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又可概括为一般学习程序和学科学习方法两类。
所谓一般学习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可称之为学习步骤。它大致可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总结等几个学习环节。所谓学科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总结出来的适用于本学科学习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程序的同时学习运用具体的学科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增长能力,有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般学习程序同学科学法之间存在着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一般学习程序适用于多门学科的学习,学科学法则通过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可按不同的程序环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初中语文在贯彻学习程序中的学法指导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所谓明确的预习目标是指:(1)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2)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所谓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1)指导学生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预习目标;(2)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避免些什么,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以初中记叙文为例,预习时的具体学法指导则体现在:1、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2、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3、指导学生运用写预习笔记的方法对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的掌握,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掌握的熟练程序,体现了学生学习技能的高低。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几个学习环节的效果。注意力集中是保障听课质量的前提。听的本质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复习法指导大致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做法。
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的地位。课堂是教师施都、学生求知的主要活动场所。语文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渗透对学生进行科学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见本文第一章的第二节《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另一方面也要渗透对多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语文教材本身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错运用的现象在语文教材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因此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做指导,以具体材料和现象思维做依托,用“披文以入情”做手段,就形成了语文教学中独特的教学方式。
三、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反馈的原理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法心得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能否对自身的学法状况进行有意识的总结,对学生能力水平尽快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反馈的原理随时进行自我批评,并根据评价结果来修正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帮助学生进行评价纠偏中,也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题档案”,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纠偏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订正错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改正具体的知识答案中的错误,还要从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角度去分析所以出错的原因,这就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每次阶段『生考试之后,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角度去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具体题目的分析到试卷的分析,找出具体的学法原因和整体的学法原因,然后进行归类总结,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并以此加强对学法的探究。
四、进行学法指导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 方法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又可概括为一般学习程序和学科学习方法两类。所谓一般学习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可称之为学习步骤。它大致可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总结等几个学习环节。所谓学科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总结出来的适用于本学科学习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程序的同时学习运用具体的学科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增长能力,有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般学习程序同学科学法之间存在着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一般学习程序适用于多门学科的学习,学科学法则通过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可按不同的程序环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所谓明确的预习目标是指:(1)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2)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谓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1)指导学生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预习目标;(2)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避免些什么,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以初中记叙文为例,预习时的具体学法指导则体现在:1.、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2、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3、指导学生运用写预习笔记的方法对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的掌握,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掌握的熟练程序,体现了学生学习技能的高低。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几个学习环节的效果。注意力集中是保障听课质量的前提。听的本质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有意注意,集中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加强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初中生对“怎样记”的认识一般还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
由于小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一学生对记笔记的认识一般都局限在对教师板书的照搬照抄上。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应随时对“怎样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玄法提练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路……至于适当摘抄教师的板书,只是诸多动笔法之中的一种而已。
篇3
创新是一个永远谈不老的的话题,学习与教学因自主创新而进步发展。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创新表现的一种形式,为了进步与发展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和学习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当前形势; 创新教学与学习方法出现的问题;创新教学的研究;创新学习方法的研究;总结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形势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各种改革的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
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操作平台”实施语文新课改,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自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树立自主创新学习的思想,是当代初中生必须树立的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即学习,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自主创新学习发展简要论述。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和学习出现的问题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什么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久而就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
三、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和学习的研究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的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能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甘甜苦辣,自觉地掌握求知的方法,且能在这个品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四、创新的学习方法的研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当然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的学习能力,经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取得“激其情,引其疑,促其思”的效果,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立自主创新学习的意识便会是常理之中的事了。
