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创业园项目

篇1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新一轮中学思想教育课程改革、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探究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的一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状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直接目的在于走入课堂、深入学生头脑,进而不断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此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成效固然是显而易见。然而,有些弊端却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最典型的表现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这就对要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教育效果的转变提出了挑战。然而,教师如此称职,学生又为何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呢?根本症结在哪里?

问卷调查结果值得关注,从调查问卷的报告中,总结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如今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8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最需要加强的是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其次,71%的学生认为还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最后,有52.9%的学生认为思政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应加强计算机和外语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以及54.9%的学生认为还应加强专业理论素质的教育。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知识结构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且已经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2)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培训。调查中中发现:只有9.8%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技能,而分别有30.2%和53.3%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和一般能。而在问及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却有高达96.5%学生认为是理论课多实践课少。其次才是课程内容陈旧、学科课程多综合课程少。这就表明,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突破和创新。

(3)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未来就业存在相脱节的一面。调查中发现:11.4%的人认为现有的思政课程设置益于就业,而只有34.1%的学生认为是比较有益的,可却有48.6%的学生处于不清楚的状态,远远高于有清楚意识状态的学生的比例。同时,有83.1%的学生认为,理应依据就业形势确定课程设置。70.6%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是影响就业的最大因素。这就表明,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觉悟,达到学生自主明确自身的目标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就需要与时俱进改革课程设置,主动与社会要求接轨,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端人才。

(4)忽视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调查中有大部分学生认为,除去必修的专业课程,可供选修的课程太少,尤其是一些社科类型的课程。社科类型的课程诸如:历史、宗教、古籍、军事等课程,目前不论在主修课还是选修课程中,都极少涉及。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着力加强对民族院校思政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同时多增开一些如:法律、历史、社交礼仪等方面的人文知识课程。以此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

2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探究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成分,对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政专业课程向合理、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具有重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是思政专业学生树立现代科学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从对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政专业的学生问卷中调查得知:有近96.5%的学生认为,如今思想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多于实践,课程陈旧。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是要在结合当前教育现状下开设的,是为向思政专业师范生传授现代科学教育理念,这对民族地区思政专业师范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在面对思政专业课程设置表现出来的这一弊端的情况下,这就不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且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其课程的科学设置,就成为了树立学生现代科学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是提高民族师范生职业教育技能的重要途径。在问卷调查的数据中显示,目前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政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还存在课程需求与就业相互脱节的一面。面对此问题,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其课程设置中也存有系统提高师范生技能的方法。例如:说课的技能、编写教案的技能、教学的艺术、评课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安排一些实践环节促使民族师范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教育技能。而作为富有时代性、前瞻性的专业,更应该适时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的设置,这才能为提高师范生技能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保障。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的科学设置是民族师范生养成高尚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思政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培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绝大部分奔赴民族地区的各个岗位,对地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部分成为民族地区抑或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老师、基层乡镇干部的重要力量。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学习并了解一些典范教育思想家、优秀教师的成长成才故事,从中领悟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并不断向高尚的职业道德靠拢。

3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内容的设置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主干课程有:政治学、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等。在关注主干课程的同时,我们理应注重学生对其它性质科学的需求。因而,调整的课程内容可设置为:

(1)增加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在调查中发现,有42%的学生要求要开设相关的法律知识课程。而目前我们开设的相关法律课程就只有法学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有限,仅仅是一两门课程的学习,法律知识匮乏,不能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所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理应增加对法律知识课程的开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于民族地区师范生了解当前就业概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对学院思政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中得知:有近55%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岗位选择表示迷茫。即使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选任教师上,他们大多是年轻的老师,缺乏一定的经验,致使教师大多只是做理论的指导,缺乏实践指导,这使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和正确的就业观。而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得作为具有较强时代性的思政专业,理应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每学期不断地开设就业指导课。

(3)开设民族特色课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如何展现本地区民族性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而,思政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一些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显得格外重要。利用宣传本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人文优势,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也体现我院校具有民族性、创新性的高品质办学特点。如:自编教材,增开一些关于展现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具体自编教材可设有花山文化映象、骆越民族的发展史等课程。这些颇具人文色彩和民族特色的课程,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学习的眼球,这就为思政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增添了极富新意的一笔。

4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分析

4.1 深化理论课程建设,开拓实践课程新局面

在新形势下,只懂理论的人才已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要优化思政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兼顾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基本方法;又要科学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丰富理论,加深对社会的认识。”①获得实践能力就如获得了“点金术”,“在高校里,社会实践要与专业教育活动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只有与专业相结合,才能使广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②才能使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并服务社会。因此,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方法上,都不应忽视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4.2 深化职业技能和创新课程的设置

面对知识、科技快速更新换代,民族地区高等师范类院校,应更着重培养能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对学生进行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或大学生科技报告会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从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善于学习和富有创造精神。

4.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地方性

篇2

1 国内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发展过程   

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一个综合大学生创业咨询、创业项目运行、创业比赛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具有创新实践、项目管理、企业孵化、指导服务等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的专门机构,一般由高校自己建立或依托政府或社会上的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创业实践基地等建立。1999年8月,清华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园,此后,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成立了创业园或科技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2 医学类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缓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国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高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为高校毕业生创业经营提供支持,逐渐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比例,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此外,大学生创业园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驱动力,提高创新创业激情,还能促使高校探索大学生培养方向,合理设置各专业招生规模。  

 对于医学类高校而言,有针对性地为医学生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具有现实意义。医学类专业和生命科学紧密联系,因此医学类高校教育教学采用严谨、保守的教学体系;有些医学生受父母或其他亲属意见的影响而选择医学专业,说明这些医学生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对他人依赖性强;以上两种原因共同造成了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动力不足。而通过大学生创业园可有效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1)医学类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利用自身在医学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可以集产、学、研等各要素来实施创新创业项目,促使医学科研与市场相结合,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与企业需求、临床需要、病人需要相结合,逐渐形成高校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医学类行业是和人生命相关的特殊行业,项目科研、转化、产业化都有前置或后置的程序或特定步骤,且项目投入大、见效慢。大学生创业园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服务和企业服务,规范创业项目运作,降低项目运行风险,减小创业成本。

(3)聘请医学相关领域的创业成功者来校举办讲座,使医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获得专业知识,完善创新创业思维,并引导其以临床需要、病人需要为市场导向,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标准进行创新创业项目遴选。

(4)促进医学生全新成长观的形成,培养其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增加社会经验值。

