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特点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改革建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在各项乡镇基础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乡镇档案的管理力度虽不断提高,但仍未达到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仍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和创新。
一、乡镇档案管理在基础工作中的作用
乡镇档案管理在基础工作中的作用:
(一)保留事实。乡镇档案属于与具体工作相适应的原始记录,因此能够更好的维护乡镇原始面貌,回溯原始事实,印证过往案例、纠正工作失误等作用,它具有其他参考资料无法比拟的参考权威性。
(二)化解矛盾。乡镇档案的整理和保存相当于将乡镇政府机关与各村及企业之间的关联的所有事件作了直接的记录。在各方出现不同的矛盾和质疑时,乡镇档案就能够为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提供直接且有力的证据。
(三)拨乱反正。当前一段时间的乡镇工作有时可以通过借鉴历史某个阶段中的相似案件来做指导,同时在不断的总结整理中,发现前后解决处理问题的不足之处,能够起到积极的拨乱反正作用。
二、乡镇档案管理的新特点分析
(一)全宗分类。乡镇机关的基础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处理的档案一般分为全宗档案和非全宗档案两大类。“全宗”的概念就是涉及一个机构的所有档案。少数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只以类别的方式来进行,并不是全宗分类。例如乡镇中县属机关的派出机构所形成的档案只属于派出机关。在乡镇范围内,包括乡镇党委、人大、政协、纪委、团委、妇联和各基层村委等组织都以全宗方式来整理、保管和转移档案。乡镇作为基层政府,档案管理的对象即全部的乡镇机关档案。现行的乡镇行政办公室往往具有综合功能,一个办公室往往属于几个职能工作者的集合场所。一般这些资料都实行档案一体化管理,针对全部档案建立联合全宗。联合全宗在设立后,所有参建单位的档案应该从组卷的时候就进行区分,从而完成分卷。全宗名称应该综合全卷内容确定。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似土地普查、人口普查等档案的建立和处理,应该按照非全宗的档案对待。这些档案是由基层集体单位分别立卷、移交乡镇档案室进行统一的管理。
(二)收集整理。乡镇档案的资料收集具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在具体工作上无法给出定量的标准。乡镇档案工作者首要注意的就是根据乡镇相关文件去划定资料的归档范围。档案的收集流程应该是首先由机关负责人员将归档要求分发至下属单位和各办事点,明确了材料收集的详细条款。避免出现文件材料不全的现象,缺项需补项,认定范围界限。同时积极加强对文件材料的收集后复查工作。在统计性归档认定书中需要表明材料的归档时间、范围及当前质量及进度。乡镇档案的收集工作需要得到上下机构主要领导的统一重视和支持,积极督促工作者的收集热情,有力控制各工作环节的配套落实,这样才能确保乡镇档案的收集工作顺利完成。
(三)档案归类。档案归类的内容主要在于区分乡镇档案种类以及实体材料的分类。乡镇档案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按档案内容分,可以分为文书类、会计类、科学技术类、专业文档类等;按照档案的收集来源可以分成机关档案、企事业单位档案、村委档案等;按照档案内容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纸质、图片、音频信号等载体;按照档案内资料的具体文体文种可以分为:公文、表格、图样、合同、证书、会议记录、活动计划、规模统计表、户籍登记、账目表、名册录、合作协议等;按照档案的所有权应分成国家级、集体级、个体级等。具体到乡镇档案管理,其对象就是全乡镇机关的联合全宗档案,包含了党委、人大、政府、企业联合会、团委等各工作部门的所有文件。想要对其分类,可以根据“工作年度-问题”区别分类。具体可以分为党务工作类、综合性工作类、群团工作类、人大政协类、人事管理工作类、会计档案类、城建工作类、政法武装工作类、农林水牧产业类、财税贸易类、乡镇企业类、精神文教卫生类等。
(四)档案存放。
1.建立镇级档案信息管理中心。积极将乡镇档案管理纳入乡镇中心工作规划序列中,集中乡镇信息资源,创造合适的空间来存放管理档案,以及各种已公布的现行文件、图书资料、三农经贸信息等材料。当然,专门建立的管理中心,有可能因资金投入不足而使得设施设备较为简单,且由于人员和技术不足而不利于档案的长久存放。
2.由县级档案馆统一接收。通过县级档案馆的统一接收,有利于乡镇档案的保管,由于管理人员和技术更加专业,档案的保存期限会变得更长,也同时避免了材料的漏样、重样。乡镇档案的选入增加了县档案馆的库存实力,能够更好的促进档案资源的共存共享。
3.综合区域资源建立联合档案室。一个乡镇有可能因资源不足而存在乡镇档案的管理不当,因此可以积极联合在地域上或其他条件上相对靠近的区域联合组建档案室,对档案室的管理应该统一领导、统一制度。
三、结语
乡镇档案因其对乡镇整体发展的宏观描述而显得十分重要。乡镇机关应首先从领导层面加强重视,认真部署,积极统筹,正确的判定文件材料的各种分类,努力夯实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灵活开展乡镇档案的整理、归档,才能更好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英.探析广电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J].城市档案,2014(2).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
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储存技术对档案进行了有效保管,而且通过档案馆与馆之间的互借以及网络相互联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高速、及时,准确系统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并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共享性。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涵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档案资源因其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基于大规模的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以下几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如:科技、实物、文书、声像、照片、财务和人事档案等。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价值较高的档案数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电子存取。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看成是存储数字信息的仓库。是计算机有序组织的、可处理的信息集合,它使用数字技术对档案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组织,并能够存储大量信息,使用者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来方便高效地检索查询和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且使用者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对档案管理进行储存和访问。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将迎接信息技术时代的重大挑战。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将信息数字化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特点
(1)经济效益高。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庞大的信息量和落后的办公方式形成矛盾,之前一直使用的粗放型模式,造成了企业成本大量增加。即以增加办公费用和办公人员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而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机读档案,不再是传统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这样不仅节省了占地面积,节省了保管费用。而且方便查阅,因此也避免了重复印刷而造成的纸张浪费和不必要的增加人员的费用。(2)办公效率高。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使信息资料能快速归档,并尽快使用。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例,由于管理对象的范围,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如工人进厂,退休,流动性等,要想准确了解统计这些情况,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必须“归档”后才能进行查询。数字文件通过网络计算机管理,能够准确地反映当前情况。数据查询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变得十分简单,可以真正做到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数字文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边界文件,档案保管也形成了文件实体保管基地到信息控制中心的转变。(3)档案利用率高。由于传统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载体,通常保管在档案馆、档案室,给使用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找档案更加方便快捷,使用者可以准确地查询到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网络的实现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使用着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加便利快捷。
三、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议
