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
高中历史;价值教育;唯物史观;核心目标
一、前言
高中历史属于人文社会学,其所具备的教育价值是不能忽视的,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能提升学生的人格和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所以高中历史教学需找出所面临的困境,并以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最为恰当的方法实施价值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境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第一,教师仍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将教材或教参作为教学主体,过于依赖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利。第二,教师的教学仍然陷在应试教育中。在教学中,老师教学方式的开展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虽然在新课改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但是过于片面的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历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和道德价值的培养,仍然陷在应试教育中。第三,历史教学和现代社会脱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主要是对历史遗产方面的宣扬,却没有站在现代化角度去引导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历史教学缺乏前瞻性。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价值教育核心目标
(一)提高人生境界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利用辩证思维对历史进行批判与反思,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历史人物的真善美以及民族精神,并能够在该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二)提高社会责任感
历史发展中涌现了大量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是引领时展的先锋人物,他们的自我价值在社会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价值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实现个人理想,将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扩展视野
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民族精神和国家发展的认知。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不仅仅是自己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还需要尊重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现状的了解,扩展自己的视野,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认知与责任心。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实施
(一)唯物史观教学思维与方式
历史的教学内容具有“实事求是”的特点,在对历史进行求证的过程中求证方法本身便已经具备了对价值的判断与选择,让研究历史的方法与态度也具备了价值意义,已不再局限于研究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的生活态度。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唯物史观思维与方式为基础进行价值教学,能够在对历史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基本素养,提高实事求是以及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能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二)现代角度审视历史教育
现代化教育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本质,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精神的表现,也能够促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对于历史学的现代化教育而言,其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精神与境界,不仅要帮助人类发现自我同时还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比如在进行改革开放阶段的历史教学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顺应历史发展而产生的改革开放的内容,还要进一步的体会这一决策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现代角度审视该决策对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等,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弘扬历史文化
历史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其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弘扬历史文化能够提高学生对国家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进一步在弘扬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个人觉悟与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地位等,进而有承担国家发展重担的觉悟。
五、结语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而历史学则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文明发展史。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历史内容和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认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进行价值教育时,教师必须清楚了解价值教育的核心,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作者:易利平 单位:江西省宜春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策略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历史活动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和课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中应该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师设计探究问题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历史活动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按照教科书的建议进行,也可以从课文中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展;课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人通过课后的资料收集,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等,是对课内学习的补充。
利用探究性学习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成效比较显著,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需要反思的问题。
(1)需要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更新能力的教师。教师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及时更新,那么教学模式就得不到根本的改善,教师的知识能力不能及时更新,就无法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2)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要处理好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探究性学习是对过去接受学习模式的改革,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不能完全摒弃接受学习,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老师的教授来弄明白。
(3)要积极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当前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信息主要源于校内图书馆和网络,但是这些都不能在高中生心里建立事实依据。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要积极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地方切身感受历史,提高感性认识。
历史教材对历史的描述大多都是结论性质的,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历史内容,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历史史料,不但能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时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适当地引用一些史料,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高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和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积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成效,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全球史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当前推行的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上体现了全球史观,打破了传统的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叙述的旧体系,采用了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专题史,中外合编的新体系。全球史观不仅表现在教材的编写上,而且在高考试题中也有所显露。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全球史观。
一、全球史观的提出
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欧美历史学家,其中以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阿诺斯最具有代表,其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闭塞、分散状态,逐渐形成相互联系,融合开放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历史。这一史学观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历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渗透。
在长期的探讨过程中,这种观点已被多数学者接受,并成为世界史研究的主导理论之一,同时也被我们中国史学家所接受。
二、培养学生全球史观对历史教学的意义
1.全球史观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从新史观的角度思考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当今,由于科技革命引起的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强,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从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更进一步向世界开放,走进世界。历史教学要适应当今形势,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球史观教育。
2.全球史观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不同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在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肯定其多样性、差异性,要宽容、理解和尊重各自的文化,认清它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全球史观有利于学生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体会历史进程的艰难、曲折和进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人类社会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但每一步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各国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个社会形态,是经过反复斗争的结果,新旧势力的多次斗争,才推进社会向更高一级进步。
4.全球史观有利于学生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学习,充分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所表现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随着交流、传播,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如我国的四大发明问世后,逐渐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体现全球史观,是当前历史新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反对孤立、片面地看待历史,主张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三、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全球史观下,就某一历史时间段,采用横向联系的方法,找出本阶段各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概括出本阶段的特点。在全球史观下,我们学习某一国历史事件,不能简单地、孤立地讲解该国的历史事件,而是必须和同一时期其他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找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概括出特点。
2.在全球史观下,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时,要辩证、全面地分析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特别是殖民侵略史。我国从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英、法、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一步步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的屈辱史、血泪史,但同时也中国的近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开端。外国的侵略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外在动力。
3.在全球史观下,以时间顺序,进行纵向联系,探索和发现历史发展趋势。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的发展过程。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从相对孤立、分散的状态,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革命后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二战后特别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全球史观教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发现、分析、探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整体上认识历史,开阔眼界,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车华玲.“全球史观”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学,2006(6).