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初中语文创新的学习是必然的,也是时代的发展的需求,也是获得自主创新型人才途径。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深刻领悟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并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成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同时,创新教教学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方略[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情境;评价
探究学习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层面是指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研读课文,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觖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语言探究性学习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大语文学习。探究学习的范围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自我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准备与期待、阅读欣赏与质疑、阅读反思与批判、语文实践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而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探究性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壤,应当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使学生从“接受者”变“探究者”
自主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高度自主和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当然,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会切实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例如在古诗教学中,传统的教法以学生接受为主,学生就像是接受东西的容器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把字义、词义记住,然后把课文背诵下来,等学生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背出来了,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要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顺利进行,作为教师的一定要切切实实地给学生更多的支配权和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时间上,对学习进行计划和安排,在学习空间上,学生有展示个性、发展才华足够的活动范围。这样学生能够主动去查阅材料,为课堂上的良好表现而去做准备,真正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实现从“接受者”变为“探究者”
二、构建探究平台
教师要努力营造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由、平等、宽松、和谐和学习氛围,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并在想中、说中、做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师生在共同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科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增强语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性和实践性,它能充分突出学生的实践,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但从目前我们的教学环境来看,学生缺乏大规模的实践锻炼机会,因而我们可依据现有条件,在必要时适时点拨,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手段进入情景就很重要了。 从心理学理论中,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是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时,就不能单调地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如我在家朱自清的《背影》是有这样一个问题:朱自清为什么会流泪?综观全文可看出、朱自清对其父亲的特别感受,但一个大男人为何会对如此细微的事动情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兴趣,探究的课题也就由此而展开了。
三、引领学生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1)提出的问题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逻辑性,体验知识的形成性。(2)问题的程度要合适,能照顾全体学生的需求。(3)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老师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秘所问,问有所解,才是探究式教学的追求。有的人认为全堂课中,只要是教师问,学生答,搞的就是探究式学习。其实这种问答式教学并不是探究性学习方式中的“问题”呈现,它没有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而是老师把问题设计好,让学生以判断的形式作答。这属于教师越俎代庖,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动,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让学生发现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平等的对话过程,把教材视为学习研究,同时也是分析甚至批叛的对象,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让学生探究。
四、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进行拓展探究时,很多内容不在文本中,而在学生的广读博采、社会积累、生活经验与人际交往中,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语文实践,在语文探究课中尤其不能忽视。因此教师可以从内容的开阔性、角度的多元性等诸方面为学生搭好学习的台阶。
五、注意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不应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自己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各抒己见。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交流式的互评中,评价同学的朗读、回答和表演,指出其优点,提出其建议。特别是面对众多美丽的错误、可爱的偏见、荒谬的异端及灵动的创见等信息不迷茫,通过正确引导、参与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思辨能力。
篇5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素质教育的号角给整个的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也给语文教改提供了一个契机。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以其灵活多变的考查形式、囊括多学科的知识跨度以及全新的学习理念,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上,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线语文教师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笔者也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调整观念客观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题目,让学生背过,就能考好。平时不必把精力放在这上面。”这话听起来让人啼笑皆非。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误解。他们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中心,认为让学生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关试题,就完全能应付考试。其实,“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重在学生亲身感悟和体验,而非简单机械地背诵。
所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首先能够调整观念,正确认识综和性学习。简而言之,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活动,是指在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动参与,主动探究,重在突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实质上是指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以语文为核心,综合运用其他知识和方法,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也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上“大语文” 这一舞台!
二、紧扣教材准确综合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误解综合性学习的现象较多,这种误解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所措,因为“误解”,会使教师把综合性学习与专业教学研究等量齐观,从而导致实践上的偏差,影响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其实,综合性学习可以运用到我们教学的方方面面,大到一个课题,小到一个知识性的问题,都可能遇到这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大可不必一定要搞一些大型的综合性活动,尽量开发课本资源,随机地有目的地搞一些小而精的综合性学习,搞活课堂气氛,放飞学生理想的火花,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立体融合,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主题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达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当紧扣教材,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准确综合,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三、提前准备适时引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综合性学习也要有计划性。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提前准备,明确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原则上来讲,教师应精心设计学习情境,给学生明确任务,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活动。
在准备阶段,教师首先应积极地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这可以包括活动类话题、研究类话题、自然类话题、社会类话题,抑或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活动项目。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依据个人感兴趣,分组制订活动方案,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合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譬如,我在讲解《沁园春・雪》这首诗时,我先对教材教参进行认真研读,确立了赏雪、品雪、悟雪的活动过程,然后让学生查找以下资料:(1)有关本诗的时代背景资料;(2)文中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3)有关雪的诗词谚语;(4)文学名著中对雪的描写(找出2~3处即可)。实践证明,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极为踊跃,为活动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样,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这正是要达到的活动目标,也是教师指导、激发、激励的方向。