(1)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服务意识。单位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颇高,所以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进一步落实加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强有力支持。同时还要在思想层次上支持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在网络信息社会条件下,档案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新形势,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档案管理的主动意识,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及服务意识。(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单位档案管理者和部门应该提高职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的技巧,应当鼓励档案管理者积极参加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档案管理者还应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单位还要积极向社会各界引进网络信息数字技术精通的专业人才,并对在职员工定期培训,使之成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坚强后盾。基于此,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团队的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技能,而且为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真正实现要依靠档案馆之间、档案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档案室之间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靠某个档案馆所能独立完成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真正实现,不仅要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各级档案管理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和更新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积极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实现档案管理与时代和信息科技的同步发展。
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相比,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查询,其流动性也更快。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有利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随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创新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将彻底代替传统的档案给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姜亮,张宇阳.浅谈数字化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08(1)
[2]朱宝钧.浅议高校数字化档案管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6)
篇3
广义的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贮会计数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同时辅之以打印输出的各种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狭义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只包括前者,即保存在磁盘、可读写光盘、磁带等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如不作特殊说明,下文提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均指其狭义概念。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汁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2.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贮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贮在软盘、光盘等存贮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贮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贮有效朗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3.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4.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5.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具有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2.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的特点。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贮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②对存放在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
③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
④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贮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
⑤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3.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易修改且不留痕迹这一特点,在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对会计档案进行修改。常用的安全保密措施有:
①用户识别控制,防止非法用户接触会计档案。
②操作日志管理,应由系统自动进行操作登记,建立加密的机内操作日志,监督系统操作,留下审计线索。
③数据存取权限限制,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
(2)对存放在软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应至少一式两份分别在会计和计算机操作部门的档案柜存放,以防止某一方面存贮介质损坏造成数据丢失或单方面修改会计数据。
4.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和软件版本密切相关的特点,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时应注意保存各种版本软件系统的软件档案和相应的磁性介质或光盘会计档案。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可在存贮介质的标签上注明软件的版本号,保存会计档案的介质上标明与哪个版本的会计软件相对应。
篇4
(一)公园档案的载体具有多样性。公园的档案在保存时不只是局限于文字和图表,还有录音带和图像等。而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公园档案的保存形式和载体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影视资料,体现出了一种声形并茂的完美状态,并在很大程度上为公园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性。(二)公园档案的来源具有广泛性。公园的档案并非只是公园本身,也来自于其他相关的各类不同资料。可以说来源十分广泛,这不但增加了公园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的难度,还给公园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三)公园档案的保存具有针对性。公园档案本身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这主要是由档案的内容决定的,其中很多公园档案内容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就再也无法得到弥补,尤其是录音和音响等,受到损坏之后就不能再复制了。所以说公园档案的保存具有针对性,必须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公园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公园档案管理属于国家档案的一大组成部分,而其中公园人事档案切实对职工的公园工作实际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能够切实反映公园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管理能力、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等等全方面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对于公园进行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说公园档案管理能够为公园制定建设规划、人才发展计划以及专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建议。公园的绿化档案是进行日常公园业务和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公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的主要凭证。最重要的是公园的绿化档案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十分可观。公园的绿化工作部门想要规划建设新项目,或者是改建扩建,都需要公园的绿化档案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所以,必须加强对公园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园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职业道德素养。