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行政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行政档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智能化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这种科技信息化建设做辅助,从而紧跟时展的步伐,实现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的更便捷、更高效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网络信息化发展日趋讯速,事业单位中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计算机科技发挥的重要体现。因此,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充分开发事业单位当前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实现事业单位办公、运作的高效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上投入精力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有所显现,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缺乏深度和广度,监管部门的职责处于松懈状态,对相关事项并没有履行到位,档案管理制度只是以一种形式存在,并没有起到实际性的作用和意义。由于档案管理工作较复杂和粗糙,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政效不明显,因此就视其为不重要的管理内容。长期下去,档案管理工作就沦落到被忽略的状态。其次就是资金投入不够,由于行政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也就影响到了员工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得档案管理投入资金较少,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环境简陋,设备破损不修不换,而且没有利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在这种工作环境的影响下,工作人员的状态不佳,积极性不强,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再者,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业水平要求较高,如果在这方面的财力或人力有所欠佳,就很难做到完善。现在行政单位都在实行改革和压缩人员编制,推广人才的聘用制,这就使各个部门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一些没有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档案管理,很容易造成档案管理出现失误情况,也不利于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第四,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虽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的管理阶段,但这种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没有得到落实,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和建立相应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导致当前管理制度和设施混乱,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更趋于一种形式。
二、深化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针对上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了具体改进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档案信息化的规范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加强和重视。计算机技术水平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中心内容,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与能力是深化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只有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水平能力,才能顺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同时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让管理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对自己的工作重视起来,清楚自身责任的重要性,明白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自身价值建设的意义,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各项专业能力的评估和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政策,建立严格考核制度,从而使每位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更有利于提高和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加快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档案管理硬件的建设
事业单位要对保存档案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做好对设备的清洁和保养,以及定期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由于设备的性能不稳定或是受到外界破坏而导致保存的档案资料丢失,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加大度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资金投资力度,完善档案管理部门所必备的硬
件设施建设,推进档案工作的管理,将电子存储和计算机应用
的现代化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使信息的录入和存储等诸多复杂的工作有序、便捷、高效运行,推进事业单位的卓越发展。(三)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水平和程度,以及工作效率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起来,对于管理工作所需的硬件设备要进行不断完善和开发管理,以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跟上时代不断前进和发展,开发以及选择适合本单位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进一步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
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系统要有可拓展性和灵活性,需要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才能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协调、稳定持续发展。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实际的人才信息需要,努力构造一个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网络管理模式。
结语
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为了避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出现误差和漏洞,以及减少或防止各种缺陷的发生,就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化运输利用起来,利用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将档案信息有序、高效存储和运作,以科学化的事业发展观来适应科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目标,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杰.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43.
[2]赵春园.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J].珠江水运,2010,14:47-48.
[3]斯琴高娃.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4,03:174.
[4]高颖.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档案管理几点建议[J].办公室业务,2014,07:159-160.
篇2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中发挥重要影响,其属于智力密集类型企业单位,企业工作人员是企业作为宝贵财富和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影响。在设疑发展情况下,企业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把工作人员档案归纳处理,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压力和难度,提高事档案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保证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1、弊端阐述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其对企业的发展,对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和团队建设等等工作影响大,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和团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实现资源合理应用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依据人事档案对工作人员升值,开展工作调整、对工作人员工作考核和绩效考核等等工作影响较大。但是当下我国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自身弊端,特别是当下行政单位中,人事档案管理难度较大,阻碍企业发展,需要加以完善和及时处理。下文将详细对人事档案管理弊端进行分析和研究。
1.1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弊端
