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专题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秋专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传统的节日里,除了新年之外就是中秋节最隆重了,因为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目中,举家团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中秋节正值秋高气爽、不冷不热的,在晚间月色下,举头仰望,月亮的脸也圆圆的,在和我们一起欢笑呢!
天上的月亮影子有阴晴圆缺,我们人间的好多家庭有悲欢离合。可是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欢乐、放声高歌、开心吃喝,很是难得啊!刚才小朋友的表演和家长的共同参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大家来自祖国各地,相聚这里也不容易,小朋友们要开心生活、努力学习,为自己多积累知识和兴趣。想想我们历史上的 文人才子,对中秋、对月亮仙子的描述文字都很感人,好多朋友会想起来很多,我借用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形容现在的情景最恰当,我们都在这个时刻共同欢聚,让我们体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忘我情怀和天人合一的境界,还有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悲悯祝愿!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家相聚是缘、高兴是福,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中华儿女、华夏子孙!让我们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文化底蕴,我们出生的那个故乡、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在这里告诉大家我是河北沧州人,我的故乡是医家鼻祖扁鹊出生的地方、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故乡、“神医喜来乐”出名的地方!
现在让我学一下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节目主持人白燕升(河北沧州人)的做法,用一句地道的家乡话说一下我的心情:“现在所有的烦心事儿咋就没有了呢?”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大家!
中秋节专题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月圆人团圆——中秋情思 。
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诗人王维曾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在座的各位一定也是如此吧。但是我们却有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大家庭——四中队。因为有了这样的依托,中秋的夜晚似乎格外美好:星光灿烂,群星会聚,把整个蓝天衬托得更加的清爽,更加的明亮。
中秋如期而至,月上中天时,最难忘怀的还是那几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愿人长久,千共婵里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中秋时,每当看到一轮圆月挂上了天空,不由的就会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变得感伤。原以为家乡亲友的问候最是暖人心怀,遥在他乡的你也该连线父母,道声平安,一诉乡思。而此时此刻我却感受到老师同学的一句关怀,一声问候最是暖人心扉的,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中生活便是赏心乐事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聚,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让人畅怀的吗?
而此刻不只是思乡的时刻,团聚的时刻:更是收获的时刻,分享的时刻。秋,没有春的清新绚丽,没有下的热情高奔放,亦没有冬的晶莹洁白,它有的只是沉静内敛,稳妥踏实。希望我们都能在春天播下梦想的种子,在夏天灌溉梦想的花朵,到秋天收获梦想的果实。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我们也要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播种、耕耘、收获。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最后祝大家中秋快乐,花好月圆人团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中秋节专题演讲稿【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怀一颗感恩之心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四,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
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篇2
一、影响球感训练质量的因素
1.学生足球意识。所谓足球意识,主要指的是学生对足球的心理活动,如学生对足球比赛的观察和思考,对球赛的动作进行判断,分析如何进行反击、防御等,将其应用到足球训练中,对提升学生足球学习效率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足球意识也同样会影响到学生在球感训练中的效果,如果学生足球意识不高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
2.运动器官敏锐度。对学生开展的球感训练,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足球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运动器官的敏锐度,足球训练主要以脚的支配为主,而脚的敏锐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球感。因此,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足球训练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运动器官敏锐度的协调训练。
3.学生自身情绪变化。要想踢好足球,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但是,如果在球感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对足球训练的自信心不高的话,在训练中也难以投入,也就是说,学生的自身情绪变化会对球感训练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高职高专体育足球课教学中球感训练方法的合理运用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足球有较高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相反,则会让学生的训练情绪不集中、缺乏主动性等,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实施球感训练时,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懂得如何去赞美学生、表扬学生,要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无论学生训练成果怎样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如果训练中存在不足的话,在肯定之后再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训练信心,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其次,合理运用训练球感的方法。传统足球训练中,由于学生过度专注足球的动向,缺乏与自身的结合,不利于提升球技。因此,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用正眼、眼睛的余光、手、脚等相互进行配合,将球的运行状态与自身结合,不仅要随时掌握球的动态情况,同时要对身体运动器官的支配性进行全面了解,以实现与球的运行一致,从而有效提高球感和足球技术水平。
2.加强运动器官敏锐性的训练。脚是足球训练的根本,要想提升学生运动器官的敏锐性,应该从脚开始。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脚的敏锐性。很多高职高专体育足球课程教学中,过度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却忽视了脚的敏锐性训练,在实际的学生足球比赛中,正是由于学生脚部的敏锐性不高,而导致丢球、失误等现象。因此,在进行运动器官敏锐性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及时作出反应,这样在实际的比赛中,学生也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对球的运行状态做出相应灵敏性的动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球感。
3.培养学生对足球训练的积极情绪。如果学生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存在消极情绪的话,训练就会变得消极,不利于学生足球球感的提高。因此,在球感训练方法实施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训练积极情绪的培养。要想让学生在足球训练中有着较好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足球的热情,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建立积极的情绪。教师可以利用世界杯足球比赛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衷,提高学生对足球球感训练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对学生进行球感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一些足球明星的锻炼事迹、观看足球比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足球的热爱,学生处在亢奋状态下进行球感的练习,训练效果事半功倍,对提升球感训练效果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篇3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被认为是一项公共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对学生实施简单体育训练,并没有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及身体素质。因此,本文特提出了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中专体育教学途径。
关键词:
体能需求;职业需求;中专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培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下祖国未来建设力量身体健康的发展。随着人才竞争和经济交流的不断加深,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如何培养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了大学教育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体育教育在素质人才培养中占有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在新时期对中专体育教育改革的探索就成了基于人才培养的中专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体能和职业需求在中专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来讲,职业体能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目前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环境下,想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之前教学中[1],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不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培养,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实施相应的改进。职业体能培养对于学生的抗压能力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自然生活压力会随之加大,所以心理培训在中专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模拟职业化环境,提高中专体能训练专业化,同时注重学生的特殊性,良好实现职业和技能结合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2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中专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2.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重视职业发展:
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在中专体育教学中也需要对其传统教学理念实施转化。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基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向需求,则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加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重视度,对于学生职业和体能实施双向培养,对学生之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保障,促进学生之后的发展。高职业素养应用性人才也是中专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必须要基于职业发展,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性体育能力,依照学生职业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教训内容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在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力。
2.2构建合理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基于当前职业发展需求,中专体育教学就必须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依照专业设置具有的差异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形式和锻炼强度等[2]。关于对中专体育教学的创新,也需要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工岗位设计进行综合考虑,以此制定体育锻炼方案,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特色体育教学。在构建教学体系中,要注重职业教学特点的体现,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等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事业能力,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关于具体的教学课程要制定相应的能力标准,对课程、就业单位以及体育内容作具体分析,并将教学大纲和教学课程实施具体设置,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模拟具体的职业情境,以此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职业体能培训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则需要根据学生职业实施具体设计。比如说是流动变资类职业则也就需要甚至不断的实施运动,并且还需要对其姿势随时准备变换;如果是旅游专业或者市场营销专业等等,与之相关的关键体能要求以及持久力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可以强化学生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并强化形体训练以及体育游戏等等;如果是静态站姿类专业,工作长期实践处于静止状态,这些专业有保安和酒店管理等等,培训重点应该集中在腰部、腹部和平衡能力等等,因此可以积极开展形体训练和健身瑜伽等方式;如果是静态坐姿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处于静止坐立姿势,专业包括有文秘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等,这些专业应该重点强化颈部、腰部以及上肢等训练,因此可以制定相应的形体训练和球类训练等;如果是车间操作类专业,则需要强化学生的四肢力量和身体灵敏度训练,那么在实际训练中则可以实施拓展训练以及球类训练等等。
2.3重视课外活动,完善考核模式:
在教学工作实施中,关于学生职业体能的提高,不能够单纯的依靠每周两节体育课实现,也能够明显看出来这是不可能的,可以在课外活动开展中,和课内教学相结合。关于学校的课外活动设置,则能够积极与社会仅仅结合在一起,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例如课外技能竞赛和课外体能竞赛等等,让学生能够对体育和职业相关性有所了解,完善相应的课程结构,同时对学生的职业体能全面提升。考核方式在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想要检查教学体系的实施有效性,则也就需要对传统体育考核模式实施创新。在职业体能考试中建议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活动参与部分、体育理论部分和专项技能部分等等,首先理论部分考核能够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可以采用笔试方式;技能考试则是对学生技能了解,可以采用课堂考核方式;活动培训则是依照学生的日常表现实施合理评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中专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中专对于专项人才培养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教学实践,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力度不足。尤其在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中专体育教学必须紧跟时展,明确社会人才定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体能的全面提升,也为中专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范鸿艳 单位: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4
关 键 词:运动生物力学;男子铅球;旋转技术;最后用力;身体重心速度;铅球速度
中图分类号:G8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4-0116-04
推铅球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不断完善,经历了由正面原地推铅球、侧向原地推铅球、上步推铅球、垫步推铅球、侧向滑步推铅球、背向滑步推铅球、旋转推铅球的发展过程[1]。现在男子铅球旋转技术在各类洲际以上的比赛中被广泛采用。对第26届奥运会上男子铅球决赛分析发现,前8名运动员中有5名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第27届奥运会男子铅球决赛中,前8名运动员中有4名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2],而我国在全国赛事中仅有个别运动员采用。
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左脚落地瞬间至铅球离手,是整个技术的关键环节[3],使铅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并产生最大加速度的过程,也就是在技术合理运用的基础上,使身体和器械获得预先速度,并将身体各环节的力量有序且快速地作用于器械,并产生最大专项速度的过程。从力学角度来讲,国内外学者对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研究较多,但是如何在投掷过程中达到理想的速度、角度、高度,却很少涉及。虽然已有学者认为铅球加速度的产生和速度的变化是力量的积累作用,是人体整体用力效果的综合表现[4],但是哪个技术环节,哪个技术动作是形成理想投掷技术的关键呢?有学者从旋转技术可以加长用力距离、提高速度、更有利于肌肉用力、对运动员身体形态要求不高[]等方面进行研究,但仍然没有涉及形成理想技术的关键因素。为此,本研究对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前3名的运动员进行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和铅球速度的技术分析,尝试论证采用旋转技术的运动员左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合速度在加速准备部分是否大于铅球合速度,是形成理想投掷技术的关键,从而为我国男子铅球旋转技术的发展提供适合亚洲型运动员的数据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8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铅球决赛中采用旋转技术的前3名运动员(印度运动员Karhana ops、台湾运动员张铭煌、中国运动员张俊,成绩均超过19 m)。
1.2 研究指标、阶段划分依据
研究指标的获得是根据APAS System设置的环节参数,以人体绕关节瞬时转动中心为原理,获取身体重心、铅球速度等数据[],本研究的人体模型是美国Dempster人体数字模型。
阶段划分依据:《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中把推铅球动作划分为助跑、转换和最后用力3个阶段,最后用力阶段是指“从左脚落地到铅球离手”[];国内大部分学者为了研究方便也将左脚着地瞬间至铅球出手瞬间定为最后用力阶段[]。
1.3 研究方法
1)采用日本松下摄像机,以50 帧/s的拍摄频率进行平面定点定焦拍摄,确定机位在面向投掷方向的正右侧面,距离抵趾板内沿延长线20 m处,机高1.2 m,确定两维坐标X轴指向投掷方向,Y轴垂直向上。
2)采用APAS System软件进行图像解析,截取研究对象旋转后左脚着地前5幅至铅球出手后5幅的技术图像,每一幅画面解析1次,平均每人解析30幅画面。解析时测量了人体21个关节点、1个器械点和1个参考点(投掷圈内沿延长线,在抵趾板上),设置环节参数。
3)使用Excel数字滤波功能对拍摄的人体各关节和器械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平滑,频率为10 Hz,绘制图表及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1)印度运动员Karhana ops的技术参数。
由图1中可见Karhana ops在左脚着地瞬间铅球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都为负值,铅球垂直速度大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铅球水平速度小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虽然之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略降,但仍大于铅球的水平速度,身体重心合速度在左脚着地后有0.04 s大于铅球合速度。
身体重心合速度在左脚着地后逐渐增大,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06 s时形成峰值1.94 m/s,此时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已呈正值,至0.12 s时形成峰值1.73 m/s,身体重心水平与垂直速度使重心合速度在0.08 s达到峰值2.41 m/s;然后下降,至0.18 s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有0.02 m/s,而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形成峰值后略降,到0.2 s时身体重心合速度又回到1.71 m/s;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0.2 s时开始下降,但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18 s时开始回升,身体重心合速度至铅球出手时仍有1.49 m/s。
