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办法范文
时间:2023-05-05 11: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科技档案 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44-01
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办法仅局限于实体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查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资料的迫切需求。科技档案的类别、内容、载体、信息不断增加,使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都提高,必须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创新工作,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自动管理,尝试科学的方法与传统管理办法相结合,综合管理科技档案信息。
1 如何做好科技档案创新管理
新形势下企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面对新的考验和新任务,必须改变原有的科技档案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管理方法、服务方式等,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
1.1 改变思想观念,解决科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领导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认识度,高度重视、支持和加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将其纳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企业有关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员工绩效考核范围。档案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企业要将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充分考虑科技档案保管数量的增加和档案载体形态、技术手段的变化等因素,增加经费投入,配置先进的配套设施、档案管理软件、网络安全设备等,解决好科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性问题。
1.2 创新组织机构,实现科技档案管理向技术型转变
在档案机构建设方面需要企业设置专门的综合档案室,配备配齐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要将科技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抓好。在档案人员队伍建设上,要大力引进档案、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管理人才;要加强档案人员的培训教育,开展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使档案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网络知识和操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实现科技档案管理手段由手工型向技术型转变。
1.3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
在管理体制上,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避免科技档案由部门或个人分散保存,确保科技档案完整、准确和齐全。在管理机制上,要实行总经理负责、总工程师分管、档案部门和技术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真正抓好落实。在管理方式上,要做好科技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大力加强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使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档案实体保管,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档案实体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
1.4 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科技信息管理和提取中心
建立科技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中心。首先要正确选用企业档案管理软件,其体系结构、系统功能、适用网络结构、后台数据库、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接口、以及科技档案管理模块等要符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其次要做好科技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录入、查询和维护工作,通过查找目录、原文传输及扫描等方式,实现科技档案案卷、文件目录检索和全文查询,逐步建成母子(分)公司等两级科技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中心。
1.5 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主动的现代化的服务
通过局域网和因特网为本单位各部门提供科技档案查询服务,开展科技档案在线服务,可以跨越时空,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充分保证科技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效预防和杜绝网上泄密、侵权或违法行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科技档案, 促进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利用主动的、现代化的服务方式逐步取代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查阅利用方式。
2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2.1 科技档案管理创新有助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科技社会的飞快发展促使企业的体质、机制和信息管理的方式都朝着信息化、集成化、电子化、智能化等趋势发展。企业依托资源优化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新的科技档案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掌握先机,实现利益最大化。
2.2 科技档案管理创新便于信息查阅和提取
科技档案管理就是为企业开发和运行提供信息资料服务,通过创新的服务体制和服务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勇于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扩展全面领域的服务,结合信息化计算机技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便于用户及时迅速的查阅信息。
2.3 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可以为用户提供准确信息
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应用全新理念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效管理,减少繁琐的程序,为企业开发和运行提供准确信息。
2.4 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实现信息科学管理和保存
创新管理手段,改变原有的分类保存检索方式,实现科学分类和信息检索,更好的完成资源分类、保存和保密工作。
3 结论
创新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办法,有助于切实整理好科技档案,方便用户使用,有利于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长远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慧英.浅谈科技档案管理创新.[J]机电兵船档案.2008.3.
