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禁烟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场所禁烟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场所禁烟条例

篇1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于2008年3月24日由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倡社会公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倡社会公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根据《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医疗机构的室内区域;

(二)托儿所、幼儿园;

(三)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四)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区域;

(五)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少年宫、纪念馆等科教、文化、艺术场所;

(六)商业、金融业、邮政业和电信业的营业厅;

(七)公共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及其售票厅、室内站台;

(八)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九)体育馆、健身馆;

(十)健身场,体育场的比赛区和座席区。

第三条 下列公共场所可以设置吸烟室或者划定吸烟区,吸烟室或者吸烟区以外的区域禁止吸烟:

(一)餐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经营场所的服务区域;

(二)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三)飞机、火车、长途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等候室。

第四条 宾馆、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度假村等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经营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无烟客房或者无烟楼层。

第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办公、会议等工作场所和食堂、通道、电梯、卫生间等内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篇2

【关键词】 公共场所; 控烟研究; PM2.5浓度; 立法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75

《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0年9月1日实施。《条例》是我省第一个地方性控烟法规。本研究旨在通过《条例》实施前后公共场所烟雾的污染情况及人群控烟知识行为的改变情况,了解新条例的实施情况,有助于政府及时调整实施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花都区重点实施《条例》是在2011年10月后。因此,2011年3-9月作为基线调查期,并完成基线调查;2012年5-10月,完成终末调查。采用国际上类似研究常用的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有代表性和依从性好的调查单位,尽量减少选择偏倚,尽可能保证这些单位都能完成基线调查与终末调查。本研究共选择5家医院、5家机关事业单位、20家餐馆、10家宾馆;共选择450名调查对象,男女比例1:1。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采取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访谈方法 通过对《条例》实施前后公共场所公众的烟草健康危害知识、吸烟和吸二手烟状况、控烟法规遵守情况、禁烟措施落实情况等方面变化,评价《条例》实施前后公共场所控烟效果。问卷调查表主要参考国内外各类控烟调查的问卷调查表来设计。

1.2.2 PM2.5浓度监测 用PM2.5浓度指标监测二手烟浓度在国内外均有此类研究。监测PM2.5浓度时,必须是受调查场所正常营业时间,根据不同公共场所,选择不同监测点,医院选择洗手间、大厅、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机关事业单位选择洗手间、大厅、办公室,餐馆及宾馆选择大厅与房间;基线监测点与终末监测点保持相对一致性(配对监测)[1],医院、机关事业单位、宾馆各监测点监测对子数为10对、餐厅各监测点监测对子数为20对。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与观察数据为分类资料,用 字2检验;各监测点PM2.5浓度值分布情况不确切,方差缺乏齐性,因此采用非参数统计进行比较(配对秩和检验求T值)。P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为减少性别影响因素,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即男女各225名。基线与终末调查年龄分布:≤20岁分别为91人、83人;21~39岁分别为275人、288人;≥40岁分别为84人、79人。基线与终末调查受教育情况:高中或以下学历分别为95人、89人;中专、大专学历分别为224人、21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为131人、142人。经 字2检验,基线与终末调查受调查对象年龄、受教育水平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分别为0.82、0.70,P>0.05)。

2.2 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情况 基线与终末调查“吸烟危害健康”知晓率均为100%;基线与终末调查对“二手烟危害健康”知晓率分别为97.33%(438/450)、98.89%(445/450),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94,P>0.05)。二手烟可以导致肺癌、哮喘、肺炎、高血压、心脏病、生殖危害[2],其知晓率基线分别为95.78%(431/450)、95.11%(428/450)、95.56%(430/450)、74.22%(334/450)、83.33%(375/450)、91.33%(411/450),终末分别为98.89%(445/450)、97.78%(440/450)、98.44%(443/450)、94.00%(423/450)、93.33%(420/450)、97.33%(438/450),均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分别为8.39、4.67、6.45、65.86、21.83、15.15,P

2.3 吸烟与吸二手烟情况变化 基线调查与终末调查吸烟者均为男性,吸烟率分别为17.33%(78/450)、15.33%(69/450),吸烟率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88,P>0.05)。吸二手烟天数基线调查分别为:0 d188人、1~3 d 135人、4~6 d 98人、7 d 29人,终末分别160、146、132、12人,经 字2检验,吸二手烟的天数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76,P

2.4 对控烟立法的态度与控烟工作遵守情况 对控烟立法支持率基线与终末分别为59.55%(268/450)、75.77%(341/450),支持率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2.28,P

2.5 落实禁烟措施情况 经调查40间公共场所在禁烟措施落实,包括贴示禁烟标志、设置禁烟宣传栏或贴示画报、设置吸烟区等措施,基线与终末调查有贴示禁烟标志的分别有28间、38间;有设置禁烟宣传栏或贴示画报的分别有14间、25间;有设置吸烟区的分别有13间、23间。以上三项措施落实情况良好,落实率均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分别为5.84、6.13、5.30,P

