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外部环境;创新途径
企业经济管理即基于经营发展目标的最好实现,对企业各项资源及经营生产活动做系统化监管,是确保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不光关乎企业自身发展,因石油行业在国民经济占有的重要比重,企业经济管理伴随较大的外部效应。近年来,石油企业改制工作进展如火如荼,其发展内外部条件出现哪些变化值得分析,且需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全新的经济管理方案。
一、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外部环境
(一)能源市场竞争激励
石油企业改革进程深入使其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竞争,发展环境变动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思维及模式升级,多元化成为当代石油企业发展的主题。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石油企业以石油产品为主要经营项目,产品、服务线单一使之在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面临较一般企业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原有石油资源市场被逐渐分割,新市场打入带来的激烈竞争压力,给企业生存提出严峻挑战。
(二)低端服务需求减少
早先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给出的政策扶持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发展战略目标也从高速发展转移至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化水平不断提升。各项节能、环保指标相继出台对石油企业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均提出严格要求,产品质量不断升级,低端服务需求越来越少。石油企业想要彻底摆脱以往劳动密集型、低端服务型的发展状态,必须要正视自身在人才、技術、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三)新能源诱发能源革命
在能源发展领域,过去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石油均在能源使用结构中占主要份额,据统计,全球一次能源使用中30%为石油资源,石油开发也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在2017年全球财务前十企业中就有4家石油企业。传统能源保有量急剧下降推动了能源革命的到来,为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及生态污染问题,新能源开发利用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石油在能源需求结构中的垄断地位逐渐被削弱。基于此背景,如何站稳脚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成为石油企业乃至石油经济探讨的重点。
二、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内部特征
(一)综合性强
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实施多看重价值维度的实现,将价值提升作为基本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并引入综合化管理的方式。石油企业经济管理覆盖面较广,涉及采购、生产、营销等多个模块,每一模块工作的顺利开展均需要相应的资金和人才需求,使得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带有更强的综合性特征。
(二)涉及层面多
资金合理化配置是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合理安排每一笔资金的去路,并对其价值增值过程进行监督,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综合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经济管理的轻松化、灵活化开展有助于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使其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并辅助经济管理的有效开展[1]。这种多层面、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使得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三)经营状况量化
财务指标可真实反映企业某段时间内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而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及发展方案的制定。财务管理部门收集石油企业经营过程的各项经济信息,科学编制财务报表,以量化体现企业经营成果,并依照报表针对性进行经济管理。这一管理模式能够给企业营销策略优化提供更灵活的空间,找出经济管理的最优路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
三、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途径
(一)转变经营模式,走向平台营销
新时期石油企业积极开展业务拓展及经营模式升级活动,除石油产品开发,不少企业还涉足零售、旅游、教育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模式。在经营模式转变方面,石油企业要具备足够的包容度,善于通过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扩大自身产品市场和社会影响力。例如,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政策优势,拓展海外合作项目,并对海外投资方向及策略做准确调整,拓宽企业发展渠道。同时,项目筛选过程要果断摒弃那些低效项目,积极开展新项目评估工作,以有效吸引外部投资。石油企业有必要将资源开发与商品贸易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业务,积极开发第三产业市场,创造更广的获利渠道,实现同一企业不同业务之间的优势互补。
在平台营销方面,以石油企业成品油销售为例,介绍其营销体系创新构建方案:首先,基于新媒体营销大趋势,开发企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电子会员营销活动,对会员做分级管理,以微信会员功能逐步兼容持卡会员,对会员价值做二次开发[2]。其次,与汽车、旅游、金融等领域积极合作,开展交叉营销和联合营销活动。例如,成品油及便利店零售终端消费可换积分,持积分可到合作平台换取相应的服务业务,如充值缴费、抵用券、会员抽奖等。再次,基于已有的线上营销平台,拓展网上零售业务,以作为目前石油行业线下零售终端的补充。最后,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活动。例如,电子会员积分至一定级别后,可参与抵用券抽奖活动,在线下消费过程中,可抵扣相应金额。相反的,线下消费达到一定额度可换取积分,该积分可用于线上零售平台消费、礼品兑换等。
以上营销方案依托于石油企业已经非常完善的线下零售终端体系,随着微信工具的普及化应用,该方案也更加符合当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二)加强内部控制,注重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
石油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有深入客观的认识。第一,外部风险,包括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足风险、产品环保性不足风险、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风险等。第二,内部风险,包括财务工作失误、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及安全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在风险管理方面,石油企业可将风险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相融合,在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有关经验和不足,对管理体系做动态化更新。同时,落实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理念,依照企业组织架构、职能分工,明确各部门、岗位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任务,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进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并将其解决,避免给企业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
2.内部控制
基于风險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体系,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第一,突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地位,将其纳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体系方式,促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常态化开展,逐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实力。第二,严格控制与经济管理有关的各个关节,在企业各部门间构建畅通的信息共享渠道,通过多部门联动,规范化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夯实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基础。第三,基于企业特点,设计风险管控标准化流程,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处理、跟踪反馈,挖掘企业经营管理不足,消除潜在风险。对石油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做详细介绍:(1)设置专门的风险数据采集岗,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及网络工具,全面采集企业内部及石油市场发展情况有关信息,进行基本数据汇总、筛选和分类,为数据挖掘提供必要的资源基础。(2)搭建风险分析系统,通过数据深挖,找出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常用风险分析方法有蒙特卡洛法、历史模拟等。(3)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和等级评估,确定各风险项的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并提交至上级管理部门,以针对性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三)善用成本核算,提升管理质量
加强成本核算有助于石油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及损耗降低,以获取更高的产品收益率,提高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在成本核算的有效利用方面,石油企业可参考如下具体措施。
第一,自上而下落实成本预算制度,通过积极宣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从各岗位实际工作特点出发,合理开展成本节约工作。例如,由企业各部门上报当期预算申请,对本期部门正常运营所需资金、资源状况做详细说明,企业管理层及财务管理部门参考各部门前期预算执行情况、本期企业经营业务特点、预算管理总目标等,对部门预算申请做详细审核,给出具体调整意见并反馈至部门进行修改,经修改审批合格后,进行最终的预算编制,并依照预算落实情况对各部门进行奖励或惩罚。
第一,构建完善的成本考核制度,对各部门或项目目标成本实现情况、成本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做综合评估,将其与相关责任方的绩效相挂钩,严格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以确保成本计划的充分落实,同时量化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成本管理风险防控方案[3]。成本考核制度的融入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各级人员成本管理参与积极性,将成本管理任务逐层划分,统一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及企业利益,尽可能避免资金浪费的现象发生。注意成本考核制度作用效果的有效发挥必须有严格的奖惩措施与之相配合,发现问题绝不姑息、赏罚分明,以此来确保成本核算的权威性。
结束语:
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升级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企业需充分认识自身所在内外部环境特点,通过营销创新、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等手段,强化经济管理实效性,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思博.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石化技术,2019,26(12):164-165.
