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生活出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广大市民朋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碧水、蓝天、清新的空气、洁净安全的食物、宜居的生活环境,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大部地区秋冬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我市也不例外。解决以雾霾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超越一己之利、个人之便,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支配自己的行为;需要唤醒每一个人的责任意识。为此,我们向广大市民提出如下倡议:
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看起来很平常的生活小事,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做好,就会改善环境。我们倡议广大市民朋友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倡导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多一点文明、多一份健康。
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目前,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和道路扬尘等,都是空气中pm2.5的来源。每一脚油门、每一根燃烧的秸秆、每一串响亮的鞭炮、每一抹绚烂的烟火背后,都可能增加对雾霾的“补给”。对于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常怀敬畏和感恩之心,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少用一个塑料袋,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低碳节约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倡导“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方式。
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传播者。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的传播渠道更为便利,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举手之劳转个帖子、追一条评论或者点一个赞,都有可能把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我们倡议广大市民积极向身边同事、朋友、家人宣传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意义,推广科学、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
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引领者。在促进环境改善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绿色时尚的引领者。比如,鼓励亲朋好友把在婚礼上燃放礼炮改为共植结婚树,为城市增绿;再如,好天气里选择骑车出行,既健康又自由。当绿色环保的行为方式成为新的时尚,得到更多认可和追逐时,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也将深入人心。
新环保法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全民环保已经从自觉自愿上升到法律义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参与环境保护,践行低碳生活。
篇2
关键词:乐活;家用纺织品;设计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21
0 引言
家用纺织品作为装饰类纺织品越来越受关注,成为了业界和消费者们重视的领域。不仅体现了主人的品味、修养、喜好等,也具有调节身心和家居整体氛围的作用。本篇论文针对乐活主题的设计理念和和现代元素,强调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1 研究背景
乐活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国外,由英语LOHAS音译而来,意为“健康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刚开始也只是受到一部分的人的追捧,只是这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形态,他们强调“健康、快乐,强调回归身体和重视心灵”。随着网络和媒体的推动,才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乐活,同时也贯彻乐活的生活态度和理念,并将其付诸于行动。比如:吃绿色有机蔬菜、低碳出行、穿天然面料的服饰等,乐活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乐活是追崇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态度。
“乐活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价值观体系和消费行为特征,提倡"自然、环保、可持续、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在当今消费社会,人们不但消费物品,更主要的是一种消费者文化内涵的体现及心理需求,从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设计师在塑造自己价值观念的过程中,把符号所象征的意义与其产品紧密联系,强化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因此,乐活会成为一种生活潮流。
2 乐活风格在家纺设计中的应用
乐活就是要快乐,活出个性,活出健康,集健康、时尚、环保于一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一样的生活,不免觉得生活的乏味。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乐活风格的家纺设计更能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下面从纹样造型、造型两个方面的设计要素来分析。
3 乐活风格纹样要素分析
乐活系列给人的印象应当是干净、简约、舒适的现代风格。因此,乐活风格家纺的造型不必繁琐复杂,而应该追求新意,营造轻松活泼的 家居氛围。在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也许我们都在期待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我们也无法随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既然这样,不如我们把我们所向往的旅游景点搬到家里面,让疲惫的一天在进入家中得到充分的身心愉悦。如图1、图2所示,以世界各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为设计灵感,将卡通化的世界旅游景点排列组合,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金字塔、故宫等进行简笔化和卡通画,运用排列重组的方法,进行创新和变化设计出一系列的家纺图案设计。风格简朴淡雅,以简约明了为主要特点。突出了时尚、淡雅清新的风格,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4 乐活风格造型要素分析
乐活旨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因此与吃喝玩乐不分离,是成为一种具有文化色彩和生活情调的现代享受。趣味也是设计的永恒主题,所以乐活家纺在造型上也应该具有趣味性。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消费水平和价值观念也日趋成熟。消费者越来越具有独立独特的消费意识,他们不会再盲目追随潮流,精神性消费占据会占据主导消费地位。如何设计出趣味性家纺产品,成为现代家纺设计师值得关注的新焦点。作为感性现代产品设计,乐活家纺设计受到人们的极大亲睐,充满趣味性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们情感的需求。乐活风格趣味性设计以其能引人入胜、创造愉悦审美体验的特性,带给人们独特的精神愉悦,为现代家纺设计提供了新的个性化发展契机。
5 结语
家纺产品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设计产品,其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备审美等多重功能。当今社会,都市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与产品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近,仅仅追求功能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精神层次和心理层面。乐活风格家纺设计是将消费者从匆忙劳碌的现代生活压力中解放,调节人们紧张的神经,提升生活乐趣,增添审美情趣。将精神层面带到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同时,乐活风格家纺设计也是家纺设计上的一种返璞归真。因此家纺设计师应该赋予产品更多的情感意义,而不是做足表面功夫。要充分利用各种设计语言,增加与消费者的情感建立,正确引导人们的情感生活,赋予产品更多的情感意义,创作出更多美好的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曹媛,龙韧.“乐活”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2(16).
