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5 11:3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高中在线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听说兼备,让学生更快提高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相辅相成,教师应该打破现有课堂的限制,有意识的进行创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听力素材,并逐步积累。听力素材来源广泛,可以来源于各种渠道:录音材料、电台广播、英文电影以及英文歌曲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近些年,积累听力素材的方法逐渐丰富。学生既可以反复跟读来“听”,又可以模仿来“听”。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主选择予以充足的尊重,采用灵活的方法来打好学生“听”的基础,同时要提醒学生留意“发音、重音、语音语调、连读、语气轻缓”等英语发音基本功的意识,并以此为媒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读英语时正确发音、正确读出重音以及节奏的能力之后,再训练学生说英语时所表露出来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例如:“I love English because I think it is the most beautiful language in the world.” I have a really nice day. “What a clever boy.”等典型例句,教师可以加以利用来训练学生的英语语感,已达到培养学生感知句子连贯性的能力。而现今现代化教学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中听说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鉴于以上优点,教师应抓住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努力掌握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达到英语课堂高效化、最优化的目的。
二、积极鼓励,让学生爱学英语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态度有着主导的地位。比如像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于在课堂上进行表达,相较而言比较占劣势。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会严重阻碍学生积极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教师启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其中,选取符合初中生心理年龄和兴趣的英语文学片断让学生进行朗读,同时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句子被不同的语气读出来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含义和情感。例如在二人对话中,一方对不能很好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时,人们经常会采取:“Excuse me, I can not understand you.”,“Sorry, I can not get your point.”等其他回答。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物情感,还可以让学生熟练上方的对话。当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来提高学生朗读的速度和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通讯设备给学生进行朗读录音,事后让学生自行听录音,自行修改朗读中发音的错误,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对自身带来的提高,还可以增强自信心。
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创办各种有趣的英语活动。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创办英语活动的方式丰富而多样,学生可以成立英语角,组织朗诵、演讲比赛,组织观看英文电影等等。诸多方法都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多多发掘。
三、综合培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
1.能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习英语的一砖一瓦,没有牢固的基础再绝妙的能工巧匠也无法建造出盖楼大厦。因此,在对学生不断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着重对过去旧知识的复习。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遗忘程度进行检测。在英语口语的课后教学中,组织大量的练习,如听写、背诵课文等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过多的遗忘旧知识。
2.能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背景是语言产生的载体和源泉,学习语言一定要钻到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去,否则所学到的也只能是皮毛。而现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是实际存在且不容忽视的。为避免“中国式英语”的产生,教师应努力协助学生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环境、英语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这些国家的文化观念等。依照上述方法,学生才能够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更好的体会到真实的社交情景,以避免出现词不达意或者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引起本可以避免的矛盾。
篇2
教师在应对这种初高中教学衔接“脱轨”问题的时候,只有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国外对于衔接阶段的研究主要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在对儿童智慧研究过程中发现: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会在前一个阶段即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组,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上升到新的水平或形成新的系统。①因此,教学设计应该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获得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学过度超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将不利于学生在新阶段的认知发展。由此可见,高一英语教学设计应在初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在教学实践中,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创立过“中间学校(middle school)”。 这一学校形态主要作为初小和高中之间的一种教学补充,其目的是为了适应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学习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以便提高学习效果。为此,美国还专门成立了全国中间学校协会(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NMSA)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内容。
可见,衔接教学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如果忽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或直接回避衔接教学阶段,将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隐患。
