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学风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风学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21-02
校风、教风、学风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部分公办院校连年扩招,并且民办院校办学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三风”建设,对于提高民办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得更为重要。一所民办院校要想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
一、当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校风有待规范。校风疏于管理和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班级学风不良。班级学习风气差,好像学习只是少数几个同学的工作,课余时间谈论学习变成了很无聊的事情;在学校大家比的不是学习,却是谁的衣服好看、谁的发型帅和谁的游戏打得好等等,这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匮乏。二是宿舍门禁不严。学校存在学生外出晚归甚至夜不归宿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的宿舍管理不够严格,更重要的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三是宿舍楼风气不雅。学生宿舍存在着电灯不亮、门窗不严、供水不足甚至私人物品丢失等现象。部分宿舍不整洁,东西随意乱丢,垃圾、脏衣服随处可见,有极个别的宿舍甚至都没有下脚的地方,这都说明了我们的学生缺乏公德和基本素质差。四是就餐风气不良。在食堂打饭不排队或随意插队现象时有发生;用餐不节俭,随意浪费粮食,餐后不收盘等现象随处可见。五是开会风气不严格。开会迟到、早退、交头接耳,会议期间打电话、发短信并且频繁进出,不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话等,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对他人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六是校园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校园是公共场所,本应文明整洁,但是总有一些人不够自觉,有意或无意地破坏这个老师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如有些人在校园里高声喧哗,满口粗言秽语或者是话语中带有浓重的社会风气;一些人奇装异服,部分女同学着装暴露,以及穿拖鞋进课堂等。校风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将导致校风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受到削弱,这些都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2.教风不够严谨。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能做到言传身教,对学生不够关心,缺少交流,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少数教师会随意调课或请人代课,使得教学秩序紊乱。有少数教师认为以自己所学的知识足以应付上课,因此他们不认真钻研业务,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课前也不做充分的准备,这使得课堂组织不力,教学方法呆板,内容陈旧枯燥、没有新意。通过调查发现,某些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灌输式”教学比较突出,重授课数量、轻教学质量,重知识灌输、轻方法指导等。
3.学风比较松懈。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入学分数低,这是存在于民办高校中的客观事实,也是造成民办高校学风不良的因素之一,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造成学生学风松懈还有许多主观因素。首先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也没有远大的理想。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学就是为了那张毕业证,以后的工作就靠父母给找了。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民办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感到心理不平衡,无心进取。其次是学习不努力,学习自觉性差。学生中存在迟到、早退甚至随意缺课现象,很多学生之所以高考不理想就是因为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学习就散漫,并把这种学习态度带入了大学。校风、教风、学风不正的种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不积极地想办法来应对,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势必会影响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解决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问题的对策
1.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校风建设。学校教育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它有什么样的校舍,或有什么样的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校风。校风虽然无形无影,但它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最终决定成败的东西。视而不见,或稍微的轻视,都将对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渠道、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兴趣小组、社团组织来带动、繁荣、提高校园文化。例如可以组织电子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有事情做,又可以细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加上很重的一个砝码。②提升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能力。针对目前学风中的种种不良现象,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但是所谓的管理不是原来的硬性管理,而是要改变管理的思路,提高管理理念,能够做到以服务促管理。加大校园值班力度,有效地将不安全、不稳定的苗头遏制在萌芽之中,及时地发现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和文明。以学生权益为中心,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学生学习、生活基本条件和环境,构建法治社会下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健全贫困生扶持制度,通过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渠道帮助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同学。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优化教风建设。①优化教风建设,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其次,深入开展“师表工程”建设,促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再次,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最终达到教学相长,优化校风,引领学风,进而形成优良校风。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加强教风建设。教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关键都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健康人格、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功综合形成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要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教学竞赛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基本功。③科学开展教学工作评价,倡导教风建设,采用“教师互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现以评促建。积极组织教研室工作评价、实验室工作评价、课程评价、课件评比等教学评价工作,奖励先进,倡导教风建设。
3.加强教育,完善管理,促进学风建设。①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学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应切实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②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风建设。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管理上要严格,如果有学生达不到要求就要予以淘汰,决不能放松。另外,严格管理一定要把好考试关。考风考纪是体现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风优劣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严肃考场纪律,杜绝考试作弊现象。③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在我们民办院校,辅导员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课堂和宿舍中去,他们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分类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但是辅导员切忌讲空话和无休止的理论说教,要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心理引导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辅导员老师也可以组织班上的同学针对学风问题开讨论会,听听学生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开展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④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习风气需要带动,我们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这就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要求学生干部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能做到努力学习。然后通过学生干部带动身边的同学,相信假以时日会产生明显的作用。
总之,民办高校“三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常抓不懈,开创民办高校“三风”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范琦.浅谈当前高校教风建设[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魏芳,陈嫡.民办高校学风现状及对策探究.法制与社会[J].2009,(11).