2.6 PM2.5浓度监测结果

2.6.1 医院PM2.5浓度监测结果 医生办公室终末比基线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P0.05)。

2.6.2 机关事业单位PM2.5浓度监测结果 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室终末比基线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P0.05)。

2.6.3 餐馆与宾馆PM2.5浓度监测结果 餐馆大厅、房间及宾馆大厅终末比基线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14、6,P0.05)。

3 讨论

2010年9月1日,《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是在“为履行我国政府的控烟承诺,发挥地方在控烟工作中的积极主动作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实施的。《条例》实施后,花都区开展了系列控烟干预措施,有效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公共场所烟草浓度降低,控烟立法的支持率进一步提高,但并未改变公共场所公众吸烟与吸二手烟状况,无烟大环境在短期内得到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为了进一步加强花都区控烟措施的落实,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控烟工作组织领导,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扎实推进控烟工作 建议本区依托现有的控烟组织协调机制,成立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全面控烟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指导和日常监督管理;结合监管部门自身特点,强化职责,细化分工,加强监督执法;积极倡导无烟单位创建,逐步建立控烟工作法制化、规范化长效机制,为全市公共场所依法控烟起到带头表率作用。

3.2 加强控烟公益宣传,推动无烟大环境的建立 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无烟单位、世界无烟日、控烟宣传周、控烟执法周等活动为契机,强化日常宣传与活动日(周)宣传相结合,利用公众媒体、社区、公共场所等各类宣传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控烟宣传,特别是应充分发挥区健康教育所、区医疗卫生单位讲师团的作用,开展系列大型讲座,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条例》知晓率和依法控烟的自觉性,推动无烟大环境的建立。

3.3 将烟草PM2.5浓度标准列入《条例》,作为对公共场所执法的依据,进一步增强控烟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浓度小于10 μg/m3是安全值。世卫组织对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我国拟于2016年实施空气PM2.5标准(年平均35μg/m3,24 h平均75μg/m3),而公共场所PM2.5标准实施时间国家未。本研究显示,公共场所烟草浓度可直接影响PM2.5值高低。而在国内已出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的80多个城市中并未将烟草PM2.5浓度纳入立法依据,基于目前控烟工作需要,建议广州市参照空气PM2.5标准,将烟草PM2.5浓度标准列入《条例》,作为对公共场所执法的依据,进一步增强控烟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翔,郑频频,傅华,等.《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半年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0,27(10):735-739.

篇3

【关键词】 禁烟令 社会反响 全民参与

“你有吸烟的自由,但你不能自由吸烟。”早在2014年,据调查,全国吸烟人数就超过3亿,15岁以上的人群吸烟率为28.1%,7.4亿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害,烟草消费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每天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到136.6万,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的“暴露”导致的相关疾病。再此背景之下,国务院法制办于当年颁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下称《条例》),被称为“最强禁烟令”。早在此之前,于1995年合肥市就出台了地方法规《合肥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对公共场所进行控烟。时至今日,这项法规以及刚出台的《条例》的落实、执行情况如何呢?为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一、调查方式和结果

1.取样地点:合肥各地医院、火车站、商场、KTV、网吧等娱乐场所。

2.数据分析得到各年龄段吸烟人数和平均吸烟量占所调查人数(200人)的比例基本情况:18岁以下为6%和0.5,可见青少年吸烟现象依然存在;而25岁至35岁、45岁至55岁年龄段分别占23%和27%,吸烟量也都高达1.9包;占比较小的是18岁至25岁和55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分别为16.5%和8%,吸烟量平均也在1包左右。

3.问卷分析:(1)合肥吸烟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年人阶段,但未成年人吸烟现象需要重视;(2)虽然未成年人每天吸量不多,但随着年龄地增长有增加的趋势;(3)到底哪些场所是属于无烟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工作单位等是禁烟场所吗?对于这些,至今划分不够明确。

二、合肥各大公共场所不文明吸烟情况

1.合肥市县人民医院

我们看到医院的楼梯和走廊明显贴有“无烟单位,禁止吸烟”的标识,而且我们也看到很多人自觉到卫生间和可吸烟区吸烟,在医疗室和门诊部以及其他场所几乎没有人吸烟。这与数年前的县医院相差甚远。经过一番问卷调查,我们确实感受到禁烟令带来的改变。市民张先生:我了解国家出台的这项《条例》,我吸烟有好几年了,以前忍不住的时候也在公共场所吸过烟,可是现在没有过了。经过洽谈我们向院领导询问了情况,一位主任表示:我们已安排人员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不文明吸烟现象,并对其个人进行劝阻,如果仍不听劝阻我们将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但也表示至今没有实施过罚款处罚。

