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管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管理的概念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产管理 观念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国家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并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在湖北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湖北省政府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在长江职业学院开展“高职院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学校运行机制改革,首先是工作观念的变革。那么,在机制改革背景下,学校校产管理的观念应该怎样变革呢?

一、变校产添置观为校产投入观

过去的校产添置观是以满足现状需求为目标,以主观经验为主导。在校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损坏了什么再补充什么,差什么就添置什么。这种观念是满足现状、维持现状的观念,它强调的是校产的使用价值。对当下的工作有好处,但缺乏校产添置的战略前瞻性。

校产投入观以满足学校发展规划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主导,因而具有前瞻性。校产投入观要求充分研究学校的发展规划、建设目标及建设重点,用好校产的增量,把添置投放到学校发展的重点方向上去。如长江职业学院发展的规划目标是建设特色高职,因此校产投入的重点就要放在学校的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重点项目、重点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切实避免投入的方向性浪费、基建性浪费,争取投入的方向性效益。由于高职院校大多基础条件较差,为了迎接评估,建设新校区,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借款、贷款大量添置教学科研设备、房产土地等固定资产。原有的、能用的、合并前购置的许多校产校舍大多弃之不用。购置固定资产不是量力而行,而是盲目攀比、追赶时髦、贪大求全。资产投入产出效益的淡漠必然产生使用部门对资产投入的无序竞争。近些年在“争创地区一流”、“争创国家示范”等目标背景下资产形成和使用部门往往会不顾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一味贪大求全、盲目攀比,不断要求增加投入购置设备,并且要求设备是最先进的,设施是最齐全的,规模是最庞大的。在缺乏投入管理的科学机制下,有些资产形成后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利用率低下,甚至完全闲置,在造成国有资产浪费的同时,也影响了其他教学设施设备的基本需求。有的固定资产购回后,压在仓库里几年都没有打开包装使用,未能对固定资产实施资源共享,从而引起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校产投入观不仅强调校产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强调校产的投入产出功能。这就要引入市场机制,要求有关院系,有关专业,有关实验室、工作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充分用活校产资源和校产投入,实施创收计划,实现创收目标,使校产投入产生增收效果。

二、变校产管理观为校产经营观

高职院校应当认真做好校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校产的使用效益,保障校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校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与浪费。校产管理以校产的合理调配、降低损耗,提高校产使用效益为目标;校产经营则还要引入市场机制,以优质校产的增值效益为目标。经营校产首先应把校产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非创收性校产,一类为可创收性校产。对非创收性校产,可推行校产有偿使用办法。先概算出各院系、各单位应该使用的校产总量,并据此确定各院系、各单位校产使用的资金总额度,作为各单位使用校产的基数。在基数上节约使用校产的,学校给以节约奖励。在基数上超用校产资源的,应通过自己创收、或者通过争取纵向拨款、或者通过横向合作经费给以补偿。通过校产有偿使用管理,既可以节约资源、充分发挥校产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也可以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创收增效的积极性。

对可创收性校产,除实行有偿使用外,还应积极鼓励各相关单位及部门进行有效的经营。这种经营尽可能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三个效益,即学生教育效益、社会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校产创收工作,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使学校、相关单位部门与个人都能得到实际利益,从而保护各单位、部门创收的积极性,保证学校校产的使用及投入产出效益。在校产经营的问题上,还要特别强调当前教育与产业对接及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争取纵向建设项目和政策支持,扩大校产资源;争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共建教育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产资源的高度整合与综合利用。很多高职学校缺少专门统一的校产管理机构。有些已设立校产管理机构的,又缺乏真正的校产管理人才,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综合的全方位管理理念,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这些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中职责权限界定不清,物资采购争着管,而设备入库、资产使用效益分析、资产跟踪调控等管理无人问津,校产管理部门相互推诿责任等现象。

另外资产管理模式和手段落后,无法实现实时管理,校产利用率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采用计算机单机辅助管理模式来管理固定资产,这种管理模式缺乏协调、沟通机能,在校产的后续管理中缺少监督约束机制,它只是解决了资产的登记、查询分析、资产变动、账目打印、数据上报等功能,却没有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财务核算功能,同时其他部门很难参与管理,使用单位不能随时查询和获得学校的资产信息,造成资产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差,不利于实现校产信息实时、动态的管理,普遍存在对账困难、监控不力、管理效能低、校产利用率低等问题。

篇2

下面笔者就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的基本认识中几个概念的情境教学给予分析.

概念1:力的产生和消失是瞬时的(时间)

情境设计:取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常用物品——橡皮和乒乓球.

步骤1:将乒乓球放在桌上,用手指轻弹,乒乓球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步骤2:将橡皮放在桌上,用手指推动一段时间后停下.

