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协议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能源管理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同能源管理协议

篇1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目前国内兴起的一项新业务。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一种商业模式,它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具体是指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EMCo)与客户以契约的形式,对节能项目约定节能目标和商业动作模式,并主要通过以节省能源费用或节能量,并通过分享节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客户根据使用该节能设备后产生的节能收益按约定比例支付给EMCo,EMCo在合同期内享有节能设备所有权,合同期满后设备则无偿交付客户所有。在此商业模式下,风险不再由项目企业独自承担,而是在项目产生节能效益后,由EMCo与客户一起分享项目节能收益,能有效地刺激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

一般而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根据具体协议可分为多种类型,成熟的模式主要有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与节能效益分享型。《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其合同格式和内容,符合《合同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10)等规定。”,《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规定“本办法支持的主要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可见,在政策层面,国家支持的主要是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效益分享型,在项目期内客户和EMCo双方分享节能效益。节能改造工程的投入和风险由EMCo承担,项目建设施工完成后,经双方共同确认节能率后,节能效益首先保证EMCo收回投资成本,然后双方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客户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客户享受。实务中也以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最为普遍。

作为一项新兴商业模式,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均尚未对该项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作出明确的规范,会计理论界对此研究亦相对十分匮乏,导致各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会计处理中比较混乱。笔者针对以节能效益分享型为主的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二、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方法的辨析

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核算方法,目前唯一能参照的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文件规定:“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计入相关支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如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够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应当分别予以核算,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

但该文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中具体会计核算方法仍不够清晰明确,实务操作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采用BOT处理方法;二是适用租赁准则。

第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能源管理有着明显的建造-经营-转移这一过程,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以及《国际财务报表准则解释公告第12号―服务特许权协议》(IFRIC 12)规定的BOT模式相一致,故可以参照BOT模式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公告第4―判断一项交易安排是否包含租赁》(IFRIC4),在确定某项交易是否属于或者包括租赁业务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履行该协议是否依赖某特定资产,二是协议是否转移了资产的使用权。在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能源管理合同的履行需依赖特定资产(即公司负责建造安装的环保设备),而该设备虽然形式上是由EMCo使用管理,但是这种使用管理是受到客户限制的,客户根据合同,对EMCo在运用设备期间的服务类型、服务对象、服务价格进行限定,因此设备的使用权在客户,即设备的使用权发生了转移,故应按租赁处理。

笔者认为,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处理需根据合同的具体条款,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更多地符合租赁交易的特征,而不是BOT模式。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的BOT模式是适用于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IFRIC 12则明确这是一种“公共-私营”服务特许协议。BOT交易的特征是:资产的日常运作由运营方负责,但与基础设施相关的重大权益性风险和报酬由授予人(政府部门)保留。而合同能源管理交易中,资产由客户(而不是EMCo)使用,同时由于未来节能收益的不确定性,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可能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是由EMCo享有或承担,并且该业务显然是一种“私营-私营”协议,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范的范围。

如果参照BOT处理,那么EMCo需要确认一项无形资产―特许权,意味着客户就要确认一项固定资产,但是客户确认的这项固定资产未必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与资产相关的主要风险报酬是否已经转移这一点非常值得商榷。

合同能源管理具有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融资与融物相统一等特点,与租赁模式有很大的趋同性。参照IFRIC 4判断一项交易安排是否包含租赁中规定的两项条件:该项交易必须以特定的资产使用权作为载体;该项交易安排授予了交易对方使用该资产的权利。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符合上述条件,可定性为租赁。判断属于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则因根据合同具体加以判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规定,融资租赁是把标的资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转移给承租人的租赁;除此以外的都是经营租赁。在此框架下,EMCo应当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本案例的具体情况,确定于租赁开始日,其本身从该项业务中可获取的收益是否基本上可以确定金额。如果是,则按融资租赁中出租方的会计处理要求执行;反之作为经营租赁处理。如果在就合同条款达成协议之日,公司可以对该项目未来的收益金额作出可靠估计的。比如合同规定“节能效果在20%以上,即视为具有节能价值,双方开展合作”,表明公司已经把标的资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了,应作为融资租赁处理。

若按融资租赁确认,EMCo与客户参照比照融资租赁处理,详见下文案例。

若按经营租赁确认,EMCo按收到的节能分配收益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对节能资产视同固定资产,在合同期分摊节能资产及节能服务初始投资额。合同期发生的维修服务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客户按节能收益分成支出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项目资产不视同固定资产入账,用备查簿作备查登记,同时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

三、应用案例

案例:2010年10月1日,某EMCo与A公司签订节能服务合同:EMCo提供项目资金300万元;提供项目设计、设备选型购买、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累计需耗资60万元,节能工程当年完工交付使用。确保每月节约电费10万元,EMCo从节电效益中获取回报,其分成比例为5∶5,节能服务合同内含利率设定为5.46%。合同开始日为2011年1月1日,期限3年,项目保证金为10万元。节能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

根据协议,判断形成融资租赁业务,EMCo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1.提供项目资产及初始直接服务,形成应收款。

最低服务收款的现值=100×PA(3,5.46%)=270(万元)

未实现节能项目融资收益=300-270=30(万元)

借:长期应收款―A节能项目 360

贷:节能项目资产270

未实现节能项目融资收益 30

银行存款60

2.分期收到节能服务费(未实现节能项目融资收益各期分摊计算参照融资租赁,此处从略,以下分录为第一年分录,其余两年类似)。

借:银行存款 160

贷:长期应收款―A节能项目

100

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收益分成收入60(10×12×50%)

借:未实现节能项目融资收益 14.74

贷: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的融资收益

14.74

3.每期分配节能收益时,应分摊初始直接费用,计当期损益。

借: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收益分成收入 20

贷:长期应收款―A节能项目20

4.如节能项目使用费逾期未能收回,可先用保证金抵付节能项目费用中所含的投资成本。

借:其他应付款―保证金10

贷:长期应收款―A节能项目10

5.节能项目使用费逾期未能收回时,EMCo应停止确认节能合同费用中所含的节能服务收入,并将以前期确认的项目服务收入予以冲回,直到使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全部收回为止。

6.能源管理合同期满,EMCo作为赠与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篇2

【关键词】 节能服务商; 合同能源管理; 应收账款; 报表优化

中图分类号:F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6-0057-03一、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与会计反映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主要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具有综合性且专业的节能服务商(ESCO)应运而生。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节能服务商往往是设备制造商或者主要经销商,通过这种业务模式可以带动核心设备(或部件)的销售,还可以通过搭配技术输出,带来顾问咨询业务的额外收入,通过能分享大部分的节能收益来获得除了设备销售与技术型劳务输出外的额外收益,该收益来自用能方节约的能源费用分享。

