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大纲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职业道德大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职业道德大纲

篇1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一、现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学生学好《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有利于毕业生走上会计岗位时,能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熟悉我国的财经法规的规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人才,才能够依法做好会计工作,做到廉洁自律,遵守财经纪律。

同时,《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从毕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从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统计数据分析,这门课程的过关率一直是最低的,这就意味着能否学好与能否顺利通过这门课程直接决定着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

由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改革也就成为必然。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本身的特殊性

该课程内容枯燥、难记;知识点多、考试内容多等,让学生难以坚持,导致考试失败。特别是现在的无纸化考试环境,随机抽题,让每个知识点都成为考试的可能,这要求学生的学习应该更全面,更深入。

(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不太爱看书,理解力不强。大多数学生认为财经法规要考死记硬背,学习方法不科学,特别是本院学校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差,更不利于从业者考证的通过。

(三)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

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注重理论教学,可能存在照本宣科,即使利用多媒体,也不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对课堂的气氛调动不充分,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了无兴趣。

(四)考试题库的缺失,学生练习少

随着无纸化考试环境的引入,更加要求学生多加练习相关知识点,但由于考试题库的缺失,学生在线练习得比较少,对其考试系统更加不熟悉,导致学生对考试大纲把握不准,对知识点掌握不牢。

(五)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

虽然培养方案中有会计证置换学分的设置,即使会计证是从事会计岗位的敲门砖,但仍然有学生不以为然,或者过关的决心不够,部分原因来源于该课程的考核机制不健全,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另外,来源于学生外部的监督机制缺失,学生的动力和压力不足。

二、基于CDIO理念进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改革

(一)改革理念与思路

该课程的改革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与题库建设两方面进行展开,首先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殊性,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当年的考试大纲,通过分析历年的考试真题,建立练习题库,给学生提供练习资料;最后,为了更好地监管学生,教师应进行有效地课后监督,让教师能及时跟踪学生的练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师生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和提高。

(二)改革目标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题库的建立,旨在达到以下目标: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题库练习,达到“学中练”、“练中学”,提高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三)改革内容

1.改革课堂组织方式:课堂上,可以利用“1+1+1”模式,三分之一的时间引导学生,并做理论讲解;三分之一的时间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三分之一的时间讨论与总结。同时,可以采用竞答的做题方式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2.积极推行案例式教学法,同时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案例,课堂上进行分析总结(如:在会计法律制度相关内容中,可以用有关违法案件进行分析;在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中,引入典型企业违反税收征管调理的案例进行讲解)

3.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梳理相关知识,巧用对比记忆法,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式教学(比如,涉及到汇票、本票、支票的提示承兑期和提示付款期,可以用流程图与列表的形式进行讲解。)

4.构建练习题库。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历年考试真题和当年考试大纲建立丰富的题库,并根据考试大纲的变化,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点和完善题库。

5.考核监督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可以将课程最终成绩=课程成绩*40%(包括平时成绩、阶段成绩、期末成绩)+会计证考试该科成绩*60%,可以督促学生认为不仅要学知识,同时通过以从业资格证的通过作为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需要专业老师,及时跟踪学生练考情况,进行管理与考评,做到及时监督和调控。

(四)该教学改革模式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提出“1+1+1”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变现有枯燥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为依据,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题库,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以学生练习为主,讲解为辅的思路,建设练习题库,让学生“学中练”“练中学”,提高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4.通过课后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促进师生在教与学之间相互了解,能够真正起到教学相辅相成的作用。

通过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题库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

参考文献:

[1]蒋小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3)

[2]姜东模.熟悉记忆法介绍及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应用举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6)

[3]任玉梅.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运用[J].财经界,2011,(12)

[4]林伟.《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11,(02)

篇2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地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课程之一,也是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之一,同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上岗后岗位能力要求其必须具备基本的法规及道德知识。多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该课程的通过率一直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三科中通过率最低的,这就意味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是否能通过直接决定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特别是新《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的出台决定了该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以实现道德教育为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目标,以对学生进行尊法、守法和遵守职业道德为主线,继而带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脱离实际,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会计法规体系的完善,企业所得税法、物权法的颁布或调整,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地感受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的变化趋势。此外,还要关注对学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便快速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现状

 

财经法规涉及面广,以会计法律制度为例,它不仅涉及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还涉及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造成了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繁杂,知识点之间容易相互混淆,难于记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对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能够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在回答问题“你在学习该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及是否已解决”时,30%的学生认为“知识点太多了,记不往”,60%的学生认为“内容枯燥,没有学习兴趣”,其余的学生选择了多项,有的学生则补充了“教师照本宣科、上课听不懂、教材看不懂”等情况。在回答问题“你认为教师应改进之处”时,7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法,应多讲解案例,知识点难于理解等选项”。综上,大多数学生学不懂这门课程是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枯燥,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

 