思考:1.手指在弹开乒乓球的一瞬间,对球有力的作用,乒乓球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惯性的原因,而最后停止运动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2.相对于乒乓球而言,橡皮的运动是一个力持续作用的过程,是手指一直推动的原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手随时拿掉,由于摩擦力的关系,橡皮也会停止运动,并且,随着橡皮的停住,摩擦力也会即时消失.

3.步骤2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也是无数个瞬间的叠加,两个看似不同的过程,都体现了力的产生和消失是瞬时的这样一个概念.

概念2:要产生力物体可以不接触(空间)

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可以接着概念1进行.在概念1的两个步骤中,手指和橡皮、乒乓球接触而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是否产生力一定需要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接触呢?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概念1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接触才会产生力.当教师引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秋天的一个黄昏,牛顿正坐在果园里深思着,突然间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砸在了牛顿的头上,这件很平常的小事触动了牛顿的思绪,最后形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由这个小现象的启发创立了一大定律,而同学们能不能由此现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呢?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启示,苹果悬在树上,并没有和地面接触,但是也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掉了下来.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领悟到,生活中的一些普遍的事情,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平时要多观察,勤思考,有时还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都会对学习有帮助.

概念3:力不能脱离施力物体而存在

教师:人用拳头击打墙壁时,为什么自己也会觉得疼呢?

学生1:是被墙壁“撞”的.

教师:当一个人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被水桶拉得弯下了腰呢?

学生2:因为水桶有重力.

教师:很好.但是水桶的重力是地球对它的吸引,人为什么会被往下拉呢?

学生3:因为人要去提它.

教师:对.因为人对水桶有向上提的作用,所以桶的重力对人就有了向下拉的作用.拳头击打墙壁的时候,墙壁也在“击打”人,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思考……

为了更直观一些,教师放一段士兵用步枪射击的录像:步枪架在肩膀上,子弹射出的瞬间,枪支很明显对肩膀有向后的推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坐力”.通过这段录像,教师可以解释:枪支将子弹射出的瞬间,即对子弹施加了向前的推力,而子弹对枪支有相反的作用力,所以产生了“后坐”现象.如何说明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同呢?接着,让学生甲、乙、丙三人做个实验,学生甲和乙手中各拿一个弹簧秤,将两个弹簧秤勾在一起:第一步,学生甲不动,学生乙用力拉手中的秤;第二步,学生乙不动,学生甲用力拉手中的秤;第三步,学生甲、乙同时拉秤,并不断变化拉的“力气”.在三个步骤中,学生丙一直站在中间观察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丙发现,不管是什么情况,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始终是一样的.

概念4: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空间和运动)

篇3

1卫生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

医疗市场的竞争,将迫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发展、由规模扩充向内涵建设转变、由数量攀升向效益转变、由偏重经济杠杆调控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转变、由比较科学的管理方式向集约化、系统化管理转变的趋向。以下从毛收入与经济效益、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概念和辨证关系可以看出,实施“四个”转变的重大意义。

1.1毛收入与经济效益的概念与辨证关系医院把医疗毛收入作为医院经济发展的目标没有错,但把医疗毛收入作为衡量医院发展快慢和考核奖励的标准,为了提高毛收入甚至不惜提高成本,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从概念上讲毛收入是不计(扣成本的收入,是医院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经济效益是毛收入减去成本后的余额,是医院经济实力的内在体现。经济效益与毛收人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毛收人越高,成本越低其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既要提高毛收入,又要降低成本。

1.2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概念与辨证关系在现实工作中,往往有人把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随着质量内涵的拓展,费用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病人要求既要把病治好,花的钱还要少,这就是医疗质量新概念的一个内容,达到经济管理促进质量管理目的。经济概念进入质量内涵后,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减少费用,只有提高诊疗效率、缩短住院日。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抓好质量管理。

2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降低医院药品、检查项目利润空间,实际上也就大幅度降低了医院的总体利润空间,给医院的可持续展带来了资金困难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强化医院内部卫生经济管理,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二是“看病难”与“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政府对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通过强化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来解决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因此,医院必须加强经济管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达到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目的。三是强化卫生经济管理是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的需要。作为一所医院,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十分有限,但对资源的浪费却随时可见。因此,医院通过加强内部经济管理,减少浪费、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是十分必要的。

3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3.1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比,不仅需要全院人员人人参与,而且还需根据市场规律制订科学的成本控制约束性文件来实现成本管理,一是要对全院人员特别是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卫生经济管理知识教育,明确成本与产出的关系,牢固树立成本意识;二是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卫生经济管理监控体系。三是实现计算机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对全院药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及器械流通等实行监控,以达到控制成本,增加产出的目的。

3.2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积累与分配的关系

积累和分配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所谓相互促进,是指积累是分配的基础,有效的合理分配又是创造良好经营收益的内驱动力,进而丰富积累。所谓相互制约,是指分配过度,积累减少,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就不能正常运转,效益低下,导致无可分配。

