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训机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培训机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办非学历教育 财务监管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民非机构”)主要是指经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由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所举办的,主要开展文化、外语、职技、艺术、计算机等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民办学校或其他民非机构。
一、民非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各类民非机构呈旺盛发展的态势,在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培养各类人才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非机构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生源、师资、办学经费等方面的管理存在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又都集中体现在资金财务方面。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对民非机构的财务监管具有客观必要性。一是由于教育培训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生源不稳定,而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开办资金的投入和学生的学费,如果开办的课程不适合社会需求,就无法取得办学经费,无力继续办学。二是有的民非机构盲目扩张,在没有报批或备案的情况下增设教学点,投入资金多、财务管理混乱。三是极个别培训机构动机不纯,不开具正规发票,收入不入账,甚至收费后就卷款潜逃。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中国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应当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类似的决策机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校长担任。但一些民非机构实际上就是少数几个人在办学,其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绝大多数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形同虚设,甚至还有董事长(即举办者)兼任会计,校长兼任出纳的情况。
2.法人财产权不明晰。民非机构的法人财产来源于举办者投入和办学结余积累等。但是一些民非机构的法人财产权制度并没有得到落实,有些出资者在开办时并未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而是一直保留在自己的名下,新建校舍和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没有记入固定资产账,这些现象都显示法人财产权不明晰。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产财务管理是民非机构内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历年发生的纠纷案例,基本上由于财产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缺乏执行力。有的民非机构由于规模小,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专职财会人员;有的不执行岗位回避制度,由出资者兼任,或者由其亲属出任,甚至会计、出纳由同一个人担任;有的单位会计资料没有归档成册,只有电子流水账,没有分类账,或者没有打印账册;有的单位没有设置固定资产账,甚至收到学费存入个人账户。
4.收费和退费不规范。有些民非机构不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巧立各种名目收取或变相收取抵押金,或者以折扣优惠等形式跨学期或跨学年打包、捆绑预收学杂费,收费标准和收退费制度不公开,收费不按规定开具统一发票;收缴的学杂费不及时足额缴入专用账户,甚至还存在挪用办学杂费的现象。退学费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现状及必要性
民办非学历教育准入门槛较低,相当一部分民非机构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民非机构属于社会办学,在运行及内部管理方面享有较大自,办学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有非常大的灵活性,董事会及校长对财务管理完全独立自主,产生滥用资金及至抽逃资金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民非机构分布散、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不一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难度相当大。教育部门具体负责民非培训机构管理的部门,就上海市来说,有的区县由教育行政部门下设事业编制的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有的由职成教科下设的民非管理办公室负责。这些机构一般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或者财务人员配备有限,大部分是教师,缺乏财务专业知识,难以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管。
目前,对民非机构的财务监管主要有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办学评估等三种形式。(1)日常管理对象主要年报和报送的审计报告,如果净资产为负则一票否决,当年年检不合格,连续两年不合格,取消办学资格。但是这种对民非机构资产与财务状况形式上的审查,往往收不到监管的实质效果,比如,有的民非机构为达到年检合格的目的,年报净资产调整为大于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一般也只就年报数据的关联性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2)专项检查与办学评估一般在财务方面大多体现在一些框架性的制度方面,评估标准也只有一些发散性的指标,如是否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制建账、资产负债率、按规定计提发展基金,但是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又如,对一些民非机构与关联单位之间相互频繁占用资金,或列支一些非教育教学类的其他开支等情况难以监控,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纠正,影响监管的效果。
三、加强民非机构财务监管的对策和措施
1.指导、督促民非机构建立和完善财产管理使用制度。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加强工作指导、业务培训、专项检查和评估等措施指导、帮助民非机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非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经费开支审批权限和手续,重大开支要经董事会、理事会讨论决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财务、财产管理制度,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审计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民非机构财务、资产的审计监督,要对审计报告提出具体要求,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对民非机构督导和年检评估的结果,对民非机构财产、财务管理及审计报告中出现或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限期进行整顿,经过整改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办学、撤销办学资格。对民非机构在财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则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监管机制。民非教育的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对民非机构的整个财务活动进行动态性监管。经费投入和管理方面。建立民非机构法人财产制度。民非机构的举办者应根据办学申请的规模,足额提供相应的开办资金,办学资金来源必须合法有效、及时到账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举办者不得抽逃、挪用或者与其他单位相互占用办学经费。对民非机构审计报告中列示的或者专项评估检查时发现的与关联单位频繁的往来明细要重点关注,并要求民非机构给予合理解释,如果发现有与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相互挪用、占用甚至抽逃资金现象,则要责令整改。收、退费管理方面,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报经物价部门批准,报审批机关申报备案,并将收费项目、标准及收退制度上墙公示。长年培训按学期为单位收取学费,短期培训按教育培训周期为单位收取学费,并开具正规票据;退费严格按公示的制度执行。在退出机制方面,民非机构终止办学,要依法进行财务审计和清算。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终止办学申请,提交财务审计和清算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准终止办学。对申请终止办学的民非机构要加强跟踪管理,切实保护受教育者以及教师的权益,防范法人资产流失,维护社会稳定。
篇2
探讨档案职业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必然涉及谁来保证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在档案职业培训方面要发挥经费支持、政策要求等多种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专门的培训机构实施培训。此外,受训者所在单位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支持v此因素相对较小,可以不重点考虑w。因此,档案职业培训质量的保证者,就既包括政府v管理主体w,也包括培训机构v实施主体w。政府部门主要包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等,其中档案行政部门是档案职业培训的直接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则主要包括各级档案干部培训教育中心、档案学会、设有档案学专业的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由于质量保证有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两个主体,而两个主体在作用和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因此,就保证主体这一维度,可以把档案职业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分为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和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两种s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经费、政策、制度、机构等保证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行政管理层面的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需求调研、方案设计、效果评估等实施过程及其管理的体系,这个体系是实施机构层面的体系。本文对两种质量保证体系及其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
(一)加强法规建设。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立法还不够健全,没有从法制上确立继续教育的地位。在档案继续教育方面,1997年国家档案局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此后,各省也都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制订了本地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方法。从内容上看,这些规定和办法主要是关于档案继续教育的性质、对象、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规定,从效力上来看,它属于行政规章,其效力要低于行政法规。因此,国家档案局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档案继续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立法对各类档案专业人员在继续教育中的权利、义务、时间、内容、经费、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使档案职业教育培训做到有法可依,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档案职业培训机制。目前,我国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由档案行政部门主导,各级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承担档案职业教育培训职能,档案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参与培训活动。这一培训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其优点是计划性好,便于集中资源办培训,缺点是社会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随着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和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以及档案管理技术、方法、理念和手段不断更新,传统的主要以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的档案职业培训模式,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政策保障、教学方式等方面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教学质量表现不尽人意,较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现实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档案职业培训模式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档案行政部门为主导的档案职业培训体制与机制,向政府宏观管理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档案职业培训模式与机制转变,培育档案职业培训市场,推进档案职业培训模式市场化和社会化。档案培训机构作为独立质量主体进入档案培训市场,平等竞争,以优质服务取胜。
(三)建立培训机构质量评估与资格准入制度。档案职业培训市场化和社会化,还须档案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培训市场进行督导检查,政策引导。档案行政部门要建立培训机构质量评估与资格准入制度,设计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现有的档案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管理制度、学习效果等进行定期评估、认证,以确认其质量水平。对质量评估合格的培训机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资格证明,准许其从事档案职业教育培训。建立档案培训机构退出机制,质量评估认证不合格的培训机构,档案行政部门应及时对其批评、警告,屡次未能合格的,撤销其培训资格。持续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和资格准入评审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不合资质的机构进入档案培训市场,还可促使培训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改善质量管理,提升培训质量。
