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工作内容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继承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是传统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1、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2、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
(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议价”,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
(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
除上述计价方法外,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结算上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合理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
3、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4、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
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5、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篇2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加强措施
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加强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改善和优化。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核算工作的施行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针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借鉴应用以及充分优化,加强对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管理工作内容的记录以及审查,并针对记录内容做好相关的分析以充分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此外,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财务管理状况制定单位内部的价格机制,采用定额管理或者计划价格的管理方式完成月末分摊差异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相关影响因素的预防。
1.2加强权责制度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权责制度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凭借权责制度施行过程中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施行过程中更加真实、客观、谨慎以及全面的分析和反应,更好的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中对事业单位流动资金的使用状况的核查、单位固定资产的核查以及单位经营活动的核查和检验,帮助事业单位更加有效的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同时,权责制度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更好的完成对对方单位财务实际情况的核查以及管理,帮助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情况能够更加安全和稳定。
1.3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检查。事业单位应该根据《会计法》中对会计核算工作中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检查,针对会计核算工作施行过程中的资金管理规范性程度、资金利用率的有效程度、固定资产的清查全面性等等内容进行有效的核实以及监督,事业单位还应该积极做好会计账薄、会计凭证、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核算工作,保证上述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确实全面充分的进行,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成果质量。
2、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加强措施
具体来讲,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加强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责任制的建立与施行。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监督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内部责任制度的建立以及施行,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根据自身岗位以及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职责不同完成其在会计工作执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综合考虑诸多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同时有效的结合自身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根据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施行过程中的相关内容制定责任制度并确保相关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保证其能够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相关岗位的个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举例来讲,事业单位可以在加强单位内部责任制度建立以及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建立并且不断完善会计人员岗位制度、会计核算工作处理制度、部门协同工作制度、个人岗位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等,保证上述制度的内容能够有效的涵盖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会计监督工作的范围。
2.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度的完善。针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指定相应的会计监督责任制度并且保证会计监督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也是有效的加强会计监督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针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根据其级别的不同以及实际工作性质的不同,在借鉴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可以在自身会计工作的施行过程中加强各级主管部门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中实行,加强对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设,从外界方面以及自身两个方面同时完成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度的完善和贯彻落实,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责任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
2.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机制的优化。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工作的施行过程中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施行,加强对内部预算管理机制的优化和改革,从财务会计工作的源头入手做好财务支出的管理工作,同时有效的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借鉴最初的预算内容完成相应的会计审核工作,保证会计审核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更加有效的规划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支出情况。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国库的单一账户制度来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框架,在整体财务制度中都加强对预算管理工制度的优化和落实,根据各个项目的实际进度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融入和监管,按照预算工作的实行情况及时的调整各项支出。
篇3
煤炭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最重要的价值就是降低企业的成本,这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首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才能降低煤炭价格,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压力十分大,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要做的,因此,可以实施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以降低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其次,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促使煤炭资源开发新技术的研发。煤炭企业要想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需要不断更新煤炭的开采技术,以创新技术对煤炭进行有效开采,进而促进煤炭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桎梏
1.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主体过于单一。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主体过于单一,极易导致核算的内容不全面,从而使会计成本核算不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而核算主体较为单一化,则会影响核算数据的有效性,进而不能为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为企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问题和提高企业隐患发生的几率。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关键,而核算工作不能做到有效性,则会给企业的会计工作带去极大的不便,不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也容易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2.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我国煤炭企业多为大中型企业,进而使企业更为复杂,而有待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数据信息等较为复杂。因此,给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首先,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煤炭企业长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复杂的数据,而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则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所以加大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其次,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进而使工作人员的核算工作需要反复进行,不仅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实现简洁性和高效性。