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合同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合同管理中部门间流转的效率低下
一份经济合同从签定到付款完结,会涉及到业务、纪检、法务、行政、财务等多部门,需要逐级审批。显而易见,在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部门间审批流转的效率很低。
(二)部门间流转的规范性控制不够
在纸质合同流转过程中,原先需要多部门审批的,由于管理不到位,存在该审批未审批的情况,加大了合同支付风险。
(三)合同的分类、检索以及信息汇总功能较弱
由于医院合同数量多、类型杂以及执行周期长等诸多原因,导致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普遍存在文档管理较散乱、不统一,合同信息汇总困难等问题,特点是分期付款或后期质保金支付类的长周期合同,合同检索都会遇到困难。
(一)合同文本模版的规范性
根据合同的类型,由法务人员拟定不同的合同文本模版,[1]从条款应用的完备性、内容周严性、规定具体性进行把握,可以加快合同签订的效率,保证合同的严谨。
(二)各部门审核通过的强制性
作为一项突出优势,电子化合同从程序上对审核流程进行限定,即只有所有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够进入付款程序,这样有效避免了未规范化审核的合同直接进行了付款,大大降低了支付风险。下图是财务部门的合同管理操作界面,只有完成所有审核的合同才能进入财务人员的操作界面。
(三)建立电子化合同台帐,合同流转清晰明了
合同电子化台帐是对合同基础信息的逐项录入,生成合同基本信息数据表。根据合同名称、编号,可以查询到所需的信息,这样合同的当前流转环节、合同进度以及付款期限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财务付款环节的准确性。
(四)建立起规范的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全过程封闭式电子化管理,对合同执行科室,合同主体资格相关内容,合同期限,合同金额,付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电子登记,存入合同电子稿,确保合同档案内容齐全,增强合同行为可追溯性,合同档案内容可以实时追踪,随着合同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加,电子化档案管理具有传统合同档案管理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通过合同查询、统计功能,建立起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管功能
篇2
关键词:EPC 电子工程 合同风险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国际EPC总承包模式在外资项目中已被普遍采用,在石油、化工领域甚至已成为主流模式。但在电子工程领域还未普及,近几年EPC模式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与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相比,其项目收益更高,同时所伴随的风险也更大,需要承包商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增强,才能够有效实施项目并达成既定的项目收益目标。
本文通过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的整体介绍,通过分析电子工程采用EPC模式的可行性、优略势,并分析EPC工程各阶段合同风险管理及防范的关键要素与环节,从EPC总承包商的角度提出电子工程EPC项目的合同风险预防措施与解决方案。
二、EPC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的优略势分析
1、传统模式简介
所谓传统模式是指业主自营管理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通常采用平行发包的模式,套用EPC的概念,将设计、采购、施工按照项目进度依次选择不同承包商实施,即E+P+C方式进行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利用业主现有资源和条件,实现行政协调。
2、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
(1)业主直接委托设计、施工、供货及监理等开展各项工作。业主直接管理项目。既是投资主体,又是管理主体,承担了所有风险。
(2)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各个部分之间的界面管理工作量大而复杂,业主需要较庞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3)业主为生产型企业,产品才是“主业”,工程建设只是阶段性工作,或称为“辅业”,按照“做强主业,分流辅业”的要求,项目建成后,管理人员存在“转岗分流”的后顾之忧。
3、新型模式
新型模式即以EPC为代表的专业化模式,通过与专业公司建立合同关系,将项目管理工作整体委托给EPC总承包商,由EPC总承包商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4、新型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比分析
对比要素 传统模式:业主+(E+P+C) 模式三:业主+EPC
(1)业主机构 大 小
(2)项目管理专业化 低 高
(3 )设计的主导作用 不能发挥 能充分发挥(一个主体)
(4)EPC的协调 分离、外部协调 统一管理、内部协调
(5)项目管理经验 一次性 专营,经验丰富
(6)项目管理技术 水平低 水平高
(7)进度控制 难交叉 能合理深度交叉
(8)费用控制 难控制 能主动控制
(9)质量控制 各管各的质量 全面控制质量
(10)投资效益 差 好
(11)风险 业主大,承包商小 业主小,承包商大
(12)业主效果 事繁,效益差 省时、省钱、省力
三、电子工程采用EPC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电子类工程由于具有如下特点,故更适合采用EPC模式。
1、项目多、分布集中
近年来,电子类项目越来越多,且多集中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专业的EPC工程承包商得到了快速成长,目前国内有能力以EPC模式承揽电子项目的工程公司已逐步发展和壮大,也得益于近年来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
2、技术密集、项目规模大、投资强度大
最能代表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是集成电路和平板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这些项目需要有比较大的投资才能产生规模效应。由于技术密集,传统的施工企业以不能满足电子项目全过程工程管控的需要,以设计院为龙头,整合行业资源,以EPC模式则更能满足电子项目的技术要求。
3、项目建设周期短
电子产品技术发展快,市场变化快。为产品尽快占领市场,进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一般电子工程建设周期都非常短,“边设计、边招标、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较多。EPC项目组织架构简单,项目推进速度明显快于传统模式,能够帮助业主尽快投产。
4、成品率要求高
电子产品的成品率是电子企业的生命线,厂房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后续的产能及良品率,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及投资回报率。EPC模式,内部衔接紧密,技术方案能更有效且准确的实现,更易尽快达成生产所需的环境要求,保障产品的成品率。
四、电子工程EPC模式的主要合同风险及应对措施
1、合同条款风险
合同条款应本着平等、公平、诚实信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但合同类型选择不当,合同文本不明确导致不平等条款、定义和用词含混不清、意思表达不明等各种合同条款风险频现,更有可能升级为法律风险。
应对措施:
(1)选用合适的合同文本,国际工程一般选用FIDIC的银皮书,国内工程可选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试行)》,成熟的工程公司也可在已有的模板基础上进行修改,这也是优秀的EPC总承包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法之一。
(2)强化谈判前的合同风险审核,对合同条款进行划分,明确哪些是主要责任条款、次要义务条款、提示条款、待定条款和默示条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条款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等级的风险审核。
2、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是EPC总承包商获利的关键手段,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是绝对不可能获得预期效益的。利用合同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扩大受益,就要求承包商具有全面的知识和熟练的技巧,善于开展索赔与反索赔。
应对措施:
(1)强化合同管理意识,合同管理不只是合同工程师的个人行为或个人职责,合同管理是团队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的结果。因此做好合同交底,分解合同管理任务就十分重要。
(2)做好合同管理的前期策划,合同签订前,总承包以拿项目的经营活动可以称为“一次经营”,合同签订后,总承包商为完成合同目标,提高项目收益的活动可统称为“二次经营”,二次经营的过程就是化解合同风险的过程,合同签订后,深入分析合同风险,制订详细的二次经营策划,就成为了EPC总承包商获利的关键手段。
3、合同价款风险
EPC合同一般为总价合同,总承包商承担工作量和报价风险。承包商按照合同条件和业主要求确定的工程范围、工作量和质量要求报价。但业主要求主要是面对功能的,面对结果的,没有明确的工作量。总承包合同一般规定:工程的范围应包括为满足业主要求或合同隐含要求的任何工作,以及合同中虽未提及但是为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有效运行所需的所有工作。因此总承包商在投标报价时工作量和质量的细节是不确定的,这就是EPC模式高风险伴随高利润的魅力所在。
