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规范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规范管理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同规范管理细则

篇1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适应合同审查、管理、监督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性质,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一月份以来,我厂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和《***矿业集团公司审批自购机电设备、配件、材料物资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规范合同审查工作人员行为,明确合同审查工作程序,依法履行合同审查工作职责,提升了合同管理战线的整体素质,为维护企业的正常经济秩序和企业利益奠定了基础。

(二)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了成本效益年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按照《***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和《***矿业集团公司审批自购机电设备、配件、材料物资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协助合同签订单位依法签订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起草与签订,严格审查合同,1-10月份以来,共签订三类自购合同共计14份,其中:由供应科签订的自购材料合同8份,总标的额86199元;由机电科签订的自购配件合同5份,总标的额24789元;自购机电设备合同1份,总标的额56248元,所有合同条款、签订手续和形式均由本部门管理,各类合同签订时均经局、厂联审,程序合法,杜绝了不完善和不合法的合同的出现,依法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会同合同承办人员办理有关合同文书,建立合同档案,有效制止了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行为,并依法监督合同承办人员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依法执行合同审查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企业成本效益的全面、深入开展,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看,今年我厂合同管理工作以依法治厂为方针,基本达到了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处的要求。但客观地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相对来说还有待提高。二是组织机构还有待完善。三是合同管理还需进一步细化。这些问题需要在来年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二00六年的工作设想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按照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处的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的要求,原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习。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合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与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强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失,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完善组织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完善我厂合同管理二级负责制,明确合同审查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工作职责,对其职责范围内工作定期检查,发现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制止,并严厉追究其承办人员责任。对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违法合同,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涉案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法律制裁,督促合同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篇2

近年,我公司承担西安铁路局管内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桥施工监理多处,由于受铁路既有线行车影响,下穿铁路框架桥施工监理风险较大。现就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桥施工监理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施工准备监理

1.编制好监理规划和细则

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核心是指导和操作,无规划、细则,监理工作一片茫然。规划和细则编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监理规划编制

总监主持,桥梁、线路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软土地基可聘请地勘人员和有顶进施工经验人员参加,集思广益;遵循施工、监理合同约定;涵盖《铁路监理规范》规定内容;克服照搬照抄。

⑵监理细则编制

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总监批准,依据图纸、合同、规范和批准的监理规划、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分框架桥预制、顶进两部分编制;结合工程特点、行车环境综合考虑,做到详实、具操作性。包括专业工程特点、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控制点和目标、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⑶做好监理技术交底

监理技术交底是开展监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虽然顶进桥工程实施监理多年,但建设主体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有差距,尤其是对监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了解不深,有必要在工程开工前,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业主、承包商、监理人员进行监理工作交底。

交底内容:业主委托监理的范围和内容、监理工作依据、监理组织机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监理工作制度等。

二.施工过程监理

监理工作主要内容是“三控二管一协调”,铁路行业特点决定安全控制为“三控”之首。

1.施工安全控制

⑴控制依据:部局有关营业线施工规定;设计文件;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⑵控制内容:既有线施工安全。

⑶控制方法:预控、自控为主、动态检查。监理人员通过审核顶进桥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安保体系运行、项目管理人员及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总监巡视并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现场控制。

⑷安全控制点设置

安全控制点设置

顺序 安全控制点 控制要求

1 施工方案 架空方案及列车限速条件符合设计及有关部局营业线施工管理规定;架空方案经局设计文件鉴定委员会批准。

2 工作坑开挖 与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基坑边缘距线路满足《工务安全规则》规定;基坑宽度、深度、边坡坡度符合设计;坡脚防护到位;基坑顶部及底部排水系统完善。

3 电缆防护 人工探查;设备管理单位全程监控。

4 施工便梁

安装拆除 支墩强度满足设计;线路坡度调整、应力放散、防爬桩设置完成;纵横梁封锁点安装拆除;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5 箱涵顶进 检查架空是否符合设计;安全预想、应急预案及应急材料设备是否到位;施工负责、技术、专职安全员、防护员是否到位;利用列车间隙顶进;专人定时检查轨面标高、架空支墩、线路几何尺寸。

6 八字墙施工 架空线路,开挖基坑;满足行车安全,拆除架空。

2.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的重点,事关工程主体结构寿命及铁路运营安全。

⑴控制依据:设计文件、合同、规范、标准、监理规划及细则。

⑵控制内容:主要从影响质量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方面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承包商现场质量、技术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人员资质、施工方案和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控制措施报审;进场机械设备报验;进场主要材料报验;隐蔽工程及工序报检;测量放线成果审核;施工单位试验室(含外委)审核。

⑶控制方法:审核书面文件报表与现场检查试验相结合;总监全面检查与重点部位现场监理旁站监督相结合;施工单位自检与监理验收相结合。

⑷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

①工作坑:基坑位置、尺寸、标高、地质情况、临时排水系统。

②模板制作及安装:尺寸、标高、预埋件位置;强度刚度稳定性;模板内部清理;安装误差。

③钢筋:品种、规格、尺寸、搭焊接长度。

④混凝土:水泥品种、标号、砂石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比例、混凝土运输、入模温度。

⑤防水层质量控制点:材料质量、基层平整度、施工工艺。

3.进度和投资控制

⑴进度控制:依据合同工期,考虑防洪、春运对施工工期的影响。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控制:

首先,审核并优化进度计划。分析投入机具、材料、人力是否满足要求,并适当储备。

其次,编制进度控制方案。从技术上分析计划的可行性;从合同和经济上制定约束措施。

第三,检查督促落实。

⑵投资控制:主要依据施工合同和投标文件,严格控制变更,按期对合格工作量结算。

三.重视资料管理

1.监理资料应符合《铁路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规程》有关规定;

2.日常资料专人负责及时收集;

3.阶段性资料应做到:月报总监组织,按时编报;工程预验收后编写质量评估报告;监理工作结束编报监理工作总结。

4.监理档案编制和保存执行《建设文件归档整理规范》有关规定。

四.巩固成效与改进不足

1. 巩固成效

⑴ “三控”得到有效控制。我公司所监理的下穿铁路框架桥项目,未出现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得到建设单位的肯定。

⑵监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得到提高,自觉、主动服务业主意识得到加强。

2.改进不足

⑴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需全面提高。监理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懂《监理规范》、《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总监安排监理人员应根据专业特点及个人专长合理配置。

⑵监理事前控制、主动控制还有待加强,提前制定并落实纠偏预案,确保框架桥就位误差满足验标规定。

⑶收集资料的及时性、闭合性和可追溯性还有待加强。

总之,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桥施工监理应严格执行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四控制”原则,加强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最大限度为业主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可计量、措施项目、结算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简称计价规范)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自开始实施至现在,多数同行认为采用新计价规范,其可计量的措施项目应按实结算,少数同行认为可计量的措施项目应结合合同条款及计价规范来处理,特别是在合同中未约定的情况,对可计量的措施项目应如何结算存在比较大的争议。笔者经过反复阅读计价规范和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归类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合同中约定了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结算条款;第二种情况:在合同中未约定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结算条款,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谈谈笔者的想法及观点。

一、在合同中约定了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结算条款

一般情况来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组成及解释顺序为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和要求、图纸、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其他合同文件。计价规范属于合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解释顺序在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之后,应以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约定为准,所以无论对计价规范的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结算何种理解,应按合同约定的条款办理结算。