3.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内容较为片面。煤炭企业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对其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更应该注重内容的全面性,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内容较为片面。影响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因素有许多,所以在煤炭企业进行核算工作时,要注重对方方面面影响因素的考虑,如果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全面的内容,则难以保证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煤炭企业的结构虽然比较复杂,要想做到核算工作的全面性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有全面的认识,则较为容易将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得更为有效。4.煤炭企业缺乏会计成本核算意识。煤炭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则会为企业引发较多的问题,而且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会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和难以解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中,较多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都不重视,从而导致企业不能更好的把握核算工作内容,也不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更会给煤炭企业加重不必要的负担。此外,企业缺乏会计成本核算意识,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进而影响到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准,因此,企业不能更好的实现发展目标。
三、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突破
1.完善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的规模迅速壮大,所以,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更好的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我国煤炭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其主体过于单一,因而需要企业丰富核算的主客体,以确保核算更具有效性。首先,煤炭企业应该采取放权的对策,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放在适合核算的部门进行,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整体的核算成本和核算难度,而且可以促使下属单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其次,丰富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核算工作时,考虑到方方面面,从而确保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优化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首先,煤炭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确保核算内容的全面性,进而可以提高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其次,煤炭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企业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核算工作,才能确保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最后,要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对象,尽可能的采取简单的措施和手段进行核算工作,既提高核算的有效性,又可以使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充分发挥真正的价值。3.提高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我国煤炭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十分重要,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那么就可以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反之则不然。然而,企业要想做好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业水准,因此,提高煤炭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更好发展。首先,对会计成本核算人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其次,煤炭企业在吸纳人才阶段,不仅要注重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而且要注重应聘者的能力,进而确保企业吸纳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我国煤炭企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更加有效。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刚性
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发挥着规范会计活动、提升经济收益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良好作用。然而,同时也存在着体制不够完善、内容不够明确、技能不够全面、执行不够刚性和评估不够科学等问题。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们应该就事论事,针对这些现实状况中的问题,实施与之相应的强化措施。
1完善企业会计的预算管理体制
要想有效提高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地方财政局就应该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对各个企业正常运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完善会计预算管理的制度体系,确保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进而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各个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也要重视企业内部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关键是要保证编制出的预算管理体制符合企业的实际现状和发展方向。企业会计预算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在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市场经济变化有着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经营的真实情况,从内外两种企业环境中搜集未来经营变化方向的大量资料,并聘请经验丰富或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度模拟和分析评估,以此保证企业会计预算管理体制的科学合理性。
2明确企业会计的预算管理内容
明确划分和规定会计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从根本上强化企业内部会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一项措施。为了避免预算管理工作中因为主体不清晰而造成结果不真实的情况出现,企业的上层管理者就必须尽可能地使会计预算的管理内容照顾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机构和工作环节,并且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精细化的监督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计的预算管理内容不仅有会计的支出和收入,还包括了会计核算与日常登记等工作。除了对预算管理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之外,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只有在严密的监督环境之下,企业内部的会计预算管理才能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确保预算管理的内容符合企业要求,且保证会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果真实而可靠。比如,在对企业内部的财政收支实施预算管理之前,管理者一定要先检查和监督实际的收支情况是否和账簿登记的数据信息相吻合,是否有虚增虚减的违规现象或是弄虚作假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总之,明确企业会计预算管理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严格监督,这样在强化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预算管理结果的安全有效。
3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预算管理技能
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需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各大企业都必须加强对内部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更新和改进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认知。其次,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财务工作和业务能力进行定期的审查与考核。考核过后,可以用奖惩分明的赏罚制度,激发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最后,企业还应该做好内部财务日常会计工作的风险监督,及时地发现企业财务上的疏漏和错误,从而有效提高企业会计的预算管理水平。
4加强企业会计预算管理的刚性
企业会计预算管理的刚性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关键性的工作。就企业而言,在拟定、形成和完善会计预算管理的制度之前,需要对企业内部会计预算的根本目的与数据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和深入剖析,将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名负责员工的工作岗位上,落实到财务管理者的职责要求中。明确划分出企业财务部门中会计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分配好详细的工作任务。严格贯彻责任制和追责制,对没有完成预算指标的员工实施一定的惩罚手段,让全体会计人员在有压力和有动力的工作环境下认真负责地完成会计预算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企业内部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刚性,真正实现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优化企业会计的预算管理评估
预算评估是企业内部会计预算管理中的最后一项工作。企业应借鉴或引入一些先进的评价办法和评估模式,站在客观公正的中立位置上,对自身内部的会计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理性评判。在会计预算管理工作评估的过程中,评估人员要统筹兼顾全面覆盖和凸显重点这两大基本原则,既对企业内部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面面俱到的全局性评估,又对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突出的关键性评估。在把握好企业内部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次问题后,还要注意利用管理评估发现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和修正。
