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档案范文
时间:2023-05-05 09:5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档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本文对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以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全科团队工作
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计算机采集、处理和传送居民的健康信息。能实现信息共享,如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患者信息管理、诊疗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通过信息化打造一个综合性应用平台,实现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统合,为卫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重组工作流程;通过流程优化,使工作目标真正变得切实可行;通过信息内容数字化,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实现统计信息自动汇总与分析评价,提高信息利用程度[1]。
全科团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以上门服务和全科门诊相结合;群体管理和个体管理相结合;健康促进和医疗服务相结合,在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健康档案是记录与社区居民健康有关的文件资料,以包括问题为导向的病史记录和健康检查记录,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卡,以及个体、家庭和社区与健康有关和各种记录。在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对居民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家族史包括基本信息、慢性病分类管理、服用药物、干预等情况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信息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系统地、动态地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5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管辖居民24万余人(常住人口近20万、流动人口4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万余人,占总人口数9%;已完成建档14720人,60岁以上老人建档率74%,80岁以上老人1431人,建档率95%(截止到2010年6月底统计)。克区的信息化管理档案工作扎实、深入且亮点多,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熟、健康状况明、重点人群准、分级管理清、控制见效果,已走在全疆前列。
方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一项基础工作,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认可,它对于社区基本健康状况及变化和趋势、居民高危人群的筛选,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妇女)的保健服务等起到重要作用。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工作收集、记录社区居民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于全科医师实施连续、综合、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规划、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 果
纸质查阅不方便,利用效率不高,动态更新困难。实现了档案信息采集存储的电子化,检索更新的网络化,信息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方便了社区疾病监测和病人管理,利于统计分析和应用。
讨 论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实现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途径。减少了翻查等环节、质控方便,另外数据上传、完善质量评价模式,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工作质量。质量是服务效果的具体体现,健康档案合格率也标志着服务质量的提高[2]。
增加社会效益: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克区的信息化管理,明显增加了社会效益,但仍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如何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外部机会,从而探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对于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提高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了科研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详细、可靠、准确的数据资料。团队成员可获取大量信息,包括对居民的全程追踪调查和健康指导实际操作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康复状况,为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科研事业的了发展。
不足之处是需要一个网络平台为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各类辅助设备等,需要有资金的投入,设施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有政府的的投入和支持。各地区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也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化,不能满足当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3,4]。
同时机构也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标准和制度,有关电子档案的保管、使用、保密制度要配套。2009年5月19日,卫生部公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5],这次统一全国范围内健康档案信息化的数据标准,正是为了促进各地医疗、公卫、妇幼等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它标志着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克拉玛依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典型引路,用好健康档案,稳步推进创建步伐,起到典范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在创建社区体制上取得初步的成效。
宗旨是以解决居民健康问题为目的,为居民个人健康保驾护航,同时需要寻求并采用高效的实施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静,王莉珉,节东霞,等.应用计算机系统辅助管理社区高血压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9,9(12):1738.
2 程晓斌.医院医疗质量监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3):47-49.
3 张开金,荆瑞巍,李森,等.居民健康档案软件开发与应用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5):371-372.
