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方式范文

时间:2023-05-05 11:4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管理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管理方式

篇1

关键词: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方式;运用

经济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管理事务中的关键内容,其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煤矿企业要想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身竞争力,就需要明确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以经济管理方式作为突破口,结合经济市场特征及企业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创新,以达到优化企业内部经济结构的目的,进而才能占据更大竞争优势,走出当前困境,实现企业减亏脱困转型发展。

一、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以某煤矿企业为为例,对其近期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产量持续低迷、安全异常被动、成本畸高不下等问题,经济管理水平较低。第一,为实现预期改革目标,企业内部组织有待进一步优化,存在人多效率低现象,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活力不足,难以为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足够动力。第二,生产工艺落后,薪酬分配不合理,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作业现场组织协调不到位,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原煤总量较少,吨煤成本、营业收入不达标,再加上欠款无法及时收回,使得企业经营效益较低。第三,非煤产业发展力度不足,资源价值得不到充分挖掘,利用率较低,并且成本管理有待加强,材料设备采购价格偏高,存在浪费、闲置现象,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力度不足,资金支付及使用得不到有效落实。第四,缺乏对转型项目的研究和重视,没有结合市场形势及国家政策,寻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项目,即便是开发新项目,也没有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执行力较弱。第五,仍有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员工生产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安全异常被动现象明显,事故索赔还加大了企业成本[1]。

二、经济管理创新方式在煤矿企业中的运用

煤矿企业在创新经济管理方式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1.加快组织和机制改革。煤矿企业应该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扎实开展“三定”工作,既要简化机构设置,坚持能合并则合并原则,精简工作流程,又要定编定岗,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及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岗位,撤除无用、不必要岗位,同时还需要合理配置人员,结合岗位要求及工作人员能力,将其安排至最佳位置,做到人尽其才,充分挖掘其潜能。与此同时,煤矿企业应进一步理顺激活机制体制,对于煤炭主业来讲,应对管理职权机及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完善分配考核机制,对非煤产业来讲,应转变经营方式、拓宽业务渠道、降低成本支出,加大管理监督力度。2.提高产量并稳定收入。针对产量持续低迷现象,首先,应该注重抓好产销联动,根据产量确定销量,通过销售刺激生产,保证所有煤炭产品都能够销售出去,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时,要及时收回欠款,保证货款回笼。其次,应该极大对生产工艺的研究力度,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对生产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增加产量,获取良好经济效益。另外,还需要做好生产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落实重点生产环节,针对作业现场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2]。3.加强资源和成本管理。煤炭企业应该充分挖掘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本着吃干榨尽的原则,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加大煤炭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实现其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提高对矸石再洗、中煤配比加工等重视力度,对可利用能源进行回收创立,为企业谋求更多的获利途径,同时还能降低排放及环境治理成本。另外,应做好经营成本管理,科学编制材料设备采购计划,对其价格、品牌、型号等做出明确规定,减少材料浪费、设备闲置现象,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审计,落实各项资金的支出及使用情况。4.支持并落实转型项目。煤矿企业要想拓宽生存空间,就需要持续推进自身转型。一方面,要树立长远发展目光,善于从市场上寻找商机,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转型项目,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获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通过减免税费降低企业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落实转型项目各项工作,不仅要做到思想上的重视,还需要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积极配合协调合资公司,科学制定项目规划方案,加快项目建设与执行,使其尽快投入运营。5.重视并落实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是必须重视的一项管理内容,必须落实到位。煤矿企业应该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明确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同时,应该加大安全管理问责力度,对于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安全事故现象,应给予相关负责人严厉惩处,形成威慑作用。另外,应做好生产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使员工学习并领悟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重点头面、薄弱区域、要害部位、特殊时段的管控力度,防止出现安全管理漏洞。

三、结语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煤矿企业经济管理发生重大变化,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煤矿企业要想增加自身经济效益,就需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树立全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煤矿企业只有坚定改革攻坚信心,保持扭亏脱困定力,综合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策略对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推动企业改革和转型,才能顺利度过煤炭市场低迷时期,实现企业可持续长远发展。

作者:王灵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煤业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业;信息技术;宏观管理;创新方式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致使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转变,极大的促进了社会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有助于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创新,为现代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基于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方式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便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缩小城乡差距,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信息技术发展和变革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对于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资源,如何从中提取有价值数据信息难度较大,而大数据技术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对于大数据的处理,需要新的处理模式出现,以便于具备更强的决策力和处理能力,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提取。作为数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结构化数据有实践性强、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数据来解决问题和管理决策。“互联网+”作为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形态,通过在线和连结,有助于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提升实践成果,以便于为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搭建广阔的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识别技术、智能感知和普适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中应用,可以将人机物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有助于推动物联网业务优化和完善,拓宽应用范围。基于此,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带给人们更加深层次的感知和体验,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处理。

2.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在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持续深化,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在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科学化管理,改变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借助信息化经济管理方法,改善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和不足,以便于提升农村经济宏观管理效率。其次,推行农业农村经济宏观透明化管理,实现对经济信息的查询和监督,提升经济信息透明度。最后,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质量,以往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较为复杂,很容易受到人工操作误差影响,而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有助于及时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质量。

3.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信息技术运用的问题

3.1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纵观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现状来看,信息技术尽管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严重影响到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成效。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并未开设有线网络,甚至没有公路,经济管理工作中无法通过有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对于此类地区,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工作,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尽管使用卫星网络可以提供稳定网络支持,但是成本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成效。

3.2专业信息技术性人才匮乏

在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将会严重影响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特性,缺乏专业信息技术性人才。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城市,在教育方面投入力度不足,高学历的农村居民多数已经进城,留在农村的居民较少,所以迫切的需要培养更多专业技术型人才,为经济宏观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但是,由于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3.3信息技术服务应用范围狭窄