6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压力也逐渐增大,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都应该综合考虑到企业当下的实际水平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努力实现对会计预算管理的强化,以便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
作者:何畔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事业会计;基建会计;统一
近年来,财务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在具体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管理体制的并存,致使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给工作带来不便,给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管理水平,需要对二者进行统一合并,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 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统一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完整
会计制度的预算工作必须在统一协调且科学的会计工作体系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然而,当前被广泛应用的基建会计制度与要求的会计信息的完整存在矛盾,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性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基建资金的渠道也在变宽,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与事业单位的资金产生交集,同一来源的资金要经过不同部门的处理,不仅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还会无法明确掌握资金的动向。因此,非常有必要将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进行合并。
(二) 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
随着会计制度与公共财政体系的日渐完善,基建会计部门所承担的基础建设资金管理能力被大大削弱[1]。事业会计随着时代的变化,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与智能调度,处于边缘状态的基建会计制度无法适应当前新的会计制度工作。因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统一、合并是必然的。实施基建会计制度是为了特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而实行的变通措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分离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甚至对公共财政的管理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完善,创建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的会计体制,实现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统一合并。
二、 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统一具有可行性
(一) 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综合型人才成为学校培育的目标,因此会计人员也在不断朝着综合型、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不断学习专业所需技能,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先进的会计教育理念、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技能等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在网上获得,会计人员根据工作的需要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将先进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运用到具体的会计操作之中,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2]。
职业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是实现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统一的基础和保障。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或者通过事业单位的培训,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有助于解决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统一存在的问题,实现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统一、合并。
(二)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基建会计,基建会计主要负责合同的谈判、会计的核算、财务的决算等相关内容。在特殊发展时期,它的工作主要是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执行的,并且它所负责的内容与传统的会计工作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基建会计特点明显[3]。
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工作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内容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工作内容的增加与变化,使得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出现很多相同的工作内容,并且随着收到的发展,这种趋势也在不断扩大。而这些重合的工作内容,在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以后,不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具体的会计操作方面都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对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统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统一原则
(一) 坚持公开公正原则
资金管理是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不同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要职能。随着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统一成为时展趋势,因此,在实现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统一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
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需要将资金的使用状况、收益情况等会计信息公开,然后对账目进行筛选与清查,保证在统一过程中账面与实际资金的一致性,避免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被掩盖,从而提高会计的管理水平,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1、做好内部监督
做好会计内部的监督,主要发挥内部的审计的作用,做好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和完善,同时做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4]。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善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增强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实现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统一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强化外部监管
做好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首先提高注会的审计地位,不断完善、健全监督体系,确保注会的审计工作不会受到外力的干扰,保证注会的独立性,对影响注会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惩[5];其次,对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费用进行规范,制定价格表,避免事务所出现出具假报表的现象;最后,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合并,形成约束力量,促进新的会计体制的形成。
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统一,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统一的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会计制度改革的监督管理工作,构建符合时展趋势的会计管理体制,提高会计的财务管理能力与水平。(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春艳. 论实现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的具体对策及途径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14,08:58-59.
[2]魏会丽. 关于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问题的若干思考与研究[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9:134.
[3]刘晓玲.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独立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科技创业月刊,2012,08:84-85.
篇6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前言
成本会计产生于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飞速发展的英国,并受到越来越多先进思想的影响,从记录型逐渐转变成为管理型,其工作重点也从以核算为中心转移到以控制为中心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本会计与先进的科学管理相融合,分离出更为细化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前者重在管理,后者重在控制,但管理会计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离不开对企业的控制,两者之间的界限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模糊,也就体现在内容的融合上。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上出现融合的原因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融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19世纪末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很多企业都急于在这个机遇面前扩张自己的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成本会计便在原有的财务会计与成本计算融合的基础之上开始逐步发展。[1]20世纪初期,随着管理学影响的逐步扩大,成本会计将其相关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来,标准成本制度就此出现,在融入后来的预算编制方面的内容,成本会计组建将工作的重点从传统的核算转变为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行业百废待兴,科学技术也因此有了飞速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起来,成本会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得不吸取先进的运筹学、行为科学以及相关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使自身在内容与体系上不断完善,以避免被时代淘汰。因此,出现了一种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的成本会计类型,这就是管理会计的前身。[2]在此之后,管理会计在内容与体系上与最先进的管理科学不断融合,融入现代管理理念,逐渐细分成为一门以企业管理为基础的新的学科。