篇2
第二条设立县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有所增加。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和管理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为无偿资助。
第五条专项资金资助的对象为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企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和个人。
第六条专项资金资助的范围:
(一)省级以上火炬计划、国家级新产品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创新基金、科技攻关、科技招投标以及星火计划项目的配套资助;
(二)取得显著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开发签约项目、引进转让高新技术成果及专利技术签约项目的资助;
(三)组建市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县级以上科技中介机构的资助;
(四)创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市级工业设计创新试点企业)的资助;
(五)通过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县级以上科技成果、新产品认定及通过国家、省、市、县级鉴定、评审、验收的项目的资助;
(六)专利申请及专利实施资助。
第七条专项资金资助的标准:
(一)列入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的项目,分别一次性资助15万元和10万元;列入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的一次性资助10万元;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的项目一次性资助5万元;列入技术创新、创新基金、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招投标以及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配套资金按上级要求额度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5万元。
(二)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的科技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项目及高新技术成果转让、专利技术转让等取得显著成效的签约项目,每年一次由县科技局组织评审,被评为优秀项目的给予1-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优秀项目每年不突破10项。
(三)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每家分别资助20万元、6万元、1万元;新认定国家、省、县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分别一次性资助50万元、30万元、15万元;新组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科技中介机构,分别一次性资助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
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科技孵化器,各类孵化器可优先申报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经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奖励政策,同时优先享受符合条件的其他科技政策。
(四)新认定的国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一次性资助20万元、5万元;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分别一次性资助20万元、10万元、2万元;新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市级分别资助4万元、2万元;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市级工业设计创新试点企业),分别资助10万元、5万元、1万元;新认定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省、市级分别资助4万元、1万元。
(五)通过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分别一次性资助5万元、3万元、1.5万元;通过国家、省、市、县级鉴定、评审、验收的项目、科技成果、新产品,分别资助3万元、2万元、1万元、0.5万元。
(六)对本县单位和个人当年授权的专利,国内发明专利每件补助1.5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0.2万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0.1万元;香港标准专利每件0.4万元,短期专利每件0.2万元;国外授权发明专利每件3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1.5万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0.8万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受让专利)实施后,年新增地税15万元及以上(实际入库数)或新增销售额8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给予一次性资助5万元。
第八条专项资金资助申请和审批的程序:
相关单位或个人的专项资金资助,可以凭相关证件随时向县科技局申请经费资助,填写《县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由县科技局审核并提出资助意见,经县财政局审核监督,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征求社会意见后,由科技局、财政局联合行文下拨,同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小额度的专利申请资助,由相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县创新成果小额度资金申请表》,县科技局审核同意后,领取资助经费。
第九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申请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专款专用,自觉接受县科技局、县财政局的监督、检查。受助单位专项资金使用不当的,收回使用不当资金,并在二年内不得申请专项资金。
(二)对专项资金申请、使用和管理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篇3
燕山大学的前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当时,学院与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仅一墙之隔,学院的教师以哈工大为主,干部由哈工大和第一重型机器厂共同选派,从而形成了校厂合作的特殊关系。教学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基础课采用课堂讲授,大部分专业课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承担教学任务的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又有工厂的技术人员。教学计划中必须安排200~300学时进行科学研究,学生的部分课程设计和绝大多数毕业设计,都是结合实际生产题目进行的,工厂技术人员和前苏联专家对毕业设计和部分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师生在第一重型机器厂参加了大量的生产实习和科技开发项目。办学初期,就而形成了一种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特殊办学模式。这为形成燕山大学“学研产互动”的办学特色奠定了基础,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学术传统。
在近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机械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企业家和技术骨干,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同时也巩固了学校在重型机械及装备领域诸多学科的领先地位。尽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学校的学科门类得到了很大扩充,呈现出了工、文、理、经、管、法、教的多学科格局,但在发展战略上,学校依然继续坚持以工为主、以重型机械及其装备为特色的办学思想。
