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优秀议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53-02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价值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沉淀和积累,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教学素材。纵观医德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以及社会普遍反映的医德问题,大多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例如:“推己及人”、“医非仁爱不可托”等,这些医德的理念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应该将其精髓引入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贯穿于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2014年5月4日主席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从中汲取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医务人员的重要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担负起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内在统一的。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为教育的目的。例如其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的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内容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谋而合。在高职学院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缺失及其原因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失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的高校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们都非常的时髦,他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的文化和节日非常了解,并被卷入“海外热”的浪潮中。最热衷于韩剧、美国大片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名人、名著等了解甚少,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文化层次的差异,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相关的知识十分薄弱。
(二)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乏的原因
1.高职医学院校教育的弊端。高职医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医卫类学院,主要是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医务人员,医学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学院都会比较偏向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教育,而对于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一般都处于比较边缘化的状况,更不用说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导致培养出来医务人员并不具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都比较差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重要症结所在,也是现在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正确地传授观念。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地进行知识的传授,除了重视本课程的传授之外,对其他门类的课程也不应该持有偏见。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老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高校任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外,需要全体的教师们共同地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正确观念的传授。
3.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目标非常的明确,这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让学生更好地就业就成为一个比较单一的培养方向。但很多的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比较青睐复合型人才,他们更注重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4.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来说都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上存在一些差异,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来,要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得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提高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源远流长,是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一直传承下去的。如果作为一个国人,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连自己的国家传统文化都不了解,是可笑和可悲的。
篇2
【关键词】议论文;高中;语文;写作
议论文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之所以重要,除了它是我们勇闯考场的利器之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摘要中我们提到的,它能很好的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人的心智趋向于冷静、理智和成熟,议论文写得越好,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会越全面和客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写不好议论文,究其根源,主要是大家都知道议论文需要举例举证,却只是一个简单的罗列,并没有将论点论据很好的结合起来,其中没有一定的逻辑性。众所周知,文章都需要有一定的中心思想,那议论文同样不例外,我们不能纯理论,否则就只是一个空架子;也不能纯事例,否则没有理论的支撑就显得不专业。另外,在对于论点和论据相结合的这一点上,我们同样需要一定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相信简单的堆砌就像一栋楼只有一个空架子。议论文想要靓起来,需要从方方面面来考虑。
1 提高议论文事实论据分析能力
1.1 反向假设分析法。
这是一种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的用来论证事例的方法,主要是是从事情因果关系的反向来着手,用“假设某某没有怎样,就不会怎样”这样的句型来贯穿事例。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若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我们就需要从反面来分析。若是所举反向的例子,就需要从正面来分析。例如我们现从两个角度来概括钱伟长的事迹,看看哪个角度的说法会更加的深入人心。例1:钱伟长在年轻时,弃文从理,留学期间才华横溢。抗战结束后,拒绝美国政府高薪受聘,宁愿回到祖国,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科学救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老年后,为港澳的回归奔走效力。由此可得,钱伟长的一生都是怀着一颗拳拳爱国心的。我们可以将这一段话用反向假设分析法来分析试试。例2:试想一下,若是钱伟长没有一颗拳拳爱国心,他会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祖国的需求之间弃文从理吗?它会在学成之后,拒绝美国政府高薪受聘而回到祖国艰苦的研发环境吗?若是没有一颗爱国心,他会在年老之后,仍然奔走在港澳回归祖国,我国的统一大业中吗?由此可见,钱伟长是有着一个拳拳爱国心的。这样通过反问句的形式,用反向假设分析法,不仅让读者有了一个自己思考的空间,也更加确信了事实论据本身,有更强的表达效果。
1.2 因果分析法。
这也是在证明论据里比较常用的一种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列举事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常常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说明。例如我们学生在写作时喜欢举到的一个贝多芬的例子,我们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看看。例1:磨难有时候正好可以历练人生。贝多芬虽然双耳失聪,却没有放弃他所挚爱的音乐,用顽强的意志遏制住命运的喉咙,通过31年的艰苦创作,终究酿成佳作。因此,磨难,可以历练人生。例2:众所周知,贝多芬的很多佳作都是在他耳鸣后所创造出来的。在他双耳失聪后,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经典的命运交响曲,是因为他遏制住了命运的喉咙,不屈的与命运做抗争,战胜重重磨难,方能写出心灵之曲。人生路上难免会有坎坷,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终究能看到属于我们的美丽彩虹。由此可见,磨难,能够历练人生。同样的意思,换个句式,换种表达方式,给人呈现出来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在无形之中也让你所创作的议论文靓了起来。
