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手抄报;排版;誊写;意义
0前言
手抄报是一种以手抄形式来完成的报纸,在初中学生的手抄报办报过程中融合了学生的语文和美术学科的综合能力,一份质量上佳,精彩纷呈,能够引起别人阅读兴趣的手抄报,是办报编辑的语文、美术等综合水平的体现,无论是手抄报的语言文字、还是版面设计、编排、插图、誊写,都凸显出了学生文化底蕴、审美能力等,因此,我们认为办好一份手抄报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手抄报的排版和誊写及其意义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1手抄报的排版及其意义
手抄报的版面就是手抄报的脸面,也是使人产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编排出一张精美的,吸引读者的手抄报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1手抄报的排版
1.1.1稿件的版面布局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各类报纸,一般都是按着版面编排的原则,结合报纸稿件内容的重要性按着自上至下、自左至右的顺序来布局,因此,在手抄报的排版中,要注意将重磅新闻、具有较大信息含量的稿件编排在头版上半部,另外手抄报的报头一般放在第一版的左上侧,或者中间,在报头下面要标注本报的主编、责任编辑、美术编辑、出版日期、总第几期等。我认为,手抄报的稿件安排,还应该汲取一些传统报纸的稿件布局方式,比如,新闻类编排在一版,副刊如小说、诗歌、散文、格言等文学作品编排在最后的一版等。
1.1.2.版面的设计与美化
在稿件基本组织好之后,就要进行版面的设计和美化,其中存在很多比较复杂的环节,在此只对两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探究:其一,是版面稿件的题材要有变化,给人感觉内容比较丰富,可读性较强,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到图文并茂,如果整个版面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没有插图,就使版面看上去呆板、沉闷,单调缺乏生气,既没有美感,也无法使人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因此,要在一个版面中配几幅和谐的插图,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插图可分为题图、插图、尾花等;其二,是标题的要有变化,因为标题是版面的眼睛,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从颜色、字号、字体来体现变化,标题的书写形式比较丰富,常用的有如下几种:①显标:只有一种字体来书写,不加任何装饰,以字体的大小、色彩的轻重来凸显层次;②加框标题:就是在标题的周围加框,以达到突出标题的目的,框标还分为全框标、半框标两种;③衬托标:以花纹、线型等衬托标题;④艺术型标题:将标题的书写融入画意。
1.1.3版面设计与美化的注意事项
要编排好手抄报的版面,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报头的设计的美感,一般要有主题图形、结合报纸的主题来选择花边和报头的文字;报头的设计还应注意构图的稳定性,画面的紧凑性等。
(2)标题要注意“留白”,每篇文章的标题都不可与内容紧紧连接,要注意标题的上下左右都有一定的空间,有“透气”的感觉。
(3)结合稿件、版面来划分手抄报的板块,每个版块的划分要运用花边,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板块与板块之间,文章与文章之间都要恰当地运用花边,平时教师要对为学生介绍一些花边及特点,使学生学会运用。
(4)插图和尾花的运用要恰当。插图和尾花要结合文章、版面来决定大小、多少、以期提升版面的美感,应该注意,插图和尾花不要过于杂乱、或者太多太小,要讲求和谐、简约之美。
1.2手抄报排版的意义
编排美观,字迹工整,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一定会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学生在编排手抄报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自己在美术、语言、书法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手抄报的编排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手抄报的誊写及其意义
在手抄报的稿件,版面的设计确定后,誊写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那么,如何做好手抄报的誊写呢?在此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2.1手抄报誊写的内涵
手抄报的誊写就是稿件的抄写,手抄报的字体要工整,整齐,稿件的内容部分尽量用楷书,标题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运用仿宋、魏碑、美术体等等,手抄报一般都是用白纸来编排的,因此,在誊写的时候一般提倡运用碳素墨水,要结合报纸的版面和文章的字数来决定字的大小,结合美学原理,在横排书写时字的高度一般要占格子的高度的四分之三,竖排的字则应占格子宽度的二分之一,另外,在学生准备抄写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首先熟悉文章的标题及内容,解决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2.2手抄报誊写的应遵循的原则
手抄报誊写主要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几项:①重要的稿件要作为誊写的首选;②比较长的稿件要首先誊写;③比较方正的形式出现的稿件要首先誊写;④在誊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版面的整洁。
2.3手抄报誊写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手抄报的誊写,可以深入地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的美,感受到书法艺术与美术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手抄报的誊写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兴趣,提升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也将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一份份小小的手抄报,方寸之间却凝结了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凸显出了学生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做好手抄报这一环节的教育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还应开展诸如评报、评比版面之类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寻找自己提升自己的美术水平努力方向,促进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红雷.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探析[J]文教资料.2009(95-96)
[2]杨礼想.新时期美术教学探讨[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01):122
[3]雒岩.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报.2011(87-87)
篇2
我班选定研究的植物是柳以后,我就布置学生课前大量搜集资料,分析整合信息;课上理解运用材料,展示学习成果;课后总结心得体会,呵护校园植物。活动历时一个多月,我获得了较为深刻的教学心得。
一、 营造氛围,点燃激情
校本课程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有的学生都焕发出极大的热情,乐此不疲,而我则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我在教室的墙上张贴学生的有关柳的书法、绘画作品,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窗台上摆放着花草小盆景。课前,请同学在黑板上画上翠绿的柳枝,书写课题:“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嫩绿映楼台――柳专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置身于春意浓浓的教室里,快乐学习,蓄势待发。教室里还播放视频扬州小调《杨柳青》,让学生听着熟悉的歌曲,哼唱着活泼的小调,轻松步入柳文化研究中来。
这是一堂综合性的学习课,内容多,覆盖面广,成果展示必须借助多媒体。我精心挑选最靓丽的图片,配上最精美的语言,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柳枝拂面、清新雅致的氛围。其中播放了这样一组图片:新柳枝头刚刚吐露一点绿,嫩嫩的柳条在水边轻舞,最后是河岸两边大片浓翠的柳阴。我适时导入:“同学们,枝头的那一点绿意,是点点春光,青青的柳条是春天在向我们招手……它们从唐诗宋词里向我们走来,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解读柳文化,通过图片展示柳生长的渐进过程。”含有浓浓的文化气息的导语,冲击学生视觉的图片,让学生一下子喜欢上了柳,他们惊叹柳的多姿多彩。快乐学习开始了。