作为交易对手,用能单位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在不增加企业支出的情况下实现节能改造,免费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用能单位还不需承担项目资金投入和实施技术风险,可安享节能收益,获得无风险回报;在双方约定的分享期结束后,还可以获得节能服务商实施改造时安装的节能设备,免费独享设备余值及其随后带来的全部节能收益。

(二)节能服务商的会计核算方法

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给节能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会计核算的发展相对滞后。现行会计准则是2007年开始执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个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但其中没有一个准则适用于合同能源管理这种业务模式。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是小微企业,较多采用更早的会计准则或者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制度和准则也没有对此作出规范。因此,近年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蓬勃发展起来后,节能服务公司的会计处理各行其是,缺乏横向可比性。据不完全调查,在银行申请融资的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中,主要的核算方法有根据各年应分享的节能收益逐年确认收入和项目竣工验收后一次性确认全部应分享的节能收益两种。它们带来的结果就是,节能服务商财务报表上反映出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而其他流动资产与货币资金较为匮乏。

根据各年应分享的节能收益逐年确认收入的节能服务公司同时处于节能收益分享期的项目往往多达数十个,每年初账面应收账款余额少则数千万元,多则上亿元。出于所得税纳税的考虑,他们在提供节能改造时投入的设备等所有初始投资应视作其固定资产,后续各年初将当年按合同约定应分享到的节能收益作为营业收入,同时借记应收账款,而每月或者每季度实际收到节能收益款时,再减记应收账款,同时增加银行存款。这就形成年初应收账款增加,而年末随着收款逐步实现后应收账款减少至接近零余额的情形,在接近年初与接近年末之间形成较大的余额反差。每年平均数千万至上亿元的应收账款余额常常表现为公司账面金额最大的资产项目。

按照项目竣工验收后一次性确认全部应分享的节能收益的节能服务公司,通常节能收益分享期在3至5年左右,且单个项目各年分享的收益总数额不大,一次确认收入省去了逐个项目逐年确认的繁琐,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尽早实现大额的账面营业收入,也可将公司总资产规模尽早做大,在形式上优化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当每个项目被提前至项目竣工验收时确认了全部合同期内应分享的节能收益时,单个项目的合同金额可高达千万元或数千万元,而一个实力尚可的节能服务商,每年可完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约数十个,同样会形成账面数千万元或者数亿元的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而且这些应收账款的账期与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约定的收益期限一致,长达3至5年,形成实际上流动性较低但数额庞大的账面资产。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节能服务商的影响

节能服务商在投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往往需要在改造或新建项目建设期资金先行垫付,在随后的节能效益分享期逐步收回,显示出前期投资大、建设周期较短、节能收益分享周期长、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比重较大等特点。这些资产通常金额占比较大,会导致降低整体流动性和资产质量下滑的不利后果,也不利于公司盘活资产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一)项目前期投资需大量资金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节能服务商在投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竣工前,其投资额主要以基建与设备购置的形式计入财务报表“在建工程”项目,竣工后即转入“固定资产”项目并存续至项目分享期末(一般5至10年),同时节能服务商开始节能收益的分享,产生合同能源管理收入。节能服务商投资多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公司账面货币资金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大量变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大幅降低公司的流动性。

(二)应收账款占资产比重大而回款缓慢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竣工进入收益分享期后,节能服务商在各会计年度内按节能收益分享周期分别确认营业收入,但付款很可能约定在年末;部分节能保证型合同约定了固定金额的每期应分享节能收益,这些收益在年初即可一次性确认为当年营业收入,同时记入应收账款,分享期内各年均如此。如果节能服务商投资的项目较多,其账面积累的应收账款金额较大,收款期往往靠近年末;随着年度推移,节能服务商新投资竣工的项目更多,其账面每年的应收账款随之快速增长,影响了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给报表使用者带来公司应收款管理清收不力的错觉。

节能服务商购置设备等原因导致资金大量占用可以通过租赁或者按揭等方式解决,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但其不断竣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分享收益在账面形成的应收账款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导致财务报表的资产质量变差的错觉。因此,改善节能服务商报表结构,应收账款出表成为较优的选择之一。

三、报表优化的应收账款转移

通过应收账款转移出表,可实现节能收益分享期节能收益的提前实现,显著提高经营业绩,可以在分析相关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约束的基础上,探讨节能服务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应收款出表的可行途径。

(一)相关会计准则的约束

新准则下,应收账款属于金融资产。因而,所有企业的应收账款都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有关规定来核算。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的节能服务商去应收账款,使其出表,主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及其有关规定。

1.金融资产转移的实质依据

节能服务商已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保留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终止确认,是指将应收账款或金融负债从节能服务商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节能服务商在判断是否已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时,应当比较转移前后该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波动使其面临的风险:(1)节能服务商面临的风险因应收账款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表明该节能服务商已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如不附任何保证条款的应收账款出售等;(2)节能服务商面临的风险没有因应收账款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表明该节能服务商仍保留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如承担全额补偿责任等。

节能服务商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是否放弃了对该应收账款控制区别处理。节能服务商在判断是否已放弃对所转移应收账款的控制时,应当注重转入方出售该应收账款的实际能力。转入方能够单独将转入的应收账款整体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第三方,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项出售加以限制的,表明节能服务商已放弃对该应收账款的控制,节能服务商放弃了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节能服务商未放弃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应收账款的程度确认有关应收账款,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2.金融资产转移的主要形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金融资产转移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节能服务商将收取相关应收账款现金流量的权利转让,由受让方自行收取;另一种是节能服务商虽然转让了相关应收账款,但具有代受让方收取该应收账款现金流量的义务。

3.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确定

节能服务商应收账款部分转移出表时,尚未明确可以将该应收账款在时间序列上分割分段转移出表,目前仅允许三种情形:(1)将应收账款所产生现金流量定、可辨认部分转移,如节能服务商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转移等;(2)将应收账款所产生全部现金流量的一定比例转移,如节能服务商将一组类似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合计的一定比例转移等;(3)将应收账款所产生现金流量定、可辨认部分的一定比例转移,如节能服务商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的一定比例转移等。

(二)节能服务商应收账款转移的建议

1.应收账款转移的利用平台

由于节能服务商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毛利水平通常较高,可以容忍相对较高的融资和应收账款转移出表成本。理论上,愿意受让应收账款的商业银行、租赁公司、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基金等都是可行的交易平台。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是央企旗下的节能服务商,大多注册资本与资产规模也偏小,单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金额也不大,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尚未充分壮大。目前仅有租赁公司与部分投资性保理商参与受让节能服务商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收账款,创新超前的商业银行当前也仅停留在运用该应收账款质押为节能服务商提供信贷融资,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与投资基金也仅有类似的零星融资支持,尚未有创新产品受让节能服务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收账款,使其转移出表。

2.应收账款转让方式的选择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和第23号已分别就节能服务商应收账款账面确认、计量与转移进行了约束,在应收账款转移判断依据、主要类型与部分转移等方面进行了较细致的规定,既有终止确认与不终止确认的情形,也有需要进一步计算确定的较模糊情形。

