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5 11:4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

篇1

关键词: 高中阶段 家庭教育 误区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许多事是不能如愿的,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纠缠,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这是载记著名作家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中的一段话。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满怀期望到高中的不闻不问,随其发展,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教育孩子,从古到今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孩子在高中这样新的环境中生活,难免感到苦恼和困惑。许多为人父母者只凭自己的想当然办事,不认为到了高中阶段还需要有家庭教育。随学生自己去发展,等到出了问题,再回过头来找学校、找班主任,问题往往已经很难解决了。

一、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是赵老师吗?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转回你的班级,我想让他学理科,将来考医学类的学校。”“我是今天才知道他学文的,我想让他学理,学文的没有好前途,他居然不告诉我就学文了……”“本来他在初中时学习特好,而到了初三快要中考时,突然不学了,逃课进网吧。”林旭的家长一脸无奈地说。林旭一个聪明的、有前途的孩子,学习的接受能力很强,进入普通高中第一学期分入我们班参加全校四次考试以来,一直是全年级的第一名。在学校的文理分班时,选了文科。

第一回月考时,林旭考了全理科班十几名,物理是拉分的科目。参加第二回月考时,考了全理科班二十几名,物理和语文是拉分的科目。

语文老师说:“这么有前途的孩子,我得好好管着他。”在背诵语文课文时,林旭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第二天语文老师匆匆地来找我,说:“你快去看看,林旭坐在地上不起来,说什么时候背会了什么时候起来。”我到班里见到他,他说:“老师,我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在生自己的气。”随后一段时间里,林旭成绩日渐滑落,不想进班,时有旷课的现象。我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他的父母说:“以前林旭回家总是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现在一句也不说。”而他说:“老师我不想回家,我学不懂物理,我也不想学理。但我父母不行。”“我小时候总是一个人睡,我很害怕,听到楼梯有脚步声就发抖。”“我不想活了,我那天在家里,把手放到了电源插孔里,全身麻了一下,但没死了……”我的心中无比震撼,这么小的年龄,承受的是如此多。

我向他的父母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也不要过分地安慰他。用平常心去看待他,理解他。二是当孩子安静下来时,和他一起认清生命的价值。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生命是1,金钱、友情、学业都是零,失去其中一个零还是有希望的,丢了1,一切都没了。三是让孩子转学文科,发展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质。再见林旭时,是一张快乐的笑脸。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的心情特别沉重。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的理由去逼孩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法国诗人海涅常说:“即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二、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一位60多岁的母亲,为了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学校,从村里搬到了市里,开学那天她亲自把儿子李志博送到我的班里,“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为了供他念书,我给看大门,只要他好,我们受什么苦都行。我儿子理科特好,尤其是化学”。我留心注意了一下李志博,清清瘦瘦,看起来是蛮听话的孩子。他自荐被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在高三上半学期,李志博早恋了,把父母辛苦挣来的钱都给对象花了,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一次月考中,他给恋爱的对象用手机发短信答案。学校的处理意见是从优班出去。但父母来请求、哭诉,他继续留在优班。但在第二次月考中,又一次给恋爱的对象发短信答案。母亲打电话说:“赵老师我们再也无脸见你了……”这多么令人悲哀。

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但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承受适当的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的身上。

三、过度的放任,带来孩子的骄横

在高三即将毕业时,从三班转到我班一个学生,很擅长英语,在建档案之前,我发现这他没有学籍号,也就意味着没有毕业证书,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于是他让学校给开证明,证明他是被现在学校接受就读的。学校给他解释说:“学校只要见到转学证明,才能给上学籍。”但这学生立即说:“我要上诉,我要告你们。”之后了解到,这个学生是被原来学校因搞对象问题开除后到我校的,并且现在还在外面租房与女生同居。这件事震惊了全校。

他的父母亲至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件事,从来也没到学校与老师沟通过,学生留了一个电话号码,联系过去只有一个姐姐,并指责学校的过失,恶语相向。

人生下来有两种基本要求:一是物质要求,二是精神需要,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结果造成了孩子心灵的荒芜,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走到社会,有的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

家长们,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吧。

四、过度的“自我”,带来孩子的痛楚

有的家长,生下孩子,就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对孩子不闻不问,抛家弃子。

“赵老师,王龙驹的爷爷去世了,我给他请两天假。”“赵老师,你班的王龙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他打小在爷爷家长大,前几年刚没了奶奶,现在爷爷也不在了。”“你知道吗?你班的王龙驹每天就吃馒头。”一句句关心的话让我一次次震惊了,我和他母亲做了一次深谈,得知父亲在王龙驹三岁时与母亲离婚带一个女人去了北京,与家庭断绝关系。王龙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母亲经常探望,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他所遭受的打击何其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家庭、生活和责任,但有很多人贪图享乐,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家庭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与经验的传播,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对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2