[2]秦臻.当代家用纺织品图案时尚化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篇3
关键词:公交优先;政策保障;基础设施;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072-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飞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我国城市的难题之一。一方面,城市道路建设速度无法跟上交通量的增长,我国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大规模兴建交通基础设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都较低;另一方面,盲目增加道路建设将会释放潜在的出行需求,并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公共交通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型交通,具有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少、运量大等优点[1]。公交优先理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法国巴黎[2],现已被证实是城市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高品质的公交服务,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进而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1 昆山城市公交发展外部条件
昆山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上海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昆山距离上海市中心城区50 km,距离苏州市中心城区35 km,距离省会南京市254 km,处于沪宁发展轴与沿沪发展带的交汇点,位于上海、苏锡常两大都市圈的交叉地带,直接受到上海、苏州经济辐射影响,区位优势明显。
2014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 001.02亿元,成为了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 000亿的县级市。2015年,昆山连续第三年并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榜首。公交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众多大型先进制造业项目的投产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昆山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保证了昆山拥有较为旺盛的公交出行需求。
2 昆山公交发展成就
2.1 公交车辆
昆山公交车辆规模从2007年的864辆,增加到了2014年的 1 409辆,计1 650.1标台。按常住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公交标台数为14.04标台(含轨道交通为14.81标台),远高于住建部提出的10台/万人的标准。
在扩大公交车辆规模的同时,昆山也非常重视提高车辆的品质。2014年末,所有公交车辆均为空调车,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所占比例已接近五成。昆山近年来新购置的车辆均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随着老旧车辆的逐步淘汰,昆山公交车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历年昆山公交车辆发展情况分析,如图1所示。
2.2 公交线路
昆山市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范围也随之扩大,城市新兴片区众多,公交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为更好的解决居民出行问题,特别是城市新兴的产业园区及住宅小区,我市公交线网不断延伸,线路优化调整不断加快,公交服务范围逐步扩大。
截至2014年末,昆山共有常规公交线路216条,线网长度达到了3 231.6 km,全市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48 km/km2。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 m覆盖率达到100%。昆山中心区建成区公交站点500 m覆盖范围,如图2所示。
2.3 公交场站
截至2014年末,昆山共有公交首末站18个,枢纽站6个,客运站16个,停保场11个。其中,2014年完成了100个候车亭的建设和主城区15个候车亭港湾式改造,建设了40个公交电子信息站牌,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实时准确的车辆到站预报。公交车辆进站率达到100%。
2.4 公共自行车
为完善公共交通网络,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2011年,昆山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正式启动,并进行了快速布设。
昆山公共自行车系统技术含量国内领先,用户可通过手机、网站查询站点实时信息。截至目前,昆山共设公共自行车站点349个,累计投放自行车近2万辆,初步形成覆盖昆山全市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网络。
3 公交发展成功经验
3.1 脉络清晰的发展政策
公交优先发展两次作为昆山市人大1号议案提出,并相继出台一系列公交发展政策文件。
昆山市政府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调控与分配三大功能,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昆山通过一系列公交相关政策的,引导政府各部门在公交发展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规范公交服务、保障设施建设;调控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发展环境,为公交发展赢取良好的外部条件;分配政府财务支出,提高公交投资的优先级,为公交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1.1 发展意愿明确