如果没有有效的,比较合理的分配,个人、科室、医院三者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就不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管理效率,营造不了好的产出。因此,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是保障医疗与卫生服务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更是加快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3.3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医疗卫生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为相互转化的医疗关系。医疗卫生单位提供的服务直接产出社会效益,可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社会负担两个方面计算出经济价值,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医疗卫生单位既要把效益放在首位,又要重视市场经济的压力,因此,医疗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医院经营的最终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须以经济效益最大化相伴而行,以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4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主要方法

篇4

【关键词】传统思想 经济管理 当代影响

一、概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已经处于萌芽阶段,如姜尚就已经提出了“国富家余”的思想,管仲则强调要“富国安民”等,不过这些都是管理者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目标而并非能够用于管理实践的具体方法。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经济管理思想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的,即老子典型的“小国寡民”的治世思想,主要内容就是无为,不做改变,顺其自然,主张“领国相望,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现实,这是因为人的经济欲望无法压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具备实践意义的经济管理思想在战国时代因商鞅“农战论”的提出而正式形成,他认为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从农业开始,继而才能为军事力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实现国家富强,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军事化思想,后来的荀况则将这种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荀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封建经济管理思想,即“富国之学”,认为农业才是国家富强、经济发展的根本,同时还提倡节约消费,作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的另外一条有效策略。此后,我国重农的思想一直在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持续到明末清初。后来又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有识之士又提出了工农商并重的经济管理思想,再后来直到在我国的不断传播,才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思想理论与方针。

二、我国传统经济管理对当代经济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对农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注重农业发展的传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纵观历史,我国从实现农业稳定生产入手进而实现社会稳定的思想一直存在,直到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社会一直倡导的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农业管理成为经济管理的关键部分和重要方面,与国家经济发挥在那态势息息相关,此外又由于我国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也必要严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都不敢在农业方面进行过为激烈的改革,从而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农业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这种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今天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强烈,对我国当前重视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保障与促进意义。

(二)对社会供求活动的影响

实际上,经济活动主要是基于供求关系产生的,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存在某种形式的供求需求。具体来说,经济管理就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及消费等环节的管理,涉及了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概念。从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可以看出如果仅仅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管理显然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势必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进而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因此,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对商品的供求有一定的了解,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经济管理思想应用其中。另外,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也会出现一些政策性的内容及放任的情形,实际上这些管理方法也都是处于对具体环境背景的考量。因此,对今天的社会经济管理仍然适用,对社会供求关系的调节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三)对社会货币金融的影响

就一般的经济活动而言,经济管理涉及了具体的货币和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货币金融和供求关系的管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社会中,对货币金融的管控通常是由政府来进行的,政府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实现对金融市场的管理,通过金融市场的稳定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管理效果。而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都是使用谷物对价值进行衡量的,从而再确定规定的价格标准。在我国,自从秦统一货币之后,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具备了构建货币金融管理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成熟,相关的经济现象也随之产生,例如借贷及利息等,成为了货币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今天,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货币金融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其相关的经济现象仍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对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依据一般是量入为出,换句话说,国家进行的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进行的,其中包括财政政策、军事政策及民生政策等。另外,在传统社会中,国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赋税,国家的责任是对这些财富进行合理的二次分配,以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直到今天,传统社会的相关经济管理思想,对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虽然存在很多不足和落后的地方,但是其中也不乏能够体现管理思想精髓的经济管理方法,对今天农业、社会货币金融及国家政治的发展等都产生着不小的影响。对这部分好的管理概念我们应继续发扬传承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使其符合我国现代化的管理的思想,促进我国的政治、文化、科学及农业等经济不断的发展,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天向.试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5,24:52.

[2]刘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6,Z1:61-64.

篇5

随着文化产业兴盛时代的即将到来,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成败得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因为艺术是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我们能否做好艺术管理的研究对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前瞻作用和开拓意义。当然,要想清晰地搞懂和弄透艺术管理并非易事,艺术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能否准确地构建出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是我们探究艺术管理之谜的第一步。

 

一、有关艺术的诸种管理

 

艺术管理作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包含很多种管理,其中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是掌握和理解艺术管理所必须定义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深入和全面探讨艺术管理之前,我们先来对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1、艺术行政管理。要理解艺术行政管理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的概念。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就是文化行政机构(在我国当前,有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影视部等)依据所属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对各项文化事业(广义的事业)实行规划、组织、调控等行政职能。如果把艺术作为广义文化的一部分,艺术行政管理当然可以并入文化行政管理,如果艺术有必要从广义文化中独立出来,那么艺术行政管理借用文化行政管理来帮助理解基本还是可靠的,即把上面定义中的“文化”字样换成“艺术”字样就可以了。艺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的代表,客体是发生在本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艺术性活动,管理的依据就是法律规章。事实上,西方对艺术演出团体已形成非常严密、科学的管理机制,对这些艺术演出团体的管理推动了一门新兴学科——“艺术行政管理学”的蒸蒸日上。

 