3大学生创业园在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当今医学正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叫,人的健康已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健康。因此,现代医学应是集合生物医学、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综合体,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医学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动手能力与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与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密切相关,是医学类高校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基地。

3.1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当今大部分医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政治、消遣娱乐类信息,而对科技创新方面关注极少,也较少浏览J一香园、小木虫等专业网站。此外,大部分医学生注重就业所需证书的获得,如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而对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应具备的医学科学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大学生创业园要以人为本,对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因势利导,利用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

3.2发挥医学类创新创业项目的示范作用,增强医学生创新创业驱动力   

大学生创业园可以通过校内树立榜样、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成功运作等方式,激发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校外邀请医学类成功创业企业家开展讲座交流活动,增强医学生创新创业驱动力厂。

3.3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从众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表现为个体的意见、想法和行为与所在群体的大多数人一致。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匾乏,独立性较差,因此,从众行为在大学生(包括医学宝中普遍存在。由于缺少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医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创新创业活动。长期以来,医学类高校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培养,虽已开设创新创业理论教育课程,但仍未形成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可通过一系列讲座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医学生近距离观察、了解创新创业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

篇3

关键词:创业园;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81-02

2010年,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就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都十分重视,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工作室、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来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同时,各高职院校积极构建符合当前发展的本土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园基本情况

以学生创业园作为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模式,通过对创业园的全面运作,使之不但成为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场所,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孵化器的功能[1]。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嘉职院)自2009年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以来,已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目前学院专门开辟了创业园区,已建成规模为20家的大学生创业园店铺,面积600多平方米。通过创新创业比赛或答辩先后确定了54个团队共256位学生入园进行孵化,开展创业实践。成立了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创业园管理制度,聘请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通过讲座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有9个团队的成员已经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

发挥大学生创业园平台优势,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整个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专题讲座、开展创业培训、参与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1.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嘉职院现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指导》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单元对学生进行授课,以培养自主创业精神,强化自主创业意识,丰富自主创业知识,提高自主创业技巧和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创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同时,大力开展创业专题辅导课与讲座课,邀请校友到校,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创业励志讲座。学院与地方企业合作成立“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利用校企办学优势,聘请集团专家、学者、创业先锋代表等来校讲述创业史,以此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创业技巧。

2.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模式。(1)设立创业学分。嘉职院创新学分制度,设立创业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项目,对取得成绩者给予一定学分奖励。为此,我院专门搭建了经营类、生产类、竞赛类、小发明类、开发类、创作类、应用类和其他类等平台,凡在这平台里取得成绩者均记创业学分。通过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创业活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谈话技巧、计划安排、合作等公共知识能力及得到有效延伸拓展[2]。(2)素质拓展分互通。嘉职院规定学生必须获得5个素质拓展学生才能正常毕业,为了鼓励和保护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防止大学生陷入创业与学业的两难选择,学院规定,凡是在创业园开展的各项创业活动,取得的各项创新成果、自主研制的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大学生专利等项目经过学院有关部门认可,可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分互认。(3)创办女子创业学院,提升女生创业能力。针对女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嘉职院把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列入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与嘉兴市妇联共同成立了“嘉兴市女子创业学院”,邀请国家创业培训讲师对女大学生开展专项教学和实践指导,系统学习了相关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双重认证,增强了女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竞争能力。学院还专门建立女子创业学院实践基地,为提高女生创业能力提供实践平台。

3.开拓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开展SYB免费培训班(SYB的全称是“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它是“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系列培训教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为有愿望开办自己中小企业的人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学院与市人事局、团市委、团区委等合作开展SYB免费培训班,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实际演练实施开办企业的各个步骤,完成创业计划书,并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创建企业并指导其实现有效经营。组织学生到科技创业园、其他高校创业园实地学习、交流、培训,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形成相对完善、实际的企业构想,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市场进行评估,学会有效地制定企业的利润计划和撰写创业计划书。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院积极建立校内创业实践机制,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倡导和鼓励学生社团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如“挑战杯大赛”、“草根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项目,实现创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2013年,共有400多个创业团队参加学院创业设计大赛,提升了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覆盖率,并在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开拓校企合作项目。学院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创业项目,校企合作创业基地,“校中厂,长中校”等校企合作单位30余家,为学生提供了较宽的创业实践锻炼机会。

4.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创业园应通过整合企业、社会资源,挖掘自身服务潜力,建立比较完备的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和设施、物业管理、工商注册、财务和法律咨询、市场开发、资金保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1)实施免费工商注册经营,为学生创业提供仿真环境。嘉职院大学生创业园入园团队实现了全真工商注册的经营。这既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作为创业公司应担负的法律责任,培养了创业学生的法规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创业团队向社会拓展业务,开展校企合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如“创品印记”公司,在2012年的业务量就超过百万元,“爱汤臣网”网店与校外37个商家开展了相应的合作,“天瑞信息”中介服务公司为31家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等。提供基础设施和信息资助服务。创业园区内学生创办企业应享受免费或优惠的房屋租赁,降低学生企业的办公费用;开辟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申请渠道。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申报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资金贷款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嘉职院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取得较好效果。(2)建立市场化公共服务平台。嘉职院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专门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管理创业园,对入驻企业进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和咨询,建立月度报表制度,了解企业运作情况,同时,专门设立在园区办公室等,为创业园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初步成效

1.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嘉职院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全真环境下的实践平台,促使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业的热情高涨。创业园成立至今,通过园区的辐射作用,学生更加明确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知道要学什么,怎么学。以此为衍生,开展了专业技能竞赛、创业设计比赛、大学生科研项目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如2012年,举办校内“技能比武”56项,参与人数2000多人次;参加校外的各级各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一、二等奖31项;参加省“挑战杯”和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共获6个省级奖项;校内大学生科技项目共立项43项,省大学生科技项目共立项18项,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2.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嘉职院聘请41位专兼职指导教师,制定并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就业创业课程实施方案,任课教师、班主任、人才中心主任及企业人事经理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全方位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学院被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授予“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嘉兴市科创中心建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基地”,采取讲座、访谈、现场模拟点评、座谈会等形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并开通网络课程,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与指导。通过课程建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积极参与职业测评和生涯规划,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3.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创业教育与实践既培养大学生敬业爱岗、用于创新、用于冒险、不怕挫折的精神,巩固了专业知识,丰富了实战经验,锻炼了创业能力,也为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提供了有力途径,为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有效载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同时也能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找到学校和社会的差距,促使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通过在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和经历,为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增加砝码,能更加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李静,李寿泉.大学生创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1-53.