多年来,重机行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学校的发展一直都十分关注,并给予了学校许多帮助和支持。同时,学校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行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重型机械行业,学校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创新平台、创新队伍、创新项目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筹措资金 努力构建支撑创新需要的学科平台
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但国家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完全依靠自筹经费建设到现在这个规模,所以在前些年,学科平台建设投入是不足的。2000年以来,学校在办学经费依然紧张的情况下,为学科平台建设投入近1.5亿元,通过新建平台和对原有平台的升级改造、资源优化整合,先后建成“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省重点实验室。
筹建于1998年初的“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河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地方院校中为数不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05年12月,该室获科技部批准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实验室以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为主题,立足于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注重向应用开发延伸,形成了非平衡相变与亚稳相截留、新型亚稳材料设计、合成与物性、非晶与纳米晶、含亚稳相钢铁材料、亚稳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基础等5个科研方向,承担着“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大批研究与开发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Phys.Rev.Lett.、Adv.Mater.、Appl.Phys.Lett.、Phys.Rev.B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46篇,被SCI收录135篇,论文被引用429次。经过多年持续建设,现在实验室已建设成为一个分析检测设备齐全、制备设备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打造具有特色的创新队伍
重型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的开发研制,是学校的传统优势,需要机、电、液、材料等多学科人才的共同支撑。南迁后,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有效地吸引和凝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例如,材料学院通过引进中科院、哈工大的几位国内知名教授,促进了材料学科创新团队的快速成长,逐渐形成了一个在新型亚稳材料探索、晶体结构表征、结构相变和物理性能研究等方面特色鲜明的青年研究群体。该群体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洪堡学者”为学术带头人和主要研究骨干,活跃在亚稳材料研究领域,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该团队现有教师11人,其中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德国洪堡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6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才使学校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取得了快速突破。
在引进的同时,学校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发挥传统优势学科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学科领域,培养出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初步形成了特大型零件成形制造、板形精确控制、液压AGC、大型锻件及装备、并联机器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队伍,使学校在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方面的总体实力得到明显提高。
发挥学科优势 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学校在重型机械及相关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学科优势,并且在将近50年的办学历史中,培养出的一大批毕业生遍及国内重型机械行业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学校与机械尤其是重型机械行业有着一种天然的学术与人际联系。因此,学校承担的科研任务主要是国家重型机械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课题、重大技术项目和成套技术装备。研究课题大多以成形工艺为基础,以成套装备为主体,具有工艺与设备结合、机电业与现代控制技术结合、学校与重型机械装备生产企业相结合的特点,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推广价值。这一科研特色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科技工作的全面发展。
近几年,在日趋激烈的重型机械行业技术市场竞争中,学校依靠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在成套技术装备方面,获得了攀钢IGC650HCW精密冷带轧机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制、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900平整机组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某大型钢铁企业1450mm五机架冷连轧机液压AGC系统研制和一些大型钢厂、电厂的湿式电除尘系统等一批单项合同千万元以上的大型工程化项目。IGC650HCW精密冷带轧机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制项目获得了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板形理论是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板带轧机、制定板带轧制工艺规程和控制板形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实现板带精确轧制的技术核心。学校在板形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宝山钢铁公司等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实践。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金属型材三维拉弯工艺及设备是轿车生产中的一项重大技术,曾经也是制约轿车国产化的关键。我校独立开发的金属型材三维拉弯技术,不仅实现了一批引进车型的拉弯件和工艺装备的国产化,为国内18家汽车型材弯曲件配套生产厂商提供了数以百计的专用拉弯工艺装备,使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二汽、一汽丰田、南汽以及上海通用等汽车生产厂家受益,而且已经出口到工业发达国家。研究成果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锰钢辙叉和高碳钢钢轨的焊接技术是我国铁路实现全面提速的关键难题之一,国际上只有法国和奥地利拥有该项技术的发明专利。我校发明的高锰钢辙叉与钢轨的焊接技术,是与奥地利和法国完全不同的高锰钢辙叉焊接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该技术现已成为我国铁路系统采用的唯一技术,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承担的军工“863”研究任务,研制出适于空间使用的大块非晶合金轴承;利用大块非晶合金组织均匀、抗超高速撞击等特点,将大块非晶合金制成空间环境探测器(卫星搭载)。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燕山大学在国内重大装备及其相关技术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学校承担着“973”项目“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若干前沿问题”、“863”项目“面向钢铁行业生产中的组织性能预报及智能化控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特大件成形制造技术基础研究”,是150MN自由锻造水压机的合作研制单位,大型模锻液压机(800MN)设计制造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小组成员单位。
