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企业文章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恩企业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感恩企业文章

篇1

2、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企业是平台,工作是礼物,珍惜它吧,是它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3、感谢企业培养我们,感谢企业让我们成长,感谢企业给予我们一片展示自我的天地。

4、感谢企业的培养,重视员工本身,如今公司的发展我们也是倾尽力量去做贡献,只为报答企业,我们受企业文化影响很深,所以唯有继续在这努力的工作,尤其是自己本职的工作。

5、感谢公司,感谢老板,感谢同事!

6、感谢在座的每一位,感谢我们的xx,是你们给了我成长的土壤,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在此,我深深感谢,谢谢大家!

7、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8、感谢时间,为我们筑起信任的基石,愿未来的日子,我们继续并肩携手,收获共赢,共享成长。

9、有了感恩企业的心,我们的工作热情自然就会高涨,有了积极的工作热情,才会尽心尽力的去做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每人的工作都做好了,企业自然也就会不断发展壮大了,企业壮大了,我们的收获也会更多了。企业与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互动的,相互促进。

篇2

蓝海集团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公司,员工素质对企业素质的影响更大。餐旅服务需要面客,消费者喜欢宾至如归的体验,服务产品如果以亲情氛围为背景,企业文化便会起到支持企业形象的作用,形成竞争中的软实力。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催生了过度物质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尤其大。员工以“80后”、“90后”为主体,所以打造仁爱和谐、勇于奉献的团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先进的企业文化有责任建构优于大环境的小环境,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在这方面,人作了有益的尝试。

是孔孟故乡,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许多内容已经转化成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结合,构筑了原生态的“草根国学”,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借复兴而振兴,有顺势做大的方便。儒本在“孝”,“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不好逆斗之事,感恩教育培植道德根系。

集团的领导认为“家”是“小道理”,可以带动企业发展的“大道理”,企业文化关注员工的真切感受,能够避免空泛的说教。“家文化”是有恩文化,有恩才能感恩,有恩是企业对于员工而言的,感恩是员工对于企业而言的,感恩文化需要双向互动。XX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许多企业降薪裁员,集团领导郑重承诺,“不裁员、不降薪”,非但如此,还通过年终工资套改,使52.4%的员工收入有所提高,大家以各种方式表达了感激之情,信任升华为信心,成为集团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企业是员工的饭碗,是衣食父母,必须让员工有安全感,将其看成可以托付一家老小的避风港。不久前集团还就大家的住房问题进行了筹划,“馨园”小区的建设工作吸收了职工代表参加。“小家”靠“大家”,“大家”靠国家,现在政策好,机会多,企业有多大“人气”,就能做多大事情。

感恩文化以人为本,需要淡化雇佣观念。效率重要,道义更重要,员工不仅是人力资源,更是兄弟姐妹,要多考虑他们的难处。传菜员是再普通不过的岗位了,整天穿梭于厨房和餐厅之间,将来如何发展,是他们自己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关心的问题,XX年,集团开始为他们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解后顾之忧。胡建飞夫妇都在上班,原本家境很好,后来亲人患病花掉了积蓄,生活日渐拮据,集团对他们倍加关照,将怀孕的胡妻安排在比较轻松的后勤部门,大家自上而下地捐款帮他们过关。牛月军家生活困难,老少三代租住在一间房里,春节前夕,领导和同事们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前往慰问,送去了面粉、花生油和慰问金。辅助贫弱不求回报,但是一定会有回报的,企业的人情味儿足,员工的忠诚度就高,受感动的不仅是受益人,而是所有员工。

礼制是古代维护社会秩序的温良规范,有糟粕也有精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主要受西学影响,更重规制,倘若重开礼制,将其融入运作系统,便充实了新东方管理思想。感恩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道德号召,只有进入制度层面才能做实,从自发到自觉需要规范过程,在约束中培养习惯,通过习惯实现内化。职业学校坚持对未来的员工进行养成教育,从行走坐卧、言谈举止开始学习,在“蒙学”培训中贯彻礼制,日常言行都被纳入典章,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家长们惊喜地发现了孩子的变化,他们站有站样,坐有坐样,为人谦和,彬彬有礼,比父母的训导更有效。

礼教须“教”,“慎终追远”的精神渗透在儒家文本中,“学而时习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自XX年12月开始,集团组织管理人员和国学爱好者研读《论语》,共组织200余人月训17次,至今不辍。每次课后,各实体都进行讨论,许多人能够背诵学过的章节。孔子在知行统一中更重视“行”,由学而行是最生动的国学,如今员工自选题目搞国学实践创意,制定相关的操作方案进行沙盘演练。在已经完成的“父母礼包”设计中,有些员工的构思很精彩,受到专家的好评。

文化流动起来才能被放大,个人感受的共享会形成发展动力,在耳濡目染中,感恩情结不是累加的,而是裂变的,企业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集团的流动电视——《月播报》、内部报纸——《风》注重感恩精神的传播。妇女节专刊设计了“员工留言版”,房务部杨晓蕊对在外地工作的丈夫说:“你不在我身边,但是我依然想念着你,你不用牵挂,我会照顾好父母和孩子,照顾好自己。好好工作,一起加油。”张虹在《我家的婆婆无人比》一文中写到:集团给先进工作者家长写了感谢信,张虹的婆婆接到后很得意,逢人就夸儿媳好,她老人家承担了全部家务,照顾孙子,为的就是晚辈能够静心工作。家庭里的事情最琐碎,琐碎的情感最真切,感恩文化进入细节才感人,人被感动了精神境界才容易发生变化。

感恩文化建设是企业国学工程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关程度,打造出高凝聚力的团队。感恩情结濡化为成熟的企业人格,是深度效果,其广度效果可以超出感恩之外,衍生到其它文化要素中去。这种深度与广度影响已经在集团中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感恩精神内化为价值观以后便会顺理成章地外化成行为,从自发、自觉向自然提升,不故意而为,能随手去做,人的素质提高了,规范最终效果就达到了,企业文化的顶级状态是自治,常态最可贵。而且素质比规范大,明德者会有很多制度之外的举动。李维明是济南的“宿舍家长”,她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免检员工,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年轻人缝补衣服,做小被子,将晾晒好的衣物收回宿舍……感恩者变小我为大我,不停地寻找别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和谐环境的建设者与受益者。