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管理质量,为农村经济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农村信息化经济管理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经营和农业合作社放慢,但是对于不同技术服务人员而言,信息管理需求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转变。而当前农村区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但是由于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信息技术尚未全面推广和应用。

4.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4.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原有作用为了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应该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宽度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宽带网络运营商作用,在政府的主导支持下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以便于为网络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加强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借助信息化技术来综合分析其特征,在降低网络建设成本的同时,切实提升网络稳定性。此外,加强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力度,降低建设成本基础上,提供可靠的网络连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辅助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工作开展,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4.2推动信息技术创新

在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对信息技术合理化运用的重视程度,结合农村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借助合理的信息技术来改善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缺陷。但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和企业经济管理之间差异显著,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农村信息化水平滞后的问题。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完善,以便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3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农村经济较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了改善其中的问题,应该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在政府的主导下整合资源,实现农村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诸如,引入社会资金支持,推动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满足农业市场发展需求。在推动农业现代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户收入。

4.4加强信息人员培训

在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支持,为了可以提升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信息人员培训。推动管理理念创新,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后续的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农民受教育程度,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发展背景下,应该正确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加速社会分化,以便于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作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帮助农民正确掌握信息化技术,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以便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 创新方式 煤矿企业

1、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状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煤矿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管理方式,实现全面创新。为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煤矿企业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现代化煤矿技术,重视经济管理。

实践证明,大多数成功的煤矿企业都有着较为完善的经济管理方式,特别是要注重体制改革。应将具体的生产职责落实到个人,提升其主人翁责任感,方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煤矿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实践工作效率。还便于企业对生产故障问题实施进一步追查分析,利于快速作出应对处理。

当前,煤矿企业经济系统框架为固定的管理体制,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应给予全面的重视,安排专业人员实施技术创新,做好体制监管。针对一些煤矿企业仍旧存在的较为滞后的工作形式以及管理步骤,应当予以取缔,有效更新,方能规范煤矿整体生产工作流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煤矿企业应用经济管理创新方式

2.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经济管理

为确保煤矿企业经营生产规范实施,煤矿经济管理应做好资金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确保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到位。上述工作需要应用丰富的信息,因此应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确保资产可靠稳固,流动资金有效应用,进行统一性的物资采购、合同签订以及结算管理,完善人事劳资以及工资的信息化管控。尤其对于大规模生产企业来讲,应保证财务工作效率。可应用ERP方案完善信息化建设,选择优质的财务模块,实现同他类系统的有效集成,相互依赖,协同合作,还可实时为不同客户提供有效的分析服务。

2.2培训专业人才,完善经济管理流程

为优化经济管理效果,应扩充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水平。应激励员工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核心潜能。培训员工了解掌握前沿的煤矿生产技术手段,进行企业管理有关技能的培训。虽然该项工作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会为企业赢得显著的回报。煤矿企业应进一步优化经济管理工作流程,有效的防范风险,尤其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资金以及调拨的具体流程,清晰的规定财务机构的审批工作内容以及责任。

另外,应制定客户资金的取用存储流程,保证财政审核工作的科学开展。应规范煤矿企业经费支出的流程管理工作,清晰业务部门具体的审核工作内容、财务机构的权责以及审批管理职能。应确保责任到人,同时应创新预算管理控制。良好的内部管理体制是煤矿企业在实现经济目标过程中维护资产,确保物资完成的重要保障。实践阶段中,应创新思想意识,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确保财务收支合法性,各类会计信息可靠真实,全面落实国家财经政策与决策法规,同时应做到灵活、变通,确保煤矿企业经济活动产生丰富的效益。

2.3重视水电管理,创新组织结构,有效治理隐患问题

煤矿企业较大一部分支出来自于水电费。当前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建设,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积极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通常煤矿企业耗水耗电量庞大,因而更应树立节约意识。应依据现实生产水平,在确保设备良好运行,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节能降耗。

对于安全隐患的预防管理因范畴广泛,具备一定难度,同时安全隐患涉及到经济管理相关问题。因此应全面重视,将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应令隐患治理良好的渗透在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安全事故仔细的进行排查,依据现实状况追究责任,进行经济处罚。另外应采用定员定编原则,科学的安排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合理的设置工作任务。应依据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具体能力做出有效的协调,预防出现安全隐患。煤炭企业可创建危机预警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测试评估,创新经济管理方式,预防经济危机问题,高效优质的组织结构可确保煤矿企业经济管理战略的科学实施。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煤矿企业还应树立权变观念,进行系统性、动态性、创新性组织设计,将煤矿企业有效的同外部环境紧密结合,打造开放式经济管理体系。另外,应确保组织结构的精干高效,提升应对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能力,良好的简化煤矿企业经济管理的中间层次,令组织结构向着扁平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节约经济成本,提升实践效率。

2.4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煤炭企业要扩大产业链,增加各个环节中的经济附加值,坚持循环经济理念,采用“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未来的矿山环境恢复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3、结语

总之,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矿企业应进一步创新经济管理实践方式,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更新组织结构,培训专业人才,优化经济管理流程,重视水电管理,有效治理隐患问题,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方能真正优化经济管理工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提升实践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火力电厂,经济运行,管理方式,方式探讨

在电力系统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电厂电网已经分开,发电企业已经全面走向市场,发电企业竟价上网已经推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火电厂的经济管理需要有所创新,建立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提高电厂经济效益。

一、加强设备管理意识,培养设备管理技能

设备管理是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厂的管理指标重点应该由运行管理向设备管理转变。我们知道,现代化火电厂自动化率很高,设备健康状况对经济指标的影响成为主要问题,良好的设备状况是经济效益的保障,是指标管理的重要体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电厂应该加强设备管理教育,强化员工的设备管理意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正常运行时间。同时也应该重视节能技术的改造,严谨评价技改的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是电厂发展的重要前提,应用新技术是提高电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要培养员工良好的节能意识和技能,总结经验,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提高现有设备的运行效率,以此来推动员工遵循经济效益工作的习惯,企业应该建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高新技术发展方向。企业更应该注重技术改造。对于有多种技术可以解决某一问题的技改,就要重点论证不同技术在经济上哪一种更合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改造。