完善创新机制 强化学研产办学特色
为适应科技工作市场化的要求,学校不断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创新研究的积极性。1984年,学校相继成立了科技开发总公司和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教师直接参与国家经济建设、服务重型机械行业搭建了平台。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科研业绩评价办法,如对教师承担的高水平国家项目加大配套资金支持的力度,对教师承担的重大横向项目减少管理费提成,对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提出具体的科研经费到款指标等,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始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992年,学校的锻压实验室和轧机实验室的两个项目课题组,分别利用自身的研究成果创办了汽车附件厂和双层卷焊管厂,1997年,又适时地组建燕山大学产业集团公司。随着校办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1999年,以产业集团公司为基础,学校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燕山大学科技园,2003年,燕山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是由学校独立创建的、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目前,燕山大学科技园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和机构146家。学校以园区建设为契机,坚持贯彻依靠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通过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能保护创新主体各方积极性的利益共享机制,把科学研究与园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大学科技园已经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主要支柱的产业结构体系,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成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研产互动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2005年,为了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基于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学校提出了筹建燕山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构想。拟组建的燕山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涵盖机械、材料、环保、建筑、自动控制、信息、软件、管理科学等学科领域,以一个人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更高、创新团队阵容更强、科技开发实力更雄厚、市场运作更规范、市场反应更敏捷的新姿态,担负起燕山大学的科技创新历史使命。
篇4
7月31日下午,我院举办了第9讲粮科大讲堂活动。本次活动邀请我院退休干部、原国内贸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樊铁先生作了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粮食科技创新发展”的专题报告。局总工程师、院长兼党委书记翟江临同志出席会议。
樊铁先生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介绍了粮科院发展历程回顾、粮食科研往事的体会和感受、实验室安全经验,及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寄语等内容,讲述了亲身经历的“磷化铝应用”“残留溶剂的**”“粮油品质测报”等七个典型案例,深刻阐释了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和实践,特别强调粮食科研是综合性学科,不能关门做科研,要抓根本,实验方案要严密,注重细节,生产实践要以基础理论为指导,团队要统一思想,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科术带头人,科研条件要物尽其用等。殷切希望年轻科研人员要从专业导向,快速适应并融入粮食行业,努力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多做实验,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等。报告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表达了我院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关心粮科院创新发展,关怀青年人才成长的深情厚谊。
樊铁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从事粮食科研工作近50年,曾担任商业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长、中国粮油学会学术咨询委主任,以扎实的科研作风和突出的科研能力为粮食科技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们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认真践行“求真、进取、协作、包容”院训树立了榜样。
报告会由谭本刚副院长主持,会后代表院希望全体科研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承发扬我院“粮科”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聚焦真需求,潜心实科研,产出硬成果,努力为科技兴粮事业增光添彩,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成千上万个厂库中。
报告会以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结合的方式进行。我院院长助理孙长坡及处级干部、党支部书记以及一线科研人员共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篇5
创新科技服务办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感到,必须积极探索科技服务经济的新办法、新举措,关键是把握四个重点,努力形成我市科技创新的新的竞争优势。
1、重点服务产业发展。过去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企业,重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今后,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从抓企业,转移到重抓产业。要围绕我市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重抓产业链的建设。根据产业链来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升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有了成功的经验。纺织机械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围绕制约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进行重点突破,形成了自动络筒机、数字化超高速CM600精梳机、假捻变形机、ASGA368型伺服传动浆纱机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系列纺机产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市纺机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以高新技术产品30多个,专利210多项,并建设有省级纺织机械、市级前织准备设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市沿海区域优势及风能、滩涂等资源,加快推进海涂农业、特色机械、低碳能源、绿色化工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新型环保设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高耗能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生物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大功力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精细化工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纺织机械开发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到2012年,海涂农业、特色机械、低碳能源、绿色化工4个产业分别争取达到600亿元、10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的产业规模。