昆山市政府出台的《市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昆政发〔2011〕23号)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将加快发展公共交通作为解决全市居民“行有所乘”的民生工程,坚持公交优先、统筹协调、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系统资源,加强网络衔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构筑多功能、一体化、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更好地满足全市居民安全、优质、便捷的出行需求。
3.1.2 工作目标统一
昆山市政府出台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争创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市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昆政办发〔2012〕38号)提出要积极争创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市”,加快构建与现代化城市相配套的现代化公交客运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样便捷的交通出行条件,为城乡居民提供同型优质的交通服务产品,为城乡居民提供同等优惠的交通优惠政策的目标。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提高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办发〔2012〕39号)中,提出要完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扩大公交服务覆盖面。
3.1.3 管理手段规范
《市政府关于印发昆山市区域公交管理办法的通知》(昆政规〔2013〕4号)的出台,意在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规范各区镇区域公交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市政府关于印发昆山市公共交通场站管理办法的通知》(昆政规〔2013〕5号)中,提出为合理配置和管理全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资源,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出行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我市公交场站的建设、利用和维护工作,根据《苏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苏州市市区公共交通场站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昆山实际,制定了《昆山市公共交通场站管理办法》。
3.2 体系完善的规划编制
政府的政策需要配套编制体系完整的公交规划来实现。昆山的公共交通规划体系已基本完善,在《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指导下,昆山先后完成了一系列公交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综合性规划方面完成的综合交通规划和正在编制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合规划及技术指引,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明确目标和思路;在专项性规划方面完成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有轨电车发展研究、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公交优先通道规划研究、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后评估、S1线与苏州轨道衔接方案研究等,有效指导公交各分项有序建设;在控制性规划方面完成的轨道交通控制性规划、公交场站建设计划等,为公交基础设施发展进行用地控制。
各交通规划在编制时充分考虑了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规划可实施性强,对城市公交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保障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3.3 滚动调整的公交线路
昆山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昆山市公交线路保持较高的优化调整频率,以充分利用城市新建的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应对城市新兴片区的出行需求。近年来,昆山为了应对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针对公共交通线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2010~2014年共新辟公交线路134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38条次,延长服务时间线路63条。
昆山中环快速路构建了昆山中心城区对外辐射的快速路网体系,奠定了昆山城市发展框架,促进了城市各组团间的快速联系。中环快速通畅的道路条件,十分有利于开通快速公交,服务较长距离的公交出行需求。
伴随着昆山中环快速路的建成,昆山在2015年开通了8条中环快线公交。其中两条为新辟线路,6条为调整线路。开行以来,单程平均运行时间得到缩短的同时,客运量显著上升,日均客流达到12 500多人次,运行效率提升明显。
与调整前相比,公交101路单程运行时间平均减少3 min,日均客运量增长约9.01%;公交103路单程运行时间平均减少
2 min,日均客运量增长5.98%;135路单程运行时间平均减少
10 min,日均客运量增长10.76%。
中环快线借助高效畅通的中环道路资源,为广大乘客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公交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公交吸引力,为提升现有公交运营效率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3.4 用地集约的场站建设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既有独立占地的公交场站建设模式缺乏动力,难以适应城市转型时期发展要求。因此,昆山对新的公交场站建设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九方城市花园是集住宅、酒店、商业、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档社区,交通区位优越、便捷。结合该社区的建设,在商业底层设置了九方城市花园公交枢纽站。
