人民检察院执行监督权的延伸,是检察监督权的体现。

(三)发出纠正违法执行通知书

纠正违法执行通知书,是指检察机关对执行中较为严重违法行为作出书面纠正意见,通知人民法院纠正的一种监督方式。在执行实践中,已经有地方人民检察院采取这种监督方式。在民事执行中,执行法院发生严重违法执行行为时,经自行发现或执行当事人、案外人申诉,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执行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督促执行法院纠正违法执行行为。其中严重违法执行行为应当包括执行法院违法采用执行措施或强制措施,给执行当事人、案外人造成严重损失;故意拖延委托执行、协助执行等情形。对于人民检察院的纠正违法执行通知书,执行法院应当接受。无故不纠正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报送执行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由上级人民法院督促执行法院纠正违法执行行为。执行法院接到通知后,认为通知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向人民检察院作出说明,由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

(四)提出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针对执行法院轻微的违法执行行为,通过向执行法院发出检察建议,要求执行法院予以纠正。轻微违法行为,如执行人员行为不当,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强制措施不当尚未造成严重损失或后果。由于所针对的违法执行行为的违法程度较轻,检察建议的法律效果与纠正违法执行通知书有所不同。人民检察院针对人民法院的严重违法执行行为发出的纠正违法执行通知书,执行法院一般应当接受;而人民检察院针对轻微违法执行行为发出的检察建议,一般而言,法院可以做接受的表示也可以不接受,即主动权在法院。也正是因为此,检察建议在实践中可以比较灵活的运用,运用的范围比纠正违法执行通知书更广泛。

当然,不论是何种方式的提出,都要以当事人或案外人的申请为前提。没有当事人或案外人提出申请,检察机关不能也不应主动介入。这是因为民事执行涉及到私权的处分,依照处分原则,当事人和案外人有权处置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如果执行人员贪污受贿、构成犯罪的,即使没有当事人或案外人的申请,检察机关也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

① 赵 钢.正确处理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的十大关系[J].法学研究,1999(1).

①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前沿理论问题[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5):150

① 王鸿翼,杨明刚.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M].法律出版社,2005.

篇8

一、建立共同监管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违法用地行为

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行为,把违法用地行为遏制在初始状态,通过构建共同监管机制,强化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在全区建立对土地违法行为发现、制止、查处的工作机制,确保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到位。

(一)建立土地违法行为发现机制。动态巡查是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将违法行为消灭在初始状态的有效手段。城管执法大队负责动态巡查工作,城管执法中队具体负责各街道、园区的动态巡查工作。对巡查区域内的所有新开工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登记,核实项目的合法性、占地面积等,并每周向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新开工项目的用地位置、面积、占地类型、建设程度;对违法用地建设项目进行制止并初步确定违法责任人,及时向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国土部门和城管执法大队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匿名或实名举报,经调查核实的,给予举报者一定的物质奖励。

为及时了解掌握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情况,根据市政府办公室2005年第92号《会议纪要》精神,区规划分局在召开规划项目初审会议时,要邀请城管执法部门列席,参加工程放验线;工程验线无误后,将完整的工程审批档案于2日内转交区城管执法大队,以及时确定在建工程项目的合法性。

(二)建立土地违法行为制止机制。对巡查发现、群众举报、上级转办(交办)应予查处的违法用地案件,国土部门应在24小时内确定违法责任人并对违法用地行为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同时将执行情况报告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应予查处的违法建设案件,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转交城管执法大队,区城管执法大队应在24小时内确定违法责任人并对违法建设行为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国土部门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个工作日内会同公安、街道、园区共同对违法责任人进行说服教育(由街道、园区负责通知违法责任人),告知其违法用地行为的后果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自行停止违法用地行为,并自行拆除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同时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抄送给施工单位,告知施工单位所施工的项目是违法建设项目,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对拒不停止、继续施工的,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国土部门会同公安、城管及相关街道、园区等部门和单位,对违法用地行为采取查封、扣押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措施,予以强行制止。

(三)建立土地违法行为查处机制。为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全力做好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国土部门负责立案查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案件。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邀请公安分局、城管执法大队及区监察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使各相关部门详细了解土地违法案件的责任主体、违法性质、处罚程序、进展及处罚结果等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员提出处分建议;做好案件的移交、移送工作;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决定,及时申请区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城管执法大队负责立案查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案件。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逾期不拆除的,城管执法大队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措施予以执行。

