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证明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证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证明

篇1

    在审理中对刘某的土地登记行为和其持有的原土地证书的合法性、证明效力以及如何审理产生分歧,形成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刘某不是适格原告,应裁定驳回起诉。理由是,据县政府通知和国土局通告的规定,至2000年6月20日没有查验换证的,原土地证书已作废,而刘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换证,可见他拥有的原土地证书已作废。

    第二种观点认为:刘某是本案适格原告,但其实体权利已丧失,应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支持刘某的诉讼请求,排除张某对其权利的侵犯。笔者也同意此观点。以上两种观点都混淆了土地证书与土地登记的关系,只把土地证视作证明土地权属的惟一合法凭证,而忽视了登记簿的证据效力。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土地登记是土地权利归属法定公示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对土地登记注册和颁发证书,即先登记后发证。物权中的公示原则是物权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公示原则,即物权的变动必须以一种客观可以认定的方式加以展示,从而获得社会和法律认可的效力原则。在以土地为标的物的物权取得、变动等,须登记始发生物权法上的效力。经过登记,权利主体的权利因相关法律的规定而得以确定。土地登记行为既是一种认可,又是一种证明,对社会公众产生一种证明力、推定力和公示力。所以,土地权属的确认须以登记簿上的记载为准。

篇2

【关键词】生态文明;土地整治;问题;实施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整治问题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整治土地资源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极为有利,而且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有效地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这就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土地整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从生态文明形势下土地整治的实际状况分析,尽管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但在整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土地整治的效果及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作为体现人类文明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依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使国家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不同角度分析,生态文明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广义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属于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从狭义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包含在社会文明内,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从制度属性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实质上而言,生态文明是物质与精神高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层次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主要指导思想,以便使人与自然、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能够更加和谐统一,从而确保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之间能够真正实现协调发展。

2、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文明问题

2.1缺乏生态文明环保意识

在当前土地整治过程中,因为人们缺乏一定的生态文明环保意识,以至于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取得太好的效果,建设技术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对土地资源整治造成影响。在此过程中,由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缺乏管理,政府相关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也不够完善,以至于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效相对较差。归根结底是因为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人们缺乏必要的生态文明环保意识。近年来,虽然土地资源整治所依据的规范条例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由于执行力度还不够,以至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相对比较低,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

此外,在土地资源整治过程中,农业用地的整治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整治农业用地时,人们不仅需要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也应对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等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土地整治才不会对自然资源造成影响,国家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土地资源整治的实际情况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缺乏,也会影响土地整治的效果;只有依靠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对土地资源的整治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2.2缺乏生物保护措施

在土地资源整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在利用混凝土铺设沟渠、道路,或者对边坡硬度进行加固的时候,施工设备的使用会对地面造成碾压,这会导致该范围内地表面的绿植受损,造成生物栖息所在地逐渐减少,还会阻碍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使生态景观遭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坏。因此,施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保护生态文明。

2.3工程技术问题

土地资源的整治需要依靠良好的工程技术来实现。工程技术的实施需要对人机通行、灌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以便保证工程技术的实施效果。然而,在当前土地资源整治中,人们所使用的工程技术相对比较缺乏,应在原有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整治区域水土保育重构技术和生态再造技术,以便确保土地整治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由于土地整治太过追求硬化,以至于土地整治成本受到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土地整治中工程技术的实施难度,影响了土地整治的成效。

3、生态文明形势下土地整治的实施方法

在生态文明形式下,土地整治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应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并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土地资源整治中去,才能确保土地整治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1贯彻生态文明理念

在土地资源整治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整治效果,应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对土地资源整治方法和整治技术进行充分研究,确保土地整治方法的科学性、适宜性。并在土地整治中制定整治目标,从而确保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2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土地资源整治过程中,生态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在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生态系统实质上是由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共同组成的。土地资源整治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而要想改变这种退化现象,则可以利用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修复措施对遭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以便动植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土地资源整治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应将整改目标作为土地整治的方向,并制定科学、适宜的保护措施,以便保证在整治土地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与土地资源利用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必须要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善待科学,以避免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从而确保土地整治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3.3制定生态补偿制度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定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地整治所取得的效果。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定应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目标,并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展机会成本等,对相应的行政制度与市场手段进行科学的应用,以便使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从而确保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之间能够真正实现和谐统一。在土地资源整治中,生态补偿制度实质上是指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这种补偿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让农民在土地整治中因保护耕地提供生态产品而失去的其他发展权进行补偿。而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定可以更好的保证土地资源整治的效果,对国家经济和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好地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整治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土地整治效果的提升需要依靠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然而,在生态文明形势下,当前我国土地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也比较滞后,这也导致我国土地资源整治的效果不是太好。只有针对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并在土地整治中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给予一定的重视,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整治,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国家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建华.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初探[J].民营科技.2014,(8).

篇3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三明市

中图分类号:K90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19607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土地利用变化是体现区域内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两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演进的过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植根于人地关系的理论之中[1]。某一区域内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羁黾捌涔δ芙峁固逑至烁们域内不同时期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充分认识和了解区域的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制定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土地利用政策有着重要意义[2]。以三明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00~2008年)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三明市2000~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揭示了三明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关于土地资源配置与合理利用,及其时空演变中关于生态改善与可持续利用的相关规律。意义在于能够在三明市城市土地的利用与时空监测中起到具有可行性与指导性的作用。

2研究区概况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25°29′~27°07′N, 116°22′~118°39′E)。东面与福州接壤、南面紧靠泉州、西南与龙岩交界、西面濒临江西省、北与南平相邻,全境土地总面积2296477.39 hm2。三明市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境内以丘陵和中低山为主,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6.8%。山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2%,耕地约占8.3%,水域及其他用地约占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百强市、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3]。

3研究方法

基于2000~2008年三明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为使数据结构统一,采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分类标准,结合三明市实际土地利用方式与特点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共10个二级地类,52个三级地类。

3.1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动态度可以用来表示土地利用的变化速度,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预测有积极的作用。其分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其中,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反映了研究区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反映的是一定研究时期内,研究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变化情况[4]。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公式如下:

K=Ub-UaUa×1T(1)

式(1)中, 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为研究初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 Ub 为研究末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 T为研究时段长,其中,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K的值即为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5]。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公式如下:

LC=∑ni=1ΔLUi-j2∑ni=1LUi×1T×100%(2)

式(2)中,LC为监测起始时间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Ui为监测时段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转为非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绝对值; T为监测时段长度,其中,当T的时段设为年时, LC的值即为该研究区土地利用年变化率[6]。

3.2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

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为某三级地类面积变化量占相应二级地类面积变化量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V=U′im-UimU′i-Ui×100%