四、形式多样注重落实
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部分是放到每一单元的后面的,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像对待单元课文一样讲解,认为这就叫所谓“综合性学习”,这就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要求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科学化。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闭门造车,画地为牢。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种综合性学习教学形式,实践证明,他们是非常有效的。
1.表演
初中学生模仿意识很浓厚,总是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为了满足学生这种想象上的需求,我设计了课本剧,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自由飞翔,自由发挥。这样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还填补了课文的情节空白,拓展了学生想象。比如:对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给学生必要的提示,让他们放开手脚,把课文改成了剧本,然后拿出两节课时间“公演”,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2.竞赛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下转第189页)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这不光表现在考卷上,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比如:计时小作文、成语谚语积累、演讲赛等等。这种竞赛给了学生不一样的语文学习感受,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3.辩论
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不可开交。根据这一特点,在课上开展一些辩论会,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后,我就引导学生展开了“移山必要性”的辩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圆其说,极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学生学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中不断总结相关教学经验,必将为今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肖细白.让语文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3)
[2]余云华.中学科技活动课,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篇6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互动教学法;诵读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27-01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选择的文言文作品都是十分经典的,这些作品对于改善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还能够起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因此,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互动教学法
建构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其主要强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索与交流,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不单单可以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文言文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角色互动。角色互樱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交换,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尝试让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授课者的角色。例如,在《出师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然后每个大组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组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归纳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句式、常识等语言现象,并且推荐一个学生代表小组进行讲解。教师在每个小组讲解完后稍加点拨即可。第二,表演互动。初中很多文言文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表演互动来体现互动教学法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例如,在《塞翁失马》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善术者之父以及其他角色,设计扮演“马无故亡而入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设计扮演“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等。这些情节与语句都是人物性格的精髓之处,学生将其捕捉并且通过自己的演绎与表达展现出来,这样不单单可以充分理解文言文的词汇,同时还可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与文章内容,积极主动开展学习。
二、诵读教学法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看似传统,但是对于当前文言文教学来说十分有效。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文言文大多句式整齐,押韵上口。学生通过诵读可以形成一种情感,有助于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与主题思想。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只有认准字音,读准字音,才能够体会文言文抑扬顿挫的音律美感。在正字音的过程别要注意文言文中出现的异读与通假字情况。例如,《陈涉世家》中的“陈胜者,阳夏人也”,其中的“夏”读作“jiǎ”,并不是传统的读法“xià”。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注释。学生初读时难以透彻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就可以初步了解大致的含义,降低诵读的难度。例如,《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鹄之志”,很多学生都不知道“鸿鹄”是什么意思,在诵读时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这时可结合书中的注释“鸿鹄,即为天鹅”来理解,“天鹅”的对应者为“麻雀”,而“陈胜”则对应“佣耕者”。如果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注释,那么即使教师不进行讲解,也能够对文言文的含义与中心思想了解大概。在采用诵读法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范读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教师范读是辅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范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让学生参与。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例如,用笔标注教师范读中停顿、重音的地方,关注教师范读的韵律、节奏以及声调。第二,读得声情并茂。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有丰富的感情。例如,范读《出师表》,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教师的声音略带哽咽,加上投入的表情,可以让学生陷入对文章主题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深思中。
文言文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十分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互动法、诵读法外,多媒体法、情境法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1] 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10).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问题;措施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由于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因此教师往往选择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知识水平。但这种知识传授模式较为固定,造成学生的思维单一,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伴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深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已广泛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成效显著。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作用分析
(一)多元化教学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依旧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重要学习任务在于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及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和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1]。在长期的传统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仍然以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作业布置的形式推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只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没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无法满足今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与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模糊有关。运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从多方面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切入,逐渐转变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高效性教学的方式,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元化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前,各种高新技术在教育界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教师要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新型的多元化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跳出传统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加强师生之间学术与创新思想的沟通,真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尽情地感受语文的乐趣与魅力[2]。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问题分析
