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

篇1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 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康复护理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小儿骨科最常见的严重影响患儿足部形态和功能的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前足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位及胫骨内旋。其发病率约为1%,男孩为女孩的2倍,单侧稍多于双侧[1]。由于致病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其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目前在治疗方法上存有争议[2]。我科于2005年-2008年采用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术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6例38足,并对疗效进行了随访分析,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本科2005年-2008年治疗并获随访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26例38足,男性16例24足,女性10例14足。年龄最大7岁,最小1岁3个月,平均3.7岁。随访时间最短1.6年,最长5年,平均3.2年。

1.2手术方式简介:首先对跟腱进行“Z”型延长,在保持一定的张力下缝合跟腱,再外移胫前肌腱,使两者张力都不能太大,以此,在保持肌力平衡的情况下,又保证了踝关节的活动,使足踝背屈、适度外翻后,用石膏固定4周。

2护理

2.1术前康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本组患儿均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分散在福利院和寄养家庭生活。失去父母的关爱,使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受到严重打击,表现为恐惧、焦虑、自卑、消极。为此,我们设立专门的康复训练室,营造一个和谐、愉快、宽松的环境,墙上贴着儿童漫画,在治疗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康复护士运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鼓励赞扬的话语,使患儿感到温暖和自信。在训练前护士根据个体差异先和患儿交朋友,让他们对护士产生友谊和信任,使患儿在情绪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配合完成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并使康复效果达到最佳。同时我们向陪护人员讲解该手术的重要性、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使其对本病的治疗过程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配合我们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准备:(1)作好各项常规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待各项指标正常后方可考虑手术治疗。(2)防止感冒 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嘱咐陪护人员看护好患儿,尤其在为患儿沐浴更衣时避免着凉,不要感冒、发烧,以免延误手术。(3)皮肤护理 因患儿学会走路后,就用足外缘走路并可发展为足背着地,负重部位皮肤角化增厚,形成滑囊,不易洗净,故术前三天每日用温水泡洗患儿足部,每天三次,每次30分钟,泡洗时注意保持足部皮肤完好无破损,以防术后发生感染。(4)术前一天作好皮试,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因该手术为全麻,故术前12h患儿禁食、禁水,以防术中发生呕吐、误吸致窒息,术日晨留置尿管。

2.1.3手法按摩:手法按摩对手术后矫正畸形有很直接的意义,其治疗作用是通过牵拉刺激使异常挛缩的软组织细胞生长,使肌肉、肌腱延长,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3]。手法按摩自患儿入院即开始进行,每天三次。其方法是;用左手掌指握住患肢,用右手拇指指腹在跟腱、跨腱膜内侧副韧带处按摩10分(钟,使缩短的软组织舒展松解,再以左手拇指中指轻轻保护固定住小腿,右手拇指按压向背外突出的距骨头,其余四指托住脚底使其外展、外翻、背伸。

2.2术后康复护理

2.2.1患儿回病房后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给予氧气吸入,并作好护理记录。实施专人守护,床边加护拦,防止患儿麻醉恢复前躁动坠床。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妥善固定导尿管等引流装置。下肢垫枕抬高患肢20度,以减轻伤口肿胀或渗血,促进静脉回流。

2.2.2石膏固定期护理 术后患肢采用管型石膏固定,足趾暴露在外,便于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和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第一天开始指导陪护人员教小儿锻炼股四头肌,做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同时牵拉按摩足趾,做足趾的伸屈锻炼,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每天4次,每次5-10分钟。随着患儿耐受力的增强,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可适当增加和延长。

2.2.3石膏拆除后护理 4周后拆除石膏,小儿平卧,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康复护士指导陪护人员双手拇指放在足底,余双手四指握住足背及踝部,两手拇指在第一跖骨头向两侧、向前滑动,并适度牵拉足趾,同时部分力量用于外翻和背伸,逐渐加大力量使踝关节背伸和外翻;接着按摩跟腱,拇指和食指放在跟腱两侧,从上至下沿跟腱滑动至足跟,同时背伸外翻踝关节;最后按摩足趾,一只手活动踝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足趾,牵拉同时背伸运动,逐个进行,动作要轻柔,勿弄破皮肤,开始时每天两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以后根据患儿情况逐步增加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以患儿能忍受疼痛为准。 转贴于