总结问题如下:1.这项《条例》在医院具有较高可执行性,对就医人群并未滋生社会不满情绪; 2. 禁烟十年,未开出一张罚单并非虚言,执法的威慑力有待提高。

2.家乐福商场和合肥火车站了解到的情况

在商场我们发现这里更是明令禁烟的,商场管理人员表示:禁烟一方面是为了彻底消除火灾隐患,另一方面这里很多顾客都带着孩子,让孩子吸二手烟这也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火车站的候车室,我们曾看到有人随意吸烟,但及时被管理人员制止了。负责人表示:每天都会有不自觉地乘客在候车室吸烟,但我们管理人员也比较忙,有时也会管理不到位。当然,这么大的车站,几个人怎么能够全面管理到位呢!这也暴露出管理资源缺乏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我调查的人当中也遇到很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了解之后让人惊讶,刚刚成年既然就有好几年的烟史了。当被问及为什么吸烟的时候,都表示:看别人吸,自己也慢慢学会了。

总结问题如下:1.合肥的商场、火车站不文明吸烟的管理问题有待解决; 2.合肥吸烟的青少年越来越年轻化,这也暴露出家庭、社会教育的不完善性;3.处罚细则和标准需要完善,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

3.网吧、游戏室等休闲娱乐场所

我们采取了分层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合肥的市区和县、镇地区进行了调查。在县镇地区的网吧、娱乐场所虽然都贴有明显的“禁止吸烟”的标识,但是很多人根本视而不见。相比之下,市区就明显很多了,虽然也发现有人不自觉的吸烟,但总体情况是比较良好的。娱乐场所人员也表示:公司有明确的规定,不允许顾客在包厢和大堂吸烟。如果顾客坚持要求的话,我们也只能让他去卫生间,也没有其他办法。相反,有些县镇的网吧、游戏厅、KTV等场所此类情况根本无人去管,也不愿去管,吞云吐雾那是正常不过了。

总结问题如下:1.县镇和市区的管理到位程度存在差距,如何将政策落实到地方各级、各单位是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2.政府应将贯彻和审核体制完善到位;3.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有待完善。

三、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考

具体如下建议如下:

(1)政府应注重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让吸烟者自律、自觉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还有就是所有公民都要参与践行,对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说‘不’,加大吸烟的危害性宣传,要吸烟者明白吸烟给自己及周围其他人带来的危害,鉴于吸烟行为的隐蔽性、短暂性、和烟草慢性危害的特点,不能只在“禁烟日”作一些敷衍宣传,需要作持久的宣传教育。

(2) 除了需要大力宣传和加强教育外,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以身作则,对身边的不正当吸烟行为进行制止。被动吸烟者想需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硬措施,如在劝阻未果的情况下,向当地有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3)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可的禁烟措施。在英国:纵容顾客吸烟经营者罚款;在美国:总统带头,循序渐进;在西班牙:立法禁止公共场所吸烟。

(4)就合肥刚运行的地铁而言,更应明令禁止吸烟,并可以考虑出台更加严厉的地方法,做到从严处罚,也应加大市民对地铁安全注意事项的宣传。作为快速发展的中部省会城市,合肥应该要有更加完善的社会治安管理法规和监管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有人去依,人人愿依的社会愿景。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场所共 5 类,包括医院 25 家(随机抽取三级医院5 家、二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 10 家)、学校 30 家(随机抽取大、中、小学各 10 家)、政府机构23 家、疾控机构 10 家、公共交通场所 5 个,共计 93家,场所覆盖天津市全部 18 个区县。每类场所拦截调查 20 人,其中要求 50%为该场所工作人员,另 50%为来访者。要求在场所内选择多个拦截地点,尽量覆盖场所所有区域。共计调查 1 860 人。调查时间为 2010 年3-4 月。

1.2 方法 在场所内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了解各类场所被动吸烟暴露情况。内容包括是否在场所内吸烟、是否看到有人在场所内吸烟、是否有工作人员制止吸烟行为以及被动吸烟暴露情况等。调查员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调查员在开展调查前均接受统一培训。

1.3统计学分析 用 Epi Data 3.1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 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 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 1 860 人中,男性 890 人(47.85%),女性 970 人(52.15%)。各场所调查人数分别为:医院 500 人,学校 600 人,政府机构 460 人,疾控机构 200 人,公共交通场所 100 人。调查对象中各场所工作人员989 人(53.17%),来访者 871 人(46.83%)。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35.9±12.5)岁,男性(37.2±13.2)岁,女性(34.8±11.8)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吸烟情况 被调查者中现在吸烟的比例为22.2%,男性为 43.26%,女性为 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01)。女性吸烟率有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男性吸烟率在31~40岁年龄组最高,与其他年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3,P<0.01)。不同类型场所人员的吸烟率分别为医院 22.8%,学校13.0%,政府机构 26.3%,疾控机构 33.0%,公共交通场所 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4,P<0.01)。医院来访者的吸烟率明显高于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P<0.01)。见表 1、表 2。