(四)建立非终身制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于档案行业缺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影响了档案部门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还导致档案培训机构和参训人员缺乏提升培训效益和质量的压力和动力。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推行职业资格认证的条件。国家档案局应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纳入档案立法范畴,制定档案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并依据这些标准设计出具体的考核办法。档案工作者通过资格认证,就可获得档案职业资格证书。以再认证制度代替档案职业资格终身制,明确规定档案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期,过了有效期就要对档案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再认证。认证机构依据申请者的专业工作经历、教育培训水平、专业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服务、学术写作成果、课程考试成绩等几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分数合格者就可以通过考核,再次获得资格证书。档案职业资格证书不仅体现了档案继续教育的成果,使参与档案继续教育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档案工作者获得了资格证明,同时也是对档案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考核检验,促使培训机构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五)建立档案培训教师资格认证与持证任教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是档案职业教育培训质量保证的关键。建成一支以兼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符合职业培训特点的成功做法。我国档案职业培训的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各级档案行政部门的专家型领导、来自高等学校的档案学教授、来自档案杂志社、档案学会的专家,来自档案工作一线的优秀档案工作者。这些兼职教师有较深的档案学术修养,但缺乏高水平教育技术和授课艺术,有的还不了解档案工作现状和实际情况。而档案职业培训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教学人员应具有成人教育培训方面的经验,通晓培训内容,理解培训目标,具有足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知识和技巧。因此,档案行政部门要建立档案培训教师资格认证与持证任教制度,加快步伐开展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兼职教师经培训考核后,凡符合任教条件的,由省档案局批准发给兼职教师证书,方可从事兼职教师工作。建立兼职教师进修培养、科学研究、考核管理、资格复审制度。档案行政部门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对档案兼职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和复审。
(六)加强档案职业培训教材建设。培训教材建设是档案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工作做得如何,培训内容是关键,培训教材是支撑点。档案职业培训应从上岗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两方面,根据不同层次培训对象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档案行政部门应设立教材专项基金,用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由国家档案局组织档案教育中心、档案学会、高等院校的档案学知名专家学者成立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教材的规划、编写、审核等工作。省市档案局根据本地区档案工作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编写出版教材参考资料,制作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课件。编写的教材应反映国内外最新档案学理论与工作实践最新成果,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并符合受训者的实际需要。
(七)加强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的科学研究。档案职业培训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档案行政部门应通过课题立项、经费资助等方式组织研究力量开展档案职业培训科学研究,探讨档案职业培训的科学规律。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人员在职学习的动机、策略、规律;档案人员专业成长阶段划分,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档案人员的发展需求、所面临的困惑和所关注的问题、期望得到的帮助等;档案职业培训的性质、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条件设施等。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档案职业培训的规律与特点,为我国档案职业教育培训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八)设立专项经费,提供发展保障。发展继续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大力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国家应设立档案职业培训专项经费,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明确界定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的经费拨款项目和数量,并真正落到实处;参训档案人员所在单位可以分担部分培训费用,尽量减少参训人员个人所需承担的费用。
(九)完善档案职业培训激励机制。档案在职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持久力来自于广大档案工作者的认知度和自觉执行力。各级档案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档案工作者参加职业培训的内部动力。
1.让档案培训与单位和个人利益相关联。将档案职业培训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利益挂钩,会产生直接的外部激励作用。建立档案人员培训考核、登记制度和学员学习档案,把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资格培训的情况及考核结果计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上岗任职、评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和必备条件。将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对单位档案工作年度评估的考核指标,与单位档案工作评级选优挂钩,必将激励档案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做好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2.创设有利于档案专业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为档案专业人才成长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和实践锻炼平台,鼓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攻读硕博学位,或者进修某一相关专业;逐步实施带薪进修制度和进修加薪制度。设立档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遴选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为他们提供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档案工作中增长才干,成为优秀的档案专业高层次人才。加大档案科研工作的组织力度,设立档案科研专项经费。对热心档案业务研究的档案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课题立项、经费申请等方面的扶持,促进档案工作者刻苦学习、努力实践,把自身潜能调动与开发出来。建立档案科研成果评审奖励制度,进一步提高奖励金额,扩大奖励覆盖面,对杰出的档案专业技术人才授予荣誉称号,以激励更多的人加入档案科研创新行列。
二、构建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一)预防为先,实施档案培训教学全过程管理。继续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培训水平及学习成效不宜制定统一标准,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容易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因此,仅仅依靠对培训结果的考核评价不足以保证培训教学的质量,必须对培训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档案职业培训教学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计、方案设计、效果评估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就是要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一方面以预防性的活动控制教学全过程,避免发生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失误时也能及时地作出反应,通过调整和改变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有效地纠正失误。
需求分析。为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培训服务质量,必须首先调查了解学员的需求,并针对学员的需求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影响档案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我国档案政策调整变化及新标准出台,新科学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应用,学员的岗位职能、行业背景、知识结构等等,都将影响档案职业教育培训当前和潜在的需求。需求分析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进行分析;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确定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客户访谈、专家咨询等。
目标设计。培训目标应基于档案职业培训的需求分析。确保档案培训项目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培训目标依目标群体的需求而设计。档案职业培训目标应涵盖档案理论知识、档案职业道德与价值观、档案操作技能。培训目标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策划的基础,同时也是测评培训效果、提供信息反馈的依据。学员和教师应充分理解培训目标并了解如何达成目标。
方案设计。培训方案包含培训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时间安排等内容。教学内容应与培训目标相匹配。目标确定后,聘请培训项目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的档案专家担任教师,由专家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时间安排等工作计划。培训内容可以由几门课程组成,应确保课程之间内容编排合理,逻辑层次清晰,每一门课程支持不同的培训目标。同时,培训内容应反映档案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符合国家档案工作规范。教学方法应适用于目标群体,除了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规律,还应考虑档案队伍中非档案专业学历比例大,人员流动频繁等特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学习风格。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使学员有机会积极参与,使教师、教学内容及学员之间充分互动。
效果评估。学习效果评估是档案培训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训项目研发的内容之一。培训结束后,要认真组织培训考核,形成培训成果,实现以考促学。培训目标决定对受训者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考核评价形式包括:口头考试、书面报告、培训机构内部组织或外部组织的标准考试、以及撰写考察报告、工作方案、研究论文与学习心得等。
(二)关键在学,强化主体积极参与和积极转化。培训是教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培训的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教是外部条件,学是内在的根据,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档案职业培训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教育培训对象有着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他们的学习具有自我导向、以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经验参与、以问题为中心、以追求实效为目的等特点。根据大量研究和实践的总结,笔者发现在档案培训中,学员的积极参与与积极转化是关键性因素。档案培训机构在教学与管理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培训过程。积极参与主要反映在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交流。积极转化体现在学员学以致用,及时地把自己所学所悟转化为档案工作的新理念、新技能,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升工作绩效。
(三)按需施教,加强档案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档案职业培训应与档案事业发展需求紧密相联,以档案工作需要来确定培训目标和方向。培训机构要重视培训需求分析,了解档案工作者最关心、最薄弱、最需要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水准的档案人员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使相应的学员得到相应的培训,让教与学相契合。一是更多采用专题培训模式。一次短期培训安排两三个专题,一个专题针对一两个实际问题,传授者说得清说得完,受训者也因学习内容“单一”而学得透。二是探索开展培训自学和远程教学。远程教学和分散自学可以由学员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时间,把握学习重点,让培训更具针对性。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适合远程教学和学员分散自学,问题研讨和技能培训适合现场集中授课。三是逐步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当前档案培训对技能操作的实训教学重视不够。档案培训现状是“应知”教学有余,“应会”培训缺失。应提高实训教学在档案培训中的比重,使之在档案培训中的课时比重达到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