公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加强自身对公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而由于公园档案管理工作过于单调且繁复,再加上是一项需要非常有耐心的工作,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保持一个甘于平凡、不燥的心境,这样才能够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最好。同时,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将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件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将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做好。(二)政治素养。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非常隐秘,且带有一定政治性的管理工作。而公园的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公园和国家的重要机密,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具有非常高的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进行。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对国家和党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深入学习和了解。在学习了国家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最起码要做到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并避免有害行为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促进公园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专业素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档案管理经验和能力。公园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在上岗之前要接受培训,还需要将他人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学习和借鉴,以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做到在公园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将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好。
四、加强公园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健全的公园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公园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大部分,虽然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今天,电子档案管理具有很强大的优势,但是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也存有一定的薄弱环节。因此,公园的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应该根据公园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性,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并且按照分层实施和均匀防护的原则建立公园档案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安全防护体系不仅能够通过为计算机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进而达到安全防护的最终目的,还能够防护电子公园档案系统,安装保护和加固软件,以避免电子公园档案受到侵害。所以说建立健全的公园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顺利开展公园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保障。(二)提高公园的档案管理标准化。公园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主要就是指计算机系统的标准、网络通讯和数据库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化管理能够有效实现最新信息的共享,从而减轻或者是避免在公园档案管理工作中投入大量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节省大量的成本。而提升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需要档案切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公园档案管理相关的规范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护和屏障。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主要任务就是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机制等,以便于帮助人们充分地认识和了解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三)提高公园档案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公园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重视对公园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在管理工作人员入职之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考验,对那些专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较低、相关理论知识不精以及素质较低的应聘人员应该婉言谢绝,而是应该录取一些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档案管理工作人才,也只有如此,公园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对于已经在职的公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尤其是长时间在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员工,应该尝试着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接受更多的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全面提升公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以利于公园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也就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作为一名公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行使自己的职责,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为公园的档案管理工作作出最大的努力和贡献。这就要求公园档案管理人员做到遵守相关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最大的努力。
作者:孙毓 单位:长春市胜利公园
【参考文献】
[1]贾锐.浅谈加强档案管理促进企业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
[2]吴叶拉加.林场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建议[J].北京农业,2015,24
篇5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人事档案的真实全面准确可靠地反应教职工的发展潜力、工作能力,是高校管理层了解教职工的基本情况的渠道之一。作为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高校人事档案详实地反映了教职工在校期间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实践情况,能真实反映教职工的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待人接物、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学校挖掘信任、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甚至能为学校人才发展计划、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发展方向的制定和确立提供参考意见。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办学环境,学校只有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人才优势,并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情况做出了最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计划才能却确保学校能保持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而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保障。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领导对高校人事档案的重视和支持是先决条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领导忽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的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高校人事档案的后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更大的投入,管理需要创新和改进。
高校领导应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断地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自动更新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培训。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由档案管理中心主要领导带头主抓,增强重视程度。及时更新硬件设施,缺少的及时补充,在各个中心配备专门的档案库房、采购档案基础设备,切实改善档案工作环境
