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推荐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业推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乙方:
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政策,做好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针对乙方无业可就、生活困难、有就业愿望的实际情况,甲、乙双方就推荐就业有关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一、 甲方推荐乙方到xx市永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就业(工种由就业单位具体安排),并保护乙方的个人私隐。
二、甲方根据与xx市xxxxxx有限公司签订的《共建过渡性安置帮教实体协议》,保证乙方与推荐就业单位的其他员工一样实行同工同酬,即相同的工种应按相同标准给予报酬。
三、乙方在工作期间,要遵纪守法、遵守就业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安排,如违反就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就业单位有权依章辞退乙方;如乙方自愿辞职,要按照就业单位的规定办理辞职的有关手续。
四、乙方要与甲方保持联系,定时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篇2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监护人:_________________ 与乙方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乙方于______年______月就读于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专业,为保证乙方学业完成及今后的发展,减少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拓宽学生毕业后就业渠道,依据甲方和该校的有关协议,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就乙方毕业后继续深造及就业安置问题达成协议内容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1.依据全日制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计划,甲方组织乙方到大连相关专业用工单位实习。2.甲方负责为乙方的就业提供安置机会,就业安置率100%,甲方为乙方提供就业安置机会不少于三次(不能取得毕业证书者除外)。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1.乙方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可获得______________学校毕业证书;2.乙方有权放弃甲方提供的就业安置机会,放弃三次就业安置,甲方不再提供就业安排;3.乙方身体条件要符合用工单位标准。
篇3
就业推荐表:
就业推荐表全称《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即是为了就业而制作出的一份推荐表,一般情况,就业推荐表为各学校统一规定模式,再交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填写表格内信息,完善表内信息后,需有学校盖章方为有效。《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各地学院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书面材料,表中所填内容反映了学生个人信息、学习成绩、奖 惩情况、社会实践经历等方面的情况,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厚德修身,博学致远”,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匆匆走过四年紧张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从一个对大学充满好奇,对生活迷茫的新生,到如今对未来踌躇满志,我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在学习方面,我掌握了本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计算机方面也积攒了相当的知识储备,我对网络技术相当了解,并且深入学习了数据库技术。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对新知识的接收速度很快,因此几年来在繁重的社会工作以及学业的压力下仍能应对自如。并通过自学获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在人际关系方面,为了让自己更好的融入集体,我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加入了游泳协会和拉丁舞协会,在那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还我学会了自信。因为这两件事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我相信这些经历将会为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动力。
另外,在在社会实践上,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各类的书籍,并参加了技术开发工程师的培训并取得高级工程师证书,成绩优秀。学习固然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才可能战胜自己。
四年来,我一直寻找着大学的意义,曾迷茫,曾浮躁,曾轻狂,曾失意。然而,在即将毕业之际,正应了那句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这里是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在今后就业后,我将以最高的热情,致力于我的职业发展,让自己在工作中获得一番收获。
篇5
大三是我四年大学生涯之中最关键的一年。我选择了一条与我本身新闻专业大为不一样的路子,经历了一些新鲜、有趣,甚至是我从未料想到会这样发生的事情。xx年年年初,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在一位同班同学的拉扯下我毅然考取了国家导游资格证。同年暑假,又是在这位同学的拉扯下,我们啥也没准备便直闯广州南湖国旅接待部规定面试,没想到竟然一击即中。于是就开始了我的学生兼职导游生涯。
刚开始接触导游这一行,感觉非常辛苦;经过了一年多的历练,感觉还是非常辛苦。做导游频繁是起早摸黑,服务必须到位,有时又免不了看客人脸色,生理与心理上的压力都着实不小。疲惫,苦恼,猜疑,失落则是家常便饭。但是,无可否认,这个职业,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扇窗口去窥探这个社会和世界。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有机遇全国各地到处跑,第一次站在旅游巴前方跟一大群萍水相逢的陌生游客说话,第一次跟一个第一次见面也许一辈子也只有见一次面的地陪导游并肩作战,第一次遇到我从来未曾碰到过的棘手问题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第一次拿到一份来之不易的我应得的工资,第一次获得别人诚挚的鼓励与赞赏。有精彩,也有不堪。一切一切,都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和难忘的经历,不管将来我从事旅游行业还是从事其它,做事抑或做人都会终身受用。
做导游的日子里,我有幸走访了不少名胜古迹,接触到社会上不少不一样类型不一样层次的人士,结交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学会如何跟人沟通交流,曾经帮助过别人,同时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比情绪更大的需求是了解。一个人不管有没有才,出不出众,真诚与敬业都值得别人钦佩,哪怕工作再细小卑微。
篇6
大三是我四年大学生涯之中最关键的一年。我选择了一条与我本身新闻专业大为不一样的路子,经历了一些新鲜、有趣,甚至是我从未料想到会这样发生的事情。XX年年年初,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在一位同班同学的拉扯下我毅然考取了国家导游资格证。同年暑假,又是在这位同学的拉扯下,我们啥也没准备便直闯广州南湖国旅接待部规定面试,没想到竟然一击即中。于是就开始了我的学生兼职导游生涯。
