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6 23:1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2、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3、车胤囊萤映雪。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虫”,对家里最感兴趣的就非爸爸那黄褐色的大书柜莫属。书柜里装了很多书,我拿不着,就踩着椅子拿。不料,书没拿到,反而摔了一个大跟头。从那以后,爸爸不准我一人拿书,只能叫大人帮着拿。时钟三兄弟整天你追我赶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转眼间,我上六年级了,可是我跟书之间的感情却历历在目。
我的读书故事之——喜
一年级的时候,我天天都读爸爸书柜里的书,直到我把书都差不多读完了,爸爸就带我去了书城。那次,我和爸爸买了很多很多的书,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屋顶上的小孩》、《城南旧事》等等,各种各样的书籍应有尽有,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整天都把书捧在手心里,爱不释手。我上哪儿都带着书,逛街、旅游,甚至睡觉都要把书放在枕头底下。没过几周,爸爸就会带我去一次书城。每次去书城,我都会去汲取书的“营养”。书,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丰富我的想象力和获取一些课外的知识。
我的读书故事之——怒
一天,我全神贯注地在课桌上看书,一位同学向我借书,我毫不犹豫地把我那本《城南旧事》借给了她。几天后,我来取书,却看到那本书已经损坏了。书上的一层薄膜被撕了一半,书中的页数已经不完整了。当时我看到这一幕时,气极了。真想把那位同学的书也撕了。那位同学看到我很生气,就对我说:“对不起,我会帮你补好的。”听到这话虽然还是很愤怒,但是还是觉得她说了应该能做到。于是让她把书带回家去补好。后来,她真的把书补好还给了我,虽然书上有些粘补的痕迹。
我的读书故事之——哀
偶然有一天,我在书店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蓝色的海豚岛》,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被吸引住了。我不假思索的掏出了三个月的零用钱买下了它,我走到了公园的石凳上津津有味的看着。看着看着,肚子自己叫唤起来了。不过高尔基说过:“书中自有面包在”,我立刻感受到书中的知识填充了饥饿的肚子。我把书里的营养当作午餐,这比真正的午餐更有“味道”。渐渐到了下午,到了该回家的时间,正准备回家,忽然看见一位老人没站稳,上前扶了她一下,然后就回家了,直到回到家里了才发现书还放在石凳上,等回到原处的时候,书早已不见了踪影。
我为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而感到哀伤。
我的读书故事之——乐
我从开始认字时,就开始拿书玩。后来认识很多字的时候,就开始看书。我读书的时候速度很快,爸爸就对我说:“不用那么着急,要细细品位书中的知识,会对你受益匪浅的。”后来,爸爸给我讲了“三温四复”式的阅读方式和“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在书上重要的地方画上符号。还买了一个小本子要我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和写阅读心得。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都一直坚持着,已经用了四个本子了。现在,我每遇到一本书,宛如一匹饿狼看见一块肉一样。“吞掉”那块“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书中所有的“纤维”和“筋肉”成为我的一部分。
一天,我写的作文在《青少年报》上发表了,我心里乐滋滋的。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努力和书籍的“帮助”结合的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享受着收获成果的喜悦。我暗暗下定决心下次还要发表。
篇4
NO.one做作业时的偷看:
对于我来说,做作业就是最无聊的事之最。每次做作业我都因为无聊而分神。可是我也是个“书迷”,但是老妈不准我在做作业时看书,怎么办呢……好!那我偷看总是行的吧?
“3,2,1,开始!”在我经过准备后,决定实施“A”计划—— 我的“防御阵地”(我的房间)并不正对于“敌方”,所以只要不出声,恐怕只有天上的神仙才知道我在这里偷偷摸摸地看书。于是,我轻轻地打开书柜门,心好像都悬到嗓子眼了。悄悄的,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手一点一点地缓缓地移动,拿出一本书,另一只手托住,我还脱了鞋,生怕鞋底发出和地面摩擦的声音。我心里不停地默念“静”,然后慢慢地让它躺进书桌抽屉里,OH!忘了一步,还得安静地合上书柜门,以免被发现,Yes!行动成功!接着,我打开抽屉,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太有趣了,再来一本!”