篇2
关键词 校风 教风 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校风、教风、学风之间的关系
校风、教风、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其中。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教风则是基础,是前提,是良好学风的根基和导向;而校风则是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是高校师资队伍精神面貌和优秀校园文化的展现。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反之,教风和学风建设也会直接影响校风的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三风”之间作用及其辩证关系,使其形成一个相互激励、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对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风不良
(1)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校园风气。当前,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文化相对滞后,社会出现了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这直接影响了校园的纯净性。大学的建设看教学建筑的建设速度,教师评级看的多少。唯物质化使以学术气氛为荣的大学变得面目全非。(2)学校规章制度不规范,管理措施难落实。规章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已有的规章制度不适用于现有的问题;另一个是新的规章制度没有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而出现。我们的校园规章制度,一直停留在办学初所形成的条条框框,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变化而更新。(3)大学生处于社会人边缘,心理状态处于动荡期。相较于社会人来说,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缺乏是非判断力,他们的一些行为吸收了社会上新生的所谓潮流的东西,但是是非荣耻的观念很淡薄,往往把挑战校纪校规追求新事物为荣,教之则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总是要经历不理解经历被阻挠”嗤之。所以,奇装异服打扮,短裤拖鞋上课这些现象蔓延整个校园,屡教不听屡禁不止。
2.2 教风不严
(1)治学态度不严谨,教学质量下降。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着一种以科研能力作为高校教师聘用、职称晋升、奖励待遇发放的重要考评依据的风气,这必然使部分教师扭曲学术研究的本义,功利性学术研究凌驾于学术本身。 (2)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本专业研究前沿缺少了解。随着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向不断细化,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而很多教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广泛涉猎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这直接导致了教授过程中知识传递的滞后。一上课就照本宣科,无理论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无新案例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这使整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3 学风不正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生存支柱,能吸收更多优秀的生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当今,在众多院校的学风建设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1)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就业的现实压力,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每学新知识先心里打个问号:“学这个有何用处?”而这个“用处”的标准取决于在就业时是否更有竞争力,工作后是否能迅速转化为物质金钱。这导致了基础知识理论知识被忽视,考试则投机取巧。(2)学生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对知识不求甚解,茫然地接受教育,被动地吸收知识。当代大学生中,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没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气。每天日不中天不起床,漏尽更阑方入眠,学习懒于思考惰于动手……颓废的大学生活习惯,成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之流毒。
3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
3.1 规范校风建设
校风日下令人堪忧,为了净化校园环境,规范校风建设,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和修正:(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促进校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人们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精神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在日常校园建设中,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譬如,可以加强对校训内涵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校园发展历史的宣传力度等等。(2)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校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章制度在前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为校风建设保驾护航。另外,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3.2 优化教风建设
(1)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教师明白自身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看清教师这个职业所包含的深厚价值和意义。(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修正治学态度。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可见其意义之大。在优化教风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教师,所以要转变以科研能力作为高校教师聘用、职称晋升、奖励待遇发放的重要考评依据的风气,让教师真正将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3)提升教师知识储备,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除了其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外,其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在某一方面具备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能力,必须结合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自己所属的领域。
3.3 加强学风建设
(1)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力度。在社会现实的侵蚀中,大学生对学习失去激情,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积极主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2)其次,我们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就业,不是我们求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不能用就业时是否有用来衡量我们现在所学的东西是否有意义,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培养严谨求是、积极探索的学习方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做人道德和艰苦奋斗、勤俭朴实的做人品质。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绝不是靠短时间突击就能展现出来的,必须在平时从点点滴滴的工作做起,持之以恒。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一项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工作重点,找准突破口,长抓不懈,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篇3
