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的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管的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管的工作计划

篇1

一年来,我处在市委、市政府和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市委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动力,以抓“两风”建设为契机,把为经济建设服务和创建标准化党支部作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市政府和建设局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以人为本,真抓实干,全面认真地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圆满地完成了市政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

1、完成了八巨线新建砼路面5300平方米的勘探、测量、设计、预算与铺装工程。

2、完成了老城堤步行街新建砼路面2250平方米的勘探、测量、设计、预算与铺装工程。

3、完成了富家路1300延长米排水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4、修补沥青路面540平方米,修补砼路面560平方米。

5、完成了和平街、东风路砼路面11000平方米的拓宽改造工程。

6、完成了和平街、东风路人行道10500平方米的彩砖铺装工作。

7、对东山公园改造了2400平方米(该工程未竣工)。

8、为防止汛期洪水蔓延,给市民在生产生活上造成的损失,我们在汛期到来之前,对东山冲沟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除淤泥、垃圾1200立方米,对东山边沟清除淤泥、垃圾900立方米。

10、完成了和平等靠河村段排水工程300延长米,推除垃圾200立方米,总投资3800.00元。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18号令《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我们对九桥进行了全面检查,收集了桥梁的设计资料,建立了桥梁档案,为下步桥梁检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清河村建广场支援路边石600块,300延长米。

二、路灯工作

(一)路灯维修养护工作

1、全年对路灯维修共进行了四次拉网式的大型维修,对路、东山公园、立交桥、宇宙广场、西环广场、西大桥、五点一线以及和平街、团结路、工农街、西环路、东风路、站前街等主要街道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了重点维修,对其他路段的路灯做到了随坏随修,从而使全市路灯的亮灯率和照明设施完好率均达到了95%以上。

2、严格按照《路灯管理办法》实施操作,继续践行路灯工作向社会做出的承诺。“对群众和市民反映的小型路灯故障,当天恢复亮化,对大型路灯故障,保证三天之内恢复亮化,特殊情况下(如有关路灯材料和器材需到外地购买或路灯专业人员正在抢修路灯,不能脱身时)可适当放宽到一个星期左右,当有路灯设施被人为破坏或被车撞倒时,如有举报者,一经查实破案,奖励举报者200元人民币。

3、加强了路灯值班巡逻制度,及时抢修了突发性事故及一些死角(被大风刮倒和被车撞倒),例如:邮电路门前段,宾馆后侧巷道市民夜间行路难等,经过路灯人员巡逻和群众反映,都及时恢复了亮化。

4、经常性的进行了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在施工期间安全操作。因路灯工作是项高空带电作业的工作,危险性大,安全工作必须放在第一位。由于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工作,使路灯人员提高了安全意识,在全年的工作当中比较顺利,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二)路灯改造工作

1、全镇共改造架空线路8000延长米。

2、恢复路灯45盏。

(三)新建路灯

(2)更新、补空路灯61盏。

全年新建、改造路灯总计218盏。

3、为三中、四中庭院、清河村广场、政务超市等在人力、物力上义务安装了路灯。

三、公交工作

1、恢复了中山---靠河村的公交线路,重新调整了车型,由过去的中巴车调整为现在的微型面包车。

2、在旧公交车到期报废的同时,及时更新了10台中巴车,10台微型面包车。

3、使公交车全部减免了运管费。

4、公交公司的企业改制工作一切就绪。

四、招商引资工作

年初,我们根据建设局下达给我处的55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我们通过积极跑项、立项。最后与在日本的老板朴鹤哲达成协议,借取朴鹤哲闲置资金78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0余万元),用于购置公交车使用。此款是已全部划拨到位,全部手续都已齐全,超额完成了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五、扶持肉牛主导产业工作

1、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肉牛产业包村联户单位工作任务的通知和养牛资金揽储任务的分配目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把该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截止到今年4月7日我处已将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们的40万元揽储任务全部完成,使该项工作受到了市养牛办的好评。

2、向包扶养牛村无偿捐送揉碎机一台,铡草机一台。为帮助养牛户建青贮窑,无偿捐送水泥5吨,养牛技术碟4盘,书刊45本,累计投入资金6500余元。

3、对包扶村的45户农户的养牛存栏数,进行了实地考察,实行每月一统计,每月初向市养牛办报送一次养牛情况变动表。在扶持养牛工作中,我处已连续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扶持肉牛主导产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六、措施与体会

1、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路灯工作人员在施工期间,一是高空作业,二是带电作业,危险性很大,加强安全教育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几年来的工作中,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单位成立了安全组织机构,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设立专人专门抓,平时进行经常的安全检查,将一些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极大的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以人为本,抓好人的因素