二、教育员工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安全和经济的关系

电厂进入了市场经济,市场就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而生存的关键是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安全是基础,效益是中心”是安全与经济的关系。但过度地重视安全,将经济效益放在从属地位,就会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企业应该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围绕经济效益开展安全工作,将各种安全问题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量化,根据各种安全问题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决策。建立设备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标准,将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量化,从而准确地掌握不同的安全问题与经济的关系,根据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出主次。在计算事故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时,要明确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将事故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都计入企业的经济损失,并且与员工的工作状况联系起来,与员工的经济收入挂钩,严明奖惩,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从市场规律出发,建立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管理体系

电厂管理追求的目标是最大的发电量和最低的供电煤耗,这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全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和最大限度地节省全社会能源的目标的体现。这要求企业必须由生产主导型转变为经营主导型,生产指标的管理要服从于经营指标管理的需要。这里节能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知道,将煤和电折成热能的技术处理方法在经济上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就要求建立经营指标和生产统一的指标体系。首先要建立明晰的能使生产指标和经营指标紧密联系的指标体系。《火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DL/T904-2004)是用于火电厂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计算和评价的标准,其中没有一项是货币化的指标,不能用来指导火电厂的指标管理工作。要明确企业的利润总额,以此为中心,分层次建立指标体系,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对成本和收入的影响。总之,电厂应该建立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技术分析为基础、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来指导电厂生产和经营,以求得利润最大化。

四、理顺经营与生产关系,建立经营和生产统筹的管理体系

要适应市场经济,电厂应该建立能综合协调经营和生产的指标管理部门,从指标管理的注重发电量和供电煤耗,转变到在管理上更为关注利润管理。因为,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经营,就要能够将生产指标与经营指标统筹起来,在具体管理中围绕利润制定企业的各项管理和技术措施,这就需要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创新。同时,要按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生产,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掌握一定经济知识,能够在了解企业经营指标的基础上,准确地做出正确的分析,以利于生产。生产设备的状态和各个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煤和电的价格也是经常变化的,需要根据市场和生产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保证始终按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生产。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电厂要理顺经营与生产关系,建立经营和生产统筹的管理体系。

五、加强员工经济知识普及,提高全员经济意识

电厂要改变经营模式,转变重生产轻经营,重技术轻经济的观念,要加强员工经济知识普及,提高全员经济意识。因为,技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任何技术的应用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技术作为企业生产的强有力手段,具有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经济目的性,生产中的每一项工程技术问题都涉及经济问题。电厂应该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常用、基本的经济常识,对本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保证企业进行每项生产活动时都能考虑经济效益,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要培养既熟悉生产又掌握较多经济学知识的高级技术人员,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由这个部门根据电价、燃料价格和生产设备的实际特性来确定生产方案,指导生产人员进行生产,并在竞价上网的报价方案制定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将生产和经营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发电企业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更好地发展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生产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一员,只有追求利润最大化才能长期生存,才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求电力行业不仅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要提高员工的经济意识,加强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以经济学规律在市场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条件,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第三条*市区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交易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建设标准、计划安排、供应范围与对象、销售价格应当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交易和管理,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交易和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公众监督。

第七条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报省发改、建设、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划,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和用地计划。

第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以成片开发为主。

第九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应的,依法通过招投标等方式择优选定开发企业;建设用地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应的,由政府定价回购房屋,并进行限价销售。

第十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由市政府确定的机构负责立项申报。

第十一条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财政、国土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报经省发改、建设、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列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第十二条开发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资本金,并有良好的开发业绩和信誉。

第十三条开发企业对其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

开发企业应当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按合同约定承担保修责任。

第十四条经济适用住房一般为建筑面积80平方米或60平方米两种套型。符合条件的住户限购一套,其中3人以上(含3人)户可购买建筑面积80平方米套型的住房,2人户及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单身者可购买建筑面积60平方米套型的住房。高层、小高层建筑每套可相应增加不超过1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第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

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物业管理。

第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经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

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一)家庭收入在中低收入以下;

(二)具有市区城镇常住居民户口且实际居住,并至少有1人取得市区城镇常住居民户口3年以上;

(三)无房家庭,或国有土地上已被拆迁的住房人均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原选择货币补偿、现无私房且不承租公房的家庭,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人均12平方米以下,或建筑面积小于40平方米的非单人家庭。

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上的无房单身者符合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申请家庭已享受实物分房,或通过市场方式购买商品房,或因赠与、继承、自建、租赁廉租房及其他公房等方式取得的住房,其建筑面积均纳入申请者家庭住房建筑面积的核定范围。

第十八条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销售方案,在受理申请前15日在市区的主要传播媒介上公示。销售方案包括住房地址、数量、建筑面积、套型、销售价格、销售方式等内容。

第十九条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向户籍所在地房管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证明材料:

(一)户籍证明、家庭成员身份证明;

(二)所在单位或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家庭收入证明和住房情况证明;

(三)其他相关的证明材料。

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进行初审,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

第二十条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通过查阅房产登记资料等方式对申请者的住房及历次住房变更等情况进行审查。审查期限为20日。

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应当在申请者现户籍地及居住地社区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申请者姓名、家庭收入及住房情况。公示期限为10日。

公示后有投诉举报的,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者,取消其申请资格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对无投诉举报或对投诉举报经查证不属实的,应当在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上签署同意意见。

