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疾人档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残疾人档案管理

篇1

一、目前残疾人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平均下来5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中有残疾人。残疾人数量多,目前全国各级残联的管理工作人员特别少,为残疾人建立档案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不少单位只是对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登记记录,残疾人档案管理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从1991年开始,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各级残联也会举行相应的活动,这部法律实施超过20多年了,但是不少残疾人并不知晓。各级残疾单位举行一些就业培训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也有一些人因为自卑不愿意接触社会,而残联只对前来登记的残疾人进行登记管理,没有对所有的残疾人进行有效的登记,残疾人的整体就业率情况也无从知晓。这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关爱残疾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残疾人口基数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残疾人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但是整体状况的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建立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能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残疾人的就业现状、就业需求,便于相关残联单位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来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制度,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三、如何加强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管理

(一)残疾人管理部门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各级单位要重视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管理,残疾人档案涉及了残疾人各个方面:就业档案、培训档案、残疾证、健康档案等,加强对档案的管理能够方面残联日后对这些培训人员进行跟踪,也方面工作人员的查询。为了加强残联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政府部门应该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残联单位的考核目标上,让他们从心里上重视。

(二)残联向社会各界加强对残联的宣传力度

定期组织各级残联的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社区、下乡对残疾人一些基本权利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从而打消心里的疑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中来。为了建立完整的档案系统,工作人员要做摸底调查,对残疾人的家庭情况、残疾等级、以及心里特点、就业意向、技能特征等进行了解登记。

(三)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系统

随着电脑的普及,无论是家庭还是办公,慢慢的走向自动化、网络化,这也给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各级政府和单位在网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站,国家政策信息也会定期在网上公布,企业单位招聘信息动态也能够即时了解,这也给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利用网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把残疾人的就业信息以及相关技能在网络的有关平台进行展示,方便各用人单位进行查找,这样能够增加残疾人就业的机会。

(四)提高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定期组织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举办相关的座谈交流会,大家在会议上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如果有哪些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也可以在会上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在工作中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大家工作的效率。建立完善的残疾人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管理规则,可依据档案部门的《归档文件管理规则》,结合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档案制》,确定档案管理范围、划分保管期限,从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五)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财政单位每年对县市单位的残联下拨残疾人就业管理保障金,设置相关的管理档案工作岗位,给予一定的工资标准,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或者可以进行一些培训,聘请残疾人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档案。这样不仅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也解决了一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如果没有物力以及人力的保障,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的管理只是一句空话。

篇2

一、基本情况

(一)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

根据省、市残联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及时制定了《县20__年贫困重度和无劳动能力残疾人生活救助实施方案》,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本着“应助尽助、一个不漏;应退尽退,一个不假”的原则,从严确定救助对象。3月初,我们把全县已办理二代残疾证中的重度、无劳动能力残疾人花名册以乡镇为单位整理下发,为乡镇残联开展救助工作打下基础。6月5日前完成了审核、公示等工作。今年我县享受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的人数9773人(其中省救助6193人、市救助3580人),占全市救助总人数的21.3%,与去年相比净增912人,发放生活救助资金1001.1120万元,救助金总额比去年增加了204.182万元,超额完成了市残联下达的目标任务。县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足额配套县级资金538.032万元,相比去年增加了118.362万元,保障了今年救助资金的及时发放。截至6月底,我们通过“一卡通”形式将全年救助资金一次性发放完毕,且全部注明了“残补”字样。

(二)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

1、贫困白内障免费复明工程

今年我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任务为220例,手术定点医院是县总医院。

3月初各乡镇开始摸排登记,截至4月20日全县共摸排白内障患者1252人。

4月26日—5月5日,分乡镇集中开展术前筛查,共有230多名白内障患者符合手术条件。

5月8日—5月21日施行手术,历时13天,全面完成年度220例手术任务,人工晶体植入率100%。

2、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

今年,市残联下达我县的任务数是960名。我们及时制定下发了《县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并把全县持证精神残疾人名单,在县新农合、城镇医保中心住院、门诊报销的农民、城镇居民名单和年度任务数分发各乡镇。在广泛宣传发动和有针对性地筛选基础上,我县从1448名已办证的精神残疾人中,按照贫困程度和残疾等级从重到轻的顺序,确定了960人纳入补助范围。针对各乡镇上报的申报资料中缺少病历和诊断书的问题,我们积极协调滁州一院调取精神残疾人病历,完善卷内资料。目前,此项工作已完成审核审批和资金账号核对,补助资金待发放。

3、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20__年,我县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83名。经过乡村两级调查摸排登记,我县有各类残疾儿童322名,经多次反复筛查,现已确定83名儿童上报省市残联及定点康复机构并接受各类相关康复训练。

其中:3名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已通过省专家鉴定,等待通知;4名聋儿助听器装配已确定名单,等待通知集中安排到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16名已装配助听器聋儿已全部安排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日常康复训练;肢体矫治任务3名,通过定点医院省友谊医院检查,我县有6名儿童符合手术条件,待手术医院通知手术;3名脑瘫儿童已送往定点康复机构进行训练;2名孤独症儿童已安排到省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4名智障儿童已安排到定点康复机构(三名在省康复中心,一名在合肥市庐阳区彩虹桥)进行康复训练;6名假肢、矫形器装配人员已确定,待通知装配;43名辅具适配任务已确定名单,等待辅具下拨并适配。

(三)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

认真落实市政府有关残疾人医疗救助政策,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参合,住院治疗的取消门槛费,每段报销比例相对提高10%。20__年上半年,全县有159人次残疾人享受到住院优惠政策,优惠金额达48.33万元,大大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

(四)免除残疾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

免除残疾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是20__年新增的一项民生工程,我县自20__年4月1日起实施。残疾人死亡后在殡仪馆进行的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可免费1000元。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残疾人死亡后不实行火化的,给予1000元丧葬费补贴。截至6月底,已实施殡葬救助42人,减免殡葬费用4.2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为确保把各项惠残民生工程任务落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我县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工作和抓好落实。

(一)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寻求认识突破

今年2月4日、11日,在副县长朱爱农率领下,县残联全体工作人员赴明光、天长、琅琊三市区残联学习取经。看到了他们奋发向上的干部风貌、宽敞整洁的办公场所和规范整齐的档案资料,听到了毫无保留的经验介绍。

考察结束后,我们及时召开“学先进、找差距、快追赶”座谈会,畅谈考察感想,对照先进查不足,针对不足定措施,坚信只要全力理清工作思路、强力深化组织领导,就能有力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实现争先目标;只要有勇争第一的气魄,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就能取得惠残民生工程和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的新跨越。