*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主要有:一是中考招生优惠政策大幅度向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年*市面向一般公办初中学校(除示范高中初中部和示范初中学校外)招生的优质高中(省市示范高中)招生指标比上年增加了150%,从*年的400名增加到*年的1000名,占到了当年全市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18.5%。最大优惠分数从*年的30分增加到*年的50分。二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初中毕业、高中招生挂钩。规定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的不能取得毕业资格,综合素质评价全部达到A等才有定向生的保送资格。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得到了初中学校的真正重视并落到了实处。为保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公正,各初中学校都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根据《*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市政府、教育局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办法,并组织成立各班级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组织、指导、监督各班级评价小组按照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小组无记名投票的规定程序完成每名学生的评定工作。对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全部达到A等并报考优质高中定向生的毕业生,规定必须在校内公示栏公示7个工作日,全校师生无异议才有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报市招考中心时学校的校长必须签字。三是促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均衡。*年全市初中学业考试,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分布在全市城乡的162所学校,占到了全市参考学校总数的74%,600分以上高分学生分布的学校数比*年增加了47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加均衡。四是规范义务教育管理。*年*市对全市20所“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初中学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年11所学校停止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余9所2009年全部清理规范到位;另有2所增加(恢复)公办学校招生计划。五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成立了学校安全处,配备了车辆,安排了专项经费,实现了安全工作专人管理零的突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保持良好态势,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为普通高中学校领导布置课改实验培训作业

为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工作的实效,*市在利用教育城域网对全市所有高一任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的有关要求,为参加培训的普通高中学校各级领导布置了培训作业。要求作业要依据新课改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并将作业成绩作为市教育局干部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作业题目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校长完成);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角色和作用(书记完成);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构想(教学副校长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在新课程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后勤副校长完成);模块教学、学分认定的具体操作构想(教务主任完成);高中新课程实验中有效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教研室主任完成);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操作办法(政教主任完成)。

三、发挥示范高中示范引领,促进高中学校内涵发展

12月22日至26日,*市教育局在*市实验中学、成成中学、*四十八中举行了以“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主题的“*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示范点’展示周”活动。本次“示范点”展示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动态展示、静态展示和电视展播及集印画册展示。其中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分别在三所学校同时进行,共组织了35节必修公开课(高一课程占到90%)、14节校本公开课,并有专家随堂点评,同时,三所学校还各自展示了本校学科集体教研、研究性学习汇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学技能比赛、学生社团、教师论坛、社会名家讲坛等活动。特色版面展示则通过不同的形式,从各个角度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市示范高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展现了这些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的2000余名领导、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观摩学习。与集中展示活动同步,*教育电视台开设“素质教育的殿堂,成人成才的摇篮——*市示范高中掠影”专栏,进行专题展播。

目前,*市已有26所学校基本达到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其中有20所学校基本达到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含省属学校3所)。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高中学校达到29所,占到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30.2%。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数量占到全省省级示范高中总数的18.5%。

篇3

关键词: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对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促进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班主任应该明确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开展方法,密切联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满足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要求。

一、转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在传统的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优化,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因此,在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方法创新优化,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1 ]。班主任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既要当学生的良师,也要当学生的益友,做一个有温度的班主任,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助力主题班会,润物无声

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阵地上,班主任比其他科任教师多了一个法宝,那就是召开主题班会。细心的班主任在捕捉到学生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有什么异常时,都能够及时地借助主题班会,来疏导和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主题班会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畅所欲言,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育案例一: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发现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班级中有几名学生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发生了矛盾,并且久久不能和解。因此,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班主任应该科学确定班会的主题。例如可以用《友谊常在我心中》为主题,班主任可应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古今中外著名的友谊交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在榜样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得到教育。例如利用《伯牙绝弦》、《管仲与鲍叔牙》等典故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使学生了解典故中先贤的伟大友谊后,深受启发,最终打开心扉冰释前嫌。同时,在召开主题班会时,班主任应该重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言氛围环境,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后谈自身的理解与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尽量让班级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参与,从而有效改变其与人交往的观点以及方式。