篇3
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在2006年开始实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在每一年逐渐完善,对这两年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措施。结果 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健康体检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体检档案的集中管理,促进管理效率提升,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益。
[
关键词 ] 医院;健康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78-02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到医院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各大医院也相继设立了体检中心,同时,这也成医院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体检档案资料的管理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问题,其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体检的质量,而且影响到医院体检中心甚至于医院的形象。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很多医院相继建立了体检中心,但是体检档案管理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近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微机管理已经广泛渗透医院的各项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体检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加强了对所有资料的集中管理,确保患者连续、保密、追踪性检查,从而帮助体检者维护身体状况,为此,在这里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传统的体检资料管理由于没有引进微机平台,在管理时,主要是由各科室打印后,将体检报告送到体检中心,然后进行分类、登记、粘贴、总结、发放,基本上是由手工完成,加上工作量较大,在处理时,极易发生漏检、错检等现象,经过调查发现,医院每天处理的体检报告最多只有40份,效率极低,流程相对复杂、操作过程相对繁琐,若是报告单贴错或者是丢失,就会导致体检资料不能连续检查,比如无法对体检者的阳性体征进行检过,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人闪疾病防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人们保持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这就对体检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充分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加强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发生,以达到良好的健康效果。
1.2研究方法
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在2006年开始实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在每一年逐渐完善,对这两年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措施。
1.3 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下,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了体检软件的应用,工作站的建立、系统网络的布置、工作人员培训、实践操作等以及系统维护,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处理,从而提升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1.3.1 合理选择体检软件在实行体检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数字化体检管理系统,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医院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所有诊断设备和体检设备通过数字化转换接口或者是数据接口有效地连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确保信息的永久调用,避免信息的遗漏和丢失,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②建立全过程电子报告,包括体检者的基本信息资料,一直到体检结果,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全过程控制,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被第三方软件所编辑,做好档案资料的权限控制,同时,坚持谁输入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分检过程、结果的正确性,全面提升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1.3.2 建立医生工作站在完成软件系统的建立后,还要建立医生工作站,一般而言,医生工作站具体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8个环节,如资料登记、资料的检验、资料的放射、B超等功能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医师工作平台等,在具体的应用时,体检者体检完成后,将所有的体检结果全部录入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报告,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最后由总医师进行确认处理,然后上交给个人或者是单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流程的简化,而且操作简便,减少了重检、漏检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了信息准确性,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1.3.3 强化工作人员培训在培训工作中,主要对象为体检中心的医生、信息管理人员以及技诊人员,以体检软件的应用、处理、档案管理以及系统维护为主要内容,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1.3.4 实践应用操作进行体检时,根据输入站的密码和口令进入系统,然后根据选择项目,获取体检人员的流水号和信息,同时,输入体检者的情况,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小结。
1.3.5 加强系统日常维护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维护体检系统,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体检需求,使体检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2.1满意度分析
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分析
注:与2005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管理效益
采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工作效率比传统的工作方式提供一倍,体检结果处理速度提升2倍,且所有体检资料数据均可以保证及时、连续、正确、规范,为体检者进行永久的保存,另外,还可以对体检者以及人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以做好信息的分析、预防、评估和干预。
3讨论
当前很多医院虽然相继建立了体检中心,但是体检档案管理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到医院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各大医院也相继设立了体检中心,同时,这也成医院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体检档案资料的管理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问题,其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体检的质量,而且影响到医院体检中心甚至于医院的形象。近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微机管理已经广泛渗透医院的各项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体检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加强了对所有资料的集中管理,确保患者连续、保密、追踪性检查,从而帮助体检者维护身体状况,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这充分说明了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采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工作效率比传统的工作方式提供一倍,还可以对体检者以及人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结合信息的分析、预防、评估和干预,为预防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医院健康体检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体检档案的集中管理,促进管理效率提升,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益。
[
参考文献]
[1]朱全美.浅议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J].华章,2013,6(11):331.
[2]邹丽萍. 规范化管理健康体检档案促进健康管理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12):100.
[3]许小玲.体检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12):46. [4]黎鹍.信息化时期的医院体检档案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3,7(8):147-148. [5]高海涛.浅析健康体检档案的管理[J].山东档案,2010,2(10):40-41.