感恩文化培育奉献精神,先行的创业者为大家打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平台,每一个人都不该坐享其成,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品德。“我为奉献一天”小组由东营国际渔歌坊零点厅5名员工组成,在XX年度集团的半年总结大会上,她们得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深感忧虑,便拿出一天的工资奉还给企业,虽然杯水车薪,但是员工能有这种意识,令集团领导非常感动。没有奉献精神,企业与员工之间就是讨价还价的利益关系,这样的公司也能运转,但不会有同舟共济的合力。

懂得感恩的人忠诚度高,责任心强,主人翁精神能防止管理边际效益递减,保证边角服务质量,企业规模越大,主要干部现场督导的可能性就越小,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就越重要。XX年,集团收购了劳动大厦,盖素萍随之转为员工,集团累加了她在原单位的工龄,续缴了各类保险,连劳动大厦拖欠的工资也补上了,她深受感动,暗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新业主的厚爱。作为客房清扫员,盖素萍工作踏实认真,技能熟练,主动帮助其他同事,带出了许多优秀员工,多年来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企业最大的感恩对象是用户,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总是牢骚满腹,怨天忧人,不可能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奉守“你的需求,我的责任”的理念,常怀谢意的员工甚至能超越客户的需求做事,比企业理念要求的标准还高。一次,的一位员工在公交车上为一位乘客让座,那人坐下后不解地问:“我又不是老弱病残,你为什么这样?”“因为您手中拿着手提袋,您是我们的顾客,在哪儿都是。”

感恩为德根,德性乃大才。感恩者一定是努力工作的报恩人,可以快速地积累工作经验,成长格外迅速,感恩文化建设具有人才培养功能,其中的脱颖而出者与企业的相关性强,“组织人”的素质高。有了感恩精神,易于培养兄弟情谊,这是领导骨干的人脉基础。韩志远1994年10月从东营市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来到企业,杀鱼、宰鸡、择菜的粗活锻炼了他,后来从切配、主配,成长为占灶厨师,XX担任了新悦大饭店餐饮总监,他说:“学习在、实践在、自我发展在,是给了我机会、机遇,无论到了哪个岗位,我得到的都是锻炼和培育。我缺乏的太多,所以要付出的就要更多。是我无悔的选择,我与共成长。”XX年7月,他挂帅青岛大饭店(黄岛)筹开组,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试营业前一天的凌晨4:00,他刚睡下3小时,餐厅的家具运到了,他立刻起床,亲自到现场指挥人员收货、搬运、摆放,一直忙到早上7点,连饭都来不及吃,便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出面迎接贵宾。韩志远的作风是精神的典范,他的业绩也为大家所称道,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如今已经被提拔为集团副总裁。

虽然的感恩教育内容比较丰富,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系统,尚无统一的建设体系与稳定完善的工作流程。二是不深入,满足于搞活动,搞宣传,对人格内化,行为外化规律的认识与实践都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应在如下方面继续努力。

广义的感恩主题包含三个层面——对家庭、对企业,对祖国。疼爱家人,关爱企业,热爱祖国是有小到大的递进关系。从小家到大家,从大家到国家,是一个境界梯变过程。松下幸之助“产业报国”的理念提升了松下电器的精气神,为其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也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优秀的人、高层人应该首先树立产业报国的雄心,带领企业打造国际知名的民族品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今年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集团应该以此为契机,进行爱国教育,开展爱国活动,以后将其纳入常态的文化建设体系中来。

狭义的感恩主题存在于员工的心态培育中,常怀感激之心去生活与工作,人的心情容易平和下来,可以提高的心理管理水平。事实证明,员工的情绪至关重要,一方面影响面客时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影响员工本人的幸福感。许多恶化情绪的内部矛盾,都会因为有感恩之心而淡化或者消解,应该启动“和谐”工程,“正式组织”发挥主导作用,“非正式组织”发挥主体作用,形成化解矛盾的机制,在和善、宽容、谅解中提高人际关系质量,温良的软环境是心理上的绿色生态系统,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观以体系形态存在,感恩精神为核心要素之一。品质培训包含着忠诚、勤奋、正直、责任、仁爱、诚信、勇敢、合作、守礼、明智、坚韧、好学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感恩精神是其中许多内容的灵魂,可以起到补足企业文化元气的作用。没有感恩意识,许多东西是表面的与被迫的。应该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为感恩文化找到恰当的位置,从现有的格局中看,表述尚不明确。

感恩教育的常态化需要制度保证,可以用礼制思路来改造规制,将道德要素渗透到企业规章中去,将活动制度化。集团在父亲节与母亲节中做过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加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与春节,形成以节日为轴心的七大板块,保持常年不断线。每个节日设计不同的主题,要有硬性规定,以求体例的稳定,形成可重复的连续节奏,这是顶层设计。每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创意,形成各个实体自己的特点,注意保护员工自发与自主意愿,让他们直接体会到感恩的温馨与快乐。为了既保持活动强度,又不至于影响员工的生活与工作,可以对于七个板块进行区分,清明节、国庆节与春节为重点,规模可以大些,其它四个节日为非重点,活动追求小而精。集团的员工比较年轻,传统教育不充分,所以七大板块的设计中应该有青年专题与新员工专题。

篇3

慈善,到底什么是慈善?在我长期的意识里,就是一些有钱人开展的捐款、一些艺人举办的义演、某处发生天灾人祸时有关部门组织的捐献以及类似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等这些善举。把慈善等同于善举。只知道对穷人给予帮助和救济,殊不知还有对全人类的爱及博爱,充满公益色彩。