人事档案管理管理意识低、观念关注度不高,是影响人事档案管理有序开展主要问题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发展中,较为关注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经济发展,认为人事档案管理不重要,没有实际价值,对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没有实际意义。政事业单位主要管理负责人员存在这一思维误区,导致下级管理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认知度不高,行为散漫,人事档案管理财务支出较少,人力资源和财力无法保证,降低管理效率。其次,由于管理意识薄弱,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合理化管理目标和管理关注方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关注期间,没有标准依据,关注效率低下,没有方向[1]。
1.2信息化技术弊端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技术技术水平低下,由于政事业单位主要负债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政事业单位忽视,没有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开展管理关注,导致在实际管理环节,依据人力资源手工开展管理关注,降低工作人员关注积极性,影响管理关注有序开展。其次,工作人员自身关注能力低下,人事档案管理团队构建缺失凝聚力,由于个人工作能力低下,影响整个团队工作能力,一些工作人员在关注中,没有结合人事档案特点,开展管理关注,缺失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2]。
2、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1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关注重视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树立全新发展目标,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建立全面人事档案管理方案和目标,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关注重视度和关注度,在单位内部和管理部门宣传,增加工作人员认知度,让关注人员了解自身想法,利于工作人员全面贯彻档案管理关注要求,有方向开展管理关注。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给予人事管理这工作人力支持和物力支持,优化制度弊端,构建一个一体化制度体系,为工作人员实际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使得行政人事管理工作朝向标准化方向发展[3]。
2.2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是当下社会不同企业人力资源和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提高对信息技术关注,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详细来说,其主要包括两个不同方面信息化建设,其一:做好信息化硬件建设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增加财务支出力度,大力采购 信息装置和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工作条件。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购买扫描设备、电脑设备等等。把传统纸文本形式运作为电子文档形式,实现数字化建设目标,其二: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软件系统建设,构建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保证体系建设合理性[4]。
2.3完善团队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主要工作人员,和档案管理质量和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为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目标,首先要完善团队建设,构建一个高效率、高凝聚力、高素养人事档案管理团队。树立科学合理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建设目标,建立培训和教育目标,对工作人员及时培训和教育,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人员工作水平和能力,合理配置工作人员,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可以在满足自身需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岗位中,完善工作人员工作弊端。其次。为了做好人力资源布置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对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监督管理,发现工作人员存在行为弊端,及时指导和教育。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积极性高,表现好工作人员奖励,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培养骨干,为工作人员提高全新发展机遇[5]。
篇3
(一)提高办公效益
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够使得资料在短时间内归档,在需要利用时能够及时提供。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角度出发,由于企业管理的对象表较多,人员流动性大,比如职工的人职、离职、调动、退休等,要想能够动态的了解这些情况,并做好准确地统计,按照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必须要将档案进行归档后才能查询。而如今,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通过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了解当前的动态情况,而且在查询方面能够快速的将要查的资料准确地查询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搜查率。档案信息具有超时空流动的特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实现了由以往单方面的保存文件信息到如今提供信息的巨大转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
(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基本都是以纸质作为载体的形式存放在档案保管室及档案管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档案的保管,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档案数量较多,一旦需要紧急使用档案时,将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从而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新时期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档案,从而大大消除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树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识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紧跟信息时展的步伐,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摒弃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档案管理观念,采取新的档案管理手段,树立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以自身扎实的专业技能,来做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管理的自身特点,从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单位办公并与单位需求相符的档案管理机制,因此,这便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档案的工作制度、档案的保密机制、档案安全机制及档案使用机制做充分的了解并把它们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可行性的档案管理体系。
(三)实现文书及档案处理的数字化
文书作为一项基本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直接与文书管理的执行力度及文书工作的质量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经常要对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行处理,有时在收发文件的过程中还必须借助于网络,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亲自让拟稿人输人所需的稿件,然后依次经过工作流程进行,从而节省文书归档所需的时间,最大程度的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工作量和劳动负荷强度。
(四)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程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档案的信息及重要的数据在特殊时刻对于单位和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在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管理人员应该立足实际,多角度、全方位的做好电脑软件的更新杀毒、重要数据及档案的备份、后续防火墙的设置访问等工作,从而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在我们的档案中,多多少少会涉及到我们的隐私。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应该有效预防黑客的攻击,减少文件破损的发生几率,从而来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程度。
三、结语
篇4
1.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建设管理原则
1.1规范、灵活相统一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体现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但是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因此,事业单位也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管理方式,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建立起一套结构完善、内容全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体系。
1.2职责、权益兼顾原则
档案管理过程必须职责分明,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及权限,合理制定工作目标,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指导等,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1.3制定、执行并重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规则和制度都要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制定,制度的执行情况就是检验制度规则是否适合单位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单位领导要十分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在不断的实践与检验中使制度与规则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