[2]刘桂林,童云飞,顾金孚.“四结合”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2,(3):64-66.

[3]陈加明,郭伟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生创业园的创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9,(24):73-75.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基地 建设

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利益

1.1建立创新型社会的内在需求。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平台和相关创业服务,还将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创业理论研究和项目研究等工作的开展,这将为高校普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在大学生中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带头人、高素质企业家,催生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创造社会财富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1.2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创建,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了平台。孵化基地不仅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地、办公物品等硬件保障, 同时还能为各个创业项目配备老师和专家进行指导,大大降低了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1.3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在创业园区创办 自己的企业,不仅可实现了自身就业,还将带动其他人才和劳动力就业。

1.4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科技创新和项目孵化有机结合起来,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科技源泉与技术研发基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环境,使学生更容易尝试实际的创业过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仅支持和促进校内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创业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园区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带动地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区域经济的技术水平,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2.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及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其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1定位不明确。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园定位不明确,盲目求大求全,忽视学校自身实际,没有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思路,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地域比较优势,不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定位。同时,创业园应以培 养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目的,而不是一味追求创业项目孵化成 功这一结果。学生在创业园的实践,不应以赚钱为目的,学校应 着眼于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2.2创业资金不足。调查显示,69.15%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53.02%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专家认为,资金瓶颈的成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高校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大学生创业需要;其次是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缺少相应捐赠法规,社会捐赠有限;第三是银行缺少风险评估机制,创业青年缺乏财产抵押担保,融资困难。

2.3相关政策不够完善。一是现行就业创业政策不够完善。这在一定层面上使想就业创业的青年常常找不到相关政策,或者对已有的政策手续不太了解。二是就业创业服务不够健全。我国在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指导、营造就 业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还不够规范,相应的服务机构也不健全。

2.4对象单一受众面小。一些学校在创建创业孵化园时,没有坚持“走出去”战略和“开放办园”的思 路,脱离了政府、企业和媒体等多方面的支持,片面地认为这仅是学校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未主动争取地方政 府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的实质性优惠和企业的资助,没有为创业园的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导致创园在发展上的局限性。

3.措施与建议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更进一步缩短了高校与人才社会化、 创新知识社会化与商品化的距离。实践证明“敢于竞争,善于转化” 是高校创业园建设的推动力量。大学生创业园将在社会需求的引导下将不断涌现,并不断提高其社会效益与品位,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1建立完善孵化机制。为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孵化平台。开设创业教育和指导课程,建立创业培训中心和孵化基地,组织经过系统培训、能讲授创业指导课程并具有创业指导技能的创业培训教师,开展经常性的创业辅导培训工作,聘请专家对 其创业全过程进行针对性指导。

3.2完善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高校可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 委员会。管委会作为中心运行策略和服务方向的决策指 导机构,管理、运行孵化基地。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团队或个人,必须携带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项目,经管委会专家论证评估后,确定是否入驻;通过实施各种服务手段,帮助其尽快将项目孵化成功,同时每半年对各项目组项目孵化进度进行考核,年末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

3.3做好资金运作及管理。针对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不足,可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 。一是创业孵化基地自有的基金,资金来源可通过学校拨款、校友捐赠等方式筹集,主要用于对创业孵化基地初期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予以帮扶;二是社会基金,包括政府基金、银行贷款、中介公司投资。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通过吸纳社会基金扩充孵化基金,社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合作降低风险和投资成本,获得较高收益。

3.4合理调整项目结构,提高项目成活率。在项目选择上, 要适当考虑促进就业的项目,除了科技型、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 行业外,也要适当允许大学生经营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 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等项目,这些项目虽然科技含量不 高,但成功率较大,同时能创造出较多的新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 张碧安,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几点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S1期

篇5

1 前 言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意见》明确要将加快构建众创空间、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等作为重点任务。进而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特性,使得其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业教育与实践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有效途径。

2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一些做法

2-1 注重过程教育,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1-1 课程设置从无到有,从有到精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将整个创业课程体系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起初,只是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教材选择、教学大纲、学时要求及师资配备上并未有明确的要求,对创业教育也未提及。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逐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建设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学时及学分,并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投入,并将大学生创业指导作为一个部分以“探索创业之路”编入了就业指导教材,但当时的创业教育仍然是侧重就业指导。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不断重视,学院及时更新观念,通过教学实践,树立创业是就业的有效途径、创业可以有效带动就业、创业是更高质量的就业等新型创业教育观念,根据学院办学特色和学生的特点,编撰三本教材组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丛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侧重职业规划教育,大二开设《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激发创业激情,大三开设《大学生就业择业指导》侧重职业能力培养及就业择业技巧传授。至此,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被列入教学计划,并且配有专门的自编教材及相应的师资、设备、场所的投入。

2-1-2 教育过程从全员到部分,从部分到精英

通过教学实践,学院在创业课程教育过程的设计上,形成了“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实践” 的递进式、层次性的创业教育过程体系,即由全员参与的创业通识教育,到部分集中的创业培训教育,再到精英的创业实践指导与帮扶,分别实现由“基础层”到“操作层和提高层”再到“实践层”的递进式转化。对全体大二学生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的创业必修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一步集中进行创业模拟培训,通过组建模拟公司、确定公司架构、模拟经营业务等模块化实训环节,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创业操作技能,培养创业风险意识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于进一步有创业实践需求的同学,进行更专业的创业导师指导与帮扶,并在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孵化。

2-1-3 师资力量专兼结合,注重实践

学院注重创业师资指导队伍的建设,为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技术保障。成立创业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创业教育教学与管理、创业师资培训与管理、创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组建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库,每年选派多名教师参加省市级创业讲师培训。定期组织师资开展经验交流研讨会,将学生的反馈、教师的感悟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讨。组织学院创业指导教师技能大赛,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级创业指导教师技能大赛,以赛促建。聘请包括政府、教授学者、企业家、杰出校友等社会各方面专家担任兼职创业指导与咨询导师,通过各种形式定期为创业者提供咨询、指导和帮扶。

2-2 注重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保障

2-2-1 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不断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为便于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院于2009年11月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2013年11月被认定为“苏州市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4年10月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学院创业园已整体搬迁至学院产教园(大学科技园),拥有3500平方米的可支配面积,3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

2-2-2 建立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室,引入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平台