刚开始接触导游这一行,感觉非常辛苦;经过了一年多的历练,感觉还是非常辛苦。做导游频繁是起早摸黑,服务必须到位,有时又免不了看客人脸色,生理与心理上的压力都着实不小。疲惫,苦恼,猜疑,失落则是家常便饭。但是,无可否认,这个职业,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扇窗口去窥探这个社会和世界。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有机遇全国各地到处跑,第一次站在旅游巴前方跟一大群萍水相逢的陌生游客说话,第一次跟一个第一次见面也许一辈子也只有见一次面的地陪导游并肩作战,第一次遇到我从来未曾碰到过的棘手问题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第一次拿到一份来之不易的我应得的工资,第一次获得别人诚挚的鼓励与赞赏。有精彩,也有不堪。一切一切,都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和难忘的经历,不管将来我从事旅游行业还是从事其它,做事抑或做人都会终身受用。
1 2
做导游的日子里,我有幸走访了不少名胜古迹,接触到社会上不少不一样类型不一样层次的人士,结交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学会如何跟人沟通交流,曾经帮助过别人,同时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比情绪更大的需求是了解。一个人不管有没有才,出不出众,真诚与敬业都值得别人钦佩,哪怕工作再细小卑微。
学习上,我一直坚持自己务实的个人作风,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终于凭着耐力,在2009-2012年度大学第三学年最后一次综合测评中喜出望外地中了个尾彩——获得学校的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
篇7
【关键词】职业指导;精细化;高校就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高校的重要职责。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粗放型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在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的理念,并注重加强职业指导的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项具有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尝试。通过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近年来在以加强职业指导为基础推行精细化就业服务的实践为例,分析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高校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指导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内容与形式不够精细
就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实践中,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问题是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现有的职业指导更多是侧重于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讲、求职前的培训等宏观内容的讲解,而关于大学生的个性塑造、潜能挖掘、兴趣培养、价值观、职业观的塑造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磨练等方面的内容相对涉及更少,对企业用人的要求和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也不够深入。更多时候以大班教学、专题讲座和报告会为主,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就业诉求而进行小班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容易导致毕业生职业指导诉求上的不全面和不精细,从而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迷茫和被动的情况
(二)分类指导的精细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分类指导体现了职业指导的个性化,主要是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及时的、个性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帮扶,但在现实中,一些高校未能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对症下药,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一些高校忽视就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指导和帮扶;一些高校的职业指导缺乏持续性和联系性。
(三)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专业化的指导人员是满足大学生对职业指导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前提条件,是精细化就业服务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至今仍然没有设置“职业指导与咨询专业”,目前在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师资大部分来自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这部分人虽然有比较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经验,但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自然会影响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实效性,而精细化职业指导也自然无从谈起。此外,精细化职业指导需要大量的人力的投入,因此,拥有一支数量充裕、搭配合理的职业指导队伍,是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前提。
二、职业指导在“精细化”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一)职业指导在高校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中较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就业中以大学生为本,关心大学生的诉求和利益,精细化的标准更多时候也是由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他们自身满意度所决定的。也只有实现了精细化职业指导,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了解大学生的诉求,才能发动大学生参与,才能实现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
(二)职业指导有利于高校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高校的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一系列有机组合的与总体目标协调一致的环节组成。高校应该制定规范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促成各个环节环环的紧密相连,同时各部门各司其职,使大学生就业工作始终能做到高效、优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
(三)提高职业指导师资素质的过程是加强职业指导的过程,是提高“精细化”就业服务的过程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实现职业指导精细化、科学化、实效性的关键和保证。精细化意识的理念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切实做到以专业化为前提,以系统化作保证,以数据化为标准,以信息化为手段,从而在职业指导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做“细”、“专”、“精”。
三、职业指导 “精细化”服务的实践