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是一个重点支撑部分,我们在进行论据的举证时,也有多种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还有分析归纳法、正反对比法和引申分析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不同的议论文的举证。分析归纳法主要是从大段的文字信息中,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出自己想要的精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点题。而正反对比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的唯物主义了,将事情的正反两面通过举例论证出来,通过截然不同的两方面的对比最终起到点题的效果。引申分析法,主要是在论证完一个观点之后,通过推测,展开联想,推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情,起到点到面的拓展的作用。在今后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议论文事例或者写作要求来不同程度的综合运用。
2 巧用排比罗列
在古文里,对于诗词的写作,我们讲究对仗工整。在现如今,对于写作规范要求比较高的议论文写作,对仗工整的句子同样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分效果。通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的排列,能够加强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使读者在感情上能够更进一步的升华。在以论文中,排比句、排比段的加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工整性,也可以加强文章的表达力度,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例如有这样一段话:从古至今,无数名人贤士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失败,发明家爱迪生坚持不懈,说出“即使失败一千次,我也找到了一千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感慨,终给世界带来光明;面对耳鸣,贝多芬坚强拼搏,发出“遏制住命运的喉咙”的呼喊,终成时代“乐圣”;面对仕途被贬,坡雄心不减,抒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我们也这是在这样的挫折中,一步步变得坚强与成熟。挫折,有时候也是成就人生的一杆标尺。排比的运用,使得文章从整体力度上就更有表达成效了。
3 善用“起死回生”
所谓的“起死回生”即先从某一角度承认所提出的看似错误的观点,然后从另一角度来顺手推舟,将观点自然而然的转换到另一角度上来说,顺手出击,让读者读的意犹未尽。这样所取得的好处是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最主要是更加委婉的提出自己真正所要表达的观点,多个角度来分析,避免了议论文中容易出现的极端化的错误,而思辨的思想也会更加的清晰,逻辑思维能力显得更强。例如在某一年的高考作文中,有这样一个题为“拒绝平庸”。其文章要求的核心是“不避平凡,不可平庸”。那么,我们在读懂了题目要求之后,就应该要明白文章想要表达的一个思想是“我们的人生可以是平凡的,但是不能平庸。”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在思考时可以首先承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在漫漫宇宙中都是平凡的,但是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让生命与生活变得精彩。从某个角度来说,平庸和平凡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正反两方面,拒绝平庸也并非要超越平凡,所以在写文章之前,我们需要把握和深刻理解,平凡和平庸这两个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我们可以这样写“我们承认平凡,并不等于接受平庸,相反的,也正因为在承受平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加看清楚自身生命的价值,看到生命的精彩之处,才不会接纳平庸留宿于我们的身体之内”
4 结语:
议论文之所以在高中写作要求中出现,其中一方面原因是,高中生在心智上都需正在趋向于以及需要趋向于成熟,写好议论文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思辨思维能力,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使自己的观点独到、鲜明而且准确。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总结优秀经验,让议论文有效“靓”起来。
参考文献
[1] 崔国明. 让议论文闪现出理性的光芒――辩证思维在议论文中的运用[J]. 新高考:高三语文数学外语. 2012(1)
[2] 宋红艳. 浅谈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J]. 信息教研周刊. 2011(13)
[3] 陈新颖. 议论文巧用论据增亮点[J]. 当代教育发展学刊. 2011(10)
篇3
当下高中作文教与学存在比较明显的软肋:一方面是教材与写作训练的组元不对应;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随意性较大。
一些地方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强调文本的筛选,忽略写作教程的有序编排;强调学生写作个性的张扬,忽视学生写作基本能力教学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教材的组元,大都以专题为主线,文体混杂。而写作要求上则前后无序,记叙文、议论文任由学生选择,将学生写作水平看得过高,忽略了高一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往往是只考虑到对应专题的主题,文本阅读和写作实践的文体不对应,作文训练目标混杂、梯度不明,缺乏训练的系统性。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缺少写作训练的整体规划,常常是拿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随意性较大。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在写作方面只有初中阶段写过简单的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知识积累,对写作严谨议论文和复杂记叙文的相关要求不甚明确,要领不太清楚,写作水平又参差不齐的现状重视不够。教师批改评讲时几乎每篇作文都从别字、病句、审题、选材、构思、立意、语言等角度要求,面面俱到,内容基本相同。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的要求则常常落不到实处。
因此,如果高一刚开始就让学生自由作文,学生缺乏起码的文体专题训练的写作实践与经验积累,对自然、人生、社会缺乏真切体验和冷静反思,鲜明的个性思想还没有形成,学生作文容易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
二、高中作文有效训练的对策
不能因为作文教学的诸多理论纠缠不清就避而不谈写作教学的序列性;不能漠视多年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积累的序列性方面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能一下子飞跃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还是要从基础的东西训练起,还是有必要构建一套完整、有序、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必须矫枉过正,立足于学生的写作现状,尊重写作规律及其特殊性,制定阶段性和整体写作训练目标,环环相扣,形成合理训练梯度。让学生的写作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把高中作文训练比作一个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络的话,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有序”就如同经线,决定了高中三年作文训练的走向;“有谱”就如同纬线,规定了高中每个阶段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度”则设定了高中作文训练的达成度。只有将三个方面的内容都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因此,要做到作文训练的有效,就必须针对学生现有的写作基础,做到“三有”:“有序”,明确高中三年什么阶段写什么文体;“有谱”,同一种文体在分步写作过程中各侧重于训练什么要素;“有度”,一类要素训练到什么程度为到位。
(一)有序
1.文体分类训练。高中作文文体分类训练,既要考虑到初、高中作文训练的衔接,又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现状,绝不能又是记叙文,又是议论文,又是诗歌,又是散文;或者这一次训练这种文体,下一次训练另一文体;或是一开始就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散打点击,不利于学生写作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写作严谨的议论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一般一个学期宜侧重一种文体的训练,逐次向前推进。训练的程序适宜从复杂的记叙文到散文,由严谨的议论文到随笔,兼及诗歌及日常应用文的写作。高一年级宜侧重于复杂的记叙文训练,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学会观察与感受生活,思考生活;高二年级宜侧重于严谨的议论文训练,要训练学生自如地写作议论文、读后感(评)、随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高三年级宜在学生积累了相关写作基础知识并进行了一定量的专题写作训练之后,结合学生所擅长的文体,鼓励个性化写作(这时候的个性化写作才有根基),提高写作能力。