第二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在面积控制标准内的,按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价格购买;超过面积控制标准的,超过部分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参照同地段商品房的平均价格水平予以核定。

经济适用住房超过面积控制标准部分的差价款收入纳入经济适用住房财政专用帐户。

第二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应当与市区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实行政府定价,并向社会公布。

销售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经公布的费用。

第二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供不应求时,可采取公开摇号等方式确定轮候对象。

对上一轮摇号未中的申请家庭,经审查仍符合购房条件的,按可供房源,在下一轮中优先确定为购买对象。

第二十四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要求申请公积金及商业贷款的,可根据公积金及商业贷款的有关规定办理。

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当依法申请权属登记。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在登记证书上注明房屋种类属经济适用住房和以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购买的面积、土地性质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5年后,方可按市场价格上市出售。

出售经济适用住房时,应按规定向政府交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收益。

第二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未满限制年限上市出售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房地产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经济适用住房在限制上市交易的期限内因法院裁判、调解或继承等必须发生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或收益金及有关税费后,允许提前转移。

第二十七条政府有条件时安排部分用于出租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具有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但无经济能力购买的家庭承租,租金以成本价计算,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经济适用住房的承租对象、租金及面积标准等另行规定。

第二十八条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符合本办法规定限制年限,以市场价出售经济适用住房后,不得再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如需换购,应当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经济适用住房开发企业和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者违反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管理规定的,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篇6

第一条为保障我市市区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4号)、《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58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浙政发〔**〕57号)规定,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由政府提供优惠条件,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产权为有限产权。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范围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交易和管理活动。

第四条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房改办)负责制定市区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和监督各区实施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工作。区民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低收入认定审核工作。区房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住房状况审核工作。区房改部门负责辖区内经济适用住房的核准和公示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和受理工作。

各级发改、规划、国土资源、财政、建设、统计、金融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开发建设

第六条市房改办应当会同发改、建设、规划、国土资源、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明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用地安排等内容。

第七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高层、小高层的套型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10平方米左右,家庭成员4人(含)以上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

第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供地计划,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地,确保优先供应。

第九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协调、市场运作的原则,可以由市政府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单位直接组织建设,也可以采取项目招标投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建设。

第十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保证制度,开发建设单位对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出具《住房质量保证书》和《住房使用说明书》,并按合同约定承担保修责任。

第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

第三章准入管理

第十三条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籍满5年以上;

(二)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

(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的60%。

第十四条申请家庭现住房建筑面积应当包括下列住房建筑面积:

(一)私有住房;

(二)公有住房、集资联建房、解困房、安居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批地建房等按政府优惠政策购买的住房和承租的公有住房。

第十五条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申请家庭可以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

(二)户口簿或户籍证明材料;

(三)家庭成员身份证;

(四)婚姻状况材料;

(五)家庭收入证明材料;

(六)房屋产权证、公房使用证或其他住房状况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家庭的申请条件进行核实,并将核实情况在社区公示,公示期为10日。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有异议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签署意见并于10日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区房改部门。

第十七条区房改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起30日内会同区民政、房管部门对申请家庭的申请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日。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有异议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区房改部门应当核准申请家庭为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并于10日内将申请家庭名单报市房改办备案。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向申请家庭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市房改办根据经济适用住房房源情况,对已经备案的申请家庭按照住房困难等情况组织公开摇号,对无房户予以优先解决,烈属、市级以上劳模家庭单独组织公开摇号。对中号家庭发给准购证,未中号家庭列入下一批购买对象。

第十九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取得准购证的家庭公开摸文定位并签订购房合同。

第二十条取得准购证的家庭,确无经济能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可以申请租赁,具体办法由市房改办另行制定。

第四章交易管理

第二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房改部门按照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在面积控制标准内的,按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价格购买,超过面积控制标准的,超过部分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房改部门参照同地段商品房的平均价格水平予以核定。

第二十二条国土资源、房管部门办理经济适用住房权属登记,应当注明行政划拨土地和有限产权。

第二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自签订买卖合同之日起未满5年的,不得直接上市交易。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的,由政府根据原价格并结合成新等因素进行回购。

经济适用住房自签订买卖合同之日起满5年的,可以上市交易。由房管部门向出卖方收取交易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购入时经济适用住房差价50%的收益(扣除控制标准面积以外以市场价增买的面积以及购买新的经济适用住房时退出的旧房面积),交同级财政。

前两款规定应当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二十四条上市交易经济适用住房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财综字〔1999〕113号)执行。

第二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出售经济适用住房后,不得再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市房改办应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后续管理,对租赁经济适用住房家庭的房屋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

第二十七条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房改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回所购住房,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出具虚假证明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章附则

篇7

第一条为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要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供应、使用及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建设标准、供应范围和供应对象等,并组织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经济适用住房工作负总责,对所辖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指导和实施监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价格)、监察、财政、国土资源、税务及金融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工作。

第六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明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用地安排等内容,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优惠和支持政策

第七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纳入当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确保优先供应。

第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可以以在建项目作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开发贷款。

第九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除符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应当出具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准予购房的核准通知。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可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和优先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十条经济适用住房的贷款利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供应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严禁以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以补交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变相进行商品房开发。

第三章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

第十四条在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在项目出让条件中,明确配套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总面积、单套建筑面积、套数、套型比例、建设标准以及建成后移交或者回购等事项,并以合同方式约定。

第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生活水平、住房状况、家庭结构和人口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和各种套型的比例,并进行严格管理。

第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协调、市场运作的原则,可以采取项目法人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也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机构直接组织建设。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应注重发挥国有大型骨干建筑企业的积极作用。

第十七条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等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采取竞标方式优选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在较小的套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十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对其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有关住房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经济适用住房的施工和监理,应当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具有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建筑企业和监理公司实施。

第十九条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前期物业服务,也可以在社区居委会等机构的指导下,由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符合居住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物业服务。