[2][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篇4
个层次之间,肩负着普及又提高的双重任务。从传授历史的角度说,是初中所学知识的扩展和加深;从培养能力的角度看,是运用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其蕴含的思维能力要求,开拓和培养较高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改 教育
一、历史学科遭遇窘况的原因
l.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历史学科的重视不足。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阴霾下,不少学校、家长乃至学生把历史学科视为“副科”,设置课程时。历史学科的课时数很有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往往很难全部完成。这就带来连锁反应: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法上仓促简单,敷衍对待,扼杀了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有些学校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课改精神,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报考文科的学生相对较少,成绩也相对较低,在历史学科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数量有限。
2.对历史教材使用不恰当,学生缺乏质疑意识的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教材而非用教材的状况。教材中的结论只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所以必须有质疑的精神一些教师不仅自己设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而且扼杀学生的质疑意识,不允许学生质疑,既导致课堂教学的索然无味,又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
3.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历史教学评价内容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个单一的工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评价不够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1.创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历史教学因其包含的人文情怀,可以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历史是一种基础知识,是一部社会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知社会之兴衰,重视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的人。各科皆有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所以历史正是各学科的交汇点所在。因此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知识探究的过程,鼓励学生积累历史知识,发挥想象力,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2.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在历史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幽默风趣的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断出现的挑战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如考察历史古迹、历史问题专题研究编演历史剧等方式,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使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展自我能力,学会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程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诠释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范围。当历史知识以动态的视频、历史影像、课程设计等变换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就会被激发,枯燥的历史会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对历史情境的营造,学生可以用眼、耳、心感知历史长河中的社会巨变,朝代更迭,“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更为充分地理解历史。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了一个师生共学、共享的和谐课堂。
3.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人文精神。
教学不仅仅是讲课,课堂上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创造表达思想、释放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跳出教材处理教材,从宏观上、学习方法原理上处理对待教材,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理性地面对教材。现今的中学历史教材在过去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教材编写的特点,引入史料,加入插图,更为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但是教师不应止步于此。教师应在下工夫把教材吃透的基础上,对其内容做到合理取舍,以大历史的眼光,从文明演进、全球、现代化进程甚至社会心态发展等各个角度揭示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内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比如在如何看待的问题上,可提供不同角度的资料让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明白有多种观点的存在,但是要做到有依有据,不能信口开河,哗众取宠。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历史内容一般都与人文价值有关系,反映的是人文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人人文精神.变历史课堂为人文课堂,在人文中理解历史的魅力。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拓宽评价渠道,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而从学生对史料的处理能力、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5.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其他能力。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科学,需要一定的识记能力。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也谈不上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揭示本质,必须以记忆带动思维.以思维促进记忆,不可偏废。当然提高记忆能力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加深记忆。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所阐述的内容,将教材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思维.才能牢固地记忆,形成良好的记忆循环链条。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重复练习不断加强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知识的驾驭能力。无论是从历史教学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出发,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都非常重要.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自主认知探究,使得学生的论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发展,还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不过这个过程要渗透在历史教学课堂的内外,需要师生不断地实践方可达成。
结束语
历史教育并非纯粹的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现行的高中历史学科课改的核心目标界定为: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历史学科被边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适应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就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创新,开辟高中历史教学的新天地,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唐岸映.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技导刊
篇5
关键词:影视资源;史教学;优点
一、视资源简介
影视资源以历史为题材,服务于高中历史教学。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以历史为背景、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分析研究及运用能够使一些历史事件再次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让学生与历史之间产生共鸣。
二、资源辅助历史教学的优点
影视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有着其独特的地方,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融入到课堂中来,能够使师生双方均受益。影视资源作文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有着以下几个优点:
(一)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是以过去发生的事件为基础,我们无法对历史进行亲身体验,只能通过教师的传授来了解并掌握。而在教师传授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话,毫无疑问,学生听起来会感觉枯燥无味。通过影视资源来辅助历史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师授课的方式,改变了历史教师原来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师生双方均受益。
(二)源教学最符合高中阶段青少年成长和求知的特点我们都知道,在青少年时期,学生比较喜欢新奇、独特的事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不受青少年的青睐。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期,依然用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历史教学,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因而大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只有使用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方式才能够达到此目的,因此,影视资源加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容易实现教学目的。