1.4静态、动态相结合原则
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当下的工作需要。目前,我国的各项行政事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善于学习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并结合自身工作情况进行改善与调整。
2.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普遍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管理力度不够,难以保证档案管理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难以快速而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使档案管理的作用和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2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业务水平。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一岗兼多职,任务繁多,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还往往因为工作需要频频变动,难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管理队伍中,个别档案人员并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付工作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措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2.3档案管理方法滞后,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及时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没有采用高效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就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程序性与针对性,降低可操作性。在信息化的社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电子档案的存储管理能力与保证信息安全的能力,难以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就会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3.1不断加强各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使档案管理的作用和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亲自下达档案管理的各项任务与指标,亲自督促落实,才能够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事业单位的领导还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和作用的宣传工作,使档案管理人员都能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倡导各部门主动配合本单位的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同时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3.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和专业性,因此应当尽量减少档案管理团队内人才的流动性,避免一岗兼多职,岗位频频调动的现象出现。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档案管理岗位,为档案管理人员分配明确的任务,使其能够专注于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因此,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体系并严格落实,使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都能够有章可循,有助于确保建档信息的格式化与标准化,有助于保证档案管理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3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化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高效、准确的计算机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档案管理势在必行,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电子档案建立与管理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公共档案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篇5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建设的原则
(一)规范与灵活相统一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实施,以达到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规模,工作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管理制度与制度规范没有统一要求。各个事业行政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部门的特点进行不断的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全面、完善且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权益与职责兼容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定时,要分工明确且规定工作范围及权限。如事业行政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可根据目标的制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相关指导等。另一方面,如果忽略工作人员相关权益就会极大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在明确相关责任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职责与权益,做到两者兼顾。
(三)制定与执行相互并重原则。按照有关部门自身特点进行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尤为重要。例如,在检验档案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发展需求,是否能够高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最关键的就是考察制度执行情况。因此,在事业行政单位进行管理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制度更加合理化、人性化、规范化。
(四)动静结合原则。现如今,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入,事业行政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改进现行档案管理制度,使我国各项事业逐步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行政化事业也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
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时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原因
(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有些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力度不足,存在认识缺陷,使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造成了工作混乱状态。
(二)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目前,相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够完善、监督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组卷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工作混乱状况。例如,有些单位没有开展档案建立工作或着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就擅自销毁应该分类、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
(三)设备落后。由于单位对相关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使许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设备落后、办公条件较差、档案管理现代化落实不到位。例如,个别单位存在档案室和库房简陋,办公条件差,未实现档案室、接待室和办公室的三分开,很多单位的档案保护设备配置严重缺乏等问题。
(四)管理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够。很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认识不到位,使人员变动频繁,难以形成真正的专业能手。例如,有些档案管理部门,搞月月培训,而相关档案人员却一直是新手,在档案管理岗位上,缺乏固定人员进行管理。
(五)档案资源利用不完善。由于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整理、收集、保管工作过于注重,忽略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之路与相关方法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科学合理的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使各种规章制度切实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第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时,要求相关制度简明扼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简单实用,才能更好的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第三,要求制度约束时具有地位的平等性,建立的相关制度,要能约束各个层次的成员即包括职工、领导等,同时作为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制定者的职工和领导,坚持制度约束的平等性是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第四,奖罚分明,档案部门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在规章制度执行时,要保障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合法性、严肃性,切实做到有过必纠、有功必奖、奖罚分明。