根据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下两种方式可以明确地作为节能服务商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收账款转移出表的路径:(1)卖断式出表。节能服务商几乎完全放弃(95%以上)对相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部分享期内的应收账款控制权并在转移出表期间不承担任何信用损失赔偿责任;(2)约定以公允价值回购式出表,节能服务商在应收账款转移后只保留了优先按照公允价值回购该应收账款的权利的(在转入方出售该应收账款的情况下),也可实现所转移的应收账款出表。在转入方到期有以公允价值出售意愿的前提下,为了控制节能服务商到期不回购出现潜在道德风险等,可以将节能服务商出表时的出表对价充分降低,保证其未来回购动力。

除此以外,根据准则的要求,还可创新地提出更有利于转入方权益的出表方式,即保证转入方出售该应收账款的能力方式出表。此时,节能服务商采用代收款方式转移应收账款,保证受让方具有出售该应收账款的能力(但不一定是全部控制权),同时与节能服务商签订一份财务顾问协议,该协议基于受让应收账款项目对应的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发生履约风险时,该财务顾问协议生效,协议规定节能服务商先行垫付应收到的现金流,待合同履约正常后返还,受让方同时支付相应利息。

3.与节能服务商审计师充分沟通的重要性

节能服务商上述应收账款转移的建议是基于相关会计准则提出的,该准则是整个准则体系中较难把握的部分之一,理论的运用还可能遇到现实的困难,需要充分沟通。毕竟该类准则的运用,不如极端情况下容易辨认,需要增加审计师对应收账款转移时的判断依据、主要类型与部分转移等方面面临的模糊地带进行额外分析和处理。

例如,在采用保留次级权益或提供信用担保等进行信用增级的应收账款转移中,节能服务商只保留了所转移应收账款所有权上的部分(非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但不能控制所转移金融资产的是否应该可以出表及计量方法的确定等在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审计师具体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篇3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会计核算; 经营租赁

【中图分类号】 F206;F2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1-0112-02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一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合同形式约定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等相关服务,用能单位利用获得的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全部项目成本及合理收益。这种模式降低了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压力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了其进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对推动节能减排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内“雾霾”频现,民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为顺应国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新趋势,电网企业发挥专业特长,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了电力节能服务公司,立足电网、面向社会,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致力于发展电力节能服务和新型能源服务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内节能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一、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项新的商业运作模式,现行会计准则尚未对其核算方法予以明确,会计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够丰富,导致实务中不同企业的核算模式不尽相同。

(一)参照BOT业务进行处理

该观点认为,电力合同能源管理的“建造―经营―转移”过程,具有显著的BOT特征,节能服务公司首先按照节能改造项目合同购置或建造节能资产,提供给客户使用,并负责项目合同期内资产的运行维护,合同期满后将资产无偿移交给客户,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公告第12号――服务特许协议》的相关规定。

笔者认为,电力合同能源管理参照BOT业务进行处理存在一个问题,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节能服务公司如采用该模式应确认一项无形资产,但实质上按合同规定,与节能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收益仍保留在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应将节能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而非无形资产,导致会计核算确认的资产属性不正确。

(二)参照融资租赁进行处理

该观点认为,项目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虽拥有节能资产的所有权,但却将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了客户,且节能资产一般都属于专属设备,是为客户“量身打造”的,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通常会将节能资产无偿移交给客户,满足了融资租赁的诸多条件。

笔者认为,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与融资租赁业务有着本质差别:一是标的物不同,融资租赁的标的物仅限于设备,而合同能源管理的标的物不仅有设备,还包括服务,实质是整个项目;二是风险未完全转移,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节能服务公司分享的收益与实现的节能量挂钩,具有不确定性,这与融资租赁“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规定不一致,故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参照融资租赁进行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参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进行处理

该观点认为,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节能服务公司分期取得节能服务收入,合同期满后又将节能资产无偿移交给客户,对客户而言实质上是享受了一种融资服务,具有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部分特征。

笔者认为,电力合同能源管理参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进行处理在理论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产转移收入确认有待商榷,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需要确认商品销售收入,但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节能资产的所有权仍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与之相关的风险与收益也未发生转移,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二是收入确认类别有待商榷,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节能服务公司实质上提供的是一项服务,应确认为服务收入,而非销售商品收入。

二、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建议

从经济实质上讲,在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节能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属于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资产相关的全部风险与报酬也未转移至客户,节能服务公司依然承担了与节能资产有关的全部风险。首先,节能服务公司仍承担着节能资产构建失败的风险,当购建的资产不能满足节能项目合同约定的相关参数,不能达到既定的节能目标时,节能服务公司将承担全部损失;其次,节能服务公司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在节能效益分享期间,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与节能量直接挂钩,节能资产的使用效率、磨损老化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节能量,进而影响到节能收入,使得节能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了节能资产运营的风险,节能资产的维修改造费用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资产运行情况、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可能都会影响到节能资产的运维费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笔者认为电力合同能源管理在经济实质上应属于经营租赁,节能服务公司和客户应参照经营租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应用案例

A企业为电解铝生产企业,电费在其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2013年实际用电量为2亿千瓦时,发生电费1亿元。为节约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2014年1月1日,A企业与B电力节能服务公司签订了节能服务合同,开展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合同期为4年。合同约定由B电力节能服务公司投资2 400万元,为A企业提供项目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人员培训等一揽子服务,确保A企业每月节约电费200万元,B节能服务公司从节能效益中分得70%的收益。项目于2014年7月1日投入运行,节能资产的使用寿命为10年,假设B节能服务公司每月支付运维费、技术咨询等20万元,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增值税免税条件。

(一)A企业会计处理

1.按合同约定支付节能收益分享额。

借:生产成本 140万

贷:银行存款 140万

2.项目期结束,收到无偿转移的节能资产,按零值入账。

借:固定资产 2 400万

贷:累计折旧 2 400万

(二)B节能服务公司会计处理

1.购入需安装设备。

借:在建工程――其他工程支出(节能项目) 2 400万

贷:银行存款 2 400万

2.节能项目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2 400万

贷:在建工程――其他工程支出(节能项目) 2 400万

3.按月计提节能资产折旧,按合同能源项目期限计算折旧额,预计残值为零。

借:生产成本――其他成本――折旧费 50万

贷:累计折旧 50万

4.发生运维费、技术咨询等后续费用。

借:生产成本――其他成本――修理费(或中介费)

20万

贷:银行存款 20万

5.按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收益。

借:银行存款 14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服务收入 140万

6.项目期结束,节能服务公司将资产无偿转移给客户,依据《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规定,“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

借:累计折旧 2 400万

贷:固定资产 2 400万

电力合同能源管理已经成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绿色加速器”,会计核算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行为,制约了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规范电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召滨.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解析[J].财务与会计,2014(11):32-34.

