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学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法学 案例教学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45-02

一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基本特点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通过对典型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案例,分析研究、了解相关的法律问题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的思维习惯,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真实典型性案件的。一个案例就是在实际情况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但也可能包含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民主式教学等特点。

二 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一,案例枚举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一是案例例证法,比如教师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后举例,然后通过理论进一步验证;二是案例导入法,教师先利用案例作为开端,再讲述基本理论,然后引出所要讲的法律概念或问题。

第二,案例讨论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系统讲授相关法律知识,老师针对法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或分组讨论分析,这种方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的选择一般选用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涉及很多法律问题,需要运用多种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

2.现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行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总讲授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案例枚举法时,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陈述事实、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和时间等方面,都由老师控制。在实际的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用真实案例,学生更感兴趣,而且方法本身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富有启发性的。“听案例”与“听讲课”并没有质的区别,教师将命题、推理、判断的思维全过程都一手包办了。但是教师对案件的分析都是事先搜查资料准备好的,而对学生来说则是未知的。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性,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

第二,现行案例教学法不适应司法考试的需要。我国法律院校毕业生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案例往往是围绕一个理论或法律规定讲的,学生不用认真思考,就可以知道教师所讲的案例与刚学过的法律理论知识有关,所以很自然地就会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直接推断出案件的结果。而在司法考试中,考试的案例涉及法学学科的诸多领域,而且没有很多思考的时间,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入手。这样的案例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方法。

第三,现行案例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一般会引导学生相继展开,即按照法律关系的先后关系,即从案件事实出发,理清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文。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在案例分析或讨论时,通常的做法是先明确案件的基本事实,然后再考虑是否有法律规定,如果有的话,就会直接按照法条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形成一种定性,会认为教科书或教师所讲的理论肯定是正确的,现行法律是完备的。学生一般不会去主动认为法律规定或案例引用的法律可能存在的漏洞,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三 案例教学法实践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与否需要通过教学来检验。要实现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应做好以下工作:

1.课前的准备,包括学生和老师的准备

在教学中,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首先对本节课准备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要对案例反复阅读并熟练掌握其中的内容,并做好笔记,要精心构思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还应考虑到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安排好讨论问题,合理分配案例讨论时间,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对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可能得出的几种结果,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和总结。

2.课堂上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先介绍几个案例,或者利用多媒体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点的思考角度不同,很可能会产生多种方案,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将学生的思路、讨论中心放在教学内容上。

3.案例教学的成绩评估与考核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评价机制上,无论是静态考试(如案例分析的卷面考试),还是动态考试,评判时教师必须要克服理解主观随意性和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考虑是否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2)There are a few common arrangements for using hydraulic power. 有几种常见的使用液压能的装置。(3)The complete electrical plant on board ship is made up of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a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any power utilizing devices. 船上的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设备、分配系统和许多用电设备构成。

上述例句中,根据句(1)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可以很容易推断出power应译为“功率”;句(2)中根据hydraulic 和power连用,也可以推断出power应该译为“能量”;而句(3)中的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和power utilizing devices有的译者可能会译为“功率产生装置”和“功率使用装置”,但是这与句首的complete electrical plant on board ship不符,顺应专业知识,我们应该知道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设备、分配系统和用电设备构成,因此可以得知power应译为“电”。这三种意义也是power一词在轮机英语中的常用语义。译者需顺应轮机专业知识,符合轮机英语的科技语境,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其正确的词义。

2.语境顺应影响译文的表达方式

在轮机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知道句中所有词汇意义的情况下,仍不能将其翻译成顺畅的汉语,这是因为没有掌握恰当的轮机英语翻译技巧。由于轮机英语多层次的语境效应和原文作者的心理效应,语篇中的语言中存在着很多潜意识信息,即语言现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潜意识的方式都不相同,这自然会影响译文的表达方式,因此绝对对号入座式的翻译是不可行的。这也是学生知道词义却不能顺畅翻译的原因。

为了使原文作者和译者的逻辑思路和心理效应一致,使原语和译语在信息内容、交际功能和审美效果等方面接近或相等,通常可顺应语境,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翻译方法:

第一,语境顺应增词译法。为了使译文顺应原文的语境,更容易被理解,译者可通过增添解释性词语的方式补足原语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增词译法实际上是显化原语中的潜意识信息。例如:When the two voltage supplies are in phase the pointer is stationary in the 12 o’clock position.译为:当两台发电机的电压同相的时候,指针静止在12点位置。

上面示例译文中的增词部分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轮机专业知识的制约、潜意识和逻辑思维得到的翻译方式。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取减词翻译。

第二,语境顺应减词译法。减词译法是指根据译语语言规范有意隐去或省略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语言成分。在大部分情况下,减词译法实际上是潜化原语中的显意识信息。例如:

The crosshead and crankpin bearings are made of cast steel and each consist of an upper and a lower part secured to the connecting rod by means of fitted bolts,the nuts of which are secured.译为:十字头和曲柄箱轴承是铸钢制成的,都由上下两部分构成,通过紧配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连杆上。Oil is supplied to the cylinder liner wall and the piston rings by means of mechanical lubricators giving a carefully controlled oil feed,through injectors or quills.译为:油通过机械注油器供给汽缸套和活塞环,供油量可精确控制。

虽然翻译时省略了以上示例英文中的斜体字部分,但它们的含义仍潜在译文当中。

第三,语境顺应代换译法。代换译法是指按照目标语的行文习惯,将原语的说法用另一种说法代替,其实际意义不变。例如:Centrifugal or radial flow pumps give regular delivery,and are quiet in operation.译为:离心泵或轴流泵的排放有规律,运行没有噪音。Also the metal of parts forming the combustion spaces must be kept at a temperature low enough to avoid losing mechanical strength.译为:还有构成燃烧室的金属部件必须保持在足够低的温度,以维持机械强度。

第四,语境顺应转换译法。由于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特点和词的搭配关系的不同,原语中的语法成分在译语中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语法成分。几乎原语中的所有语法成分在译语中都可以译成另一种语法成分。如:Oil is supplied to the cylinder liner wall and the piston rings by means of mechanical lubricators giving a carefully controlled oil feed,through injectors or quills.译为:油通过机械注油器供给汽缸套和活塞环,供油量可精确控制。(补语中,宾语主语,定语谓语。)

第五,语境顺应反译法。通常说的反译法是指将肯定表达译成否定表达或将否定表达译成肯定表达。这里探讨的反译法是指广义反译法,是语境顺应代换译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轮机英语的翻译中十分常见,因此掌握反译法就更加重要。如:The fuel oil is then passed through a fine filter before being supplied to the injection system.译为:接着,燃油通过细滤器,然后被供给喷油系统。In a common sea water cooling system,from the sea suction one of a pair of sea water circulating pumps provides sea water which circulates the lubricating oil cooler,the jacket water cooler and the piston water cooler before discharging overboard.译为:在常见的海水冷却系统中,一对海水泵中的一个从海水吸入口处吸取海水,海水循环滑油冷却器、缸套水冷却器以及活塞冷却器,然后被排出舷外。

三 结束语

根据语境顺应论,翻译中译文语言的选择应有个动态顺应的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做出变化。翻译的过程必然涉及目的语的重构过程,目的语的重构是译者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译文语言的选择应动态地顺应文化语境。译者应顺应轮机英语的科技语境来选择词义,注意词语在翻译中的同化、异化、融合和隐化现象,从而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我们的翻译和教学。

参考文献

[1]H. Leo.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李锦、廖开洪.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2):49~52

篇2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24-02

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构成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基础课,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改革,基础课教学方法已由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逐步改为CAI课件和网络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实现在学时数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但是,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如果仅仅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势必造成教师讲课速度加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而疲于记笔记,最终感觉一堂课下来只对其中的动画有点记忆;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仍没有突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入案例教学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会如何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科研生产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走入社会能迅速融入实际工作中。

一、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吻合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1829年的英国法学界,是指教学者选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制成教学案例,然后以团体讨论的方式,引发学习者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完整案例的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案例作为媒介,辅助学生将学到的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地用于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分析问题,在面对实际的分析工作时能像一个分析化学家那样思考并解决问题。一个完整的分析案例包括分析方法选择、试样采集与制备、样品分析测定、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控制几个步骤,而目前以华东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合编的工科分析化学教材为代表的教科书偏重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测定技术,对于试样采集与制备、质量保证与控制方面着墨较少。实际分析工作中,由于试样状态、组成及各成分含量多寡的复杂性,实际试样的分析案例不仅是被测样品的定量分析测定过程,还包括试样的前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后处理。若沿用原有教材内容,学生接触实际分析化学工作后,由于对实际样品分析过程缺少全面性了解,就会出现学无所用的情况,对大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合理性产生落差。所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吻合,让学生掌握完成一个试样测定的全面分析流程,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保证。我们根据实际样品分析程序调整教学内容和次序,将最后两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和“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合并,调整至第二章;将分析结果的质量保证和评价调整到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章节,作为第三章;同时增加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学时,学时比例由9%调整到18%。在学生掌握了分析方法选择原则、试样采集与制备、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控制等样品分析过程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案例的剖析讲授各种分析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实践结果表明,教学内容调整后培养的学生接触实际样品分析任务时,不再只会单一地根据试样组成选择分析方法,而是能从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开始全盘考虑分析方案,独立完成一个样品的全分析过程,参加工作后能很快独挡一面开始工作。调整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见表1。

二、案例的来源与选择

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分析试样,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给出准确可靠的分析报告,以指导生产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案例的来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教师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原则遵循以下条件。首先,案例内容要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对应,借助案例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深化分析化学基本理论。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深度。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如选择在应用化学、药学等相关领域均能涉及到的原材料、生产排污等样品的分析案例,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掌握分析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普遍的应用性理论和方法,同时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特殊地位。案例的选择还要紧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到掌握分析化学技能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如奶制品中蛋白质和三聚氰胺的分析检测等。这种案例的引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