NO.TWO厕所里看书
嘻,有趣吧?我想,诸位观众都没有体验过在臭哄哄的厕所里看书的滋味吧?!
就说有一次吧,我又打算去厕所看书,但这之前还得和老妈打场“游击战”
篇5
人,从几岁开始,就上幼儿园,接着上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大学…….然后工作。人生活的每一天当中,都离不开读书。可以这么说,人的一生是在“书海”中度过的。知识就像海洋,我们需要不断从中吸取营养,可见,读书是多么重要。我特别爱读课外书。
在我们家里,书柜里、书桌上、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能见到书的踪影。书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有工具书、英语书、文学作品、漫画、百科全书等…….
我爱读书的程度几乎可用“费寝忘食”来形容。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会儿书早已成为我的习惯,只要不看书,我就睡不着,好像有道美味点心放在眼前,可就吃不到一样,心里痒痒。妈妈要求我每天晚上9:30分前必须睡觉。可有时候功课较多,我要到9:30分才能上床,就没时间看书了,那怎么办呢?我自有办法。我问妈妈:“我能不能看书啊?”她总会勉强地回答:“已经很晚了,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只准看5分钟。”“看10分钟吧?” 我跟妈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讨来宝贵的10分钟,于是我就乐颠颠的,飞一样地“奔”到床上,看起书来。可是,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10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妈妈过来催我睡觉,我正看得入迷,就死磨硬缠地求妈妈让我看晚这一页。等把这一页看完后,我还会“得寸进尺”,继续往后看。不等妈妈发出“最后通牒”,我决不罢休。我现在功课越来越忙,晚上能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妈妈心疼我,想让我早休息,我呢,不想放弃看书的乐趣,所以,和妈妈上演的“时间争夺战”越来越经常发生。
我在家里连上厕所也要看书,可笑的是,每次我不是只带一本书,而是要搬上一摞书,实际上我也只能看一本。我觉得,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好好地享受我的书籍,谁也管不着我,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喜欢的书统统带上。有时为了多看一会儿,我会在马桶上坐好长时间。妈妈见我老不出来,就忍不住过来喊我,开玩笑地说:“你到图书管去了?”她还提醒我说:“坐时间长了会坐出毛病来的!”看我这个样子,不知道是该表扬我还是该批评我了。
很多同学看书,往往只看一遍,还没深刻理解,就把书扔到一边了。我觉得,读书就象吃饭,要嚼慢咽,充分吸收里面的精华,我一本书起码要看两遍。我最喜欢黄蓓佳阿姨的〈我要做个好孩子〉和黄倩阿姨的〈紫鸢鸟〉,这两本书我都不知道看了几遍了,都能倒背如流了。
篇6
李静怡
说起读书的故事,最难以忘怀的便是那拼音都还读不准,字都不识几个纯真年代。四五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手捧着《三字经》,齐齐坐在湖边摇头晃脑地读着书。书里讲什么都还不明了,只知道要学习、要学习,只知道靠学习才能把自己送出乡村,才能过上好日子。
除了《三字经》外,我们还看了许多文学作品、格言警句,于是便有了以下的读书故事:
书 是 食 物
“姐姐,我肚子饿。”弟弟拉着我的衣角,抬头望着我。可离吃午饭时间还尚早,而那时的小毛孩身上哪会带着钱。于是哥哥默默地掏出一本《中国故事》,在弟弟面前晃了晃,道:“喏,给你‘面包’。知道吧,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一群孩子被哥哥的话逗翻了,连刚刚还哭丧着脸喊饿的弟弟都笑开了花,摸着自己的肚子接哥哥的话:“饱了饱了,多谢。”