第二,管理会计本身就是成本会计与管理学融合之后细分出来的领域,究其根本也属于成本会计的范畴,成本会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在于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而管理会计则是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础之上,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对企业中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完整、系统、科学的资金链信息,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3]从这一角度看,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方面比成本会计更加全面与具体,似乎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是,成本会计也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它在决定企业要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两者之间在内容上出现一定的融合也就不难解释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会计中对成本的研究仅局限于管理成本方面,对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成本并没有过多包含,也正因如此,成本会计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第三,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成本管理也开始从传统意义上只研究产品成本的研究模式,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研究模式,开始逐渐涉及管理领域,在内容上也有了相当大的拓展与延伸。例如,由传统的只研究生产部分的成本,拓展为研究整个生产销售链的成本;由传统的只研究绝对成本,延伸为在研究绝对成本的同时,兼而研究相对成本等。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拓展与延伸也促进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体系上的融合。[4]
第四,从高校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教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在内容体系上存在很多相同之处,管理会计的体系中,在很多方面都囊括了成本会计的内容。举例来说,在管理会计对资金预测分析的内容中,就包含了成本会计中对成本的预测;在管理会计对资金决策分析的内容中,也包含成本会计中对成本的决策;同样,在管理会计中对资金的预算及控制方面,也都包含成本会计中的内容。另外,标准和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中最基本的内容,显然也可归于成本会计的范畴中。[1]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中,也不乏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例如,一部分国外的成本会计著作中,将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投资决策分析等内容,也都加入到对成本会计的叙述中来。另外,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会计学的概念与方法,也都被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纳入旗下,两者均将这些概念视为自身领域的新内容。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之所以要对其进行改革,就是因为两者在内容上的交叉为学习者带来了困扰。[5]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外资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交叉与融合
(1)外资企业财务部组织结构。财务部作为企业部门构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严格的职能划分,在外资企业中,财务部的组织结构则更加严谨。在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中,对整个企业所有有关资金财务方面的工作和活动,都由财务部经理对其进行把控,整个财务部门在财务部经理之下分为两个大的部门,分别是财务部与会计部,财务部主管的是以企业外部财务管理为主的,有关于产品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财务工作。财务主管之下又分出资金管理员、预算专员与税务专员等职务,对企业中相关的财务工作进行细化。会计部主管的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资金核算工作,会计主管之下又分出出纳、会计、和审计员等职务,对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管理。[6]相对应的,传统的成本会计主要用于财务部门,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应用于会计部门,但现阶段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难以划分。
(2)外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在外资企业的会计部门中,除设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外,还设有应付会计、总账会计、费用会计等主要岗位。应付会计主要负责企业的客户回款登记、和会企业日常账款、整理企业每月账款病整理成表、应对预付款项的对账等工作。总账会计主要负责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员工保险资金的核算、预算资金的监督与控制、入职离职人员薪资费用的结算等工作。费用会计主要负责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审核、处理单据等工作。
(3)外资企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的交叉融合。在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同样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与重合,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中心的,它为企业核算出来的信息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用于完成企业对外财报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作用于企业内部的全方位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管理成本信息。管理会计在对企业内部产生的成本数据进行研究时,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经营产生的成本、利润与企业在行业间具备的竞争优势之间的一些联系,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时侧重于培养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并以此为基础核算并控制成本方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看,外资企业中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内容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交叉融合。
(4)现代IT系统在外资企业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融合的影响。随着现代IT系统的出现,在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上,更体现出交叉与融合,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各方面成本的结算与控制上,两者均通过IT系统对自己领域内的数据进行核算,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在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本身就有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两者间的融合速度,为企业节省员工成本。
四、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上出现融合的重要性和融合方式
(1)内容体系融合的重要性。事实上,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体系上的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融合与交叉。因此,完全可以将两者综合成为一种会计学上的大学科,可以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正如上文所述,两者属于统一体系,互为关联、密不可分,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存在基础,而成本会计以管理会计为发展扩充。[7]因此,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与体系上的融合不仅可以避免两者之间因界限模糊给人们带来的认识不清,还可以避免企业在选择会计时因两种会计各有优势又相互重合所带来的取舍困难。
(2)内容体系融合的融合方式。在当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体系上产生交叉的情况下,我国会计界的很多研究人员对两者之间的融合方式大致勾画了一些前景,从宏观上提出了应用式、板块式以及融合式三种结构的融合方式。[4]所谓应用式结构的融合方式,简单来讲就是在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根据企业当前的现实情况与应用需要,一边融合一边摸索的编排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两者的内容体系;而板块式结构的融合方式,具体是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有一定自身优势的重要内容分别整理起来,再各自作为独立的一部分编排到一起,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以上两种融合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不够系统和完整,很难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8]反观融合式结构的融合方式,是先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和整理,之后将两者相交叉重合的部分系统分类,多余部分加以剔除,最后再根据两者之间根本上的联系形成体系,只有按照这样的方法,成本管理会计才能真正意义上取代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形成系统完整的应用体系。
五、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的步伐加快,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方面逐渐发生了融合,在分析两者之间产生融合的原因、重要性与融合方式以后,结合笔者在外企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出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合二为一,并建议出台新的教材编写大纲,整合现有会计理论知识,融合成一门新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牛彦秀.从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划分看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1(23):129-130.