案例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案例讲解型和案例讨论型。我们根据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模式。大一化学分析为主的基础阶段,以案例讲解型为主;大三仪器分析阶段,以案例讨论型为主,采用项目参与的体验式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案例讲解型为主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内容:(1)系统讲解基本理论;(2)用问题式方法引入实际案例,或通过案例剖析进一步讲解重点和难点概念;(3)从实际案例基本理论或从基本理论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其中(1)、(2)两步不分先后,可以在系统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再结合理论剖析实际案例;或根据教学需要先提出问题,交代案例概况讲解相关概念剖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将所学理论与实际事件有机结合,加快、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记忆。该阶段的案例选择行业性的成熟案例,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为辅,培养学生在面对科研和生产中的分析化学问题时,能以分析化学家的素质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型为主的阶段,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多学生已进入教师的科研组,有些学生已开始关注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热门问题,所以适宜开展各种互动式的案例讨论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科研课题或感兴趣的行业问题,从拟定案例题目开始案例撰写设计案例实践案例总结。此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导航者,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相融合,让学生在案例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

四、案例教学考核方法

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的同时,将案例教学的思路进一步引入期末考试中。大一化学分析期末考试减少了概念性考题的比例,增加了“案例剖析”的新型综合测试题,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情况,考核方法不同。毕业后继续读研和继续从事化学化工类工作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他们也是积极配合、参与案例教学的群体。期末以提交案例报告的形式考核,要求一个分析任务要设计2~3个以上的分析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后,在案例报告后附结论性报告。针对毕业后转行和不能认真参与教学的学生,采用以基本概念为主、案例剖析为辅的闭卷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逐渐改变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走出考场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特别是大三的仪器分析结课考核形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实践证明,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典型案例-讨论解决方法-建立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出能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本科生。

参考文献:

[1]Merseth K K.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1996.

[2]李娜,刘锋,李克安.以案例教学教给学生分析化学家的思维方式[J].大学化学,2010,25(5):31-35.

[3]高琳.分析化学教学与实践案例分析关联性初探[J].科技文汇,2011,(9):105-110.

[4]武亚军,孙铁.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12-25.

篇3

我国各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相关政府部门起到监督的作用。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可以采取具体行政行为、事实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等相应方式对高校实施监管权,以此来保障各高校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而高校则有积极响应政府监管的义务。例如,消防部门有权利对各高校的校园消防安全状况实行检查指导;高校的行政主体—驻校派出所,有对学生实行户籍管理、日常治安管理等权利;倘若学生违反高校安全管理规定或触犯国家法律时,驻校派出所有对犯错学生进行相应处罚的权利。

2.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建构

2.1高校必须构建完善的设备安全和教育安全制度

我国各高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个人发展。学生会作为校园内的安全管理机构,由它所组织开展的一些诸如趣味活动、体育运动、其他教研类的活动等,都有较为明显的学校色彩,倘若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造成受伤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就要追究高校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若此类型的安全事故是由学生来承担责任和后果,对学生而言则是不公平的,也给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发生事故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当然也不能片面的一概而论,而要结合实际的事故。倘若是事故学生自身责任,高校可以做出最低的补贴;倘若是其他学生的责任,那么就可以让第三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各高校还要随时、定期对各项课外活动设施实行安全检查;在组织、开展活动时,要加强对安全措施的检查、安全问题的预防等。倘若举行大型的校园球类比赛,务必要有校医在比赛现场,以防备学生受伤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高校在体育馆、游泳馆等校内公共设备的开放时间,一定要安排值班人员,防患于未然。

2.2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校园保卫制度

在我国的各大高校内,负责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就是保卫室和学生处。因此,各高校可以由学生处、保卫室组织开展学生学习本校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治安、自然灾害的相关教育,比如可以对学生进行火灾等自然灾害逃生方法的教育。近几年来,国内国外屡屡发生校园安全危害事件,这就为各高校的安全发出了警报,也将各高校存在的不足表现的更为直观:各高校的园内警力明显不足;驻校派出所的警力编制不符合高校实际的安全需求;高校保卫室缺乏相应的执法权力,不能及时打击犯罪行为、犯罪分子,造成了高校的安全隐患。首先,要增强我国各高校的校内警力,比如可以在校内设立公安小分队等。其次,对高校警务室和保卫室的职责能清楚的进行区分。警务室享有执法权,对违反校园规定的行为能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进行打击和处罚;保卫室负责校园的安全教育工作、排除园内的安全隐患。

2.3高校必须建构完善的校园交通、卫生安全制度

我国高校的开放特性,使得公交车辆、外访车辆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各高校对校园交通制定有效的安全制度。各高校的保卫室、警卫室要实行联合管理,规范校园内的行驶车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校园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等相应规定。与此同时,各高校在食品、药品、医疗等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杜绝使用不合格的食品、药品,学校和政府部门要严加监督,以此保障校园卫生安全。

