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雨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3 18:3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秋雨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枫林如火、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逐渐枯萎。蝶也愁: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描写秋天的成语和诗句标签:优美的语句,优美语句摘抄,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描写秋天的成语和诗句,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秋色宜人、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秋高气爽落叶纷飞
秋色宜人、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秋意浓秋风扫落叶
篇2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篇3
一、借“湿”字表达政治理想破灭后的痛苦与失望
纵观杜甫一生,才华横溢而位居下僚,志存高远而终生失意,欲以满腔热忱施展才能,报效国家之际,却碰上天宝六年权奸李林甫玩弄科举,而失去绝好的实现理想、施展抱负的机会。后来虽偶因赋三大礼表而略得小志,却不料随即“安史之乱”爆发,此后一直郁郁不得志,直至客死他乡。
理想一再受挫之后,总感觉自己虽然像只搏击长空的雄鹰,可这只雄鹰的翅膀却被时代的霪雨淋湿而不得展翅高飞。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再如《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湿久飞迟半欲高,萦沙惹草细于毛。”在作者眼中,连雨中落花也因受雨水沾湿而不能自由飘飞,使人顿生怜意。再如《雨峡云行清晓》:“高鸟湿不下,居人门未开。”在作者眼中的鸟,也多是被雨水打湿翅膀而不能凌空高飞的失路英雄的形象。总之,政治理想的破灭,使杜甫深刻感到前途的渺茫,生活的黯淡,心情的沉郁。
二、用“湿”字暗衬对乱世生活的深切感受
杜甫出生入死,漂泊流离,备尝人世艰辛。他看不到人民安宁生活的希望,看不到国家拨乱反正的曙光,心忧不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道出了他深藏心中的隐忧。作者时常对雨尤其是秋雨特别敏感。“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雨叹》其三)以霪雨不断,寓主上蔽于谗言而国事凋敝,兼叹自己抱负不得施展。“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对雨》)写自己欲由阆州回到梓州,为无休止的大雨所阻,因而想到此时在外淋雨戍守边防的士兵们的辛苦。“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雨不绝》)则责为雨所阻而不得归的沮丧心情。“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立秋雨院中有作》),却又独立院中,对萧萧秋雨述说心中悲苦,感慨颇多。由上可知,杜甫因雨而愁,感湿而忧在其诗中已成明显印记。而且此类诗中所述之景,所写之情也多给人凄苦、忧伤、压抑之感。
三、从“湿”字看“为人性僻耽佳句”的创作态度
在审美观点上,唐朝主流观点以丰腴肥胖为美,甚至画家画马也不能突破此法。而杜甫却反其道而行之,崇尚瘦硬风格,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李潮八分小篆歌》);在同时代诗人中,诗人多以描写社会的繁荣景象、个人闲适生活,以及流连山水和归隐生活为题材。而杜诗却淡化这些方面的内容,多以时局、国运、民生等现实内容为题材,虽记一草一木,状一颦一笑也莫不如此。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便是诗中对“湿”字的独到运用。如 “林花著雨燕脂湿”中之“湿”,以及历来诗家争论不休的“晨钟云岸湿”中之“湿”。诸如此类,古来议之人多而驳之人少,已足见诗人炼字的功力。除此二例外,杜诗中精到地运用“湿”字来摹情状绪的诗句也随处可见:“东风吹春水,泱漭后土湿”(《送率府程录事还乡》),一个“湿”字,滋润着主客双方深厚诚挚的友谊。“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言》其五),“枯树湿”隐喻自己年岁已高而无家可归,衣食无告的凄凉处境贴切传神。“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一个“湿”字,活画出了妻子在中秋之夜,月下久立,凝望丈夫归来的深情而美丽的形象。战乱之中,夫妻两地相思,令人揪心,非亲身经历不可道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中“红湿”则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点染出春雨带给人的无穷希望和喜悦。后来宋代诗人极力推崇杜诗,并奉之为“一祖三宗”中之“一祖”,当与杜诗中这种传神之笔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篇4
阮籍,其父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璃。阮籍幼年丧父,虽家贫,但勤奋好学,曾在司马懿父子执政时为官。史书上说阮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比如,他常去邻近一关妇人那儿买酒喝,醉了就卧睡妇人身旁,满不在乎;妇人的丈夫见了也不怀疑他有邪念,因为阮籍属于那种“外坦荡而内淳至”的人。他的这种个性,也使得他的行为举止常常显得有些怪异。据说他在母亲去世后的居丧期间“不率常检”,照样醉酒,但在母亲下葬时却嚎啕大哭乃至吐血。
照现在的话说,阮籍就是个“性情中人”,即率性而为的人。正因为率性,所以他常独自一人驾车出行,途中“不由径路”,走到哪儿是哪儿,直到车无法前行,才大哭而返,典故“阮籍途穷”就来源于此,也叫“哭途穷”。后人常用这个典故来表示走投无路或面对各种绝境时产生的悲哀。
杜甫曾有这样的诗句:“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唐朝X起描写自己“日暮穷途泪满襟,云天南望羡飞禽。”清朝词人纳兰性德也在其五言诗中写道:“途穷行辙返,恸哭畏迷误。”
很多人在用这个典故时,是引以为戒或者反过来激励自己。唐朝诗人李瑞就有这样的警句:“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全唐诗收录周万的《送沈芳谒李观家求仕进》一诗中也有类似的语句:“身老方投刺,途穷始着鞭。”即便是说了“途穷那免哭”的杜甫,也表示“耻作穷途哭。”