2、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一样,艺术经济管理也是一个交叉理论: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交叉组合。早先,已有人提出建立艺术经济学,他们认为艺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艺术经济和市场的问题,为的是寻求出艺术商品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做出哲学上的思考和认识。艺术经济管理虽然与艺术经济无论在称谓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区别,但艺术经济管理无疑也应该是以艺术市场为中心阵地来研究一切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行为。艺术经济管理是一种多主体管理行为(后面详论),艺术经济管理的客体是一切艺术经济活动(包括经济政策、艺术生产、广告宣传、艺术商业、艺术消费、工商税收等)。

 

3、艺术产业管理。何为艺术产业,这里我们可以借用赵玉忠先生对文化产业所做的表述: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文化商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文化产业在本质上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因而它隶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至此,我们可以认为艺术产业即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艺术商品生产和艺术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首先它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文化娱乐生产业,其次它还应该属于商业,是一种从事艺术精神生产品买卖和流通的密集式商业经营活动,这里的“密集式”表示活动之多、参与者之众、方式之繁荣。单体与单个之行为不能称之为产业。对这种密集式生产和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就是艺术产业管理,它与艺术经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对群体性产业活动的管理,而艺术经济管理的客体既包括群体经济活动也包括个体经济活动。

 

艺术中介管理。从经济角度来讲,艺术中介就是居于艺术生产方和艺术消费方之间的艺术介绍和传播者,即在艺术市场上专门从事艺术流通和买卖的中间机构。艺术中介应该包括艺术经纪人(art broker)、艺术人(art dealer)和艺术信托人(art trustee)。简而言之,艺术中介就是艺术商人,包括个人和组织。艺术中介作为商业企业对自身的经营行为进行的管理活动就称为艺术中介管理,其管理主体特指艺术中介本身的管理层,其管理客体是指中介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准确地讲,艺术中介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相去甚远,因为管理主体截然不同,管理客体也差别较大;艺术中介管理从属于艺术经济管理,并且是其中一小部分的微型化;虽然艺术中介管理是艺术产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支,但又与艺术产业管理在层次上分道扬镳,因为艺术中介管理强调单个企业的微观管理,艺术产业管理强调企业群的行业性管理活动。艺术管理。包括上述四种管理的复合式管理,是由上述四种管理建构的庞杂的管理体系,是一切涉及艺术活动的管理的总称。

 

二、艺术经济管理的深入释疑

 

对于艺术管理的分类问题,孙仪先曾有这样的描述:“艺术管理可分为艺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两大类,都属于研究社会精神文化的管理学范畴。”这一认识在目前的学术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这个结论颇有令人生疑的地方。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对艺术经济管理的定位研究上。

 

上面已经谈到,艺术经济管理是以艺术市场为中心阵地来研究一切艺术经济行为的管理活动。笔者认为,在艺术市场中,艺术经济管理可以有三种分类:宏观艺术经济管理、中观艺术经济管理、微观艺术经济管理。即政府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就是宏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最大,范围最广,是产业与事业的结合,等级最高);艺术行业协会、艺术产业机构、民间艺术组织、艺术企业群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就是中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庞杂但位居中游,比政府小又比单个企业大,范围的中心主要放在产业性操作上,等级其次);艺术企业即艺术中介对自身的市场和经济活动进行的企业化管理就是微观艺术经济管理(主体最小,为单个的艺术企业,管理范围最窄,局限于单个艺术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等级也最低)。艺术经济管理的分类情况用下图表示就是:

 

从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宏观艺术经济管理同时又属于艺术行政管理(政府性管理),中观艺术经济管理同时又属于艺术产业管理(行业性管理),微观艺术经济管理属于同时又艺术中介管理(企业管理),这就是说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的关系息息相关,根本无法截然分开,而把它们作为艺术管理截然分开的两个类别看来是不合适也不客观的。

 

三、艺术产业管理的重新建模

 

在2002年第四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包括七个部分: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这一划

 

分已写进了十五期间文化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司还指出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门类之一,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法现在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艺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门类在文化产业规划中已经缩减至艺术培训业、艺术品业了,这样的界定值得重新商讨。事实上,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诸多形式,这样的认识是建立在人类几千年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才流传至今的,艺术产业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共识而谨慎确立。综上所述,艺术产业应该是包括美术品业、文艺演出业、影视业、文学出版业的复合型产业,而不应该是它们中的平等一员,否则就会犯“鸟和麻雀”对等的语义混乱的错误。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艺术产业的内容:

 