一、学风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月日校领导班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文件,并由校长作了工作部署。此后各学院、各职能部门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落实工作,各学院结合本学院的实际在本学院进行了深入动员,统一认识,交待任务,明确责任,层层发动,并加强监督检查。总的看来,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我校学风建设工作进展健康,开了好头、起了好步,阶段性成果很突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师生员工绝大多数对抓学风建设是认同的,认为学风建设路子对、顺民心、符合我校实际、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上级要求。但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校学风还不能说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今后的任务仍然很重。
二、重点抓的工作
1.抓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加强基础建设。学校除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这个纲领性文件外,配套颁发了《抓纪律整顿促学风建设》的文件,重新修定了学籍管理规定和《学生手册》,制定了《学位制试行办法》,《关于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活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清理学生校外租房住宿的通知》,《关于加强学生公寓管理的通知》以及班主任队伍建设等一批文件,以制度规范工作,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增强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抓纪律整顿,实行严格管理。开学后按照学校《抓纪律整顿促学风建设》文件的要求,大力整顿三个场所的纪律与秩序,即抓课堂纪律、校园秩序、宿舍纪律的整顿并实行严格管理。
3.抓到课率。到课率是学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抓学风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各学院都很重视,普遍下功夫抓了这项工作。学校要求要抓好开学后的第一堂课,各学院和教务处认真做了前期准备,学校组织了统一检查,开局不错,和往年比有很大改观。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校学生到课率有了明显上升。
4.抓巩固率。巩固率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各学院都没在这项工作上掉以轻心,都把它作为大事来对待,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上下都重视、工作力度大、加上抓学风工作的促进,今年巩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全校巩固率平均提高了15%以上。
5.抓第二课堂建设。我们把第二课堂作为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并把第二课堂纳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赋予学分。当前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有不少班级开展的生动活泼,很有吸引力,学生踊跃参加,效果不错。
6.抓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与学风建设相互作用,互相促进。上学期以来,学校进行了学制改革,实行了学年学分制,组织了我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修订工作,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执行了准学士学位制,改革公共英语和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实行目标教学,还开展了课程改革,着手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这些举措为从根本上稳定办学秩序、促进学风好转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7.抓队伍建设。抓队伍首先是抓一线工作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各学院领导都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明确了职责,布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加强了考核。
三、收获与不足
总的看来,经过这一阶段工作,我校学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有不足,今后的任务还很重。
(一)几点主要收获
(1)抓学风促进了学校风气和学校面貌的转变,现在学生纪律观念明显提高,教学秩序明显好转,到课率明显上升,巩固率明显提高,师生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2)第二课堂的实践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起来了,尽管还不尽善尽美,但对我校学习风气的改善、学生校园生活的活跃以及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我校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3)师生员工观念形态发生了变化,不少人表示学校这样抓工作,决心大,路子对,像办大学的样子,增强了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进展的不平顺。个别学院计划性不强、动静不大、活动不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够。
(2)到课率低仍然是大问题。
(3)对学风建设的主要角色学生的发动还不够,特别是将他们的角色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管束、被教育,变为“我参与、我奉献、我受益”工作做的还有差距。
四、下步工作意见和安排
学风建设不能只抓一阵子,搞一阵风,而是要长抓不懈。现在集中一段时间抓是为了抓出成效、养成习惯、形成规矩,形成不可逆转的传统,形成一种校园文化,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还需下大功夫。我们从治标开始抓,达到治本的目的,而治本是需要继续深入推进的。本学期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
1.继续深入抓学生的巩固率、到课率和住宿率。巩固率是民办学校的生存线,是永恒的工作着力点,今后工作仍然着眼于巩固率的提高。学校将把巩固率作为各学院工作成效的重要看点和考核要素。
2.加强教风和工作作风的整顿,教师的教风,机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学风影响很大,良好学风的形成必须有良好的教风和工作作风的促进与配合。因此下阶段要在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3.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要对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好安排。
4.抓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这是治本的根本问题。要努力建设特色专业,形成品牌,大力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从根本上解决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从而促进到课率和巩固率的提高,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
5.抓好队伍的建设,这也是治本的问题,队伍素质是兴业的基础,队伍素质不高,一切无从谈起。重点是一线班主任队伍,以打造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肯奉献的精干、高效的工作队伍为目标。
篇4
1.1学生问题
近些年职业学校的招生受到持续升温的普通高中热的影响,招生难是职业学校一直苦于解决的难题。面对这一难题,职业学校往往选择降低对学生素质要求以追求招生数量。中等职业学校普遍生源素质较差,成为职业学校学风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很多学生认为到职业学校里上学就是为了学习技术、只愿意学习技术,对文化课重视不够,因而学生在课堂常常玩手机、闲聊天、睡觉,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旷课更是家常便饭。还有学生选择的学习专业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因而缺乏学习主动性。
1.2社会问题
职业学校学风建设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冲击。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职业学校学生缺乏自觉摒弃不良影响的能力,很容易被庸俗、低级、歪曲信息所感染,很容易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从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学风衰退。
1.3学校问题