(二)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相关领导应加强检查与指导,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及质量评价标准,推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首要目的是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档案使用寿命,为了满足新时代下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档案管理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一,相关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保证档案管理的时效性;第二,相关管理部门利用扫描仪、计算机等新型设备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精确保存,进行相关技术处理,使相关资料转化为数据资料,从而切实保证档案的备份;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提供持续高效的档案管理服务,以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又方便了广大民众的需求。
(四)强化相关单位档案保密工作。第一,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库房选址建造有关规定,进行库房门窗加固防治被盗;第二,指定相关人员负责看管库房,禁止无关人员进人;第三,培养库房管理人员时,强化对保密文档和保管文档的正确区分。
篇6
部门档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一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科委、建设部颁布的《科学技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的规定,结合中医药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县团级以上(含县团级)独立的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
第二章 申报、考核与审批
第三条 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分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以下简称局级)。国家一级、二级按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标准及考核内容》进行考评,局级按《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局级标准及考核内容》进行考评。
第四条 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申报工作,采取自愿申报、分级考评、审批的办法。
第五条 各申报单位在按照不同级别的科技事业档案管理标准及考核内容进行自检后,按其隶属关系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
第六条 考评工作程序:
(1)听取申报单位自检情况的汇报;
(2)对照申报等级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逐项考核评分;
(3)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议,提出考评意见作出考评结论;
(4)向申报单位公布考评情况,并宣布考评结果。
第七条 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局级档案管理的审批工作按隶属关系进行,局直属单位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地方所属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
第三章 考评组的组织
第八条 根据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考评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直属单位的考核评审工作;地方所属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的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以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会同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考核评审。
考评组一般由5-7人组成,考核局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时,至少应有3名局级以上评审员参加。
第九条 局级评审员的条件:
(1)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2)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标准,工作认真负责,秉公办事;
(3)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三年以上档案业务指导或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经验。
第十条 评审员的职责:
(1)接受对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业务咨询;
(2)参加目标评审工作;
(3)及时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情况和问题。
第十一条 国家级评审员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国家档案局审核后聘任。局级评审员由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后聘任。
第十二条 局级档案管理评审员任期三年,到期可以续聘,不再从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应解聘。
第四章 奖励、监督与检查
第十三条 档案管理等级证书是验证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标志。获得档案管理等级证书的单位按国家档案局升级办法的规定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印制局级档案管理证书,不定期公布局级档案管理达标单位名单。
第十四条 对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做出重要成绩,表现突出的档案管理人员,其事迹可作为评选先进工作者或晋升的考核依据。
第十五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档案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已达到档案目标管理的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进行复查。发现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低于证书等级时要求单位限期整改,到期不合格者,要上报发证机关予以降级并收回其证书。对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中不坚持原则的考评组提出批评,并取消不合格单位的局级档案管理等级资格。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部门档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二一、文书档案归档制度
1、各部门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交行政部统一管理。
2、各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兼职档案员(各部门内勤)收集、审定、整理、立卷。
3、归档的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准确可靠(文件的正文与附件、印件与底稿、请示与批复)无缺页、破损现象。
4、下发文件不仅要在硬盘、软盘中保存留档,还应留有书面材料存档。
5、凡归档的文件必须留原件存档,书写整齐,用毛笔、蓝黑色钢笔、碳素笔抄写,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档案员有权退回原部门重新书写。
6、重要文件如部门需用可进行复印,但原件必须归档。
7、机关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参加会议带回的文件、一律交办公室统一登记、立卷、归档管理。
二、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贯彻执行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工作尽职尽责,自觉遵守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公司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编目、排列、上架、保管、借阅、鉴定、销毁、移交等工作。档案质量和工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负责公司有关部门档案工作监督指导、业务培训工作。
4、负责档案库房各项制度的落实。
5、积极提供档案的利用,充分发挥档案利用效果,认真总结经验,为领导决策和机关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1、各部门配备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工作。
2、兼职档案人员要热爱档案工作,熟悉业务,工作认真负责,把好案卷质量关,按时完成兼管档案的任务。
3、兼职档案员应于次年2月底前,将整理好的档案向档案室移交。
4、严格执行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5、接受本公司专职档案员的监督指导。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部门立卷制度
1、凡本部门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属本部门立卷归档范围。
2、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负责对本部门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审定、整理、立卷。
3、兼职档案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按综合档案室提出的各项要求立卷,保证立卷质量。
五、档案保管制度
1、各门类档案由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配备档案员负责档案的保管工作。
2、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类档案应做到存放合理,排列有序,查找方便。
3、档案员对室藏档案材料要经常进行检查,对已到借阅期限尚未归还的档案材料,要及时跟踪追还,防止丢失。
4、库房要保持清洁卫生,温度要经常保持在1424℃,相对湿度要保持在4560%,防止危害档案的现象发生。
5、档案库房内做到八防即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定期检查。
6、库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停电时,一律用手电照明,不得使用易燃器具。