原本以为慈善大多情况下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距离很远,充其量就是捐点小钱和一些废旧衣物。当我理解了慈善的真实含义,方才明白其实每个人都大有可为,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句问候一次拥抱,乃至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个眼神,都是你爱的善举。只要怀着一颗爱人之心,到处都可奉献你的爱。

长期坚持施善的人,他的心态一定是平和的,不求受益人的任何回报,甚至不需要受益人的一句贴心的谢谢。记得前些年,我们代表单位去农村搞一对一助学活动,当我们把钱交到那位学生家长手里的时候,原本预期的学生家长如何感动的场面我们没有看到,取而代之的是一句面无表情的谢谢。返回路上我们都觉得很郁闷,行善之心从此大打折扣。现在想想,那时我们的心态就是不对。那是在施舍,不是做慈善。没有体会到学生家长自感卑微的心理。也明白了企业家与学生见面会上出现的尴尬场面,不是学生的错,而是企业家们需要回报的愿望过于强烈。用生意人的话来讲就是投资回报没有达到预期。

感恩之心常在。接受帮助的人,一定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同时也要正视自己,贫穷不是错,接受帮助更不是错。不要让他人的帮助压弯你的脊梁骨。需要帮助不是你的错,错的是没有感恩的心。只有存在感恩的心,一旦有天你变得强大,才会回馈社会。让更多的人感恩,让更多的人感动。

篇4

近年来,高校在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力度的同时,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高校的感恩教育,往往是在助学项目实施之后,通过组织受助学生义务劳动、发表受助感言等活动进行,一方面存在着缺乏系统规划,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笔者认为,优化助学项目的设置,利用助学项目本身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是提高感恩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 助学项目的设置原则

要优化助学项目,使助学项目同时达到助学和感恩教育的目的,高校必须具备“个体需要最大化”的理念,充分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要求,以其为指导进行项目的设置。

目前多数高校的助学项目,还停留在“扶贫”与“扶志”项目的简单相加,即一方面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的投入,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一方面通过组织零星的公益活动,试图达到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意识的目的。殊不知,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的结合,需要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渗透和积累,需要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自觉体会和发现,不是通过一二次说教和活动就可以达到目的的。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全方位的助学方案,使学生在接受助学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产生愉悦、幸福的情感,才能产生回报恩情的冲动,并自觉自愿地通过实践将这种冲动转化为报恩、施恩的行为。

2 助学项目的分类

所谓个性化、全方位的助学项目,应该是符合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包括心理辅导、经济资助、能力培养和思想引导在内的“四位一体”的项目,每一个助学项目都立足于让学生获得成长,体会关爱,萌生感动,付出行动。

2.1 心理辅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不同程度存在着自卑、敏感、脆弱、胆小、孤僻等心理问题,这是他们求学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因此助学工作的首要项目,就是深入学生心灵,开展心理关爱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开心理枷锁,轻装上阵。

心理辅导项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在学生入学之初,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导师立即开展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对贫困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与他们逐一谈心,了解其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心理状态,建立详实的档案,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助学工作做准备。二是建立贫困生导师制。挑选优秀教师和高年级优秀贫困学生与贫困新生结成帮扶对子,从学业、生活、思想等方面给予细致周到的帮助和引导。三是开通心理咨询网上互动平台,实时解答贫困生的心理困惑;四是针对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系列讲座。通过多渠道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视困难,悦纳自我,自信地踏上求学之路。

2.2 经济资助

经济问题是困扰贫困学生的根本问题,只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他们才能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各高校都设立了“奖、贷、助、补、减、免”等资助项目,达到了较好的资助效果,但是还不能满足所有贫困学生的受助需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社会资源的介入,主动与社会各种爱心基金、学校合作企业等机构联系,动员他们设立助学基金,扩大学生受助面;另一方面,在经济资助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可以从细节入手,积极发掘新的资助方式,实现资助效益的最大化。

2.3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助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职业技能培训。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是职业技能当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针对贫困生计算机运用能力普遍较弱的特点,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计算机培训和上机时数;针对贫困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特点,学校可以开设免费的英语口语和写作培训班等。二是专业实习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提供匹配的勤工助学和实习岗位给他们。组织岗前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岗位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实践,既拓展了专业知识,又缓解了经济压力。三是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组织集体的素质拓展活动,贫困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2.4 思想引导

贫困学生在接受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经济资助和能力培养后,已经能自信、自如地学习和生活。他们对获得的恩惠有清醒的认识,也有回报恩惠的冲动。这时就需要学校进行相应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把这股冲动升华为自觉自愿的报恩和施恩行为。

首先是实施“感恩于行”的思想教育,从“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图报”三方面入手,对贫困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比如举办自强不息事迹报告会、诚信之星评选、大学生西部志愿者风采展等活动,以正面典型的感人事迹鼓舞学生走上自强感恩之路。

其次是实施“薪火相传五个一”工程,为受助学生履行“反哺”社会的责任创造条件。“五个一”包括:①一份承诺,即每位受助学生必须承诺,在校期间通过自己的爱心服务或捐款,履行回馈社会的义务;②一对伙伴,即优秀的高年级受助学生与贫困新生或者山区儿童形成“结对帮扶”的伙伴,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③一个家园,即成立受助学生的精神家园“励志社”,关爱贫困生和服务贫困生成才,培养其自立自强精神,倡导互助互爱和爱心传递;④一项基金,即鼓励受助学生从勤工助学收入、奖助学金中捐出部分资金,成立爱心基金,为遭遇困境的同学或灾区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⑤一种服务,即人人参与“感恩有我”志愿服务,包括爱心义教、电脑维修、清洁校园环境、福利院志愿服务、毕业生物资回收等多种服务。通过建立这五种感恩回馈渠道,为学生的感恩行动提供固定的载体,保证学生的感恩力量能拧成一股绳,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篇5

