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一体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费一体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设施草莓;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69-02
黄川镇被为誉“中国草莓第一镇”,草莓年种植面积近2 000hm2,其产业的发展要求应用现代化技术进一步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草莓生产受水分、肥料、农药的影响极大,传统生产中多采用沟灌,棚内温、湿度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而且病害通过水流加快了传播速度,导致发病率较高。过量灌溉不仅浪费了水资源,造成土壤板结、地下水潜在污染等问题[1-2],而且降低了草莓的品质和口感风味。过量施用化肥则会导致作物营养失调、果实硝酸盐含量升高,果实品质和肥料利用率下降等问题[3-4]。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80%分布于自地表向下15cm的土层内,而且纤细、无根毛,要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但是表土极易干燥,因此适宜少量多次滴灌[5]。为此,笔者对设施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引导当地农民严格控制施肥总量,合理施肥结构,做到水肥同步控制,实现草莓优质、高效、生态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是当地主栽品种。试验于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连云港市黄川镇南湾村草莓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田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pH值6.54,有机质12.77g/kg,碱解氮96.39mg/kg,有效磷20.42mg/kg,速效钾75.12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对照CK为农户习惯种植区,处理1、处理2均为水肥一体化处理,详见表1。处理1、处理2大棚首部设有蓄水池,灌溉设备由首部(水表、叠片过滤器、文丘里施肥器等)、支管、毛管(内嵌式)等组成,滴头间距30cm。
1.3 试验实施 小区面积20m2,长5m,宽4m,作畦按畦宽50cm,畦间距30cm,畦高30cm,每畦2行,株距15cm,每小区栽植333株。定植日期为9月20日,小区随机排列。定植前施入有机肥3 000kg/hm2,栽后立即铺设支管,在2行草莓间铺设毛管,滴透水。10月中旬覆盖地膜、扣棚,次年5月30日拉秧。处理区根据草莓生长时期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含水量确定施肥量和灌水量。11月中旬促现蕾第一次追肥,至拉秧前20d,施肥频率7d1次,共25次。每次施肥前先灌水10~20min,再进行施肥,施肥结束后再灌水30min,以清洗管道,防止滴灌堵塞。
1.4 统计分析 当草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隔3~5d采摘1次,每次采收后分别测定每个处理的产量及品质。不同处理的病害、畸形果发生率等抗逆性采用田间调查法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节水、节肥效果比较 处理1、处理2由于采用了相同的水肥模式,整个生育期共灌水28次,每次2h左右(视灌前土壤含水量),最后统计灌水量。从表2可以看出,水肥一体化种植比农户习惯种植方式节水1 750m3/hm2,节水率达46.1%。根据表1的施肥方案确定施肥量,整个生育期共结合灌水施肥25次,水肥一体化种植比农户习惯种植方式节约用肥27.9%~35.1%,实现了节肥增效。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水肥一体化2个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效果明显,单株结果数和果重、产量等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水肥一体化不同配方肥处理2的产量高于处理1的,均比对照高出很多,增产率分别达到32.3%和36.6%。
2.3 不同处理对品质的影响 田间调查记载,对照棚于4月17日相继发生白粉病、5月5日又相继发生灰霉病和根腐病(见表4),而水肥一体化2个处理均未发生病害。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达到预防病害的效果。可见,水肥一体化种植对防控病害效果极显著,不仅增加了产量,而且确保了果实的生态安全。由表5可知,水肥一体化2个处理比对照的畸形果率均有极显著的下降,水肥一体化不同配方处理1和处理2之间也表现出0.05水平的显著差异。表明配方施肥可以降低畸形果的发生率,合理的配方肥加上合理的施用技术能有效地预防畸形果的发生。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草莓果实大小基本均匀,没有特别巨大的或特别小的果实,色泽亮丽,口感风味比对照更好。1月中旬连续7d平均气温低于0℃,连续7d最低温度-13℃,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的草莓果实第一批采收期于1月16日,而对照区的采收期为1月23日,推迟了7d。3月中旬以后,对照区的果实产量比处理1、处理2的果实产量越发变少,果实变小、色泽等方面也更差。优等果的产量(见表5)处理1、处理2比对照增加极为显著,配方1增产66.4%,配方2比对照增产71.4%。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利于温度稳定,棚内温度较CK高4.1℃,有效地预防了畸形果的发生,而且地温提高了3.2℃,从而增加了各种生物的活性,促进了草莓对养分的吸收,利于草莓的生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处理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总产量增加36.6%、优等果增产71.4%、节肥35.1%、节水46.1%,实现了增收、节本、高效的生产目标。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处理对预防草莓病害及畸形果的发生都有极显著的效果,改善了棚内生态环境,为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保障。
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节约了水资源,又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面源污染,对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赫庆照,王春夏,朱明玉,等.大棚樱桃番茄水肥一体化水分与养分利用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93.
[2]景炜明,候伟.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应用[J].蔬菜,2014(9):30-32.
[3]高中强.山东省设施蔬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菜,2010(2):12-14.