式中,V为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贡献率;U′i为研究期末i类二级地类的面积;Ui为研究初i类二级地类的面积;U′im为研究期末i类二级地类中第m种三级地类的面积;Uim为研究期初i类二级地类中第m种二级地类的面积;m为某二级地类中包含的三级地类;i为某二级地类。

当V取为正值即表示三级地类变化量与对应二级地类面积变化量成正相关,反之,则为负相关;当V取值大于100%,表示该三级地类面积变化程度大于相应二级地类面积的变化程度[7]。

3.3信息熵指数、均衡度、优势度指数

信息熵为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和有序性程度。一般情况下,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其信息熵值就越低;反之,当一个系统混乱程度越高,其信息熵值就越高[8]。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计算公式为:

H=-∑Ni=1PilnPi(3)

式(3)中,H为信息熵指数;Pi为研究区内第i种二级地类土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值;N为该区域二级地类数量。下同。

均衡度的计算公式为:

J=H/Hmax=-∑Ni=1PilnPi/lnN

式(4)中,J为土地利用均衡度;H为信息熵;Hmax为信息熵的最大值。

由于,因此J值在0~1之间变化。式(4)考虑了二级地类数量N的影响,使得其均质性具有可比性。其中,J值越高即代表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均质性越高,表明该地区不同职能的土地利用类型广泛分布,同时各类用地的面积差距越小,土地利用结构均衡性越强;相反,当J值越低,区域土地利用的均质性就越低。当J=0时,土地利用均衡度最低;J=1时,土地利用均衡度达到最优[9]。

优势度指数用于测度土地利用结构中一种或少数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期内占据该区域支配地位程度[10]。其计算公式如下:

Q=1-J(5)

式(5)中,Q为土地利用优势度。

优势度越大,即表示景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一种或少数集中景观类型支配程度较为严重。

3.4多样化指数

多样化指数可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资源的齐全程度或多样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GMa=1-∑Ni=1F2ai(∑Ni=1Fai)2(6)

式(6)中,GMa为第a年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指数;Fai为第a年三明市第i类二级地类面积。

3.5集中化指数

集中化指凳峭恋乩用中很重要的特征值,可以用来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的集中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Ia=Aa-RM-R(7)

式(7)中:Ia为研究区域内第a年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化指数;Aa为研究区域第a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累计百分比之和;M为假定只有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时的累计百分比之和(本文为1000%);R为基准年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的累计百分比之和(本文以2008年为基准年,R为784.32%)。[11]

4结果与分析

4.1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由表1和表2可知,农用地为三明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农用地所占比重高达94%左右。其中农用地中的林地、耕地二者占土地总面积的90%左右。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的比重之和仅占三明市土地总面积的6%左右。

2000~2008年,从一级地类看,农用地比重有所下降,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的比重有所增加。从二级地类看,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均有相应增加,而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农用地、其他土地均在减少。期间,林地变化相对较为明显,林地面积减少了8112.51 hm2,占三明市面积比例减少0.35%;其次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增加4845.68 hm2,占三明市面积比例增加0.21%;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474.24 hm2、516.41 hm2、210.54 hm2、366.53 hm2,所占比例分别下降0.06%、0.02%、0.01%、0.02%。草地面积减少了54.40 hm2,但是所占比例几乎没变;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3063.41 hm2、1257.88 hm2、1567.66 hm2,所占比例分别增加0.13%、0.05%、0.07%。

可见,2000~2008年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为:①农用地是三明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三明市土地利用基本格局,其中农用地中,林地所占比重最大;②2000~2008年,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数量有较大提升,生态用地(林地、园地、草地)、耕地、其他农用地、其他土地逐渐缩水,而未利用土地数量有所增加;(3)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较少。这与三明市地处山区,以丘陵和中低山为主的地貌及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着必然的联系性。

4.2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

2000~2008年三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为0.90%,这说明三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程度还是较为剧烈的。2000~2008年三明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详见表3。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农用地、其他土地呈现负向变化速率,表明研究期内其面积在减少,而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土地均呈正向变化速率,表明研究期内其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交通运输用地的变化率和动态度最大,分别为36.13%和4.52%;其次为草地,分别为(-27.71%)和(-3.46%);水利设施用地位居第三,期间增加18.04%,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26%;林地的变化幅度最小,期间林地面积减小0.43%,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5%)。但是由于林地的基数大,所以林地数量减少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是最大的,8年来共减少8112.51 hm2。

总体而言,三明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变化幅度较大,并呈逐步上升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在8年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主要经历了急剧上升、急剧下降、缓慢上升、急剧下降的几个不同变化阶段[12]。其中2001~2002年、2005~2006年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高于三明市平均水平。以2001~2002年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最大,为0.269%,然后依次为2005~2006年(0.244%)、2006~2007年(0.145%),以2003~2004年最小(0.069%)。这说明三明市在2001~2002年土地利用总体上最活跃,而2003~2004年最不活跃。

4.3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贡献率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二级地类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三明市在2000~2008年期间,灌溉水田、菜地等农用地面积逐步减少,与耕地的面积变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灌溉水田减少最多,对耕地变化贡献率最大,为70.88%,菜地次之,面积减少199.77 hm2,对耕地变化贡献率为13.55%。水浇地对耕地面积变化的贡献率最小,为0.47%。由此可知,灌溉水田面积减少是导致三明市耕地面积减少主要原因。

在园地组成中,茶园的面积在增加,面积增加104.68 hm2,与原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对园地面积变化的贡献率为-20.27%。而果园、桑园、其他园地均在减少,其中,果园对园地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为112.41%,桑园和其他园地对园地变化贡献率较小,分别为2.85%和5.27%。由此可以看出,三明市园地面积减少主要是果园面积减少所致。

在林地组成中,仅疏林地略有增加,其他林地均呈现减少态势。期间,有林地面积减少7169.04 hm2,对林地面积减少贡献率最大为88.37%;其次为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936.79 hm2,对林地面积减少贡献率为11.55%。

从草地来看,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面积均减少,其中人工草地的面积变化减少最多,对草地变化贡献率最大高达98.22%,天然草地的贡献率为1.78%。

其他农用地组成中,禽畜饲养地、设施农用地等其他农用地逐步增加,而坑塘水面、田坎面积逐渐萎缩,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其他农用地面积变化还是在减少。期间,田坎的面积减少的最多,对其他农用地面积变化贡献率最大为135.91%;其次为坑塘水面,贡献率为131.96%。养殖水面面积增加262.60 hm2,贡献率最低,为-124.73%。