我们在抓职工队伍的建设中,始终做到在标准上坚持一个“严”字,在团结上坚持一个“情”字,在处理一切事物上坚持做到一碗水端平,做到以人为本,同志之间感到亲切友谊,这样无形中就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出现了许多难能可贵的先进事迹。例如在今年的施工期间,工程股副股长王海山同志,虽然已近退休年龄,而且本人还有较重的糖尿病,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与都奔波在施工现场,有人跟他开玩笑说,眼瞅着要退休的人了,还那么认真干什么?他却很认真的说“越是要退休了,越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又如施工管理员任伟科和高飞同志,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在施工中对于不合格的工程,他们坚决不予验收签字,虽然多次遭到施工队的谩骂,但他们始终坚持工作原则,没有拿原则做交易。高飞同志的母亲因年迈多病,多次提出想让高飞陪她到外地看病,但当高飞看到工地上人员紧张、任务繁重时,就把陪母亲去外地看病的事一直埋在心里,直到工程全部竣工后,她才向组织提出了陪母亲去外地看病的事。路灯股副股长付晓东同志,虽然本人身体有残疾,但当他看到今年的路灯改造线路工作任务量大,人员紧张时,自进入8月份以来,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和星期天,在施工期间他们从早4:30到晚8时,起早贪黑的奋站在工作第一线,但他们谁也没有一句怨言。

3、落实责任,明确目标

在工作中只有把目标明确了,将责任落实到人头,才能防止工作中的推诿扯皮,使每个职工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工作。

4、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在工作中只有上下形成共识,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七、存在的问题

1、工作中有时上下沟通不够,在人员管理上有时出现脱节一现象。

2、在路灯值班巡逻中,骑自行车检查,即费时、又费力,检查全镇路灯一次,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有时还检查不到位,出现死角,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3、路灯专业升降车,由于超期服役,给人员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4、由于受资金限制,有的主干道路灯始终改造不了(新村街中段、路—团结路)给市民夜行带来诸多不便。

八、2005年工作计划

(一)市政工程

2、改造北三路沥青路面。长度为530延长米,宽度为7米,总面积为3710平方米,总造价38万元。

4、补修砂石路面2,000平方米,造价为4万元。

5、维修九桥伸降缝310延长米,造价为78万元。

6、九桥其他维修、粉刷、检测,造价3万元。

7、东山冲沟清淤2万元,边沟清淤2万元,合计为4万元。

8、广场维修2万元。

9、新上路牌160基,由政府投资或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进行。

(二)路灯工程

1、正常维修养护,力争使路灯亮灯率和照明设施完好率在到97%以上。

2、更新改造和平桥——一中路灯34基,34盏,造价25万元。

3、改造立交桥路灯25基,造价14.5万元。

5、改造新村街中段(路——团结路)路灯15盏,造价1.5万元。

6、改造麒麟广场——车站路灯6基,12盏,造价5万元。

7、开发区恢复配套路灯10基,10盏,造价3万元。

9、更新改造路——团结路路灯15基,15盏,造价1.5万元。

10、因路灯作业升降车超期服役,已报废,更换新的升降车,造价30万元。

11、对桥、团结桥、东风桥、新村桥、西大桥,更新路灯,造价10万元。

12、更换配电箱10个,造价3.5万元。

(三)公交工作

1、恢复看守所——劳动服务公司公交公路,新增微型面包车10台。

2、新建公交站牌46基。

3、新建菜市路停车一处。

九、工作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统一职工思想,上下形成共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干群的整体作用。

2、在市政管理上,继续对社会实行重奖重罚,确保市政设施的完好率。

3、继续向社会做出承诺,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认真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路灯工作继续实行轮流值班制度,严格按照《路灯管理办法》实施操作。

5、严格执行工作日汇报制,做到当天的工作当天办,不拖延,不积压。

篇2

【关键词】成本会计;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与就业紧密结合,实施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是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成本会计》课程来源于《工业会计》课程,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传统的生产环境发生了改变。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这样,仅针对传统制造环境下的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

(二)知识体系条块分割。《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产品成本核算,通过对不同成本项目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最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传统教学模式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体系相互割裂,导致学生知识掌握条块分割,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单某一部分计算方法掌握较好,综合运用束手无策的现象。

(三)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训。模拟实验往往是模块实验,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不能有效地将《成本会计》知识联系到企业的具体实践。如产品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中,分步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最大,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对产品制造有了直观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只能针对书本上的表格解释数据的关系,学生兴趣不足,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尽管有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将成本核算涉及到的大量表格和数据直接呈现给学生,但因为没有过程体现,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成本核算、控制、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然而,目前的课程教学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的目标要求。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的主流方向,日益受到职业教育界的重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就是以完成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确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要依据成本核算岗位流程和行业成本特点,分析成本核算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完成这些典型任务应具备的能力,最后按照成本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首先,依据成本核算岗位流程和行业特点,课程按顺序划分为五个学习情境,呈现了常见的工业企业五种典型生产类型:大批量单步骤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大批量多步骤连续式生产、大批量多步骤装配式生产和多品种生产。