[2]宋磊.探讨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以石油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16):154-155.
篇2
>> 帝国遗民:中亚俄罗斯族的命运 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中亚观 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演变 俄罗斯北极政策的未来走向 俄罗斯:5000军队进驻中亚 俄罗斯不欢迎中亚移民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论俄格冲突对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影响 浅析俄罗斯的中亚劳务移民历史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冷战后俄罗斯民族主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 苏联外交的反思与俄罗斯对外政策 苏联至当代俄罗斯对哥萨克政策的演变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反思 俄罗斯东部能源政策中的俄中因素 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地缘经济因素 俄罗斯的竞争政策及其发展趋势 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东政策及其特点浅析 俄罗斯对美政策中的大国意识 农村政策失败与俄罗斯帝国的灭亡 关于俄罗斯农业政策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http://CentrAsis.ru/newa.php4?st=1098048600.
〔5〕Геннадий Серафимович: Цветные революции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интересы США .Суворо-вский натиск,No 126 от 1 ноября 2008г..http:///browse/doc/19349898.
〔6〕李淑云.中亚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12).
〔7〕郑羽.中俄美在中亚:合作与竞争(1991~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
〔8〕赵常庆.“”在中亚:兼论与执政能力的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1).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渔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DF4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渔业投入品的增加,引发了诸如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渔业比较效益降低等严重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严峻挑战,适应我国资源与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和渔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传统渔业养殖模式,加快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渔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渔业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效率,是农业中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渔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资源的依赖以及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降低渔业生产能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渔业,实现渔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
二、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1.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渔业经济问题是有效管理渔业生产实践的前提,同时也是制定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因此,长期以来渔业经济问题一直都受到众多学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结果来看,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渔业资源经济学和渔业权、渔船管理、渔业补贴、渔民转产转业、国外渔业经济管理成功案例、“三渔”问题及渔业政策、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海淡水养殖效益评估、体闲渔业、远洋渔业、渔业中介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国际贸易、渔业金融等方面,上述内容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基本包括了渔业经济的核心内容。上述关于渔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概念的辨析、实践问题分析与可能的解决对策、国外渔业经济管理经验介绍、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不仅可以为化解部分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见解,同时还能为未来渔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
2.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相比,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涉及的面更为宏观,内容更为丰富,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等特点。己有关于渔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可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前者根据渔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农业部渔业局每五年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相关省(市)按照规定,以此为基础,也制定了各自省份的五年发展规划,甚至部分渔业大市也制定了渔业发展规划等。后者在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渔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其他战略规划。②渔业问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探讨。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学者根据我国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的战略研究工作,如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研究等;围绕具体省(市)开展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如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是渔业行政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期内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从而起到指导任务期内渔业发展的目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根据渔业产业现状问题开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能够起到学术研究交流的作用,同时还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其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服务。
(二)低碳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大成绩,但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平台相比,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从对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和平台的梳理情况来看,虽然涉及机构范围较大,但各机构的研究力量却较为薄弱且参差不齐,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对研究力量资源的整合,还会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发展战略学科水平层次的提升。
2.专职研究人员较少。随着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研究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员大量流失、不断减少,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人才缺乏和断层现象仍然制约该研究领域发展。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由于受到研究人员偏少、基础条件薄弱等限制,目前大部分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离真正能够起指导性作用的“发展战略”还存在较大差距。
4.缺乏系统性工作。从目前开展的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工作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应急性研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缺乏系统性积累,对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非常不利。在上述问题中,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问题的影响最为严重需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三、发展低碳渔业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低碳渔业的规范
发展低碳渔业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切实使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深入贯彻到群众的潜意识里,表明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指标。同时也要求水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渔业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进行编制与确认,切实使其形成节能减排的共识。
(二)实施项目合同管理
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渔业的主体,所以必须苦练内功,积极申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建立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二要改造旧的渔业经济经营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新的产业,受到国家财政扶持,水产企事业单位可委托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本单位的用能,服务公司可提供资金与设备,从节约能源中获取利润。三是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邻的渔业单位,应考虑与畜禽养殖场共同开发利用沼气。
(三)科研先行,推广示范,规范发展