2.2.4步态训练 步态的训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由于6个月后,小儿逐渐形成自己的步态,习惯了原来畸形的行走方式,手术只能解决外型的畸形,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步态,所以要根据小儿的恢复情况制定步态训练。拆除石膏后当天即可进行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时间安排在按摩训练之后进行,此时,经过按摩后的足部肌肉已得到放松,较容易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康复治疗时间根据康复情况决定,一般为6月到1年。坚持按计划和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否则达不到手术治疗的目的。

3结果

随访结果参照Garceau的标准评价。优:足外形正常,无跟骨内翻及前足内收畸形,足能踏平,步态正常;良:畸形基本纠正,踝关节活动好,足能踏平,步态尚好,遗有轻度内翻、非固定性前足内收畸形;中:较术前有进步,步态尚可,遗有中度足跟内翻及跖屈畸形;差:仍有马蹄内翻畸形,跛行明显。本组优23例(31足),占81.5%;良3例(4足)占10.5%;优良率为92%,效果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4讨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人数已经继脑瘫、唇腭裂和先心病之后,占第四位。由于其患病率高,又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等功能,且进一步限制了患儿的社交活动空间,缩小了其学习认知的范畴,所以早期的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 6个月)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主要通过手法矫正、 石膏固定、佩戴足外展矫形支柱矫正,或行跟腱滑动延长术等方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优良率(4,5)。6个月后患儿足部畸形将逐渐加重,可由松软型转为僵硬型,此时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满意,需要手术治疗。本组病例主要来自本地儿童福利院,都超过了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时期,所以采用了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手术。手术治疗可以纠正畸形,为后期功能恢复提供基础,但小儿配合意识差,如果不锻炼就可能导致肌腱粘连,达不到手术的目的[2],所以,我们根据患儿情况制定严密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即开始进行相关护理和功能锻练,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术后早期给予正确及时康复护理,确保了手术成功和患儿顺利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马瑞雪,王伟,赵群,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5):253-255

[2]周建林,刘世清,明江华 等.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术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足.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3):47-48

[3]何海红,赵红等. 53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新疆医学,2008,38:100-101

篇2

[关键词] 体育产业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包括体育用品与体育服务两个部分。经济部门不仅包括企业,还包括各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其他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或个人)。体育产业是以体育市场为导向的配置体育资源的经济运行形态。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可以合法的获得利润,也承担有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需求配置相关资源,围绕各类体育活动提供服务及产品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因此,体育产业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

二、体育产业发展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经济效益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意义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促进作用和体育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即经济效益刺激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促使体育经营者在该行业的持续经营。

2.体育产业对社会效益的促进作用

体育产业对社会效益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丰富文化生活,建设精神文明,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全面发展和进步。

3.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通常来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目的上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二者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微观角度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经济效益通常指微观经济效益,即经营者能够获取并衡量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推向市场的体育产品及服务,是以盈利为目标,通过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即在市场机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的首要目标,但体育活动也好,其他行业、产业也好,其根本是围绕社会、依托社会来进行的,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因此,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也是经营者得到社会认同的必然的环节。只有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兼顾社会效益,才能吸引更多人关心体育、投资体育,促进体育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2)宏观角度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从宏观角度分析,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为社会、为国民经济服务,只有利国利民的产业,才能健康、长久的发展,因此在经营者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则是经营者必须要承担的义务。体育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经营者提品和服务赚取利润的同时,其功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福利及义务,诸如面向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的需求,体育产品及服务的基本目的是解决人口素质问题。因此,从政府的角度看,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明确了体育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属于国家宏观考虑,并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范畴,与微观领域的产业经营开发、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不冲突。国家通过扶持体育产业,加速体育商业化进程,通过市场手段调节相关资源配置,把宏观目的与经营者的微观诉求相结合,既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使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体育产业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1.加大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增加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投入