职业指导对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以这一理念和模式为指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经验举措。例如,清华大学的“彩虹计划”就是精细化就业引导模式的探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积极强化职业指导,提高精细化就业服务的成效。学院近三年的就业率排名全校第一,一次就业率达到96%,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中,近三年的比例都是100%,99.3%的毕业生对大学期间所接受的职业指导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95.3%的受访学生认为“学院的职业指导无微不至,对自身帮助很大”。这些都表明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中的实践成效是非常明显的。该校的实践举措与启示主要表现为:
(一)建立大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档案
该院党委首先实行了专人管理,具体也实施分类建档,分年级统计更新。同时对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其次是丰富大学生职业档案的内容,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的内容,要求学生把兴趣、性格、价值观、职业目标和执行进度等内容填写进档案中,确保职业发展档案内容上的精细化。再次,加强档案的规范管理,尊重学生的隐私,确保内容的保密性。最后是大力推行动态管理和有效运用的原则,发挥职业发展档案的作用。学院党委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类指导、梯度化、层级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用弹钢琴式的弹性,具体、个别、交流引导,有效增强了工作效率和就业工作的实效性。
(二)构建精细化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机构
为了加强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学院党委探索成立了一个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职业指导机构―― 林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简称:CSC)。CSC是为实现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而建立的一个致力于毕业生工作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专业化团队。近年来,CSC为企业与学院及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疏通了信息传递渠道,在帮助毕业生了解企业、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为企业挑选优秀人才提供便利。此外,CSC还积极发挥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的作用,近三年来,先后向毕业生了1300条的就业信息,其中,学生因收获信息而获得面试机会的占76%,签订劳动合同的占54%。最后,通过这一职业指导机构以及平台的建设,也可以为来访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招聘和合作的意愿。这表明,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机构的发展,非常有利于精细化职业指导模式的完善。
(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职业指导,提高精细化就业服务的效率
有效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职业指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一大趋势。学院党委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开发和使用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强调学生求职和实习的动态管理,以及时给学生提供最直接最及时的指导;二是开发了有效的企业招聘信息管理系统,对近年来到学校和学院进行招聘的企业及招聘的信息汇总归档,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加强了校企的沟通联系。三是建起了毕业生工作飞信群和QQ群。基本上可以做到5分钟内让全部毕业生知晓。四是建设好个性化的职业指导网站。学生可以通过学院的职业指导网站,申请使用在线职业测评、在线职业指导课程学习、在线职业咨询等项目,来实现自助式的职业指导服务,大大提高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全方位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为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开展提供了一种互动型、平等性的平台,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进行就业回访的时候,98%的毕业生认为“学院利用网络平台就业信息,方便了大家的求职”。
(四)坚持分类指导,为就业弱势学生群体提供个性化帮扶
精细化就业服务要求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分类和细心关怀就业弱势群体大学生。学院主要采取以下的职业指导举措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帮扶:一是建立就业弱势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并且在为毕业生招聘信息时,通过这一系统优先推荐给就业弱势群体。近三年来,共为450多名就业弱势群体学生提供了2300多条就业信息,成功为他们解决就业岗位的有412人,成功率超过85%。二是加强对就业弱势群体的个性指导和心理干预。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三是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为弱势群体学生提供就业前良好的缓冲平台。优先把弱势学生群体毕业生送去实践。四是统筹资源,为就业弱势群体提供“五个一”帮助,即提供一次个别咨询、修改一次个人简历、推荐一个工作机会、资助一次京外求职路费、报销一次入职体检费用,有效地帮助他们解除困扰,促进顺利就业,自2009年以来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他就业困难生的就业率均为100%。
(五)积极培育职业指导精品活动
精细化理念要求组织精品活动要以学生意愿为导向,尊重学生的诉求,真正做到让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学院注重把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理念融入到活动中。大一开展职业规划书撰写大赛,大二深入开展简历制作大赛,大三开展创业策划书大赛,大四第一学期开展挑战职场大赛。这些活动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性,并且形式生动,深受学生喜欢,参与程度非常高,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95.2%的受访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参加职业规划类的比赛,对自身的求职帮助很大”。
(六)建立健全与推行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学院在精细化职业指导的过程中,积极制定规范的就业指导工作规章制度,把就业指导工作精细化的内涵灌输于制度中,确保每个环节的细致、精致。注重完善以下的规章制度:《关于规范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规定》、《关于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等,在文件中明确相应的监督、反馈和奖惩办法。这些制度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无一例外是要求把大学生职业指导纳入高校发展的中心任务中,要求以精细化的工作理念提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七)对精细化职业指导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
对职业指导的成效进行科学的考核,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就业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学生就业和管理工作中进行及时的、细致的和针对性的考核,有利于职业指导工作目标精细化、指导工作过程精细化、指导工作成果反馈精细化。学院做到了“两个结合”:把精细化职业指导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和职业指导队伍的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使辅导员的精细化职业指导在就业服务中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四、结语