二、在合同中未约定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结算条款

如在合同中未约定,其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的结算应依据计价规范相关规定执行,因为计价规范属于合同的技术标准。自计价规范实施至现在,很多同行们认为可计量的措施项目应依据发、承包双方确认的工程量和综合单价计算,同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宣贯辅导教材》第67页也这样解释,这是从计价规范的“可计量”三个字得出来的结论,没有全面、系统地阅读与理解。笔者在计价规范开始实施也是这样理解,曾经在招标答疑期间,以标前疑问形式向招标方提出可计量的技术措施项目没有工程量,请招标方补充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的工程量,最终招标方按标前疑问的要求补充了工程量,当收到答疑时,心里还美滋滋的,后来对计价规范重新阅读与理解,得出的结论与以前的理解相反,主要依据如下:

1、清单编制

计价规范第3.3.2条:“措施项目中可以计算工程量的项目清单宜采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方式编制,列出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则可计量的措施项目清单只提供“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其工程量不需要提供,投标单位应依据计价规范4.3.5条自主确定工程数量,由投标单位填写的数量风险应由投标单位承担,不应由招标人承担。笔者以前以标前疑问形式向招标方提出可计量的措施项目没有工程量是不对的。

2、投标报价

计价规范第4.3.5条:“投标人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对招标人所列的措施项目进行增补。措施项目费应根据招标文件中措施项目清单及投标时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按本规范第4.1.4条的规定自主确定”,特别强调“自主确定”。即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的工程量应由投标单位根据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填写,也可以对措施项目进行增补,则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的数量、价格的风险不应由招标人承担,应由投标单位承担。如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的数量由发包人提供,出现可计量的措施项目的数量不足,根据计价规范第4.3.5条“对招标人所列的措施项目进行增补”,投标单位也应该自行补充。

杭州、台州等地区管理部门依据计价规范编制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施细则》,实施细则规定“措施项目清单费用,投标人应根据招标人提供的措施项目清单和投标人自行确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填报数量和价格,不发生的措施项目金额以“O”计价。投标人可补充措施项目”,说明部分地区管理部门与本文的理解是一致的。

3、措施项目调整

应依据计价规范4.7.4 条“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引起措施项目发生变化,造成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变更,原措施费中已有的措施项目,按原措施费的组价方法调整;原措施费中没有的措施项目,由承包人根据措施项目变更情况,提出适当的措施费变更,经发包人确认后调整”,所以只有发生了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的工程变更,才能调整措施项目费用。

4、竣工结算

计价规范4.8.4条“分部分项工程费应依据双方确认的工程量、合同约定的综合单价计算;如发生调整的,以发、承包双方确认调整的综合单价计算”,4.8.5条“措施项目费应依据合同约定的项目和金额计算;如发生调整的,以发、承包双方确认调整的金额计算”。在计价规范中分部分项工程明确按双方确认的工程量、综合单价结算,措施项目费(含可计量的措施项目)应依据合同约定的项目和金额结算,而不是双方确认的工程量、综合单价。

综合上述,在清单编制阶段,可计量的措施项目清单不提供工程量;在投标报价阶段,应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自主确定工程量及综合单价,工程量由投标人填写;措施项目调整只有在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的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可以调整措施费用;特别是竣工结算,措施项目费应依据合同约定的“项目”和“金额”计算。如发生调整,应按第4.7.4条原则调整。所以合同未约定,可计量的措施项目清单在未发生变更或漏项的情况下,可计量的措施项目费用不应调整,统称为包干。如发生变更或漏项的情况,只能调整变更和漏项部分的措施费用。

参考文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宣贯辅导教材(GB50500-2008)

《标准招标文件》(2007)

篇4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监理;施工质量;工作交底;预防为主;质量为本;制度建设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使得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加大基础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等重大决策成败的关键。

1 监理细则的制定

根据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为指导监理业务的进行,监理单位需在监理规划的指导下,依据施工承包合同,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规范、法规和设计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专业、分阶段编制相应的监理细则,并根据制定的监理细则规范地开展监理工作。监理细则是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专业的监理工作制定的,指导监理人员开展监理业务的文件,要求有较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如果把工程监理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监理实施细则就好比施工图设计,它与监理规划的关系是施工图与初步设计的关系。

1)监理细则要达到具体指导监理业务开展的基本作用和功能,围绕实现项目总目标而开展的各项监理工作都应有具体的监理实施细则,其作用是指导监理人员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应当做到哪些工作,由哪一级监理人员来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工作,如何做好这些工作。

2)监理细则应具有展示监理单位的实际水平和展示监理人员素质的作用要求,充分展示自己的实际水平,并得到社会认可,可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因此,监理细则的编写,也是监理业务发展的需要。编写人对工程标准和工程合同的熟悉程度,对拟建工程的分析和理解水平及其监理工作经验等都会对监理细则编写产生全面的影响。通过监理细则,监理单位及个人的水平能力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来。

3)监理细则应具有监理工作交底的作用。工程项目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充分与施工单位沟通,使其了解监理工作的要求和工作程序,即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作。在每一个质量工序开工前,对监理基本工作程序进行细化是监理细则实施的重要部分。监理细则是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沟通的最好资料。同时通过监理实施细则,建设单位可以了解监理单位怎样来协助其实现总目标,有利于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的沟通,有利于取得业主对监理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4)监理细则的编写应具有针对性:一是针对本工程的施工合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设计图纸要求等;二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特点来写;三是监理单位对自己在监理实施过程中要开展的工作编写。

5)监理细则的内容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监理细则针对某项专业工程而编制的,具体的操作需视不同项目的不同条件有所侧重,具体编制是根据各专业工程施工的程序、规范验收标准及易出现的问题编制;具体的实施措施在空间上指某分部分项,在时间上指短时间内的控制措施。对于将要监理的项目,应从准备阶段人手沿着工序施工的程序,对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加以监理,直至该工序的完成,中间过程中哪些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哪些可以一带而过,哪些可能引起影响施工,或影响施工的其它因素,应该如何控制其影响,如何对其进行监理都应一一编入监理细则,现场监理员按此实施细则可进行监理。

2 事前控制具体措施

2.1 审查施工单位技术资质,健全质量保证系统

对施工单位技术资质的审查,包括监理工程师对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技术素质、施工队伍技术资质的审查。

针对施工单位非法挂靠、层层转包等不良现象,监理工程师对待任何分包单位,要同对待总包单位一样,按照合同条件,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分包单位可能由于他们进入合同施工的时间较晚,对合同条件可能还不够熟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监理工程师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就更为重要。监理工程师对分包商的管理,应当注意:

1)在分包单位进场后,由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工程师要求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交待各项监理程序,并要求分包单位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一经发现分包单位有违反监理程序的行为,应立即停止他们的施工。

2)监理工程师应建议总包单位要求分包商参加工地例会。分包单位参加工地例会,不仅便于检查他们的工作,同时,能够帮助分包单位了解整个工程,从而认识到他们分包的项目与整个工程的关系,提高其执行工程计划的自觉性。

监理工程师组织和协助施工单位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组织、实验室、自检程序、质量保证措施、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的职权等内容。

2.2 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并有公司质检部门专职质检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监理工程师拒绝验收。

2.3 严格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情况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供应及时可防止偷工减料,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首先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其次,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凡是订购的,都应经监理工程师对样品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均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书或技术说明书,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抽检,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对工程中所使用的永久性设备,应按照经过审批同意的图纸采购或定货,设备到货后,监理工程师应立即进行检查和验收。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均应由监理工程师审核其技术鉴定书,并经实验验证后方可采用。

