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基础范文
时间:2023-05-05 11:4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数学教学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函数教学;计算机技术;学习意识;教学情境
数学是由概念和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函数的学习,标志着从常量数学学习开始进入变量数学学习,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函数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也为学生一直以来从小学建立的方程、方程组知识、应用题知识、不等式知识找到联合点:函数.把数学从厚变薄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函数.那么把函数学好、教好是十分重要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倍感头疼和压力的学习内容之一就是函数,这给函数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中学数学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地完善函数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总体提升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现代计算机具有很强大的生成图像的功能,在函数基础教学中若能发挥出计算机的强大作用,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详细一点来讲,首先,计算机辅助函数图像的教学必须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合理设计,将引导学生发现函数图像的变化与函数的系数之间的关系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点.这是函数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教学要求,这部分知识的教学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再更大程度上发挥出计算机独有的作用.其次,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于生成函数图像和数字计算方面的处理,一般的方法是,给出几个具体的典型的这类函数的例子的图像,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由教师引导得出相应的总结,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生成函数图像和数字计算这方面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到函数图像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不仅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为之后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莫大的活力.再者,计算机在数学函数教学中的运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选择合适的数学课件、教师具备较强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学生可以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如此一来,才能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切合实际,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函数学习意识
众所周知,函数的学习涉及了众多的概念,而且抽象程度比较高,比如变量、常量、取值范围、对称轴、增减性等.最初接触之时学生会觉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若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培养学生对函数学习的意识,将会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题目,提前为函数的学习做好准备.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一个题目:写出5个横坐标是纵坐标的2倍的点,且至少有一个点的横坐标是负数,这样的点能够写出多少个?要求学生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5个点.在此类型的问题解答中,动态变化的关系不仅促使学生发现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位置关系,而且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产生朦胧的函数思想.还有,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的不同,学生对于函数学习的理解程度自然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最新学习动态和情况,因人而异地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思想上的引导,提高学生对函数学习的信心,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设函数教学情境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简单通俗地讲,就是你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将学生带到那里去?你这样做能将学生带到那里去吗?也就是说,教材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就要对目标、过程和评价作出的构想与设计安排。落实到具体环节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备课活动中要备学生、备目标、备任务、备过程和备评测。新课程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教材系统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因而,对中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对教师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好与差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课程改革的成败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是说,中学教师必须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要实现这一提高,首先应从学习开始,从学习教学设计,特别是从学习设计理念着手。
教学设计受教师的设计理念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进行的。这就要求从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及教学设计的服务功能、服务地位的根本转变,要求教师更新理念,实现角色转变,使课堂教学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接受式为主走向以引导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让教师从“知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中走出来,走近学生,关注过程,设计以促成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或者说,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二、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
要做好教学设计,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即明确你想将学生带到哪里去。按布鲁姆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纲要》提出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较,“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的结果目标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目标更加人文化,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特别关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着力研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设计实现以下这些过程性目标: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字、字母、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三、数学教学设计应注重生活背景与学生实际
实际上,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与认知能力各不相同。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出发点。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认知特点,为不同学生的学习留足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发挥想像的空间;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作业;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减少同样的结论,完成相同的任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个性发展与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营造相关知识学习的学习环境。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氛围中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除了新课程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上述三点主要的新要求外,新课程对中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还在于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寻求数学教学设计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M].浙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位
第一,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的原上草教学论文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而且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准的,所以,一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讲解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样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崭新方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建构教学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实现自主学习。
