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决策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投资决策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 背景
我国股市迅速发展壮大,而且正在逐步完善、走向规范化,而价值投资已作为一种收益手段被采用,同时股票投资逐渐成为我国投资者的主要投资途径[1]。
到2005年12月19日,中国拥有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400家左右,而中国股市只有15年的历史。随着中国股市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价格向其内在价值回归是未来股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的股市与股民已从最初的盲动无序逐渐转入理性,走向成熟,投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投资理念也发生着转变,理性投资、注重价值将成为主流,投资者将会更重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重视股票自身的品质。随着股市发展,投资手法和证券监管方法的成熟,以及上市公司数量、评价指标的不断增多,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股票的分析和选择是每一个投资者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
1.2 方法说明
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研究领域。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描述隐藏在一组测量到的变量中的一些更基本的,但又无法直接测量到的隐性变量。它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面对上市公司财务表中的众多指标,使用该方法可以用三个因子得分指标来代替原来众多的原始指标,同时这三个指标包含了绝大部分反映股票之间差异的信息,使投资者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一个简明、清晰的认识[3]。
1.3 概述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财务数据来选择经济效益良好的上市公司。选取了17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的数据作为备选方案,其中涉及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17个相关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结合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在数据中找到规律,找到评判的标准。
2.分析过程
3.总结
3.1 结论
价值投资不仅考验人们分析数据的能力还考验价值取向等方面。在股票的作为一种价值投资方式的选择中,由于选购股票要考虑到各上市公司的多个财务指标而选择出经济效益良好的上市公司,数据的繁多而冗杂给数据的分析带来困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各种量化的数据用客观的方法来评判各种价值投资备选方案,以帮助人们更好得进行投资决策。本文通过对多元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的运用,建立了对于上市公司经济情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判准则,从客观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为人们进行价值投资提供一种视角和方法。
3.2 局限性
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因此,本次采用的数据不能统一到同一时间标度,也没有采取平均的方式进行选择,因此在数据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次进行投资分析是基于理性选择的基础之上,是从客观数据出发,运用科学的软件和计算方法进行考核,而实际进行投资价值选择时,还要考虑到长远投资以及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本案例仅限于给出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而非答案。
4.前景展望
通过因子分析对各指标的定量分析提取影响股票表现的公共因子,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表现作客观评价,为广大中小股民进行股票选择投资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评判准则。因子分析只是多元分析的一种方法,此外的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判别分析、对应分析等方法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喆.因子分析法在股票评价中的应用[J].金融在线,2004.5
篇2
小股民证券投资资金总量有限,股民主要将证券投资作为一种辅助理财手段而并非专业性的投入其中,其投资过程中表现出证券投资知识相对缺乏、投资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不足、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等特征。
1.证券投资知识的影响
证券投资知识相对缺乏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证券投资专业知识缺乏,我国大多数小股民都没有接受过证券专业知识培训,甚至对证券投资相当陌生,没有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获取专业知识,从而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对业务领域不熟悉等问题。其次,证券投资基本常识缺乏,部分小股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常识不了解,如股票投资资金要次日才能转出,st、*st类股票风险较大等,由于不了解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小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差错。再次,证券投资操作软件等相关知识缺乏,部分小股民虽然知道利用操作软件购买和出售股票,但对操作软件中各种技术指标无法识别,或者没有完全了解和把握其中的涵义,无法利用这些技术指标进行决策分析,更难以根据股票的基本情况以及自身的需求对技术指标进行调整。