3 结束语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性和安全性。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没有工程进度、没有社会信誉。因此,监理工程师按照监理规划的具体要求,编制专业监理细则,并根据其具体内容,对工程项目质量做好事前预防控制,从而使工程监理对施工项目把好质量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杜绝“豆腐渣”工程。

【参考文献】

[1]刘贞平.建设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实施细则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315-01

为统一规范公司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采集项目)管理程序,加强内控管理,确保建设质量,防范经营风险,公司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流程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标准化验收实施细则》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管理资料模板》。

一、严格实施采集项目全过程管理

本单位应严格按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流程图》规定的程序和管理要求,实施采集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程序规范、管理到位。

(1) 项目立项。项目立项是采集项目合法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保证。各单位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项目管理办法》(国家电网营销〔2011〕4号)相关要求,严格执行营销项目储备制度,对未纳入公司营销项目储备库的项目,不予立项。

(2)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方案设计、招标采购、合同签订、检测验收、物资领用、开工手续办理等工作。

①各单位应按照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技术标准,组织制定采集项目建设典型方案;各建设管理单位按照典型方案和技术标准要求,组织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现场勘查和施工图设计,明确客户信息、设备选型、安装位置、物料需求等内容,编制项目概算。

②招标采购包括采集项目涉及物资和服务(设计、施工、监理等)的采购,其过程应按照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要求,由统一组织招投标。采集项目强制实行监理制度。

③物资合同签订应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物资合同承办管理办法》(国家电网物资〔2011〕1173号)及公司相关要求;签订的施工合同应包括工程范围、工程量、合同金额、质量要求、工期要求、违约责任、安全协议等内容。

④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坚决杜绝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的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挂网运行。

⑤建设管理单位应建立有效的项目物资领用管理机制,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确保项目物资的合理有效利用;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物资需求计划,办理领料手续,按时领料。

⑥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履行完整的开工手续,编制施工方案和工程开工报告,其中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应符合公司安全工作规程要求,经建设管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组织现场施工。

(3)现场施工。建设管理单位应做好施工组织工作,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建立完善过程管控机制,准确掌握施工情况,科学组织施工力量,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物资供应等问题进行定期分析和协调,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开展现场安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以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安装规范、验收标准、安全作业要求等内容为重点,施工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现场施工应严格执行计量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程序及要求,作业质量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标准化验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

(4)竣工验收。采集项目竣工验收应严格按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标准化验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实行标准化验收。竣工验收分为单元工程验收和单项工程验收。

①单元工程验收是由建设管理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完成的最小综合体的验收,一般以台区划分;验收内容以工程质量和工程量核查为主。

②单项工程验收是采集项目内审的前提条件,由建设管理单位组织监理、运行等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完成的若干单元工程进行总体验收,一般以标包划分(各单位根据项目管理模式的不同,合理确定相应的单项工程);验收内容侧重于工程管理及工程质量核查。

③对2013年及以后实施的采集项目,单项工程验收应在单元工程验收后开展;对2013年之前已完成采集建设任务但未开展竣工验收的,可直接组织进行单项工程验收,单元工程总数为5项以上的单项工程,验收样本数量应不低于的10%且不少于5项,且覆盖所有建设方案类型;单元工程总数为5项以下的单项工程,必须全部验收。

(5)项目内审。项目内审工作是采集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重点内控环节,应在完成单项工程竣工验收的基础上开展。

①组织方式。项目内审工作应由建设管理单位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统一组织开展,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承担具体审查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可列入采集项目管理费用。

②程序和方法。单项工程验收合格并办理完成相应物料退领手续后,由建设管理单位组织采集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监理等单位(以下简称工程参建单位)编制工程结算资料,并组织开展内部审查,出具内审报告。建设管理单位根据内审报告的整改意见,督促各工程参建单位严格落实、限期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回查,确保内审工作取得实效。项目内审可采用资料核查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③内容和报告。项目内审应重点审查招标及合同管理、造价管理、物资管理、资金管理、验收管理等内容,根据审查结果出具内审报告,并作为工程结(决)(六)算的必备条件。报告格式及内容参见《国家电网公司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审〔2012〕196号)。

竣工结(决)算。完成项目内审并整改合格后,建设管理单位应尽快组织各工程参建单位办理竣工结(决)算手续,编制竣工(结)决算报告,涉及固定资产的应及时办理资产登记手续。

二、规范项目资料管理

项目管理资料是采集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采集项目管理全过程,做好项目管理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是保证项目验收及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各单位应按照采集项目管理资料模板,规范采集项目各管理环节的记录资料格式及内容,明确其执行责任主体。

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

为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简称采集项目)建设质量,规范现场施工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依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等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编制现场施工验收标准。

篇6

1.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其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的扩建和维修、改建都必须以建筑工程档案资料为基础,从而必须加强和重视建筑施工中资料管理工作。2.城市防灾和灾后重建的基础资料。建筑工程资料在城市预防自然灾害和城市灾后重建中,可以帮助建设部门针对性的提出改建计划书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针对建筑工程的薄弱环节,制定预防应急预案。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工程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建筑的本来面目,促进重建工程制定合理的方案。3.建筑工程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支持。建筑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和后期的维护、管理中都离不开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依据。在出现问题时首先就是查阅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所以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二、建筑施工中资料的内容构成

1.施工资料的形成过程及相关资料。建筑工程施工资料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工程项目逐步成型的一个过程,由此施工资料的管理与工程的施工是同步,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各方主体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都会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形成规范的建筑工程资料。所以在各方主体的工作过程中,会形成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工程资料。施工方的资料主要体现的是实体施工质量方面的资料;监理方体现的资料主要是监督过程中形成的管理资料;建筑单位体现的资料既是监督检查资料。由此,各方主体形成的资料都必须真实、完整、清晰。2.施工资料形成的内容。施工资料形成的内容比较复杂多样化。施工单位的文件资料主要体现的是施工方案的形成、向单位相关部门报审、修改以及方案通过形成的技术交底资料。而施工物资资料,主要包括的是相关质量的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质量认定书、产品许可证以及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此外,还包括相关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检验证、质量证明、材料、配件检验记录以及设备进场调试记录等。3.竣工图归档。竣工图是归档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在工程项目建成之后,竣工图是最直观的追溯文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施工技术变更、设计变更等不确定因素,但是这些变更都会清晰的显示在竣工图中,所以竣工图是建设项目维修、保养、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故重视和加强竣工图归档工作的管理,并且保证竣工图的有效性、真实性是我们工作关键。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竣工图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综合竣工图。室外专业竣工图以及专业竣工图。如果不是改变原设计结构、工艺等一般性变更直接在图纸上进行标注,但凡涉及到结构、工艺、管线等重要部位的变更,必须由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图纸,并且标明变更内容。总之,不断加强建筑施工资料管理是一项需要不断深化完善的工作,我们必须做到及时、完整、有序以及全方位的进行施工资料管理,不断提高施工资料管理人员的意识和规范化管理责任。