2.管理队伍专业素养不高
档案员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要求的非常高,他们直接决定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成败。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很多高校档案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甚至部分身兼多职还做其他的工作,这样就使得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参差不齐,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所以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1]。
对高校档案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进行培训,使其达到并满足现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对档案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不断地学习到国内外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鉴新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加强档案档案员专业素养和团队意识,建设一个专业的高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同时,加强对档案档案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增强高校档案员的事业心、上进心、细心以及责任心等,建设一个优良的团队,此来有效的提升整体档案员的积极主动性,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3.管理技术滞后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以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声像技术、多媒体、软件应用在各个机构上的投入和使用。但是大部分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仍在进行着最原始的操作,纸和笔是他们最“先进”的工具,而这样的工具对相关资料的记录是简单的不完善的,并且严重缺乏技术革新意思,管理技术具有单一性滞后性。所以要在高校中增加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手段。
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不能被信息化、科技化浪潮抛在身后,要做时代的弄潮儿,革新观念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让档案管理工作并入到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同时优化整合资源加强资源的再利用[2]。所以我们首先应建立并完善高校人事档案计算机检索管理系统,并详细地在计算机上记录下每份档案的编号、题名,格式应简单且具有统一性。其次创建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借阅管理工作流程,并完善预约、查找、借阅以及统计工作细节。再次创建计算机统计分析系统,即调查统计分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达到量化管理和统计监督的目的。最后将高校人事档案存进硬盘缩微化,实现大量储存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目的,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4.服务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开放程度的有了明显的提升,各级档案部门通过积极向社会开放档案信息资源促进了人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服务性工作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定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3]。庞大复杂、知识密集是档案管理事务的特点,大量的登记、分类、编纂、保管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事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要考虑到这些资料的查阅利用。
对此,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时刻牢记 “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的理念,不急不躁礼貌待人。档案管理服务的好坏是衡量档案工作者职业专业程度的尺度,开放档案信息资源,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档案工作者要做到以人为本、明确服务方向、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对查阅档案人员专业耐心,耐心细致回答解决查阅档案的人员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5.数字化程度不高
人事档案数字化是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数字化资源的缺少将使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人事档案数字化,是对原有的人事档案实现数字化,根据学科组成、科研项目、研究领域不同建立起特有的数据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成为可能,那些拥有丰富数字资源的人事档案馆更容易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效益。加大人事档案的数字化能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为学科建设、项目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为了更方便查阅,应对数字资源进行细分,通过合并、分类、整理来方便查阅。此外,应充分发挥人事档案馆自身的优势,走“独立建库、有机连库、特色服务、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又可以实现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水平。
6.人事档案归档的科学性不高
人事档案作为是高校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办学发展的“见证人”, 盖我们办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人事档案的归档管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档案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用来确保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核查核心治疗是否齐备外,还要却把其它辅助资料的完备,人事档案的归档工作最好具体化、系统化,确保易于操作。提升归档科学水平的举措如下:
①建立相应规章制度。为了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的顺利实施,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人事档案管理办法》。②确定归档范围和原则。通常情况下,归档范围和原则由档案的性质所决定。在归档过程中档案员要加强检查,确保档案符合标准化规定;确保归档档案按照明细表齐套;确保归档档案应有审核、标准化、设计、批准、工艺的日期和签署;确保无揉搓破损,图面整洁,字迹工整。对于有密级的档案,在交保密部门存档之前,应填写《密级界定表》,然后填写一式两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档案室和归档人各留一份。对于特殊人事档案,可建立特殊档案。③坚持“四同步”管理。为了确保设备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要确保档案员或兼职档案员同步参与到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的论证、订立以及修改中。④确定人事档案的组卷原则。方便后期利用和查找是人事档案的组卷原则,通常情况下由档案员根据人事档案的内容、密级和规格对归档档案进行组卷,并把整理好的人事档案按归档年度向档案科移交。⑤建立科学的借阅制度。人事档案通常专业性较强,有设计图纸、设备维修方法等,这些技术性资料最常被借用,而科学的借阅制度不仅能方便人事档案的借阅,还能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此应实行先归档后借出借阅制度,先归档后借出能督促借阅人员及时归档,降低档案磨损、划折的几率,确保档案的安全[4]。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人事档案管理应直接由相关领导主抓,实行严格的监督机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把检查结果与档案员的绩效考核成绩挂钩,并在月工资和年终评奖中体现出来。⑦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由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把相关的信息数据录入电脑中,建立数据库,方便以后的查阅和管理。⑧人事档案信息的全程收集。
篇6
关键字: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特点;系统
水利工程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档案客观、真实的反映与记录了水利建设的整个过程,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竣工等的重要依据,因而确保水利工程档案的完整性,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从档案管理的本质上来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相关事宜进行记录,并充分做好水利档案收集与应用,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做好每一项事件的时间对应,以此发挥水利工程档案最高价值。
1 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