三、适时开展实践活动,因地制宜

在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开展方式方法是决定其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案例二:在阶段考试后,发现小华同学总是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交往,出现了自闭现象。经过了解发现,由于小华同学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发挥失常,导致一门课程考试不及格,受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正是因此,小华同学出现了厌学、自闭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开展实践活动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事物的美好以及交际的乐趣[2 ]。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将学生带领至户外环境中,在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游戏等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小华同学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氛围的有效渲染,最终走出考试阴影,逐渐回归到正确的学习成长轨道上。

四、利用“家校一体”活动,双管齐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联系起来,将家庭教育争取到与自己同一条“战线”上来,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通过“家校活动”的开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巩固学校教育,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班主任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这一教育工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促进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子女;教育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01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36-05

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从农村涌入城市,这就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术界有很多称法,如“农民工”、“暂住人口”、“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等,本文称之为“农民工”。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中国不断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也为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大量农民进入到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改变着城市的面貌。但同时城市也在影响着他们,耳濡目染下,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的生活现实和自己的遭遇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自身子女的重要性。在中国目前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大量农民工也深刻认识到仅仅接受义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让自己的子女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也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对于改善农民工家庭的生存状况,提高中国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农民工子女是否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问题十分迫切。

一、数据来源及描述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笔者2008年和2009年对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雨花台区四个地区的农民工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年龄在35~60岁,外出打工,家里有读初中适龄子女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08份。

(一)农民工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意愿状况

表1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意愿状况

如表1所示,所调查的样本数据中10.6%不再接受初中以上教育,其中男孩占68.1%,女孩占31.9%;而89.4%将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其中男孩占61.3%,女孩占38.7%。说明绝大部分农民工还是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但一部分农民工家庭不再投资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从子女的性别来看,反而男孩在接受和不接受初中以上教育都占较高的比例,女孩所占的比例都较低。这可能说明性别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是否继续投资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

(二)农民工受教育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父亲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3,母亲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39。父亲的文化程度比母亲的文化程度稍高一些,但多数集中在初中以下,整体文化水平不高。

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对子女是否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由表3、表4可以看出,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增高,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子女数占该程度总人数的比例逐渐增多,而且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比例显著增长,而父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子女的影响却不如母亲的显著。同一教育程度下,母亲影响下的子女继续接受初中教育的比例要高于父亲影响下子女继续接受初中教育的比例,说明母亲的影响要大一些。比较表3和表4,也可以得出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比例多集中在父母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部分,结合表2,说明虽然大部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仍坚持让子女继续接受教育。总体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越希望自己的子女继续接受教育。

(三)农民工家庭收入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的家庭月收入最高为6 250元,最低为125元,均值为1 860元。本文将农民工的家庭月收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被调查的农民工家庭月收入大多数集中在1 500元~3 000元阶段。按照南京市2008年6月30日之前的最低工资标准850元/月,一个家庭的收入基本上来源于父母两个人,那么一个农民工家庭月收入在1 500元~3 000元之间,说明该家庭的基本生活已经得到保障,生活结余下来的钱更愿意提供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看表5可以知道,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加,其中愿意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比例不断增加。家庭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的家庭,则有一半以上的家庭不愿提供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

(四)农民工来宁时间

随着农民工进入城市,城市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及对教育的看法,因此把农民工来宁时间也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但是来宁时间不能确切表明农民工在南京打工时间,在统计上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以父母双方最早来宁的时间来计算农民工来宁时间。

调查数据中,农民工最早来宁时间为1984年,至今有26年,我们将这26年均分为三个阶段,如表6所示。最早九年(1984―1992年)来宁的农民工较少,仅占样本总量的4.8%,最近八年(2002―2009年)来宁的农民工迅速增多,占样本总量的62.0%。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来到城市工作。从表6可以看出,来宁时间越早的父母,愿意让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比例越高。来宁时间与教育意愿的选择呈正相关。可能的解释是,来宁时间越长,农民工在教育观念上受到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越大,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愿意让子女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五)子女自身的学习情况

本文了解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学习情况是通过将其学习成绩在班级的排名分为:前1/3名;第1/3~2/3名; 2/3名以后。

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学习情况与教育意愿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表7的数据不难得出,学习成绩越好越会选择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学习成绩在前1/3名的样本中约有94.9%的家庭会选择继续供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而在学习成绩在2/3名以后的样本中仅有6.1%的家庭选择继续提供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