二、 拓宽视野,获得知识
柳树是学生极熟悉的植物,这样一种普通的植物会蕴含着什么文化内涵呢?我和同学们讨论这个话题,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到文学作品里去寻找,比如含柳字的成语,写柳的诗歌、美文等。这时我提醒学生不仅要探寻文学作品,还可以把视线转向音乐、绘画、风俗、饮食以及不同地域的柳树,名人爱柳的佳话等等。学生搜集资料的空间一下子扩大了,感知到柳文化无处不在,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还汲取了民族文化的智慧。
课前播放的音乐视频《杨柳青》,就已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又向学生推荐歌曲《灞桥柳》、民乐《阳关三叠》《苏堤漫步》等,让学生明白柳文化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音乐是用听觉理解柳文化,而绘画是用视觉感悟柳文化。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诗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和傅抱石的《渭城曲》名画,鼓励学生也拿起手中的笔,绘出每个人心中的柳树情意。
提及杨柳,同学们总会把它与烟雨楼台、小桥流水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光联系在一起,柳成了江南的象征。在搜集资料初期,我也有这样的认识,翻阅大量资料后才知道这是偏见。我觉得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这一点,就引导学生从不同地域查找柳的文化历史资料。我们研讨的结果是:北方的代表灞桥柳――大唐柳色,南方的代表苏堤柳――江南柳色。课件制作再给以支持,选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并配上精准的解说词,让学生对南北名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明白柳文化还有地域的区别。这样就拓宽了学习空间,感受到柳文化的特色魅力。
三、 实践活动,提升能力
学生对柳文化专题的研究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借助网络、图书馆查阅柳的资料,然后根据要求,正确地处理信息,严谨地取舍、归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成果展示就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课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了,而是自主探究的实验室。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把握课堂,“我”的课堂“我”主宰。
柳给予了学生外形美和内涵美,我还要在学生心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我想到了办手抄报。手抄报需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大胆设想,如版面设计,须根据内容增减图画,这样版面才会图文并茂、活泼新颖。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在学习“柳文化”这个专题时,学生拟报名《柳韵》《绿柳春烟》《轻轻杨柳风》等,栏目名 《柳拂情思》《柳俗趣谈》《名人话柳》等,针对诗歌鉴赏、美文品读、俗语趣谈、地方特色等内容,配画涂色,一张张精美的手抄报在学生的手里诞生了。我把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营造出浓浓的校园植物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独特的情境中感悟美、鉴赏美。
篇3
1.加大宣传,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召开"我读书、我
快乐、我成长"主题班会、"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百字书评、
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牌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布置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 各班级也根据班级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召开读书动员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古诗词诵读、读书节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强势宣传营造读书氛围,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开展读书的各项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特色精彩纷呈的读书活动,如书签制作,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制作精美的书签;小报展评,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学生搜集资料、版面设计、书写,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举办"文笔精华"收集活动,一本本精美的摘抄集记录了同学们读书活动的脚印;开展"经典诵读 每日一得"活动,使读书活动开展更具生命力。
3.开展书香走进家庭活动
号召学生与家长一起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学生把书香带进家庭。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每个师生继续投入极大地热情。家庭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我们要在学生家庭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思想,净化灵魂。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和人类的人。
篇4
其实,在英语学习中,通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和语文学习一样,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同时,旧知识在新的语境中不断复现,新语言现象的频频出现,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拓展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如果开展的较好,必能加快学生英语学习的速度,提升阅读及理解的层次,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在中高考中,阅读的失分力一向是较高的,而学生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正是用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的。因此,如何让这些课外读物与教材相结合与配套,共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要求――即除了能认读、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单词、短语和对话、短文外,还应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正确朗读故事或短文,并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仅靠教材所提供的语片和材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即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又是对教材学习的一种检测和提升,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
进行英语的课外阅读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测和反馈。
一 、开展手抄报比赛
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办一份手抄报,即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让大家一起来评判。如在教学5A Halloween 时让学生作了一期关于万圣节的小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设计,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版面设计得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
