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5 18:1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见义勇为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 为了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不负有法定职责、特定义务的人员为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救人、抢险、救灾等行为。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
第四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实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宣传表彰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第五条 全社会都应当支持见义勇为行为,尊重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具体工作由同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以下简称综治机构)实施。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司法、教育等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相关工作。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政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宣传见义勇为事迹。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专项资金。省、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当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
第二章 确 认
第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
(一)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二)扭送或者协助有关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逃犯的;
(三)抢救和保护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生命财产的;
(四)其他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的。
第九条 见义勇为由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综治机构确认。
第十条 见义勇为行为人或者其亲属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级综治机构申报见义勇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级综治机构举荐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没有申报人、举荐人的,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综治机构可以在调查核实和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直接确认。
第十一条 申报、举荐见义勇为,自行为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特殊情况下不超过两年,向行为发生地的县级综治机构提出,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和线索。
申报、举荐见义勇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见义勇为事迹材料;
(二)受益人、证人或者相关单位、个人提供的证明。
第十二条 县级综治机构在接到申报、举荐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在六十日内提出是否确认的意见。
评审委员会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综治机构,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司法、教育等行政部门和政府法制机构的专业人员以及其他方面的人员组成。
县级以上综治机构对见义勇为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见义勇为的受益人应当如实提供见义勇为证据或者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综治机构对拟确认为见义勇为的,应当自拟确认之日起十日内,将见义勇为人员名单和主要事迹向社会公示。因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安全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保密的,可以不公示。
未确认为见义勇为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报人、举荐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公示期间无异议的,县级以上综治机构应当作出确认决定,并书面通知申报人、举荐人及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见义勇为人员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综治机构和有关单位;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县级以上综治机构应当在调查后决定,必要时可以组织评审委员会再次评审。
第十五条 申报人、举荐人对见义勇为的确认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确认结论三十日内向上一级综治机构申请复核,上一级综治机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申报人、举荐人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章 奖 励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综治机构对已确认的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及时予以通报表彰、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事迹突出的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定期予以表彰、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
见义勇为人员的事迹可以载入地方志。
第十七条 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包括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或者先进集体、见义勇为模范或者模范集体、见义勇为英雄或者英雄集体。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事迹比较突出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或者先进集体称号,给予一万元以上的奖励,享受同级劳动模范或者先进工作者待遇。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对事迹突出、在本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模范或者模范集体称号,给予三万元以上的奖励,享受同级劳动模范或者先进工作者待遇。
省人民政府对事迹特别突出、在本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安徽省见义勇为英雄或者英雄集体称号,给予五万元以上的奖励,享受同级劳动模范或者先进工作者待遇。
第十九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由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发给上一年度本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十倍以上奖励;因见义勇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由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发给上一年度本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十倍以上奖励;因见义勇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由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发给上一年度本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倍以上奖励。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予以奖励和保护。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奖励、捐赠。
第二十一条 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公开进行,受表彰、奖励人员或者其亲属要求保密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四章 保 护
第二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立即送医疗机构抢救和治疗,并及时向当地综治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报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不得拒绝、推诿或者拖延。当地综治机构应当及时协调解决见义勇为人员的抢救和治疗费用。不能及时解决的,由综治机构从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基金中垫付。
第二十三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交通食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护理费、康复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劳动能力鉴定费等其他合理费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由以下各方承担:
(一)由责任人、加害人或者其监护人依法赔偿;
(二)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
(三)由受益单位、受益人或者其监护人补偿;
(四)由所在单位补助。
通过上述方式未能解决的费用,由行为发生地县级综治机构从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四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符合工伤条件的,享受工伤保险的有关待遇;未被认定为工伤的,由民政部门按照《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给予抚恤。
第二十五条 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经相关部门认定为公(工)亡的,按照国家因公(工)死亡规定享受抚恤待遇;未被认定为公(工)亡的,参照因公(工)死亡规定享受抚恤待遇,抚恤金从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县级见义勇为专项资金或者基金中支付;按照国家规定批准为烈士的,其遗属享受烈士遗属待遇。
第二十六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伤残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在按照规定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其户籍所在地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助;受益单位、受益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给予力所能及的扶助。
第二十七条 见义勇为负伤致残人员,不适合在原岗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为其调换适合的工作岗位,非因法定事由,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工作单位的,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其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其推荐力所能及的工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认定为工伤的,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伤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其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且无扶养人扶养的见义勇为人员,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或者其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妥善安置。