篇2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乡村债务;成都市;
优化路径
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关于全社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人口管理、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从近几年推进城市化的实践来看,目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落后,城乡之间的“鸿沟”需要逾越。(二)政策配套不及时,农民进城的“门槛”需要降低。(三)建设投入短缺,城镇发展的“瓶颈”需要突破。(四)严峻的乡村债务问题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阻碍。
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阻碍,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更是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数额巨大的乡村债务与城乡一体化决策意图存在着巨大反差,我国乡村多年积累的公共负债问题,以及由此引出的基层行政生态秩序,成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障碍,所以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日益严重的乡村债务,早日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一、四川省乡村债务形成原因
自1998年建立四川乡镇信息系统,开展乡村债务统计监测以来的资料显示,乡镇债务逐年增长。对于四川省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税费改革弱化了偿还乡村债务的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弱化了偿还乡村债务的机制,取消了原先纳入乡镇财政盘子和村级财务开支的税费项目,如乡统筹、教育集资、屠宰税等乡镇可用财力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
(二)乡村政府机构臃肿,运行成本高。乡镇政府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过多,造成行政费用支出巨大。目前,乡镇政府的机构配置都是对应上级部门条块结合的,除了五大班子外,还有“七站八所”,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乡村不良债务的金融制度限制。乡村不良债务作为政府的债务,同时很大一部分又是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它们之间彼此相互联系,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金融制度的不健全与缺失,是造成乡村不良债务的主要原因。同时乡村债务也是金融机构的最大的负担,反过来乡村不良债务对于现行的乡村金融体制有着消极的影响,对于乡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四)乡村不良债务的财政体制限制。从历史上看,建国以来财政体制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利于基层政府的。虽然在改革开放后,财政的集中程度下降,各级地方政府有了较大的自,但在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中央财权的集中度再度提高,而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中央,财力层层集中。
二、四川省特定情况下的乡村债务化解对策和防范措施
我们在对四川省乡村不良债务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时知道,农村不良债务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针对四川省特定情况下的乡村债务,提出以下对策和防范措施:
(一)以经济发展促进乡村不良债务化解。四川省各个农村地区政府立足于本地的优势资源,把优势资源变成优势财源,努力发展适合的生产经营项目,把优势效益项目做大做强,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建立健全财政监督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立日常的监督检查制度,由县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乡镇日常财政收支的监督部门,每年定期对乡镇财政收支进行检查,督促乡镇日常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其次,建立乡镇主要干部离任时的审计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四川省转移支付制度。即实施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具体方式就是分布在各相关涉农部门的财政补贴,由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渠道、统一时间、统一方式”和公开补贴项目、补贴数额及政策依据的方式,委托金融机构开设“一卡通”银行专用存折,将所有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纳入一户管理和一卡通集中发放,范围包括贫困生“一免两补”、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助等。
三、全国乡村债务优化路径
近年来,虽然上级财政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事业的财政拨款逐年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企业的步伐加快,但由于乡村基层既有设施薄弱,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发展的基本需求,资金缺口依然很大,乡村财力负担进一步加重,举债建设成为一种普通现象;一些地方领导超越当地经济水平,大搞“形象工程”,盲目上马基础设施建设和下达各项达标任务,许多乡镇企业破产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沉淀,形成了巨额的债务包袱;此外,乡镇干部队伍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社会管理成本偏高。这一系列问题造成乡村债务一直呈现出直线上升的畸形增长方式。
因此,要彻底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对事权财权制度进行大胆创新。应遵循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遏制政府体制中财权不断上收,对中央、省(自治区)、市、县、乡五级政府的事权重新进行明确划分,并配以相应的财权。其次要对约束监督机制有所创新。乡镇领导的离任审计主要是核对账目、审查贪污、挪用和超规格开支情况,这就导致了个别乡镇领导为了讨好上级,大搞面子工程,大造虚假政绩,给下一届班子留下烂摊子、重包袱的情况时有发生。
参考文献:
[1]马牧云.浅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J].科技信息,2008
[2]游程.我国乡村债务问题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8
[3]四川省农调队.四川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J].三农信息网,2007
作者简介:
篇3
“该方案在产品和系统的设计上既满足了管理信息化以及协同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确保了财政资金管理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需要。”招商银行总行现金管理部总经理左创宏介绍。
据了解,目前招商银行配合各地财政完成的财政直接支付、集散账户管理等支付类项目21个,银关通、银税通等电子缴税类项目32个,非税缴税项目21个,财政公务卡等财政采购类项目6个,有25家分行有效开展了财税库银联网项目。
构建国库“现金池”
国库现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在确保国库支付需要和国库现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管理国库现金池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
为了降低闲置国库现金因时间价值产生的损失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招商银行构建了基于CBS3.0管理系统的国库“现金池”,进行有效的开展财政资金筹集管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CBS3.0、集散账户管理系统、智能现金池、银债通等产品的组合应用,达到国库现金管理系统的搭建,并通过智能自动化的分析、判断,有效地实现国库“现金池”管理功能。
据招商银行总行产品经理王健男介绍,该方案首先通过CBS3.0系统对开立在各银行的预算内、预算外专户资金进行整体管控,统筹管理各类专户上的闲散资金、暂存资金,建立“现金池”。准确对现金池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和管理,确保充分满足国库集中收付所需的流动性。同时,借助集散账户的管理对现金池内存量资金进行分配管理,通过投资理财的功能选择安全性和收益性较好的金融产品进行配置。最后,通过CBS3.0的风险控制功能管理资金安全。
“该方案可以有效满足国库资金的配置需要,不影响银行管理。能够更好的利用财政存款引导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王健男认为。
国库集中收付解决方案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是财政部门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国库集中收缴、集中支付运行机制,加强管理好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丰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及完善预算执行分析和决策管理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而要落实财政集中收付制度,必须依靠信息化,以计算机和网路为工具,建设集中收付所需的各类支持系统。
招商银行推出了国库集中收付解决方案。王健男介绍,该方案主要从财政收入管理和财政支出管理两个方面来切入。
首先是财政收入管理,包含四大业务模块。一是财税库关行全国联网。实现纳税人电子缴税以及自动对账。还能够配合CBS系统的应用实现国库与海关、国库与税务机构进行电子对账,实现电子化管理。二是电子缴税。客户预先与税务机关、招商银行签署税款代缴协议后,可通过招商银行营业厅、网上银行等渠道,完成日常纳税申报、税费缴纳、缴税凭证打印,即使足不出户,也可完成缴税。三是银关通。通关企业在招商银行开立的用于网上税费支付的缴款账户并通过中国电子口岸办理网上支付税费业务。海关系统发送指令至银行,银行通过业务系统自动完成税费划转,并将税费上缴国库。四是非税收入收缴。缴款人凭执收单位开立的非税收入一般收缴书,可到招商银行各开户行网点办理缴费。目前支持现金、账户扣缴、汇款、POS机等各类缴款方式。
其次是财政支出管理。包含三个方面业务。一是直接支付。招商银行为财政部门开立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并根据财政部门支付指令,将款项支付至收款单位,并及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二是授权支付。为预算单位开立财政授权支付账户,并根据财政部门要求设立授权支付额度,以及为预算单位办理对外支付。三是财政支付公务卡。为预算单位提供财政支付公务卡,由银行提供授信额度,预算单位个人持卡进行日常公务和财政报效支出,经预算单位审核后统一还款,实现对财政公务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财政性资金动态监控
财政资金监管是公共财政体制构建的重要内容。财政资金的筹集、存储、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都集中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行政理念、行政绩效。