从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来看,各3级地类的面积均在增加,其中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最多,对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为69.97%;其次为农村居民点、建制镇和城市用地,其对该变化贡献率分别为10.29%、9.67%和7.14%。三明市位于海西经济发展的腹地,是重要工业基地,是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三明市着重工业图片,着力产业发展,围绕“4+1”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聚、产品深加工;着力抓项目,围绕132个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实现增量提质;着力抓园区,重点加快8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埔岭汽车、荆东生物医药等集中区开发;着力抓品牌,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品牌带动的路子;着力抓扶持,集中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工业发展,因此导致独立工矿面积不断扩大,挤占基本农用地面积。此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县城不断发展壮大、中心镇规模不断扩大,使三明市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镇面积不断增加。

从交通运输用地来看,公路对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变化贡献率最大,为99.64%;名用机场位居第二,为0.23%;铁路用地与港口码头用地分别为0.13%和0.001%。近年来,随着三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周边地区联系的日益紧密,三明市加大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泉三、永武高速三明段,扫尾基本完工;此外,交通公路升级改造与三明沙县机场、铁路建设,导致交通用地面积大幅上升。

水利设施用地中水库水面与水工建筑用地的面积均在增加,水库水面面积增加1200.94 hm2,贡献率最大为95.47%;水工建筑用地面积增加56.94 hm2,贡献率为4.53%。近年来三明市强化水资源和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利“六千”工程,导致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有所上升。

在未利用土地组成中,各3级地类的面积均在增加。其中荒草地和裸土地面积增加最多,对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61.73%和21.13%。其次是沙地,对未利用土地的变化贡献率为10.07%。可以看出,未利用土地增加主要是因为荒草地和裸土地面积增加,由于三明市地处山区,经济不够发达,近年来,农民纷纷外出打工,致使大量农用地荒废,成为荒草地和裸土地。同时随着三明市工业的发展,加上人为因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土地的荒漠化。

其他土地的变化表现为河流水面和滩涂面积的减少。期间,河流水面和滩涂面积减少分别为246.81 hm2和119.71 hm2,ζ渌土地面积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7.34%和32.66%。河流水面和滩涂的面积减少与三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4.4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与优势度

由表5可知,在2000~2008年期间,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总体上表现出上涨的趋势,信息熵由2000年的0.783上升到2008年的0.800。三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最低出现在2000年,表明该年度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性较高。而2007年与2008年的信息熵值最高,说明此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性最低,混乱度升高[13]。但从总体上来看,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相对较低,在研究年限内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仅0.017。均衡度呈现出与信息熵相同的变化趋势,由2000年的0.340上升到2008年的0.348。而优势度则呈现出与信息熵与均衡度相反的变化趋势,由2000年的0.660减少到2008年的0.653。虽然说信息熵与均衡度在研究期内变化的幅度并不大,但是可以看出,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土地利用结构系统的有序度降低,土地利用结构均衡性加强,土地利用优势度减小。

由表6可见,2008年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0.800,在全市12个县市(地区)中,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梅列区、三元区、宁化县、大田县、沙县、泰宁县。而其他6个地区则要比全省的平均水平要低。其中,宁化县与沙县这两个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最高,分别为0.952和0.927,说明这两个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系统的有序程度最低,混乱程度最高。明溪县、将乐县、清流县三个地区的信息熵值最低,分别为0.638、0.653、0.669,说明这三个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系统有序度最高,混乱程度最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

4.5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与集中化

由图2可知,总体上,2000~2008年,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指数在逐渐增加,2000~2005年期间增加比较缓慢,2005~2008年增加较为迅猛。这说明三明市在2005~2008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2000~2008年期间,集中化指数存在着波动,但总体上是减小的。多样化指数由2000年的0.3262增加到2008年的0.3319,集中化指数由2000年的0.0087在逐步减小,二者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这表明在2000~2008年期间,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土地利用类型的集中性逐步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三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一些经济效益的驱使,致使耕地、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大幅增加,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也在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出多元化。

5结论

(1)农用地面积占据三明市总面积的九成以上,构成三明市土地利用基本格局。2000~2008年,三明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均不断上升,而生态用地(林地、园地、草地)、耕地、其他农用地与其他土地面积均逐渐萎缩。

(2)2000~2008年三明市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依次为交通运输用地>草地>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园地>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总体而言,三明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变化幅度较大,并呈上升趋势。2000~2008年期间,三明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的波动性,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不同阶段特征:急剧上升-急剧下降-缓慢上升-急剧下降。

(3)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贡献率来看,对耕地面积变化贡献率最大的是灌溉水田,灌溉水田面积大幅减少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减少的园地面积中,果园对园地面积变化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桑园;在减少的林地面积中,有林地对林地面积变化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未成林造林地;草地减少的面积中98.22%来自人工草地;其他农用地减少的面积中,田坎对其他农用地变化贡献率最高,养殖水面的贡献率最低;主要是由于独立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的不断上升致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扩大;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路用地的面积大幅增加所致,占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的99.64%;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来自水库水面面积的增加,水库水面对水利设施用地变化贡献率高达95.47%,其次为水工建筑用地;在增加的未利用土地面积中,荒草地和裸土地面积增加最大,对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的贡献率也最大;其他土地的变化表现为河流水面和滩涂面积的减少,其中河流水面对其他土地面积变化贡献率最大。

(4)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优势度的变化态势则与信息熵与均衡度呈现负相关。这表明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地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同时,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衡性不断增强,土地利用优势度在逐渐降低。

(5)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果的多样化指数增加,集中化指数减少,这表明2000~2008年期间,三明市土地利用方式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类型集中化程度降低。三明市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驱动等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14~16]。

6建议

根据三明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总体特征,为实现三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三明市市县镇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来使用土地,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这样才能确保三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三明市要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其他特色产业,由于三明市是一座工业城市,要加强工业用地的管理,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管制。同时要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特点以及区域产业结构对农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17]。

(3)要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近年来,三明市耕地面积逐渐缩减,不仅要注重耕地量的保护,同时要重视质量的保护。

(4)三明市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要加强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整治,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对于三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要积极推行科技创新,有步骤地推进土地开发整治工作,提高三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的有序度。

参考文献:

[1]

韦素琼, 陈健飞. 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对比研究:以}台为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刘俊, 陆玉麒.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8(4):307~313.

[3]钟艳. 中国集体林发展策略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4]王倩, 刘学录. 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间分异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638~2640.

[5]王秀兰, 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6]杨朝现, 陈荣蓉, 等.重庆市不同类型经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6):555~558.

[7]郭洪峰,许月卿,田媛.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3):259~264.

[8]张红亮. 人为因素对网络bbs系统的信息熵增的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2008(8):31~31

[9]倪维秋. 基于信息熵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5):11~12.

[10]陈国成, 张美灵, 林翠生.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以尤溪县为例[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0,24(2):100~104.

[11]方琳娜, 宋金平, 岳晓燕.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 生态经济, 2009,10(10):329~334.

[12]周俊霞, 刘淑英, 王平. 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间分异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2):218~221.

