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日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森林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人与森林和谐相处之法。如:藏族的自然观与神山崇拜、蒙古习惯法和著名的“成吉思汗大扎撒”、白族的封山及植树俗规与本主崇拜、哈尼族传统的森林分类经营的生态农业、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时禁发、取之有度、永续利用”、清代“水溢由于沙积,沙积由于山垦”等等。
自20世纪中叶,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人口膨胀,世界人口从40亿到50亿的巨大跨越只用了13年;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天然林遭到破坏;人工林逐渐成为世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过高地估计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偏离了森林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许多人工林问题显现:地力衰退;病虫害猖獗;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低等。
在中国,现有人工林面积5365万公顷,占世界的28.73%,居世界第一。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年11月发表的《2005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中称:“亚洲地区森林保护状况有所好转,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减少80万公顷森林转变为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加100万公顷。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的大规模植树造林。”
在短期缓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方面,人工林功不可没。但由于我国以往的人工林经营粗放,生产力低下,效益不高,其中生产力较高的杉木人工林蓄积才达到每公顷33立方米,与国外的平均每公顷100立方米相去甚远;地力衰退严重,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人工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此,专业人士引入了“近自然森林经营”。
德国是最早开始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国家,也是近自然森林经营最发达的国家。目前在德国看到的近自然森林经营体系的主要手段分为抚育和择伐。即人类对森林进行的利用是“近自然”的抚育和干扰,主要由森林自己生长。人们通过各种实验,不断改进方法。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核心是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经营森林使其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以原生植被和自然演替为参照。
德国近自然经营体系中将“近自然度”——森林接近自然状态的程度,分为如下7个等级:
1.顶极群落森林;
2.由顶级种和先锋种组成的过度性群落森林;
3.先锋群落森林;
4.处于1、2级的森林群落但有非乡土的树种成分;
5.含有非乡土树种的先锋群落森林;
6.由乡土树种组成但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形成的森林群落;
7.引进树种在不适合的立地上营造的林分。
篇2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世界森林日。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 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而今,除了植树节,“世界森林日”成为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本质问题的重要纪念日。
每年,全球森林以千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土地面积占世界7.2%,森林面积占世界3.9%,森林覆盖率14%。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3840亿立方米的2.55%。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近年来,森林面积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但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过度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
面临这样的严峻形势,国际社会采取若干措施:缔结国际森林公约。唤醒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弥足珍贵的森林资源,加倍爱护森林爱护树木;强化各国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林业的投资,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林业技术等;同时还可利用国际立法的方式来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伐木行为,以拯救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
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森林虽具可再生特点,但也经不起人类的大肆掠夺。10年来,森林资源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发达国家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数字即可看出,发达国家是国际木材市场的最大买家,亦即最大的消费源;如果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更高出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倍。当然,发展中国家也有必要逐渐改变非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
多管齐下。多管齐下是拯救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措施。一是立法执法,大力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严梢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绝非法伐木行为。二是规范国际木材交易行为,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次上建立木材认让和标识制度,从而达到国际市场交易的任何木材均是出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的目标。三是开发研究木材产品的替代品,这样也可减少森林的消耗,从而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学生,积极植树造林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而,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能为森林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看看教室中受伤的桌椅,你们是否听到了树木的叹息?看看垃圾桶中躺着的白纸,你们是否看到了树木的眼泪?每次关门时的震耳欲聋,你们是否意识到又有多少树木为你这肆意的一下而倒下。
篇3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活动方案范文一】
一、活动主题:我和绿色有个约会
二、活动时间:3月20日“校本”课
三、活动内容:
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通过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它的来历等相关知识,了解它与人类息息相关,让孩子纷纷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护林活动中。
3、开展“与生命共存”为主题的书画比赛。
四、节日活动实施
1、让学生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美丽的森林,并知道没有森林的家园变得不再美丽。
2、森林故事:以纪录片形式真实而完整地回顾森林的历史,引起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树的故事,以欣赏、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树木真好!