唐朝诗人郑谷则对阮籍之举不以为然:“达士由来知道在,昔贤何必哭途穷。”
还有人怀疑阮籍哭的真正动机:“世上路歧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唐・李成用《山中》)围绕“阮籍哭途穷”,后人表达了很多看法。
第二个典故说的是汉朝文学家司马相如。此人才气过人,深得汉武帝赏识,曾在朝中为官,著有《子虚赋》《长门赋》和《美人赋》等名篇,但司马相如长年患病,曾因此两次去职。
在历史上,司马相如的病和他的作品一样出名,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相如渴”。史籍上说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从其症状来看,很像是现在我们说的糖尿病了。
后人经常提到相如的病,如北宋黄庭坚在《满庭芳》中说:“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元末明初的张昱亦有“多病相如渴又生”的诗句。
很多人都喜欢拿“多病相如”做比喻。如宋朝名士顾襄病逝后,友人的挽诗中就把他比作司马相如:“可惜病相如,谁寻封禅书。”
李商隐的诗中总是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悲寂和愁伤,他和牟融一样,都在病中想到司马相如。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他写到:“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令狐郎中即李商隐的好友令狐绚,李曾作为他的幕僚出入其府,写这首诗时,两人已分开。李商隐这是告诉好友,自己这个以前他府上的宾客,如今已是疾病缠身,就如同当年孤居茂陵的司马相如,在秋风偻雨中度日,最后这一句流露出诗人落寞抑郁的心境。
古人也将“阮籍途穷”和“相如病”两个典故并用,除了上面提到牟融的诗,杜甫也在《记事》中写道:“多病马卿(即司马相如)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篇5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
①灞(bà)上:又作 “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
2、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第三、四联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3分)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分)(共5分)
2、(6分)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寄居他乡的凄凉孤独的心情。(2分)第三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2分)第四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2分)
二
1.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寒灯独夜人”中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寒”字,(“独”),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更进一层表现出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诗眼一般为情感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答题的步骤:先点出字,解释意思,然后代入句中描述,最后分析其表现力(写景、抒情)。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画卷的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2.尾联和前三联是什么关系?全诗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答案】1.本诗前三联通过景物描写间接抒情,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己的爆发蓄势;尾联直抒 胸臆,是前三联哀景的因果揭示,也是情绪上的陡转,由悲凄沉郁到昂扬愤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意思对即可)2.感情:客居的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诗前三联通过景物描写间接抒情,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己的爆发蓄势;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赏析:
《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代表作。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篇6
一、美好的人格的象征
梧桐树具有干直、根深、叶阔、高大、婆娑的形象美,人们借其形象来象征高大美好的人格。王安石《孤桐》一诗就是借“梧桐”言志,表达自己高尚的品格与节操:“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理解诗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人论世,要解读这首诗,只要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很容易把握此诗的主题。诗人借物言志,表明立志改革的决心。在这首诗中借“孤桐”言志,孤桐即是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的过程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毫不气馁,百折不挠,以孤桐的形象自喻,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
正因为它的形象美,才有了后世的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灵禽异鸟,此鸟非梧桐不栖,这就进一步印证了此树的不同寻常。
二、表达美好的爱情