2.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对应。阅读是写作的积累,文本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模仿蓝本。阅读文本与写作要求对应,既进行了阅读训练,又引领了同类文体的写作训练,才能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电视诗歌、散文欣赏课程,鼓励学生广泛订阅报刊杂志,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扩大阅读视野,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有谱
1.文体要素的训练有谱。确立了每个时段、每个阶段训练的文体之后,还要针对不同文体将文体要素和写作方法进行分解,每次训练各侧重一个或几个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要素技能训练。
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一般宜从审题的准确、立意的高远、选材的新颖、条理的清晰、语言的流畅、结构的完整、构思的独特等角度分步梯次渐进训练。在学生对现实生活形成了相应的观察、感知、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再进行散文、诗歌的训练,锤炼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严谨的议论文,则宜从观点的鲜明,材料的详实,论证的严密,语言的简练等角度梯次渐进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笔、文学评论等议论文的训练。
2.提供的模仿范文有谱。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写作,大都是从模仿起步的。模仿的初级阶段,是在范文的影响下,由此及彼的复制;而较高层次的模仿则是对范文巧妙地“移花接木”后的创新。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规范的文章,怎样的仿写才能引导自己的写作走向自由创作之路,学生作文前后的指导和评讲都要选好范文。
训练前提供范文,目的是从正面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每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避免走弯路。训练后精选学生的优秀习作评讲,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倡精批略改、以范文代评改的评改方式,杜绝一评一丢,以批评博取学生哄笑的低效评讲。
3.评讲的侧重有谱。作文讲评课宜有所侧重。或者侧重于训练的要素进行专题评讲,有的放矢,目标集中,重点突出,一课一得。或者侧重于学生的佳作欣赏,指出这些习作的可圈可点之处,用学生自己的优秀习作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向善、向美。或者侧重于学生作文的互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明确写作的基本要求,有意识地运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去判别作文的优劣,达成训练的目标。
(三)有度
1.训练数量有度。在按既定训练程序进行文体训练和要素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习作过程中反馈的问题,有必要对单个的训练进行调控。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可以一题多做、重做,一个要素可以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训练的预设目标。
篇4
议论文中,如何提升论证水平,一直是困扰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虽然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了一些论证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无以措手。面对这一现状,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依托,拟从论证的展示、论据的选定两点上培养思考习惯,强化选材意识,找到学生认识和能力的突破点。
一、明论证
1.确立中心论点,鲜明且有条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议论文的核心是中心论点,既是核心就必须在醒目之处直接展示,且言简意赅,强化学生的这一意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中心论点不能等同或近似于某一个分论点,它应该是大于分论点的,是所有分论的总述和概括。
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确立观点后,议论要始终围绕着论点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展开,因为这三个问题才是我们认识一切客观事物的逻辑顺序,依次解读了事物的类别和性质、原因和目的、方法和途径。
而论证的过程,可以是依次阐明这三个问题,也可以是就其中某一个问题展开。这在进入论证前务必明晰于心,以笔者所带班级的某次作文练笔为例,中心论点为“乐观”,如示例一:
中心论点:乐观助我走向成功。
是什么:乐观是相信未来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心态。
为什么: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因而困难终究会得到克服;人总是要成长的,不会长久地停滞在困境中。
怎么做: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相信没有解不了的难题。
以上分论点的确立,就基本构成了全篇的论证主体。
又如示例二
中心论点:乐观助我走向成功。
分论点:乐观是――逆境中对坦途的期冀。
挫折时对理想的守望;
窘迫里对信念的坚持。
这即是以其中一个问题(如“是什么”)展开,深入挖掘后得出的结论。
2.叙、析、议三者结合,具体段落论证清晰有序
“乐观亦能让人满足,这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只是使人能更好的生活。/犹记得罗斯福总统家中曾被小偷光顾,看过朋友的安慰信后,总统的回信却表达了三个感谢:感谢贼没有伤害他的生命,感谢贼没有偷走所有东西,感谢做贼的不是自己。/在大多数看来,家中失窃总是件不愉快的事情,而罗斯福总统却能乐观面对,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满足于现在的状况。/其实当不好的事情已然发生无法挽回时,乐观的心态可以使我们免于悲愁,无碍继续前进的勇气。”(学生作文示例)
以此段为例,具体段落的论证最好能达到逻辑清晰、“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要求。说起来容易,如何做到则需要学生反复的思考与修改。仍以上段为例,可以看到其基本构成了“分论点+叙述+分析+议论”的结构,遵循着“叙、析、议”的论证结构。其中,“叙”即陈述论据,应力求简洁,不枝不蔓,与论点无关的细节和情节要不叙或少叙;“析”即分析论据,应突出中心,呼应材料;“议”则要跳出论据,由点及面,从个例到普适,还要注意概括其中的道理,且以理服人,减少口语的使用,强调思辨意识和理性思考。
二、定论据
“定论据”是突出一个“定”字,这其中既包括论据的储存,又涵盖着临笔时的选取,更强调行文中论据的合理运用。
1.回归课文,储备丰富论据
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常常会感到论据不足,以致伴有或篇幅不足、或思路不畅之虞。因而,材料的储备便成了优秀议论文的物质保证,而笔者平时引导学生关注《感动中国》、参阅《作文素材》之类的书也是基于此种考虑。但必须看到的是,高中生囿于年龄阅历,且在目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学习时间越来越少的客观环境下,让学生大量积累储备新鲜素材的要求几乎成为空谈。故而如何就现有材料进行深入挖掘的做法就显得比较切合实际。而现有材料中,真正最值得常备常用的,也许更应该是课本。笔者认为,所谓“课文是例子”,学生绝不应仅仅以课本来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其作为议论文写作的优秀材料,故而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从不同角度挖掘课文素材的内涵和外延,以此为据,不仅能与读者(多是阅卷者)拉近距离,更能体现学生“语言周旋”的思辨能力。
2.精思细选,敲定最佳论据
有了可用的论据,并不等于大功告成。议论文动笔前还须指导学生斟酌两个问题―:全文用多少论据适宜?用哪些论据最有效果?
首先,用多少论据并无任何成规,这取决于采用的结构模式和分析语言运用的能力。譬如对比式肯定不能低于两个,并列式至少三则。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两例或三例会使文章过于简单,亦容易附生“以叙代议”的毛病。所以,高于这样的数目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笔者以为,只要素材丰富,适当的群例便于体现学生的文学积淀,应该鼓励。
其次,论据的选取也应更考究。尽管从理论上讲,但凡用的精当,论据无所谓好坏,但在掌握或储存相对较多材料的前提下,选择哪些和弃用哪些仍能体现作者的论证功力。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如果论据类型比较多元,如涵盖古今中外的取例,或个体、群像的再现,又如跨越文学、科学、经济、军事、政治等多种领域,凡此种种,都需要作者自身丰富的积累,却也为读者展示了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能力,常常能收获好评。
当然,就考场议论文而言,论据选用并无一定之规,可是要获得加分效果,却有着一些值得注意之处,比如选择体育界(现役)、演艺圈中的论据就应相对慎重,没有盖棺定论的例子亦应慎用。
