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健奖金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权健奖金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权健奖金制度

篇1

    应收账款实质是我们为了扩大销售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有着相似的地方,都是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信用,不同的是银行信用以担保、抵押、客户信誉为基础,应收账款以商品或劳务的交易为基础。赊销与收款构成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当赊销出去的商品通过收款最终变成企业的货币资金时,才真正称得上销售活动的完成。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借鉴银行的信贷政策,制订一个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以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应收账款回收制度中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目前社会各界谈论较多的话题。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协调有效的运转而形成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系统。那么如何抓好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这要从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说起,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包括向顾客接受订货单、核准赊销、发运商品、开列销货发票、记录收益和应收款,以及记载现金收入等程序和方法。此项内部控制,应坚持审批与执行分管原则,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接受客户订单的人,不能同时负责核准付款条件和客户信用调查工作;填制销货通知的人,不能同时负责发出商品工作;开具发票的人,不能同时负责发票的审核工作;办理各项业务的人,不能同时负责该项业务的审核批准工作;记录应收账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货款的收取和退款工作;会计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销售业务各环节的工作。此项组织规划控制与订单、价格、发票、收款、售后服务、内部审计等控制一起组成一个销售与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一个有效运行的销售与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不同岗位的牵制与协调及时传送、反馈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是防范、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的前提。

    二、客户资信的调查与评价,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通常取决于以下五个方面,即人们常说的5C:信用品质(Character)、偿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济状况(Conditions)。根据这五个方面设计一组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客户信用品质、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如赊购付款履约情况、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等,作为信用风险评级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其相应的风险权数,然后对客户资信展开调查,计算各客户累计风险系数,按照客户累计风险系数进行排队,给客户打分,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客户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这样可以及时获取有关外界环境变化的信用,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记录,改变自己的销售策略;同时还可以审查旧的信用标准是否需要调整。对长期往来的客户,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资料。

    三、销售合同的签定、信用条件的制定。对赊销的客户一定要签定销售合同,销售合同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给客户什么样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和现金折扣。宽松的信用条件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反之,偏紧的信用条件会减少应收账款的资产占有率。应收账款的余额大,则风险大;余额小,则风险小。当我们决定给客户赊销时,给予客户什么样的信用条件呢?我认为应当以客户为我们所创造的边际收益作为主要标准。边际收益是赊销额扣除变动成本和信用成本后的余额。综合客户的年购货额、信用等级,比较不同信用条件下客户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和企业为客户付出信用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收账费用,选择给企业带来收益最大、坏账风险最小的方案,最大限度地防止客户拖欠账款。制定信用条件时,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的资金运转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加以考虑。

    四、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于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我们还应当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日常管理的工作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完成。

    1.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瞬息万变,客户以赊销方式购入商品后,客户所赊购的商品能否顺利地实现销售与变现,履行赊购企业的信用条件,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供求状况;客户的信用品质;客户的现金持有量与调剂程度。但不管何种原因,每一笔赊销业务发生后,为了按期收回应收账款,顺利地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过程,防止应收账款遭受拖欠甚至发生坏账损失,都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

    2.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不一,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已经逾期。一般来讲,逾期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坏账。所以财务部门应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向业务部门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数据及比率,催促业务部门收回逾期的账款。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应把逾期的应收账款作为工作的重点,分析逾期的原因:客户的信用品质发生变化了吗?还是因为市场变化,客户赊销商品造成库存积压?客户的财务资金状况因什么原因恶化?等等。考虑每一笔逾期账款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收账方法。

    3.实行滚动收款。根据每一笔应收账款发生时间的先后滚动收款,可以及时了解客户赊购商品的销售动态,及时了解客户的财务资金状况,及时处理有关业务事宜,还可以减少对账的工作量。

    4.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无论一个企业的货款回收政策制定得多么完善,落实得多么彻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坏账损失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有的是因为债务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有的是因为债务人破产,有的是因为债务人突然死亡,有的是因为债务人涉及诉讼案件,有的是因为新实施的法律法规对债务人不利,有的是因为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商品供过于求等等原因而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暂时或长期的恶化。这些都会导致该项应收账款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因此,按照财务谨慎性原则要求,应根据账龄逾期的程度或应收账款的总额合理地估计坏账的风险,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当发生坏账时,用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抵补坏账损失。