3.结语

篇4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法

一、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优势

(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法律专业术语未免过于艰涩难懂,这样的学习开展不利于学生学习法律内容且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不能起到开展法律教学的目的。尤其是经济法基础教学的教授,其内容相对抽象,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采用案例分析法,则能形象生动的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内容

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还有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内容。经济法课程是市场经济作用的产物,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商场中接触最多的具有实用性的自我保护的内容,因而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思维,指引学生运用法律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也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因而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向全面化过渡。经济法课程的开展,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表现。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教学案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运用视频形式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可以有效地发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力;最后,再利用法律知识将案例进行透彻分析,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以此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经济法课程出现的问题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普遍反应听不懂。这是经济法课堂表现中的主要问题,很多学生的热度只能坚持几分钟,就不愿意再听教师讲解。笔者调查发现,经济法内容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强,且大多是涉及商业活动、公司创建等内容,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密切联系不大,学生自然较难提起学习兴趣。此外,还与教师的讲述方法有关,个别教师在进行讲述时虽然也有举例说明,但并未把举例内容实际讲解透彻,致使学生的聆听质量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因为事例理解的相对模糊而混淆教材内容,导致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出现偏差,影响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其次,学生与教师互动少,课堂氛围沉闷。这也是经济法课堂中的主要表现。课堂教学沉闷,则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心理。探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教学设计没有按照学生的领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教师的讲解过于高深,而不能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

三、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一)与教材内容紧密贴合,促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案例分析法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领悟法律知识,所以教师在实际应用时必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目标明确。如案例“甲有限责任公司与乙企业共同出资创建丙公司,出资比例为70%和30%,一年后,丙公司经营不善,拖欠丁公司债务80万元,且无力偿还。之后丁公司了解到丙公司是由甲与乙共同合资创建的,且甲公司经济实力雄厚,完全具备偿还能力,是丙公司的母公司,遂去法院要求由甲公司承担相应债务,丁公司的诉求能否得到法院支持呢?”这一案例就涉及经济法中的《公司法》内容,让学生在观看案例后有针对性的学习,什么是母公司,什么是子公司,与总公司和分公司又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决策机构是如何划分的等内容,通过插入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二)和实践生活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强化训练

教师在讲解经济法内容时注意将案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有效性。比如在学习经济法中的税法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引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可以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为案例进行讲解。同时在学习税法前先要了解税收的概念,为什么必须交税?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其中一种形式,古时朝代更迭就有百姓向朝廷纳税之说,旨在朝廷以此作为国家的各种支出,包括边疆战事、抗震救灾等,因而现在的税收制度也是仿效古人创建而来,但是与古人相比却有大大不同,现在的税收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特点。纳税上升为法律层面,是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根据税收对象的不同而将税收分为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和资源税等内容。而对于个人主体而言,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这也是日后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普遍面临的问题。个人所得税不仅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还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内容,自2011年9月1日施行的《个人所得税》中明确个税的起征点按照3500/月作为起征标准,意思就是说工资水平在3500/月以下的个人不用缴纳税款,这也是人性化的主要表现,以此减少贫富差距。具体算法为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税额,税额=全月应缴纳的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以月收入为8500元为例,扣除保险后为8200元,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8200-3500)×10%-105=365(元)。以涉及学生自身的案例进行实际讲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强化学生关于经济法的基础知识。

(三)注意合理的时间安排,提高课堂利用率

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课堂利用率,而不是成为主要的讲解内容,所以教师在具体讲解时还要注意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切勿使得案例繁复冗长,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反而更容易混淆不清。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可以采取之前讲解过的案例,学生充满熟悉感,有效得提高了课堂利用效率,反而更容易促使学生理解学习新内容。比如教师在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美国杜邦公司北京国网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计算机网络域名侵权纠纷案,先给学生布置成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上网搜查相关内容,搞清楚此案的种种纠纷及其缘由,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文等。在学生预习之后再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时则相对应的减少了时间成本,这样教师就可以直接进行对该案例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内容的讲解,从而将课堂时间高效的应用于案例分析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程度,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因此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必须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将案例讲解时间把握在1:1的节奏上最为合适,从而加深对经济法的主要了解。

(四)运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增强案例分析教学的目的性

在学习经济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律的公正与神圣不可侵犯。比如很多餐饮业在营业期间巧立名目乱收费,尤其是餐具的使用会有服务人员恶意隐瞒其需要收费,给消费者造成错误认知,而在最后结账时才真正予以告知,这无疑欺骗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此案例作为模拟法庭的练习,让学生真正从课本中超脱出来,按照开庭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进行,包括当事人陈述、传唤证人、出示证物、宣读对证人证物的鉴定意见、法庭辩论以及最后的结案陈词,让学生清楚掌握案件审理的流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在实际生活中真正遇到这种现象时,可以采取拒绝买单或者拨打12315进行投诉,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最大化实现,这样才是引导学生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使用的最高要求。以上就是经济法基础课程中的主要精髓,学生在理解经济法的宏观概念后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法内容的学习,尤其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后就更加容易系统的学习。