[2] 尹桂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效益分享型企业会计核算[J].商场现代化,2008(12):341-342.

篇4

关键词: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资产证券化;融资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介绍

(一)节能服务公司

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营利为目的,为有节能需求和潜力的客户提供包括能源状况诊断、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施工、培训、运行维护及节能量检测等一系列综合性节能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并通过与目标客户分享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成功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实现自身的盈利和发展。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则是由节能服务公司与有节能需求的客户签订协议,约定节能目标和服务时间,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能源诊断、方案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维护等一揽子综合性节能服务,从而达到约定目标,并与客户分享节能收益的一种项目类型。目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要有四种模式:

1.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在该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在项目合同期内共同确认节能效率,之后双方按一定比例分享节能收益。

2.节能量保证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向客户承诺项目目标,即能达到的节能量,若项目成功,则客户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项目成本和一定比例的收益,若项目失败,则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相应损失。

3.能源费用托管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改造客户的高能耗设备,并管理其新建的能源设备,按双方约定的能源费用和管理费用承包客户的能源消耗管理及日常维护工作。

4.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客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能源规划,设计整体节能方案,并进行节能改造,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在节能改造后提供能源管理服务获取合理的收益。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现状及资产证券化潜力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方式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这一特点,决定着节能服务公司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成为其必然选择。近几年,金融机构和各类中介机构积极关注并参与节能服务市场,使得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这些机构包括金融担保、金融租赁、银行、基金、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等。从融资额的相对数量上看,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基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主要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租赁、保理、商业信用。

1.银行贷款

目前而言,银行贷款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主要的一种融资渠道。但由于多数节能服务公司为民营企业,经营利润率不高,可提供的抵押资产不多,加之许多国内商业银行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商业模式不了解,因而银行往往不能满足节能服务公司的贷款需求。

2.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种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融资方式。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并且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影响企业资信状况,因而很适合中小企业。但目前,很多融资租赁公司更愿意与大型节能服务公司签订长期融资租赁合同,并未全面惠及中小企业。

3.应收账款贴现(保理)

节能服务公司将赊销形成的满足一定条件的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对于节能服务公司来说,此种融资方式可将项目合同期内应分享的节能效益向银行进行贴现,从而提前收回资金,再投向其它项目。

4.商业信用

节能服务公司利用自身的商业信用,延期付款,在公司资金较少的情况下,保证公司的正常经营。利用商业信用延期付款,对企业商业信用要求比较高,因而更适合资信水平较高的节能服务公司解决短期资金紧张问题。

除此之外,部分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借助提前结束合同、民间借贷等方式融入资金。在当前,上述几种融资方式对企业资信要求较高,且担保要求严格、手续繁琐,而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需求量却在快速增加,因而有必要对其他融资方式进行探讨。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潜力

我国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普遍遭遇融资困难、项目难找、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三大瓶颈。节能服务公司多为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融资困难。

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作模式,其服务的发生与现金流的收付并不匹配,而且被服务企业往往在节能改造期末才对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收益。服务期内,节能公司内部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和未来收益。虽然节能服务公司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但当应收账款和未来收益的现金流比较确定时,完全可以据此进行资产证券化设计,盘活资产,提高节能服务公司资产的流动性。

从资产证券化设计原理上看,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应的应收账款和未来收益权均存在证券化的潜力。因此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可行的操作方式是:节能服务公司将已开始运作或已签订合同的节能服务项目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全部或部分真实出售给证券公司,由证券公司将众多相似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构建成一个资产池,当资产池达到一定规模后,设计发行证券,并通过信用担保与信用增级后,由证券公司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出售给投资者。节能服务公司则利用资产证券化募集的资金投入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或提前收回投资,然后用未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向证券购买者支付本息。

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与优势

据估计,未来我国节能服务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因而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运作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来源较少,不足以满足项目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尤其是对一些不受银行信贷青睐的中小民营节能公司而言,融资难就成为制约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公司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根本动机,而这一运作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效解决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资金周转慢,债务负担重的业务发展障碍:

(一)实现项目信用与公司信用的分离

由于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有效信用尚未建立,因而导致一些本身信用水平高,收益良好的优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因其所属节能服务公司信用水平不高而难以筹集到资金。然而,通过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产生的现金流进行资产证券化,相继进行资产的真实出售,破产隔离,信用担保增级,使得项目本身的收益与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分离,使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更关注项目未来的现金流而非节能服务公司的规模,因而实现了项目与公司的信用在融资市场上的分离,从而有效满足了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加快资金周转及减小债务负担

在目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作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在项目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银行贷款,由于投入量大且回收期长,都给节能服务公司造成巨大负担。然而,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方式,将相应资产从节能服务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并真实出售给证券公司,一方面能快速收回资金,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另一方面,由于资产证券化属于表外融资,债权债务关系只存在于节能服务客户与证券投资者之间,因而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摆脱债务负担,优化其资产负债状况。

(三)融资对象广泛且筹资成本低

由于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是通过资产的真实出售,风险隔离,信用担保增级后,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由于证券市场容量大,投资者范围较广,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因而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根据项目所需资金在不同时间对自身资产进行证券化运作,大大提高了筹集资金的灵活度,而且由于优质项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会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因而节能服务公司的筹资成本也会相应较低。

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一)未来现金流不确定

目前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行的资产证券化运作方式是对项目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中的成本部分进行证券化,项目未来产生的现金流等于节能客户在项目实施前的能源消耗费用减去项目完成后的能源消耗费用,包括项目收益和成本两部分,收益部分受外部影响较大,成本部分的现金流则较为稳定,且有收益部分对其进行补充。

尽管成本部分的现金流相对稳定,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环境、设备、管理以及能源价格对其的干扰,尤其是在为一些能源消耗量与产量密切相关的企业服务时,由于未来市场波动会造成产量的不确定,导致能源消耗量也不确定,因而可节约的能源消耗费用也不确定进而使得节能服务的成本出现不确定性。另外,由于项目成本是由节能客户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因而就面临双方对节能服务成本的测算存在分歧,这同样会导致成本部分的现金流不稳定。

(二)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由于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后,相关项目资产就由节能服务公司真实出售给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出售后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与节能服务公司无关,因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有效监督以确保项目成本的稳定投入与项目效益的实现。因此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经营与信用风险,都会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产生不利影响。

(三)缺乏准入测量标准

目前,对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在实践操作领域并没有实际案例。对于哪一类节能服务公司的哪一类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都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由于资产证券化运作需要基于大量的基础资产,单个节能服务公司的项目,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并不适合也不足以构建一个资产池,因而需要将同一公司的不同项目,甚至不同公司的同类项目进行聚集。但目前市场并没有建立一个项目的准入标准,能够对申请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筛选,同时也没有一个中介机构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项目进行有效组合,以构建适合的资产池。