应对措施:
(1)做好类似工程的报价及结算数据积累,EPC工程,一般在方案阶段就开始报价,签订合同时是没有具体施工图的,方案报价更多是指标性报价,这样类似工程的参考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要指标对应的概算报价,就成为衡量项目能否收益的关键指标,也成为EPC总承包商敢于承接类似工程的核心竞争力。
(2)善于利用业主的方案修改进行变更索赔,EPC合同为总价合同,为方案报价,相对应的是业主提出的功能要求及项目目标,由于电子类项目的工艺条件复杂,工艺条件的修改在所难免,善于利用这些修改,将已有的合同价款风险通过合理的变更索赔予以化解,是成熟EPC总承包商应有的商务能力。
五、结语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应市场的要求而推行和发展的,由于电子类工程的特点,这种模式必然将在实践会有更多的运用。对于EPC总承包商来说,EPC模式无疑是对自己管理水平的一项挑战,有机遇更充满了风险。如果也只有EPC总承包商在合同风险管理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在合同双方的博弈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优化策略;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069-01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建立雇佣关系的必要过程,该合同需明确的反映双方之间的职责与义务,如员工的岗位、薪资待遇、福利待遇等,在双方出现矛盾的前提下,双方可以按照人力资源劳动合同劳务来解决矛盾。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劳务合同管理的目标应该是确保企业发展,帮助管理者进行人才的选拔与培训,因此,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长远规划来灵活开展。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的优势
1、有助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其反映的内容是员工的职责,它是进行员工管理的重要依据。虽然电力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借助清晰的责权界定,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可得到提升。责权清晰的劳动合同可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帮助解决雇佣期间出现的问题,这对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十分有利。
2、便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管理与开发,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将自己所需要的聘请标准明确的表述出来,在签订的劳务合同中标明雇佣期限,且提出相应的违约惩处方法等,这样既可以稳定员工,同时可结合员工的表现来进行下阶段的工作安排。在签订劳务合同之后,员工的流失问题可得到相应的控制,企业运营成本降低。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劳动合同是在遵守劳动法前提下制定和提出的一系列合作前提,它可清晰的反映双方之间的关系与享受的权益,实施劳动合同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与矛盾。通过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顺利开展,管理者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开提升其管理水平,更好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占据有利位置。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的优化策略
1、加大宣传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力度
通过大力宣传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在保障雇佣双方合法权益方面以及对员工切身利益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员工对劳动合同的重视程度。也让员工理解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既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又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地宣传将会逐渐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雇佣双方对合同签订的理解和重视。
2、加强劳动合同条款管理
第一,要提高企业和员工对合同条款具体内容的重视程度。在制定劳动合同条款时,需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满足《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员工的绩效方面的条款,要做到尽量能以量化的方式衡量,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服务期限等方面要尽量做到详细、严谨,对于双方违约责任等方面要做到具体且可实施。只有制定了更加明晰的劳动合同条款,才能提高劳动合同的规范作用,使雇佣双方都能履行相应的义务、享受合理的权利。
第二,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繁简得当,对《劳动合同法》有详细、具体规定的内容,可注明出处,依法执行。对于《劳动合同法》未做出规定的内容,应当做出详细的规定。对于一些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更要做到条款具体而明晰,例如一些涉及员工权利、义务的具体条款,要做到雇佣双方对其无异议。此外,对于一些涉及行业特点、岗位特殊需求、专业特殊需要的事项应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第三,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使用准确、清晰、严谨的词句,尤其对于合同中比较关键的条款,要力求词句表达不产生误解或歧义,确保劳动合同文本所表达的含义与雇佣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一致。
第四,劳动合同中涉及责任的部分要明确。只有做到对双方责任明确的划分,才能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在发生责任事故、追究相关责任时,才不会发生互相推诿使事故迟迟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
3、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协商机制
要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动合同协商机制,依法通过企业和劳动人员的协商来约定岗位职责、劳动报酬及条件、合同期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以体现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
4、加强劳动合同期限与合同续签管理
劳动合同期限管理应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劳动者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考核情况等确定其劳动合同期限。对于新招聘员工的劳动合同期限,应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对于掌握企业中长期需求的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或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学历人才,可以与其签订较长合同期限;对于企业短期需求的专业和一般性人员及临时人员,企业可与其签订较短合同期限。对于到期合同的续签,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甄选绩效优良的员工,严格从优续签劳动合同。对于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间工作表现优秀、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的,可以选择与其续签长期合同;对于表现一般、没有突出贡献但也没有重大错误的员工,可与其签订短期合同,同时继续观察其今后的表现,作为合同到期后是否再与其续签的依据;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生产和经营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聘用劳动合同到期的人员。
5、建立监督机制以加强劳动合同履行的考核
一方面,要加强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的考核,通过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根据绩效评估实施劳动管理。这样才能避免劳动合同管理的形式化,实行优胜劣汰用人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成立劳动合同履行监管部门,监督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由工会、员工代表、人资部门代表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对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按月或按季度对监督结果给予评估并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6、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综合实力