光阴如箭,日月如梭,一眨眼我进入公司已10年了,期间的经历一幕幕,如电影一般印在我的脑海里,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激情。2004年,我进入目前的房产公司工作,当一名售楼员,可以说什么都不懂,是公司的教育,是同事的帮助,使我成长起来,懂得了售楼,掌握了售楼的技巧,取得了较好的售楼业绩。公司把我提拔去做审计监察部办事员,后来又做行政人力资源部档案兼办事员,又去做销售部外协员,当上营销部的副经理和经理,直至目前担任金鼎酒店和豪第坊的经理。我的成长过程,与其说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不如说是公司领导关心、指导、栽培的结果。我在公司10年的经历,充实了自己的人生,发展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所以,我要感恩自己的公司,感恩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感恩公司领导对我的支持,感恩公司领导对我的栽培。

我从一名普通的售楼员成长为现在的公司酒店和会所经理,离不公司领导对我的培养关心以及同仁对我的支持。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不是新能源的平台,没有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支持,我能有今天吗,答案是否定的。正是有了新能源的平台,有了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支持,我才有今天的精彩。那么多年来,新能源公司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了我太多的满足,赋予了我青春的自信。初到公司上班,经历了公司的发展壮大,收获了成功与喜悦,也接受了太多的不易、太多的辛酸。从两幢示范楼到低碳科技住宅的脱变,从上班时三、四百元的月收入到现在近万元的月收入,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新能源”对我们的爱。公司是我们幸福生存的家园,我们在为公司奉献青春和智慧的同时,公司也在为我们提供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公司这个平台上,我们增长了阅历,丰富着自我,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公司这个平台上,我们用激情点燃着理想,用薪酬支配着生活,度过紧张、充实而又快乐的每一天,感觉人生的幸福。

我在感恩公司领导对我关心、指导、栽培的同时,更感恩公司领导对我的理解、宽容和支持。记得从北京回来前的一个星期,包总找我谈了一次话,我没有准备,紧张得结结巴巴,不知所措地跟包总谈了40分钟,出了门到了宿舍,我竟想不起来自己讲了些什么,可见当时的窘态。但包总和公司领导并没有否定我,而是给了我一次重新发展的机会。回来后,我在行政部门工作了6年时间,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2008年,在公司领导的信任下,我又负责了项目的系统管理,说实话当时自己都有些担心,怕搞不好工作,有负公司领导的信任与希望。但项目部的同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使我把项目系统管理搞好,取得了一定成绩。

篇6

[关键词]形势;企业文化;和谐矿区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86-01

目前全国煤炭行业形势严峻,面临着限产、停产的窘迫局面,如何让广大职工群众认清形势,树立我与企业共渡难关的信念,营造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的向心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已成为各级工会必须认真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认清形势,树立目标,以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凝心聚力氛围。

目前,在全国煤炭行业处于低位运行期,面对新形势,企业要树立新目标,提出新构思,开创新局面。工会干部要在新形势下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把抓发展作为立足本职、奉献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具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备的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开拓创新煤矿工会工作新局面。在十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一名煤矿工人,我们有自己的中国梦:多出煤,出好煤,出安全煤,大家开高工资!

二、由点到面,渗透理念,以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六矿美好明天。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营造凝心聚力氛围。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开拓者,是企业发展的责任人,是规划和制度的创立者和执行者,领导的责任意识确立了企业文化的新目标。我矿从王洪军事迹、综采四队大学生采煤班、感恩之星的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宣传、鼓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传递正能量,由点及面传递企业核心理念:感恩、善念、包容、快乐。

(一)弘扬正气,营造敬业奉献的正能量。

坚持为一线服务、为职工服务、为群众服务;深入到区队、现场,为基层排忧解难,做职工的贴心人、知心人。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职工感动和快乐,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带动职工、影响职工,就是对工会干部弘扬正气的最好诠释。通过对我矿王洪军同志事迹的学习,带动、培育职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良好氛围。同时,我矿连续举办“感恩之星”评选活动,以培育感恩孝贤为重点,对孝贤文化进行升华,积极倡导干部职工孝贤感恩,在全矿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营造一股敬业奉献的正能量。

(二)寓教于乐,工会文体活动做活做好。

要把全民健身促和谐工作落到实处,例如消夏晚会、拉歌比赛等大型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活动要不断发现和培养文体爱好者,在原有骨干的基础上,发展职工家属等参与到活动中来。更好的促进我矿和谐建设、改变职工精神面貌,做到“四个结合”。(1)把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相结合。安全杯篮球赛、职工健排舞等大型活动,与夹珍珠、嗒嗒球等小活动相结合,形成活动大小互补、形式灵活多样的特色。(2)把竞技比赛与大众日常健身相结合。把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比赛与秧歌队、太极剑等老年人日常健身活动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体育运动的竞技能力,一方面提高大众体育的观赏性和全民参与的积极性。(3)节假日活动与平时活动相结合。确立活动运行体制,让运动不停止,活动不间断。每逢重大节日元旦、春节、五一、十一,举办戏曲专场、民俗表演等文体活动。(4)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在健身活动中,注重提高职工群众健身运动技能,通过外聘教师、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培训力度。此外,鼓励职工进入职工书屋、图书室借阅书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职工受益。

(三)美化、亮化,构建优美文明的矿区环境。

优美的生活环境可以感化人,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陶冶人。为构建我矿优美文明的和谐矿区建设,我们对棚户区进行了改造;又针对俱乐部广场进行了修缮、整装;对矿主要办公楼进行了装饰、整修。调整后的用地布局、人口机构,解决了长期困扰我矿的居民混杂的状态;修缮后的广场有利于我矿广大干部职工及职工家属休闲、娱乐;美化、亮化了的办公环境,为创建幸福和谐矿区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矿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企业文化建设改变煤矿工人未来。

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就工会而言,我们要不断加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力度、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干部要熟悉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特别是要熟悉《劳动法》的实施细则和与《劳动法》相配套的法律,如《集体合同法》、《最低工资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当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时,能够正确的分辨是非,划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引导职工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二)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大力推行厂务公开,使职工有效行使民主监督权力。重视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认真的将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详细公开;坚持运用“有用”的工作理念,采取实效的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抓具体、具体抓,抓紧抓细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抓出实效,妥善处理企业内部矛盾,才能融洽干群关系,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定。

(三)工会工作艺术化,改变煤矿工人未来。

为了树立新形象,带头创建标杆级工会,树立员工爱岗敬业,培养员工奉献精神。我矿工会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通过艺术协会,书画协会等十大协会,组织书画展、参观学习名家名作,外出采风等活动,提升煤矿工人文化艺术修养、水平。让职工有更高的涵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使工会工作艺术化、精致化,让新时代的煤矿工人有着更加美好的将来!