街道、园区应协同国土部门对土地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协同城管执法大队对违法建设案件进行调查。国土部门在通知违法用地当事人的同时,抄报所在街道、园区;对违法用地当事人拒不接受调查或不提供相关资料的,街道、园区在接到国土部门查处违法用地的情况通报后,应于2个工作日内通知并组织违法用地当事人和违法用地所属居委会负责人,携带与违法用地相关的资料和身份证明接受调查;在2个工作日内协同国土部门相继向违法当事人送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不能及时直接送达的法律文书,由街道、园区协同国土部门采取其他合理方式及时送达;会同有关部门对制止无效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强制制止;在违法用地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时,街道、园区应配合法院做好相关执行工作。

公安分局对国土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及时进行受理和立案侦查,并依法作出处理;配合国土部门对土地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并对应接受而不接受或逃避接受调查的违法用地当事人和违法用地所属居委会负责人,在2个工作日内采取强制措施,使当事人接受调查。对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触犯刑律的,由公安分局立案查处。

区监察局负责对违纪政纪的涉案人员进行依法处理。

区财政局对国土部门、城管执法大队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应予以接收。

宣传部门对严重违法用地案件,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

二、建立沟通配合机制,提高对违法用地案件的查处效率

为切实提高土地执法监管执行力,提高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效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建立部门配合联动机制,确保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到位。

(一)建立报告制度。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动态巡查工作情况、违法用地数据、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土地违法态势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较大规模土地违法问题,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向区政府报告。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区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每月召开一次;若遇到有重大案件或重大活动急需通报案情、分析形势和研究对策等,可召开临时会议。

(三)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在每月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工作情况,研究分析土地违法形势,协调解决土地执法监管及部门配合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处理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及相应对策和工作预案,制定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措施等;各相关部门通报土地动态巡查情况,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移送违纪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非法财物移交情况,违法建筑物拆除情况,申请强制执行情况及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工作的执行情况。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土地执法共同监管情况以简报形式发至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四)建立部门联动遏制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市国土资源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监察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向区发改、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工商等部门进行通报。接到通报后,发改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国土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不得予以登记。

(五)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对立案查处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土地违法案件,要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对移送的案件,各相关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案件受理结果书面告知移送单位,不受理的同时说明原因;对移交的没收财物,相关部门应予以接收,并在3个工作日内将接收结果书面告知移送单位。

三、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机制。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国土分局、公安分局、城管执法大队、法院、检察院、监察局、财政局和有关街道、园区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分局,由国土分局、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和城管执法大队、相关街道及园区等有关人员组成(确定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协调国土分局、公安分局、城管执法大队及街道、园区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土地执法工作。各有关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是综合防控机制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土地违法行为的综合防控工作负总责,并将防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居委会。

(二)建立约谈机制。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监察局、国土分局代表区政府约谈有关街道、园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本辖区内土地管理秩序混乱,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或接近)15%的。

2、辖区内违法用地被市以上确定为重点整改地区或出现重大典型违法用地案件被上级督察督办、予以通报批评的;辖区内因违法用地问题出现群众进京去省上访,发生群众性集体访、重复访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违法用地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严重后果的。

3、对土地执法工作不重视,不认真组织巡查或者巡查工作不彻底,上报数据不实,出现虚报、瞒报的;对土地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查处的违法用地案件,不认真组织查处甚至有案不报、压案不查的;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及时发现、制止、查处,造成重大违法事实的;在执法办案中,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核实,调查事实不清,定性不准确或违反办案程序等造成错案情节严重的。

4、部门间工作配合不力,导致土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不断蔓延的;在案件查处时不配合国土分局、城管执法大队工作或者配合不及时延误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为违法用地项目办理相关手续,或者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违法用地行为未能有效制止,形成重大土地违法事实的。

篇9

1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案例

案例一: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写道:一年来,为落实《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河南省档案工作条例》,促进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局先后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等部门,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对全县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2次联合检查,共查处档案违法行为18起,并对7起较为严重的档案违法行为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及时纠正了个别单位在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存在问题: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案例评析: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执法必须由行政执法主体来执行。那么,何为行政执法主体呢?根据行政法学原理,所谓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并享有国家行政执法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机关或者组织。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此类机关和组织分为三类:一是行政机关;二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三是经行政机关委托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是一种档案行政执法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和《纲要》要求,上述三个执法主体必须是档案行政主体,或者必须经法律、法规的授权。那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否具备上述条件呢?首先看地方人大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根据《地方各级人大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不是权力执行机关,也就是说不是行政主体。虽说其具有保证档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职能是法制监督,是对权力执行机关的监督,不是对具体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不具有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资格。再看地方党委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按照我国政治体制原则,地方党委是地方各项事业的领导机关,是党团组织,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方针政策、组织上的领导,并不是行政主体,也不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综上所述,地方党委、人大既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案例中,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县委、县人大的内部协调办事机构,其机构性质从属于县委、县人大,自然也不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不具备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其直接参与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做法,是与法律的规定和《纲要》的要求相背离的,是一种无效的行为。