目前,财政负责的专户种类多、银行账户多、下属预算单位多,各项财政收入环节纷杂,资金上缴的及时性仍与要求有一定差距。
招商银行财政现金管理系统CBS3.0针对财政性资金动态监控需求,基于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电子化监控系统,能够对各财政单位、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的每一笔支付交易进行实时智能化动态监控,建立了财政性资金实时监控、综合核查、信息披露的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财政性资金动态监控管理机制。
该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管理。通过设置账户层级和权限,财政可准确将管理架构体系“复制”到CBS3.0系统中,体现财政性资金的多层级账户管理及授权关系,实现对预算内外财政资金账户的备案管理,有效掌握财政下属单位及预算单位备案账户的基本信息。二是财政性资金交易实时监控。三是财政性资金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主动预警、收方受限、限额控制与数字证书控制发挥作用。四是财政性资金电子化智能对账。五是财政性资金报表定制功能。六是预算控制功能。
财政信息化配套方案
随着财政管理信息建设的推进,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投产和应用,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切实加快了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进程。但随之而来的管理系统庞杂、数据分散缺乏共享集中、系统管理运营压力也不断增加。怎样找到构建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与专业系统建设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成为困扰财政管理信息化的难点。
财政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牵涉到多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协同共享,需要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基础平台。
篇4
一、基本情况
“五个中心”的总面积2400多平方米,设立了98个便民工作台,拥有工作人员102名,这些人员都是从政府各单位各部门抽调来的业务骨干,没有聘请一名临时人员,实行了首席代表制和行政授权委托制,“五个中心”设置了3台LED显示屏和16个摄像头、对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到岗到位、事项受理、现场审批、服务态度、遵章守纪等情况,进行全程同步实时视频监控,形成了“一纵一横”行政审批、网上申报和电子监察系统。
一是行政服务中心。该中心设有中心机房、银行代办点、24个办事窗口和综合室、业务室、督查室3个职能股室,另设八个分中心。目前,可办理各类行政许可及收费事项287项。该中心按照依法、高效、便民的原则,推行“两集中”、“八公开”和“五项工作制”的服务方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缩短办结时间,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二是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中心。该中心按照财政牵头、统一协调、整合资源的原则,整合和理顺财政、国税、地税、国土、建设等执法部门的征管体制,房地产税费业务全部纳入征管中心,实行“阳光操作”。全面构建一个规范透明、缜密完善的房地产税费征管体系。
三是招投标交易中心。该中心是我县进行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四大交易活动的有形市场,设有办公室、监察室、评标室、询标室、开标室、监控机房、休息平台,建设了信息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无线信号屏蔽系统、询标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下浮系数抽取系统、事物展示系统7个系统,采取“统一进场、管办分离、制度主导、全程监督”的运行模式,实现集中交易、资源共享、加强监管、有序运行和“监、管、办”三分离,确保招投标交易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在监督管理方面,建立了评标人才库,实行重大项目预审、项目决算审计等监督制度,加强了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及产权交易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管理,有效地遏制滋生腐败的源头。
四是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该中心设置了十二个服务窗口,提供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核、发证、省内运输办证、出省运输受理、林产品检疫办证、林权登记、林权发证、信息、流转交易、资产评估、抵押贷款、征占用林地审核、林业行政许可审核、档案管理等服务。将全县山林权经营转让、林业产权变更等集中到中心交易,搭建了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平台,开通了林权登记管理窗口,拓展了木竹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了林权交易行为。
五是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该中心将县直所有行政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纳入中心实行集中收付,实行“前台收付、后台核算”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推行重点项目预算安排事前审计审核制度,完善了部门预算制度、“乡财县”和“村财乡代管”制度,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双重审批”管理制度,强化了财政资金监管。
二、主要做法
1、实行全程服务。“五个中心”以“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一单式收费”为基本运作模式,实行“内转外不转”的运行机制,使群众少跑机关、少花时间、少耗精力,进一道门办完所有要办的事。过去,一个项目签约后的审批环节,往往牵涉到多个部门和单位,有各种审批、盖章、收费,经常造成项目迟迟落不下来,开不了工,贻误商机。“五个中心”运转后,业务事项的办理,从发改委的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到环保局的环评报告审批、建设局的规划批建、工商税务登记、各种证照发放等等,都可以在中心内部办结。同时银行、公证等窗口在企业或业务办理人自愿的原则下,提供了相应的资金账户、合同公证等方面优质高效的服务。
2、做到有机互动。比如,山林权的交易,在林权交易中心办理,如需公证,可在服务中心公证窗口进行公证,然后从林权登记、采伐证的发放、运输证的开具,最后到行政服务中心进行木竹税收的缴交,全部可在中心办理完成。又如招投标交易中心在进行建设项目招标或国有土地的出让转让时,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中心及时提供相关证照的办理和税费的缴交等服务。再如招投标交易中心对政府机关或重点工程材料设备的采购,在采购完成后,可以由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及时保障资金到位。过去,这些业务的办理要多头反复奔波,难免滋生怨气,甚至由于信息的不畅通,造成税费滞交、漏交等现象。“五个中心”运转后,由于各中心之间实行信息共享、有机互动,密切配合,每道程序办完后,工作人员一方面告知业务的办理人如何进入下一道程序,另一方面,及时通知下一道流程的工作人员帮助当事人办理相关业务,从而做到了无缝连接。
3、实施阳光操作。在为群众办事和服务的过程中,“五个中心”坚持方便群众办事与严格依法行政相统一,对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和标准等统一公布上墙(或电子触摸查询台),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全部公开,使办事的群众一看就明了、一看就放心。阳光操作,明白交费,群众的许多顾虑打消了。
4、进行效能考核。制定了“热情周到、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服务守则,要求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大力推行全程制、缺席默认制、超时默认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并通过“日记录、周审核、月考评”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办事效能、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办法,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5、延长服务时间。工作日8小时内,全体办事人员集中办公;工作日的中午、双休和重大节假日,由办事人员轮流值班,实行随到随办或预约办理,确保群众每天到中心都能办事、办成事。
6、畅通投诉渠道。县纪委监察局在“五个中心”设立了督察室,聘请机关效能监督员,设立投诉窗口、投诉信箱、投诉电话,直接受理投诉和举报,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有错必究,有责必负”,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主要成效
一是实现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五个中心”的建立,让办事群众在中心找到相应的服务窗口,只要条件符合、材料齐全、手续完整,即办件立等可取,承诺件可以在承诺期限内办结,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是实现了机关办事的更加公开透明、更加优质高效。“五个中心”坚持“便民、公开、依法、高效”的原则,把所有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亮在群众眼前,做到申办条件明朗化,办事程序公开化,承诺期限定格化,行为监督社会化,客观上实现了“想腐而不敢,欲腐而不能”的制约机制,使的机会大大减少,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
篇5
一、集中整治的时间
年9月27日~年9月30日。
二、集中整治的内容及重点
(一)集中整治的内容
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房地产领域的用地、规划、建筑、交易、房屋出售、办理权属证件、税费征缴等环节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二)集中整治的重点
1.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包括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行为。
2.违反规划要求的行为。包括不经规划审批擅自建设、提高建筑容积率、批少建多或批低建高等变更规划设计方案的行为,以及擅自变更人防工程建设规划要求和违规使用人防设施的行为。
3.无证施工、无资质开发、无证销售的行为。包括未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无资质开发商品房、不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私自售房、未取得房地产权证非法转让等行为。
4.恶意偷、逃、拖欠土地或房地产国家税费的行为。包括不按出让合同或拍卖成交确认书约定的时间恶意拖欠土地出让金,或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容积率不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不及时申报缴纳房地产开发、建设和销售税费,或者提供虚假资料偷逃国家税费等行为。
5.其他严重影响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建设行为。
三、组织领导