水利工程档案具有法制性、成套性、实用性及同步性的特点。我国档案局与水利部门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使得在工程项目档案工作开展时有法可依,项目部必须要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否则将会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同时,对于水利工程的各类文件的收入,如设计图纸、竣工验收材料等都必须经过有关政府部门与资质部门的认可,这也是其合法性的体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若干单项组合而成,因而档案体系也形成了一个配套齐全的完整的档案系统,缺少任何一个单项的档案都不可。水利工程档案的实用性是指水利工程自建设到竣工验收期间的真实、完整的记录,其不仅是施工单位的工作依据,也是监理、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运行管理部门的依据,因而水利工程档案是最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性材料。此外,国家档案局与水利部门规定了水利工程档案必须做到“三参加”和“四同步”,即档案部门参加项目审查论证会和项目进度例会;参加项目阶段性竣工验收;参加设备开箱,并形成记录。工程立项与档案收集、整理同步;项目合同签订与合同档案移交同步;工程进度、质量与检查工程的档案收集同步;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与归档材料同步等。以此及时反映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
2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
(一)档案工作人员职责的建立
档案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的重要凭证,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而水利工程馆档案管理人员是执行者,是否真实、完整的记录档案是当事人履行的重要凭证,无论是项目法人,还是参建各方都要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在职责划分中,项目法人应对水利工程档案工作起到统筹作用,收集、整理与保管自身产生的档案,并监督与检查各个参建单位的归档工作,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要配备与之相应的档案室。其次,参建单位要切实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如工程前期工作文件资料、工程建设管理资料、工程施工文件材料、建立文件材料以及竣工验收文件材料等方面的文字、图表、声像。若属于项目法人等单位应移交的文件材料,应在整理、审核后及时提交。
(二)加强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
文件材料的收集应根据工程档案分类归档范围来进行管理活动,针对水利工程特点可以分为除险加固与病险水库两类来收集、保存有价值的文字、声像及图表。同时进行整理工作,给材料进行分类、编号、编目等。在档案收集与归档时,要衡量水利工程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注意归档的文件材料要字迹清晰、图样完整,手续完善,工程档案不可缺项,资料内容要准确,尤其是竣工图,必须要能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所反映。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确保可以有机的联系,将有关联的材料放在一起,保证资料的成套性,方便日后利用。
(三)建立同步管理
根据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特点,同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必须从立项之初就开始进行文件收集与整理;并同时在工程实施中对收集与整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工程验收时的文件材料的完整与质量保证。在此之中,对竣工图的编制情况要进行重点检查,主要是由于竣工图是反映工程建设后投入、运行等实际状况不可缺少的依据,因而必须要保证其完善、修改规范、有完备的签字手续,做到图物相符。对竣工图变更的地方要标注清楚,在重新绘制时要标注重绘依据。
综合上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好闹苯庸叵档剿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后期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必须要重视对水利工程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衡量。明确档案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进行同步管理;各参与单位应积极开展文件材料,即文字、图表、声像等的收集归档工作;重点检查水利工程档案竣工图的编制情况,确保竣工图的质量。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才能综合反映水利工程质量状况,才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达到优质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明.浅析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J].农业与技术.2016(20)
[2]刘兢珍.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5(06)
[3]陆猛.论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5(50)
篇7
一、中学教学档案的特点
一是多样性特点。中学教学档案有很多种载体,大多以纸张为主,此外还有很多具备较高保存价值的实物,如照片、图表、录音带、幻灯片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学档案反映出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料信息,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工作,确保教学档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知识性特点。教学档案记录了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过程与成果,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和经验,本身具有知识的属性,是学校日后开展教学、教研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三是广泛性特点。教学档案涉及范围很广,产生渠道也多,比较分散。通常来说,教学档案主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个方面。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安排表、课表、学籍管理规定等。教师方面主要有教案、教学进程计划表、学生成绩表、教研材料等。而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参加比赛活动情况等。
二、中学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学校通过制定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工作的效率。一是学校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制定的规定与标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明确下来。二是制定完善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对于学校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等工作,应该安排专人负责,规定其具体的职责范围,确保权责明确。三是由于中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量较大,涉及事项众多,也比较复杂。学校除了要健全制度以后,还要采用其他管理方法,比如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能够主动做好工作,让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将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
(二)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归档查档工作。开展中学档案管理工作时,应加强与各科教师的配合,确保归档和查档工作可以及时开展。因为教师处于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线,他们掌握了第一手的教学档案,通过这些材料,能够将学校教学情况反映出来。学校要增强一线教师的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的价值,能够主动将教学档案移交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这样教学档案才能及时归档,从而确保了学校教学档案的完整性。如教师可以提供讲稿、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研究论文等,可以将学校教学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出来。对此,学校必须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切实加强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将教学档案在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中学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教学档案资料的数量与日俱增,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则很难满足现阶段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不仅效率很低,也不利于教学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对此,学校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理念,主动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升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让教学档案得到有效的保存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档案资料的价值。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使用最新的信息系统,如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这样在检索与查询学校教学档案时,才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