第二十八条 见义勇为人员和因见义勇为牺牲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的配偶、父母、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有就业、保障性住房、入学等待遇。
第二十九条 因见义勇为致使本人或者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十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因其见义勇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请求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援助。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综治机构应当建立见义勇为人员档案和回访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和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其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第三十二条 合法权益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得到保护的见义勇为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 经费保障
第三十三条 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专项资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
第三十四条 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同级财政拨款;
(二)募集收入;
(三)捐赠收入;
(四)其他合法收入。
鼓励社会力量向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赠。
第三十五条 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基金应当用于:
(一)救治、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
(二)抚恤、补助、救助、慰问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六条 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专项资金不足以支付见义勇为各项费用时,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补足。
第三十七条 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并定期公布使用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拒绝、推诿或者拖延救治负伤的见义勇为人员的,依法追究医疗机构和有关人员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非因法定事由,与见义勇为负伤致残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劳动关系。
第四十条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待遇以及相关费用不按照规定办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对见义勇为负有受理、调查、确认职责的单位未按照规定及时受理、调查或者确认的,由其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四十一条 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表彰、抚恤和奖励的,由原确认机关核实后,撤销荣誉称号,追缴抚恤金、奖金和其他相关费用,并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见义勇为确认、奖励和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篇2
近年来,为鼓励和褒奖见义勇为行为,各地在不断提高优抚标准的同时,推出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奖励措施。比如,见义勇为英雄的子女享受中高考加分政策,优先安排就业,减免医疗费用,给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低保,等等。在“一房难求”的当下,山东省出台地方性法规,给予见义勇为的英雄在购买、承租保障房和危房改造等方面特殊照顾,既加大了对见义勇为英雄的实际保障,又体现出了应有的人文关怀,这种做法值得赞许。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这样的现实,受认识观念、经济发展、经费保障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同样的见义勇为行为,各地的奖励标准却大相径庭,甚至出现英雄“同命不同价”的现实尴尬。笔者专门上网查询了相关数据,以一次性奖励为例,目前,上海为25万元,东莞为40万元,辽宁则高达120万元,相差甚大,而在一些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奖励数额就要明显低得多。至于地方出台的“特殊照顾”,那就更不是“阳光普照”了。比如,山东的住房保障,其他地方的见义勇为者就难以享受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李顺桃,首次提出了制定全国性见义勇为保障条例的提案。目前,全国有29个省(市、区)制定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的法规条例,但是从国家层面上看,既缺乏见义勇为的认定标准,也缺乏统一的奖励待遇。我们常说“路见不平,挺身相助”,如果仅仅因为“挺身”的地方不同,而造成奖励、慰问、抚恤、补偿存在地区之别、高低之分,不仅不利于传统美德的传承延续,也是对见义勇为英雄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篇3
四川大竹县8岁女童李微微为救落水小同伴不幸身亡,当地政府为其申报“见义勇为”称号未获批准。四川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大竹县综治办认为,《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此种行为没有明确规定,李微微作为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和自保能力,不具备见义勇为的相关要件;同时,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要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避免盲目模仿。
8岁女童救人不幸溺亡,令人万分惋惜悲痛,为其申报“见义勇为”称号却遭拒绝,这一结果令人不解。当地见义勇为审批机构给出的两个理由,都禁不起严格认真的推敲。首先,《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并没有为公民实施见义勇为设定年龄、行为能力、自保能力等门槛,也没有对未成年人“实施此种行为”不予认定的规定(全国其他地方也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以李微微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和自保能力为由,认定她“不具备见义勇为的相关要件”,不但在法律法规上缺乏依据,在逻辑上也是不能成立的。
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避免引发未成年人盲目模仿,这是近年来我们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问题上的重大观念转变。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中不再有“见义勇为”的提法,当年为救集体的羊群而遭冻伤截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为扑救山火而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等,都逐渐淡出中小学课本,不再被树立为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这种观念转变和教育方式的变化,符合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需要,也是人性化教育和文明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未成年人学习见义勇为,并不意味着对已经发生的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行为不能依法认定,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人们对见义勇为问题的认知是理性的,但现实往往是十分复杂的,置于猝不及防的危难情境,有的成年人敢于挺身而出,也有成年人选择退避三舍;大多数未成年人可能惊慌失措,也可能有少数未成年人出于“模糊的本能”,选择像成年人那样见义勇为,8岁女童李微微应当就属于这种情况。成年人实施了见义勇为行为,政府审批机构要依法予以认定,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对见义勇为行为予以承认和奖励;未成年人实施了见义勇为行为,如果国家反而不能依法予以认定,这不能不说是对未成年人的严重不公平,对像李微微那样做出了巨大牺牲的见义勇为者,这更是一种残忍的二次伤害。
篇4
关键词:行政法;见义;勇为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90-03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见义勇为的行为也都被视为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但是,在我国全面推动法治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者利益的相关条例。在新时期里,统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加强对见义勇为者的立法保护具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对见义勇为的控制仍然是以道德手段为主,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对见义勇为进行保护。
一、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界定
“见义勇为”最早源于《论语》中的为政篇:“见义不为。非勇也”。在《宋史》欧阳修传中也有记载:“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陷在前,触发之,不顾。”从道德的层面看,见义勇为就是坚持正义惩治邪恶。从法律角度看,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了保护国家或者他人的利益,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等法律规定义务外的行为。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缺乏统一的立法规范。各地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界定也有很大不同。有的学者认为见义勇为是公民为了保证国家、他人人身财产安全而做出的正义行为,有的学生认为见义勇为是一种行政协助行为,帮助政府履行了其应尽的义务。笔者认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人在没有法定义务的情况下,能够坚持正义,保护国家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本身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行政协助行为,这种行为具有高度危险性,因为应该得到社会的褒奖和法律的保护。
见义勇为的特点:
1.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必须是不负有特定义务的自然人。行为主体不负有特定义务是构成见义勇为的前提条件。国家为了履行其职能,就会设立相应的国家机关,常见的有军队、警察、监狱等。同时,企事业单位为了经营管理的需要也会聘请一些专门的人士,比如商场的保安、企业的更夫等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这些人对违法行为都负有制止的义务,而且这种义务是具有强制性的,不得不履行的。而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则是依靠自觉和自身的道德感,他们的行为本身是非义务性的,所以具有无因管理的性质。