2.证券投资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部分小股民由于工作繁忙,加上投资金额不多,因而对各种影响证券市场的信息关注不够,部分小股民甚至长期性的忽视了证券市场消息,没有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也没用收集网络信息,从而难以及时有效的获取各种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消息。其次,证券投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小股东在获取有关信息后,难以分析出这种信息将带来何种影响,如某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停牌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正推进重大重组事项,部分小股民不知这种信息会对股价带来何种影响,因而内心可能会抵抗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管理还不规范,部分证券市场研究人员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一些有关上市公司的消息,小股民无法有效的辨别信息的真假,容易遭受资金损失。
3.小股民个的影响
首先,决策的随意性带来的影响,部分小股民在投资证券市场时,本着“玩一玩”、一点点钱无所谓等态度,因而在购买股票时没有对目标上市公司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更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而是根据个人喜好、购买股票时上市公司的价格、上市公司股票涨幅情况等决策,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其次,小投资者从众等行为带来的影响,部分小股民在投资决策时缺乏自主决策意识,容易出现跟风等问题,什么板块热买什么板块股票、什么股票涨幅大买什么股票,这些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二、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的思考
小股民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参与力量,如果缺乏小股民的参与,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而要将小股民留在市场当中,除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外,更为重要的是从小股民自身因素入手,引导小股民更为理性的投资,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小股民投资体系。
1.加强证券投资知识宣讲
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的前提是帮助其掌握一些基础性的证券投资知识,首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证券投资知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高校、证券投资行业从业人员编写通俗易懂、不带有偏向性的证券投资资料,同时邀请编写人员开展讲座,通过这种大范围的宣传帮助小股民特别是刚进入股市的小股民全面、客观的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信息。其次,要选拔和培养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证券投资宣讲人才,由于证券知识宣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且国家会不断的出台各种制度法规,这都需要有权威的解读,此外,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使得证券投资知识不断更新,在此背景下,建议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独立客观的宣讲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帮助小股民了解、更新证券投资基础知识。
2.多策并举降低各种虚假信息对小股民的影响
首先,要加大对各种虚假信息者处罚力度,针对现实中充斥着各种影响小股民决策的信息,甚至部分人员还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一些影响小股民决策的信息,如推荐某一股票、暗示某一股票会有较大一波行情等等,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前,利用网络各种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影响更加深远,这就要求加大对各种违规虚假信息者的处罚力度,采取行业进入禁止、罚款乃至于追究责任等方式进行处罚。其次,要完善各种虚假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建专门的监督网络,供小股民对各种虚假信息单位进行举报,便于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当中,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真正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反馈一例,避免有举报没处理、有处理没反馈等问题。
3.创新方式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于证券市场
首先,要创新性的设立各种小股民模拟证券投资渠道,如可以开发贴近实际甚至于实况同步的模拟投资工具,并进行广泛的推广,甚至鼓励小投资者在正式进入证券市场之前要模拟投资一段时间,同时在这种模拟系统中嵌入各种证券投资基础知识,通过寓知识与实践帮助小股民了解投资知识。其次,要创新性的帮助小股民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倡导良好的投资习惯,如要求证券投资公司在小股民开户时提供相关的资料甚至组织培训,再如利用各种公益渠道对一些良好的投资行为进行宣传,以此影响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熵;风险;投资组合;均值―方差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4-0029-07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影响下,我国金融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资本市场存在如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财务信息造假、监管不严、行政化严重等问题[1],导致其在金融结构、市场机制、市场深度、市场文化方面距离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市场波动性较大,因而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问题就比较突出,而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的提出是金融风险进入量化时代的标志,但是该模型假设条件过于苛刻,其实际应用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之后又有学者提出其他方法,到目前为止有半方差度量法[2]、VAR度量方法[3]、ARCH度量方法[4]、β系数度量方法[5]等。