一、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 学习环境差异导致学生“水土不服”
进入新的学习环境,高一新生总会不自觉地把高中环境和初中环境进行对比。高中部作为初中部的“升级版”,是各所初中校学生经过淘汰选拔后汇集的学府。细心的学生也会发现,各路英语“学霸”云集在此,心理会不自觉地发生微妙的变化。再者,高一学生通常要面对九门功课,相对初中来说,学科增多了不少,学习任务也繁重了。而原先班级熟悉的面孔不见了,心理的一些小纠结和学习困惑也无人诉说。
英语学科更重视基础的建构,如果高一学生长久地停留在心理上的“水土不服”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将会对后续的英语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2.教材差异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以北京仁爱版初三英语教材为例,上册有四个模块单元,下册为两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由单元—话题—功能—任务构成,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充分利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简练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在学习中倍感轻松。②初中英语教材中,语言的输入素材多以对话和短文形式出现,篇章简洁、明了,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语言教学侧重模仿记忆。
高中英语教材(以人教版为例)中,各个单元围绕核心话题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等活动任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感悟、体验英语,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③可见,高中英语教材已经开始从初中教材倡导的以模仿为主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推测、理解、内化等自我建构的主动学习,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说,他们体会最深的就是高中各单元词汇量增多了,生词变长了,词汇用法多了。且课文篇幅长度加长,有些句子结构难以理解,而这些词汇、篇章都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点堆积,产生“消化不良”的症状。
3.学习策略差异导致学生“顾此失彼”
基于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多采用模仿的学习策略,他们常通过背诵和默写的形式来学习语言知识。初中语言点和语法点相对较少,进入初三后,学生只要通过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强化巩固,就可立竿见影,取得较好的成绩。而进入高中后,由于科目众多,学习时间明显不足。高中教材中的课文篇幅长,单位时间教学容量大,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多,如果学生还停留在初中那种通过背诵来记忆学习的阶段,将无法适应高中英语课程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学生反馈,学了后面的知识,忘记了前面的知识,造成“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4.教师教法差异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初中教材适合初中生爱热闹,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风格上,相对高中更显活泼。因此,在听课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初中课堂活跃的气氛和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在讲台上也放得开,激情洋溢。在这方面,高中英语教师相对显得较为“严谨”,这主要是因为教学任务重,进度紧,教师在课堂上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表现较为“一本正经”。两种风格迥异的教法,往往让刚刚接触高中的学生“无所适从”。
二、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知己知彼,良师益友
教师在面对高一新生时,应尽快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叫出学生姓名,就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倍感亲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展开一些英语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高中教材中的warming up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通过brainstorm或提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有助于学生融入到新集体中。在这个阶段,特别要重视给学生鼓励和启发,这可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不适应期”。
成功的英语教师往往是那些善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导师,同时他们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2.查缺补漏,循序渐进
在新学期初,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基础检测。通过摸底,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查缺补漏的准备工作。根据检测到的问题 ,利用一周时间进行衔接教学, 起到“拨乱反正”的效果。许多高中教师舍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把学生初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总想着以后有时间再说。这会使得一些问题越积越多,反而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进度。
在教学上,教师应谨慎选择教辅材料,如果在高一阶段就套用高考“真题”对学生进行“试练”“打磨”,容易误导学生。此时学生的词汇量还明显不足,语法还未经过系统归纳。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候,一定要动用集备组的力量,斟酌鉴定材料或自行编制校本教材。选择或编制阶段目标明确、难度适中,循序渐进的材料,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承前启后,固本培元
高一阶段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学习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先模仿再运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语言模仿来学习英语,而高中阶段英语学习侧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上偏重于文章结构和句子成分分析,倾向于语法教学。在这个阶段中,许多教师反而忽视了单词记忆和句子背诵,认为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运用上面,这导致了部分学生语法学不精,单词又记不牢。当词汇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成绩必然不断下降。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必须依靠大量的语言素材输入,而词汇是根本语料,《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高中生(八级)课外阅读量应达到30万词以上。④缺乏语言积累将使得以后的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教师在高一教学初始阶段,应当采用与初中教学方法对接的教学方式,继续狠抓词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拼写、正确运用。其间再穿插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不能本末倒置。