二、农民工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结以往学者对教育投资影响因素的分析,一般将影响教育投资的因素分为三大类: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孙志军(2003)把分析影响家庭教育决策的因素分为: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出生顺序);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育、家庭人口数与子女数目);学校与社区变量(学校教育质量、教育价格、社区劳动力市场机会)。苏群、丁毅(2007)将影响教育决策的因素分为:家庭成员特征变量,包括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子女个数以及家中是否有病人;家庭资源禀赋变量,包括土地面积和家庭人均纯收入;子女个人特征,包括子女教育支出、子女性别、子女成绩和家离学校的距离。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来宁时间、子女个数、子女的性别、学习情况作为影响农民工教育投资意愿的变量,具体见下页(表8)。

被解释变量Y的含义是是否愿意让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是虚拟变量:0是不愿意,1是愿意。建立Logit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各类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农民工子女是否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由效用指数Yi决定(Yi=U0i-UIi),其中,U0i表示接受教育对农户家庭构成的效用,UIi表示不接受对农户家庭构成的效用),Yi又决定于某些解释变量Xni。令Y=0表示不接受教育,此时Yi≤0;Y=1表示接受教育,此时Yi>0。根据以上假设,影响农民工子女是否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可以表示为:

LogitP=α+Xniβni+ε(其中,P=)

其中,X 1 i :代表家庭特征,包括家庭月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子女个数。

X 2 i :代表个人特征,包括学习成绩、性别。

与预期的结果基本相符,除子女性别和父亲受教育程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子女自身学习状况和家庭月收入对其家庭做出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是最重要的。通过以上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家庭月收入是在0.01的置信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家庭月收入对家庭教育决策有着积极的影响。农民工在宁打工,收入一般比在农村要高些,但城市的消费水平也比较高,特别是对于那些子女随父母一起进城读书的家庭,城市高校高昂的学费一般是他们所承担不起的。所以,家庭收入越高的家庭让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概率越大。所以,家庭收入仍是影响家庭教育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2.农民工来宁时间与家庭教育决策呈正相关关系,即来宁时间越长,农民工家庭越愿意提供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说明农民工来宁一定时间后,受城市较先进教育观念的影响,原本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会发生变化,从而会更加积极地投资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

3.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子女教育意愿的选择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父亲的影响较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反映了父母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是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选择继续提供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概率也越高。而在一个家庭中,母亲在子女受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教育者”的角色(苏群,2007)。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来自于母亲,一般来说孩子与母亲的接触时间比父亲多。因此,母亲在家庭教育决策过程中影响相对父亲来说要大些。

4.子女的性别及子女的个数对家庭教育意愿的选择没有影响,说明子女性别及子女个数已经不是父母主要考虑因素。多年来农村计划生育的实行,使得现在多数农村家庭只有1~2个孩子,调查数据表明,被调查农民工家庭平均子女个数为1.67个,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收入一般都能负担两个左右孩子的教育费用,因此,子女个数一般不会影响父母的教育决策。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总体得到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农民工思想意识在城市生活的影响下,也随之改变,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相当普遍。因此,养儿未必防老,养女未必不防老,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解放。

5.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学习情况对家庭教育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成绩越好的子女考上高中的几率一般也越大,父母对其期望也越高,也乐意资助他们继续读书,希望子女能继续读高中、大学,从此改变命运。有些家庭虽然有心也有足够的钱提供孩子继续上学,但由于孩子自身学习成绩太差,考不上高中,父母在学习上对其也不抱太高期望,结果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我们的走访中我们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您希望您的孩子读书读到什么程度”,将近96%的父母的答案都是:“孩子能读多高,就资助他们读多高。”因此可以印证,子女是否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决策主要取决于子女自身学习情况。

结论及启示

依据南京市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家庭教育决策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描述和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工家庭教育决策的主要影响因(下转241页)(上接239页)素有:子女自身学习情况、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来宁时间。其中,子女自身学习情况是影响教育决策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来宁时间对教育决策的影响是一致的,即家庭收入越高,母亲的文化水平越高,来宁时间越长,选择继续投资的意愿就越强烈。文化水平高的母亲比父亲更能影响家庭教育决策。因此,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教育,提高农民、农民工的收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提高新一代农民工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民工的思想观念也进一步改变,子女的性别、子女的个数已不再是影响家庭教育决策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Alan de brauw,John Giles.Migrant Opportunity and the Education Attainment of Youth in Rural China.IZA DP No.2326,September,

2006.

[2]杨利平,宋元梁.西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7,(5).

[3]孙志军.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甘肃省委基础的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苏群,丁毅.初中阶段农户子女辍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闽北农村地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6).

[5]李,赵连阁,谭洪波.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6,(5).