该配建公交场站的建设在集约利用用地的同时,实现了公交场站与客流的紧密结合,提供了“门到门”的高品质公交服务,为缓解公交场站用地难以落实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极具借鉴意义。九方城市花园配建公交场站实图,如图3所示。
3.5 特色丰富的公交服务
2007年11月28日,昆山率先开通区域公交,覆盖整个镇区,与城区公交、市镇公交既独自成网又优势互补,较好地破解了城乡公交一体的现实难题。2011、2012年分别开通了2条“24小时公交”线路。2013年为配套轨道交通,开通了轨道交通站点至重点旅游乡镇的旅游公交。2014年开通了定制公交,进一步丰富了公交服务品质,提升了公交服务能力。2016年,开通了社区巴士,途径医院、菜场、广场、小区、学校等重要生活性客流集散点,提供了“门到门”的高品质公交服务,极大方便了居民的短距离生活出行。在结合城市中环开通快线公交形成公交快线系统的同时,开通6条城际毗邻公交以实现与周边城市的城际公交化联系。
昆山在公交模式上的不断创新,丰富了公交服务类型,可更好地满足市民差异化的公交出行需求,有利于发掘潜在的公交出行需求,提升公交吸引力。如图4所示。
3.6 与时俱进的智能公交
早在2010年,昆山公交车辆GPS车载机与车载刷卡机安装率就已达到100%,并引进了客运管理系统,对安全、机务、运营、人事、财务等实现智能化管理。2012年,引入了用友系统和商帅汽修汽配管理系统,将智能化管理引入汽车修理行业。2013年紧跟智能手机发展潮流,推出了“掌上智能公交系统”APP,为市民提供查询线路基本信息、线路换乘查询、实时公交等服务。2014年,昆山进一步拓展了公交信息渠道,建设了29座电子站牌,为乘客提供候车到站预测,车辆到站提示和相关信息,并提供班次查询、换乘查询票价等功能。同年,公交调度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对全市公交车的运营情况、客流情况的一级监控功能。2015年,昆山完成了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构建,进一步提升了公交智能管理水平。
未来,昆山还将建设公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暨昆山公交ERP系统。系统将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分类采集与挖掘分析,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及系统安全性,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同时通过准确、快捷的数据归集处理及数据深度挖掘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结 语
公交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策、规划、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政策是城市公交发展的先导性因素;规划是联系政策与设施落实之间的桥梁;设施建设是提供公交服务的基本条件;运营是提高公交设施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管理是保证公交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
昆山公交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一方面是长年积累水到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带来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 刘洋.公交优先基本措施和实施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篇4
关键词:转型、紧凑型城市、生产有序、生活和谐、生态友好、综合新城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atest urban development idea and flower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practical problems, explore through the "compact development mode,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multipl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ffin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five great transition strategy and creating "production order, harmonious life, ecological and friendly" comprehensive new town in the same region through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and achiev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compact city, production and orderly, life harmony, ecological friendly, comprehensive new tow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家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珠江三角洲区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单纯追求规模经济、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增长已然难以为续,以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为路径的转型成为必然而现实的选择。花都西部地区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型如能加快推进,就将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更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转型,就是以紧凑型发展模式为前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民生、空间品质和环境保护,把发展建立在资源集约、产业先进、民生和谐、特色突出、环境友好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问题的提出
花都西部地区指广州市花都区以广清高速公路为界的西部地区,包括广州花都(国际)汽车产业基地、和谐大功率机车修造基地、新华工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和炭步、赤坭两个发展相对滞后的镇区,总用地面积370.70平方公里。