但是这些风险度量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如半方差只说明收益率的偏离方向,没有反映证券组合的损失到底有多大[6];而VAR度量方法是在假设收益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上成立的[7]。实际中证券的收益率是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有必要寻找一种广泛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从内涵上来看,熵是不确定性的体现,并且在度量过程中无需对分布做任何假设,因此本文提出将熵理论引入投资组合模型中,来寻求更加实用的组合选择工具。
许国志、李凤章[8]将熵与决策行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相联系并用于决策分析中。顾昌耀、邱苑华[9]提出将熵引入到贝叶斯决策中,改进和完善已有信息价值度量,丰富和发展了贝叶斯决策理论。在理论引入基础上,很多学者建立了自己的模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计算每只股票的熵来代表每只股票的风险,并对股票风险进行排序,筛选出适当数量的股票进行组合,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给出最终的投资方案。姜丹、钱玉美[10]建立效用风险熵模型,考虑了随机事件客观状态的不确定性和结果价值两方面的因素,并且说明了用熵衡量风险的合理性。杨继平[11]通过期望―效用决策模型对股票进行筛选排序,并与二阶随机占优准则做了比较,得出期望―效用决策模型更具有实用性的结论,但是该模型计算量巨大并且未考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袁博[12]建立最单纯的熵模型,并引入调节因子来度量股票投资风险,对原上证50的50只股票进行风险排序,筛选出20只目标股票。实证研究得出,熵模型在度量股票投资风险具有高效、便捷、实用性。另外一种方法是根据熵的定义,直接给出投资组合的熵值表达式,确定投资方案,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个股风险对于投资方案的影响。李华[13]利用熵的最大熵原理改变组合投资的目标函数建立了模型。李江涛[14]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交易费用、限制约束、最小交易单位以及限制卖空等几个条件,构建了均值―熵模型,该模型与我国真实股票市场相接近,与实际更相符,但是没有通过具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综上,国内学者对于熵理论对金融风险的度量和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建立模型时单独使用个股熵值排序筛选法和计算组合熵值确定投资方案这两种方法,所以各模型都有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投资比例加权个股的熵值来表示系统的风险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均值―熵模型概述
用熵来度量投资风险,对收益率的概率分布没有要求。在实际的证券市场中,各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分布并不是确定的,投资者只关心的是实际收益率小于期望收益率时所面临的风险,因此用熵度量投资风险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实用性和价值意义。从熵的定义来看,熵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而信息熵是将系统的无序程度与信息量有效结合,信息熵的数值越大,表明该值包涵的样本的信息量越大,样本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小。风险本质上看是表现投资者收益率的不确定程度。选择用信息熵来度量投资风险具有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熵表现的是收益率概率分布的多阶矩特征,能涵括更多关于分布的信息,相比只能反映分布二阶矩特征的方差,能更加准确地衡量投资者面临的全部风险。用熵衡量投资风险更符合客观现实,误差更小。根据熵的定义及其性质可知,用熵函数度量投资风险与投资者对于风险度量的理解是相一致的,基于熵测度风险的资产风险排序,相比用方差度量更具有合理性。
根据信息熵的定义可知,单个证券的熵值可用H(X)=∑ni=1-pilnpi求出,可将此公式定义为证券的初始熵值,但是根据信息熵的性质可知,由于各证券的收益率不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不具有可加性。常用的办法是将证券的熵分解成受市场影响的系统风险熵和非系统熵。王博[17]提出用β系数加权的市场收益率的熵和残差项的熵的和来表示单个证券的熵,具体表示为H(S)=βH(rm)+H(εi),但是该模型假设残差项和市场收益率是不相关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残差项和市场收益率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引入条件熵对此模型进行改进。所有单个证券的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的条件熵都是独立的,这样单个证券的熵就能相加。单个证券的熵值公式表示为: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H(S)反映的是某资产的风险程度,H(S)的值的大小与其风险程度是正相关的。
基于以上单个风险资产的风险度量公式,可定义投资组合的熵值公式:
设投资者投资于n种证券,第i(i=1、2….n)种证券的投资比例为xI,∑ni=1Xi=1,0≤Xi≤1(i=1、2….n)。则n种证券的组合投资风险为:
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希望在一定的收益下,投资风险尽可能的小。从这方面看还需加入一个约束条件使得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大于等于某一给定的值,得到的均值 ― 熵模型为:
三、均值―熵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
由于投资资本的有限性,投资者在选取投资组合时既要兼顾分散风险又要考虑自身资本承受能力,因此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量不宜过多。由根据风险分散和投资组合原理以及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经验法则[12]可知,当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量超过12只时,组合对非系统风险的分散作用开始减弱。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选择10只股票,此时组合对非系统风险的分散作用较大。