成立城区房地产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整治办”),办公地点设在县城管局原办公楼(县建设局院内),具体负责集中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搞好调查摸底。年10月16日~年10月31日,县整治办将组织专门力量,对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违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有关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据实申报,如谎报建房年限,经群众举报,由土木协会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核实,其鉴定费用由建设单位、个人或房主承担。
篇6
1.1加强林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以实现其经济效益
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也给林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林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首先需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民质量意识,以质量求效益的经营策略来保证林业生产的进行,树立品牌效应,注重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无形资产价值,从而占领国内外市场。
1.2建立林产品供需信息服务体系
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需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所以各乡镇需要建立林产品供需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林产品最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从而弱化林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1.3产、供、销一体化
林产品生产出来后,面临着销售的环节,所以农民对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应该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服务体系,加大市场营销和促销的国度,建立多种林农合作组织,形成林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网络,从而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2对农民减负,推动林业发展
2.1加大“减负”力度
对农民进行“减负”,不是单纯的政府承诺,这需要在法律上进行约束,建立公开、透明的税收征管体系,规范农民的合理税费,并从法律上严保其执行力度。对农民减轻税费,这对刺激林业发展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好的效果,林农的负担轻了,必定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林业生产当中,对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加大林业税收调控
我国在林业税收调控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加大林业税收的调控力度,从而增加林业的资金投入,在林业税收上,对于生产原材料的农民这部分税收要进行减负,在消费环节加收消费税,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生产者对森林的培育。
3改进采伐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和服务
3.1按照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
合理的采伐经营有利于提高林业的三大效益,我国森林资源十分缺乏,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必须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我国政府通过保持相应的森林面积的方法来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从而达到保持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2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农户木
材收入预期相结合目标实行的采伐管理,是以采伐蓄积尧木材生产计划等多环节的复杂管理性办法,不利于森林的合理经营,是消极的管理办法,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业的投入。应加快改革步伐,实行以面积采伐管理为核心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控制森林采伐。使农户的木材收入预期目标与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结合起来。
3.3实施森林经营方案
要以森林经营方案为载体,与森林认证相结合,以动态管理为内容,强化源头管理和分类管理。实行采伐管理内容公开,批准条件和程序公开,加大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同时,强化造林更新监督,促进营林发展,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可首先对法人实体和乡村林场、合作林场,包括股份合作制林场、民间林业协会、林农协会等法人和组织采取这种管理办法。不仅有利于采伐管理,也有利于发育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林业经营主体。
4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工程区农民放弃了木材、粮食及相关产业的生产,农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一是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政策倾斜,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规范补偿办法,建立多种补偿渠道,使农民直接受益,调动他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要扶持发展替代产业,解决林业资源产地经济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三是国家要从制度上解决现有不合理的林业经济机制,即生态破坏者既不必承担责任又得利,而生态保护和发展者既不得利又要承担造林管护成本支出。建立绿色GDP的核算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时,要逐渐形成使高收入向高资源消耗人群支付生态补偿费的制度。如国家用出卖碳权的收入来补助林业经营者造林和森林管护,就是建立在利益均衡机制上的生态补偿制度。
结语
篇7
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是指企业集团基于法制规范,通过对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的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实现的进度、结构等的合理安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以谋求最大的纳税利益,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或税负最小化目的的活动。就企业集团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决策的重点之一,是集团发挥资源一体化整合优势与管理协同优势,实现整体资源配置的秩序化与高效性的重要保证。
一、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一)企业集团税收筹划是企业集团降低纳税成本、规避纳税风险的重要措施
众所周知,纳税成本具有收益变现程度的非对称性和完全的现金性两个显著特征。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只要取得了账面的收入与账面的利润,就必须按照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与所得税等,而不论这些账面收入或利润是否已经变现或能否最终变现,这往往使得纳税相对于账面收益的变现具有一定的“预付”性质。而且,通常情况下企业也不能期望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替代方式,必须以“纯现金”的方式履行纳税义务。由此,纳税也带来或加重了诸如投资扭曲风险、经营损失风险和纳税支付风险等一系列的纳税风险。企业集团是由若干个成员企业组成的一个利益联动的有机体,不同于单个法人企业,企业集团在诸如纳税现金流量的计划安排与统筹调剂方面可以利用科学的税收筹划创造出更大的弹性优势,实现在集团整体上与成员企业个体上纳税能力的相对提高或纳税风险的相对减少。
(二)企业集团税收筹划是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要求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资源一体化整合优势与管理协同优势,实现整体资源配置的秩序化与高效率性,以期确定并不断拓展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换句话说,集团的最大优势体现在资源的聚集整合性与管理协同性。税收筹划应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因此,税收筹划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集团的纳税活动要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就必须进行统一的税收筹划。因为任何一个成员企业在纳税方面出现了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殃及整个集团的市场形象与资源等级,同时也就意味着在集团整体的财务资源配置,特别是现金流转上存在着失调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势必妨碍集团整体资金运转的效率,并最终影响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应树立的基本观念
(一)纳税一体化观念
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其中母公司是企业集团的管理总部,可以代表集团整体的名义对内行使管理权,对外行使外交权。而集团建立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资源一体化整合优势与管理协同优势。因此,为了实现集团资源整合与管理协同效应,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其他各成员企业在纳税上必须在母公司的统一管理下树立纳税一体化的观念,遵循集团一体化的统一“规范”,以实现集团整体纳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各成员企业纳税利益的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观念
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其它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收益,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否则,如果片面地追求税负的降低,必然给企业集团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三)正确的纳税观念