如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大型场馆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学校体育建设等,应由政府占主导地位,并增加舆论宣传导向,如我国的奥运政策,提高了国民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在公共体育方面,建议开放各类体育场馆,通过各级组织、单位以及社区组织各类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健身娱乐业方面,建议对该类经营者通过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经营者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以更好地通过市场手段调节体育资源和资本的配置。

2.加强法制建设和宏观调控规范体育产业,制定行业法规,明确职业和业余的区分

由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教育目的与效益目的结合过于紧密,以教育为表,利益为里的情况比比皆是,体育产业的畸形繁荣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的长期利益。因此,国家应在宏观调控的层面上,通过制定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去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再配之以有效的监督和市场惩戒机制,妥善地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确保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应创造条件,引导国民观念,鼓励企、事业及社会团体支持和参与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与结合。

3.培养体育产业的经营人才,规范体育中介组织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国家重点、优势体育项目发展迅猛,群体体育发展滞后,尤其是体育中介的发展极其滞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目前还属于探索阶段,形成目前正规的体育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和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局面。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离不开大量合格的体育经营人才和具有良好信誉的体育中介机构,对比发达国家的经纪人制度和体育参与、国民意识等方面,我国从事体育中介的服务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事过体育事业、政府官员及其他行业的人转行形成,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教育,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体育中介服务是体育市场化运作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的重要环节,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各类协会实体化、企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应逐步引导个人以及各类社会团体、企业进入中介服务行列,有条件可创办专门的学校、学科,自行培养一批体育经纪人队伍,规范体育中介服务,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服务体系。

总之,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协调好国家长远利益和体育事业从事者、体育产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诉求,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我国体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3

企业的财政管理是符合新时期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不断发展完善的产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能够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投放,促进企业收入的合理分配,使得各部门员工之间相互竞争的意识增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企业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掌握好这一命脉的发展方向,推动其向更加健康,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是推动企业存在与不断发展的前提。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存在并且取得一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其财政管理的发展。企业的财政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流向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监督企业资金被合理有效的利用,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企业财政管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全面提高财政管理团队的素质

财政管理人员作为影响财政管理质量的最直接力量,对企业财政管理的影响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政管理的水平,需要大力培养财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只有财政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责任感,才能保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保证财政资金的支出科学合理。因此,为了保证财政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以监督其工作的进行,确保财政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对财政管理人员经管能力的培训,企业可以定期轮流指派一部分财政管理员工参加经管专业能力的培训,财管人员自己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或定期参加交流会等各种途径来寻求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财管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2.完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

纵观我国各大企业的发展,大多数只是注重发展外界其他企业的竞争力,而忽视了其内部的建设,最终导致企业内部结构的腐败、落后。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企业的财政管理,而因为与金钱利益相挂钩,这一部门又是至关重要而又极其敏感的,财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那么就极容易受到外界和个人私欲的诱惑,而最终导致亏空公款、中饱私囊的不良现象产生,因此,对该部门的监督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财政监管部门,进行专款专人的监督工作,将每一笔款项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个人,责任到人,以达到减少现象的产生,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绿色开展。分工明确,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会随之得到提高。

3.建立高效的企业财政管理模式

企业可以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财政管理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借鉴其它企业的优秀财政管理发展模式,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探索出一条高效可行的财政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篇4