第二,以彰显数学思维特点为标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原上草教学论文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思维特点。数学学科的思维模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加强调理论的概括性、知识的抽象性以及逻辑展开的缜密性,并且数学知识当中大量使用各种符号化、形式化的语言,让习惯于形象思维模式的初中学生很难适应。
所以,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习数学知识比较艰难,而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非常生动的视觉形象来向学生展现比较原上草教学论文抽象的数学公式,揭示思维过程、描述求解流程等,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觉得具体可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等多媒体工具,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很大程度来源于网络教学,网络中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中学生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象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系统得多,全面得多,深刻得多。再如 “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利用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主要学科,不仅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学习基础,而且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另外,中央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众多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把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是当前的主流教学趋势,中央的指示更是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注入强心剂。初中数学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极其重要的,通过信息技术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换为图文音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利用是可行的。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虽好,但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入过多会影响校务的正常运作,投入过少又无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校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投入,让数学教学信息化成为可能。
1.引进多媒体设备,建立多媒体教室。
在数学教学中难免会碰到比较生涩难懂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更形象生动的方式接受理解这些知识。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画图的过程,通过动态图解的方式带学生一起了解对称轴、顶点等概念,让学生很轻松地接受比较陌生的数学基本概念。
2.成立专门的信息部门。
学校成立专门的信息部门就能及时地获得教学信息,例如最新的教学信息、教学大纲等,为教师对教材的预备、教学进度提供良好的信息依据,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成立专门的信息部门,不仅能拓宽教学资源,而且能增添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能更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本校教育质量水平。
3.建立师生信息平台。
课堂的教学任务本来就很紧,很少有多余时间进行师生互动,一方面,老师只能通过测验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来不及第一时间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因为课程多,来不及提问,或者对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因无法理解而放弃,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是不利的。而建立师生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现象,同时可以促进师生间的默契,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的教学文化提供帮助。
三、利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运用,只有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能效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也会对学生们的创造力带来消极影响,让某些学生产生懒惰的思想。因此,如何控制、如何甄别也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所面对的问题。下面我就运用信息技术的注意点谈些见解。
1.不可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来自于互联网的东西只能是借鉴,还要与本身所拥有的知识结合,才能达到提高自身本领的目的。如果纯粹是从网上直接照搬,丝毫不加自己的思索,就会大大损害自身的创造力,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从长远角度来看都是毫无益处的。信息化只是手段,只是媒介,真正的知识经验还得自己去摸索。
2.不可轻视传统的教学方法。
虽说与传统方法相比,信息技术教育有很多的优势,但不能就此轻视传统教育。传统教育能流传到现在说明了它本身具有巨大的生存能力和强大的教育能力,信息技术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取代传统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搭配,使两者优势互补,发挥最大的教学功能。
3.师生间的互相学习。
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要强于比较年长的老师,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这一块,信息技术对有些教师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必要的话,可以向学生请教,从而达到提高自己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的目的,这样也会赢得学生和同事的钦佩。
总之,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学校也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合理投入,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为教师的备课、领导的决策、师生间的交流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利弊,合理分配二者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不再那么生涩,让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数学。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对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使其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校奉献自己应有的职业素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景炜.现代教学在职校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技能开发,2003.7.
篇5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属于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的范畴.
通过对教材和大纲的研究,结合多年教学过程发现: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际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是编写教材的一条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它是大都不能明确写进教材的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因此要使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和统帅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位老师为了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都特别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在初中代数中,解多元方程组,用的是“消元法”;解高次方程,用的是“降次法”;这里的“消元”、“降次”、都是具体的数学方法,但它们不是数学思想,这三种方法共同体现出“转化”这一数学思想.“配方法”, 它的实质是恒等变形,体现了“变换”的数学思想.
要让学生具有数学思想,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自觉性、可行性、反复性、系统性.下面以我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例说明我在教学中如何逐步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思想.
数与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两块基石,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数侧重于研究物体数量方面,具有精确性,形侧重于研究物体形的方面,具有直观性. 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句话道出了数与形之间的紧密联系. 数形结合其实就是通过结合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数量关系转化为相关元素的数量计算,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数的优势,又能利用形的直观性,借助形象思维解决抽象的问题,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就初中阶段数学学习而言,数轴、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等都是数形结合得以实现的几个基本数学工具.