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水产科研部门要对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对相关项目的争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在渔业中的探索。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操作规程和制定标准,对低碳渔业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结束语
从我国渔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战略决策对渔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渔业已经从单一的产品供给功能扩展到多项功能特征;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分析,发现目前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提高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系统性,最终起到为现代渔业发展导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冬冬,王鲁民.中国低碳渔业发展路径与阶段划分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经营战略
1.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循环经济视域下,我国煤炭企业正面临着多方面挑战,如财务危机、循环经济管理能力较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等。1.1财务危机。受长期以来的煤炭价格下跌影响,我国很多煤炭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因此受到了直接影响。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出现了营业利润呈下降、运营亏损严重、营业风险提升等问题,煤炭企业面临的风险因此不断提升。受煤价小幅提升、产销量增幅加大影响,2018年我国煤炭行业实现了一定回暖,煤炭企业的利润也出现了一定增长,但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净利润亏损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完全解决,很多煤炭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循环经济必要成本的方式提升自身短期利益,由此催生的财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得到重视。1.2循环经济管理能力较低。配套的管理机制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能力高低,但结合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近年来煤炭企业的技术投资、技术人才投资、污染物治理投资不断增加,但企业的污染物处理率、资源循环利用率以及财务状况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解决此类问题,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开展了新的管理模式探索,如山西焦煤的对标管理模式、大同煤业的“搭优”管理模式等,但这类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员工环保意识薄弱、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类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能力。1.3其他挑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同样属于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存在过于重视煤炭开采而忽视技术创新的问题,在粗糙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稀少的研发人员、严重不足的科技经费支出影响下,仅注重短期利益的煤炭企业往往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相较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多数煤炭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较低,在固废处理技术和设备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不先进的影响下,煤炭企业自然无法较好满足循环经济的实施需要。
2.基于循环经济视域的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2.1经营战略选择。为更好践行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应基于循环经济视域选择经营战略,具体的战略选择如下:(1)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产业。为较好应对煤炭企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企业必须加大各类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力度,如引入和开发洁净煤技术,由此即可保证煤炭企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产业迈进,企业的耗能和排放均可得到较好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能够实现长足提升。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煤炭企业必须保证工业化生态效应的最大化发挥,煤炭相关的资源发展产业应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以此形成能源可循环使用的产业链条,煤炭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即可获得有力支持。(2)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作为产业集聚化的具体表现,产业链条的拓展可保证煤炭企业更好践行循环经济要求,因此企业应以煤炭产业区域工业化发展作为基础,以此推动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拓展。具体来说,煤炭企业需以煤炭资源洗选为根本、以资源洁净燃烧为中心,以此真正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与转化,以煤炭资源为中心产业链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由此得到保障,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使用也能够顺利实现。(3)坚守环境保护职能。煤炭企业必须认识到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合理应用经济措施实现环境的保护。结合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可结合实际构建环境责任机制,并基于区块划分将环保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由此企业全体员工均可参与到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工作中。同时,煤炭企业还应探索煤炭资源的开发补偿与环境补偿机制,真正践行“破坏者恢复、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原则,通过应用市场调控和价格杠杆,即可实现最优化的煤炭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也能够获得更为有力支持。2.2核算形式选择。为更好满足循环经济要求,煤炭企业还应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与绿色审计机制,具体路径如下:(1)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煤炭企业应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并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由此实现会计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制度可用于分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及资源消费三者关系,并通过确认、计量、分析、报告的会计处理明确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管理工作开展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管理效益可由此明确。(2)建立绿色审计机制。为解决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下煤炭企业存在的核算失真问题,绿色审计机制的建立必须得到重视,由于绿色审计能够将环境、能源、资源纳入审计范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得到较好保障。绿色会计核算需严格遵循合法性、公允性、真实性原则,煤炭企业也需要重点推广绿色审计机制,以此按照企业先行环境保护资料即可明确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配合检查、监督与意见发表,煤炭企业绿色经济责任便可得到直观评价,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投入的准确判断、发展新机遇的掌握均可得到绿色审计机制的有力支持。2.3制度体制选择。制度体制选择同样关系着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因此煤炭企业在制度体制选择中需关注以下几方面要点:(1)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循环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并在自身发展制度和战略规划编制中结合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即可通过完整系统的工程理论明确循序经济视角下自身的发展原则、方法、目标,循环经济发展可由此大幅深化。(2)构建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员工的创造性、自觉性、主动性,煤炭企业应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同时结合“十三五”煤炭产业发展规划为方向,即可更好践行循环经济要求,有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煤炭企业即可保证所有员工均能够较为正确、深入的理解循环经济发展概念。2.4其他方式。除上述方式外,煤炭企业还可以采用践行绿色管理理念、引进技术创新主体、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具体方式应用如下:(1)践行绿色管理理念。煤炭企业应建立绿色文化并设立绿色组织机构,以此实现对员工的潜移默化影响,配合专门建立的绿色管理委员会,企业即可通过形成完整的绿色管理网络更好服务于循环经济建设。(2)引进技术创新主体。在依法组织生产的基础上,煤炭企业应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并加大科技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技术、吸收技术、创新技术,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可实现长足提升。而通过科技型人才的培养,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势均可实现长足提升,这同样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支持。(3)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为真正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煤炭企业需要改变自身不合理消费、引进和改造环保设备,并充分利用剩余能量,结合提高能源效率目标、针对性开展环保设备的升级与改造、煤矿排放热能利用与矿井水循环使用,煤炭企业即可更好应对循环经济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结论:
篇5
一、实行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经济管理能在企业管理中占据战略地位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极广,包括企业生产、销售、经营、售后服务等各项资金收支活动,同时也涵盖企业融资、投资、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复杂、整体的管理工作,可为实行企业的战略发展奠定基础。