案例二:案例描述:2006年7月,某县档案局法制科电话通知所辖各乡镇,为加强汛期档案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安全度汛,县档案局法制科将组织人员对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档案室档案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两个乡镇综合档案室库房存在漏雨现象,当即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这两个乡镇在15天内改善库房保管条件,确保档案安全,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档案局法制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是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并加盖了某县档案局的公章。存在问题:某县档案局法制科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案例评析:按照行政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设定,是重要的行政主体,代表国家或地方独立进行行政管理。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组成部分,虽然具体履行着行政机关的职能,但其并不是行政主体,没有对外的行政管理权,也不对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具体的行政监督检查活动中,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可以代表行政机关进行执法,但只能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而不能以内设机构自己的名义擅自作出。由此可见,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非经法律、法规的授权,是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虽然盖的是档案局的公章,但其电话通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均是法制科,应视为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是法制科以自己的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法制科是档案局的内设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不具有对外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职权,也不具有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资格,因此,某县档案局法制科以自己名义进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是违法的行政行为和无效的执法文书。

2行政执法人员方面的案例

案例三:案例描述:河南省某县档案局、馆合署办公,是县委、县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档案事务的行政管理和全县档案的安全保管双重职能。局馆共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只有甲、乙、丙三人通过考试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拥有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在每年例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中,该县档案局一直采取由甲、乙、丙三人分别带队,另外调配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三个监督检查组(每组两人)的形式开展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存在问题:其他三名工作人员参加行政监督检查组合法吗?案例评析:根据行政法学原理,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来履行,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按有关规定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定期考核,经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方可上岗执法;未经执法培训或者经考试、考核不合格,未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不得上岗执法。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则更明确地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未依法取得《执法证》的,无权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从上述行政法学原理和河南省的地方法规、规章规定看,行政执法是一种职务行为,只有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行政执法活动。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则是一种不合法的职务行为,应当严令禁止。本案例中,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与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甲、乙、丙三人搭配,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虽然符合每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但是,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行政执法培训,也没有取得《办法》规定的行政执法资格和《河南省行政执法证》,按照该省《通告》的规定,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是不具备从事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无权在其辖区内从事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某县档案局由甲、乙、丙与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的做法是错误的。

3档案行政相对人适格方面的案例

案例四: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例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时,发现人民银行某县支行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该支行不移交档案的理由是:人民银行是金融特殊行业,实行行业垂直管理,保密性强,按照上级规定,其档案不移交当地档案馆。监督检查人员要求该支行提供不移交档案的上级行文件规定。该支行提供不出具体文件。监督检查人员合议后认为:该支行提出的不移交理由不成立。按照《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该支行的文书档案属于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范围内的档案,应当依法按时移交。责令该支行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据此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中写道:人民银行××县支行档案室:2013年9月13日上午10点,我局对贵档案室进行了例行监督检查,经检查发现,贵档案室保管的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具体案卷情况见《清查档案清单》),此行为违反了《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特责令贵档案室在一个月内(2013年9月13日~2013年10月13日)纠正违法行为,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附件《清查档案清单》中的档案,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县档案局。人民银行××县支行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经请示其上级行郑州分行和济南中心行后,按时移交了应移交的档案。存在问题:某县支行档案室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相对人吗?