从深证100中涉及金融、能源、交通、地产等行业中选取成长性好、业绩高、收益率稳定的10只股票进行研究[15]。所选股票见表1。
为了保证数据序列的平稳性,选择使用股票的对数收益率来研究。为了保证模型的时效性,选取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的日收益率来研究。表1选取股票名称及代码
(二)数据处理
我们可以根据这10只股票从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的收盘价数据分析来推断其未来的收益趋势,股票的对数收益率定义为:
rit=lnpit-lnpit-1
(7)
公式中,rit表示第i只股票在第t个交易日的对数收益率,pit,pit-1表示第i只股票在第t-1,t个交易日的收盘价。 在进行计算之前,通过计算收益率序列的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及正态分布检验统计量来了解各只股票收益率序列的基本统计特征。各股票相关统计特征值数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各股票收益率的均值都在零附近,峰度远大于正态分布下的K=3,表现出显著的尖峰厚尾的特征,且各股票收益率的J-B统计量都远大于零,说明收益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
作为时间序列,尽管不服从正态分布,但是仍有必要检验序列的平稳性,平稳性检验最常用的是ADF检验,各股票的单位根检验的数据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置信度为0.05的水平下,10只股票的收益率序列都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熵值计算。表3ADF统计
(三)数据计算
根据股票日收益率的定义可求出每只股票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并将区间[min(r),max(r)]等分10个小区间,并用频率来代替概率,这样可得到10只股票收益率的分布率和每个区间的样本均值,如表4所示,每只股票的第一行为频率,第二行为中间值:
根据以上概率分布,可求出每只股票的期望对数收益率和初始熵值,具体如表5和表6所示:
各股票初始熵值与其方差的对比如表7所示。从表7可以看出,用熵衡量风险与用方差衡量有类似的效果,基本符合熵越大,方差越大。但也有一些不同,验证了研究熵度量风险的必要性。
运用同样的方法求深证100指数的概率分布,来代表市场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具体结果如表8所示:表7初始熵值与方差对比表
接下来计算在给定收益率的条件下,用熵值衡量风险与用标准差衡量风险的区别,可以通过计算一定收益率水平下,要使得投资组合的风险最小的各个股票的组合情况。
利用MATLAB中的优化工具箱可求解公式(6)这一线性约束问题,求出均值―熵模型下10只股票的投资比例,如表12所示:
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求出相同收益率水平下,均值―方差模型的投资比例,具体如表13所示:
通过对比均值―方差模型与均值―熵模型在相同收益率下的投资方案,可以看出,在收益率由低到高的过程中,两种模型都会选择用收益风险比较大的中金岭南(000060)代替华联控股(000036),可见新旧模型存在相似的选择过程。但是用熵度量风险的新模型计算出的投资方案中只通过两只股票来分散风险,而传统方法得出的最有投资组合中包括了更多的股票。
四、结论
(一)用熵来度量风险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从实证过程可以看出,股票的熵值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分布,只要确定收益率的分布,便能求出股票的熵值,因此熵值是一种理想的股票风险度量手段[16]。
(二)均值―熵模型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简单的投资方案
从以上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收益率下,用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出的最优投资组合中包含的股票数量更多。虽然从理论上来讲,选择的股票越多,分散风险的效果就越明显,但是过度分散不仅不会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反而会因为信息成本等其他成本的增加提高风险。而基于熵度量风险的均值―熵模型提供给投资者的最优方案中包括的股票数量更少,更加简洁,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三)模型评价
1.模型优势
(1)使用熵代替方差衡量投资组合的风险,不需要对收益率的分布做任何假设,是一种对客观概率的正确描述和无偏估计,代表风险的熵值的大小只与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状况有关,这就克服了使用均值―方差模型必须假设收益率的分布是正态分布的缺陷。因此,均值―熵模型在使用时更具有实用性。
(2)熵在度量风险时与方差的效果是相似的,但是熵可以描述收益率的多阶矩的特性,相比方差只能表达的二阶矩的特征,熵能提供更多关于收益率的信息,因此能更加准确地衡量不确定程度。投资者确定各个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的过程是复杂动态多变的,用熵来衡量投资组合的风险更加合理。
(3)虽然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资产数量能够有效分散系统风险,但是过度分散反而会降低组合收益。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均值―熵模型能够在相同收益水平上,提供给投资者更加简单精炼的投资方案。包含股票数量较少的投资方案,能在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从而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2.模型的不足之处
(1)本文提出的均值―熵模型,在数学方面欠缺严谨性,没有证明过程。
(2)整个计算过程过于繁琐,需要进一步通过计算机仿真,增强模型的实用性,为投资者选取资产组合提供便利工具。
(3)由于熵的值只跟变量的概率分布有关系,并不受其取值的影响,不能表现出投资者对于风险的主观反映,因此熵对风险的描述欠缺全面性。
(4)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税收和交易费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王霄,杨珊珊.浅析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商,2013(3):121-122.