(四)缺乏适合的担保机构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操作是先融资后实施项目,而不像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由银行先持有资产一段时间,确认资产在持有期间表现良好才放入资产池进行证券化融资。因而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运作中支持证券的现金流完全是预期收益。同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也并不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拥有普遍认可的收益能力和政府信用作担保,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导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资产证券化运作中较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

(五)募集资金时间较长

与节能服务公司目前普遍采用的融资租赁、保理业务等融资方式相比,资产证券化涉及到资产出售、构建资产池、信用担保、信用评级、证券承销多个环节,过程更为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虽然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资产证券化操作募集的资金成本较低,然而由于单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未来收益权较小,需将同类项目的现金流进行叠加以构建规模较大的资产池,因而同类项目的筛选将成为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点,而项目的寻找和选择势必会增加构建资产池所需的时间,导致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时间成本显著增加。

六、结论

鉴于上述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资产证券化的潜力,且节能服务公司也因融资渠道少,时间长,难度大等问题,对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模式有根本动机。然而该模式在风险、担保、募集时间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收益权的稳定性

节能服务公司未来的收益是否固定取决于公司与节能客户签订的服务合同中是否确定了未来可分享的节能收益。若收益确定,则更易于对该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这一类型的项目更多出现在建筑节能领域。相反在工业节能领域,节能服务公司对项目投入的资金及公司未来可分享的节能收益很多都与产能挂钩。因此在对工业节能项目的未来收益权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时需要对未来可确定收回的投资和收益进行精确测算,以这部分未来现金流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二)节能服务公司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不同需求

规模较大的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渠道较多,融资方式灵活,而且自有资金比例高,但会存在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因而这类公司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需求一方面体现在解决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用以规避使用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对公司资金使用灵活性的限制。而规模较小的节能服务公司由于融资渠道窄,自有资金少,因而其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需求更多体现在能筹集到期限长,成本低的资金。因此在将不同项目进行组合构建资产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项目的类型,还需要考虑项目所属节能服务公司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需求,否则就会导致因未能很好满足节能服务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影响到项目资金的投入及未来现金流的稳定,甚至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出现资金错配等问题。

(三)资产证券化操作募集资金的成本及时间

由于资产证券化需要经过一系列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因而节能服务公司从出售项目的未来收益权到最终获得募集资金所需时间较长。此外,由于资产证券化操作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机构,每个机构都会根据自己在相关环节付出的成本收取一定费用,这些都构成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因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应引入合理的机制对资产证券化操作需要的时间,及各个机构收取的费用进行合理控制,以保障资金的快速到位及低成本优势。一旦资产证券化各个环节的时间和费用未能有效控制,就会增加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大节能服务公司的违约风险。(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显亭,马贱阳.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实践和中国的发展选择[J].中国金融,2006,(2):21-23.

[2] 宗军,吴方伟.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特征及其发展建议[J].中国金融,2006,(2):18-20.

[3] 高山.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新金融,2007,(4):48-51.

[4] 孙奉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思考与路径选择[J].财经研究,2001,(9):43-51.

[5]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委员会.2009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R].2010.

[6] 郜丽波,罗运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1):90-94.

[7] 朱聆,余文.基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分析[J].上海金融,2011,(6):109-111.

[8] 戴建如.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5.

[9] 刘长毅.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研究及其在派威公司的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0] 涂柳倩.合同能源管理筹资方式探讨――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筹资模式设计[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篇5

照明是重要的能源消耗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照明用电4100多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总量的12%左右。照明节能作为一个有很大节能空间的用电领域,已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任务。继国家科技部率先推行“十城万盏”试点城市之后,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住建部印发了《“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在此政策背景之下,加速节能照明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和高质量节能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大力推进使用绿色照明产品取代传统的高耗能产品,成为国家总体节能减排方案的重中之重。

中航天旭恒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旭恒源”)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下属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环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油洁能,股票代码:00260)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地:北京市,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是一家快速成长的创新型节能科技服务企业,该公司已入选国家发改委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名单。

天旭恒源依托中航工业集团综合优势,公司拥有商业模式、资本运作以及节能改造的高级专业团队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是国内节能行业唯一一家真正以城市为单位,采用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城市道路照明进行整体节能改造的企业。为快速适应各地节能改造形势与市场需求,公司将根据业务拓展规划陆续成立地方子公司。目前已在福建、浙江、广东、吉林等地设立分公司。

公司目前已和国内多家著名品牌新型节能产品制造企业(德豪润达、清华同方、飞利浦、浪潮华光、勤上光电、大连路明、苏能光电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高效的节能产品、专业团队,为全国各地提供优质可控的服务,全面实现节能减排任务。

天旭恒源每年投资逾百亿元人民币,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技术和服务,努力帮助用户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多重价值体现,正在履行高科技节能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

天旭恒源投资推行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已在路灯照明工程、商业照明工程、隧道照明工程、景观照明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

1.节能效率高:与高压钠灯相比较,LED照明工程节能率一般在30%-40%,最高可达50%以上。

2.客户零投资:全部设计、审计、融资、采购、施工监测等均由天旭恒源负责,不需要客户任何投资。

3.节能有保证:天旭恒源可以向用户承诺节能量,保证客户马上实现能源成本下降。

4.节能更专业:通过EMC方式,提供能源诊断、改善方案评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监造管理、资金与财务计划等全方位服务,全面负责能源管理。

5.客户无风险:客户无须投资大笔资金,即可导入节能产品及技术。全程专业化服务,无任何风险。

6.改善现金流:客户借助天旭恒源实施专业的节能服务,可以改善现金流量,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在其他更优先的投资领域。

7.提升竞争力:客户实施节能改进,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成本支出,改善环境品质,增强竞争优势。

8.管理更科学:客户借助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节能服务,可以获得专业节能资讯和能源管理经验,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促进内部管理科学化。

9.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带给能耗单位的效益:

(1)能耗单位不用资金投入,即可完成节能技术改造;

(2)节能服务公司为能耗单位承担技术风险和经验风险;

(3)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效益归能耗企业;

10.树立节能减排绿色形象。

高科技LED作为新型绿色光源产品,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其拥有高效节能、配光设计科学、使用寿命长(5万小时以上)、显色性好、光衰小(5000小时光通维持率在95%以上)、绿色环保等性能优势,是替代原有道路照明设备的必然趋势。

据专家测算,以使用1万盏LED路灯替代高压钠灯为例,相当于每年节约电能700万度;折换成节省标准煤煤约2800吨;节省纯净水约2.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4吨;减少总悬浮物颗粒排放23吨;减少粉尘排放1900吨。节省的电能转移到工业生产,将产生1.5亿元的工业产值和7600万元的税收,对GDP的贡献约2000多万元。

天旭恒源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步骤是:签署项目合同制定实施计划及设备采购改造工程施工及设备调试第三方权威机构现场检测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开始运营维护管理及项目效益分享合同期满、设备产权移交。