三、深化建筑施工资料管理的对策

1.强化施工管理人员及资料管理。加强对资料管理人员有关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相关文件的培训,促进资料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资料管理员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从根本上对施工资料进行全面整合和梳理。对已经交回的归档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及时补充缺失内容,形成标准化的文件。这样不仅可以完善施工资料,而且为施工档案的整体提供的参考。对于一些技术复杂,包含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的施工资料应该特别重视,通过严格的资料管理制度保证资料的有效作用。2.强化参建各方的沟通。加强与参建各方的沟通与联系,尤其是对于分包方的资料管理应规范、有序地进行,不能事中不管理,事后满后抓。将奖惩机制与施工管理资料挂钩,既起到约束作用又起到督促作用,从而纠正资料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3.做好建筑施工档案资料的监理工作。3.1施工合同文件资料的管理和运用。在项目监理部分进场之后,应该将项目施工合同资料进行及时搜集,并且明确了解双方合同承包的工程范围,还要熟悉合同工期、工程质量验收、合同价款、支付、材料设备供应等内容,将这些内容都要纳入监理工作资料范围。所以监理工程师要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施工合同,确保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3.2对《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正确认识和运用。3.2.1《监理规划》需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并且明确监理机构的工作目标,确定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内容、方法和措施。正确的运用《监理计划》,会使监理工作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预控性。所以总监理工程师必须熟悉整个项目的基本概况和特点,明确监理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工作制度,使监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3.2.2《监理实施细则》是在相应工程施工开始前或对专业性较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以《监理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工程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为依据进行编写。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写要体现专业工程的特点、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要点、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等内容。《监理实施细则》的运用,是在所监理的专业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实施细则》开展监理工作。4.加强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实现了项目的施工过程随时随地进行监控。例如在施工现场安装相应的摄像头,并且与后台的网络平台连接起来,各方主体都可以从网络平台获得自己需要的影响资料,并且对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可以做到实时了解。同时在施工过中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此外影像资料可以与施工资料同时归档保存,比书面资料更直观的显示工作具体施工情况。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效力/过失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甲、乙、丙、丁、戊五个股东欲投资设立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甲、乙系中国人,丙、丁、戊系外国人。各方通过合同、章程对合资事项进行了约定。章程中明确,甲、乙各占股份30%,丙占20%,丁、戊各占10%;任何一方如将股份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必须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该合同、章程经审批机关审批同意,企业于是得以成立。

      甲在企业成立两年后与另一人己(中国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将其在合营企业中的全部股权以1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己。该合同获得了乙、丁、戊同意。其后,己交付了转让款。但甲因股价上涨,拒绝办理报批手续,己在与甲协商未果情形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履行合同。甲提出,因股权转让合同未经行政机关审批,应属无效。己则提出,合同虽未经审批,但外商投资企业章程对股权转让早有规定,且该章程也经过审批,故甲转让股权无须再办理审批变更手续。

      本案系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纠纷的一个缩影,里面涉及诸多疑难问题需要分析和探讨。

      二、企业章程对股权转让的预设性规定与按行政审批的碰撞与冲突

      企业章程是股东行为的指针。因此,章程的规定对全体股东具有效力。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3条之规定,合营各方签订的合营协议、合同、章程,应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13条、第14条规定,合营企业章程应当包括股权转让的规定,合营企业章程经审批机构批准后生效。显然,外商投资企业章程应当包括股权转让的内容,且必须经行政机构审批后才能生效。然而,《实施细则》第20条规定,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的,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并报审批机构批准,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具体到本案,对甲按照企业章程规定转让股权于己是否还需要办理审批手续存在两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既然章程在企业成立前已通过审批,表明审批机关已同意股东可按照企业章程规定转让股权,而甲的行为完全符合章程规定,故无需再办理审批手续;

      观点二认为,既然《实施细则》第20条对此有着明确规定,该章程即使经过了审批,甲与己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还是必须经过审批。

      笔者认为,外商投资企业章程所涉及的股权转让有三种情形:(1)章程的规定与《实施细则》规定完全一致,即要求股东转让股权时得到其余所有股东的同意;(2)章程的规定与《实施细则》不一致,如本案中章程规定,任何一方如将股份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即可;(3)章程对股权的转让根本未涉及。因此,笔者在探讨上述两种观点时,结合章程规定的具体情形予以分析。

      (一)对《实施细则》冲突条款的梳理与把握

      《公司法》第218条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显然,外商投资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存在。其既可享受税收上的种种优惠,即学界通称的“超国民待遇”;又有着投资范围的限制,即国家出于安全或控制经济命脉的考量,禁止企业涉足某些领域。在外商投资企业成立后,随着股东股权的转让,企业的性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本可享受的待遇可能会随之丧失,一些被禁止投资的领域可能又面临开放。由于股权的转让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行政机关对此进行审批和把关就成为必要,而这只能在具体的转让行为发生时才能实现,抽象的企业章程规定不足以体现上述目的,况且当事人是否按章程行事本身就是一个需审查认定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二更符合立法的意图。

      (二)章程对股权转让的个性化规定与《实施细则》第20条不一致时的处理原则

      事实上,企业章程对股权转让的规定并非皆和《实施细则》第20条完全一致,从《实施细则》第13条规定分析,企业章程可对股权转让作出不同的规定。股权转让行政审批的出发点在于保证外商投资企业的性质、外商投资比例的限制以及外商投资产业不随之发生变动。因此,只要股权的转让不与上述事项相悖,应当允许章程对此作出个性化的规定。否则,不但导致同一法律规范内部之间的不统一,也易造成实践适用的混乱。本案中甲将股份转让给己,已经获得乙、丁、戊同意,虽丙未同意,但甲的行为已符合章程规定的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甲的转让行为对上述事项也不产生影响,故行政审批机构不能以甲的行为未获得其他所有股东的同意为由,否定其效力。进一步分析,《实施细则》第20条的规定本身就存在问题。其在第1款中规定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股权,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在第2款中又规定,合营一方转让其股权时,合营他方有优先购买权。既然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合同需其余所有股东同意,表明其余所有股东皆赞成其将股权转让给第三人,优先购买权的规定岂非毫无意义?

      三、未经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和解析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签订后,签约一方往往因种种原因,拒绝办理审批手续,另一方在协商未果情形下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履行审批手续,法院在作出判决前必须先行认定该合同的效力,而法院对此的观点并不统一。例如在台湾友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常州市河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案件中,[1]法院内部就存在三种观点:

篇8

GSP实施细则详解 20xx年最新版本 GSP实施细则详解(一)为贯彻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推进广大药品经营企业的GSP改造,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素质,规范市场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印发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以下是有关人士对《细则》主要内容的解答。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领导组织的具体职能是如何规定的?

答:《细则》第五条规定其具体职能是:1.组织并监督企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2.组织并监督实施企业质量方针;3.负责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设置,确定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能;4.审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5.研究和确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6.确定企业质量奖惩措施。

问:药品的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细则》第七条规定其职能是:1.贯彻执行有关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2.起草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指导、督促制度的执行;3.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质量审核;4.负责建立企业所经营药品并包含质量标准等内容的质量档案;5.负责药品质量的查询和药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报告;6.负责药品的验收和检验,指导和监督药品保管、养护和运输中的质量工作;7.负责质量不合格药品的审核,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8.收集和分析药品质量信息;9.协助开展对企业职工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10.其他相关工作。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八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2.质量体系的审核;3.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的质量责任;4.质量否决的规定;5.质量信息管理;6.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7.质量验收和检验的管理;8.仓储保管、养护和出库复核的管理;9.有关记录和凭证的管理;10.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11.有效期药品、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的管理;12.质量事故、质量查询和质量投诉的管理;1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规定;14.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管理;15.质量方面的教育、培训及考核的规定。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六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设置质量管理机构,机构下设质量管理组、质量验收组。批发企业和直接从工厂进货的零售连锁企业还应设置药品检验室。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经营规模设立养护组织。大中型企业应设立药品养护组,小型企业设立药品养护组或药品养护员。养护组或养护员在业务上接受质量管理机构的监督指导。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以及质量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九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大中型企业应具有主管药师(含主管药师、主管中药师)或药学相关专业(指医学、生物、化学等专业,下同)工程师(含)以上的技术职称;小型企业应具有药师(含药师、中药师)或药学相关专业助理工程师(含)以上的技术职称;跨地域连锁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人,应是执业药师。