(二)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及时安排部署

为切实加强对今年惠残民生工程的领导和便于项目的实施与操作,我们一是成立了县残联惠残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并按救助类别下设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和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两个领导小组,制定了民生工程分管领导和承办人员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认真制定了惠残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切实把救助条件、工作程序、时间要求等交待明白。三是通过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和惠残民生工程推进会、调度会和日常的工作督查,及早对今年的惠残民生工程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序时进度,推进惠残民生工程稳步实施。四是在全县民生工程推进会上明要求。5月10日,县政府召开民生工程推进会,县残联作为牵头实施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就全县惠残民生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向与会同志进行了通报,对严格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做细做实惠残民生工程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三)开展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干事能力

1、承办市惠残民生工程会议暨培训班促干劲。3月22日,滁州市惠残民生工程会议暨20__年惠残民生工程培训班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鼓舞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激励和鞭策。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广友出席并致辞,让我们感受到县政府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期待;市残联业务部室的政策解读,让我们对惠残民生工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兄弟县市区的交流发言,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经验,拓展了工作思路。这次会议为我们强力推进民生工程争先进位,重点工作创新突破,服务保障再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举办全县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培训班提能力。4月12日,我们举办了全县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培训班,市残联相关部室负责同志应邀到会进行了业务辅导,特别是对惠残民生政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会议对残疾人助理员提出了强化“四种观念”,达到“五个100%”。此次培训班,帮助残疾人工作助理员更好地掌握了残联的各项业务知识,使他们政策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为做好今年的惠残民生工程奠定了基础。

3、对乡镇残联新任理事长进行业务辅导帮同步。4月22日,我们召集永康镇、蒋集镇、三和集镇、严桥乡、能仁乡等5个乡镇残联新任理事长,对他们重点进行业务强化和分类指导。县残联分管负责人就生活救助、康复工程和殡葬救助三项民生工程的政策规定、操作流程、具体要求等逐项进行详细辅导,使他们对残疾人工作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迅速进入状态,确保全县惠残民生工程整体协调推进。

(四)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政策执行到位

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惠残民生工程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残疾人头上,在广泛发动、认真摸底的基础上,我们对照条件与标准,按照程序要求,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把“个人申请、三榜公示、三级审核审批”关。为确保透明公开、阳光操作,我们将受助对象的情况分别在村(社区)、乡(镇)公开栏和县政府网站、县残联网站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同时向社会公布县残联监督举报电话,设立县残联门户网“网上”和“理事长信箱”,随时受理群众来电来访,对符合救助条件遗漏的立即补救,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坚决予以取消。

白内障复明手术按照个人申请、乡镇出具贫困证明、先摸底、后筛查、再输送的工作程序,优先对家庭较为贫困的患者实施手术;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按照贫困程度和残疾等级的轻重排序确定人员,并切实做好申报、审核、审批工作。

(五)及时上报,完善资料,规范档案整建

一是把握节点及时上报。严格按照省、市报送要求和完成时限,及时上报各种报表、总结等资料。

二是重视档案硬件建设。争取了档案室,重新购置档案柜,添置统一档案盒、分类印制档案袋,以全新的面貌、规范的标准、完整的资料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上台阶。

三是做好工作档案整建。及时做好我县出台的相关文件、宣传资料、会议记录、公示照片等工作档案的归类整理工作。

四是加强个人档案建设。在档案整理过程中,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逐乡逐村逐人审查过关。例如,定城镇今年救助总人数1391人,是全县救助人数最多的一个乡镇,点多面广、人数众多、情况复杂,救助类分管负责人王华全同志4月16日,亲自参加定城镇20__年度惠残民生工程启动会议,并为该镇37个村、居的残疾人工作助理员进行了业务辅导,后期又多次前往进行整理示范和具体指导,为该镇率先完成救助档案资料整理和上报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我们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无法深入每个乡镇帮助整理档案,所以采取分乡镇、分期分批到县残联现场办公的方式,手把手地帮助完善档案资料,使全县档案管理整齐划一。为实现档案资料规范化、标准化目标,审核人员对审批表及附件资料的纸张规格、复印要求、装订顺序、公示时间等都作统一要求,做到了档案资料标识鲜明、内容齐全、排列有序、方便实用,达到了一人一档、一村一盒、一乡一柜、专室存放、专人保管的建档要求。

(六)多措并举,加大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

为切实把惠残民生工程的宗旨与意义,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宣传到位,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关心、支持惠残民生工程,我们制定完善宣传工作方案,主动抓住全县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全国助残日活动、首届藕塘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机会,通过会议、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短信、公示栏、宣传单和《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惠残民生工程政策和我县实施惠残民生工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年初以来,我们在全县人流量集中的路段、街道共悬挂横幅14条,发放《一封信》、“明白纸”5000余份,向省市残联网站报送民生工程相关信息137条,省市县电视台先后5次报道了我县今年惠残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安徽经济报》于20__年3月5日对我县惠残民生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县民政局结合下乡宣传殡改,所到之处广为宣传残疾人殡葬救助政策;县殡仪馆在接运遗体时,主动询问死者是否是残疾人并做好服务事项的告知工作,扩大了群众知晓度,推动了工作开展。

(七)以人为本,注重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惠残民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服务的理念,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让残疾人满意。

一是主动作为,努力扩大残疾人低保覆盖面。抓住今年年初全县低保调整和扩面的机会,及时与县民政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使新一轮低保尽量向重度残疾人倾斜,为惠残民生工程向纵深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心组织,确保复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县总医院是省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定点医 院,今年第一次承担我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任务。为协调工作,强化落实,4月17日,副县长朱爱农、张玲到县总医院进行调研,重点了解手术设备、技术力量和后勤保障情况。4月19日,县总医院选派5名眼科医护人员,到市五医院观摩学习白内障复明手术实施流程,学到了规范的操作和宝贵的经验,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工作中,我们及时制定了《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项目实施方案》,并就摸底排查工作早安排、早行动。在下乡筛查期间,县总医院眼科筛查组携带仪器设备深入每个乡镇,逐人进行全面筛查,对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当场填写表格,办理相关手续,安排手术日程,告知术前事项。5月8日,手术启动仪式在县总医院隆重举行,副县长张玲、朱爱农参加了仪式,手术医师和护理人员代表作了表态发言,省防盲指导中心专家温跃春应邀出席并亲自主刀做了第一例手术。省知名专家的亲临指导为手术的圆满成功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手术过程中,为确保手术质量,我们坚持每天限定手术数量,确保手术成功率;手术期间,副县长张玲带领县残联亲自到医院看望手术对象,了解工作进展。术后,残联安排专人对术后患者实行逐一跟踪回访,手术定点医院也展开了电话回访工作。通过回访,满意136人,占61.82%;基本满意84人,占38.18%,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三是协调汇报,确保惠残政策落实。早在,我们就和卫生局对参加新农合残疾人的提高报销比例,享受市优惠政策的操作办法进行商讨协调,决定由残联印制《优惠证》,参加新农合的残疾人生病住院的,由其本人或亲属到残联登记领取《优惠证》,出院结算时,凭《优惠证》提高10%报销比例。残疾人殡葬救助,王成山县长亲自多次修改文件,并就做好这项工作,提出要求;我们制定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职责,县委常委、副县长孙霞、副县长朱爱农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给予明确。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惠残政策得到很好落实。