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基础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一线教师苦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学管教师苦于管住学生不惹事生非,两者工作严重脱节,没能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以及学生学习目的的培养,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优良的学风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是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集中反映,综合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学习纪律和学习动机。因而职业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职业学校中学风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学风的建设则需要全校上下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齐抓共管,并且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职业学校组建了以学生科、团委、班主任、学生会为主的管理队伍,共青团委在“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学风建设中团委的作用
2.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由两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体的校园物质文化就是指清新整洁的校园环境、警醒的校园标语图示等。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和启迪,丰富的校园物质文化可以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充实学生学习生活、消除学生疲劳,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体的精神文化可以是第二课堂兴趣学习小组活动,娱乐性的社团活动,形式多样的专业协会活动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扩展学生课堂所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正是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在不知不觉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在积极、健康、有益的校园氛围中生活、学习,上进心和竞争性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在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开展以班级文化、社团文化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愉快的生活和学习,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2.2召开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社会认识
篇5
一、普通高校教风、学风的现状分析
(一)教风不够严厉,师德不够崇高
第一,责任意识不强。有些教师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弱,主观上不努力,总是在客观方面找借口,不思进取,所做的一些事情逐渐偏离教师的职业道德。第二,集体观念较为淡薄。部分教师不注重个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不关注时事政治,不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教学,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应付,对课内辅导、答疑,走过场,不注重实质。第三,基本功有待加强。有些教师备课内容死板老套,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导致学生不爱听,或者是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学风不浓郁,考风不正派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校园风气。学校自习室、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部分学生上课听课不认真,考试总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把考前最后的几天当做救命稻草,平时较为散漫。
二、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人认为教风就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在实际展开工作中常常把教风建设的责任归于党政管理部门,却不从教师本身下手,把教风看成务虚的工作;有人认为教风建设没有硬性指标,没有明确目标,结果“教风建设会上,口头提得多,落到实处少”;有人认为学风建设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与管理者无关,导致出现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还有人认为学风是学生自己学习方法的问题,跟教师无关。[2][3][4]
(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堂利用率低。教师由于个人问题未能利用好上课时间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二是授课的方式方法有待加强。气氛沉闷、缺乏活力与创新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率和出勤率。三是课堂管理松懈,与学生交流少。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顾着讲授知识,对于课堂纪律和效率以及出勤率不管不顾。
(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松懈,放弃了高中坚持的勤奋学习的习惯,以为到了大学就等于到了天堂,就可以吃喝玩乐不用学习。其次是学习和社会活动之间的摆位失衡。很多学生认为应该尽快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多参加社会活动,因而对于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视。
(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
管理部门对教风建设的理论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教风建设的具体实施缺乏有远见的方案,教风建设制度化有待加强。另外,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缺乏,也使得教风建设进程缓慢。
(五)社会环境对教风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教师沉迷于物质化的世界不能自拔,学校外部环境的冲击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也影响着教风的质量。现在一些教师为了增加收入,不能将精力全部放在教学任务上,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三、加强普通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改善教风、学风的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
无论是教风还是学风,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校园的小环境中,只有这两个环境的风气有所改善,教风、学风建设效果才能得到提升。对于社会这个外部大环境来说,应给予高校教风、学风建设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具体如解决一些教师的工资和待遇问题,使教师能安心投身于三尺讲台;社会应多关注一些优秀励志的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对高校多一些支持,投资改善校园的硬件设施,从而改善校园环境,从侧翼支持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对于校园小环境来说,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加强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师的各种待遇,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加强对教师课堂质量的考核与监督,改善课堂质量;加紧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如增加期中考试、平时测验、关于课程的论文等作为最后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室和图书馆等资源,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同时改变学生只在期末进图书馆的习惯。[5][6]