数轴实现了数和形的首次结合,它充分发挥了数的准确,形的直观,将负数、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将数和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七年级上学期通过数轴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只是让学生孕育一下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在这些教学阶段都只是孕育阶段. 转贴于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法国伟大的数学家笛卡儿创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联系数与形的桥梁,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光辉典范,它使数形结合有了理论的基础,是使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平移及对称等)更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函数是初中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大块知识,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重点使学生能够画出一次函数的草图,结合草图说出函数图象的性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图象迅速确定k和b的符号.通过这两方面的应用,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优点.至此,学生已经初步领略到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师应因势利导地选择训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推动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初步形成.通过后面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以及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学习,使学生应用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函数这一块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借助与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函数解析式和函数图象就是就是数与形紧密结合.通过数形结合解决函数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内涵,提高思维能力.
在我们初中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比如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概率和统计初步等.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应该具备数形结合的思想.当然这时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还不成熟和完善,还需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深入钻研教材,一方面要明确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渗透哪些思想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明确每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可以通过哪些知识点中进行渗透.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加强针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篇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应用微课技术,能够构建一个迥异的互动、交流环境,使教学的诸要素及各个环节有机融合,形成相对的优化势态,切实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感染力和教学效率.
一、以微课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若要使教学成功,最关键的要素莫过于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追求所在. 由于初中生的意志品质还不完善,自我控制和自我判断能力有限,教学环境是否具有感官反射性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就使得创设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微课技术能够以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渲染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片段,展现数学知识的精彩与灵动,从而使其在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是九年级下册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传统教学手段一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就“二次函数的图像”制作一段微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y=x2,y=x2-1,y=(x-1)2和y=-x2,y= -x2+1,y=-(x-1)2的图像像小动物般地逐次跳出. 在学生的浏览中,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提示. 由此创设的教学情境,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兴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观察图像变换,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以微课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行为心理学都明确地告诉我们:人总是要借助直观的、动态的表象去理解和认识抽象的、静止的事物,这种认知方式与生俱来,且要伴随一生. 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借助直观形象发展抽象思维是一种必然选择. 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直观不足抽象有余,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阻碍着学生通过理解、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微课技术打破了教学时空限制,将文字叙述的定理、定义衍化为精彩的视频呈现给学生,实现了直观媒体信息的交互传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有利于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深度思考. 比如七年级下册的“统计调查”与十几岁学生的生活经历几乎没有交集,学生学习起来只能是机械地记忆. 应用微课技术,我们收集社会上大量有关统计调查的信息和资料制作成微课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的直观概念清晰,对于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整理数据以及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等方面的学习自然得心应手.
三、以微课技术引领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 受教学课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初中数学课堂还无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训练自然难以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微课技术给学生构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创设的方便迅捷性和开放的学习空间,主动去收集并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料. 或以微课网络资源下的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交锋,在信息的同时交互、异时交互中形成正确的判定,进而培养学生以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表达为标志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节时,我们引导学生利用“中国远程教育网”“数学教育联盟”“中学数学教与学”“初中数学资料库”等网络微课资源,自主进行本节学习目标、内容解读、重难点分析、巩固练习等学习资料的查阅筛选,在对相关知识自主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相关能力的初步形成. 微课技术为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了条件,有了网络微课资源的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以微课技术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突出教学应用价值
篇7
飞剑潭中学 郭莉萍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和当今社会信息激增和“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势必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绊脚石。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作为新型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也给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多媒体 应用 传统教法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新的教育技术,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乃至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初中数学面临着如何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加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计算机应用于数学教学虽已成为共识,而现在各种初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很多,但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到最适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还是需要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学生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迎接教育革命,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的研究正在日益兴起,虽然现在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待统一,但是,我以为既不要夸大计算机的作用,以为计算机能完全代替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数学教学,更不要采取抵制态度、忽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迎接这场革命,因此应该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应该这样做。
1、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得以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发展为以班级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和网络并举的局面。由于传统教学往往使学生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就是变革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使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因此,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使学生发现惊奇,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欢乐的各种情感体现,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可以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视、听、触、动等方式全部知觉调动起来, 使人机互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互促互补,通过大小互补,动静互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到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学生对图形平移、旋转的概念理解往往是较为困难的,我们在设计图形平移、旋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展现出来,以便让学生直观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性质及概念。又比如: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现一个转动的立体图形,并且每一面的颜色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把画在黑板上的立体图形误以为是平面图形的困扰,而且更直观学会看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3、运用多媒体,可以训练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写在黑板上,而用多媒体后就可以用幻灯片直接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空出些时间让学生多做练习,熟能生巧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运用多媒体,可以表现数学的广泛应用