第四章价格管理

第二十条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应当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其销售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由有定价权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依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在综合考虑建设、管理成本和利润的基础上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利润率按不高于3%核定;市、县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按成本价销售,不得有利润。

第二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基准价格及上浮幅度,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确定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价格主管部门应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收费卡制度,各有关部门收取费用时,必须填写价格主管部门核发的交费登记卡。任何单位不得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变相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收取费用。

第二十三条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成本监审,全面掌握经济适用住房成本及利润变动情况,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做到质价相符。

第五章准入和退出管理

第二十四条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经济适用住房由市、县人民政府按限定的价格,统一组织向符合购房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出售。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实行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的具体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当地城镇户口;

(二)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

(三)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商品住房价格、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和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第二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采取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市(区)、县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并公示的方式认定。审核单位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等情况进行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经审核公示通过的家庭,由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发放准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核准通知,注明可以购买的面积标准。然后按照收入水平、住房困难程度和申请顺序等因素进行轮候。

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持核准通知购买一套与核准面积相对应的经济适用住房。购买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准面积。购买面积在核准面积以内的,按核准的价格购买;超过核准面积的部分,不得享受政府优惠,由购房人按照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补交差价。

第二十九条居民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权属登记。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分别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

第三十条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合同中予以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第三十一条已经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回购。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仍应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第三十二条已参加福利分房的家庭在退回所分房屋前不得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第三十三条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完全产权以前不得用于出租经营。

第六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

第三十四条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对象,必须限定在本单位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第三十五条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优惠政策、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应当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计划管理。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不得利用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组织集资合作建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条件的家庭出售。

第三十七条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在满足本单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后,房源仍有少量剩余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条件的家庭出售,或由市、县人民政府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

第三十八条向职工收取的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款项实行专款管理、专项使用,并接受当地财政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已参加福利分房、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人员,不得再次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严禁任何单位借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实施住房实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

第四十条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原则上不收取管理费用,不得有利润。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后续管理,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家庭的居住人员、房屋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第四十二条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一)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用地性质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二)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销售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三)未取得资格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参加集资合作建房的,其所购买或集资建设的住房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购;不能收购的,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责成其补缴经济适用住房或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与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差,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或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个人,由市、县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回所购住房,并依法和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出具虚假证明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8

知识经济下,人才引进和发展的要求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企业要迈向高端、科学、高效的发展和人才管理,必须依据知识经济的要求和特点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1.人才管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引进先进的专业性人才,现代社会中,工作机会更多,人才获得工作需要的途径更加便利,企业的人才引进之间也呈现出越加激烈的形式。知识型人才与传统的工作人员不同,在注重物质追求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精神需要,企业依靠单纯的物质基础保障对人才的诱惑力并不大,相较之下,知识型人才更加愿意进入发展前景广阔,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同时,中小型企业在与大型企业竞争时,经济基础薄弱,在人才竞争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企业要依靠先进人文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来实现人才的引进。人才引进后,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扩展,提高员工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水平,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实现能者上的管理模式看,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保证人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员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员工的赏罚制度也要完善,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员工提供及时的帮助,培养员工的忠实感,坚持以人为本,善待人才,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知识经济下企业文化、人才发展的要求的关联。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变使得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转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软实力的竞争。企业要发展软实力就需要树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对人才的吸引和为消费者留下的印象,企业文化的确立,员工对企业的认知更加明确,人才在对企业进行选择时,会依据企业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自身的发展要求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选择合适的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思想的灌输和吸收,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以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为自身的工作准则,对员工形成一种非强制性的约束,实现对员工的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商品和企业发展中的主导思想的总结,是实现员工对管理层意向的明确了解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宣传有助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增加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知识经济中,员工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知识型员工采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员工通过知识的分享获得便利,获得知识的积累,自身水平的提高和利益的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实现员工的优化分配,实现办公室人才的合理分配,保证人员分配之间的平衡,培养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工作团队,同时对人才进行适当的培训和帮助。员工的自我水平和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实现企业文化的实现,有着现实意义。通过企业文化,员工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和共同,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发展。

二、企业知识管理模对人才和经营模式的积极意义

1.知识经济背景下,市场和企业以知识为依托实现发展,企业人资管理的职能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不再是单纯的对员工的引进、培训和辞退等基本职能,而是在以上基础上实现企业员工的知识获取、发展和积累,需要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共同进步。新的背景下对人资对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实现对人才的科学管理和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更加注重企业对员工的单方面管理,员工与企业的关联性并不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淡薄,这种现象易出现人才流失量大和流动性高的问题。知识背景下,员工的基本诉求已经发生转变,员工对于企业的观念也不同,员工更加期望在企业中实现自身的人身价值。人力管理资源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达成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员工发展诉求的结合,塑造了全新的企业文化和形象,增加了企业的号召力和向心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充分发掘。