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针对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及笔者的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以“会计沙龙”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应成立由本专业教研室主办的“会计协会”,“会计协会”旨在宣传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等政策,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和课题讨论,开展类似点钞、ERP沙盘、W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手工账务处理、电算化会计技能比武等比赛,组织各种会计专业相关的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

 

2以“考证”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新修订会计从业资格证中该课程的“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应据此修订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设计等。职业岗位能力中的会计核算能力、税务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都要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基础。在校学习的两年时间,院校应当全线贯穿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校外实习中也要全程跟踪学生在会计从业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会计人员的行为及思想,及时帮助学生修正不良行为和端正不良思想。

 

3以“参与教学法”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生理到精神需求逐层过渡,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参与式教学法正是利用了上述原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学习动力。

 

3 1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上课就像作报告,学生就像听报告,这一做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课堂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转变师生观念,教师要更多的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敢于、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3 2鼓励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是缘于学生参与的缺失。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这一参与可以从备课开始,让学生参与备课过程;在课堂上,则鼓励学生质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后,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强化学习能力。

 

33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激励机制是人们产生动力的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更是如此。激励机制的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而在课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财经法规知识抢答赛等方式进行,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4提倡合作型学习,促进互相帮助

 

由于学生个体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以及不同的智力因素,导致了学生学习情况上的差异。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倡合作型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团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抓差补缺,共同参与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5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传统的学业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往往采用教师一元评价,评价主体单一,不能客观地看到学生的短期进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由于学生来自于同一团体,更能关注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将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以“案例教学”为突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可以借鉴其他项目式教学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将主要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进行考核。比如,各高职院校可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自建课程题库,每学习完一个主要知识点后可采用案例测试的方式分组进行讨论,由组长对组员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处理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教师观察每位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形成平时成绩。对于期末成绩,应由学生进行多次在线测试题库的分数综合构成。该课程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这样既能贴近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时,就可以通过下面一个案例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检查中发现,某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其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的保管年限为5年;总账、明细账的保管年限为10年;年度会计报表的保管年限为25年。依据相关规定分析其内容设置是否存在错误?学生们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模糊概念的区分,把比较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论

 

综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堂效率,并最终提高该科目的考试通过率,必将是今后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永恒话题。

篇3

关键词:教育教学;会计专业;职业道德;研究探析

一、明确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在履行职务、行使职能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认可与思维方式的总和。体现了以忠诚、务实、创新、参与、协作、责任、廉洁为基本诉求的会计处事和工作原则。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会计在工作岗位上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提高其履职尽责的义务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会计职业在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过程中是主要的参与因素。会计直接为经济规划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虚假的会计报告和信息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很深远的意义和历史责任感。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建设。是优化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力途径,会计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经济的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因此,以“会计德”带动企业德、机关德和社会活动德,促进社会公德建设,是净化经济社会土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头。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优化经济服务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高效链接的会计队伍转变工作作风,快速实现服务理念转型升级换代,提高经济运行过程的诚信度和高效管理服务水平,建设一只高效廉洁、诚信务实的会计队伍,不仅需要会计的职能转变,更需要创新高效、廉洁、务实、诚信的会计工作理念和行为规范,会计如果没有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就不可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经济服务的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就不会得到优化。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会计队伍不断补充健康新鲜血液的重要环节。大学和经济管理院校的会计专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大部分都会走向社会,奔向会计工作岗位,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未来建设高效务实、素质优良,诚实守信的会计队伍。

二、当前会计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普遍缺陷

1.课程设置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课程设置中,专业知识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较全,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没有相应的专门教材和课程设置。同时,学校和教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甚至存在偏见,以致造成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2.职德教育内容在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份额较低。一般的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都设置德、智、体为主要考核指标,但往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指标在考核体系中较为具体,德和体的考核指标就较为宽松和缺少量化标准。从职业需要来看,学生考取会计证就具备了从业资格,而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则无法衡量。因此,学校组织的相关考核体系中,也就注重对学生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的考核评定。

三、提高会计职业教学中职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完善教学内容,规范课程设置。按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际需要,在会计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的编写中,通过主题探究以及相关连接等编排方式,在会计专业教材中适当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根据会计的职业特点和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和职业道德操守紧密结合起来。不同院校和教研机构、专业系中,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比例,从教学管理和安排上不断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教育中发挥作用。教师应该在讲解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良好的职业道德促进工作能力的典型案例和反面典型,适时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习,使教育为本,德育优先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之中。

2.根据职德要求,创新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应用的日益广泛,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越来越强,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方法中,许多淡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不利条件,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勇于创新,通过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职业生涯,让学生明白了解会计职业缺乏职业道德带来的后果,同时了解目前许多客观存在的会计职业道德缺陷,懂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自身健康成长的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寒假和暑假期间,到熟悉的企业进行职业实习,通过耳闻目睹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激励学生的品德潜意识,发挥品质潜能,使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3.重视职德素质考核,改革评价体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无和多少、虚实非常重要。评价体系的要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向和努力方向,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必须继续生化改革,完善教学考评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在学校评价体系中的分量。我国古代的科举取士中就曾明确规定:“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正是这种“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考试遴选机制造就了一批适合统治者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需要的大小官吏,并给社会提供了这样的信息,要想入仕为官,必须从小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律能力。而且,现阶段,用人单位的招录条件中,很注意个人品德素质方面的要求,还有比较完备严格的人事档案制度与之相配套。因此,学校要深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在考评体系中,增加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根据考核需要,量化考核标准。同时,对学习、结业、实习各个阶段不同的职业道德培训,要在考核中完全体现,力争使德育教育、专业教学、体育教学的综合考评,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会计职业在经济建设、改革、发展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否建立一只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促进社会和谐持续科学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断创新、研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87-92+94.