2.3 禁烟规定知晓及执行情况 有 55.1%的被调查者知晓不能在室内任何区域吸烟,知晓不能在医院和学校的室内任何区域吸烟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64.4%和 57.0%;而在疾控机构和政府机构的室内任何区域不能吸烟的知晓率则较低,分别为 41.0%和47.6%。见表 3。吸烟者调查当天在被调查场所内吸烟的比例为41.26%,其中 47.1%的人选择在吸烟区吸烟,52.9%的人则在非吸烟区吸烟。在非吸烟区吸烟的吸烟者中,仅有 20%的人在吸烟时有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制止。被调查者中,有500人(26.88%)在调查当天看到有其他人在本场所吸烟,其中64.8%的吸烟者为在非吸烟区吸烟,仅有 28.09%的吸烟者在非吸烟区吸烟时有相关工作人员制止其行为。

2.4被动吸烟情况 五类场所的工作人员共 989 人,共 983 人参与此项调查。对所在工作场所过去 1 周内被动吸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被动吸烟者占50.1%,其中有 18.2%的人每周被动吸烟时间超过 5 d,以政府机构(暴露时间超过5 d 的人的比例为 26.5%)、疾控机构(暴露时间超过 5 d 的人的比例为 29.7%)工作人员被动吸烟情况最为严重,学校暴露情况相对较轻(暴露时间超过5 d 的人的比例为 10.8%)。见表 4。

3 讨论

3.1 重点场所人群整体吸烟状况有所改善 被调查者中现在吸烟的比例为 22.2%,男性为 43.26%,女性为2.78%。低于同期电话调查的结果(整体吸烟率为27.2%,其中男性 48.3%,女性 6.3%)[3]。同期,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城市调查结果显示,整体吸烟率为 26.1%,男性为 49.2%,女性为 2.6%[4]。分析原因,首先,为天津市整体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与往年吸烟率相比,本次调查结果相对较低;其次,本次调查的场所为五类重点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尤其是学校,是禁烟工作执行相对较好的场所,因此,被调查者的现在吸烟率也较其他场所低。因此可见,场所禁烟对降低居民吸烟率有很大帮助。

3.2 重点职业人群吸烟状况进一步好转 本调查中,天津市男性医生吸烟率为 40.4%,女性为 0.0%(表 2),较 2008 年天津市男性、女性医生吸烟率 (分别为42.6%、0.4%)有所降低[5]。公务员吸烟率为 25.7%,教师吸烟率为 13.0%,也低于 2008 年公务员吸烟率(31.9%)和教师吸烟率(16%)的水平[5]。公务员、医生、教师在社会诸多领域起着导向作用,有道德示范和行为表率的社会义务,因此对这3类人群开展戒烟和控烟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禁烟规定知晓及执行情况较差 通过分析可见,五类场所共有 24.2%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或认为在任何地方都能吸烟。疾控机构的被调查者对规定的知晓情况最差,比例高达 42.5%。群众无烟意识不强、禁烟规定的知晓度低、禁烟标识的张贴不明显、吸烟劝阻情况差等都是导致禁烟规定执行较差的原因。

篇5

全院职工:

吸烟能使人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使细菌、病毒等病源体入侵人体,损害健康。吸烟与肺癌、肺气肿、心脏病、中风和其它癌症等25种以上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有关。在我国,每年因吸烟而染病去世的人超过百万,死于被动吸烟的人超过10万。因吸烟导致的疾病造成医疗费用增加、劳动力丧失、过早死亡和家庭收入的下降,对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危害。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地球人都知道,医务人员更清楚。

医务人员从事着最崇高的职业,是健康的使者,一定要率先垂范,给我们的大众、给我们自己创造一方洁净的乐土!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有什么理由不戒烟、不禁烟。因此,要革除吸烟、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为创建文明社会、塑造和谐就医环境是那么的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我院每一位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我们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出如下倡议:

1、在病区、门急诊、办公室等不吸烟;

2、在医院公共场所不吸烟;

3、在家中不吸烟,或尽可能少吸烟;

4、不在病人、家属面前吸烟。

5、吸烟时要避开非吸烟者,以防他人吸食“二手烟”;

6、在有“禁止吸烟”标志的场所,一定不要吸烟。

同志们,请响应我们的倡议,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自觉成为戒烟的榜样!禁烟的模范!让我们天使的形象更纯洁更神圣!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倡议书【2】

亲爱的同学们:

吸烟的危害,尽人皆知。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烟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我国加入该公约并承诺从XX年元旦起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对此,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卫生医疗系统内率先实行,承诺全国至少50%的医疗系统XX年要达到无烟单位目标,确保XX年实现全面禁烟。

为响应国家及部委局的号召,保证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学校决定从即日起在校园内公共场所禁烟,尤其是宿舍、教学楼、办公楼、电梯、走廊、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更是重点禁烟区。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一种高尚公共卫生道德的体现。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从自身做起,在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和有“禁止吸烟”标志的场所不吸烟。

2.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诱惑,提倡不吸烟、互不敬烟,逐步摆脱吸烟带来的危害。

3.学生干部、党员要带头戒烟,并力劝身边吸烟的同学戒烟。

4.学生公寓楼委会成立“戒烟俱乐部”,希望吸烟同学主动参加并接受监督。

学生工作处及公寓管理中心要对在寝室等公共场所吸烟行为进行查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希望全校同学能够响应倡议,争做一名讲文明、守纪律、有毅力的当代大学生。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倡议书【3】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吸烟有害健康、导致多种疾病,这是数亿吸烟者和各国专家证实的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吸烟不但给人们带来疾病,而且还会引发火灾,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是一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更是吸烟者对公共场所环境、周围人群的一种巨大危害。据研究资料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自己还要大,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因此,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XX年3月22日,卫生部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于XX年5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是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重大进展,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保护。今年9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遵义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办法》,决定从XX年11月1日起对全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该《办法》的出台旨在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市民朋友们,全民健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基本保证,健康更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维护他人健康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到禁烟行动中来,从自身做起,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无烟环境,争做无烟环境保护的模范。

2、广大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务人员、人民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遵守禁烟相关规定,带动全社会创建室内无烟环境。

3、在全市范围内出租车和公共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实行全面禁烟,司乘人员要主动劝阻吸烟行为。

篇6

关键词:公共场所 禁烟

据著名咨询公司盖勒普(Gallop)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烟民数量达3.2亿,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1/3,与此同时,中国“二手烟”受害者已高达7.4亿。面对如此庞大而令人痛心的数据,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国家级的禁烟立法。尽管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就已经在我国生效,由于相关部门政企不分、烟草税持续低迷、烟草文化难以改变等原因,控烟在我国一直是寸步难行。

一、加强公共场所禁烟力度的必要性

1.法理的正当性

尽管吸烟属于公民的自由权,但是“自由”都是相对的,自由不应以牺牲他人的权利为代价,即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该原则在私法和公法上均有体现,可见其重要性。《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禁烟是一项全球性的以保护公民健康和环境为出发点的经济政治策略,因此个人的吸烟权在社会公共利益面前必须要做出让步。《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随着社会生活的逐步改善,人们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健康,追求绿色食品、提倡体育锻炼,却忽视了身边最大的威胁:二手烟雾。

二手烟会造成被迫吸烟者遭受吸烟者燃烧烟草释放物和口鼻喷出烟雾的影响,从而大大增加了与吸烟者相同病症的可能性。公共场所吸烟,会导致其它公民二手烟的吸入,使其基本健康权遭到巨大威胁,因此,从法理上来说,公共场所禁烟有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2.实践的迫切性

2013年1月9日以来,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越发严重,北京甚至了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1月中旬,PM2.5数据显示,北京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虽然调查报告指出,汽车尾气排放、建筑工地施工等是元凶,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3.2亿烟民也做出了不少“贡献”,禁烟其实就是减少一个污染源。

二手烟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来的更加严重。二手烟雾早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级致癌物质。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二手烟受害者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尽管他们自身并不吸烟,但经常在公共场所被迫吸入二手烟,有55%的15岁以上女性每天都遭受着被动吸烟的危害,儿童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则“暴露”在烟雾中的情况更恶劣。

3.与外国控烟的实践差距

在公共场所的界定上,我国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的规定非常笼统且覆盖面小,保护层次低。在处罚机制上,我国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了明确的罚制,而且处罚额度非常低,根本不能起到威慑和教育的作用。

因此,如何从法律层面推进控烟工作,加强控烟力度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议题。笔者认为,从宏观角度看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的刚性,但从目前微观来看,从单位民事责任入手,加强控烟力度确是增强实效性的保障。

二、公共场所禁烟中单位民事责任依据

1.单位民事责任成立的条件

首先,虽然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上用行政罚款解决单位责任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国家都颁布了关于公共场所禁烟明确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而我国恰恰就是欠缺在这点上。其次,禁烟条例的出台是大势所趋,行政机关即执法部门拥有天然的执法权,这一点是为宪法所确认的,而这必然导致违法单位承担行政法上的责任。最后,在禁烟问题上都会有具体的相对人,比如吸烟者、二手烟受害者和单位。赋予利益最直接者相关的民事诉讼权利,不仅是推进禁烟工作的内在动力,更有其法理所在。