(四)以评促建,积极开展培训质量自我评估。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建立有效的回馈圈,是档案培训质量保证的重要方面。除了档案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监督以外,培训机构自我评估也是改进质量的重要手段。自我评估是以培训机构为主体,自己组织的对机构内部教学活动进行的各种评估。自我评估是培训机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培训机构通过自我评估,能及时掌握自身培训工作状况,增强质量保证意识,有效达成培训目标。对培训结果评估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学员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二是对学员学习结果进行评估;三是对培训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除了对结果进行评估以外,对输入因素的质量作预先评估审核也很重要。对培训方案、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经费等因素,都应该组织档案专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审核评估,合格的才允许运行,不合格的进行修改调整。自我评估要制度化,评审后要有相应的改进措施,评估结果要与奖惩挂钩,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升质量的目标。
三、加强档案职业培训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建设
质量管理(即质量保证)是通过文件和活动两种形式实现的。文件是承载质量内涵的文字表述和文本,包括制度、流程、标准、表格、记录单等。质量管理活动是依据文件、运用文件进行管理的活动,包括质量的规划、测量评估、控制改进等。因为质量管理活动离不开质量文件的引导,因此质量文件十分重要。当前,档案职业培训在质量文件建设方面比较薄弱、不够完备。因此,加强质量文件建设是完善档案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档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包括:①质量方针,是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比如有的定位于“培训高水平档案创新人才”;②质量目标,是管理层提出的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比如学员满意度超过90%、课件提供率100%;③质量标准,它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度和培训机构内部的质量标准,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度包括: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办法、档案培训机构质量评估与资格准入制度实施办法、档案培训教师资格认证与持证任教制度实施办法等;培训机构内部的质量标准包括:培训方案质量标准、培训课程质量标准、培训师资质量标准、培训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培训效果评估办法等;④质量信息,即培训活动各方面各环节的质量信息,诸如学员学籍卡、学员出勤率、学员成绩登记表、培训满意度、培训活动记录等。
篇3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成长更是牵动每位家长的心,他们会倾注一切为孩子成长创造条件。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都尽可能早地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孩子要上几个班,每天最忙的是孩子,教育支出占了家庭支出的主体。这样就催生了日益火爆的校外培训市场。从某个角度来说,校外培训已经成为了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而培训市场的暴利更是吸引了无数人闻风而动,他们开办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家教中心、育儿中心、各种类型的辅导班、大大小小的画室、艺术辅导学校…….这些形形培训机构在旷日持久的竞争中,出现了许多乱象,如乱收费、师资以次充好、办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缺乏安全保障等。
据我们调查,近年来,校外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缺乏有效和统一管理。除了在职教师家教有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禁止外,其他各种形式的家教几乎处于放任状态。有的任何办学证照都没有,只是随便找个场子就办班,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关管理部门也没有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不反对社会力量办学,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和法定手续,否则学生的利益就没法得到保障。
2、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大部分学习班都是临时租来的场子,为了节约成本,也不对教室进行维护和检查,电线乱布、用电负荷大小也不测量,极易引发事故。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狭小的空间里追逐打闹。也没配备任何消防设备(有利于消防检查之外),教室里面有许多易燃物品(特别是画室)。
3、收费没有标准。校外培训市场最乱的是收费,随着家教行情看涨,培训收费既高且乱,各收各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如美术培训一个周期,学生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特别是针对高考的培训,一个周期学费近万元。器乐如钢琴收费更令人咂舌,一般按每小时四百至八百收费,为了孩子家长也无可奈何。此外,舞蹈、播音主持……都各有各的行情。
我们认为校外培训市场亟待规范,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培训市场的形成当然有它的社会需要,所以不能因为乱象而一取了之。而是要规范管理,使之有序发展,更好满足社会需要,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孩子成长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当下的学校教育有点力不从心。
1、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和办学机构进行常态管理。首先要登记造册,防止各种骗局的发生,有效保护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严厉打击无证办学行为。其次,规定一定的办学门槛,实行准入制。对办学场所、师资配备、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等给出刚性规定。最后,相关部门联动,加强办学安全监管,防患于未然。
2、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定期监管报告并公之于众,让那些信誉差、质量差的办学机构无处遁形自然淘汰。
3 、物价部门应对家教市场价格进行监管,防止乱收费。对无证收费,收费无据者实行必要处罚。
篇4
进一步规范寒假期间中小学办学行为和民办学校办学秩序
1.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要求,不得以任何借口在假期组织学生集体到校上课、补课或统一组织自习;不得以任何形式接受校外各类辅导培训机构到校宣传招生或变相参与、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辅导培训班;禁止学校在假期联合或将校舍租、借给民办学校用于开办补习、培训班;不得以领取考试成绩单为名通知学生到校。2.各中小学要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自觉抵制有偿补课行为;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动员或强制要求学生参加民办学校辅导培训,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活动。3.各民办学校一律不得向公办中小学租、借校舍、场地;不得利用公办学校资源举办各种辅导班或进行联合办学;一律不得面向中小学生举办各类文化同步培训班(含辅导班、补习班、提高班、特色班和实验班等)、奥赛班及各类以学科竞赛为目的的培训班;面向中小学生举办艺术、体育、科技等培训班必须依法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4.民办学校招生广告必须到区教体局进行备案,填写《招生广告备案表》。广告内容应包括:学校全称、办学性质、招生专业、开设课程、办学形式、学习期限、招生对象、招生范围、收费标准、报名手续、证书发放以及广告审查备案证明编号等;广告用语应符合《广告法》等有关规定,不得欺骗和误导学生及家长,不得做虚假承诺。
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
1.进一步加大对公办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学校干部、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假期学生培训的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暗访,并进行现场取证,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和《城阳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凡是参与或变相参与校外辅导机构招生宣传的,视其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和学校主要负责人作出相应处理;组织或参与组织有偿补课,被查实的干部、教师,除按有关规定给予全区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聘任资格,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外,造成严重后果的,视其情节,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查实举办或参与举办假期学生培训的学校,按规定追究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责任,学校年终绩效考核“一票否决”。2.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学校违规办学行的查处力度。对虚假宣传、违规招生和与本通知要求相抵触的行为,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拒不改正的,由审批管理部门根据其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通报。对非法校外培训机构,区教体局将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严厉查处,依法坚决取缔。
篇5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加强社区建设是“”计划目标之一。搞好社区教育服务,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环境是我区社区建设中需重点抓的内容之一。只有抓好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才能使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文化更加繁荣,社区卫生更加发展,社区治安更加良好,社区环境更加美化,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才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认真实施社区建设规划,加快发展社区教育
1.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区建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街道建立社区教育培训学校,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建立社区教育培训点。各街道依托辖区的学校、单位教育资源,建立各类培训基地。
2.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要认真贯彻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意见》。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设施要有组织地向社区开放,特别要依托社区内普通中小学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
3.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各街道在社区建设中,要抓住创建星级社区为契机,通过发展社区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特色型社区创建活动,并通过评选表彰,在全区掀起创建特色型社区的社会热潮。社区教育要为文化、科技、体育、卫生、法律等进社区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为创建文明社区、提高辖区内居民素质打好基础。
4.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社区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公民道德、科技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等专题教育,结合社区就业搞好下岗职工、残疾人的技能培训。目前社区教育的重点要放在社区成员急需的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还覆盖不到的教育培训上,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不断拓宽社区教育领域。要创新教育培训活动,借助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要抓好社区就业培训,农转非人员由农民向合格市民再向文明市民转变的培训,要不断创新社区教育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多样化,有利于辖区内的居民积极参与、乐于参与。
三、注重实效,健全制度,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1.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要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包括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及管理制度,社区教育资源综合利用制度等。同时,要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教育机构和公民个人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其行为。
2.加强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要,富有社区特色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至少保证每个社区有一名社区教育干部。在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中,特别要充分发挥社区内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英雄模范人物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支热心教育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3.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区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有关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等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篇6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
篇7
一、人力资源培训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1、人力资源培训的内涵。人力资源培训是指在企业管理范围内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起到推动整个经济向前发展的作用,它是人们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成果的总和。其中包括评估体系和管理体系,具有一定实用特性。在培训员工过程中采取工作技能和员工素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企业不同培训的内容和理念也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立各种培训的方式来适应企业整体的发展变化。