四是简化程序,为残疾人殡葬救助提供便捷通道。县政府政策规定,残疾人死亡后,其丧事经办人只要凭本人身份证并交回逝者《残疾人证》就可当即办理殡葬救助相关手续。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县殡仪馆在醒目位置张贴了《县免除残疾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公告》,设立了残疾人服务专用窗口,指定专人做好接待服务工作,配置了复印机、照相机等辅助设备,能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简洁的手续,办理完所有免费服务项目;县残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殡仪馆做好便民高效快捷服务。死亡残疾人证件遗失的,殡仪馆只要来电话查询,我们就及时登陆残疾人证办理系统,当即查核,立即答复,避免了逝者亲属的来回奔波。

我县今年在全省率先推出残疾人殡葬救助政策,这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我们将不断探索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手续,决心把这项惠残民生工程做成全市、全省的“样板工程”。

五是超前工作,尽量减轻残疾人和基层负担。为让残疾人及时享受救助,又方便乡镇残联对上年救助人员的年审、新增救助人员的录入和变更人员的调整,我们利用滁州市残疾人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筛选把全县已办理二代证且符合救助的残疾人和精神类残疾人名单分类下发各乡镇;另外,对新办证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在残疾人证发放之前,预先将其残疾人证复印留存、建档备用,既方便残疾人或其亲属申请,也减轻了乡镇残联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是回访调查,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一是上下联动全面回访。县残联安排村级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对所有受惠残疾人进行一次知晓情况、满意情况上门回访;乡镇残联对所有受惠对象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县残联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检查乡村两级走访、电话回访情况。二是做好回访记录。坚持每人每户都有一份回访登记,详细记录实施效果,了解受益群众有哪些意见和要求;三是综合统筹,提高回访率。结合残疾人危房改造、万人就业和无障碍进家庭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步做好民生工程回访及其他各项工作的信息反馈。通过回访,加强和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沟通,了解了项目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我们认真进行梳理分析,找差补缺,不断完善,有利于切实把惠残民生工程善始善终地做好做实。

三、存在问题

1、因残疾人家庭困难没有电话、电话停机或有些残疾人频繁更换新号码,导致电话号码信息不是很准确,为知晓度,满意度调查带来困难。

2、残疾人或其亲属有的文化程度低,对政策的理解领会难,语言表达不清,或是期望值过高,在满意度调查时会影响效果。

3、惠残民生政策很好,但操作程序、提供的材料还比较复杂,有的项目要求高,存在惠残不便民的现象,如在流程上再优化,手续上再简单,群众将会更欢迎。

四、下步打算

20__年下半年,我县惠残民生工程将以完善提高为目标,以民意调查为主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惠残民生工程,确保争先进位目标的实现。

一是继续做好档案完善工作;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知晓度、满意度;

三是做好免除残疾人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民生工程的总结、完善、提高工作;

篇3

关键词:医保档案;民生问题;档案管理

一、立足实际,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一)研究医保特点,增强档案意识

1.医保档案涉及单位和人员多

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机关、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覆盖范围最广,涉及的人员类别也最多,既有在职和退休人员,又有灵活就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特殊人群。

2.医保档案内容复杂

医疗保险主要涉及“医、保、患、药”四个大的方面,“医”是指定点医疗机构,主要包括资格认证资料、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各种医疗费用清单和结算凭证,门诊慢性病认定资料,转诊、转院审批备案表等。“保”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除了一般的综合档案外,业务方面主要包括参保单位基本情况、基金征缴及基金支付档案等。“患”是指参保病人,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帐户每月划入金额明细单、医疗保险关系接续与基金转移等。“药”指定点零售药店,档案主要包括资格认证资料、服务协议、药费清单及结算凭证等。可看出医保档案涉及内容多且专业性强。

3.医保档案实用价值大

医疗保险档案是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唯一凭证,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以及费用报销结果要经过诸多环节,有时还要调整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及报销范围和标准等。所有这些都需根据每个人来完整、详细的信息资料,依照医保政策规定才能完成待遇支付,档案的准确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二)完善建档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

结合医保工作特点,加强医保档案的形成、收集、保管、利用等各工作环节的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做到收集齐全、分类科学、保管安全、利用方便。

医保档案是指医保经办机构在扩面、征缴、基金管理业务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数据、报表等资料的总和。其构成主要为医保经办部门收集保管的档案为一级医保档案;由医保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负责保管的医保患者诊疗凭证为二级医保档案;由社区保存的居民参保相关资料为三级医保档案;由参保人员个人保存的参保和就诊记录为四级医保档案。

医保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件标准类。文件和标准是医疗保险启动运行的依据和纲领。主要是国家和省、市下发的有关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城镇居民保险的政策文件,如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经办部门研究制定的相关实施 方案、细则及操作程序等等。这些资料,医保中心必须妥善保存,为以后研究分析医保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素材。

2.基础信息类。

3.由于医疗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医保档案的内容主要由参保扩面、基金征缴和基金管理等三大要素构成。这样,就决定了它的基础信息容量大、项目多,既对缴费单位又对参保个人,这是医保档案的中心部分。

医保档案的整理规范:按不同人员类别清理归档,包括①重度残疾人 ②低保家庭成员 ③60岁及以上低收入老人 ④在校学生 ⑤其他18周岁以下居民 ⑥18周岁以上居民等六大类,打印居民医保档案资料目录,内容包括序号、姓名、身份证号、医保号、备注。