2、重点抓好人才培育。过去我们注重科技项目,对人才的重视不够。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匮乏。作为科技部门,要坚持以科技项目培养人才,工作的重心要实现从抓项目到抓人才的转变,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在这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我市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计划的人才培育导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领衔申报的项目。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计划项目既出成果又出人才。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家。
篇6
我国民间科技创新力量是一个庞大的、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它包括民间发明人与科学研究者、民办科研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他们凭着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自主选题、自筹经费、自由探索、自行开发,克服诸多困难,不知疲倦地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与创新创业活动,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十几年前,我国民间科技力量尤其是民间科学研究者与发明人,他们在科研与创新创业活动中处于边缘状态,以致不少人由于从事科技创新活动而债台高筑,家庭失和。还有少数学术权威把民间一些有学术价值的、颠覆现有理论的、或与他们的观点相悖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戴上“伪科学”的帽子;把学历不高、潜心于科技创新的民间研究者看成“疯子”、“精神病”。而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困境是缺乏资金,在立项、融资、招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弱势。
如何改变民间科技发展遇阻的现状?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创造积极性?如何开发民间创造力?如何整合民间创新力量发展科技?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探讨,建言献策。于是,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应运而生。会议主题是“发展民间科技,促进自主创新”,目的是为民间研究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社会各界了解民间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意义和现状,营造关心、支持民间科技的社会氛围。
2005年11月17日,由发明与创新杂志社、北京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北京创造学会、香港发明协会、大同天阳工业公司、浙江永久科技实业公司共同举办首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下称“民科会”)。首届民科会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创造学会的大力支持,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现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14家媒体前往报道,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及美国的参会人员达230余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出席会议,发表了《科学研究不问出身,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讲话,并为会议题词――发展民间科技,促进自主创新。
这次民科会是我国首次由民间发起,就民间科技发展进行研讨与交流的一次盛会。与会者认为,这次会议吹响了发展我国民间科技事业的号角,在中国民间科技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首届民科会对动员民间科技创新力量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全民科技发明与创新创业活动,推动我国民间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十年来,我国民间科技事业有了极大发展。民间发明创造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民间专利申请,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我国85%的新产品、65%的发明专利由民营中小企业创造;在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80%。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民间研究者、发明人和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回顾五届民科会所取得的主要收获,可以总结为:
1、首次提出民间科技创新活动是我国科技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强调发展民间科技事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倡导改革现行科技体制,建立“官科”与“民科”相融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2、提出了《发展民间科技,加快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整合民间科技创新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亟待改革现行科技体制》、《高奏“民科”强旋律――六分天下民科有其一》、《“民科”建设初级阶段的几点意见》、《发展我国民科事业需要开展的几项工作》、《科学自主创新需要双足谐行》、《民间科技创新亟需立法保护》、《发展民间科技事业的政策研究》、《尽快建立民间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中国民间科技创新促进会章程草案》、《科学发现与理论创新成果评价标准草案》、《对我国非职务发明及民间科技工作现状的分析研究》、《关于争取民科进入国家创新体系致科技界领导的呼吁书》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建议、新举措、新办法。
3、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采取多项举措,支持民间科技创新。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开始重视非共识课题的立项申请;个人专利申请,可以获得政府补助;中国发明协会成立非职务发明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专门设立个人技术创新展区,为发明人提供展示平台等。
4、民间创新创业活动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民间研究者开始受到尊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支持个人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民营科技企业已能享受国有企业同等待遇等。
篇7