(一)企业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
以往我国的企业经济增长大都是粗犷模式,能源、资源耗费大,且大多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环保节能意识的逐步增强,我国经济已经迈上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前进的道路。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若想实现更好地发展,必须强化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经济管理制度,紧跟市场经济发展潮流。
(二)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企业的经济管理涵盖了诸多与员工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项目,强化经济管理、寻找到有效的切入点,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有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促使员工自觉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企业综合效益。
(三)企业适应时展的需求
市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备敏锐的市场感知力与驾驭市场的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唯有转变思维模式,更新知识结构,加快经济管理创新脚步,方能适应时展。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理念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思想,是一个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立身之本,优秀的管理理念方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最终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管理理念落后却是我国企业的通病,受传统管理观念的桎梏,许多企业领导未能意识到管理变革的重要意义,意识不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时效性,满足于现状,不愿寻求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想寻求变革、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规模通常较小,缺乏具体实践经验,未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又难以承担失败的风险,最终只能浅尝辄止,未能实现真正地管理模式转变。
(二)企业经济管理组织落后
由于意识的薄弱,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大多还是守旧的模式,以短期目标为发展重心,未能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未来。部分企业虽然设立相应管理部门,制定规章制度,但并不能贯彻落实,职能部门敷衍工作现象严重,业绩考核流于形式,发挥不了管理制度的真实功效。企业的管理组织模式也一直处于守旧的状态中,不注重提升企业产品标准、生产工艺,不注意优化生产流程,未能与市场同步;而企业各职能部门间经常出现交叉现象,职责分配不明确,人员配置不够合理,有时同样的工作多个部门重复性劳动,有时工作无人执行,部门间矛盾深化,信息交流存在困难,不仅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效率,也会对领导决策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企业战略出现偏差与失误。
(三)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不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愈来愈多的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外部控制上,力求掌握主动权,把握市场先机。但在实际企业活动中,也有相当比例的经济纠纷来自于企业内部,不少决策失误、经营出错都是因为内控工作不足,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层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得以顺畅执行的有力保障,若不摆正内部控制的位置,不重视其工作,将会造成企业内部发展失调的现象,大幅增加企业风险,会对企业进一步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企业创新意识薄弱
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部分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试图以财务审计代替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偏概全,未能从专业的视角去实现企业经济管理需求。而受一直以来的传统管理体制束缚,大部分企业基层员工创新意识薄弱,绝大多数员工只求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只知道埋头工作,不能认真地思考任务的意义,未能在工作前做好规划,执行任务过程中投入很多精力与时间,却走了不少弯路,工作效率较低,员工自身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节奏,企业整体又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水平较低,将会严重阻碍企业效益的提升。
(五)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局限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许多企业只知道增加投入,以追加投资的方式盲目换取企业规模的扩大,却不注重企业实际内部管理状况与产品市场需求,这种冲动的外延式管理模式只会耗损企业的元气,增加企业各方风险,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促使企业走向灭亡。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强化与创新策略
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应首先从内部入手,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欲对外有竞争力,必须保证内容统一高效。只有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了,企业才能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强化与创新措施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理念创新,增强经济管理意识。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是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之路上的首要阻碍,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若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充分意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与迫切性,树立适应时代潮流、市场变化的新思想,更新企业理念。企业领导应注重自身学习,积极参与最新管理理念的相关培训,通过不断地吸取先进知识与经验丰富自我,适当借鉴优秀管理变革实例,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企业领导可以自身为榜样激励员工,培养员工创新意识与终身学习意识,增强企业集约化经营。
二是战略创新,把握经济管理方向。当今市场多变,企业的战略制定亦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紧跟变化,及时调整,把握好经济管理的大方向。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应具备大局观念与前瞻眼光,这不仅是对企业领导提出的挑战,也是对每一名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企业员工提出的要求。企业的战略创新需从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情境决定性、竞争性和渐变性。在每次规模化的企业行动前,首先应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包括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而在实施过程中,每当内外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都应对战略方针进行及时调整,应注重战略评价工作,通过科学的审视发现存在的缺陷,不断修正,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篇6
[关键词]煤炭;战略储备;影响因素
对于城市来说从事煤炭的战略储备,有利于防患于未然,降低城市运行的商务成本,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我们从产业结构变迁来看,世界制造业中心已向我国转移,制造业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在能源以及基础配套跟进。合理确定煤炭战略储备的规模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从需求角度出发确定安全界限
安全界限是保证城市煤炭消费处于谷底以及出现危机和某些紧急情况时的能够投放的煤炭供给的储备规模。城市煤炭储备规模的大小需要考虑城市的能源消费类型,以及煤炭供需现状及趋势。
城市能源消费类型可以根据能源供需比来界定:一次能源供需比是城市自有一次能源总供给量除以城市一次能源总需求量的比例,这个指标和城市资源有关,它反映城市中能源自给自足的能力,体现能源开采产业的发达程度。二次能源供需比是城市自有二次能源总供给量除以城市二次能源总需求量的比例,它并不反映城市能源的自给自足能力,是反映城市将外来一次能源转换为二次能源的能力,反映城市中能源转换产业的发达程度。能源生产弹性系数Ep反映能源的增长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具体来说是能源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与城市GDP年均增长率的比值。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Ec反映能源消费增长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具体是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与城市GDP年均增长率的比值。根据上述四个指标,我们可以将城市分为两维度的空间,区分成四种类型。四种类型是根据城市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和充裕程度来划分为能源型城市Ⅰ、能源型城市Ⅱ、能源依赖型城市Ⅰ和能源依赖型城市Ⅱ,如下图、表所示。
随着环保节能理念的推行,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源利用呈循环化和节约化,可以预见到,一种双低情况的出现,能源型城市的生产弹性系数Ep
2 从供应角度确定煤炭储备总量
城市煤炭储备应该在分析国际市场和国内煤炭资源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运输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可获得的煤炭总量。还要区分城市的能源类型,在确定煤炭储备合理规模时,需要结合城市能源类型和供应现状趋势的分析。
3 从支付能力角度确定经济界限
经济界限取决于政府的财政能力,是取决于政府对煤炭战略储备补贴的支付能力,这与不同城市的财政状况和支付意愿有关,这一点暂不作为本文研究重点。
4 其他影响因素
城市煤炭战略储备规模设计还需考虑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管理水平等。
笔者认为煤炭战略储备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城市能源的供给安全,煤炭战略储备规模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煤炭供需平衡,其他影响因素诸如经济效益等也要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宋金波,陈利顺.我国能源依赖型城市的能源供应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4(1).