2.知识经济下实现企业管理模式有着积极意义,知识经济是社会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它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同,知识经济下,信息革命迅速发展,市场需求与市场经济的迅速转变,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产生巨大的转变,知识型企业发展迅速,众多依靠科技知识为主要产品的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保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才构成和人才引进使用的方式。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市场经济;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顾名词义,就是企业员工组织的有序管理,涉及的是一个企业在公开招聘、选用员工,并对其进行录用和培训的过程中对目标人力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手段。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还涉及员工的报酬及相关组织方面的事宜。最近几年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各企业、公司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中,因此,若要更好地促进企业获得较高收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把严肃企业员工管理、创新创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上日程。企业需明确,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探寻新的创新性思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让企业用最少的资源、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收益,以此来凝心聚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活跃内部员工血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推动力。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大中型企业,都会在公司内部设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HR,旨在加强企业自身运营程序的有序化管控,维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其长远发展。形象化的描述即,企业的整体生产运营就像是一盘已经开局的棋,每一个员工都是棋子,走好每一步都关系着最后的胜负。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市场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控制越来越多面,特别是新时期的员工对自我的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难免会出现系列问题。有的企业员工招聘时科学性不高,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着严重偏差,部分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化系统性的职业训练和职场经验,再加上有的企业初成立,起步较晚,没办法给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平台,原则性不强,工资薪金的配给不透明,漏洞较多,缺少一整套系统完备的选才用人机制,因此容易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一定阻碍。对于一些起步晚、发展慢的小微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成型,而这一部门的管理涉及到企业最为核心的操作主体(职员),包括职工岗位设置和分配、职员选拔录用、工资薪金待遇及相应的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其设定和运营必须把高度的科学性放在第一位,否则难以在选聘人才时给予能绝对兑现的承诺。另外,如果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人员的巨大流动性难以把控,员工逐步缺乏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热情和活力。例如,一个企业若没有具体的工资福利、业绩考核文书或者纸质性的权威文件,很难给员工以约束力,久而久之,员工的归属感会逐渐减弱,热情也会进一步消退,而且这种现象也与企业过于形式化、家族化的经营密不可分,这些往往容易使企业因小失大,最终退出竞争舞台。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浮于形式,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压榨公司员工的个别劳动时间,这种做发经常会愈演愈烈,最终激化企业的内部矛盾。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加以解决,即使最终问题被解决,这一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无法预估的。如果没有妥善解决,后果将更为严重,很可能企业也会因此一蹶不振。还有一些企业则是走了极端化路线,即从不把员工与员工之间或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小矛盾放在眼里,而且过分估计了看似和谐的管理模式的实际效益,因此,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这种过分乐观的思想若不及时转变并加以克服,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话,企业面临的威胁是难以预估的。有的企业存在劳动关系过于僵化的现象,这体现在员工保险制度和企业裁员情况上。首先,有的企业没有做到定期按时为企业员工缴纳三险一金,尽管国家有明文规定,许多企业仍在钻空子,给自己捞好处。而且企业本身员工的流动性大,更无心给予员工这方面足够的承诺,这会导致员工从心里觉得自身生活条件不受保障,长此以往,对企业的离心力也就越大。比如有的企业因管理不善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如果企业没有给予员工相应的保险制度保障,就相当于亲手将人才送离企业,这同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虽然企业裁员在一个企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有的企业却钻法律的空子,利用劳动合同上存在的缺陷或者利用员工不懂法的心理,实行恶意裁员,这不仅触犯了法律,剥夺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进一步损害了员工和企业之间辛苦搭建的情谊,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举措

(一)人才录用模式中强化猎人平台的公正性

一般情况过下,企业在选拔聘用人才时,要实行充分开放的策略,面向更为广阔的人才市场领域,聘用全能型人才。因为任何企业选拔人才时都不是只需要专业技能过硬的人,这样的人才当然符合企业的标准,因为他们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完全胜任自己岗位所要求的任务,但是相比之下,企业更需要有全局意识的人,能时刻把企业的效益和长远经营放在首位,能够始终坚持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不是单独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把为企业服务作为自己存在于这个集体的意义和价值,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为企业考虑,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乐于帮助别人,致力于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创造和谐企业文化,而且乐于参加企业内部员工为了联络感情而举办的各种形形的文娱活动,始终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彰显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收益,创造共赢局面。因此,企业招聘时,人力资源部门要注重员工的整体素养和道德品行,选择有潜力的员工,挖掘他们的隐性价值,致力于能给他们搭建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平台。

(二)强化薪酬管理制度,创立奖罚模式

一个企业能够留住员工,具有极强凝聚力,关键要依赖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员工能长期在一个企业待下去,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一份可观的薪资报酬。倘若一个企业没有建立起规则明确的奖罚制度,那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存在就形同虚设,即使企业的决策层有了一套完善的发展方案,也很难实行下去。因为能力强的员工和能力弱的员工并没有多大区别,犯错误也是蒙混过关,走形式主义;为企业赢得一大笔交易,企业所能给予的奖励也寥寥无几,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寄生虫”泛滥,也会使得优秀员工逐渐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感情,进而缺乏工作动力,形成全盘懒惰的局面。因此,薪酬制度既是一种激励手段,也是一种惩罚依据,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努力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否则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有必要将薪资管理制度和市场的竞争机制相融合,把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纳入奖惩范畴,让员工做到“各凭本事”吃饭,做到绩效越高,奖励程度就越大。因为这是新时期市场化竞争背景下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举措,这样可以把薪酬建立在一个相对公开公平而又透明度高的环境中,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让他们认为企业之所以取得长足的发展,与他们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密不可分,他们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这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经营带来福利。

(三)改革工作考评方式

考评制度现在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对考评更应尤为重视。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以身作则,主动强化自身的效益意识,并带领企业的各部门共同进步,逐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为企业准确定位,依据企业的工作重点来组织开展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双重发展。传统的企业工作机制下,员工的工作繁杂而又琐碎,即使全部工作任务完成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成就感,久而久之,员工的工作就容易浮于表面,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下了班就像是身心都得到了解放,一上班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工作热情直线下降。但是如果企业建立一个合理的考评机制,在讲求速度的同时格外注重工作质量,将业绩和成效进行量化处理,让员工之间有所对比,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坐在岗位的竞争压力和来之不易,不忘初衷。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形势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一大契机,但是要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员工之间的向心力才能抓住机遇。而这其中其关键作用的部门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做到以人为本,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设身处地站在员工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企业的未来,才是切实可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小刚.CC供电公司员工多通道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吴文炼.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3,(3):54.

[3]王继富.实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20):79-80.

[4]陈照宇.浅析供电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途径[J].神州(中旬刊),2015,(11):196-196.