开创当前形势下工会工作新局面,有利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重要思想,是促进企业发展、保持职工稳定的重要举措。社会在进步,工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多思考、多调研,在职工需求上跟得上,不推诿扯皮,真正将职工热爱生活的愿望实现好,将职工幸福生活的指数提高。这样才算是把工会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健康稳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长明、谢文明.[丰富企业文化 促进矿区和谐发展].和谐中原建设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86页.

篇7

关键词:孝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182-02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体系中,“孝悌”居于核心和根本地位。《论语・学而》篇中,孔子就明确指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当今社会中,“孝悌”仍然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和万事兴”,推进社会安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完善人格,提高个人修养的基础与核心。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的修养与人格,践行“孝悌”的程度往往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的指向与风标。当下90后大学生中,有些学生“孝悌”之心缺乏,有些学生只在缺钱的时候才记得给父母打电话,有些大学生甚至对父母的存在或罔顾或不屑,至于其他仁德就更谈不上。而一个真正有“孝悌”之心的人,必定能以恭敬之心待人,以平等之心处事,必定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因此,积极探索在当前高校中以“孝悌”之道,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肯定教育为“孝悌”教育的基础

子女只有在肯定父母的基础上,才会由衷的孝敬父母。而孝悌的本质是诚,是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礼记》也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大孝是尊敬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孝顺父母是为人之根本。《孝经》中有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今日之学生必是明日之父母,他日希望自己的子女如何对待自己就请如此对待自己之父母。肯定父母,就是肯定未来之自己。

第一,肯定“父母之劳”,孝养“父母之身”。在对学生进行孝悌教育时,可以找到很多“十月怀胎之苦,分娩之痛”的素材,与同学一起分享、学习。哺育过程,更是已为人父母的老师可以娓娓道来的,讲解者自己亲身经历的,更容易让人接受、信服。笔者曾以某个新生班级为试验对象,在班上连续一个学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父母系列活动,同学们通过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父母对自己辛勤付出的事例,深刻体会肯定“父母之劳”;开展学唱《跪羊图》孝亲歌曲活动,学生在吟唱这些饱含深情歌曲的时候,自然浮现父母的无私付出;同时进行计算亲情账单,和同学们一起计算从出生到现在父母为养育我们支付的金钱,以及挣取这些金钱需要付出的劳动。这些互动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肯定父母之劳,然后才能孝养“父母之身”。孔子在《孝经・纪孝行章》中提到如何事亲,其中有三条:一是“居则致其敬”;二是“养则致其乐”;三是“病则致其忧”。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尤其是当父母上了一定年纪之后,更要经常问候。学生在分享中,从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自然转变到站在父母的立场考虑问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做,父母更安心、更开心。

第二,肯定“父母之志”,孝养“父母之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虽然有些时候有些父母认识、行为、形式有些不足或偏差,但无论如何,其出发点总是好的。正如《弟子规》所言:“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清]李毓秀《弟子规》)只要肯定其用心是好的,见不足,就不会只是情绪的发泄,而是生悲悯心,想着如何共同改善。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应该“严己宽人”。这是肯定父母之志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智力、能力所及,尽可能做到《孝经》所要求的,即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用自己的德行去奉献社会,然后扬名于后世,让全社会感受到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这么有成就地为社会付出,是父母养育教诲的结果。这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第三,肯定“父母之功”,孝养“父母之智”。家庭的责任,家族的荣耀,民族的使命,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都是一代代父母、艰苦奋斗并继承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明日为人父母,更是要继往开来,承担完成这历史使命。但是当下,相当一部分父母到了晚年,因为阅历及学识的局限性,以及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的制约,常常会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中。从而,影响身心健康,此时,需要儿女们选择适当时机,对其进行引导,劝其适时放下,知足常乐。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其能在圣贤智慧的引领下,使其晚年生活愈清净,愈自在。当父母亲的晚年能如此,那子女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

二、以礼敬他人为“孝悌”教育的延伸

清朝金缨在其《格言联璧》中收录了一段话:“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儿女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时时刻刻要孝顺父母,侍奉父母。而他人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人都值得尊敬、孝敬。

(一)“父母”在学校里表现为老师、领导等所有工作人员

一所大学发展至今,倾注了多少先人前辈的汗水,甚至是血泪。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多少老师、工作人员舍弃多少假日,夜以继日地工作。校园的整洁美丽,又有多少工作人员每日在维护。一堂课的顺利进行,老师要准备多少内容,又有多少工作人员为此协调、付出。一场场学生活动的举办,背后又凝聚了多少老师、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学生毕业就业找工作,又有多少老师为此付出努力。可是,浮躁的社会中,忙碌的校园里,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这些,想当然的享受着别人的无私付出,更有甚者,抱怨喋喋不休。当一位同学能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也就能看到别人的付出。因此也会敬重所有人,珍惜当下,不会浪费学习的大好时光。

(二)“兄弟姐妹”在学校里表现为同学、校友

由于时代的特性,现在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骤然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会有些不习惯。这个时候,尤其需要老师引导同学“兄道友,弟道恭”,在与同学、舍友、校友的相处中,注意“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注意互学、互助、互让。中国自汉代开始考学为官“举孝廉”,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到现今,更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在学校,宿舍同学、班级同学是大学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圈,是践行“悌”道的主要对象。在高校学生活动中,举办宿舍节等活动,将“悌”道发扬光大,每个学生以更加包容,更加博大的胸怀去对待周围的同学朋友,必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父母”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为老板、领导、前辈