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的优势,在不同阶段企业都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计划,并对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深入解读,从细节中优化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
总结: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对于员工和企业自身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者需逐步规范化内部的劳动合同管理,降低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人才管理与委任,帮助企业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核心团队。在不同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结合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完善,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动合同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进销存系统Amazon API Ebay API EAV
目前,大部分企业如果同时拥有Amazon和eBay两个销售渠道,会分别在这两个平台提供的后台管理中进行订单的跟踪操作。市面上也有一些整合系统,例如ECPP提供的电子商务云处理平台,但是主要是针对国内用户,不支持多语言操作。因此,本文中将提出一种支持多语言操作的电子商务处理平台。此平台将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订单跟踪,客服等基本模块。使用Amzon API和Ebay API进行无缝连接。当有客户在Amazon或eBay下了订单后,此订单将由跟踪模块进行采集,由库存模块进行商品的备货和发货。所有的订单操作都在整合系统中完成,用户只需要通过单一的系统入口就可以完成多渠道的订单操作。发货完成后订单状态将传送回Amazon或eBay。中途订单如果发生任何纠纷,其事件也将通过Amazon和eBay的API(Application)传送至本系统,由系统统一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再传回Amazon或eBay。
一、eBay API介绍
整合系统需要实时和eBay进行信息的交互,通过API,eBay提供了功能比较完善的API。在本文论述的整合系统中,需要用到的API至少应包括一下几个功能:(1)提交产品到eBay:用户可以在整合系统中录入产品,将产品直接提交到eBay,而不需要登录eBay进行商品的管理。(2)提取产品列表:将保存到eBay中的商品信息根据分类提取出来,在整合系统中进行显示。(3)获取某个产品的最高竞价信息:由于eBay上部分商品采用的竞价拍卖的方式,因此整合系统必须通过API获取商品的最高拍卖价格,卖方才能决定是否售出。(4)取得订单信息:用户在eBay上下单后订单的信息通过API传送至整合系统,由整合系统进行跟踪。(5)获取客户的反馈:由于整合系统作为eBay和卖方的中间层是得不到任何买方对订单的反馈信息的,必须通过API获取该信息后才能在系统中做相应的操作。
二、整合系统流程
整合系统至少应包括订单接收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采购模块,发货模块。基本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客户在eBay上下了订单后点击提交按钮的同时订单信息将通过API传送至整合系统的接收模块,此模块不仅要完成eBay的订单接收,还要完成Amazon以及其他电商系统的订单。由于各电商系统的格式不统一,因此接收系统需要考虑不同的订单来源。接收后的订单将整合在一张列表当中,由用户进行人工审核,审核的目的在于排除那些恶意或欺诈订单。审核后的订单将由订单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包括订单状态的改变,与eBay之间的信息传递等;发货之前系统将首先判断收否有足够的库存,如果有则选择最近的仓库发货,货物发出后将订单信息提交到物流公司,并由订单管理系统向eBay传送物流单号,以便用户进行物流跟踪;如果商品短缺,则进入采购模块进行采购,采购模块主要负责将零散的货物整合后进行统一的采购。采购完后到库存管理中更新库存信息,并将此信息通过API传送至eBay,再完成订单的发货流程。从系统工作的流程可以看到,有三个地方涉及到API的调用:
(1)将产品信息提交到eBay。(2)将eBay订单下载到整合系统。(3)将从物流公司得到的运单号提交到eBay。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基本实体包括客户,订单,产品,仓库。他们的关系如图2所示。
数据库的设计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和EAV开发架构混合的形式,考虑到来自不用数据源的产品属性繁多而且易变化,因此对实体“产品”使用EAV模型。例如要得到关于某个特定产品X名称的信息,需使用以下查询语句:
SELECT values FROM Attribute_values av
INNER JOIN Attribute a ON a.Attribute_ID=av.Attribute_ID
INNER JOIN Product p ON p. Product_ID=av.Product_ID
WHEREa.Attribute_name="name"ANDp.Product_ID=X
四、结束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个人或者团队借助于eBay或Amazon以及淘宝之类的平台开发电子商务市场。随着订单量的增加,以及人力成本的增长,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将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本系统正是本着这样的需求进行设计的。它整合了来自不同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订单,对它们进行统一配送,售后管理,能显著减少用于信息录入和提交之类繁琐操作的人力成本,大大地缩短订单处理得流程。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企业在同等的人力资源的条件,处理更多的订单。因此,此系统在未来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编著.电子商务=E-Commerce.中国铁道出版社第3页,2009.03
篇5
作为企业生产以及经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合同管理,其关系到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许多方面,而对于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而言,物资合同管理更是核心内容。相比一般的企业物资,电力系统企业更加专业与特殊,且物资的消耗量非常大。想要减少物资合同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那么电力企业就必须加强系统物资相关的合同管理才行。
2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管理中的不足
在当下的电力系统其相关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①表现在当在进行相关物资采购的时候,没有办法准确掌握市场情况。电力系统其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容易出现大波动,而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导致负责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对于市场行情没有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也无法做到采购时候正确判断价格的差距,以致于出现了物资合同评审偏差的情况。②在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有关合同管理的认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不少管理部门都存在忽视合同在前期时候的管理工作,而当物资合同签订以后又可能并不重视后期管理,这就很容易影响到物资合同其整体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果。一般而言,物资合同其管理包含了至多内容,直到合同期限到了都应该做好管理工作的,而如果对于合同管理存在错误认知就很容易忽视管理工作,即使合同出现了变动也无法第一时间做到相应的变化。仓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也是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还存在的问题,实际上,电力物资其造价并不低,且有比较明显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对仓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一些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当中,其物资管理可能是交给承包商进行代保管的,而这种做法就可能会受到承包商本身管理水平或者责任意识的影响,而导致物资出现损坏的情况。甚至在物资进行发放以及使用期间,还可能出现没有做到合理发送进而导致物资的管理出现混乱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出现。当在对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进行管理时,合同内容若是本就不严谨,那么合同管理将会容易出现摩擦或者纠纷。