在确定学习情境之后,按照每个情境的真实工作过程分别划分为若干环节,如在大批量单步骤生产企业划分为:设置账簿体系、材料费用核算、外购动力费用核算、人工费用核算、折旧费用核算、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完工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分析等。根据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推导出学习任务,并把每个环节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这样,《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序地落实到了各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重构后的教学内容符合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且由简单到复杂,将企业成本核算过程贯穿全课程的每一个学习情境。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源于实际工作任务或接近于实际工作任务,融实践、理论、技能为一体,使教学做紧密结合。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为了使学生将《成本会计》理论与实际成本核算分析工作紧密结合,《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大量运用案例教学。为此,要建立全方面、多角度的案例库。多渠道收集资料,使案例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覆盖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问题,并注意加入实务界最新内容,以贴近企业成本核算实务。通过案例设计,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融入案例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案例设定的任务,实现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成本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并思考其处理方法,将相关知识变抽象为直观。

(2)以角色扮演为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课程教学中,围绕情境或单元的主题,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应积极组织分组教学。对于较为综合的项目,将学生划分若干学习小组,让同学分别扮演不同岗位的不同角色,按照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与训练。如在每组中选出仓库保管员、车间主任、财务人员、成本核算员等,模拟他们之间的成本资料传递、审核、整理、计算、核算等工作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亲身体验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与任务,以更快地适应成本会计实际工作。

(3)考核方式改革

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考核时应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成本会计》课程考核应将平时实践考核与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并突出实践考核。平时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般在每一个情境的模块教学结束后进行,采用分岗实践考核的方式。每个学生需要在岗位实践考核中担任不同身份人员,以保证学生在《成本会计》的相关原始凭证审核、会计账簿登记等环节的能力都进行了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可以占到期末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核一般按照统一考试时间安排进行,采用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学会”的知识和“做会”的技能,其中,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各占期末考核的50%。期末考核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

综上所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符合《成本会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既要精选教学项目,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企业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等,也要掌握成本会计实务的实际情况和动向,增强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以应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颖森 彭锐,浅析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2009(8)

篇3

关键词:安装工程 工业自动化仪表 施工技术 管理 探讨

1 仪表施工概况

仪表设备施工分别有:电磁阀控制柜、气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电动阀门驱动装置、变送器、逻辑开关、测温元件、液位计、流量计、分析仪表、就地显示仪表、就地保温箱、就地接线盒等设备,以及系统内整套仪表和控制设备部分电缆桥架及电缆(包括各类屏蔽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和光缆等)的敷设、电缆接线及系统查线、试动作等。

2 控制盘、台、柜安装

(1)柜、仪表盘的安装程序是在土建施工完成以后进行,在万不得已时,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柜、仪表盘不被损坏和沾上污物。

(2)盘柜卸装、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刹车,防止表盘倾倒、擦伤和剧烈的颠簸。为了防止造成盘台上设备及油漆的损坏,一般将盘台运至安装现场后再开箱。

(3)计算机等机柜存放在恒温库中,从恒温库中领出的机柜需及时安装,不能停留在露天环境中。

(4)对开箱盘柜进行检查,包括设备是否齐全、有无缺件、损坏等。

(5)表盘安装运输过程中,地面铺设厚橡皮垫,以保护地面和设备,表盘水平运输采用手动液压叉车。

(6)就地盘柜周围搭设隔离层,并用塑料布密封,封箱带不能直接粘在盘面上,不能将盘柜作为工具箱使用。

(7)就位后马上接通加热器的临时电源进行干燥,派专人定期检查,并做好维护记录。

(8)表盘电缆孔洞随时封堵,以防灰尘、潮湿及小动物等侵^。

(9)单元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的表盘安装开始后,派专人24小时值班。

3 仪用空气系统安装

(1)管路敷设时,应考虑主设备的热膨胀。

(2)管路水平敷设时,应保持一定的坡度。

(3)管路敷设应整齐、美观,宜减少交叉和拐弯。

(4)管路接至仪表时,接头必须对准,不得承受机械应力。

(5)管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检查,应无漏焊、堵塞和错接等现象。

(6)仪表阀门前的管路,应进行工作压力的试验。

(7)施工完毕的管路两端,应挂有标明编号、名称的标志牌。

(8)设备的安装要便于维护和检修。

4 电动及气动执行机构安装

(1)执行机构必须安装牢固,操作时无晃动,并不受汽水浸蚀和雨淋。当执行器的操作手轮顺时针转动时,调节机构关闭。操作手轮逆时针转动时,调节机构打开。调节机构的全关到全开,应与执行机构的全行程相应。