(二)提高教师各项素质指标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端正教学风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广大教师能够认识到教风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地位,用制度使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师德。其次,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实行青年教师上课准入制度。每年各学院可以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讲课比赛,给教师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给青年教师指定导师,让青年教师为其做助教,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已经培训合格的教师也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强化自身技能,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加强对教师各项素质指标的考核。定期考核教师的业务素质、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气氛、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师的教案及备课情况、学生的成绩,这些都可以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各项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重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新生刚到学校,对自己的专业大多知之甚少。学校应该加强引导,请相关专业的教师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教学计划、本专业学术实践情况以及未来前景对学生进行指导,激励学生在一开始便树立目标,好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有的放矢。其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习效率。不少学生学习意识有待加强,缺少主观能动性,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改善自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意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健全奖学金激励机制和助学金制度。各高校都根据国家的文件精神拟定了各自的奖助学金实施细则。通过更为细化的实施方法,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风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教风、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无论是教师党员还是学生党员,都是教风、学风建设主体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能够直接联系普通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最直接的呼声,能够最直接的反映出现在的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进步思想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广大教师和学生,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7][8]高等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整体教育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素质更为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教风、学风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教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扎实细致的工作才能完成。总之,教风、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气氛,从根本上提高教风和学风的质量。
作者:范云鹏 丁胜锋 李艳杰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涛.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对高等教育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李标.高校教师学风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谭焱良,毛祥成,罗薇.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69-372.
[4]叶美艳.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5]王冉.试论新时期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J].赤子(中旬),2014(18):42.
[6]刘文洁.高等院校教风建设的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207-208.
篇6
一、贯彻落实迅速、组织有条不紊
在周应佳书记作完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年动员大会散会之后,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立刻将“三办”人员组织在一起,传达了大会精神,并确定院综合办公室负责落实具体活动方案和组织实施工作。
为了确保此次活动深入实施、取得实效,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首先成立了管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挂帅,与张弢书记一起担任组长,副院长、副书记任领导小组副组长,三办、各教研室主任与年级组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并制订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加强了师德师风活动的领导和管理,为师德师风活动的开展实施架起了强有力的龙头。其次制订了《管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措施,入党申请书确保本次活动做到有章可循、计划周密、措施得力。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召开全院动员大会。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学习制度健全之后月日下午由张弢书记主持召开了管院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全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会学习了周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和学校文件,宣读了《管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大会统一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到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利用管理学院板报、宣传栏、网页和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
广泛宣传我院的师德师风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跟踪报道活动动态、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等,努力营造和形成以德立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活动中制作师德师风宣传海报1副,悬挂横幅标语2副,板报4块、建立专题网页1个,提供新闻报道5篇和大量活动图片报道、设立意见箱2个。
三、“师风、作风、学风”三管齐下、齐头并进在加强和改进教师师德师风的同时,对干部作风和学生学风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三风”即教师的师德师风、干部的能力与作风、学生的学风统一到一起,共同建设、互相促进,为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专业教师,学院要求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做好教学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务必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仪表整洁、文明得体,不出现迟到、提早下课和拖堂现象,教师上课要备齐各项教学文件;要求教师不能随意调课和调换教室,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允许教师在上课时接听手机等。
对于领导干部,学院要求全体学院领导和各科室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上班时应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服务热情,勤政廉政、团结带领学院教职工高质量完成学校和学院的各项任务,在工作中积极起表率作用。
对于学生,学院要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巨大的学习动力;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勤奋、严谨、好思、创新等;良好的和习惯,如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进取等。
篇7
关键词:学分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历经三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后,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学分制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形势下,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以来,学生依据个人爱好、兴趣选课,选择教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习积极性增强,学风活跃,校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但问题随之出现,有的学生自主选课,认为哪门课好过关就选哪门课,有的学生根本不考虑专业拓展课程,随大流看他人选什么自己选什么,缺乏主见,只是为了学分而选课,导致上课没有积极性,学风松散,学分制流于形式,不但失去了学分制的本意,而且学风下滑,学分制改革与学风建设矛盾日益凸现。高等职业院校在学分制下,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成为教师必须面对并要解决的问题。本人依据自身长期从事教学与管理的经验,对此作一探讨,仅供同仁参考,不成熟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学分制与学风建设