两种身份以上人员归类,取序号在前的类别,例如一名18周岁以下的居民,为低保家庭成员,又是重残,则归在“重度残疾人”类别。对档案内容不清楚,不完善的要进行调查,增补完善,同时,为便于管理和联系,应增加参保人员住址变更;健康状况、联系方式等有关内容。

二、建立一支有专业水准的档案管理队伍

医疗保险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环节多,业务管理繁杂,而且医疗保险档案是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唯一凭证,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以及费用报销结算要经过诸多环节,有时还要调整缴费比例、缴费基数以及报销范围和标准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根据每个人完整、详细的信息资料,依照医保政策规定才能完成待遇支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支有专业知R、有文化素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档案干部队伍可靠、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即要了解和掌握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要结合医保工作的实际,保证产生于不同部门、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归档材料齐全完整,保证各类归档信息能被有效利用。做好医保档案管理工作。

三、适应时代要求,强化档案服务

医疗保险是窗口服务单位,因为医保档案涉及千家万户,其信息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特点,每天都会有许多参保人员前来咨询政策,查询报销发票。面对新形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用新思想、新方法来指导档案工作, 树立积极的服务意识,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消除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和灵活性,更好地管好、用好档案信息资源, 还社会信息于社会公众,提高医疗保险工作的 公信力,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使档案发挥更大效能,更好地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服务,为医疗保险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翔实、全面的历史数据和资料。

参考文献:

[1]医保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再认识[J]. 刘岩. 兰台内外. 2014(05).

[2]浅析医保档案管理工作[J]. 夏婷婷. 现代交际. 2015(01).

[3]简析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点[J]. 刘英华. 办公室业务. 2015(05).

篇4

(一)人员管理不到位,资源收集力较弱。在我国,无论什么行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都被视为不上档次的清闲工作,对其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是我国档案管理存在的困惑。在民政档案管理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首先在人员的配备上,档案管理人员带有兼职性的较多,在文化程度上普遍低于其它部门。另外,对于档案管理员来说,他们觉得工作乏味枯燥,又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做不出什么成果来,所以在工作中消极怠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民政档案管理部门相关的约束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滞后。作为民政档案管理重要内容的信息资源收集工作发展缓慢,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民政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不能及时全面,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和缺失性。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民政工作范围的扩张,出现了大量的民政工作资料,但是在档案管理中,这些信息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收集和整理,造成了信息资源收集的不完整。

(二)档案归类不当,专题建设不完善。在工作内容上,民政工作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的工作也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福利、社会救济、重大自然灾害的事故处理、居民婚姻登记、城乡基层政权建设、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社团登记等等,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现状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民政管理工作,特别是基层的民政管理工作存在着类别不全、分类不清、归类不当、残缺不齐的现象,自然在其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呈现了档案归类不当,专题建设不完善的情况。

(三)基建有些滞后,开发利用不到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变化,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撑。近些年,我国在民政档案管理中硬件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还无法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如档案库房建设、微机配备等还不能满足当前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民政档案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档案的开发利用严重不到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民政档案的利用率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档案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新形势下优化我国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探究

民政工作关乎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近些年我国政府主打民生牌,想方设法推进民生工程的建设,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取福利。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民政工作活动的记录,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来服务相关的受众。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了新形势下提升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希望能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工作领导。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其重视不足,所以要想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对民政档案管理进行重视。首先是领导的重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得到与其他部门平等的待遇,改变以往低人一等的局面。其次是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本职工作,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克服工作障碍,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民政档案工作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多方协调资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实现民政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二)强化制度建设,加快基建步伐。良好的制度是优质工作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民政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构建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民政档案管理制度。针对不适宜的制度要及时清理,并依据档案发展的需要构建新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手续,落实责任,规范化管理,做到转入、借出、接收材料有记录,查阅、借阅档案有登记等,确保民政档案资料的安全。在信息化社会,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根据部门工作的需要,按照标准力所能及地解决档案管理所需的设备,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

篇5

一、档案信息弱势群体的构成与形成原因

所谓档案信息弱势群体,就是在记录、获取和利用档案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可能被排斥在现代档案信息源以外而日益边缘化的人群。主要包括:(1)档案信息内容弱势群体,也可称为建档弱势群体,如农民、“体制外”的人,其涉及自身权益的一些信息没有被记录在档案之中,因而谈不上利用档案谋取权益;(2)档案信息获取和利用弱势群体,即由于经济、技术、社会地位等自身主、客观条件限制和能力局限,无法及时获取、理解和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群体。这两部分有很多是重叠的,即同时是内容弱势群体和利用弱势群体。

档案信息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主要有五:一是政策性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档案信息弱势群体,无论是内容弱势群体还是利用弱势群体,是由于档案工作方面的一些过时政策造成的。二是生理性原因。由于生理上的不方便,不能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而沦为信息弱势群体,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三是环境性原因。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资讯不畅通、不能方便获取所需信息,如偏远山区的人群、受自然灾害侵害的灾民、服刑中的犯人等。四是经济性原因。由于经济上贫困,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处于不利境况而不能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如贫困地区的农民、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等。五是知识性原因。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造成的不懂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获取网络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正在进一步加剧信息强势群体与信息弱势群体的分化,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二、档案部门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分析

信息弱势群体问题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各级档案部门的关注,并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法与途径,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理论的建立、“民生档案”概念的提出,指出了档案工作发展特别是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的方向。二是政策上有重大转变。近年来,档案部门在政策导向上更加注重涉民档案建设与开发利用。国家档案局与许多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发了一系列涉及民生的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并完善相关业务标准,努力打造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制度保障体系。三是实践上有重大进展。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生档案、社区档案、村级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家庭档案等与弱势群体密切相关的档案建设,其中民生档案建设声势最大、成效最明显,各地积极进行档案资源整合,实行各类档案相对集中管理,大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档案,被及时从形成档案的各个部门接收到国家综合档案馆,使得民生档案由分散变集中,极大地便利了弱势群体的查阅利用。在为民服务过程中,档案数量、档案利用人数、解决的问题数都在以几何级数增长,档案部门的影响也大幅度提高,档案事业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档案部门在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档案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制订工作仍然滞后。《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工作通则》、《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以及各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出台的地方规章,都制订多年,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各种专门档案管理办法,即使是近年制订,由于权阶低于档案法律法规,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弱势群体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至今,档案工作方面的具体实施意见仍未出台,基层档案部门无法有效执行。档案工作标准的制订也比较滞后。