中唐诗人孟郊《列女操》一诗里写道:“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诗中用“梧桐共老,鸳鸯同死”起兴,有力地表现烈女的坚贞精神与节操,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对爱情贤贞不渝的美德。但所谓“贞女贵徇夫”,寡妇守节不嫁,是浸透了封建意识的,应该大力批判,但“梧桐共老”的形象却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梧桐的形象来表达了对最美好的爱情由衷的祝愿。承此意蕴在《孔雀东南飞》中,作者发挥大胆的想象,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这样写到:“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刘兰芝和焦仲卿充满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善良的先民们,他们希望焦刘二人在人间没有实现的爱情,在九泉之下,就像周围栽植的梧桐树一样,永世不分离。
三、表达离愁别恨的主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到了秋天,秋风秋雨中的梧桐,惹起了诗人的情思,更撩起了诗中抒情主人公浓郁的离愁别绪,他们或浅吟低唱、或慷慨悲歌,用他们饱蘸感情之墨的笔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写尽了闺中的深夜怀人的苦情,但潇潇秋雨是不理会的苦情的,它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台阶上。在这里作者正是抓住了雨打梧桐这一特定的情景,从听觉的角度,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闺中因相思而辗转反侧,彻夜无眠的情态。正因夜深人静,万籁无声,才使得雨打梧桐的声音更加响亮,点点滴滴都似打在的心头。在这里作者通过梧桐树化抽象为具体,极力地渲染了那种难以忍受的离愁别绪,形象、生动、感人。后来,元人徐再思受此启发为我们留下了“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的优美诗句。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写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李杨爱情以欢乐开始,以悲剧终结。失去杨贵妃的唐玄宗,孤身一个人在宫中品味着浓浓相思酿成的精神的苦酒。这种情感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秋雨梧桐”的意象,融情于景,借哀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中主人公触物伤情,睹物思人,苦苦追求、寻觅而不得的悲凉心境,极富艺术魅力。
四、表达相思之苦、寂寞哀愁之情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定西番》韦庄)“秋来到,渐渐凉,寒雁儿往南翔。梧桐树,叶又黄。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梧叶儿》元无名氏)“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长信秋词》王昌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付。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晏殊)这几首诗词都是借梧桐来表达相思之情的,第一首写出了闺中对出征在外征人的牵挂和思念;第二首则以直白如话的语言,用梧桐叶落表明秋至天凉,自己牵挂的人还没有音信,更谈不上回来,自己孤身一人不免感到无限的凄凉,借景抒情,情寓景中,相思之苦溢于言表;王昌龄的诗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出萧瑟冷寂的氛围,描写一位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该诗通过对清秋环境中孤独梧桐的描写,写尽了词人的寂寞和哀愁;晏殊词写尽了意中人远离后,登高驻足而望的孤独、惆怅、落寞的情状。寄情于物,借潇潇雨中的梧桐,表达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苦,郁郁寡欢的寂寞哀愁之状如在眼前。
五、表达对家国的哀痛、身世的悲叹
提到这一点,不能不让我们想起历史上的两位非常著名的词人——李煜和李清照。为什么把他们两人放在一起呢?他们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都饱经战乱,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惨痛,后期作品风格与前期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殊的经历,生活的磨难,使作者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凝重,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亡国前的李煜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亡国后的李煜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里,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的生活,已随风而逝,眼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情境,如钩的弯月,使人倍感凄凉,不言而悲伤之情自心中流出。亡国之痛,虏臣之悲,也就分外强烈。“寂寞梧桐”,既写一钩残月之下,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之景,也表达出词人故国沦亡之后的相思情切。此外,在《采桑子》中,词人又写到“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以树点秋,表达秋愁无限,离情难寄。
李清照词中写到梧桐的有三首:《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第三首,最为有名,表达的感情也最炽烈,该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借梧桐更兼细雨的形象,寄情于物,表达无限之愁,笔直而情切。
篇7
自然界的美妙乐音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雨的抒情》【中国台湾】季薇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tJ)醐(hV),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hV)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听雨》季羡林
这已不知是第几日了,我总在落着雨的早晨醒来,窗外照例是一片灰镑镑的天空,没有黎明时的曙光,没有风,没有鸟叫。后院的小树都很寂寥的静立在雨中,无论从那一个窗口望出去,总有雨水在冲流着。除了雨水之外,听不见其他的声音,在这时分里,一切全是静止的。
――《雨季不再来》【中国台湾】三毛
雨时节中的雨世界