2.客观行为的正义性。见义勇为者必须是为了保证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种行为具有正义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行为主体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正义行为的非功利性是见义勇为的应有之义。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只有行为主体符合这种目的上的正义性和非功利性,即使他们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的行为本身也是属于见义勇为的。
3.国家、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处在受侵犯的危机情况下。这种时间的限制是构成见义勇为行为的必备条件。国家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处在被侵害的情况下,行为主体才能与不法分子进行搏斗或者与自然灾害进行抗争。如果当这种侵害行为已经终止,那么就缺乏了构成见义勇为必备的时间条件。同时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行为人与受害人的利益均处在被侵犯的情况下,当行为人的受害程度低于被害人,而行为人又通过自己的行动维护了自身和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判断这种行为属于见义勇为。但是,当行为人的受害程度大于受害人,这种行为就不能称之为见义勇为。
4.行为本身的高危险性。见义勇为者在保证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时常常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与坏人进行斗争,而且从具体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见义勇为者都为了正义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人为他人做一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正义、挺身而出,为了他人做出巨大的牺牲。这样的无私精神是值得社会欧格的和倡导的。所以,国家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对见义勇为者提供保护。
二、行政法视角下的见义勇为
从民法角度看,见义勇为属于一种无因管理行为,但是这种无因管理行为又具有特殊性。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无因管理行为是为了维护他人的利益,但是见义勇为不仅仅包括保护他人的利益,而且还包含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所以说见义勇为行为本身孕育了积极的社会意义,其影响的范围已经达到了公共领域。从行政法的角度看,见义勇为本身是一种行政协助行为。所谓行政协助,就是指行为者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履行其职能的行为。
行政协助行为的特点:
1.行为主体本没有相关的义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普通的国民是没有协助国家机关的义务的,同时普通的公民也没有接受国家相关机要求其协助的责任。
2.公民的协助的行为处以国家行政管理工作范畴。见义勇为者通过自己的正义行为,维护国家、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国家和他人的合法利益也因为有了见义勇为的行为实现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由此可知,正是有了见义勇为者,可以有效的弥补了国家机构在履行相关职能时存在的不足。我国的法律赋予了人民自卫的权利,同时当公民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国家相关机构有救助的义务。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危机的情况发生的都很突然,国家相关机构很难及时救助。所以说,如果社会上的人都都见义勇为,那么就可以有效的制止那种违法犯罪行为。正是尤洛卡见义勇为者,才能弥补了国家机关在履行其职能上的不足,社会秩序也会更加的稳定和谐。所以,考虑到见义勇为这种行为巨大的社会价值,国家应该积极肯定这种行为,并且在法律上给予相关保障。
三、加强见义勇为立法的意义
1.加强对见义勇为立法保护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法治社会里,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时,国家相关机关有义务为公民提供保护。所以,当国家机关在无法及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时候,如果普通的公民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那么见义勇为者的行为本身就应该得到国家的奖励与保护。
在对见义勇为立法争论时,我国仅仅是从道德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却没有从行为主体权利角度进行思考。当前由于缺乏对见义勇为者行为的法律保护,影响了公民参与国家相关行政事务的积极性,所以导致社会上见义勇为的行为越来越少。只有从立法角度加强对见义勇为者的尊重,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2.对见义勇为进行立法有利于加强法律的协调功能。从行政法角度分析,现代行政法所提出的调整行政主体与相对方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应该既具有制约行政法主体违法行政和行政违法的功能,又具有激励行政主体的积极行政与积极实践权利的功能。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各地都在突出法律协调的功能。对见义勇为进行立法,会比其他部门法更具社会积极作用。通过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立法,可以有效的促进以协调为核心的法律观念的养成。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法律与刑法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国家对社会各类事务的处理都是依靠刑罚来实现的。这种传统的观念对我国的法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我国法律依然是以制约为核心,突出的是对人的约束,人们在法律之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人们对刑罚的忌惮,所以都远离法律,形成了现在畸形的法律观念。而对见义勇为进行立法有利于消除人们对法律的畏惧,形成新时代的法律观念。
3.对见义勇为进行立法有利于协调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体现了人们对更好的政治模式的探究。通过立法保护见义勇为行为,就体现出了一种社会与国家之间新型的关系。一直以来,很多国家都在试图加强对社会的控制,但是这样的控制会抑制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在专制的社会里,虽然也可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这样的稳定是建立在高压基础上的,忽视了对人的尊重。这样的社会缺乏发展的动力,人民的权利也不被尊重。在经历过无数次尝试后,人们发现政府只有减少对社会的控制,才会建设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但是,过度的自由也会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所以,社会与国家必须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见义勇为就体现出了这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对见义勇为进行立法保障是政府责任的表现。从一般意义上讲,见义勇为的最终受益者是个人,而从根本上看其真正的受益者是整个社会。这是因为见义勇为者本身没有义务协助国家行政机构,但是见义勇为者坚持自己对正义的信仰,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保障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我们认为见义勇为是一种行政协助,是因为见义勇为者本身没有义务承担国家行政机构的相关责任,同时国家行政机构又有责任保护人民的利益,而见义勇为者替行政机构履行了其应履行的职能。所以,我们应该对见义勇为进行立法补偿。在实践中,很多见义勇为者为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承受了巨大的风险,有的还在这个过程中负伤,而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些英雄无力承担,这就让很多人对见义勇为望而生畏。根据现有的法律,见义勇为者权益受损后,首先应该向侵权人寻求赔偿,只有当他们的权益不能得到满足时国家才会对其进行补偿,这样的制度减弱了见义勇为者的积极性。从行政法角度看,如果见义勇为行为被认定为行政协助,那么就理应由国家对其现行赔偿,之后再向侵权人提出赔偿要求。
四、加强对见义勇为立法的准备
1.通过多种渠道为加强对见义勇为的物质奖励。目前,各地都通过多种方式来为见义勇为筹集资金。例如,云南省就出台了《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公民条例》,这部条例规定见义勇为的财政来源主要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的捐款以及其他资金收入。从行政法角度看,我国的法律鼓励国民积极配合国家机关的相关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秩序的安定。特别是在国家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或者公民的权利搜到突然的侵犯,这时国家的行政机构很难提供及时的救助,这就需要通过法律倡导公民积极参与到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工作之中。通过这样的法律保障和鼓励,可以保障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同时又可以减少因为国家行政机关延误所造成的损失。国家通过对见义勇为的鼓励和保护,可以促进国家与社会建立新型的关系,通过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加大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
2.加强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奖励。在行政法下,行政奖励是一种特殊的激励机制,体现出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背景下,通过行政奖励可以推动普及国家所倡导的理念。行政法既要对履行职能的行政人员提供保护,同时还要对非义务的见义勇为群体进行鼓励和支持。这是因为见义勇为者本身并不法律规定的这些义务,而这些义务本应该由政府承担。所以说,不仅应该对见义勇为进行道德奖励,同时政府还应该对见义勇为进行行政奖励。通过这两种方式,有助于形成积极的道德风尚,同时还可以鼓励人们积极同犯罪进行斗争。有人认为国家对公民见义勇为行为进行奖励是政府的一种恩赐,还有人认为这是社会道德沦丧的无奈之举,这样的说法都是很荒谬的,公民的见义勇为行为获得奖励是其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
3.对见义勇为进行行政补偿的机构和标准。对于见义勇为行政补偿的机构,笔者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应该成为首选。通常,行政补偿的费用一般都不在国家财政中列出,只是由专门的行政补偿机构进行管理。而国家行政赔偿则不同,被列入国家预算,并且有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所以在加强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行政补偿时应该考虑到部门的经济基础,所以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补偿可以有一个稳定的财政基础。只有补偿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公共负担的原则,对见义勇为者全部损失进行补偿:对于在见义勇为过程中受伤的人,应该补偿其医药费和误工费;对于在见义勇为过程中死亡的人,应该补偿其医疗费用和抚恤金。
总而言之,以往对见义勇为行为的道德支持和鼓励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是忽视公民基本权利的。尽管我国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做了积极的肯定,但是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对其损失进行及时的补偿。我们可以看到对见义勇为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对见义勇为者给以保护和鼓励,才能保证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鹿楠.对见义勇为法律性质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2).
[2]李钢.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角度思考与救济[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戴青.见义勇为行为性质及行为后果补救措施[J].法制与社会,2008,(4).