铅球水平速度至0.02 s后开始逐渐增大,至铅球出手瞬间达到峰值11.39 m/s;铅球合速度也在此时达到峰值13.69 m/s;铅球垂直速度呈正值后也是逐渐增大,至铅球出手时达到峰值7.77 m/s。
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06 s时达到峰值,与此同时铅球水平速度开始大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开始加速;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0.12 s时形成次峰值,但是铅球垂直速度在左脚着地后即大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身体重心合速度在0.08 s时达到最大值,而铅球合速度却在0.06 s时已经开始大于身体重心合速度,开始加速。
Karhana ops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左脚着地后0.06 s时达到最大值,此时之前大于铅球水平速度,由此可见该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特点是超越器械好,重心加速积极。
2)台湾运动员张铭煌的技术参数。
由图2可见张铭煌在左脚着地瞬间铅球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都在负值,铅球垂直速度小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铅球水平速度小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虽然之后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略降,却仍大于铅球水平速度,身体重心合速度在左脚着地后有0.02 s大于铅球水平速度。
身体重心合速度在左脚着地后逐渐增大,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08 s时形成峰值1.99 m/s,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0.04 s已呈正值,至0.10 s时形成次峰值1.61 m/s,身体重心水平与垂直速度使重心合速度在0.08 s后达到峰值2.49 m/s,然后下降,至0.16 s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有0.09 m/s,而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形成次峰值后略降,到0.20 s时达到峰值1.84 m/s,同时身体重心合速度又回到2.00 m/s;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0.20 s后开始下降,但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16 s后开始回升,身体重心合速度至铅球出手时仍有0.89 m/s。
铅球水平速度0.04 s后开始逐渐增大,至铅球出手时达到峰值11.21 m/s;铅球合速度也在此时达到峰值13.70 m/s;铅球垂直速度在0.04 s呈正值后逐渐上升,0.06 s后上穿重心垂直速度逐渐增大,至铅球出手时达到峰值7.87 m/s。
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08 s时达到峰值,与此同时铅球水平速度开始大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开始加速;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0.10 s形成次峰值至0.20 s时达到最大值,但是铅球垂直速度在0.06 s时即大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开始加速;身体重心合速度在0.08 s时达到最大值,此时铅球合速度也开始大于身体重心合速度,开始加速。
张铭煌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左脚着地后0.08 s时达到最大值,在此之前均大于铅球水平速度,由此说明该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也较好地完成超越器械,但重心加速时机略逊于Karhana ops。
3)中国运动员张俊的技术参数。
由图3中可见张俊在左脚着地瞬间铅球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都为负值,铅球垂直速度大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铅球水平速度大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虽然之后铅球水平速度出现明显下降,至0.04 s时只有0.41 m/s,但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左脚着地后有将近0.06 s大于铅球水平速度。
身体重心合速度在左脚着地后逐渐增大,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08 s时形成峰值2.04 m/s,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0.04 s已呈正值,至0.12 s时形成峰值1.69 m/s,身体重心水平与垂直速度使身体重心合速度在0.08 s后达到峰值2.36 m/s,然后下降,至0.16 s时水平速度仅有-0.03 m/s,而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形成峰值后略降,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16 s后开始回升,到铅球出手时身体重心合速度又回到1.44 m/s。
铅球水平速度0.02 s后开始逐渐增大,至铅球出手时达到峰值10.88 m/s;铅球合速度也在此时达到峰值13.64 m/s;铅球垂直速度在0.02 s前呈正值后逐渐上升,至铅球出手时达到峰值8.24 m/s。
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0.08 s时达到峰值,与此同时铅球水平速度开始大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开始加速;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0.12 s时形成峰值,但是铅球垂直速度在左脚着地0.02 s后即大于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开始加速;身体重心合速度在0.08 s时达到最大值,而铅球合速度却在0.04 s时已经开始大于身体重心合速度,开始加速。
张俊是在0.08 s时重心水平速度达到最大值,但在左脚着地后却出现了0.06 s铅球水平速度大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由此可见张俊在此阶段有俗话“甩头”的问题。
2.2 讨论
通以上3名运动员在左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均出现负值,本研究认为运动员由转换阶段进入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垂直速度的下降表明出现心的过程,而最大值出现在0.10~0.12 s,说明此技术特点是形成合理技术的重要环节;Karhana ops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早于张铭煌和张俊,由此说明Karhana ops最后用力阶段重心加速更积极,虽然张俊也是在0.08 s时重心水平速度达到最大值,但其左脚着地后却出现了0.06 s铅球水平速度大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可见张俊在此阶段超越器械出现问题,重心移动不稳,由此可见铅球水平速度慢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利于形成较好的最后用力姿势,有利于成绩的发挥。
当研究对象的铅球水平速度在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开始大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并在铅球出手时达到峰值,同时铅球合速度达到峰值。身体重心垂直速度Karhana ops和张铭煌都形成两个峰值,在0.10 s和0.20 s左右,而张俊仅有一次在0.12 s。有学者认为在最后用力阶段下肢首先发力,右腿积极蹬伸,随即左侧支撑腿主动支撑制动,使人体助跑获得的动量传向躯干8,所以Karhana ops和张铭煌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形成两个峰值,而张俊可以认为其右腿蹬伸或左侧支撑都没很好的完成。因此右腿积极蹬伸,随即左侧支撑腿主动支撑制动的时机掌握及蹬伸和支撑的主动性也是最后用力技术好坏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象均出现了身体重心合速度大于铅球合速度的滞后现象,只是出现铅球合速度大于身体重心合速度的时间不同。Karhana ops是0.06 s,张铭煌是0.08 s,张俊是0.04 s,因此3名运动员在最后用力的加速准备部分均有明显的超越器械。
综上所述,运动员由加速准备部分到加速部分的最后用力,通过身体的扭紧和“超越器械”等方式将其“储备”起来,在最后用力中加上双腿的用力,躯干和投掷臂的迅猛推掷动作,再将动能“释放”并作用于铅球上[9],也就是说通过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的变化,将力进行传递,是形成旋转技术的良好最后用力的关键。
进一步对3名运动的技术参数统计分析可见,3位运动员在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峰值平均为1.99 m/s,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峰值为1.75 m/s,身体重心合速度为2.42 m/s,铅球水平速度峰值为11.16 m/s,铅球垂直速度峰值为7.96 m/s,铅球合速度为13.68 m/s,出手速度在13.68 m/s。
铅球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峰值呈负相关(r=-0.88,P
因此对于采用旋转技术的运动员,要处理好垂直速度与水平速度的关系,在保持适宜的出手高度的情况下,积极提高铅球出手的水平速度,从而达到更高的铅球出手合速度。而出手速度是当前被认为三要素中对铅球飞行距离影响最大因素[10],所以有效地提高铅球出手速度对运动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3 结论
1)运动员左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合速度在加速准备部分大于铅球合速度,有利于形成以身体重心为起点的鞭打动作。
2)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在最后用力的加速准备部分呈负值,说明在此阶段有心的过程,为加速做准备。
3)铅球垂直速度与水平速度和合速度的峰值呈负相关,所以训练中应处理好垂直速度与水平速度的关系,在保持适宜的出手高度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水平速度。
4)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铅球水平速度与铅球合速度的峰值呈正相关,因此与比赛成绩显著相关,实践中应重点训练。
参考文献:
1 单信海.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的研制及铅球技术的理论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
2 张怀金,胡金平. .对男子旋转推铅球技术优点的研究[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3):105-106.
3 文超.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87-500.
4 王保成,周志雄. 铅球最后用力的理论与训练[J].体育与科学,2000,21(3):39-42.
5 张宝峰,李风雷.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76-78.
6 李世明. 人体环节重量参数测量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25-627.
7 王倩,周华锋,刘茂辉,等. 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铅球选手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404-406.
8 余章彪,郭宾. 我国男子铅球优秀运动员背向滑步最后用力时躯干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 体育学刊,2010,17(2):108-114.