[13]谈建军. 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 西安:长安大学,2009.

[14]张裕凤, 王凤玲.乡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4):90~93

[15]彭建, 王仰鳞, 张源, 等.滇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J]. 地理学报,2004,59(4):629~638.

篇4

    在最近税收征管过程中,反映出许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的政策和征管问题。为保证三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税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政策和征管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请依照执行。

    一、关于企业无原值房产计税依据的确定问题

    对于企业无房产原值或房产原值明显偏低,且属95年以前建造的房屋,仍按(87)市税三字第334号文件规定房屋估价标准执行;95年(含95年)以后建造的房屋,企业自建房暂按下列房屋估价标准执行:钢结构、钢混结构的按每平方米1500元计算;砖混结构按每平米1100元计算;砖木结构、其他结构按每平米500元计算。对于企业外购无房产原值或房产原值明显偏低的房屋,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参照同类房产核定。

    以上房价是按余值计算的,均不再减除30%。城市房地产税比照此规定办理。

    二、关于出租房屋租金收入的确定问题

    纳税人出租房屋,作为房产税计税依据的租金收入,是指出租方向承租方收取的所有收入,不包括能够单独计算,并上交有关部门的水、电费用等。

    三、关于房屋附属设备的确定问题

    根据(87)市税三字第334号文件“房产原值应包括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备或一般不单独计算价值的配套设施”的规定精神,对于制冷供暖系统、消防系统、监视系统、电子防盗系统、闭路电视和有线电视系统等设施,应一并计入房产原值计算缴纳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

    四、关于季节性取暖锅炉房征免税问题

    对于专门用于季节性取暖的锅炉房,在停用期间,可比照房屋大修停用期间免征房产税的政策,并依照京地税二(1999)123号文件规定的程序办理免征审批手续。

    五、关于未竣工已使用的房产征税问题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87)财税地字第008号“纳税人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新建房屋,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的规定精神,对于纳税人未竣工先使用的房产,应自其使用之次月起,就其实际使用部分计算征收房产税。

    六、关于村委会出租房屋的纳税问题

    对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开征范围内的村委会出租房屋,原则上由房屋产权所有人、土地使用权拥有人按房屋余值、土地面积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为便于征管,在实际操作中可由承租人或实际使用人代缴税款。

    七、关于下放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性减免税审批权限问题

    对于政策性减免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凡是减免税额在10万元以下(包括10万元)的,可由各区县地税局审批,并报市地税局备案;减免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仍按京地税二(1999)123号文件规定的办法执行。

    八、关于对住宅小区内道路、绿地等公共用地征免城镇地土使用税问题

    对于住宅小区内道路、绿地等公共用地,可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中“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免缴土地使用税”的规定,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九、关于纳税人拥有部分房屋的产权,其城镇土地使用税如何计缴问题

    对于纳税人拥有部分房屋的产权,应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具体情况核定纳税人应税面积和应纳税额。核定方法为:

    应税面积=纳税人房屋建筑面积÷房屋总建筑面积×总占地总面积

    应纳税额=应税面积×单位税额标准

    十、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纳税人和纳税时间的确认问题

    在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在承受方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之前,转让方为纳税人。为了便于征管,应由土地实际使用人自其使用土地之次月起代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十一、关于按评估价值计税问题的解释

    京地税二(1994)204号和京地税(1998)795号文件中“对房产进行重估”,“将房产进行重估”应按调整后的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是指,企业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后将房产进行评估,按会计制度规定调整固定资产帐面房产原值后据此征税。

    十二、关于城市房地产税代缴义务人的确定问题

    外籍个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出租房屋,且不在房产所在地,并委托他人代管的,可由代管人或承租人协商,推荐一方为城市房地产税代缴义务人。

    十三、关于普查中如何补税和加收滞纳金的问题

    在税源普查中,对查补入库税款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对于纳税人按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规定期限主动申报并按规定缴纳税款的,可暂不加收滞纳金。对已加收的滞纳金,不办理退还手续。

    对普查中发现的应缴未缴税款和滞纳金,应在10月征期内组织入库。

篇5

2、土地证书遗失或者损毁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及时向原发证机关备案,申请补发新证,在当地报纸上进行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无异议的,原发证机关注销原土地证书,补发新证书。在十日内无异议由土地权利人申请所属乡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站的人员到实地测量。

3、土地权利人应提交补办土地证书的申请书、媒体上的声明原件;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原权源资料等。

4、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实地勘测。经审核,属补发之列的,土地登记机关应做出补发公告,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无异议的,予以补发。单位领导审批、签字、盖章。

篇6

第一条为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登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必须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土地登记。

第三条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机关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用于非农业建设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土地他项权利登记机关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土地登记事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设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开发区、乡镇的派出机构可以具体办理土地登记事务。

第五条土地登记工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土地登记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六条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所需工作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七条土地登记以土地权属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即宗地为基本单元。

宗地内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不同的,应当分别划宗申请登记。

拥有或者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土地所有权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分宗申请登记。

跨县级行政区域使用土地的,应当分别申请登记。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土地登记:

(一)土地初始登记;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交换;

(三)土地使用权出资;

(四)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

(五)继承或者遗赠取得土地使用权;

(六)本办法第三十四至三十九条、第四十九至五十三条规定的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七)其他依法可以申请登记的情形。

第九条共有的土地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农村宅基地,按户申请。

第十条申请人可以委托土地登记中介机构或者其他人申请登记。

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公民申请土地登记的,由其监护人申请登记。

第十一条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权属证明文件和其他相关材料。

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人的身份证明。境外(含港澳台)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应当依法办理公证或者认证。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申请人名称已变更的,应当提供名称变更证明材料。

申请农村宅基地登记的,应当提交户籍证明材料。

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人为公民的应由申请人签名或者捺印,申请人为单位的应盖章。申请的,人应当签名(捺印)或者盖章。

申请人应对申报内容和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申请土地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登记的土地在本行政区域内;

(二)申请人具有申请资格;

(三)有相关权属证明材料;

(四)申请登记的内容与相关权属证明材料相符。

不符合前款第(一)项规定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到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不符合前款其他条件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交的材料或者补正的内容。

具备受理条件的土地登记申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申请人开具收件单,收件单应当注明受理申请日、收件序号、申请人的有关权利与义务、办理程序与要求。

不符合申请登记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退回申请材料。

第十三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进行地籍调查3日前通知申请人以及相邻关系人协助地籍调查,确认权属界址。除已具有有效边界确认文件或者协议已划定明确权属界线的外,应根据地籍图、用地审批红线图等资料组织申请人及相邻关系人现场指界确认权属界址。

宗地界址可以由申请人在申请登记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测量,并将宗地界址表、宗地图作为权属证明材料提交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在地籍调查期间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勘丈或者由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测量。