2.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障碍。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并未普遍形成。《档案法》从法理上明确赋予了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公共档案馆的职能,但时至今日,一些综合档案馆离公共文化空间的目标相去甚远,弱势群体到档案馆查阅档案仍存在不合理的限制。二是各级档案馆之间的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目前我国的档案馆按行政级别划分为国家级、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县市级4级,每一级的档案馆隶属各自行政区域的党委政府管辖、领导,因此档案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等级分明的行政化体系的翻版,内部缺乏强有力的业务沟通与联系,导致运行成本高昂,资源难以有效共享,总体效益发挥不甚理想,弱势群体难以获益。三是同一地域内的档案服务分散化。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档案资源,却有相当一部分被分散保管于各职能部门,各部门由于功能性分工、利益驱使、协调成本高等原因,与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使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封闭运转,导致档案服务分散化、孤立化,弱势群体有时不知到何处才能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档案工作方法与机制上存在弱势群体难以获益的问题。档案信息服务要达到“无所不在”与“长久持续”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档案部门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不少项目、活动,但这些项目、活动都有一定的实施范围和时间期限,具体实施有难度,因此出现了一些与目标相背离的现象和趋势,如重形式轻内容、重承诺轻实效、重措施轻落实、重监管轻服务等。想用“短平快”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建立不起长效机制;采取从上到下、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容易与多样化的基层实际需要脱节,弱势群体难以从中获得切实的好处。有的项目,如农科档案信息网建设,最终呈现建制性退场。我国档案部门在设计和建设网站时,本能地将网站的服务对象设定为身体健康、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较高的人群,很少考虑到残疾人及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比较低的人群的正当信息需求,致使档案网站的效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一些社会公众被人为地边缘化,排除在受益群体之外。

4.档案信息内容建设与弱势群体需求之间存在落差。档案信息内容建设是做好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基础因素。信息弱势群体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他们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生了大量新型档案,如公民个人身份档案、各种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档案、各类资格考试档案等。它们大多数与档案信息弱势群体的利益直接关系,社会需求很大。由于是新型档案,管理方法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收集、整理、编目等方面都难以一步到位,难以及时提供有效的利用服务。尽快地、规范地把这些新型档案建设好,并及时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成为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5.档案部门在提高弱势群体个人信息素养方面做得不够。一个人是否成为信息弱势群体的一员,个人的信息素养也很关键。那些不知道或很少知道从哪儿获取信息和怎样利用信息的人,不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人,即信息意识比较低的人,就是信息弱势群体。档案部门在提高弱势群体个人信息素养方面重视不够、做得不够,有的地方甚至从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三、今后的对策

1.加快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制订与完善。尽快修订《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工作通则》、《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制订各门类档案管理办法、标准和档案部门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意见,使基层档案部门在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时有规可循。

2.改革档案管理体制,打造没有围墙的档案馆。一是要加强公共档案馆的研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二是要形成档案工作网群化管理。可以建立网群化结构的总分馆体制,在保存档案的各职能部门和弱势群体聚居地建立档案分馆,总馆对分馆的档案资源、业务管理实行统一支配,以克服体系化结构造成的运行成本高、资源重复建设、总体效益不显的弊端。通过网群化布局以及一体化、专业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网群内各档案馆之间资源共享和服务互联,为社会提供无所不在的档案服务,使信息弱势群体在家门口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档案信息。此外,还可以采取送档上门,开辟老年人阅档室、盲人阅档室、少儿阅档室、举办免费讲座、举办免费或低收费的档案知识培训班等项目。当然,若想做好为弱势群体服务工作,仅有这些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并不是每个档案馆都能做到以上所列举的服务项目,多数档案馆只能做到其中的几项。各档案馆应尽己所能,开拓思路,采取多种服务方式,才能进一步做好为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缩减弱势群体的存在数量。

3.改善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在为档案信息弱势群体服务方面,要针对目前的问题,实行“内引外联”,广泛与教育、法律、民政、经济、医疗等部门积极合作,互惠互利。由于各个部门对其行业的知识了解深刻,信息更新迅速,它们与档案部门共同开发的档案信息服务将比档案部门单一开发的更具针对性,效果也更明显。而且双方合作还会增加其他部门对档案部门工作的了解,强化档案部门的社会融入程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更好的效果。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与农家书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乡村工程、远程教育网、金农网,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联合,以扩大弱势群体获取档案信息的渠道。

在设计和建设网站时,要充分考虑残疾人及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比较低的信息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增加盲文、语音等功能,网页设计要简单明了,数据库设计要操作简单,使各种类型的信息弱势群体都能从中受益,从而使网站效用得到有效发挥。

4.加强档案信息内容建设。如果信息生产与提供情况良好,那么信息弱势群体问题就将得到缓解或者解决。要尽快制订公民个人身份档案、各种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档案、各类资格考试档案、住房公积金档案、个人税务档案、低保档案、土地承包和宅基地档案等各种新门类档案的工作规范与标准,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编目,把档案建设好,并及时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利用,可以有效缓解社会供需矛盾。

篇6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信息检测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有残疾人口312万,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登记具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口仅20万,登记在册已就业残疾人口约8万,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就业率不足40%,就业适龄段残疾人就业率则更低,残疾人参与社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虽有国家的《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免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优惠政策,也非常重视和大力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但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情况,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省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调查小组通过调研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浙江省残疾人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研。分别面向残疾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调查。面向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发放调查问卷323份,回收315份,其中聋人145份,肢残人95份,盲人63份,其他残疾12份。面向11个市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发放问卷11份,回收11份;访谈残疾人12名、用人单位10个、区(县)一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10名。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残疾人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

1.就业收入低

根据调查统计,已就业浙江省残疾人月平均收入约1632.5元(见表一),接近浙江省147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远低于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社会月平均工资3340元[1]。高等以上学历残疾人平均2500元以上,但仅占7.5%。

表1

2.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低下

2009年《中国残疾人就业与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赖德胜)的数据分析结果,全国残疾人教育水平综合指数为4.04%,浙江省、安徽省、、甘肃省、青海省等的残疾人教育水平综合指数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浙江省处于国内下游水平。

受调查的50%左右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认为残疾人存在技能低下的问题。2011年上海交大许莲娜对嘉兴市残油车港镇的残疾人开展调查显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4%,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2]。

3.就业信息不对称

在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着企业与残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残疾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残疾人招聘需求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残疾人,部分人残疾人不愿走出家门主动就业。

各地的就业渠道也存在不足,台州市残联网站有两篇残疾人创业的政策信息,其他市残联都没有网上均无就业信息。杭州市残联与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在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网站爱心助残岗位,为残疾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值得借鉴。