[2]刘山.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安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5).
[3]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2(4).
[4]沈镭,等.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5).
[5]尤强.建立我国煤炭战略资源储备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04(12).
[6]张奎.“十一五”规划要对我国能源安全作出战略部署——煤炭应像石油一样受到重视,才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选择[J]. 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2).
[7]郭云涛.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J]. 中国煤炭,2004(12).
篇7
[关键词]燃机电厂;经济管理;创新方式;经济发展
燃机电厂全称为燃气轮机发电厂,在运行中采用的是洁净的发电技术。燃机发电厂所使用到的燃料多为工业伴生气、燃料油、天然气等,在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并且具备较小的噪音。国家已经对于电力建设开展全新的规划,将电网与电厂分开,使得发电企业必须主动面向市场。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电厂,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利用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促进电厂企业运行更加科学化,并且将经济管理理念渗透到电力企业多个阶层。
1中国燃机发电现状
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循环经济,并且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民对环保问题十分关注。虽然我国仍然利用煤炭发电为主,但是关于天然气发电推广从未停止过。从我国燃机电厂装机容量角度来看,在全国各地电厂总量中,所占有的比例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储备资源占据主体,并且也具备丰富的水电资源,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是现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下,人们思维方式都会围绕经济而展开。燃机电厂从最开始的修建到现如今的正常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需要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我国当前未能自主研发成功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燃气轮机也缺乏制造能力,导致天然气的优势未能发挥出来。燃机发电需要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发展,并且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1]。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燃机电厂经济管理注意措施
2.1以经济为中心,开展安全工作
为了更好的突出企业经济效益,需要围绕相关经济工作来开展安全管理,对于可能给经济带来影响的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对其逐渐实现量化,以此可以从安全问题入手,对于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把控。
2.1.1设备安全设备安全问题无疑是经济问题的一种,因此应当对设备事故安全问题进行高度重视,并且建立完善措施,根据损失情况进行量化处理。通过调查研究可知,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同影响,根据影响大小划分出主次关系。除此之外,在计算事故发生后对经济效益所带来的影响,应当明确规定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的范围,并且将发生事故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部归纳到企业经济损失中。除此之外还包括其负责的供电地区,因爆炸事故发生后所未能及时补发电量,而带来的利润损失,这些均要被列为直接损失,对每一次事故出现后的影响进行全部统计,才能完整地体现对企业经济造成的影响[2]。
2.1.2人身安全人身安全问题的发生,并不能看做简单的经济问题,企业需要对每次发生人身事故后,处理事故所花费的费用作出量化处理,方便企业在日后更加细致的分析经济效益。
2.2重视经济效益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从经济角度出发,应当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获取最大利益。这一思想的出现能够满足社会节能要求,提高燃机电厂经济效益。
2.2.1淡化节能意识,强化节能效益燃机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作为一个能源转换的企业,主要原料与产品都为能源,因此需要强调节能的重要性,节能也被认为是仅次于安全的重点工作,人们认为节能就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际上节能更需要节约成本,降低对其他资源的消耗。因为能源是十分有限的,比如钢铁、淡水、土地等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当秉承节约思想,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节约能源,而去浪费其他宝贵资源。如何正确看待节能与节约其他资源呢?这时就需要将市场经济作为导向,查看哪种方案能够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市场会对社会资源的供求情况进行统计,利用价格使其保持稳定状态。因此就需要燃机电将市场价格作为导向,调整技术处理方式,以此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3]。与此同时,在全面提高燃机电厂企业的技术水、加强管理过程中,部分燃机电厂十分重视安全问题,不仅忽略经济效益,同时也会降低企业对于管理模式的严格性,降低技术标准。在管理与经济问题上,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保证安全全部达标,那么就难以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想要带来最大经济效益,就应当降低安全标准。
2.2.2建立统一指标体系为了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个明确且清晰的指标体系,将经营目标与生产目标联系起来。《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作为电厂技术指标评价与计算的标准,其中并不涉及货币性指标,都是与技术相关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对电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人员对技术的追求,而不是将利润放在首位。因此可知,为了保证燃机电厂在管理过程中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还需要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提高认识。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将经营指标与生产指标联系起来,明确企业主要经营任务,而这一任务标准则是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总收入-总成本,通过分析多项指标对成本与收入的影响。其次,因为燃机电厂中各个指标与系统都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对每个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对利润所带来的影响。目前来看,针对这方面内容缺乏系统方法与完整理论,因此应当从技术角度出发对技术进行创新,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4]。
2.3重视设备管理,认识设备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2.3.1从运行管理逐渐转向设备管理从传统角度来看,燃机电厂都将经济管理重点放在运行管理中,认为只有利用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过去的日子里,主要是以燃煤发电为主,存在自动化率较低情况,因此需要制定多项指标,规范运行人员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涉及一些重体力劳动,因此这一做法是适当的。随着燃机电厂的出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运行人员已经不需要再付出过多的体力劳动,大部分调整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可知设备的使用状况会直接影响其经济指标。因此为了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运行人员应当保证设备更好运行,最终提高燃机电厂经济收益。
2.3.2重视技术改造随着技术不断提高,将一些新技术应用在电厂运行中,可以提高电厂经济效益。同时,随着运行时间不断延长,老旧的技术与设备会暴露出设计不足问题,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设备加紧改造,而技术改造则是提高设备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应当遵循经济效率最大化原则,从综合角度考量,保证技术的可行性与严谨性、经济合理性,避免出现盲目追求新高技术情况。
2.4提高全员经济意识