“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fEi)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
――《雨》郁达夫
雨是从这天早上开始下起的。一年四季,油麻地也不知道究竟下了多少场雨,没有几个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雨里――各种各样的雨。油麻地下的雨,很少有同样的雨,一场与一场不一样。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所下的雨,都只属于那个季节,而每一个季节里的雨又都是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下法。
――《疯雨》曹文轩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汪曾祺
富有韵味的调味剂
他的头发,像草垛上的草一般,都被雨水冲得顺顺溜溜的。头发贴在他的脸上,几乎遮去了他的双眼。当雨水不住地从额头上流泻下来时,他却一次又一次地睁开眼睛,朝大河尽头看着。他看到了雨,看到了茫茫的水。
――《青铜葵花》曹文轩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山中避雨》丰子恺
在一般的意念中,雨天总是可憎的。晴空朗日,持续到几个月也不觉得什么,而苦雨连朝却就能招人嫌厌。也有人以达者的心情,说没有雨天吟唱,怎显得晴天爽朗!但这已经是退一步作想了。实则阴阴的天气,也正不乏讨人喜欢处。不知是什么因缘,我向来对雨有好感。记得我童年时代就喜欢雨,那时我在乡间小学读书,一遇到阴沉天气,就觉得兴奋,老早背了书包,撑着伞上学去。
――《雨――龙山杂记之二》柯灵
雨的妙读
我曾发现,当雨从高远的天空飞落下来的时候,就在它碰撞大地的那一刹那,那雨滴绽开了一朵朵小小的银亮的雨花。雨花的生命是短暂的,比昙花还短暂。甚至来不及看清楚,它们就匆匆凋谢了。
――《雨人》金波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雨之歌》【黎巴嫩】纪伯伦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法语词,雨的意思)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中国台湾】余光中
雨,本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的气象,但是经过如诗如画的勾勒和描写,变幻成为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它在空中起舞,它在随风弹奏,它饱含着人们的情感,它寄托着人们的情思。
雨,可以是主角,也可以只是背景,但是无论如何,它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世界。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阅读全文推荐:
《听雨》季羡林
语言大师用朴实简洁而饱含深情的文字,讲述一场春雨带来的喜悦和兴奋。
篇8
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给学生创设诗歌阅读情境,加强学生诗歌教学的朗读指导、训练,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例如在讲授何其芳的《秋天》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现不同名人对于秋的不同感受,悲秋的有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喜秋的有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何其芳的《秋天》又是表达出一种对秋天什么样的情怀呢?接着,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出示画面和音乐,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感受秋天清远的意韵和收获的喜悦,这样就成功的完成了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知。再接着,老师讲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读、小组读、齐读、重点赏析反复读等,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等,让学生在诗歌的魅力之中沉浸。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握诗歌层次,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接着,通过多媒体呈现诗中对于秋天的描写画面,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通过对诗歌三幅图画的具体感知与鉴赏,学生对诗歌的内容熟记于心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品味语言,领悟诗歌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诗歌教学中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教学《秋天》这首诗时,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表示出诗中重点字词句再进行对比教学,首先将诗进行缩减,把诗中的形容词和修饰语抽掉,诗句就成了“震落了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放下镰刀/用背篓来装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把改后单薄的诗句与原诗句做比较,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所缺失词语的妙处,接着再结合语境,进行仔细的品析。另外,也可以将本诗与美国狄金森的《秋景》进行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在对比鉴赏中完成对《秋天》这首诗的深刻领会。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篇9
春日,夜空静静的,深深的,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夏日做着精心准备,似乎无顾及月。月儿在春风柔和的温怀中静静地小憩,月的眉也荡漾开一个甜甜的笑颜,美丽纯洁,让人不由得深深陷入着美丽的笑容中。
夏日,凉爽的晚风为夜空抹上了一层晶莹的光泽,也让月有了更加灿烂的笑容,月身边繁星点点,都荡漾在月散发的夏日 薰 风中,偶尔,也会织下白白亮亮的绸缎,似乎又显其调皮,收了回去,为月儿换上了美丽的纱裙。月如同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那样娇艳、那样明媚!