学分制源于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我国率先实行“选课制”,改革开放后,国内部分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近年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始推行学分制。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则是以选课为核心,通过学分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学分制可分为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绩点学分制、加权学分制、附加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优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分制代替学年制改变了高等职业院校以学年课程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以选课为中心,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根据自身的能力可以提前或推后毕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2.学分制代替学年制,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新挑战
学生自主选课、选择教师,加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教师如果不能言传身教,上课不认真,准备不充分,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因此,实施学分制,通过学生选课、听课、评课,强化了对教师的监督,具有规范教师行为和思想道德的作用,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风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风实质就是校风。学风建设即校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良好的校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二、学分制与学风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是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较之普通高校相比,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首先,在校学生虽均为“90后”,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远低于普通高校。以2011年为例,内蒙高考一本录取线是485分,而高职的出档线仅为160分,有的专业甚至降到120分,差距为325~365分。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先天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懒散,约束力较差,不爱读书,并且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得过且过,直接影响了学风。其次,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外的一切物质与文化生活不断吸引着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愈加社会化,厌学、混学分现象普遍,课上无精打采,玩手机、说话、闲聊、迟到、早退,甚至逃课,课下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最后,道德滑坡,不懂得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甚至自己的生活都不愿搭理,教室、宿舍等学习生活区域如同垃圾场,果核纸屑、餐盒塑料垃圾四处可见。校风日渐下滑,令人忧心。加之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校内和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上述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学风不正,有碍于学分制的推行。所以,在新形势下,学风建设成为高职院系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必然。
三、基于学分制的学风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据经济发展设置专业,依据市场需求建设课程体系,实施学分制,打破学年限制,不但满足了学生在校学习需求,而且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集中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为了有效地实施学分制,树立良好的学风,“高等职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此外,高等院校实施学分制,加强学风建设,即加强校风建设,还要注重两方面工作:一是社会环境建设;二是学校环境建设。
1.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岗位需求以及家庭教育等,是建立良好学风的外部环境
鲁迅在《两地书·致许广平二》中分析了学风外部环境的影响时说:“学风如何,我以为是和政治状态及社会情形相关的,倘在山林中,该可以比城市好一点。”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加强校风建设,要充分调动社会、用人单位、家庭的积极参与。社会、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对学生思想、就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使学生形成紧迫感,从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就业诸方面约束自己,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从家庭教育方面,要求学生诚实做人、认真做事,从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礼貌修养等综合素质各方面加以熏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社会环境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是校风建设的大环境。只有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家庭风气,实现整体大环境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才能不再有盲目选课、混学分、厌学的现象。
2.高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除外部环境,更要注重内部环境建设工作,即高职院校自身的环境建设
学风建设的内部环境是指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风气以及教师的风范,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建和软件管理,是扭转学风的根本,也是实施学分制的有力保证。不仅如此,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建设校风,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点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学校环境建设工作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本,建设学风
对于学生而言,学风是指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在长期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种风尚。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行学分制改革,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需求自主选课,自主选择教师,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行业认知、实习实训等课程,实现课上、课下的学风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选择课程,学好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的自然环境设计、人文景观设计,到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耳濡目染地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从而保证学分制的行之有效。
(2)以教师为本,建设教风
教风即教师的风范,主要是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具体指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风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自身建设的核心,也是学风即校风的象征。高职院校只有端正教风,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保证学分制公平有效地实施。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与其他高校相比,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不仅具有“双师素质”,还要具有“双师资格”;不仅要尊重学生,为人师表,还要教书育人,抵制学术腐败,遵纪守法,以德、以才、以技能和端庄的仪容仪表赢得学生的尊重,形成良好的教风,推进学风制的深化改革。