(2)对室外部分的执行机构,应装设防雨罩,防止日晒雨淋,延长使用寿命。

(3)对安装和调试好的执行机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油漆和附件的损坏。

(4)阀门上箭头的指向应与介质流动的方向一致,气源进出E1核对准确,进口须装减压阀与过滤器。

(5)安装工作完毕,用防尘罩将定位器、反馈机构、电磁阀等罩起来,做好防止成品受污染的保护措施。

5 热控取源部件安装方案

按规程规定的要求确定取样开孔位置。蒸汽介质开孔在管道水平向上45?夹角之间,水、油介质开孔在管道水平向下45。夹角之间,气体介质开孔在管道垂直上方及两侧45?夹角之间。

5.1 温度

(1)测量元件不装设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处。

(2)测温元件应装在不受剧烈振动和冲击层地方,若在隐蔽处,其接线端应引至便于检修处。

(3)水平安装的测温元件,若插入深度大于1 m,应有防止套管弯曲的措施。

(4)煤粉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装有拆卸的大保护罩,以防元件破损。

5.2 压力

(1)测气粉混合物压力,应采用带分离器具有防堵及吹扫装置的取压装置。

(2)风压的取压孔径应和取压装置外径相等,以防堵塞,取压装置应有吹扫的堵头和可拆卸的管接头。

(3)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得超出主设备或管道的内壁(测量动压力者例外),取样孔与取源部件均应无毛刺。

5.3 流量

(1)安装节流件的外观及节流孔直径进行检查和测量,做好记录,并且符合设计和国家标准。

(2)安装节流的管道圆度应在节流件上,下游2D长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3)用均压环取压,取压孔应在同一截面上均匀设置,且上下游取压孔数量必须相等。

5.4 液位

(1)液位测点位置应选择在介质工况稳定处,应与测量范围相符。

(2)在不易凝结成水的凝汽器水位上应安装补充水管,其它低压平衡容器上可装灌水丝堵。

(3)平衡容器至差压仪表的正负压管应水平引出400 mm后,、方可向下并列敷设。

(4)电接点水位计的测量筒应垂直安装。

5.5 分析

(1)分析仪表的取样部件,应按设计和制造厂的要求装在样品有代表性并能灵敏反映介质真实情况的位置。

(2)分析仪探头位置的气样温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其它的、被测分析取样装置引出端,其与水平所成仰角一般大于15o。

(3)烟风管应选用内径不小于lOOmm的管子。

(4)湿度较大被测介质水平部分应有使凝结水流回介质的坡度,取样应装扩大管且便于维护。安装完毕,要保温。

(5)分析仪表的取样装置,阀门和连接管路应根据被测介质参数,采用不锈钢或塑料耐腐蚀的材料制造。

6 热控仪表管路敷设

(1)导管在安装前应核对钢号、尺寸,并进行外观检查和内部清洗。

(2)管路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敷设,若设计未做规定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而定。

(3)管路水平敷设时,应保持一定坡定,其倾斜方向应能保证测量管内不存有影响测量的气体或凝结水,并在管路的最高或最低点,装设排汽或排水的阀门。

篇4

关键词:计划管理技术;室内装饰;工程项目

1、引言

戚安邦,张连营定义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相关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项目起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的管理活动。进度、

成本和质量是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目标,在室内装饰工程项目中业主往往标明所需装饰材料的特质甚至品牌,并对其质量有硬性标准,材料成本也有既定指标,在项目实施中主要控制要点集中在进度,通过充分的项目规划和进度安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2、主题背景分析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为项目进度计划的核心技术是网络计划技术,网络技术为现代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应用于制订规划、计划和实时监控,在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效,降低造价以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取得显著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基础工作为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 BS),依次进行项目活动定义WBS工作编码,估算活动历时,项目活动排序,绘制网络图,制订进度计划。白思俊指出制订进度计划最常用的方法有甘特图和关键路径法,甘特图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直观,至今仍在项目管理中广泛应用,但是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充分表示出来,同时也没有指出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所在;关键路径法用网络图表示项目中各项活动的进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中各项活动时间,确定关键活动与关键路线,利用时差不断地调整与优化网络,以求得最短周期。关键路径法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在此不再穷举,在室内装修工程项目中更注重的是在关键路径限制下非关键路径利用时差在最合适的时候配置人力资源,确保室内工作场地宽敞畅通,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非关键路径的时差通过可变甘特图平滑配置人力资源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利用非关键路径时差平衡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

室内装饰工程项目由于场地有限,工作界面重叠,空间和工作界面成为室内装饰工程的限制性资源,因此室内装饰工程作为普通工程项目除了通过关键路径法进行进度计划、更经济地压缩或延长工期之外还要充分利用非关键路径的时差平衡人力资源配置,科学利用空间和工作界面来提高工效。下面以普通民居的室内装饰工程项目为例,论述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关键路径法和甘特图技术平衡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下面利用实际案例说明:

根据图工作分解结构:室内装饰工程项目工作先后关系,制作项目网络图确定关键路线;作出关键路径甘特图及人力资源配置图。

分析非关键路径:

由以上网络图显然可知非关键1320瓦工材料采购、1330木工材料采购、1340安装材料采购、1451墙面批灰工程、1430贴瓷片工程、1452墙面底漆工程、1420天花吊顶工程、1460水电安装工程,由于室内装修工程操作场地面非常有限,虽然1320瓦工材料采购、1330木工材料采购、1340安装材料采购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用人不多,但是材料堆放会占用较大的

地方,也应作适当的调度安排尽可能达到时间刚刚的效果。1460水电安装工程在墙面底漆工程完成之后1470铺地板工程之前,该工程与1453墙面面漆工程天数相差2d可同时完工可考虑向关键路径环节1453让路;1451墙面批灰工程、1452墙面底漆工程、1420天花吊顶工程、1430贴瓷片工程属室内装饰的主要工程,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操作界面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绘制非关键路径的可变甘特图,使之与关键路径甘特图及人力资源配置图重叠统筹分析达到平衡人力资源配置的要求,从而充分利用操作场地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4、研究结论和创新

本文通过简单典型的例子研究利用非关键路径的时差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通过对比关键路径甘特图和非关键路径可变甘特图,固定关键路径人员配置,利用可变甘特图的可调整范围进行统筹配置人力资源,达到平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操作场面,避免操作界面重叠,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效益。该方法简单、直观、效果明显,充分一发挥了网络图、甘特图、关键路径法等计划控制方法的优点,为室内装饰工程等场地受限,工作界面重叠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白思俊.项目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戚安邦,张连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047-02

长期以来,我国在工程造价领域一直实行以定额为主的工程造价方法,这种造价方法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具有百年历史的一种成熟的计价规范,已经成为我国工程造价领域改革的主要潮流。随着我国对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大量国外建筑企业参与到国内竞争中来,虽然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同时也给国内造价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和冲击。如何熟悉、掌握、推广并运用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一步优化现有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将是本文探讨的

重点。

1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涵义与特点

所谓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在工程招投标中,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由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数量,投标人自主报价,经评审合理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模式。这种计价模式体现了招标过程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标底在评标时不作为评分的基准值,只作为招标人对投标的控制线,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工程款可以按时结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充分体现了自己自主报价的原则,一方面降低了工程造价费用,保证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施工单位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投标单位会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考虑工程的风险因素、技术要求以及现场费用等,来最终确定工程的总价和单价。而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总价是固定的,并不随着施工数量、施工难度、施工材料变化而变化,最大限度了减少了施工索赔的发生,降低了工程风险。

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需要注意问题与造价管理方法

2.1 正确计算工程量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有人认为工程量计算少了,减少了招标人的工作压力。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对工程量计算的要求增加了,一旦工程量计算失误,就会被投标人所利用,会带来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或者施工索赔的增多,给业主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目前工程量清单招标时尽管也设置标底,但是标底的作用大大减低,已经不作为工程中标的唯一标准,标底也开始公开了,在招标文件中作为拦标价出现,一旦报价超过标底就成为废标。对于工程招标人员而言,除了计算工程量之外,还要计算标底,根据标底采用的定额来计算工程量,这实际上是增加了计算工作量。因此,在计算时,为了增加计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少重复计算,可以先计算标底工程量,然后遵循一定的方法将标底项目进行整合,标底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一样的,就将标底工程量作为清单工程量,但必须记住一个清单只能有一个工程量;标底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不一样的,通过调整工程量的方法计算清单工程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招标人编制清单和标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2 加强对工程量清单的审查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关乎到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保证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在现实中,有的工程规模大、投资多、施工程度复杂,或者由于编制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异,造成工程量清单编著中出现很多质量问题,有的是内容不完整,出现一些错项、漏项。投标单位拿到工程清单后,如果不加审查,就盲目进行报价,认为即便出现错误也是投资单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清单存在质量问题,会对后续的招投标工作、施工合同履行、施工索赔等诸多工作带来困难。为此,投标单位要认真审查招标文件,根据文件上的工程量进行审查,对于一些专业的施工图审查上,可以找一些专业人员进行复核,特别是对一些电气设备、给排水工程、空调弱电工程等,这些项目的施工都有严格的施工规范,不能简单的根据施工图纸来计算长度。只有掌握正确的工程量,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采取合适的报价方法和策略。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施工项目的附属工程进行认真审查,附属工程由于工程量相对较少,容易被投标单位所忽略,事实上,附属工程有大有小,如果没有经过认真审查,容易产生后续的施工纠纷。最好对这些工程进行实地考查,经过认真分析产生一个有竞争力的报价。这里注意的是,一般而言,在工程公开招标的时间段内,只有大约一周的时间用来工程审核,需要投标方提高工作效率。