篇5
关键词:转会;职业球员;俱乐部
转会制度是现代职业足球市场发展的需要,转会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球员在不同足球俱乐部之间的流动实现人才流动,使球员寻找更适合自身发展环境的愿望成为可能,也使各俱乐部能根据自身情况引进或出售部分球员以完成对球队结构的调整。从而减少或避免人才浪费,并引起联赛中各俱乐部实力格局的变化,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长远意义上有助于国家整体足球水平的进步。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于1993年,与之配套的作为职业化进程重要标志的球员转会制度也于1995年正式实施,至今走过了15载春秋。尽管转会规模从起初的30人增加到如今的每年几百人,转会费由当年最高66万涨至如今的动辄几百万,但我国该制度发挥的作用始终未能达到人们预期。十余年来转会制度几经修改,却改变不了每年转会争议迭出的现实,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发展和水平提高,成为国家整体足球水平不进反退的原因之一。
广义的球员转会涉及球员交易、合同的签订、转会纠纷的处理与仲裁等诸多法律问题,现行转会制度屡遭非议的背后是法律规制的不完善。因此,如何完善使其符合现代法制要求,是决策者们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
一. 中国足球转会制度的发展概况
中国足球转会制度分为国内球员的转会和国外球员的转会两种。国外球员即采取国际上通行的转会方法,即在规定转会期内如果球员与所在俱乐部的合同尚未到期,想要购买该球员的俱乐部需要与其所在俱乐部协商,通过向原俱乐部支付转会费的方式引进改名球员并与其签订新的合同;如果该球员与原俱乐部合同到期或暂无所属俱乐部,则只要与其签订合同即可自由转入。本文所讨论的重点国内球员的转会,则经历了从“倒摘牌”制度到自由转会制度的变革。
我国球员转会制度设立之初采用的是“倒摘牌”制度。是指同意某队员从队内转出的俱乐部将该球员在中国足协标价挂牌,中国足协将各俱乐部挂牌球员汇总后在固定时间举行摘牌大会,会上各俱乐部依联赛排名倒序通过摘牌确定自己要引入的球员,俱乐部摘牌即意味着同意接受该球员,向其原俱乐部支付与挂牌价格相同的转会费后即可引入该球员。“倒摘牌”制度完全忽视了球员的意愿,球员被挂牌后成为“待宰割的羔羊”,往往被自己并不中意的俱乐部摘走,而俱乐部也因为摘牌次序的限制往往难以摘下自己心仪的球员,在随后签订合同过程中,双方又常常因为缺乏事先的正面沟通而产生不愉快。因此,“倒摘牌”制度对双方的自主选择权的限制产生了许多球员与俱乐部间“不完满婚姻”,球员流动并不理想。
2004年底,中国足协彻底废除“倒摘牌”制度,开始正式实行国际足坛通行的自由转会制度,正当各方热切盼望更符合自由平等法制要求的自由转会制度能够激活中国职业足球人才流动这滩死水的时候,却发现事实并不如此。中国足协在关于自由转会制度的规定中进行了许多限制。国内球员的转会自由仍不能像国外球员一样得到充分保障,而在合同的签订、薪酬的支付上,球员相对于俱乐部弱势的地位也日渐凸显。自由转会制度实质上并不自由,讨薪、球员自行出走、俱乐部违规争夺球员的事件逐年增多。现行转会制度法律上的缺陷在越来越多生动而不愉快的争议中进一步凸显。
二.问题之基础:我国现行转会制度中各主体之间法律关系再认识
从法律的视角分析当下中国职业足球转会制度问题的前提是明确现行转会制度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以确立明确的讨论平台。而转会即是球员在不同足球俱乐部之间的流动,因此其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俱乐部与球员,此外中国足协通过制定章程、协调各方利益、监督转会流程,起到外部的管理作用。
美国、瑞典等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较为成熟的国家已经将职业体育运动员纳入了劳动法调整的劳动者范围。而有些国家和地区则认为劳动法一般只适用于弱势地位较明显的中低层次劳动者,且仅调整各方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劳动关系,而职业运动员的报酬水平高于一般劳动者水平,弱势地位并不明显,且俱乐部对职业运动员除了一般劳动关系还存在人力资源的投资者和所有者的关系,因而将职业运动员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中排除。
综合相关论著观点笔者认为应将职业足球运动员定性为特殊劳动者,其与俱乐部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理由如下:
首先,依足协规定,在我国签订职业球员合同的最低年龄为18岁①,高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最低16岁的就业年龄。其次,职业足球俱乐部作为有独立地位的企业法人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的范围。最后,球员与俱乐部之间必须签订的工作合同属于劳动合同;合同履行期间球员必须遵守俱乐部章程并服从其安排,具有一定的人格从属性;而球员较之俱乐部仍是弱势群体,需要劳动法保护。因此我国职业足球运员属于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者。
但相对一般劳动者,职业球员又具有个体特征差异大、可替代性小、职业风险高、流动受特殊限制等特点。因而又具有一定特殊性。
此外,中国足球协会作为行业性社团,负责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管理,可以制定转会章程,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俱乐部和球员之间的转会纠纷进行内部处理。
综上分析,我国现行转会制度中各主体的关系应界定为:职业球员是特殊的劳动者,与俱乐部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足协作为行业性社团起一定监督管理作用。
三.中国足球现行转会制度的病症分析
明确了上述主体间法律关系之后,进一步分析我国现行转会制度出现的法律病症。即转会制度主要涉及的俱乐部之间球员交易、球员与俱乐部合同的协商和纠纷解决。
(一)关于合同到期球员的转会规定
《中国足球协会运动员身份及转会规定》(以下简称《转会规定》)第16条规定:“球员与俱乐部合同到期后,30个月以上未参加任何俱乐部比赛或从来不隶属任何俱乐部的运动员应在所属会员协会注册为‘自由人’,否则将不能转会并代表任何俱乐部参赛。”随后第18条又规定:“在俱乐部之间,转会费只付给与运动员签定合同的俱乐部,合同期满不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3 0个月之内如要办理转会,仍需由原俱乐部转出。” 这两条意味着在我国职业球员与所在俱乐部到期后不能立即获得自由身,必须经过30个月后才能以自由球员的身份完全自主地寻求新的东家。而如果在这30个月内有其他俱乐部需要引进这名球员,必须向原俱乐部支付一定金额的转会费用。
合同到期后对协议双方的效力自然消失,这是自古以来民商事法律关系中的规定,而中国足协《转会规定》却传达了一个不合理信息:即球员与俱乐部合同到期后俱乐部有仍有限制球员转会自由的权利;而如果合同到期球员转会,原俱乐部仍可在原合同已经失去效力的情况下收取基于合同产生的象征违约金②性质的转会费;而此期间原俱乐部并不用承担与该球员续约或提供收入来源的任何义务。
试想,如果一名球员与在与俱乐部的合同到期后希望自由转会至其他俱乐部却遭到原俱乐部阻止,又没有其他俱乐部愿意花费转会费引进他,于此同时原俱乐部也没有与他签订新的合同,那么这名球员可能面临30个月无球可踢的尴尬境地。在当今球员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近三年对系统训练和正规比赛的缺乏足以毁掉任何一名超级球星的职业生涯,更何况绝大多数普通球员。近年来,这一规定带来的弊端不断凸显:诸如肖战波等很多球员因为30个月无球可踢不得不在竞技状态的巅峰期就考虑退役。
此外,由于这条规定仅对国内俱乐部有效力,很多优秀的国内球员在合同到期后被国外优秀俱乐部开出高薪挖走,而其效力的原国内俱乐部没有得到分文补偿。例如周海波自由转会荷兰埃因霍温和冯潇霆自由转会韩国大邱俱乐部,其原俱乐部山东鲁能和大连实德不仅分文未得,还因为该纠纷伤害了和球员的感情。
事实证明,《转会规定》的相关规定明显违背了合同法自愿平等和劳动法对相对弱势劳动者群体倾向保护的价值追求,对球员和俱乐部都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利益损害。
(二)关于薪金制度的规定
球员转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谋求更好的发展和更优厚的薪金待遇,转会市场上俱乐部吸引优秀球员的惯用方法即是高薪诱惑。为了防止球员薪水虚高以及经济实力雄厚的俱乐部大量囤积优秀球员带来的联赛两级分化严重甚至联赛因缺乏竞争而“崩盘”,中国足协颁布了“限薪令”。