四、对经济法课程中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完善建议

(一)案例分析注意与时俱进

法律条文随着市场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制定更新,所以有很多案件在新的法律颁布之后就不会构成犯罪事实,这在《刑法》中非常多见。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案例时也要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变化,防止陈旧案例不能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还达到物极必反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尤其是涉及法条变更的相关案例,教师必须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考模式,让学生明确二者的区别。

(二)案例分析注意教学设计

在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方法时注意教学设计,可以采用比较有名的案例引导学生自行分析总结,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奶粉生产商、奶粉销售商和奶粉消费者等,让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平台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这样在进行模拟法庭的训练时,更加具有充分性和思想性。教师在学生理解准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指导,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

(三)案例分析注意考核标准

教师在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后注意对学生进行考核标准的总结。这不同于考试的考核标准,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具体针对性的评价,比如在模拟法庭练习之后,对学生扮演的角色有个统一的点评,尤其是作为辩护人的发言陈述,哪里准备得不够充分,怎样表述能使事实更具有信服力,运用哪些法律法条能够更加佐证这一观点等,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以引导鼓励型为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肯定自己、充实自己,进而增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会意程度。综上所述,经济法的内容广博而复杂,运用案例分析法应用于经济法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以至于将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对于学生日后踏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淑艳.“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时代金融.2015(20)

[2]吕继妍.翻转课堂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3)

[3]么作红.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14)

篇5

关键词:药物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84-02

案例教学法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立。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某些学科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在教育学中,案例教学法又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以文字描述并加以典型化处理,供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目标知识,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对药物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为药物分析教学服务。

一、药物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3],是研究药品质量控制的一门方法学科,内容涉及药品质量标准、药物制剂的分析和常见不同类别药物的分析等。药物分析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中表现出重要的作用,经常被形象地比作“人的眼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药品从研制到使用监管各环节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既要以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又要求学生具备药剂学等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涉及大量的药物化学结构、分析特点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鉴于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引导学生自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通常不能为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没有积极性,偏向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加上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学生学习学起来会有畏难情绪,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即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播转为根据提出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从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高效准确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将来才能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工作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在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教学中,给出案例“2005版《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不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含量”“这些方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计算含量”“2010版《中国药典》[4]中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变化”。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再展开分析讨论,完成对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向学生做出解释,阿司匹林原料药在两版药典中均使用直接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而阿司匹林片剂及肠溶片中除存在水杨酸及醋酸这些水解产物外,在制剂工艺中添加的稳定剂酒石酸或枸盐酸会干扰直接酸碱滴定法,因而应该使用两步滴定法测定其中含量。而随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普及,随着我国药典标准的提高,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所有制剂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通过该过程,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该部分内容。在讲解假冒伪劣药品的危害时先让学生查查有关假冒伪劣药品的报道,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堂上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的假药劣药的实例展开讨论。例如,多名患者使用了齐齐哈尔二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出现该反应的原因是药厂违规使用了不能药用的化工原料二甘醇代替丙二醇作为助溶剂。另外,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欣弗”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灭菌工艺进行灭菌操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不良反应。通过分析以上典型的药害事例,激发学生将来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在讲授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维生素C的分析前,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维生素C有关的一些饮料广告或小故事,查阅维生素C的医学用途,并引导学生从维生素C的结构入手讨论为什么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结构特点和性质及对应的分析方法。教师讲解时强调维生素C的发现源于坏血病,激励同学们热爱科学,分析比较维生素C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国药典收载情况。在该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中,因为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激发,也让他们有更多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有利于增强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测定酯类化合物时能否以水为溶剂,假药劣药的范围,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具有的化学性质等,对于之前没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过程督促他们主动复习回顾。对还未学过的新内容,在寻找案例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广泛涉猎一些新知识,从而把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习能力,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目的。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精选出来的案例为材料,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在此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引导、组织和协调的作用。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成败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案例,做好讨论引导、适时发问等工作,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用备好教材内容就可以胜任的,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等。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更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总体而言,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值得药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深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厚清卢.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0-64.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篇6

关键词:物理七步教学法 两化 学案导学

G633.7

新泰一中“物理七步教学法” 坚持以下观点:

1、教学过程即是师生的主动建构过程

教与学是统一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的过程。成功有效地教不仅是教学方式或教学程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精心设计、实施教学和不断自我反思的结果,是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2、“三讲”、“三不讲”

这是在充分备学情的基础上的讲课要求。讲重点、难点,即讲易混点、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主动学会的不讲,教师讲后学生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达成教学目标。