篇4
先从重点人群入手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人口比例较多,分布较广,而且他们的健康需求较多。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入手,给他们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从中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感受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的现实意义,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争取到了他们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边服务边建档,大大加快了建档速度,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建档的居民在街坊邻居中进行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到广大居民身上,使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建立。
抓住重点对象
在社区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栋长、楼长、有文化的、有名气的以及退休干部等,这些居民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居民,我们把这些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照顾,通过给这些居民提供各种长期、连续的健康照顾,如老年家访、慢性病家庭管理,给他们免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陪聊等服务,来取信于这些重点对象,在这些居民中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赢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借助于他们在居民中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周围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使他们对健康档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自愿配合我们建档,促进建档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建档范围
通过前期的努力,大部分居民已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了认识,再通过定期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使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把居民建档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给建档居民发放的优惠卡,优先提供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建档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管理,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人生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等因素,社区居民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档案的信息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时与居民、居委会等及时沟通,及时核实,及时更新,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在纸质的档案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规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逐步与医疗保障系统相连接,实现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总之,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健康档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工作人员只有热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健康档案真实的、及时的建立起来,使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治理公路;超载档案;健康
1 概述
健康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是人生的重要财富。本文的论题看似治理公路超限超载档案管理与健康风马牛不相及,实质上公路超限超载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交通事故频发,已经伤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关注治理公路超限超载,支持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做好公路超限超载有关健康问题档案管理对于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上百度搜索“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能够查询到2530万个结果,百度文库提供的资料显示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2011年,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其中营运客货车辆肇事50296起,占23.9%,造成20648人死亡,占33.1%。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27起,造成451人死亡,其中营运客货车肇事的事故23起,造成390人死亡,分别占85.1%和86.5%。另外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伤亡案例中70%以上超限超载,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治理超限超载何等重要。
2 血的教训唤起公众的安全意识
2009年12月5日开工建设,2011年11月6日通车,总投资18.82亿元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全长7133米,其中桥梁部分长6464米,接线道路长669米,设计每小时车流量可达9800辆,桥面宽度41.5米,双向8车道,主桥跨度427米,2012年8月24日,距阳明滩大桥南端3.5公里的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分离式匝道垮塌,坍塌大梁长为130米左右,属于整体垮塌。致使4辆大货车坠桥,侧翻的部分大货车驾驶室已完全被砸扁,带血迹的方向盘等物飞出落地,事故当日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3 建立健全超限超载造成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的危害档案
对于治理超限超载档案管理问题过去人们关注的只是车辆超限超载档案管理,很少有人注意积累超限超载造成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的危害档案,因此有必要呼吁建立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中,建立并妥善保存由于超限超载造成交通事故人体伤害档案,通过档案积累掌握超限超载的危害,对于加强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治理超限超载档案管理工作是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治理超载超限档案管理不仅反映交通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过去和现在情况,还要对由于超限超载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体伤害和财产损失情况建立必要的档案,这对于道路交通主管部门掌握超限超载车辆必要的信息,对于加强治理超限超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从事运输业的人,受利益驱动,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正是因为这些交通安全意识浅薄、受利益诱惑的运输者,才导致了运输业畸形发展,造成国家规费大量流失,影响了公路建设的筹措给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超限超载现象尤其是到了节假人客流高峰期,每辆客车都是挤得满满的。几乎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有时一些个体户客车的售票员已售票员之间发生枪客现像,凡一看到手提行旅包、站在车站旁边候车的乘客。他们都会争相地冲过去拉客,把乘客的行旅包“夺走”,然后迅速地般上车去。忘有限的车厢里塞人。有的司机为了能够多跑几趟,他们拼命的把油门一踩到底,把车开的飞快。专家分析认为,车辆超长超宽会使得重心偏离中线,转弯容易造成翻车;车辆超高会使行车稳定性降低;车辆超载,会增加车轴与轮胎的负担,影响车辆制动,容易造成汽车刹车失灵;由于车辆超负荷运行,增加了驾驶人的心理负担,加大了驾车操作难度,容易酿成车辆爆胎等事故。
任由超限超载问题不断蔓延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超限运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就会导致车辆的制动和操作等安全性能迅速下降,表现为为轮胎变形爆胎,刹车失灵,转向器轻飘抖动,钢板弹簧折断,半轴断裂等等。一起起重大的交通事故给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教训。交通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维护交通安全不仅仅是从事运输业的事,而且是每个交通参与者的责任,只有我们积极参与维护交通安全的活动中去,才能营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健康愿望。
4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注重健康,注重养生之道,注重锻炼身体。很少有人关注身边经常发生的超限超载车辆,很少有人注重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引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体损害案件,更是很少有人注意积累因为车辆超限超载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案件的档案管理。充其量也就是医疗机构建立的伤者治疗病例,而这种病例往往也是锁进档案柜永远难见天日。对于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重视,要不断总结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经验,总结血的教训,引起人民群众对治理超限超载重要性的认识,人人关心超限超载治理,让超限超载车辆无法隐身,无法逃逸,让我们国家的公路更畅通,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保障而努力。