3、教师讲解森林与人类、动物的关系,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大树妈妈。
4、植物角:小小盆栽让孩子感悟生命最初的感动,在城市中让体验一片绿意。
5、变废为宝:纸盒、纸张循环利用,亲眼见证废旧包装盒如何转变为环保时尚手提袋;感受废旧纸张变纸屑,亲手体验纸张的制作过程。
6、环保小卫士:学生担当环保宣传员,向家长们宣传环保的小知识,倡导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为森林贡献一份力量。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活动方案范文二】
设计意图:
树木森林对维护自然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由于乱砍乱伐现象频繁,森林日趋匮乏,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为了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爱护树木、森林地意识,我们以树为主体,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自己探索、寻找为主,鼓励他们去找关于“树木”资料、去发现“树木的用途以及大量树木被砍伐后造成的危害”、去争辩“树能不能砍”……幼儿在自己的收集资料、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树木的用途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孩子对森林现在所面临的危机感到忧虑的情感,萌发孩子保护森林的意识,让幼儿体会到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做。另外,也让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一种自我探索、主动学习的方法。我们相信由孩子自己讨论的这个“树能不能砍”的问题,教学效果比直接向他们讲人与树木的关系、人要爱护树木,所起到的效果要好。
活动思路:
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探究心里强,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虽然森林离现实生活比较远,但组成森林的基本单位-“树”就在幼儿身边。树木制成品如家具、玩具和纸张、铅笔等也离幼儿生活非常近。为此,我们通过到森林公园、恒大花木世界等亲身体验感知;创设环境让孩子探索发现以及观看录像、动手操作、参与评判、让幼儿自己回家寻找的资料,在同伴面前进行交流、出点子想办法等等形式,让幼儿在一番探索后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收集资料是探索型活动中能充分调动积极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一味地由教师提供知识、口诉,幼儿在活动中外于被动的“认知状态”,就会觉得无趣,会遏止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虽然记住了,但也是短暂的,肤浅的。因此,我充分提供探索空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寻找树木能不能砍”的活动,自己寻找和自己观点相同的资料,让幼儿了解树木对人的利弊之处,知道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从而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名称: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用途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萌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方法,鼓励幼儿愿意学习。
重点与难点:
1. 让幼儿了解树木对人类的好处以及过渡砍伐树木后造成的危害。
2.让幼儿初步理解“砍与不砍”之间的矛盾。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前一阶段非正规活动中关于树木-森林等知识经验。
2.幼儿自己从各方面收集有关“树木”的资料。(如:图片、录象、照片、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分成两组,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
1. 老师:上一次活动结束时留了一个问题:“树能不能砍?”我们小朋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苹果队的小朋友认为“大树可以砍”,而菠萝队的小朋友却认为“大树不能砍”。我知道你们这几天从各种渠道(如:爸爸妈妈这里、网上、电视、报纸、书等等)找到了许多的资料、都有了自己的理由。现在就先请你们把找到的资料展示在两块板上。
2.幼儿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
3.个别幼儿介绍
师:“你们找到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你是从哪里找来的,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老师对幼儿的理由均表示同意)“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二、幼儿交流活动:幼儿分成两组,开始相互讲述自己的理由。
1.师:“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想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那么现在请你去找一个和你意见不同的小朋友,把你的理由告诉她”
2. 请幼儿相互交流,分别对照对方的幼儿说理由。
如:一幼儿说:我认为树可以砍,因为树可以做家具(出示自己带来的照片)这就是我家的家具,就是用家具做的,很漂亮。又如:另一幼儿说:我觉得树不可以砍,(出示录象)让其他幼儿了解树木砍掉会发洪水的,等等。
3.共同看黑板,请个别幼儿讲述。(比较典型的意见和内容)
师A:“刚才你是怎么用你自己的理由来说服对方的?(请两位幼儿讲述)或组织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碟片磁带等。”
师B:“有的小朋友还找来了录像、碟片磁带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磁带里讲了些什么?”
师C:(问整体)你们是否同意“苹果队”的意见--树可以砍。“菠萝队”,你们呢?