1广安农业科技园———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组织管理。成立广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委员会,由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等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及广安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下设农业组、工业组、政策法规组,负责技术实施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建设项目的论证、评审、考核,并负责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项目规划、产品方案设计等。建立健全风险规避机制。通过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构建反应灵敏、覆盖面广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努力防范、规避各种自然风险、社会保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优化金融对农业科技的扶持。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园区。建立农业发展担保公司,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拓展园区建设融资渠道。发展和完善小额信贷,鼓励发展各种微型金融服务。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探索农户抵押担保贷款新办法。加强了院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制定规划、选择主导产业、解决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咨询论证,为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确保了园区建设顺利实施。
2成都高新区———实施“大孵化”战略,全面推进大孵化科技服务体系实施招才引智工程,集聚创新资源。通过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和技术成果落户转化,人才加速聚集态势明显。2012年,成都高新区聚集各类人才20万人,引进高层次人才800余名,创办领办企业510家。推进大孵化工程建设,聚集孵化器、孵化企业、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机构、中介机构、创新文化等一切科技创新孵化资源构建创新孵化体系,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都高新区政府示范孵化园面积逾10万m2,累计孵化企业1000余家,实现产值180亿元;社会资源建设孵化器面积100万m2,进驻企业超过1500家,并呈逐年递增的良性发展态势。构建科技、金融和产业一体化体系,优化区域金融环境。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普遍问题,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构建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各类科技型企业累计获得债权融资超过50亿元、股权融资超过20亿元。2011年,成都高新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试点区域。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依托公共技术平台管理中心,整合公共技术平台资源,培育和构建公共技术平台体系。目前,成都高新区有公共技术平台50余家,其中被国家认定20家,预计5年内被认定公共技术平台将超过50家,园区内平台呈现“功能性聚集、有机化互动、产业链支撑”发展态势。
3绵阳高新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构建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孵化服务体系。依托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博士后工作站、中物院绵阳民技术孵化中心等孵化平台,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共享设施、政策、法律、融资和培训等服务,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流向创新孵化研发基地。绵阳高新区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累计引进高科技孵化企业300余家,毕业40余家,孵化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5亿元,创利税9500多万元。提升孵化培育能力。充分利用孵化中心现有资源,围绕科技企业孵化流程,建立专家库、项目库、人才库在内的公共信息平台系统,为企业提供项目评审、发展规划、项目推介、市场开拓、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服务,全面提升全区企业的孵化能力。完善孵化平台功能。打造“产、学、研”平台,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平台等,为高新区提供智力支持。
二、完善四川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营造促进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良好氛围制订科技服务机构分类发展、政府购买公共科技服务、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科技服务人才激励等政策措施;落实技术交易营业税、技术转让所得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效应强、特色明显的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加快建立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评价制度,吸引科技服务要素向高新区聚集,积极探索开展公共科技成果权属归属、知识产权质押、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试点。
2加大财政投入,发挥金融业对科技服务业的促进作用统筹全省现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科技支撑、技术市场及成果交易、战略新兴产品等相关计划,对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予以重点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
3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培育和扶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壮大专业孵化器、科技咨询评估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要素聚集、创新服务、桥梁纽带等功能;发展区域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促进研发机构与生产企业、技术资本与货币资本等紧密结合。
4强化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基地优势,聚集高端人才,着力培养科技服务创新团队和科技服务领军人才;强化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和国际合作的服务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立科技服务市场执业准入,规范服务行为。
篇8
新《办法》新气候
《办法》提出,福建省科技厅从2009年开始,将征集区域产业技术需求,建立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备选项目库。各设区市科技局协助市政府协调本地区相关产业部门,研究提出本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需求,明确方向和重点,遴选备选项目。“这是科技项目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将有助于推进区域科技进步。”福州市科技局局长黄琪生表示。
福建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科技重点项目管理改革,是福建省科技厅落实“四求先行”,立足实际、主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具体实践。今年以来,福建省科技厅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设计科技重点项目支持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资源支持企业、基层开展自主创新。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从改革科技体制机制、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一些含金量高。影响深远的政策已开始显现其功效。
据介绍,以前科技部门实施的项目管理,大多实行自上而下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办法》对此进行调整,设立区域科技重大项目,改为自下而上提出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新办法出台后,福州市科技局接连召开了电机、电子信息、陶瓷、水产品加工等十几场座谈行业会,从本地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出发遴选相关项目。福州市科技局与纺织企业、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研究纺织行业发展中需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并从中遴选了抗菌纤维等两个重点项目。