天旭恒源已与勤上光电、中微光电子、清华同方、德豪润达、浪潮华光、飞利浦、京明光电、通用电气、亚明照明、朗波尔光电、信能阳光、京东方、福地电子、立明电子、奥的亮、盟泰励宝、欧普司、苏能光电、大连路明、九州光电、鸿博光电、杭州坤森、东山照明等国内外节能照明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台湾部分大型照明企业也已加入战略合作联盟。

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管理

1.引言

DSM项目尤其是EPC项目与市场联系十分紧密,在项目规划、决策、实施和评估等各个阶段都伴随着风险。特别在工程类项目过程中,具有投资额较大、周期较长、涉及方较多等特点,因此对风险的管控显得格外重要。此外,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较其他要素管理有管理持续时间长、涉及要素多等特点。为确保实现DSM项目的预定目标,满足合同要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识别与项目有关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改善项目的执行效果,从而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 EPC)项目是我国DSM管理大力推广的以节能服务公司(ESCO)为主体的能效项目的融资和实施方式。相对于一般DSM项目,EP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风险也远大于一般DSM项目。对此,有必要对EPC项目中ESCO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求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规避所面临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给出控制策略。

2.EPC风险管理内容

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对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将风险管控工作纳入EPC的全过程,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动态化监控,这对保障EPC项目顺利健康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风险的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风险识别;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筛选与诊断(风险评估);3)制定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对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风险监控)。

EPC项目常见的风险分类有以下四种:1)按照项目风险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政治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2)按照项目风险的可控制性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3)按照项目的运行阶段可分为项目规划决策阶段风险、项目启动实施阶段风险和审计验收阶段风险;4)按照项目的投入要素可分为人员要素风险、时间要素风险、资金要素风险、技术要素风险和其他要素风险。

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1)业主提供的现场数据不准确带来的风险;2)物价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3)不可预见和不可抗力风险;4)投标报价风险;5)项目分包商的管理风险;6)项目设计与材料采购风险;7)合同责任不清的风险等。

3.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策略

3.1 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风险一般为客户信用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首先由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企业资信评估小组,根据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进行企业资信评估,并形成分析报告。评估内容包括:企业规模、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其次,项目经理对企业的总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总体情况、产品、原料、生产、销售等方面。再次,项目经理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对项目拟采用的技术进行技术风险评估。项目评估小组根据以上分析,做出项目可行性结论。拟实施项目必须得到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的签字批准后,才能签订正式合同。签署相关的能源管理合同,非文本合同必须经过公司法律顾问的审查。

3.2 项目实施阶段

本阶段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由项目经理、财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组成项目过程控制小组,及时了解和发现风险,使风险始终处在控制之中。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ESCO可采用风险转移的方法,将风险通过合同或协议合理地转移给设备供应商和安装商。由于EPC项目是在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生产、建设交叉严重,项目建设难度很大。把住项目技术关、施工质量关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力保证。为确保项目技术的合理性,在开工前组织进行设计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当现场情况与设计发生冲突时,由施工单位、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同时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进行设计变更,使项目趋于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现场办公会、项目监理、设计变更传送等制度;坚持每天开现场会汇总施工情况,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监理工程师严把质量关,每一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严格控制过程质量,保证整体较高的工程质量。在施工收尾时,由使用单位及厂内各部门参加,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分头落实处理,再进行试运行。

3.3 项目效益分享阶段

这是EPC业务的独特风险,需要ESCO关注和研究。根据国内示范ESCO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出现风险时有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必须在合同谈判时就与客户将效益分享比例及分享期限加以明确,并向客户解释清楚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依据。制定合理的分享年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任何不利变化时,ESCO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选择权威的能源审计部门监测项目节能量,以保证能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效益分析。审计部门最好是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或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机构。

ESCO在评估项目效益时,应注意回避与客户的不同意见,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效益分享风险。EPC项目带给客户的效益不仅是通过节能方式,还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产量、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环境成本等多种渠道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应密切关注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层变动情况和项目运作状况,定期回访客户,催收节能效益。

4.结论

篇7

一、工作任务

(一)成立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各市(州)、县(市、区)开展具体工作。

(二)了解和掌握国家农业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制订的具体方案和要求。

(三)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农委对本辖区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本辖区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有供沪农产品合同、协议及具体行为的生产基地和企业全面情况。

(四)指导相关市(州)、县(市、区)开展相关培训及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对有供沪农产品合同、协议及具体行为的生产基地、企业的全过程监管工作。

二、时间安排

(一)2010年4月15日前,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农委对本地区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掌握我省上海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情况。

(二)2010年4月30日前,各市(州)农委将供沪农产品明细表(见附件2)统计汇总后,加盖单位公章传真至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三)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组织各市(州)农委对有供沪农产品合同的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对全省各地蔬菜生产基地和企业继续进行排查,发现有供沪农产品合同、协议的生产基地、企业,随时上报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加入监管名单,立即对其进行全程监管。

三、组织领导

吉林省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省农委统一领导并负责协调,成立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详见附件1)。各市(州)农委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对本辖区内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排查,组织有关县(市、区)农业局开展对有供沪农产品合同、协议的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具体监管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供沪农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至关重要。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业部和省农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把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彻底排查,切实掌握供沪农产品供应信息。各地农业部门要对本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定期的彻底清查,凡掌握有供沪农产品信息的,必须彻查到底,掌握准确消息,及时指派专人对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监管,并请各市(州)农委及时将供沪农产品明细表(见附件2)填好后加盖单位公章传真至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同时上报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系人名单、电话、邮箱。

(三)健全机制,切实落实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有供沪农产品任务的市、州(县、市),要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分工负责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强化执法监管,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及要求,明确措施,健全机制,监管任务要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有供沪农产品生产合同、协议的的县(市、区)农业局要指定专人负责对相关生产基地的监管,必要时可指派专业人员进行驻点监管。凡供沪农产品必须按要求通过上海市指定的六个批发市场进入市场,严禁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市场。

(四)强化监管,切实保证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农业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抓好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监管,严格落实生产操作规程和农业投入品进货、使用记录制度;加强产品包装标识管理,确保其包装规范、质量合格;加大对供沪农产品检验监测力度,严格实施产地准出制度,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达到农业部提出的“有记录、有检测、有标识”的三有要求,确保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

联系单位: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联 系 人:赵然 李小松

电话:0431―88906017(传真)

邮箱:

附件: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二一年三月十日

附件

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组 长:于文波 省农委副主任

成 员:郭俊英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处长

张永林 省农委农业处处长

张大明 省农委园艺特产处处长

潘希波 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站长

孙振天 省园艺特产管理站站长

张辉 省参茸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 郭俊英(兼)