三、提出质疑,进一步探索
1.师小结:看来你们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接受你们的意见。那怎么既能满足我们生活、游戏中的需要,如做家具、桌子、积木等好东西,又不会因为砍了过多的树木而引发许多的灾害。如:“洪水”、“小鸟没家”等,我们一起动动脑筋,想些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多。(引发幼儿探索以及学习的兴趣)
2.讨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刚才我们想了许多的好办法,等一会请你做“绿色娃娃”把这些好办法去告诉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或者请你幼儿回去再利用“录象、VCD、翻阅图书、图片”等方法找找和想想解决的方法。下一次我们继续讨论。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油画棒、4开纸、彩笔等工具,幼儿合作制作保护森林的海报。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让孩子在自己寻找资料、探索树木、以及辩论式的讨论“树能不能砍”的过程中,了解了树木对人类的广泛用途。如:树木可以做成家具、木制玩具、可以防止噪音等等,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的确离不开它。
2.让孩子了解了由于人类的大量的砍伐树木,破坏了生存平衡,造成了许多的危害。如:洪水泛滥、沙尘暴……
篇4
大家好!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一书,受益匪浅!我深刻了解到森林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森林——这个浩瀚的绿色宝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地球广大面积,并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保障。
首先,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生息繁衍;
第三,森林也是“天然调节器”和“天然储水池”,森林中树木的光合作用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侵犯,以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有效制止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最后,森林还是“生命的资源”,森林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药材、香料等各种资料,森林是如此重要,所以在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当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森林与生命”。
但是,森林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大量砍伐森林,毁林开荒,劈林放牧,兴建城镇,再加上战争破坏、火灾虫害,世界森林面积缩小的过程大大加快。现在全球只存有40多亿公顷的森林了,而每年大约就有20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
我国是森林资源匮乏、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是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出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森林覆盖率大面积提高,土地沙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篇5
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由于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明显减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2001年,美国林业局颁布了林区“非道路化”法案,保证了20多万平方千米的林区远离人类的影响。但是布什政府修改了法案,砍伐森林可以由各州自行决定。
2002年夏天,一场大火点燃了美国俄勒冈州南部的原始森林,烧了整整120天,把200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化作灰烬。这里的森林曾被认为保留了美国最后的原生态。2003年林业局决定,要把着过火的树木砍伐掉,一方面补偿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再次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但是最终,这成为了美国现今最大规模的森林砍伐。
当地的环保组织认为枯树是森林恢复的基础,而深山中的砍伐会毁掉那里的生态。但最终,在压力下环保组织的领导层还是选择了妥协,于是一些激进的成员决定自己和伐木者以及政府对抗。有人说他们是“生态”,而他们自称“森林捍卫者”,砍伐森林对他们来说,就像屠杀一样不能忍受。
摄影师Christopher LaMarca和他的朋友进入南俄勒冈的森林,决定用镜头记录这些不为人知的“森林捍卫者”的真实生活,他以为会看到一群年轻气盛的大学生,一些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发现很多人已是一家之主,甚至还有年事已高的祖父母一辈人,大多数是当地居民。LaMarca被他们的专注和坚定打动,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他们的斗争。
72岁的森林捍卫者Joan Norman曾两次被捕。因脚伤不能站立,她曾经坐在椅子上拦截木材运输的车辆。第二次被捕时她拒绝保释,在监狱中度过了16天。
更多的森林捍卫者拦住道路,阻止木材运出。2005年下半年,75人因此被逮捕。这是当年居民在南俄勒冈的卡米普斯荒野和警车对峙,居民手中拿着“不要屠杀我们的锡斯基尤”标语,地上则写着“一棵树也不能少”。
篇6
大家好!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一书,受益匪浅!我深刻了解到森林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森林——这个浩瀚的绿色宝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地球广大面积,并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保障。
首先,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生息繁衍。
其次,森林是“地球之肺”。科学研究表明:一棵椴树每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生产100吨氧气,也就是说,假如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向,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
第三,森林也是“天然调节器”和“天然储水池”。森林中树木的光合作用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侵犯,以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有效制止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最后,森林还是“生命的资源”。森林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药材、香料等各种资料,森林是如此重要,所以在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当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森林与生命”。
但是,森林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大量砍伐森林,毁林开荒,劈林放牧,兴建城镇,再加上战争破坏、火灾虫害,世界森林面积缩小的过程大大加快。现在全球只存有40多亿公顷的森林了,而每年大约就有20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
