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1 06:5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读书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____苏轼《和董传留别》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7、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篇2
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认为,从“读书好”到“读好书”,应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好,有了读书的欲望,才可能去多读书,而只有广泛涉猎各类图书,才能产生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一、端正家长的认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目前,许多家长目光仍具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家长将课外阅读“一棍子打死”,担心读“乱七八糟”的书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因此,帮助家长端正认识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工作。
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及个别交谈的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与家长探讨教育形式与教育目标,探讨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要求家长尽量做到:①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每天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并交流,创造家庭读书的氛围。②周末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选择合适的图书购买或阅读,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并学会利用这些资源搜集信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③配合班级开展的读书活动,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将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和篇目如实记录。④在活动初期,对孩子的阅读活动切忌“揠苗助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尊重孩子,可结合孩子的兴趣,以娱乐性、故事性为主,内容宜短小精悍,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确本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兴趣,在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帮助引导他们选择一些高层次、高质量的图书。
二、创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引发强烈的阅读兴趣
(1)以“读好书”主题活动为契机,在教室的布置上优化读书的环境。教师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及格言、警句,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并集体参与,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理想书屋”,使学生能安心读书、热心读书。如教室的前后墙可张贴学生喜爱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办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或内容。设立新书推介栏,设置一个图书角。如此一来,布置的教室令学生耳目一新,获得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因而,很容易激发起读书兴趣。
(2)略施小计,引“鱼”上钩。孩子都爱听故事,都有探究新奇事物的愿望,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略施小计,引“鱼”上钩。如教师有意识地抽时间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儿童故事和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文章讲给学生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从而引起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愿望。也可让个别学生以这种形式向同学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告诉学生这本书的书目或题目,并让他们知道阅读是知道结果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途径。
(3)巧用教材,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操美于一体。教师应巧用教材,带领学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延伸、拓展,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课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有方向性地选择读物。如在学习《》这首诗时,让学生搜集有关时期的故事资料,学生搜集的兴趣很高,搜集到的资料也很多。我充分利用课内资源,有力地结合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4)开办“每日读书30分钟”活动。即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至少要达到30分钟,其主要目的是让读书活动“习惯成自然”。在课外阅读上,我们不妨以尊重兴趣为主,以强制手段为辅。如每天阅读30分钟,内容不限,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图书阅读,并设计一个读书小本,让家长签名,如实记录读书时间和篇目,由组长或老师监督。这样一来,时间长了,自然形成了习惯;书读多了,自然就感受到了读书的兴趣,也提高了品位。
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形式上好语文实践活动。如定期组织故事会、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班级辩论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平时同班级开展的“值日班长负责制”配合,每天下午课前,由值日班长进行演讲,并定期组织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评出“读书大王”。如此一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学生阅读热情提高了,阅读习惯养成了,其结果是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点,从而也获得了自信。
篇3
新大纲中,课外阅读也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可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业负担的减轻,为小学生的广泛阅读创造的重要的契机,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实施课外阅读,增强未来和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读书环境才能促进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为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自然的、愉悦的课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倡导亲子阅读
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小世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陪孩子一起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从小为孩子的心灵播下阅读兴趣的种子。父母越早、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就越强,知识面也越广。
2.构建书香校园
教育首先意味着读书。要读书,首先就是要营造书香校园。因此我们每个教师要鼓励孩子读书,让孩子都能热爱读书,让孩子走进校园,耳之所闻,皆为书声,目之所及,尽为书影,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指导选择读物
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无法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些有益的读物:
1.选择有益身心发展的读物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我们可为其选择含有半图半字的浅近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等课外书进行阅读。中年级学生则可多阅读那些文字兼美的叙述性作品和优美诗文、科幻作品类读物。而到了高年级,则可以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再多选择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英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进行阅读。
2.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读物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习课文的需要,或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选择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
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读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另一类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作为学校教育延伸去的“生活课程”和“环境课程”,辅之适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成为真正能够生活、懂得做人,热爱家乡的人。
(三)创设温馨的的阅读心理环境
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心理, 提高学生的思想涵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自主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具体采用措施:
1.讲故事
讲故事活动是诱导低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孩子们不爱看书,但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点,可常常利用早晨或中午半个小时的时间,举办一个“故事时间”。将孩子组织在班级里,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读书、讲故事。一段时间的熏陶和锻炼后,让班里朗读最好的同学轮流给大家讲故事。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喜爱读书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激发他们更大阅读兴趣,也点燃了其他孩子阅读的火花。
2.阅读争章
孩子都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可首先在班级里制定了一份阅读争章统计表,张贴在班级布告栏里,宣布从现在开始,每个同学每天都要把自己所看的书目以及书的页数登记在统计表中,看谁先拿到阅读章。此举一公布,立刻引来了一小部分喜爱看书又有竞争心的同学的兴趣,他们积极地看书,争取超过别人,能率先获得阅读章,有了一部分榜样带头,再加上看到别人的书目连续增加,孩子们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就会鼓起来,你追我赶似的,统计表上的书目和数字也会逐渐多起来。
3.读书交流会
读书交流活动是引导中高年级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交流的形式主要有:细品、复述、体会、表演、介绍。细品,即学生认为优秀的文章(片段)与同学一起细细品味。学生在细品中能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激发阅读兴趣。
三、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才可能事半功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孩子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掌握最佳读书方法,即节省时间,又让学生读有所悟。因此当学生有读书的欲望时,我们就可以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
(一)读思相结合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还可让学生在读优美的文章中或文章的精彩的段落时边读边想,不仅要想文章中哪些是美的,还要思考文章里是怎么表现美的,积累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技巧,欣赏语言,领悟作者写作方法。
(二)精读与略读,注意结合阅读教学
利用阅读课的机会,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内容提要等。如在学《恐龙》一课,为了让学生探索恐龙的奥秘,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进行交流,到图书馆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找到有关恐龙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内容,最后进行精读,选取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学生从中既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又加深了对恐龙的了解。
(三)读记结合,手脑并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读完书后,可要求写读书笔记和编“课外阅读小报”。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一般多是高年级采用,这不仅能引发思维,还能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写促读,为写作文打基础。还可将需要的好文章剪裁下来,做剪贴报,或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或办手抄报,把阅读中感受的美再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既培养创造美能力,又实现课外阅读的质的飞跃。
篇4
按照教育厅关工委《关于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和市关工委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读书活动要求。根据“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组委会统一部署,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校利用教师工作群、家长微信群等,认真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在线交流展示、知识问答、朗诵、阅读等活动,把活动落实到各个班级,班级落实到家庭。精心组织,有序落实,在推进活动在过程中,做到以下工作:
一、明确职责
读书活动专题会议由学校关工委主任在QQ群里主持,要求各位班主任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读书活动的教育意义;
2、明确各位班主任在《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读书活动工作职责;
3、明确读书活动的规范程序,明确有关此次读书活动中所要做的有关工作。
二、安排具体
1、班主任对学生《朗诵读本》提出了相关要求,各班语文老师在班级群里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读用《朗诵读本》。
2、要求学生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好《朗诵读本》里的好故事,将《朗诵读本》里的故事做好读书笔记。
3、班主任对劳动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自己整理房间,参与庭院打扫,并每周帮爸爸妈妈买菜做饭、洗锅刷碗一次,让学生感悟劳动的艰辛与愉悦。
三、倡议引导
篇5
1 以故事诱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比如,刚讲了一个关于童年的故事,就出示《童年》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 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
就如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一样,语文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语文阅读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将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它们的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
3 积极引导学生在班集体内的合作阅读交流