地籍调查应当形成地籍调查表、宗地界址表、宗地图、地籍图等成果,土地登记工作人员应当对地籍调查成果的真实性负责。

申请人或者相邻关系人不能按时现场指界的,可以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长指界时间。申请人或者相邻关系人不申请延长指界时间,又未现场指界或者现场指界后未签字(捺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地籍资料、现状界址以及指界情况确定宗地界址,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或者相邻关系人。

宗地界址有争议的,根据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登记申请、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地籍调查成果进行全面审核,符合登记要求的,应当予以登记。登记的主要内容有:

(一)土地权利人;

(二)土地权属性质;

(三)土地使用权类型;

(四)土地权属来源;

(五)土地坐落、所在图幅号、宗地号;

(六)土地界址;

(七)土地面积;

(八)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

(九)土地取得时间、土地使用期限;

(十)他项权利;

(十一)登记日期;

(十二)其他登记内容。

第十五条土地初始登记和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第四十九至五十二条规定的登记情形,在权属审核之后应当在本市、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媒体公告或者在登记土地所在地点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告,公告期为30日。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和他项权利人的名称、地址;

(二)准予登记的土地权属性质、界址、面积、用途;

(三)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和他项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关;

(四)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申请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告内容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告期限内向受理机关提出异议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异议申请书后,应当进行复查,在30日内将复查结果书面通知异议申请人。

第十七条土地登记申请经审核或者公告确认符合土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等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填制土地登记卡和土地证书。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制土地证书,土地证书上记载的内容应当与土地登记卡有关内容一致。土地证书是土地权利的法律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和买卖。

第十八条登记期间,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缓登记:

(一)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期限超过土地有偿使用期限;

(二)没有缴纳有关税费;

(三)土地权属发生争议尚未解决;

(四)土地违法行为尚未处理;

(五)土地权利被依法查封;

(六)申请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登记公告内容提出异议,需要进行处理;

(七)其他应当暂缓登记的情形。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作出暂缓登记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九条受理土地登记申请后,经审查不符合登记条件的,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土地登记机关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应当在下列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土地登记工作:

(一)初始登记为30日;

(二)变更登记为20日;

(三)他项权利登记为10日;

(四)注销登记为10日。

前款规定的期限经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规定期限的一倍。

地籍调查期间进行的宗地测量时间、指界时间、公告时间、异议复查时间不计算在办理期限内。

第二十一条土地登记形成的文件资料应当按有关规定整理归档,永久保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土地登记文件资料。

土地登记卡的副联按街坊(村)及宗地号顺序排列组装形成土地登记簿。

依法可以公开查询、复制的土地登记资料,登记机关应当提供。

第二十二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土地登记技术规范办理土地登记。

第三章初始登记

第二十三条土地初始登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通告,通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登记区的划分;

(二)土地登记期限;

(三)接受申请与收件的地点;

(四)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有关证明材料;

(五)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经批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和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尚未办理土地登记、纳入地籍管理的,土地权利人应当申请办理初始登记。

第二十五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由使用人申请登记。

公共和市政设施用地,由该公共和市政设施主管部门申请登记;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属于农民集体土地的,由该集体经济组织申请登记。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申请登记;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申请,组织机构不健全的,由村民委员会申请;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组织机构不健全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申请。

第二十六条市、县人民政府通告土地初始登记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在通告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初始登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在30日内申请初始登记: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自按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之日起;

(二)以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自签订租赁合同之日起;

(三)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自接到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或者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之日起;

(四)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建设的,自接到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之日起;

(五)国有土地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的,自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签订之日起。

第二十七条依法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权属证明材料:

(一)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二)以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提交土地有偿使用合同;

(三)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提交已核发的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四)涉及拆迁安置的,提交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完成的相关证明文件;

(五)已缴清地价款的证明文件;

(六)已缴清有关税费的凭据;

(七)建设用地审批红线图;

(八)已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规划设计条件;

(九)其他证明材料。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前,已经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土地权属证明文件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应当提交下列权属证明材料:

(一)个人使用的,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没有房屋权属证明的,提交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或者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处理的文件;

(二)单位使用的,提交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及单位主管部门的意见;

(三)因房地产继承、买卖、调整、交换、赠与等原因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按本款第(一)项或者第(二)项提交土地、房屋的权属证明文件之外,还应当提交相应的协议和证明材料;

(四)其他证明材料。

无法提交土地权属证明材料的,应当提交土地权属来源演变的书面报告和所在居民委员会或者基层人民政府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申请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权属证明材料:

(一)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审批红线图;

(三)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提交有关入股或者联营合同;

(四)其他证明材料。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前,已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权属证明文件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应当提交下列权属证明材料:

(一)农村村民使用的宅基地,提交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或者基层人民政府的证明文件;

(二)乡镇村内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和乡镇企业使用的建设用地,提交土地权属来源演变的书面报告、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或者基层人民政府的证明文件;

(三)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有关协议等;

(四)其他证明材料。

第二十九条依法使用国有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权属证明材料:

(一)国有土地批准文件;

(二)承包经营合同;

(三)用地审批红线图;

(四)其他证明材料。

国有农林场使用国有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权属证明文件。

国有土地依法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农业生产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三十条申请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权属证明材料:

(一)时期,颁发的土地所有证和土地档案清册;

(二)合作化时期或者实行劳力、土地、耕畜、农具等固定时,确定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决议、决定和其他文件;

(三)当事人之间就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依法达成的协议;

(四)各级人民政府在职权范围内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作出的处理决定或者依法生效的调解协议;

(五)各级人民政府明确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的文件;

(六)人民法院对权属纠纷作出的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七)其他能依法证明土地所有权来源的证明材料。

无法提交前款规定材料的,应当提交以下权属参考证明材料:

(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等证明材料;

(二)依法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森林资源清查有关成果资料;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使用土地的事实资料和有关凭证;

(四)依法制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及其边界地图。

无法提供土地权属证明文件或者权属参考证明材料的,应当提交土地权属来源演变的书面报告和村民委员会或者基层人民政府的证明文件。

第三十一条土地登记机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等成果资料,对尚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收回、交回、收购、空闲的国有建设用地和依法征收之后尚未批准使用的建设用地,按有关规定纳入储备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储备机构持有关批准文件申请登记。

第四章变更登记

第一节转移变更登记

第三十二条已经登记的土地使用权,因下列情形而引起变更的,当事人应当在有关法律文件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30日内申请办理转移变更登记:

(一)房地产转让、调整、交换、赠与;

(二)房地产继承、遗赠;

(三)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

(四)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调解;

(五)处分抵押房地产;

(六)房地产作价出资或者入股、联营;

(七)单位合并、分立、兼并、改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房地产转移或者变更时,应当依法先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转移变更登记。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并凭批准文件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变更登记。