《细则》第十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是执业药师或符合《细则》第九条的相应条件。

《细则》第十一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药品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应符合《细则》第九条的相应条件。

《细则》第十二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药师(含药师、中药师)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中专(含)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以上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在职在岗,不得为兼职人员。

《细则》第十三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药品验收、养护、计量和销售工作的人员,应具有高中(含)以上的文化程度。以上人员应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含)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细则》第十四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检验、验收、养护及计量等工作的专职人员数量,不少于企业职工总数的4%(最低不应少于3人),零售连锁企业此类人员不少于职工总数的2%(最低不应少于3人),并保持相对稳定。

《细则》第十五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检验的人员,每年应接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从事验收、养护、计量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接受企业组织的继续教育。以上人员的继续教育应建立档案。

《细则》第十六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质量管理、药品检验、验收、养护、保管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工作的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仓储设施、仓储条件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十七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经营规模设置相应的仓库,其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大型企业不应低于150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应低于100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应低于500平方米。

《细则》第十八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所经营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的仓库。其中冷库温度为2℃~10℃;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常温库温度为0℃~30℃;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检验室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十九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设置的药品检验室应有用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滴定液标定的专门场所,并有用于易燃易爆、有毒等环境下操作的安全设施和温、湿度调控的设备。药品检验室的面积,大型企业不小于15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小于10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小于50平方米。

《细则》第二十条规定:药品检验室应开展化学测定、仪器分析(大中型企业还应增加卫生学检查、效价测定)等检测项目,并配备与企业规模和经营品种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小型企业:配置万分之一分析天平、酸度仪、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片剂崩解仪、澄明度检测仪。经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水分测定仪、紫外荧光灯和显微镜。

中型企业:在小型企业配置基础上,增加自动旋光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锅、高温炉、超净工作台、高倍显微镜。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生物显微镜。

大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配置基础上,增加片剂溶出度测定仪、真空干燥箱、恒温湿培养箱。

GSP实施细则详解(二)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验收养护室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在仓库设置验收养护室,其面积大型企业不小于5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小于4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小于20平方米。验收养护室应有必要的防潮、防尘设备。如所在仓库未设置药品检验室或不能与检验室共用仪器设备的,应配置千分之一天平、澄明度检测仪、标准比色液等;企业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水分测定仪、紫外荧光灯、解剖镜或显微镜。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中药饮片分装设施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分装中药饮片应有固定的分装室,其环境应整洁,墙壁、顶棚无脱落物。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配送设施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设置单独的、便于配货活动展开的配货场所。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进货质量管理程序是什么?

答:《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购进药品应按照可以保证药品质量的进货质量管理程序进行。此程序应包括以下环节:

(一) 确定供货企业的法定资格及质量信誉。

(二) 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

(三) 对与本企业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

(四) 对首营品种,填写首次经营药品审批表,并经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企业主管领导的审核批准。

(五) 签订有明确质量条款的购货合同。

(六) 购货合同中质量条款的执行。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购销合同中应明确哪些质量条款?

答:《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购货合同中应明确质量条款。

(一) 工商间购销合同中应明确:

1. 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2. 药品附产品合格证;

3. 药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二) 商商间购销合同中应明确:

1. 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2. 药品附产品合格证;

3. 购入进口药品,供应方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

4. 药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对购进记录应如何管理?

答:《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购进药品,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

记录应注明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等项内容。购进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特殊管理的药品及首营品种,应如何进行质量验收?

答:《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验收人员按进货验收的规定验收,必要时应抽样送检验部门检验。

《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对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首营品种应进行内在质量检验。某些项目如无检验能力,应向生产企业索要该批号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或送县以上药品检验所检验。

问:《细则》对药品检验的批数、原始记录、仪器设置的管理,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药品抽样检验(包括自检和送检)的批数,大中型企业不应少于进货总批次数的1.5%,小型企业不应少于进货总批次数的1%。

《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药品检验部门或质量管理机构负责药品质量标准的收集。

《细则》第三十六条规定:药品检验应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并做到数据准确、内容真实、字迹清楚、格式及用语规范,记录保存5年。

《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用于药品验收、检验、养护的仪器、计量器具及滴定液等,应有使用和定期检定的记录。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时,应主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检查?

答:《细则》第二十九条指出,药品质量验收,包括药品外观的性状检查和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包装、标识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一) 每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二) 药品包装的标签和所附说明书上,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有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标签或说明书上还应有药品的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

(三) 特殊管理药品、外用药品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说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上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

(四) 进口药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

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以上批准文件应加盖供货单位质量检验机构或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

(五)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中药材标明品名、产地、供货单位;中药饮片标明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在包装上还应标明批准文号。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验收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三十条规定:药品验收应做好记录。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

GSP实施细则详解(三)问:《细则》对药品的储存与养护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药品储存时,应有效期标志。对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效期报表。

第三十九条规定:药品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第四十条规定:药品储存应实行色标管理。其统一标准是: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为黄色;合格药品库(区)、零货称取库(区)、待发药品库(区)为绿色;不合格药品库(区)为红色。

第四十一条规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凭销售部门开具的退货凭证收货,存放于退货药品库(区),由专人保管并做好退货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药品,由保管人员记录后方可存入合格药品库(区)、不合格药品由保管人员记录后放入不合格药品库(区)。

退货记录应保存3年。

第四十二条规定:不合格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库(区),并有明显标志。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应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

第四十三条规定:对库存药品应根据流转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中,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应进行抽样送检。

第四十四条规定:库存养护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悬挂明显标志和暂停发货,并尽快通知质量管理机构予以处理。

第四十五条规定:应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记录。如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问:《细则》对药品的出库与运输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药品出库时,应按发货或配送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或配送,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一) 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参漏;

(二) 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三) 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

(四) 药品已超出有效期。

《细则》第四十七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在药品出库复核时,为便于质量跟踪所做的复核记录,应包括购货单位、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销售日期、质量状况和复核人员等项目。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配送出库时,也应按规定做好质量检查和复核。其复核记录包括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出库日期,以及药品送至门店的名称和复核人员等项目。

以上复核记录按《规范》第四十五条的要求保存。

《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药品运输时,应针对运送药品的包装条件及道路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药品的破损和混淆。运送有温度要求的药品,途中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或冷藏措施。

问:药品批发及零售连锁企业对药品销售记录应如何进行管理?

答:《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应按规定建立药品销售记录,记载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购货单位、销售数量、销售日期等项内容。销售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问:药品批发及零售连锁企业对于售出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应做哪些工作?