3、学案导学,精心设计物理问题情境

学案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方向盘”,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路线图”,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即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反思等学习过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物理学案设计要精心,特别是要精心设计问题,要体现探索性、问题性、渐进性,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并留足思考时间;凭借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和深层次的学习活动。学案要提前下发,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导纲要。这是物理七步教学法实施的关键。

4、有效互动,及时反馈矫正

课堂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还包括学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矫正学习行为。反馈和矫正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清晰、准确、及时,且有针对性。当堂反馈矫正,把知识落实在课堂,不留后遗症。在互动和反馈过程中要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生互动的宝贵人力资源。

基于以上的观点和原则,我们把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分为以下七步:

1.课堂导入

良好的课堂的导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或激趣、或设疑、或议论、或导情等多种方式方法,创设物理教学情景,链接新旧知识,促进知识的顺利迁移,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情绪情感迅速转移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中,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问题引领

本环节是将“教”的目标转化成学的目标,把知识点问题化,明确出示给学生。物理问题的设计必须明确思路,实现“两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知识点一项项地分解开,实现知识问题化,新的、较难的知识点,分解要细一点,有利于学生思考,相对较容易的知识点,分解得可以粗一点;问题的呈现顺序要分出梯次来,让学生能按图索骥那样,顺藤摸瓜,渐进提高思考的层次和深度,实现问题的层次化。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和认知规律,要注意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杜绝无效设问。

3.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的问题设计或导学提纲在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浏览教科书,思考并解决学案的问题。并记录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准备和同学合作交流。如果觉得自己自主学习结束,可自觉转入合作交流环节,教师通过巡视全面理解学生的进程和困难,及时启发和点拨,调控学习进程。 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后,就物理学案预设的问题或自己的问题,与同学或小组交流、讨论,交换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并将本小组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要到学生中去发现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为下环节评价讲评做好准备。本环节学生的互动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5.评价讲评

教师通过批阅学案、课堂巡视或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的程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出适当的启发、引导、讲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公式、原理及其联系,适当扩展形成规律。本环节的课堂反馈要围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自我矫正,提高学习效能。

6.检测达标

学案中的习题有如下要求:(1)题要精选,量要适中;(2)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要给学生有选择性,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准备两个层次练习题,第一组题紧扣内容,平行巩固,属于基础题,不能超过十个题目,这部分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当堂达标;第二组题是提高题,适当提高要求,学生通能自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一般设置一个,绝对不能超过两个,不要出高考题或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这部分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由于本节课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在学习《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时,对学生的检测可以是这样的:

5.应用:

(1)解释现象

(2)求解气体的压强或体积

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船上人员共459人,截止到4月22日,遇难者人数为104人,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当中。据韩国海洋造船学教授朴成浩说,“岁月”号船体较大,隔室(密闭空间)较多,船体内部可能会有充满空气的地方――气穴,凭借气穴人们也能继续生存。若“岁月”号在沉没前海面处的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p0,其中的一个密闭空间的容积为V,当它沉没到30米深处时密闭空间灌入一部分海水,则这部分气穴的压强为 ,此时气穴的体积为 (每10 m高水柱所产生的压强相当于1个标准大气压p0,设海水温度不变。)

7、及时反思

教师和学生都及时反思。教师要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发现成功之处或存在的问题,查找根源,及时弥补,并经常撰写教学叙事,使日常教学理性化。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同样需要反思和内省,学生要将学到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及时系统的归纳梳理和总结,使知识知识系统化、概括化,方法规律化。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哪些知识、规律和方法?

篇7

一、“案例分析法”在行政法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就是讲台与课桌的距离。教师只讲不听(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只听不讲。在这种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受体,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分析,经常是学完课程后,感觉好像什么也没学到,应付完考试后就完全没有什么印象了。而“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它为学生提供最大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热情增高,兴趣增强。而有了兴趣和热情,学习的劲头也自然高涨。

(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的教师来说,存在一个普遍的烦恼:自己辛辛苦苦备了课,学生却不买帐,甚至表现出极大的反感。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之外,还要解决学生的困惑。而这些困惑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困惑,更多的是对实践问题的困惑。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兴趣的是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如何得到解决。而案例分析法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会学生更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案例分析课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案例的查找,向学生推荐相关法律文件及参考文献等。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作好组织引导工作,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诱导性提问,最后还要进行综合和总结。而这一系列工作,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案例分析法在行政法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与其它法学学科教育一样,行政法学教育也应教会学生以下三点:其一,最基本的行政法理论知识;其二,法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查找所需法律资料信息的方法,驾驭运用法律资源的能力。后两者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工作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种能力的培养,则必需在进行课堂理论讲授的同时,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课来实现这一目标。在课时安排上,案例分析课应占有较大比重。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课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案例的介绍及学生的准备工作

在上案例分析课之前,教师应将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介绍给学生。这些案例应是与课程结合紧密的、有代表性的且相对较复杂的案例,例如,在全国较有影响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一案”、“陕西延安黄碟事件”等。这些案件既体现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不足,又能引起我们对行政法学理论和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并做出判断,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前提供广泛的参考文献目录,如相关的法律法规、法院的判决书以及法律文献目录等。这些查询活动学生可通过上网及查阅图书的方式得以实现。

