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反思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德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师德反思

篇1

九月是师德师风月,我园九月份在园长的带领下组织全园教师参加了师德师风的学习。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安全事件、虐童事件的曝光,幼儿教师的师德师风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关于本次的师德师风学习活动,首先,全园教师都很配合,每个年级都有组织本年级的教师参加表演。有星星年级的幼儿园内生活片段的再现,有月亮年级的歌曲和诗歌朗诵,有太阳年级的情景剧师生情,有彩虹年级的诗歌朗诵。记得去年的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情景剧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教师不好的行为,反面教材。而这次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情景剧方面传递更多的是正面积极的东西。教师学习的会更加的积极与直观。曹院长也针对全园教师开展了教师的日常言行举止行为礼仪的学习,从另一个方面来展开师德师风的学习。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无私奉献、不断超越自己。其次,对学生要有爱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三,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的典范,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品格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取得进步,作为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期幼儿教师。今后我会继续加油,为成为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幼儿教师而努力。

篇2

勿庸置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应付了事,甚至课上传授了一些错误的知识,或作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而后又不肯拉下脸皮向学生认错,将错就错,最后损害的是教师的形象,是教师的威信。相反,若能知错就改,学生不但不会嘲笑你,而会更尊敬你,大大增强了你的威信。

有一次班会课上,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

篇3

一、 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我觉得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二、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

1、人文关怀,精神建构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

篇4

关键词:制度设计;师德考核;伦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1-0029-0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非道德行为的批评与不满,师德问题不仅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而且促使管理部门开始尝试对师德进行考核,或是将师德作为考核的首要内容,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与管理。由此,师德考核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正式成为教师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所有人类社会的制度安排必定是既不够完美又不甚完善的”因而总会引发许多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各种有关教育管理的制度设计,都是在设想其所可能带来的好的方面,全然不去考虑各种负面影响。与所有人为设计的制度一样,师德考核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内在地隐含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师德考核本身蕴含着伦理困境以及道德与管理之间的冲突。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则师德考核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有可能损及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师德考核面临的内在困境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设计,其目的在于约束教师的教育交往关系,以维护教育秩序,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职业道德具有习俗、教育法律与政策、学校管理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因而需要道德来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力呈现出愈来愈弱化的趋势。师德考核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意味着职业道德已经不能有效地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意味着社会及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产生了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与加强师德建设相关联的“师德考核”,就成为人们试图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约束力的策略选择。所谓“师德考核”,是指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纳入到教育管理的领域,使之成为管理的对象与内容。而当师德成为学校管理考核的内容时,师德问题也就由一般的道德问题转换成道德管理问题。与此同时,师德考核本身具有的内在困境也随之暴露出来。

(一)师德考核面临伦理困境

师德考核实质上是预设特定主体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这种道德评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行为进行评价;二是对行为人的道德人格(品德)进行评价。正如包尔生(F.Paulsen)所指出的那样:“每一行为都引起这样两种判断,它们一是对这个人的意向的、主观的、形式的判断;一是对这个行为本身的、客观的、内容的判断。”然而,两种道德评价(考核)的依据却不同:前者看效果,后者看动机。穆勒(J.S.Mill)所作的精辟阐述就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穆勒指出,“功用主义的伦理学家主张动机虽与行为者的品格关系很大,但与这个行为的道德性无关”,因此,“好的行为并不一定表示有德的品格,可褒奖的品性也屡次发生可贬斥的行为。假如在任何特种场合,显然有这种情形,那么,这种情形就影响他们对于行为者的评价(当然不影响他们对于行为的评价)”如此一来,对于师德考核的主张者来说,他们必然要面临两个两难选择:是考核行为还是考核行为者;是考核动机还是考核结果。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这样的情形也是经常发生的,即教师出于善良的动机、良好的愿望,最后却导致了一个坏的结果。实际上,任何一件事情的结果总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绝不仅仅是职业道德不良此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事件的发生表面上看起来是职业道德问题,实际上可能是教师的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所致。这样,通过事情的结果来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便有可能出现错误。而当考核出现错误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的师德考核就有可能失去制度的基本公信力。当师德成为考核的内容时,有可能导致在学校里出现“以成败论道德”的局面。

(二)师德考核面临管理困境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考核只适合于那些易于度量的行为,而那些不易于度量的行为则不适合于考核。无论是从过程还是从结果来看,职业道德行为都属于不易于度量的行为。各地所制定的师德考核办法,多以教师违反道德的关键性事件为考核要点,由此可见考核面临的管理困境。

从考核管理的角度来看,以关键性事件为师德考核要点,这样的策略应该说是明智的选择。它所带来的问题是,师德问题也就被简化为几种特别突出的职业道德行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职业道德的总体状况也会因为考核的细则而被遮蔽起来。此外,师德考核本身意味着监控或监督。然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所具有的个体化特征,使得非在场的人们难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道德行为表现的监督,无论是教育行政官员还是学校校长、中层管理者,都无法实现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完全监控。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使得师德考核没有坚实的客观依据。道德的约束力当然也与他人的监督有关,并且这种监督是以称赞或谴责为其行为后果。不过,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监督是与普遍的舆论密不可分的,即只有当某种行为受到普遍的道德谴责或称赞时,某类行为因受到道德评价而使得被评价者收敛或持续进行。任何生活在一种普遍的舆论环境中的人们,都将不得不受到来自舆论的约束或激励。然而,就师德考核而言,其所施加的影响力并非依赖于普遍的舆论,而是来自于外在的利益得失。由此,师德就成为谋利的工具,而不是发自教师内心的道德信念或道德良知。这样一来,在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说就不是道德,而是一种精明。