职业指导从不同的层面对就业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发挥了职业指导教师的主导性,同时还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全面提升就业工作的参与度和深入度。实践证明,一些高校通过加强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做到不遗漏、不偏差、不放松,有创新,有目标,有重点,有细节,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及时而个性化的职业与就业的帮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加强职业指导,特别是把精细化就业服务的理念融入到职业指导中来,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发展需求,对解决目前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有着突出的作用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 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 孙丽君,徐建国.谈学生管理中的精细化操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4] 朱启臻.职业指导涵义析解[J].教育与职业,1994(9).
篇8
为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管理,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对推动企业改革、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失业保险管理,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功能的意见》和《市社会保险条例》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全区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在职人员,民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必须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在继续巩固并做好城镇国有、集体企业参保缴费的基础上,把事业单位和非公有经济组织及从业人员和农民合同制工人作为扩面重点。
二、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3号)和《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16号)的规定,失业保险中心将依法对参保单位的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行稽核。
三、各用人单位要按照《社会保险费暂行条例》的规定,依法申报单位和个人缴费额,严禁以任何形式协议缴费。已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尚未参保的各类用人单位,应在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失业保险参保登记。
四、根据《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参加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全部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参加失业保险的国有企业,对在关闭破产、改组改制调整劳动关系中未与改制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失业人员,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将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审核手续并纳入保障范围;欠缴失业保险费的国有企业,应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还款协议,失业保险中心将及时接收符合享受待遇条件的失业人员,并根据本人实际缴费年限确定享受待遇时间,并做好企业改制后失业保险接续缴费工作。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本人自愿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费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将其档案及时移交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移交档案后不得中断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
五、国有企业在实施改组改制中,失业人员不超过缴费总人数的15%,且不拖欠失业保险费,企业均可申领转岗培训补贴。补贴额按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20%计算,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从同级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六、失业保险缴费单位连续三年(前三年)按时足额缴费,每年中失业人员未超过本单位在岗职工人数4%的单位,均可申领在岗培训补贴;补贴额按单位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20%计算。从同级失业保险基金中一次性支付。
篇9
区域推进小学品德高效作业管理,教研员可引领学科教师:在思想上达成以实践作业培育核心素养的新共识,在行动上形成以“学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的新常态,在过程评价中展现发展个性品格的新风貌。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共同发展”的新一轮区域课改中,只有发挥学科专业研究、引领、管理的优势,改进教学管理中的作业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促进有效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区域推进;实践作业;学为中心;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4
一、缘起
作业是学生掌握道德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发展个性品格的主要载体,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杠杆。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克服重教轻学的不良倾向,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杭州市西湖区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人对区内五十余所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专项调研,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查阅作业本、教研组访谈等,掌握了各校有关品德作业O计、指导、批改、评价等基本情况。总体而言,区域内各校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及作业的合理化布置等相关问题在思想上比较重视,在实践中基本能落实课标,工作态度也比较认真,较好地体现了备课备作业的意识和行为,批改和反馈作业总体上认真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同步性、与重难点的匹配性以及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上还有待提高;指导作业过程不够完整仔细,重布置轻指导现象比较普遍;评价反馈课内外作业问题及指导无法到位的情况仍占不小比例;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影响了区域内学科教学质量的均衡优质发展。