[2] 罗红雨.高等院校成本会计学与管理会计学课程整合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02(15):68-69.
[3] 李心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新论[J].财贸研究,2012,06(25):245-246.
[4] 张萌.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探讨[J].财会月刊,2013,04(19):105-106.
[5] 王林娟.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整合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28):169-170.
[6] 李迎春.“管理会计”路在何方?――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关系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15):218-219.
篇7
【关键词】林业管理;会计内控;时代意义
林业会计工作主要是对林业资源的相关信息以及林业管理的诸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但是由于林业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加强内控工作的力度。从现如今我国林业资源的管理上来看,做好会计内控工作是保证林业正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外,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不仅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新时期林业会计工作的新特点
只有了解林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才能从根本上做好会计内控工作,进而促进林业的发展和完善。其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1.林业会计工作的内容有所增加
进入21世纪,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林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建设的问题。另外,随着新时期林业性质的变化,其内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工作成为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涉及到的数据资料以及核算方式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会计工作的工作内容有所增加。
2.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实行
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得会计职能发生了变化。但是,随着电算化内容的普及,电算化单位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同时要将会计软件进行完善,避免出现反记账的问题。虽然会计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林业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占据了主体地位,因此,资金的运行和周转成为企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可见,在新时期进行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有其必然性。为了完善这项工作,国家的相关部门颁布了一定的法律,强调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同时减少人工操作,主要是为了降低会计工作的失误率。但是,随着会计工作电算化的普及,给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制度的控制和管理,改进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工作内容。
1.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及合法性
所谓的原始数据就是会计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才能促进电算化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这也是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方面。
2.准确把握授权的度
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授权来进行,虽然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授权的恰当性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运行情况。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导致了电算化的功能高度集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肩负了多种任务。如果其职业道德缺失,就会在不同的岗位上谋取私利,增加了会计数据失实的可能性。因此,要经过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将授权的范围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3.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实行电算化会计后,数据的载体不同了,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措施,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特别是反记账功能的使用使数据改动后不留下任何痕迹。同时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习所以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
三、会计内控工作的主要任务
1.从源头上抓数据控制输入,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准确性
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人的数据真实合法。因此,要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明确凭证审核人员、会计负责人直至单位负责人的各自审核权限及其责任,数据须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输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在具体措施上,主要包括:(1)无关人员不能上机操作;(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3)对输人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4)发生输人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5)严格限定反记账功能的使用。
2.从核算上抓人员岗位控制,保证职责分明的责任性
《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机构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林业会计内控工作的特点、进行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内容和任务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介绍。可见,进行会计内控工作不仅能够促进会计工作的高效运行,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会计工作相关数据和信息失实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我国林业的长足发展。因此,进行会计内控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魏静.浅谈林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绿色财会,2008(06)
[2]邱美礼.立足改革做好合作组织会计工作[J].农村财务会计,2010(04)
篇8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政府一直以来对农业及畜牧业给予高度重视,在畜牧项目上的投资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强化畜牧业发展计划,规范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管理,每年都对其工作要点进行明确以确保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但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存在一定宏观性,单位在一些具体业务操作上仍然存在着做得不到位之处。本文就如何规范和加强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细致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相关概念,然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几点不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加强措施,进一步提高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为其会计工作稳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一、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概念
(一)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含义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指畜牧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及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对本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构建、对会计相关岗位进行设置以及开展会计核算、监督、预测、决策、考评等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不断加大对农牧业方面的投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如何实现财政资金规范化管理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对畜牧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一些违规违法行为,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且还能够为单位预测经济前景,为单位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最终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
(二)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妥善设置会计相关岗位,选拔会计人员以及构建会计相关岗位责任制;
第二,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设置账目、选择会计科目、审查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正确登记各类账簿、汇总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科学编制会计报表、对各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管理等;
第三,对单位各个部门日常经济业务发生情况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等;