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阅读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4 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光有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那样也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4.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蚊子和狮子》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伊索及其寓言故事集,就有目的地阅读《伊索寓言》一书。同时也丰富了学习的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3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篇6
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同样也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我们学校自从开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课题研究后,各班语文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的老师采用讲故事、成语接龙的方法;有的老师采用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的方法;有的老师采用读书笔记评比、每日一段美文欣赏等方法……以上的好些方法,我都曾用过,其中,我觉得要属“讲故事”最能让学生感兴趣了。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教师要讲故事,个个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听得津津有味。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演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叠、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便高了。
二、积极营造氛围,给学生一个乐于读书的环境。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我们可以利用教室这个自然的学习空间,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读书箴言以时刻提醒自己;还可以在学习园地上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当然,教室里最好布置得比较接近自然,让他们的空间更加清新,从而心情舒畅。
三、建立“班级图书角”,提高图书利用率。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我们便自己动手在班级上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把电视柜的两层收拾出来,摆放上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童话、连环画、作文书,还有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少年博览》、《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书有了,再推选出一名工作认真的图书管理员,让他来负责图书的保管,登记学生借书还书的时间以及有无损坏情况,对故意损坏图书的要求其造价赔偿。这样可以确保人人有书看、人人都爱书,可以让每本图书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四、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nbs
p;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课外书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和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心得体会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五、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篇7
一、注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少先队的阅读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绘制或剪贴书刊宣传画。少先队员可以在图书管理员和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绘制宣传画,搞剪贴,把作家的头像剪贴在墙报上,并附上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举办图书展览。少先队辅导员可以组织队员自己动手收集图书,布置图书展览会。可以结合某一个专题活动搞书展,如组织“爱我中华”书展、“学英雄,争三好”书展等等。还可以专门组织某个作家的书展,如“冰心奶奶和我们”书展等等。
3.举办朗诵会、故事会。少先队组织可约请播音员或教师朗诵书中的片断,或者用文艺形式演出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用这种方法介绍新书,很容易感染少年儿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效果很好。
4.组织少先队员与记者、作家见面。少年儿童喜欢读书,更是十分渴望知道记者和作家是怎样进行采访和创作工作的。组织孩子与记者、作家见面,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读书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记者和作家了解少年儿童的心声,丰富他们的创作。
5.组织评书活动。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要广阔一些,他们看了一些书籍后,很想有机会交流一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组织评书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另外,也可以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利用读书的反馈信息来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
二、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少年儿童选择书刊的能力
目前出版的书刊相当多,辅导员要坚持把那些健康有益的儿童读物介绍给孩子们,决不能让一些格调低下、内容荒诞的书刊毒害孩子们的心灵。辅导员必须熟悉少儿读物的出版情况,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并积极向孩子们推荐好书。在向少年儿童推荐图书或报刊时要注意内容广泛一些,防止“吃偏食”,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阅读兴趣。辅导员在指导队员挑选图书的时候,可考虑以下几点:
1.挑选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可以参照教学大纲和出版社推荐的图书目录,与任课老师、图书馆管理员一起来确定。
2.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读物。
3.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结合国家重大政治生活,推荐有关政治、历史方面的通俗读物;在某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影片、电视片放映时,介绍有关的文艺、历史读物;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党和军队的光荣历史以及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等。
辅导员要认真阅读少儿书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出重点文章,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或组织学习。当然也可以发动同学提供信息,推荐好书报或好文章。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同一个主题的读书活动,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推荐的书目应该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由于少年儿童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三、帮助队员学会从书报中吸收“营养”
读书看报的目的就是从中吸收“营养”。可是,在读书活动中,有的队员看书不认真,光追求故事情节;看书也没有什么选择,拿到什么看什么;还有的同学看书缺乏分析判断,什么都学,什么都信;也有的同学只是对爱情小说特着迷,看起来没完……辅导员要注意引导队员从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发展语言等多方面吸收“营养”。