答:《细则》第五十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规定和企业相关制度,注意收集由本企业售出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不良反应情况,应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企业规模和管理需要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其职能与本细则第七条相同。小型零售售如果因经营规模较小而未能设置质量管理机构的,应设置质量管理人员,其工作可参照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及药品零售连锁门店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大中型企业应具有药师(含药师和中药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小型企业应具有药士(含药士和中药士)以上的技术职称。

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应由具有药士(含药士和中药士)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细则》第五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药品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药师(含药师和中药师)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中专(含)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

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药品验收工作的人员以及营业员应具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如为初中文化程度,须具有5年以上从事药品经营工作的经历。

《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质量管理、药品检验和验收工作的人员以及营业员应经专业或岗位培训,并经地市级(含)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发给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在职在岗,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

《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质量管理、验收人员和营业员应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五条和五十六条中的相关规定。

GSP实施细则详解(四)问: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五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有关业务和管理岗位的质量责任;(二)药品购进、验收、储存、陈列、养护等环节的管理规定;(三)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的规定;(四)药品销售及处方管理的规定;(五)拆零药品的管理规定;(六)特殊管理药品的购进、储存、保管和销售的规定;(七)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的规定;(八)质量信息的管理;(九)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规定;(十)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管理;(十一)服务质量的管理规定;(十二)经营中药饮片的,有符合中药饮片购、销、存管理的规定。

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质量管理制度,除不包括购进、储存等方面的规定外,应与药品零售企业有关制度相同。

问:《细则》中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企业人员的管理方面,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照本细则第十五条的要求,对企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对照本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相关人员以及营业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营业场所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六十条规定,用于药品零售的营业场所和仓库,面积不应低于以下标准:(一)大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100平方米,仓库30平方米;(二)中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50平方米,仓库20平方米;(三)小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40平方米,仓库20平方米;(四)零售连锁门店营业场所面积40平方米。

《细则》第六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营业场所应宽敞、整洁,营业用货架、柜台齐备,销售柜组标志醒目。

问: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设施设备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六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配备完好的衡器以及清洁卫生的药品调剂工具、包装用品,并根据需要配置低温保存药品的冷藏设备。

《细则》第六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销售特殊管理药品的,应配置存放药品的专柜以及保管用的设备、工具等。

《细则》第六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的仓库应与营业场所隔离,库房内地面和墙壁要平整、清洁,有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细则》第六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设置药品检验室的,其仪器设备可按本细则第二十条对小型药品批发企业的要求配置。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药品购进、验收、配送工作,作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细则》第六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本细则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的要求购进药品,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2年。药品零售连锁门店不得独立购进药品。

《细则》第六十七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本细则第二十二九条、三十条、三十二条的相关要求进行药品验收。

《细则》第六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在接收企业配送中心药品配送时,可简化验收程序,但验收人员应按送货凭证对照实物,进行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商以及数量的核对,并在凭证上签字。送货凭证应按零售企业购进记录的要求保存。

验收时,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及时退回配送中心并向总部质量管理机构报告。

《细则》第六十九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购入首营品种时,如无进行内在质量检验能力,应向生产企业索要该批号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或送县以上药品检验所检验。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储存,作出了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储存药品,应按本细则第三十八条、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二条、四十五条进行。

对储存中发现的有质量疑问的药品,不得摆上柜台销售,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问: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陈列药品方面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营业店堂陈列药品时,除按《规范》第七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做到:

(一) 陈列药品的货柜及橱窗应保持清洁和卫生,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二) 陈列药品应按品种、规格、剂型或用途分类整剂摆放,类别标签应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三) 对陈列的药品应按月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药品销售方面,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七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国家药品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销售药品。

(一) 营业时间内,应有执业药师或药师在岗,并佩戴标明姓名、执业药师或其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

(二) 销售药品时,应由执业药师或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签字后,方可依据处方调配、销售药品。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

(三) 处方药不应采用开架自选的销售方式。

(四) 非处方药可不凭处方出售。但如顾客要求,执业药师或药师应负责对药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指导。

(五) 药品销售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方式。

《细则》第七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合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服务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照本细则第五十条,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

《细则》第七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营业店堂内进行的广告宣传,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细则》第七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在营业店堂明示服务公约,公布监督电话和设置顾客意见簿。对顾客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应认真对待,详细记录,及时处理。

问:《细则》中提到的批发企业指的是什么?

答:《细则》中提到的批发企业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或是非专营药品的企业法人下属的药品批发企业。

问:《细则》中提到的企业规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细则》第七十八条指出,细则中所指企业规模的含义是:

(一) 药品批发或零售连锁企业

1. 大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20xx0万元以上;

2. 中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0万元~20xx0万元以下。

3. 小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

(二) 药品零售企业

1. 大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

2. 中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1000万元;

篇9

【关键词】:工程监理;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监理属于技术服务性工作,是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方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知识、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将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的一项工作。

一、工程监理的特征

在分析工程监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前,首先对工程监理的特征进行阐述。根据理论和实际可知,工程监理具有如下特征:工程监理的委托权由建设单位拥有,建设单位为了选取有资格和能力并且与施工现状相匹配的工程监理单位,一般以招标的形式进行选择,通过有偿的方式委托这些机构对施工进行监管理;工程监理工作涉及范围大,监理单位除了工程质量之外,还需要对工程的投资、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监理范围由工程监理合同、相关的法律规定、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承发包合同决定;工程监理单位在建立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维护的其不仅仅是建设单位的利益,还需要公正地考虑施工单位的利益;工程监理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桥梁,各个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离不开工程监理单位。

二、工程监理在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作用

(一)前期工程投资决策中工程监理的作用

1、保证建设工程投资科学性

工程监理企业可协助建设单位选择适当的工程咨询机构或直接从事工程咨询工作,为建设单位投资决策提出建议,以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2、保证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要想保证保效益最大化,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眼考虑,在满足建设功能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建设投资额最少;在满足建设工程预定功能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建设工程寿命周期费用最少;建设工程本身的投资效益与环境、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工程监理会在这三方面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来控制各项使得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施工招投标阶段工程监理的作用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建筑市场走向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对降低工程造价、优选施工单位、提高工程质量、杜绝腐败等取得很大成就。监理在施工招投标阶段,应协助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公开进行工程招投标,协助建设单位进行报建、工程招标文件的审查、工程标底的编制和审查、施工准备工作、签订施工合同。

(三)工程监理在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作用

1、合同管理在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地位

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等目标,规定着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所以建设工程监理对合同的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广义地说,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全部工作都可以纳入合同管理的范围。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它作为其他工作的指南,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总控制和保障作用。在现代工程中,没有合同意识则项目整体目标不明;没有合同管理,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难以有高效率。

工程项目管理以合同管理作为起点。监理通过合同分析、合同资料、合同网络、合同实施控制和索赔管理等工作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同管理子系统。

2、工程监理协调工程各参与方关系的作用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都依靠合同确立相互间的关系。只有工程建设监理按照合同管理并一切从合同出发,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

(四)施工质量监控中工程监理的作用

我国在建设领域实行“三制”以来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的建设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都归功于管理的手段、指导思想和各项制度。

1、提前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

工程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重点在于事前控制、过程监控,在制定规划和细则中,建设监理应该考虑工程特点、工期、人力、自然、机械等多方面的因素找出该工程的重点分析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质量控制目标。建设工程监理只有提高工程质量控制的认识才能保证监理工作有效进行。“质量控制”是根本,要控制好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和管理,只有在对工程质量控制和承包商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的制度并通过自己的检查、检验、验收、等手段,促使施工方内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同时也实现了监理工作职责。

2、开工前期工程监理为保证工程质量所做工作

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承包商的开工申请后,对申报材料进行详细的审查和现场审对,确认手续完备,具备了开工条件即确认开工。这样既保证了工程项目的良好开端,也为下一步工序奠定了基础。

施工方案的审查是工程开工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监理工程师将要求承包商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使其质量控制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监理工程师并着重审查施工安排是否合理,施工机械和人员配制是否得当,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施工外部条件是否具备,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完备,同时协调承包商的质量控制目标与监理的质量控制目标相一致。

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包商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和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能否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