我还觉得意犹未尽,便接着说:“不够不够,面包不够营养。”说着拿出怀里的《西游记》,“来,给你点营养品!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我这一说,二哥又觉得自己要是比小妹逊色那怎么行?倏的站起身,俯视着我们,撅着嘴道:“你们说得太简单了!西塞罗还说过一句话呢!‘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
“你厉害你厉害!”大家都被这不服输的哥哥给逗笑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在一片欢乐的笑海中,食物那些“身外之物”早已被忘却得干干净净。
书 是 钥 匙
还记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那年我初入城市上学,有点儿跟不上“城市人”的步伐,学习逐渐被动。一日夜里,我问上铺的二哥:“诶,你说,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那锁在哪儿?”他顿了顿,回道:“在你心里,”我不解,他又接着说,“你要是想读,读懂了,这书自然能把那锁开;你要是不想,排斥它,又给它上了几把锁,连神仙都帮不了你。”我一想,是啊,学习哪有分什么“城市人”“乡下人”,这一切不过是我的“借口”罢了。
那一夜,我又想了很多。翌日,心头的“锁”好像一夜之间都解开了,连班主任都大呼奇怪。多亏了那句话,我终于找回了当年读书的初衷,仅仅是,喜欢读书,不为其他。
书 是 生 命
上了初中,书变得“可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业量变多了,学业压力变大了。想像以前一样手捧书本在书海里漫游似乎变得不可能。我也试过偷偷地看,在学校不成,就在回家路上看,回到家,就躲在卫生间看,偷偷地看,生怕被发现。
一日,我按捺不住书的诱惑,翻开了刚买回来的文学合集。不料一时大意,看书看得入了迷,连妈妈进自己的房间了都没察觉。终于还是被发现了,她狠狠地批了我一顿,没收了书,还丢下一叠卷子。
篇7
编织一个个故事,完成一本本书。孩子们说,当然也有大人们说,我喜欢读汤汤的童话,喜欢《到你心里躲一躲》、《别去五厘米之外》,喜欢《睡尘湖》、《流萤谷》,喜欢……有他们的喜欢,真好。
小的时候,就爱编故事,编给憨头憨脑的弟弟听。那时候,父母亲操劳在田间地头,所以洗碗、扫地、抹桌子这些活儿,母亲总吩咐我做。那时候,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零食,口袋里如果有几块糖,几片饼干或是一把瓜子,那感觉就是一个富翁。
我讲故事给弟弟听,是有目的的。
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那时的我有点儿懒,有点儿馋,还有点儿坏。为了把母亲交给我的家务活转移到他身上,为了把属于他的零食拿些过来解馋,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故事引诱,屡试不爽。
“好了,我累了,不讲了。”
“接下去说嘛,别停,别停下来。”
“那你先把地扫干净了。”“……”
“好了,明天再讲。”
“啊,不要,不要停下来。”
“那你给我一块饼干。”
“……”
故事一段段地编,讲讲停停,停停讲讲,我憨厚的弟弟就被故事吊着,睁着一双小眼睛,竖着一对招风耳,被我说的故事迷得一愣一愣,他一遍一遍地问:“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他在我随口瞎编的故事里把一样一样的活做完了,把一点儿一点儿好吃的贡献进我的肚子。
真的很汗颜哦,我曾经是这么懒,这么馋,这么坏。
当然,编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些时候,我讲的故事弟弟不爱听,因为他一听开头就知道结尾了。这种情况,他是不乐意干活,也不会分半点儿东西给我的:更懊恼的情况是,很多时候我绞尽脑汁也编不出来。怎么办呢?