2.3 优化造价管理方法

从目前来看,投标单位常用的投标报价方法就是低价法以及不平衡报价法。低价法就是投标人通过降低工程报价来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方法,在工程量招标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恶意抢标、压价竞标等问题,因此采用低价中标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采用低价法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投标方采用低价法首先要准确计算工程量需要消耗的各项成本和费用,以免报价过低给企业带来亏损;低价法不仅仅是通过价格取胜,最重要的是投标方要在施工技术、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方案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提高施工效率来节约成本;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投标方采用低价法时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调查,建立信息库,对竞争对手在不同项目下的不同报价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竞争对手常用见的报价策略,然后有针对性的采用低价策略。不平衡报价法是指施工企业在投标总报价确定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调整某些项目的单价或数量,旨在从设计修改引起工程量或单价变更中获得额外收益。投标单位采用不平衡报价可以在工程总价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先完成的工程量的单价,适当降低后续完成的工程单价,这样投标方可以尽早的收回施工成本,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金的周转,减少了企业负担。在不平衡报价下,如果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存在较大差异,远多于实际工程量。投标方可以在报价时将工程单位报的低一些,尽管从报价中看起来施工方大大降低了正常利润,但由于实际工程少于清单上的工程,投标方并没有亏损,反而依靠这种报价策略获得了业务。

3 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工程量清单计价这一国际通用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熟悉并掌握我国有关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很好的运用这种计价模式,通过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方案来赢得工程项目,理顺各种因素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争取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同时促进国内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

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延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计[J].改革与开放,2010.

[2] 家森林.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

[3] 汤宁静.浅谈如何发挥工程造价审计的控制作用[J].科技信息,2010.

篇6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37-02

药事管理学是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是根据药事管理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和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符合学科体系下知识认知的规律,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笔者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引入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课程教学设计中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即“工作过程”和“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是指在不同职业和同一职业的不同时段的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结构相对固定”是指思维的工作过程是固定的,即资讯一决策一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价。工作过程是技能、知识和态度整合的载体,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学会与人共处。高职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强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高职教育的需要设计工作过程,实现职业目标和教育目标的融合。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的主题学习单元,是同一范畴的3个以上课程单元。以职业资格为基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之间呈现出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习逐渐熟能生巧,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获得完整的思维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类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并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能力目标,教师可对药事管理学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步,进行药事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确定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第二步,根据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即课程体系构建。第四步,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细化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第五步,根据分解出的学习任务实施课程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了9个学习情境(见表1),既遵循了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又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按照比较学习的原则,对药品、人员、生产、经营等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同一个范畴的9个工作过程构成的课程单元——学习情境的学习中,通过重复步骤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方法,又在不同药事管理内容的比较中,提升自己的药事管理和监督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依据典型工作过程,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步骤,以小组(3~5人)为单位进行。以下以情境4“特殊药品的管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严谨求实的良好职业素养。

其次,实施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学生参与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知识要点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教师是工作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资讯。教师通过典型案例提出工作任务。观看盐酸曲马多在批发市场和药店可随意购买的视频,提出工作任务,即特殊药品的管理。第二,决策。分小组查阅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计划。小组讨论,确定药事管理的具体内容、环节,分析典型案例。第四,实施。各小组按照讨论结果,分别从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相关企业(批发店、药店),药品使用单位(医院),新闻媒体等不同角色按照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对特殊药品盐酸曲马多进行管理。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汇报各自的管理依据、办法。第五,检查。教师组织学生就本次任务的实施情况及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最后教师给出结论,总结知识点。第六,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归纳,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方法

各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均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学习情境中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原理,而且提高了项目计划、实施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即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师生点评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强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课堂反思。

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酒店管理;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注重工作过程的整体性,遵循职业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束缚,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安排序化教学体系,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联系起来,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显著特征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适应高职学生思维特征。

目前全国职业院校课程的开发设计全面展开,但课程开发往往停留在研究层面,真正走进课堂的很少。本研究吸收和借鉴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岗位需求、能力培养、学生未来五年之内的可持续发展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与职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体系。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1.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以培养酒店行业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酒店服务与管理所涵盖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以调酒和制作咖啡为特色、以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酒店管理职业素质为核心,面向酒店及相关行业,具有较强酒店业务操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工学交替,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产与实习相结合。课程设置依托行业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来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进行整合与序化。全面促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合理化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快速发展。

3.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专业酒吧和咖啡厅、星级酒店、国际酒店集团管理公司、自主创业等方面就业。主要从事调酒、制作咖啡等饮品和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服务与管理方面工作。