第三十三条土地转移变更登记应当提交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变更的文件、符合法律、法规和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转让条件的证明材料,有房产转移或者变更的,应当提交房产变更登记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二节其他变更登记

第三十四条土地使用权人应当自宗地上建筑物竣工之日起30日内,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土地使用权发生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变更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获得批准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批准文件和土地使用权证书申请变更登记;涉及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应当提交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凭证。

第三十五条划拨土地使用权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手续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之日起30日内,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改变土地取得方式的批准文件、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凭证等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六条土地使用权人在不影响宗地的合理利用前提下分割宗地的,持土地使用权证书、分割方案等申请分割变更登记;共有人之间分割共有土地的,按分割变更登记办理。

土地使用权人拥有相邻宗地,并符合宗地合并条件的,可以持土地使用权证书申请合并变更登记。

第三十七条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和土地他项权利人更改名称、地址的,应当在名称、地址发生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明材料申请名称、地址变更登记。

第三十八条土地权利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发现土地证书或者土地登记卡有登记错误或者遗漏时,可以申请更正登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查明后更正登记。

登记的错误或者遗漏属土地登记工作人员记载时的疏忽,并有原始登记证明材料可查的,土地登记机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职权直接进行更正登记,并将更正登记内容书面通知有关当事人。

办理更正登记的,应当及时告知利害关系人。

第三十九条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3个月内,持下列证明材料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土地登记: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海域使用权证书;

(三)海域使用批准文件、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海域使用金的缴纳凭证;

(四)已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规划设计条件;

(五)填海竣工验收文件;

(六)填海竣工测量图件、资料;

(七)其他证明材料。

第四十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海域使用权人的土地登记申请后,应当按地籍调查的要求,核实海域使用权变更为土地使用权的基本情况,对符合下列条件的,确认土地使用权,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一)申请人是海域使用权证书上记载的海域使用权人;

(二)属于填海项目,并且填海工程已竣工形成土地;

(三)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土地使用情况与用海审批条件相符。

第四十一条填海土地使用权按以下规定登记:

(一)土地权属性质登记为国有土地使用权;

(二)土地使用权类型登记为出让或者划拨;

(三)土地权属来源登记为填海;

(四)土地用途按审批用海时的项目性质对照土地分类确定;

(五)土地使用条件按用海批准文件、海域使用权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规划设计条件等确定;

(六)土地取得时间登记为填海竣工验收确认的时间,并注明海域使用权取得的时间;

(七)土地使用期限按海域使用权的使用期限确定,海域使用权终止日期登记为土地使用权终止日期;

(八)其他内容按土地登记要求登记。

第四十二条土地证书破损的,土地权利人可以持已破损的土地证书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查验后,收回原土地证书,并予以换发,新的土地证书上注明“换发”字样。

土地证书遗失、灭失的,土地权利人可以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补发。申请补发时,应当书面说明土地证书遗失、灭失的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告30日,公告期届满无人就该遗失、灭失事实提出异议或者经审核异议不成立的,予以补发土地证书,新的土地证书上注明“补发”字样。自补发之日起,原土地证书注销。

第五章他项权利登记

第四十三条依法抵押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在抵押合同或者出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申请办理土地他项权利登记。

设定其他土地他项权利的,当事人在设定之日起15日内,申请办理土地他项权利登记。

第四十四条依法可以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抵押担保的主债权合同;

(三)抵押合同。

宗地分割抵押的,应当提交土地分割抵押方案及经抵押权人和抵押人确认的分割抵押界址图。

第四十五条申请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应当提交土地使用权证书和租赁合同。

第四十六条依法可以申请其他他项权利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权属证明材料:

(一)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设定他项权利的证明材料。

第四十七条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申请办理他项权利变更登记。

第四十八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他项权利登记申请,应当准予登记:

(一)申请人是设定他项权利的当事人,且其中一方是土地登记卡记载的土地使用权人或者土地所有权人;

(二)设定他项权利登记的土地在土地登记范围内;

(三)设定的他项权利与已经登记的权利不冲突;

(四)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六章注销登记

第四十九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征收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成员依法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应当在集体土地被征收或者办理农转非之后,土地登记机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件直接注销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应当自土地被征收之日起30日内,将土地证书交回土地登记机关注销,逾期不交回的,土地登记机关公告注销。

第五十条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登记机关根据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注销土地使用权登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自收到收回土地使用权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将土地证书交回土地登记机关注销,逾期不交回的,土地登记机关公告注销。

依法责令交还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自收到责令交还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将土地证书交回土地登记机关注销,逾期不交回的,土地登记机关公告注销。

第五十一条以有偿使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使用期满前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期满之日前15日内,持土地证书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逾期未申请注销的,土地登记机关在土地使用期满后公告注销。

第五十二条因自然灾害等造成土地权利灭失的,原土地所有权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持原土地证书及有关证明材料,申请土地所有权或者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逾期未申请注销的,土地登记机关公告注销。

第五十三条土地他项权利终止,当事人在该他项权利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明材料申请土地他项权利注销登记。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不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登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

第五十五条申请人提交虚假的申请登记材料,造成登记错误,给有关土地权利人造成损失的,申请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土地登记机关根据查清的事实依法注销土地登记,并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土地登记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弄虚作假;

(二)因工作严重失职造成错、漏登记,或者登记不当而不纠正;

(三)泄露工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四)遗失登记材料,给申请人造成重大损失;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土地登记或者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期限办理;

(六)收受或者索取贿赂;

(七)违反规定收取费用;

(八)拒绝接受上级行政机关监督检查。

第八章附则

篇7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就乙方向甲方购买房屋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房屋概况

出卖房屋坐落于_______市_______路_______号,建筑面积约_______平方米,该房屋未办理房产证、契证、土地证。甲方以该房屋为抵押,在______________银行______________支行办理了按揭贷款(详见房屋购买合同及贷款合同)

二、甲方现同意将该房屋卖给乙方,转让价格暂定为_______万元,在甲方做出房产证和契证后,在乙方总出价_______万元(包括转让价和所有其他费用)的范围内对转让价作适当调整。

三、甲、乙双方委托丙方代为办理房屋买卖。双方各向丙方支付买卖定金_______万元。

四、在甲方办好产权证和契证后,三方与工行之江支行签定监督支付协议书,乙方按该协议书的约定,将相应款项支付给银行。

五、甲方保证在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之前办好土地证。

六、在甲方办好土地证后,丙方代为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乙方到工行之江之行办理房屋转按揭贷款手续。

七、在甲方办好契证和产权证后,(1)甲、乙双方办理房屋交接手续,自乙方与承租人签定新的租赁合同之日起,租金由乙方收取,甲方向乙方移交原租赁合同押金_______元,并向乙方支付已收取的租金(2)甲方将押金_______元及已收取的租金7万元于新租赁合同签定之日交付给丙方,在双方结算后由丙方支付给乙方。