秋日绵绵,秋雨开始淅淅沥沥地清洗冲刷着经过一个夏天熏陶的夜空,使其变得更加淡雅清香。而又不耀人。秋夜散发出了绵长而清盈的淡香,诉说着月的故事。月听着自己的陈年往事,禁不住羞起了脸,悄悄躲到了夜云身后,俊俏的脸蛋涨得圆圆大大的。夜云却只遮住了月的一部分,使得月更加害羞。月不经意地散发着暖暖的光辉,为秋天的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面霜。
寒风凛冽的冬天悄然来袭。寒风席卷着大地,夜空僵冷,被一层灰蒙蒙的颜色所代替。月伤心地掉着眼泪,抹着已经落下的泪水。泪水化作雨滴,一滴、一滴,不断地掉在地上,那样细绵,那样伤冷。月的纱裙脏了,星星却不知所去,月只能套着脏兮兮的纱裙,一看到灰蒙蒙的夜空,便掉一滴眼泪,使得人间阴雨绵绵,无休无止。
月,荡漾着笑,如同清风般拂过每一个角落,那么不留痕迹,却只愿在狭小而广阔的人间停留。月,是眷恋人间淳朴的味道,还是眷恋夜空中那编织衣裳的夜星呢?
篇10
近日来喜欢看旧书,读莲心事,听老曲儿,跟着哼缓缓催眠,夜里的梦变得很沉,折合着这扇门,紧闭不开。许多天连续在做梦,睡梦中醒来有些疲惫,伸出双手要捉住什么,醒来手里依旧空空如也。懵懂亦也清醒,睁开眼睛她们还在熟睡中。定是有人在梦中思念不禁哭出了声,羞红了脸颊隐隐消失不见。
我总不愿如睡莲一般,侧卧的姿势也那么另人心疼,我总不能如莲心一般,把苦涩紧紧包裹在里面,我总不想如莲花离开水一般,蜷缩在一起一瓣一瓣等待凋零。没有怨言,远远的远远的看着也很好,因为青涩因为弱小所以要好好的生长在自己的土壤上慢慢吸收养分。
信手翻开几句,前人描摩莲的诗句,感动着他们的诗意生活。最喜以戏虞欢快的口吻描写莲的那首《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划小船,撑竹竿,唱采莲曲,鱼儿欢愉的游走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当你想停下手中的事,抚水与鱼儿嬉戏他们偏偏躲得远远的。关于朔影斑斓的梦,顽童龇牙咧嘴的傻笑,一起引吭高歌,飞火流萤,时常令我想起家乡的夏日的田野,碧绿的稻田中央光怪陆离的长一片荷花。红的粉的夹杂着青色的莲蓬,偷偷探过头,高过稻穗低头俯瞰一起成长的伙伴。
经历这个短促的夏,等待过南苑荷塘荷花生长的一整个周期,赏过遗爱湖别致的白色莲花,摘过家乡丰硕的莲子,开始对莲的韵味有了别样的了解。你是充满灵性的植物,始终怀揣着少女的情怀,来细细摸索这个洋溢着许许多多无知的世界。路人留给你的要么是焦心的等待要么是会心的一笑,你教他们心若绽为莲,何惧尘埃微。观音大士,取莲为坐台,同一个姿势端坐千年,我们便张望了千年。轻轻来去,一阵淡雅馨香。俯瞰尘世间纷扰和繁华,终归飘散落入凡尘,尘归尘,土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