篇4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旧大纲衔接相关问题明确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印发后,一些省市区对新旧大纲的衔接等问题存在疑问。为此,财政部近日下发《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除部分地区外,各地一律要按新大纲规定执行。据悉,为了完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促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会计市场准人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政部对2008年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再次修订,并于2009年10月26日正式对外公布。新《考试大纲》自2010年1月1日开始施行。

《考试大纲》修订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会计基础考试大纲》、《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3个大纲的主要内容均有变化。为此,财政部在此次下发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新旧《考试大纲》的衔接工作。

《通知》要求,从2010年1月1日起,各地区、各部门开始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命题和考试的,应当以新的《考试大纲》作为考试范围和命题依据。考虑到一些地区在新《考试大纲》前已组织本地区2010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并向社会和广大考生公布了依据原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经研究,这些地区可以在2010年度执行原《考试大纲》。但对于新《考试大纲》后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应当严格执行新的《考试大纲》。

《通知》还要求,各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无纸化考试工作,要按期按步骤完成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推广工作,确保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早日建成和平稳运行。

据了解,无纸化考试是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按照财政部的部署,我国将用3年~5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规范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为配合各地开展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工作,统一标准,保证质量,《通知》指出,财政部已委托中国会计学会组织有关专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编写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和《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参考法规汇编》等辅导教材,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财政部将以《考试大纲》和中国会计学会组织编写的这些辅导教材为依据,开发建设一套高质量的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力争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供已开展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地区使用。

CPA考试《会计》科目内容变化分析

一是借款费用。范围:发行债券的溢价和折价摊销时形成借款费用,一般借款辅助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计提的在建工程工人的工资或福利费不属于资产支出已经发生情形。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1年或1年以上)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非正常中断和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专门借款计算资本化利息三部曲:确定资本化期间一实际发生利息费用一未动用部分投资收益。一般借款计算资本化利息两要素: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篇5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记忆方法

从2011年起广东的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这对考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是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由于该系统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在备考过程无法押题、抓重点,因此学生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过程中要求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字字句句斟酌,不遗漏任何知识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理论性强,法律条文多的课程,相对枯燥,如果采取填鸭式照本宣讲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对该课程产生学习畏惧情绪。该教材知识点多并广泛,单靠死记硬背对于学习能力较低,自制力较差的中职生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笔者的教学该课程的经验,以下的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记忆方法的前提

教材中虽然法律条文较多,但法律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地寻找资料,将实际发生的问题与枯燥的法律条文融合,将抽象的法律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

二、列表记忆法

例如教材中第一章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中学习法律体系的三个层次,通过列表将其表示。

教材中经常出现一个知识内容纵向有许多小知识点,在这种情形下适合将各个小知识点通过列表方式罗列,使其一目了然。

三、图画记忆法

该方法适合横向知识点较多,跨度较大的内容。例如第一章第三节的会计核算。(见下图)

四、口诀记忆法

在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无法用理解来记忆的,例如营业税的九个税目,而这些内容学生一般采用死记硬背,笔者总结教学经验,编制一些口决增强学生的记忆。

营业税的税目:“今宵无福,交流见闻,娱乐”。对应的税目分别是“今”——金融保险业;“宵”——销售不动产;“无”——转让无形资产;“福”——服务业;“交”——交通运输业;“流”——邮电通信业;“见”——建筑业;“闻”——文化体育业;“娱乐”——娱乐业。

口决记忆法是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一般编制的口决简短而且朗朗上口或者口诀里包含某些含义,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很快接受由口诀编制的教材内容。

五、联想记忆法

对教材中出现零散的知识点,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将其串联,例如消费税的14个税目,分别有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和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小明一家住在一个铺着实木地板的漂亮房子里,这个周末,一家人出门度假。一大早,爸爸就戴上了他的高档手表,妈妈化好妆,戴上她的珠宝饰品,一家人开着加满了油的小汽车,一路上,车轮滚滚,超过了许多摩托车,奔赴目的地:位于高尔夫球场旁边的海滨游乐场,小明在游艇上玩得最开心了。在饭店里吃晚饭时,大人们相互之间递烟敬酒,小明捏着桌上的木制一次性筷子挑那个酒精明炉里的菜吃个不停。饭后的助兴节目是放鞭炮和焰火,这一天,小明过得非常开心。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难教的课程,但只要研究教材善于总结教材知识点,结合历年的考题,寻找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轻松学习和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即使是难教的课程也能变得轻松易教。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程管理 高职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一、课程论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课程是包含在教学管理之中,即认为“大教学小课程”。而80年代之后,学术界与实务界开始有了新的争议,我们偏向于学习美国的做法,倾向于“大课程小教学”的思想。为了应对教学与课改的两项任务,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素养,还必须具备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知识,这样才能胜任一个全面又立体的360度角色。