第四,构建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二、目前我国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所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相关岗位设置有待完善一些畜牧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没有考虑到合理设置会计相关岗位的重要性,认为会计工作只要有人接手就可以,同时还由于编制有限,进而出现一人兼多职的情况,更甚者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直接由畜牧技术人员担任。这样一来出现财务风险不仅难以落实到个人,助长了单位一些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机率,而且还会使单位会计工作出现混乱的情况,难以为单位未来发展提供有效依据。同时,一些畜牧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会计相关岗位,但是在人员任用上存在一定随意性,一些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就担任相应职务,这样也不利于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一些单位由于自身原因没有条件建立定期轮岗制度,容易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岗位设置漏洞寻私舞弊,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二)会计核算环节规范性差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机关及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制,以往的会计核算流程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单位会计工作需要,必须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使核算工作紧跟改革步伐才能促进单位稳健发展。但是一些地区的畜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规范现象亟待改进。首先,原始凭证不规范。单位各个部门人员在向会计部门提交原始凭证时,一些凭证上存在着名头、金额、数量、单价以及明细填制不全或填写错误的情况。举个例子,一些单位对于”办公用品”等在粘贴原始凭证时只有发票的总金额,并没有具体明细清单或领取人签章,这些都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的典型表现;其次,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2015年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进一步完善了并细化了单位收支科目名称及内容,但一些畜牧事业单位并没有按照制度要求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这样一来所得出的年终决算报表数据就会与财政决算报表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准确反映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同时,一些单位没有谨遵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人为地把不属于某个经济科目核算内容的经济业务放在该科目进行核算,致使单位所得出的会计报表准确性较差。
(三)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第一,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的重视程度不够,只对其财务管理制度相关内容编写上给予一定重视,协助制定制度内容,但忽略了制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一些制度虽然被制定出来,但是由于内容与单位会计工作内容不符,实施起来非常麻烦,形式大于实质;第二,单位所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牵制制度以及财务分析制度等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流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无从下手,致使一些会计人员业务操作具有一定随意性;第三,在对会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评价时,由于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考评机制,使得一部分会计人员工作散漫、不认真,更甚者利用职务之便越权行事,这些都对单位会计工作顺利开展非常不利。
(四)没有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现阶段一些畜牧事业单位还没有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会计电算化仅限于凭证录入与核算,并没有引入资产管理、财务指标分析等功能,这样难以切实提高其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一些单位由于资金存在一定局限性,没有定期安排专业人士对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维护与备份,一旦出现系统崩溃、设备损坏以及病毒感染等安全隐患,单位就面临着会计信息数据丢失的危险。
三、对于我国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完善会计相关岗位设置畜牧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当重视会计相关岗位的设置工作,必要时向相关部门申请安排足够人员担任相应职务,明确岗位职责,出现一人兼多职情况的发生。同时,畜牧事业单位在会计相关岗位人员任用上要根据相应职务选择一些具备从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上岗,并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考察,为单位会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单位还应当实现定期轮岗制度,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相互监督,控制和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岗位设置漏洞寻私舞弊,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二)对会计核算环节进行进一步规范首先,会计人员要加大对各个部门人员所提交原始凭证的审核力度,对于一些名头、金额、数量、单价以及明细填制不全或填写错误的原始凭证不予报销。诸如“办公用品”等原始凭证时不仅要有发票,而且还要在发票后附上具体明细清单或领取人签章,使原始凭证符合规范;其次,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单位会计人员与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最新会计政策及业务处理办法,按照会计相关规章制度要求设置二级明细科目,使业务内容更加详细,确保年终决算报表数据与财政决算报表口径一致。同时,单位必须谨遵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不得擅自处理一些不属于某个经济科目核算内容的经济业务,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第一,单位领导应当安排人员下到各个部门调查其实际业务情况,根据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等实际情况协助制定制度内容,确保制度能够与单位会计工作内容相匹配;第二,单位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牵制制度以及财务分析制度等内容,编写具体的操作流程,使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时有章可循;第三,单位应当针对会计人员建立一套完善的考评机制,将会计人员薪酬与工作表现挂钩,对于一些工作认真,任务完成出色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
(四)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首先,单位应当投入一定资金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完善,引入资产管理、财务指标分析等功能,使会计人员能够通过操作系统准确、快速得出一定会计期间内单位经营管理数据;其次,单位还应当安排软件公司人员定期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维护与备份,及时排除潜在安全隐患,为畜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艳颖,李东方.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思考[J].2011(12)
[2]温爱民.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
篇9
[关键词]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下高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设计思路
(一)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根据高职院校“综合性、技能型、区域化”的办学定位,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就业需求、以及该课程在会计专业后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它与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企业纳税实务》《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后续课程一起,构成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会计专业这些后续课程的先导课程,还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一门必考课程,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奠基石”。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会计专业建设、对学生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会计职业理想的树立、会计职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考取、会计职业能力的发展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按照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定位,《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以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为指导,结合行业出纳岗位、制证岗位、记账岗位等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来构建其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能运用借贷记账法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正确的设置和登记各种账簿;会进行对账、结账;能正确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能正确运用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熟练完成一个小型工业企业一整套账务处理业务(即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建账、记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具备基本的会计岗位能力,为学习后续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知识目标了解会计职业,明确会计职业要求;熟悉会计法和会计工作规范;能理解会计的职能、目标、对象;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体系;能理解并掌握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记账基础(会计科目与帐户)和记账方法(借贷记帐法);熟悉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掌握实现能力目标所必须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职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熟知会计从业资格、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体系,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其具有严谨工作作风,细致、准确、有条不紊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不做假账;具有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就是要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看成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都要服从于这个核心任务,因此课程建设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纽带,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2.