4.习惯养成,厚积薄发
初中教材内容简洁,许多语言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反复操练就可以掌握,因此许多初中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到高中,每节课教学容量大,知识点多,这时候需要督促学生做好笔记,以利于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回顾课堂内容,特别是考试前夕,复习笔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消化。在复习阶段,学生应该注意把错题进行总结和回顾。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易错题讲解,以此修复学生薄弱环节,帮助学生巩固强化知识。高一阶段还要鼓励学生摘录和背诵好词好句,平常积累多了,考场上提取信息的速度自然更加迅捷。
5.量体裁衣,胜券在握
许多英语教师认为高一新生入学,应该给他们一个“杀威棒”。因此有意拔高考试难度,目的是让学生今后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然而,结果常常适得其反。许多学生本来就对高中英语学习心存顾虑,担心考试不过关。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甚至使用了高三统考试题,生词多,难以理解。学生在做题中,连猜带蒙,做得云里雾里。这种试卷不仅自身效度低,也极大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特别是一些试卷根本没考到本阶段学习内容,造成考非所学,勤奋学习却得不到“收获”,学生挫折感不断累积,甚至产生无助感,这些都需要英语教师特别注意。
有效的试题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摸到“果实”,这种考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只有让学生看到目标和希望,他们才会加倍努力。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三、总结
高一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延伸,教师要学会用巧劲,扶学生一把,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初高中衔接的关键期。把初高中的教学空隙尽量缩紧,而不是无意扩大,变成无法逾越的鸿沟,导致部分学生“望洋(文)兴叹”。
要实现真正的完美对接,高中英语教师不能对初中教学法和学生学情视而不见,更不能割裂两个学段的教学。教师必须两头兼顾,自然衔接,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 教改 自主学习 初中英语 衔接
一、 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来完成学习计划。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在动手能力,参与能力,综合整理,独立判断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应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语言的学习,必不可少的记忆是不可更改的,不学会基本的词汇,基本的知识,就不可能灵活运用,所谓的自主学习更是不可能。曾经有学生和我聊天说道:“老师,你让我们自己去学习,但是我最基本的单词都不认识,也不会读,阅读理解我看不懂文章,朗读时我连单词都读不准,别人说的我又听不懂。我这不成了正宗的哑巴,瞎子,聋子吗?”从这个同学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得出,所谓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学习,老师也一定要做到适当的引导、带动,同时解决最基本的基础问题。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带来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中的主导者,但其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课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引导,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激励和互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观察和指导等方面。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参与者,合作者和交流者。
二、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常常听到一些高一的新生抱怨说,“我初中英语成绩并不差,为什么与初中同样努力,高中英语成绩就是上不去呢?”他们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少人开始感到学习英语很费劲,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有的甚至萌发了厌学的念头。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初中教师和学生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中考。由于过分强调应试,使得一些学校的教学陷入题海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需按老师说的去做,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量,中考便能考好。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自学能力较弱。进入高中后,课本中出现了很多新词汇、新句法及惯用语,因而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同时读写的比重有了明显的增加。有些学生仍然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教师说什么才做什么,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而导致英语成绩急剧下降。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学习,学会学习,要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第二,教学环境的变化产生的畏惧心理。由于部分初中学校条件差,没有必要的教学设施,几乎或根本不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因而造成学生听力和口语极差,他们听不懂高中教师的英语授课,更怕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自己。学生由此产生了对高中英语学习的焦虑。
三、 认真审视初高中英语教学,实现初高中英语的有效接轨
对初中英语课程与高中英语课程的比较、分析如下:
1. 听力由以前简单的找答案(只要你听到内容,听懂内容,里面都有答案)到快速地理解意思,分析内容,推断、猜测出答案。
2. 词汇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两个方面增加了难度。由原先掌握1500词汇增加到3000词汇,同时还在词汇的理解运用等方面做了更多的要求。
3. 从零散语法转向规范化、网络化的系统语法。
4. 阅读取材由纯语言材料转向高层次,多方位材料。
5. 写作由简洁的英语短文转向对作文结构的正确把握和高级句型的使用。
施行初高中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1. 英语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在教学对话时采用形体语言、表演等多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好的发展。
2. 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篇4
关键词:教学衔接现状 问题和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junior and senior high English teaching convergence,and conclude the problems.Meanwhile,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efficient measures.