篇2

记者之前已经获悉,约翰・泰勒从然健环球大中华区总裁的职位上离去后,前不久也已经正式离开然健环球公司,然健环球中国区已呈现管理真空状态。与然健环球有着深厚渊源的BHIP公司和地处福建的天福茗茶下属的天美仕公司,正成为这些离职高管和流失经销商的投奔之地。

4月18日,然健环球大连分公司开业,在开业庆典中,已经几乎看不到当年的熟悉面孔。

数年的经营,似乎仍未能让然健环球在中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财务困境

“然健环球(中国)近期的变化,主要是总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人士表示,然健环球之所以退出纳斯达克而转板OTC,主要是因为糟糕的财务状况,作为上市公司甚至已无法支付在纳斯达克市场中并不高昂的服务费用。

然健环球进入中国后,采用了全新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与公司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经营方式完全不同。然而这种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并没有帮助然健环球成功规避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涉传、更名等系列风波,让然健环球中国区的业绩呈现出直线下滑的趋势。

该知情人称,中国虽然是然健环球最大的市场,但公司在中国却一直没能拥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中国庞大的会员群体几乎都是以香港会员的身份加入。“公司在香港的业绩主要是由内地的会员贡献的。”近年来,然健环球在中国市场的合法性已严重影响了香港业绩的增长。

“然健环球最初是希望通过直销上的优势来开拓中国市场的,所以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久,便向国家商务部递交了直销牌照的申请。”该知情人士说。虽然2004年然健环球陷入涉传困境,但仍然希望通过更名来扭转企业形象,并对继续申请直销牌照抱以期待。但数次的无功而返,让然健环球在中国的运营思路发生了变化。

在2009年的财报中,然健环球称已经撤回了在中国的申牌请求,原因是申牌一直没能得到答复,但表示公司会继续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申请直销牌照。然而一位原然健环球中国区高管却不这样认为,与上述知情人一样,他也认为然健环球撤回直销牌照申请的原因是总公司糟糕的财务状况。业绩的拖累让然健环球不得不考虑在中国的进一步走向,“撤回申请后,当初申请牌照的相关费用就会退还给然健环球,这样对处于财务困境中的然健环球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包括关闭位于珠海的工厂,也是为了减少在中国的费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以解燃眉之急。”2005年8月在珠海成立的工厂,是然健环球在美国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占地达2万平方米。维护这样一个工厂,实则费用不菲。

工厂关闭

不过有消息人士向记者曝料,称珠海工厂对然健环球来说,意义不大。“当时建厂主要是为了能够顺利申请直销牌照”,因为要在中国顺利获得直销牌照,产品研发的本土化是一项重要的硬性指标。

该消息人士透露,然健环球在珠海的工厂并非购买,而是租赁的。“珠海工厂主要面对的是国内的零售需求。”该消息人士表示,然健环球在中国的运作,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许多会员是通过香港公司加入。由于内地和香港的奖金制度并不相同,如果需要获得对碰奖等多种奖励,则需要从香港公司处购买产品。

家在深圳的郑小姐(化名)是然健环球的老会员。她也是通过香港公司加入的,由于深圳离香港很近,因此她拿货都是直接去香港购买,再带回内地出售给需要产品的顾客和会员。郑小姐表示,内地许多会员都是以这样的途径进货。不过她也坦言,这是公司物流上的弊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由于物流原因,产品的到货时间最长延迟了两个月,严重影响了市场销售。尽管最近的物流状况得到改善,但郑小姐依然不太满意:“物流的费用是会员买单,物流费用大约为产品总价的6%,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成本。”

记者在2008年造访然健环球香港公司时,看到香港公司的产品全部是从美国直邮而来。因此然健环球尽管在珠海设厂,但由于中国保健品的审批流程,珠海工厂的产品种类并没有美国工厂的丰富,另外在价格上也不具优势。

近年来,然健环球(中国)和香港公司在运营制度上的逐渐统一,使得珠海工厂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小。对美国产品品质的信赖和性价比上的考虑,也是会员选择因素。“我们更愿意去香港购买美国产的产品”,一位然健环球会员告诉记者。不过物流的滞后和高昂的运输费用,却阻碍着然健环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3月12日,然健环球公告,称将关闭在珠海的工厂,并考虑“北移”。然健环球公司的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关闭珠海工厂的手续已经基本办理完毕,大约在4月30日左右将完成最后的撤离工作。