“改进教学管理,促进有效学习”是区县教研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教研员责无旁贷的课改使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共同发展”的新一轮区域课改纲领迫切需要教研员发挥学科研究、引领、管理的专业优势,改进教师的作业管理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有效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此,笔者组织各校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边实践边探讨当前作业低效的普遍问题,分析教师在设计、指导、评价、反馈作业过程中的错位和缺失,就如何推进高效作业的管理研究和实践做了以下尝试。
二、实践
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我们决定首先帮助教师了解促进有效学习的作业设计和指导等环节的重要因素:一是重新认识作业的价值,基于对目标的整体把握,关注知识、能力和品格发展的前连后延,选择或设计更具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二要关注分层分类作业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作业兴趣,体现作业的可选择性和个性化、差异发展的需求;三是作业指导环节精细化,指导过程力求明晰、充分、完整;四是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学习理念,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尽量留给学生,切实保证课堂作业、展示反馈的时间;五是加强课外实践作业的研究和指导,整合课程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拓宽线上自学渠道,促进学生自觉预学、储备知识、自我诊断,使作业更具现实性和发展性。之后,带领教师在思想上达成以实践作业培育核心素养的新共识,在行动上形成以学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的新常态,在过程评价中发展个性品格的新风貌。
(一)达成新共识――以实践作业培育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研究,我们达成了新共识:即“立足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前提,规范实践作业分层管理是保障,整合课程实践作业内容是重点”,指导引领学科教师撬动高效作业杠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打下亮堂的底色。
1.立足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前提
我们必须明确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通过文化基础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就要帮助学生借助品德作业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让知识保持活力并运用到生活中,是高效品德作业设计和指导的前提。
2.规范实践作业分层管理是保障
为了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2011年版),落实《浙江省各学科教学建议》,针对我区教学研究实际,我们制订了《西湖区小学品德作业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从作业设计、作业指导、作业分享和作业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区域提高品德作业质量的若干实施意见,要求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明确品德学习不仅要关注认知层面,更要凸显其实践性,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在社会上通过亲身实践,分享体验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综合素养。“操作办法”更是明确梳理出每个年级、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要求学生去实践体验的作业内容参考资料,每位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符合各自学情的作业菜单。
3.整合课程实践作业内容是重点
未来将是一个脑力密集的时代,也是充满竞争、挑战与机遇、希望的时代。因此,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创新力、意志力、学习力和责任感的人才,更加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求异思维和沟通适应能力。学科整合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需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断整合,尤其是面对小学品德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诸多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的现实,在“整合、选择、开放、减法”的原则下,通过知识模块重组、内容合并增删,学科内拓外延,方法交叉整合,设计并指导完成基础类、拓展类、研究创新类等学科群实践作业内容,优化实践作业过程,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高效实施,从而体现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为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规划人生、幸福生活提供帮助。
(二) 形成新常态――以学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
1.先做后学,以预学作业把握学习起点
通过对作业价值的重新认识,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将作业前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根据新课学习的重难点精心设计预学作业,或是在线微视频学习,或是表格式梳理,或是查找相关资料、或实地调查访问……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等,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助力学习效果的高效达成。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国际组织》一课前,在布置学生完成预学作业时,教师就指导在前、指导有法。先指导学生输入有效的关键词,如先从大范围搜索,直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国际组织”,了解基本信息;接下去针对自己的需要输入各个专题或不同类别的国际组织名称。还可以在作业设计中明确资料搜集的要求,指导资料整理和提炼,指明搜集方向。如下图:
选择下列你感觉趣的联合国的组织机构。了解它的作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和农业基金)。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个完成。
提醒:简单清楚地陈述即可,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
你选择的是: 。它的作用是: 。
以详细的模板内容为范例,明确要求,合理分工,让资料搜集作业完成得更有对性,积累了课堂教学所需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储备,学生进入课堂时,带有各自不同的认知感受和独特想法,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自我发现和独特思考,自然能提高课堂实效。
2.边学边做,以导学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指导、反馈的研究,我们会将导学作业贯穿于学习始终,指导学生边学边做,及时指导反馈,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学习增量。
如指导学生学习《谢谢你们,我的父母》:
师:前几天,王老师请小朋友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来看看调查结果。(分别出示调查结果)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父母每天都在使用抹布,可我们只是偶尔使用。
师:是啊,偶尔做做容易,难就难在每天坚持。我们来看看我们班一位同学是怎么做的?(播放班级同学做家务视频)
师:王老师在了解不做家务的原因的时候,发现有部分小朋友是有苦衷的。(PPT出示两张调查问卷不做家务原因)如果是你,你有没有好办法?