(四)加强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学习先进档案管理知识的机会,并掌握各种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提升其业务能力。这样档案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案卷整理、归档等工作,并提升编研质量。此外,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树立起超前意识,不断总结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律,积极改善工作方法。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有能力解决,从而为中学教学档案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篇8
一、电子档案的概念与特征
“电子档案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档”。1这一概念揭示了电子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电子档案是由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亦可称为“数字文件”。
第二,电子档案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符合内容、背景和结构三个要素的要求,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
电子档案这些区别于传统纸质文件的特点,对维护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电子档案的特殊属性
(一)内容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而言,档案就是原件。电子档案的出现,则对传统的档案观念提出了挑战。内容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是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二)电子档案是数字化形式
其内容信息可与它的载体分离,它可以从一个载体复制到另一载体,可以从这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存在于不同的存储空间,不再具有原先意义上的、有物理边界的原件。
(三)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
正是由于电子档案的生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的,所以如果离开了计算机,电子档案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体现在:一是数字编码,二是硬件,三是软件,四是技术设备更新,五是加密。
(四)快捷性、共享性、高密度性
在计算机环境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方位的组合,不再需要对它进行像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通过计算机系统,一份档案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被多人使用,突破了纸质档案在使用上的局限性,提高了档案的使用价值。
(五)不稳定性及不安全性
由于电子档案内容与形式的独立性,它具有比纸质档案更不稳定的因素。其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更难以保证。在档案的原始性方面,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判断和确认。电子档案的生成形式是由实态变为虚态,其生成时的状态与传输、接收中的状态并非完全一致,可以说既是原始的,又是复制的。在档案的真实性方面,电子档案极易失真。在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即会导致档案信息失实。此外,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甚至被篡改后可不留痕迹。
三、电子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思想
科学的管理措施是建立在正确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的。在制定和落实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时候必须贯彻以下相关的管理思想:
1.风险管理思想
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不可预知的因素引发问题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过程。确立风险管理思想,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威胁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风险。
2.前端控制思想
前端控制是现代档案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以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它把档案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电子档案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科学整合,把需要和可能在档案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尽量在这一阶段实现。在已经建立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地区和机构,电子档案是在系统中生成和运转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的前端就延伸到了系统设计阶段,前端控制的形式也部分转移到系统功能的设计之中,尽可能把档案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设计在系统之中,以功能合理的档案管理系统作为管好电子档案的先决条件。
3.全程管理思想
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是一种全面、系统、动态的过程管理,不仅涉及到电子档案的流程、管理规则、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的完整管理,还要求整个管理体系的无缝连接,通过对电子档案生成、流转、利用、保管等每一项管理内容实施具体的过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与纠正问题。
4.危机管理思想
危机管理思想是风险管理思想的补充,传统档案保护讲究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在现代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也是适用的。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但灾难还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不得不对可能发生的灾难做必要的预防以及灾后的应急和补救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信息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其形成、处理、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的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信息都有被更改、丢失、损坏的可能性,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因此,必须建立涉及全过程的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监督机制和严格加以执行。
1.电子档案制作责任制度
制作人员应该对其制作的文件负有全责,在合作制作的文件或大型设计项目中,要注意划清参与人员的责任范围。
2.电子档案及时积累制度
电子形成后应及时进行积累,以防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损失和变动。收集积累过程中的一切变更都应记录在案,对收集积累起来的电子文件要有备份。
3.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归档制度
归档时应对电子文件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在内容方面检查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齐全完整、真实可靠;在技术方面应检查归档电子文件载体的物理状态,有无病毒,读出信息的准确性等。
4.建立和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
归档电子文件应使用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对所有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作写保护处理,使之置于只读状态。对电子文件要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检查,发现载体或信息有损伤时,及时采取维护措施,进行修复或拷贝。
5.加强和规范电子档案的鉴定工作
电子档案信息的特点决定了电子文件必须采用不同于传统档案的鉴定方法,运用双重鉴定法。在双重鉴定中,内容鉴定是核心,技术鉴定是保障。通过有效合理的鉴定,为维护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提供质量保障。
6.建立电子档案的提供利用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提供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电子文件拷贝和网络查询,网络查询和拷贝利用要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查询登记,并采取技术手段防止提供的内容被再复制。电子档案入库载体不得外借,只能以拷贝的形式提供利用,防止利用过程中的泄密和损伤信息。
篇9
关键词:工程设计;档案管理;技术资料