二 、开展讲故事、作讲演、演短剧等活动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深外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始,除了everyday English之外,还可以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来讲一个故事,笑话,或作一段演讲,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同时为了避免丢脸,必会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观看久已成了摆设的英语碟片。久之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如果能利用口语课,让他们表演自己编排的短剧,如在教了At a birthday party 之后,让他们为即将生日的学生去自己排一次Party,开一次party, 则兴致会更高,也是对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让学生自画英语漫画作品
集知识味性于一体的漫画书小学生最喜欢看,因为漫画滑稽、夸张、幽默,对话简明、扼要,学生能通过图理解其大意。英语漫画也是一些学生英语杂志的重要内容。教师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漫画作品,即是对那些阅读材料的再利用,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Three little pigs 的故事许多杂志上都有,可以让学生创作一个结尾并配上一两句话,一方面学生必须阅读弄懂故事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用英语进行思考,同时还让绘画技巧得到了一次展示。
四 背诵和改编rhyme ,chant 等和唱一些英语歌曲rhyme ,chant, songs 等是牛津小学教材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通常兴趣都比较高。教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内容另外提供一些给学生背诵和演唱,并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改编这些小诗和歌谣,这既是对阅读材料的巩固,也是英语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
篇5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现状 实践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共同列入语文课程,充分说明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1]。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剖析现状,状态百出
(一)置之不理。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现今不完善的教育体制影响,一些语文老师还是固执地认为教学最终是为考试服务的,认为综合性学习板块可有可无。
(二)茫然不知。
一部分老师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也想通过这个板块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但是苦于没有教学方法,不知道如何有效开展。
(三)纸上谈兵。
部分老师教授这个板块时无计划,无针对性,无目标,既不要求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又不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更不让学生请教相关专业人士,而是关上门来,直接教给学生写活动方案的方法,架空分析,闭门造车。有的老师过分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忽略了对学生必要的指导和调控,以致光有热闹的场面而无实在收获。
二、围绕目标,有序开展
如何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呢?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收获。
(一)分析教材,准确定位。
人教版一到四年级“综合性学习”都是以小篇幅、小板块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年级的变化,难度也有所增加。到了五、六年级,“综合性学习”就以专题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且不同的年级有不同要求。《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的内容,这一单元包含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儿童诗等各种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再加上《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诗歌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各类诗歌不同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特点;5通过课本内诗歌的学习,扩展到一类诗歌的学习。本班学生平时比较活跃,喜欢这一类开放性学习,因此笔者组织了一次全开放的“自编自导自演式”学习。
(二)观察学生,合理分组。
“综合性学习”除了自主,更重合作,因此如何分组事关重大。根据平时的观察与了解,笔者将班级同学分成8组,组内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统筹,一般由学习成绩好、管理能力强的同学担任;调查员主要负责收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记录员负责记录,操作员负责其他相关事宜。一个小组里的成员中,组长由老师任命,其余由小组内自主讨论产生。组内成员各司其职,既需独立解决问题又需互相联系,合作探究。这样分组关注到每个学生,让小组里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分组定标,完善计划。
本组课文涉及的内容过于广泛,既有宋词又有唐诗,既有元曲又有现代诗,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笔者要求各小组充分阅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织组内讨论,确定一个学习内容,并根据内容制定各组的学习目标。
各组确定好学习目标后,拟订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此时,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并提出建议。在小组讨论及老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基本上制订了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各小组上交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教师阅读,若有不合理之处则及时与小组联系商榷,进行修改。
(四)收集资料,各显神通。
根据学习计划,组长分配任务。这一阶段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搜集资料。本班大部分学生为住宿生,因此笔者以一个星期为期限,在此期间,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五)整合重组,完善资料。
组员搜集的资料在组长处汇总。组长组织组内讨论,对资料进行筛选,随后组间讨论,对资料进行修改与补充。通过组内讨论与组间互查,既确保了资料的正确率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讨论结束后,上交资料,教师对整合的资料进行适当修改。
(六)全班展示,小组互评。
所有准备工作均已就绪,每个小组自由上台展示。各小组按照之前准备的内容上台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收集到的重要信息。台上的小组滔滔不绝,台下的小组圈圈记记,场面十分和谐。展示结束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自主投票,对本次活动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加以鼓励,教师对本次活动加以总结。
(七)加深巩固,总结延伸。
展示结束后,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轻叩诗歌的大门》手抄报。这一期的手抄报较以往内容更丰富,版面设计更合理,插图更精美。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及整理归纳的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让综合性学习越来越常态化,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篇6
一、发挥内外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已经道出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一)推荐学生喜欢的读物。推荐读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点、生活经验。这样才能与学生接轨。陶行知说:接知如接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讲的都是这个意思。
(二)让学生选择教材作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对于教材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可能达不到老师的期望,但这个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培养了学生的筛选、鉴别能力。