[2]卫海英,张国胜.基于半方差风险计量模型的组合投资分析[J].财经研究,2005(1):115-121.
[3]邵欣炜.基于VAR的金融风险度量与管理[D].长春:吉林大学,2004.
[4]闫冀楠.股市投资收益与风险直接关系的定量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1999(7):454-458.
[5]丁健. β系数估计方法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6]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7]赵青.投资项目组合风险分析与度量[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5.
[8]李凤章.决策分析中的风险、不确定性和熵[D].北京:中国科学院,1988.
[9]顾昌耀,邱苑华.复熵及其在Bayes决策中的应用[J].控制与决策,1991(4):253-259.
[10]姜丹,钱玉美.效用风险熵[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4,24(4):461-469.
[11]杨继平,张力建.期望效用―熵决策模型在沪市争取按投资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05,23(12):23-29.
[12]袁博.熵模型在股票投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13]李华.证券投资组合中的熵优化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33(6):16-21.
[14]李江涛.熵风险下的国内证券投资组合模型[J].商业经济,2009(11):64-65.
篇4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篇5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摘要:投资学发展到现在遇到了许多有效市场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经济学家将心理引入投资领域产生了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理论既侧重对非理性偶然的因素进行分析,又关注对行为科学的吸纳,深入探讨投资者的心理举动,这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分析,以高效率实现投资活动为目的,总结现代金融环境下的投资策略,以期实现对投资学理论与实务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篇6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企业经营集约化和组织形成集团化、业务活动和资本流动国际化、筹资渠道和投资方向多元化以及运作方式复杂化的特点,对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出能够顺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专门人才,因此,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来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并吸收了国内外教学的成功经验,设计出了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训基地――收集现实资料教学法为主线,以实验室――案例教学为辅线,在教学形式上采取多种方式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以实训基地――收集现实资料教学法为主线
商业案例教学一直以来被作为一种方法去激发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独立性。问题是案例是由老师来收集还是学生来收集?答案是:不同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的案例来源。
传统会计教学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呆板的抽象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强调机械、完整的解决问题,必然会导致“单一”的答案,会使教师与学生在交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上不协调。其结果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会计工作和这个职业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为了帮助克服这些已知的教学上的失误,会计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广泛利用实际的商业案例,建立起大学专业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近几年来,高校教学大量增加了商业案例,但是商业案例大多是由教师来收集。关于案例由谁来收集的问题,谁来主导案例的演示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库伯定律,学习是一个从发现到实验的循环过程。所以,“实训基地――收集现实资料教学法”就是一个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以前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实习结束交回一份实习报告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历年来效果都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造成的,如现金、银行存款成本计算等等,它们的安全性、正确性对企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会计人员不愿让实习学生亲自操作,往往使得实习流于形式。因此,采用“实训基地――收集现实资料教学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
由学校组织联系10个左右的企业财务部门,建立教学实训基地;教师将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班40人左右);每组学生分别到指定的企业收集资料(原始凭证可复印件);学生带着收集到的资料和问题回到学校;学生
进行资料整理、问题讨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演示;撰写实习报告;老师进行评价。
(二)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学生研究的案例每个学期都是不同的,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会计制度变化较快,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制度和商业案例,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工作岗位上去。
(三)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学校在组织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注意学生的安全,教师在课堂上仅起引导作用。
二、以实验室――案例教学为辅线
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依据课程内容,选用或自行设计相关案例,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一)进行单项实验
学生刚进入大学校门,初学《会计学基础》感觉很抽象,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每周4课时理论课,1课时到实验室进行会计模拟实验,让学生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进行简单的凭证识别和基本的记账工作;大学生们进入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相继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仍然采用每周一课时实验课,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在选用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进行综合实验