不管什么企业、单位,都有老板、领导、前辈,我们要看到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繁荣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自己创业的同学,更能体会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在做事中,时刻体察老板、领导、前辈的付出与努力,怀着感恩与奉献的态度,而不是埋怨与索取的心态。若能如此,工作将变得更加愉悦,生活将变得更加和谐,而我们自己也能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四)“兄弟姐妹”在社会、工作中表现为同事

从大学校园刚入社会、企业、单位,是同事给予我们关爱,教会我们工作中的很多东西。这个时候,我们会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同事”的道理。在企业、单位、社会中,每一位员工都有不同专业技能,这些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才构成了团队的价值。因此,我们要互帮互助,注重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企业或单位,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三、以感恩教育为“孝悌”教育的深化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辛勤养育,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大众信任支持及所有付出的人”,这是一些幼儿园孩子的饭前感恩词。确实,当一个人能看到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领导、同事、朋友这么多人的付出、努力与贡献,他会油然产生感恩之心。此心一起,对这个周围世界的看法马上会发生变化,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美好。当然,会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更友善更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人。

篇8

【关键词】资助体系 医学生 感恩教育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医学院校逐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奖、贷、勤、补、免”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切实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许多知名企业在高校也设立了不同种类的奖助学金来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近年来,部分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引发了人们对资助育人中感恩教育的思考。加强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医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为此,本人深入分析资助体系下医学生感恩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利用资助的平台加强医学生的感恩教育,以期构建受助医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资助体系下医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作者随机调查了某市属医学院校五个年级共100名受助学生对感恩意识的认识:97%的大学生认为感恩是医学生重要的人文素养,只有3%的大学生回答否或不确定。此外,分别有35%和57%的医学生认为身边同学感恩意识缺失严重或正在缺失,而只有8%的医学生认为身边同学的感恩意识没有缺失。感恩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待父母

一些学生认为,养育子女是父母亲的责任,不需要感谢;打电话给父母只是为了要生活费,从不主动关心父母;回到家中不帮忙做家务等。

(二)对待老师

一些学生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对老师严格的教育无视或抗拒;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只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而有些学生欺骗老师,夸大经济困难程度以制造“伪贫困”现象,以求获得资助。

(三)对待同学

一部分学生认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不主动帮助同学,同学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对其他同W获得资助的结果不信任,提出质疑,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应该获得资助。

(四)对待学校

一些受资助的学生会产生“等、靠、要”思想,对资助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1]。他们往往在学校给予资助后,毫无感激之情,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些学生将助学贷款视为社会福利,毕业后抱着侥幸心理不积极按时偿还贷款而出现违约行为,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学校助贷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对待社会

有些学生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或者奖励是自己争取的,与社会无关;社会公益活动与自己无关,绝不参加;艰苦地区需要医学生去支教、支医也绝不考虑。

二、医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医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理原因

在感恩活动中,认知、情感、意志三个层次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高校贫困生感恩缺失的心理原因主要在于认知层次上不知恩,在情感层次上不感恩,在意识层次上不报恩[2]。自尊心和自卑感是受助医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加之长期的物资匮乏导致好胜心理的产生,甚至演变成嫉妒、虚荣的心态。他们错误地看待别人给予的帮助,不能正确地理解资助行为,从而难以产生感恩的意识。

(二)医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家庭原因

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与感恩意识的薄弱有很大的关系。经济困难家庭的父母不求回报的宠爱,重智轻德的思想和对情感教育的轻视让孩子们成为冷漠的一代。

(三)医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学校原因

学校对升学率和就业率的过度重视,使医学院校的教育倾向功利化,重“资助”轻“育人”的现象严重。此外,高校将大量精力投入困难认定、资助申请、资格审查、民意测验等一系列资助之前的工作,往往淡化了资助之后关于感恩导向与教育方面的工作[3]。医学院校作为资助体系的执行者,没有让资助制度成为实施感恩教育的主要平台,开展的感恩教育不系统不规范,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情景体验,进而逐渐淡化了受助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医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社会原因

医患关系被物质化,医生对患者的情感淡化;各地医院因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患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对医学生的感恩意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片面地看待社会,产生功利思想,不懂得去表达对父母、学校和社会的感激之情,更不会将感恩之情落实在行动上。

三、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状况

(一)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的目标模糊

近年来,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为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焦点之一。有心人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院校对感恩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感恩教育目标的模糊直接导致了高校感恩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健全,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4]。

(二)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负责医学生感恩教育的师资队伍构成复杂,教师的素质和学历参差不齐。医学院校没有专门开设对教师的培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方式方法简单,导致感恩教育的效果大受影响。此外,能将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感恩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教师更是极少,这也是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的一大缺陷。

(三)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的方式偏差

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偏重于对受资助学生的理论教育,内容偏离实际且缺乏针对性;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感恩教育形式单一,开展诸如感恩征文、受资助学生事迹报告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只不过是感恩教育中的短期行为,难以保证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四)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缺乏

由于医学院校的感恩教育没有形成体系,教育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效地统一,无法将学生的感恩意识内化为积极的心理状态,无法形成长效机制。院校没有充分利用资助体系中的具体环节,感恩教育没有融入资助工作中去,削弱了资助育人的效果。

四、医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措施探讨

(一)改善育人环境,营造校园感恩文化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其次是开展系列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常规的有奖助学金颁奖大会、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座谈会、感恩征文比赛等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感恩氛围,能唤醒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实践证明,节日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感恩活动载体,对学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5]。抓住中国传统节日的契机,开展新颖的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活动,寓教于景,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感恩教育要从点滴小事中做起,在生活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要善于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在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社会生活中感悟和认同感恩,具备感恩之心,养成感恩的习惯。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开展如 “寄一张明信片,打一个问候电话,做一件报恩事”“写一封思家信,算一笔求学账,寄一份殷切希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对学校感恩教育新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切实将知恩、感恩、报恩内化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自觉做到常惜知恩之遇,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报恩之事。