与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站,与苏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室,开设创业模拟实训培训班。使参训学员通过组建创业团队、选择创业项目、建立模拟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等模块化教学与实训,体会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合格学员还可获得学院公共选修课2个学分,并且在苏州创业凭证书可享受苏州市有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平均每年开设约10期创业模拟培训班,每期40人以上。2013年3月被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高校创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2-3 建设产教园和大学科技园,政、企、校合作共同拓展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学院与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共建苏州现代服务业产教园(苏州经院大学科技园),并列为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引企入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实战经验;加强与社会科技创业园联系,建立互通机制,对孵化成熟的创业项目推荐进入社会科技创业园,打开学院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空间。

2-3 注重创业教育与实践载体的建设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1)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团结和组织全校的创业兴趣者,共同围绕创业的话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素质。面向全体大学生定期举办金点子大赛、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创客沙龙、创业讲座、启明星交流等活动,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以激发更多人的创业激情。

(2)借助各种创业大赛,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同时挖掘创业项目。学院每学期组织新创业项目的入园(入驻创业园)评审,聘请专家组对各二级学院推荐的创业项目进行逐一评审,择优进行项目指导并允许进入创业园进行项目孵化;对已经入园的项目,每学期聘请专家组进行项目评估和指导;组织全国、省级、市级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如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苏州市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竞赛等,并借机向全体师生宣传政府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视,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3)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经验。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一大主要因素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和实战经验。学院要求每位大学生在暑期都要深入企业、行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把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作为个人综合素质考评的一部分。为此,学院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院团委及各二级学院都在努力开拓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开拓社会实践的空间并提供实践机会。

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1)努力寻求资金支持,或者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学生创业意愿往往是因缺乏创业资金而打消,因此为大学生创业寻求更容易获得的资金支持将激发更多的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实践。尽管学院有一些创业帮扶基金、政府也有一些小额信贷扶持政策,但若想真正获得这些资金,手续和过程都非常烦琐。因此建议在资金支持方面再多做些思考,将会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

(2)打造新型创业服务平台,降低学生创业实践的门槛。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探索和构建一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实践平台,如咖啡吧、创客空间等。

篇6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ree stratification plane analysis “will establish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hatching system” the necessity, the attempt conformity universi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supports the system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the resources, will cause it constituti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hatching system” main body.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goal to lie in plan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hatching system” for the Local authority to provide the science the suggestion.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UndertakingHatching system

作者简介:张婷婷,女,(1982―)汉,河南省信阳人,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何锦龙,男,(1977―)汉,江西九江人,江西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安全管理。

引言: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硅谷地区成功的创新和创业使得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大批的创业基地建设和大量风险投资的注入,催化了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以美国著名的硅谷科学工业园区为例,在那里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主要的大学,分布着3000多家高科技产业和研究开发机构。这种以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技基地,大大缩短了高新技术发展的知识信息从创造加工到传播应用的周期,带动和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984 年,国外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被介绍到中国,国家科委于1987年开始在武汉创立我国首家企业孵化器――东湖创业服务中心。由此,开始了我国孵化器的发展历程,之后全国多个城市都由政府牵头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建立大学科技创业园,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强化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对于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以及科研、教育经费的多元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创业面临诸多艰难,如何激发和呵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勇气,如何提供有效的条件和服务,帮助大学生创业少走弯路,成都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政府层面上分析,大学创业孵化体系的构建能够整合地方的科研优质资源,带动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构建 “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集聚高校优势创新资源及创新创业人才,立足地方本土文化及优势产业,实现知识创新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整合地方的科技创新资源,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校企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的技术支撑;

3、为赣州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赣州市“全民创新”,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同时也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

(二)从高校层面上分析,高校能够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促进就业和科研工作的双提升

1、鼓励并指导有条件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创业,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形成新思路,新策略;

2、发展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新课程、新理论、新方法更有效的指导大学生创业活动,提高创业成功率;

3、创建大学会创业孵化中心,将学生、教师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科研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从大学生层面上分析,能够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并为其创业保驾护航

1、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提供科学、全面、完整的创业理论指导、创业相关软硬件的支持,可以避免大学生盲目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创造条件鼓励并指导有意向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在一定程度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把大学生的智力资源和创新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的构成分析

本文尝试研究通过政府的倡导、依托高等学校、社会支持系统的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软硬件方面的支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系统、科学地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区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找到一个适合我国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的科学模式。

(一)构建地方政府层面的创业孵化子体系

1、规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地方政府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或孵化基地)是专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促进成果转化的基地。创业园区通过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企业的创业成本,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率,培养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创业人才;

2、建立市级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的创建旨在依托地方高科技园区现有的创新、创业孵化和培育体系,实现对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建立“大学生创业对口企业库”,定期举办项目推介活动,帮助创业大学生与成功的创业企业对接,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活动;

3、政府牵头成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建立的初期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 “种子基金”(或天使基金),该基金是用于扶持本地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的政府资助型基金,从管理形式上可以选择委托公司负责基金的财务管理和协调工作。凡经过专家评审组通过可以入园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团队就可以获得数额不等的“种子基金”作为无偿创业的资金支持;另外政府应积极创立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投融资创业优惠体系,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

4、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为高校创业实践基地的大学生提供专项的政策扶持。为大学生创业者们专门制定优惠政策,以便其在申请项目、工商税务、项目跟踪服务、创业辅导和培训,以及通过地方商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对接和投融资活动等方面享受优先服务,并为大学生创业的创业房租、专利申请补贴、人才落户、大学生廉租公寓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使大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安稳渡过创业初期。

(二)构建高校层面的创业孵化子体系

1、建立高校创业指导中心。建立创业导师库,实行创业导师制,聘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家,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缺乏经验和市场的弱点,高校创业指导中心可以成立由高校教师、成功企业家、咨询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创业导师对大学生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和咨询;

2、促进在校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储备。高校应积极开发与“创业、创新”相关的课程体系,例如大学生科技创业学等,以此推动在校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建立创业项目的挖掘、筛选机制。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签订协议,合作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高校专家、政府专家及企业专业联合对其参与项目进行调研、遴选、辅导和评审,从中发掘优秀的大学生项目,将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纳入市级创新中心“预孵化”项目进行培育,再由创新中心项目经理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将其作为跟踪服务的对象。

(三)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1、由政府牵头鼓励对口企业提供创业大学生的实习机会。创业见习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大学生见习活动”,成立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群,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广泛动员各类成功创业企业为有志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见习指导机会。创业大学生能够通过对企业策划、运行、管理、发展等方面的实习来完善创业项目,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提供见习机会的企业既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为企业吸纳优秀的大学生人才搭建了渠道;