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电厂大多是生产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重点放在生产中,而导致经营管理受到忽视,同时也十分重视技术发展,忽略企业经济效益。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如果未能掌握经济学知识,那么在遇到经济型问题时,只能按照常规思路进行处理。实际上,技术与经济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工作中不仅仅涉及到技术问题,同时也会涉及到经济问题。技术作为一个企业发展与生产重要手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与目的性。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技术都涉及到经济问题。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重视经济的重要性,这也是每位员工必须掌握的基础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时,都可以充分考虑经济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结语
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性
一、提升煤炭经济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
(一)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多数煤炭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及国家对小煤炭企业限制政策的要求,纷纷通过大型煤炭企业兼并落后产能的小型煤炭企业,以达到实现煤炭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及创新生产工艺的目的。因此,煤炭企业提升经济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及集约化生产经营,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与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竞争优势,促使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二)加快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煤炭行业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布局及国计民生,但目前,由于多数小型煤炭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仍采取原始粗放式、破坏式的开采方法进行采矿作业,不但严重破坏周边地质、矿山及饮用水,而且也给我国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因此,我国煤炭企业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与长远发展。(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运用,我国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受到传统经管管理模式的影响,个别煤炭企业未能及时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实现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科学化水平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其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企业形象,促使其最终成为科学化、现代化的煤炭企业。
二、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个别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束缚,尚未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及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制度。同时,即使个别煤炭企业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煤炭企业缺少内部监管,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或存在执行偏差,不利于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二)财务核算混乱。目前,多数煤炭企业领导将主要精神放在煤炭开采及安全生产防范工作上,错误地认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只是将经济业务准确地记录,未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各生产加工部门也未对财务部门工作给予必要的配合,最终导致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未能真正实现核算型向管理型财务的转变。(三)生产加工设备老化。目前,个别地区一些未被关停或兼并的私有小煤矿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及成本费用考虑等原因,未能对采矿、选矿及矿工安全开采设备进行更新,最终导致小煤炭企业存在开采效率低下、矿工面临严重的安全风险、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问题。(四)未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多数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相对计算机信息时代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管理数据仍是纸制格式或未实现企业内部全部共享数据。同时,个别煤炭企业一味追求煤炭产量,未能通过煤炭期货市场对产量作出合理估计,最终导致煤炭产品滞销及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五)缺少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部分国有煤炭企业仍未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开采量作为衡量经营目标是否实现的唯一标准,致使煤炭企业出现过度开采及破坏矿山、矿体及环境等问题。同时,由于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影响,未能对当前煤炭市场行情及国际价格进行关注,最终导致大量煤炭资源滞销及资金周转不灵,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存与发展。
三、提升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科学化发展观念。目前,解决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及企业竞争力问题的首要措施就是创新管理理念,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任人唯亲”、“以产定销”及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建议煤炭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创新经济管理制度,以创新推动生产工艺及经济管理改革,促使煤炭企业不断壮大及提升市场竞争力。(二)实现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应改进经营管理方式,变传统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模式,以适应国际与国内煤炭企业变化及竞争。因此,煤炭企业应根据矿山开采方式、安全生产及人员配置等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并对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以保证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三)规范煤炭企业财务核算。一是建立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由企业领导带头执行内控制度,以保证企业各部门及员工认真执行及给予财务部门必要的配合。同时,煤炭企业在发挥内控制度对于规范财务核算、保证资产安全及提高防范能力的基础上,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以及时发现企业内控执行及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煤炭企业应逐步提高对财务管理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的认识,由传统核算型财务转变为管理型财务核算。(四)提高煤炭企业员工综合业务素质。建议我国煤炭企业应严把用人考核关,摒弃传统“任人唯亲”的用人理念,多以开采、矿山等相关专业人才为选人用人标准,以提高我国煤炭行业人才队伍质量。同时,煤炭企业应定期聘请经济管理方面专家、学者为本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综合业务能力。最后,应建立业绩考核机制,对于在创新生产工艺、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奖励,以调动其投入煤炭行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五)建立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我国煤炭企业除了在追求产品销量外,应以降低产品成本为重要工作目标,以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煤炭企业应编制科学、详细的预算管理指标,并保证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认真执行该预算指标,严格控制煤炭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以较低的成本不断争取市场份额,实现我国煤炭行业长远战略目标。同时,成本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生产部门提供的成本执行差异及改进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并督促各部门按照预算指标进行整改,以保证企业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相符。
作者:马丽 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矿
参考文献:
[1]谷瑞霞.煤炭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观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4(6).