3.回避误区,体现论证能力
总体而言,学生的论据误区最常表现为以叙代议、以例成文。如:
“拒绝形式,不能只看外表,而丢失了其中最珍贵重要的。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丽。郑国人只看到了形式上匣子的美丽,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郑国人只重视形式上的美观,而忽略了其中最为珍贵的珍珠,本末倒置,白白地让楚国人赚了一笔,自己却只得了一个一文不值、徒有外表的匣子。”
可以看到,本段论据选择是不错的,但是只有论据内容而缺乏相应论证,导致文段缺乏深度,难以体现议论文“论”的效果。
可见,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文的“论”的特点,才能在叙述论据和论证阐发上找到平衡点,此点前文已叙,不再赘言。
其次,有些学生为用例而用例,或者说为篇幅而用例,这样往往会使论点(分论点)与论据成为“两张皮”,彼此无甚干联或联系不紧,如:
“不拘于形,知忍让。汉高祖刘邦,一介草莽黄袍加身的故事的确让人热血沸腾,但为何占据优势的霸王失了天下,自刎乌江?答案很简单,就是项羽太过于自持名门之后(此句为病句),自视甚高,最终才饮恨收场。其实项王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死刘邦,然后独揽天下,如著名的鸿门宴,但项羽不齿为之,最终让刘邦脱身,使其步步为营,成就大业。刘邦就不拘于形式,他自知弱小,便仓皇逃逸。正是刘邦的不拘于形式,知道忍让,懂得变通,才成为一代帝王。”
本段关于“不拘于形”的论据过于牵强,生拉硬扯,强行用例,最终使得论点和论据“自说自话”,自然难以征服读者。
如此说来,引导学生避免行文中简单的“论点(分论点)+事例陈述”应该是议论文论据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其实,只要能让学生明晓论据的作用,并以此贯彻在行文之中,诸多疏漏是可以避免的,而这也需要学生在写作中养成努力压缩事例篇幅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将选定的论据材料内所蕴含的与论点(分论点)有必然联系的内容展现出来。
篇5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存在问题
(1)教师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甚至讲开头、结尾等等方面的引导上存在较大问题,不注重专项训练,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作文普遍大而空。同时,教师提倡的优秀范文又离学生写作水平较远,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无从谈起。(2)教师过分点拨作文技法,不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和创意,更谈不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二)学生存在问题
(1)行文不够流畅,语病太多,很多错别字。学生作文往往在行文中,抓不住重点,抓不住论点。如在《论理想》中,学生多写什么是理想,而不是理想的重要性和对人生的意义。(2)论点提出不够合理,不够明确,论证方法的选择上没有章法,论证过程重复嗦。在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往往先保证的是字数,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这个层次,没有在扣题、深挖思想上下工夫。(3)论据相当缺乏,不具有代表性。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没有静下心来读书,积累的素材和论据少之又少,在写作中一个论据反复用,生搬硬套,不讲究切题,极大地削弱了文章的论辩性。(4)文章写作缺乏深入思考,名人名句堆砌现象减少的同时,日记化、私人化写作的内容比比皆是,不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同时,在深挖材料的深层内涵上欠缺很大,造成文章没有深度。(5)学生作文脱离了当下社会热点、时代特色,这与高考要求相背离。
二、新课标高考下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创新途径
(1)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向生活要素材。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画面,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奇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观察生活趣事,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也是成长的记录单、生长年轮的岁月证明。长期积累,丰富生活阅历,同时,也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总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保证学生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展现个性,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才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归宿。
(2)鼓励学生记日记,走出纷扰世界,走进小宇宙,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有一颗赤子之心,用一双单纯的眼,把身边经历的,把自己听到、看到的都记录下来,养成一种记日记的好习惯。对每个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好习惯,而日记则成为人生的巨大收获,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同时,在记日记的时候,只有思考了,走进内心了,才会有见解;走进了心灵世界,才会看到真实的心,不停地用岁月打磨粗糙的心,让它晶莹剔透;不停地用情感去擦拭疲倦的心,让它清爽无比。
在整个时代“压力山大”的时候,学生更不能例外,学业负担太重,有那么多看不懂的人和事,有那么多放不下的人和事,而当学习之余,翻开日记,面对日记,一切纷扰都统统放下;面对日记就像是面对自己一颗真实的心一样,日记里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住着一颗勇敢的心。
(3)鼓励学生课前进行两分钟的演讲,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分享中积累素材。每天出一个话题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准备,让学生从各种媒体上找素材,让学生也当一回演说家,过段时间,让学生逐一展示。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个性化解读能力。学生可以从新闻中获取营养,不管是国内外新闻还是身边的新闻,都会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贯彻了国家提倡的“大语文”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素材和语料,为学生写出言之有物、内容详实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鼓励学生预先小组互评作文,找到不足。首先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小组互相批改作文,在批改中找到不足,在作文互评中了解高考作文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和平时的训练中能够按照高考评阅标准去进行每一次作文的写作。长此以往,学生的高考意识强了,作文的规范性也提高了,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5)鼓励学生课前介绍名人名言,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扩充论据积累量。
安排学生课下搜集名人名言,经过课下准备,锻炼了学生的搜集能力,并且让学生课前进行集中演讲。采取分组搜索有关话题方式,最后找出集中时间进行学习和认识。扩展了学生视野,扩充了材料积累,增加了作文论据积累量。
(6)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论据,增加论据积累。分组给每一个小组一个话题,分组收集论据。学生课下充分地准备,再选时间集中交流。一个小组收集论据,全班分为8个组,长期坚持学生的资源实现共享,论据量得到几数倍的扩充。
(7)举办辩论比赛,在实战中锤炼辩证思维。组织学生举办辩论比赛,在辩论中锤炼辩证思维。双方的辩题就是自己一方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需要有充分的论据,而且更需要辩手有清晰的辩证思维,而这极大地锤炼了学生的思维。例如辩题“金钱是万恶之源”和“金钱不是万恶之源”,学生在作文中辩得不很理想,于是我们发动大家去准备一次辩论比赛。我想对于学生而言,正也是一种锻炼。
新课标高考背景下,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积累素材,扩充论据量,激活学生辩证思维模式,进而提高高考作文得分,最终提高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篇6
高中语文新教师无法像老教师那样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规律,也没有多少押题猜宝的本领,因而更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把握写作教学的重心。钱理群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重心在于“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的探索,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学生们对写作没有欲望,甚至望而生畏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种氛围暗示他们体察、关怀社会、自然、人生对于塑造一个完整健全的人的重要性;也没有一种氛围感染学生去感知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永不满足的批判创造欲求等对于青年时期学子思想成长的重要性。