二、课程改革的意义与目标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

1.生存环境的全球化、信息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意味着信息技术已经由原先的一种纯粹的手段逐步演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要素、生产要素,并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出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开放的的思维方式、全局观念、合作交往、赞美分享、全球交往的能力的人才。

2.当前我国教育理念与实践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具体表现在:第一,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第二,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第三,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学生负担较重,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不够。第四,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过程考核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课堂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因此,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教学质量提高起来,那必须首先对我们的课程进行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六个方面:(1)由知识传授转向学会学习;(2)由学科本位转向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对“难、繁、偏、旧”的课程内容改革;(4)由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5)由考评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转向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6)向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转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高职院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1.从生源学习基础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大多数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

2.从学习状态来看,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

3.从学习习惯来看,高职高专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大多不喜欢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特点

1.课程内容理论性知识多,法规条文多,趣味性与技能性缺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全国会计证考试的必过通关课之一,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且知识点较多。全书共五章,第一章讲会计法律制度,第二章讲支付结算办法,第三章税法,第四章财政预算制度,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内容跨越企业财务、银行、税务、财政、行政事业单位等等多个领域,遍及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条文需要和学生解释,讲清楚,讲透彻。教师一边需要注意力集中地讲授知识,另一边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启发教学,和组织课堂秩序。因此,这门课教师不好讲,学生也不好学。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高职院校该课程的教学大多在教室内以课堂讲授为主,我院虽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每个教师都能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将板书转化成课件,造成了另外一种单一,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值得进一步探讨。

3.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我院该课程的考核是: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期末成绩还沿用过去的期末笔试形式,教师出题,学生答题,根据卷面情况得出期末成绩。而平时成绩也大多以作业形式来给出,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惰性,平时不用功,临时突击应付。

(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内在要求不统一

由于在校高职生普遍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意志不足,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无法按照正常的考纲来作指挥棒,所以随之相应的是会计证的通关率也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如果以考纲来作为教学的课程标准,又会出现学生考核不过关,期末考试大面积不及格的现象,学分修不满,毕业证拿不到,同时也势必影响学院来年的招生。因此,这门课程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本身就出现了不一致的尴尬境地。

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制订适合学情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财政部组织的会计证考试的三门通关课之一,其考试大纲与对考生的具体要求,都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这门课程本身具有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跨越专业领域广、考点琐碎的特点。如果从考虑学生理解能力来讲,这门课应该可以放在大二在学习了某些原理性的先修课程后较为合适。但是,为了满足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的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将其开设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因此科学制订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并使两者有机衔接便是关键。一方面,不能讲得太简单,学生无法通过会计证考试。另一方面,不能讲得太难,学生无法取得学分。综上,可以考虑首先将专业标准分解,根据考试大纲将实务中常用、内容简单的问题先作为课程标准。其次,将其余难度大的部分,通过做题或者第二学年教学再加以补充。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两年的时间通过会计证的这门科目的考试。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种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的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无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讲课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从心里喜欢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每次上课前,对即将要讲的内容归纳出几个提纲挈领的问题,由学生自主式学习,自我学习,作出回答。

2.创设实际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某些知识点,例如对于支付结算办法讲述时,可以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结束,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与此同时,可以采用案例给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述,最后教师点评。

3.加大过程考核的科学性与公开透明性。平时成绩的过程考核包括三部分,考勤40%+作业30%+课堂表现30%。我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专门设计了“课堂表现考核卡”,每节课让学生填写,下课前整理如数上交。不交的同学扣1分,交上来做得好的加1分,不好的加0.5分。一方面,这张考核卡充当了学生的学习笔记,督促他们上课养成听课记笔记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使得过程考核更科学更落到实处。评见附件。通过本学期的改革,感觉到学生上课的情况比以前好很多,不再是以前无所事事的样子。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三)适度地实行重修制或者延期毕业制

目前,我们高职院校,出于招生形势的不乐观,一般不大愿意在出口处控制学生的毕业率。但是,这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放松的理由,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不出来,教师再辛苦的教学与付出,都无法取得明显的映证。因此,我认为,适度地实行重修制或者延期毕业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其实,如果我们的教学质量高了,学院的外部影响和口辈也自然会好,那几个学生的不毕业,又怎么能影响到我们的招生呢?我认为,那样反而说明学院的教学管理的严格与专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课程改革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我们不要害怕失败,发现错误只要及时纠正就行。同时,我们要学会在摸索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我们的课改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我们认为只要是有进步,有起色,假如说原来一大半同学不听课,而通过我们的改革,现在变成只有一小半不听课,那就说明改革还是到位的,方向还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蒋小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