工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要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认真审核,并与投标文件相对照,看其项目经理、总工以及施工机械是否与投标时相一致,能否保证工程施工的需要。是否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的行为,如果有以上行为监理工程师应该及时制止。 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设计变更进行审核,及时与建设、设计和质量监督机构联系,对权限范围内合理的设计变更及时进行批复,不能审批的设计变更,按基建程序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处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工程监理对各参建方中所起到的协调作用

监理在承包商关系协调中所发挥的作用。监理与承包商的关系又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关系。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不仅与承包商共同确保工程质量优良,也要善于协调和承包商的关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做好。

监理与质量监督机构配合中所发挥的作用。质量监督作为政府行为具有强制力,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质量起着监督和检查的作用,与监理的质量控制目标相一致,具有指导监理工作的作用。因此,监理单位应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与质量监督机构一起,共同把工程质量控制好。

(五)工程进度控制中工程监理的作用

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是工程建设监理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中经常进行实际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及时纠偏,确保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和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1、进度控制过程中对工程的整体建设产生的影响

进度加快,需要增加投资,但工程能提前使用就可以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加快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则有可能影响进度。但如因质量的严格控制而不致返工,又会加快进度。监理工程师及监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对三个目标全面系统地加以考虑,正确处理好进度、质量和投资的关系,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2、对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对其进度进行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的重点。做好施工进度计划与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的衔接,并跟踪检查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在必要时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对于工程建设进度控制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建设监理在施工阶段要编制出进度控制工作细则。监理工程师受业主的委托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实施监理时,其进度控制的总任务就是:在满足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编制或审核施工进度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加以动态控制,以保证工程项目按期竣工交付使用。施工阶段在建设工程监理规划的指导下编制进度控制工作细则,进度控制工作细则应包含: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分解图;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深度;进度控制人员的具体分工;进度控制的方法;尚待解决的有关问题等。从这些监理业务性文件就可以看出贯穿了整个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也从这些进度控制细则的内容中显现出它协调着工程建设的速度,有着正确的指导意义。

工程建设监理在工程施工阶段要编制和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监理工程师及监理人员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去对施工进度计划认真审核:进度安排是否符合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中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开、竣工日期的规定;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造成业主违约而导致索赔的可能存在等等。通过这些审核就很轻易看出建设工程监理在施工阶段保证进度所起到的作用。

(六)工程监理在工程验收中的作用

监理工程师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以监理合同赋予的质量认证权,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进行工程质量验收,上道工序不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合格部位的工程量不赋予计量,并责令承包商限期进行整改、修复,直至工程质量合格。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要经联合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把质量关。

(七)信息管理中工程监理的作用

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方法是控制,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管理是工程监理任务的主要任务内容之一。及时掌握准确、完整的信息,可以使监理工程师能更灵活把握工程的各方面情况。这样保证了监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工程建设中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对工程建设影响很大,只有对这些因素信息及时搜集整理并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和找出应对的办法,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八)保修阶段监理的作用

保修就是施工单位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合同只对质量的要求,对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在规定的保修期内,进行维修、返工等工作。监理服务期应包括保修阶段,在保修阶段要公正、正确处理保修费用,要根据质量发生的原因、时间,按规定进行处理。保修期满,质量保修金顺利支付,监理合同、施工合同才能终止。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准备阶段要审批开工的各种书面材料并核实,在工程具体施工中要及时做好监理文件和各种记录以备验收和存档为以后提供参考。

三、促进工程监理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文阐述可知,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非常之大,而现阶段我国工程监理的发展速度却不是很快,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提高监理力度和效率,以保证工程质量。为促进我国工程监理的良性发展,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一)完善、规范工程监理法律、法规

现阶段,工程监理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使得很多不合法、不道德的监理机构鱼龙混珠,极大的影响、破坏了工程监理的力度和有效性。立法、执法机构应该严格规范、积极完善工程监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对违反监理法律法规行为的惩罚力度,用法律手段规范工程监理。

(二)增加对工程监理人员的培训投入

现阶段,监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相关的培训、资格考核机构都处于不完善状态,人员的培训和准入比较混乱,没有严格的标准和参考制度。所以,国家、建设单位等需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保证监理过程中真正做到确保工程质量。

(三)提倡监督,鼓励举报

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人们举报那些存在工程质量的施工、建设单位,积极支持和理解工程监理人员的工作,保证他们监理权力的实现,并且提供适当的举报奖励,呼吁工程监理的全民化。

【总结】

自从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推行以来,在建设工程中工程监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从多方面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使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保证了建设单位的利益,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程进度。随着监理工作的正规化与规范化以及其在工程建设中体现出的众多积极作用,在建设领域中受到更多、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得到了广大建设单位的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监理必定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鹃.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J].安徽建筑. 2007(06)

篇10

【关键词】 政府采购;作用;原因;对策

一、政府采购的定义及其作用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了日常的开展或者为实现政府执政的政治作用(比如促进廉政建设)、经济作用(比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民族工业)、民生作用(比如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环境作用(比如淘汰“三高”落后产能,促进环境和谐)等等,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关于政府采购制度的价值作用表述为:第一,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使之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第二,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保护政府采购各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价值作用;第四,增加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第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第六,保护环境,进行绿色采购;第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第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第九,保护民族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等。

从政府采购的现实情况看,以上几大作用,只有第一、第二项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并得到了部分实现,其他作用或者是不被重视,或者是在目前制度配置下难以实现。也就是说,政府采购的作用尚未得到最大程度和范围的发挥。

二、目前影响政府采购作用发挥的原因分析

1、政府采购的“财政目的”一股独大

(1)错误的理论指导。根据政府采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政府采购分为一般性政府采购和政策性政府采购两大类:一般性政府采购指政府在采购过程中,不考虑其他政策功能,仅以成本效益作为决定商品和服务供应厂商的唯一原则,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服务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公共政策功能的政府采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需要,比如充分就业、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发展等。

但是国内不少学者都将政府采购的行为和制度作为一种约束和规范政府购买活动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通过确立支出使用原则,约束政府部门的采购行为,实现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质优的商品和服务,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强化财政约束、调节政府经济运行、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这类观点将政府采购规范、效率和效益始终作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问题。认为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质优的商品和服务,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强化财政约束、调节政府经济运行、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这种以偏概全的理论能大行其道在于其很大程度的表达出了中央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但是对于政府采购其他作用的只字不提,并且上升为基本指导思想的理论无疑是有害的。

(2)各级政府在采购实践上的偏差。从这几年政府采购的实践看,由于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法制化、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在当今社会最容易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甚至诱发大的社会问题。尤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政府采购是最容易引发民众不满和上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的不满,加之其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法制化、资金使用效率与其他作用相比极容易考核与衡量(财政资金节约率甚至成为唯一的考核指标),所以政府采购的目的在实践中变成了单一、纯粹的财政资金使用合规性与效率效益性目的。

(3)上述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提起政府采购,“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法制化”总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殊不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法制化就其本质而言只是手段,而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只是政府采购诸多作用中的一种。所遵循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政府采购目的的单一化、弱化,排斥了政府采购其他功用的发挥和实现。

2、政府采购的规模不大,范围不广

(1)我国政府采购自1996年进行改革试点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基本上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并于2003年1月1日实施,政府采购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政府采购规模由1998年的31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5990.9亿元,2009年则突破7000亿元,每年财政资金节约率为10%左右。