7、与档案库房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随时关好库房门窗,确保安全。
六、档案保密规则
1、档案工作人员要提高警惕性,遵守保密纪律,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各项制度。
2、凡到综合档案室查阅档案者,都要认真遵守安全保密制度,严格履行档案查阅手续,档案原则上不准带出档案室,确需带出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在指定时间内归还档案室。
3、查阅档案时,不得翻阅与查阅内容无关的文件材料、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档案室。
4、本公司工作人员不准将文件、材料带进公共场所和其他场所,不准带回家中,要及时交给档案管理部门。
5、对于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国家公司机密或造成一定后果者要依据保密法的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其责任。
七、档案借阅制度
1、借阅档案要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凡借阅者,应自觉履行借阅手续。
2、凡借阅档案,需经主管领导批准。外单位人员借阅档案,应持单位介绍信,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并在借阅期限内按时归还。
3、借阅人员对档案材料妥善保管,注意保密,不得以任何理由转借他人。
4、借阅人员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复印、抄写档案资料。
5、档案管理人员对归还的借阅材料要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档案材料完好无损时,方可办理归档手续。对摘抄、复制的档案材料,经认真核对,正确无误时,方能签字盖章。
6、一旦发现档案材料在借阅过程中被拆、涂抹或缺失等毁损现象,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其他
解释权归公司行政人事部。
部门档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三第一条 为了加强标准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有关标准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标准档案系指在制定、修订标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音像制品和标样等)。
标准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标准的制定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标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达到标准档案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有计划地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标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四条 标准档案按保管期限,分为永久的和长期的两种。
下列文件材料需要永久保管:
(一)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
(二)标准报批稿;
(三)标准编制说明及其附件;
(四)意见汇总处理表;
(五)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
(六)标准报批公文;
(七)标准申报单;
(八)标准本;
(九)标准正式出版本;
(十)标准修改通知单及其附件;
(十一)标准作废通知单。
下列文件材料需要长期保管:
(一)论证报告;
(二)调研报告;
(三)试验验证报告;
(四)标准征求意见稿(最后一稿);
(五)标准送审稿;
(六)等同、等效采用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原文或译文,主要参考资料(只归难得的,一般的只列目录和出处);
(七)标样。
第五条 永久保管的,按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长期保管的,应当是现行的和最近两次修订的标准的档案。属长期保管的废止标准档案,继续保管十年。标样在保管期限内已经失效的,按保管到期的规定处理。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国家标准档案。工程建设、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和环境保护国家标准档案,分别由国务院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国务院行业标准归口部门负责管理其主管范围内的行业标准档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标准档案。
企业单位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企业标准档案。
第七条 本办法所列部门和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或人员,具体负责标准档案管理工作。其职责:
(一)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统计、保管和提供利用标准档案;
(二)编制目录、索引、卡片等查询工具和参考材料;
(三)负责组织和承担标准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四)监督检查标准档案的修改、补充和复制;
(五)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永久的标准档案的移交手续;
(六)认真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第八条 标准档案由标准起草单位负责收集有关材料并加以整理,向相应的标准档案管理部门或单位负责提供。
第九条 标准起草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单位或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以及参与制定、修订标准的其他单位,在制定、修订标准工作中所积累的标准文件材料,交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按长期保管的要求管理。
第十条 标准档案的文件材料,除标准正式文本外,在标准审批、后三个月内,由审批部门或单位的主办人员按规定向档案管理机构一次归档。标准正式文本出版后,及时补充归档。
第十一条 标准档案的文件材料,由审批部门或单位的主办人员负责整理,标准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立卷、登记、上架。
标准文件材料归档时,标准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检查、核对;对不符合要求的,由审批部门或单位的主办人员补充、更正。
第十二条 标准更改或废止后,由审批部门或单位的主办人员负责将更改单或废止单的原稿、出版稿和审批文件及时归档。
第十三条 标准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按GB/T11182-89科学技术档案构成的一般要求执行,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类标准文件材料一般归档一份,使用频繁的各种报告、标准草案各稿、正式版本以及意见汇总处理表可以归档两份。
(二)归档的标准文件材料是原稿或打印稿、复印稿。
(三)永久保管和长期保管的标准档案分别装订立卷。
(四)标准文件材料的幅面大于A4(210297mm)的,按A4幅面折叠;小于A4的,粘贴在A4幅面的纸上,并留出装订线。
第十四条 保管标准档案,应当有档案柜和库房,并有防火、防潮、防晒、防虫鼠、防尘、防盗等安全措施。
第十五条 保管标准档案,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一般每两年检查一次,如有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当及时修补或复制。
第十六条 管理标准档案的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标准档案借阅制度。
标准档案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需要外借时,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并限期归还。
第十七条 任何个人不得将标准档案占为私有,凡损坏、隐匿、丢失或泄密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对标准档案的保存价值,应当定期进行鉴定。鉴定工作在有单位主管领导、标准化人员和标准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下进行。
对已经超过保管期、失去保存价值的标准档案,应当编造清册,经主管领导签字后销毁,并注明销毁时间和处所,由监销人员签字后,将清册归档。
第十九条 对标准档案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应当给予奖励,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执行。
违反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给标准档案工作造成损失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篇7
档案管理工作是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基础,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失业职工档案是职工在失业前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最为直观、全面的信息源,管理好失业职工档案,是公共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给出了失业职工档案的定义,介绍了失业档案管理的工作价值,剖析了当前失业职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和规范失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相关概念和意义
职工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干部、职工的依据。失业职工档案管理,是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按照党的惠民政策,为失业职工提供的一项免费的档案服务,档案中记载了个人经历、工作情况、工资待遇等内容,是办理退休养老、享受相关待遇的重要依据,提供失业职工档案服务,对保障失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失业职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不到位
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社会各界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宣传工作保障作用的发,失业职工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但目前的档案宣传工作却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到我们单位来办理档案的一些失业职工说很少听到档案方面的宣传,感觉神神秘秘的,差点自己拆开了看看。在宣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尚有欠缺,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工作的效果不理想。另外,目前档案类的专刊比较少、缺少能够广泛汇集、总结档案管理先进经验的载体,同时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目前已成立的档案宣传专刊稿件质量良莠不齐,发行量也不大,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新媒体范畴内也很少涉足,无法取得与年青一代的潜在档案使用群体有效接触,制约了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