从规划上将花都西部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协调,一方面为以东风日产60万整车产能为龙头的汽车产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前花都(国际)汽车产业基地、大功率机车修造基地、炭步镇、赤坭镇等主体各自分散发展的格局,通过规划引导其内部分工和融合,实现花都西部地区迈向以交通运输设备为主的综合产业新城的战略目标。
总体来看,花都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在拥有汽车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国际产业转移新阶段、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等机遇的同时,更面临以下五大严峻挑战:
2.1单一产业引擎的风险挑战
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尤其鉴于美国汽车城市底特律衰落的历史教训,花都当前过度依赖以东风日产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对于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存在较大的风险。
2.2现状产业混杂的挑战
汽车零配件整体层次和技术水平仍然偏低,皮革皮具、水泥、橡胶等污染性产业混杂其中,高新产业培育不足,物流、市场等生产业滞后,对花都西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了内在挑战。
2.3粗放式土地利用的挑战
十年产业的迅猛增长,迅速提升了经济实力,同时也造成了工业用地无序蔓延,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地保护矛盾突出等突出问题,未来随着国家越来越严格的土地政策约束,若不改变当前增长方式,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不能实现。
2.4城市功能薄弱的挑战
花都全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速度偏低、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严重,而花都西部地区情况更加突出。
产业园区内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与生活配套少而分散,现状依托主城区又面临空间联系瓶颈和公共交通滞后等问题, 而炭步、赤坭两镇因人口偏少等因素,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基础功能薄弱、商业服务低端、居住氛围不足,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5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品质提升的挑战
花都西部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但在过去快速而粗放的发展中未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部分生态廊道遭破坏,各类开敞空间不足,水泥等污染性工矿企业对主要河流水体存在较大污染,区内企业厂房形式单一、重要节点空间形象不佳。
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空间品质不仅是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更是实现特色发展、增强投资吸引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是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花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转型目标
围绕花都西部地区“世界级汽车产业名城、珠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宜居花都的山水和谐西区”的三大战略定位,以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为出发点,立足产业、城市、环境三位一体,确定花都西部地区转型目标为:
生产有序、生活和谐、生态友好的综合新城。
生产有序:自主创新活跃,产业结构均衡合理,主导产业突出,企业管理体制先进,技术设备高效清洁,物流配送顺畅及时,生产业发达。
生活和谐: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福利等基本完善,日常生活便利;公共交通发达,上下班通勤及生活出行快捷; 改善中低收入阶层城市居住及村民的住房条件,为高端人才及成功人士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及居住场所。
生态友好:生态资源得到优先保护,独特的山、水景观环境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体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4.转型策略
4.1紧凑型发展模式
紧凑型城市首先由于1973年在《紧缩城市—适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计划》一书中提出,欧共体委员会(CEC )1990年《城市环境绿皮书》,再次提出“紧凑城市”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解决居住和环境问题的途径”,认为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在中国,紧凑城市理念主要体现在注重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一是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大于等于1万人;二是城市用地扩张少占或不占优质耕地。
花都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布局通过与花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充分衔接和划定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确保城市开发建设在不占用优质耕地的前提下,合理有序的增长。
花都西部地区的人口规模则按照每平方公里1万人的标准进行控制,其中约50%人口考虑在紧邻花都西部地区的花都中心城区和狮岭镇区居住。
4.2产业多元与提升