朋友们,请试着想象,如果地球失去了森林,失去了绿色,人类乃至地球上的芸芸众生,面临的是病难、是死亡、是灭绝!这不仅是某一个国家问题,也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保护森林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是森林资源匮乏、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是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出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森林覆盖率大面积提高,土地沙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如今,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接近森林几乎是一种奢望!但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城市一草一木,合理规划利用空间,建设绿色家园。
篇7
寒冷的冬天已销声匿迹,我们迎来了暖暖的春季。今天是我们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迎来了吉祥如意的新年。首先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明环境,兢兢业业的工作表现,稳步攀升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在这其中,同学们付出了努力的汗水,老师们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会在新的学期里继续努力,踏实工作,尽心育人。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春天里播撒文明、勤奋、乐学、健康、合作的种子,秋天里就会收获明礼诚信、乐学善思、身心健康、团结合作的丰硕成果。收获离不开耕耘,只有辛勤耕耘,我们才能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享受到进步的喜悦,体味到收获的幸福。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马上我们就要迎来多姿多彩的三月。三月的节日特别多,如三月三日是全国爱耳日;三月八日是妇女节;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三月十四日是国际警察日;三月十五日是国际消费者日;三月二十一日是世界森林日;三月二十二日是世界水日;三月二十三日是世界气象日;三月二十四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另外,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们要结合各种节日,开展好各项班队活动。
为了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收获成长,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五个心”:
一是收心。从寒假的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尽快调整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来。
二是决心。新学期有新的开始,新的打算,尤其对于毕业班的同学,一定要抓紧时间,订立目标,下定决心,努力实现理想。
三是恒心。每位同学都要在学习上多下功夫,并持之以恒,努力取得新的辉煌与成绩。
四是爱心。不仅要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还要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助互帮,孝顺父母。
五是留心。注意校内、校外和家中安全。要牢固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和爱惜自己的生命,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自护技能。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只要我们大家充满信心,鼓足勇气,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问题,我们就会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让我们用新的心情迎接新的开始,用新的出发迎接新的太阳。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建设的意见》相关文件精神,着眼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紧扣我区全域绿网建设主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搭建平台。通过“全民义务植树月”活动,大力弘扬义务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努力营造“全民搞绿化”的良好氛围,共建绿色家园。
二、活动安排
春季是绿化造林的黄金季节,今年的植树月活动要与我区全域绿网建设的要求结合起来;要与平原绿化建设、海防林建设、森林村庄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程结合起来;要与部门绿化、通道绿化、社区绿化、庭院绿化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新形式,不断丰富义务植树新内涵,拟开展以下“九大活动”:
(一)开展“十万树苗绿万家”活动
以“赠送珍贵树种,增加绿色财富”为主题,开展全民绿化送苗下乡活动。由区绿网办提供5万株、各街道乡镇配套5万株适宜农村房前屋后、厂区等地种植的优质珍贵树苗,免费赠送企业、学校、家庭,鼓励职工、学生、居民亲手植树,美化周边环境。(牵头单位:区关注森林执委会,配合单位:区绿网办、各街道乡镇)
(二)开展“我为添份绿”义务植树活动
以“我为添份绿”为主题,通过广泛开展植树活动,在我区掀起全民义务植树新。由区级机关各口牵头,各街道、乡镇结合各类绿化项目,落实场地和苗木,开展党政干部义务植树活动,部队、学校、共青团、妇联、志愿者等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要积极响应,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参与到全域绿网建设中来。(牵头单位:区志愿者协会,配合单位:区绿委各部门、各街道乡镇)
(三)开展“感恩母亲、传递幸福”植树活动
以“感恩母亲、传递幸福”为主题,号召全区青少年为自己的母亲植下一棵爱的树。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国际“三八”妇女节是一个属于所有母亲的节日,在这一天我区青少年通过植树这样一个活动来学会感恩,用真情、用行动回报母亲、回报长辈,为母亲献上一份最特别的节日祝福。旨在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构建一个绿色、和谐充满爱心的。(牵头单位:区关工委,配合单位:区妇联、团区委、区教育局)
(四)开展“爱绿护绿,从我做起”活动以“爱绿护绿,从我做起”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开展“爱绿护绿”志愿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发动市民在住宅小区、天台、阳台开展绿化美化活动和积极监督城市绿化工作,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爱绿护绿亲子实践活动。针对市民群众关心的绿化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开展绿化带补植补造、修剪及垃圾杂草清除。旨在增强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将“爱绿护绿,从我做起”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市民心中。(牵头单位:区单车协会,配合单位:区教育局、各街道乡镇)
(五)开展“我为爱车种棵树”植树公益活动