所谓正确的纳税观念,是指集团企业应认识到纳税是企业取得并保持法人资格与权利的先决条件,要彻底摈弃“纳税越多,既得利益损失越大”的观念。1994年税收制度改革为企业财务管理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企业集团应该认识到:纳税越多意味着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越高,意味着企业经营的成功、在既定的税率下赚取的税后收益也就越多。这并不是要求忽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在依法纳税过程中的合法权利,片面强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而是强调税收筹划应作用于收益实现的基础与实现的过程。
(四)依法筹划的观念
依法筹划是税收筹划的最大特点,它是一种合法、合情、合理的理财行为,而不是利用税法漏洞和措辞上的缺陷来避税,更不是违法的偷税逃税。企业集团应当从守法意识出发,将税收的杠杆导向功能引入到企业集团的管理理念与经营机制中去,实现集团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筹资与投资活动的合理规划以及收益、成本、风险的最佳匹配。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经营、投资等活动的事先规划、设计和安排。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纳税义务的发生具有滞后性,这就为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进行事先筹划提供了可能性,收益结果一经实现,税收筹划便不再具有法律上的支持,而必须严格地依据税法履行纳税义务。
三、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总体策略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集团理财活动的安排来实现的,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决策。也可以说,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要服从整个集团财务战略规划的要求,应在集团财务战略规划的框架内进行。
(一)借助于企业集团总的现金预算体系,进行集团纳税现金流量的科学估算
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不能孤立地考虑纳税本身的问题,必须从企业集团资金运动的整体上对现金流量进行统筹规划,即将纳税现金预算纳入集团总的现金预算体系。为此,首先要根据预期目标收益、结构等对预计缴纳的所得税等进行估算,在对总体纳税额度估算后,集团总部应当结合收益实现的预计进度,对纳税的时间结构加以大致确定;其次,估算集团其他各项付现需要(如付现经营管理成本、到期债务、派发股息、红利等)的时间结构,并与纳税付现需要一起,构成集团整体的现金需要总量与时间结构分布;再次,结合历史资料,考察测算整个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及时间分布是否与现金流出需要量及时间分布的匹配、协调;最后,要充分利用集团内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机构来调剂成员企业在现金使用时间上的落差,统筹现金的融通,发挥集团的财务一体化优势,确保纳税等各项现金支付需要。
(二)建立全员的、多层次的税收筹划机制
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是以各成员企业的理财活动的资金运动为筹划对象的,因此,成员单位的税收筹划活动是整个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基础,成员单位的税收筹划能动性的高低是影响集团税收筹划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为此,企业集团应将税收筹划作为成本控制的内容,从制度上明确筹划收益实质上也是筹划人员节约的成本,并对成员企业的筹划收益进行奖励,鼓励各成员企业自觉进行事前税收筹划,以增强整个集团的全员税收筹划意识,从而形成“成员企业税收筹划层――集团总部税收筹划层”这样一个双层税收筹划机制。而成员企业又可以激励各自的下属企业积极参与到本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中来,最终在集团内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税收筹划机制。
篇8
摘 要 村级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对实现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岛县为例,论述了长岛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渔村经济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长岛县位于胶东、辽东半岛之间,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连接带,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全县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辖8处乡镇,40个行政村,4.3万人口。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
随着渔村改革的深层推进,特别是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长岛加快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的新形势下,实现渔村稳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笔者深入到各处乡镇搞调研,了解了长岛县一些渔村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很多建议和对策。
一、现状分析
长岛县村级经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苦发展,形成了以南、北两大板块经济区划为框架,以村级制度化管理和程序化操作为特征的格局,为长岛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几年长岛渔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一定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生问题成为焦点。北五岛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南五岛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政策、城乡一体化建设、旧村改造、大龄青年住房、经济转型等方面。
2、老问题、难点问题仍然突出。北五岛的交通不便、停电断电、海珍品死亡、村级负担、村级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南五岛的土地开发、土地征用补偿、产业后继乏人等问题是近几年反复提出的问题。
3、村务决策不民主的现象、村务公开不到位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渔村群众参与决策的主要渠道是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但是有的村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意识淡薄,在重大决策上采取家长制,听不进群众意见。有的回避民主程序,伤害了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
4、村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村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有的村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研究不够,不能与时俱进地抓好村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配套,仍习惯于靠经验管理村务。
二、原因透析
(一)从物质基础上分析。目前全县大部分渔村村级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全县有净资产的村约占20%左右,其他渔村基本都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干部想干事却无米下锅,想尽心却有心无力,一些需要一定财力支撑的工作也难以正常开展。
(二)从素质能力上分析。随着渔村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渔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对渔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许多基层干部不能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村级经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谋划。再者由于渔村基础教育水平低和渔村人才流动大,造成目前渔村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还不高。
三、对策建议
从2002年渔村实行税费制度改革开始,国家规定将渔村三项提留以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的形式收取,乡镇政府将农业“两税”的附加部分向村里返还。目前,由于国家对农业实行免税政策,村级财政失去了农业“两税”附加的返还,也就是没有了任何法定收入,村级陷入囊中羞涩的尴尬境地。有非农资源比较多的渔村,村级财政还可以从珍品海域、副业收入、资源采伐利用等有所来源之外,而那些无村营副业,无村有非农资源的村级财政就没有了进项,成了所谓的“空壳村”。
从税源调查摸底情况也反映出类似问题,绝大部分村级公司除海域租金外,没有其它税源。受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村级公司又无力培育新税源。长此下去,渔村基础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势必下降,渔村内部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势必失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渔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收入。
一是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长岛渔村大多资源潜力较大,开发基础较好,但由于群众认识上的局限,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立足优势,走出一条“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把传统渔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高效生态渔业。经济强村要高点定位,迅速扩大优势品种养殖规模,做大做强渔村经济;经济弱村要尽快确定优势项目,加大投入,激发内力,为渔村发展和渔民致富提业支撑。
二是立足优势,突破发展。经过近年来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渔业生产确立了海参、虾夷扇贝、杂交栉孔扇贝、深水网箱养鱼、鲍鱼、海胆等六大优势项目,渔业生产步入良性发展的新轨道。大钦岛乡自发研究出贝藻兼养的养殖模式,进行海带、裙带菜与贝类的兼养套作,既节省了海域使用空间,又实现了海洋物种的互补供给,实现了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北隍城乡山后村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探索出一条鲍鱼南方越冬保苗的新路子,大大缩短了养成周期。各乡镇村要继续培植海参支柱产业,实施科学投入。继续扩大深水网箱养鱼规模,把养殖区域向外海区拓展,开辟养鱼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篇9
[关键词]财务一体化;中国联通;ERP
引言
目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中快速推进,已基于ERP核心系统搭建了大ERP系统体系,初步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架构,建立了一本账一套表的业务透视体系,财务核算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同步的程度得到提高。