Keywords:Current teaching convergenceProblems Solutions
1.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深入具体地了解和掌握高一新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我校每年会对升入高中后不久的高一新生进行一次较正规的,由本校老师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教学目标的要求所设置的统一测试。考试结果显示:许多中考中表现出色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摸底考试不及格,甚至有些中考取得满分的学生的成绩也仅限于及格。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曾经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经历一段高一学习生活后,成绩急速下滑,从曾经的“优秀学生”转为“后进生”,以致自暴自弃。针对上述现状,笔者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角度出发,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基础,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2.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2.1 高中教学节奏快、容量大,学生无所适从。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制约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英语课堂往往是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繁多,时间紧迫。结果,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气氛沉闷,使得习惯于初中活跃的课堂气氛,直观的教学模式,变化多样的操练形式的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从而出现了高中英语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的困窘局面。
2.2 学生不会记笔记,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知识点。
升入高中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笔记的记录和整理。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力图将老师讲的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不就等老师明确告诉才知道哪些需做记录,自己难以判断主次和重难点,造成了顾此失彼,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得不偿失;另有部分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全在教材中,没必要做笔记,结果复习时没有参照;还有部分学生笔记做了课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以上这些显现出学生不懂得把握老师讲课的精髓,不会抓学习规律、知识体系,只是一味盲目的学习。
2.3 延用机械的词汇记忆法,对相当数额的新词望而生畏。
长期以来,词汇一直是困扰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题。学生经常抱怨单词记不住、记不准、记不牢,从而产生恐惧感、厌倦感,以至于看到单词就头痛,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高中课标所要求的3500~4000个词汇。
2.4 语法知识不系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构语法知识框架。
除受词汇困扰之外,高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语法知识的淡薄,具体表现在对英语语法术语知之甚少,词性辨析困难,不懂得句子中的成分划分,难以把握不同词性与不同的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2.5 阅读量有限,阅读技能和策略匮乏,缺乏阅读能力。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过不了语言关;另一方面阅读方法不科学,习惯于指读、笔读、回读、出生朗读等阅读方法,或是过分重视每个生词的词义,忽略文章的篇章处理,即所谓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加之阅读技能和策略欠佳,阅读速度太慢,难以根据语境中的提示和构词法猜词意,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不能根据上下文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文章段落的寓意,难以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
2.6 开放式的作业无从下手。
高一新生中绝大部分仍停留在初中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总习惯性地将作业默认为是“写单词”、“记单词”——只做有书面要求的任务,而忽略听、说、读、背等无形任务的训练。而这些作为英语学科中“软指标”的作业恰恰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环节之一。
2.7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重视课堂45分钟教师引导下的学习,不知道预习—听课—巩固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过分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知道上课如何记笔记,如何自主高效完成本学科中的大量的“软指标”的作业,没有语言积累的习惯等。
3.教学顺利衔接的解决对策
新课标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在义务教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地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要达到这个总目标,就必须首先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现就上述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3.1 促进初高中教学学段的交流与沟通。
新课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初、高中英语教材编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这为高一年级的教学衔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高中教师,关键是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这样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矫正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要做到上述几点,高中教师就要有“向下”的意识,多听初中教师的课,多与初中教师沟通交流,了解自己教育对象已有的知识储备。
3.2 注重初高中生心理的转变,做好英语教学形式的衔接。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有独立与创新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因此,高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端正,既不能让学生有升入高中了就可以放松一下的想法,又不能让学生有进入高中英语特难的畏惧心理,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思想顾虑,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3 学习加强学生的语音训练,帮助学生高效记忆单词。
对于单词,其实天底下没有背不好单词的人,只有不愿背单词的人及不善于有效背单词的人。因此,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保证自己激昂的学习斗志和积极心态;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读音规则,引导其把握单词的字母组合,通过音标逐步拼写单词;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构词法中的词汇合成、转化、派生及词根等规则记忆单词;最后,教师还可尝试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背诵单词,使学生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学习行之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首先,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词汇方面、篇章理解方面预习,并且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便加以解决;其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听、说、读、写综合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是高考的重头戏。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跳读、略读等阅读技能,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意,使学生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应使学生养成做好笔记的习惯。还要指导学生对平时阅读中遇到的重点词汇、句型做好摘记。
3.5 把握全局,加强学法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而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依次是:文化背景介绍、小组讨论和游戏表演;而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依次是:语法讲解、课文结构分析和作业讲评,这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可以加强和鼓励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高一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重要环节,解决得好,学生便可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相信初高中教师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一定能把英语的衔接做好,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所要求的[M]的“知识和能力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突出学生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伟敏.中学阅读教学本质及教学过程探讨.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