成员:赵然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副调研员

徐建维 省农委农业处副调研员

李小松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副调研员

杜东明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科员

王大川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科员

柴秋泉 省农委园艺特产处科员

乔冬云 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科长

赵伟光 省园艺特产管理站科长

篇8

一、把能源审计作为摸清能耗家底、找准节能方向的基础

2005年,苏州市单位GDP能耗明显低于全国1.22吨标准煤/万元的水平,在江苏省也属于能源效率水平较高的地级市。在苏州市这样的城市应如何推动节能工作,是当时苏州市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市经贸委决定对苏州市的国家“千家企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40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通过能源审计摸清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以及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节能工作的方向和发力点。

各市(区)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工作,组织企业进行宣贯培训,并将能源审计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地方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常熟等一些区县由市镇政府出面,采取集中签约模式,督促企业实施能源审计。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能源审计工作制度

由于苏州市外资和民营企业比重较高,苏州市在推进节能工作别注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能源审计工作开始前,苏州市结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宣贯工作,以市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能源审计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建立审计工作的组织、技术和经费保障,规定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质量要求等。从制度上规范能源审计,确保能源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有序实施。

三、重视专家队伍质量

为了保证能源审计的质量,苏州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建立了专家筛选“门槛”制度,所有应聘的专家首先要通过专门考试,考试不通过一概不聘用;组建了以苏州市节能中心为主,河南南阳能源监测所、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动力学院、南京热工学院、中国化工协会等机构共计80余位专家组成的能源审计专家队伍,成立了10个审计小组,充分发挥专家专业技术优势,并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为审计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四、建立能源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体系

苏州市节能中心作为专业节能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了与企业签合同、管理审计工作和质量把关的职责,对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控制。苏州市节能中心分别与审计专家小组和被审计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职责。市节能中心对审计效果也提出明确要求,除绿色照明、变频调速等通用节能技术的节能项目外,能源审计挖掘的节能量必须达到企业总能耗的5%以上,否则审计报告不予通过。审计小组的审计报告,必须由被审计企业签字确认后才能提交苏州市节能中心进行初审。审计报告必须在市节能中心组织专家完成初审并复审合格后,才被认定为有效报告。苏州市采用过程控制和经济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保证了能源审计的质量。

为规范审计小组工作,市节能中心建立了奖优罚劣机制。一方面,对审计小组提出的符合要求的节能项目,按照项目类别和节能量,对审计人员给予数额不等的奖金;另一方面,苏州节能中心还不定期地进行项目质量抽查和满意度回访。对发现问题的审计小组,要求其积极整改;出现严重问题的将被终止合作协议。

五、积极实施政府补贴和“以奖代补”政策

为了鼓励企业接受能源审计的概念,江苏省和苏州市分别对能源审计采取了政府补贴政策。江苏省对每个接受能源审计企业补贴2―3万元,苏州市各区县也提供了20―50%不等的政府补贴。由于企业仅承担了极少的审计费用,因此企业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的积极性普遍较高。

各级政府“以奖代补”的节能量奖励资金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企业通过能源审计发现的节能潜力,通过申报国家和省级节能量奖励资金项目,可获得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企业尝到了能源审计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积极性。常熟、昆山、太仓等地区今年已计划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扩大了能源审计的覆盖范围。

六、苏州市能源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09年4月,苏州市已完成37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共建议节能技改项目1739个,预计总投资约83.6亿元,年可实现节能量404万吨标煤,年节约能源成本约64.3亿元。据测算,每个能源审计项目挖掘的节能量平均占企业总能耗的10―15%左右。甚至一些工艺技术水平领先的外资企业,也都挖掘出了近10%的节能潜力。

通过能源审计,苏州市建立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数据库,为各级政府及时了解节能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能源审计结果筛选出成本经济性最好的节能技改项目,确保了节能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投入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

篇9

关键词:城市路灯;改造;方案;措施

1 某城市LED路灯改造基本情况及灯具安装条件

某城市现有路灯约4万盏,其中城网路灯约2.8万盏,农网路灯约1.2万盏,一二期主要对区内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部分城网路灯进行改造。区内道路照明灯具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高压钠灯,两期工程共完成9368盏的LED灯改造,型号涵盖210W、196W、168W、100W、48W等多种功率的LED路灯,款式有广场射灯、路灯、庭院灯等。第三期改造也将陆续开展。

城区现有路灯灯杆除了外型上有一定变化外,与高压钠灯连接处的灯臂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标准化的设计,基于LED路灯的安装比较简便,只需要一条供电主电缆,一个路灯基础及灯杆即可。无需重新更换基础和灯杆,为本次改造节省了大笔费用。而且由于LED路灯的宽电压输入以及一体化设计形式,为将高压钠灯更换为LED路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部分路段的高压钠灯因电压过低不能启动,换上LED路灯后,因其低电压的适应能力,也能够保证在更换后能亮起来。除部分道路,因灯臂外形比较特殊,需要对灯臂予以更换外,其余路段只需拆掉现状高压钠灯灯具,直接将LED路灯灯具套装在灯臂上,接上路灯分支线路即可,施工上极为简便。

2 科学制定改造规划,边示范、边总结、再推广

首先以打造LED绿色照明示范区为目标,制定了三年高压钠灯改造总体实施计划,即“先城南,再城西,后城北”的三步走计划,为了使LED路灯改造工程顺利开展,按照“边示范、边总结、再推广”的思路,前期我们进行LED路灯的小范围安装改造,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LED路灯的光照度、光衰等性能指标,以及LED路灯与高压钠灯耗电对比情况进行测试,计算节电率。经过五个月的跟踪测试,经第三方检测出具权威的检测报告显示节能效果明显,然后通过对示范路段计算的节电率、拟改造路灯数量和功率、当地电价及其他综合因素,计算出项目改造后形成的节电效益。最后根据示范路实测数据定出将LED路灯考核节能基准线。在积累了相关的数据和经验后,再分阶段、分步骤的完成其他路段的改造。

3 EMC模式在LED路灯改造中的应用

3.1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EMC)是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节能新机制,它是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一定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3.2本次改造采用EMC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即由政府职能部门先行规划,并承诺节约效益返还;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专业指导;企业与银行合作,以合格产品进行前期投资,然后从节约效益回收投资并获得合理利润。该运作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不用资金投入即可完成节能技术改造,所谓“零投入”;二是EMC承担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政府支付给EMC的款项全部来自能源节约所带来的项目效益,用户“零风险”;三是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和后续全部节能效益归政府所有。

3.3项目实施过程中,节能服务公司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节能“经纪人”,在项目推进中积极协调,理顺各方关系,从而使企业可集中精力做好产品研发和生产,政府职能部门可专注于项目监督检查、预算审核和验收等方面的把关工作,提高了项目执行效率和工作质量。此次LED的改造,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建立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试点区示范,为在全省推广LED节能产品和技术积累了经验。

4 LED路灯改造工程中的经验和改进措施

两期LED路灯改造工程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亦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及可供借鉴的模式,但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4.1更换后的路灯灯具保管和处理问题