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采用每个单元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安排有具体任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围绕会计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会计岗位基本能力的培养,借助校企共同建立的具有真实工作岗位氛围的学习环境、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场所,通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等途径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2)教学内容取舍依据和组织安排思路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将原“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内容,重新编排和设计成6个教学项目、19项具体目标任务,每项任务都是一项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同时将本地业务规范企业的真实会计工作流程引入教学,根据其财务工作的特点分别设置出纳、材料核算、销售核算、资产核算、资金往来核算等岗位,学生根据这些会计工作岗位的特点和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在该企业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体验。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序化中,为避免与后续财务会计课程的重复以及更加序化,按照会计结账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将“财产清查的方法”组合到“对账”的工作内容之中;将“账户按照用途结构分类”作为对账户应用的总结组合到项目六“综合运用会计基本技能”之中。这样,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相关技能的掌握。(3)教学模式各项目及工作任务采取先做后学,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的引入、工作任务布置、相关理论知识的链接、小组合作、社会调研、工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成果的展示、总结评价等活动过程,在企业真实的财务环境下实现教学目标。
二、构建高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序化,并全部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适合高职学生特点,表现在:总之,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的结果就是要为学生设计一年级考取会计资格证书、二年级考取助理会计师、三年级去企业做兼职会计的成长和发展进程。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无数次部分内容的调整变化,使会计内容的变化频率极快,而会计教材滞后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满足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需要,应及时调整该课程教材内容,以解决教材滞后问题。而要调整教材内容又需要根据多年对该课程的研究、探讨与实践,使重新整合、序化的具体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证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结合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内容和“岗证一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重点、岗位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其创新体现在:(1)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以会计工作从制证、建账、记账到编制报表的典型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首先,提出学生应完成的工作,第二,根据工作需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学习资料,整理学习笔记,第三,小组内交流学习新得。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在学习小组研讨学习的基础上,各组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工作方案,实现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会计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2)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为了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工作任务,该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大部分课程安排在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的“嵌入式”实训室教学,使会计工作氛围更加浓厚。(3)实训资料真实化学生在完成从编制凭证———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编报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中,所选取案例资料的原始凭证是真实的,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使用的凭证、账簿、报表也都是企业真实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4)与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内容进行了科学而有效的融合由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即:选择、判断题),所以,在每个教学项目结束后,都以考证题型设计了考证模拟练习题,使学生既学会了会计工作过程的账务处理技能,又掌握了考证要点,为学生双证书的取得奠定了基础。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根据该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以及项目课程的要求,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担任主角,在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方案付于行动检查过程反思与评估这一完整的思维过程中来完成凭证编制的整个工作过程。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且置于相应职业情景或与职业情景类似的学习情景之中(一般是在全真模拟实训室授课)。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咨询者”、“协调者”和“观察员”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行动过程,提供资源、给予建议和记录等。这会使学生通过探究行动学会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3.学习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是由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的。一是建立了与企业共同评价的考核办法:二是增加了学生能力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方法,制定了“学生校内、外实训考核办法”。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测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两部分,其中知识测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各占40%、60%,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对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和掌握。
(三)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为保障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在校内应建立下列实训室。(1)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内嵌式”实训室。由于每一实习单位不太可能一次性的接收太多学生到财务岗位去实习,可以采取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即根据某一规范企业的财务流程和具体业务,在校内建立“内嵌式”实训室。这种内嵌式实训室,是根据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流程设置若干财务工作岗位,使学生对各种不同的业务的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使用该企业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训资料,能够在真实的环境和业务岗位情境下开展实训。实训期间学生还能够直接根据企业的岗位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实训由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及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学会了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又解决了大批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难的问题,学生经过这样全真“内嵌式”实训后,就相当于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了实际工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2)多媒体教学为适应教学需要,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要全部实行多媒体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学院局域网平台,实现互动教学。(3)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4)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学校应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新增企业实习基地及对之进行系统的功能开发,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接收和安排学生阶段性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组.会计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会计学会考试辅导教材编审组.会计基础[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自身修养;会计工作;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指的是在会计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经济关系行为规范的总称。具体表现在会计进行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能够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在进行会计活动利益关系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当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经济主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结合相关法律条款,对其进行调整。