(三)源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及听觉,使学习效率提高正因为影视这一形式符合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点,学生对此有着强烈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正是这种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有着更好的效果。
三、用影视资源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课导入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历史介绍的是一些过去发生的事件,如果单纯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而将影视资源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渴求和探索的精神,从而有学好教师所讲的内容的欲望。历史教学不单单是将一些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其教学能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需要有着渊博的学识和眼界。教师素质的高低也会对学生有所影响。通过将影视资源推进课堂教学中,也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在课程资源建设中,首先要把教师队伍进行优化,这样有利于一些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利用影视资源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其思维逻辑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综上,利用影视资源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使师生双方都从中受益。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的优势能够为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改的推进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有着其独特的优点,我们在充分利用其优势的同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前还没有出版直接可以作为历史教学的影视资源,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进行影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二)运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所在,所有的教学方式都要服务于教学目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使用影视资源。不仅要发挥影视资源的独特之处,也要充分利用其他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比如多媒体和常规的教学手段。
(三)要搞好影视资源的选材加工。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选用的影视资源。教师要熟悉其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将影视资源进行加工和整理,充分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
作者:李军科 单位:湖南省汉寿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
[2]宇.让课堂动起来——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篇6
教材不是历史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完善历史知识体系,并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联系。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对历史上活生生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意识、品质修养学习偏少,所以要依据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历史教材中丰富、高尚的人文品格、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来熏陶可塑性较强的高一学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要适当补充一些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常识,补充15—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西方世界知识,为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做好铺垫。
2.运用历史地图,促进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历史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涉及地理、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人们常说“史地不分家”,在历史教学中,地理的因素随处可见,历史和地理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确密不可分。在历史教学中,很多知识需要形象化地传授给学生,单凭文字和教师的口述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分析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的原因,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的经过,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国力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时,都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来分析其包括的因素。再比如,我们在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合理利用二战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见《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51页,教材插图: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化繁为简,得出德国的扩张情况:东侵奥捷波,北上占丹挪,西荷卢比法,匈南希保罗,控制欧洲后,进攻莫斯科。在讲授经过的时候,可以结合课本的插图,认识英军进攻的路线并引发思考,为何英军沿着海岸线作战?由此激发思考。讲述《》内容的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对比《》在长江内河通商口岸开放的深入程度,明确第二次时通商口岸达长江中游地区,而以后已经深入到长江上游一带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
3.明确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历史教学观,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3.1学科本位价值取向,表现为知识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在教学目标上,主要关注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与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习惯于“三分法”,梳理历史知识的背景、内容、意义或原因、过程、作用,关注历史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上,习惯于“三段法”,梳理历史知识、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关注教师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在教学方式上,习惯于教师讲解、提问、训练,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资源上,基本依据教材、教辅,习惯于教教材,习惯于教师的“一桶水”;在教学评价上,教师拥有绝对权威,只通过考试一种方式、几个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3.2学科本位价值取向,表现为能力中心,倡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当堂达标”。这主要是受高考改革倡导“能力立意”指导思想的影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虽有所进步,但给学生带来了更重的负担,导致各种考试周考、双周考、月考接连不断,各种讲义、教辅满天飞,学生成为能力训练的机器,历史教学成为应试的工具,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唯一依据。
3.3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表现为素质中心、发展中心。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这种价值取向下,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淡化了传统的历史学科体系,既尊重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又不拘泥于历史学科,较为注重历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功能。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人才,而是要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承担历史课程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责任。这正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这种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在教学目标上,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上,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让学生感知历史、感悟历史、感受历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在教学资源上,拓展利用各种教学素材,注重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用教材教”;在教学评价上,对学生实行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
4.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篇7
高中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道德塑造的关键阶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突出德育的重要性,不仅有效地体现了学科本身的特质和特点,更满足了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进而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品质,帮助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和素养。要想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历史教师要解决两点问题:一是深刻认识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即是指传授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教师的首要责任。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是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二是注重历史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之间的联系。历史的长河,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与事件的更替,更是思想标准与行为道德的发展与进步,因而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工作具有先天性的教学优势。在当下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们要共同明确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相互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去发掘探索历史素材中正确的行为道德标准,并在教学和生活中将其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进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塑造,在整体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1.发掘历史德育资源,注重学生人格塑造