人才流失

2004年,然健环球以莱科萨斯的身份在广东注册。由于优质的产品和差异性的制度、以及市场定位高端客户,市场拓展迅速。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大批直销职业经理人加盟。如雅芳(中国)公司高级销售总监任晓兰出任然健环球(中国)总裁;原康宝莱南方区销售总监吴均琪曾出任公司市场及营销副总裁;业界著名培训师天雕担任了然健环球(中国)教育总监。莱科萨斯成立之初,广州总部仅员工就达到了150多人。

中国市场的开辟,带动了然健环球整个大中华区业绩的增长,于是不少人才闻风而来。曾在安利和特百惠公司担任高管、有着18年直销经验的蔡宏明成为然健环球亚太区副总裁,主管教育培训;约翰・泰勒则从兼任中国区总裁做到大中华区及亚太区总裁。

2004年4月,然健环球因涉传被央视曝光,时任然健环球首席执行官的泰利・拉卡尔亲自到中国公关,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稳定市场。

虽然中国公司很快在广州正式注册成立,然后涉传却一直困扰着然健环球在中国的发展。2005年8月上任的任晓兰由于“公关不力”而被然健环球公司劝退。任晓兰离职后,主要从事个人理财投资,从此远离直销圈子。

任晓兰的离职对然健环球的市场几乎没有影响,公司的高拨出比让最先加入然健环球的会员们尝到了甜头,并吸引了更多的后来者加入。2005年,然健环球的业绩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中国区则成为其业绩的主要来源。

2005年底,中国直销立法,两部条例开始成为衡量中国直销企业是否合法的准绳,而直销牌照则成为企业合法经营的资格证。由于条例规定,获牌的先决条件之一是五年内无重大违规记录,间接宣告前期涉传的然健环球拿牌梦碎。这也是然健环球中任职的直销职业经理人相继离去的原因之一。

2007年,天雕与然健环球的合同到期,没有选择续签而选择了离开,哈药直销成为他目前的事业;吴均琪在数次选择后,进入中脉公司担任高管;紧随其后的还有众多的离职员工。“越来越多的公司获牌,直销监管逐渐加强,然健环球的运作正成为危险地带”。

2007年,BHIP与然健环球官司不断,并自立门户,形成分家之势。然健环球首席执行官泰利的离开也带走了大批然健管理骨干。

2009年底,然健环球公司总裁常大钧将大中华区总裁约翰・泰勒召回美国,“直接对他负责”。但2010年3月10日,然健环球公告,宣布泰勒将于3月27日前离开然健环球公司。

3月12日,然健环球公告,称已有新的针对大中华区市场的管理团队。然健环球总裁常大钧将直接监管香港公司,管理总监王正忠先生及大中华区业务发展副总裁吴耀棠,负责区内的具体管理工作。以上海分公司为中心的区域经理忻蓓蓓调任中国市场营运总监,主管大陆相关事务,并直接对常大钧负责。

对于近期的调整,一消息人士称,然健环球大量的员工和经销商流失,不得不让其考虑新的人事调整,但此次调整中,很多人并没有担任现任职位的能力,然健环球人才环境堪忧。该消息人士认为,然健环球进入中国后,一直没有把握放权的规律,使得在中国运作的直销人,很难以自己的方式运作,是导致近年来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优势不在

与大多数试水中国直销市场的外资企业一样,然健环球最初也是以“偷渡”进入中国,并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性,采用了有别于其他市场的分配制度。

“高拨出比让我们在当时获得了比在其他公司更多的收入。”一位2003年便加入然健环球的会员告诉记者。她表示,然健环球的双轨制度加上其与众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然健环球的会员网站,出售更多的产品和发展更多的会员,成为然健环球前期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随着后期更多双轨制公司的进入,以及采用电子商务或异业联盟等形式进入中国的公司越来越多,而这些新的偷渡企业或者灰色公司所采用的奖金额度、奖励范围与规模都远远超过了以制度为傲的然健环球,然健环球的制度魅力被逐渐淡化。

同时,随着中国直销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公司获得了国家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运作身份得以合法化。而然健环球的牌照之梦却渐行渐远,导致越来越多的高管和经销商离它而去。

“然健环球的制度优势已经不再。在中国可以选择的公司越来越多。”一离开的人士透露。更致命的是,从然健环球分离出来的BHIP公司,不仅继承了然健环球的产品、制度,而且还拥有大批的会员资源。为了与然健环球竞争,BHIP进入中国后,提高了拨出比,加大了奖励力度。

面对这种恶性的竞争,然健环球采用的应对措施竟然是效仿BHIP,再次提高制度的拨出比。而然健环球的另一个山寨版“天福茗茶天美仕”同样祭出了高拨出比的法宝,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天福茗茶的制度居然也成为了然健环球模仿的对象。