二、尊重认知思维规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方法重于结果。结果只是死物。给乞丐一个馒头只解决了暂时的饥饿,解决不了一生的乞讨。所以,给学生学习方法是解决一生乞讨的关键。
(一)朗读与默读:有声语言有利于激活思维,无声语言有利于深化思维。所以,要坚持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时,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默读时,要理解文字的意义,文字只是知识的载体。读懂文字意,理解知识。
(二)精读与略读:唯物辩证法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强调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文章也有重要和次要之分。重要的文章或内容是要精读的,次要的则略读。“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
(三)摘记与旁注:摘记与点评是深化记忆与理解的重要手段。伟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有这种习惯。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说明,阅读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睡在树荫下,连一个小指头都不愿动的人是不能成才的。
三、利用课堂实践平台,提高阅读效果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与检验标准。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来巩固发展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提高阅读能力。
(一)要激励学生突破既成观点,训练创新思维。如在学《出师表》一课时,官方观点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对刘禅一片忠心,可彰日月。可有些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还举了许多刘备与刘禅的不得劲处,认为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样倒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观点可能偏颇,但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较之低层的被动接受,这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二)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每个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比如学生关于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一贯的介绍说这是一个爱虚荣的人所得的教训,是一个个人的悲剧。可却有学生认为,丢项链事件使玛蒂尔德得到了勤劳、务实、守信等美德,这些是无价的,她是因祸而得福,我们不应该为她难过,而应该为她高兴。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拨开沙石,顿见珠玑,透过现象,发掘本质。这种思维方式,已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领悟能力了。
四、将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拓宽视野
(一)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同情去关爱,去憎恶去批判,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这实际上是课内阅读的又一延伸方式,只是阅读的材料不再是一本本黑底白字的书,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复杂的事,一幅幅生动的画……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
(三)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
篇7
一、尝试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基础,若能长久地让学生主动地学,学有所得,那他会越学越爱学。如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之前,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上网等方式搜集环保方面的资料。结果,学生搜集的资料很多,有精确的数据,生动感人的故事,触目惊心的图片等等。这一作业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吸收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学好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学了《琥珀》后,我简介了琥珀的做法,要求学生试做一个,看谁的最漂亮。在这做的过程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自己去观察,去体现,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另外,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训练策略之一。如在一个单元的课文学完后,我指导学生自行出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钻研书本,相互讨论。题型的新意及重点的把握都令人吃惊,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同时,在出卷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这样的尝试性作业,如同一朵朵斑斓的小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勤劳的小蜜蜂”自然会乐此不疲。
二、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交际环境,指导他们去实战演习,让他们充分利用生活,使之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本学期,学校搬迁至新校舍后,有些学生的卫生意识还没有完全跟上新学校的要求,总让人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够整洁。于是,我建议学生给全校同学写一封建议书,呼吁大家都要讲究卫生、爱护校园、美化校园。再如给出差在外的爸爸、妈妈或远方的亲戚写一封信,诉说思念之情,谈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为自己竞选班干部,准备好演说词;节日期间去外公外婆家,送去一份祝福;当小记者去采访一些老人,关注家乡的变化;结合奥运会的举行、十七大的召开等素材,模拟举行一个小小新闻会。这些作业既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课内知识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了解社会的能力。
三、合作性作业
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群策群力完成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如为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小组合作出一份手抄报,并进行评比。小组内成员从版面设计、选择材料到誊写、美化,分工合作,齐心合力。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一张张小报便在他们手里诞生了。再如小组排练课本剧《夜莺的歌声》、小品《将相和》等,小设计师、小导演个个有模有样,道具、服装等一些细小的环节也毫不含糊。演员们个个兴致勃勃,不管语言还是动作都精益求精,表演十分精彩,观众们看得也兴致盎然。一张张表情丰富的脸面似乎在告诉我:这样的作业我们爱做!可操作性强且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学生们怎么会不乐于完成呢? 转贴于
四、选择性作业
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学生存在着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的差异、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的不同。如果作业一刀切的话,会导致优生不“优”,差生太“差”。因为对优生来说,这些轻而易举的作业根本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求知的欲望。后进生,却会望难生畏,久而久之,以“不会”为借口搪塞老师。因此,要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如学习《索溪峪的“野”》一文,可设计作业超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下来。3.为索溪峪的美丽风光设计一条广告语。4.为张家界旅游公司的王导游写一份介绍索溪峪的解说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选择性地完成。这样,不仅调动了优生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差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两头兼顾。