篇10

深圳市经济特区房屋租赁管理条例完整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的房屋租赁市场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房屋,包括住宅、工商业用房、办公用房、仓库及其他用房。

房屋租赁是指出租人将房屋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并在租赁关系终止后将房屋返还给出租人的行为。

第三条 房屋租赁当事人建立租赁关系应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房屋租赁当事人应遵守国家法律,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四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是房屋租赁的行政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租赁管理部门是区房屋租赁的行政主管机关(以下简称区主管机关),区主管机关可以在街道办事处(镇)设立派出机构。市主管机关对房屋租赁市场实行统一管理。

市、区主管机关行使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房屋租赁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根据本条例规定拟定各项管理办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对房屋租赁合同进行登记和管理;

(三)根据本条例的规定查处非法房屋租赁行为;

(四)根据房屋租赁当事人的申请调解处理房屋租赁纠纷;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区主管机关行使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和市主管机关授予的其他职责。市主管机关应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区主管机关的指导。

第五条 房屋租赁实行租赁合同登记制度。

第二章 租赁管理

第六条 房屋租赁关系的设立、变更,当事人应自签订租赁合同之日起十日内到区主管机关登记或者备案。

第七条 租赁登记,由当事人向区主管机关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权利证书或者证明其产权的其他有效证件;

(二)房屋租赁合同;

(三)出租人身份证明或者法律资格证明;

(四)承租人身份证明或者法律资格证明。

出租房屋不能按照本条例规定登记的,当事人应当持出租房屋的有关资料及当事人身份证明到区主管机关办理备案。

第八条 区主管机关应自接到租赁登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予以登记;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不予登记,并书面答复申请人。

区主管机关逾期不作出是否予以登记决定的,即视为予以登记。当事人应自逾期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区主管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区主管机关应将予以登记的租赁合同的副本自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送同级税务部门备案。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主管机关不予登记:

(一)当事人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

(二)改变土地、房屋用途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

(三)租赁合同期限超过规定期限的;

(四)租赁合同期限超过土地使用年限的;

(五)租赁合同内容违反本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

第十条 房屋出租人将房屋承包给他人经营,或者以合作、联营的名义,不直接参与经营的,视为房屋租赁行为。

第十一条 市主管机关应根据房屋租赁市场价格水平定期颁布房屋租赁指导租金。当事人可参照指导租金,约定租金数额。

第十二条 行政划拨、减免地价款的土地上的房屋,经批准出租的,出租人应按市主管机关的规定补交地价款。

第十三条 出租房屋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的,出租人应当按月租金的百分之二,向区主管机关缴纳房屋租赁管理费。出租房屋办理备案手续的,出租人应当按月租金的百分之三向区主管机关缴纳房屋租赁管理费。

房屋转租的,转租租金高于原租金的差额部分,应当按前款规定的标准,由转租人缴纳房屋租赁管理费。

房屋租赁管理费应当上缴财政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缴纳与使用办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四条 房屋出租人应按法律、法规规定,缴纳有关税款。

第十五条 税务部门和区主管机关征收有关税金或者收取房屋租赁管理费时,以指导租金作为计算基数;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高于指导租金时,以合同约定的租金为计算基数。

第十六条 主管机关的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出示市主管机关统一制发的证件。

房屋租赁当事人、房屋租赁中介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规定,配合主管机关做好房屋租赁管理工作。

第三章 租赁合同

第十七条 房屋租赁,当事人应使用主管机关提供的统一合同格式。当事人对租赁合同条款的内容可作增删。

第十八条 当事人可委托他人代为出租或者承租房屋。

受委托人应持有授权委托书。境外当事人的委托书应当按规定经过公证或者认证。

第十九条 租赁合同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地址;

(二)房屋的位置、面积、装饰及设施;

(三)房屋用途;

(四)租赁期限;

(五)租金数额及交付方式;

(六)房屋维修责任;

(七)装修的约定;

(八)转租的约定;

(九)解除合同的条件;

(十)违约责任;

(十一)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前款第(四)项租赁期限,住宅不超过八年,其他用房不超过十五年。因特殊情况需超过上述期限的,须经市主管机关批准。

第二十条 租赁合同一经依法签订,即为生效。当事人应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允许变更或者解除租赁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全面履行的;

(二)当事人协商一致的;

(三)当事人一方有合理原因确需变更或者解除的;

(四)当事人一方失去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资格的。

因变更或者解除租赁合同,造成一方当事人损失的,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均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承租人在租赁期内死亡,租赁房屋的共同居住人要求继承原租赁关系的,出租人应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

出租人在租赁期内死亡或者终止,或者因出租房屋的产权转让变更,其合法继承人或者受让人应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

第二十三条 租赁合同因租赁期限届满终止。

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需延续租赁关系的,应在合同终止前一个月提出,在合同终止前十日内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并按本条例第六条的规定申请登记。

第四章 出租人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条 房屋出租人应为房屋所有人或者合法使用人。

第二十五条 出租人应按租赁合同约定的时间向承租人提供房屋。

出租人可按租赁合同约定向承租人收取不超过三个月租金数额的租赁保证金。保证金的返还方式,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

出租人未按租赁合同约定时间向承租人提供房屋,或者所提供的房屋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应向承租人支付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赔偿由此造成承租人损失的,出租人应就不足部分进行补偿。

第二十六条 共有房屋出租时,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共有人有优先承租权。

第二十七条 出租人依租赁合同约定向承租人收取租金。

出租人收取租金,应开具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

出租人不得因房屋租赁向承租人收取租金以外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八条 出租人有权对承租人使用房屋的情况进行监督。

出租人不得对承租人正常、合理使用房屋进行干扰或者妨碍。

第二十九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出租人有权解除租赁合同:

(一)利用房屋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

(二)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或者约定用途的;

(三)擅自将房屋转租第三人的;