2.单位民事责任构成要素

违约责任。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专门具体规定了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其中第一条就是安全权。安全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经营者作为场地管理人,也负有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换言之,倘若消费者在明确标明禁烟的场所仍旧遭受二手烟的侵害,其场所管理人则是未尽到合同义务,属于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侵权责任。2009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弥补了现行民法通则未能涵盖越发复杂的民事纠纷的缺陷。其中37条规定的场所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责任则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在民法领域规定明确了相关责任依据。

3.单位民事责任免责条件

明确划分禁烟区域、张贴摆设禁烟标示。完全禁烟的场所需在入场口即标明全场禁烟的标示;采用区隔无烟区的场所需要做到真正的间隔。在定义室内禁烟的时候,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避免列出清单,以防被解释为排除了潜在有关室内区域,建议将室内定义为包括有顶部遮蔽或一或多处墙壁或侧面环绕的任何空间。

提示引导正确区域、提醒注意禁烟规则。在消费者进入场所时,场所员工就应当问清其需要,是否需要吸烟,并引领至吸烟处,提醒注意禁烟的规则,在吸烟处应当配备设备。在日本的机场都设有专门的吸烟室,虽然小,但是通风良好、灭火装置等一应俱全。既保证了吸烟者的自由,又有效隔离了烟雾侵害。

主动劝阻吸烟人员、严重时需拒绝服务。场所管理者负有主动劝阻不在规定区域内吸烟的人员的义务,并且在劝阻不听时有义务停止服务、遣送出门,且不负有返还服务费的义务。

当然,有关部门也应配合场所管理人的工作,在接到投诉电话时,应查明案件过程,切勿断然处罚单位,打消单位禁烟的积极性。对于积极配合禁烟工作的单位,有关部门还应颁发一定的奖励,媒体也可以为之宣传造势,比如定期在报纸上公布“禁烟标兵”单位的称号,各个部门一起努力,激发单位的禁烟热情。

积极配合禁烟督察、主动出示有效证据。单位还应当配合禁烟督察的工作,保持监控设备等正常运行,并且主动出示相关证据,方便督察人员进一步开展工作。证据应保证其真实性,不得私自外传或上传网络。如若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应该给予警告、罚金等处罚,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三、公共场所禁烟中单位民事责任的方式

1.劳动者的侵权责任请求权

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侵权仍在继续的,受害人可依法请求法院责令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的责任方式。这种责任方式能够及时制止侵害,防止侵害后果的扩大。首先,对于长期工作在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来说,面临被迫吸烟的局面更加尴尬,身为服务人员,务必要尊重客人的自由,即便自己所在的场所已经设立了无烟区或者全面禁烟,面对有些客人明目张胆的吸烟,更是敢怒不敢言。其次,我国没有专门的禁烟督察员,公安部门也不适合介入该类民事纠纷,所以禁烟似乎成了一个法外之地,没有专门的机构可以执法。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禁烟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赔偿损失。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该条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必须涵盖保护劳动者健康安全的条款,如若用人单位以没有类似的合同条款而拒绝排除烟雾干扰,给劳动者造成健康威胁的话,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请,同时用人单位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此外,《劳动法》第8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中最后一款是“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2.消费者的侵权责任请求权

停止侵害。在消费者与吸烟者之间产生矛盾时,场所管理人有义务协助消费者停止吸烟者对其的侵害,如若置之不理导致更严重的纠纷、乃至刑事纠纷,对场所管理人亦为不利。所以,单位责任人、场所管理人有义务在纠纷出现前就主动劝阻吸烟者或在消费者提出抗议后毫不迟疑的请求吸烟者停止侵害。

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指行为人通过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式向受害人进行道歉,以取得谅解的一种责任方式。在我国,主要适用于侵害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利益的情形。但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即吸烟者除了面临高额罚款外,还需上庭接受法官的训诫。香港之所以“小题大做”,完全有其道理。再高额的罚款也有人不以为然,但是上法庭接受训诫则是触动了每个人的羞耻感,从根本上达到了控烟的效果。国际上采用此类办法的国家不在少数,比如,新加波政府不仅对违反法令者施以重罚,还将它们公之于众,让违法者的心灵感受全社会谴责的震撼。

赔偿损失。此处的赔偿损失是指赔偿消费者的精神损害。根据张新宝教授的观点,损害的事实方面的特征由客观真实性与不利性构成,而消费者被动吸食二手烟的损害事实符合“实际发生的损害”和“精神损害(痛苦、疼痛)等”两大特征,所以消费者的健康权遭受侵害的事实导致了精神损害的结果,作为加害方和责任单位,是必须要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