3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管理的加强办法
想要加强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管理,第一需要对市场行情做到即时并且全面的掌握,为此,电力企业应该进行专员安排对市场情况做好调查,从而对物资价格做到更加全面的了解。此外,关于供应商其相关的物资供应的能力、本身的信誉度以及市场相关信息都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专员对收集的市场信息,还应该做好总结工作,并且出具相应的调查报告,这样才能让企业高层以及系统总部在相关的审核工作中拥有便利,对于相关物资的采购也可以带来方便。当出现了采购价格和市场实际价格之间差异很大的情况,应该做好追责工作,也要降低损失。第二,应该将电力企业其相应的合同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通常情况下,电力行业相关企业都属于大型企业,那么为了使得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的管理水平进行提示,无论是管理制度的建立还是完善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因为合同管理是需要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的,那么对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就是对合同管理其水平的提升。为此,则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是进行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人员的招聘,再配合定期培训来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技术发展相符合。第三,应该对物资仓储相应管理水平也进行提升。物资仓储相关管理的加强,能够使得合同纠纷得到降低,也能够令物资出现损失的情况减少。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相应的物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也是物资其仓储管理水平提升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在进行建设期间,相关的物资与材料在上报之后都应该将采购以及仓储之类的工作落实到位。与之相关的物资信息可以进行共享,让不同的管理人员都可以进行查看从而使得物资调用更加方便。提升物资仓储其管理水平,对于物资的质量以及物资的安全来说,都有好处。
4结束语
电力物资相关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在于电力物资相应的合同管理,它甚至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管理发展。想要让电力系统其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无疑需要根据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措施不断进行改善。
作者:赵武成 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正义.浅谈电力系统物资合同管理中的不足及优化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2):75~76.
[2]陈玉兰.电力系统物资合同管理的不足及建议[J].广东科技,2012(17):160~161.
篇6
【关键词】资金 协同 效益
一、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
资金管理是对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总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资金流综合地反映了企业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
资金管理的基本目标: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润率,保证资金安全,实现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的最优平衡。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通过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合理控制营运风险,提升企业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和业务管理协同的必要性
(一)外部环境
当前国内外经济正经历深刻的调整和转型,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电量增长乏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电网企业盈利空间受上下游不断挤压,电网建设规模巨大的投资,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经营压力增大。
(二)内部环境
电网企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庞大的电网投资需要电量的快速增长稀释单位成本,在外部增效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成为与向市场要效益同等重要的课题。
三、电网企业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横向协同提升
根据电网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定位,寻求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横向协同最佳路径。将资金管理贯穿安全生产、电网规划与建设、客户服务、物资采购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对资金实施从静态存量到动态流量的全过程管理,协同业务管好资金风险,创造价值。
(一)协同目标
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聚焦于保障资金安全,强化业务协同效应,建立与客户服务、安全生产、电网规划与建设、物资管理等业务有效协同的资金服务体系,引导业务模式转型,通过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衔接,推动资金和业务紧密协作,实现资金业务精益化管控,全面提高资金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
(二)协同路径
按照生产经营业务贯通思路,将资金管理渗透到各项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与业务协同的资金收支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管理与融资管理的方案、配套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实现规划、建设、生产、营销、物资等内部业务资金管理的密切衔接与高度协同。
1.通过资金计划承接全面预算管理落地,提高预算执行刚性,同时通过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2.为客户全方位服务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领域提供公司战略落地的资金支持服务;
3.强化业务协同,从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引导业务模式配套衔接,实现资金运动与业务活动的最优配置。
(三)协同措施
针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完整循环,从静态的资金存量,到经营流入、资金筹措、使用分配、投放运作的动态资金流量,实施“预测规划-日常运营-监督控制-绩效评价”的闭环管控。建立与客户服务、安全生产、电网规划与建设、物资管理等业务有效协同的资金服务体系,为业务模式转型提供支撑,协同业务管好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强化基础管理,完善资金一体化管理模式。(1)明确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资金管理工作中的界面。资金安全是资金管理的首要考量,资金管理实行统一集中与分口管理相结合,业务部门对资金业务事项的真实与合法合规性负责,财务部门对资金收付财务要素的合法合规性负责并实施财务监督,审计部门负责检查资金管理业务并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提出管理建议。
(2)配合业务部门规范资金业务涉及的内控流程。加强资金运营的全过程管理,将内控机制植入业务流程,明确各项资金结算业务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对资金业务实行全过程风险管控。
2.建立资金安全责任网络。建立资金岗位责任体系,将职责细化到岗位,形成责任传递机制。明确并落实各部门的资金安全责任,建立违规事项越级上报机制,确保制定的刚性不被行政权力破坏。
资金安全管理实行下级对上级逐级负责制,在内部考核上,实行上级对下级的资金安全责任追究和考核制度,所有单位为其下属单位承担资金安全连带责任。
3.建立“预测规划-日常运营-监督控制-绩效评价”的闭环管控体系。
(1)建立“业务-预算-资金”联动的计划管控体系。第一,衔接年度预算和业务计划开展资金预测。根据年度预算,结合业务开展情况,预测资金收支并逐步细化,提高业务预测准确率。第二,引导业务收支时间。根据公司现金流量规律,从以收定支、成本最优的角度出发,找到并控制好核心指标,引导业务活动的收支方式及时间,努力实现资金“移峰填谷”。