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有关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场合的全部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教师在此基础上的引导,便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网中的中央电教馆)获取大量的初中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
5、运用多媒体,可体现数学逻辑的严密性
数学推理的逻辑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给教师对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的思想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传统的用粉笔和黑板进行数学教学的逻辑推理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
6、.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将几何体表现出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几何体的实质,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7、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
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实现友好的人机对话,因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某些事物时,可以超越时空,重视事物的再生或发生过程,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认知过程接近自然。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传输,不仅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共享教师、多媒体信息,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把握和认知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在操作和观察中去认识事物。
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在学习平面几何时,一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通过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了,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使初学的学生加深了理解,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使教师以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8、多媒体可以建立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联系
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现代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现在也不是告别“黑板+粉笔”的时代,不是告别书本,只需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动,但计算机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而计算机所具有的功能加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直观化。甚至动态效果,也是传统手段无法匹敌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二者优势互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使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问题,或难以实现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三、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艺术”,更是科学
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是“中性”的,可以用她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也可以用它搞“题海”、“满堂灌”,增加学生的负担。现如今有一部分数学课,整堂课,教师没写一个字,全部由电脑和幻灯展示,教师只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练习时,学生错了,电脑发出一种怪声音;对了,声音悦耳。教师原本的讲解变成为电脑的播放,课堂上似乎也挺热闹。电脑辅助中学数学教学,“辅助”的地位不能变。无论电脑有多么强的交互性,“人机对话”决不能代替“人际对话”。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细腻的过程,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必将把“电脑辅助中学数学教学”引向反面。我在“椭圆的参数方程”一课的教学中,软件是当堂制作的,软件制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概念构建的过程;并始终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教师的精心设问、师生间的对话、学生间的议论;教师的板书,解题的演算过程,规范表达等。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能用黑板讲清楚的问题,不要去搬弄计算机。一开始就必须把这个方向搞对头。
计算机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仅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进行操作,寻求大量网上资料和资源提供给学生,而且需要更高的数学专业修养和系统知识水平,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学习者,研究者,不但要懂得教法及教育心理学理论,更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问题。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应用多媒体要求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多媒体只是一个中介,切不可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单毕竟取代不了教师的地位。教学中,不要热衷于搞“多媒体”的花架子,违背了课堂教学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和认知规律,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这就违背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计算机尽管是当今高科技产品,但它毕竟是机器不是人,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工作,如不能代替人类对话、思维,多媒体数学教学不能代替教师所有的数学教学,它毕竟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相结合进行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形成“强强联合”之势,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目前,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还不是学生学习的武器,如何使计算机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求解决问题的工具,才是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中,若学生是被动的学习,那么多媒体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运用多媒体作为数学的辅助工具,才能真正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短,时间一长,学生感到疲倦,易分散记忆力,学习效率下降,这时适当运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事实看来计算机已经走入了中学数学课堂,但并没有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信息素养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的水平有待提高,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较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较少。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应增强启发性、交互性、针对性以及反馈的多样性。
总之,运用多媒体,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发展学生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学习的革命》 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8月 第一版
2、《中学教学全书》(数学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3、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数学思想教育;增强记忆力;变式教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开拓性的人才,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习数学对初中的学生来说,首先应当掌握中学数学学习的能力,缩短小学学习向中学学习的过渡期。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适应能力,有些问题应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
一、教学中应重视“小练习”,以体现数学思想的教育
关于初中阶段数学,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数学素质的重要措施。
当前,数学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及其研究.数学教学如何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在依据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应遵循目标性原则。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将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数学基础知识范畴.这就给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出了目标要求:数学教学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也要有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目标.否则,落实数学思想的教学就得不到保队制定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首先要搞清楚整个初中阶段有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在总共6册教材中,共约反映出三大类18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可划分为:操作性思想方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判别式法和参数法);逻辑性思想方法(类比、分类、归纳、演绎、特殊化、反证);策略性思想方法(抽象概括、方程与函数。化归、猜想、数形结合、整体与系统).因此,要挖掘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确立进行发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对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进行分解、细化,列出若干条目标逐步实施.