制度影响人类选择。师德考核作为一项制度设计,其基本出发点是“个人理性并不必然暗含着团体理性”。由此,在师德与考核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立足于职业道德,教师是超越自利性追求的道德存在者,意味着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将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而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教师则被看作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者,即个人在面对现实的选择时,他将挑选“较多”而不是“较少”,从而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师德考核”作为制度设计隐含着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即教师会为自己的利益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而不是遵从职业道德的要求来实现学校以及教育对象的利益;其隐含的思想是,师德问题归结起来是一个激励制度和惩罚措施的机制设计问题,师德因此也被看作是通过恰当的奖惩制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规制。

二、师德考核可能带来的问题

师德考核所具有的内在困境有可能引发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结为师德考核的“去道德

化”,即师德考核可能引发各种“道德风险”问题、非道德化问题、道德行政化背后的制度成本问题以及师德考核作为一种人为设计之制度的不完善f生问题。

第一,师德考核可能引发教师职业实践中的“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是公共选择理论和经济学用于描述个体有利于私人利益但不利于公共利益行为的常用术语。林毅夫指出,由于个人理性以及信息的昂贵与不确定性,使得集体行为中会产生某些个人单独工作时所不存在的问题,例如欺骗、“磨洋工”“搭便车”和“道德风险”等。道德风险最初的含义是,一个人因为参加保险而降低了他防止风险的努力程度,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监督的不完全,人所付出的努力小于他得到的报酬。为此,需要一些制度安排来实现监督、强制执行等功能。实际上,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属于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基本制度之一,其功能在于防范上述问题的出现。

然而,当师德被列入考核的对象而成为管理的内容,依靠内在的自觉活动又被转化成外在的管控对象时,信息问题以及个人理性问题就会重新被引发出来。例如,当人们试图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考核时,就会产生道德风险中的隐匿行为,即当事的教师有可能努力地将自己的不道德行为隐匿起来,以便获得较好的师德评价。随着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制度化,类似的博弈行为就会出现,即产生“对策”现象。因为师德考核的制度设计,教师就可能会运用各种“权谋”来逃脱师德考核带来的惩罚。师德考核最终会因为教师的策略行为而失去意义。实际上,无论设计出怎样完善的师德考核体系,都不可能对教师的全部行为进行考核。

第二,道德问题的非道德化问题。道德是以偏离自利行为的方向为其特征的,如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荣誉、忠诚等。而师德考核要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就必然要以利益的影响为条件,否则师德考核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师德考核将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师德考核结果带来的外在价值,忽略师德自身所确立的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这样,师德考核有可能更一步地促使教师背离自身的职业道德,而单纯地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师德考核结果的去职业道德化,或许是那些鼓吹师德考核的学者和官员所不曾预料到的。这是由管理主义导致的管理与道德分离带来的必然结果。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及其提倡,目的在于使得不可能实施实际管理的空间限度与行为表现体现为教师的自觉,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然而,当师德成为考核对象时,那些原本应该归属于教师自律领地的行为,就由此而划归到外在的管理领域。这种道德的管理化或行政化可能使得教师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但也可能使得教师不再受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

第三,师德考核的制度成本问题。师德考核作为一项制度设计,就不能不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制度成本”或“交易成本”问题。贝纳姆(A.Benham)指出,组织的生存以及游戏规则的持续都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成本”是指“用于制度和组织的创造、维持、利用、改变等所需要资源的费用”,其中包括管理性成本和政治性成本,前者是指组织内部行使命令权力的费用,后者则是指制度结构的运作与调整相关的费用。为了解决师德考核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学校管理者就不能不投入更多的资源,以获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信息,由此又会引发出师德考核中的管理成本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成本: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或信息的搜寻成本;二是“道德风险”成本以及师德考核不客观而带来的公平成本问题,即由于师德考核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由此使教师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反过来引发更多的职业道德问题。

第四,理性的局限性意味着,我们不可能设计一种完满的激励一控制体系来同时规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自利(倘若我们把教师看作是基于自利性追求的理性存在者)。学校教育管理者能够做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严密控制吗?如果做不到,那些逃脱师德控制的职业道德违反者又将产生怎样的后果呢?更为重要的是,师德考核是否能够保证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有所改善,这并非是一个确定无疑的问题。毋宁说,师德考核能够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乃是人们的一种想象而已。