(2)建立支撑业务战略落地的收支运营体系。第一,积极配合电费回收,优化电费核对模式。拓展网上支付、第三方代收等多元回收渠道,提高电费回收率。以地市供电局为单位,建立电费核算中心,撤销下属单位县区局及子公司电费收入银行账户,加快资金回笼。实现全市核算和对账业务的统一集中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财务、营销、银行三方电费数据的按日自动核对。第二,配合业务职能战略,推进资金集中支付。根据业务集中管理需求,建立“省、市两级资金集中支付中心”,密切资金支付与企业战略规划、预算协同,控制资金结算风险。第三,建立集中支付排序规则。根据资金支付性质和金额,结合现金流量确定支付频率和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3)建立延伸业务源头的监控体系。第一,建立内部监督“三道关卡”。通过业务部门自我监控、财务部门监控、监察审计部门监控,设置资金风险“三道关卡”,实现资金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第二,协同业务建立客户与供应商信用评价机制。抓住关键财务指标分析财务状况,为信用评级提供参考,防范电费回收风险,争取最佳结算条件。
篇7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综合管理;自动化安全;告警
中图分类号:TS7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业的广泛应用,电力自动化这几年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响应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改革大潮,“大运行”体系的形成,自动化机房汇聚的电力行业的业务不断增加,针对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为了提高电力自动化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电力自动化安全及可靠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更好的为电网及其他各部门提供服务,加强自动化设备和环境的综合监控管理势在必行。
1 运行概况
铜陵市的供电公司在实现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其先进的机械设备等逐渐增多,而且电力自动化的网络也日趋完善。因此,业务量也在不断提升。具体来说,自动化系统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类型:
采集类:一次SCADA数据采集前置器和二次电量数据采集前置器
交换类:采用调度交换设备及中兴行政交换设备。
安全防护设备:一、二区网络安全,纵向加密装置和网络防火墙,一二区向三区传输数据、网络隔离装置UPS
电源类:逆变电源,电源分配屏,蓄电池及相关设备的输入输出电源等。
其他类型:电力机房的动环系统、门禁系统、一体化计算平台、负荷预测系统、行波测距系统和主站五防系统。
2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系统构想
2.1监控内容。主站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化SCADA、电能量、OMS系统,机房动环系统、门禁系统、一体化计算平台、负荷预测系统、主站五防系统,小OMS和录音系统的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等设备。
2.2数据采集方式。由于监控的自动化设备数量繁多,且厂家不同所生产的类型和型号也有很大不同,因此要想实现真正的集中监控,首要条件按就是统一数据采集方法。自动化综合系统通过能兼容各类接口来完成与被监控自动化设备的数据交换,并进行数据的处理,有的设备直接通过配置远端传感器等方式采集相关数据;对于不具有监测单元的交流电源、配电设备、蓄电池等,可通过配置电压、电流感应器等方式采集自动化电源运行数据,告警接点接入等方式采集设备的告警信息,机房温湿度采集、水浸告警、烟雾告警、门禁、机房图像监控、蓄电池与UPS电源的监测分别设置遥测采集模块采集电压电流值。实现对自动化设备及其环境的工况采集。
3 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
3.1监控措施。所谓的监控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些电力设备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实现告警信息和机房图纸的有机结合,在界面中出现警示信息,其中包括颜色、声音等等,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电力监控人员能够及时地对相应的设备以及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通过获取告警越限数据,实现对设备进行监视,如调度数据网、数据网交换设备、二次安全防护设备、机房环境设备等。
3.2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功效。当系统发现非正常运行状态时可及时报警通知值班人员,作相应处理,及时恢复设备安全运行状态。该系统可解决自动化机房设备安全的集中管理问题,大大提高电力自动化管理水平,全面把握机房动态,实现综合监控,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的系统,能够将设备如交换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采集监测,通过IP网络上传到综合监控系统,服务器自动保存并处理各种数据,并能够根据通过相应告警呈现手段即时提供相关信息给运维人员。
4 电力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管控
4.1数据处理。在系统中可定义各个所采集的自动化电源、环境数据的门限值,当所采集的数据超过门限时,系统将产生告警。从而实现对各类自动化运行设备与环境设备以及电源系统的监控。
4.2人机界面。系统能够自动采集综合信息以网络组织图、机房平面图和设备面板图等多种视图表现网络的拓扑结构,使运维人员能够直观、方便地浏览整个网络上的被管设备的实时运行工况。网络组织图能够以电子地图为背景显示整个传输网范围内全部局站和线路的分布情况;机房平面图显示局站机房内自动化设备位置摆放分布情况。
4.3故障管理及消缺分工:(1)故障管理。包括告警配置管理、告警的监视、告警信息处理等功能。由运维人员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及告警的显示方式等。监视告警信息,并根据用户的定义进行过滤、呈现,对告警进行分析,进行故障定位。多样化的告警定义,并采取多种手段向有关人员告警。可即时分析告警,定位故障,准确地向工作人员呈现故障位置。系统提供告警筛选和过滤功能,从大量的告警信息中筛选出根告警,能够找出系统中需要重点进行保护的业务,以预警的形式告知,提高故障发现效率。(2)消缺分工。通过故障管理功能,判断故障属性从而直接将消缺任务分配并通知到该故障的系统管理消缺人员。减少了层层上报,层层下发的冗余时间,提高故障处理效率。自动化的维护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电力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模式也得到了有效地完善,主要表现在其规模上。在进行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综合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做好在线监控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以后电网运行的过程中,这也是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进行网络的运行管理需要利用一些通信设备,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网络监控的成本,同时还能够对电力设备的故障进行检测,发出声音或者信号灯的警报。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电力自动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对设备故障检测点的位置进行准确地定位,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洪,金李莎.关于电力自动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
[2]王刚,网络管理系统的综合和其实现探讨[J].广东自动化技术,2002.
篇8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方便群众生活等各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其规模所导致的内部管理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本文从中小流通企业的特点出发,据此发现其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加强中小流通企业内部管理建设的新思考。
关键词:商业流通 中小企业 内部管理
商业流通企业是指通过低价格购进商品,高价格出售商品方式实现商品进销差价,以弥补企业各项费用和指出,获得利润的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通过商品购进,销售,调拨,储存,运输等经营业务实现商品的流转,其中购进和销售是完成商品流通业务的关键,而其他方面都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
在我国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而商业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流通掌握着企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命脉,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生产和流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流通应该从生产的末端更好地转化为行业或产业的先导者。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发挥中小商业流通企业的作用,必然会加快这一发展进程。
中小商业流通企业特点