据了解,为支持各设区市开展自主创新,福建省科技厅多年来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倾斜,着力突破制约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福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纺织、冶金、软件等一批初具规模的支柱产业集群和福清、马尾百亿电子城、青口百亿汽车城、长乐百亿纺织城等一批特色产业隆起带。配合省科技厅这一重大政策的出台,福州市明年科技计划项目也将作相应的调整。近几年,福州市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利用科技经费来营造科技环境,大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到目前为止,福州市已成立了17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各中心分别与高校及境外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为地方优势产业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使科技投入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福州信息产业集群状况
福州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形成了福州市区、马尾开发区、融侨开发区三足鼎立的格局,全省四大电了信息产业基地,福州市占三个。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330亿元,占全省比重37.6%。2003年显像管、显示器两大主导产品产量分别为1586万只、1552万台,均占全国同类产品首位,为福厦电子信息产业带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福州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群系以冠捷电子公司为龙头,以华映光电公司为核心,形成在全国独具特色的显示器及其配件产品产业集群,其中,华映光电公司生产的显像管主要为冠捷电子公司显示器提供配套,冠捷电子公司生产的显示器为国内外计算机公司提供配套。此外,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还有华科、福日。实达、新大陆等公司。2003年福州市以显像管、显示器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含配件)销售额290亿元,其中,显像管产业集群销售额约60亿元。
作为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福州市区基地以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配套产品及电子零部件为主,马尾基地以电子信息化产品及电子整机产品为主,福清基地以计算机外部设备为主。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过渡,加强榕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重点吸收港台、两大三角洲产业转移,同时从分上协作角度将莆田市电子产业集群包容进来。
重点企业带动下游产业
1994年中华映管公司投资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经多次增资扩股,投资规模达5.67亿美元,成为马尾开发区龙头企业。近年来,依托华映光电公司,走“以商引商”道路,开发区先后引进了韩国LG荫罩、日本JVC偏转线圈、日本NEG玻壳等配套项目落户,其中,NEG公司注册资金5830万美元,投资总额为1.7亿美元,主要为中华映管提供配套,预计年生产CRT用玻璃真空管1150万个,从而形成了以上游产品――电子枪(自行配套)、偏转线圈(JVC投资)、荫罩(LG投资)、玻壳(NEG投资)的配套产业。JVC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偏转线圈产品研发、生产、国内外销售及售后维修服务企业,以后还将逐步把公司在泰国,中国台湾部分生产线转移到马尾,使马尾区偏转线圈产量达到全球产量的20%,成为全球最大的偏转线圈生产基地。这些大型公司加盟后,以华映光电公司为龙头的显像管产业链基本形成。
目前,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华映光电公司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已达17家,投资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基地之一,对延伸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动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华映视讯公司投资的等离子显示产品,具有大画面显示,轻量、薄型、广视角、影像不扭曲、磁场影响小等优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大屏幕显示产品,公司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等离子显示产品144万台。
冠捷公司创办于1990年12月,1992年5月正式投产,在1992~1997年间,冠捷公司在全球同业中排名第16位,至2001年上半年排名第2位,成为仅次于韩国三星的全球显示器供应商,被《亚洲商业周刊》评为全球百大科技公司,位列第95名,为福建省唯一入选企业。2003年冠捷公司显示器产量1552万台,主导产品LCD销量1500万台,产值约18亿美元。
篇9
要创新,就要在观念上有突破,思路上有所创新,机制上有所完善,行动上有体现。
通过系统学习8·19重要讲话精神,让人深受教育,深受鼓舞。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讲话体现了正气、大气和底气,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动员、总部署,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刻,蕴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指导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刻理解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总的要求,明确指出了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与时俱进,在紧扣时代主题中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就是要坚持用时代眼光审视宣传思想工作,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是要立足把握好时、度、效,切实做好经济建设、社会热点、社会情绪、突发事件的引导,把正确导向要求贯穿到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打牢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要始终致力于科学发展观和试验区“三大主题”的深入宣传,着力推广试验区各项改革试验,积极宣传毕节经验,为科学发展同步小康营造良好思想舆论环境。
深刻理解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现实使命。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引导全党、全社会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创新的重大责任。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适应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创新对宣传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宣传思想工作从事的是精神产品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与物质产品相比,它最忌雷同、克隆、翻版。更为关键的是,现在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迫使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创新。如果我们不注意创新,墨守成规,就会丧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要创新,就要在观念上有突破,思路上有所创-新,机制上有所完善,行动上有体现。具体到毕节来说,就是要紧密结合试验区改革发展实际,继续围绕深化毕节试验创新理论工作,继续围绕宣传毕节经验创新舆论工作,继续围绕凝聚毕节力量创新文化工作,继续围绕提振毕节精神创新思想工作。