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抓住新能源汽车和中高端零配件进驻热潮,优先确保汽车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大功率机车修造产业集群形成,积极培育光电、新材料、临空制造等新兴产业,逐步转移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花都西部地区打造成综合多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加快拓展现代物流、市场贸易等生产业,进一步提升整体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同时,增加较多职业教育和科研设计用地,为花都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4.3城市功能的完善
强调产业功能与文教、商务、居住功能混合布局的综合新城是在美国的精明增长、欧盟的可持续发展和联合国人居环境等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验表明,综合新城具有显著的节地、节能、减少交通流量、改善景观多样性、便于创造就业机会、传承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等诸多好处,其已成为解决单纯工业区和开发区割裂城市有机体、抑制城市活力、威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最佳选择。
花都西部地区以综合新城模式为出发点,构建先进制造、科技研发、现代物流、商贸展销、文教培训、商业商务、休闲旅游、多样居住和公共服务九大发展功能,除部分污染性工业企业之外,强调各功能间适度混合的用地布局,以此培育城市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4.4生态环境的亲和共生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花都西部地区丰富的山、水资源环境保护,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增强空间可持续发展机能。
在切实保护的基础上对山、水要素进行梳理,形成以大型山体丫髻岭为绿核、开放大气的山水生态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环山饶水、廊道间隔的组团城市格局,将独特的山水环境与城市发展布局融合一体,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景观。
规划以生态修复为出发点,将位于山水交汇生态敏感位置的现状橡胶工业进行搬迁,并通过旧厂房的生态修复和创意改造,打造成为集工业遗址公园、科技博览、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生态低碳型文化综合体,从而既修复了生态廊道,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核心。
4.5城乡统筹
城市建设布局基本避免大的村庄拆迁安置问题,同时道路、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布局兼顾村庄发展。
积极引领农村地区利用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邻近城镇产业园区快速增长,在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非农经济,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重点发展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和餐饮、住宿、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多样化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花都西部地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花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5.结语
篇5
关键词 电视广告创作;审美特征;时代;嬗变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208-03
在中国电视广告逐步成熟并获得社会认可之后,美赋予它一种无形的魅力,使其成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重要参与者。经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沉浮,电视广告创作逐渐完成了从告知型向创意型、由简单重复型向多元表现型的转变,如今人们已经很少在电视广告中看到粗糙的工厂大门、呆板的流水线以及单调的厂址、厂长、字幕加图片,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在画面、情节、色彩、语言、造型、气氛上都贯穿美的法则的电视广告艺术作品,本文试图从创作方式、制作技巧、荧幕形象等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新时期电视广告创作的审美特征演变。
1从单一告知型到多元创意型的创作方式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人们的审美意识刚刚苏醒以及缺乏广告创作理论的指导,这一时期的电视广告创作方式主要以单一告知型为主,整体看来简单朴素,缺乏美学特性。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上海电视台播以幻灯片的形式播出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养容酒”,它被形象地誉为中国电视广告的“第一口补酒”[1],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难免冗长而粗糙。早期的电视广告创作有一个著名的“三段式”,即“企业大门+产品+厂长采访”的画面三部曲以及“金奖+三包+厂址”的解说三要素,与流水线上的新闻十分相似,“不管是从审美价值角度还是实际效果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广告更多的是以产品‘说明书’的名义存在着的。”[2]为了加强广告告知效果,早期电视广告还普遍选择了重复的广告模式,这一点在广告语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如一些电视广告连续多遍重复“省优!部优!国优!”、“某某产品,就是好!就是好!”等广告语,当时无论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无不充斥了大量此类广告,它们犹如裸的广告炮弹一遍遍轰炸着消费者的头脑。例如恒源祥在其经典的广告语“羊羊羊”之后,竟然挑战受众极限,播出了从“羊羊羊到猪猪猪”的十二生肖广告,让人瞠目结舌。
1990年以后的电视广告发展可以用“猛进”二字来形容,这一阶段的电视广告逐渐成为中国广告市场的重要力量,资料显示,1991年,电视广告营业额超过突破十亿元人民币,雄踞各媒体之首,所占全国广告经营单位总营业额的比重也达到28.5%,第一次超越了报纸广告,同年底,电视广告的经营单位有838家,广告从业人员数量已逾6000。[3]90年代的电视广告竞争呈白热化迹象并成为一种常见的市场行为,电视屏幕里不断上演着风扇大战、热水器大战、空调大战等。
图1 桦林轮胎电视广告截图