[6]刘媛.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投资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南京的调研数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7]任佳慧.农民工子女流入经济发达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研究――基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实证调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8]李晖娟.农民工城居子女的义务教育研究――以苏南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08.

[9]龚继红,钟涨宝.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省随州市农村家庭的调查[J].经济师,

篇5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武汉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小学抽取五、六年级152名学生,中学抽取七、八年级465名学生,其中,男生351名,女生266名,总计617名学生。从收集的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问卷由儿童父亲填写的51.3%由儿童母亲填写的占47.6%,其他的占1.1%其中,上过小学占10.7%,上过初中占52%,上过高中或中专占27.3%,大专7.3%,大学本科及以上占2.6%,未上学占0.2%。

二、变量说明

1.家庭教育投入的定义及操作化

家庭教育投入是指是指父母为孩子发展提供的一系列教育资源、活动、机会,如学习资源、直接的教育活动、扩展性的学习机会。国内研究者在描述现阶段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及问题时,按照教育投入的形式将家庭教育投入划分为经济投入和时间投入,分别代表父母为孩子教育花费的金钱和参与孩子教育活动的时间。刘秀丽(2012)认为经济投入可能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时间投入则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将结合儿童问卷和家长问卷,结合以往的研究,将家庭教育投入分为家庭教育物质、人力投入来分析。具体计算方法是:先对每个问题、每个选项进行赋值(介于0和1之问),然后将各问题得分相加,即为各个维度上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教育物质投入越多,人力投入越大。

2.儿童学业表现的概念及操作化

翟冉(2009)将儿童学业表现分为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家庭的亲子关系模式与家庭期望所形成的权力关系对学生学业表现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将借用这一维度划分,将学业表现分为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的重要性、对待知识的兴趣)、学习行为(课堂上的表现、课后阅读、作业完成)、学习结果(学习成绩)。具体计算方法是:先对每个问题、每个选项进行赋值(介于0和1之问),然后将各问题得分相加,即为各个维度上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行为越良好,学习结果越好。

三、研究结果

1.儿童学业表现的特点分析

学业表现各维度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夫妻关系、学校环境的差异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儿童学业表现的三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校环境存在不同的差异。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在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学习结果在年级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结果高于非独生子女。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小学时期的儿童显著高于初中时期的儿童。学习行为在夫妻关系上有显著性差异,夫妻关系融洽的显著高于夫妻关系冲突的。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在学校环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学校环境好的儿童学业表现显著高于学校环境差的儿童。

2.家庭教育投入和儿童学业表现关系分析

表格2家庭教育投入对儿童学业表现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第一层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习环境对儿童学业表现产生影响。在学习动机模型中,F值为12.48,达到及显著,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学校环境与其显著,夫妻关系不显著。在学习行为模型中,F值为29.16,达到极显著,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校环境都与其显著。在学习结果模型中,F值为14.26,达到极显著,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校环境都与其显著。具体表现在,在学习动机上,女生、年级越小、学校环境越好,儿童学习动机越明确。在学习行为上,性别、年级、学校环境与其显著,具体来说,女生、年级越小、夫妻关系越好,儿童学习行为越好。在学习结果上,性别、独生子女、年级、学校环境与其极为显著,表现在,性别、非独生子女,年级越小,学校环境越好,儿童取得学习结果越好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二层在控制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各个维度对儿童学业表现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学习行为模型中,回归方程的拟合度来看,F值29.36,达到及其显著,具体而言,儿童家庭教育物质越多,人力投入越大,其学习行为就越好。

四、讨论与总结

1.儿童学业表现的表现在男女性别、儿童所处的学习阶段、学校环境三个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女生的学业表现相对于男生较好,无论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儿童在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相比较,儿童学业表现相对较好,儿童的学习学习并未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学业表现有所改善。儿童所处的学校环境较好,儿童学业表现就较好,原因在于学校环境为儿童学业表现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条件。

2.尽管儿童个人、家庭夫妻关系、学校环境对儿童学业表现有预测作用

篇6

作为家庭教育的研究者,自然会关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文简称“国家规划纲要”)中对“家庭教育”的叙述。仔细阅读规划纲要全文后发现“国家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家庭教育”。比如,要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如在“第四章 义务教育”的“(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中,要求“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该看到,“国家规划纲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重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我们应该以“国家规划纲要”为依据和动力,努力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和研究工作。