[2] 董翠翠.《高中英语教材》(修订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
[3] 史海霞.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考试 高考英语,2008,11~12
[4] 张静.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浅谈
篇5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带动着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基于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物流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口语能力,还需要具备英语写作能力,以适应新时期下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概述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中所指的五环,其主要为能力发展动员;专业能力教学训练;基础能力诊断;专业能力发展鉴定;教学反思。基于高职基础英语衔接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下,将“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运用到物流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在物流专业英语写作教学应用的意义
在高职基础英Z衔接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下,“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促使物流专业实现写作教学目标的转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模式下教师可以按照现行的英语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促使学生加强写作练习,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借助现代化教学资源,开展写作教学活动,丰富写作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写作学习氛围,进而使得学生融入写作情景,同时联系专业发展实际,立足于专业需求,做好写作培训,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三、“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在物流专业英语写作教学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
物流专业英语写作教学创建教学情景,则需要教师能够联系物流专业实际,借助多媒体设备资源,来开展英语写作教学。高职教学与本科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其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专业发展需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进而培养具有较强发展空间的人才。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和学生共同进行写作练习。譬如:基于物流专业工作需求,学生需要具备英语书写的能力,小到书写货单资料,大到物流合同等,对此需要学生能够明确不同内容的书写规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不同书写格式,做好重点内容标识,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其能够按照规范来书写,并且带领学生模拟物流专业工作状态,创建书写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基本教学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规范书写文件格式以及文本合同等,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二)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基于高职基础英语衔接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英语书写能力培养,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着充分的了解,明确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这也是“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应用的主要环节,即基础能力诊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考核的方式,来诊断学生的英语基础,或者采取提问式判断法,来明确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做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分析,探究学生写作的薄弱点,进而采取针对性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制定写作教学方案,结合物流专业需求,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譬如:针对听写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在采取针对性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则需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或者借助网络教学资源的方式等,逐渐帮助学生做好薄弱基础充实工作,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注重教学反思
运用“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开展物流专业英语写作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定期做好学生能力发展鉴定工作,基于学生过往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对比,明确专业人书写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听写教学作为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做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后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能力考试以及侧面了解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情况,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案,基于专业人员今后的职业发展,为其奠定扎实的英语写作基础,可以通过层次培养的方式,在扎实基础知识后,逐渐的增添高难度的写作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在意识。教师需要做好课堂了解工作,及时补齐写作教学设计不足之处,以全面的提升英语写作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反思不仅可以明确教学效果,还能够发现“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提升英语写作教学效率,提供改进方向,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物流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篇6
21世纪初以来,在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数字出版作为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在经历“十一五”期间的洗礼和蓬勃发展之后,已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领域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更是我国“十二五”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数字出版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内容载体、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的变化,而且在内容产品、市场消费、产业形态、商业规则等方面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
新媒体虽然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各种挑战,也为出版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不仅是传统出版自身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根本转型的必要手段,也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发展的共同选择。
教辅图书,作为目前中国出版业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类别,全国的教辅图书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为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60%的利润。其中全国近600家出版社有80%以上都涉足教辅出版。教辅出版物作为传统教育的课外辅导手段,已经被教育界深深接受了,并沉淀了大量内容资源。而根据iResearch 的《2013-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39.7亿元,同比增长19.9%,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6720万人,在线教育热潮已席卷整个教育出版界。
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教育市场,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出版人都在思考,如何将传统教辅图书与互联网在线学习有效融合,即构建一个“书网合一”的平台和环境。下文将探讨如何把二维码和微视频技术进行有效整合,采用O2O模式,构建新型教辅平台,以实现传统教辅图书升级和转型。
“书网合一”的O2O模式设计
O2O模式能够发挥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点。传统纸质教辅为学生提供离线学习模式,而相关的教辅微视频提供了在线学习模式。如何将离线与在线学习内容紧密相关联,其原理是:采用便捷的二维码技术,在纸质教辅中印入二维码,学生用智能手机或Pad设备获得二维码信息,自动访问网上的微视频。这样二维码作为关联纽带将线上和线下的内容和学习有效连接起来。