因而高中语文新教师首先就需要营造“勇”的氛围,也即是注重善于感知、敢于表达自我的氛围的营造。其前提是高中语文新教师必须意识到写作教学看上去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是写作教学的缺失培养出来的人却是不完整的人,无论从培养人的角度还是从拿到高分的现实意义上来说,写作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事关重大。高中语文新教师也必须及时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上的薄弱部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帮助学生。
其次,高中语文新教师必须努力营造“纯”的氛围,也就是说在写作教学中要做到去功利化。教师需要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并非为了试卷上的分数,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生命的展开,自身思想的自由表达。更进一步说,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项自觉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关注自身成长,透过自己的眼睛对当代的社会人生百态进行深入思考,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文化使命。
再次,高中语文新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尽力营造“真”的氛围。在写作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但应让学生知道写作技巧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旦使用不当就会使整篇文章千疮百孔、不堪入目。掌握写作技巧并不强调作文模式化,它唯一的标准就在于拒绝八股文,呼唤真作文。所谓真作文,即能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文字表达真挚的情感,能用一颗以真、善、美为标尺的心来观照自己的生活乃至社会人生,展现自己独特思考的作文。写作是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体悟生命的本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升对于生命的理解,实现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表现形式。它真正观照到了学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能动体验性。
二、拟定周密渐进的教学计划
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搞清楚自己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同时亦须考虑“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制定严密的阶梯性教学计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人教版新课标中,编选者按照高考设定了几个板块,高一侧重于记叙文写作训练,高二侧重于议论文写作训练,高三侧重于综合性训练。高中语文新教师必须总览整个高中阶段写作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来安排每一学期写作教学进程。
高一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我手写我心”。高中语文新教师应不局限于教材所安排的“记叙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写景要抓住特征”,将描写、抒情、虚构的学习不间断地贯穿到四个专题的学习中,还要适当增添“在记叙中议论”等专题学习,注重从记叙到议论的过渡性写作训练。在高一阶段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知识,让学生学会透过“我”的眼睛观照自身、关注社会。
高二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我手写我思”。写作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从理性的视角思考问题,表达观点。每一教学单元,都可以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进行选材角度、论据选择、论证方法等方面的专项练习。
篇7
关键词:中学作文;议论文;论据;简明;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34-02
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写议论文,分不清议论文中事例和记叙文中的区别。有的文章虽然也有论点论据,但论据和论点却是各自独立的关系,作文如同杂货店,什么东西都有,而真正读懂其中说些什么,却非得费大力气认真寻找一番不可。下面以《邹忌讽齐王纳谏》 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论证中如何利用好事物的多个层面。
设疑:
同学们,我们刚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一个故事,它必然要符合叙事的基本要求,别人才能读懂。请同学们整理一下故事的脉络。(略……)
激疑:
师:这篇文章虽短,结构却非常清晰,其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人物的语言也颇有个性,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妻、妾、客三个人虽然都只有相似的一句话,但语气上却有区别,这体现了三个人不同的心理。
生2:邹忌反复追问、窥镜、自视、比较、暮寝深思的一连串动作,揭示了他内心的心理变化。
师:的确,做事缜密、善于思考的邹忌,小心翼翼的妾、巴结逢迎的客等人物形象,都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得到展示。那么,这个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思考呢?
生3:邹忌的勇于自我反省值得我们学习。
生4:邹忌的敢于进谏勇气可嘉。
生5:邹忌从小事入手,委婉劝谏帝王的智谋是他高于历史上其他谏臣之处。
生6: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宽广胸怀令人钦佩。
生7:邹忌胸怀国家的爱国精神千古流芳。
探疑:
师总结:是啊!从不同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可能对这篇文章作出不同的评价。有了贤臣,没有明君,那是一场悲剧;有了明君,没有诤臣,那是一场无奈;唯有明君与贤臣的结合,才会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有国家的安定太平。如果将上面的这几点分别作为中心论点,需要你用邹忌的事例作为论据,该怎样表述?
学生分为五组,每组负责一个角度,最后选出最优秀的当堂交流。
第一组:自我反省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一种气度,一个对自我冷静审视的头脑。邹忌本身英俊潇洒,面对周围人的大加赞赏,却没有飘飘然,而是能通过实际比较,客观公正地认识到自己其实远不如徐公漂亮,从而领悟到自己受蒙蔽的现实,若没有一种开阔、勇于自我反省的胸襟,是绝难做到的。
第二组:谁都知道自古忠臣少全身,历史上因进谏而被杀头,被流放的事例数不胜数。然而面对着如此危险的情况,邹忌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勇敢承担起了作臣子的职责,指出皇帝受蒙蔽之深。这种直面危险的精神永远闪耀着高尚的光芒。
第三组:历史上的忠臣确实不少,但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忠臣却不多。诚然,皇帝的昏庸是一个方面,但忠臣的劝谏的方法也对事情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邹忌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从自身小事说起,避开直接指出皇帝缺点的锋芒,在和风细雨般的讲述中使皇帝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自己的观点,并下令加以改正。结果是,忠臣保其首领,皇帝益发圣明,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何必非要以鲜血横飞为代价呢?
第四组:进谏难,纳谏更难。正因为二者都难,所以诤臣遇上明君,与其说是君主的福分,不如说是诤臣的幸运。二者的结合,琴瑟和鸣,奏响了历史上辉煌的乐章。从这乐章中,浮现出一个虚怀若谷的明君齐威王。他面对邹忌指出的自己的缺点,没有生气,更没有遮掩,而是虚心接受并认真改正,最终使齐国国威日盛,最后“战胜于朝廷”。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善于倾听、乐于改正的君王,再好的建议岂不是高山流水无知音,弦断曲失少人听?
第五组:爱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对国家与民族的爱不单表现为岳飞的仰天长叹,文天祥的大义凛然,苏武的坚守气节,也表现在胸中始终装着国家。邹忌没有为进谏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谈不上坚守气节,然而,他却能从内帷私语联想到家国大事,这充分说明,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国家,经常思索国家大事,甚至早已感到齐王受蒙蔽之深,早有进谏之心。即使没有这次比美之事,他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在合适的机会进谏的。所以,邹忌的进谏并不是偶然,而是他内心始终关心国家大事的必然结果。
解疑:
师:咱们刚才的几段话,都用邹忌做例子来论证中心观点,这除了说明一个事例可以从不同角度说明不同的问题之外,在选材上对你还有哪些启示?
生讨论,总结
1.议论文的事例要简明,不用像原故事那样刻画人物语言动作和形象。2.做论据时,材料不用面面俱到,只需选择故事最能说明中心论点的那个角度写即可。如在赞赏齐威王勇于纳谏时,只提威王的做法就行了,根本不用提邹忌怎样进谏。
师:选择好了论据,又该怎样展开论证呢?有哪些技巧呢?