2、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组成人员共同拥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与这一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存在的完美体现。企业文化是生产经营的结晶,它是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凭借企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作为载体,渗透在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领域,为企业的内部员工树立了行为准则和榜样。
二、机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1、机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目的。培训具有针对性和组织性,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投资,进而达到企业价值快速增长的目的。绝大部分的机电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后,使他们获得了足够的知识与技能来应付企业的发展,帮助他们可以和公司更好的融会贯通,同时还要摆正他们的学习心态,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价值观,逐渐实现机电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变。企业的主要培训项目就是机电企业文化培训、管理培训和艺术技能的培训,更加重要的是员工的学习心态、价值观等内容的塑造,最终将员工塑造成具有独特竞争力,具有特殊观念和知识理念的人。
2、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方面。非公机电企业受到自身发展规模的阻碍,只能以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为主导,不仅形成了企业信息传递的载体,也构成了员工分工协作的良好氛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差异性意味着企业针对不同部门进行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依然是不变的理念。因此,针对他们的人事管理就建立在了目标管理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差异性的现象。而对于人力资源措施的差异性又有不同的解释和说法。管理措施可以理解为,应该运用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各个岗位的职能不同,所以在管理方面也会有所不同,针对各个企业管辖的范围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起适合员工的管理制度。
3、机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内容。第一,企业文化培训主要是公司的发展情况与现代企业发展状况相结合,与企业文化的实际情况离不开。通过学员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安排专业性强的文化知识,提高学员的责任意识和文化素养,进而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态度;第二,就是对产品的基础培训。了解目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后,新的产品也不断问世,所以注重对新产品的了解也是关键,足以确保学员能够充分掌握对所有产品的了解,为企业的销售做贡献,也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销售记录,提高公司实际利润;第三,对市场营销的基础性知识的了解与市场培训时间的长短两者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业务人员的销售技能和对产品的基本认知的目的,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也能有效地促进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高层管理者更应该以身作则。
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与其他企业相同,非公机电企业依然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的制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完善企业的制度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信心,为企业创下更好的业绩。
三、机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1、人力资源培训中对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的文化体现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文化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但是,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大部分机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文化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企业内部缺少制度规则、缺乏完整的激励机制、员工工作过于懒散并且缺乏远见。所以企业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作为中心,积极提倡改革创新精神。要想将正确的价值观整合成特殊的经营模式,做到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具备高素质的管理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企业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
2、人力资源缺乏企业文化战略思考。机电企业中的培训往往是被动的,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规模、发展模式和前景来开展,也没有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没有整体的规划,没有长期的战略目标。
3、缺乏科学规范的培训评估体制。在企业培训中,一定要有相应的效果评估政策,不然培训只会是一种形式。按照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大量企业在员工培训的质量与成效上没有形成切合实际的质量评估。难以做到与企业的各项制度有效地对接,未能形成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压力和动力,以至于导致了当前的培训评估无法做到科学有效。
四、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相关问题的措施
1、提升企业员工对相关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当前的时展下,培训已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今的企业已不再是单一的组织形式,大量企业投入对员工进行彻底的企业文化的灌输,注重研发新产品来推动营销。新时代的背景下,公司企业转变原来的理念,提升员工对相关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才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变化发展。
篇8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职前培训虽然极具有市场价值和需求,却普遍叫座不叫好的缘由,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力求让培训机构能够切实地从中获得启发,进而发展,最后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职前培训,就业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不断增大,一方面,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深受就业困惑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在就业及招聘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表明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对职场和工作中必需的一些基本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观念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作为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找工作求职也是相当盲目的。即使在校园里有实习或者校内外活动的丰富经验,比起职场的真刀实枪,大学生还是有很多的空白需要弥补。而正是这样的现状,使得职前培训市场开始热闹起来。
一、职前培训的意义
针对这样一种找工作难,大学生自身能力又缺乏的情况,职前培训对提高广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和意义十分明显,必要性如下:
1.简历,面试,工作试用,过关斩将。
作为即将进入社会大环境的大学生,怎样让用人单位快速、准确地识别你的个人特征以及相应的有效信息,职前培训时在简历的制作方面重点传授:简历的结构;简历中客观内容与主观内容的描述;简历中关于技能和经验的描述以及简历的整体逻辑性的设置上。面试也是用人单位最常用、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通常99%的企业会采用面试的方法,因此,大学生如何在面试时游刃有余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工作潜力发挥出来以获得招聘单位地赏识的问题上,体现出面试技巧的重要。比如宝洁公司和雀巢公司,同属于快速消费品业,但还是有很大差异。宝洁公司看重领导能力,所以有领导经历的可能容易得到机会。而雀巢公司就比较看重沟通技巧和能力。因此,在面试时如何充分发挥个人的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一个公司的情况十分了解,才能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出你的各大优势,赢得HR对你的青睐。
有针对性的职前培训可以在应聘者面对招聘单位之前就将该项工作做好,在招聘的时候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成功。
2.知识、技能、经验不足,有效弥补。
我们知道不同的行业、公司甚至职位对相应的技能和知识的要求不同。
首先,不同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从事管理行业的人不同于从事IT行业的人。隔行如隔山,缺乏对行业的技能了解肯定会成为求职路上最大的障碍。
其次,不同行业的公司当然是不同的,同一行业之内,不同的公司也是各有各的特色。各自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员工和应聘者的技能要求上。
最后,同一个公司内部,不同职位所要求的素质也是差异很大的。经过职前培训可以接收专业的个人定位测试,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明确自己想要加强的竞争力,同时了解不同职位的用人标准和原则,了解不同职业、职位所要负责的事务。认真分析自己能胜任的工作,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这样定位的培训过程可以使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及时的技能补充和有效地技能扩展。
3.国企、外企、民营,引入文化理念,设计职业规划。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所表现出的与其他企业不同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价值实践中,经过不断选择、积累沉淀、反复提炼而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理念是制定制度的依据,企业制度又反映企业文化理念的要求。每一个企业由于发展历程不同、构成成分不同、竞争压力的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那么,职前培训就可以将不同公司的公司理念和文化核心进行总结归类,在培训时期作为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多数大学生在就业前期是迷茫的,对自己应该去哪,怎样适应环境茫然不知,经过职前培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不同企业的定位,应顺利地应对工作要求。
4.就业、升学、独自创业,关键时刻帮助决策。
面对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对高素质人员需求渐长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少大学生毕业前都陷入自我思索:就业?升学?还是独自创业?如果就业现在就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如果选择继续学习,比如考研,也不能回避求职,谁都无法确保自己研究生毕业生后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如果独自创业,目前阶段除了资金支持外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职业怎样规划,社会身份怎么处理和转换等等问题的解决。大学生职前培训能够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就业形势的分析上,创业政策的传达上以及创业时必须了解的事项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对自我创业的大学生在勇、谋、勤、专、诚、悟、忍、韧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加强。
二、目前职前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人力资本的竞争。加强大学生职业培训无疑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培训的重要性已成为众多大学生的共识,可是,究竟这种培训好不好,管不管用,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现有的培训观念、培训管理制度等方面其实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自我感觉良好,职业培训意识不足
对于高校层面来说,其实很多大学对于职前培训的认识都不到位,没有把培训融入整个大学生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之中,缺乏通过培训为大学生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新形势下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高。有些大学仍然把培训看做是管理成本,没有真正树立培训是一种投资的理念。把培训看成一种成本,作为成本,当然应该尽量降低,能省则省,因此一些大学把职业培训简单化,认为给学生组织几次培训就能解决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问题。更有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理解不到位,以至把学校组织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误解为学校赚学生钱的一种手段,抵触心理比较大。殊不知,人是最难培养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成才需要一个过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他们的成长,仅靠几次培训就解决大学生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可见学校对于这一块的意识普及还不足,令广大学生产生了不少误区。另一方面,学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自身也缺乏足够低准备,没有形成体系和长效机制,单纯地认为职业培训就是引进几个职业资格认证,聘请几个行业专家做讲座,导致职业培训的效果欠佳。 2.机构千元费用,授课内容不实际
在百度搜索“职前培训”关键词,一下子可跳出200多万条相关信息,超过90%都是培训机构的招生信息。可见职前培训市场的竞争很激烈,但职前培训课程大同小异,主要集中于礼仪、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面试技巧以及口语强化这类职场素质的培养,只有少数培训机构如北大青鸟等是针对于IT相关专业性强的课程进行培训,收费也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那么,这些软技能培训管用吗?