篇7

【关键词】培养目标滚动式人才培养方案会计职业资格教学推动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44-03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人才培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加强行业人才建设,建立一支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执业队伍,适应注册会计师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于2005年6月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又于2006年2月起草了《关于2006年度贯彻落实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总体方案)。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三十条”和“总体方案”都对财经院校在培养行业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今年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笔者深感责任重大。现将我校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形式初探如下: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通晓会计学、审计学基本理论和实务,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事会计、审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外向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审计、会计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接受会计学理论和实务教育,练就了较强的综合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会计与审计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培养方案将本科学历教育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按通才教育模式让学生接受完全的本科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要求,强化注册会计师统考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机会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

会计专业是以培养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高素质外向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立足地方,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在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基础上,以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跨国文化交流,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借助工具书能翻译本专业的书籍和资料。

2.具备从事会计业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和管理大、中型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熟悉常用的财务及管理软件。

3.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竞争精神和效率、效益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会计和审计惯例,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

5.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需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审计等基本知识。

三、实现形式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设想我院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办学特色概况为:“一个独立滚动人才培养方案”、“两个大纲”、“两种考试”、“两个结合”。

1.一个独立滚动的人才培养方案

(1)独立性

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不同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框架方面。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注册会计师人才,以全国注册会计师统考科目为主要专业课程,采用相应的CPA教材,CPA课程参加全国统考。

(2)滚动性

滚动式教学计划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并不是多年不变的,而是根据CPA考试内容的变化情况,随时对以后各学期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修订和补充。如2009年CPA考试增设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就要及时对2008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2.“两个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和CPA课程考试大纲

CPA课程的教学要按全国CPA统考课程考试大纲组织,其教学大纲要紧扣全国CPA统考课程考试大纲编写,充分体现每个知识点的考核要求。教学大纲包括的基本内容如下:①课程结构框架;②教学目标;③课程的主要章节;④课程内容具有的广度和深度;⑤课程的主要重点和难点分布;⑥主要的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⑦课时分配建议(含实践课时)。

考试大纲包括的基本内容如下:①基本要求;②知识要求;③参考法规;④修改说明;⑤特别说明。

如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将在100分之外增加10分英语附加题,试题为专业主观题,分值计入本科目总分,成绩合格分数线仍为60分。

3.“两种考试”――学分考试和CPA统一考试

对于CPA课程,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既要参加学院组织的考试,取得学分,获取毕业证书;又要参加全国CPA统一考试,为将来成为注册会计师奠定基础。

为此,我们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规划各门课程的考试制度。传统会计考试大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试题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考试命题应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表1会计资格证书报名与考试时间

4.“两个结合”――学历教学与资格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将学历教学与会计职业资格教学相结合,构建复合型理论教学体系。

目前国内的会计职业资格分为三类,即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注册会计师资格(CPA)。与此同时,为给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允许在校大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等方面的制度;2004年国家又允许在校大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统一考试;2005年国家又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进行改革,会计专业毕业生由毕业后两年内直接申领调整为通过加试部分科目取得。

目前,根据国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政策规定和学生的自身条件,能够在校参加的三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见表1。

根据上表的考试时间安排,笔者设计了将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融入到学历教育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见表2。

(2)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滚动式”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地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在认真领会邓志阳教授《改造传统教学“基因”,创建综观教学体系》精神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推进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三个层次来实施,即学习知识层次、知识的运用层次和知识的升华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其内在的联系和逐步推进的性质。具体的做法是:

1)学习知识层次――传授知识

知识的学习层次,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学习专业知识。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教学相交融,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会计专业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增加双语课程,充分体现我校“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两方面着手:①英语版,双语授。初定课程有:管理学、国际会计、市场营销学;②中文版,双语授。初定课程有: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为会计教学的重中之重。从目前整个社会来看,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引起的违纪违法等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如果我们轻视了德育培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会计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知识的运用层次――实践教学

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那就是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加深对制度和准则的理解。教学就体现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三种方式:

一是建立自己的模拟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从目前实施的模拟实践来看,可以说每个院校都有模拟实验室和整套的模拟实习资料。但这些资料都是根据实际资料加工而成的,其特点是真实完整。但从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来看,一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企业间的相互参股、渗股、企业间的并购行为时有发生;二是经济活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计资料失真、会计信息造假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在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应对一些业务进行必要的虚构,也就是在基本资料中加入少量的有问题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其次是增加一些临时性的资料,如接受了审计,发现了问题,并要进行调帐,或是企业要进行改制或合并,出现了资产减值或增值情况;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等等。让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在模拟实验中有所体现。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以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有关业务的处理。达到解决目前模拟实验只重视核算、轻审核监督的问题;最后是在手工模拟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模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模拟实习教学发展的方向,实习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进行仿真,使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体会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人员分工协作的必然性和严肃性。