2.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点:一些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闲职,只有官员亲属才能抢占先机,或者是作为隐形福利发放给领导认为“需要”躲轻闲的人;一些人认为只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群体才需要档案,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来说,只要按照规定交纳了社保,最后就可以得到该有的保障,档案可有可无或者是画蛇添足;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忽视了档案的重要性,只管毕业前后找工作,投简历或者继续深造,只要找到工作签定合同、领上工资、缴纳社保就不管档案了,不知道或不去办理任何就I、档案托管等续,最终需要用到档案时才发现档案非常重要,重新建立或补办档案有多麻烦,不同程度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3.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素质不齐
目前非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了解,还有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未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大,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都没掌握,甚至对失业职工档案的概念都不知晓,加上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正规档案的收集、审核、整理、归集都做不好,更谈不上规范做好失业职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他们仅能简单地把收到的材料放入档案袋存储起来,很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不够真实准确,档案前后材料印证不一致的问题,当人事组织部门核验时,就会被认定为虚假档案,还有可能追究个人责任,造成重新认定补充档案资料等诸多麻烦。
三、加强失业职工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推进工作
加强同媒体合作是做好现代社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在过去占据宣传阵地的传统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引领时尚的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站、微信、聊天室、社交平台等。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新媒体宣传工作的研究投入,在原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社会答题等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比如档案宣传日、微信知学平台、专题档案宣传栏目等方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对档案管理法的宣传,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档案法》竞赛和比赛,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不专,业务不会,归根到地还是认识上出了问题,因此就需要加强日常教育引导,让工作人员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思想意识,自觉更新知识,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和认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步伐。
2.严格准入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当前档案宣传工作力度不足、工作开展不规范往往在于具体工作人员素质低,不能胜任工作所致,因此必须加大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一是采取严进宽出的方式严把进门关,实行档案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制定计划有序清理不合格人员,纠正任人唯亲甚至将档案管理职务当做福利发放的错误思想,让想干能干的人挑起担子好好干,不想干不能干的早日退出专岗;二是加强日常培训和培养,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定期举办档案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或培训班,及时充电更新补充知识,从根本上解决执法者不懂法的问题,在人员培养方面可以考虑加强同高校的联系和合作,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推向订单式输送的专业化方向,为单位培养精准、专业可用的人才。
篇8
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档案的范围,包括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档案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的档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档案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 档案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和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分级管理。
第六条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各自的档案管理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有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的义务。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 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市档案事业,对本市的档案工作依法实行监督和指导,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
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档案事业,业务上受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主管档案工作的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工作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业务上受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明确档案工作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对所属机构的档案业务实行监督和指导。各单位的档案工作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业务上受同级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九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机构,业务上受同级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十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按照下列原则设置:
(一)市和区、县应当设置综合档案馆;
(二)市可以设置城建、科技等专门档案馆;
(三)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设置部门档案馆。
第十一条 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布局,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综合档案馆的设置,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的设置,由设置单位或者部门提出意见,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档案馆的变更或者撤销,按照设置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四条 档案鉴定、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等,由文书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范围收集齐全,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第十六条 应当重点收集和保管的档案范围,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并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
(一)行政区划的变动;
(二)单位的建立、变更或者撤销;
(三)列入市或者区、县的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有关普查项目的立项;
(四)市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和区、县举办或者承办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第十八条 各单位的建设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改造和重要设备更新等项目进行验收、鉴定前,应当由该项目主管部门的档案机构对其档案管理进行指导,并对档案进行验收。
市和区、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鉴定前,应当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档案机构对该项目档案进行验收。属于档案馆收集范围的,应当通知有关档案馆参加。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列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转为非国有单位的,其党群、行政等管理类档案,按照隶属关系分别归属于原主管部门或者综合档案馆,其产品、设备、基建、科研等类档案按照双方的协议、合同的规定确定归属。
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转为国有单位的,其档案归国家所有。
第二十条 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在协议、合同生效后形成的档案,为中外双方共同所有。该协议、合同终止时,档案原件归中方所有,外方可以保存复制件。
外资企业形成的档案归外资企业所有。