中国足协的限薪措施是类似于软性“工资帽”③的制度,即“每个俱乐部全年发放的工资、奖金总额不超过全年经营收入的55%”,笔者认为这一制度的存在对平衡俱乐部的竞争、促使各俱乐部财政的正常运作和联赛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而限薪措施的规定并不全面,也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缺乏对球员最低薪金保障的规定,俱乐部为了高薪吸引优秀球员而一再降低其他球员的薪金水平,致使很多实力较弱的球员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连维持正常生活都很困难的低薪合同,这不仅不符合劳动法要对劳动者最低限度保障的要求,也加大了球员之间收入差距,不利于整体良好竞技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薪金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多球员在与俱乐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求明显高出自身身价的签字费,这种报复性的漫天要价给俱乐部造成了一定经济负担。
可见,关于薪金制度仅仅有“限薪令”的规范仍远远不够,其存在的很多缺陷仍需要其他措施弥补。
(三)关于球员与俱乐部间争议处理的法律问题
目前,依中国足协颁布的《中国足球协会诉讼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中国足球协会诉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作为中国足协处理行业纠纷的权力机构,对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各俱乐部之间、运动员与俱乐部之间、教练员及工作人员与俱乐部之间就注册注册、转会、参赛资格、工作合同等方面产生的争议进行裁决,实行一裁终局制度。《条例》另行规定若不服委员会裁决的应予受到裁决书7日内申诉,申诉机构只能是中国足协常务委员会。
这类规定法律缺陷最明显的一点,即《条例》相关规定是否有法律效力令人质疑:一方面,足协在《条例》中规定争议应由委员会裁决,而中国足协只是一种行业性团体,其设立的诉讼委员会只能是该团体设立的处理团体内部纠纷的专门机构,自然不享有诉讼、裁决这一类国家司法机关才有的司法权;另一方面,《条例》规定诸如转会、合同的纠纷只能通过其委员会解决,若不服裁决也只能向其常务委员会申诉,这就排除了当事人向法院或商事仲裁机构寻求司法救济的途径,很明显这种剥夺当事人诉权的内部规定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而其自行规定的“一裁终局”制度更是荒诞的。
此外,现实表明,按照《条例》解决职业联赛中出现的转会、合同等纠纷,其结果是令人遗憾的。例如2010年初已转会至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的球员孙吉与原俱乐部上海申花引发了“讨薪”风波,同样是2010赛季开始前,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和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在引入上海申花队球员杜威时展开竞争,其中很多不符合转会程序的操作引发了三家俱乐部的争执,最后演变成一场“抢亲”的闹剧。而在当事人将纠纷诉诸足协委员会希望得到解决的之时,委员会不是保持沉默即是采取“和稀泥”以图息事宁人的态度,对解决此类纠纷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条例》中关于争议解决的规定从法律效力和现实效果上看不仅站不住脚,反而让程序更加复杂无用。
四.关于现行转会制度弊病的解决建议
关于对职业足球联赛球员转会制度的改进,是不能脱离中国足球这个大环境而单独考虑的,而目前中国足协尚未理清中国足球整体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改革思路,因此对现行转会制度完善的建议只能在现行足球体制的框架下提出,盲目地借鉴外国体制或不顾实情的大刀阔斧反而可能产生新困难。综合前文分析和对相关论述的梳理,笔者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与国际接轨,让球员真正“自由”
针对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现行的转会制度存在对合同到期球员的自由不合理限制以及缺乏对球员群体保护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逐步引入国际上通行的“博斯曼法案”,即球员合同到期前六个月就可以开始与其他俱乐部商谈合同到期后自由转会的事宜,合同到期后球员可以不受原俱乐部限制自由转会,新东家也不需要向原俱乐部支付任何转会费。这即取消了没有依据的原俱乐部对合同到期球员长达30个月的不合理限制。
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现阶段的足球职业联赛中,与俱乐部合同到期而处于30个月“限制期”内的球员广泛 存在;且我国俱乐部与球员合同基本上是一年一签,很多球员的合同离到期不足六个月。如果突然引入“博斯曼法案”,则很多俱乐部将面临着其对手“抢人”的危险,也意味着很多球员可以自己联系下家出走,这样的状况很可能导致球员流动的混乱,对联赛的合理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鉴于此,笔者建议可以先给各俱乐部一年时间与自己的球员重新签订合同,依球员情况约定不同期限,一年之后开始正式承认“博斯曼法案”。另根据我国球员合同的期限普遍较短的特点,可以稍作修改,即球员合同到期前2个月可以开始与其他俱乐部协商自由转会。
(二)对薪金制度规定进一步补充
中国职业足球现在采用“工资帽”的限薪措施还是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的。但笔者认为应该加入对最低薪金的规定并适当允许优秀球员薪金的进一步提高。
劳动法通过规定最低工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而职业球员作为特殊的劳动者,也应享受最低工资的保障,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职业足球转会市场特殊的劳资关系和双方协商来确定薪金。而笔者认为,在确立职业球员的最低薪金数额时应充分考虑球员职业生涯有限性、高风险性的特点,适当提高球员最低薪金的水平,使其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工资帽”的确限制了球员漫天要价的可能,但这种限制也使得优秀球员难以获得与其能力相等价的报酬,不能充分发挥工资奖金对优秀球员的鼓励作用。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奢侈税”制度,即球队薪金总额若超出足协规定的“工资帽”,则俱乐部按超出部分的一定比例向足协缴纳一定的“奢侈税”④,足协将这部分“奢侈税”用于职业联赛的推广与建设。如此优秀球员可以满足自己的薪金要求;而即使再有钱的俱乐部想要囤积优秀球员也不得不考虑“奢侈税”带来的经济压力,从而避免联赛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三)规范纠纷协调机构与程序
如前文所述,现行足协自行规定的内部纠纷解决机制并无法律效力,实际效果也不理想。笔者认为既然球员和俱乐部之间是特殊的劳动关系,而国外实践也证明了将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间的纠纷纳入劳动争议范围调整具有一定可取性,因此可以考虑参照劳动法中争议解决机制进行对我国职业足球纠纷解决制度改进。但引入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时也要考虑到职业足球自身的专业性,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笔者建议如下:
为了平衡职业球员群体与俱乐部之间的话语权地位,成立职业足球运动员工会,工会并不是绝对站在俱乐部的对立面,而是代表球员整体与俱乐部进行平等协商的机构,在劳资关系中起到沟通的作用。其次将足协内部的诉讼委员会改为足球行业争议调解委员会,聘请法律专业人士和对职业足球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任委员。当球员和俱乐部之间就转会、注册或合同等事宜产生分歧无法协商解决时可要求调解,此时由球员工会、俱乐部代表和足协内部的调解委员会组成类似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如果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则当事人可以向商事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调解为仲裁与诉讼的前置程序。
如此通过建立以上的纠纷调解的机制并规范纠纷处理的程序,不仅可以发挥中国足协作为行业管理者的专业特长,也保留了球员与俱乐部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从而使中国职业足球的转会制度更有法制保障。