2、政府引导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资金。为支持大学生创业企业,解决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政府可以组建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公司支持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产品是智力产品,对业务的综合性要求非常高,对政策、法律、法规、诚信度非常敏感,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包括奖励机制、投入退出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信息提供对称机制等各种机制,为风投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土壤、氛围、机制和环境;

3、银行健全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的评估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应该为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鼓励并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并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利息等方面尽量给与优惠,这样最大限度得推动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实现地方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结论

我国每年有大约500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年年积累,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地方政府应该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并以此带动“全民创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需要政府整合各层面的资源,改善软、硬件条件,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优质的创业服务,依托高等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兴办大学生创业园,吸引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这不仅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铸、陈森,辽宁省大学生三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与特点,《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8)

篇7

[关键词] 杭州;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5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1?0081?03

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包括以高校为主体构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以企业和社会为主体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支持体系,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创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1]。杭州市围绕“造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建一流城市,创一流事业”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人才+资本”的创新创业理念,整合多方政府资源健全组织体系,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完善政策体系,集聚社会资源优势打造平台体系,开展多种创业实训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创业服务效能改进服务体系,“五大体系”的建设夯实了大学生创业的基础,推动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科学发展。2011-2012年,团市委、人社局等单位组织课题组,对杭州市171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指大学生毕业5年内创办的企业,以下简称“大学生企业”)面临困难、扶持政策、融资方式、创业平台、创业培训、导师对接、环境评价等七个方面现状开展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杭州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 大学生企业面临的困难

调研活动采取问卷调查了1710家样本企业,其中有38.19%的企业于2011年成立,有45.09%的企业于2010年成立,有16.72%的企业于2009年以前成立。被调查的大学生企业中,1146家认为创业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分别有786、607、543和542家企业认为税赋负担重、缺乏经验、市场风险大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不足。相比之下,认为专业技术知识不足和创新能力欠缺的人数相对较少,分别为304和241家。由此可知,创业中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同时税赋过重和缺乏创业经验也是制约大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也成为了大学生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创业扶持政策需求

调查显示61%的大学生企业表示享受到政府创业政策扶持,而31%的企业则表示没有享受到。大多数企业已经从政府创业政策扶持中获益,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享受到政府创业政策扶持,这说明政府应该继续执行创业扶持政策,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优惠。在调查的1710家企业中,有1299家享受到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其中享受到政府的场地提供的企业最多达649家,占51.14%;享受到导师对接、创业培训和融资服务的企业分别有94家、245家和94家。另外,还有217家大学生企业享受到政府的其他服务。

3. 大学生企业融资现状

调查发现53.89%的企业需要政府提供融资服务,18.58%的企业需要政府提供市场拓展支持,另外需要提供场地、导师对接和创业培训的企业分别占14.16%、6.93%和5.09%。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机制尚不健全,能通过商业贷款、政府资助等方式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创业者是极少数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者面临融资难、集资途径少、集资数额小等困难。65.66%的大学生创业者都是创业团队自主集资,11.53%的大学生创业者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另外,通过政府创业基金、风险创投和导师投资获得资金的比例分别为2.9%、4.47%和1.32%,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融资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4. 创业平台运行现状

在入住创业平台方面,有61.1%的大学生企业已经入驻创业园,还有38.90%的企业没有入驻。不少大创企业表示不清楚创业平台的具体政策或不知道如何申请,这说明一方面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创业者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缺乏积极理性寻求政策扶持的意识。大学生企业对创业园提供的各项服务整体上评价不错,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园的地理位置偏远,配套不够等。创业园提供的外包服务、政策咨询、企业运营咨询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大学生创业者对这些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5. 创业培训实施成效

调查中发现有83%的创业者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仅有17%的创业者参加过创业培训。近年来杭州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创业培训活动,大部分接受过培训的创业者认为创业培训的开设比较成功,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开课频率、授课规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等各方面满意度很高。创业培训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知识的贫乏和创业经验的不足,更好地帮助创业的大学生把握市场行情,同时在团队建设和管理上也有很大的启发。但是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少,需要扩大接受培训的大学生创业者的范围,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在杭大学生创业者创办好企业。

6. 创业导师对接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有11%的大学生创业者已经对接创业导师,其中73%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导师的指导表示满意。总体来说,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充分发挥了全市各行业专业人士在服务创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为大学生创业者配备创业导师,创业导师陪伴其创业,提高创业者创业信心和成功率,激励和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

7. 创业环境绩效评价

调查显示,大学生企业对企业办事便捷度、政府服务状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评价的满意度分别为31.6%、33.3%、28.9%,比较满意度分别为24%、22.4%、22%,不满意度仅为8.4%、9.6%、10.2%。可见,政府搭建的组织培育、教育培训、平台支持、项目发展、融资服务、导师帮带等一系列服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起到了实效,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反响。

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

1. 创业平台及服务有待改善

政府通过提供场地扶持大学生企业,调查显示有61.1%的企业入驻了创业园,有14%的大创企业迫切需要得到政府在场地方面的扶持,这说明存在一批大创企业没有入驻创业园,迫切需要政府提供场地扶持。同时也要关注已入驻创业园的企业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因园区条件限制要搬离创业园,选择更好的地理位置,也需要政府的场地引导。

2. 创业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

调查中,有29%的大创企业迫切需要得到创业培训方面的扶持,有17%的大创企业参加了高校、政府组织的相关创业培训,在享受到政府创业扶持政策的大创企业中有16.94%接受过创业培训。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培训需求逐渐增加,政府、学校以及其他创业组织的创业教育培训仍然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求。

3. 扶持政策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政府对大学生企业已经出台了资金场地扶持,减免优惠税赋、开业注册登记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调查中仍有18.2%的大学生企业表示对政府和相关扶持政策满意度不够。这说明政府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创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打通政策宣传落实渠道,最大限度地将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覆盖到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企业。

三、杭州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升杭州大学生创业服务水平

1. 加强政府及金融政策的支持。政府可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同时充分调动金融部门支持大学生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大学生创业投资担保和保险业务,分散银行对大创企业贷款的风险。充分发挥科技企业种子资金、创投引导基金、债权基金、小额担保贷款、天使基金等现有的一批融资项目的作用。鼓励企业采取融资租赁等形式利用部分企业的闲置资源,实现企业和创业者间的双赢。当然也要关注和完善成长期大创企业资助政策。