不少培训机构,用类似讲座,专家授课等形式进行一对多的思想交流和灌输,通常只能启迪,并且增加一些知识的普及,而对于大学生真正实用的却又少之又少。职业培训的方式往往过于简单、过程不连续。这种培训方式,时间一长大学生就容易感到厌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还有些培训机构采取放录像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既降低了成本又可灵活掌握培训的内容,使大学生简单地认为职业培训就是放录像。以上这些方式都容易给大学生对培训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使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益大打折扣。培训应是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为中心,关键在于加强学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大力研究能够切实加强学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手段和方法。学习是一个贯穿大学生发展始终的过程,培训当然也应与之相伴,培训应该是一种机制,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
还有一些机构,利用一些喊口号之类的模式利用专家的演讲技巧使得学员们在接受课程的时候“热血沸腾”,可是回头一摸索,仍然不知所云,所言虚无。更有甚者,随着类似《杜拉拉升职记》等职场小说在出版界的大行其道,为了一味迎合所谓职场厮杀残酷的热点炒作,一些不注重品德形象的培训师只顾大谈下属如何掌握“拍马屁的艺术”、营销员怎样学习“打开顾客钱包的技巧”之类看似有噱头的课程,但从来不讲为人要正直诚信,踏实肯干。最后这些培训师在培训对象心目中变成了一个势利小人、一个刁毒奸商,他的形象一倒下去,还会有多少人接受他传授的“宝贵知识”呢?要知道,授课对象都是广大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对于这样的对象授以这样的课程,让人对于未来的公司氛围前途堪忧。近几年来,一些咨询公司开展的培训之所以整体收效欠佳,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那些巧舌如簧的培训师道德底蕴不足,而且也从来不注重“育人”。
3.培训“统一供给”不符合学员的差异需求
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盲目追随热点的现象非常普遍。对此,职场专家建议,大学生在参加职前培训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明确学习目的,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不会浪费金钱和时间。
职业培训应该是贯穿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大一定位,大二选择,大三准备,大四实践。而不少大学生职业培训机构对于自己授课内容本身的规划、目标就不够明确。许多职业培训类别繁多,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显得非常重视,而实质上却不能做到制度化、体系化。大学生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许多方面都缺乏系统的规划。有相当一部分的职业培训,其培训目的不明确,认为培训是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没有将其与大学生长期发展联系起来。多数培训机构缺乏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培训进行整体规划,仅着眼于大学生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目标,导致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的职业培训,过于盲目和随意,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除此之外,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擅长都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同的授课,这样的形式,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收获都会变小。因为学员个人素质、所处环境等方面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并非流水线上的作品,个人有个人的强项和弱项,所以对培训的需求就有差异,这就要求高效率的培训应当是一种“差异供给”,即应该对学员需求进行大致分类,而后实施差异培训。
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当今社会,是一个既讲究专才也需要通才的年代,只有将自己的素质360°全方位锻造完毕,这样的人用人单位才能用得放心,才更容易走向他向往的职场轨迹进行发展。
4.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少
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训机构毕竟也是一个营利性组织,而这样的组织,必定也是一个经济个体,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大学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同学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也希望能够获得物美价廉项目,学校也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学生受骗而不断地做警示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培训机构仍然急于求成,事事向“钱”看,反而显得商业味道过于浓重,不仅做坏了自己的美誉度,更让学校对机构的怀疑直线上升,也让学生自己在心里画下问号。这些机构很多时候在大学生之中寻找自己的校园,却忘记了在学校,虽然学生的数量占大多数,可是校园中毕竟校方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与学校的沟通较少,导致学校对机构的不了解,而学校从来对于商业味道过于浓重的活动项目敬而远之,长此以往培训机构也失去了不少的机会。
通过以上论述,职业培训机构现状其实也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一些机构通过这样一个掘金的切入口屡屡赚取黑心钱,却没给大学生朋友们什么实际的意义,使得愿意尝试,观念站在前沿的学生在尝试之后也对于这个新兴行业充满失望,使得本应该很好地帮助到大学生日后就业的职前培训夭折而亡,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就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可见,职前培训若要真正意义上崛起在中国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针对职前培训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1.高校和培训机构强强合作,纠正学生意识
国外大学的就业指导从大一就开始了,而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乏引导。按照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就业中心的经费原则按不低于毕业生人数所交全部学费的1%预算划拨。然而高校就业中心更多的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理,而在提高就业技能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很多学生的基本功很扎实,但就是过不了面试的“临门一脚”,因此大学生在平时应加强求职技巧方面的知识积累。从目前培训的学员反映来看,大学生参加职前培训后,平均可提高20%的就业竞争力。同时,由于体验式的培训方式,使得许多学员通过培训结成了朋友,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同时,还能拓展视野与人脉,一举多得。
高校也可构建在职教师和学生同训内容。在进行大学生职业培训的过程中,要选取技能实践模块,对在职教师进行有效培训,促进师生同训,提升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理念,注入新鲜思想,提高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师生同训对于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2.针对本校产学合作模式,对于职前培训与企业合作的一些启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产学合作一向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与各大企业挂钩,为企业定点输送人才,这样良好的职前培训之后,其实,加强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双边合作教育,就可以将产学合作不仅使得企业和高校联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缺失之处,职前培训则可以充当两者之间调和的第三方,使得高校能够在保证升学率的同时,企业有合适的人才可以录用,培训机构自身可以赚取费用,流转资金,从而发展,再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三方各得其所,物尽其用。
3.培训机构建立一对一模式,提高课程针对性
大一定位,大二选择,大三准备,大四实践。这种不盲目,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自我规划才是一个有想法,有规划的大学生四年来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对的时刻做对的事情,在未来才能有所准备,才能不急不躁地过好自己的人生。而培训机构的那些课程我们不能否认它存在的意义,然而,如果对一个对于自己的定位尚且迷茫的大一学生来说,传授他一些虚化的职场素质,显而易见,为时过早。
定位决定地位,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查漏补缺,在之后的培训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比起大众授课的常规模式,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来说,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才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也只有给学生一个可以真实倾听自己内心的平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从学生自身需要什么的角度出发,才是最佳的选择。
4.机构改善自身课程设置
职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多数大同小异,交际沟通,演讲口才,求职礼仪,简历修改,组织领导等,机构所取的名字,宣称能够得到的培训效果却令人耳晕目眩,仿佛只要上了这个课程,500强的公司就近在眼前。这样大同小异的课程令人应接不暇,虽然项目诱人,却毫无特色可言。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培训课程,大都只求快速地进入职场,而进入职场之后该当如何,他却没有了音讯。这样的培训未免太过于短视。
除了所谓的沟通交流能力培训,合作能力培训,面试经验之外,其实,职业道德培训以及岗位技能也是不容忽视的。缺少职业道德的职场人士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恐怖的。而岗位技能培训是大学生与岗位无缝对接,提高就业力的重要途径。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应合理地安排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以及配合比例。大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实际应用的方法,还应当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此外,理论知识也应当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实践技能的训练也应当贯穿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中,并与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总之,技能、技巧的训练,各种教学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表现。
参考文献
[1]王艳娜.浅谈大学生入职培训[J].价值工程,2010,29(20)。
[2]郭荣凤、熊正德、吴东航.大学生“四位一体”职前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经济,2010,(14)。
[3]佟玲、梁立群、邓绍建.浅析论大学生职前教育的培养[J].论天下.2011。
篇9
关键词:TAFE;跨境教育;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朱正浩(1972-),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管理;姚奇富(1965-),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武莉莉(1979-),女,河北省张家口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科规划项目“TAFE院校跨境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探索”(编号:SCG214),主持人:朱正浩;浙江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专项研究重点课题“澳大利亚TAFE院校跨境教育质量监控的实证研究”,主持人:朱正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7-0074-06