20xx年6月,全国将迎来第九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引导社会将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前置条件,教育人民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切实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并贯穿于各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发展目标全过程,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发展,经济创收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中占领着重要地位,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就必须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各种事故就是最大最直接的风险,搞好安全生产是抵御或消除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企业经济发展永恒的主体,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才能创造经济效益。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人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想做好安全,必须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至关重要,要把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铭记每个职工的心间。安全生产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安全知识学习,在工作区、生活区设置安全标语,处处预防事故、时时注意安全,使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无处不在,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要保证安全生产就要有投入,安全设施的投入也就势必形成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一些单位为了省几个钱而忽略安全生产的投入,把安全仅仅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使其潜在效益得不到发挥,不能更好的提高单位整体效益,促进单位的发展。其实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经济效益,不过是潜在的效益,我们抓安全生产工作就要象抓经济效益一样,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抓管理的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在抓职工素质的同时,要抓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抓好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就能促进生产,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特征决定了它的任何时候都会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使不少人对安全生产存在模糊认识。各单位也一再强调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工作无小事,但仍有个别领导只重视生产,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以提高经济创收来提高自己的政绩,认为只要生产效益上去,出点事故也是正常的,从思想上轻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有个别职工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在日常经济生产工作中,为了省时省事时常不按操做规程进行施工,安全意思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如“4·28”胶济铁路特大安全事故中涉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发生列车脱线事故,事故共造成70余人死亡、247人受伤,给事故本人和家人带来了无限悲痛,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虽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了处罚,给轻视安全生产的人敲响警钟。但是人民的生命、国家的损失却已经无法挽回,这就说明了没有安全生产,就谈不上任何经济效益。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每个单位必备的生存条件,但安全生产本身也是一种效益。我们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忽视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使之对立。忽视安全单纯追求其所谓的效益,结果是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单位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彻底扭转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强化安全生产,动员和依靠广大职工,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实抓好安全生产,保证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篇5

关键词:企业;改制;经济效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58-01

煤炭企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摆脱困境,初步形成适应市场环境的经营机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在煤炭股份改制企业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对搞好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煤炭股份改制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股份改制企业也不例外。

(一)煤炭企业股份改制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规范改制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煤炭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科技含量不高,历来管理粗放,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曾经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和历史包袱,经济效益低下。通过审计监督,及时评价企业的决策及经营行为,强化组织管理,规范股份改制过程,消除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缺陷和弊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内部激励机制的形成,实现企业管理素质和经济效益整体提高,为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保证。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的决策及经营管理活动和经营成果做出客观的评价,能够帮助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偏堵漏,提高管理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及管理创新,对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纵观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的企业,其追求经济效益的核心目标更加明确,经济效益审计必然会成为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以及制衡机制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产权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为规范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公司法人治理的最终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三)煤炭股份改制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志,经济效益审计不能脱离财务指标,而且出于必要,还必须依据财务审计的结果,评价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通过人们常说的3 E审计揭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能不以财务指标及其他评价指标为衡量标准。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根据行业特点来设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传统的财务核算及管理的许多做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运用新的审计法规及财务指标体系,开展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有利于规范股份改制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四)企业的持续经营需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企业持续经营同样也需要根据政策法规来调整内部核算和管理体系;根据政策调整要求,通过实施必要的经济效益审计,检查、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挖潜降耗等措施,督促企业依法开展核算和管理,规范决策及经营行为,为促进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和咨询服务。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对经济效益审计的需求,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并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管理创新。

二、为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营造良好的环境

适应企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需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一)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学习,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并不排除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可能认为审计就是找问题,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要消除这种误解和偏见,不仅需要广泛开展相关审计法规以及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整体认识,而且还要求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和运用好相关的审计法规以及法律知识,获取企业管理层或相关责任主体的理解和支持,为顺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二)要不断完善经济效益审计办法

国家审计署和财政部分别颁发了一系列审计及财政法规,为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要体现行业审计的特殊性,使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煤炭企业应根据股份制管理要求,制定内部审计实施办法,并通过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实现企业审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经济效益审计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研究经济效益审计新路子

审计要跟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就要加大自身改革力度,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树立全新的审计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经济效益审计要不断创新。所谓审计创新,在思想认识上,就是审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要有明确的认识,将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来加以落实;在工作方法上,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要考虑经济效益审计的灵活性,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及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审计策略,使其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在审计方法上,不仅要采用事前预测分析型和事中控制评估型以及事后认定型等方法,而且要注重风险导向型审计,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在审计手段上,要做到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并逐步深化计算机审计,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工作方法、审计措施、审计成果的应用以及审计观念、思维方式的不断创新,从整体上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审计环境。

(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审计团队

确保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首先,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这是保证审计结果真实客观的基本前提,是独立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条件。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有财务、经济以及相应的经营管理、法律、生产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相应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有重点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灵活多样,范围很广。根据影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同治理层次,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大经济决策审计