深刻理解构建大宣传格局的深邃内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强化协作,多方联动,全员参与,组成体制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整体。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做好新形式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只有树立大局观念和整体思维,通过系统集成、战线协调、资源整合、力量凝聚,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去谋划和落实,才能有效的发挥宣传思想工作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鼓励和文化支撑的重大作用。只有积极发挥好导向和协调优势,统筹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横向与纵向资源,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实现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打好“组合拳”,奏响“交响乐”,积极借助“毕节试验区改革试验”这块金字招牌扩散张力,积极借助“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这一重大平台扩大影响,才能共同塑造全党动手全党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篇10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企业创新能力 建设途径 研究
前 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GDP在几年前已经赶超日本,位居第二,这和科技创新、经济创新及企业创新是分不开的。但是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球的49个主要国家中排名并不靠前,说明我国的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开发控制,但是怎样利用社会资本的能力来提供企业创新能力是当代很多企业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功能,然后研究了企业社会资本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最后对面向社会资本的企业创新管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功效分析
面向社会资本的企业具有一定功效,因为社会资本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就目前我国的企业实情来讲,企业风险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在新的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仅局限于自查自纠,而是要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变成企业治理具体的表现形式。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仅仅表现在对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的审核上,没有做到真正的企业监督管理。虽然这些企业家都知道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并没有列为常规工作来进行,也没有建立相关的机制。很多企业对风险的管理还停留在遇到风险怎么补救方面,而没有真正做到预测未知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降低风险。而企业社会资本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让企业具有活力,而且因为社会资本的影响企业的声誉资本可以提高,这些都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而且面向社会资本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多发展机遇,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上可以大大降低。
二、企业社会资本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面向社会资本的企业要想提高创新能力就需要利用好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视角之一。企业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资金市场中要想提高竞争优势,就要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利用强有力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2.1 企业外社会资本的创新能力传导作用
企业的外部价值链主要是由渠道商、供应商、消费者等这三个价值链组成,所以企业要想开展创新活动必须要从这三个价值链当中入手。社会资本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关于渠道商、供应商、消费者的真实信息,这样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研究。企业社会资本获取这些信息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社会资本的高低;企业社会资本获取的知识水平越高对应企业的社会资本越高。
2.2 横向社会资本作用
同行企业往往由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组建横向社会资本。企业的横向社会资本越高,取得技术创新的能力越明显,同行企业之间的关系向“强联系”趋向发展。行业协会的功能也在于此,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横向联系,有利于企业之间交流经济往来、技术合作,并且学习借鉴行业优秀企业的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甚至直接引入优秀的技术和工艺。在行业协会基础上,就有更多类似的组织机构促成企业横向资本的联系,共同推动企业创新,如产业联盟、技术联盟等。行业协会是非正式组织,通常为非盈利性质,行业协会有义务为成员协调行业内部竞争关系,协助行业上下游合作,促进同行企业的横向联系。因此,同行企业的这种竞争协作关系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
三、面向社会资本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
3.1 确立共赢的经营目标
要想确保企业和各个供应链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必须要和各个供应链之间确立共赢的经营目标,为了这个共赢目标努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利用社会资本的功效优势,确立企业创新发展目标,积累社会资本,以不断创新的企业经营理念为在社会资金市场站稳脚跟做好准备。
3.2 培育具有合作共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活动有这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的内部社会资本可以加强内各部门间的信任与合作,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知识共享,为加快企业创新活动打下好的环境基础。
3.3 持续激发创新性思维
对创新来说,无论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P键在于思想创新。一位企业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与人之间,鼻子眼睛都长的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就是脖子以上的区别,也就是思想的区别。行动上没有突破,没有创新,关键还在于思想观念上没有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就是我们要善于借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以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办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鼓励人们多一点逆向思维,多一点扩散性思维。
3.4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需要高质量的社会环境和人才
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从来都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国社会有太久太深厚的土地文化和封建文化的沉淀,其中一些成分阻碍着自主创新的开展。因此,当前我们要积极构建创新文化,引导、弘扬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高质量的社会环境。
四、综述
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达到这一目标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