历史是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展现,而行为又是由思想所支配的,因而任何历史内容都可以看成是思想变化所造成的一系列结果。高中的历史教材弱化了历史事件本身的故事性,强化了其蕴含的行为道德与思维形式,这本身就是凸显品德教育的一种表现。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不断探究,努力发掘其中值得学习的人文教育素材。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借助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到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国家富强的斗争史中去,让学生们逐步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此外,李时珍不畏艰苦、不断以身试草药,最终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商鞅立木为信主张变法,最终废除了旧制度、奠定了秦王朝统一天下的基础……这些历史人物为学生树立了一系列行为道德的正确典范。历史课要引领学生不断认识和学习这些内容,确保历史课堂中品德教育始终处在首位。
2.改变历史教学方法,提升道德实践体验
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材内容特点出发,探索总结出适合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达成。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必须让学生积极自主地与历史内容产生思想或道德上的接触或碰撞。在历史课堂上,笔者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种: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以及实例探究法,这三种教学方法既相互区别又有机统一。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常通过一些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影视资源,以期引导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历史深蕴,然后让学习小组成员们互相合作、共同探讨,深化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此同时,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相关实例来激发学生进一步讨论。同时,还要将德育渗透到历史的课外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撰写历史文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自我道德认知
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因而在教学评价时不仅注重历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学习情况,更关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道德的规范。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阶段,教师们往往以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们对历史内容死记硬背、缺乏探究的教学弊端。相较于终结性评价,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更推崇形成性评价的开展。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包含了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以及个性与情感等方面情况的评价,能够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与能力提升过程,对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有着显著的优势。当然,只有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实际地了解学生状况,进而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强化人格培养与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创新
高中历史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时,必须结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设计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还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成效进行一次综合规划,进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历史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教学一般侧重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其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具有多样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以传授历史知识信息为主的高中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为基础性的历史知识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科学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最根本要求。它不仅为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历史逐渐转变为理性的认知做了铺垫,而且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必要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内容。
(二)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归纳历史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构架是在基本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时间的基础上建立的,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对基础的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不能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积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往往侧重于指导学生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大都是普及性、基础性的知识,学习起来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主动学习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然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总是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多次讲解和分析,这实际上就与新课标所要求的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违背,无法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这一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师大量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还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
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是相对于历史教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观和情感的指导、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探讨、教学器材的准备,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的选择等而言的。虽然以传递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基础的历史课程设计不反对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不排斥学生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现自身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水平,但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必须依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重视对基本历史知识的巩固复习策略的设计
掌握并理解历史基础知识信息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达到记忆历史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图标、数字、视频等一些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关于这一点,相信广大历史教师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运用时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师应重视对不同的归纳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采用随机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而不是硬搬硬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应重视对互助学习、自主学习的设计
历史课程的创新应该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且敢于提出疑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同时,由于现阶段历史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减少,也更加有利于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坚持以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历史基础知识为基本要求,教给学生必要的归纳方法,坚持合作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和历史真正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 历史教学,2006(06).
2.陈雯.情境与协作――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重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3.林尾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0(31).
4.潘海波.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新探究[J].考试周刊,2012(06).