三、师德考核走出困境之思考

学校管理者的重心应该是激发教师的奉献精神,而非操纵教师的自利行为,至少就教师的职业道德而言,应该如此。伯纳德(C.I.Barnard)早就指出:“责任感使献身精神成为理所当然,并引起对合作的忠诚,少了它,组织能力将不能释放,也不能提高……然而,组织的持存长度是与管理道德的宽度成正比的。这仅仅是说,深谋远虑、目标长远、理想远大是持续合作的基础。”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对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管理主义的师德建设思路或道德问题管理化,显然是有其内在缺陷的。面对师德问题,基本的思路应该是从伦理道德自身的逻辑出发来解决。过分迷信行政权威或管理效率,不仅难以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生态环境。考核的功利化倾向将使得教师更加从利己的角度而不是从利他的角度来选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引导教师离职业道德愈行愈远。

首先,应当明确师德考核要解决的问题、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怎样的师德考核最为合理。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施予的行为作为一种职务行为,其职业行为的道德性理应受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完全地局限在私人生活领域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要求,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可能带来严重的教育问题。关键之处在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该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亦即他们该如何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进行奖励或谴责。毫无疑问,教师应该承担因违反职业道德而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如此,则问题就主要有两个:一是由谁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二是由谁来认定和追究教师应该承担的职业道德责任。职业道德的评价与职业道德的归责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应该将其混淆起来,彼此不分。

实际上,从目前师德考核的制度设计来看,一种量化的师德考核恰恰是把师德评价问题与师德归责问题混同起来。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师德考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失德行为的发生。但失德行为的减少是否就一定意味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这很难说清楚。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清楚的认识,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就会流于单纯的形式考察。

其次,分离师德评价与师德问责,明确不同主体在师德考核中的责任分工。由于现代教育生活的组织化与制度化,作为组织体制内的教师,普通公众确实难以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问责。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或自然社会中,人们通过对教师的选择来表达一种道德问责的意愿。但在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这种情况已然不可能。然

而,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如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无能为力。是否拥有职业道德的惩罚权力以及如何实施职业道德问责,直接关系到师德考核作为补充性制度的合理性。着眼于解决师德考核中的人性困境、管理困境与伦理困境,可以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归于公众,而将职业道德问责归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师德评价与师德问责的主体区分意味着,即使是强调把师德作为考核的首要内容,也仍然是以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监督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开放性。当公众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质疑或批评时,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才获得了问责的前提条件,同时使得对教师进行道德问责有了一个坚实的事实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一个公众参与师德监督的舆论平台,借助这个舆论平台,公众能够自由地就教师的职业道德发表意见和观点。对于教师来说,公众的公开监督乃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之必然。而即使是追究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也应当是确立职业道德底线,并以这种道德底线作为职业道德问责的标准,防止将问责的要求局限在较高的道德要求或目标之上。这就是说,即使我们认同师德问责,也必须持有这样一种师德考核的立场,即将师德考核看作是对教师提出最低限度的伦理要求。

最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应注重加强师德教育,启发教师的道德自觉。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应突出主体的自觉与自律,突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唤醒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并形成教师的职业道德自觉。道德的问题需要依据道德的逻辑来加以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使职业道德对教师有约束力。从伦理学的逻辑出发,职业道德对个体的职业行为的约束力,无非发于内和源于外。前者是基于职业良心与道德良知,形成道德自觉;后者则是迫于失德带来的各种惩罚,包括舆论的谴责等,它依赖于各种外在的约束,如督导等。任何只强调单一方面的道德约束力,都将不能保证行为的道德性,至少在纯粹的道德主体尚未存在的社会中是这样的。因此,我们需要促成道德自觉与外在约束的双重努力。就师德考核作为一种强化师德外在约束力的手段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而言,我们更需要从道德的伦理自觉入手。

参考文献:

[1]奥斯特罗姆,菲尼,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M],王诚,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何怀宏,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95

[3]穆勒,功用主义[M],唐钺,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19

[4]席酉民,管理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76

篇5

2012年10月24日上午,网友“@将讲090080”通过微博的一张照片引起网民愤慨。照片中,一名女子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被揪耳幼童双脚离地近20厘米,表情痛苦,号啕不止。相反,女子却开心地笑着。

经网友“人肉”搜索,证实该名女子为浙江省温岭市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随后其更多虐待幼童的照片被曝光:往孩子的嘴巴上贴胶纸,把水桶、垃圾斗套在孩子头上,更有甚者,直接将孩子扔在了垃圾桶中。

而这只是近期进入公众视野的虐童事件中的一例。

谁制造了虐童“冲动”?