二是建立学校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从今年开始我校会有一些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的教师和具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建立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开展各种业务咨询服务。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生也能身临其境,体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三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会计、审计、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学习。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及适当运用判断。通过实践学习要求做到:①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识别、获取、组织及理解;②能够进行调查、研究、逻辑思考与分析、推理及质疑;③能够识别和解决无既定模式的问题(特别是在陌生环境中)。

3)知识升华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许多注册会计师要在不具备可靠的、完备的信息资料的前提下,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如果只会查阅有关原则、理论和事实的有关记录,而不能做出判断,就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判断和如何行动的能力。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更积极的教学法是案例教学和仿真教学,将实践教学融入课堂课程教学中,创建“实例――理论――实训(实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将实践教学融入课堂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循序渐进地组织:①老师讲解理论讲解例题学生实训;②老师讲解理论学生实训老师总结;③学生自学理论学生实训老师总结讲解;④学生讲解理论学生实训老师总结讲解;⑤学生讲解理论学生实训学生讨论讲解老师总结补充。

通过仿真教学、案例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极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会计 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依托水运行业优势,于2008年开设了会计专业水运方向。与其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相比,起步晚、差距大,在教学过程中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毕业生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

由于2010级学生尚未就业,因此仅对2011届(2008级)和2012届(2009级)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处行业以物流和航运相关企业为主,占到33%和26%,其他行业如贸易、药品零售、建筑、服装纺织、餐饮旅游等都有零星分布。从企业规模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从岗位来看,出纳占46.8%,其次是会计(未细分具体会计岗位),占18.7%,除此以外,还有统计、库管、行政、销售、客服等。而且,在小企业就业,普遍存在兼任会计岗位和非会计岗位的情况。此外,未在会计岗位就业的学生,除了个别是兴趣原因,都是由于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最好的课程”前三名是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感觉学习难度最大的课程”前三名是税法、审计、中级财务会计;“工作后觉得对会计工作最有帮助的专业课(不一定是学过的)”依次是基础会计、税法、出纳实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其中出纳实务和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没有开设过的。“对工作最有帮助的专业技能”依次是会计核算和报告、银行结算与往来、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与控制、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管理与分析。

而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会计部门的访谈,发现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账务处理工作比较熟悉,但是出纳岗位的胜任能力不足, 涉税的会计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更是适应能力薄弱。可以看出,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对于课程设置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2 优化前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分析

2.1 专业核心课程时间集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高职院校的学制通常为3年,以我院为例,学生从第一学期的第2周进校报到,接着进行3周军训,第6-19周上课。在校第1-2学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专业课每学期只有一门,2008级第2学期才有一门专业核心课,2009级是第1学期和第2学期各有一门专业核心课。这样专业核心课主要集中在3-5学期,第5学期只有1-14周上课,期间还有双选会,第15周开始实习。此时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想要落实理想的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心情更为迫切,上课缺勤率高,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这样学习专业课的时间都集中在了第3-4学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如果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完整系统地讲授一遍,还要保证学生能懂会用,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

2.2 理论课时占绝对优势,实践项目和课时偏少 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课时在70-80%,占绝对优势。实践项目和课时的安排有两种: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有购置的相应的实训教学软件,这两门课的实践课就是软件练习,但是学生能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其他的课程无配套软件可用,实践课时仅用于做习题或是案例分析。而单独开设的整周实训项目只有会计技能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前者是做手工账,后者是会计综合实训软件操作。由于平时学习的大多是理论,要想在短短1周的时间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是不现实的,结果只是忙着赶作业填实训报告。这样既不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也模糊了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

2.3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存在一些交叉重复 例如:①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一的基础会计,其内容逐年在增加,有些本来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才会学到的内容,已经在会计基础考证教材中出现,以江苏为例,比如应收账款减值(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原材料的收发以计划成本计价,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的不同核算等等。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部分内容的交叉。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探讨,需要相关任课老师进行协调界定。

2.4 重职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提升 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高素质不能仅仅体现在高技能上,还要注重对会计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坚持职业操守的培养。但是目前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中,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方面课程的很少,我院也没有此类课程,与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要求是很不相称的。同时,我院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取得会计证是毕业条件之一,而《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必考科目之一,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也需要。

3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优化的依据和主要表现

要准确把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优化的方向,必须准确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而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据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来进行。进行岗位定位时,首先要与高职教育层次相适应,不能抬高也不要降低;其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仅是面向初次就业的岗位,还要考虑就业若干年后能达到的预期岗位;对于会计这样成熟的专业,要考虑到依据学校特色与其他学校之间进行错位竞争。然后对某一财务会计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可以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真正选择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准确细致地定义职业能力提供基础。经分析确定,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定位是核算层岗位,预期岗位是中层管理岗。由于本项目立项是2010年8月,此时2010级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确定,所以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从2011级开始实施的,并在2012级进行动态调整,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优化。