具体来说,一个议论的段落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部分:
1.亮,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2.引,架桥摆渡,使材料和观点紧密联系。3.叙,叙述事例。只叙述足以证明论点的紧要处,其余一概删去,不允许长篇描述。4.析,分析发掘事例的内涵,使论点和论据发生内在联系。同时又照应开头,强化论点。
以第四组为例:
1.亮。“进谏难,纳谏更难。正因为二者都难,所以诤臣遇上明君,与其说是君主的福分,不如说是铮臣的幸运。二者的结合,琴瑟和鸣,奏响了历史上辉煌的乐章。”亮出本段的中心“纳谏难能可贵”
2.引。“从这乐章中,浮现出一个虚怀若谷的明君齐威王。”自然引入叙述齐威王的事例。
3.叙。“他面对邹忌指出的自己的缺点,没有生气,更没有遮掩,而是虚心接受并认真改正,最终使齐国国威日盛,最后‘战胜于朝廷’。”只选齐威王勇于纳谏的片断和结果。
4.析。“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善于倾听、乐于改正的君王,再好的建议岂不是高山流水无知音,弦断曲失少人听?”运用反面假设,指出善于纳谏的作用,回应观点。当然,在这一部分,也可以从正面直接阐述善于纳谏的积极意义。
篇8
让大部分学生快乐作文——农村作文教学的几点做
《氓》教学设计
托起学生想象的翅膀——「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让课堂笑声也“离效”
让“童话作文”引领学生前行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切实提高写作水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作文多姿多彩
浓墨重彩的描写,酣畅淋漓的抒情——谈《幽径悲剧》中的审美教育
读书救急
让学生在思品课上“动”起来
批改作文,可以很快乐
让小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喜欢作文
如何应对没有「切入分的江苏高考作文
作文评语应追求艺术性
保荷童心善待创新
新材料作文易见文题导写
掺入情感因素,诱发写作热情
在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冲破「约拿情结,放胆作文
培养作文兴趣,激发写作激情——浅谈中职作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教材在高三复习使用中的思考
农村孩子也能写出精彩作文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优化作文教学
作文指导教学应注重三种能力培养
如何整体把握作文训练
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写出“有味”的议论文
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积极性
用爱点亮心灯————法谈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激活语文课堂「沉默一族的三大举措——对「六模块建构式教学中「沉默生的分析思考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三部曲”
初中作文教学三结合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教学生做「善张网者——-浅谈作文如何列提纲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命题角度与设题方式探徽
语言立字训练中应关注的「四读
精当述料,让作文更精彩
用好材料打造精品——记叙文写作中材料运用的策略研究)
让学生羽作文「觏起来
这些都得怎么办
真实合理——作文的纯朴回归
以读促写其乐融融
优秀作文优在何处
如何让作文不再“难”
让你的作文流光溢彩夺人耳目
带着感动出发——读图作文写作技法谈
命题作文「听话导写
话题「一路有你陪伴导写
作文成功之路《大考素材》征稿启事
在素质教育课堂中培养创造型人才
让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浅谈教学个性的培养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
篇9
随着一天天地成长,人生的旅途越来越艰难,前面的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虽然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但我们是像但丁那样“走自己的路”,还是做波兰的“常问路的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1高中的课程很难,尤其是理科。你们必须告别以前的自由散漫和心存侥幸,才能脚踏实地,认真走好高中的每一步。如果还指望像初中那样临阵磨枪也能考出好成绩,那简直是痴心妄想。你们在一次次月考失利后撕心裂肺的痛楚中对高中有了深刻的认识,才猛然意识到老师们的唠叨是善意提醒,而不是耸人听闻。
可是,仅仅是学习这方面的任务,很多学生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初入高中的傲慢与轻敌,让一些学生这三年来欠账太多,到了高三,即便努力,也不容易追上别人了,更何况有的学生几乎已经不再有努力与奋进的实际行动。你们可能会偶尔从心里冒出“压力”这个泡泡,但这个泡泡瞬间就会炸裂,仿佛它从来就不存在一样,你们该怎样贪玩还怎样贪玩。
你们贪玩最多的是手机。在家玩不过瘾,还会带到学校里来,在课堂上玩得如醉如痴。出于各种不便明说的原因与顾忌,老师们不好多管你们,只能空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切。班主任就此联系家长,希望能够奏效,岂奈家长总是说孩子根本没有手机,手机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的。自己家的孩子是无辜的,是被别人家的孩子牵连甚至腐蚀的,也是被老师冤枉的。只有在这个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才不被羡慕,反倒成了黑典型。老师则俨然成了罪人。
学会生活,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比学会学习要难得多。
很多时候,家长们没能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见不得孩子吃半点苦,受一星罪。那句“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戏语依然在不断地生动上演。孩子不吃饭,追着,撵着,哄着送到嘴里;孩子来上学,家长一定是开着车,不顾校园拥挤,无视交通安全,完全不把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规定放在眼里,恨不能直接把孩子送到座位上;孩子放学,家长早早地就守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时不时地还伸头向教室里看看,只待铃声一响,冲进教室把孩子的书包背在肩上,只差把孩子一起背下高高的教学楼去;孩子上学起床迟了,孩子还没到,家长的电话倒先到了,他们为孩子求情,希望不要责怪孩子,这让班主任带头破坏班规校纪,自己打自己的脸……
高考一天天地接近,这部分学生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身体马上就不舒服了,就不能坚持学习更不能来上学了。记得以前有位班主任说她班有个女生直到上了高三生活竟然还不能自理,甚至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子,每次洗过澡之后都是她的妈妈帮着把内衣套上。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2读劝学有感