案例评析: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是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作用,促使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基于行政法律设定条件的行政关系主体,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法律关系。只有当行政主体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对行政相对人发生作用的“那个”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必须针对的“那个”行政相对人时,行政法律关系才能实现相对的稳定。行政相对人包括个人或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而存在,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一极”。如果一个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所谓“行政相对人”并不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可以或者必须针对的当事人,则这个行政法律关系就可能立即崩溃。换句话说,就是行政执法中,行政主体找错了对象,虽然也在行政主体与错误的对象之间产生了行政法律关系,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却是无法保证的。如果行政执法中张冠李戴,就意味着对行政相对人主体的认定不合法律规定,意味着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认定事实不清,属于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档案法》基础上的档案行政法律关系,其档案行政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行政相对人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具体到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是某县档案局,其针对的“行政相对人”应该是人行某县支行,而不是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作为该行的内设职能机构,可以代表该行行使其一定的职能活动,但不具有机构法人地位,不能成为某县档案局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行政相对人”。其职能活动当中产生的法律责任只能由具备机构法人资格的人行某县支行承担。案例中,某县档案局监督检查人员制作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将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认定为“行政相对人”的做法,属于张冠李戴,认定事实不清的违法行为。

4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案例

案例五:案例描述:2009年6月20日,河南某县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张某、刘某到所辖乡镇监督检查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张某、刘某来到C镇时,负责C镇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吴某接待了他们。执法人员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双方相互寒暄后,吴某向张某、刘某介绍了该镇2008年文件归档的大致情况。随后,吴某陪同张某、刘某对该镇档案室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该镇文件归档不全,缺少2008年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现场检查结束后,张某、刘某向吴某和档案员通报了现场检查情况,要求将缺少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及时归档。存在问题: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程序是否完善?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的管辖、过程、步骤、顺序、时限、方式等内容和环节的总称。程序正当是依法治国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主要作用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的随意性;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协调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达到消除对立情结、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虽然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整的行政执法程序法律,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对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定,无疑是行政执法中应当严格遵守的原则。行政法学原理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有关程序性的规定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执法公开制度;二是表明身份制度,三是告知制度;四是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五是听证制度;六是回避制度;七是时效制度;八是说明理由制度;九是调查取证制度;十是行政执法文书制度。在具体的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按照相关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活动,否则,就会造成执法程序违法,承担因程序违法而造成的法律后果。本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违反了表明身份的程序规定。按照行政法学原理,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凡是与行政相对人直接打交道的行政执法活动,都要遵守、不得省略。不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的,属程序违法,行政相对人有权拒绝。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也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必须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出示《执法证》,以表明身份。不出示《执法证》表明身份的,属于行政执法程序违法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案例中,虽然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程序,否则,一旦有不良后果出现,就会造成此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为程序违法,使档案局陷入被动局面。此外,该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没有制作《现场监督检查记录》,没有将C镇文件归档不齐全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也是一种不符合行政执法程序的违法行为。

5行政执法文书方面的案例

案例六: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对该县林业局进行例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有3卷涉及机构编制、干部职工年报、花名册的永久卷不知去向,查阅该局《档案借阅登记本》,也没有此3卷档案的借阅登记记录。询问档案员时,档案员也说不出档案的确切去向。据此,某县档案局当即对林业局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该林业局在15天内追查出档案的去向,并将追查结果书面报告县档案局。逾期不报追查结果,将立案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该林业局书面答复称:去向不明的3卷永久档案,系该局会计在办理局机关人员工资调整时借出,遗忘在了县财政局工资福利股,现已收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存在问题: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的执法文书完善吗?案例评析:行政执法文书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制作的,用以记载和证实行政执法过程的各种材料,是记录行政执法过程情况、认定事实、内容的法律文书载体。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些具体的违法事实,在没有书证、实物、影像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制作相应的行政执法文书,来记载违法事实的情况,使违法事实得以固定,以支撑行政执法后续行政处理的开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也是行政执法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备的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的过程才能完善,才能善始善终。

篇10

一、本次公布的院校招生计划为国家专项计划批(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批)理工农医类院校(专业)在我省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录取政策及办法不变。

二、2019年国家专项计划批(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批)在我省实施区域为8个贫困县,即镇赉县、大安市、通榆县、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报考条件为:

1.符合我省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三、截止7月16日22:00时,未被录取且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

四、考生只能填报本次所公布的院校和专业,填报其它院校和专业无效。本次征集志愿理工农医类设3个院校平行志愿,每个院校志愿中设6个专业志愿。本次征集志愿投档期间,考生原所报国家专项计划批志愿以及国家专项计划批第一轮征集志愿无效。

五、在本次征集计划中,依据国家相关政策部分院校降分录取,具体降分幅度详见院校专业备注。

六、考生应在7月17日8:00时—12:00时直接登录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平台,或登录吉林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网上志愿填报入口,完成本次征集志愿填报工作,逾期系统将关闭。如遗忘密码,须考生本人持《准考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高考报名地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进行密码重置。

七、考生要严格按有关院校、专业备注中的要求填报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