流通企业本身具有规模的多层次性、业态的多样性等特点,这些都决定着流通过程中的丰富程度以及均衡程度。具有相对质量的中小企业存在,有利于保证流通产业内的竞争活力,并与大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内涵丰富的复合型流通产业。中小企业在商业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与它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灵活有效的应变能力
快速通畅的业务处理过程和灵活有效的应变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小企业不具备大公司的等级阶层(这些阶层是高效运营一家大企业所必须的),因而也就不具备浓厚的官僚政治色彩,而是更加灵活。它的反应速度较快,因为在“决定”和“执行”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由于中小企业预算低,利润少,因此具有更高的动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强的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在发展之初一般就表现出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这种灵活应变的基础上,其经营范围不断拓宽,经营体制日渐灵活。当存在经济波动时,其能够利用其应变能力上的优势,很快转向并适应市场变化。在这一点上,较之具有较多管理层次、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企业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小规模和独立的所有权能够更容易地转化为承担风险或偏离企业计划的愿望,这在公众所有的、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不断增加利润的企业中是不太可能的。
(二)个性化服务能力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以需求为导向的程度逐渐增强,消费者对商品流通中各个环节的需求也逐渐具有了个性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商业流通中的供给者能够提供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大企业由于批量生产以及追求规模经济等问题,无法更有效地向不同需求方提供有差异的产品。而此时,小企业就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一家小企业可以提供给客户更个性化的联系,或者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小企业的员工和场地都较少,因此一般管理费用就较低,就能够提供更紧密的联系,在工作中就更有选择性。愿景和交流也能够更个性化。
(三)规模有限且结构松散
中小企业在各领域中均面临着规模有限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商业流通领域中,这一问题更为明显。规模限制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无法与大型商业企业相抗衡,从而在上下游渠道、运输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劣势。同时,由于规模较小,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往往无法享受规模经济的优势,其成本一般也因此高于大型企业。
同时,在中小型商业流通企业这一松散的行业范围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家族式的特点,因此,无法形成能够与大型企业进行有效竞争的联盟。这也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在商业流通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但营业收入与利润水平却一直较低。
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一)家族经营观念较为严重
虽然具有较之大企业更为灵活的应变能力,但是,中小企业的产权与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单一集中产权结构与简单组织形式下,具有多步骤特点的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在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上往往面临更大的考验。
在商业流通行业中,中小企业一般以个体或具有家族特征的管理形式出现。在这样的管理形式下,中小企业关于产品、渠道等商业流通行业中关键问题的决策一般由家族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做出,因此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各行业内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问题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家族式的内部管理决策模式对商业流通企业具有更高的影响程度。产权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内部决策理性程度降低,进而影响商业流通企业经营中的购进、销售、调拨、储存、运输等各环节,最终对其发展产生限制作用。
(二)不考虑或不注重品牌形象的建立和保持
商业流通行业产生时间较早,但由于我国在解放初期采取计划经济模式,从而延迟了该行业的扩大化发展,使得目前尚不具有全国范围内影响力的商业流通企业,更多的是全国不同区域的地方大中型商业流通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商业流通企业更加难以树立品牌意识,创立自主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转折性的重大作用,如果不具备品牌意识,即使扩大规模和收入也无法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辐射范围,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其当前的市场范围更多的区域内消费者,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型商业流通企业在品牌创建上更多关注地方区域市场,而不具备长远的、更大范围的战略眼光。由于缺乏品牌创建和扩大影响范围的意识,中型企业往往很难实现向其他区域市场的扩展。
(三)企业管理文化缺乏且人力资源素质低下
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维度。中小商业流通企业由于关注低成本的优势,常常忽略了内部的管理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营销观念滞后,价值导向误入,行为规范无序以及诚信意识弱化。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管理文化的问题。由于与大型商业流通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管理文化缺失,中小企业常常面临战略导向失误,竞争手段单一,甚至商业欺诈等问题,这些都严重抑制了中小商业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
而上述这些管理文化问题,归根结底与中小商业流通企业中人力资本薄弱,人员素质低下密切相关。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小企业虽然不乏劳动力,但是由于过分关注低成本等原因而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员工职业观念薄弱,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些不仅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内部管理文化的形成。
中小商业企业内部管理对策
第一,适度引入符合商业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特征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组织结构,必要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松散的中小企业商业联盟。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充分利用政策导向与优惠条件,逐步实现与自身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规模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头号桎梏,但规模小也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灵活的动因。同时,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引进是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的。因此,对于有条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内部管理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商业流通企业,企业应该慎重地采用承包经营、松散联合等方式进行经营机制的改革。在此基础上,两类企业都应该重视基础管理工作,摆脱过去“老板决策”的片面决策方式,重视基础管理。
第二,中型商业流通企业树立跨区域的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体现,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加速的作用。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附加值,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而商业流通企业由于特殊的行业特点,其品牌建设往往具有单一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容易被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忽略。