生1:我觉得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再说做家务也不用花很多时间,比如说倒垃圾什么的,抽空就可以做了。
生2: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长大了,有能力承担了,如果现在不做,以后怎么独立生活呢!再说,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应该尽自己的责任,为这个家出份力。
学生通过直观数据的对比,意识到和父母相比自己为这个家付出太少了。通过学榜样,再聚焦到不做家务同学的苦衷,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分享,孩子们相互吸收经验,在思维的碰撞和中解决了实际问题,课堂学习成了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学后选做,以实践作业拓宽学习能力
每位学生在学习后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提升都不同,于是,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课后选做实践作业,以拓宽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谢谢你们,我的父母》后,考虑到班上孩子动手能力层次不齐,家庭情况也各有不同。如果硬性要求孩子每天做多少家务也不现实。因此我们有梯度地设计了家务认领的“温度卡”。学生可以根据家庭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家务的难易程度来认领。由于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老师不能很好地进行评价,因此,我们借助家长的力量,设计了家长点赞的表格,请父母在相应的位置点赞。
如此,巧妙地利用好家长的资源,可以激励孩子不断地去努力,可以及时有效地对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鼓励,拓宽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时空。
(三)展现新风貌,以过程评价发展个性品格
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博大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不是某种静止不动的状态,而是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的动态过程。教师要依托品德实践作业的一体化设计、指导与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参加实践体验活动,全面提高核心素养。
1.与学校活动结合评价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
品德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等紧密结合(1)融合主题班会活动:品德老师大多都是班主任,融合班会主题,设计实践作业,落实知行统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整合各科特色活动:品德课程是指导学生过健康积极、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可以整合美术、劳技等课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来美化环境,装扮教室“欢天喜地迎大年”。(3)结合学校大型活动:如少先队大型活动“我与植物共成长”,让每个孩子把种子拿回家种养,看看谁先开花结果。结合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完成《动物、植物和我们》的“寻找生命”实践作业,培育学生生命关怀素养。
2.与社会资源整合评价作业过程,引发学生个性感悟能力
很多实践作业都无法在校内、课堂上当场实施,而必须走出学校,到大生活圈中去。(1)社会“新点”,生兴趣:社会中产生的新问题,学生会觉得非常新鲜,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这样的作业学生积极性会非常高。(2)社会热点,养习惯:如现在各个社区都在实行垃圾分类。于是,在“可爱的社区人”的学习中,我们布置开展了“调查人们参与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和重要性,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并影响身边的人。(3)社会焦点,促行为:我们可以从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寻求作业的主题。如结合“发展中的城市”,找到杭州这座城市不断发展中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失衡的“城市病”,布置“为创建绿色城市写一份建言报告”的作业,以开启学生关心社会的钥匙,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养成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3.重发展过程融合评价作业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品德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品德作业的评价更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评价指向的过程化:也就是说不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更应重视对儿童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由于每个人生活环境不一样,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同学、家长等。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生点滴的进步都是评价的尺度。(3)评价方法的趣味化:评价方式的选择与活动内容息息相关,既要一目了然,体现直观性,又要转换内容,体现趣味性。如在“上超市”的学习中,我们设计了“我会自己上超市”的实践作业。通过最佳勇敢奖、礼貌奖、理财奖等有趣的评价方法,把不同的奖项变成金光闪闪的奖杯,学生爱不释手,很有成就感。(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主体的多元,使得在评价过程中各个评价对象必须互动,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使评价更客观、公正、全面。学生在评价中充分听取来自不同身份的表扬、鼓励和建议,教师则可以将学生、家长、教师多方的评价更好地综合在一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全面素养。
三、成效
篇10
1.建立健全企业文化进校园统筹协调机制。
企业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本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将其作为子内容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统筹谋划中,进行一体化设计。一是设立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机构。高职院校应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或与之类似的组织机构,这是切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鉴于我国高职院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应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组织架构上,组织机构应包括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分别负责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决策和执行。二是编制实施文化建设规划。这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如明确企业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所要采取的对策和措施。针对企业文化进校园宣传不够以及重职业能力培养轻职业素养养成的现状,学校文化建设规划须对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宣传以及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目标、任务、责任部门、时间要求、对策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努力做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2.建立健全企业文化进校园约束激励机制。