有一回在路边捡到一本破破烂烂的小人书,讲的是什么内容,如今已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并且在它的基础上,改编了好几个故事讲给弟弟听,他都十分喜欢。就这样,我把求援的目光对准了书本。我的阅读之旅就是这样开始的——为了引弟弟上钩,我要编故事,为了编故事,我要看书。
而只要想看书,书总是能找到的。伙伴的家里,街边的书摊上,同学的书包里,还有书店……我像一只嗅觉灵敏的狗,闻着书香寻去,哪里有书,我就往哪里。连环画,童话书,作文书,杂志……总之想着法子找来看,再破的也不嫌弃,只要上面有字。
我的阅读就是这样开始的吧。
篇8
1经典的名人读书故事:沈从文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着名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广泛受到世人好评。小时候的沈从文就认真读书,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家气质。
有一次,小沈从文逃课,溜到邻村看大戏,一直到太阳落山,他回家。
第二天,老师责问他为什么逃课。沈从文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罚他跪在院子里的一颗大树下,说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三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2经典的名人读书故事:余秋雨
余秋雨是着名的文化学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国文脉》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书中对中国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认识,让许多人追捧。可你们知道吗,这与余秋雨先生的幼年读书时光有密切的关系。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篇9
小时候,爸爸总在睡前给我念故事。可是,他常常到了他觉得困了时,就把一整页密密麻麻的故事“浓缩”成一句或者两句。我十分不高兴,就让妈妈给我讲睡前故事。可妈妈经常干家务干到夜深,她还没讲故事,我已经呼呼地睡着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读一些注音读物,如果在没有注音的读物里,我遇到了不懂的字我就读它的一半或者它的形近字。有一次,我觉得一个叫“玫瑰小姐”的故事很好听,就读给爸爸听,我读起来:“‘什么’‘鬼’小姐。从前,……“我刚读完题目,爸爸就笑得前仰后合。我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大概到了一二年级吧,我渐渐学会了查字典。一口气读完了《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一次,我在吃烤面包时,说:“今天我烤面包,明天我做酒,后天王后孩子到我手,我姓卢萨卡江东多幅锣鼓里根,这样的姓最少有!”
到了三四年级,我已经在语文课本中读了不少科幻故事,如:《院子里的悄悄话》、《纸奶奶过生日》、《万能胶水发明记》等。我不再仅仅向往童话世界,我渐渐喜欢上了《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成了现代科技课上的活跃分子。
现在,我又喜欢上了杨红樱阿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我从书中学到了许多道理,比如说人不能有妒忌心,对每一个生命都要赋予爱,人不能记仇等。
我喜欢读书,我心中始终铭记着冰心奶奶说过的九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汕头市实验学校
篇10
说起我家的读书故事,历史悠久谈不上,混水摸鱼倒是恰到好处,没有书香门第的美誉,除去书圣之类耀眼的光环,我想,剩下的就只有真情实感了吧。
先说我自己,幼时第一眼见到的书是两本连环画,带有解注的那种,一本是小猪盖房,另一本是小兔看病。当时崭新的画面让我爱不释手,小猪的愚钝与机智在我脑海中闪过一阵阵,灰狼的垂涎欲滴又让感到莫名其妙的好笑与憎恶。我才知道原来书是多么有意思,可以让人流连其中,不得脱身。可是那浓厚的书香又让我敬畏三分,可每一次都是抛却它一头扎进那奥秘的书海。渐渐踏进了新的门槛,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我又徜徉在了四大民名著的门前,跪拜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海底两万里、红书等等的脚下。黛玉的清纯,宝玉的“痴呆”,梁山好汉的勇于反抗的时代精神;三国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西游记的幻想社会与现实的渴望,无不让我时而欢喜,时而怜爱,忽而满脸怒色,忽而开怀大笑。
要说姐姐,她可有点历史了,数十年的阅历让她“满脸风霜”,小妹资历尚浅,未能与其一决高下。“判断一个人,不要加上太多的主观因素;不要轻易去相信一个人,也不要轻易去怀疑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不要随波逐流,多吸取有利的建议,做好自己”这些出自于他读完八十天环游地球一书的感慨。古代那些榜眼探花,不也是饱读诗书、寒窗苦读才得来的结果吗?世上没有绝对的圣人,读多了,也就看透了,这跟久病成良医是类似的。
妈妈,学历只有一年级,可是完全阻隔不住他追求文化的决心,他的心灵向往洁净、涵养。夏天中午睡觉的前奏是看书,妈妈认得字不多,每每看到生字便向我请教,我我总是像老师对待学生一般,耐心的教他,而他也很爱学习,第二次再见到,也不会忘记。闲时,妈妈便捧起一本书,如饥似渴的读着,像那涌出的泉水止不住。最近妈妈迷上了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当中描写了黑暗时代一位母亲的悲惨命运,先后两次嫁夫,先后剩下两个儿子,时而贫穷,时而富贵,但最终也没有摆脱自己那潦倒的丈夫,从而以悲剧收场。妈妈看后思索了大半天,继而昏昏的睡了,我想他肯定在幻想一个更完美的结局,便来到梦中施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