八、甲方保证新的房屋租赁合同的租金为_______万元,否则,甲方将返还乙方转让款_______万元。

九、税费

1.该房屋交易的税费由甲乙双方各自承担。本协议签订后,甲方预付方税费_______元,乙方预付方税费 _______元,交易完成后按实际结算。

2.交易完成后,甲方交付方_______元服务费。乙方交付方_______元服务费。

十、甲乙双方及方责任

1.甲方确保房源可靠、手续合法;并提供交易所需的相关证明资料和原房屋承租人放弃该房屋的优先购买权的书面声明。

2.乙方应按协议履行责任,并提供交易所需的相关证明资料。

3.方确保在_______年_______月 _______日前交付乙方《房屋所有权证》,土地证在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契证_______个工作日后交付乙方。

十一、违约责任

1.乙方违约,已交付的定金不予退还。该定金在扣除费_______元后归甲方所有。如甲方违约,甲方应赔偿乙方_______元,赔偿方费 元。乙方已交付的定金 元由方负责退还乙方。

2.在签订《杭州市房屋转让合同》后出现的违约责任由违约方承担。

十二、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和方各执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篇8

第一条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认和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登记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江苏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土地登记是指依法对本省行政区域内土地权利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依据上述权利设定的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

土地权利人是指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土地使用者以及土地他项权利者。

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的权利,包括抵押权、承租权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转移,是指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直接转移和随着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移而发生的转移,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他项权利的转移。

第四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必须依照本办法规定,申请土地登记。

申请土地登记,申请人可以授权委托人办理。

第五条  依法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国土管理部门主管全省城乡的土地登记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国土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登记工作。

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省级、省属以上单位(除国家已有明文规定的部属单位外)的土地资产额须经省国土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予以登记。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七条  土地登记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

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普遍登记。

变更土地登记,是指已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因转移、分割、合并、增减、消灭以及土地用途等发生变更而进行的日常登记。

第八条  土地登记以宗地为基本单元。

所谓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所共有,其间难以分清权属界线的地块也称为宗地。

一个土地权利人拥有或者使用两宗或两宗以上土地的,应分宗登记;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应按宗分别登记。

跨县级行政区使用土地的,应分别在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行政区登记。

第九条  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是:

(一)土地权利人的名称、地址、单位性质、上级主管部门;

(二)土地权属性质;

(三)土地权属来源;

(四)土地座落及四址;

(五)所在图幅号、地籍号;

(六)土地用途;

(七)土地面积;

(八)土地等级、地价及土地资产额;

(九)使用期限;

(十)他项权利;

(十一)登记日期;

(十二)其他。

第十条  土地登记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土地登记申请;

(二)土地调查;

(三)权属审核;

(四)注册登记;

(五)发放或更改土地证书。

第十一条  土地登记由下列土地权利人申请:

国有土地使用权,由依法享有该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个人申请。

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依法享有该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无集体经济组织的,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委员会申请;属于村以下单位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属于乡(镇)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乡(镇)人民政府代为申请。

集体土地使用权,由依法享有该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单位、个人申请。

土地他项权利,由依法享有该土地他项权利当事人申请。

第十二条  申请土地登记时,申请人应当向国土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以下称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明或户籍证明;

(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四)土地权属证明;

(五)房屋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权属证明;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土地税费交纳证明;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委托他人土地登记申请的,人还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和本人身份证明。

土地权利人申请输土地登记手续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土地登记费用。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土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土地登记申请,并于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将不予受理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登记区的;

(二)提交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不齐全的;

(三)不能提供合法证明的;

(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期限超过土地使用权出让期限的;

(五)未依法办理房产变更登记的;

(六)其他依法不予理的情形。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土管理部门可以作出暂缓登记的决定,并于接到申请书之日起15日内将暂缓登记的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

(一)土地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二)土地违法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

(三)依法限制土地权利或者查封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而限制土地权利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暂缓登记的事项。

第十五条  国土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土地调查成果,对申请登记的各项内容逐项审查、核实。

第十六条  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申请,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予以注册登记。

经登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市、县人民政府向国有土地使用者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经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由县级人民政府分别向集体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发放《集体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使用证》。

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土地他项权利登记申请,由市、县国土管理部门直接登记,并向其中的抵押权人、承租人分别发放《土地使用权抵押证明书》、《土地使用权承租证明书》。

第十七条  土地登记卡是土地登记的主件,也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法律依据;土地证书是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持有的法律凭证。

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卡等土地登记文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统一格式印制;土地所有权证书、使用权证书、他项权利证书应当由省国土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式样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国土管理部门可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土地证书实行查验。

经省国土管理部门批准,市、县国土管理部门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证书实行查验。

第三章  初始土地登记

第十九条  初始土地登记,由市、县人民政府通告,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登记区的划分;

(二)受理登记的期限;

(三)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有关证件;

(四)受理申请地点;

(五)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  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到指定的地点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

第二十一条  经调查、审核,国土管理部门对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宗地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  土地登记申请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公告后30日内,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复查。

土地登记过程中发现的权属争议,按《江苏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调处后,再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  公告期满,土地登记申请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对土地登记结果未提出异议的,由国土管理部门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注册登记,发放土地证书。

第二十四条  国土管理部门应对如下国有储备土地进行土地调查、统计造册: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消失后的原集体所有土地,包括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农民集体建制撤销或其人口全部转为城镇人口,未经征用的原集体土地;

(二)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

(三)其他没有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

第四章  变更土地登记

第二十五条  变更土地登记的内容分为:

(一)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二)他项权利变更登记;

(三)更名登记;

(四)更址登记;

(五)更正登记;

(六)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七)注销登记。

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转让变更时应当依法先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并在办理房产变更登记后15日内到国土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二十七条  因土地征用、划拨引起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转移的,土地权利人在土地征用、划拨批准后的30日内,持土地征用、划拨批准文件和其他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二十八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含划拨土地使用权依法办理出让手续),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在按出让合同约定缴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30日内,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金缴付凭证和其他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

第二十九条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双方应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签订后30日内,持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和其他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共同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三十条  因单位合并、分立、企业兼并等原因引起土地使用权转移的,新用地单位应在其主管部门批准后30日内,持批准文件、有关合同(协议)和其他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三十一条  因处分抵押财产面最得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该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权利人和抵押人应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30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和有关处分抵押财产证明文件共同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三十二条  交换、调整集体土地,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当在交换、调整土地协议批准后30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以及协议和批准文件等,共同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三十三条  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入股方式让与股份制企业的,该企业应在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和土地使用权入股批准文件等,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三十四条  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给股份制企业的,该企业应在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和土地使用权租赁批准文件等,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三十五条  土地使用者依法以入股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移到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的,双方当事人应在入股合同签定后30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合同、入股合同等,共同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三十六条  依法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在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签订后15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等,共同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土地使用权出租期内,租赁合同发生变更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在租赁合同发生变更后15日内,持有关文件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必须在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分别到国土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未经登记的抵押无效。