20岁的颜艳红万万没有想到,她会以这种方式一夜成名。

只是为了“好玩”,她双手捏住班上男童的耳朵,把他拎了起来。为了留下这个“好玩”的瞬间,她还叫正在班上实习的童老师帮她拍照。

本来这张照片也会同其他的多张照片一样,安静地待在这个“90后”女孩的QQ空间,而现在,这张照片宣告了她教师生涯的终止。

因算不出10加1等于几,山西太原一5岁女童10分钟内被老师连续抽打70多个耳光;因为操没做好,陕西4岁男孩的手被老师用锯条割出血……

在安徽省合肥市金星幼儿园园长李华看来,此类事件的发生,首先是师德教育的缺失。“这一点上教育主管部门的督查、幼儿园管理者的责任心至关重要。”

“园长如果从老师入职到教学过程中的考查严格把关的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干这项工作,爱孩子是前提,而这种爱是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看出来的:对孩子的热情回应,给孩子的拥抱等等,这些细节,都可以反映一个老师的品行。目前很多投资集团看中了幼教市场这块大蛋糕开始办幼儿园,但对师德培养却参差不齐。”李华说。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资深心理咨询专家杨梦华认为,涉案教师做出此类举动,或因没有很好地管理自我情绪。

杨梦华说,现在的“80后”甚至“90后”年轻教师,他们情绪失控的原因来自两点:一是他们多数作为独生子女长大,备受家长呵护,自我中心是他们的成长标签;二是他们生长的环境,包括物质的宽裕和思想的开放,导致他们社会化的状态相对弱,个性化的状态比较强,社会责任和社会规范在他们身上表现得不如父辈甚至更上一代那样强。

“但他们的主观意识并非真想伤害别人,不是那种跟你有多大仇恨采取报复行为,仅是为了满足自我情绪的冲动,由此造成对孩子的伤害。然而,这种伤害对7岁以下孩子的人格成长影响非常严重。”杨梦华说。

有舆论指出,一些虐童现象的产生也反映出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中国学前教育过于功利。

据了解,山西老师“打70多个耳光”的直接原因竟只是孩子做不出一道算术题;2011年,陕西省旬阳县磨沟幼儿园代课老师薛同霞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诵课文,便用火钳将孩子们的手烫伤。在中国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情绪下,农村地区中小学体罚现象更为普遍,有的家长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才”的荒诞逻辑,甚至嘱咐老师,“孩子不听话就打,都是为了孩子好”。

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有评论指出,超前教育受到家长追捧成为了幼儿园出现体罚现象的温床。

公共幼教资源匮乏成“诱因”

在温岭幼儿园虐童事件中,颜艳红没有教师资格证被媒体反复提及。据了解,在蓝孔雀幼儿园的16名教师当中,包括园长在内,也只有3位老师具备教师资格证。

“考虑到现实问题,持证上岗的幼师远远满足不了幼儿教育的需求,先上岗后考证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幼师队伍中持证上岗的比例是40%。”温岭市教育局副局长滕林华表示。

10月26日浙江省教育厅召开的新闻会上公布的一个数字,透露出浙江省幼儿教师队伍的隐忧——目前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幼儿教师有4万多人。

虐童事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幼教资源缺乏的反思。实际上,这种现象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此前,山东省教育厅也公布了他们对全省17个地市,194所幼儿园的抽查结果。抽查显示,53%的幼儿教师没有取得教育部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17%的园长没有取得园长任职资格培训证书。其中德州市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幼儿教师比例为零,莱芜市的这一数据是3.2%。

一边是民办幼儿园爆发式增长下管理不到位、幼师资源严重不足,另一边则是公办幼儿园供不应求的无奈格局。

随机采访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公办幼儿园,因为它经费充足、硬件好、师资条件好。但是把孩子送进数量有限的公办幼儿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长期从事幼教工作、不愿提及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很多民办幼儿园,老师没有编制,前几年连劳动合同都不签,说开除就开除。相当一部分人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甚至还没有保姆收入高。

“目前,幼师可以说是最需要人才却最留不住人才的岗位,要求老师会弹、会跳、会写、会画,但是收入却和付出不成正比,长此以往,越是有能力的人越不会在这个领域干很久。园方招人标准也只能随之降低。”她说。

长期关注留守儿童研究的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入园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中很多人都在“黑户”幼儿园上学。

“如果教育资源长期得不到平衡,行政监管经常缺位,法制的阳光照射不到,缺少教育公平的幼教体系内就有可能产生虐童行为。”王开玉说。

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我一看到儿子被拎耳朵的照片,就浑身发抖起鸡皮疙瘩,颜艳红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接受媒体采访时,温岭虐童事件中被拎耳男童的母亲君燕泣不成声。“儿子现在在家,耳朵还有淤血,一听说去学校就害怕。”

专家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奠定一个人人格成长的基础。三五岁的孩子受到伤害,影响可能在10多年以后,所以受伤害程度很难量化。就算是十几年以后,量化之前伤害造成的影响也是个难题。因而,当务之急应是如何避免悲剧的重复上演。

王开玉认为,中国学前教育必须尽早摆脱“应试”影响,加强对生命尊重和敬畏的教育。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并从职业规范、法律与制度层面解决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政府则要加大投入,保障和提高幼师的收入待遇。

11月13日,以“寻衅滋事罪”被批捕的颜艳红,被当地检察机关做出“暂不批捕决定,案件退回警方重新侦查”,11月16日,颜艳红无罪释放。尽管如此,关于虐童罪是否应该入刑的讨论并没有停止。

目前,我国刑法并无“虐童罪”,已有的虐待罪仅限于虐待家庭成员,且量刑一般不超过两年。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星水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将虐童行为入刑,“条件已经成熟”。