篇5
见义勇为是我们这个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原因是在于我们大家都渴望身处在危难中,他人都能站出来援之以手。然而,现实却总与我们愿望形成巨大反差,勇于、敢于见义勇为的人实在太少了,并且更令人心酸的是见义勇为的英雄经常流血又流泪。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才能在全社会有效地形成见义勇为氛围?
无庸讳言,道德的教化始终是我们倡导见义勇为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擅于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典型的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但是,仅仅如此恐怕还远远不够,相关的制度跟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笔者认为,要在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中用制度来倡导见义勇为的氛围,制约国家工作人员见义不为。中国社会向来有“民以吏为师”的传统,官员的举动影响着老百姓的价值取向,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比普通百姓要更高。因而,除了法律规定的对于负有特定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在特定情形的见义勇为是其职责外,有必要在所有国家工作人员中推行应当见义勇为的准则,对于能见义勇为而不为者,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明确规定,检察人员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可取。
其次,法律要采取有力措施来弘扬见义勇为氛围,要确保英雄流血不流泪。目前,对于被求助者不理、不问见义勇为的情形,只能用民法中的无因管理的规定,要求被求助者给予适当补偿,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对于被求助者不作证、作伪证及不及时救助受伤或处于困境的见义勇为者,法律应当规定要视情形给予被求助者行政、刑事处罚,并且法律还应当规定见义勇为者在这种情形下,有权要求法院判决被助者给予惩罚性的赔偿。
再次,要尽快建立对见义勇为者进行国家补偿和鼓励制度。从理论上讲,国家有义务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英雄的见义勇为行为实际上是承担了国家本应当承担的义务,因而,国家就应当补偿英雄的损失,鼓励其为国家分忧的行为。当前,许多地方虽然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但这种基金会大多是民间性质的组织,其资金来源没有保障,其能救济的数额较小,受惠的对象也较少。因而,国家应尽快建立相关的机构,确保每个见义勇为者在经济上无后顾之忧,并且对见义勇为者对象、性质的界定不宜过窄。前不久,吉林省长春市知名自由撰稿人阿芒为保护女友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不受劫匪的侵犯,在住所楼道里与5名持刀劫匪搏斗中不幸身亡。有人认为:见义勇为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就是在陌生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侵害时给予帮助。笔者认为,为弘扬人人都站起来与犯罪作斗争的社会正义,就不应该对见义勇为作如此过窄的理解,对于为保护女友与犯罪作斗争当然也应算是见义勇为。
但是,笔者并不赞同参照西方一些国家的规定将见义不为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罚。因为,见义不为的行为在中国还不能算是突破了全社会不可容忍的最低道德底线,需要用刑罚处罚。并且,在当前许多群众还奉行“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观念的情形下,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是一种迷信刑罚万能的思想,必然也会带来“法要责众”的尴尬局面。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篇6
核心提示
“陈峰在东莞公交车上发现小偷行窃告诉失主后与小偷搏斗,结果导致腿部严重受伤,而车上40余名乘客及司乘人员却袖手旁观,使歹徒逃之夭夭不说,连公交车也在陈峰从车门跳下的一瞬间绝尘而去。”失主刘冲向记者报料称。
日前,记者在东莞厚街医院见到陈峰,他表示,为了不助长恶气,也为了不让其他见义勇为者再出现类似流血又流泪的悲剧,近日他会向该公交车所在的汽车公司讨说法,有必要的话他还将该公交公司告上法庭。东莞市公安局的李海峰科长向记者表示,案发当地的派出所会根据报案材料协助当事人破案。
公交车上 提醒失主有小偷而被刺伤
12月1日下午17时55分,40多名乘客从长安乘汽车到东莞,途经厚街下汴时,有小偷开始偷东西。陈峰看到后,当即提醒被盗人刘冲:小心小偷偷你的钱。陈峰认为,大白天料想小偷也不敢胡作非为。于是,当他发现还有小偷在猖狂的偷一女孩子手机时,他又大声喊,“有小偷偷东西”。喊声刚落,突然车里出奇地静,车上近40人的眼睛齐刷刷地向陈峰看过来。
两小偷见偷窃无望,便恼羞成怒地从身上拔出匕首,并冲陈峰喊“多嘴。多嘴就捅死你。”这时,陈峰身边又站出来两个帮凶,陈峰见状先踢了小偷一脚,不料,小偷的刀一下子刺伤他的左小腿,血从他腿部涌了出来。这时刘冲就不顾一切冲上去与小偷搏斗,车内顿时乱成一团。而司机和其他乘客则安静地躲在一旁,看着他们搏斗。
在搏斗过程中,小偷刺伤了陈峰的左手拇指和两只手。4小偷见陈峰受了伤,大喊“停车,停车!开门,开门!”司机开门绝尘而去。而4小偷则顺路狂奔,陈峰跳下车欲追小偷,但最终因小腿被扎中大动脉,被迫放弃。
伤者现状 2万元花完被迫停药
报料人刘冲告诉记者:“当时,陈峰几乎是坐在血泊里,上身、腿上、脚上和地上都是血。我赶紧打110报警,但由于一直占线,只好和周围几个群众将陈峰送往旁边的沙溪医院。”在医院里,刘冲才打通报警电话。但由于报警时间离小偷离开的时间太久,因此警察错过抓住小偷的大好时机。
10多分钟后,厚街医院用急救车将陈峰接去抢救。经过一夜的手术,陈峰才清醒过来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伤者小腿伤及大动脉失血过多,后来医院又对陈峰进行了两次手术治疗。
面对记者,特地从西安赶过来陪丈夫疗病的陈太太一脸地无奈说,“该院医生诊断结果是,左小腿贯通伤;左腘动静脉断裂伤;左拇指刀砍伤并合并腱断裂伤。到目前三次手术抢救、修复治疗,左下肢血运良好。截止目前,我儿子2万元的复员费已全部用完。因为没有钱再续交,所以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处于停药状态。”
派出所 错过了最佳报案时间
近日,厚街公安分局白濠派出所的值班民警告诉记者,接到报案后,当地派出所马上对案件展开了调查。在办案过程中,警方表示这起案件最遗憾的地方是多次错过了最佳的报案时间。即使是小偷下了车,他们也可以报警。这就是说,如果当时公交车上的司乘人员及时报警的话,车上的小偷是完全有可能被抓住。
交通运输部门 意外伤害由具体部门处理
东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行政科一位姓吴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因为到目前为止,关于消费者在公交车上出现意外伤害的情况,法律上还没有太明确的规定。因此,东莞市也只能根据省级的有关规定办事。一般来说,城市公交等运输部门主要是做好具体的服务工作,如果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服务不到位及车辆本身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伤害的,由公交公司负责,而其他情况下出现的意外伤害等则由具体部门来协调处理。比如抓小偷则需要公安部门的配合。
各方说法
当事人:没料到小偷这么猖狂
“没有料到东莞的小偷会这么猖狂。”陈峰对记者说。“在西安的公交车上,小偷往往都很害怕乘客。如果他们在作案的过程中被乘客发现,一般都会立即停止作案或立即逃离现场。基本上没有见过一个小偷行窃被阻止几个小偷出来助阵的。”
报料人刘冲也向记者表示,在安徽及他出差过的城市,都没有见过小偷猖狂到如此地步。他们至今也没想明白,这里的小偷如此胆大是不是因为人们的沉默而造成。
市民: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