第二十一条 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部门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其主管部门提出,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企业、事业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本单位提出,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 档案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一)列入市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二十年,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列入区、县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向区、县综合档案馆移交;
(三)列入专门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项目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专门档案馆移交;
(四)列入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向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档案馆移交。
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长移交期限的,应当征得有管辖权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三条 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置适宜保管档案的专门库房和设施,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接收、整理、保管档案,防止档案的损毁和散失。
第二十四条 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列入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经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由有关档案馆提前接收入馆;
(二)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经有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由综合档案馆代为保管、收购或者征购;
(三)有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的其他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有效措施。
第二十五条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鼓励集体和个人向综合档案馆捐赠、寄存或者出卖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
第二十六条 国家所有的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出卖;需要向国外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其复制件的,应当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
前款规定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其所有者向综合档案馆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必须经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赠送、交换、出卖兼有档案性质的文物、古本图书资料或者其复制件的,适用本条规定。
第二十七条 下列国有档案复制件,不得向国外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
(一)未向社会开放的档案;
(二)未解密的档案;
(三)有损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档案;
(四)影响社会稳定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档案。
第二十八条 向市或者区、县综合档案馆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卖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档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遵守国家保密的有关规定;
(二)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档案的原件及其复印件。
第二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需要携带、运输、邮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单位和个人对进馆档案界定有异议的,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三十一条 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编制开放档案计划和实施方案,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布开放档案目录。
第三十二条 综合档案馆应当建立档案信息网络,为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
区、县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定期向市综合档案馆报送档案目录。
第三十三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实行有偿服务,提供档案按照规定收取费用。收费标准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物价部门制定。
单位或者个人需要调用其移交、捐赠档案,档案馆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国家机关因公务需要查阅档案的,档案馆应当无偿提供。
第三十四条 港、澳、台同胞和华侨需要利用开放档案的,须由本市邀请单位、合作单位或者接待单位的主管部门介绍,经有关档案馆同意。
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开放档案的,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 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利用合资、合作中方单位原有档案的,按照双方协议、合同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馆未开放档案或者其他部门保存档案的,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时,应当按照批准范围查阅档案内容,不得在档案上勾抹、描摹、涂改或者伪造、剪裁、抽取档案材料。
第三十八条 档案的公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
(五)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规定,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期移交档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八)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违法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有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违法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
第四十一条 携带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海关依法没收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应当移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有关档案管理规定,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民事权利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或者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赔偿损失时,应当出具处罚决定书或者责令赔偿损失通知书。
罚没财物时,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罚没款按照国家规定上缴国库。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外资企业的档案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档案管理的意义档案管理就其基本性质和主要作用来说,是一项管理性的工作,服务性的工作,政治性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不生产物质财富,档案主要也不由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产生和利用,它是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形成的历史文件的一种专业,所以是管理性的工作。但是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各项社会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点之一。档案部门虽然也研究档案、进行编著等活动,但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利用需要,仍具有服务性。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档案管理工作都必然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否则就不会存在,也难以发展。在阶级社会中,档案管理工作体现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所掌握,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这个服务方向是档案管理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由于档案的内容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所以中外任何国家对档案管理都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部分档案不对外开放,而多数档案则要在规定期满后才开放。这种机要性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种性质。
篇9
1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集中核算有悖于财经法规