“我国未成年人的比例约占总人口1/4,城镇居民又多是独生子女,避免虐待事关儿童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无论从家长的期待还是国家的未来角度,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都应该优于成人,实行‘特殊人群、特殊保护’。”张星水说。

“我国原则禁止虐待儿童的法律法规很多,比如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大多是倡导性的,不足以保护儿童免遭伤害。”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表示,从虐童行为本身的内涵看,它其实包括了所有对未成年人的侵害,不止幼师进行肢体伤害那么简单。

皮艺军说,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有类似规定,但不具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缺乏一套可落实的司法程序。儿童是没有社会化的群体,依赖性非常强,一旦受害,没有独立表达诉求的能力。儿童有什么样的诉求,向谁,谁来控诉,谁来负责,都没有相关规定。”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姚建龙对媒体表示,不可操作性首先是现有法律对“什么是虐待儿童”定性不清,以致很多人不知道虐待儿童的边界,也不认为取乐、侮辱、忽视儿童的行为属于虐待。

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著名律师刘晓颖看来,虐童行为入刑,是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或者有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的行为予以定罪,这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过,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刘宪权撰文指出,不应过度受舆论与民意的影响,在刑法中增设所谓的“虐童罪”。

“现在真的已经到了防止‘刑事立法狂躁症’的时候了,即我们应该纠正一有风吹草动就增设刑法新罪名予以应对的错误理念。”他说,“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刑法条文中有关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的规定,已经足以调整相关虐童行为。”

篇6

凡客的闪光与尴尬

与此同时,好声音版凡客新季广告正如火如荼。凡客的套路正是中国电商和准上市公司们最常见的技法和玩招。拼眼球和关注,拼规模和体量,以此吸引投资公司一次再一次的注血。但,为什么不拼一拼实质营销、实质经营、实质管理的功底?使得巨量的震撼投资真正实质化、成效化、最佳化?

国内电商烧钱凶猛,但经营团队普遍营销和经营基本功上先天不足,用海量资金来增长经验,摸索成败,真正赢利的只有数得过来的极少数。经验和概念是其中一方面,心态是另一方面,投资人的钱花着不心疼,恰如我们的公款消费。运营者的资历和经验匹配才会有担当,更带来成效。

手握巨资时,凡客走的是精品路线,韩寒、李宇春们代言的特立独行的文化青年范儿给予了普通化的大众商品以气质。只是没有人知道凡客背后烧钱的速度快得惊人,缺乏经营成本概念,费用控制做得很糟糕。按这样的方式,卖上一百年,也是铁赔不赚。何况同样的T恤、衬衣真能卖上一百年?阿迪、耐克们也做不到。

凡客成功的是广告,失败的是经营。即使曾经风靡一时,那些仅仅只是昙花一现。一招鲜无法持久,网上卖T恤的方式很快会被众多弟兄模仿去,投资和经营回报无法达成时,品牌也会很知到生存的压力、资本的冷酷。产品没有核心价值,未形成品牌核心属性和附加值,很快就会陷入尴尬和遇冷。

更加尴尬的是当凡客们有了业绩的压力、利润的压力、生存的压力时,就会想尽办法最大化利用已有的电商平台卖一切可能卖掉的东西,把自己做成了杂货铺。战略、营销、经营上的严重短板使凡客一次次穿梭于天堂与地狱。当品牌只剩下一个面容模糊的名字,就是品牌的地狱。只烧钱不赚钱,无法为经营和投资人负责的企业不会是一个健康、成熟、钱途无量的企业,相反随时可能寿终正寝

品牌定位、产品定位、人群定位、价格定位---一切都要清晰,更要专业化和竞争力十足。面容模糊时,就会出现品牌不清楚自己的衣服卖给谁穿,受不受欢迎,能不能卖出去,更不清楚自己的身份究竟是在网上卖衣服的卖家平台凡客,还是主打互联网销售的凡客服饰品牌。消费者也不大知道款式和质量平平,挥泪大甩卖式的凡客与自己有什么相关。看重品牌的看不上样式,看重价格的不消受价牌。中国式营销、中国式经营、中国式管理、中国式投资的凡客看似庞大和强大,销售、经营、管理依然只是停留在原生态。

凡客同样忘记了创新,更忘记了以凡客的平凡品质和特定价位,拓展企业会议装和员工装、旅游团队装、促销宣传装、学生装等新的渠道定位是另一种更快速的批量产出方式。人无我有,公款消费不会挑挑拣拣,搞定渠道就可以,以雷总在实业界强大的号召力和资源优势,随随便便就能拉来很多给面子的订单。

面对消费者做时尚品牌并非凡客经营者的背景强项,服装业的整体低迷,设计的乏善可陈、质次价高,高度雷同,都给凡客这样半路出家的经营者提出了严苛挑战。

实业的视角反思

十几年前做投资时,注意到国内企业赢利的不足三分之一,包括一些合资企业。这其中固然有所处阶段的因素,如果企业还在市场投入和培育阶段,无须苛求。除此以外,则需要更多地思索内中的根源。