由此可知,艺术产业管理实际有两种理解:①政府对美术品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学出版业、舞台表演业的政策性管理;②艺术产业内部企业化的管理。由政府担当管理主体从事的管理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政管理或政策行为,我们大可以称之为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因为政府对产业进行的管理行为在国外早就有比较合理的称谓:产业政策。日本经济学家贝冢启明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出版一本书叫《经济政策之课题》,在该书中,他把产业政策定义为:“产业政策为通产省执行的政策。”其实就是通产省的政府部门对该区各种经济产业从事的行政干预与调控。后来美国学者布莱昂·辛特利说得比较明确:“产业政策是装有政府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措施的皮包。”美国社会经济学家埃利斯·霍利的说法更为犀利:“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而发展或抑制某些产业的政策。”这一认识基本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当然,这里的艺术产业政策同样属于艺术行政管理,毕竟它是一种政府行为。而各类艺术产业自身自为的管理就像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一样更容易确定为经济组织自身的经济行为管理、企业内部的产销行为管理、工业化组织机构的经济、生产性活动管理,类似于艺术企业管理或艺术中介管理的集束性组合。事实上,艺术企业管理或艺术中介管理已越来越成为艺术产业管理的重头戏,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风光一时的文化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如今已风光难再,其在产业管理中实质性、操作性的干预地位也越来越为淡化。虽然艺术产业政策管理尚不能完全退出艺术产业管理的历史舞台,但它只能在文化艺术行政管理领域更能大显身手,在艺术产业管理领域已属强弩之末,这是政府放权后、市场高度自由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像如今人们观看电影、电视、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跟随市场宣传、社会名声、自己的欣赏口味而趋之若鹜,对政府为弘扬革命精神、宣扬政治主旋律、倡导同一价值观的做法不再兴趣昂然甚至有些反感一样。在艺术生产、艺术消费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艺术产业管理的理论模式应该如下图所示:

 

艺术中介管理在艺术产业管理中的定位在上面的艺术产业管理模式图中其实已经大致明晓了。艺术产业管理通过对艺术产业内不同行业运营活动的管理(包括行业协会、行业组织、企业群系对内对外的企业化管理)继而传达至具体的、单个的艺术中介机构、艺术企业的管理,再进而总结为艺术中介管理。艺术产业管理像大类管理,艺术中介管理颇似个体管理;艺术产业管理是宏观认知,艺术中介管理即微观分析;艺术产业管理是上位概念,艺术中介管理自然就是下位概念。但艺术产业管理的主体部分和艺术中介管理都是对艺术产业经济、艺术商业行为进行的企业化管理,这一点是确定的。所以两者有时才有了互换重叠的可能。如中国在清代时,艺术产业化的管理就比较普遍了,其中名叫“老郎庙”的戏曲艺人组织就是这样一个行业组织——“老郎庙”是一种艺人行业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对内管理艺人的日常事务,调和各个戏班之间的关系,维护当地演出秩序;对外则作为艺人的代言人参加社会事务,维护艺人的共同利益。老郎庙与明清时期的商人行业组织——公所、会馆相似,具有垄断和调节演出市场的权力。显然,老郎庙的管理就是对某地区戏曲行业的管理,我们称之为戏曲产业管理;而该地区每一个戏班自己对自己的管理就属于个体行为的艺术中介管理。

 

当然,艺术产业管理与艺术中介管理虽然都重企业化的管理,但艺术产业管理是对整个企业界的管理做出的宏观性研究,包含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导,也重视某类艺术产业界自身自为的管理;艺术中介管理却是追寻艺术产业界中单个艺术企业实体的企业化管理,它并不具体考虑政府的任何宏观干预,它就是狭义上的、纯净的企业管理。如画廊是美术品业中的一支,唱片公司是音像业的具类,电影制片厂是影视业的个例,美术馆是艺术展馆业的单体等等,艺术中介管理就是这种“一支”、“具类”、“个例”、“单体”自身自为的企业化管理。艺术中介管理之于艺术产业管理就像独木与丛林、水滴与大海、石块与高山、星粒与星空,而恰恰是这样的独木、水滴、石块、星粒却构成了艺术产业管理最为重要的部分。五、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

 

本文的第一幅图向我们揭示了艺术经济管理宏观上属于艺术行政管理,中观上属于艺术产业管理,微观上属于艺术中介管理,这对传统认为的艺术管理分为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的结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而艺术经济管理的这种分类与消解把艺术管理实际分成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因为艺术中介管理实际上是艺术产业管理中具类、单体的管理,所以,笔者认为艺术管理分为艺术行政管理和艺术产业管理更加合适。这样,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也就形成了,我们可以称之为“风铃式”理论框架:

 

通过风铃式框架结构图,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艺术经济管理被分解消融了,但这种分解消融并不是要把它排除出艺术管理,而恰恰是还复了它应该具备的较高的理论地位,也就是说艺术经济管理实际贯穿着整个的艺术管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最直接的目标都是要推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拉动文化艺术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可能推进产业、促进市场、拉动经济不是唯一目标,但绝对是整个艺术管理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艺术经济管理应该是艺术管理中散布最广的管理内容之一,它融入到了艺术管理所有的领域,已经不可能与其他艺术管理类型割裂分离了。传统的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并列分类的观点,实际上人为割裂了经济与行政脉脉相通的学理关系,而主观、想象性地让艺术经济与艺术行政产生了对立意识。