“陈先生之所以出现流血又流泪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障措施还不到位。”东莞的许多市民认为,一个见义勇为者为了与违法犯罪份子作斗争有可能遭受终身残疾,但是根据有些地方的见义勇为法规,他只能获得1万元的奖励。1万元的奖励怎么能支撑他终身生活的费用呢?所以政府有义务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见义勇为资金保障制度,对见义勇为者不仅给予精神上的奖励,还要从经济上对他们所遭受的人身财产损害予以补偿。
此外,公交公司相对于小偷们来说,不是处于弱者的地位,因为其有强大的资本规模。实际上他们越是在违法犯罪份子面前胆怯,违法犯罪分子就越是气焰嚣张,公交线路就越加不安全,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要想制止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公交公司也要从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入手。
司乘人员:害怕小偷报复不敢报警
记者日前采访了其他公交线路的公交车司机,他们告诉记者,司乘人员不是不想报警而是害怕小偷事后对其进行报复。因为东莞外来人口较多,小偷多形成帮派。平时在固定的线路上流动作案,如果司乘人员一旦报警却让小偷逃脱的话,下次该公交车的司乘人员很可能就会遭到这帮小偷的报复。
司机们表示,作为司乘人员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是工作的最高宗旨,发生节外生枝的事情他们也不想且管不了。
司机“多管闲事”遭到报复属于工伤问题,但具体确定目前还比较复杂。前几天,公司一名司机行车途中提醒乘客小心被偷,5名歹徒等车到了车站,乘客全部下车后,围过去将司机大打一顿,这是否算工伤?医疗费谁负责?也有的司机在上班路上被歹徒报复,这又算不算工伤?
公交公司:鼓励员工“见义勇为”
东莞市公交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他们平时会要求各条线路的司乘人员在保证众乘客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及时报警”,鼓励员工“见义勇为”。但是在当前相关法律尚未完善情况下,公交车司机如不考虑后果擒贼,难免出现一些意外状况,令不少公司感到担忧。
律师说法 司乘人员有义务制止群殴
东莞市法律援助中心有关律师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乘客享有安全保障权,也就是说在乘坐公交车时,享有人身和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对应着乘客的这个权利,就是公交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所以当面对小偷们群殴事主的时候,公交公司的司乘人员有义务去制止。如果没有这么做,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有些地方公交公司出具不同数额的赔偿金可以理解为:一方面公交公司对乘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另一方面陈峰受伤确实不是由于公交公司司乘人员的行为导致的,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也就是那些小偷的行为所造成的。由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的当然应当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经营者应当在你能够防止和制止损害的范围之内,对于受害的消费者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
相关链接 国家已拟定相关保障条例
目前《见义勇为者权利保障条例》草案已进入报审过程
目前我国对见义勇为者实施的法律救济适用的主要条款是民法通则第128条的正当防卫、第129条的紧急避险制度、第109条的侵害行为后果承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2条中规定的受益人适当补偿的原则。这些条款把见义勇为行为作为债权的一个发生原因,承担救济义务的对象就限定为致害人和受益人。
从法律适用的角度上说,该救济方式无可厚非,但现实中存在的困惑是:见义勇为者所遭受的损害往往是严重的人身伤害,而承担赔偿责任的致害人很多不具备赔偿能力,受益人对超过受益范围的赔偿也没有义务。虽然见义勇为者可通过法院的判决赢得官司,但合法权益几乎很难得到切实保障。可见通过民法对见义勇为者进行保障救济并不够,最多只能算是对见义勇为者权益救济的补充。
篇7
如今,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年朋友,都从计划经济年代走过来,在他们身上,可以更多地看到那个时代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英雄情结。最近十年出现的很多见义勇为现象,都可以看到老年朋友有所作为的身影,但是,见义勇为却招来权益受损,令我们扼腕,为英雄维权,义不容辞。
【案例1】
外贸公司计划处袁欣伟身体羸弱,下个月退休,但忘我工作的干劲丝毫不减。
2000年岁末,他忙碌到晚上8点才下班。刚离开单位,就听到有人呼叫,环顾周围,发现转角处有一男子正神色慌张地朝他这边跑来,后面有几个人边追边喊:“抓住他,抓住他,他是逃犯!”老袁听到有人抓逃犯,不假思索地扑了上去,和逃犯扭作一团。逃犯最终被抓获,然而老袁身中数刀,被路人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他多病的老伴米云彩和大学尚未毕业的儿子陷入极度悲痛中。不久,又获悉老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申请没有得到市政府的批准。丈夫没享受到退休的幸福与安乐,舍身抓逃犯,献出了生命,怎么会不是烈士呢?米云彩悲痛至极,将市政府告到了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撤销市政府不予批准的决定。法院认为,市政府的决定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属于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驳回了她的。
事隔两年后,袁欣伟当年的壮举重提,被确定是见义勇为先进模范,当地终于按《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规定,公开褒扬,其家属也获抚恤,并得到应有的关照。
【专家评析】
见义勇为是高尚行为,需要发扬、提倡,使之蔚然成风。袁欣伟舍身帮助抓捕逃犯那年,各地尚未形成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机制,因此他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更显可贵。应该指出的是:
1.袁欣伟见义勇为,无论他牺牲与否,他的荣誉权和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其本人和家属积极维护是理所应当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各地相继出台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和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对见义勇为人员负有保护义务而不履行的,见义勇为人员或者其家属可以向市或者区、县综治委提出申诉。市和区、县综治委应当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保护义务。”
2.本人和家属的维权途径应该找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理案件的范围。”本案中的市政府机关,确实享有革命烈士授予的批准权。但是,做出革命烈士授予或者不授予决定的则是该市的民政部门;市政府机关批准权只是民政部门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之前的一个内部行政审批程序,最终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是民政部门作出的颁发或不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的行为。因此当初法院驳回米云彩的是对的。本人和家属的维权途径,应该是会同单位组织和相关人员,采取行政复议的办法,提请民政部门和相关单位重新审理。如果掌握他们中有人、的证据,可直接向法院,予以揭发。
特别提醒:像袁欣伟这样年迈体弱的老人,赤手空拳斗逃犯,胜算的可能性不大,有鉴于此,我们提倡有勇有谋,可打110,大声吆喝,招呼周围群众一起动手。
【案例2】