五、发展性作业
篇8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定位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向能力迁移,从而能自主解决问题,使其综合能力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自实践和探索。
从具体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来说,老师就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具体阅读材料的内容的千差万别,学生由感性、直观的思维转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时候,会遇到这样那样得问题或困难,而老师此时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洞悉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合理定位,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体会、发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习知识、探究能力具体运用的尝试或模拟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体验,教师的引导,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也是全面深刻的、切合事实的知识和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在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自主性原则 在有效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亲身经历、直接体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是“我”的课堂,“我”才是阅读教学中的主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与教学目标一致的阅读材料,对自己选择的材料进行自主设计和安排。如在教学苏教版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这一课时,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将人教版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丰子恺的《母亲》这些写作时间和作者所处的年代跨度不是太大的文学大师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对这些同题材文章提出自己的评价,懂得了亲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类普遍而共通的感情,即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而对父母的亲情也应该象这些文学大师一样永不改变。
综合性原则 在有效阅读教学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共同达成,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人文素养、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得到全面提升。如在教学《汉字常识》这一综合性学习专题时,应该说学生对作为母语的汉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汉字的起源和历史,汉字的魅力、我和汉字的故事等专题出一期手抄报,看谁内容丰富、版面设计新颖独特。组织学生开展深入到街头、社区甚至居民家中寻找纠正错别字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行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知、情、意、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开放性原则 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应如此,阅读教学的内容既有历史名篇,又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较强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的时文。因此在教学中对阅读材料的把握,老师应尽可能把阅读材料进行整合,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苏轼被贬后更多的是流露出的消极遁世的情绪,而豁达乐观的情绪就非常少。而另外一个学生当时就站起来反对。老师就随即请他们辩论,而且把赞成的学生和反对的学生分成两组,各自找依据。这样通过辩论,学生越辩越明,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既学得实实在在,又兴趣盎然。
创新性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重组加工,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如在教学《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提出有关你见到的花的种类和颜色的特点,和所学的这篇课文有没有关系,提出假设,小组讨论并拟订出探究的方案。学生在具体探究实践中,取得了直接的经验,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探索未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篇9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效果 实践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告诉人们应该多读书。广泛的阅读,对构建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给孩子自由阅读的空间,鼓励学生阅读,重视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活用现有教材。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如讲《孔乙己》和《范进》两篇文章时,可以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益处,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和教室。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去徜徉,去远航。
二、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
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上的美文、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
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比如读《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没有灌输,只有拿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说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语文学习课堂与语文学习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效果
鼓励学生读书,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并鼓励他们有独到的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主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自主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现成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如在学《出师表》一课时,教参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对刘禅一片忠心。可有许多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还举了许多刘备与刘禅的不当之处,认为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样倒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并由此谈及了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倒不是说这些人的忠本身有什么害处,而是他们的忠收到了危害于民族的反作用,观点可能偏颇,但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较之低层的被动接受,这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人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