初读《劝学》,荀子时而言物时而论人,感觉毫无章法。但仔细读过三四遍后,思路逐渐清晰,荀子要告诉我们的是,从了解自己,到修养自己,直至成就自己的过程。
做人最难的是了解自己,好像禅宗参口头禅“我是谁”一样。为了方便我们了解,荀子给我们暂时确定了位置,我是“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是“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如果“蓝”与“水”代表做人的基本标准,扪心自问我做到了么?更不要说荀子所要求的“青”与“冰”代表的境界。
荀子通过地理以及自然现象,一步步展开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形成有它的机缘,了解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站在先人的肩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扩大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超越自我。所以,人区别于牲畜,是因为人具有学习的能力,但也仅仅是一线的差别:“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有时称人为“行尸走肉”,是因为“无冥冥之志”,若能做到“君子结于一也”,则满足了做人的基本条件。
荀子教导我们如何做人,他老人家非常慈悲而且耐心,从天地间的现象、事理到《诗》、《书》、《礼》、《乐》、《春秋》等纲要,深入浅出的举例论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人本该如此”。但我们的人生为何在不断退色(从青蓝浅蓝灰)?为何我们“渐行渐远”远离大道呢?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由于人的根本烦恼贪、嗔、痴的存在,心智被蒙蔽了,对于世间万物所展现的自然规律我们视而不见,圣人所倡导的为人之道我们听而不闻。荀子简要的区分两种为学的态度: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如果仅仅“入乎耳,出乎口”,而没有经过“心”,这样的学习对于自己没有任何帮助。如何能够提升自身的修养?我们应该做到“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在这里,荀子告诉我们如何打破障碍,开启智慧的两种方法。第一,首先要博学,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熟记于心;然后,反省自己的心态以及言行是否符合为人之道,正确的坚持,错误的抛弃;最后,做到心、意、行统一,世间的为人处世尽量合乎于道法。当然还要继续学习、反省、做事,如此反复,心量不断扩大,境界不断提升。
第二,按照类似于禅宗“戒、定、慧”的法门修行也能成功。关于“戒”,荀子反复要求我们,“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关于“定”的境界,荀子描述道“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最后,由定生慧,荀子称之为“应”,“能定然后能应”,能应天下之事,此乃“得大自在”也。
荀子告诫我们,虽然我们生为“人”形,但若不勤于学习,不了解本心,就会与“禽兽”无异。荀子同时告诉我们,经过不断修炼后的为“人”的标准:“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为“人”就已经很难了,但是在《劝学》里,荀子并不仅仅满足于为“人”,因为青要胜于蓝的,如何成为“圣贤”,是他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人如果超越自我就会进入“圣人”的境界,超越自我并不是自己超然于物外,而是应该具有极度谦卑的心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才对。在《劝学》通篇,找不到荀子对于圣人境界的描述,但是他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成为“圣贤”的必经之路,在开篇他已经提到“学不可以已”!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3高考,是一个分水岭。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大家准备了十多年。它不只是完成几张考卷那么简单的事情,更需要完成高中阶段应有的成长。了然你每一步成长的,是你的班主任。
有人说,经历了高考,才能够慢慢成长,成熟。你们的成年仪式应该是高考。
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每位家长都为孩子的高考付出了太多太多,拳拳之心,天地可鉴。他们陪着你们熬夜,早起,比你们还忙,比你们还要紧张;他们有的牺牲了许多本该用于工作、生活、休闲与娱乐的时间,过着低质量的生活;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读书、高考硬是拖着病体,咬牙坚持;有的家庭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几乎倾尽所有。这些,是促进你们成长的营养,希望你们都要记在心上,用一辈子去感恩和回报。
在父母对你本能的爱之上,还有你的老师,你的班主任,他们有时候唱红脸,有时候唱黑脸,甚至有时候会是一张狰狞的脸。他们是除了你的父母亲人之外敢于对你表达真情实感而又巴望你好的人,他们不求回报,明知道出力不讨好,却偏偏要做这样的“恶人”,哪怕你厌烦他们,甚至记恨他们,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们,他们依旧会无怨无悔地陪伴你们。
可是啊,我的学生,你们并不领情,在这分秒必争的紧要关头,你们居然还没有告别自己的陋习甚至恶习,在耗费光阴与青春,糟蹋父母的心血,毁灭他们的希望;你们还在惹老师生气,谁都懂“气大伤身”的道理,可是他们还是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来唤醒、换取你们的自觉与努力,只为了你们迎战高考能够准备得更加充分,多些胜算,少点遗憾。
高考之后,很多学生将要告别高中,告别家乡,告别父母亲人,去外地上大学。故乡对你们来说,从此就只有冬夏而无春秋了,你们和父母相伴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大学毕业过后,恐怕连这样的机会都很少了。以前也许非常厌烦他们的唠叨,可是终会有一天,你们再想听他们唠叨,从他们的唠叨中感受生活智慧与亲情温暖的时候,他们却与你们已经是阴阳两隔了……
而现在,你们却在做着让他们揪心、痛心的事情。不批评你们,是班主任失职,辜负了他们,更对不起自己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至于你们愿不愿意和陪伴了三年的老师告别,会不会记恨经常找你们茬儿的班主任,那都不重要了。在学校即将停课的时候,有的老师会对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有的老师会在分别的时候因为三年来训斥、惩戒学生而真诚地向学生说声“对不起”或“误人子弟了”,会谦卑地对学生鞠上一躬,而你们可曾真正口服心也服地认过错吗?有的班主任会在高考后很不适应,离开了课堂,离开了相处三年的学生,心里空落落的,就像是自己辛苦养育多年的孩子突然走丢了却再也找不回来一样!