决策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决策审计对经济效益将是至关重要的。在重大经济决策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产品、劳务定价决策的合理性,产品销售决策的效益性,煤炭产品出口对企业的效益性,投资决策的有效性,资产处置政策的合规性,企业在破产、联营、兼并中的规范性,劳动用工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工资、奖金分配制度科学性等内容。

(二)内部控制审计

审计的职责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效益产生于内部管理控制,对管理控制的审计构成了决策审计的延伸,审计人员应着重对企业决策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评价。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健全和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经营目标或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及执行情况,企业是否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备的经济效益考核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通过对管理制度或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并及时加以综合评价,指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防范经营风险的办法和措施,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业务效益审计

篇6

因此,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安全投入,不仅包括在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烟气监测报警仪、毒气监测报警仪、自搭联锁、PCC、DCS、FCS等方面物的投入,还包括让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的人的投入。只有安全投入到位,生产经营单位才能真正提高本质安全的可靠度,才能真正打牢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投入到位,安全生产就会打牢根基,得到保障,并能为企业直接、间接地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即预防和减少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的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效益,即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运行所创造的效益。

从表面上看,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无 关,而实质上,正是因为有了安全作保障,才让生产劳动行为顺利达到目的,并最终创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安全投入创造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直接性、间接性、滞后性、隐形性、多效性、长效性、难以量化性、偶尔失真性、风险差异性等10个特性。对企业具有奠定安全生产物质基础,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的促进发展功能。

篇7

一、发电厂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第一,发电技术。

汽轮机是发电厂生产经营的主要设备之一,对发电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关乎发电厂整体的经济运营状况。汽轮机的运行状况主要受到主热蒸汽参数和再热蒸汽参数、变工况的参数调整情况、机组真空以及发电机组的经济调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以上因素的调整,才能有的放矢,从发电技术角度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机组的运行状况是决定发电厂运营效果的决定因素,而机组设备健康运行取决于汽轮机的运行真空度、机组疏放水系统以及回热系统投入率。因此发电厂应注意增强汽轮机的运行真空度,改善机组疏放水系统,并提高回热系统投入率,从而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此外,机组的启动和停机会大量损失【1】,因此还需对机组启动和停止加以研究,以减少无谓损失。

第二,经营成本。

控制发电厂的经营成本对提高发电厂经济狭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的经营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点:

资源使用成本。目前我国仍以燃煤机组为主体【2】,其最大成本即为燃料煤的成本。而近年我国对小煤窑的大力整顿,小煤窑数量逐渐减少,使得我国市场上煤的供应量日趋下降,燃煤供不应求,从而使煤的价格逐年攀升,因而发电厂的燃料成本也随之上升,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水资源也是发电厂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发电厂的用水量逐渐增,然而目前我国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费征收比例逐年升高,导致发电厂所承担的用水成本加速升高,对经济运营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管理费用成本。对于国企发电厂来说,工作人员数量比小发电厂多,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也相对较高,在运营成本中占据比例也较多。随着我国GDP的增加,人均收入也逐年稳步上升,发电厂员工的薪资近年有所提高,同时,国企发电厂的员工福利相对较好,在此方面的成本也不容小觑因此发电厂的管理费用提高,运营成本增加,使得资金运转变得困难,影响了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第三,管理制度。

发电厂作为一个企业,其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效益。第一,发电厂的组织形式不合理。部分发电厂由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而来,使得企业的组织形式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安排不完善,导致责任不到位、管理效率低、人力资源浪费、企业运营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发电厂的内部管理水平,阻碍了发电厂的经济效益提高。第二,发电厂员工的营销意识薄弱。我国目前实行了竞价上网的政策后,员工的思想观念依然停留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没有进入市场的准备,营销观念落后,竞争意识薄弱,易造成消极竞争,给企业的经济运行造成隐患。第三,管理层人员水平落后。目前我国发电厂在新时期中依然处于发展状态,其引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相对缺乏,技术和管理创新不足,在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缺陷,执行落实较慢或无法落实,导致运营效率下降,阻碍发电厂的发展。