“态度决定一切”的提法看似比较极端,但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同一事物确实会带来不同结果。对待“国家规划纲要”同样如此。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贯彻和落实“国家规划纲要”,而不应该被动地、消极地、不加思考地对待。比如,我们不仅应该按照“国家规划纲要”的要求把德育贯穿于家庭教育,还要把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这是因为,教育实践的无数经验和科学研究众多成果表明:学生的饮食营养、户外活动、睡眠时间的保证等身体健康教育措施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智力的早期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习环境的创设等智育措施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环境氛围和家长的影响;学生的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教育。简单地认为只有德育才需要贯穿于家庭教育的看法显然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再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不仅要通过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应该做更多的有利于孩子在这一阶段健康成长的事情。这是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所在学校,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还有,我们不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而且更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更为深刻和长远;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高中教育阶段和大学阶段,以至在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问题的核心是站在什么位置和以什么视角来看待家庭教育。学校系统的不少人同意将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将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的第二课堂。这些似是而非的提法,主观上可能是要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客观上却造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附庸的印象,实际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地位。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可以认为学校教育的某些任务还需要家庭配合,在家庭教育中继续完成。但无论是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人类个体发展的历史看,家庭教育都早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

要真正解决问题,就不该仅仅从学校教育出发,而要以大教育的视角把家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家庭教育指导的国家主管部门,应该跟各省市自治区制订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一样,创造条件制订《国家中长期家庭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二、 关于“家校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核心是“合力育人”。三结合教育是大教育系统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三结合教育的主要模式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努力做到“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应。作为学校系统的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和研究者,更关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家校合作”是三结合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儿童的成长”为目标,反映“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家校合作教育”,它包括:(1)家校同步教育,主要指家长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和进度,配合学校,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方向上的一致和时间上的同步。家校同步教育实际上是“配合学校的家庭教育”。(2)家长介入学校教育,主要指家长根据学校的需要,介入学校的管理、教育和教学过程,协助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3)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主要指学校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家长的需要,指导和服务家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以上三种方式同属于家校合作教育,但是,“家长介入”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家校同步”和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有的地方将“家长介入学校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或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任务,这样处理是否妥当是需要讨论的。

家庭教育指导是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指导的要素包括指导对象、指导渠道、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和指导形式。

家庭教育的指导对象既包括家长又包括孩子,但应以家长为主;指导的家长中既包括孩子的父母又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祖辈,但应以父母为主;此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和城市承担婴幼儿教育责任的保姆的指导应该引起重视。

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主要包括学校对学生家长的指导,社区对居民的指导,传播媒介对读者、观众、听众、网民的指导和专业机构面向社会的指导等4类。目前学校仍为指导的主渠道;社区是指导渠道的发展方向;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指导发展迅速;专业机构正蓄势待发。

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一般的选择策略是从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选择内容。由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是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因此必须考虑如何使我们的指导内容有利于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家长的教养态度、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有利于家长对孩子进行主动积极的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氛围、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出适当的应对反应。

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主要有:(1)面对面的个别指导,包括家庭访问、来访接待、个别咨询、电话手机、书信便条和家校联系册等,特点是能私下进行、深入交流、进行互动,适宜解决个别问题。(2)面对面的集体性指导活动,包括讲座报告会、讨论辨析活动、亲子活动指导等,特点是面广、公开、有声势,适宜解决同年龄段的共有问题。(3)文字音像资料指导,包括普及读物、专业报刊、校内小报、班级墙报、黑板报、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网络查询等,特点是指导者需要事前准备、不面对面、家长可自行控制。(4)网络互动,包括E-mail文字沟通、MSN语言沟通和网上直面交谈等,特点是互动不受时空限制、可深入交流,但需要网络设备和掌握技术,发展前景明显。

要求全体学生的家长参加的集体性指导活动,每次占有的时间应该适当。指导活动时间过短,会因为未能完成指导任务、未达到指导要求影响指导质量;指导活动时间过长,会因为指导内容松散、家长精神疲劳而影响指导效率。根据家长接受指导的现实与期望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指导单位在组织全体学生的家长参加的集体性指导活动时,还是以每次安排2小时左右的时间为好。指导者一方面应该在指导前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指导内容的针对性和调动指导对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2小时指导时间的效率;另一方面应该通过个别指导、网络指导等形式的配合,补充集体性指导活动的指导内容,通过对具有某种特点的部分家长进行分类指导,达到重点指导的目的。

三、 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家长、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需要获得权威部门给予规范的引领和指导。30年来,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的研究也已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制订并规范的、能指导全国的家庭教育政策性文件的条件已经成熟。

家长、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需要的涉及家庭教育的大纲有:(1)供家长使用的,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大纲》;(2)供指导者使用的,以“怎样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和以“对家长指导些什么”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3)供组织管理者使用的,以“怎样组织和管理家庭教育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大纲》。