为保证原有灯具在更换时无故遭受损坏,可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来确保原有旧灯具安全回收。对于回收后路灯灯具的处理,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对于那些破损及老化严重的灯具,应作报废处理,灯具上的各种元器件予以分类,交给回收公司回收,外观较完好的灯具,经清洁处理后,配注:整体节电率=(3933.862-1239.666)/3933.862=68.49%。套成完整的灯具,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拍卖和销售。这样既保证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回收的资金还能继续用于其他路灯改造工程。2)对于外观较新、较完好的灯具,经清洁处理后,由有关部门出面,捐献给援建的城市或者西部欠发达的地区使用,这样不但减少了灯具的仓储费用,还能将其重新利用,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为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4.2在原有EMC运作模式下,增加维护管理的方式

此次LED路灯改造工程完成后,日后的维护工作将由专门的路灯维护单位进行养护维修,鉴于LED灯具目前产品暂时没有统一标准,市场上没有通用产品和配件供应,为保证改造后路灯照明效果,避免保修期内LED路灯改造单位与路灯维护单位之间的相互扯皮,提高维修效率和管养水平,建议采用EMC公司在项目投资回收期间对路灯及配套设施进行全面管理维护的方式,即:以EMC+维护管理的联合体的形式运作,若EMC公司无相关维护资质,可与具有维护资质的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对LED路灯进行维护。

4.3个别路段存在功率密度偏高的现象,照度不均匀的问题

虽然LED在保证标准照度要求的情况下,减少了电源的消耗,由于LED路灯是在原来的高压钠灯处直接更换灯头,无法根据LED路灯的光学特征重新进行光学设计,以致灯柱下照度过高,灯柱之间的中间位置照度过低。造成个别路段存在照度不匀。建议在下一步LED路灯节能改造时,应针对直接更换灯头的模式,综合考虑各种具体因素。对LED路灯进行更充分的光学设计和路灯选型,或通过增加可调角度的灯具接头等措施,以改善原有的部分灯距远、灯杆低路段的照度均匀度问题。

4.4重视LED产品宣传,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因长期使用的都是黄光的高压钠灯,禅城区居民对LED照明还不了解,因此加强LED照明产品的宣传,让市民了解LED照明产品的节能意义和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利用节能宣传周、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宣传节能的意义和节能知识;新闻媒体要加强对LED照明产品生产企业的宣传报道;教育部门要开展节能知识基础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引导市民节能减排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

篇10

市场经济国家的节能,最早是从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的石油危机开始。由于石油危机使美国、日本及欧盟等石油进口国的能源忧患意识日盛,能源节约被提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提高能源效率。在减排方面,上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尤其是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当时,国际上对于减排二氧化碳的磋商还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意见。许多欧洲国家就采用了自愿协议的方式,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政策。美国环保局(EPA)于1990年提出减少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的自愿计划。在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以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自愿协议就为发达国家迅速采纳。目前,欧盟有300多个这样的协议,日本有30000个地方防止污染协议,美国有40个联邦一级的自愿协议。

回顾国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有若干成功经验:把节能战略放在国家能源战略的首位。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能源政策的着眼点和倾向也不同。美国和欧盟能源需求大,对外依赖强,所以其能源政策的首要点都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如美国1975年的《能源政策法》、1978年的《国家能源政策法》、2005年的《国家能源法案》都涉及节能政策。日本的能源战略原本是以石油的安全稳定供应为首。日本有《节能法》,但近来的调整又再次强调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进一步加强节能法的执行力度,大力开发和广泛使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众多、能源缺乏,应借鉴的是美国和欧盟的重在节能的能源战略。减少污染物排放,重在技术创新。归根结底,减排意味着抑制能源需求的增长,但这未必导致经济产出大幅下降。在1980至2005年期间,美国每美元GDP能源投入降低40%,却几乎没有阻碍其经济增长。与此相关的新技术和更高效率的工艺本身就代表着机遇。

分析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国家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采取的手段可以发现,尽管这些国家针对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除了主要依据法律手段进行控制。并在不同的阶段适时制定相关法案、不断推进新的环境标准外,政府在污染治理上花费了大量的投资,企业也建设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在能源结构上,这些国家也都进行了调整,煤炭的比重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所提高,洁净煤技术得到较快发展,但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脱硫、脱硝等工程措施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基本控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首先,设置能源节约的管理部门,负责节能工作。各国都有政府机构管理节能工作,但机构设置和职能不尽相同。美国和加拿大的节能归能源部管理。美国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的职能是:提高能源效率和生产率,向市场转让洁净的、可信赖的能源技术等。日本的节能管理工作由经济产业省代管的资源能源厅负责。此外,通过机构升级强化政府对节能工作的管理。日本对节能工作实行全国统一管理,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机构负责节能管理。

其次,政府机构自身节能已成为国家节能政策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政府往往是许多国家最大的能源消费者,其能源开支在政府行政经费中占很大比重。政府机构带头做好自身节能,可减少财政在政府能源消费方面的开支,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支出的能源费用达80亿美元,加拿大政府每年建筑能耗费用约8亿美元。在大多数国家,政府机构开展自身节能工作时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发达国家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将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与改变财政拨款方式相结合,将能源与维修基金拨款改为节能投资,解决政府机构自身节能中经费短缺的问题。

第三,依法实施节能,通过颁布鼓励政策或措施等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由于节能动因已经从能源安全转向环境保护,具有相当程度的“外部性”,不是完全依靠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需要政府和法律政策的干预;此外,节能产品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公正的信息加以引导。西方国家政府在具体推进节能的方式方法上,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较少,鼓励性措施和惩罚性措施也都有法可依。特别是在专项奖励或减税政策方面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国家和地方可在中央本级财政预算或在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列支奖励,在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中对企业的税收减免方面予以充分考虑。借鉴节能减排的若干国际经验,现阶段我国的节能减排应从以下方面予以加强: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研究工作。依法进行能源管理是国际惯例。在法律框架内,世界各国为能源资源的所有、开发、生产和使用等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规章、规则和政策。一些国家将能源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活动在一部综合性法律中规定;一些国家则分别制定。如能源资源的所有权和开采权、能源交易、能源供应、能源定价等。大多数国家将能源供应系统,特别是电力供应,作为公共产品看待。

国外的能源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能源效率和节能,因此许多国家直接制定成《能源效率法》或《节能法》,以防范能源危机、确保能源安全和合理利用能源。为了激励企业节能,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采用激励机制,收到显著效果。此外,充分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比如通过征收能源税和碳税,控制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引导能源结构升级,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国外经验表明,在不节能型社会向节能型社会转变时,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使社会形成节约的自律机制。许多国家实施的现金回扣补贴、税收减免、抵押贷款,西欧一些国家实施的消费税、销售税、碳税、二氧化硫税,以及其它能源和环境税等,都是依据该国的经济体制、资源状况、法律法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的,各具特色,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促使消费者节约能源,鼓励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相应减少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