四、结论

鉴于我国烟草污染的严重性,我国应当尽快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指导下,出台一部统一的、专门性的禁烟立法。在立法的设计上,应当参考各国立法的范本,以推进禁烟为目的,将单位责任与个人责任并重考量,以激发单位成为禁烟的主力军。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完全依靠政府的行政管理来达到全国禁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所以,发动群众参与是一个可行的计划。所以我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中体现出这一点来,是我国烟草控制立法的一大挑战。笔者认为,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社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禁烟行动,也有助于规制行为,同时给参加者一个法律上的保障和依靠,从而提高整体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篇7

不仅上海和广州一线城市开始尝试,哈尔滨、沈阳、天津、兰州、南昌等城市也正在推行无烟立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自2011年1月起,我国应当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全国禁烟的风潮即将到来。

中国现有烟民3.5亿人,被动吸烟的人数高达5.4亿,每年由于吸烟造成的死亡达到120万人左右。如果由中国吸烟者组成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口将占到世界第三。在这个虚拟国度里的人们,他们一生中都至少有三次以上更改国籍的打算――戒烟。

但是成功者始终是少数。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被动吸烟受害群体。控烟不只是健康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更是文化问题。

中国欠缺《控烟法》

2003年11月,中国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成为第77个签约国。《公约》于2006年1月在中国正式生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对“防止接触烟草烟雾”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缔约国家采取和实行有效的立法。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国家和数百个地区成功地实施了相应法律,要求几乎所有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实现“100%无烟化”。但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尚未出台全国性控烟法规,本次广州控烟《条例》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执行力如何,仍然多方存疑。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各国有无烟环境规定的执行情况得分”显示,满分10分中,中国的得分仅为1分,远远落后于其他公约缔约国。这1分还是来自国内在大中学校禁烟方面所做的工作。大众对烟草危害及控烟工作的认识水平不够、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利益集团的抵制等,都对立法实践造成不利影响。

近期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倡导把“控烟”列入到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升“控烟”的政治诉求。

全国控烟立法小组课题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崔小波教授指出,全国性“控烟法”的出台,不仅可以确立控烟工作的基本原则及要求,为地方法规的制定提供参照,还能保护不吸烟者维护自身健康的权利。此外,全国性控烟法的出台,将对烟草企业发挥限制作用。

是控烟,更是商业博弈

吸烟和禁烟就像孪生兄弟,从烟草的发展历史来看,从1950年代出现大规模的反吸烟活动后,1960年代起控烟运动席卷全球。作为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之一,中国也参与其中,但遗憾的是,每一次大的禁烟活动都伴随着烟草业的发展。

中国控烟之难不仅在于吸烟者为数众多,更在于中国特殊的体制――烟草行业政企合一,由烟草公司来主导控烟。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

中国烟草行业的最高行政管理部门为国家烟草专卖局,而中国烟草总公司则是负责全国烟草产供销的经济实体,但两者实质上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具有行政职能,又承担经营任务。政企不分的体制产生了一个矛盾:《公约》于2006年1月9日正式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局一方面肩负立法和敦促禁烟工作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承担促进中国烟草产业发展,增加生产销售的职责。

当然,在中国,控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远不是一个国家烟草专卖局职能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烟草行业已经成为各地财政收入的绝对支撑。2008年,烟草第一大省云南的烟草税收占全省财政的48.8%,第二大省湖南占28.9%,贵州占22.9%。再细分到一些地市,烟草甚至占据安徽省蚌埠和滁州市当地财政收入的70%以上。

在全球普遍禁止烟草广告时,中国的烟草广告仍然大行其道。

从“山高人为峰”的红塔到“万牛奔腾”的红河,从“胜利之鹰”的大红鹰到“实干闯未来”的广东五叶神,从“成就价值成就你我”的芙蓉王到“天时地利和为贵”的白沙新品,大众在电视上几乎可以看到国内所有主要烟草品牌。

与强大的烟草商业宣传相比,控烟宣传微乎其微。

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缺位,比禁烟更紧迫

香烟是健康杀手,也是解压方式,如何填补禁烟后的解压空白,是个文化课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讨论根治“鸦片”的文章《去毒篇》中锋利地写道:“古人之疾,饮酒田猎,今人之疾,雅片赌博……然则我国民今日之有此疾病也何故?吾人进而求其原因,自国民之方面言之,必其苦痛及空虚之感深于他国民,而除雅片外别无所以慰藉之术也。”

当年的鸦片,今天的香烟,都是王国维所说的“慰藉之术”,它们虽不好,却是陌生人社会交往的剂,如果立即禁止,且不说执行力的问题,如何替换禁烟后交际手段的缺乏呢?