庞大而失控的运营成本吞噬了凡客、京东们作为电商本应具备的价格优势,成本优势,渠道扁平化优势,不上不下,不尴不尬,人员经验与管理不到位,费用下不来,销量上不去,利润亏空,也成为中国电商和准上市企业们的普遍通病。

不少企业误以为营销就是打款发货,能怎么卖就怎么卖;管理就是表格、绩效和条例,KPI、组织架构加会议;上市和投资就是多买几个企业,加合包装充大业绩,其实,都只是雾里看花,恰恰遗忘了营销、经营、管理都只能实质化,经验匮乏只会让自己在市场上步履蹒跚,举步维艰,虚无缥缈和不接地气只会让自己由盛而衰。这些形似和貌似恰恰是造成营销、经营、管理失血的漏洞。将近六周岁的企业不能独立经营创利,还在频频伸手向投资商奶爸要奶喝,以凡客为代表的电商运营集体现状值得中国实业界和投资界深思。

无数环球巨头由于产品和技术落伍、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营销和经营乏力或者退出了历史舞台,或者隐退了光环。而如凡客一般,即使砸钱砸的凶猛,不会当家和产出,也会很快现金流吃紧,规模和体量虽然可以用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快速催肥,但很快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打回原形,露出虚空的底色。

亡羊补牢,虽不为迟,但丧失的是时间成本和海量投入与效益损失。堤栏的修补,早动手,少损失,但更重要的是从企业营销、运营、投资、管理的第一天起就把事情做对,方法用对,用人选对,更要把战略和方向选择对,这样才会保证更佳的效率和结果,而不是倒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成为工商管理探讨的唏嘘案例。   医药行业的健康诊断

回归到医药行业,企业家们不妨用脑力为自己的企业简单做个健康诊断,为思维和方法做做健身操。

1.有无形成核心团队

人是创造价值的关键。企业是否建立起核心团队,团队的相关经验、专业化程度、能力、资源、品行能否确保企业营销和经营目标达成至关重要。产品和政策再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得力人员来实施,依然不生不死。不做团队投入,依靠单枪匹马,同样成不了大气候。

2.有无形成核心产品

不少企业产品数量众多,销量零敲碎打,个个长不大,没有形成核心产品。需要重新梳理,选择有潜力和优势的重点产品,对产品价值深度挖掘和包装。抓住重点和核心,方能使力。

3.有无形成核心竞争力

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何在?是否成立,能否持久?市场更新换代的速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时时客观审视自己,才能领跑和不被淘汰。

4.有无实质化运作

经验不足,实施不利,方法不当是营销、经营、投资失败的最常见因素。究竟做了没有,做得怎么样,是否保质保量,富有成效,还是恐龙招牌,落地空空?

5.有无明显的短板

实质化运作需要环环相扣,很多时候有一个环节脱节,结果并不是设想的90分,而是零。这个漏水的环节一定要堵住,而且要及时。

6.要维持,还是要发展

生存与发展,时时考验着企业家的决策。维持现有小康,还是追求持续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投入方向以及运作方式能否改良。与之相应的,则是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经营理念、营销理念和投资理念的更新和开阔。

篇7

[关键词] 反思能力;教师成长;提高

思考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促进大脑思维活动、改善行为的一种高级认知过程,人经常要思考、要内省。而反思考则更是区别普通人与智人的标志。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是教师自我评价的手段,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师肩负着启迪幼儿智慧、塑造孩子幼小心灵、培育其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国家未来创造性人才的远大重任。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加强在教学中的反思,在实践中的反思,在工作中反思,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和习惯,让经验和智慧在反思中升华,让遗憾和不足在反思中改变。做到教育更适合于幼儿,更贴近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反思可以促进理论型教师的形成

教育工作者从师德和天职主动积极地去反思,去梳理、去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那么这种反思是深刻有效的、真正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善于反思的教师必定会主动学习,自觉提高,把学习当成自己内心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因为教师在反思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反思时要查阅有关的一些著作、书籍、资料,要求证一些理论的依据,支撑自己反思内容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因此善于反思的教师必定是钻研好学的先行者。

善于反思的教师经常会读教育名著、教学专著、幼教专刊资料等,并将关键的理论记成笔记,将经典的话语记在心里,将受益匪浅的感受写成心得。经常会去看优质课课例或听他人的课,带着思考的眼光去看去学习,在学习中自然而然换位思考,如果是换成自己组织活动,会对这个环节怎么处理,会如何导入,会怎样去组织,会运用什么方法破解重点和难点等。教师还可经常读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书籍,关注热点现象、社会问题,这些看起来与教育教学无关,但是在阅读的同时能在这些知识的海洋中去感悟去受启发,并与自己已有的想法、经验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理论水平,逐步成为理论型教师。