澳大利亚跨境教育指的是由澳大利亚合法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澳大利亚境外提供教育或培训服务[1]。其中TAFE是最具特色的跨境教育输出项目。然而,近年来,部分TAFE学院因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教育质量监管不严而诱发了一系列TAFE院校倒闭事件{1},损害了澳大利亚TAFE教育的国际声誉。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修订海外跨境教育的相关法律文件(2009){2},起草改革文件(2009){3},以及设立澳大利亚技能质量局(Australian Skills Quality Authority,以下简称ASQA)(2011)等来构建更加有效的TAFE院校跨境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开展质量监控已成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孙瑞,2009[2];步光华,2011[3]);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借鉴(吕红,2008[4];张存玉,2009[5]);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宏观探讨等(黄雪英等,2009[6];孙卫平等,2010[7]),总体来看,有关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研究的文献较少,从教育输出国视角研究的文献更是罕见。随着2014年11月教育部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启动,及时了解国外院校跨境监管理念、规则和趋势,借鉴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开展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的研究,对于规范现有的高职高专中外合作项目教学管理,保障教育质量,提升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国际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澳大利亚强化跨境教育质量监控的背景和动机
第一,重塑澳大利亚TAFE院校在国际上的形象。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国际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职业教育输出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部分TAFE院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教学质量管理松散,导致一些澳洲跨境合作机构被取消办学资格{4},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TAFE院校的国际声誉。因此,澳大利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跨境教育质量监控,以图重塑TAFE院校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
第二,规避移民政策风险,保障澳大利亚TAFE院校在国际留学生市场的份额。澳大利亚的留学生签证与移民政策一直是国外学生选择澳大利亚作为留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近年来日趋严格的签证和移民政策已经导致境内留学生人数下降,例如2009年紧缺职业名单屡现变数、英语语言门槛提高、签证申请费用提高等一系列政策的变革,造成同年澳大利亚TAFE院校留学生人数大幅下降。为克服上述因素对境外学生来澳大利亚留学规模的影响,澳大利亚政府更加重视教育质量本身,通过加强对跨境TAFE教育质量的监管,提升TAFE的水平和稳定性,适当规避移民政策等因素带来的国内国际教育不稳定风险[8],从而稳定并扩大澳大利亚的全球留学生规模。
第三,形成TAFE境外与境内的有效对接。跨境TAFE将澳大利亚的教学理念、教育资源与管理规章等输出给合作院校,也为海外学生了解澳大利亚TAFE搭建了平台,从而吸引有意向的学生将澳大利亚作为下一阶段的留学目的地。TAFE在澳洲境内和境外的对接通过多种形式达成,包括远程在线教育、海外分校、N+N合作课程等。以N+N的合作课程形式为例:已经在国内完成N年专科学习的学生选择合作院校继续深造,将获得学分互认、英语培训等多项便利。由此,学生一方面受到澳大利亚“世界级知识工人”的理念熏陶,另一方面可获得出国留学的各种便利条件,使得澳大利亚成为学生继续求学的理想选择。而强化TAFE跨境教育的监控,可以为上述平台与合作机制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提高未来赴澳留学生的整体素质,扩大澳大利亚境内的“国际化校园”的生源质量与规模,形成TAFE在国际上的品牌效应,形成澳大利亚TAFE输出后境外与境内的有效对接与良性发展。
二、澳大利亚实施TAFE院校跨境教育质量监控的杉短逑
澳大利亚实施TAFE院校跨境教育质量监控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和TAFE院校层面的两级体系。国家层面的监控主要是利用国家权威,树立职业教育跨境质量监控的法律地位与监管权力,明确各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等;在操作层面上,主要体现在TAFE学院与境外合作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如何将各行业职业教育质量监控标准落实到课程体系、教材准入、教师培训与评价标准等方面。
(一)国家层面监控体系
1.监控的决策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委员会(Council Australian Government,以下简称COAG)。COAG致力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政策制定,监督政策的实施,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政策执行遇到的问题,成员包括总理、州政府官员和各部门部长等。下设八个委员会,其中教育委员会(Education Council)是职业教育最高的政府决策管理机构,拥有制定和修改境内与跨境职业教育质量监管政策的权力。
2.监控的执行层――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ASQA)。第一,ASQA的法律地位。2011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VET)的监管机构ASQA正式成立,依据国家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框架的要求,执行统一的注册培训机构标准(2015)。为了确立ASQA的法律地位,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三项法案:“2011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监管者法案”、“2011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监管者法案(过渡条款)”和“2011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法案(重要修正案)”,在法律上赋予了ASQA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监管机构的地位。针对海外项目的质量监控,澳大利亚政府特别确定三项法案法规,分别是“2001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案”、“2001海外学生教育服务管理规定”、“2007海外学生国家注册部门和教育与培训机构执业守则”。
第二,ASQA的监控工具――风险监管框架。ASQA以风险审计为基础,对于始终符合质量监控标准的注册培训机构较少进行干预,以尽量减轻优质教育机构的评估负担;而对于教育质量存在高风险的注册培训机构,ASQA增加了审查力度。为了实现上述监管理念,在对TAFE院校跨境教育质量监控时使用“风险监管框架”作为工具。该框架通过识别和评估注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水平以及全行业存在的风险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相关风险主要是包括注册培训机构不具备培训职业技能的资历、知识和态度等。ASQA根据影响范围将风险划分为宏观层面的战略性系统风险(systemic risk)和微观层面运营性的培训机构风险(provider risk)两类。战略性系统风险(systemic risk)是指能够影响整个或相当数量的职业与技能培训行业的风险。如果不及时监管,该重大风险可能会导致个人、培训机构乃至整个行业和社会对ASQA丧失信心。运营性培训机构风险(provider risk)是指能够影响单个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质量的风险,如果不及时监管,可能会对学生、行业和社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监管效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第三,ASQA的监控程序。ASQA对跨境TAFE院校的监控首先由确定风险评估的审计目的开始。审计目的是监督注册培训机构是否符合申请要求的标准――2015年注册培训机构的标准、ESOS法案和国家法规(National Code)。为确定审计目的需要搜集信息,信息来源通常包括学生、行业组织、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合作方机构等,然后ASQA以规定方法整理信息来确定审计目的。根据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类型,包括注册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两种,并结合培训机构存在的风险来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及重点(具体如表1所示)。
其次,现场审计与书面审计相结合。跨境TAFE院校教育|量的审计通常以现场审计为主,以书面审计为辅。现场审计需要一个审计团队到境外的培训机构,根据审计标准进行教育质量审核。审计的过程是以审计证据为基础的工作过程。审计证据通常包括:审计人员与教师、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面谈记录,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资料、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安排以及符合审计质量标准所要求的其他资料。审计过程中,被审计的TAFE院校必须提供所有要求的证据,协助完成ASQA的跨境质量审计证据收集工作。审计人员或审计组会及时报告审计结果,并评估被审计机构的教育质量方面与审计标准的差距。他们也将在审核过程中确认下一步的审计工作。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教育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监控点,将给予一次机会,要求该机构继续提供符合标准的教学质量保障证据,这些证据将会作为下一个审计步骤中的依据。
最后,出具审计报告。ASQA将做一个关于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判断并给出书面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管理制度、教学活动和其他资源是否合理配置;第二,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培训包和公认的课程要求;第三,是否合理充分使用了设施和设备;第四,教学团队以及其他与审计标准有关的方面。
(二)TAFE院校层面的监控体系
1.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监控。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澳大利亚核心技能框架(The Australian Core Skills Framework)中将“个人参与社会的基本职业技能”归纳为五个核心技能:学(Learning)、读(Reading)、写(Writing)、口头沟通(Oral Communication)与数字计算能力(Numeracy),并将这五个核心技能进一步量化为职业展示、职业沟通等技能维度,并针对每个技能维度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同时,设计培训包时要求将五个核心技能与行业技术密切结合,以反应在特定工作环境下不同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水平,代表行业期望的人才技能标准。根据TAFE院校的合作协议,跨境合作院校的课程也根据澳方TAFE机构提供的培训包来设置。由此,TAFE院校的跨境教育质量监控重点覆盖了以培训包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在不同层面的具体实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要求、课程考核等方面。
2.严格的教材准入标准。澳大利亚TAFE院校在跨境监控中对教材的准入制定了较严格的标准:第一,技能相关性强。由于澳大利亚TAFE课程是根据培训包技能要求而设置的,因而不论是选用国际公开发行的教材还是院校自行编写的教材都必须具有技能相关性。第二,知识同步性高。TAFE跨境合作的教材体现知识的更新变化,满足国际经济社会进步对课程教学的需要。第三,学习操作性强。TAFE院校在教材编排上必须注重技能学习单元的实务操作,在章节前明确技能知识点、系统的理论知识,并配套丰富的案例和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3.规范师资任教资格,强化师资培训和评价。根据澳大利亚跨境教育质量标准,教师必须满足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规定的条件,即教师必须获得澳大利亚TAE(Training and Education)资格证书。该证书是以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包(Training and Education 10,以下简称TAE10)标准为基础的,TAE10培训包在教学流程分为导入(Introduction)、实施(Body)和总结(Conclusion)三个基本环节,强调要让学习者在上课之初就充分了解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对教师的任教资格提供详细的监控标准,以及把教师是否完整地履行教学实施规范纳入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是跨境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