这些岗位要求学生具备人际交往的沟通、外语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一般通用知识;具备调酒与咖啡制作和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管理与服务及食品营养卫生等专业知识。

4.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专业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完善,取决于设置哪些课程,通过什么方式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前提。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如何突出特色,把握核心专业课程,明确它们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基于工作过程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技能,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各课程衔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

[2](德)劳耐尔.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公路养护;内部市场化运作;财务管理;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181-02

近几年来,各地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对改革公路养护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使之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讲,改革始终未能实现质的突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因此,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探索新思路、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的繁重任务。

一、公路养护工程内部市场化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一)公路养护内部市场的定义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自主性、竞争性、有序性、开放性。建立公路养护内部市场,就是把市场空间缩小为公路系统的内部,从而模拟市场经济体制,在内部运行。

(二)公路养护内部市场的由来和发展

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实行管养分离,实现事企分离,使公路养护生产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从而能够全方位进入市场,通过参与市场经济,建立竞争机制,实现市场化运作,达到资源优化、成本降低,投资效益提高的目的。

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属于条块结合,建立统一的公路养护市场条件不成熟,同时公路养护工程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特别是小修和日常保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工作比较琐碎、繁杂,不利于考核和计量,实现跨县区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人员的观念意识还没有认识到位等,因此,培育养护内部市场,在日常养护作业中引入招投标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东营市公路局东营分局提出了建立公路养护内部市场的思路,组建了养护中心,制定了公路养护小修保养招投标办法,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或内部竞标的方式,选择养护生产单位,进行养护生产作业。率先在全市公路系统中实行日常养护管理招投标制,对所管养的省道S228新博路、S231河辛路、S230东青路部分路段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在分局范围内进行内部公开招标。分局与中标者签定了养护合同,中标者在人员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合同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合同要求的义务,分局作为业主,对中标者实施合同管理和计量支付,根据检查考核情况按月拨付资金。从而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开创了全市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先河。

二、公路养护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成效

公路养护内部市场的建立与运行,是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促进公路养护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初步显示出它的生机和活力。

(一)转变了职工的思想观念,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实行养护内部市场化运作,养护生产任务不再由上级安排,而是通过参与投标竞争,中标后才能取得,这就促使职工树立起工作靠竞争、生存靠质量的思想观念,培育起他们的市场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自担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了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二)提高了公路的养护质量,保持道路状态良好

实行市场化运作后,通过养护招投标,标段内的养护任务以合同契约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中标单位必须对养护质量、合同工期负责,加上实行监督检查制、计量支付,不合格工程不计量、一切成本由承包人负责,养护质量好坏与其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这就促使中标单位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护质量。因此,职工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规范化养护水平提高。

(三)提高了养护投资的效益,降低了养护成本

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得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按照合同规定,养护资金拨付实行计量支付,切实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一方面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养护资金的投入达到了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堵塞漏洞,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杜绝了材料浪费的现象,养护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

(四)转变管理方式,促进了公路养护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通过养护内部市场化运行,实行养护招投标,合同管理取代了行政管理,实现了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养护招投标,一方面可以让公路养护生产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体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并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公路管理机构也可以摆脱巨大的包袱,使有限的养护资金更多的用于养护工程,公路管理机构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培养“功能齐全、规模适度、技术先进”的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公路养护生产单位,并逐步推向市场,参与竞争。这样既可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转变,有利于养护生产单位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真正实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

三、实行公路养护内部市场化运作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事改企”形势的发展,公路养护走向了市场,使原来的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滞后性日益明显,实行内部市场化运作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公路养护要树立成本管理理念,要强化成本管理。

四、合同结算取代了计划拨款

养护费用不再由上级公路管理部门直接下拨给养护生产单位,而是由养护单位通过养护市场投标竞争中标后,按养护工程量依照合同计量支付。它体现的是合同契约关系,反映的是合同价款结算。这就要求业主按照工程进度,及时、灵活的进行工程计量,确保计量支付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五、改进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

修改制定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及会计核算办法,使会计制度与财政接轨。划小核算单位,增加核算级次,实行“三级核算”,真正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地确定发展规模,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注意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从而降低成本,节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六、合理核算养护工程成本

养护综合成本的核算与技术等级、养护等级、路面路基宽度、路面结构、使用年限、交通量、气候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尽可能分析影响成本核算的各种因素,利用现有资料和经验,进行定量分析,也可在试行中边做边修订,使成本核算工作更趋合理。

七、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督管理

根据制定的管理办法,各承包人使用业主按合同规定支付的各种款项,必须是本工程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超过合同规定内容和范围的款项,合同期内不允许支付。在合同执行期间,业主有权监督、检查承包人的财务开支状况和资金流向,督促各承包人按资金管理办法来执行,确保资金周转合法安全。