Abstract: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iles and design file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ngineering design; file management; technical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工程设计单位既有与一般生产经营单位的共性,又有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单位的特性,是以智力劳动为主,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软件产业部门。其生产的设计产品是设计人员运用基础资料、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实践经验进行集体创作的综合技术成果,表现为技术文件、技术图纸等。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看, 设计产品是为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服务而创作的中间产品,是编制建设计划、财政拨( 贷)款、设备材料定货加工、现场施工、建造安装、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等诸项工作的依据条件,同时也是设计单位数量最大、价值最高、使用频繁的资源储备即工程设计档案。工程设计档案直接记录了设计人员的科技思想、科技方法和科技配套成果,真实地反映了设计实践活动的历史过程, 除具有科技档案的一般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充分认识和掌握它的各种特点及其管理要求, 对加强工程设计档案工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十分重要。现就工程设计档案的一些主要特点,谈谈个人的若干体会。 2 组成的成套性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独立的工程,一般都是作为一个建设项目来安排基本建设工作的, 设计单位也就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单项工程)作为设计工作对象,把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队或组、按照严格的、科学的设计程序,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有规律地开展设计工作,并相应形成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设计文件材料整体,从而决定设计档案的成套性。一项工程设计全部设计文件材料的总和,包括设计依据材料、中间设计成品和最终设计成品等, 按照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把它们组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 其中每一张图纸、每一页文字或表格都是该套档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它的成套性。工程设计档案收集、配套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等管理工作, 都为这种成套性的特点所制约,并在设计管理工作中做到“三纳入”“三参加”和“四同步”从而,按照工程项目将设计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归纳,有头有尾、完整无缺;按工程项目进行配套整理,如实地、系统地反映一项工程各个设计阶段、各种设计专业技术活动的历史过程,维护其历史全貌;不同项目的图纸文件一般不能混淆在一起,以便按项目完整、系统地保存,有利于按项目系统地、成套地、方便地提供利用。3 形成的阶段性根据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一项工程一般都要经过设计准备(即前期)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配合现场施工安装阶段,每个设计阶段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环节,应具备有工作条件,以及必须形成的设计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章节的组成, 格式及审批权限等,也都在设计程序中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前一阶段设计工作没有完成,或设计文件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不得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但可做准备)。前一阶段设计文件经过批准成为后一阶段设计依据,后一阶段设计文件又是前一阶段的设计文件深化和发展。前后不同阶段的设计文件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又有明显的严格的阶段区分,因此,每个设计阶段各个专业的设计文件分别组成各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并决定文件材料形成的阶段性。4 内容的专业性一项工程设计是由多种专业和设计人员按不同专业分别开展具体设计作业,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因此,一项工程的设计文件材料其形成过程是多学科、多专业联合集体创作的过程。各专业之间必须密切协调,以相互提供的设计文件作为依据而开展工作,其形成的设计文件之间也必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每一专业设计文件必然是该专业的技术活动的表达和存在形式,它所体现的科学技术内容、术语、符号和组成等都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其利用多数也是有针对性地按专业来进行。因此,工程设计档案在分类、编号、编制检索工作时,都要考虑设计文件材料专业性,以及专业间的联系特点。不同专业的技术文件材料一般不能混淆在一起,在确定分类、标号结构层次时,要考虑图纸文件所属专业与工程项目、与工程设计之间的隶属关系。此外档案人员学习本单位各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各专业的业务范围, 能识别和看懂各专业的图纸文件,不断提高管理业务水平。比如我院主要有工艺、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公辅三大专业工程设计,我们档案人员就要熟悉本院各个专业的特点,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管理本院的工程设计档案。5 修改、补充的多变性工程设计是技术上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全面规划,所以设计工作形成的图纸文件是设计人员科学技术构思的精神产品,是主观范畴的东西,它不同于测绘图纸和竣工图纸那样是完工后的实体在图纸上的反映,存在主、客观之间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在施工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设计变更,需要对设计文件进行必要修改和补充。比如设计本身可能存在某些缺陷、疏漏或差错;地质等自然条件可能出现了新的情况;物资供应的变化可能改变设备材料使用;施工方法的改变需要变更设计等等,这些不可遇见的意外情况都要求设计变更以适应施工。有时有的图纸需要多次修改、补充,有的部分图纸甚至成套作废,要重新设计。设计图纸文件的这种频繁的变更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和允许的,但又应是很严格的。这是工程档案有别于其他一些档案的重要特点。
篇10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考试,是对劳动者技能水平或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各级鉴定组织和实施机构围绕鉴定工作承担了诸如鉴定计划和公告、受理报名申请,鉴定申请和资格审查、进行考场设置和准备,负责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出具考试成绩证明,分析考试情况、核发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考务工作,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文件材料,真实记录了每项考务工作的具体工作活动。
鉴定考务档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涉及职业广泛,内容比较丰富
目前全国有50多个行业,10963个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涉及了列入国家职业标准的1000多个职业。就民政行业而言,民政行业承担着福利服务、婚姻服务、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殡葬服务、灾害信息服务等多项公共服务工作,涉及养老护理、殡葬、假肢、减灾救灾工作等多个特殊专业工作。目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正在修订之中,今后像失智老人照护师、社区事务员、社会救助核查员、婚姻介绍师、婚礼策划师、婚礼主持人、殡葬礼仪员、骨灰管理员等10余个民政职业有望纳入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之中。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没有经过认证的职业大约有2000多种,而从长远发展看,其中的一些职业将通过职业标准认定逐步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适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鉴定考务档案涉及各行各业,形成于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之中,是国家不可多得的档案资源,必须加强管理。
(二)涉及人员广泛,影响力比较大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公报显示,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技能人才9890万人,仅2012年为1830.55万人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年有1548.75万人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以来,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每年都呈4%-12%的增长,随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人员渴望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2008年首次开展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达11.69万人次,举办了近千场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通过考试、考核,有10.68万人次获得了相应民政职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务档案涉及人员比较广泛,必须予以重视。