1、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财务业务一体化是指将业务系统的单据转成财务系统的凭证,业务系统的数据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建立共享对应关系,即把采购、仓储和销售环节的数据,及时准确地与财务系统共享。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使企业内部业务数据自动传向财务系统,减少人为干预,做到数出一门,数据共享。这加强了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重复劳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下,只要业务信息转换成会计信息的规则制定正确,就能实时、高效地生成会计信息,业务系统的单据可以直接生成财务凭证,减少凭证处理时间,业务系统有的数据财务系统中都有,财务系统能完整地反映经营情况。此外在业务部门经济业务发生的同时更新会计信息,加强了财务对业务的监控,管理者可以通过监控原始业务单据,保证账实相符和信息的及时、详尽与准确,为财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业务部门加强业务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企业在决策和控制中能够得到实时信息的支持,对经济环境做出及时反应。
2、目前我国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业务和财务信息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观念认同、部门建制、软件开放等原因,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进展缓慢。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的考察得知,目前业务和财务系统的结合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1)财务业务系统分离,财务把从业务和仓库系统获得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后录入到财务系统,由财务核算系统计算成本和经营成果。(2)业务和财务两个系统分立,在财务系统中建立存货核算系统,定时将业务系统数据按照约定的接口标准传递到中间表,财务存货核算系统从中间表中提取数据后,进行单据审核、核算,产生记账凭证。为求得业务和财务的数据一致性,有的企业将财务的计算结果反写到业务系统。
3、财务一体化在中国联通的应用
3.1构建中国联通ERP系统
3.1.1中国联通ERP系统分为ERP核心系统和系统 ERP核心系统是指基于Oracle系统实施的与财务核算紧密关联的部分,包括总账模块、应收模块、应付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工程项目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及现金管理模块。ERP系统是指直接或间接与ERP核心系统有数据交互关系的业务系统,包括报账系统、集中收入管理系统、集中渠道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营销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渠道销售系统、集中PRM系统、集中结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员工自助管理系统、税务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简称PMS系统)、主数据管理系统、合作方自服务门户系统等。
3.1.2ERP核心系统和系统业务范围
ERP核心系统业务范围:(1)应收模块业务范围涉及接收集中收入管理系统传送的营业日报,营业收款、杂项收款、营业款核销;(2)应付模块业务范围涉及接收报账系统传送的发票及其付款、预付款核销信息;(3)采购模块业务范围涉及采购管理系统传送的采购订单,接收采购管理系统导入的工程合同;(4)库存模块业务范围涉及采购订单的到货接收,相关物资的入库、出库、调拨等库存管理;(5)项目模块业务范围涉及在建工程核算,工程的预转固、工程的竣工决算,项目信息归集、项目成本归集(含杂项,如基站前六个月租金资本化处理)、利息资本化、人工成本资本化、在建工程经过初验以后转为固定资产,项目、非项目业务进项税转出视同销售业务增值税调整。
ERP系统业务范围:(1)合同管理系统管理的业务范围涉及与合同相关的预提待摊、长摊,与合同相关的预提待摊重分类,与合同相关的跨组织分摊;(2)营销物资管理系统管理的业务范围涉及终端库存及成本,卡库存及成本,内部商城业务管理,其他营销物资业务管理,终端业务进项税转出视同销售业务增值税调整;(3)集中收入管理系统管理的业务范围涉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与营业相关的营业外收入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确认与核销,以及网间结算支出、合作分成类业务、集中结算类业务、积分的核算、递延收益核算及与营业相关的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4)集中渠道管理系统管理的业务范围涉及渠道费用的计提、冲销、跨级支付,渠道佣金代扣税业务;(5)HR系统管理的业务范围涉及职工薪酬明细的计提及结转,公司代扣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计提;(6)税务管理系统业务范围涉及各项税费的计提,包括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价格调节基金等。
3.2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初步实现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出发点是以业务策略为导向,落脚点是绩效目标的实现,实施路径是从决策支持和结果呈现入手,以终为始,规划好数据定义,通过梳理数据流架构,实现运营中的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中国联通通过大ERP系统,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将财务职能嵌入到业务体系中,确保业务、实物和价值信息在各个环节传递的高度同步,还通过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同时,中国联通还制定了《中国联通集团大ERP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制度保障业务流程的操作,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质量。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基础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内容主要包含ERP核心系统的基础数据及系统与ERP核心系统接口配置基础数据。ERP核心基础数据管理与维护包括:会计科目、供应商地点、客户、银行账户、通知单行、资产类别、资产地点、资产审批用户、账户别名等。接口数据管理与维护包括:集中收入系统ERP接口代码、集中渠道管理系统ERP接口代码、资金管理系统ERP中间码。当前,中国联通大ERP 集中系统已由“建设推广阶段”转入“优化提升阶段”。中国联通正在建立大ERP业务运营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大ERP管理组织架构,形成大ERP集中系统的垂直管理快速通道,提高自上而下的执行能力和自下而上的响应能力,提高集中系统的落地能力,形成大ERP系统持续优化完善的常态机制,并以此来保障大ERP集中系统业务运营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使业务和财务如一道工艺流程有机连接起来。通过事务驱动,将原来离散、脱节、静态、滞后的管理变为流畅、动态、面向过程的管理,数据既不重复,又保证了相互关联和整体再现,将大幅提高财务业务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提升中国联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2010年,我们运管处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的各项要求,现提出了2010年运管工作的七项目标、六大任务,努力实现××运管工作的新提高。
2010年市运管处确定7项具体工作目标: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全省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2%以上,城乡客运
一体化覆盖率达到70%;全省建设农村客运站100个,建设城乡客运一体化候车亭2000个;新增公交车辆2000辆。
——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全省贴息补助建设一批大中型货运站场;推进农村物流试点工作,力争完成20个示范项目;建设全省交通物流信息系统。
——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加快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力争开工建设××*4个综合客运枢纽站。
——推进运输结构优化。省内市际、县际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率平均稳定在70%以上;厢式货车和专用货车比例较2008年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
——推进运输品牌发展。“××快客、××快货、××快修”三大品牌整体推进,“××快客”车辆、“××快货”线路以及“××快修”企业较2008年增加30%以上,品牌质量进一步提升。
——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13个市级中文秘杂烩网心完成市域范围内信息整合,省市两级平台全面联网运行;开展×ד运政在线”整体升级工作;推广实施gps监控系统,全省省、市际营运班车、旅游包车gps安装率达到100%;电信114/118114汽车客票查询订购和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平台全省全面开通,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服务范围延伸至全省所有县(市、区)。
——推进队伍建设。加快理顺运管体制机制;依靠科技手段进一步规范执法,全省80%以上的市县使用运政执法监控系统;行业作风建设、文明创建、信息宣传等取得明显成效,行业形象有新的较大提升。
2010年要突出落实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运输有效供给,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是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2010年,要充分把握京沪高铁,沪宁、宁杭城际客运专线等开工建设的契机,紧密结合沿线铁路客运站的建设,积极会同厅有关部门,加强调研全力推进南京、苏州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力争无锡、常州、镇江、徐州等综合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在鼓励措施上,要切实加大对综合性客运枢纽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力度;在技术指导上,积极配合厅有关部门抓紧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有关指导性标准和模式的研究制订;在实现方式上,充分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站场建设在运输网络、运输组织、集散功能方面的实际需求,更好地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客运出行服务,实现换乘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做好应急运输保障工作。深入研究分析高峰客流的成因和特点,运用系统的手段和方法,科学预测高峰客流的流向、流量、流时,合理调度运力,逐步实现重点时段客流疏运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强化重要物资运输市场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电煤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道路水路运输情况,为做好运输保障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对抢险、救灾、战备等突发性事件应急运输的研究和管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着力做好应急机制、运力储备、人员组织、经费保障以及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强化应急保障的基础和能力。全面开通全省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不断完善救援运作模式和机制,救援能力拓展至全省所有市、县(区)。