(3)以学校为本,建章立制
建章立制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管理的有效措施,是“以校为本”的具体表现,也是学分制改革,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力措施。所谓建章立制就是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规范、约束学生的学风,规范、约束教师的教风。要将其作为良好学风建设的硬性指标,将教师的岗位职责,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上墙”公之于众,作为长期有效的机制,相互监督。高等职业院校只有长期建设、完善制度文化,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违章必究,从而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杜绝一切社会不良影响,净化校园,实现学分制改革的成功。
篇8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行业作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中的一员,作为一校之长,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为人师表,才能做师生的良师益友。学校行业作风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我校在行风建设中确实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教师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有意见,有想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端正校风、教风,尽快扭转教育质量滑波局面,重塑教师往日良好形象,正我师德,铸我师魂,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近年来,尽管学校面对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加之市场经济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和冲击,造成学校生源逐年减少,但校内大多数教师还是能凭着对职业的责任对学生的爱心自觉奋斗在教育岗位。
通过学习分局有关行风建设文件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条例法规,我认真剖析,概括起来,我以及学校教师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一、在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还存在个别教师不能按时上下班,有事无事肆意请假,甚至个别教师存在课堂上接打手机、在办公室炒股和私自办班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以致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满意度不高。
二、工作拖拉,主动意识不强。有时对待一些工作抱着糊弄的态度,不愿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墨守成规,遇事不愿多想,心想上有领导顶着,与我无关不大,直到工作到推不掉时才仓促动手去做。
三、工作协调性差。总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劳驾他人,一人受累一人顶,到头来吃苦多效率低,弄得自己受屈,他人埋怨,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协调。
四、平时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拘小节。说话随口无心,想说就说,不分场合、轻重、对象,谈话不注意方式方法,与同事造成一些误会和隔阂。
五、关心、帮助他人做得不够。与他人的谈心交流、沟通较少,做了许多自认为是不错却得不到别人理解的事。缺乏与教师思想沟通,忙于工作而冲淡了感情。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育观念,主动、积极地建立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后进生,以情感化人,让学生真正的热爱学习,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2、树立几个意识:
(1)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
(2)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
(3)牢固树立“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发扬教师高风亮节的精神,廉政办校、廉洁执教,维护自身“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形象。
(4)牢固树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服人”意识。
(5)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6)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以教为业,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大局观念。
3、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当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明确自身的“责、权、义”,正确处理奉献与所得、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4、团结教职工,时刻铭记自己职责,多与同事交流,工作以理服人,坚持民主管理,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情感动人,让大家愉快的工作。
篇9
关键词:学风建设 共青团 活动
学风建设是贯穿于教育改革与深化进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现阶段的本科生多为90后,他们不喜欢受传统束缚,追求新鲜、独特的个性对学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专业课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共青团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沟通学校和团员青年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团组织活动与学风建设资源的整合研究,将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融入到学风建设工作中,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在兴趣中练,成为学风建设的有利抓手。[1]
一、现有学风建设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的学风建设活动多集中于被动的听讲座、报告等,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说教方式,造成了单向灌输的多, 学生主动学习的少,难以调动起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学生即便到场参加,也使得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学生获得的仅仅是“被告知”的知识,“学”与“用”被割裂开来。[2]
2.活动效果不佳
当前许多学风建设类的活动以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开展,诚然,这种活动极大的促进了不同年级学生间的交流,是一种朋辈教育形式的体现。但这些活动往往在低年级学生中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好,而高年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些往往不是经验交流会所能赋予的。因此,这种活动在高年级学生中的作用是很微弱的。
二、共青团活动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
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风状况和目标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在校学生治学精神的培养活动。共青团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推动者,对学风建设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高校共青团与学风建设的培养目标是统一的,两者都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培养高质量的人才。[3]
其次,高校共青团与学风建设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共青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这点也正是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问题,它直接反映了人的理想志向、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最后,高校共青团是做好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共青团在联系学生、团结学生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共青团组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巨大的,它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坚实后盾。将学风建设与共青团组织育人的功能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作用,有利于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扎实稳固推进高校的服务育人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理论、实践研究,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