篇9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反思;
一、引言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灌输式、论证式和表演式为主,这些模式导致了教师主要以完成教学大纲内容为目的,学生则以死背硬记书本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互动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应成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目标与方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符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弊端与反思
何谓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以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它既有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研究性学习专题活动的反思,既有教师通过自我感受而进行的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学校教育体制,导致历史课客观上成为副科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历史学科被长期忽视,由于课时少,因此历史教师上课的班次多、任务重。另外,高校理科招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导致高中形成重理轻文的教学管理体制,客观上导致历史等学科成为了“杂牌军”。
(二)历史教学目的不明确。历史教学就是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趣,完善人格,让人变得理智和成熟,从而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忽视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纯知识和应付考试的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落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许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或者知识体系落后,还只是停留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尚不广泛。
(四)历史教材的内容偏重于政治化,造成教与学的难度加大历史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我们的历史教材的内容却显得僵硬、空洞、枯燥、乏味,尤其对于历史人物、历史教材过于政治化的论述,并且试题以死记硬背为主,这种状况使得教学工作受到束缚,无法实施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则只能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使教与学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五)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使得历史教育受到严重忽视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历史学科作为意识形态学科,在市场经济中的直接作用并不大,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根本没用。
三、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分析
1.在课程目标上,新课标实现了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到重视传授知识过程与方法的转变
以往的大纲的目标主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要求学生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等。大纲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放在了首位,强调教学活动主要是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至少有三点变化:一是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特别是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单独作为目标提出来,强调了“总结”、“继承”、“思考”、“培养”等过程性内容,注重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内容涵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三是目标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学习内容的目标,而且表述具体,比大纲更具操作性。
2.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都回归主体的地位,在师生或学生之间开展互动研讨,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明晰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因为在教师备课中,他们不仅要理清历史事实,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认知情况;教师在授课时,既要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需要根据既成的历史事实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从而发现新的历史问题和形成新的历史认识在灌输式教学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互动教学模式是我们实现教学主体转换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3.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历史信息实物如课本教材历史博物馆等所蕴含的情景内容,借助生动的语言叙述或质感的历史实物触摸,主观创设出各种体现历史特点的生动画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契合教材内容的氛围中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既有我们崇拜敬仰的英雄豪杰,又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而这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恰好也代表了一种历史观,或发人深思,或引人叹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些历史人物或事件入手,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学习,直接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历史博物馆等地方进行情景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有这样,教育体制才能更加完善,学生才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社会才能因此而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大部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忽视高中历史的课堂导入环节,这种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历史课堂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主要就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改进,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转变,所以,我国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就显得更加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存问题
(一)学生兴趣缺乏
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多更难,学习的压力也会增加,在学习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学习困难,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整堂课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从始至终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缺乏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导入观念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的历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用粉笔板书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老师灌输的知识,整个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老师忽视课堂导入。
二、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高中历史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老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常常忽略这一环节,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设置悬念的课堂导入策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先写一个成语“趁火打劫”,然后问一问学生这个成语的意思,让他们解释。由于学生已经进入高中,所以解释这个成语对他们而言非常简单,为了想要明白老师不讲历史反而讲语文中的成语,他们都会特别积极回答这个问题,想看看老师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何方神药,在此情况下,老师可以话锋急转进行设问:哪些国家在一战后变得损失比较惨重?趁一战这把火,有哪些国家“劫”了哪些好处?带着刚才的好奇心及这些问题,学生们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激发了他们的学生兴趣。
(二)利用各个学科综合导入,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历史这一学科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各个学科综合导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政治课中学习货币的相关知识综合进行导入,来解释说明一下里面“银贵钱贱”的相关问题来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复习了政治的相关问题。还比如,在学习《运动》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语文的知识进行导入,让学生辨认“戊、戌、戍、戎”等形近字的读音和写法,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还带动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利用各个学科综合导入的策略,这样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利用现代技术来重视课堂导入,转变教学方式
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粉笔板书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的导入。老师可以利用现在的先进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对历史进行课堂导入,摒弃传统的粉笔板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制作精美的PPT,将文字和图片相结合来进行课堂导入,播放一段美苏关系的相关视频,这种教学导入方法将历史知识比较形象的表现出来,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体验更加深刻,而且通过PPT的导入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进入课堂,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四)利用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
故事是大多数学生都爱听的,老师应该丰富自身的相关历史专业知识,多积累一些故事,将相关的教材知识以故事的形式有感情的进行导入,老师用这种方式将知识穿插其中进行导入,非常容易将学生引入历史的课堂中去,这种导入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深刻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古代史中古代商业发展的知识时,老师可以讲述相关的故事,像古代商人的由来这样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增添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调动课堂氛围,将学生引入历史课堂中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是高中历史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老师应该重视课堂导入的地位,积极将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运用,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作者:王大标 单位:滨海县明达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