三是有效拓展运输服务网络。充分发挥道路水路运输比较优势,加强运力的组织、协调、储备和调度。对与高速铁路平行的道路客运班线,要积极研究对策,采用大容量、高密度循环发车等办法,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向县级支线延伸,寻找铁路运输空白点。要加强与机场的衔接,加快并规范发展至机场的道路客运班线。要充分依托全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客运站标准化和乡镇客运站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班车客运网络布局。在大学城、住宅区、商贸集散地等区域试点开展联网售票自助点设置工作。2010年重点将研究探索开通高校新校区、工业园区等客运班车运营组织方式,加大至中西部地区班车的开发力度,优化超长班线的运输组织,充分满足高校学生和打工人员的出行需要。要充分发挥港口、站场在物流中的节点作用,扩展交通运输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功能,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积极研究并开展试点大力发展甩挂运输、节点运输。
四是推进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继续完善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机制,加快落实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客运上,重点要针对长三角地区交通格局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及时研究道路客运业扬长避短、做优做强的策略与措施。加快推进区域内道路客运经营的资源整合,推动短途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经营改造、长途班线整合和异地联网售票工作,加强长三角道路客运行业一体化应急机制的研究。货运上,重点加强危化品运输联动监控机制建设,制定促进长三角道路集装箱运输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统一集装箱运政管理规范,协调改善集装箱运输车辆进港服务。机动车维修上,推进实施长三角汽车快修网络一体化发展,鼓励培育发展品牌汽修连锁业,逐步构建长三角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法规规范上,加强沟通协作,推进区域内管理信息共享、管理标准统
一。
(二)强化城乡运输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方便群众出行
一是推进城市客运健康稳定发展。城市客运管理体制调整后,运管部门推进城市客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责无旁贷。按照“先保稳、后治本”的要求,首先要摸清全省城市客运行业现状,特别是目前还未管理城市客运的市,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积极与城建部门实现平稳移交,确保平稳过渡。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公交站场建设指导意见的研究,加快理清总体发展思路。要争取政府支持,进一步研究并落实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强对出租车客运行业的指导,要从市场准入、利益分配、监管方式、服务质量、应急预案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行业稳控工作。对一些造成行业不稳定的根源性、关键性问题要加强研究和改革,逐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对城市公交的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出租车油运价格联动机制。要推进符合条件的短途公路客运班车向公交化运行模式转变,积极稳妥地探索城际公交发展模式。
二是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体系。认真总结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和部分城市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经验,抓住城乡客运管理体制调整机遇,合理调整经营分工和机制,全面整合城乡客运资源,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服务规范,逐步达到城乡客运一体化运作。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人员出行特点,研究比选优化城乡客运一体化中的经营主体、经营机制、运作模式以及车型、站点、班次、运价、服务评价、市场监管等,研究制定适应当地需求、切实可行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方案。2010年,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要达到70%。
三是扶持农村客运发展。要加强对规费调控手段取消后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研究,强化农村客运发展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切实做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对农村客运实施财政补贴的有关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11号)要求,深入分析农村客运的收入、成本和盈亏状况,充分考虑农村客运客源少、不确定性强和个性化需求多的特点,研究制定农村客运财政补助评估考核办法,积极争取农村客运比照城市公交客运,给予规范合理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政策。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积极解决农村学生上学交通难问题。要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机制,鼓励专业运输企业“车头向下”,推行冷热线捆绑经营、按片区经营等方式。鼓励并引导农村客运经营企业提供适应农村客流特点灵活多样的运输服务,切实提高通村客车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010年全省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要达到92%以上。
四是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围绕“十一五”农村客运站建设总体目标,按照“规划引领、有序建设”的原则,2010年全省建设农村客运站100个,建设城乡客运一体化候车亭2000个。省厅将继续以定额补贴形式资助农村客运站建设,各地要落实好配套建设资金。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立足省、市规划,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强化目标考核,努力推进农村客运站建设纪检监察巡查制度。结合当地实际严格落实《××省农村客运站运营管理办法》,探索并建立符合本地农村客运站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机制,确保农村客运站持续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
(三)强化运输结构调整,更好地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一是推进货运向现代物流业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道路水路货运业,积极推进行业重组,提高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今年要研究制订道路货运枢纽站场管理办法,强化并规范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考虑物流组织需要,货运站场选址要加强与周边海港、空港、江河港以及铁路枢纽的互联互动,对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的重点综合型货运枢纽站场,2010年省厅将继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港航企业和道路运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向仓储、加工、配送业务延伸,今年将在全省选树一批成功企业典型。大力推进农村物流发展,对试点成熟的项目进行推广,力争完成20个示范项目。鼓励条件成熟地区建设客货兼顾的农村道路运输站场。启动全省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全省物流信息网络,开发推广货运车辆组织调度系统,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以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车船实载率减少空驶为抓手,全面提升道路水路货运业节能减排水平。
二是巩固客运公司化经营机制。通过客运公司化改造,提高行业资源利用水平和降低环境污染的成效日益显现。2010年,市际、县际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率全省要平均稳定在70%以上,对公司化率低于70%平均水平的地区,要从理顺经营分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着手,加大后进地区的改造力度。要切实扩大公司化经营成果,优化公司化班线经营环境,提升公司化经营质量。要结合第二轮客运班线经营权届满时机,超前研究谋划客运经营主体、线路资源的有效整合,研究制定新一轮引导政策,通过线路整合推动经营主体整合,对同一条线路,多家经营主体的,采取收购、置换、重组等方式,促进集约化、规模化运输;鼓励线路起讫点双方企业整合线路公司;引导客运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区域整合;市域、县域范围内,有多家经营主体的,鼓励重组成立股份制经营主体,或对辖区内线路资源实行合理分工;鼓励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依托联网售票,开展跨区域联营。要研究散、小客运企业整建制退出客运市场的激励机制,促进××客运业继续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
三是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契机,着力加强价格和税费改革后不同运输车辆经营成本变化的研究和宣传,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大吨位车辆。组织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和退出试点工作,加快发展能耗低、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的运力。今年,要对××市场在用营运车辆燃油消耗情况进行调研评估。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制度,认真实施车辆技术和尾气排放标准,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限制淘汰高耗老旧运输车辆。要多措并举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建立节能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育并树立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积极推动理念节能、组织节能、技术节能。组织开展驾驶节能技术的应用试点和驾驶员节能专项行动,修订有关节能培训教材,加强驾驶员节能操作培训,推广节油驾驶经验。