五.结语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联想到09年底开始在中国足坛掀起的一场打黑风暴,法律正气强势吹入体制混乱管理偏轨的中国职业足球制度,社会期盼这是中国职业足球法制化的开始。但是否只有在违法程度触及刑事高压线时我们才需要运用法律来规制职业足球。当诸如转会制度的法律缺陷产生逐年增多的民商事纠纷的时候,我们是任其发展还是坚决改革,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转会制度的合法合理,对盘活球员市场,激发联赛活力,提高国家职业足球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已经作出了榜样。不需要讨论转会制度的改革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若能冷静思考一下我们还要为固步自封付出多少代价,或许改革势在必行的答案就能够证成了。
参考文献:
[1]郭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64-84.
[2]郭树理.体育纠纷的多元化救济机制探讨——比较法与国际法的视野[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461-467.
[3]韩勇. 转会——需求、愿望与体制的抗争.
[4]裴洋.反垄断法视角下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2).
[5]徐海燕,杨颖辉.运动员转会制度的法律思考[J].当代法学,2002(11).
篇6
摘要在我国篮球事业进一步得到全面而空前的大普及,大发展,大提高,众多体育院校的学生热爱篮球,形成了“篮球热”,篮球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篮球专选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找到突破口,提高投篮的技术和命中率的途径。
关键词投篮篮球专项命中率
一、前言
在当下篮球比赛对技战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投篮技术,它是篮球比赛取胜的重要关键。投篮命中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篮球比赛的胜负,所以在比赛中一切的技战术的运用都是围绕着投篮技术进行的。为了提高投篮的准确性,除掌握好其它各种基本技术动作正确、合理、协调,而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必须在严格技术规格的条件下,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建立和掌握。因此,如何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在训练及比赛时投篮的统计、分析,深入讨论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对如何提高篮球命中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成都体育学院篮球专项08级的学生,运动系和体育系共计237人,进行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中文期刊网、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了有关篮球的各类文献资料、专著。
观察法: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观察,统计数据,访谈等。
逻辑分析法:在观察后,对专选班的学生的命中率差的问题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提高篮球专项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决定性因素
1.良好的身体素质
提高投篮命中率,要重视身体素质的练习,特别是专项素质的练习。它主要包括:速度、力量、协调性、弹跳、灵敏性等素质。在掌握投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在当今篮球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不仅要有出色的篮球技术还要有优越的身体素质,篮球运动员须掌握的不仅仅是百米跑,而是短距离跑,如十米、三十米、五十米跑、折返跑等等。弹跳,在篮球运动中弹跳好与不好决定了这个运动员身体素质优劣。它不是那种不规则的助跑,而是从原地突然向不同的方向跃起,在对方推、拉、撞的情况下排除各种干扰的起跳,对弹跳的训练可以进行跳绳、深蹲、收腹跳、抬脚尖等练习。力量,投篮技术的提高与力量素质是相互联系的,力量越大,越能促进投篮动作的规范化,篮球运动中的力量是提供给球员全场跑,各种跳跃的耐力和爆发力。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腿部,背部,腰部力量的练习。素质训练要有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是训练计划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根源。没有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就不能够在强烈的比赛中稳定的发挥出技术水平。身体的对抗是比赛中影响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投篮命中率最重要的因素,篮球专项学生对抗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抗的意识薄弱、身体力量差、缺少身体对抗的技巧,所以学生应该高度重视力量训练。在本次调查中发现,87%学生在有对抗的情况下,命中率不稳定,31%学生在强对抗时候常出现投篮动作变形。
2.投篮动作的正确性
投篮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正确的投篮动作可以使投篮命中率提高,投篮动作技术复杂多样,大致可归纳为原地投篮,进行间投篮,急行跳投等几大类。不管是哪一种投篮方式它都有自己的投篮技术结构组成。①站位:不管是原地投篮还是跳投,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两腿微屈,如果右手投篮,右脚脚尖应直接面对篮圈中央。②持球:持球时手掌尽量张大,用手指和掌根部位触球,手掌心空出,另外一只手立掌扶在球的侧面,这样的持球动作才能感觉到柔和。③球出手后的跟随动作:球即将要出手时要向上抬前臂、向下压腕、食指和中指指尖拨球,球出手时手指手腕要柔和,否则会使球离手太快,动作僵硬,这样命中率就会下降。投篮技术动作包括持球,瞄篮点,协调用力,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球的旋转,投篮弧线和入篮角等几个环节。投篮技术动作方法很多,可分为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跳起投篮,扣篮和补篮等,大都可用单手和双手进行。现代篮球比赛对抗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素质各不相同不仅要求运动员掌握规范的单一投篮技术,而且更要求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身体素质掌握多变的投篮方式。不规范的投篮动作将会导致命中率的下降。
3.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篮球专选班的课中观察到,心理训练是整个训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双方队员在体能技战术方面的竞争,也取决于同学们的心理、意志的较量。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对抗日趋激烈,在投篮时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在比赛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心理因素已成为衡量一位超级球星的指标。在专选班初期训练中,让学生了解心理因素对比赛的重要程度,在思想上对心理训练引起重视,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形成良好情绪状态的心理训练方法。在这次调查中发现,72%的学生在投篮受到干扰时命中率会大幅下降,51%的同学在比赛中罚球命中率会下降,39%的同学在遇到对手严密防守后会减少出手次数,只有18% 的学生能在各种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命中率。
4.抓住适当的时机出手投篮
把握好投篮时机是提高或保持命中率的前提。比赛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获取投篮时机是靠个人和全队配合取得的,如果在贴身防守严密的情况下,同学们利用队友之间的穿插,掩护,挡拆等战术创造投篮机会,到投篮位置上迅速的摆脱对手,恰当的利用时机进行跳投.