篇9
经济活动中企业是主体,而在我国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就逐渐成为了低碳经济的承担着。这样一来,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活动也更加多元化,利益也更加多元化,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财务管理是核心部分。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财务管理也必要围绕低碳经济的各项需求进行,并实现一系列的转变,经济效益并不是唯一的追求,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成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财务管理也必须要与这个大路线保持一致。首先,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能日益被破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同样在取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因此,在低碳经济面前,企业必要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道路。简而言之,企业应该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谋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自身对于环境的破坏,企业的重视,必然能够推动财务管理与低碳经济的快速适应。然后就是上文提到的,因为低碳经济所包括的实际含义就是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是不可行的,财务管理也必然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个方面,组织财务活动的时候,要尽量以节能减排为目的。
二、基于低碳经济论的企业财务管理要求
1.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
首先就是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为了适应新时期低碳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活动目标的设置也需要适当进行调整,以往的经济活动中,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现如今,为了能够减少经济活动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财务管理目标也必须要兼顾社会与企业两者利益,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实现奠定基础。
2.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低碳经济的理论下,财务管理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首先财务人员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将低碳经济理论透彻掌握,将能源节约、绿色环保融入到财务管理中,提高风险意识以及节能意识。强化管理力度,科学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与制定。
3.财务管理内容的变化
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管理理念,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对“零库存”加以重视。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的仓库已经变成一个配送中心,它只是暂存货物,没有、也不会有大量的物资积压。
三、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及措施
1.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财务战略体系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与以往的财务管理有着很大区别,具体表现在能源节约、减少消耗与污染,提高资源使用率等方面。那么为了能够实现这些,企业就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投资,这些投资价格不菲,并且也不能够在短时间获取经济收益。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依旧无法真正理解,彻底落实。企业应该将眼光放长、放远,要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绿色财务战略性体系,推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转型。企业要把促进低碳产品消费和构建低碳社会当做使命,并通过改进企业文化和制度来实现这一管理目标。
2.构建体现低碳经济内涵的绿色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都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内管理以及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和财务活动时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风险。在营运领域,企业应通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营运过程中的低碳要求,在分配领域,企业可按低碳收益对绿色投资者进行额外分配,同时为企业的后续低碳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3.设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低碳财务管理体系
低碳时代下的企业发展需要健全企业低碳财务管理评价体系。进行绿色财会核算,对低碳成本、低碳资产、低碳负债和低碳收益进行衡量,编制绿色年报,对低碳方面的投入和收益进行说明,设计低碳财务指标,分别衡量企业、部门、员工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把各成员单位的节能减排指标进行量化,然后逐级分配到各分公司,定期进行考核并进行有效的奖惩。
篇10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市场
企业经济管理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要兼顾多部门工作开展,树立以企业发展为核心的理念,采取发散式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果。企业的经济管理包含:企业功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控秩序管理等。伴随新时期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经济管理支持实现企业业务更好开展已经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经济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管理措施,有效的管理可提高企业综合能力。故企业要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式,要了解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原本的经济管理创新,管理既看到未来发展趋势,也着眼于当前企业发展需求,以创新满足其可持续发展。
1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要实现经济有效整合、优化,多需专门的经济管理工作支持,帮助企业落实理想经济发展方向。经济管理不单单是一项普通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生产力的保障及表现,企业生产中,经济效应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和企业是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有直接关系。但实际管理中,经济管理方式、内容还需结合企业生产生活、运营环境慎重选择,企业的性质不同,采取的经济管理内容也并不相同。以大发展的角度分析,管理应“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不同性质企业经济管理方式不同,但其都是为促进企业发展而开展的工作,经济管理的开展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大形势而改变。加之互联网的兴起,企业经济管理也多了新的目标:以适应互联网技术及网络技术,为企业构建更好发展平台。我国传统企业发展中,其短板在于缺乏核心的经济管理理念,导致企业虽有经济管理,但属于“有形无神”,企业经济发展效果不理想。市场经济转型的推进使企业为私营市场对经济管理作了调整,但国家经济机制转变对企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此时,经济管理的优势就逐渐凸显出来。
1.1体制改革持续强化
影响企业经济管理的因素可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发展必须改变自身性质,满足激烈竞争需求;另一方面,早期计划经济对企业的影响较为深远,部分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自然经济效益落后,效益不理想,长久如此,会导致企业能源消耗增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此时,合理的经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要脱颖而出,不可忽视经济管理,要积极创新管理,获取更佳的经济效益。
1.2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必须满足知识经济发展需求。时代在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迅速,要发展就必须认识到现代化技术的价值,以高新技术支持,构建一整套经济管理体系,以完善化决策机制支持,保证企业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得到新发展。知识经济的理念为:经济全球化,通过对管理层结构优化,提高管理执行力、传达效果,以此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故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需找准自身定位,完成经济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1.3企业提高效益的必然需求