“然健环球的制度已经四不像了。”一位已经离开然健环球的会员这样说到。他认为,然健环球之所以出此昏招,主要还是没有适应中国的直销环境和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直销业。

后生凶猛

“然健环球已经没有必要做了,到BHIP来吧。”当记者以然健环球会员的身份与一位已经加入BHIP公司的会员聊天时得到了对方的盛情邀请。据他称,由于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BHIP与然健环球多年的官司得以全面解决,BHIP有了自己发展的空间,现在有许多然健环球的会员加入到了BHIP的运作中。

BHIP的现任老板泰利・拉卡尔是然健环球曾经的创始人,并一直担任管理层职务。由于后期在财务和运作上与当时的管理层发生冲突,泰利在2007年开始筹建BHIP,但由于“BHIP”同时也是然健环球的股票代码,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纠结多年,并对薄公堂。这一官司持续了近三年,最终才以然健环球的撤诉而告终。此时的BHIP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以“泰利环球”的名义进军全球直销市场,与然健环球形成了对立之势。

泰利环球自立门户后,然健环球的高管层很多追随泰利而来,这种变化让然健环球和泰利环球的竞争态度此消彼长。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泰利不和然健环球打官司,然健环球也不会有后来的种种困局。

由于这种渊源,泰利环球的一些会员疯狂地在然健环球中拉人。已跳槽到泰利环球的会员告诉记者,他们甚至试图说服然健环球最资深和最大的商马丽加盟泰利环球。虽然马丽不为心动,但其团队已经开始逐渐瓦解。

地处福建的台资企业天福茗茶则成为然健环球意想不到的一个竞争者。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天福茗茶坐落于福建漳州,由台湾人李瑞河创建,据说已在全国开设了1000多家加盟店,年产值超过15亿元。天福茗茶下属企业天美仕公司位于厦门市,曾在台湾地区做过直销试点,但没有成功。2009年底,天美仕开始了在内地的直销试水。

记者调查发现,天美仕公司的许多加盟会员都来自然健环球,曾负责然健环球亚太区教育培训的副总裁蔡宏明出任该公司首席营运长。一知情人透露,有许多然健环球的相关人士已经接到了天福茗茶的加盟邀请。

一位依然是然健环球会员的杨先生同时在2010年加入到了天美仕的运作中,并在近期到厦门进行了再次考察。“公司对到福建考察的会员,全部免费接待。只需个人负担来回的车旅费。”他说,在天美仕能找到了然健环球当年的感觉,“天美仕就像另一个然健环球”。他告诉记者,在天美仕的产品中,他看到了与然健环球类似的产品,而且天美仕的运作方式与然健环球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

篇3

关键词: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借鉴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项目(编号:JB13163S)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4日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创建以来,经过了60多年的调整与补充,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在内的完整框架,但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还远远达不到国民保障的需要,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底至2014年初,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突破了两个亿,到2025年,更会突破3亿大关。《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提出,至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老龄化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5%。界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将面临每人30~35年的退休生活费用支付。这对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除此之外,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疗费用过高、医患关系紧张问题层出不穷,催促着中国尽快进行医疗保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急剧膨胀,失业大军充斥整个中国城镇,也需要中国尽快完善失业保障体系。总之,中国当前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已经提上了日程,而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吸取他们的经验与教训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

从全球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及实施的效果来看,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当前较为完善且社会福利水平最高的,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改革中也借鉴了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但欧美国家不管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条件都与我国差异较大,用欧美的社会保障情况来指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做法未免失之偏颇,因为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我国,其人口密度却远远低于我国,这使欧美国家的人均收入高,国家财政人均分摊的金额也高,这为欧美的高福利保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人口数量大,同样高的财政收入放到我国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一旦进行人均分摊就寥寥无几。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与改革中,不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更要考虑我国的国情。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与中国同处东亚,自然环境与社会传统相似,且日本国内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资源有限,中日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日本的发展状况却要好于中国,因此中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不妨考虑借鉴日本的一些做法。

一、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自1947年开始建立,经过60多年的补充、修正与完善,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日本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公共医疗卫生四大领域,涉及46项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全面,覆盖面广。其中,社会保险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劳动灾害补偿保险、护理保险等多个方面。社会救济则是为了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对生活困难的人提供生活、教育、医疗、住宅等方面的公共救济。而社会福利主要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提供社会福利设施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服务。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除了向国民提供医疗服务之外,还包括了改善生活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二、日本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先后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发展与改革:

(一)建立初期,重点解决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日本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二战后正式形成。建立初期,日本正处于战后恢复期,这时日本的经济正在经历恢复和重建,战后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物质匮乏、失业增加、伤残军人、战争孤儿等问题堆积如山。日本战时形成的以救贫为主的简单的社会保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战后突出的社会矛盾。顺应这一需求,日本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以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失业保障为中心,侧重于扶贫和脱贫。从1945年9月开始,日本先后颁布了《战争孤儿保护对策纲要》、《生活保护法》、《劳动标准法》、《失业补助法》、《厚生年金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实行全民性的社会扶助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基本确立了日本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各个分支,为日本顺利渡过战后的困境以及发展经济提供了支持。到1961年,日本的这一基础性目标基本完成,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顺利转型,社会保障的目标开始从解决贫困问题转向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二)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

1、经济恢复后,及时进行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与完善。1962年之后,日本经济渡过了战后恢复期,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这一阶段也成了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和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失业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失业减少,国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与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相伴而生的各种问题也相继出现:物价水平急剧上升、国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资本不足等问题不断涌现,这使国民的生活水平无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同比例上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现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日本开始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这一阶段,日本的社会保障开始侧重于公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受欧洲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国家福利思潮的影响,日本的社会保障改革围绕着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大力提高医疗保障的程度,比如对70岁以上和在65岁至70岁之间但卧床不起的老人实行全额公费医疗制度,甚至连住院期的食宿费用也全部由国家负担。同时,日本不断致力于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与完善,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的公共预算支出,最终使国民保险覆盖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全民养老保险和全民医疗保险。

在这一阶段,日本基本形成了包括社会保险、家庭补贴、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在内的完整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但这也使日本社会保障的财政预算大幅提高,远远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日本的国家财政负担从1961年的116亿日元迅速增长到1980年的5,420亿日元。

2、在经济衰退阶段,对社会保障机制进行修改以适应现实状况。在经济上升期形成的“高福利高负担”的社会保障模式要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其支撑点,一旦经济出现衰退,这种高福利也难以为继。1973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日本经济从1974年出现负增长,从此结束了高速发展期,开始进入衰退,原来基于经济高速发展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高额的社会福利给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随着国家财政负担的急剧增加,日本开始重新考虑改变其已有的社会保障模式,因此新一轮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财政赤字,日本开始改变高福利高负担的社会保障模式,压缩社会保障财政负担,并设法将国家负担的部分向地方政府、个人和参保者转嫁。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首先对老龄人口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1982年日本制定了《老人保健法》,将医疗与保健相分离;1984年又修订了《健康保险法》,将各个保险体系进行联动协调,并强化保险费用的公平负担。接着,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养老金制度改革。1985年日本修改了《国民年金法》,主要内容就是,将养老金的支付年龄由60岁推迟到65岁。而这一改革成为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这是对公民已经享有的利益的侵犯,要在短期内强制完成的话,难免会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日本政府决定逐步推进这一改革。初步设想是,从1998年开始,每隔三年将退休年龄提高一岁,这样循序渐进,直到2010年完全实现65岁退休的制度,从而完成推迟养老金支付年限的改革目标。但由于种种阻碍,这一改革一再推迟,日本当前制定的计划是,男性从2013年开始,退休年龄每三年提高一岁,到2025年结束;女性则从2018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而这一改革的完成,将大大减轻日本在养老金支付方面的财政压力。

(三)面临新挑战,进行社会保障机制的深化调整与改革。从1990年至今,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全球发展的前列,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对日本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各国普遍进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日本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化调整阶段。

此时,日本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新生儿出生率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侧重于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保障;另一方面也倾向于减轻生育和抚养子女的负担,防止人口减少和劳动力的后继不足。这一阶段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重点放在减缓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加剧。1994年,日本制定了《天使计划》和《新黄金规划》,增加对儿童福利的发展投入,解决生育率急剧下降的问题,同时强化老年人的护理体系。

此外,日本不断对已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深化和调整,使其更加具有适用性。在此期间,日本重新修订了有关社会福利的8项法律,对医疗、保健、教育、就业、住宅、人权保护等相关的福利领域进行合理整合,以增强彼此之间的协调性和互补性。同时,扩大社会福利的对象,将社会福利的适用范围从原来的特殊群体扩大到了一般市民阶层,使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向普遍化、多元化、综合化、自助化转型。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政府提倡民间团体和个人参与社会福利服务与经营。提倡自立精神,鼓励个人适度负担福利费用,并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家庭福利型模式。积极发展托老所、老人集体住宅、家庭访问员等福利服务。