然而,一般来讲,政府采购规模应占年度GDP的10%以上,或者占财政支出的30%到40%,我国政府采购支出占GDP或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远未达到此规模。例如2008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5990.9亿元,仅占当年GDP的2%,占当年财政支出的9.6%。2009年虽突破7000亿元,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仍有待提高。

(2)政府采购范围窄。一般来说,凡是属于政府事权范围内的采购事项,都应该纳入政府采购,包括纳入政府公共预算范围内的铁路、公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大型水库电站和涉及公共利益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保险等物品服务项目和国家管理的基础项目;目前,政府采购范围局限于一些一般性货物和小型服务项目上,政府采购领域过于狭窄;比较敏感的军工工程、劳务类政府采购尚未完全展开。对于一些关系到大众切身利益的农、林、畜、牧、水及医药类等方面的专款、国债资金等项作用政府采购未完全推行。占政府采购规模比例较大的财政拨款基本建设和维修项目没有完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另外,当前我国政府采购行为还存在重商品轻服务、重消费性商品轻生产、建设性商品的情况,轻服务则服务领域的采购减少甚至为空白,轻生产建设性商品则此领域内商品的采购难以扩大,这从客观上也影响到了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

(3)政府采购的范围不广、规模不大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了政府采购作用的实现。政府采购的范围不广,比如采购资金巨大的工程采购尚未纳入《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其如何能在宏观调控尤其是财政性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如何能对钢铁、有色、建材、机械等行业发挥调控作用?如果政府采购的规模不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在熨平经济周期,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无论如何也难以有大的作为。

3、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缺失,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虽然颁布了《政府采购法》,但以《政府采购法》为基本法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具体操作办法和规定。有的规定只是框架和原则性的,在实际工作中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指出,“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但是,这只是一个宏观的、方向性的要求,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加以配套。

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规定,其实践也就大打折扣,政府采购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这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民族工业等关系国计民生、宏观经济结构等方面影响尤为巨大,甚至可以说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架空了政府采购的作用。随着中国参加GPA(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结束,更多国外企业将参与到我国政府采购中来,如不采取相应立法手段,设置防火墙,届时,我国的中小企业、民族工业将受到极大冲击,扶持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的政府采购功能可能落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也将面临重重困难。

反观西方,为保证本国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出口,不少政府都立法规定具体细则,规定国际采购中本地产品和劳动的最低含量。如美国要求国际采购必须购买50%以上的国内原材料和产品;为方便本国企业、投标商享受政府采购的好处,欧盟规定在能源、运输及通讯、市政等公共事业部门的政府采购中,必须采购当地产品50%以上,且价格差异3%以内的欧盟商品;日本在承诺开放本国大米市场的同时,制定了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以将他国的大米拒之门外;澳大利亚政府规定联邦一级采购合同中的10%份额需留给本国中小企业。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政府采购的理论研究

政府采购理论界和政府采购的实践界应该坐到一起,进行一场大讨论,从真正意义上搞清楚什么是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作用有哪些,国内外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如何在政府采购的实践中实现其应有多重目标。从理论的高度化解实践中的问题,转变长久以来政府采购在实践中含糊不清的概念,纠正这些概念影响下的一些不当做法,最后通过实践反过来促进我国政府采购理论的成熟。

2、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

凡是目前存在于政府采购目录以内以及限额以上的项目,必须纳入政府采购。首先坚定执行政府采购中的货物采购。将政府管理权限内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团体组织的办公用品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尤其是大型港口、公路、高铁安全监控系统和科教文卫领域的网络工程、医疗设备、科研设备等科学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重大项目、大宗物品采购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其次扩大服务领域政府采购项目。推行公务用车、用船、用机的购买、租赁、保险、维护;推行大型会议,各种培训和印刷服务等的定点采购,扩大服务领域的政府采购规模,提高服务性项目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最后是彻底、完全将政府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重点要参与财政拨款的基本建设项目、维修项目,如办公楼建设、环保绿化、水利防洪、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商品、服务采购,杜绝化整为零逃避集中采购的行为。以上所述政府采购项目金额比较大,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重要途径。

3、应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

我国应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对采购行为切实起到有效的指导、引导、规范和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协议》及其他国际性政府采购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一切有利条款,实行渐进、可控的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政策;根据GPA规则,对现行的《政府采购法》进行完善,对于明确与GPA规则相左的规定予以修正,对于GPA规则规定模糊不清的,可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利我的条款,尽快建成政府采购产业、地区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阮征,吴灿,许健,阮飞.政府采购宏观绩效的投入产出测度[J].管理评论,2010(07).

[2] 李愿宏.政府采购工作规范、效率和效益分析[J].中国财政,2010(13).

[3] 刘永鑫.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0(11).

[4] 王治.我国地方政府采购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5] 钟彩霞.浅论政府采购对公共财政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

[6] 崔毅.政府采购法实施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建筑经济,2011(09).

【作者简介】

马云飞(1985.5-)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上接第66页)

4、严密招标文件,加强商务标评审,限制不平衡报价

招标文件要有针对性,定稿前应反复审核各项条款的含义和要求,确保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对发包工程内容、施工条件等影响投标报价的要素进行详尽明了、准确地描述,明确技术指标、工艺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减少投标人在拟定投标方案时的误判,避免投标人将“错”就“错”,借此进行不平衡报价。

制定明晰的评标方法,制约投标人进行不平衡报价。评标标准不仅要有满足合法性的评标原则,还必须紧扣招标文件的内容和要求,编制详尽的评审细则,切实做到内容、权重和分值的设置科学合理。同时,评审指标要量化,并借助电子招投标系统,设置合理的不平衡报价评判尺度,拒绝严重不平衡报价中标。

5、全面分析中标单位报价,完善合同条款,消灭不平衡报价发生要素

签订施工合同前,发包人应注重投标文件评审工作,找出隐藏在投标报价中的不平衡报价因素,在合同条款中加以针对性地限制,即消灭不平衡报价发生的要素;同时设置对工程造价控制有隐患,尚未发现的其他不平衡报价的约束和限制条款,公平划分发、承包人风险责任,合理规避风险。

6、利用施工合同加强施工管理,减少设计变更,防范新的不平衡报价

为实现施工质量目标,施工图设计缺陷必须修正,但应防范承包人有意通过设计施工图会审、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获得不平衡报价的超额利润,即承包人针对工程量清单报价低的工程内容以设计变更方式实现价格调整的合法化。发包人应委派精通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工程管理工作,签署与经济有关的施工文件,积极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7、充分利用合同条款,把好工程结算关

因为工程竣工结算会形成工程的最终价格,故而是最重要的投资控制阶段,也是防范不平衡报价的最后一关。对于在结算时方显现出来的不平衡报价,发包人应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承包人投标报价,从中找出制约不平衡报价的条款,拒绝因不平衡报价而引起的合同价款调整。对于无法运用合同等解决的严重不平衡报价,可以借助政府主管部门,直至拿起法律武器,拒绝承包人不当得利,维护发包人合法权益。造成投资人重大投资损失的承包人,应列入黑名单,拒绝其今后投标。

四、结束语

不平衡报价投标的应对,应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前期招标准备工作越充分,评审过程把关越仔细,合同条款签订越严密,在施工管理和后期结算工作中越不容易出现问题。发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弥补前阶段出现的漏洞,才能实现不平衡报价风险的有效规避,提高投资效益。

(上接第65页)

指导方针,管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事前控制并与非事后处理相结合,即要做好预防、消除事故隐患,保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事故,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在项目活动中针对项目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有效手段,对项目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杨建宏.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

[2] 肖备.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J].建筑安全,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