4.就业不稳定

国家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调动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但是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单位虽然也执行按比例就业,但对残疾人的照顾性政策并不多,73%的残疾人对自身就业现状不满意。工作5年以上的残疾人85%以上有跳槽3次以上的经历。

残疾人就业不稳定是各地残疾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反映的问题,杭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残疾人多次被推荐安置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不仅造成就业岗位资源浪费,也让用工单位对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心态持怀疑态度,进一步恶化残疾人就业的外部环境,影响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原因分析

1.残疾人对就业认识不足

调查中有 75% 以上的残疾人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93%以上残疾人有自卑心理,有64% 不喜欢社会交往。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38% 的受访者没有就业愿望,75%的受访者不了解自身职业价值。25%以上的残疾人有创业意愿,但对于如何创业的途径与方法却一无所知。

不少残疾人因为残障引起自卑心理,长期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社会交往圈相对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以致无法顺利就业或就业不稳定。

2.政府与社会对残疾人的就业帮助存在不足

就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残疾人就业不仅面临就业层次低、待遇不高等问题,侵犯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会、企业对残疾人认识不足,部分地区也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者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残疾人,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费用高,增加用人成本[3]。

残疾人就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意愿,存在一定的差距。86% 的被调查残疾人认为就业机会偏少。只有18%的被调查残疾人认为政府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3.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残疾人中,获得过职业培训残疾人不足25%,86%以上的残疾人未接收过技能培训信息。72%以上的残疾人没有受过相关的职业指导,95%以上的残疾人缺少职业观,不了解自身职业兴趣,没有考虑职业发展规划。

国内的残疾人就业指导从2010年开始起步,中国残联开始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相关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培训的远程教育软件,多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参加了网络培训。残疾人就业指导机构缺少编制,存在人员不稳定,职业指导工作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4.残疾职业指导研究比较缺乏

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不足也与国内残疾人职业指导体系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有关。纵观国内,面向普通社会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较多,但残疾人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却比较缺乏。CNKI和万方数据等能够查阅的相关文献量屈指可数。

四、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探讨

1.加强对残疾人用工单位的辅导指导和监督

政府要多渠道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对于提供爱心岗、公益岗、残疾人专用岗的单位应给予奖励或表彰,如帮助开展手语培训,残疾人就业心理培训辅导、残疾人岗前和在岗培训辅助。

另外强化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情况的督查,定期深入企业,对就业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抽查和访谈,对发现借残疾证挂靠就业、劳动合同弄虚作假的要有一定处罚措施。

2.通过政策支持提高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积极性

提高用人单位安置积极性方面可以借鉴山东青岛的为企业提供维岗补贴的做法,专门下发《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针对残疾人就业不稳定的情况,对用人单位实行岗位补助和就业补贴。另外残疾人用工企业政府采购优先的做法也值得参考,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参与政府采购的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权。

国内部分有条件省市已出台政策,在用人单位超比例新安置残疾人就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认定的残疾大学生见习基地提供一定的补贴。

3.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

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培训,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特色的定期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对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开展岗位安全培训、就业能力培训、交往能力培训、如何提高自信心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聘请行业能工巧匠,对失业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对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培训,对有文化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网络、函授等高等教育培训[4]。培训的开展要充分不同的地域、不同经济、不同残疾类别,要符合残疾人的需求。

4.为适龄残疾人提供就业帮助

各级残联及其就业服务机构在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如残疾人就业适应性评估、职业康复训练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的基础上,应考虑抽出时间深入走访就业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一些身体不便的残疾人开设社区服务岗位,如报纸分发、社区商店服务、门口报刊亭、社区值班、车库看守等。既能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要,也就近安排残疾人就业[5]。

另外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如杭州市每年组织就业招聘会能吸引不少残疾人参加就业。

5.为残疾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出台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可以尝试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为残疾人创业过程的相关手续办理和政策咨询,税费减免政策落实,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不适合外出就业的残疾人鼓励个体开网店,提供开店技巧、网页设计等服务,必要时也可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6.扶持农村残疾人脱贫就业

加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扶持带动农村失业、无业残疾人就业从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鼓励农村种养业和农副业基地吸纳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给予一定奖励补贴。

浙江仙居县从2008年开始实施扶持低收入残疾人农户奔小康工程,依托地域经济帮扶平台,建立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开展小额信贷、培训实用技能等,使2161户低收入残疾人农户实现增收。

7.加强制度与管理

做好残疾人就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好政策对接。完善残疾人就业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将残疾人就业信息详实、准确地录入管理系统;对扶持资金申领人员或单位的资格、条件严格把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各项政策扶持对象的审核、认定工作,提高扶持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切实加强和落实残疾人就业的各种帮扶措施,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应该不再是难题。

基金项目:2013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职业指导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13B023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 2012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浙江日报[N],2013-5-10

[2]许莲娜.嘉兴市农村残疾人就业情况浅析[J].才智,2012(3)

[3]许 琳.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4]范妮.我国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探析[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5]赵燕平.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创新探索[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档案;创新

街道办事处对于城市建设以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法治社会的逐步建立,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利用档案干的事情越来越多,街道办事处档案的作用就逐渐凸显了出来。为了发挥档案对于街道办事处的功效,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整个街道办事处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重视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要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注重档案工作的管理创新。

一、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档案法》的需要

街道办事处的档案,主要涉及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城建档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档案、残疾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只有扎扎实实做好相关档案工作,收集保管齐全完整,街道在利用档案的时候,才能准确及时地找的到,用的上,才能够解决问题,才能够帮助民众排忧解难,化解社会矛盾。重视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保存原始记录,保存街道各项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依据,无论是对于街道历史原貌的呈现,对于文明建设服务的体现,还是对于街道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处理的完善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街道办事处本身的档案管理涉及诸多科室站所,需要全体干部职工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想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必要的宣传是不可少的,宣传到位,才可以提升整体的档案意识,才能够进一步完善法制观念,让人们最终认识到,档案管理不单是《档案法》要求的体现,更是街道自身开展建设的根本性需求,这样才可以得到多方的支持与理解,最终推动街道办事处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二)是街道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街道建设中,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是基础的保障性工作,完善档案管理,对于规范辖区内的社会管理,强化城市基层组织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第一,街道建设与发展中所形成的所有档案,是对街道建设、管理,居民实际情况信息资源的集中反映,这一部分档案就是街道与居民合法权益得以维护的重要凭证。第二,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并且街道办事处的各种工作都不能离开档案工作的支撑。只有真正完善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工作,才可以全面提升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水平,进而落实社会保障,做好司法调解,合理处理社会纠纷,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最终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街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创新的举措