中型商业企业由于同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以及中小企业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其具有扩大市场范围的可能性,从而也就具有树立跨区域品牌形象的必要性。对于中型商业流通企业而言,其内部应该摆脱区域观念的限制,在树立跨区域品牌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其品牌的影响范围。在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可持续地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长期的发展。
第三,适度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内部管理文化。企业内部管理文化与制度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单项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制度既要彼此协调,又要根据所属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不可盲目引入。而只有建立了与企业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之间,以及与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配合才能发挥内部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的最大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人的因素。
篇9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优化策略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灵活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操作仿真以及智能化开关上,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促进了变电站技术由以往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转变为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化智能变电站,从而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方向尚不明确,那么,对当代的国内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的优化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1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以国际标准的IEC61850通信规范为基础,通过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分层构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等三层结构体系。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站内的信息由过去的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工作[1]。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相适应的通信网络体系,确保能我国变电站能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实现信息共享与设备合作。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管理系统自动化等优势。
2 管理系统中数字化技术应用表现
2.1 数字化网络的选型
只有确保网络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而且网络系统信息传输的快慢决定了该系统的可靠度。传统的变电站系统一般采用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保护算法,使得运算、输出控制命令等变得迅速快捷简捷;而数字化变电站系统采用由多个CPU共同完成的信息保护算法,虽然复杂,但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以及提高了网络通讯速度。
2.2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以往传统的变电站系统由测控装置及常规继电保护组成,而数字化变电站实现机电一体化,用智能化设备的控制回路以及数字化传感器替代传统变电站的结构,将变电站带入数字化时代[2]。一般,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在逻辑结构上有三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
2.3 系统模拟检测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建成后,必须对其测试能力进行验证,那么就必须建立一个数字化变电站测试环境,模拟系统进行检测。运用两款检验软件分别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测试能力进行试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试验间隔为主变间隔,先放大变压电压以及电流模拟量,再经过同步采样,将采样值送到交换机A中。变压器从交换机A中读取采样值数据,与此同时,将跳闸信号送入另一交换机B中。再通过采用统一的卫星同步时钟源,两款软件同时将采样值输出直接送交交换机A中,并都从交换机B中读取跳闸信号。
3 优化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策略
3.1 加大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力度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在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系统,建立在标准的、智能的网络技术基础上[3]。通过进行技术开发,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监测该系统,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远程诊断,从而进一步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以及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3.2 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防火墙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其他系统进行访问时受到控制,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安全。防火墙技术通常借助隔离网络与限制访问等方法,在变电站网络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隔离墙,确保变电站系统的安全[4]。隔离墙通过检查进出用户的信息,确定该信息是否被准许通过,一旦发现外界非法程序或是非授权用户有可疑之处,便立刻阻止其进入变电网络系统。在建立变电站系统防火墙时,应要求网络有明确的分辨界限,这样才能确保不放过任何可疑网络,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
3.3 重视设备以及管理系统的处理工作
加强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处理工作。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处理被控制了操作驱动回路的一次设备。摒弃传统的导线连接方式,采纳新型的数字程控制器以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摒弃传统的强电模拟信号,采用新型的光电数字技术。对二次设备进行网络化处理。二次设备之间的连接用高速的网络通信替代传统功能下的I/O现场接口;故障录波装置、测量控制装置以及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多种二次设备,均要按照标准化的微处理机进行设计制造,将传统的功能装置完全转变为逻辑的功能模块,从而使得二次设备通过网络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等建设目标[5]。对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电力生产运行时对数据及状态的记录、数据的统计方面实现无纸化;变电站在其运行管理系统中对信息分层以及数据分流交换实现自动化;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分析故障原因,并制定处理故障的方案,最后提交故障分析报告;对于经过检修的设备,系统会自动分析并提交检修报告,完成更加高效的状态检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在技术和管理观念上都进行了创新改革,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安全保障。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是电力系统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在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中需要掌握的技术性问题通过更新以往的管理观念,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冬,王付卫.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浅析[J].云南电力技术,2012,10(11):12.
