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时间:2023-03-26 21:0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我们急忙向课室奔去。语文老师说这节课我们上写作课,写《我的好朋友》。老师在讲写法和要求时,我满脑子都是“小皮球一个......”老师说:“开始写。”我回过神来,可是怎么办呢?啥也没听见啊。于是,我记起了流水账:下午上学,我跟最好的五个朋友约好一起跳皮筋。张同学说:“我们下第一节课就去跳。”李同学说,她拿皮筋......我们跳啊跳啊,高兴地度过了一个课间。
第二天,评讲作文时,老师读了张同学的文章。我很认真地听着,从他的文章中,我听出了他好朋友的特点;从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产生了画面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他朋友专心致志做手工的情景。这节课我听得很认真,下课后,我们又跳皮筋时,老师的课和跳皮筋的画面仿佛融合了,我突然顿悟。于是,写下了这样的片段:我的好朋友李同学特别爱跳皮筋,每次同学约她跳皮筋,她的眼睛都会闪闪发光,嘴角上扬,好像平躺着的弯月亮,两个酒窝深深的。李同学总是笑着说:“没问题!到时见。”跳皮筋的时候,她总是全神贯注地瞪着皮筋,小心翼翼地跳着,如果跳过了,会来回蹦跳;如果跳错了会非常生气地皱眉,弯月亮的嘴巴也会马上倒过来,还会边跺脚边嘟囔:“哎呀!真不小心,又跳错了。”
又是一节作文课,我的作文光荣地被老师读出来。
原来,老师是让我们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出鲜活的人物。要想把人物的鲜活特点表现出来,又必须举个有代表性的事例。
篇2
一、评价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温暖
记得在指导学生研究苏教版四年级《怎样搭配食物》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为爸爸妈妈设计一个早餐食谱并做一次早餐。当我在下次上课检查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些同学用自己设计的早餐食谱为爸爸妈妈做了早餐?”当时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学没有举手,其中也有不少是平时很“优秀”的同学。但一位平时几乎没有发言权的“双差生”跳入了我的眼睛,只见他高举着右手,表现非常。见此情形我微笑着请他站起来,他激动地说:“我为爸爸妈妈做了稀饭,还给每人煮了一个鸡蛋。由于我的爸爸妈妈上班家中没其他人,放学后我还常常在家里做饭,我的爸爸妈妈还常说,我烧的菜比饭店里的师傅差不了多少呢。”听着他朴实的语言,看着这样一个被公认的“双差生”,我真的感动了,“你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相信你也会成为老师的好学生。”这样亲切的话语是出自我的内心,其他同学也深受感动。整节课在人文关怀中继续着,一切感觉是那么的好,那么的美。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二、评价让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满足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时我在教学中运用贴纸“小星星”等进行的星级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颁发不同数量的星星,或者评选科学课上的“创意之星”、“小小科学家”等,给他们颁发标志性的物品。采用这种形式的评价让接受者感到光荣,让没有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如:一天上课我当着全班同学面给一位叫赵星的学生发了5颗小星星,看着这样的情景同学们都惊呆了。就是这位被语文、数学老师称为“烦”的学生,花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连续观察和测量了绿豆的生长情况,而且这是我布置任务后,他是第一全完成观察和测量任务的学生。更让人敬佩的是他还发现植物会向着阳光生长。为了再次证实这一发现,他把绿豆苗转了方向,等到放学回家后他发现绿豆苗又朝着阳光了。事实表明,老师课堂教学的及时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心中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努力,就有“星”的希望!
四(5)班的张诚实验小组的四名同学在上学期三人被评为“小科学家”称号。他们在饲养日记里写到:虽说养蚕活动已经暂时告一段落,我们的收获很大,我们在养蚕过程中曾发现过许多有趣的问题,尽管有的问题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得到了解决,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如“为什么有的茧子是黄色的、绿色的?”“蚕能区分出雌雄吗?”“怎样让蚕结出大更一些的茧子?”“蚕蛾为什么产完卵之后就会死去?”我们想:下一次再养蚕的时候,说不定这些问题就又能会被解决一些了。
三、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不是埋怨学生,评价应该是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上经常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而这往往也是适时进行教学评价很好的契机。如有时在老师提出一个研究话题时往往会在学生中引起激烈的争论,还能导致课堂的气氛紧张,有时还能使课没法上下去。怎么办?如果打压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变得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能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去处理科学上的争论,又学会与人合作,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所以每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就什么也没做,(下转47页)(上接61页)就站在讲台上,静静看他们争论。一般情况只要大约一、二分钟,同学们会觉得这样的争吵不是办法,也可能是想听听老师的意见,于是教室里会静了下来。我就会问他们:“你们争论出结果了吗?”“没有”!“我觉得刚才大家争论的是很热烈呀,为什么没有争论出结果?”这时往往学生都会不说话了。这时我会说:“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是应该存在争论。有争论是好事,真理越辩越明,可是像你们这样的争论是不会有结果。因为你们没有说出道理,根本说服不了别人,怎样才能解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呢?”“做实验,用实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由于这时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所以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会非常高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利用好评价教育的时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点滴的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习惯,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学生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习惯挑对方的毛病、缺点,这时我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他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不足,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营造一种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