以“打造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为主题,开展“我为爱车种棵树”公益活动。动员和鼓励全区私家车主亲手为爱车植一颗树,也可以用“以资代劳”的形式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私家车均贴上活动宣传标志,各私家车主缴纳的义务植树绿化费统一纳入“森林发展基金”,通过媒体随时播报活动进展。旨在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择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以绿色交通支撑城市未来,传递政府约束资源环境、发展绿色城市交通的决心。(牵头单位:区车友协会,配合单位:志愿者协会、车管所)
(六)开展“争当家庭花王”活动
以“绿色家园,你我共建”为主题,倡导市民朋友栽种花卉苗木,用花木妆扮庭院居室、窗台阳台。在全区组织开展社区(村)、街道(乡镇)、区级家庭养花评选活动,对获得“十大家庭花王”的市民进行鼓励和给予表彰。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学习栽种花卉苗木的知识,又同时美化家居环境,形成人人参与绿化的氛围,为我区全域绿网建设添一份绿。(牵头单位:区花木协会,配合单位:区妇联)
(七)开展创建“低碳单位”活动
以“低碳生产,绿色主张”为主题,动员和鼓励社会各单位组织员工积极栽植花卉苗木,装点车间和工作环境。积极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建设,努力增加单位绿量。打开单位实体围墙,对庭院绿化进行充实完善,提升单位绿化水平,使单位庭院绿化与城市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创建活动由单位申报、城区绿化办考评的方式进行。对创建成功的单位给予表彰及奖励。(牵头单位:区工商联,配合单位:城区绿化办)
(八)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
以“共建森林绿地,共享森林美景”为主题,以“纪念林认建”为主载体,开展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界人士,捐资认建、认养林木绿地。认建项目包括已建项目和未建项目,主要指植物园专类园区、城区公园绿地、通道绿化、河道绿化、乡村公园等;认养项目包括城区绿地认养、古树名木认养等。(牵头单位:区关注森林执委会,配合单位:城管局、企业家协会、志愿者协会)
(九)生态科普教育宣传活动
以“弘扬森林文化,建设城市绿网”为主题,开展“3·21世界森林日”、“3·22世界水日”、“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教育宣传活动。(牵头单位:区科协,配合单位:区水利局、农林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工合作。各部门和单位要紧紧围绕全域绿网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有效的开展“全民植树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城管、农林、建工、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各街道乡镇既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做好城区、农村、通道、河岸绿化的牵头、规划、落实等工作,又要通力合作,共同把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好;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等社会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都要发挥各自优势,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和相关活动安排,确保“全民植树系列活动”声势大、内容丰富。
篇9
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价值取向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中。让教育洋溢着幸福,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要让学生从教育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亲近自然,享受乐趣
向自然学知识,靠自然明道理,用自然冶情怀,是教育的大襟怀、大视野。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亲近自然的良好氛围,比如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着力强调自然因素,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山一石,都让它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中,时时都能嗅到自然的芬芳,看到自然的色彩,触到自然的脉搏。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等,带着孩子们春游、野炊、采摘野果,走进自然,享受实践的乐趣,增强学生崇尚自然的意识,让学生在拥抱自然的同时净化心灵,陶冶高尚
情操。
二、情感交流,体验美好
美好的情感交流是幸福的基本元素。教师,就是通过交流,把自己对真的理解,美的体验,善的认知传达给学生。所以注重交流的美感,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信赖,同学之间的友善与互助,亲子之间的温馨与关切,都是我们要全力去促进、去达成的。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感交流的情境,学校内、家庭里,课堂上、活动中,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无处不在,爱足可以滋润每一个枯萎的心灵,贴心的关爱中,孩子洋溢的笑脸才是最灿烂的。
三、搭建平台,享受成功
成功,是幸福的最高体验。让学生从小就体验成功,无疑是给他们最大的幸福。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所学校,给孩子带来成功感受的时机可以说比比皆是,我们要善于搭建平台,给孩子展示的机会。特长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获得成功感;受到表彰,在羡慕的目光中获得成功感;帮助同学,在一声道谢中获得成功感……只要持之以恒,尽力给孩子带来成功,他们的心灵一定会丰盈,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四、减负提质,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的内容过多,难度过大,造成学生的时间大量用在机械重复的学习中。现在,很多小学生的试题大学生都一时难以解
答,这样的教育如何给学生幸福?减负提质,就是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正如我们今天实施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首位,践行了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能自己动手;“解放孩子的双脚”——让孩子能自由活动;“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能去看、去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能说;“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能想、能思维;“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孩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美好的童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我身心的全面发展中去享受成长的幸福。
五、平等对待,因材施教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
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尊重学生,重要的是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因为我始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信任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人都成为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让我们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给孩子点亮幸福的