(一)多元化中缺乏独立且完整的单一模式
完整的语文教学模式不但包含了具体的教学流程、明确的目标、教学理念,还有完整的教学措施和评价体系,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并不能保证教学囊括这些要素,且无法确保一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初中语文处于小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过渡,因此教师必须在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同时也不可忽视教学的内涵与本质。
(二)多元化教W模式的转化不够灵活
在多元化教学中,教师要具备灵活的教学能力,适时地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化。但现实是很多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只是将其他教师的成功模板直接搬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在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后推广,却不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的差异性,在单一模式取得效果后难以融合其他的多元化模式组合应用[3]。实际上,多元化教学的选用并不应该建立在模仿与套用的基础上,这主要由于教师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多元化教学的理论与思想,也无法做到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因此难以保证各种模式组合应用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措施研究
(一)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有很多种,伴随着我国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已经大量运用于教育界的课堂教学之上,教师必须善于利用先进科技的优势,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为学生创设更真实有趣的情境。
比如在教学《狼》时,教师提前从网上搜索下载各种与狼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狼的特征,如犀利的眼神、下垂的尾巴、瘦长的面部等。随后,教师再整理一些讲狼的生活习性的纪录片,展现狼在大自然中捕食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狼贪婪、阴险的本性,这些新的感受与体验需要建立在感官体验基础上。
再比如教学《孔乙己》一课,教师可以运用另一种情境模式,即要求学生现场扮演角色进行模拟,在亲身参与、对话和感悟的基础上强化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封建制度的认识,从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带入现场情境中去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引入多元化的分组讨论模式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入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的模式,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合作讨论与积极交流意识,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发展[4]。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遵循组内异质及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同时紧密结合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讨论。
比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则可设置以下问题:文章中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是怎样的?这段描述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而作者又从父亲的背影中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出发,发表个性化的观点,在小组组员表达观点后,其他学生加以补充。这样积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不但有效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引入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教学形式
初中语文多元化课外活动的开展,应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的基础上。教师要尽可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课外活动,并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教学《风筝》一课,全文的重点是作者对童年放风筝的回忆,由此引发有关童年的深思。而初中生年龄不大,与此阶段相去不远,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外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室外放风筝的活动来感受这个年龄段的童真,并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多元化课外活动的引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只顾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瓶颈,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以激励的形式总结评价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再以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可以引进抽查、访谈、他评和自评的形式综合进行评价,并尽可能不局限于评价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一些学生即便语文成绩并不好,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这些创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难以从统一试题答案中体现。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意与想法,不能因学生答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而扼杀其想象力、创造力,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与赞赏。
其次,教师要积极引用多元化的鼓励形式。比如语文的阅读本身属于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教学过程中坚持“体验与理解”的原则,确保答案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使得语文知识在学生的创新和自我感悟表达中逐渐增值[5]。
总之,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尊重学生想法和感受的基础之上,确保评价所传导的信号都是真诚的、积极的,绝不压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尊重,充分挖掘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力求在不断鼓励学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表_个性化的观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对学生多元化思维与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而对应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应该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应用方向。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善于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创新的眼光和针对性的间接专业研究各种教学方式融合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研究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174.
[2]曾雅雪.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43):114.
[3]黄珍.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求知导刊,2016(10):92.
篇8
关键词:教案准备;教学目标;教学观念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教学过程分散,学生理解不够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出现这样一种不良状况,学生对即将要学的课文没有做到适当的预习与熟悉,对已经学过的课文没有做到深入理解与把握,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将教学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知识点做出深入的分析与讲解。从而使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内容表现得比较分散,学生理解起来不仅没能减轻难度,反而会更加困难,甚至有可能会片面理解或者出现断章取义。
2.课堂缺少讨论,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只需要理解和接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语文和数学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它在大部分问题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数学中的答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语文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正确答案,所以这就需要在讨论中得出结果,但是在当前的课堂上,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进度,在学生刚产生讨论的时候就急于打断,使学生没有进入到更深一步的讨论之中,更不用说更深入的理解了;也有一些语文教师在学生产生分歧的时候,讨论还没有发生就已经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说了出来,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讨论,缺少必要的思考。
3.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灌溉”式课堂教学现象十分普遍。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中心地位,整个课堂都是随着教师的脚步进行的。
这种“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抑制,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受挫,这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学生就像是一个学习机器,教师就是开动机器的工人。
二、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由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必须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开创适合时展的新方法,才能充分地发挥语文的基础地位。
1.充分把握课文
教师研究课文、弄懂课文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说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充分掌握该篇课文,那么教学过程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局面,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思想都能做到胸有成竹、脱口成章,才能进一步讲给学生听,才能给学生解答各种“疑难杂症”。
2.做好教案准备