三、高校共青团学风建设活动体系构建
实践能力是理工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作为一名高年级学生,科学规范的实验报告撰写技能、查阅文献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都是必备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通过共青团组织搭建平台,打造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帮助学生激发对实验操作的兴趣,提升学生实验技能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开展经验交流会为依托,分享学习经验,提升科学素养。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拟开展创新实验经验分享沙龙,邀请在创新性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分别介绍项目萌生、团队组建、导师联系、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生动讲述实验过程中遭遇挫折、克服困难、辛勤付出与收获成功的故事,将趣味性融入到学术交流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科研的热情。[5]
2.以捕捉实验之美为途径,培养学生实验兴趣,促进实验质量的提高。
理工类学生的学习生涯贯穿了大量实验操作,很多研究成果是在实验室中产生的。“最美实验瞬间”照片征集大赛面向全校同学征集作品,通过人人、微博等新媒体媒介并征集学生投票,将得票数最多的几幅作品做成展板展示在常用实验室外,让同学们在休息之时感受实验中的美好瞬间;倡导大家在努力学习、认真实验之余,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享受实验之美,促进实验质量的提高。
3.以巩固实验技能为抓手,培养严谨学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经过理论笔试和实际操作等环节,从中选拔优异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配合推出双语实验报告大赛,强化实验报告撰写技能,提高学生科研素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赛后,专门组织召开实验能力大赛经验分享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实验过程,做到赛后有收获、有提高。邀请相关专家、教授以比赛内容为例,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讲述怎样高质量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如何撰写双语实验报告等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4.以服务社会民众为平台,践行社会责任,播撒关爱情怀。
志愿服务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现实途径。理工类学生的专业特长一般更容易落实,他们可以运用班级团日活动、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以各自特有的方法和形式为民众服务,用自身专业知识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实质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艳.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12).
[2] 崔健.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
[3] 杨志群. 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学风建设中的路径探讨[J].大学教育,2013(7).
篇10
“学风”,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诸多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学风建设水平对于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了良好的学风,大学生中的良性竞争、互相鼓励的氛围才能得以生成;有了良好的学风,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帮助在学业、生活、交往等方面暂时后进的同学;有了良好的学风,在落实具体的资助工作时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行为失当影响良好学风建设,降低了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很多高校大学生上网目的以网上娱乐(游戏、打牌、视频、音乐)、网上聊天等为主,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影响着他们对日常时间的分配和对学习的态度。个别大学生大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不仅自己玩网上瘾,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有调查显示,分别有10.96%、52.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学风的影响非常大、比较大,有35.9%的人认为“网络使学习氛围变差”,这充分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对这些行为失当的大学生也能获得相应资助很有看法,说明加强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工作已迫在眉睫。
(1)沉溺于网络,学习风气不浓。
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校而言,主要是大学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一些高校普遍重课本知识讲解,实际技能传授培养做得不够,大学生只要把课上听的、课本上写的知识背会,考试及格就行了。另外,一些大学的管理往往是形式大于过程,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从网络中摆脱出来,再加上寝室里几乎没有上网时间的限制,这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休息和学习。
(2)依赖于网络,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
网络以其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然而,也有一部分同学过分依赖于网络,依赖于精品课程,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课件。没有认真研读教科书,没有带着问题做作业,没有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这样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以学风建设为基础,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水平的若干策略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建设优良学风和校风的需要。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层面,应该有一定的学生教育管理功能,这也是任何教育工作本身必然具有“教育性”的应有之义。为此,我们必须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扎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1)树教风立学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风是学风的先导。教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抓教风,就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加强建设为重点,以加强管理监督为保障,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不断强化教学能力、争创优良教风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树教风立学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2)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生生涯发展和具体的资助育人工作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开展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深层次问题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加强导师制建设,导师在大学生学业、道德、行为,甚至生活经济方面都给予指导和帮助。还可开展新老生班级帮扶制,让新生较早了解并初步确立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以避免出现各种消极因素。大学生要把精力用于学习,用于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上来。将具体的资助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个人实践中去,提升其自身规范行为的意识,不断形成必要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