篇10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52-02
一、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刻不容缓
案例一:据英国《卫报》报道,2011年又是生态环境动荡的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至创纪录水平,北极海冰融化加速,气温上升创下有史以来第11个最高的记录,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核灾难事故严重。
案例二:自2012年1月15日,广西宜州市上游的拉浪水电站发现死鱼开始,龙江河这条刘三姐故乡的母亲河便和镉污染联系在了一起。半个多月来,轰轰烈烈的柳江保卫战、河池阻击战牵动着民心。
以上两个案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案例二中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在我国已经不止一起,究其原因还是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环保力度不够。我国的经济一直以粗放外延式发展为特征,“环境”为“发展”让路的不正常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其方式导致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破坏日益加剧。
李岚清同志指出:“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环境教育,努力提高年轻一代的环境意识。”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力军、建设者,通过环境保护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教育培养未来社会的生态人格和环保意识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拯救,刻不容缓。
二、地理教学在宣传环境意识方面的优势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中,地理是中学各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必然在学校的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环境教育切实纳入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拥有一定的环境知识的基础上的,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分析、自身的参与和实践,最后才能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
1.寻找教材内容与环保的结合点,增强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就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开端,以地球的圈层结构来揭示地理环境的特点,以自然资源为纽带,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最后以协调人地关系作为总结,可以说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的始终。因而教师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教材,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通过各种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因此要有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又如,在讲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时,让学生思考:如今城市的水泥路面会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进而可能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通过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联想到环境保护。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利用一堂环境教育的典型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就是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新课以电影《后天》片段导入,让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感受到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图片《我们的明天在哪里》创设情景:一对北极熊母子相拥在一块浮冰上,孩子问:“妈妈,我们的明天在哪里?这一图片进一步冲击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讲到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节时,通过《明星行动》、《星海行动》、《我们行动》三个环节呼唤心灵的真善美,呼唤地球人共行动,将环保理念转为环保行动。通过这节典型环保课,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意识被唤醒,思想被点燃,最终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2.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将环保意识变为积极行动。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环境意识的培养,地理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环境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2011年10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绿洲国际”校园生态科技长廊暨中外青少年“环境教育”国际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举行。我校高中部学生参加由丹麦蓝山学校、星海实验中学等五所学校共同举行的以“全球青少年携手,迈向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活动中中外学生在一起分享环保的创意和设想、分享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大家对环保多了份理解,对共建美好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此外,我校还结合每年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如“世界森林日(3.12)”、“世界水日”(3.22)、“世界地球日(4.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等,举办一系列的环保主题活动,广泛宣传保护环境的意义,从而形成“人人宣传环保,个个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总之,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和职责,环境意识的培养应从学生抓起。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地理教学优势,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寻找各种方式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环境意识,并把环境意识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共建美好的地球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