此外,为了强化教师在专业实务领域的经验提升,澳大利亚TAFE院校每学期会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到境外合作学院执行教学任务,并关心和认可境外任课教师个人职业能力发展,主要监控内容包括确认教师的基本资质、为提升专业技能而参加的职业培训和项目、近期参加的行业实务项目及对所教学课程的帮助、专业与行业能力的发展规划等方面。
三、澳大利亚实施TAFE跨境教育质量监控面临的挑战
(一)质量监控的目标与标准较少关注境外合作院校的需求
澳大利亚作为教育输出国,在TAFE跨境合作质量监控中占据主导地位。澳大利亚TAFE院校跨境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由ASQA根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一系列标准进行监控,尚不能考虑各境外合作院校的异质性与需求。不可否认,尽管输出国和输入国之间确实存在诸如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是TAFE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等多数是结合澳洲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制定的,相应的质量监控也基于此,这样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
最大的困境在于TAFE跨境合作忽略了输入国人才需求特征。目前在中国的澳大利亚TAFE院校跨境合作专业中,管理与商学类专业占据首要地位,其次为社会文化类、建筑艺术类和教育类等,往往难以满足输入国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人才市场需求。不仅如此,很多合作院校输出的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该区域供给过剩的人才。根据我国对2015年高校就业需求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部分经管类专业已经面R严重的学生就业困境。
(二)监控过程中合作双方关系尚待理顺
以TAFE在中国的合作项目为例,在TAFE院校跨境监控过程中,由于中外双方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行政管理方式、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目标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协调,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监控得以顺利实施。然而,由于中澳双方往往欠缺多层次的有效互动机制,有些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扩大了监控的成本和难度。例如,澳大利亚TAFE院校跨境教学质量的监控手段主要是现场监控,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是维护合作关系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成本较高,澳方合作院校主要是书面审计为主,不能全面反映教学的动态过程。此外,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教学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控结论产生偏差,而且易造成双方合作关系间矛盾的积累。
四、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未来趋势
第一,更注重合作双方的关系治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保障TAFE跨境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未来TAFE院校跨境监控将更注重“合作关系”的治理。一方面,跨境合作双方逐渐以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为目标,不断将信任内化在合作院校的各个层面,最终确立长期合作的期望。另一方面,完善建立多层次的沟通路径,以及时应对从教学目标设计到教师教学、学生掌握技能等过程实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全面的合作关系维护。
第二,将先进的评价标准引入TAFE院校跨境教学质量监控。澳大利亚一直致力于教学监管“标准模式的开发”,合理的评价标准立足于“将高等教育中隐含的标准变得更为明确,以达到增强透明度,把标准传达给利益相关者之目的。”[9]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在教育领域予以实践的标准有不同的侧重点,受到澳大利亚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三类:一是澳大利亚课程体验调查(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以下简称CEQ),是对教学质量和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指标体系,CEQ被视为较成熟完备的评价工具,被广泛使用。二是澳大利亚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Australian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以下简称AUSSE),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教育机构了解培训项目对学生的提升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模式,测量学习环境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优势在于社会普遍认为该调查获得数据更为可靠,因为学生实际在做的事情才是更为重要的观测点。三是澳大利亚毕业生技能评价(graduate skills assessment,以下简称GSA),它是独立于机构、课程和学科的,为了保障机构和课程的质量而设计的。可以预见,随着澳大利亚采用有效评估工具对TAFE跨境教育质量进行监控的呼声越来越高,结合跨境教育的特点引入先进的评价体系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澳大利亚TAFE跨境质量监控从最初简单的教学管理手段逐渐演变为如今国际职业教育培训竞争的手段,造就了澳大利亚TAFE院校跨境教育质量监控的特色。分析其内在逻辑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外合作项目的内涵式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第一,对教育质量的监控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部分澳大利亚教育机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导向,导致质量监督力度逐渐弱化,最终使得教育质量难以支撑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在TAFE教育机构对教育质量监管缺乏“内在动力”的背景下,国家需要施加“外在压力”来保障教育质量,以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中外合作项目已经步入新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很多高校也普遍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监控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必须对中外合作项目施加“外部压力”,根据合理的监控标准和适当的监控力度,通过激活或强化职业院校在中外合作项目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内生动力”来最终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质量监控效果有赖于制度保障。澳大利亚TAFE跨境质量监控有赖于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政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框架,包括教育机构相关标准(机构分类标准、机构注册标准、课程认证标准)、学历资格的评定标准、教学与学习的成效标准、信息与研究的标准等。而且成立国家监管部门ASQA,通过立法赋予其行使教育机构的资格注册、评估、专业及课程认证等职能,并有权处罚、注销不合格机构。这一制度体系保障使得政府对TAFE跨境质量实施有效监控有了强有力的主体和依据。当下,我国涉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管的各级各类评估、认证、审核活动比较多,但是缺乏协调,如何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建设强化质量保障标准的统一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澳大利亚的做法值得借鉴。
第三,以风险审计为基础的跨境质量监控模式值得借鉴。澳大利亚在对TAFE院校的跨境教育质量监控中采取的做法是:以风险审计为基础将培训机构按照教育质量优劣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机构采取不同力度的监控手段。这种做法较好地兼顾了监控的效果和成本,将有限的监控资源用于风险较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使监控资源达到最大化效益。目前我国也存在对教育质量的各项评估,但国内评估往往过严过细,对评估工作的批评不乏“扰民”、“造假”、“形式主义”等词汇。一些教育评估工作不仅对学校造成了负担,甚至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随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评估工作的逐次展开,如何有效监管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澳大利亚基于风险管理的监控手段极具借鉴意义。
注释:
①2009年11月,澳大利亚莫瑞迪安集团(The Meri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又称全球校园管理集团(Global Campus Man-gement Group)]旗下4所私立职业技术院校:艾思蒙特r装学院、莫瑞迪安国际学校、国际设计学院和国际创新艺术学院宣告破产。
②2009年,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法律委员会制定了《海外学生教育服务修订(提供者和其他方法的重新规定)法案》[Education Services for Overseas Students Amendment(Re-registration of Providers and Other Measures)Bill 2009],该法案经参议院批准于2009年10月16日正式颁行。
③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委员会于2009年先后起草了《加强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建议》(Strengthening the AQF :A Prooosal)、《关于学分安排的国家政策和指导原则》(AQF National Policy and Guidelines on Credit Arrangements)、《加强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澳大利亚资格架构》(Strengthening The AQF: An Architecture for Australia’s Qualifications)、《澳大利亚资格颁发政策和协议》(AQF Qualifications Issuance Policy and Protocols)等改革文件。
④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被停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52项,其中澳大利亚TAFE院校58项,作者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数据(http:///index.php/default/index)整理得到。
参考文献:
[1]Canberra. Australian outbound student mobility [M]. Australian Government- 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2012.
[2]孙瑞,张曦.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9(1):154.
[3]步光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1(7):20.
[4]吕红,石伟平.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8):85.
[5]张存玉.澳大利亚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D].厦门大学,2009.
[6]黄雪英,蒋景东.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监控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9(17):48.
[7]孙卫平,郭心毅,吕红.以市场为导向 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6.