在会计基本课程结束之后,为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综合性,可模拟一个企业的特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训的会计内容可涵盖会计操作的全部基本技能――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等;从日常会计核算、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年终结账等。可见综合实验是对每一个学生所学会计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
上述“以实训基地――收集现实资料教学法为主线,以实验室――案例教学为辅线的新的教学模式”,二者应结合运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没有“实验室――案例教学”做铺垫,学生到企业去收集资料都不知从哪下手;没有“实训基地――收集现实资料教学”,学生所得到的资料都是从案例库当中取得的,虽经教师精心挑选,由于各种原因案例不可能都是近几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出现所学滞后实际是不可避免的。而学生到企业中去收集他们所感兴趣的资料,带着问题去研究,所学到的知识,对他们将来独挡一面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培养,是实验室案例教学所达不到的。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教育、会计教学软件、加上传统的教学手段,将构成面向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的新模式。
(一)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普遍意识到计算机与会计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设置应运而生,在现代教学新模式中,硬件的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会计教学软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上却困难重重。这主要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实力来设计、研制会计教学软件,只能购进外校的会计教学软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软件的内容与所采用的教材及案例结合不够紧密,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所以,目前各高校“电算化会计”这门课程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学生将会计知识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完之后,再将有关会计分录录入计算机,计算机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根本不能达到会计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目的和要求。
为扭转这一局面,一是要加强会计专业教师自身队伍的建设,使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二是可以将设计的教学案例或自编的模拟实验教材交与有软件开发能力的院校开发研制。只有让教学案例――模拟实验教材――会计教学软件融为一体,才具有实际价值和实际的可操作性。据此,就要求从事会计教育的工作者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参与到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应付教学模式改革给教学手段带来的变革。
建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完善的电化教育环境。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教师发送的信息,如教师的操作演示,播放VCD,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学习,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收。教师可以随时监视学生机的屏幕,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收到学生学习后的反馈信息,教师及时控制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二)进行模拟训练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很多会计问题,因其数据量大,处理过分复杂,在课堂上,还要受到课时的限制,往往只能介绍理论部分,而像合并报表、股票投资决策分析等,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时间来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习任务。可以把这种实际工作需要、传统教学方式又很难满足其要求的教学任务,用数据存入计算机软件中,利用软件建立预测和分析模型,测算出结果,在计算机中模拟现实环境完成学习任务。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模拟现实和交互的能力,能造成逼真的仿真环境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操作模拟训练和考试,从而节省真实训练或考试所用的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训练效果,和考试效率。
(三)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加强情景逼近式教学方式
为了克服呆板的会计教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高校已认识到会计模拟实验室的重要性,纷纷建起实验室。最初的模拟实验室,一般是将各种账页按核算过程挂在墙上,当时的学生进入这样的实验室参观一下已很感兴趣了。进入上世纪90年代,现代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是实现会计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例如对书中的“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学生较难理解的抽象名词,运用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具有智能结构的、立体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软件,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感官的理解,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采取考试与会计软件相结合的办法
目前,大部分高校模拟实验课都采用考查课的办法,这样虽然改变了学生一直以来惧怕考试的局面,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将学生所做作业收上来就草草了事,最好是按实验操作过程来给成绩。具体做法是:收集案例占30%,该部分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同学来共同认定;处理收集案例占30%、处理实验室案例占30%,这两部分由计算机软件根据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自动给出成绩;剩余10%则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由实验室指导教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