四、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篇10
翻开《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不难发现,现在教材的家庭作业突破了单一书面形式的传统,几乎是布置学生就课程的学习与家长交流,或者是为正在和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做准备,使教学活动能得以顺利开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每个主题活动的家庭作业要用心、用情来精心设计,应该给点空间,给点时间让学生在学习每个主题活动时,能够以自主、生动、活跃的心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努力完成作业,使教学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一、注重儿童特征,突出作业的简易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家庭作业不能设计得太复杂,这样会提高难度,达不到好的效果,为此,作业设计应该力求简单易行,如教学《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一下),只要给学生出点时间找到代表春天的信息,记住几样,在课堂上能表达出来就行,并不需要让学生写下来或画出春天景色。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家庭作业的难度也不能太高。如教学《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布置学生的作业可以是:让学生自行去采访父母和长辈,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或对本地的居住、饮食习惯的资料,其目的是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等节日文化,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体验人们过节的愉快心情,并不需要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之类。
二、发挥学生特长,突出作业的多样性
课程整合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利于展示个性,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家庭作业的内容紧扣教材的三维目标之外,形式则应丰富多彩,可以说唱、书写、绘画、实物或采用卡通式、卡片式、图表式等活动性的作业,这样,就可以突破传统作业的练习形式,彻底改变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的作业。如教学《我们来造彩虹》一课,可以布置学生吹泡泡,画彩虹、收集彩虹故事等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学会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这样,给作业插图、配色,使原本单一的作业,一下子就变成生动、活泼、绚丽多彩的欣赏性极强的作业。如《我们这里的农产品》这一课中,学生的“作业”则是苹果、梨子、桔子等实物,在《“六一”大行动》一课中,“作业”就是自己设计的拉花、彩纸、剪刀、胶水等实物。这样的家庭作业学生自然是很乐意去完成的。当然作业也可以围绕“活动与实践,设计与编辑,合作与分工”,责任到人来布置合作作业。如:五六年级的手抄报作业的完成,在编报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集体统筹分配任务,编辑的,收集资料的、绘画的、版面设计等分工明确又能互相协助。四年级的风筝制作,可以让几个学生共同完成这一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运用美术、社会、数学、语文等知识,尽自己所能,完成风筝制作的全过程。这样,在教学中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性作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讲授效果,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三、给予想象空间,突出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儿童注意力产生的源泉,也是儿童主动探知的心理基础,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趣味性的活动参与性特别强。而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人的创造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应该有趣味性的,这样学生就能乐意去认真完成。如二年级《我和影子一起玩》的作业设计可以是:我和影子比一比,测量早、中、晚自己身体影子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发现有什么变化?《动物的脚》的作业可以设计为:观察鸡、鸭、猪、牛等动物有几条腿,是什么样子?并把它记或画下来。这样的作业设计在家长的帮助下,以动物为内容,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儿歌、绘画、制作实验等活动贯穿起来,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想象的空间。而且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团结协作的愉悦。六年级的《发生在我家里的事》的作业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向家长了解本月用在自己身上的花销有哪些?《算算家庭帐》的作业设计可以是:想父母了解家庭本月的收入与付出情况?《“四大件”的变迁》的作业设计可以是:从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那里调查自己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后的“四大件”又可能是什么?给出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又增强了学生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从中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变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四、利用课程资源,突出作业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都有助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同时也给家庭作业的设计提供更开放的空间,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资料调查式、行为践履式、专题研究式等。这些都是由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的,致力于丰富道德认识、促进道德内化、达到知行统一的学习活动。
资料调查式。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儿童的兴趣水平,设计相应的资料调查式作业,引导学生从家庭、社区、媒体等渠道采集资料,对既定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予以鲜明的证明和具体的充实,从而将其化为发自内心的价值追求和自我完善的意向。如在教《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一课时,可设计:根据课上的准备,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本地区近期的、特别是关于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交通事故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感受到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行为践履式。这类的家庭作业,是为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设置相应的“岗位”,承担某种角色,通过亲身体验实践,从行为践履中孕育出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道德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如《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家庭作业的设计:让学生给想念或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一位亲友写封信、打一个电话,把问候带给他,同时注意通话的礼貌。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又学会了有关通信的基本礼貌。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