2009-2010年对我国家庭教育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年。这两年出台了4个涉及家庭教育的大纲,它们分别是:(1)由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关公委等7单位于2010年2月8日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于2009年5月26日的《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3)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3月15日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4)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3月15日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

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起草并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文件的名称忠实地反映了文件的内容。该大纲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学级将儿童按每3岁为一个年龄段的原则,划分为“0-3岁婴幼儿”、“3-6岁幼儿”、“6-9岁小学低段学生”、“9-12岁小学高段学生”、“12-15岁初中生”和“15-18岁高中生”6个年龄段;对每一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根据该年龄段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各提出12个家庭教育指导的专题,合计共72个专题;对每一个专题提出含“现状与问题”、“规律与观念”和“对策与建议”三个自然段500字的内容要点。由于该大纲制订的前期准备阶段,收集和分析了1500篇家庭教育文献资料并对5000名0-18岁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大纲的制订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大纲中对每一专题都概括了该专题目前孩子和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道理并对家长和指导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使大纲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对大纲进行的情报研究、调查研究和具体起草工作始终是在家庭教育指导的专职理论工作者带领下进行的,该大纲的专业性水平较高。需要注意的是,该大纲提出的72个指导专题属于对面上正常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并未涉及对特殊对象、特殊家庭和在特殊情况下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作者估计,在使用过程中学校系统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可能会感到更为亲切。指导内容是家庭教育指导的要素之一,指导内容的合理使用离不开指导渠道、指导目标、指导原则、指导形式等家庭教育指导的其他要素。为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制订并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 (试行)》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更适合学校系统,是中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基层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依据。在全面贯彻两个大纲时,注意了解其他大纲的特点并吸取它们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学校系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质量;教师;学生

一、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专业的学习

教师的专业学习不等于工作坊或培训课程,也不是单纯指达到专业资质认证的要求。它们都是重要的输入资源,都是知识专业学习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即便这些方式能够有效实现既定目标,它们也至多占解决方案的三成。其余七成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可以坚持每天不间断地学习、坚持不断共同提高业务水平。由于教师会与越来越多的学校外的人协作,新的技能、关系及导向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专业的本质。

音乐教师也不例外,更应该加强专业学习。在教学之余,阅读关于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武装头脑,开拓视野,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

(二)教学能力的掌握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娴熟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在芬兰,评选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为:优秀教师应掌握有效教学的能力。

有效教学,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有效教学,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前进的不竭动力。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思想奥更新,教学方法要探讨,教学的有效性要锤炼。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教学,使课堂成为我们的生命,学生的精神家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三)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如果说有一种精神,无论古今,什么时候都需要,那就是奉献;如果说有一种精神,无论中外,都能感动所有人,那就是奉献;如果说有一种精神,永远闪耀出夺目的光彩,那就是奉献毋庸置疑,奉献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准,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更因该具有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

作为音乐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艺术节、合唱节、校运会、市区文艺活动等)和学校社团活动等都应充当活动的主力,这就需要我们牺牲个人时间为学校的工作付出心血和努力,时刻持有奉献精神,做到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力争在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使自己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可谓劳有所值。

二、转变教育理念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音乐教学中,自主发展非常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对好的观点要加以鼓励。

尤其是音乐欣赏,对于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观点也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不要用固有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想。我在音乐教学中,经常跟学生用举例的方式鼓励他们,如:观赏一个粉笔盒,我把它放在讲台桌上,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粉笔盒的角度,由于每个学生的座位不同,观察到粉笔盒的角度就不同,有侧面的、正面的、正左方、正右方等,音乐作品的鉴赏也是如此,由于欣赏的角度不同,观点肯定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害怕出现错误,只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就是成功的起步。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二)注重艺术教育的培养

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扩展创造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塑造优秀人格打下坚实基础。

谈到艺术教育,特别是国外的学校教育,他们在艺术教育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宣扬的。例如:日本玉川学园,他们提倡艺术教育在于美,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他们认为艺术教育在对学生人格塑造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玉川学园特别提倡演学校剧,认为学校剧是把国语、文学、历史、歌咏、体操、图画、劳作等学科集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一门培养真善美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

(三)注重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音乐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艺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也是必须加强的教育之一。