(一)延伸工作手臂、改进服务方式

第一,在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中吸纳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充当志愿者,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志愿者团队,最大限度地服务本地区的居民,同时,对于掌握一定档案常识或者是法律法规的思想品质过硬的专家、教师、党员、模范等人物,都可以将其吸纳进来,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针对部分可以实现对外开放的档案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利用,这样就可以健全基层档案管理志愿者团队,形成全新的格局,帮助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减轻压力。第二,开拓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为街道办事处的一系列工作服务。创新工作模式,在千丝万缕之中发现工作的重心与热点,在繁杂的工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日常的管理充满街道办事处的特色。根据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本身具有综合性与多功能的特点,考虑将原本档案室与保密机构以及图书室之间的限制打破,强调三者之间的工作联系,在不泄密的原则下,通过单位工作整体性的优势,建立出联合性的检索目录,进一步简化检索的方式,除开机密的,需要进行保密控制的档案之外,都可以实现数据资源彼此之间的共享,这样就可以形成大范围的联动工作机制,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最终服务广大街道人民群众。同时,利用专业化、特色化与均等化的创新服务模式,利用计算机来实现自动的电子搜索、借阅与查询等,这样也可以将基本的档案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二)创新工作理念,实现理论提升

第一,通过二维条形码技术的运用,在具体使用中利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光电扫描设备或者是图像输入设备就可以直接识读信息资源,并且做好相对应的处理。通过二维条形码的引用,就可以解决归档环节与移交环节之中出现的信息重复性录入的现象,这样就可以避免档案管理过程之中出现录入信息出错的问题,实现长时间的档案保存,满足资源的共享,最终来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利用二维条形码,就可以满足工作之中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需求信息的同时表达,所以,在很小的面积之中就可以实现大量信息达标,并且也可以满足信息的准确性要求。第二,持续性开展档案的继续教育培训,选择街道办事处当中具有能力素质及政治业务担当,并且扎实肯干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从而成为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创新模式的软实力保障,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当前的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实践中,我们通过持续性的工作发现了一个道理: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很明显,拥有创新,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开展下去,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季红星.浅谈如何做好乡镇街道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7(10):103+119.

[2]张文会.浅谈如何做好街道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4(01):103.

篇8

建立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跟踪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是促进城乡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 年全国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 2.6 个亿。专家预测到2020 年,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 85%[1]。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服务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和国家医药费支出的有效手段,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为推进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工作目标,到 2011 年底,居民建档率农村要达到 30%,城市要达到 50%。到2020 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就此,卫生部出台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了健康档案工作深入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研究其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2012年初,笔者随辽宁省卫生厅组织的调研组,深入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四个城市,即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医改的试点城市,每个城市抽取四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调研。

二、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与水平

根据 201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 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 62.10%;乡村人口占 37.90%[3]。调研的 4个城市中,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228 个,乡镇卫生院 320 个,分别占全省 53.8%和 32.9%。

1.取得的成绩

(1)建档率较高。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到 2011 年底,上述四个城市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达 60.21%,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的建档率为 30.03%。沈阳市 118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健康调查”任务,9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入户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站,在全社区 64983 人口中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义诊、入户走访、门诊、住院患者信息记录、孕妇产前检查、儿童体检、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在街道、派出所、防保站等部门协助下,建立健康档案 61146 份,建档率达94.1%;其中,高血压人数 11400,建档率 31.7%;糖尿病人数 3409,建档率 56.38%;残疾人数 642,建档率 98.13%。

(2)内容丰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组成[4]。个人基本信息除了有居民个人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信息外,还有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家庭成员等记录。对 18 岁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以及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有特殊的健康档案。还有卫生服务站人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居民合理用药指导记录,有为孩子预防接种、孕产妇定期检查提醒记录。

(3)分类管理。健康档案分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等档案。这些卫生服务站将若干份健康档案进行有机的分类,管理规范。其中,儿童保健档案含有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等;妇女保健档案含有婚前保健服务、妇女病普查、孕产期保健服务、产前筛查等;疾病控制档案含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综合防治、职业病报告等;疾病管理档案含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等管理记录;医疗服务档案含有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与治疗、健康体检资料等。

(4)有数据分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个不同城市的 16 家卫生服务站都有资料分析记录。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2009 年至 2010 年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1—6 岁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平均接种率达 90%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其中,兴隆台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资料分析详细,即 2009 年至2010 年妇科病资料统计显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占妇科患病例数78.67%,宫颈类感染占 65.43%,外阴阴道炎占 25.65%,盆腔炎性疾病占 9.26%,妇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 1.98/10 万,子宫脱垂率为1.85%。疾病管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发病率为 27.13%,糖尿病发病率为 5.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0.95%。

2.建档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省相当地区质量差、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质量不高。目前,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卫生站人员上门建档与体检,这种形式采取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调研组随卫生站人员走访了一栋居民楼。这 12 户居民中只有 3 户人家“放行”,另 9 户不是家中无人应答,就是拒之门外,有的还冷言相对。二是坐等上门形式建档,即依托居民到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建立健康档案,但由于居民就医愿意到大医院,也造成卫生服务站档案覆盖率较低。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学生寒暑假上门建档,学生未经专门培训,也是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4]。

(2)不能共享。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一次性输入,成为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死档”,资料并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甚至居民个人进行的体检以及住院治疗等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公安、街道、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软件互不兼容,服务站与居民家庭、服务站之间、服务站与大医院之间没有联网,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率低。各种不同版本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各自为政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但维护费用高,而且利用率低。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设计成动态管理,专门聘用人员将社区医师追踪、随访的资料添加到该软件中,而对这项管理的社区医生既不会使用该软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供上级领导视察与观摩,使管理与实际相脱离。

三、原因分析

造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质量不高,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不能双向交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仅着眼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管理,不能与 Internet 融为一体。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居民由于得不到有价值的健康卫生信息和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信息成为孤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费尽千辛万苦,走访入户进行档案信息采集,将这庞大数据输入和整理,才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而未与当地大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或体检信息系统相嵌,居民看病或体检信息收集不到,造成动态管理虚设的尴尬局面。没有让居民的健康档案“活”起来,更没有使健康档案发挥保证居民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3.经费不到位。卫生部明文规定,2010 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 15 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求在每年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始之前预拨当年经费的 70%。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直到 2011 年 1 月才预拨了 2010 年经费的30%。就是这 30%中也有部分变成了乡镇一级的督导检查伙食费和劳务费。