其中二维条码简称二维码,它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二维空间中存储大量信息,可靠性高,而且可以超高速全方位识读,高效地表示汉字,并且可以表示多种媒体信息。近年来,作为一项成熟的编码技术,二维码在学术界和商业界都获得了成功。二维码被认为是现实世界通往数码世界的环绕数码之门。同时,二维码也广泛应用于图书馆、英语学习、构造户外学习环境、物品和资产管理、电子票务等。将二维码技术引入到纸质教辅书发行体系,利用其作为纸质图书和数字化世界的入口,建立相应的服务平台,研制移动终端数字化学习应用,打造教辅出版发行的生态系统,实现纸质教辅书和数字化教辅资源的无缝对接,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在国外,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以可汗学院与TED教育为代表,引领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教学革命。而国内,在2012年3月1日,由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主办的“微视频应用与运营模式”论坛,通过对微视频产业链相关技术、安全、渠道、监管、市场需求、应用场景、传播形态等的梳理和讨论,结合二次版权利用以及成功传播的微视频案例,讨论微视频的应用及运营和商业模式。教辅资源数字化,将教辅疑难的知识点由教师精讲,通过微视频方式在网上,提供微视频资源服务。
以“华师微视”系统为例,剖析基于O2O模式的“书网合一”教辅学习系统。
“书网合一”系统的构建
系统架构
“华师微视”2.0版“书网合一”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整个二维码视频系统以微视频资源库为内容支撑(包括视频和学科试题),以二维码图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终端载体,学习内容可以在移动学习客户端上呈现,便捷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
图1 “书网合一”系统架构
“书网合一”功能设计
设计通过支持多种媒体呈现、跨平台展示、用户成就分析、社会化分享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微视频、二维码、纸质图书的“书网合一”,满足了当前环境下学生从线下学习到多元化学习的渐变需求。
多种媒体呈现:系统综合了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向用户提供碎片化的学习内容。
跨平台展示:支持适应iOS和Android平台的终端,多媒体内容可自适应终端尺寸。
用户成就分析:记录用户个人成绩、提供在线测评,分析用户学习特征,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社会化分享:系统支持用户可以用新浪微博和QQ账号登录,同时支持对感兴趣的资源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和QQ空间。
资源汇聚:目前“华师微视”已汇聚4300余段教辅微视频,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多个学科,覆盖了小学和中学各个年级。这些微视频资源关联图书43种。
系统应用与数据分析
“华师微视”自运营以来,获得了很好的评价,用户访问次数每日剧增。现针对《解题高手》系列(2013年6月出版,初高中数理化教辅6种,包含微视频884个,共计投放市场12.6万册)在 2013年10月到2014年7月这段时间的运营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访问次数分析
从访问次数来看,884段视频共被访问111772次。其中高中数学被访问次数最多,占比最大,访问次数高达34439次,占比 30.8%;高中物理位居第二,访问次数25350次,占比 22.7%。其他被访问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访问的学科分布情况
从时间维度来看访问次数的分布情况,以“高中数学”为例,2014年1月份访问量最高,因期末复习,用户使用比较频繁。而2013年12月份访问量最低,2014年4月份之前用户每月访问量波动幅度稍大,之后比较平稳,如图3所示。
图3 “高中数学”访问量时间分布图
访问用户数分析
在这段时间内,对访问用户数进行了统计,共计约有7160个用户访问了这些资源。访问量前100名的用户涉及18个省份,还有一个美国IP用户。其中上海用户数最多,27名。广东用户数次之,17名。其次是福建、安徽、四川、江苏、江西。可见,沿海地区用户数相对居多,内陆用户数相对较少。这也反映出作为“书网合一”这种模式,确实跟用户的个人硬件条件是紧密相关的。
“书网合一”O2O模式的未来展望
“华师微视”采用学习分析和大数据理念及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信息进行跟踪记录,对系统中用户记录、教育资源进行分析,并能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基于二维码与微视频融合的“华师微视”来构建“书网合一”O2O模式的新型教辅。它实现了纸质图书与网络资源的有效融合,克服了纸质学习材料资源更新慢、成本高、信息量不足等缺陷,给用户带来了立体式的学习体验,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跨平台无缝服务。同时,它还探索了媒体融合,O2O新的数字出版与数字教育业态模式,有效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并为之提供有效平台和实践案例。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责任;对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高中历史学的进行无疑为学生责任感的加强提供了一个平台,那么高中历史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应该如何实践在历史课中教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呢?
一、对教师来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责任教育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时刻谨记自己的核心追求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作为历史教师的历史使命,这就是把当代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让学生清晰理解史实,产生荣耻之心,以国家的荣誉为荣、以国家所受的侵略为耻,建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借鉴历史、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情境下,成为敢于面对历史,肯于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人,成为对历史、对民族负责的建设型人才,成为主动履行社会主义公民义务的人。
高中生正处在逐渐成熟、逐渐形成个性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他们渴求成熟,渴求走向社会,进而实现自我,面对学生的这一成长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学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在教学中制订合理的历史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等方面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历史知识的选取不仅要适应社会的进程,更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进程进而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了解进行的革命,树立民族自信心,建立爱国主义情怀,了解史实,正确认识各国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国际社会发展形势。通过历史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关系意识,切实实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达到责任教育的目标。
二、对学生而言,要做到对自己、对家庭负责和对民族、对国家负责
1.对自己、对家庭负责
对自己负责,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一个不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怎样对家庭负责,更谈不上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就要努力成为一个精神阳光、人格健全,富有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会做人,比如,尊敬他人,敬畏生命,努力实现自己或他人的人生价值等,可以向《史记》中的司马迁学习,对学生来讲,尤其是高中生,要学好文化知识,抓住机会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绝不可虚度青春。
对家庭负责,就是对自己亲近的家人负责,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以谈对工作负责,进而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以下两点就是对家庭负责的最好体现:学会在生活中寻求乐趣,积极健康地面对生活,在不同的阶段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职,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重视亲情,感受家庭带来的温馨快乐,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尊老爱幼是我国传统美德,自古我国便有思乡怀家的情节,更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以思乡为感的不朽诗篇。
2.对民族、对国家负责
对民族、对国家负责,是社会责任感的最高境界,无论英雄、伟人,还是庸庸碌碌、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可以实现对民族、对国家负责。
一方面,做合格的社会人,对此只需踏踏实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注重自身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努力得到教师的认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虽然只有少部分被记入史册,其实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还是普普通通的人民大众,被记录在册的伟人只是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普通的合格社会人也是创造历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身的能力,主动承担振兴中华的重担。目前作为学生想要为国家奉献,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基础知识,为日后更深入地学习,或为工作做准备,为国家日后的需要储备能量,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
以上是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责任教育的一些看法,从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入手,对教师而言要有使命感,引导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对学生而言,应通过对自己、对家庭负责和对民族、对国家负责来实现社会责任感,积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责任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永秀.一个初中历史教师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3).