(二)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因此案例分析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法律理念及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主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需要以自己的行为去主动发现和探索,而不是教师对法律规定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因此,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将每一个人的发言串联起来,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篇8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案例分析法;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跨文化教学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不管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旅游爱好者之间掀起的出国旅游热、还是出于爱好主动学习第二语言,这些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跨文化交际。正因为有交流的需要,相对应地跨文化教学及其研究也应运而生了。为此,我国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跨文化相关的各种课程,教师们也结合教学经验采用了诸如讲课、小组讨论、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和素材,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点。在这诸多方法中讲课仍然是最主要的,因为它对于传授知识的作用最明显,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突出。而案例分析,尤其是对影音资料进行的案例分析,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跨文化教学中去。

二、案例分析法的选取途径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当时是通过采取真实情景或事件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取得教学的成功。这种方法受到重视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了。下面着重选取了三个途径来具体介绍一下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真实的生活场景

生活是最好的舞台。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充分挖掘特殊的生活场景,多方面多角度利用外教提供的资源,多和外教交流,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可以组织一些东西方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讨论各国之间文化差异、各种西方节假日庆祝方式、以及赴外企进行实地参观等等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外企的实训和上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中,面对面地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然后把他们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冲突,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因,以消除摩擦和误会,从而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这些生活中真实具体的案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

我们现在了解到的西方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学习、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到的。因为它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文字材料,使读者在阅读中对于西方文化进行有血有肉的了解。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在社交场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目的语使用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条件,从而间接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校里,课堂上学习的东西非常有限,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空闲的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 多媒体技术的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用于教学,尤其是跨文化教学中具有其特殊的优点和特点。因为电影电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且受欢迎的一种媒体,它比别的教学手段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因为电影电视比起教学课本和其他书籍更戏剧化、动态化。而且它也能更加直观化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特点或是社会文化习俗,也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随着电影科技的发展,将呈现给人们更丰富、更具体的观影体验,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长学生对他国文化的了解,提高意识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西方优秀的电影情节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电影情节案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的优势

案例主要是提供了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而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案例情境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了解人物的行为,评价其对错,进而告诉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应对。在跨文化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跨文化案列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跨文化案例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

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学习者来说,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不是很多,对一个国家的学习只能依靠书本和电视等,书本上面的东西都是死的,仅仅可以用来积累知识,但生活是活的、流动的,无时无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如此便导致很多人往往书本上功夫很到家,学得很好,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为其所用。然而,跨文化案例它本身就是生活的缩影,是真实生活的演绎,里边不仅涉及了语言知识、行为动作,还涉及了为人处世、文化习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形象的场景往往给人更深的心灵感触,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案例的分析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为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工作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二)跨文化案例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力

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约占3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则占70%。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尤其是外国人的非语言表达特别丰富。而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将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中呈现出来,学生能根据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对因非言语行为引起的误解、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增强对目的语非言语交际的理解力,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冲突。

(三)跨文化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冲突问题的能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文化的人看法肯定也不一样。通过对跨文化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我们知道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不是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对多种文化的了解,逐步学会站在不同立场看问题,促进多元化视角的形成,这种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这样,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避免误解、冲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锻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法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国家、社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能增长学生的知识以及对异文化的了解程度,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科学技术;房地产档案管理;发展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房地产管理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使房地产管理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以前我国房地产档案一直是手工记录的工作模式,而在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后,档案管理开始向着自动化、信息化的模式转变,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提供了前提,而这也是时展与房地产档案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

1.构建完备的房地产档案数据库

科学技术推动了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使得房地产档案管理进入了现代化阶段,与传统档案管理不同,科技背景下的房地产档案管理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数字化的信息形态,对设备的依赖性、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信息的易更改性、信息的共享性等等。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就档案管理而言,从科技信息的原始收集、储存、整理、检索、利用做起,再将这些信息输入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做到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充分保障档案的利用效率,也更有利于信息管理。

2.抓好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进而在管理制度的要求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抓好组织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确保将主要工作落实到个人。作为档案管理小组的主要领导成员,需要按照实际档案需求以及档案内容,及时对各领导进行任命,这种人员的任命方式,有助于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了相关领导以及个人能够按照上级的命令执行任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满足制度统一、计划完整、检查仔细、交流方便等原则,让完善的管理制度更加方便各部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内容的建立,需要高层领导严格把关,以企业内部的发展和管理要求为基础,在满足前瞻性的同时,整体工作内容应更加积极主动,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档案工作应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领导也应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意识,保证在对不同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以强大的制度制约每一位工作人员,对出现错误的人员进行处罚,让档案完善工作变得更加顺利。高层领导应结合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确保最终完成的档案管理计划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实际,为日常的工作提供帮助。