三、加强家庭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孩子这一艰巨负责的任务。”家庭教育是孩子获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和重要环境,孩子的性格、品质、习惯等都是在家庭教育中逐渐形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如果让孩子学,一定要仔细观察,再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孩子性情及兴趣的才艺。千万不要让他一下子接触太多,或强迫他学校没有兴趣的东西,破坏了他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道路中起到启蒙作用,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在尊重孩子的教育中,培养孩子自主的能力,使其能够对事和物有正确判断力,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四、结论

音乐学科是大、中、小学极为重要的一门美育课程,它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育灵感与悟性。它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学科。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来讲非常重要。本文也是希望通过结合初中阶段音乐教育的现状,探索出有利于推进初中音乐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海琴,提高课堂音乐教育质量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

篇8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难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要纠正和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首要的是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和加强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进而,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势,克服上学无用的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只会越来越需要大批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才。

二、“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强化家庭教育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应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力度,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支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资金,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应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传媒。另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落后的现状。

其次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向家长介绍、讲解一些实实在在的家教知识、家教理论。

另外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经常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协调、合作,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管理的合力,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加强学校对家长进行指导的力度。

再有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也必不可少。要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杂志,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

三、齐抓共管,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纠正和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学校领导、生活指导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因势引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作好“厌学”同学的工作,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通过齐抓共管,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再顽皮的学生也会感到有压力,从不自觉的学习阶段上升到自觉的学习阶段,再上升到认真刻苦的学习阶段。

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是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道德败坏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其次,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开展各种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篇9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是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化方面,具有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尔贝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化教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不惜代价,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乃至一个好的大学,然而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又以思想教育的削弱最为突出,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家庭教育观念片面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认为家长的义务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及其他花销。这些家长往往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在这种家教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初中学生的需求发展出现畸形,高级需求-精神道德需求萎缩,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传统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父母的心中,这种心态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进行设计,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庭私事。结果,必然导致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

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是不科学的,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有突出表现三种形式:a.溺爱和过分保护型,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能正确把握感情的分寸,被爱心蒙住了眼睛,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还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为所欲为等性格缺陷。b.过分严格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恪守"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这种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抗意识,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c.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孩子不管不问,听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善恶不分,易受外界诱感,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三)家庭气氛的不和谐

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婚变父母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创伤,比其他行为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理创伤更多更大。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优柔寡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物质生活的"营养过剩"而在心理需求上"营养不足"的困境,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常被搁浅。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家教观念,摒弃以往那种只顾子女智力投资和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树立新的家教观念,理智地爱护子女,降低过高的期望。

(二)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造成儿童心理扭曲,性格缺陷,行为失当的根本原因,还是家长自身精神的贫乏、失误和偏颇。所以,教养子女,根本的是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做出好榜样,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纯净、更美好。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让他们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应切实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和他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教育教学;问题成因;家庭;学校;自身;社会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要做好留守学生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要认真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以为学生良好地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因此,本文就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身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改善工作指明方向。

一、家庭教育

俗话说: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缺失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在祖辈或者亲戚家生活。但是,这样的“寄养”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与祖辈生活存在的问题:他们对孩子大多都比较“溺爱”,这样只会让学生养成“任性”的坏习惯,而且在学习方面也缺乏指导,使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学习。其次,在亲戚家生活存在的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态度,所以,在亲戚家生活,即便是亲戚对学生再好,在留守孩子心里也总是没有归属感,没有“家”,所以,这就让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辍学”“走出去”的想法,他们想和父母在一起。所以,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总之,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态走进数学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农村留守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对学生健全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在农村留守学生的学校教育中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因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还一直停留在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简单掌握上,导致学生就像学习的机器一样,严重不利于课程价值的提高。所以,在课改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深入挖掘教材,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从而为学生全面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其次,教师对待留守学生的态度。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差,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还被教师看成是问题学生,致使一些教师在管理和教育留守学生的过程中,总是把他们当做问题学生来进行加强管理,或者是命令式管理,殊不知,这些学生需要的不是命令,而是来自教师的爱。所以,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中,我们要用心、用爱去和学生交流,去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走进课堂,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父母为什么外出打工,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三、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说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性格的塑造期,自控能力差,容易被诱惑,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比如:网瘾、打架斗殴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而且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变化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在情感上或者心理上出现偏差,走上极端,所以,就非常容易出现厌学、逃学、退学的现象,进而导致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四、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无形中就被灌输到了学生的思想当中,导致一些学生总是想着和父母一起走出去,所以,放在学习上的心思就会减少,学习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再加上社会丑陋现象的影响,学生非常容易误入歧途,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留守学生的心理防线比较低,自控能力差,各方面的因素都能动摇其对学习的信心,导致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做好引导、管理、监督工作,以为学生良好地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李朝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