(四)强化依法治运,更好地改善运输生产经营环境
一是完善监管依据和机制。继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规章、《××省机动车维修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等的贯彻力度。结合城市公交、出租车客运管理体制调整,加快推进《××省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条例》的修订。开展《××省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的研究制定工作。完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使用合同,推行客运违章记分考核管理。严格源头监管机制,贯彻《××省交通行政许可公示表(运管部分)》。通过强化年审、线路招投标和延续经营等抓手,健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完善与横向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重点与公安部门做好“打黑”工作,与兄弟省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间执法合作,发挥联动效应;加强与媒体合作,通过与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协会的合作,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的作用,引导经营业户自觉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及时化解矛盾,维护行业稳定。
二是突出运输市场监管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等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合法经营,保障旅客、货主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强化对跨省长途客运、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加大旅游包车客运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包车客运经营行为。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开展全省驾培市场联合稽查,规范驾校的经营行为,促进培训、考试的有效衔接。开展营运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企业专项整治,对外资投资的维修企业服务模式开展专项调研,引导先进的维修服务理念。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进一步规范水路运输市场。创新思路、疏堵结合,加强高速公路运政稽查研究,逐步科学的解决高速公路上和服务区内车辆违章营运问题。
三是强化运输安全监管。贯彻全省交通系统“安全管理推进年”活动实施意见,推进“平安运管”建设。认真履行“三把关一监督”的职责,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对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突出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两项监管重点,实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制度,督查企业严格贯彻实施《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严格执行《××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规范》和《××省水路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运输管理工作规范》,深化危险品运输企业主体责任制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的研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抓好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车辆维护与检测的执行率。完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考核设施设备,加强驾培教练员、营运驾驶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危险品运输押运员等从业资格管理。开展驾培教练车管理情况的调研,制定教练车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保障运输安全。积极推广并落实承运人责任险制度,引入市场手段和保险机制,参与车辆监控、驾驶培训等道路运输管理,增强企业抵抗安全风险能力。要严格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安装使用汽车行驶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通知》精神,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和措施,召开专题推进会,在全省道路客运企业推广安装应用gps设备,掌握客运车辆运行状况,通过科技手段,在配合有关部门强化运输安全监管的同时,加大对运输经营行为的监管。2010年全省省、市际营运班车、旅游包车gps安装率要达到100%。
(五)强化行业诚信建设,更好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信誉考核和品牌建设。全面实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继续推进出租车行业信誉管理工作。推广道路、水路货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推进机动车维修信誉管理,继续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完成机动车维修规范化服务试点。继续做好驾校、教练员信誉评定,制定并实施道路运输驾驶员信誉管理实施办法,开发营运驾驶员信誉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开展信誉考核评定。今年,要开展信誉信息整理归集和计分考核办法系统性的研究,逐步构建从业人员信誉数据库,并逐步与其他社会相关数据库对接。要将信誉状况作为行业准入和退出的重要考核指标,并通过便捷的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供公众查阅,进一步激励并引导行业诚信建设。研究制定运输品牌发展鼓励措施,增强企业主动“争创”意识,以诚信创品牌,以品牌促诚信。2010年“××快客”车辆、“××快货”线路以及“××快修”企业较2008年再增30%以上。要抓实品牌质量监管,注重提升品牌质量,切实提高“××快客、快货、快修”品牌知名度和含金量。
二是突出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以信息网优化运输网。充分发挥运输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效用,拓展系统功能,扩大系统的覆盖面。2008年未完成分中心建设的市,要全部与省中心对接联网运行。各市级分中心的建设要按照“××省运输管理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技术规范要求,加快做好各市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将各地的运政服务窗口、重点车站场所、路段、运政执法车载监控视频资源、“在线稽查”信息、道路客运、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gps信息以及市、县、乡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等一并接入,提高各类信息的关联度。要做好×ד运政在线”的整体升级工作,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拓展业务功能。积极推进客运联网售票、驾培智能化管理、运政执法车载监控取证等专项系统的完善和升级。通过扩大信息化在运输行业内的深入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信息服务,为管理者提供更科学、更完善的决策支持。
三是做好运输经济信息统计工作。加强运输经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强化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和统计工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金融和经济形势变化,更加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全省道路水路运输业发展状况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适时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数、价格指数组织调查评估,定期向社会运输经济信息。继续联合物价部门做好货运成本价格行情信息工作。
(六)强化队伍建设,更好地保障行业改革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理顺运管体制机制。顺应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以及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新形势下进一步改善运输行业管理的系统性研究。要加快职能转变,按照“权责一致、管理顺畅、人员精干”的要求,制定并完善运管体制机制优化方案,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尽快理顺运管体制机制,实现运政机构设置统一、人员编制统一、经费保障统一,严格运管人员进入和退出机制。省市县三级运政机构,要严格按照“三定”职能和“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要求,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岗位配备。在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要严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把握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全力维护运管行业和队伍的稳定。
二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并加快推广执法车载动态监控系统。2010年,要确保全省80%的市县能够安装使用,并根据装备经费安排情况力争达到更高的比例。结合省政府法制办和交通厅颁发的《××省交通行政许可公示表(运管部分)》,制定运政行政许可操作手册,在规范许可程序的同时方便许可相对人。为确保税费改革后趋利执法不发生回潮现象,要下大力气加强应对措施研究,在强化科技监控、培训教育的基础上,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强有力的执法规范。组织评选运政执法示范单位,通过装备、经费使用等各种奖励措施,与市县交通主管部门共同打造××运政执法模范队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正面示范作用,带动全省运政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同时还要切实加大明查暗访力度,狠抓各项制度和规范的落实,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执法行为,用铁的纪律和有效的手段严管执法队伍。
- 上一篇:护理技术创新
- 下一篇:监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