1.1.1会计集中核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相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且不说单位负责人能不能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编制的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为会计集中核算,取消单位会计机构,将单位会计机构游离于单位之外,单位既没有出纳员,也没有记账员,只保留一个报账员,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工作有财政部门相对独立管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对经济业务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甚至报告,都有单位之外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负责。那么,我们要问的是:单位负责人如何对单位会计工作负责?负什么职责?很显然,单位负责人除了定期了解单位财务报告,甚至走过场似的做一些象征性地在财务报告封面上签名盖章外,既不能随时了解本单位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也不能对本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管理。退一步说,会计集中核算属于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会计业务。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现实问题是,一是,这些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并不都是不具备设置会计人员、会计机构的条件;二是并不是单位根据需要,而是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三是,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单位会计主体、资金使用权和财务收支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的会计核算活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是什么中介机构。
1.1.2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控制支出,却不能要求单位适时进行财产清查,提高资产利用率如前所述,对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会计机构,改为报账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对于维护财经纪律、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防止贪污浪费等确实起到作用。但是,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单位会计主体、资金使用权和财务收支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会计管理体制。而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之一,财产清查,尤其是不定期财产清查就不能如期进行。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进行财产清查时,首先要取得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配合和协调,如果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繁忙,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提供会计资料,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不能进行财产清查,因而也就不能及时了解单位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的多少,盘清家底,及时结算债权、债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1.3违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利于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6年6月17日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可见,单位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实行会计岗位责任制是单位内部事务,是单位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赋予的权力和职责,是任何人不能侵犯和干预的。
1.1.4会计档案管理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档案由单位会计机构负责整理立卷归档。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同一保管;如果单位未设立档案机构,则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有资料显示,某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要求各单位的会计档案资料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一年或半年后转移给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很显然,这种会计资料管理办法与我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相左。
1.2重复设置会计机构,浪费人力、物力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于控制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经费支出,防止贪污浪费有一定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设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本身,也是机构重复设置,浪费人力物力的一个典型。有资料显示,某市设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机构,独立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做法,相对增加80多人的事业单位编制。在会计岗位上,会计集中核算中心80人计算,每岗工作人员工资年薪3万元,一年财政支出240多万元。此外,因为各单位集中报账,按每周两次,一次交通费20元计算,每年每单位多支出2000元,300多个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每年多支出60万元。一个行署市级政府设置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每年因此多支出300多万元。而这些支出是刚性的,不可控制的。这些支出还不包括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场地租赁费、办公经费等其他支出。设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本身相对控制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支出。我们要问的是,控制这些支出是否都一定合理、合法?是否都能够符合这些单位的实际情况?另外,是否被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单位都不遵循财经纪律,都存在浪费人力物力现象?显然,上述诸问题,不得不让当事单位及相关会计人员怀疑。
2撤消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策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应该撤消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当然,也不能简单一撤了之,因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设立,毕竟有其独到作用。
2.1撤消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保留会计凭证审核机构《会计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是事后检查,也可以是事前监督。为了单位便于与财政部门的集中支付中心对接,严格控制经费支出,防止贪污浪费的发生,各地在撤消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同时,仍然要求财政部门保留会计凭证审核机构,对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非常必要。财政部门对原始凭证审核除了有关人员签名盖章外,还可以在原始凭证及经费支出预算表上盖上“审讫”字样,为以后有关单位审计、财务检查等活动提供依据。超级秘书网
篇10
一、问题
一是对档案工作认识不明确,目标管理不到位,档案工作效果不明显。在执法检查中发现,个别部门和单位档案法律意识淡薄,对《档案法》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明确,责任心不强,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档案管理混乱,档案室破旧、面积小,档案装具不统一。
二是忽视档案管理,资料不健全,工作质量低下。有些部门和单位档案人员不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岗位资格证书,工作调换频繁,造成档案工作资料流失,文件不齐全,一般只重视带文件头的归档,而大量有价值的材料没有收集起来;有的重视外观质量,忽视内在质量,单纯注意纸载体档案的收集,而忽视了其它载体,有些部门重整理保管,忽视开发利用,致使档案质量低下,档案管理不规范。
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当中,部分撤并单位的档案移交管理出现漏洞,导致档案无人管理。事改当中,有部分企事业单位撤销、合并,但由于在交接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审计、资产评估、人员分流安置等工作,往往会忽视了该单位的档案资料移交和管理,出现了档案资料仓库一堆、旮旯一放、无人问津的局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档案管理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对策。
二、对策
一是要树立档案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第一要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体制人员队伍。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注意搞好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意识、档案学知识和相关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改善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关心档案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档案事业的发展之中。第二要培养档案部门的执法道德。要端正执法态度,做到文明执法,自觉维护《档案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尽职尽职,钻研业务,精通法律知识,靠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湛的执法水平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第三要增强档案部门的守法意识。档案执法部门要具有较强的内部约束机制,做守法、执法模范。建立严格的档案执法责任制体系,科学确定执法行为,认真履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档案行政处罚等职权,绝不能走过场,走形势,克服执法不严、失偏、失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