企业开展经济管理其核心、本质在于,实现效益最大化,以低成本产品获取更高利益是经济管理始终依赖且围绕的中心。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应确保生产产品的创新性,对产品创新、提高质量,在更严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而要实现产品创新,必要的经济管理创新是其前提,要以新技术实现发展体制化、市场化,提高企业实力,使其可从容面对新时代的各项挑战。
2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面临的困境
2.1内控力不足
企业内控力不足会制约经济管理创新。目前,部分企业为避免内部资金浪费,对采取会计强化管控方式,会计人员负责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一些企业甚至认为“会计=财务”,导致财会相交叉,工作量大且流程烦琐,影响企业财会工作效率提高。对企业历史经营发展分析可知,单纯以财务控制经济管理,效果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故企业应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内部关系也影响经济管理创新: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内控力不足,导致内部管理、部门间存在诸多问题,如内耗明显增多,导致经济管理无法有效落实,还导致内部管理消耗大量资金。此外,企业中管理和执行部门员工缺乏有效沟通,为形成凝聚力,企业生产力受到限制,一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技能,意味着其管理风险增加,也影响管理效率。
2.2理念有待更新
一些发展时间较长的企业其管理方式、理念基本固定,受新形势世界经济变化催动,企业不得不创新经济管理方式。但一些企业管理者危机意识有待加强,其未及时构成战略管理思维意识,满足当下,缺乏居安思危的管理概念,工作中没有对经济管理创新构想。部分企业认为经济效益就是经济管理的全部,重视企业获取的短期经济利益,未意识到长期发展的意义,缺乏占领市场的前瞻性理念。
2.3经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制度完善上的困境,可以从人资、财务、组织结构等方面论述。①当前管理体系和企业发展状况不符,两者水平差异过大,导致管理价值不能充分发挥,或管理价值不满足企业更好发展需求;②管理层行使管理权时缺乏监督,管理可能出现舞弊,阻碍企业发展,还可能引起经济管理体系资源动荡,降低资源利用率,影响生产运营效益;③经济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现存管理体系流于形式,企业发展遇到问题,虽有管理制度、机构,但仍并不能解决问题,产生的问题解决方式较为片面;④管理制度失灵:制度的不作为和管理体系缺失有一定关系,在企业内部,部分员工行为超出管理制度控制范围,管理出现漏洞,易导致管理出现漏洞,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生产及管理效率下降。为确保企业可以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3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
3.1强化内控管理
受新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应不断强化自身内部财务管理控制,落实有效的经济监督。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应在原管理体制基础上,结合经济结构、发展方向,创新管理系统,为后续各项创新的活动奠定基础。工作中,要想法设法、开动脑筋,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制度设立要坚持“以人为本”,配置好奖惩制度及考核制度,以公开化、透明化的考核制度,为员工构建更好的个人发展平台,让员工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很好的实现,此外,在公平方面,要不断完善内部决策、监督机制,强调制度的民主性,减少员工之间出现的不平衡心理矛盾,提高员工忠诚度,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稳定的人资支持。在此方面,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其能力突出。另一方面,需对内部管理控制创新,结合时展对制度完善,提高企业监督管理的综合水平,在企业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其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需提高企业自身应变能力及速度,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企业管理控制的创新,应对管理模式改变,由传统生产管理逐渐向战略决策管理方向转变,不能单方面只重视生产效率,还需要综合考虑到市场需求,着眼于市场经济,转变为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模式。
3.2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理念对管理的落实具有指导作用,针对当下企业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其发展限制,应在理念创新上投入较大的工作力度,积极宣传新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认知。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时代前沿新颖的理念为支持,着眼于企业将来,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确保经济管理创新在企业长久发展中发挥最大价值,企业要创设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机制,对企业内部基础环境进行优化,在内部管理中,鼓励创新、鼓励钻研,构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工作氛围。对于管理人员,要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内部发展的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让企业发展突出主观能动性。内部工作中,可以通过集中宣讲、新媒体推广等方式,让内部员工理解内部创新的含义,将创新的理念制度化,及时补充现有各项规章制度,满足新形势下企业长久发展需求。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设置终身学习的目标,在会议、培训中多开展专业管理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在工作中不断践行,学习各项管理和生产中的专业知识,积累经验,为理论创新储备知识。
3.3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制度上的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重点,经济管理为企业完善好资源配置、组织结构优化等各项工作,在企业长久发展中,经济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要对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相关工作人员可对自身经济管理过程公开,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内容,获取员工自发的认同,对经济管理过程也可实现有力的监督。新形势下,企业对自身经济管理创新,可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效率。制定制度战略,要考虑到企业自身产品生产及销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生产销售全周期的预防管理措施及规划,按照管理规划开展工作,减少内部程序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还需要结合目前市场的变化、自身内部环境的独特性,鼓励员工积极创新,维持内部高效、稳定运营。制度方面的创新,需摒弃传统过度集中管理模式,要以良好制度促进企业生生不息的发展,下放管理,提高基层员工工作积极性。还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员工对工作决策的参与程度,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继而让员工为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断奋斗,为企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组织结构方面,可以将新时期互联网技术、新信息技术融入管理当中,汇总知识信息,构建虚拟带动现实的新型企业。
3.4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之根本,故这里将人力资源管理单独拿出来论述。要实现企业自身经济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其关键部门。在资源分配上,要以科学的方案指导,各个岗位配置合适的员工,也要考虑到员工的心理、能力等特点,安排最适合其能力和发展的岗位,确保岗位工作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提高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也提高其对企业的认可度、忠诚度,提高员工自身工作热情。员工工作热情得到提高,其自身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成倍增长,自身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相比于企业强行约束性的投入工作,此时的员工工作才会有最理想的产出及效果。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发挥人才最大作用,促进企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