4.保密性不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个人隐私。但目前好多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档案的保密做得不够,健康档案不密封保存,结果查询系统也不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造成居民隐私外露。

四、改进建议

要想扎扎实实地作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的重要性和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卫生服务站搞好立档工作,并及时把自身体检资料、到医院就医信息反馈给卫生站医务人员。还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潜在价值,健康档案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2.增加政府投入。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一是对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助,可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卫生站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在设备上加大投入,要将卫生站信息化管理纳入发展规划中,依托大医院 HlS系统,建立全面、动态、对接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

3.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高度重视健康档案人员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管理制度进行培训,要进行信息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培训,使其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对人员进行医学知识的培训,或到高等医学院校进修,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三是引进相关高校毕业生来站工作。

篇9

   

2011年8月我荣幸加入大学生村官这个行业,就任于桃园村副书记。转眼间走上村官岗位已经五年多了,五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同事的指导下,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的宗旨,同时积极认真地做好各级领导交待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的支持和信任。现将我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在村中,我坚持虚心学习交流,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思,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桃园村坐落于沭阳县工业园区北园区,东邻官西村,西邻任巷村,南邻糖坊村,北与新沂河堤接壤。很久以前,我们桃园村有个东南庄,是山东一带客商贩卖私盐歇脚的地方,此地栽有很多桃树,故名桃园庄,一直延续至今。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因园区拆迁,己全部拆除,现管辖两个居民小区,即宁波路小区和桃园小区二期,辖区内全部上齐后,可住常住户2800户,可容纳常住户口1.2万人。在村里积极参加“两委”会议,做好村里的“软件”工作:学习整理村里的党支部会议、村委会等会议记录。负责完成了"三来一加"、"创先争优"等活动,陪同村会计参加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会议。认真做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管理体系,做到纸质档文字档和电子档案同时管理。关注民生,协助秦会计办理新农合医保、养老保险等工作,登记我村的低保、孤儿、残疾人、五保,建立阳光救助平台,能够更好的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2、在抽调在镇民政股期间我主要负责城市低保的管理、孤儿、尊老金发放、城市三无人员等。2012年2—3月份我们对全镇低保对象进行了复核认定,经核查共取消290户,新审批180户,全部公示到位。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现已经对173人进行了医疗救助。对家庭贫困的18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安排其入院治疗,对全镇450名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员实施了重残救助。全镇2600名80周岁以上老人按时发放尊老金,以及对符合条件的97名孤儿实施救助。

篇10

一、开展情况

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住房安全保障工作要求。2018年来,我区危房改造“四类对象”贫困户为重点,完成732户“四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今年以来,共开展对1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回头看工作,截止6月底,XXX户已全面整改完成;对全区X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核验完毕。并分片区对核验工作进行抽查,重点针对系统预警信息和保障措施不符的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共调研XXX户,有效保障了核验系统数据的真实性。邀标鉴定公司对全区XX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了鉴定。

二、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农村住房统筹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统筹全区脱贫攻坚住房建设工作。

(二)制定方案,制定了《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将任务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并明确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家庭,按照省级文件规定2018年至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C级1.3万元/户、D级2万元/户(其中D级新建区财政再配套补助资金1.5万元/户);

三类重点对象(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家庭)C级1.3万元/户、D级1.3万元/户(其中D级新建区财政再配套补助资金1.5万元/户)。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C级2.5万元/户、D级2.5万元/户(其中D级新建区财政再配套补助资金1.5万元/户);三类重点对象(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家庭)C级2万元/户、D级2万元/户(其中D级新建区财政再配套补助资金1.5万元/户).

(三)工作流程,按照中、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操作流程:即农户自愿申请、民主评议及公示、乡镇(街道)审核后报区扶贫移民局、区民政局、区残联进行对应身份识别、区城乡规划建设局审批。

(四)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XX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图册。

(五)业务培训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我区对农村工匠开展了业务培训,区建设局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公开邀请招标确定了1个鉴定公司对C、D级危房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公开邀请招标确定了专业监理公司对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住房建设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管,与此同时区建设局派出20名技术业务骨干,进行现场督查督办,并实行“一周一调度”全程跟踪任务进度。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召开全区脱贫攻坚住房保障会分管领导无故缺席(如XX街道办)。

(二)未按要求施工。

个别乡镇未严格按照D级危房新建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施工。新建住房超面积等情况。XX镇2户未按图施工超面积、XX街道办3户未按图施工(已整改2户、1户至今未整改)、XX街道办事处1户超面积(停工未整改)、XX1户超面积。

(三)C级危房排危不彻底。

个别乡镇实施C级危改房屋主体排危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水泥砂浆标号不够,有的更换椽子檩子采用不合格的旧材料,有的厨房、厕所、圈舍功能分区不达标(XX镇、XX镇)、XX乡D级修缮加固无修缮加固方案。

(四)D级新建入住率低、附属设施未完善。

D级新建房屋长期无人居住,入住率偏低。

(五)未建立相关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

乡镇(街道)未收集整理脱贫攻坚回头看“大排查”发现的住房问题,以及中省市督查暗访、年度成效考核、财政绩效评价、审计监察等各方面反馈的住房问题,未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未制定整改方案。

(六)一户一档资料存在问题。

部分乡镇(街道)一户一档资料不齐全,未按年度分村、分等级整理归档。个别乡镇(街道)重视硬件改造,忽略软件资料和系统录入工作,造成网上信息档案资料与实际档案资料成在差异,审批资料签字、盖章不齐,有的危房改造照片张冠李戴,档案资料与信息系统、危改户实际情况不一致,个别档案信息存在逻辑问题。

(七)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个别乡镇危改对象户提出申请后,村镇两级未认真审核就直接上报,有的五保户既住敬老院又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有的工匠参加了区上组织的工匠培训,但施工过程中仍然不按技术导则规范施工,有的危房改造在施工关键环节乡镇建设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到现场检查把关,导致有的危房改造施工不规范而出现质量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个别乡镇(街道办)本应上报的资料未能及时上报甚至根本不报。

(八)部门配合存在问题。

部门与部门之间配合之间沟通交流不足,联系不够紧密。

四、工作开展情况

(一)挂图作战,我区组织业务骨干20余人和监理公司,划分成3个片区,进行现场督查督办,全面跟踪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