2. 健全富有实效的导师帮带机制。继续实施创业导师选聘制度,加强网上创业导师资源库的建设,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导师网上坐诊、实时指导等,丰富导师帮扶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分类型、分阶段指导。建立“导师咨询日”坐诊活动,促进导师帮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发挥创业专家指导团作用,聘任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成功者、风投机构专业人士等担任创业导师,从“观念引导、典型示范、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应用法律法规能力、专业实战辅导”等方面对大学生予以重点引导。同时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导师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导师团队服务的专业性、匹配性和实效性。

3. 建立紧扣需求的创业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大学生创业指导站等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发掘、推荐、宣传创业大学生典型,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工商企业、孵化基地、金融投资机构等的沟通联系和对接合作。整合人力资源渠道,减轻大学生企业用工成本,积极借助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的支持作用,向大创企业提供免费的现场招聘、网络招聘、人事服务等。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在网络平台上提供政策及信息公布、政策咨询、创业资助申请、资本与项目对接等服务。

(二)进一步完善杭州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1. 加大创业教育课程研发力度。围绕“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创业基本素质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建创业教育教研中心,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积极探索学科渗透式、独立学科设置式、大学四年分段式创业教育模式[2]。

2. 构建专兼职多元化师资队伍。采用聘任制或兼职教师的形式,聘请企业、高校和政府专业人士,组建一支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背景的教师队伍。通过讲座、沙龙、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从事创业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场地和资金。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3]。

3. 打造社会化的创业培育机制。依托大学科技园和社会各类创业孵化园,构建大学生创业培育体系。通过学习进修、外出考察、专家讲座指导、创业沙龙和学员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初创期大学生企业负责人特别是对具发展潜力的大创企业负责人及内部高管进行重点培训,着力提升大学生企业管理者的能力素质,培育出一批杰出创业人才[4]。

(三)进一步优化杭州大学生创业宏观环境

1. 不断完善落实现有扶持政策。继续实施《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在杭创业并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工商注册、房租补贴、会展补贴、创业资助、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推进实施“青蓝计划”,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等形式在杭创业,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业人才中的积极作用,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式创业所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优先入选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并享受开办注册、创业资助、税收优惠等优惠政策。

2. 构筑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高校和孵化企业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并对其社会效益、服务效率、服务能力和管理规范等进行考核,健全考评激励制度,提高创业园服务水平。加强创业集群建设,集聚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积极支持、引导和鼓励区政府、高校、上市公司、房地产公司、民营企业及个人参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投资和建设[5]。

3. 营造大学生创业和谐氛围。评选一批优秀创业大学生作为典范,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自信心。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媒体传播、校园宣讲等形式,加大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及时创业政策和信息,收集各方反馈意见,为大学生在杭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与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124.

[2] 李俊.基于需求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统整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48-49.

[3] 李俊,胡余波,郑友取.基于双向参与机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就业,2011(11):20.

篇8

关键词:高校创业园;建设初期;财务运行;核算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243-02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各方面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将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在此背景下显然意义非凡。而高校创业园,便成为完成上述使命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各地各高校创建大学创业园方兴未艾。不同高校有不同的战略定位,建设规模、运行模式、资金运作等形式各异,其成熟度及完善度迥异。因规模、资金有限,不少发展中高校依靠自有资金在其校内建设创业园,这对其而言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吸收和借鉴,因而在创业园建设初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而在财务运行与核算方式方面,就因其自身的特点,超出了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范围,而成为其中的难题之一。有效的财务运行与核算方式是大学创业园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拟就此类型高校创业园建设初期的财务运行与核算方式进行探讨。

一、高校内部创业园的功能、意义及其定位

1.功能和意义。高校创业园是一个由同参与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的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与自身和周边环境发生显性或隐性关系,具有实现一定目的的功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定调整和改变的综合系统[1]。其目标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通过培训与实践两个主要环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实现项目孵化器功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定位。高校内部创业园不同于一般的科技园,入园门槛较低,该平台发展初期,规模与资金有限,运作模式相对简单,融资渠道单一,其功能重在创业教育和体验,发展至一定规模后,可依托大学、争取政府支持,采用市场化运作,通过“校府共建”、“校企互动”等方式[2],建立由校所为主,联合企业主导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多赢”机制,从而实现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实践基地。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重在创业教育平台功能的高校内部创业园其建设初期的财务运行和核算问题。

二、创业园初期财务运行与核算的特点和难点

(一)特点

1.高校无偿提供资助。高校对创业园除规范培训与创业教育外,主要是采用项目化资助形式,其资助资金属非营利性质,无偿性质。

2.入园项目模拟公司经营。创业园入园项目模拟公司制形式,各项目经营范围不一、发展不一,同时,园区实行评审机制,项目组有进有退,入园项目总体呈上升趋势。

3.融资渠道单一。学生受经济条件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限制,进入园区的创业项目组,其启动资金来源单一,大部分创业资金由创业小组成员自筹,学校资金更多是以资助形式投入,而校外资金则来源有限。

4.交易少而投入多。设于校内的创业园,客户群体辐射范围有限,较集中于校内师生群体,校外客户数量较小,总体上交易量小,该阶段各项目处于培育时期,盈利能力弱,大多处于资金投入状态。

5.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园区内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成功运作,进而推向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因此园区内各项目组推行竞争机制,定期淘汰发展前景不佳的项目,引入新项目,实行优胜劣汰制。

6.资金需求呈增长趋势。创业园建设初期入园项目少,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创业教育平台功能的完善,入园项目逐步增多,资助资金需求量日趋增加。

7.无法集中管理资金。学校的创业资助金分散于园区内各个创业项目,各组经营内容不同,所需资金量不同,资金自主支配使用,其经营效益也不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模式造成学校对资助资金的管理难以集中。

8.既分散经营又需统一管理。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地,园区内共享设施、启动资产、平台建设等需学校投入,而创业园的整体规划与有效运营需要整体管理,松散的创业小组无法履行这一职责,需要专门机构全面负责管理工作。

(二)难点

由于创业园以上特点,学校以各种方式投入资金后,在财务运行和核算上带来以下难点:

1.资助资金的会计核算。目前,高校对创业园初期园区内的各项目普遍采用纯资助形式,即一次性划拨资助金额,但此种做法尚未有明确的高校财务制度依据,对资助资金的来源,是否需区分财政性资金及高校预算外资金也无明确的政策规定,也未有会计核算指导意见,使高校财务对此类问题的核算无章可循。