耿亮农村插队调回城市工作后,一晃又30年过去了。他为人热情,被小区居民一致推选为业主委员会主任。2004年春节过后的周一上午,5幢17号202室住户因停电点燃了蜡烛,随手将火柴梗扔入废纸篓,不一会儿引起大火。耿亮发现火灾,迅速冲去施救。他拼尽力气撞开202室的房门,瞬间滚滚浓烟扑面而来。耿亮几次冒死冲入房门想救人,都未成功,最后踉踉跄跄走到二楼楼梯口,想透口气,却一头栽倒在地,再没站起。而202室的房门被撞开后,屋里的热浪、浓烟释放到楼道里,那对老夫妇缓过气,颤巍巍地挪到门口,才被消防队员发现,逃离了死亡。
然而,令人心寒和遗憾的是那对老夫妇死里逃生后,不知有什么顾虑,面对记者和围观群众的询问,矢口否认耿亮救了他们。后来相关部门和人员再去做工作,他们仍不肯作证。耿亮的92岁的母亲说:“我有这样的儿子,他是好样的。我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给我儿子一个应得的荣誉。这样,儿子会走得安心,我们做家属的也能够活得踏实。”
按照那时的规定,申报烈士或见义勇为好市民,需要具备三个要件:一、被救人的证明材料;二、火灾现场目击者的证言;三、公安、消防等国家法定机关的认定材料。耿亮的壮举,有很多目击者证明,但是,第一个要件因为那对老人不肯作证而缺失,申报烈士和见义勇为好市民的材料到了上级机关,很快被退回。这个本不该有的情况发生后,引起很多议论。不少网友甚至发话责问:“如果被救者也当场死了,耿亮的英雄事迹是不是就永远不被认可了?!”后来反映到市委,市委书记明确告示召开大会,表彰耿亮,并追认他为烈士。
【专家评析】
篇8
【关键词】公民急救行为;急救培训;急救资格;责任豁免权
Current Status of Legal Issues on non-professional first-aid of Chinese Citizens
OU Ce-hu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100, China
【Abstract】 Legislation lag o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and lag behind in first-aid science education result in lack of first-aid knowledge of Chinese citizens.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 is mainly relying on the professional first-aid team. In this paper, first-aid training and first-aid qualifications and relevant law responsibility immunity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responsibility immunity on non-professional first-aid.
【Key Words】 Acts of civil emergency; First-aid training; First-aid qualifications; Responsibility immunity
我国院前急救成功率低下,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急救服务体系主要依靠单纯专业急救队伍,二是我国公民急救知识缺乏\急救意愿普遍较低。本文所指公民是指在法律上对急救病人不负有急救义务和责任的事发现场“第一目击者”,
即事发现场没有接受专业急救培训的普通公民。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急救行为所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的担心是影响“第一目击者”是否进行施救行为的重要因素。院前急救是指急危患者从发病到进入医院这段时间内所提供的医疗救治,是急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
1.国外公民院前急救资格认证
目前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公民院前急救培训,包括院前急救培训承担机构、培训时间和内容、急救员资格认证等。
1.1 美国公民院前急救资格认证
目前在美国,紧急医疗技术人员(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EMT)是指合格完成了各州紧急医疗训练项目,主要担负院前急救,特别是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的人员,是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的基石。中国的“ 医疗救护员”与EMT属同一概念[2]。而美国国家医疗救护员注册处是评估和认证EMT,发放EMT资格证书,制定EMT考试标准,每2年1次重新认证及因故取消EMT资格的国家机构。
1959年美国开始实施急救医疗,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法》,1976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美国的EMT考试标准是根据美国国家医疗救护员注册处的标准制定,其考试被美国46个州确立使用认证水平的惟一依据。第一目击者被称为被认证的第一急救目击者;被认证的第一急救目击者需经过40~60 h的急救培训,并能够应对院前救护医疗的紧急情况[3]。
由此可见,在美国,由国家医疗救护员注册处认证的第一目击者具备院前急救资格,其急救行为受急救医疗法的规范。迄今为止,美国已有5 000万人接受过此项培训(平均每4人中有1人接受培训) [4]。
1.2 英国公民院前急救资格认证
英国对急救培训的授权机构也有明确的规定。英国政府规定凡从事抢救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受过12周的专业培训[3]。 急救学员需要学习12周课程,内容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及紧急护理和突发事件处理技能,核心内容及考核由“健康保健发展协会”(institute of health and care development,IHCD)负责。资格考试后,急救学员将在合格的急救员或急救医助的指导下经过大约一年的实习期之后,经过IHCD的专业评审,取得急救员资格,该资格每三年需重新认证[5]。因此,通过英国健康保健发展协会培训并取得急救员资格的第一目击者具备院前急救资格。
1.3 其他国家和地区公民院前急救资格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重视公民的院前急救培训。德联邦政府法律规定每个成年人必须当义务兵或参加7年的急救义务工作,两者必选其一;意大利的外勤警察必须经过初级急救技能培训并学会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识培训[6]。香港、新加坡的警察培训体系中,已将是否取得救护员或初级救护员资格作为新警察录用的一个必备条件[7]。
2 国内公民院前急救资格认证
目前国内在公民急救知识普及、院前急救培训及资格认证方面尚缺乏急救医疗法律、法规的支持,且我国在公民的院前急救培训上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教材,没有统一的考试、考核方法,没有统一的救助资格标准。
2.1 国内院前急救培训现状
我国院前急救培训开展较晚,最初开展急救培训的是红十字会。国内主要是红十字会与急救中心承担公民急救培训的职责。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教育部、公安部等15个部委办联合《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4]。深圳已在2003年正式实施了社区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培训工程[6],但目前深圳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不足2%,广州、天津等地尚不足l%;珠海作为中南五省急救员培训基地自2006年以来,共有2000多人参加了专业、系统训练,其中约1000多人拿到了初级急救员资格证书。
2.2 国内院前急救资格认证
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有明确的急救资格认证的法律规范,仅部分法规涉及公众服务资格的相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指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另外,彭迎春[8]等6位学者在北京市特殊人群的急救知识及能力要求的定性研究中提出国家应制定明确的急救培训机构的准入标准,对提供急救培训的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对接受培训且考核合格的特殊人群颁发急救员证书,获得证书者即具备急救资格。