篇8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就是犯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

远离烟草,崇尚健康,爱护环境

远离烟草,拒吸第一支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卫生

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

无烟世界,清新一片。

小小一支烟,危害万万千。

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

无烟的环境,健康的身体。

爱健康,全民禁烟大行动。

熄灭香烟,点燃文明。

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

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痛缠身

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

摒弃吸烟陋习,创造健康新时尚

还人类一片清新,请丢掉手中的香烟

第二组:公共场所禁烟标语

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已成为时代潮流,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1、小小一支烟,危害万万千。

2、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

3、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

4、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痛缠身。

5、 No smoking , No crying.

6、青烟长在,恶梦长随。

7、 香烟是魔鬼的契约。

8、 提神不妨清茶;消愁不如朋友;若吸烟,又何苦?

9、我最怕最怕烟雾蒙蒙,看不清看不清你的面容。

10、 不一定烟雾缭绕的地方才是天堂。

11、健康随烟而灭!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12、 无烟世界,清新一片。

13、吸烟,我们可以选择,那么,生命呢?

14、还人类一片清新,请丢掉手中的香烟。

15、点燃香烟的一刹那,你也点燃了死亡的导火索。

16、 不抽一支烟,快乐似神仙!

17、让你的肺清亮一点。

18、 烟缈缈兮肺心寒,尼古丁一进兮不复还。

19、 曾经有一堆烟摆在我面前,我没好好珍惜,现在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鬼东西吆一声“get out”。

20、它(吸烟)是你最简单的快乐,也让你最彻底地哭泣。

21、都说吸烟的男人够潇洒,可知香烟的危害有多大?

22、 请把火柴留给你的生日蜡烛,而不是香烟。

23、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香烟---燃尽自我,贻害众生。做蜡烛or吸烟?

24、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

25、 It is easier to start than it is to stop.

Tobacco , it”s killing the one you love.

26、吸烟几时止?美景几时还?青春何能驻?生命何与共?只愿君能禁吸烟,盼回“无烟好世界”!

2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吞云吐雾中,物物皆湮灭。

28、摒弃吸烟陋习,创造健康新时尚

哥伦布于1492年1月11日首度在美洲接触烟草,然后引进到欧洲,逐渐传遍全世界。

1996年,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日内瓦举行,大会发表了关于吸烟的第一份世界综合性报告《警惕烟草》,报告指出: “香烟每10秒钟杀害一个人,估计世界上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吸烟。倘若烟草消费量维持目前的增长率,那么到2010年前后每年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000万,其中70%的受害者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男性吸烟率虽整体下降,但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最近一次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男性人群吸烟率为57%,吸烟行为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这也是造成不吸烟者在多种场所接触“二手烟”的主要原因。

我国近半数人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居世界各国之首,而且公众仍然缺乏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调查显示,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只有35%。

篇9

为了加大餐饮企业控烟力度,将控烟工作落到实处,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餐饮行业贯彻落实<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情况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食药监部门加大餐饮企业控烟监管力度。

目前,兰州市的大小餐馆虽然在醒目处设置了禁烟标语,餐桌上也不再摆放烟灰缸,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将政府的控烟行动落到实处,作为餐饮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兰州市食药监局“亮剑斩烟”,要求全市各级食药监部门加大对餐饮单位控烟工作的检查,遂下发了执法检查的相关通知。

据兰州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级食药监部门将重点查看辖区内餐饮单位是否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全面履行控烟工作第一人的主体责任,是否按照相关通知落实兰州市餐饮经营场所控烟要求,是否配备专兼职控烟工作劝导员并切实履行控烟监督义务;中型以上限烟场所是否设立吸烟区或包厢,是否在就餐场所摆放烟缸等。

在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条例》的行为,要按照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于首次违反《条例》的,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一律依据《条例》立案查处。

篇10

当公众发现有人在“禁烟区域”吸烟,可以拨打北京市统一举报电话12320,也可通过“无烟北京”微信进行投诉。根据北京的安排,条例正式实施后,北京1000多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将行动起来,负责整合资源和相关执法力量,协调组织北京市控烟监督执法。

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了《关于调整卷烟消费税的通知》,将“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这被认为是通过调整消费税来达到控制烟民数量的目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香烟生产国和消费国,烟民超过3亿人,占全世界吸烟者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被动吸烟者约有7.4亿人,包括1.8亿儿童。

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北京街头多处可见标语条幅提醒即将于6月1日实施的控烟令。但是,据中国媒体调查显示,虽然近六成受访者表示知道北京的控烟令,但在是否会对违规吸烟者进行劝阻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3.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离开”或者“忍耐”;而选择劝阻的人则不到四成。难怪舆论质疑,1000多人的控烟执法人员如何监督北京400多万“烟民”。

北京市早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也曾就公共场所吸烟问题作出规定,但并不成功。例如,中高档餐馆控烟颇有成效,但占多数的小型餐馆和网吧等公共场所的控烟效果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