(四)超过合同约定期限的;合同未约定,拖欠租金达三个月以上的。

因上述行为造成出租人损失的,出租人有权要求承租人赔偿。

第三十条 出租人应按租赁合同约定的责任负责检查、维修房屋及其设施,保证房屋安全。

第三十一条 出租人改建、扩建或者装修房屋,须经承租人同意;按规定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应报请批准。

第三十二条 房屋出租不妨碍房地产权的转移。

房地产权转移后,受让人应承担原出租人的义务并享有原出租人的权利。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租赁期限届满而又没有重新签订租赁合同的,出租人有权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收回房屋;因承租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出租人解除租赁合同的,出租人有权收回房屋。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而逾期不迁出,除按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处理外,出租人可要求区主管机关向承租人发出限期迁出通知书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五章 承租人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四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公安部门申领特区暂住证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或者向有关部门申领设立的有效证件,依法须提供房屋租赁证明的,应提供经区主管机关登记的房屋租赁合同。

第三十五条 承租人应按租赁合同约定向出租人交付租金。

违反前款规定,承租人应向出租人支付合同约定的违约金。

第三十六条 出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承租人有权拒绝交付部分或者全部租金,并可解除租赁合同: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

第三十七条 承租人因自己的原因不能行使对房屋的使用权,不免除交付租金的义务。

第三十八条 承租人应按租赁合同的约定,合理使用房屋,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结构和用途。

承租人确需改变房屋用途或者进行装修,应征得出租人同意;按规定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报请批准。由此发生的费用,由承租人承担。

第三十九条 租赁期间,因房屋出现缺陷而影响房屋正常使用的,承租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缺陷扩大,并立即书面通知出租人,同时报区主管机关备案。

出租人经承租人书面通知仍不修缮房屋的,承租人可报请区主管机关即时进行核查,经同意后可自行修缮,由此发生的费用,由出租人支付。

出租人与承租人对本条第一款所称缺陷发生争议时,可请求有关部门鉴定。

第四十条 承租人因使用不当,造成房屋损坏的,应负责修缮并支付由此发生的费用。

第四十一条 租赁期间,承租人未解除租赁关系而自行迁出,由第三人占用致使出租房屋受到损坏的,承租人与第三人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可按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向出租人提出续租要约,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承租权。

第四十三条 租赁期限届满或者承租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经出租人同意或者未与出租人达成续租协议而逾期不迁出的,应加倍向出租人交付租金;造成出租人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出租人出售已出租房屋,须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第六章 转 租

第四十五条 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可将租赁房屋的一部或者全部转租第三人。

未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不得将房屋转租。

第四十六条 受转租人应符合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受转租人不得将租赁房屋再行转租。

第四十七条 转租人与受转租人应按本条例规定订立租赁合同,并进行登记或者备案。

第四十八条 转租的租赁合同约定的租期最后时限,不得超过原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最后租期期日。

第四十九条 转租的租赁合同生效后,转租人享有并承担第四章规定的出租人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并应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约定的义务;受转租人享有并承担第五章规定的承租人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但本条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转租人与受转租人对原出租人负连带责任。

第五十条 转租期间,原租赁合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的,因转租而签订的租赁合同随之相应变更、解除或者终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区主管机关不予租赁登记的答复不服的,可自接到答复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主管机关申请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二条 租赁当事人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市、区主管机关申请调解,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三条 租赁当事人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出租房屋没有登记或者备案的,对出租人或者转租人在租赁合同期限内一次性处以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金总额百分之二十的罚款,并追缴房屋租赁管理费和滞纳金;对有过错的承租人或者受转租人并处以约定租金总额百分之十的罚款。

当事人没有签订书面房屋租赁合同或者约定租金不明确的,以当年公布的房屋租赁指导租金作为计算基数进行处罚。

对依法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拆除。

第五十四条 承租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或者受转租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出租人或者转租人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由税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六条 出租人或者转租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规定,不缴纳或者迟延缴纳房屋租赁管理费,主管机关可责令其缴纳,每迟延一日,按应交管理费的数额收取千分之三的滞纳金。

第五十七条 当事人不服有关行政机关处罚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八条 主管机关的管理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签订租赁合同,未办理登记手续的,当事人应于本条例施行之日起三个月内按本条例规定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办理的,按照本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六十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三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过去在特区内实施的有关规定与本条例相抵触的,以本条例为准。

房屋租赁基本介绍房屋租赁是由房屋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将其所有或经营的房屋交给房屋的消费者使用,房屋消费者通过定期交付一定数额的租金,取得房屋的占有和使用权利的行为,是房屋使用价值零星出售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房屋租赁期限超过六个月双方当事人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应包括出租房屋的范围、面积,房屋租赁的期限、用途,租金的数额及交付时间,房屋修缮的责任、转租以及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在此基础上,双方当事人应持房屋租赁合同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备案登记,领取《房屋租赁证》。对于租房时可能遇到的二房东问题,租房者应验明该二房东在其租赁期间是否有权利将此房屋转租并让其出示租赁合同以及提供该房屋的相关产权证明,以免引起法律纠纷。

为了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对租赁双方的合同进行监证,发给承租人《房屋租赁登记证》。

一、 登记范围: 凡在城镇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人,将房屋出租给承租人居住或提供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及以合作方式与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二、 应提交证件

1、 租赁双方的身份证明或法律资格证明

2、房地产交易合同登记申请表

3、房屋所有权证、国土证

4、 房屋租赁合同

三、 办理程序

1、 租赁双方持第二条规定的有关证件,到房屋租赁管理办公室登记

2、 租赁工作人员对证件进行审查,对租赁合同进行监证,审查初步通过后予以签署初审意见

3、 在初审通过的基础上进行二交审查,签署二审意见

4、 租赁双方交纳规定税费后,发给承租人《房屋租赁登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