2.项目资金支出核算。创业园初期入园项目,大多以小商品类与服务类为主,单据烦杂,如,并入日常高校财务会计核算,列支事业支出,与高校业务实质不同;列支经营支出,又非高校实体的经营支出,造成核算困境。

3.对外经营票据问题。创业园区发展初期内的创业小组是模拟公司经营,资本有限,并非成立真实意义上的公司,对外经营交易量小,限于资金与成本的考虑,又由于社会现实环境的影响,收支的各类票据的合规性存在问题,出现大量的自制票据,业务的真实性与票据的不合规性矛盾,而此类票据更无法列入高校的账务体系。

4.项目周期不确定。由于园区内实行优胜劣汰制,同时各项目性质不一,项目周期长短也不一,给高校资助资金的核算带来难度。

5.财务管理不精细。园区内每个项目的财务核算相对独立,随着园区的发展,项目增多,种类又不同,高校财务部门对创业资助资金动向较难把握,管理不精细,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三、创业园初期的财务运行与核算方式建议

(一) 人力投入

在人力投入方面,高校组建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院领导及校内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下设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负责创业园的日常管理。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创业园的各项建设工作,管理中心作为创业园区日常管理机构,代表委员会负责具体政策和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管理中心的各项日常开支列入学校正常核算。学校对创业园投入的各项资金,管理中心负有相应的监督职能。创业园内各项目组应有独立的、配套的、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按规范向管理中心定期报送项目组内部财务报表,管理中心定期向管理委员会汇总反映创业园整体财务运营情况,以加强对创业资金的财务管理及风险管理。

(二) 物力投入

在物力投入方面,高校在创业园建设初期,主要在于经营场所的提供,日常运营的资产配备和设施保障。对该项投入所形成的各类资产应归学校所有,而对园区内创业组的使用应予以免费或优惠政策,包括水电、房租等费用。此项投入的列入高校正常开支核算。

(三) 财力投入

1.创业基金的来源。创业基金的来源应争取多渠道筹集,并专款专用,包括学校自主资金划拨、企业捐赠、个人捐赠、实物捐赠等。其中,学校资助资金可考虑采用类似学生奖贷基金的提取方式,按教育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

2.创业基金的管理方式。可采用学校自行管理或借助高校校办产业公司的平台,委托校办产业公司进行管理。校企联合,有利于创业活动的灵活开展。

3.创业基金的使用。高校建立健全创业基金管理办法,通过创业基金对创业园各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创业园管理中心负责对各创业项目的资助资金予以监督管理。

4.创业基金的会计核算。创业基金的计提及收支核算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提取创业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暂存款或净资产类基金科目;支出时,借记创业基金;收到校外创业基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创业基金。创业基金划拨至各项目组后,其具体开支核算则由各项目组进行内部核算,创业园管理中心对其进行监控,高校财务部门仅对创业基金进行会计核算,而各创业组的创业基金具体开支不纳入学校整体核算。但创业组若未孵化成功,解散后的结余资金,属创业基金部分应归还学校,增加创业基金余额。

5.项目经营的票据管理。由于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政府及税务等相关部门都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因此,创业项目组因经营取得的往来票据可相对宽松。如有校办产业公司这一平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相关的往来票据可由产业公司代开。如缺乏该平台,建议使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内部票据,统一由创业园管理中心办理相关的票据申领、核销程序,各创业组向管理中心领取相关票据并办理核销手续。该票据管理方式既加强票据管理,防范风险,也有利于高校对创业项目经营情况的了解,同时也体现大学生创业对外经营的规范性。

目前,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及现实性使各高校纷纷建设形式各异的创业园,高校在引导、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之际,在园区开展培训与实践的同时,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不断的考验。而建设初期,在规模、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下,又往往忽略财务运行和核算上的细节问题,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难题,如何解决,笔者在此仅提供一思路,各高校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订相应的财务政策,以适应本校创业园的发展。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能归集各类大学创业园建设的经验,出台关于高校创业园财务运行与核算方式的指导意见,规范管理,以确保大学生创业园平稳、健康、持续地向前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自主创业;资金;创业园;校企合作。

自主创业现在成为了大学生毕业后的又一项选择,他们怀揣着美好的向往和愿景,但是往往却止步于创业资金面。他们没有工作,没有资金积累,经济来源大都是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用。然而这不足以支持他们走完创业之路,面对创业资金他们束手无策。如何搬走挡在大学生创业之路上的这块巨石,是我们有待思考的问题。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要有政策上的帮助,与应该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在创业园中除了校企合作类的创业项目资金充裕,能够让大学生充分运用外,其余创业项目都是学生自己寻找资金加以运作的。这种情况阻碍了创业项目的扩大和发展,创业者们没有相应的能力去寻找外在资金的注入以维持他们的创业项目。创业园虽为其提供了他们工作时所必需的场所为其减轻了些许负担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资金方面还更多的需要学校方面的支持。

现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很多的政策的帮助,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些小额的贷款以供大学生创业之用。也成立了一些社会组织为大学生提供资金帮助,例如YBC创业贷款。但这些不足以很好满足大量创业者对资金的需求,资金的缺口还是很严重。因此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帮助。

学校作为具有相应影响力的单位可以代替创业大学生去到社会中寻找投资。社会中支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的机构,资金来源一是由国家相应的部门为其提供相应是的资金援助,而是这些企业与一些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由社会企业提供相应的创业资金。社会企业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的同时也为其创业项目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进行指导。学校可以充当这些机构去与企业进行合作,让企业为在校的创业大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创业资金。

篇10

关键词:3E理论;财税政策;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812.42;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3.3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88-03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使得大学生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108万,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654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受到政府、高校、社会等高度重视。“十七大”明确提出适时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极为重要,尤其是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这一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不容乐观。信用担保不发达的融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零散并且手续复杂和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比例。

在评价再就业培训支出项目绩效方面,张雷宝(2010)以余姚市为例运用了指标评价的方法,根据“3E”理论设立了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在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服务方面,赵建华(201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9―2006年中国实行的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强调了服务政策中的公共服务机构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甘家武(2010)以云南为例,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政策存在缺乏系统的优惠措施、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特别是与地方经济特点结合不够系统等问题。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政策方面有价值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通过实证分析对大学生就业财税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运用“3E理论”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政策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客观明确地对政策进行评价,以及提出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二、现状

自200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下发后,浙江省相继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浙江省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税政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商注册优惠政策

注册大厅、工商所办事窗口设立大学生创业注册登记专用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自主创业办企业的,免收工商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鼓励大学生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可评估资产作价出资;允许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以股权出资融资。