2005年10月国家劳动保障部正式向社会第四批医疗救护员、紧急救助员等11个新职业。医疗救护员指运用救护知识和技能,对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创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施行现场初步紧急救护的人员。 紧急救助员即红十字急救员,是当发生危害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承担先期处置、组织和帮助遇险或受灾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活动的人员。紧急救助员的工作任务重点,主要是在发生紧急情况后,作为第一目击人可以及时在第一时间施救,及时处理事故现场,协助指挥尽快疏散人员,为挽救受伤人员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9]。因此,医疗救护员、紧急救助员是国家规定具备院前急救资格的人员,是专业急救队伍的重要补充。
3 院前急救行为的法律规范
国内外急救相关法律对院前急救行为有许多不同的规定,但是在“第一目击者”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损害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如美国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和国内许多省市颁布的见义勇为者奖励和保护条例,其立法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和鼓励“第一目击者”,通过豁免“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以鼓励公民的见义勇为行为。
3.1 国外院前急救行为的法律规范
欧美等国对院前急救行为是否为公民的义务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如[10]加拿大魁北克省和美国罗德岛、威斯康星、明尼苏达、佛蒙特、夏威夷和华盛顿6个州的好撒玛利亚人法规定对受害者进行救助是公民的义务;除上述地区外,加拿大和美国的其他州均规定公民没有义务对紧急伤病者提供援助,只要施救者在紧急情况下作出适当的施救行为,就不必对其所造成的伤残、死亡或毁损负法律责任。在英美法中,并不存在一般的救助义务,纯粹的不作为不会产生民事责任,这是基本原则[11]。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从法律上确立了公众急救行为损害后果的责任豁免权,其中尤以美国的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或译为“善良撒玛利亚人法”(善良撒玛利亚人,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最为经典[12]。它是欧美等国关于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good Samaritan)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损害时免除责任的法律制度[10]。
而德国民法典第680条规定,为免除本人的急迫危险而管理事务的,事务管理人仅在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始负责任。日本民法典第698条也规定了紧急情况下的无因管理:管理人为避免对本人身体、名誉或财产的急迫危害,而管理其事务时,除非有恶意或重大过失,对于因此之损害,不负赔偿责任[12]。
3.2 国内院前急救行为的法律规范
我国对参与院前急救的目击者的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法律法规的限定,使一些人因惧怕纠纷而逃避施救,成为目击者参与院前施救率低的原因之一[10]。在中国的法律上,只有《海商法》规定了十分狭隘的救助义务,并不存在一般的救助义务,它只限于道德要求[11]。法律对公众急救行为相关保护措施的缺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12]。
3.2.1 目前“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行为即前文所指见义勇为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国内各地尚未有统一的规定。目前国内各地对见义勇为的定义尚不统一,见义勇为即中国的好撒马利亚人行为是指公民在履行特定义务以外“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国内各省市制定的《见义勇为表彰条例》即是好撒马利亚人法在中国的存在形式。从1991年到2004年的期间,中国有35个省市制定了自己的大致名为《见义勇为表彰条例》之类的地方立法,青岛首开先例,于1991年颁布了《青岛市表彰见义勇为公民的规定》[13]。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由此可见,国家和各地立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奖励和保护公民见义勇为的急救行为,解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
3.2.2 目前许多学者对公民院前急救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同的见解,其法律性质属于紧急情况下的无因管理的观点,而见义勇为是无因管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即为他人管理事务或者服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12],但管理人有恶意或重大过失的除外” [14]。
3.2.3 目前国内院前急救行为的权利与义务
根据我国法律,“陌生人”之间是没有救助义务的,除非他人之危难是因其而起,因而,对于急救病人,公民没有采取急救行为的法律义务[15]。对此问题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多赞同以下观点[8],特殊人群必须在取得急救员证书后才可以实施现场急救,如果因急救效果不好或方法不当出现不良后果时,不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特殊人群的现场救护应该属于自愿行为。
3.2.4 见死不救的法律规范
见死不救的民事责任以救助义务的存在为前提,见死不救的民事责任实质上是一种不作为侵权责任。因此,见死不救承担侵权责任须以救助义务的存在为前提。在目前的中国,法律上没有一般救助义务的要求[11]。由此可知,即使公民实际有见死不救的行为也不构成犯罪,但有救助义务的情况除外,如医生对急救患者的救护。
3.2.5 目前国内院前急救行为的责任豁免法律规范
国内公民对院前急救行为所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的担心是影响其是否进行施救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公民的非专业急救行为产生的损害或不良后果国内相关法规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好撤玛利亚人法对我国院前急救的启示:公众对因其按社会急救的常规进行的人道主义救助而产生的损害后果,原则上享有责任豁免权,即除非是故意或重大过失,对此损害不承担法律责任[10]。好撒玛利亚人法在我国的存在形式多样[16]:(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4)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75条规定:“管理人为免除本人生命、身体或财产上之急迫危险而为事务之管理者,对于因其管理所生之损害,除有恶意或重大过失者外,不负赔偿之责[12]。”
参考文献
1 黎敏,吕传柱.试论院前急救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关系[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5).
2 郑进.美国医疗救护员.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
3 蒲晓煜,马静,席淑华.国内外公众院前急救培训现状及我国院前急救培训展望.护理杂志,2009,26(8).