二、反思可以助长研究型教师的形成

教学是一门永远有缺憾的艺术,就算教学设计得天衣无缝,但是在实践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不去实践你永远都发现不了,不去反思你也永远都解决不了。“改进教育实践的最好希望是把教师提升为自主和反思的人。”可见反思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紧密相结合的,它的运用对提炼教学智慧,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如笔者幼儿园的“一课三研”活动,首先是组织教师一起备课,在课前进行反思,预设能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找到重点和难点。材料的投放是否有助于解决难点,有助于幼儿的发展,过程的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然后由执教者上第一次研讨课, “第一次研讨”活动结束后教研组立即组织教师进行研讨,首先由执教教师反思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困惑和不足。然后让参与研讨的教师共同分析诊断,深入研讨,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改进意见,大家再进一步调整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提问,完善教案。再进行“第二次执教和研讨”,第一次执教后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成效如何,找出问题,大家又再次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分析调整、再改进,接着又确定第三次开展研讨活动。就这样,教育活动在实践、修整、提炼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成为集思广益共同雕琢出来的园本课、精品课。还可组织教师推门听现场课,看录像实例课,课后进行反思:活动中有什么好的经验、闪光点值得学习;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如果我是执教者,我会怎么做?并将反思认真记载,整理成教育心得或是反思日记。在“一课三研”活动中,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自主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在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提高和改进课堂,实现了理念向行为的迁移,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三、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创新型教师。而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在教学情境中能用批判的精神和否定的思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教学的能力,能用灵活的教学手法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要先进行教学反思,因为没有反思、没有批判、没有否定,就不会有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在实施过程中能提升到情感、意识、能力、知识等全方位的培养。在设计提问中要考虑问题抛出后孩子能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发散性思维, “发散点”应该在哪里,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能不能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如,教学音乐活动《破冰进行曲》中,笔者意识到以往的教法中孩子比较容易厌倦,兴趣不高、不愿参与,于是我们大胆地创新,改变以往用讲解、打击乐、表演的形式来理解音的强弱、节奏、旋律、乐段的模式,而是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将音乐各要素融入游戏中,首先创编故事情节,让幼儿倾听、欣赏,然后设计游戏情境,渲染游戏氛围,示范游戏规则,幼儿都变成一只只可爱的被冰冻僵了的希望得到解救的小鸭子,在音乐中一边体验旋律节奏的不同,一边做解救小鸭子的游戏,孩子们随着节奏用肢体语言、用神态表情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不同的动作和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游戏中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令人惊叹不已,整个活动幼儿兴趣高涨、情绪饱满,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出,反思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是一种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形成自我建构的过程,它能促进教师大胆进行创新,勇于超越。

四、教师通过反思可养成良好的思考和记录习惯

教学反思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行为,它不应该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长期的教学习惯,但是它必须是一种踏踏实实的行动,而不是作“秀”,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时,记录也就信手拈来,教师要做到:

1.记下成功的经验和亮点,这些点滴的经验积累都能成为以后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有助于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记录幼儿的真实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幼儿反馈的信息,幼儿的情绪表现,幼儿的参与程度,幼儿在课堂上的独特创造、精彩的语言、智慧的“小火花”,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把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这样往往可以使我们更适当地把握幼儿的心理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好地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使师幼共同成长。

3.教师还可如实记下干预课堂的一些不利因素,尤其从课堂的准备、材料的投放、过程的设计、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效果等方面查找失败的原因。因为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错误等。因此课后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积极地诊断查找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寻求对策,以免重蹈覆辙,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

经常反思可以使人睿智、使人周密、果敢成熟。教师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多去反思,及时去调整,将会体会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反思会使教师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 技工院校 教学名师 培养与反思

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每年在全市技工院校开展全省技工院校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评审推荐工作以及市级重点专业的评审工作。

一、技工院校教学名师的选拔要求

1.基本资格要求:要求从教年限已经满足从事技工教育10年以上,要求具有副高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专业理论课教师具有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并且具有学科带头人称号,被评定为市级或学校学科带头人。2.职业素质要求:要求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师德高尚,能够教书育人,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近五年至少二次年度考核优秀或获得市级及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能力方面,承担班主任工作或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班级或部门工作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3.教学改革要求:要求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主持或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同行认可。在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方面,具备一体化教师的素质,并积极承担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教学方法改革。4.教学质量要求:课堂教学近三年,所任教课程学期总评成绩及格率95%以上,优秀率40%以上。在社会培训方面,积极承担各类社会培训教学任务,近三年所任培训课程合格率95%以上,学员满意度90%以上。在技能竞赛方面,指导学生或教师本人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省级竞赛前3名,获国家级竞赛前6名。5.教研成果要求:主持或主要参与省级以上教研课题一项,成果通过鉴定。在论文教材方面,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研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部。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主持或主要参与产品研发、教具开发等。6.示范指导要求:在示范作用方面,在全省或本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高的影响力,近五年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或学术、业务讲座二次以上。在指导作用方面,积极开展师资培训,近五年成功培养二名以上青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师资培训班担任主讲教师等。7.继续教育要求:在培训进修方面,主动参加培训进修,近五年每年达到规定学时,专业课教师每二年参加生产实践不少于2个月,其中到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