(二)正确的投篮方法
1.准备姿势
在当今篮球日趋激烈的比赛中,一切的技战术都是为投篮而精心设计的。当队友有机会把球传给自己的时候,并且自己也有投篮的空间,这时,你接球前应该做好投篮前的准备,面对篮筐否则会延误自己投篮的时机,也给防守者提供了准备防守的足够时间。
2.动作方法与分析
上下肢协调用力,蹬深,展腰,屈腕,手指揉和地拨球。它具体包括如下几个环节:1)蹬伸与躯干。投篮的准备包括下肢的蹬伸与躯干的上提。下肢的蹬与伸,主要是指脚蹬地同时伸直膝关节。2)提肘与伸臂。提肘是在蹬、伸与躯干上提的同时,主动向上提;伸臂,是在提肘的同时向前上方伸小臂,带动肘的动作,投篮时,如果不向前上方提肘伸臂会影响出手高度,从而使球飞行弧度降低,影响投篮命中率。3)屈腕与拨球。这是完成投篮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对于球是否中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如何提高篮球专项学生的投篮技术水平
1.加深学生投篮技术的概念
在学习投篮或投篮技术的训练时,可以进行下面的训练方法:开始采用定点投篮;投篮技术动作基本定型后,体会变换角度对篮板篮圈的感觉,如定点移动投篮。
2.进行三步上篮练习
为了让学生学会三步上篮,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可运用口诀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步上篮的口诀:“一大二小三跳”。一大是第一步要大,二小是第二步要小,为了第三步的高跳,等解决好这三个环节再强调投篮动作。
四、建议与小结
(一)建议
在以后篮球专项的同学在训练中要有意识的掌握在不同场上位置,不同距离的篮球技术,这样可以使同学们适应各种条件下的投篮,提高跳投命中率,赢得比赛的胜利,并在比赛中提高其跳投技巧及命中率。因此老师在投篮技术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要针对篮球队员的特点,在掌握规范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增加训练时间,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不同角度、地点、距离多投多练,并在各种心理压力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投篮练习。
(二)小结
1.投篮的规范性可较快地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和提高投篮命中率。
2.良好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具体较强的攻击性。
参考文献:
[1] 现代篮球训练方法[M].1996.
[2]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7.
[3] 王志平.浅析篮球比赛中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心理因素.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7.5:158-160.
[4] 武军,盖文亮.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1)(专辑):202-204.
[5] 曾二鸣.对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6.1.
[6]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篇7
一、正面双手垫球组织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的教法
(一)学生初学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过去教师常用的是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法,然后由学生根据模仿记忆,练习其所学的内容和动作,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动作错误予以纠正。这种教法的缺点是:学生球性不熟悉,刚上课教师就讲解、示范加练习,学生垫球缺乏实践能力,会引起对来球落点的判断不准确和垫球不及时、发力过大等情况。此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一是出现屈肘,抬、掀臂和用腕垫球等动作,导致垫球不稳,难以控制球路。
二是两前臂间隙过大,全身动作不够协调。
(二)如何改进学生初学阶段的新教法
1.意念练习法
(1)教学时,教师只做徒手示范,但并不讲解,请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仔细观察。之后再请学生谈对动作要点的理解,教师正确引导。在大部分学生对动作要领有所领悟后,再让学生观看教师徒手示范,要求所有的学生闭上双眼,静下心来想动作要领,边想边做徒手的模仿练习,结果动作标准很多。
(2)在学生明确了练习要求和方法后,进行抛垫练习,提高垫球要求。
2.游戏法
(1)拍手垫球法:垫球者做好准备姿势后,把球上抛,然后拍手2次再垫球。体会手腕下压动作,避免出现手臂垫击面不平的错误。
(2)摸脚垫球法:在垫球练习中每垫一球后摸自己脚跟一次再垫球,可培养学生进行低姿位的下蹲、脚跟提起离地的身体动作。
(3)拾物垫球法:两人一组一球,在垫球者身前画一圆圈,圈外放一物体,垫球者拾起物体抛进圆圈后做好垫球准备姿势,垫起抛球者抛来的球,以提高预判及脚步移动的能力。
3.比赛法
初学者比赛,就是垫球比赛。其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在排球比赛中运用垫球技术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其缺点:过早比赛,学生的其他技术不完整,为了应付比赛错误动作容易形成习惯动作。应进行:(1)自垫球记数比赛,看谁完成得快。(2)结合发球讲解其垫球的动作和时机,开展接发球比赛。初学者可以逐渐在无网、低网、标准网高的情况下进行接发练习,并可通过适当调整距离来增、减接发球的难度。
二、学生巩固提高及灵活运用阶段,在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垫球时身体站得太直影响垫球动作
1.垫球时“插、夹、提”技术中缺少任何一项,垫球不准。
2.移动垫轻球、重球,接球时身体姿势不对或者接球时身体姿势高,球向后飞。
3.接发球时间、空间判断不准,造成球落地。
4.接扣球时,不知道使用什么动作接球,判断来球速度、力量、落点不准。
5.比赛中,垫高球过网做对方二传,垫撞网球失误。
(二)改进复习与提高阶段正面双手垫球组织练习方法
根据多年从教经验,笔者采用游戏、两个相关技术结合的小组趣味练习和小场地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1.游戏法
(1)四人一组,三角跑动垫球,谁坚持得久为赢。
(2)两人一组,一人向各个方向交替抛出两个球,一人移动将球垫回。谁先快速准确完成为赢。
(3)连续防多球。两人向同伴前、后、左、右连续抛球,同伴移动垫球。接准比赛。
(4)小场地,垫击从对方发来的球,接发球赛,看谁接准得多。
2.小组趣味练习
(1)垫重球。两人相距4~5米,甲抛球给乙,乙扣给甲垫球,乙将甲垫回的球接住,交替练习垫重球。
(2)两人相距4~5米,传、扣、垫球综合交替练习。
(3)将学生分成扣球组、二传组和垫球组循环进行练习。
(4)小场地三人一组接发球,调整垫传球练习。
3.比赛法
在学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就要逐步地注意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此阶段重视小场地教学比赛。比如:在羽毛球场“2打2”、“3打3”。每人都有更多机会接发球,从而达到快速提高垫球能力的目的。
篇8
1、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如果在室外,需要躲在空旷的地方;如果在室内,可以躲在容易形成三脚架的地方、坚固的家具下、卫生间等地方。震后没有得到安全检查,不能再回到楼里,以防余震。
2、火的形成需要可燃物、空气和火源,只要我们把其中一者控制好,就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当火灾发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逃生时不乘坐电梯,千万不要跳楼。
3、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路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翻越路中间的栏杆,要走天桥或者地道。
4、传染病也是一种很可怕的“灾难”,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都是秋季主要的传染病。我们要做到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才能预防自己被传染。
篇9
【关键词】地球运动 空间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42-01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总体来看是试题视野开阔、信息量大、时代感强、难度适中,试题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欠缺。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困扰许多地理教师的一个难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成败,关系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学生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基础。依据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和学生空间思维形成的基本规律,结合教学经验,建议在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条件。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它可以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一旦经过经常性成功的强化,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较沉闷,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常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课本中学生知道了1月初(近日点)日地距离是1.471亿km、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km/s,而7月初(远日点)日地距离是1.521亿km、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km/s,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地球公转速度影响南北两极极昼、极夜天数,它们之间有一定本质联系。1月初(近日点)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出现极夜,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快,故北极极夜时间较短,7月初(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则北极极昼时间长。所以北极极夜天数应少于南极。运用地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的差别这一知识来探讨南北极极夜持续天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与实践,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学会一定的基本方法、技能,逐步养成大胆开拓与创新的思维。例如在地球公转一周过程中,它跟太阳的位置不同而形成二分二至日。有一个近日点和远日点,对于北半球而言近日点一月初太阳照射南半球它对应的节气是冬至日,所以近日点在冬至日附近。远日点七月初太阳照射北半球它对应的节气是夏至日,所以远日点在夏至日附近。根据这个原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把太阳和地球位置改变从而改变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再来观察二分二至日对应的节气与远、近日点的位置是否一致。