随着电视广告地位的日渐提高以及国际交流的催化作用,90年代以后特别是新世纪,电视广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创作方式也由单一告知型向多元创意型转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精妙绝伦的图像传播技术让电视广告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广告创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将声音、色彩、图像等融为一体,创作出主题鲜明、色彩对比强烈、运动节奏明快的“艺术品”,以其“华丽的转身”给受众的视听觉带去了强烈的震撼力和美感冲击,令消费者身临其境,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次,这一时期的电视广告类型趋于多元化,各种各样的广告让消费者大开眼界,例如温馨的“柯达一刻”、幽默的“东宝葛玲”、感人的“孔府家酒”、理性的“乐百氏27层过滤”等等;最后,“解构”成为电视广告创意的重要表现方式。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称“解构”是不受困于语言规则和逻辑体系,旨在它的自我创造精神,这体现在广告创意中,就表现为一种更加自由、自我的创作态度。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消费群体越来越体现出“碎片化”特征,由于出生年代不同、成长地域不同以及文化背景各异,人们在消费态度和消费选择上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因此,新世纪的电视广告不得不为吸引特定受众而绞尽脑汁,如百度广告《孟姜女篇》通过对中国古代典故《孟姜女哭长城》的解构,改变了原著凄美的基调,广告将孟姜女哭出来的眼泪与百度的“流量”进行类比,从而突出“百度中文流量第一”的核心诉求。
2 从形式美到内容美的制作倾向
2.1电视广告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黑格尔曾在《美学》中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表现出意蕴和特征的东西。”[4]黑格尔对美的形式和内容的强调同样适用于我们对电视广告审美价值的认知,即电视广告的美也包含形式美与内容美两个方面。
关于电视广告的形式美,罗马时代西塞罗的思想给予我们莫大的启迪,他认为,美就是物体各部分的一种妥当的安排或是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这就是从形式方面来认识美的。电视广告的形式美是电视广告赖以生存的载体,它是电视广告形式构成的诸因素(如色彩、形状、声音、语言、线条等)按照一定的美的法则组合而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如新颖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颇具感染力的画面以及生动凝练的广告语等。成功运用电视广告的形式美能够给受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并通过这种美感增强广告作品的社会感染力。
而电视广告的内容美是电视广告艺术魅力的核心以及广告诉求的灵魂,它时常表现为明确的广告主题和高超的创意概念,强调广告产品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渲染出和谐、互助、文明、祥和的美妙画卷,传达健康高效、沟通便捷、完美生活、合家欢乐的积极意义等。尤其是电视公益广告所蕴含的真、善、美方面的内容。电视公益广告成长于现实社会的土壤之中,一直以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将矛头直戳现代社会的种种暗疮痼疾(如战争、环境、贫困),它不仅制定是非善恶的社会评价标准,呼唤道德良知,维护社会正义,而且主动承担起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2010年为中国赢得戛纳金狮的电视广告作品《低碳环保 绿色出行》为例,《低碳环保 绿色出行》是上海DDB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创作的一则趣味盎然的广告。在开车和步行人接触最多的红绿灯前的斑马线上,铺上了一款长12.6米宽7米的巨幅写真布,印上了一棵有枝无叶的大树,而在红绿灯等待区的两端,摆放上绿色的即将风干的环保颜料海棉垫子,过马路的行人踩上绿色颜料,走在巨幅树的写真布上,布上的树枝就会印上绿色脚印。当越来越多人踩上去,就像枯树上长出了许多绿叶,让人们感受到多步行真的能创造绿色环境。
2.2从形式美转向内容美
电视广告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是统一的,适应于内容的形式被创造出来之后,就会以独特的美学形式反作用于广告内容,从而强化内容的表现力。作出我国新时期电视广告艺术创作有着从形式美到内容美的转化的论断,并不意味着形式美与内容美可以截然分开,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电视广告有着形式美亦或内容美的相对侧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广告艺术的创作发展,无论是从电视广告的创意理念还是设计制作方法,都曾经历过西学东渐、将国际化的资源本土化民族化的学习过程,而任何对事物的模仿与学习都是从一个外在形式入手,只有借助这外在的,人们才能深入内在实质内容,这种过程就犹如创作一幅油画,画家必须先熟练掌握油画创作技巧,除了能完整构图,合理配色外,还要控制好笔触之粗与细。为求作品之质性,偶尔以画刀、精笔、细笔、松笔等巧妙技术之描画,又以彩度之变化层次,彩色间交互配作,最终使得画面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感内容。就电视广告而言,只有熟悉运用制作电视广告的形式美法则,才能在这些法则基础上创造出能被中国人感知的内容之美。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和服务竞争的加剧,电视广告极力挖掘商品或品牌背后的“概念美”,也就是广告学者所称的“做概念”。所谓“做概念”是指在电视广告中避免对商品进行裸地宣传,而是为商品注入特定的文化内容,极力丰富商品的精神内涵。在这里,电视广告所宣传的不再是一种商品美,而是将商品或服务符号化为时尚、身份、地位的代名词,突出对生活方式的赞美。以Johnnie Walker“语路”系列纪录片广告为例,这个系列广告以塑造12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为重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是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生活,然而,Johnnie Walker广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阶层概念,为这些在各自领域执着于梦想的人们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概念――“梦想家”。可以看出,“梦想家”这一概念在广告中已经升华为一种为消费者所熟悉的符号形象,激励消费者完成自己的生活理想。在如今的电视荧幕上,越来越多的高端商品广告都在尝试这一方式,以品牌背后的“概念美”去打动消费者,使其作出购买行为。