1.组织读书讨论会。少年儿童阅读了书籍以后,常常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情甚至模仿书中的主人公。但是,他们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主人公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却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读书讨论会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领会书籍的中心思想,学会评价书中的人与事,分清是与非,明辨好与坏,搞清对与错。例如,怎样评价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忠君思想?怎样认识英雄?……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讨论,都需要辅导员加强指导。
2.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辅导员可以引导队员们学习那些通过读书看报活动促进了少先队工作、提高了队员自身水平的具体经验,用这些新鲜的经验来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同时,辅导员也要及时地把队员中良好的读书方法、可喜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向大家推广。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各中、小队都可以介绍各自的读书心得体会、方法经验,开阔大家的眼界,启发大家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书,不要死读书,做书的奴隶。
3.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会。辅导员可以从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出发,指导队员学会写读书笔记,帮助他们掌握记读书摘要。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的方法,不断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组织写读书笔记的经验交流会,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4.组织读书读报表演会。引导队员们根据书报中的故事、童话、诗歌等作品,自编自排自导自演一些有关的文艺节目;也可以根据书报中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实验、制作、讲演等活动。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巩固和发展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与本领,提高少先队员从书报中汲取营养的能力。
四、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
在少先队工作中,运用竞赛的办法,调动广大队员的积极性,是很有效的手段。读书读报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举办读书月活动(或竞赛)是为了引起少年儿童对书籍的热爱,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集中地交流各种好的读书方法和心得体会。
辅导员要组织队员积极参加全国的“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各大、中、小队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
篇8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篇9
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经常给她读书。巴巴拉说,在家中给学龄前儿童朗读,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重要的学前一课。她将自己的经验归纳为如下几点:
1.宜早不宜晚。选择给孩子读书的年龄,原则是越早越好。
2.养成朗读的习惯。布什夫人常在孩子们睡前读书给他们听。她说,家长在什么时间给孩子读书无关紧要,但在每天的同一时间里至少读上15分钟,孩子会收获很
3.在家中,布什夫人为儿孙们摆放了一架架的图书,让他们随手可得。
4.选择好书。布什夫人根据专家的意见归纳出如下几种选书原则:
婴幼儿(3岁以下),喜欢简单的连环画及有关他们熟悉事物的故事书,简单的形状和鲜艳的颜色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学龄前儿童(3至6岁),喜欢动画图书,幻想故事、有关日常生活和动物的儿歌及寓言,这些都易于儿童记忆。
篇10
关键词 :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指导课外阅读途径;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可阅读的书少,阅读面狭窄
在农村,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合适他们阅读的藏书。
(二)看书前没有计划,随意性极强
家长基本上无暇顾及孩子阅读哪类课外书,放任自流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三)没有时间读
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老师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这些占去了学生大量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四)被动阅读,阅读效率低
阅读前没有老师或家长的指导,阅读时没有目的性,只是停留在了解情节和一般内容上,缺乏深层次理解、归纳;看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收集和整理。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一)让学生有兴趣读
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对读书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每天晨读,教师率先阅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产生“阅读情感场”,学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便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
2.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4.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十万个为什么》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5.创设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老师可利用班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小品或童话剧的形式表演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举办讲故事比赛,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等。
(二)让学生有机会阅读课外书
1.温“故”知“新”,重读“老”课文。语文教材的选文大都文质兼美,易于诵读,但有些内容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经过一两年之后,如果让学生重读,温故知新,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者,农村很少学生有适合自己的高质量的课外读物进行扩展性阅读。在贫困的农村学生家中,除去学生书包中的教材和教辅书籍外,很难找到一本课外读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根据教学所需,提前阅读“新”课文。“新”课文不仅是指本册没有学过的课文,还指高一个年段的课文。农村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电脑,很多资料无法上网查询阅览,很难找到有关的学习资料,教师不防让学生阅读相关或相近的“新”课文。如教学《隆中对》,由于时代原因,学生对诸葛亮不大熟悉,认为诸葛亮待人傲慢,刘备没有必要如此待他。如果让学生借阅六年级的语文课本读《草船借箭》,走进诸葛亮,体会到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之后再读《隆中对》,教学效果高得多。
3.展示优秀习作,相互交流。教师可利用学习园地阅读栏,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或学生阅读后写出自我感受,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主动贴在学习园地的阅读栏与大家交流。
4.建立班级图书角。农村学生课外书很少,教师可发挥集体的力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发动学生把自个的课外书借给班集体,或是大家集资去购买,在教室建立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5.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