篇10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2012年全区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2011年全区民办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表彰奖励在2011年民办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研究部署2012年全区民办教育工作的任务和措施,目的是发扬成绩,正视问题,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推动全区民办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1年全区民办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民办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积极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使民办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突出表现在:
(一)民办学校办学条件逐步优化。截止2011年底,全区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已发展到434个,其中幼儿园356所,中小学6所,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他教育机构63个。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在校生达21300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38584人。固定资产民办教育机构达9846.6万元,民办幼儿园达7076万元。尤其面对人民群众对高档次、高品位教育的需求,许多民办学校、幼儿园注重改善办学条件,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在校舍改造、内部装饰及教学设备、图书配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创建教育品牌,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二)民办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按照一要规范、二要发展的原则,逐步完善了民办教育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全区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区教育体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和学前教育管理办公室依据法律法规要求,研究制定了《民办教育管理制度》、《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并明确办学标准条件,严格审批把关,强化监督管理,每年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进行评估检查,建立和完善年检制度和公示制度,规范了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
(三)民办教育师资队伍逐步扩大。绝大多数办学单位注重对人才的选聘和培养,许多学校注重吸纳离退休教干教师担任教学管理工作,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也为离退休教干教师提供了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机会。许多学校聘用大学毕业生和下岗中青年知识分子作为学校工作的骨干力量,既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也为其提供了就业岗位。许多学校还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教干教师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区民办教育机构现有教职员工1619人,民办幼儿园现有教职员工3190人,基本形成了一支懂得民办教育规律并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
(四)民办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绝大多数办学者把学校当作事业来办,经历千辛万苦,在教材开发、授课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培养特色人才的经验。有的幼儿园不拘泥知识传授,注重与国际接轨,在幼儿智力开发、行为习惯培养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2011年,又有4所民办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幼儿园。许多外国语培训学校注重口语教学及实用语培养,既满足了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为社会各类出国考察、旅游团体提供了良好的实际用语学习环境。特别是音乐、舞蹈、书画等艺术类培训学校,开设的门类齐全,装备的设施优良,教法灵活多样,不仅培养了大量艺术特长生,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为各艺术类高校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种新的办学体制和教育观念为全区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
总之,几年来,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面向市场,积极探索灵活的办学机制,创办了众多特色鲜明的培训学校和幼儿园,为全区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代表教育局党委向在座的各位,并向辛勤工作在民办教育岗位上的广大教干教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当前民办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的主流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民办学校、幼儿园发展不平衡,规模大、投资多、标准高、设施好、师资强、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明显、社会信誉好的民办学校所占比例还相对较小,许多学校租赁的校舍简陋,设施档次不高,在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行。
二是有的民办学校、幼儿园的法人代表法律意识淡薄,依法执教的主动性不强,对民办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甚至不学习,不懂法,盲目办学。有的学校、幼儿园在出现重大事件、重要变更、组织大型活动、印发宣传资料等方面,不汇报,不审批,甚至还有不接受年检的现象,让管理部门在很多工作上处于被动。
三是有的民办学校、幼儿园管理意识不强,内部管理不完善,办学行为不规范。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规章制度、规划计划,更谈不上学校的档案建设。
四是有些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计划不完备,教师备课不规范,使用非正版教材,课程课时不达标,学籍资料不齐备,甚至有些学校无教材、无备课,教学情况无评估,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五是有些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及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不稳定,没有形成自己的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有的学校聘任的专兼职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证书,不具备任职条件。有的学校还未依法与教职员工签订聘任合同、劳动合同,未按政策规定为教职员工落实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险,不能保障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
六是有些学校、幼儿园的资产与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学校甚至无资产账,无会计账薄,无财务档案。
七是有些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校园治安、事故预防、隐患排查等方面的制度、措施和组织机构不健全,未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设施配备不足,学校治安保卫、卫生、消防、交通、食品等方面存有极大的隐患。
这些问题,是当前全区民办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扎实做好2012年全区民办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居民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必须大力支持、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渠道,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民办教育的工作方针就是一要发展,二要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促质量提高,逐步实现由数量积累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由一般教育向特色教育转变。
(一)抓好布局规划,严格规范管理。公办中小学布局调整目的是方便中小学生就进入学。民办学校、幼儿园也有布局规划问题,某个区域相同专业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或幼儿园过多,就会造成生源紧缺,过少则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形不成规模效益。特别是在幼儿园规划布局方面,按照省市要求,到2013年公办幼儿园要达到幼儿园总数的60%以上,今后两年新增幼儿园必须以公办园或公办性质的幼儿园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审批的过程中,要切实搞好布局规划,真正筛选出具有办学办园实力、社会声誉好的学校、幼儿园予以审批。同时,在规范管理方面,也要严格执行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把住四个关口:一是把好设学准入关,从源头上保证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在受理民办学校办学申请时,一定要严格依法、依规审查举办者的办学资质和办学条件,严格履行准入制度和审批程序。要把办学风险评估和学校前景预测作为考察审批民办学校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止不具备办学条件、没有办学实力、借办学牟利的单位或个人举办民办教育。二是严把招生宣传关,实行事前备案和专人负责制。要建立完善招生宣传备案制度。备案的范围不仅限于广告,还包括简章和招生网站、网页的宣传内容。民办学校的招生广告和简章前,必须遵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核备案手续。对擅自或违规招生广告简章的,要及时查处,绝不能姑息迁就。三是严把年检审计关。对民办学校的年检和财务审计,是国家的法定要求,必须认真实施。要通过年检审计,及时评估预测学校潜在风险和资金安全情况,及时对需要整改或终止办学的学校依法进行行政处置,做到问题早发现、漏洞早弥补、风险早防范。四是把好变更事项关。要依法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变更事项审批(备案)制度,已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在存续期间变更学校性质、法定代表人、办学地址、学校名称、办学层次及办学范围等,必须经区教育体育局审批核准;变更主要负责人、财会人员,变更或增设专业等必须报区教育体育局审批备案。民办学校终止办学,必须依照其设学审批权限和程序,依法办理终止和注销手续。同时还要积极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做好沟通和衔接,确实做到与办学有关的工商管理、法人登记、银行户头等完善的终止与退出。
(二)坚持正确方向,提升办学水平。实事求是地讲,民办教育接受政府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法予以审批和管理,这就是对民办学校、幼儿园的认可。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应该珍惜这种荣誉,真诚接受政府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树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事业心,坚持育人为本,赢得社会信任。当然,民办学校办学要考虑经济效益,但育人必须是第一位的。从国外私立学校的成功经验来看,民办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经济利益和教育质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通过教育质量的竞争来追求和获取合理的回报。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政策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并做到遵守法规、执行纪律不折不扣,确保办学合法合规。要主动接受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督导,学校、幼儿园在办学过程中出现重大事项、重大变更、组织开展中大型活动以及取得的重要荣誉等,都要及时向区教育局汇报、申请或备案。对区教育体育局布置的任务以及研究确定的工作,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一件一件地落实到位。严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禁阳奉阴违、我行我素。要坚持以法规为指导,以实用为原则,加强学校、幼儿园规章制度建设,明确发展规划和目标愿景,积极探索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学校管理摸式。尤其要树立品牌意识,坚决摒弃“家教式”“作坊式”办学、办园思想,切实加大投入,搞好规划设计,租赁环境优良的校舍,充实质量一流的设备,根据办学特色强化装修整修,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彰显独有的专业教学魅力,办出群众满意、学生喜欢的精品学校。
(三)强化质量意识,增强竞争能力。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特别是民办学校,有质量,才能有发展。质量不过关,社会和群众没有信心,就难以生存。从区内外倒闭的民办学校看,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要是依靠名师,建立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要创造条件吸引一批在教育教学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并为其施展才华提供便利。要尽力提高教师待遇,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形成稳定的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力争以优良的师资队伍和科学严谨的管理,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要强化自身特色专业教学研究,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全程服务、优质教育。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全面加强教研活动、教师备课、教学过程、学业水平测试等各环节的监控,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要针对市场需求,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办学形式,不断优化自身教育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创出特色,铸造品牌,增强自身的办学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