 

四、结语

 

通过对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我们发现对文化艺术产业、文化艺术活动的管理应该采取艺术行政(政府管理)、艺术产业(政府或行业管理)、艺术中介(企业管理)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式或三级交错式的综合管理方式。法律规章与政策引导相结合、行业规范与市场竞争相结合、适应时代与传统承袭相结合,这是政府、行业、企业各自发展而又协调合作,共建和谐性文化艺术社会宏伟大厦的必由之路。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的努力,文化艺术产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6

关键词:传统经济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经济管理是综合性的应用管理学科,综合了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重要管理模式,实践经验的总结则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的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且对于当代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现代农业还是现代企业,都受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因此分析与研究传统经济管理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的内容。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

企业管理学起源与20世纪初,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管理思想,为人们进行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之后的工业管理中,经济管理才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由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基本形成,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一些思想应运而生[1]。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就是传统经济管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经济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学科特性,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辅助管理,保证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依靠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生成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管理的方式相同。因此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生存的基础,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就需要将农业的发展作最基本的政策。在我国,小型的村庄城镇是农业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指导思想,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经济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在生产中获得的经验与理论性的认识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应用于实践,逐渐寻找出适合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新思想以及新形势,从而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2]。农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循环性,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管理的稳定发展,减少因为生产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平衡发展。

2.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政治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对于政府机关来说,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人民的力量,例如财力资源、军力资源以及人口资源等,而国家政治经济管理就是从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上实现的。西周时期,“量入为出”的概念对于国家财政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量入为出”强调税收的征集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关键渠道,也是对人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财政收入方面应当开源,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当节流,有效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对财政支出进行控制,如此才能够保证国家拥有重组的资金进行生产与发展。

3.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货币金融管理产生的影响

金融与货币的结合,通常是基于需求以及供给等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种行为活动。在货币金融管理中,对于供求关系以及管理活动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在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价格,对于国民来说,官方价格中的传统观念是以“谷米为基础”的形式进行最终定价的[3]。在以往的定价历史中,农业与商业的重要性就是按照粮食的价格来进行判定的,在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中,对于货币的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概念。而在当今社会中,借贷与利息是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存在也对借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高利贷的出现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借助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来处理这些问题,保证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4.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供求活动产生的影响

在经济活动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供求活动。对供求活动进行管理需要对物品分配进行管理、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以及对消费活动进行管理。不同的社会分工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以往的经济政策中,在对物品流通进行管理时应当保证供求平衡,如此才能够保证国民的生活质量。但在对生产活动与物品流通进行管理时,不能单纯的依靠模式化管理的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应当按照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定。一般情况下,放任经济活动通常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通常是为了保证国家的收入,只有按照实际情况交替使用两种经济管理形式,才能够保证我国物品的生产与流通处于平衡状态。

5.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当代企业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随着企业管理学的出现,人们实施的经济管理活动便逐渐有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开始按照科学的管理形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在此阶段内,各种管理理论均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企业的管理理论也开始逐渐由原来的古典理论转化为科学的理论,并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经济管理的科学性是经过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升华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为经济管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够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应当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优点进行整合,从中取得经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传承,有效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怀玉同志经济管理思想研究》课题组.经济管理理论的探索者――孙怀玉同志经济管理思想研究报告[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篇7

一、对于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的基本认识

对于基层卫生院经济的发展来说,增强经济管理意识和经济管理管理的革新,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因为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大,必然的将促使我们的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发展,进而由规模扩充向内涵建设的转变,由数量攀升向效益转变,同时也会由偏重经济杠杆调控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转变,总的来说,它将朝着更加集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方向转变,这也是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的一大趋向。具体来说,其转变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基层卫生院的管理中,既要重视质量管理,更要注重经济管理,他们之间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我们知道,发展必须要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只是单纯的追求质量的提高是不能促进基层卫生院的全面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经济管理,并和质量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且,在当前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的情况下,医院的质量管理内涵也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了经济费用的相关内容,并且费用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病人要求既要把病治好, 花的钱还要少, 这就是医疗质量新概念的一个内容, 达到经济管理促进质量管理目的。因此,在推进医院管理优化的时候,就要将经济概念植入到质量内涵之中, 进而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医院质量管理的内涵,实现医院的快速发展,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二)关于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的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已经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发展,而且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不断的降低医院医药以及相关检查项目的费用,也就是说它缩小了基层卫生院一定的利润空间,如此一来,医院如何更好的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就要把卫生经济的管理重视起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适应变革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因为当前看病难和看病贵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就要进一步的额强化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来解决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必须加强经济方面的管理,重点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来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能够较为充分的利用当前医院的各种资源,促进内部经济管理的加强,减少浪费、降低运行成本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二、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对于当前医院的运行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有着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要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进行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首先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医院的各项资产运营和管理,这是当前医院发展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更加注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比,因为这项改革不仅需要广大的医院人员参与其中,同时还需要在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对此,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医护人员进行经济管理的责任意识,重点就是要明确当前卫生经济中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中要更加强调成本控制意识的教育和宣传。第二,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的完善经济管理机制,设立较为全民的卫生经济管理监控体系。第三,就是实现计算机标准化、科学化管理, 尤其是对全院的药品以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等机械设备要进行有效的监控,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更加注意基层卫生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好经济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我们知道,医院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它需要对社会公共所承担的责任,但是如何全面的认识其社会效益还需要我们强化卫生经济管理。总之,医疗卫生单位要协调和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要做好这一点就要重视医院的医疗关系。而医疗卫生单位提供的服务直接产出社会效益, 但随着当前医疗市场的变革和发展,我们就压把医疗卫生单位的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又要重视市场经济的压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效统一。