一宗地多次抵押的,处分抵押财产的偿还顺序,以申请抵押登记的时间为序。

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抵押合同发生变更的,抵押当事人应在抵押合同发生变更后15日内,持有关文件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八条  因土地权属转移引起他项权利变化的,他项权利者和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应当在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的同时,申请他项权利变更登记。

第三十九条  土地权利人更改名称或通讯地址的,在变更发生后30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和有关变更证明,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四十条  登记的土地用途发生改变的,土地权利人在变更批准后30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和批准文件,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土地权利终止的,土地权利人应在权利终止后15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和有关合同、证明,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注销土地登记。

(一)依法被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期满;

(二)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终止;

(四)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终止;

(五)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土地权利流失;

(六)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全部征用或者集体土地所有者依法全部转为城镇居民的。

逾期不申请注销登记的,国土管理部门可依法直接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注销土地证书,并将注销结果通知当事人及有关部门。

第四十二条  临时租用城镇以共用地的,承租者应在批准后15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凭和有关批准文件,到国土管理部门办理他项权利登记,领取《土地使用权承租证明书》,租用期限不得超过2年。租用期满后,承租者应及时到国土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确需延续使用的,应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第四十三条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或由非经营性用途改变为经营性用途,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出让手续,缴纳出让金后再按规定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手续。

第四十四条  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和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依法应当进行土地估价和确认的当事人应提交土地估价及确认报告,改制企业还应提交土地资产处置方案和批准书。

申请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当事人应当依法如实申报租金。

第四十五条  本章规定以外的以其他形式发生的土地权利变更,当事人应在变更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土地登记规定的文件和有关证明文件,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登记。

第五章  罚则

第四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所有者不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初始土地登记的,以非法占地论处;不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或未按登记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的,按违法用地处理。

第四十七条  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土地证书的,由国土管理部门注销土地登记,注销土地证书,并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擅自涂改、伪造、印刷、出售土地证书的,其土地证书无效,并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国土管理部门在实施罚款处罚时,应当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罚款收据,罚款应当按照规定上缴国库。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国土管理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条  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造成权利人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篇9

买房者:花钱打了水漂

1999年,北京市民李某经熟人介绍,认识了京郊农民丁某,丁某同意自己在宅基地上建起的五间大瓦房由李某居住,并收取了李某的一万元现金。李某又花了6000余元改建房子。然而,2004年1月,丁某提出收回房屋的要求。李某则认为,当初一手交钱,一手交房,而且还有熟人作证,房屋买卖关系已成既定事实。双方协商未果,2004年5月,丁某向北京市某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李某退还自己的房屋。该案经法院审理判决:李某与丁某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李某应当将房屋退还丁某,但丁某应支付李某部分房屋改建费。

无独有偶,另一位北京市民韩先生最近也在为自己几年前购买的“问题房”闹心。1998年秋天,他在朋友的劝说下买下了市郊农村的一处住宅,并与卖房的村民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此后韩先生投入了十余万元对房子进行翻新和装修。前不久,他从懂法律的朋友那里听说自己所购买的房产属于宅基地,买卖是非法的,一旦出现纠纷,他的处境将十分不利。韩先生说,他和许多朋友购买的都是农民的房子,而且都和村民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难道在法律上就都不算数了吗?

律师:农村房不买为好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张建兴律师表示,我国土地法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农村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村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农民将房屋卖给城市居民的买卖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即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契税证等合法手续。韩先生所买的房屋属于宅基地,所以房屋买卖协议不受法律保护。

另外,张建兴律师认为,时下很多城里人到农村买房心存侥幸,认为买不下大产权无所谓,有小产权就行。所谓的小产权,即城里人在乡下买房时拿到的村里或是乡里的产权。有的人还认为小产权比大产权好。因为大产权使用年限是50年到70年,而小产权没有使用年限,可以永久使用。事实上,小产权房没有真正的产权,没有国家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房管部门也不会给购房合同备案。因此,小产权房就算可以转让,也是以没有人反对为前提的,如果有人对小产权提出质疑,这种转让就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既然城市居民在农村购买房屋不受法律保护,农村的房子还是不买为好。

国土资源部:“土别墅”不受法律保护

为什么有的人明知违法却仍到乡间买房,而不依法买一幢真正的乡间别墅呢?一位私营企业主说,城市住房价格过高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正规的别墅项目就像另一所城市住宅,周围的邻居又大都是生意场上的人,不如真正的乡间小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亲切的民风。

针对一些地方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违法建造住宅、侵占耕地的现象,国土资源部不久前发出通知,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国土资源相关管理部门认为:这种私下交易,有违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条例和法规。城里人到农村买农民房,不能办房产证、土地证,一旦所在村土地被征用,或是遇到旧村改造,损失就大了。

篇10

笔者直接参与了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落地的具体工作,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思考。即虽然此前依法颁发的土地证、房产证等证书(下文称其为老证书),实行不变不换,不强制更换,但实际肯定会遇到持老证书的权利人,因个人喜好要求更换为新版不动产权证书的情况,这不仅是权利人的顺势而为,更体现出其对自身权益的重视。而这种情况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想到这个问题后,遂拿出来和同事一起讨论该如何办理,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过去的老证书,没有经过不动产登记的首次登记,如要求换发为不动产登记证书,就得按首次登记的要求办理。另一种意见认为可适用《细则》第二十二条关于不动产权属证书换发的条款办理。

持第一种意见者认为,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后,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才能称之为不动产权属证书,在此之前的土地证、房产证则不能,即从狭义上理解不动产权属证书的概念。

《条例》和《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条例》和《实施细则》施行前依法核发(颁发)的各类不动产权属证书继续有效。如此规定,是从广义上界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无论是过去依法颁发的土地证、房产证等老证书还是以后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均按不动产权属证书对待。持第二种意见的,正是按这种思维来认识和把握不动产权属证书的概念。

笔者支持第二种意见。因为从广义上来界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据此处理群众登记申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而且有利于保持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也有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符合《条例》的立法宗旨。

由于不动产统一登记是新事物,法规、规章规定比较原则、笼统,配套制度尚不健全,不可能与今后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一一对应,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当找不到明确条文时,要遵循方便群众、保护权益、稳定连续的法律原则,适用最接近的条款,有效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唯如此,才能避免因思想僵化导致出现给群众带来不便的做法,让群众真正体会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高效便捷,从而支持、拥护、配合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