八、重视财务的内部管理

要建立现代管理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制度为目标,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内部财务管理要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加强对资产、资金、成本和利润的管理,而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实行目标管理,以利润目标为牵头,或以成本目标牵头,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

九、严格公路养护单位的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刚性

预算管理是行业财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财务预算的制定和实施,将单位的主要考核目标指标化。年度财务预算可采用自下而上编制、自上而下管理的方法。只有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才能使养护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为养护实行招投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公路管理局东营分局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意见(试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冯硕余.刘子玉.王清秀等

[3]《公路养护会计制度汇编》

篇9

关键词:专业教学设计;项目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平台;实训教学体系

        一、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特征”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1]黄克孝.“中等职业教育多元整合式课程模式的开发”研究报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教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物流学课程群;工商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培养工商管理类国际化人才是当前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也驱动着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向着具有物流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培养出国际化人才是一种必然趋势,国际化人才掌握物理管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物流学课程群的内容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能够占有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当企业能够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一定限度而不能再扩大、利润不能再增长时,会发现降低在企业成本中占据相当高比例的物流费用就等价于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所以物流管理也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学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物流学》为基础的,对受教育对象相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相关性和重复性的课程群体,通常包括《物流学》、《物流运筹学》、《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相关课程。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国内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目前,很多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北京大学按“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改革单一的工程专业化的教育体系而成为兼容工程专业、人文、经济、管理和环境等内容的综合教学体系,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复旦大学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要求,按文理大类在全校实施基础教育,目的是培养通才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广州大学实行“学科基础平台+专业特色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武汉大学推行“通识教育”,以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着力建设复合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从这些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能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高素质

人才。

国内各财经类和外语类高校对培养应用型国际化商务人才的实践情况比较普遍,但是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并不多见。少数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主要类型可以归纳为:第一,中外高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武汉大学的中法经济学、文学双学士学位试验班,中法合作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班等,这类模式多为综合性高校采用;第二,“专业+外语”、“专业文凭+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后一种模式是指本科在校生可参加类似日本精算师考试(IAJ)、美国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CI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ACCA)等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如上海财经大学的“中英ACCA项目”,这类模式多为财经类高校采用;第三,“外语+专业”、“外语+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类模式多为外语类高校采用。

从培养途径上看,有“双校园留学模式”、“国际交换生模式”、“海外毕业实习模式”、“国内本科生-国外研究生”模式等。有的高校倾向于多种具体模式的合并运用。

(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1.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能改变传统人才培养过程,从而引起课程安排、教学组织评价方式的变化,适应新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化培养目标应包括:要有国际化的思维观念和全球战略眼光;要与时俱进,紧跟世界科技动态和经济态势,掌握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能熟练运用外语,把握不同区域的文化、风俗、思维方式;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立的思考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制定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容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内容主要有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高校培养内容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清华大学注重课程的国际化,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条件限制多是走教学国际化的路子,即是说设置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师资的国际化,推动学生的国际交流和专业的国际合作。

3.教师队伍国际化

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保证国际化教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实现国际化教育的一条捷径。首先,在观念上加强教师的国际意识,获得教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对学校国际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在师资构成上,采用引进外籍教师和合作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国际化;第三,积极鼓励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赴境外进修、访问、并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开发,支持本校教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4.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并

国际化的人才要充分了解国际发展形势,了解合作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商业习俗,并精通该国语言,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国际交流,例如听取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老师所授课堂,远程参与国际讲座,交换生制度,参与合作办学等。

5.强调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解决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开始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目标,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针对市场需求,开设了新的教育模式如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国际化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培养过程中考虑学生到所学领域的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参观、学校邀请业界著名人士来进行讲座、以案例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能力。

6.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技术。

由于教育部没有相关的政策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因此,远程教育技术在国际化教育中应用的不多。远程教育可以实现远程的师生互动,节约办学成本。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展远程教育,这样国内的学生也能接受到海外知名人士的远程讲座,便于国内外学生交流合作,从而使学生能接受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四、物流学课程群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物流学课程群丰富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工商管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培养目标的合理构建是首要问题。在培养目标体系中,应结合中国实际,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专业国际化人才,同时要结合高校实际和学科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流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充分借鉴其他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成功经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物流学课程群是工商管理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培养工商管理类国际化人才,除了借助国际化的教学体系外,还要设国际化的课程。提高国内教师的综合水平,依托国内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或者开展远程教育,接受合作学校的全英文授课,教材方面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增开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尤其是物理学课程群是实现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物流实践教育可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物流实验室打造的以实践和创新为依托的物流学课程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物流学课程群实践教学形式要走向多样化,如案例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国际化合作办学方式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师资队伍,并通过校企合作,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物流相关的大赛,使得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五、结论

由于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加,使得高校开始探索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工商管理类国际化人才。而物流学课程群不仅可以丰富工商管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工商管理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懿.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教育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9).

[2]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