(二)构建家庭、专业、社会的感恩教育网络,全方位渗透感恩意识

在医学生的感恩教育里,家庭、专业学习和社会的教育缺一不可,要努力地建立三者之间的纽带,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教师可利用假期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家中,了解其家庭的实际困难,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提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易出现的情感教育误区,进一步提升感恩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一定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因材施教,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使感恩教育的气氛充满课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同时使他逐渐将对感恩的认知内化为品质,使感恩之情扎根学生的心灵[6]。医学院校必须在课程计划里增设感恩教育课程,在本科阶段系统规范地进行感恩教育。医学院校要做好感恩教育教师队伍的规划和培训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感恩教育的师资水平。首先,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感恩教育师资的基础环节。此外,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教育的第一线,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感恩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和情感层面,更关键的是要内化于心,通过实践的平台切实地体验感恩。医学院校开展志愿服务、义诊敬老、三下乡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能巩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还能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帮助的施恩过程,让感恩教育“知恩、感恩、施恩”良性循环起来。

(三)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坚持感恩教育常态化

要使医学生感恩教育常态化,必须将感恩教育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还要动员学生处、团委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为受助医学生提供有效的感恩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资助工作中申请、审核、获得的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有效渗透感恩意识,建立起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在申请环节,将学生是否有承诺履行应尽义务,回报社会、学校作为是否给予资助的重要条件。在审核阶段,将是否具有感恩意识作为最基本的标准[7]。在获得阶段,树立资助育人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总之,要充分利用资助工作中每个环节,让资助体系成为实施感恩教育的主要平台之一。

五、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医改实施阶段,提高民众对医疗系统的满意度,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改善医患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加强医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关爱。当医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就能将关爱传递给他人,并落实在服务病人的工作中去。医务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助于医患纠纷的减少,利于整个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精神道德素养,从而为创建更为美好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夏震然,陈友洋.关于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4(02).

[2]朱飞,李萍.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张园,孙宇,付昌义.高校资助工作视阈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4]张静.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9:19 .

[5]付军,曹建强.论高校感恩教育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09(05) .

篇9

演讲稿:学会感谢、奉献企业,奏响生命乐章 文章作者:fan9804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6月30日19: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企业荣辱、我等与共,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谢、奉献企业,奏响生命乐章”。 我们在座的都是移动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的毕业于大中专院校、有的来自部队、有的更早的参加了工作。无论源于何处,我们抱着同样的理想、奔着同样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在移动公司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凭着敢打敢拼的奋斗精神,我们在实践中锤炼自己,提升自我,不断地成长、发展。如今,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员工,不论是技术骨干、还是业务能手,大家都活跃在公司的各个岗位上,成为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

也许有过困惑和迷惘,但细想我们的每一次进步和提高,都融入了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国外有个节日叫感恩节,我不知道具体是那一天,我觉得大家也不必要知道,只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公司给了我们一个谋生的场所,感谢岗位的历练、感谢同事的帮助,感谢领导的培养,我们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我们所钟爱的工作。 当我们踏进移动公司的那一刻,我们就选择了移动、移动也选择了我们,我们的心中充满美丽的梦想,血液里涌动着对未来的*。然而行业工作是平凡的,平凡的工作也许打破了你的梦想、冲淡了你的*,但是如果翻开共和国的功勋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雷锋、王进东、李素丽……,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平凡之中折射出的对工作极端负责、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任何平凡的工作,都具有不平凡的意义,平凡的劳动,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奇迹。 五年多来,管理人员谋划着企业的方向、维护人员维系着企业的命脉、营收人员兢兢业业地点数着公司的每一分的收入,而我要说的县级维护人员只是所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奋斗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普通员工的缩影。 最近几年正值传输网络和gsm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县级维护人员不仅担负着维护本地网络的任务,还需要与工程人员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有的甚至还兼有其它工作。当大量工程建设和网络维护任务一起涌来的时候,他们也会觉得应接不暇,有时也抱怨工作的繁杂。但他们从未有过退却,凭着内心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几年的时间里,县级维护人员巡视基站、普查线路、勘察选站,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跑遍了县里所有的沟壑和大大小小的乡村。工作中,他们一心一意、精益求精,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记得,那是坝上深秋的一天,两名县级维护人员随同工程人员负责在山上架设开通一个直放站。山上零下20多度的气温和刺骨的冷风,是身着单衣的他们所没有预料到的。但为了工作,他们顾不了那么多。立杆、打拉线、固定设备、开通调测,整整一天他们也没有下山。终于设备在天黑之前调测开通了,这时他们才觉得被冻得手脚发僵,耳朵尖尖作痛。在老乡家暖和了一会,匆匆吃了一口饭,便往驱车往回赶。还没等回到公司,一个停站通知电话又打到他们手里,经核实供电公司答复:线路检修,第二天给电。而此时基站已停了有半个小时了,天也渐渐地黑了下来。怎么办,如果第二天再去,基站故障一定超时;马上去,不仅要赶30多公里的路,还要翻过一座山,这时责任心成为他们向前的动力,为了缩短停站历时,两人赶回公司、拉上发电机,乘着月色出发了…,(需要说明的是乡下的山路十分难走,夜间赶山路更是危险),就这样,发电在荒无人烟的山头上持续了10多个小时。这就是我们的维护人员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无私奉献铸就了移动公司今天的辉煌。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着机构不完善、企业负债高、技术人才缺乏等种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百业待兴”的局面。广大干部员工积极转变思想,认清角色、团结一心、艰苦创业,靠着像维护人员一样的平凡的工作,使移动公司顺利完成了从垄断经营下的大锅饭到融入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的转变,完成了衔接、起步的创业历程,逐步成长壮大,步入展翅腾飞的辉煌轨迹。 我们憧憬火热的事业,渴望实现人生价值,渴望人生的成功。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平凡之中开始,奏响生命的乐章。 最后,我用二句话结束我的演讲,以求共勉。命运不是我所能选择,但责任我必须肩负;结局不是我所能把握,但努力我必须付出。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篇10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所以心态的好坏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企业员工的心态多种多样,有些心态有利于工作,另一些则不利于工作,党支部、工会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心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分类,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员工心态培训方案,帮助员工树立企业所期望的良好心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整体企业的执行力和工作绩效。本文将探讨员工的心态管理,员工心态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阐述员工应该具有的良好心态。