(三)利用价值比较高,是提高鉴定实施机构自身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
鉴定考务档案中有关记录考试的组织和考试过程等文件材料,是记录考试是否规范和公平的依据,考试试卷和考试成绩则关系到考生能否取得职业资格水平的一个重要凭证。而职业等级证书与各地在职工工资定级、兑现相关待遇上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些人由于职业等级证书丢失或信息不符,通过调取档案材料,经核实可以补办证书;对于成绩有异议的,可以通过调取原始信息进行复核。2012年11月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全国民生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明确了职业资格认证(鉴定)档案属民生档案范畴。鉴定考务档案关系到广大职业技能鉴定对象的切身利益,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
各鉴定工作实施机构在接受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关和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组织机构检查、进行技能人才统计、了解技能人才状况等,档案资料起到重要的查考和依据作用,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分析和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好档案管理问题。
二、鉴定考务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
(一)加强鉴定考务档案管理的组织保障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机构要明确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鉴定考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保证鉴定考务档案管理在场所、经费和设施上的需要。在每次鉴定工作中,指定专人负责鉴定考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工作。
(二)明确鉴定考务档案的概念以及归档范围
1.鉴定考务档案的概念。《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务档案是指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机构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①。笔者认为对于鉴定考务档案概念的描述可以借鉴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务档案的定义,从三个方面加以界定,一是鉴定考务档案的形成主体的确定;二是明确档案形成过程的针对性,如特指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务工作中形成的;三是明确档案的内容和形式,如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归档文件,包括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2.鉴定考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考务工作中形成的考前管理文件材料:上级单位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计划以及各鉴定工作实施机构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公告,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名单公告和考试报名登记表(册),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关(或其办事机构)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安排表;试卷申请表和试卷交接单,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试卷清样、答题卡及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经核实的考生个人身份证、学历证书、低一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复印件及职工专业岗位工作年限证明原件,职业技能鉴定补考报名表(册),职业技能(技师、高级技师)鉴定报名表,准考证发放登记表。
⑵考务工作中形成的考试过程文件材料:理论知识考试安排表、实际操作考试安排表、鉴定工作人员安排表,考评人员、督导员委派书(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现场(包括理论考场和实际操作考场)记录,考评人员使用的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考生完成的理论知识试卷、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和答题卡,考生操作技能考核完成的工件和实物(录像资料和照片资料),职业技能鉴定现场督导报告。
⑶鉴定考务工作中形成的鉴定结果文件材料:加盖鉴定站印章的、考评人员签名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汇总表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人员名册,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鉴定成绩公告、证书公告,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和审批表,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册),职业技能(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资格申报表,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补办(变更)申请表,其他有关材料(如证书发放登记表、鉴定总结报告和考务管理工作质量分析材料等)。
(三)做好鉴定考务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1.整理
鉴定考务文书材料应以每次鉴定活动为整理原则,为减轻档案人员的负担,参照文书档案《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鉴定考务文书类材料按“件”整理,一般一份文件为一件,考虑归档文件的成套性,可以将考生完成的理论知识试卷、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和答题卡、考生所有个人情况材料以及同一名称的报表、名册等分别集中,作为一份文件进行整理。按职业-年度-批次-保管期限进行分类,在归档文件最低一级类目下排列文件顺序并编号,为保证归档文件借阅后的正确归位,在每一份文件首页上方加盖归档章,依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以便查找。而对于电子文件、声像文件材料的整理可以参照国家《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和照片声像档案有关标准执行。
2.保管和利用
(1)保管期限。建议将每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形成的考前管理和考试过程档案定为短期保管为宜,保管期限定为2-5年。而考试、考核结果档案是鉴定考务档案中最重要的档案,应当长期保存,因为一般鉴定服务对象在20年内职业技能逐步提高,职业鉴定等级也将会逐步发生变化,20年足以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2)保管。将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装入档案盒保存,而对于具有短期保存价值的归档文件,放入档案袋中保存,到期进行鉴定销毁即可。这样做可以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安全,也可以节约成本并大大降低了占地空间。在档案盒正面和档案盒脊以及档案袋正面标注相关档案项目,这样做可以实现对档案实体进行查找和定位的目的。
有条件的地方可可以考虑参照国家档案库房建立档案室,对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因地制宜,必须保证档案保管所必须的场所和装具,一定要达到档案保管“防火、防虫、防盗、防日光照射、防尘、防潮、防水、防污染”要求,依经济条件逐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3)档案的利用。各鉴定工作组织和实施机构应当制定档案的利用制度,对档案的利用范围、利用方式和利用审批程序等作出比较细致的规定,同时利用时注意保密工作。档案保管部门可以对档案所记载的内容出具档案证明。
3.销毁和移交
对于达到保管期限的鉴定考务档案,档案部门和业务部门必须进行鉴定,对认为有继续保存价值的可以延长保管期限,对没有保存价值的要指定专人负责销毁,并建立档案销毁目录。对于档案是否移交国家档案管理部门,鉴于目前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到时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当前做好鉴定考务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鉴定考务档案管理的政策创制。建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和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管理机关按照国家档案局有关要求,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鉴定考务档案管理规定,使各鉴定组织和实施机构有章可循,进一步加强鉴定考务档案的管理。
(二)加强业务指导。档案部门要注重对鉴定考务档案的管理,采取措施加大对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和实施机构的业务指导,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
(三)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档案基础工作。各鉴定组织和实施机构要加强鉴定考务档案工作的认识,加强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保证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档案人员要加强业务研究,做好档案的信息服务等档案工作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