2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2.1鲜明的政治性和原则性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原则性。具体表现在政治性特征,会计的各项工作与国家政治息息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经济目的和政治目标都很明确。会计工作本身是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所以会计工作具有原则性特征。因此,在会计的具体工作中,更要求会计人员能够遵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相关法规办事,做到秉公执法、公正不阿,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经济时展的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科学性和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工作也有着相应的变化,其道德的标准也有所差异。如何发挥会计的社会职能,这就要求会计工作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正是体现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2.3无私性和廉洁性
会计工作与钱分不开,所以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秉公执法、公平公正、严谨自律。要能够以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为上,不,要坚持己见,对于领导的授意,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保持会计的独立性,无论何种情况,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困难,要用专业的技能去解决,而不是投机取巧。
2.4规范性和约束性
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显著,所以对在会计工作中进行操作的会计人员,要有制度的约束和规范。约束其工作行为时,对其画出一定的界限。这正是体现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和约束性的特征。
3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是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补充内容。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内容是要遵守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一项法律法规都无法将其代替。(2)会计职业道德从根本上对会计工作中一些会计行为进行规范,这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作了如下的要求:公平、公正、真实、准确、诚实等,引导会计从业人员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前提条件。会计目标的内容是在会计工作的各种关系中的对象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如果一旦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目标就会偏离实际,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就会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所以,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有约束,同时也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内容。(4)会计职业道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在工作中勤勤恳恳、爱岗敬业、踏实苦干等,这是会计职业道德中所要求的,同时也是会计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4.1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对会计行为的一些规范。会计行业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2)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利益心切,在会计工作中,一些人员的道德观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偏差。会计工作在企业中所占的地位举足轻重,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观的偏差,其价值观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在会计资料的不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假账坏账频出等现象。所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必须加强,从会计人员自身抓起,提高其自身的素质,规范会计工作行为,进行定期培训,抵制道德偏差带来的隐患。
4.2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体系制度。定期的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培训,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时刻以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会计的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利益和权势所左右。形成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监督评价体系,对每一个阶段的职业道德动向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与此同时,要实行对职业道德标准评价结果,采取相应奖励和惩罚的方式。(2)对会计人员定期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理论的培养,提高会计道德水平,使其加强法律意识,从而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继续教育,规范其工作行为,有效提高社会审计监督。(3)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避免贪污行为的发生。使会计工作具有独立性,会计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5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重点
5.1敬业爱岗,刻苦钻研
会计从业人员,不仅应该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端正工作的态度。首先,会计从业人员要有职业的自豪感,意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其次,会计工作人员要能对工作一丝不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保持认真钻研,不断学习的精神,养成敬岗爱岗的工作精神和习惯。
5.2熟悉法规,依法办事
为了保证会计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制定了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一旦违背,对企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就会有很大的伤害,对市场的经济秩序也有一定的干扰。会计从业人员肩负的责任重大,在熟知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必须依法按照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办事,同时要能够维护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5.3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无论任何行业都需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也是我们国家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会计工作者,要求必须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将企业经营情况真实准确地通过会计数据反映出来,同时会计还应具有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职责,在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处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判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5.4熟悉情况,提高效益
会计人员在干好本职会计工作的同时,要能够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企业的经营内容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情况,为企业的管理服务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运用适当的会计方式方法改善企业的管理,提高效益。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信息和会计经济活动,预测企业的经营规划,为企业提供有战略规划意义的建议,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5.5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会计工作的接触面广泛,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还要涉及社会的一些政府部门和群众。作为会计人员,要能够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热情的态度,解决各种问题,对于一些难题,要尽量用制度说话,以理服人。与此同时,会计的一些工作内容属于隐私内容,要做好保密的工作,对于企业领导、投资人以及法律规定的人可以公开外,其余人员一律对其做好保密工作。
6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应该保持正义的精神,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公正不阿、客观认真,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也敢于说不,要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观,不谋私利、刻苦钻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李思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探析[J].财会学习,2017(1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会计专业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