因人制宜进行员工心态管理

企业只有对员工进行心态管理,才能让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让员工的行为、准则符合企业的期望。那么,对员工如何进行心态管理,使员工们拥有良好的心态,必须要走五步曲:

第一步,员工心态调查。每个员工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员工心态培训之前,首先要对员工的原始心态状况进行调查,针对不同的心态状况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与方式。如乐观还是悲观,是信心十足还是有所缺乏等等。之后,管理者才可以有重点地查漏补缺,而不是对所有人都给予同样的培训。因此,员工心态调查必不可少。

第二步,员工心态培训。在清楚员工的心态状况之后,开始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过程。可以根据员工的原始心态情况将员工分组,进行不同的培训,如悲观的与乐观的分成两组,信心十足的与信心缺乏的再分成两组。悲观的员工,我们要教他们学会乐观地看待事物或事件;乐观的则要让他们保持适度的乐观。信心十足的员工要保持适度的信心,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信心下降;缺乏信心的员工则要教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信心,学会相信自己等等。当然,分组可以有很多种,一个员工也可以被分到几个不同的组,在合适安排的情况下,交叉培训。通过正确的心态培训,可以转变员工态度、鼓舞员工士气、改善工作效率,极大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步,日常监督与思想深化。也就是说,进行了员工心态培训之后,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做完,必须要时刻监督员工的心态变化。首先要看员工的心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再次要看变化程度如何,是否达到理想的程度,是否还需要进一步培训,还需要什么程度的培训等等。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要将心态培训的理念与思想深化到每个员工的心里去,让他们时刻记得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四步,解决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同题。什么工作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心态培训也是这样。监督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如员工参与了心态培训,其心态状况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说明心态培训还没有被内化,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对其培训和深化思想,时刻提醒他需要一个好心态;而有的员工心态发生了变化,但变化不到位,则需要我们帮助他进一步加强等。总之在监督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否则心态培训就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第五步,心态管理总结。在解决了发现的问题之后,还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验教训,以反馈建议,指导今后的心态培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先不合适的计划进行调整。

员工心态管理的五步曲,必须环环相扣,一步不松,才能落到实处。

二、坚持不懈不断完善心态管理体系

员工心态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开始时工作难度较大,任务也较繁重,但是随着员工心态的日益改善、成熟,后面的工作会相对轻松一些,但是在心理上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与怠慢。在员工心态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1、组织要树立员工心态管理的意识,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心态管理。建立心态管理环境,包括文化、制度等,通过有效的实践保证组织中员工心态健康,最终达到组织环境健康的目的。这是各级管理者的重要管理责任之一,与战略、财务、经营的问题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2、管理者要具备“员工心态管理”的能力。比如,坦诚而有技巧的沟通能力、缜密心理分析能力、敏感的观察能力等等。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在实践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组织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如提供培训,纳入考核等。

3、让员工学会控制意愿,进行自我管理。意识控制思维,从而控制行为,培训者可以通过多次训练让员工学会并持续地使用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来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管理还要学会定期地自我剖析,自我改进。在面对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时,以某种固定思维来思考问题,以固定的态度做事,脑子是会下意识地产生—些健康的思维方式和态度的。

4、建立完善的员工心态管理体系。心态管理不只是说说而已,而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要制定心态管理方案,根据方案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心态培训。完善监督,增强反馈,加强指导等。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心态管理制度,建立起企业心态文化,以约束和内化心态管理。

三、通过培训使员工具有良好的心态特征

员工心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心态培训等一系列心态管理的方法、手段,使员工具备良好的心态,从而更有效地工作。一个训练有素的员工,具有良好的心态:

1.积极乐观。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成功人士必备的素养。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是瓶颈,这个时候企业需要我们的员工发挥积极正面思考的力量与智慧,乐观地面对企业的困难以及所要进行的变革,以对企业和自己100%负责的态度投身到企业的建设中去。

2.学习进取。企业要求我们每一位员工必须认真学习,自觉学习,不断进取。如果每位员工每天进步1%,每天检讨当天的行为,每天改善—点点,那么企业的进步将是巨大的。

3.诚实勤奋和务实。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忠于企业,忠于个人,永远对人真诚。勤奋是需要你做的比要求的更多、更好,要比竞争对手多走—步。企业是实业,必须务实,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4.自信和行动。自信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是潜能发挥的催化剂。但是自信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需要不断的自我调整与培养。自信不是自负,也不是自大,自信与行动密切相关。只有行动了才会有结果!

5.负责和企业主人翁。员工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这样才能自觉地承担起促进组织发展的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也能帮助同事完成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

6.感恩和付出。感恩是一种胸怀,学会感恩,善于感恩,有了感恩的心才可以帮助企业营造一种互相赏识的团队氛围。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哪怕别人只是帮了一点忙也要懂得感恩。要想杰出一定要先付出,用行动让别人知道,你有超过所得的价值,别人才会开更高的价。

7.敬业、热忱与专注。敬业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是员工做好工作的基础。每个员工只有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才可能专注于工作,创造出最高效的价值,才可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逐步实现他人生的奋斗目标。

8.谦虚与包容。组织中员工的相处与合作都需要包容,体谅,包容是一种美德,也是良好工作气氛的调节剂。谦虚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才能进步,才能提高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人格魅力。

总之,通过对员工心态管理、培训,不仅能使员工们胸怀豁达,而且能不断进取,更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