(三)基层卫生院的经济管理不能忽视患者的健康需求,而是要在保证患者健康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所以,在医院进行卫生经济管理的时候,相关的医疗工作者必须把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而按照医院卫生服务的相关需求来进行经济方面的优化和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设立相关的卫生经济管理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加强对医院医疗工作者的指导,从而更好的指导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尤其是要重点做好对卫生经费管理的控制,避免医院卫生资源的浪费,从而对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资产运营的过程中,医院卫生的相关费用如何更好的进行分配,实现科学化的流动等都是需要我们积极思考的问题,要重视标准经费与专项经费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为患者服务补贴的激励机制建设,其中可以建立并完善较为科学和系统化的患者服务奖励模式,利用经济上的政策调整来改善为患者服务的质量。

篇8

关键词:经济管理 发展 趋势 探究

一、现代化经济管理简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管理的发展也与全球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地契合。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更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一个过程。目前,国内经济管理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先进化和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其是实现管理人才现代化的核心。

经济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学科,其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经济管理包括财会管理、公共管理等。这些都是经济管理中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两大基础概念则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其中,经济活动是人们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以较少耗费取得较大效益的问题。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各种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在经济活动领域,管理学更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等来定量、定性分析。管理是管理者和他人及透过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动的程序。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完美结合与综合型发展。

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分析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活动紧随其后,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新的变化。相应的经济管理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新方法、新理论的提出,社会生产技术和制度的发展也逐步完善。透过经济活动的表层现状,对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做简单的探究。

(一)由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发展

科学管理的优势在于弥补了传统经验管理中的不合理、非科学化的因素。传统经验管理多依靠固有模式、前人总结,因而具有相对随意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经验在现代社会也不具有可行性。而科学管理模式里的科学性、制度化在促进经济管理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意义。科学管理忽视人的主观创造性,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科学管理没有人性化的管理,这与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不相符的。社会对创造性的重视,使人才的主动性在经济管理发展中的地位更为突出。“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本主义”归于心理学范畴,是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相关概念。而经济管理的人本管理是由行为科学为源头的。行为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很多管理技术,比如,开发了职务扩大化、目标管理、全员参与、组建工作团队等。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就是行为科学衍生发展的成果。企业文化理念提出后,逐步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论,从此,人本管理成为经济管理发展的新的血液。

(二)向顾客导向发展

市场经济的完善,价值理论的推进,传统模式上的卖方市场在当今社会已处于弱势地位。随着市场营销、价值心理等学科的发展,对市场、顾客心理的研究愈加成熟,顾客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市场的发展。经营者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与同行的价格竞争,而转变成吸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使商品的特殊性在市场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传统意义上的“顾客是上帝”成为经济管理的执行法则。

(三)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越性

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是“金字塔”型,也叫做是锥形结构。其特点是管理幅度较小,从而形成了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形式。这种形态的管理组织结构,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了许多主观的理解和认识,而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另外,会使各层主管感到其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计划的控制工作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复杂。而扁平化组织结构是指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其优点是:层次少,信息传递的速度快,使高层可以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采取及时的纠偏措施;信息传递失真的可能性较小;主管人员对下属控制力适中,有利于职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四)软件管理日益重要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我国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硬件管理忽视了人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的更新能力。当前的经济管理中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日益凸显。财产与物质资料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地位变得次要,知识理论的引导作用将逐渐取代传统技术运用在经济活动领域的地位。另外,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民主决策将逐步登上舞台,决策的中心也不再是至高的法人代表。

三、结束语

经济体制的完善离不开经济管理的进步,通过对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探析,进一步了解到知识经济下各个经济活动部门的发展方向。知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地位的加强,有利于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突破瓶颈,取得新的发展成就。同时,新趋势毕竟不是普遍的,需要在已有的条件下,扶持新事物的发展,不要墨守成规,而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状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管理理论的更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关系研究

自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不景气给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环境冲击,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中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企业既要对内进行深化改革,采用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手段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也要不断改完善进市场营销工作,提升企业经营效益,通过两者双管齐下、协力合作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水平,保障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相关概念理论介绍