古人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士兵来说,阵前的准备可以增加生存的几率,而对于教师,一个好的教案准备无异于一节成功的课堂基础。可以说,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
3.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积累,所以,教学目标尤其重要。如果说语文的教学过程是漫无目的,教师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或者说是东扯一点,西拉一点的讲解,老师是轻松了,随意而为,可是苦了学生。所以,教学目标必须要明确,要对于一节课要有一个目标,即需要学生学习到什么知识;也需要对于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教学有一定的目标,即需要掌握什么;更需要对于一个学期有一个教学目标,即需要提高什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是以学生为根本的,而不是以教师为根本的。
4.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所在,学生必须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前进,稍有不慎,就会落后。但是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所在,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针对学生,让教师适应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表达场所。教师的一味强行灌输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需要学生发表意见的,即使是不正确的观点,只要是表述出来就代表他思考了,通过教师的更正会比强行的灌输起到更好的效果。
5.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
新课标下,合作性学习是其基本理念。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研究精神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老师永远是对的”的观点,也许在某一个知识点上,学生知道的比老师要知道的多,毕竟人无完人。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当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互相学习,平等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知识难点,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共同讨论和研究,让更多学生都可以广泛参与进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语文教学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误区的出现在探索过程中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在误区中学习到经验和知识,从而转化为更好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总之,一切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根本,教学方法的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可以学到知识为评价标准的。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9
1 词汇教学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它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成分。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做基础, 就无法同他人进行交际。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词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 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部分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词汇的处理令人担忧。尽管新大纲和新教材对此提出了要 求,但在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仍可以看到教师只注意知识的传授,单纯地讲解词汇的读音、词义和拼写。 他们无意识地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使词汇学习脱离了生活。学生只是通过硬背孤立地记住几个单词,却无 法准确地使用,以至在造句中出现“Open the light.”和“I happy hear the news. ”一类的错句。错误出 现在学生身上,问题却存在于我们教学之中。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无疑会影响中学外语教学的质 量。目前,不乏有关词汇的教学方法,如集中识词、构词识词、情景识词等,在教学中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但这些方法在体现词、句、文三者的内在联系上仍不鲜明,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词汇教学的改革 势在必行。1997年2月, 北京市基教中心外语教研室组织部分区县教研员和部分一线教师开始了对初中英语词 、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将此项研究定为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
3 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原则
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指在教学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教学中要将词汇融 合到句子直至语篇中去。词汇只有放到句子或语篇中才会有其实际意义,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
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单词的音、形、义,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 言实践中学会使用这些单词,从而达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4 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1)呈现(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
①由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其意义。
②教师也可以直接提供课文中含有该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去理解。
(2)示范与模仿
由教师口述含有该词语的例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学生依次口头重复例句,进行模仿。
(3)扩展
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图、填空、口头英汉互译等形式操练含有该词语的句子;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 总结和认定所学句子的结构。
(4)初步运用
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课文中的例词进行口头造句,或自编约四句话的小对话,其内容和意义有一定联系。
(5)综合运用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学过的例词连贯起来,口、笔头完成4—8句话的小作文(对话)。该作文可分为:a.控 制性作文,即由教师事先设制情景,给出图画或中文提示,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条件作文。b.非控制性作文(自 由作文),即教师不提供任何条件,学生自行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例词自由发挥作文。例如:教授There be句型 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教师给出一组复合幻灯片,第一幅图为:地上有一袋大米, 盒子里有一杯桔汁。教师给出There be 句 型的单数例句后, 请学生重复There's a bag of rice on the floor.There's a glass of orangein the box.
2)学生理解了There be 的含义和用法后, 根据第二幅图用Therebe句型模仿造句。如:There is an ap ple on the table.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There is句型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教There are句型的用法。
3)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图画或实物,用There be句型造句或编出3—4句话。如:
This is our classroom.There's a black-board on the wall.There's a book on the teacher's d esk.There're some desks andchairs in the classroom.
4)不给任何提示,学生自行作文。 例如: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处理第二册第20单元重点 词汇时,如:help sb.do sth.,help sb.with sth.,cook,do the cooking,sth.different(形容词后置 用法),like…better,like…best,with,可采用以下做法:
教师通过对所学对话的提问引出重点词汇。如:
①Ann is coming to Chen Hui's house for supper.What mustChen Hui do for her mother?What di d Chen Hui's mother say toChen Hui?(引出help somebody(to)do something和do the cooking)
②What will Chen Hui and her mother cook? ( 引出重点词汇cook,something different)
③What does Chen Hui want to drink?And what does Ann wantto drink?(引出重点词汇with)
教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如:
①help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Could you help me do my English homework? (Could you helpme with my English homework?)
I often help my parents do the cooking on Sundays.(I often help my parents with the cooking .)
Let's help Uncle Wang clean the house.( Let's help UncleWang with the house cleaning.)
②cook,do the cooking
篇10
一、变教学为导学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学”的角色,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教师应该做出准确的答复;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盲点,教师要进行指导性点拨;对学习小组的展示情况,教师应当拿出评价性意见。在其它的教学环节,教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提高素养。
二、明确自主努力的目标
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上课前,把每堂课的学习目标一亮,学生心中有了个总的“奔头”。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三、努力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教师主导作用”之中,对“鱼渔教学法”作出了非常形象化的说明: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体现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这不过是“授人以鱼”的现象;而如果教师体现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思想行为特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充分发挥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