所以,请珍惜高中时代这最后的时光,有些美好一旦逝去,就真的是逝去了。
我们曾经在一起欣赏过让人笑着流出眼泪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有些场景会永远停驻心间。我只想借用其中的一个镜头来表达我的祝愿,也作为告别——古板的大学校长、导师既恨又爱地对他最卓越学生挥挥手说:“去,学习去,考完试就滚!”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4锲而不舍,坚持信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想而知,坚持信念是一股追逐夙愿的燃烧烈火,坚持信念是摆脱枷锁禁锢,开怀地在辽阔长空翔游而展现英姿的雄伟翅膀,坚持信念是打开心扉尽情地在苍茫大地驰骋的动力源泉,坚持信念是焕发神圣曙光的黎明晨曦。
然而,对于当今社会锲而舍之,始乱终弃的人与锲而不舍,坚持信念的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究竟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渊源?究竟两者又是怎样的落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篇中,荀子写道:如果镂刻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比喻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然而,古往今来,违背这个道理,与这个道理背道而行的人都不得善终,终究沉沦于万丈迷茫的深渊,演绎着峥嵘岁月坎坷的落寞悲剧。在远古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了替夫阖闾报仇,起初树立宏远,心系国家,为了追逐自己的夙愿,他励精图治,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的进程,让国家的迈向鼎盛的巅峰,迎来繁荣富强的蓝天,播种大地的春芳。结果,吴越一战后,经过吴王夫差一系列实施的政策改革,吴王夫差大胜越王勾践。然而,吴王夫差却满足于现状,并没有把昔日大治的雄风延续和弘扬下去,而是半途而废,不把精力倾注于内政,固步自封,一直沉沦和陶醉于美酒佳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治理内政,致使吴国的国力一直堕落,最终陷入迷茫的深渊。而被放虎归山的越王勾践方面,卧薪尝胆,坚持不懈,让昔日即将沦陷的国家焕发出生机的曙光,播种太平的春芳。最终,越王勾践以逆转式战胜吴王夫差。纵观吴王夫差的一生,由树立宏远,坚持不懈的发展趋势堕落到后来的半途而废,锲而舍之,结果一生就演绎着沉沦堕落的殒命悲剧下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中,荀子写道:“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比喻做人要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然而,古往今来,顺从这个道理的人最终会成就一番事业,让自己的人生闪耀璀璨,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在近代的历史风云中,诞生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伟大的创举,并非一朝一夕造就的,也并非神圣的智慧结晶铸就的,爱迪生能拥有灿烂的辉煌,都是由坚持不懈的努力流下汗水铸造而成的。爱迪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努力铸就成的。”纵观观爱迪生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挫败,但是坚持信念,锲而不舍,才偶尔迎来久违的希望曙光,诞生伟大的创举,足以见证爱迪生名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伟大的创举和灿烂的辉煌都是由坚持信念的汗水铸就和沉淀而成的。
坚持信念的汗水可以沉淀出成功的辉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袁隆平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之方法的时候,除了告慰昔日饱受沧桑的心灵后,回首过去,曾经遭受过他人的不信任,曾经遭受过他人冷眼与嘲笑,曾经遭受过盛夏酷暑的炽热和寒冬飞雪的严寒,经历过挫败的折磨,经历过即将成功破灭,经历过汗水的沉淀,但是自己却坚持心中承载已久的信念,力挽狂澜,锲而不舍,最终铸就灿烂闪烁的辉煌,让举世触目的杂交水稻诞生于苍穹乾坤之下。纵观袁隆平的一生,“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称号和杂交水稻之方法无疑亦是由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持信念的汗水沉淀而成的,让即将面临黯淡的一生焕发神圣的曙光,点亮了黯淡的人生,让人生由此闪耀璀璨,绽放光芒。
我主张、推崇、崇尚锲而不舍,坚持信念的上进精神,讽刺锲而舍之、始乱终弃的消极态度。因为锲而不舍、坚持信念的上进精神就如用汗水沉淀后赋予的一种神圣力量,拥有了神圣的力量,不惧迷茫黑夜的吞噬,以神圣的力量与迷茫黑夜的黑暗搏击,最终让人们摆脱困境,迎接黎明,焕发久违的晨曦曙光,让坚持信念,锲而不舍的汗水铸就闪烁的辉煌,成就璀璨的人生,绽放灿烂的光辉。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5今天,距离高考还有十天,我不得不又一次对几个学生发火。因为你们没有认真地进行考前的模拟训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影响了他人,削减了整个班级的士气与斗志,与复习迎考的紧张氛围极不和谐。
有人说,发火是无能的表现,生气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必须承认,我就是砖家们所蔑视和声讨的那种不会教书的无能教师、弱智班主任。
只是,你们不能让你们的班主任在“无能”之后加上“为力”二字。他不想更不愿对你们如此无奈与颓丧。
十天后,你们将迎来高考,迎来你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抉择之中蕴含着转折,你们的人生从此会如鲲鹏展翅。然而,你们的思想和行为却严重滞后于你们应有的担当。
高考不只是一次选拔考试。高考更意味着一场场的告别。你们在告别中成长,会在告别中懂得与获取很多,也会在告别中失去与缺憾很多。
篇10
【关键词】语文 改革 新思路
新课程改革如缕缕春风,迅速吹遍了校园。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广大同仁在教学上不断改革创新,从主观上做出很大的努力,教学方法有了很大进步,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可以说教得呆板,教的空泛,教了不管用;学生学得枯燥,学得厌烦,学了不会用。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最富有文化艺术灵气的学科,却常常显得苍白、干瘪、平庸、做作。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设置不够合理。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涌现,而我们的教材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远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这种强烈的反差,也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云亦云,成为背书的机器,因而对语文产生厌倦感完全失去学习兴趣。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来精心挑选,虽然不能要求所有的课文都是这样但至少得要求大部分课文都能唤起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能激发他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教材的编排阶段性不强,从初一到高三每册课本都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四个板块构成。编者目的应是不断加深学习、循环往复、逐步深入,但将初中人选的部分文章和高中的不少议论文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高中的议论文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因素上并不比初中的高明多少。这反映出我们的教材编排缺乏阶段性。
2.教学方法失当。语文教学中,在教师灌输式、注入式的束缚下,学生只会做知识的奴隶,重复课本写的、复述老师讲的,缺乏独立思考,智力潜能受到很大的压抑。而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兴趣等因素,按部就班的灌输知识,在知识传授中只注意标准答案的统一,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沉闷、单调、乏味,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由于高考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成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衡量语文教学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师们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仍搞应试教育。教师不敢教课本以外的内容,不敢鼓励学生持标准答案以外的观点。学生大面积的出现“唯书唯师”论,不敢质疑,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变成了应付考试,与语文教育本身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一个课堂环节的设置上,提出两、三个中心问题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充分酝酿中,再经过老师的启发、点拨,较为完满地解答问题.课后留设空白,可以是与课文相关而展开的疑问,也可以是课堂上未讲授的相关内容。这样做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活泼,觉得新鲜。
2.发掘人文精神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人文精神是人的根本性与涵养的总和。现如今使用的新教材中包涵有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与爱国主义思想的句子,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正是思想教育的极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把这些富有哲理性的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能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这些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当中选取典型实例,穿插到文本分析中去,启迪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开拓其知识面逐渐培养他们自己体会文章主旨、发掘人文精神的能力。例如一开始可以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利用一些业余时间举办读书会.交流读后感堂上进行作文训练,写些小议论文或杂文,教师及时正确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激发自我的人文情怀在这些活动中达到认知真、善、美的目的帮助他们找到将来的行为指向。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起优秀的人格品行,成为一个由内而外具备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因此,人文精神决不能忽视,在课堂、校园及社会这些环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充分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才能最终完成。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的竞争,而语文作为知识的基础,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的教学是片刻也不容忽视的。我们应优化教育的过程,使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需要我们语文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