3.加强档案基础工作,基础与科技并存

由于在长期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会堆积不同年份不同人员的档案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完善和管理的时候,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并具有长期工作的意识,保证按照管理体系内容,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领导所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让管理办法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并对许多人员有一定的管理和制约作用,这也进一步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与可靠性。档案信息需要及时被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在应用之前,需要指派专业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及时整合最新的资讯内容,完善原有的档案信息。上级管理部门应对档案工作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并要求管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以免重要档案资料外漏,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影响。

4.加强管理者培训,强化队伍科技能力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且制度严格的岗位,因此,领导在对管理人员进行挑选时,需要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确保这些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管理素质以后,才能留在企业进行培训。为进一步提高这些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业的管理负责人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工作。在聘用专业管理人员以后,需要对这些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测试,按照其能力范围进行岗位分配,确保合理的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完善个人信息,不断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保证对各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归纳,要将档案管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指派负责特定档案信息的管理人员,并严格遵守保密协议。另外,引用外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对于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管理流程的把控,要多进行交流和模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类和归档,在查询这些档案时能一目了然。同时,要建立统一和快捷的登录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更要使信息的查询和利用变得高效、方便。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保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档处理工作,并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企业内部应定期举办培训班,有针对性的提高这些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个人进步较小、管理能力逐步减弱的人员,将撤离其本岗位,并指派更有能力的人员完成岗位人员交替工作,确保企业在长期发展时拥有坚实的后盾。

结束语

档案管理应满足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管理人员也应按照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不断提高个人管理能力,让企业能够向更广阔的市场迈进。房地产行业档案管理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者要从强化自身管理理念与现代化管理能力入手,为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普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乐景芳.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小议[J].四川水泥,2017(02).

[2]王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22).

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应用分析

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着教学改革,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决定其命运的依然是高考,进入高中的学生,无形之中便有了压力,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里的亲人,无不在督促,甚至催促着学生学习。可见,高中生所面临的课业压力是巨大的,但在长时间的重压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新颖的案例教学法,该方法的有效运用,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1.学生上课积极性缺乏。自新教改全面实施后,我们所提倡的是素质化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参与进来。然而,从实际的教学发展现状来看,在某些高中学校的政治教学中,虽然老师已经在课堂上应用了案例教学法,但由于未能将充足、必要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给予给学生,以致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性始终无法提升,这自然会使整体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不恰当的案例选择。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从多方面的研究调查来看,高中政治教学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前提应当是教学案例的恰当选择,因为良好的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的前提。然而从实际的案例选择状况来看,由于某些高中政治教师在思想上依然坚持着“自我”教学,以“我”为中心,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对案例进行选择,难以准确的对教材内容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把握,由此造成了不恰当的案例选择,自然年也难以将案例教学法实际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另外,有的教师在案例选择上依然沿用着较老的案例进行教学,如:现在已经是2016年,某些教师却还使用着2013年的教学案例;今年是美国的有一次大选,某些教师却还在阐述着奥巴马的政治手腕,显然这是不合时宜的。政治格局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我们在引用案例的时候应当将政治案例的时代性体现出来,并非是一层不变,更不是随意编造,教学案例若是选择不当,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及时了解政治格局,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难以对学生良好的政治了解习惯进行培养。

3.缺失学生主体性。虽然我们一直在坚持和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由于受到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高中政治教师已经形成了非常守旧的政治教学观念,不愿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依然沿用着已经过时、不适用的教学方法,依然将自己作为课堂主体,自然无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大部分情况下,某些守旧派的政治教师所坚持的依然是“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形式,即使是在课堂上已经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却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了解,课后也没有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效果。对于这样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我”说的就是考试重点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案例,自然难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

二、有效应用的策略分析

1.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借鉴发达国家的案例教学经验,若想在政治教学中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从“讨论”开始,熟话说:“讨论出真知”,若教师一味的进行灌输,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和空间,没有经历过激烈讨论的课堂,也就失去了案例教学法本身的教学意义。如:笔者在组织班级学生展开讨论时,首先会规避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以免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狭窄的区域中,随后针对教材内容需要,会向学生提出一个有针性的问题供他们讨论,通常讨论的时间会设置在5—10分钟以内,待结束讨论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在小组讨论出的结果阐述出来,并由其他同学来评判。

2.恰当选择案例。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应用能否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主要在于选择的教学案例是否恰当,只有适当的案例选择,才能够在深化学生们对于政治思想理解的同时,使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性提高。

3.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稳步推广的高中素质教育,使人们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政治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自我”主义的华裳慢慢褪下,逐渐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显露出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不应当再是课堂知识的接受者和旁观者,应当是主体,课堂的引领者。如:笔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将他们自身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利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案例,并鼓励学生站在讲堂上来,将自己认为有趣的、有用的案例讲出来,供同学们讨论。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育在我国整个的教学体系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是单一的政治知识内容传授,而是将学生向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上培养。因而,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下,我们必须从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围绕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

作者:陈岩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