将企业文化进校园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中层部门和干部的年度工作考核,是高职院校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但从考核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各高职院校并没有把企业文化进校园纳入考核范围。鉴于此,将企业文化进校园同其它重要工作一样纳入考核范围,制定明确、合理的考核指标,坚持进行规范考核,必将大大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切实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工作。将企业文化进校园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前,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一整套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企业文化进校园是高职院校的不二选择,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工作的教学系统、教学工作理应承担起企业文化进校园这个重任,而且要采取措施确保把工作做实做细。将企业文化进校园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依托既有的程序和机制,对教学实施前、中、后全过程监控,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3.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宣传机制。
一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学校的专职宣传队伍由于自身使命和职责使然,必须要强化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理念。为此,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学习、培训和研究,开展、参与企业文化沙龙、考察等,使队伍充分熟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准确把握三者的特点、规律和相互联系,懂得宣传工作如何在保持学校文化独立性,继承和弘扬学校原有文化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引进融合企业文化。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学校其他教职工特别是广大教师也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成为企业文化的学习者、宣传者。二是加强宣传平台建设。无论学校层面还是中层部门的宣传平台,都应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结合自身特点,开设介绍企业文化的专题栏目,对学校所面向行业中典型的企业文化进行介绍。还可以依托校情、系情和学情,积极探索并成立新的企业文化研究、宣传平台。三是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活动。以沙龙、讲堂、论坛、展览等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使企业文化的宣传实现对所有学生的覆盖。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活动,需要学校主管部门与招生、就业以及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密切合作,根据各自的专长和优势,统筹谋划,合理安排,最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呼应的长效机制。
4.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教学机制。
依托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平台,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优势,将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分析、确定合格劳动者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并将之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据此合理设置课程,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突出企业文化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遵循的最基本依据。二是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高职院校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上的具体化,主要是对各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的每门课程进一步细化深化,形成更加明确、详实的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学时分配、项目化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案设计等。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必然内含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体现合格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换句话说,必然融合了企业文化。
5.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体验机制。
一是营造校内企业化实训环境。在校内各专业实训基地再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真实”情景,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是以企业化名称命名实训场地,张贴、悬挂反映企业文化特色的标语、警示语等;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是对实训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企业化实训制度,实施规范有序的管理。二是营造企业化校园环境。引入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元素,并以名称、格言、牌匾、雕塑等形式落实到道路、广场。楼宇上,形成富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路文化、广场文化、楼道文化、宿舍文化,让学生在校内时时处处感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并不断内化为自身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三是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高职院校都拥有与专业对口的众多校外实训基地。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实习,使学生直接置身企业文化之中,可以实现学生与企业文化的零距离对接,是学生体验企业文化最直接的途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1.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关系。
虽然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同属文化的范畴,同为组织文化,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亚文化,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和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高职院校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努力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决不是要把二者混为一谈,或者淡化学校文化,或者以企业文化代替学校文化。而在于以企业文化补充、丰富学校文化,强化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此提升育人质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另外,以学校文化为主体,是高职院校的根本,否则,高职院校将失去自己的灵魂。
2.正确处理企业文化育人功能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如前所述,企业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团结凝聚、约束激励和品质优化等功能,可以很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但是企业文化毕竟根植于企业的土壤,以营利为最高价值追求,这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截然不同。也就是说,相对于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企业文化在育人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过分强调企业文化的功能是不科学、也是不客观的。
3.正确处理党政、教学、学生、后勤四大系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