市场营销,通常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和需求,创造产品与价值并参与交换的社会管理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交换。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过程,个人或群体为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参与创造或传递价值并协调客户关系[1]。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在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并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断拓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空间,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管理,主要针对内部管理而言的,通过诸如培训、绩效激励等促进员工效能的提高;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促使内部工作更加严谨,使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开展都能得到制度的保障;通过组织管理的改革,促使企业生产技术与工艺得到不断改进,权责分配更加清晰,信息交流更加通畅,有效改善和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分析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不难发展其经济管理水平与市场营销效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技术革新以及发明创造活动不断提升产品背后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市场营销活动的更好开展。另一方面,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企业发展变革储备了丰富的资金资源,推进企业发展变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总体来看,两者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管理服务理念的优化和市场营销空间的拓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进行不断变革和创新,改变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2]。在优化和改革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之前,做到理念先行,可通过企业单位内部公告栏、企业网站以及企业广播等向全体工作人员灌输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畅想企业的发展成果,充分鼓励调动大家的积极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配合企业经济管理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做好各种动员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践行各种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通过内部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结合市场需求,科学的规划设计各项市场营销手段,不断拓展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空间,积累企业经营利润,为企业发展与变革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2)经济管理的客观分析为市场营销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能有效切合市场需求,通过客观的调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生产相关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决策活动也应充分结合市场的“风向标”进行,借此也能更好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空间。因此,在做出企业相关经济管理决策之前,必须针对市场现有潜力及未来发展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并以此为标准制定相应的生产经营目标,调整相应的生产经营决策,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来积极实现这一目标,为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3)经济管理理念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对于企业发展,应注重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理念同步创新,同步发展。其中,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落实于企业利润获取和评价方面[3],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的同时,应将整个营销活动看做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过程,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因而,企业在做出相关经营管理决策时,既要充分考虑企业生存需要的短期指标,如市场占有率、近期利润等等,又需结合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及长期利润的获取,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市场营销手段。另外,从企业员工薪酬绩效的角度看,也应在绩效考核成绩与市场营销成果之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关联关系,提升员工能力,强化在这方面的经济管理效果,借此促进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三、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发展建议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也应不断优化改革相应的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可从如下两方面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1)在市场营销方面,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充分凸显客户在市场交易中的主体地位,本着“一切从顾客中来,一切到顾客中去”的服务理念,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并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营销体制,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推动企业迅速健康发展。2)在经济管理中,更加突出人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优化调整人力资源,改善优化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企业内控和审核,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益,增强其在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增强其综合竞争力,一直是企业经营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而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效果对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介绍相关概念的基础,重点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希望借此促进相关实践工作的更好开展。参考文献:

[1]刘秀霞.浅谈如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3(05):129.

篇10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在如今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长久存在,就必须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

1、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为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规则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更有效的进行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利益 在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制定恰当的企业管理办法,合理配置资源,最大效率地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努力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的经济管理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必须在管理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创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投入,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制定有序的决策系统,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不断革新自己的管理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适应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

2、企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落后

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改革管理策略,才能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中站稳脚跟,及时化解经济危机,并且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只作为口号,要把创新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的实际操作当中,看看这样的理念是否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改正和思考,只有实施合理的改革制度,企业才能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传统的企业管制制度很多形同虚设,企业只关注到了产品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经济管理制度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真正应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来,部分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是一纸空文,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多数企业的制度实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由于这种结构的存在,导致很多企业经常出现资源浪费、对市场的适应性不高等问题,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2.3 员工的创新意识薄弱

由于受传统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很多员工都只知道埋头工作,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就算万事大吉了,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员工创新意识差、缺乏较强的思维能力等特点,企业要想搞好经济管理,就必须努力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督促员工不断的学习进步,充分挖掘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确保员工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至于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鼓励员工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力团队,不断促进企业的更快发展

3、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3.1 改革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企业的框架构成,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对企业制度的改革创新,只有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优化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改革,不仅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还能强化产品的生产活力,及时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资本效益。

3.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伴随着新的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监督机制,将经济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好长久性的科学规划,控制协调企业内部各机构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管理对各个机构的管理约束能力,加大经济管理的力度,拓宽经济管理的工作范畴,推进全方位经济管理制度运行的新局面。

实施柔性经济管理政策。针对传统的刚性经济管理整理,研究者提出了柔性经济管理政策的概念,柔性经济管理政策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张在企业中实行人性化管理政策,根据企业树立的基本价值方向制定合理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刚性经济管理意在束缚员工的行为,对员工的各项工作给予条条框框的束缚,强调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而柔性经济管理政策以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鼓励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在心理上使员工感受到被信任的温暖,因此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柔性经济管理政策强调尊重员工的个人意志,每位员工在企业中都是平等的和有价值的,鼓励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不断地创新和创造,实现自己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