第四,电力市场政策。

自2002年我国将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制度推向实施阶段,给电力市场带来了变革。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依照发电和电网两大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规范了发电厂的竞争同时,也增加了发电厂的竞争压力。竞价上网制度让发电厂走出了依靠政府定价的时代,而依靠市场竞争进行竞价,增加了发电厂成本管理的压力。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影响了发电厂的运行模式,促使发电厂向新形势转变,提升经济效益。

二、发电厂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发电厂需根据影响其经济运行的因素进行完善和调整,才能有效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针对发电厂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研究并提高发电技术效率。从机组的健康状况入手,应用技术手段增强汽轮机的运行真空度,通过减少输水系统的内漏情况并回收放水热量来改善机组疏放水系统,并通过减少加热器的泄露来提高回热系统投入率,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第二,提高资源成本。通过技术研究,提高设备对资源的运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发电效率。此外,还可以制定资源采购和管理的新型管理机制,从而通过降低资源采购价格来降低资源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建立新型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组织形式,使发电厂引进更多的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高人才利用率、培养员工的营销观念和竞争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三、结语

篇8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一部分,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升华。为了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审计工作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由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转为更加具有全面性的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引言

现代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市场需求计划,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企业的组织生产活动。然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审计监督。本文首先界定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后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框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现代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后果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考核,然后根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结果,建立相应的完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企业的销、经营决策、目标计划、内部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等活动;对外投资、兼并、重组及资本运作等活动。

5b9

(1)管理职能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管理职能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经营决策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对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决策过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经济效益审计在目标计划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和目标,为计划的长远性提供基本论据;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控制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因为经济效益审计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审计标准的。

(3)产销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审计。首先是生产资料的设计活动。通过定量分析,掌握有效利用率,加强对生产资料使用情况的监督。其次是成本和资金的审计。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条件,应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1)从现代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有重点地选取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经济责任制相关。经济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经济责任人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以经济责任为出发点,重点应在企业决策责任、投资经济效益责任等。第二,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关。由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重点应放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第三,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战略相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企业总体计划目标的保障机制。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站在企业长期效益的高度,重点对经济战略效益进行审计。

1742

(2)从完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出发,解决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科学化难题。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对审计过程进行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重要参照标准,因此在编制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审计过程中的各种决定因素,并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第一,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充分考虑经济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从而提高系统运作的衔接性和全面性。第二,要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评价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经济效益审计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目标,制定可靠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审计目的、审计职能、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组成。

1.审计目的。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审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手段和控制制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要效益;其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实现从风险中要效益;其三,有助于企业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发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从经营中要效益。

2.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职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体现。定量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准进行度量的,这种方法能够直观的体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定性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规避风险所降低的风险程度和损失为基准进行衡量的,直观性较差。

3.审计主体。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体为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或个人。

4.审计对象。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活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投资理财、经营决策以及技术研发活动。

5.审计方法。开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审计查证法、经济效益比较法、经济活动分析法、技术经济论证法以及审计评价方法等。

6.审计标准。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主要有两类:其一,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其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业务规范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7.审计程序。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以及审计评价阶段。

8.审计时间。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时间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同。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从而确保经济活动的安全运行。

五、结语

经济效益审计过程是企业审计过程的主流趋势。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机制的特点,不断调整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完善企业审计结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发挥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利润增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苑小英.试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1).

[2]莫肇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浅析[J].企业财务与审计,2008(05).

篇9

关键词:审计;监督;宏观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225-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府职能部门虽然不再直接经营企业,但仍担负着一定的经济管理职能。作为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差错和弊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审计监督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受托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家的有关法令、制度、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检查、审核、分析,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评价和结论的监督活动。

(一)有利于宏观调控

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加强国家财政管理,保证财政收入按时、按计划入库,控制财政支出,使财政收支达到平衡;可以使银行本身的信贷资金有计划按比例地发放,使信贷资金的发放与生产需要衔接;可以控制基本建设的盲目投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

(二)有利于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和税制等一系列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一些制度、措施相对滞后,局部与全局的矛盾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局部利益而侵占全局利益的问题还相当普遍,偷税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审计机关通过对财政收支的审计,依照国家的法规,监督企业和地方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三)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健康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在虽然有了总的方向、原则,但一些具体步骤措施仍在探索中。有些思想不健康的人钻改革的空子,损害国家利益,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利,影响和干扰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需要运用审计监督的手段,来揭示问题并与其作斗争。