三、要善于利用原有的知识去构建与新知识相连接的纽带
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新旧知识之间、与相邻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适当复习与之相关的已有知识是必要的,且能够促进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例如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1个太阳日),那么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 )。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 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
篇10
关键词 专项体能训练 河南高校 网球高水平运动队 应用 实验研究
一、引言
在现代网球的发展中,单有出色的技术已经已经不能作为一场比赛制胜的法宝,优秀的体能在一场比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一场网球比赛持续时间少则一个小时,多则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没有良好的体能就会出现在比赛陷入僵持局面,抢分阶段出现技术动作变形,心里想完成的动作但是身体跟不上节奏;但是如果拥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就能在比赛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技术动作,在出现僵持局面时可以依靠体能的优势拖垮对手,达到游刃有余。虽然,在高校学生的网球联赛中,参赛的运动员并非都具有顶尖的水平,但是拥有优秀的体能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战术,以求达到得分,战胜对手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询近年来对网球专项体能方向的研究成果,同时运用实验随机法抽取河南大学、郑大体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网球高水平运动队中16名队员为实验对象的最大摄氧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心率、通气阈摄氧量、通气阈通气量、通气阈心率以及最大发球时速这些数据进行测试及录入,将8名队员作为实验组,8名队员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总结。
三、网球运动的专项体能特点
(一)网球运动的专项速度特征
网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决定运动员在每一次击打来球时都具有不同的挥拍速度、不同的击球方式,并且不停的变向加减速跑动。这就决定了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度的反应时间以及爆发式的移动速度。因此,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应当具备优秀的直线、侧向、变向的移动能力。一项实验性研究测试了足球运动员加速度,最大速度和敏捷的关系。这项研究发现这三个变量时相互独立并且不受其他两项影响的[1]。所以,为应对比赛中出现的这类情况,应当将此类训练添加进日常的体能训练当中。
(二)网球运动的专项力量特征
在网球运动中,拍头的终速度决定了球在击出后的初速度。拍头的终速度由腿部蹬地,腰部扭转,上臂内旋转,曲腕,上臂内收,前臂旋前,肩关节移动最终传导至球拍的力量所决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击球力量的始于下肢的蹬地,由腰部的转动传到至上肢。Kibler运用高速摄像头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发球动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球中51%的动能和54%的力量源自于大腿-髋关节-躯干[2],也就是说下肢和核心部位力量对击球最终力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球的训练中,下肢以及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加入进日常巡两种显得尤为重要。
(三)网球运动的专项供能特征
网球是一项运动强度大,由多数在10秒以内的单回合所形成的多个回合组成的一项隔网对抗项目。在这10秒内运动能量的主要来源是ATP-CP供能系统。然而当击球回合的时间达到30-60秒时,以乳酸供能为主。然而,网球比赛的赛中的间歇时间比较长,所以乳酸在产生的同时也在逐渐消除。因此,网球运动属于混合功能,以ATP-CP供能为主。所以在网球训练中,加强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能对保持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及运动后的疲劳消除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验对比与分析
(一)最大摄氧量是有氧能力以及心肺功能的重要性代表数据,能充分显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合理分配体能的能力。最大击球力量以及最高发球时速能充分有力的显示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强弱。因此,在实验前如图表1所示对所测试的12名男运动员以及6名女运动员进行呼吸机能以及核心力量的测试(参与实验的均为国家一级或者以上的运动员)。
由表1可详细了解到未通过专项体能训练前所有队员的平均心肺功能数据。为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后的运动员心肺功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提供参考。
(二)实验组训练方法
为实验组制定出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并且按照48小时肌肉恢复原则用此种方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训练方法具体如表2。
五、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在时间结束后,对实验组的以及对照组的各位运动员进行了心肺功能以及最大发球速度的数据测试,如表3、4显示。
由表3、表4可明显的看出来,通过专项体能训练的实验组,各项技能有显著的提高。同时在安排两组对抗比赛练习期间,经过专项体能训练的实验组队员在比赛中能合理充分的安排自己的体能,并且在多场次比练习中,保持良好的体能,有效正确的完成自己的技术动作以及战术安排。
六、结论
本文通过将专项体能训练与高校高水平网球训练队的训练课进行结合,通过实验,数据统计,有效并且直观的显示出专项体能训练在网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1.专项体能训练根据本项目的基本特征,针对网球的专项特点,制定出适应比赛,掌控比赛,进而可以取得比赛胜利体能训练。2.制定专项体能训练可以避免运动员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体能训练但是得不到相应的提高。3.制定良好的专项体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快速高效的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并且在紧密的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能。
专项体能在现代网球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望为以后的专项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LittleT.WilliamsAG.Specificity ofacceleration,maximal speed,and agility in professional soccer players[J].J Strength Cond Res.2005.19:76-78.
[2] KiblerWB. ChandlerTJ. Grip strength and endurance in elite tennis players[J].Med Sci SportsExerc.1989.21.
[3] 魏欣.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实验性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矫莉华.当代网球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
[5] 车延龙.体能训练对当代网球运动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
[6] 李静.对竞技网球运动中体能训练的再认[J].当代体育科技.2011.
[7] 于红娟.京津高校网球专项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评定[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