3.1 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目标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备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审计、国际贸易、海上货物运输的实务与法规知识,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能从事会计及相关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2 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分配和计划进程的变化 ①增加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基础会计》一起开设在第1学期,改善了专业核心课程过于集中在3-5学期的弊端。而且这两门课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授课时就直接选用了考证教材,学生在第1学期学完,第2学期复习巩固后期末就可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证是毕业条件之一,尽早通过,学生就可以更为有序地安排后续学习,不至于一直被这个任务牵扯精力。2011级学生第一次参加会计证考试的通过率为45.5%,可以看出这种调整是有效果的。②将《中级财务会计》调整为第2-3学期授课,因为该课程内容多,难度相对较大,原先在一学期内学完,看似各个内容都学了,但是掌握情况不理想。③将《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整合为《水运企业成本管理》,并与《水运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协调,划分各自授课的内容界限和重点,避免重复授课。同时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也不再以工业企业为主,而是增加了水运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内容。这两门课和《经济法》一起,都安排在第3-4学期。④《税法》则安排在第4-5学期。这样调整以后,第5学期只有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安排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选修课,比如海上货物运输、现代物流概论、水运法规概论等,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就业行业的主要业务,提高其综合适应能力。⑤同时,在第3-5学期分别安排了两周的实训,既有会计手工技能实训,也有会计电算化实训,通过对预置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多家实习企业,涉及到不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运用。尤其是针对出纳岗位技能的实训,由于有关出纳人员应具备的有关货币资金的控制、管理、结算、核算及职业道德等内容分别在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中介绍,通过出纳实务软件的操作,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合。

3.3 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对某门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与之前所用的教学大纲相比,两者的立足点不同,课程标准的立足点是完整的课程本身,在课程标准中,需要明确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选用、教学建议、教学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教学评价等内容,而教学大纲的立足点是教学过程,只要明确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以及课时分配和课堂教学内容即可,研究的范围相对与课程标准要小得多。目前,我院已安排专业教师对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编制了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依据,接下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2]陈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科教导刊2011年1月(上).

[3]刘斌,范洪军.论会计专业航运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王信平.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新课程研究,2010年1月(中).

[5]王海波,刘志宏.基于岗位分析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职教论坛,2008年2月(下).

[6]周文根,何杨勇.论构建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体系,职教论坛,2008年第4期.

篇9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由系统随机组卷、试题及选题顺序随机生成,考试全程有可视化监控,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考试实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三科联考,每科考试时长均为60分钟,三科联考合计180分钟,中途不设置休息时间,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才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合格证。新型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网上办理各项考生的考试实务于一体。既方便了考生,也大大减轻了财政部门的工作量。

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主要特点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考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考试题型。三门课程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为主,具体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题为不定项选择占20分;《会计基础》的核算题占20分;《初级会计电算化》分成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实操部分是财务软件的操作题。②单独试题。系统在题库里随机组卷,每个学生抽到的题目都可能不一样,考核的范围很广。③时间紧凑。每科的题量都比较大,要求学生快速反应,迅速答题,才能完成试题,考完一科马上就考下一科,连续作战,没有休息时间。④考试难度增加。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型较为灵活,客观题内容比较细,单纯靠死记硬背的考点比较少,考试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每个章节都有考点,每个章节都是重点。学生答题时需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才能作出正确选择。⑤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考试的命题,完全按照教材某一个知识点出题的情况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对章节的内容进行组合,注重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试题体现了不同知识的互相渗透,让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我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比较滞后,需根据新大纲重新选定教材

考试教材由各省级财政部门分别编写,为体现考试的时效性,一般每年都会有所调整。由于考试大纲是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最近这几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也比较大。我校会计专业学生,从2013年才开始参加无纸化考试,起步比较晚,我们还是采用旧的教材,效果不佳。由于新增和修订了很多内容,要尽快选定符合新大纲的教材。

(二)教学方法落后,有待于改进

在传统考试模式下,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学习效果不佳。现在刚刚变成无纸化考试的新模式,对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借着这次机会,我们也要变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无纸化考试通过率低

实行无纸化考试尚处于“磨合期”,学生还处于“适应期”。对于无纸化考试的考试范围和试题难度也更广更深,很多学生准备不充分,对无纸化考试的适应过程较为缓慢。与无纸化相配套的相关工作没有完全跟上,配套措施处于“过渡期”。学习教材、培训辅导教材还没有完全跟进,尚处于从纸质考试向无纸化考试的“过渡期”部分考生学习还局限于纸质学习,机考模拟、训练不足,对无纸化考试不熟悉、不熟练,这也是影响考生成绩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比较依赖老师

很多学生觉得考试很难,缺乏自信,复习一段时间又开始摇摆不定,需要不断的给她们大气,做思想工作。很多学生不会自主复习,比较依赖老师,而且偏科严重,大部分学生,基础会计和电算化的成绩会高一点,财经法规会差一点。部分学生,会计和电算化都过了,就是法规不及格,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四、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整合教材、辅导考证材料,搭建无纸化模拟考试系统