(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多年来审计部门对一些部门和单位实行了有效的审计监督,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和措施,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

审计监督应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努力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充分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违法违纪问题比较隐蔽,这就更需要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拓展审计新领域,积极为宏观管理服务

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如何,审计监督怎样更好的为宏观管理服务,最终要通过审计监督所固有的职能作用而体现出来,这是审计本质的内在要求。而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它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果的利用等,都体现着审计监督职能。

(一)监督职能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查,指出错弊,监督被审计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履行经济责任。

(二)鉴证职能

指外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对审计单位的会计及其他经济资料所反应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按照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取得国家及社会各方面的公认,作为评价经济责任,解脱经济责任和依法处理的依据。由于审计鉴证是依法进行,客观评价,能取信于社会,故又称审计公证。

(三)评功职能

指审计机构或人员对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核实的基础上,评价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在开展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职能居于突出地位。

三、加强审计监督的对策

(一)发挥审计监督维护财经秩序的作用

审计监督的目的就是查错纠弊,揭示经济活动中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其加强经济管理。这是审计职能的体现,也是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实施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宏观管理作用明显。

(二)发挥审计监督为宏观调控服务作用

由于审计结果客观公正,较真实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成果及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发现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便于政府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加强管理和防范,保证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审计部门每年开展的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提示出大量影响资金使用效果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发挥审计监督的帮促作用

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审计部门,既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又有义务帮助被审计单位,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审计能够较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所提出的建议也就较切合实际,针对性较强,因而对其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较大。同时审计在监督过程中,还担负着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对基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等任务,这些都是帮促作用的体现。

(四)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作用

发挥审计作用的形式有:专题报告、编发审计信息、通报审计结果,利用有关媒体如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刊物宣传审计成果等等,扩大审计影响。公布的内容可以是正面的典型,也可以是反面事例,还可以是针对某种情况、某些问题的审计调查结果或处理情况以及加强管理的建议等。特别是目前开展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结果提供给干部任免机关,为选拨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篇10

1.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途径分析。会计审计是企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关键,其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会计计量以及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都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成本控制途径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会计工作职能实现上可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进行直接性的反映,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外,在会计计量这一途径上是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基础,会计的核算及监督和统计等都是企业的价值尺度实际应用的关键内容。最后就是在财务管理这一途径上,其中的资金决策和控制都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影响分析。从现代的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最终寻求目标,故此对会计审计的管理要能够从主要的机能进行着手,在审计职能的有效管理过程中才能够最大化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会计审计的科学化管理,对企业的决策机能进行客观性的审查及评价,能有利于对决策机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内部会计审计人员要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对其的考核要严格地遵从制度内容,结合实际制定考核的内容。这样,在企业的会计审计上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其次,会计审计的科学性是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所以为能够在这一领域得到健康发展,企业就需要在实际的经济活动当中尽量地对劳动消耗和占有等采取降低的措施,然后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加以准确客观的审计,由此才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详实和准确的经济信息。不仅如此,从会计审计中的会计监督层面来看,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升的保障,这样能够及时将企业的各类物资实际存储数目与账目的契合度得到准确掌握,这就对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安全性得到了确保。再者就是企业的会计审计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准确性及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企业整体实力等,都能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也会反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层面。企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就是依靠着资金的运作,所以资金的管理在信息上的准确性就能够对财务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得以及时掌握,从而能够对信息不真实的情况加以避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会计审计也是企业经济监管的关键环节,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缺陷进行弥补,对其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完善,进而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就是企业在会计审计工作上的加强能够促进企业进行自觉的对自身缺陷或者不足及时的修复,将管理的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当前的企业正处在经济活动多样化及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从检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各部门内控模式着手,从各个环节进行搜寻管理执行中的漏洞,通过对其精确全面的评估判断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最大化的降低,关键时候也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损失可以有效地避免,保障了企业根本利益。在以上的积极影响中要注意,会计指定的经济目标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的前提。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