[2]冯华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探讨[J].大江周刊:论坛,2012(02).
篇8
关键词 创业教育 人生价值 创业条件 创业环境 创业素质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办学数量、规模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均较前些年有所突破。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大规模的涌入社会,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在探讨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方面,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探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何谓“创业”。在我国,关于“创业”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创业”的释义为“创办事业”。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的理解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综其观点可将“创业”理解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创业”,就是创业者(企业家)运用组织力量,秉承创新理念,坚持独特风格去寻求机遇、整合资源、创造财富、谋求发展,以实现价值追求的过程。广义的“创业”在创业主体上更为宽泛,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也可以是社会上各个行业的人。在创业领域上,广义的“创业”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可以成为创业者发挥的广阔舞台。根据李肖鸣博士的观点,确切的关于“创业”的定义是: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一、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诉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急切需要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技术实用性人才的主力。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企业对高职学生从事于基层工作社会接纳程度的提高,高职类院校一度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使得高职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同时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趋于盲从,一部分专业叠加累计开设,造成毕业学生就业领域狭窄,滞留大量就业劳动力,就业形势陡然严峻。我们从各大新闻媒体上都纷纷听到这样一则消息:“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699万大学毕业生难圆中国梦。”甚至出现数千本科生争一清洁工岗位,硕士生博士生争考城管职位种种罕见就业奇闻。
可见,毕业生是否成为“失业生”,不仅仅关系学生个人的前途,影响家庭的安定幸福,更是社会是否和谐安定的稳定因素,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那么,面对每年递增的高职毕业生,调整就业观念,开拓就业视野,积极合理开展创业教育不失为疏通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教育的新拓展。
2、紧跟世界就业教育的课程步伐。
世界上大约有600多名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利用职业教育开展创业课程,实施以创办中小企业为目标的创业教育。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涵盖着从小学、初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中。据统计,美国有超过500所大学提供创业课程和学位,创业课程成为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项目。英国从中小学开始就开设“青少年商业家”的课程,注重对中小学生创业技能的开发和兴趣培养。英国大学还为18至25岁的在校大学生设计创业项目。在日本,从大学到国家各个层面的创业竞赛方兴未艾,通过把创业竞赛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融入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中,把创业竞赛和课程体系较好地融合起来。
我国创业活动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的创业教育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高校的自主探索时期,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4月至今,创业教育得到教育部重视后开始的试点阶段,这一阶段各试点院校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至2012年8月,教育部颁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规定了创业基础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二、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1、强烈的人生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业形式出现转变,一种由体制内就业向体制外就业转变,另一种由机构化就业向个体化就业转变。在个体化就业中,个体自主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自主创业就是这一特质的集中表征形式。高职学生的个体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的主体意识就是重视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这种主体意识在职业生活中就是创业精神。我们了解到,一部分高职学生抱着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的心态,自己的事业更会有激情,会更投入,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具有创业意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明显的80后、90后个性标签,特立独行天马行空,不愿意拘泥于公司的制度约束,宁可自己辛苦打拼事业,这部分学生也具有创业的潜在意识。
当下,社会对于创业的舆论导向,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财富渴望,个人成就动机十分强烈。脱贫致富,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这部分高职学生的强烈愿望。对于比尔盖茨、张朝阳等财富象征的创业成功典范,则成为这部分学生的偶像追求,财富梦想的追求就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所以这一部分的学生也会产生创业的想法。