(二)创业园区的建设以及提供创业补贴

政府投资建设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可通过低价租赁或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提供创业场地扶持。在财政补贴方面,杭州制定了对创业大学生的房租补贴:入驻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的,两年内由园区所在地政府免费提供50平方米以内的经营场地;在创业园外租赁房屋的,两年内由纳税地财政给予房租补贴。

(三)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部分由财政贴息

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科技型成长企业可以向杭州银行科技分行申请专项贷款资助,文创类企业可向文创办申请文创产业专项资金扶持。

(四)税收优惠政策

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毕业生凭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及相关资料到地方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即可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内的,两年内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大学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按20%的低税率征收,如果同时为高新技术类的企业,可享受15%的低税率。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

为了客观地评价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财税优惠政策的绩效,笔者以浙江省为例,从在校大学生、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两个不同层面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问卷共分为两部分: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和创业大学生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的问卷面向杭州十余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10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系851份,回收率85.1%;而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表,则向杭州市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园以及经济开发区相关企业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数量178份,回收率89%。

(二)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总体上,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如下原则:以定量指标为主原则、覆盖全面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结构导向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根据“3E理论”①,即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三重维度来构建。

1、经济性指标。一般考虑的投入到项目中的资源水平,关心的是如何投入才能做到最经济的利用,该指标主要由3个二级指标构成:财务制度健全程度、成本管理能力和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企业的财务制度是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下界定财务权限,组织财务活动,协调各财务层次权责关系的一整套财务规范。成本管理能力与规范的财务制度一样,不仅是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制度保障,还能够帮助管理层实现经营活动的经济性,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更是直观地反应了政府财税政策的行政成本的大小。

2、效率性指标。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由财税优惠政策了解程度、对高校及社会创业教育的评价和财税政策对创业动机的影响3个二级指标构成。对财税政策了解程度突显政策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宣传越到位就意味着给潜在创业者得以充足准备的契机。财税政策对创业动机的影响则直观上考查了政策执行的“边际效用”,这种效用越大则说明加大政策的力度是极为必要的。

3、效果性指标。关心的是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实际影响,指标下分为财税政策的满意程度和创业园区设施环境构成2个二级指标。唐英千(2009)强调了创业园的环境建设对促进大学生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创业园区的设施环境情况是政府财税资金用于建设孵化器物质层面的效果反映。本文将通过对创业园区的大学生企业问卷得出政策受益者对于财税政策的满意度评价,财税政策细分为工商注册环节、创业园区优惠、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教育和住房保障5项,5项平均数作为该问卷者对财税政策的满意度指标的最终评价。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变异系数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可以避免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的主观性影响。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Vi=■ (i=1,2,…,n)

各项指标的权重为:

Wi=■

式中:Vi是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滓i是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xi是第i项指标的平均数。在问卷中将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各项目打分(满分100)结果进行统计得到各层指标的权重。

(四)评价结果

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二级指标:财务制度健全程度、成本管理能力和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财政优惠政策了解程度、对高校及社会创业教育的评价、财税政策对创业动机的影响、财税政策的满意程度、创业园区的设施和环境的权重分别为(0.138、0.220、0.123、0.084、0.079、0.226、0.082、0.048),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为各自样本统计出的均值。在向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并参考社会保障部门有关政策要求和操作惯例,最终评价结果为4个等级:优秀(86-100)、良好(71-85)、及格(60-70)、不及格(60以下)。对上述3大类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来说,最后评价得分(即W)就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W=■(P1×X1+P2×X2+P3×X3+…Pi×Xi)

其中,Pi是第i个具体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Xi是第i个具体指标的评价得分值。应该指出,各评价的得分都是以问卷调查中的平均值为依据。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促进大学生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79.990,绩效评价等级为良好,但是这个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反映很多优惠政策都不太了解,对大学的创业教育也表示不够满意,并且希望今后政府能更加重视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有效地提高政策的落实程度。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优惠措施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财税政策,仅有一些零散的规定。缺乏系统的优惠措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操作难度大、缺乏相应配套的实施办法;二是实际操作部门的积极性也影响到政策的执行和实施。

(二)政府创业政策设限较多

在税收优惠方面,免征营业税的只能是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在贷款方面限制条件更多,如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的须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及县级以下的基层创业,并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才能享受。故很多创业政策看起来非常优惠,但政策限制多、门槛高、程序繁琐。

(三)财税扶持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对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时,发现其对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时,有38.4%选择了“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各占40.9%和11.6%,选择了解和十分了解的只占7.2%和1.9%。在高校的随机访问中发现一些毕业后想自己创业的同学都不清楚政府有哪些优惠政策,甚至也不知道如何向银行申请贷款。

(四)创业教育有待加强

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缺乏能力和经验。正因为如此,大学的创业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笔者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有70.27%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大学里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辅导或培训。

五、对策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性资金支持体系

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性资金支持体系,关键在于建立共同基金扶持系统。共同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其形式包括:1、政府出资为主、多方集资为辅的创业种子基金②;2、社会资金扶持,由政府牵头、社会多方出资、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投资基金;3、利用高校的资金支持,整合高校资源和相关企业及个人捐资,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原始资金借用支持;4、设立创业奖励基金,政府出资奖励扶持大学生创业。

(二)政府要放开有关不必要的政策限制

虽然国家和省政府都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但日前仍存在优惠政策设限的条件较多,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的附加条件往往“无关痛痒”,应当尽量减少甚至取消。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应该降低门槛、优化服务,用良好的创业政策催生富有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三)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

公安、税务、工商、城管执法等部门可通过网络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活动等方式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宣传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使其能够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有关部门还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活动,积极宣传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四)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指导

首先,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必修课体系,从而改变现在大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归为“业余教育”的现状;其次,加快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聘任成功企业家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提高整体创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最后,学校在实行创业教育时,应该与专业、学历、学科相结合,从而提高措施的有效性。

注释:

① 著名学者芬维克于1995年提出“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三者结合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② 种子基金指专门投资于创业企业研究与发展阶段的投资基金,研究与发展阶段需确定商业和技术方面的可能性,并且进行市场研究,同时制定经营计划。当创业企业步入成长期后,种子基金便退出,投资于其他新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

[2] 张蕾.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04).

[3] 张雷宝.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 张玲、曾春水.浅谈创新、创业、就业[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

[5] 窦鹃鹃、孙继伟.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需求特征与完善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05).

[6] 唐英千.高校学生创业园发展规划方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