我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设计教学。例如,应用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按上述原则,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逐渐体会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小练习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步过渡都有铺垫,若再加上适当的图示,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感觉有困难。显然,小练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符合“学生参与原则”;围绕原问题,小练习按“小步走”的方式依次提问,难度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小练习将原问题的基本面逐步展现出来,让学生找到解决原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中应重视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记忆能力
记忆力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要是没有较强的记忆力,那么,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展示.教师指导学生尽可能多记住所学的东西,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己全方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成功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增强记忆力的方法很多,这里例举几种培养记忆力的途径:
1.利用数学歌诀,帮助记忆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将一些难记而又必记的数学定理、概念、解题步骤编成歌诀,让学生诵读,学生背得多了,脑子里的东西自然也就多起来.脑子里东西多了,思维也就开阔了.如:在初三总复习阶段,讲到几何添辅助线时,归纳了添加辅助线歌:
辅助线怎样添?找出规律是关键
题中若有角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
三角形边两中点,连结就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加一倍.
圆外若有一切线,圆心切点把线连.
若是两圆内外切,经过切点作切线.
两圆相交于两点,一般要连公共弦.
作直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证题若需辅助线,添时注意用虚线.
2.用“过电影”学习法,增强记忆
“过电影”学习法就是利用空闲时间把新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这种学习方法在开始时可以这样做:中午休息时进行一次过电影:放映时,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努力使脑子中出现课堂上师生活动的图像和声音,然后,把黑板上的内容、老师讲课的声音按时间顺序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一遍.一般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了;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只需把课堂上关键的内容过一遍;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脑子里只需用一些关键词语把课堂上内容概括出来就可以了.这样一天早中晚三次过电影.时间长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利用“过电影”学习法回忆所学知识既可节约大量时间,又能增强记忆,甚至能成倍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学习法特别适合数学.
3.应用知识,增强记忆
让学生掌握公式,在介绍完公式特点后,我们可先对公式左边变量给出不同的值,让学生练习填公式右边变量处应有的值,然后再反过来练习。这样反复练习,公式自然在脑中记得深刻,以后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4.适当施行变式教学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89
在r村,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学生的数学成绩老是提不高,总存在多数学生厌学数学。这与传统教学和课程有相当大的关系,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接触面就很小,家庭教育缺乏,学生只要注重教科书提供的数学题目的计算和解答就行了,完全不用考虑它们的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些内容一般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并且多半要超出学生应有的理解程度。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因素
现在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务工,子女多靠爷爷奶奶隔代管教。学生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辅导及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后在家对数学拓展练习不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作业习惯养成差,“在校紧回家松”现象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绊脚石。
(二)教师因素
现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认为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不能做到深钻教材,理会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课堂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反思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课后辅导工作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及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学生因素
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知识较死板,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常常是老师讲过的题才会做,遇到一些稍加变化的题就不假思索,等待老师讲解。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后更不能及时复习与反思。
二、教学策略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经验
新《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教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
数学枯燥无味,教师要将数学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具体说来,要包括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等。学生只要对数学有了亲切感,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门学科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就不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而这样的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相关联。这一理念将使学生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数学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用武之地;同时会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构与呈现方式发生变化,使数学课程更具现实性,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
提高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它是整个人生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大力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主题,全省城乡家长中开展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活动,要争取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靠拢。家长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与时俱进,并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用科学恰当的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指导,让农村家庭教育更上新水平。父母应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身心、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都予以关注,而不是单纯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了解赏识自己的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建立心与心的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文化教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更好发展。
篇10
关键词:新教材 初中 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压力大,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教材课后编排了大量的“读一读”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