2、成熟的创业条件。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想成功创业,则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实现梦想才不是画饼充饥。根据蒂蒙斯的创业模型,创业的因素可分为: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创业的团队要求团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创业机会往往是一个新的需求,或是一个需要被满足的需求;而创业资源则是指新创企业在创造价值过程中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据此分析,一个有意愿创业的高职学生,必须要具备创业的机会、资源。创业的机会,需要他有一双能抓住机会的双手,创业机会的来源多数为这几个方面:模仿他人、意外之事、生活中不协调不方便之处、创新改进、政策变化产业调整、人口变化认知改变、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现。发现机会,则需要学生经过创业教育具备基本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的资源来源于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源:政府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撑、导师指引;家族创业资源和人脉资源共享等。可从以下案例理解成熟创业条件。
案例1:小l原本是某高职院校大一的学生。当年因高考分数原因录取到个人兴趣不浓的专业。入学后,小l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小l来自福建安溪,当地盛产中国名茶“铁观音”,家里也一直有人从事茶叶买卖。小l找家里亲戚、朋友筹借了二十多万元,承包了当地的几亩茶园,购置了几台茶叶生产机器,请了当地的临时工人,开始了自己的茶叶生意。没想到,茶叶丰收的第一年竟然赢利二十多万元,还清了所欠债务。现在,小l的茶叶生意越来越红火,产品不止“铁观音”这一个品种了。小l打算在经营茶叶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这个案例中,小l正是拥有家乡盛产茶叶的渠道优势,有足够的产品来源;又借助家族一向经营茶叶生意的渠道优势,获得家人朋友资金支持,才能够顺利走上创业成功的康庄大道。
3、浓厚的创业环境。
事物的变化发展均由内外因共同起作用,内因虽起主导作用,外因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引导高职学生创业的教育道路上,营造创业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创业意念的因素。可从三个方面来烘托渲染创业环境:
第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程度。现下,是否每个高职均有开设创业课程,创业课程是否作为必修课,普及的力度究竟有多深,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创业的意念。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多数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承担创业课程的老师大多是德育老师。若充实创业课程的师资力量可从三个方面补充:一是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调适指导的本校教师,持有职业生涯指导教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担任比较妥当;二是邀请从事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讲座的法律、税务、工商部门、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专业人士;三是实际富有就业指导经验与创业经历的企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第三类教师的补充比较有难度,面临着资源少、时间紧迫、指导不精细的矛盾。这里随着创业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信息中心中国大学生创业项目办公室正在对创业教育做一项大胆的教学试点改革,将创业教育与在线教育相融合,推出了“慕课”这一网络课程试验。慕课,英文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意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例如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即研发了《创业基础》通识课的“慕课”平台,邀请著名创业课程专家讲授创业知识,制作成碎片式小视频,学生即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学习创业知识,大大解决了创业教育师资难充实的问题。
第二,高职院校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如果整个校园文化中比较推崇创业模式,学生在看到身边同学、往届同学的创业成功事迹后,必然激起创业欲望。烘托校园创业氛围,可利用优秀毕业生资源。如各院系可按专业将各专业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创业成功事迹印发成册在就业招聘季来临之前宣传,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讲座经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等平台大力宣传,潜移默化的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创业的萌芽意愿;再如,可利用学生社团平台,组织好、发动好、宣传好创业竞赛、创业计划比赛等校园活动,使校园就业文化树立创业的标识。
4、自身的创业精神素养。
据一项对近百名创业者进行的个人素质调查显示,个人创业者认为自身各项素质中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在创业基本素质中,创业能力是排第一位的;而据调查显示,创业能力中最重要的几种能力排序分别为:立志创业的独立创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抓住机遇应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竞争能力、承受能力、从这几者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创业成功者,这些能力的取得取决于他具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心理调节和抗压承压素质。而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正是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所以,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也是创业教育的有力补充,二者融为一体。
综上,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大力度开展创业教育确实是探索就业教育的新方向、新途径,个人的创业意愿有来自于个人、学校、社会几者的因素影响,若在教育实践中,从这些影响因素着手,则能够解决高职学生创业顾虑,顺利推进高职创业就业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案例[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万芬.试析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与拓展[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3]胡玉璋.高职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初高中数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