三、我国在社会保障机制改革中对日本的借鉴

(一)稳妥地推进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日本与中国一样,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时期都不长,但日本的状况却要远远优于中国,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的支撑不同。根据IMF2014年1月公布的数据,日本的人均GDP约为40,442美元,而我国的人均GDP刚刚达到6,629美元,日本的经济基础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物质准备,而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还远远达不到解决老龄化问题所需要的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是解决当前社会保障问题的最基础的物质前提。只有国民收入增加了,企业利润提高了,政府收入才会提高,也才能为社会保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改革的动力源泉,避免社会保障资金危机的出现。而发展经济所带来的就业水平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积极的效应,也会减少社会保障机制的压力。

(二)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并提高社会保障金的运营效率。无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政府,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财政开支在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完善的最有效方式。从日本的实践来看,日本在经济起步阶段就制定了全民保险的计划,并且在之后逐步提高国家对基本养老金的支付。2004年,日本政府在财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决定提高基础养老金的国库负担比例,将这一比例从2004年的1/3逐步提高到2009年的1/2。这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从日本的经验来看,经济起步阶段的社会保障选择不仅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反而会提高国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稳定,从而反哺经济发展。我国在社会保障上的重视程度与资金投入一直比较薄弱。所以,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改变固有认识,使政府在社会保障问题上负起直接责任,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提高国家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三)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多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政府是绝对的主力,因此在国家财政体系中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制度,是发展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金收取制度,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外,设法扩大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并调节中央与地方的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但是,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特点,面对庞大的社会保障金支取人群,仅仅靠政府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考虑大力支持商业保险,包括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疾病保险、养老保险等多项保障内容的商业保险是对投保人未来风险的又一重有力保障,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也增加了投保者面对风险的信心;其次,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不仅不应当摒弃,反而更要大力发扬,家庭养老在精神上的给予是政府、社会、企业所无法替代的。而这一优良传统的发扬,不仅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会从经济上减小政府的压力;再次,还可以鼓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本企业职工投入额外的养老保险。这一方面能够刺激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最后,公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民间互助、社会服务、慈善捐赠等,均可作为社会基本保障的有利补充,只有多种手段相结合,才能为社会保障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满足社会保障多层次的需求。

(四)有步骤地逐步改革社会保障金收付制度。面对社会保障的资金压力,有效的做法不外乎从收支两个方面考虑对策,之前的讨论多数是从其他渠道探讨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来源问题。而就社会保障金本身而言,直接增加资金来源和减少保障支出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首先,想办法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在养老保险金财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日本的做法是:首先降低加入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年龄,从25岁降低到20岁,这一做法延长了养老保险金交纳时间;其次,扩大社会养老金的交纳基数,将工资和奖金等同时纳入养老金的计算基数;再次,扩大了在职养老金的交纳范围,将65~69岁的在职员工也纳入保险金的交纳范围;最后,扩大了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负担率,由原来的1/3提高到1/2。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大约比中国早30年。21世纪二十年代,我国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将日趋严重。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下,我国在这一问题上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这一问题上早做防范,是避免出现严重社会危机的有效保障。在社会保障问题上,要适度加大个人缴费比例,适当延长缴费期限,逐步推迟退休年龄,降低原来享受高福利待遇的受益人的利益。但福利分配的惯性会使从中获利的人们在面对利益消减时做出强烈的反弹,这是改革中最为敏感也是政治风险最大的问题之一。因此,这种改革必须有一个软着陆的过程。日本从1998年开始试图推行养老金支付推迟的制度,但一直到2013年才有一个具体的计划表出来,也说明了这一改革在实施中的难度之大。推迟养老金支付年限的讨论近年来在我国也一直在进行,这不失为一种缓解老龄化压力的有效手段,但这种改革也势必带来社会的负面情绪的反弹。日本在这方面正在进行有效的尝试,我国也不妨借鉴日本的经验。同时,还可以考虑给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性,以便区分不同职业、不同实际情况的人以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负面效果过大,反而影响了经济效率。

总之,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但也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照搬。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实际情况差异极大,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项目、收缴费用标准和待遇水平上,都应照顾多层次的需求,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避免“一刀切”,以保障经济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健敏.日本社会保障制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