图2 Johnnie Walker“语路”系列电视广告截图
3 从单调到丰富的荧幕形象展现
广告中有一个著名的“3B”法则,即Beauty (美女)、Baby (婴儿)和Beast (动物),其中的“美女”因为最具有欣赏性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女性视觉形象而言,电视广告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荧屏上的女性主要以单一的“贤妻良母”形象为主,随着时间的推进,“职业白领”、“清新学生”、“魅惑女郎”、“独立女性”等形象逐次加入广告荧屏,勾勒了中国电视广告女性视觉形象演变的图景,更丰富了电视广告中女性的荧幕形象。
3.1“贤妻良母”是最初的印象
笔者通过对广告视频资料的梳理与分析,发现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一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电视荧幕上出现,她们普遍具有朴素、端庄、大方的特征,如威力洗衣机电视广告、南方黑芝麻糊电视广告、孔府家酒电视广告等等,女性在这几条广告中带给受众传统的“贤妻良母”印象。
图3 威力洗衣机电视广告截图
3.2“独立女性”形象的树立
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新世纪,电视广告中开始出现一类与“贤妻良母”形象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从性格塑造上来说,她们大多潇洒干练、聪慧果断、勇敢坚毅;从观念传达上来说,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这类女性形象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个人在心灵、生活上的独立与享受,她们将现代女性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2013年10月底开播的“超能”系列广告,由著名演员孙俪、新锐作家蒋方舟、芭蕾艺术家邱思婷、伦敦奥运会冠军许安琪、超模影星于娜,携手演绎的超能女人最新广告片亮相荧屏,向人们宣布新时期女性应该“能做什么”,鼓励着女人们应该尽情释放自己的魅力,活出属于女性本质的荣耀人生。
图4 超能女人系列电视广告截图
3.3迎面吹来“温馨浪漫”之风
继“独立女性”形象之后,一种新的女性形象在电视荧幕中大量出现,主要表现为羞涩、清纯的年轻女性,广告创意大多以温馨的爱情场面为背景,并善于营造浪漫的恋爱氛围。这股“温馨浪漫”之风与“贤妻良母”、“独立女性”一起使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广告经常将这类女性形象置于甜蜜温暖的爱情故事之中,如“优乐美奶茶”系列电视广告,没有轻歌曼舞与华丽特效,只是单纯的讲述一个大男孩和一个青涩女孩的爱情故事,一切自然而然,一句“你是我的优乐美”,早已让学生消费群体久久回味。此类电视广告通过种种细节刻画那些年轻消费者往往珍而重之的清纯恋情:温馨浪漫的牵手谈心,青涩害羞的眼神交流,甜蜜温暖的微笑等等。总的来说,女孩在广告中的形象总是略带羞涩,其言语动作往往惹人怜爱。
3.4柳腰款摆的“妖艳女郎”
几乎与“清新女孩”形象同时而来,电视广告中开始出现一种观赏性非常强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妖艳在广告中被极力夸张,广告通过女性的身体动作、姿态、眼神来显示女性的妖艳与妩媚,而这类广告中的女性与商品本身特点是不存在有效联系的。实际上,“妖艳女郎”的形象在广告中往往被符号化,很多受众关注这种诱人的符号更甚于关注商品本身,关于这一点,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作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符号学论述,他认为在消费主义体制的引导下,人们对物品的符号性追求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对物品本身的功能性需求。笔者认为,“妖艳女郎”的形象虽然丰富了女性在电视广告中的形象,满足了受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但它毕竟与中国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密不可分,常带有庸俗化、低俗性的特征,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一点。
3.5“阿妮姆斯”来了
阿尼姆斯(animus)和阿尼玛(anima)是现代心理学大师荣格提出的两种重要心理学原型,阿尼姆斯原型是女性心理中男性的一面,阿尼玛原型则表示男人的女性特征,正如荣格心理学研究专家C.S.霍尔所说“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特质,这倒不仅仅从生物学角度考察,男人和女人都同样既分泌男性激素也分泌女性激素,而且也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兼有两性形象。”[5]就女性荧幕形象而言,在当下的电视广告传播中所塑造的极度自信的女性形象就很明显地带有阿尼姆斯倾向。如2011年范冰冰为诺基亚N9代言的广告把“阿尼姆斯”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广告中一向以妩媚形象示人的范冰冰变成了不再循规蹈矩的“范爷”,伴随着灵动的音乐,广告极力刻画了主人公的男性特征,她西装革履,眼神冷峻,勇往直前,以此诠释了一种男性独特的人生态度――不跟随!诺基亚希望借助“范爷”的人生态度――不跟随!来诠释诺基亚N9的品质,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性地、不跟随地开创更多新的体验。再加上极具语言穿透力的广告词,倔强、自信的形象具备了立体感:
“如果多一次选择,你想变成谁?
不,这不是选择,而是对自己的怀疑。
我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经得住多大赞美。
如果忍耐算是坚强,我选择抵抗。
如果妥协算是努力,我选择争取。
如果未来才会精彩,我也绝不放弃现在。
你也许认为我疯了,就像我认为你太过平常。
我的真实会为我证明自己。
诺基亚N9,不跟随。”
图5 诺基亚N9电视广告截图
需要注意的是,“阿尼姆斯”形象与之前我们论述的“职业白领”形象有重合之处,但“阿尼姆斯”形象所突出的是女性带有着明显的男性人格因素,她们身上有着男性的霸气、进攻性、和独立性,而这与“职业白领”是有所不同的,可以把“阿尼姆斯”形象视为“职业白领”形象的升级。
参考文献
[1]王壮辉,等.记述中国当代电视广告的传播历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3.
[2]杜积西.1978―2008:广告审美意识流变[D]. 西南大学,2012.
[3]陈刚.当代中国广告史:1979―199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