[2]谢春璇,张文力.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8(02):34.
[3]王修庞,罗虎,李朝阳.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索[J].继电器,2013,6(11):21.
[4]刘春华,郭晓燕.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与发展[J].江苏电机工程,2013,06(19):32.
篇10
[关键词] 巨和粒;强的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图分类号] 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60-0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期[1]。国外统计,儿童ITP的发病率4.8/10万[2]。ITP通常呈良性过程,但血小板过低可危及生命。ITP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瘀斑、紫癜以及出血点,多伴有齿龈或鼻部出血。我国在ITP的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为主,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增生和活化来维持自身耐受性。由于静脉用丙球由血液提炼而来,近年来由于血源紧张,且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通常用于重症或极重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是一种血小板生长因子,能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研究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应用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病例系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儿科病房住院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制定的ITP诊断标准[3],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51±3.67)岁,病程1~7 d,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血小板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4]
①轻中度ITP;②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③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④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⑤血小板抗体IgG增多或补体C3增多;⑥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⑦患儿家长配合并知情同意;⑧就诊前未使用药物治疗者;⑨患者依从性好,能坚持本治疗方案2周以上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其他系统等疾病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②对本研究中的所有药物有不良反应者;③就诊前已治疗者;④重度或极重度或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者;⑤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包括中药);⑥依从性差者。
1.4 临床分度[5]
轻度:PLT(50~100)×109/L,只在外伤后出血;中度:PLT(25~50)×109/L,尚无广泛出血;重度:PLT(10~25)×109/L,见广泛出血,外伤处出血不止;极重度:PLT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卧床休息,隔日查一次血常规,密切注意皮肤黏膜出血点情况,注意是否有呕血、便血、头晕、血尿等征象,以便及时判断是否有内脏出血迹象;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注意避免硬质食物。对照组:氨肽素(0.2 g×100片,辽宁丹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807)0.2~0.8 g,口服,3次/d,疗程为14 d;观察组:强的松片(5 mg×100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82)1 mg/(kg·d),疗程为14 d,巨和粒(4×107AU,3mg/支,山东齐鲁制药厂,国药准字S20030017)剂量50 μg/kg,每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为14 d。
1.6 疗效评价[6]
显效:治疗14 d后连续2次化验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有效:治疗14 d后血小板计数未恢复至正常,但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无效:治疗14 d后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升高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疗效和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和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76,P < 0.01)。见表2。
2.2 两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血小板计数及恢复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儿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时间越长,血小板计数上升越明显,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例数越多,见表3、4。
2.3 两组皮肤紫癜消退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皮肤紫癜消退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紫癜消退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时间越长,皮肤紫癜消退越明显,见表5。
3 讨论
ITP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小板减少伴有骨髓巨核细胞增加。现代医学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如自身抗体产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等[7],免疫细胞凋亡障碍可能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8]。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系统,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抑制血小板抗体形成,同时糖皮质激素具有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从而起到提升血小板数,避免危险性出血的作用[9]。
巨和粒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IL-11),是一个多功能性的细胞因子,虽然无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性,但有巨核细胞增幅因子的活性,在骨髓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IL-11可诱导巨核细胞成熟及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增加外周血血小板数目[10]。体内外研究证实了IL-11对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有较强促进作用[11],IL-11与PLT数量呈负反馈调节机制,且被不同的炎症介质所调节[10]。目前有学者认为IL-11升高血小板的机制是IL-11联合其他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分化成熟,促进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12]。
IL-11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促进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因其所形成的血小板在形态功能和寿命方面与正常的血小板相同[13],被广泛用于各类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动物骨模型显示[14],IL-11可促进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恢复,减少血小板降低的幅度及其持续时间。梁敏等[15]资料显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可提高血小板计数并能预防血小板的减少。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轻中度ITP,可使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χ2=13.76,P < 0.01);应用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上升越明显,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例数越多,皮肤紫癜消退效果更明显,与文献[15]基本相符,进一步提示巨和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促进骨髓抑制后血小板的恢复和生成。因此,ITP轻中度患儿早期应用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可明显升高血小板,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加快血小板恢复的速度,避免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巨和粒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显著提高ITP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研究主要对ITP轻、中度患儿研究,且病例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重症和极重症ITP患儿是否有类似效果及安全性如何,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ines DB,Bussel JB,Liebman HA,et al. The ITP syndrome: Pathogenic and clinical diversity[J]. Blood,2009, 113(26):6511-6521.
[2] 陈祺棠,王缉干,罗建明.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7):1062-1065.
[3]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第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5-249.
[4] 竺晓凡.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标准化治疗[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16(2):52-54.
[5] 贾苍松,胡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诊断和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0):814-816.
[6] 向金峰.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84-85.
[7] 王兆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12):1141-1144.
[8] 郑敏,罗建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淋巴细胞异常研究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3):222-224.
[9] 戴蕾莲,于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和免疫抑制剂[J]. 儿科药学杂志,2011,17(3):4-7.
[10] 潘湘涛,陆晔,王金湖,等. 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血清IL-11的检测及意义[J]. 检验医学,2010,25(12):975-977.
[11] 吴小建.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J]. 实用临床医学,2008,9(9):50-53.
[12] 牛婷婷,陈力军. 白细胞介素-11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8,13(3):138-140.
[13] 孟琼,温泉,傅万海. 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9):696-713.
[14] 沈继春,石莹,王素莉,等. 巨和粒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J]. 临床血液学志,2010,2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