二、教学名师的特质分析

1.敬业。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尚师德和先进的工作理念。敬业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敬业当作自己工作的灵魂,时刻牢记。职业学校教育的本职工作是教学生做事做人,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兢业。教学者始终多年如一日,坚持认真备好每节课,全身心的教学投入和奉献在教学岗位上。在技工院校,很多教师还要任班主任工作,会占用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第一线,从事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完成规定学时数倍的实践教学和培训任务。3.精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产业转移升级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学生。职业学校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是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普遍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专业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技能娴熟,教学艺术精湛,教学反思能力强。

三、教学名师制度的反思

1.教学名师制度的目的,是能通过这个形式培养更多的好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各学院也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技工院校开展“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活动,是加强技工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2.对于从事基础科的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要与实操结合起来,最好能一专多能,要求学校的老师紧盯市场发展的方向。一般来说,与一般高校相比,技工院校更加贴近企业、产业的实际需要,更讲究实际操作能力。3.名师评选作为一个导向,以名师促进教育专业的改革。这个专业的改革一定要和产业结构紧密相关,谁为这个产业调整培养出的人才多,那你就是当之无愧的名师。

目前,通过增加技工院校候选人名额,完善技工院校教师的评选指标体系,能够使一批既有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行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入选“教学名师”团队,通过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中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张桂春. 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的特质[J].教育科学,2012,28(6):62-65.

篇9

具有这种心态的人,恐怕不在少数。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是你想过没有?你所争的只不过是一钱一两、一分一角。有时买卖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即便占了几角钱的便宜,也索然无味,没有了好心情。在众人面前,既丢了面子,也失了风度。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自那以后,凡是我去买菜,从不还价。要是买农人卖的菜,我总是多买点,如果对方需要找给我一两角零钱,我也总是说不用找了。

那一天早上大概九点多钟,我从银行取款后,便到菜市场逛逛。刚要到菜市场时,见马路边一位老农的临时菜摊上有野生荠菜,我便弯下腰来,称了两斤。刚要起身离去,卖菜的老农说:“先生,我这两个甲鱼是野生的,今天早晨现捉的。”我问了价,老农说八十元一斤,我坚持四十元一斤,通过讨价还价,憨厚的老农好像忍痛割爱似的说:“好吧,卖给你!”我以八十元,买了两只两斤重的大老鳖,自认为捡了个便宜,便“打的”回家。见了爱人就高兴地说:“这一下可以大饱口福了。”可是刚一放下荠菜和甲鱼,我猛地一惊,我的包呢?我马上意识到,我从银行取的两万元还放在包里。我惊出一身冷汗,对妻子说:“我两万元丢在菜摊上了!”妻子催促我赶快去找,我失望地说:“现在已快十二点了,不可能了。”

在妻子的鼓励下,我只好怀着侥幸心理趁出租车去碰碰运气。刚下出租车,远远地就看见一位老农站在路边,扁担、菜筐背在肩上。我快步向前,老人见到向他走近的我,伸头打量着我:“你是买我甲鱼的先生吗?”我激动地说:“是的,老伯,你见到我的包了吗?”老人毫不犹豫地从蛇皮袋中取出我的小包,因为在讨价还价中,他对我的印象是深刻的。“请你点一点!”老人的态度仍然是敦厚的、和蔼的。我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元给他,以十分激动的心情连连说“谢谢您!”老人有风度地说:“谢谢可以,钱我是绝对不会收的。”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很不情愿地说:“那好吧,你还按八十元一斤,补我八十元吧!”一句话羞得我无言以对,只得从命。我递上一百元,他还坚持找了我二十元。

篇10

本人本学期主要担任七、八年级共六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正确领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以及教学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责。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以勤恳、顽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论为指导,积极学习、宣传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的发展;决不做有损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事;顾全学校大局,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名誉;决不做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和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积极参加学校和科组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坚持升国旗仪式;积极要求上进,能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社会上,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行事。平时较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严以自律,洁身自爱,决不参加打麻将等赌博活动;团结同志,互相合作,为其他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

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开学前制定科学的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使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平时较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作为科任教师,我十分注重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认真备课,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集体备课组活动,帮助、参与和指导其他教师备课和上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本人备课时,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及反思;上课时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认真、严肃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还注意以德育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所教课本版本更换,所以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片放映等多样形式,培养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期末时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后进生。本学期在扎实搞好常规教学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施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转变、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均得到了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利用课前或课后进行针对性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每周利用课间时间与其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帮助他们解决有深度的习题。另外,经常利用赖飞龙、张南生、唐秋红等本校同学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

三、在教研教改方面。

本学期能够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学习活动,平时注意结合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和新课程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及时在课余时间、科组学习时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相互交流,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综合素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新教育》等教育教学刊物,了解当前教育动态。参加了20xx年的远程培训,教师之间相互听课15节,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一节,做到教师间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在考勤出勤方面

本人身体和心理健康,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做到出满勤,没有迟到、早退或缺过一节课,没有请过一天事假和病假;坚持上班准时签到,从不让人代签。假期轮值班准时到岗,坚守岗位,频繁巡逻查看学校财物。

五、取得的成绩

顺利完成学校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包括教学计划、教案及反思、学期教育教学总结、假期轮值班等;顺利完成保亭教研室下达任务;所教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良好,实现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其中20xx年九年级中考本人所教科目全县排序第二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