4 彭迎春,关丽征,刘兰秋,等.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
5 李航,赵永春,梁万年.欧美国家院前急救模式和组织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2)
6 殷欣,李文涛,安力彬,等.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医学与社会,2009,22(8)
7 张军根,王红妹.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
8 彭迎春,梁万年,王亚东,等.北京市特殊人群的急救知识及能力要求的定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6):479-481.
9 邢娟娟,姜秀慧,杨力.紧急救助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
10 殷 欣,李文涛,安力彬,等.好撤玛利亚人法对我国院前急救的启示.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2)
11 张愉庆.见死不救的法律分析. 研究生法学,2007,22(6)
12 王亚东,关丽征,彭迎春,等.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的必要性.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799-802.
13 徐国栋.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6,24(7)
14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债法总则编・合同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1.
15 刘兰秋,彭迎春,关丽征,等.试论公众急救行为的法律保护.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2)
16 李慧.撒玛利亚好人法在中国的存在形式[J].天府新论,2007,(12):238-239.
篇9
云南省政府官网《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和《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下称《方案》)。《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旅游文化新高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旅游文化辐射中心,实现建成旅游文化强省的总目标。
到2020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9%: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2000元以上;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旅游文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2月9日《昆明日报》)
云南省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补贴2019年取消
云南省政府网站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2016年开始,在全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分户设表、按户收费,交由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不得在工资福利外对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进行补贴。
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三供一业”分离接收单位为国有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对分离移交涉及的资产实行无偿划转,由企业集团公司审核批准,报主管财政部门、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备案。移交“三供一业”涉及的从业人员,原则上按照州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策标准接收安置,按照有关政策无法接收的人员由移交企业妥善安置。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的物业管理可由国有物业管理公司接收,也可由当地政府指定有关单位接收,支持实力强、信誉好的国有物业管理公司跨地区接收移交企业的物业管理职能。(12月9日《云南信息报》)
云南省排查整治校园网贷
针对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以下简称校园网贷),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工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工商局就云南省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有关事项印发通知。
通知要求,各州、市工商局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校园网贷业务机构的监管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网贷机构的排查和处置工作,提供有关企业的登记、公示和监管信息。对未在法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和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等严重违法失信的,将其依法分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从事非法集资活动被相关部门责令关闭并通报工商部门的网贷机构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网贷机构,一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依法限制其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并纳入部门联合惩戒范围。
此外,对公安机关认定涉嫌犯罪以及金融监管部门认定已经构成非法金融活动的网贷机构,依法责令其停止广告,严厉打击违法广告行为。(12月9日《云南信息报》)
云南4城市(镇)入列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包括云南腾冲市、楚雄市、瑞丽市、沙溪镇等在内的111个城市(镇)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通知》要求,各试点地区要按照批复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突破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到2018年取得试点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试点成功经验。目前,按照“边试点、边突破,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进一步加强试点评估和经验总结,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更好发挥试点改革先遣队作用,带动全国新型城镇化进程。(12月7日云南网)
2017普高招生加分照顾规定出炉
昆明市招生委员会公布了昆明市2017年普通高中W校招生加分照顾规定。
根据《规定》,对烈士子女、获公安部表彰的一级或二级英模子女、驻艰苦边远四类以上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照顾12分;因公牺牲的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照顾10分;驻艰苦边远三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驻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的现役军人子女照顾9分;一级至四级残疾的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荣立个人一等功的现役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驻艰苦边远二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照顾6分;荣立个人二等功的现役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照顾3分。对获省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12分;获州(市)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9分;获县(市)区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6分。对户籍在民族自治县、其他县(市)区的民族乡并在当地初中就读的少数民族照顾6分。对云南省内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照顾6分。对归侨学生、归侨(华侨)子女、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科技奖的侨眷子女、台湾籍考生照顾6分。(12月10日《云南信息报》)
昆明新修订旅游业监察条例明年起施行
昆明市《昆明市旅游业监察条例》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规定,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最高罚15万元。
针对现行《条例》出现的与上位法不能很好配套衔接的情况以及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条例》进一步理顺职能关系,完善旅游监管体制机制。将“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旅游经营活动”新增作为旅游监察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之一;在法律责任部分将处罚主体统一调整为旅游监察机构。对于公安旅游警察机构,将其“负责维护旅游市场治安秩序,依法开展旅游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工作”的职责在《条例》中予以明确。《条例》加大执法和惩治力度,下重拳解决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游客购物等问题,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禁止性规定作了调整和完善,明确禁止“旅行社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消费”,若违反该规定,由旅游监察机构对旅游经营者处以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对旅游从业人员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12月8日云南网)
昆明投2000万为小微企业购买服务
近日,773家小微企业再次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扶持带来的实惠,每家企业可以通过申领到的最高3万元的服务券,兑换企业培训、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管理咨询、网站管理、电商服务、信用评价等70多项精准服务。
昆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券是昆明市财政资金为小微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提供的补贴,以电子券的形式发放,预计发放3年,每年资金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补助成长性好、管理规范、发展快、服务需求迫切的小微企业,为其购买专业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今年发放的是第一批。下一步,昆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将继续为昆明市小微企业构建找得到、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后盾,助力企业成长。(12月10日《昆明日报》)
滴滴快车拼车在昆明和丽江上线
滴滴出行在云南的昆明、丽江2座城市上线“快车拼车”,可以为拼车乘客节省25%的车费。这项功能的上线,在早晚高峰期受到市民欢迎,尤其是男性。拼车最多可选择2人拼车,拼车时段为每天7点到23点。使用“快车拼车”昆明乘客可享受最低7.5折优惠,丽江乘客可享受最低7折优惠。昆明和丽江都有限制范围,但主要是考量起点,如果起点在这个范围外,乘客就发不了拼车单。对比出租车,拼车更像是一种补充选择。不过会消耗乘客时间,因为要去接送顺路的另一个乘客,着急赶飞机、着急上班的乘客,最好不要拼车。
选择“快车拼车”的乘客需要准确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发单后不能更改,系统将根据这些信息计算行程价格。行程中无论是否有人拼车,乘客都可以享受到比普通快车价格更低的“一口价”,即使堵车也无需额外支付费用。拼车时最多可选择2个座位,1人拼是最便宜的、多带1个人价格会略微上涨。如果系统匹配需要乘客等待10分钟左右时间,如果乘客愿意,系统还会给予乘客4.5、5,5元的车费优惠。(12月9日《都市时报》)
昆明交警微信提供便民服务功能 可以交罚款
篇10
【法律依据】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