按最新大纲选择合适我校的教材,并按新的题型整合原来的练习题库。购买无纸化考试模拟系统,让学生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中进行作业练习和考试自测、平时测验,在线考证等模拟训练。提供良好的备考资料,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二)复习要全面、系统,做题要举一反三

篇10

关键词:高职;会计;职业判断;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116-02

一、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一)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要求

笔者以2007年全国各地一百多家单位会计人员的网上招聘条件为研究资料,再从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九家企事业单位(罗森伯格亚台有限公司、北京丽人名锈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有限集团公司、英得隆机电设备(北京)公司、安徽新华集团有限公司、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智管软件(中国)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综合分析了这些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标准。从总体上看,各单位要求招聘的会计专业人员具备的能力主要有: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预算、决策与财务管理能力,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等。选取的有代表性的九家企事业单位包括加工制造、批发和零售以及事业单位,都是经济效益与管理基础较好的单位,笔者发现,有四家单位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虽然还不具有普遍性,但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与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

(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2007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实施,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新的财会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国际会计准则是世界各国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参考依据,留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很大。新准则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某些判断的标准,允许企业根据客观经济情况及自身特点自行判断,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

(三)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的要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而扩展到全世界,这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不确定事项越来越多。合同的跨国履行、汇率变动、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等等都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会计处理事项的不确定性。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站在新的角度、运用职业能力进行判断,进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四)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的要求

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形势下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已不能再定位于电脑记账报账的技术性教育,而应将目标定位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上,培养学生成为管理型的会计人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作为未来会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必须在学校中予以培养和锻炼,如果在校期间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学生就业后由于没有职业判断意识和相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很难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无法保证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高职会计职业教育也就不是成功的。

二、目前会计教育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在“重学历,轻实践”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基本都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进入教学一线,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即使安排实习也都是走过场,并没有真正获得实践经验。教师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就不强又何谈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中国会计课程设置体现的是一种专才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缺陷是知识面过窄、学科分离严重、缺乏开放性和弹性,导致教师和学生都跳不出会计的框框,致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会计,不能扩大知识面,难以适应新准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在课程设置中,会计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较多,而经济学、管理学及信息使用的课程开得很少,而且内容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同时学生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会计课程。

(三)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及实践需改革

1.教学观念方面。目前的会计教育在教学观念上体现为注重应用性理论的教学,忽视基础性理论的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显然没把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融入教学理念中,不利于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式方面。目前会计教育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更难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把课堂的讲授当成学生信息和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从而习惯于“满堂灌”。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结果是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实际工作中碰到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的业务就缺乏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

3.实践教学方面

第一,会计实训通常是按簿记程序设计的。第二,会计实训材料或教材很少涉及职业判断内容,缺少会计环境背景支持。如固定资产折旧实训,一般都舍弃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技术进步、产品市场、通货膨胀等环境因素,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体会不到在不确定环境下决策的乐趣。第三,学生在实训中根本不会顾忌会计判断的经济后果,因为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三、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为重点的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鼓励教师熟悉会计实务,创造条件让他们进入大企业实习

教师只有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兼职工作,尽量贴近实务,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课堂教学积累案例。

(二)结合实际设置课程

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应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知识及技能的相关课程,还应掌握与会计学科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基础、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等课程,以拓宽理论知识面。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零距离”上岗,学校应深入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状况,知道企业真正需要哪些知识模块,直接建立与会计岗位对接的有效课程;并与企业的有关专家一起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研讨,而不应采用闭门造车的形式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

(三)创新会计教育观念,重视案例教学,全面改进综合实训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列为主干课程,注重考核力度。同时,在实践模拟过程中告诫学生在哪一环节出了差错应受到怎样的处罚,使学生的会计诚信成为下意识思维。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剖析媒体报道的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受到法律制裁的例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坚守诚信底线、保持客观立场、树立公正意识、维护独立人格的职业品质,确保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

2.教学方法要多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能让学生了解真实世界各种情况的方法,因此在会计课堂教学上,涉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时,教师也可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名引导者和推进者,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指导学生对问题的原因及本质进行分析,并且事先不给予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供了一个强有力和多角度的范例。会计教学可以借助教学案例把会计理念、教育思想、会计判断的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加大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正确运用职业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水平。首先,将会计职业判断融入会计实训教材。把需要由会计人员作出判断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方法选择、会计估计等事项列入会计实训教材,把一些非常规业务或创新业务纳入实训内容,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判断、去选择,去自我评价会计工作。其次,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系统的教学计划,建立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主干课的实践教学为主线,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和税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为辅助协调进行的基本框架,制定检验实践效果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最后,在每一次实验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因为是全方位的全仿真性的实验操作,应该而且有条件大力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如在实验室内悬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财务岗位人员职责要求等相关文件资料;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时“上下班”,遵守相关纪律;强调诚信职业操守,并在实验成绩中明确一定分值;利用案例进行分析。职业道德的约束能促使会计人员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充分利用职业判断提供相关可靠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