篇6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及内容
心理健康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咨询记录、心理测验结果等材料的集中保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每一位学生在心理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其涵义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心理档案,就类型讲属于专门档案,它是在一定的基本单位即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专门负责下建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辅导员保管整理,保存应严格、规范,并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若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能会失去科学性和实用性。第二、心理档案是由各种材料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只有日后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及科研活动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第三,心理档案市学生心理特点变化历程的真实记录,从适应准备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到趋于成熟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心里矛盾及冲突,任何人不能依自己的观点和需要去增加或删改它,应保持它的原始性,以免使心理档案失真。
学校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生的个人简要情况(出生年月、民族、身体健康状况、疾病史等)
2.家庭成员情况(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学历、经济情况、疾病史等)
3.个人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交际能力、自信心、同情心、独立意识、师生及同伴关系等);
4.心理测验的日期、类型、结果及分析(如智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职业测验、考试测验等);
5.心理咨询记录(次数、主诉及症状、病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
6.心理健康的阶段性记录及评价(入学、毕业、及每一次的记录);
7.其他材料(转介服务、会诊意见、家长、任课教师及同学的意见等)。
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功能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既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依据,又是学生接受心理辅导的原始记录,它将为我们进行心理科学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功能:
1.预防功能。一般心理咨询员与学生没有经常接触的机会,班主任老师对有攻击性、焦虑、自卑心理学生的问题也不易及时觉察,而心理档案的建立则可通过定期的专业化的心理测验,及时发现患有神经症、人格障碍、适应障碍的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训练、角色转换、合理宣泄、体育及文艺活动,尽快使学生恢复常态,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心理档案的预防功能突出表现在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上。
2.参照功能。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生中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心理辅导人员在进行个别辅导的同时,若能先研究其心理档案,就能对症下药,使辅导更有针对性、连贯性,提高咨询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咨询辅导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疑难和障碍等。辅导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往往会请教同行,如果有必要则请专家会诊。若能参照学生的心理档案,使未接触过学生的专家了解基本情况,就可制定出帮助学生的最佳方案。所以心理档案的参照功能表现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准确诊断上。
3.自我教育功能。学生的心理档案时期心理健康成长的历史记载,学生通过查阅自己的心理档案,不仅可以分析自己的过去,客观地评价和悦纳自己,而且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纷繁的环境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学生心理档案的自我教育功能就是在于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做到扬长避短,为今后取得事业的成功做好准备。
4.推荐功能。学生的心理档案是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它记载着学生的人际关系、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生活习惯、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学生内在的心理素质。这些经过专家鉴定的材料,在学生升学或选择职业时,就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推荐的有力证据。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心理档案(在自愿的前提下),使其人尽其才,避免学生才能被埋没、被压抑和被浪费,使其个人潜力得以很好的发挥。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校咨询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就应大力宣传和普及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优化心理咨询大环境,使全体学生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力争校领导及教职工都了解、配合、支持、参与心理咨询及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作,应在专家的指导下,由心理咨询员负责收集整理有关学生心理方面的资料。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保密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有责任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予以保密。在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为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服务。除心理辅导员外,其他人须经本人同意方可查阅。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修养和品德修养,坚守档案秘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要求,维系师生双方的信赖关系,并将此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2.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收集学生档案资料过程中,辅导人员要有整体观念,既要重视心理活动诸要素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因素、生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具体操作中,既要考虑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总体特点,又要兼顾性别、专业等局部特点。通过全面的分析综合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健康问题,为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专家,提供干预和研究的科学依据。
3.发展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档案资料分析整理过程中,辅导人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要在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做动态考察,而且在问题的解决和结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这一原则对心理辅导人员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发展条件做准确的估计,记录其已有的发展结果;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有恰如其分的把握,并揭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4.公正客观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生心理档案的材料首先要真实客观,咨询记录要详细认真,咨询员不能将自己的主观臆测加入记录。同时,慎用各种心理测量表,对测验结果的评价一定要游专业技术人员来解释,不要轻易施测和下各种结论,以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公正性。
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必须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计划管理、目标管理,切实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首先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承担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任务。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机构应由校长直接领导,使之与学校的教务处、学生处并列,发挥其独特的心理服务功能。辅导人员应具备通情达理、真诚坦率、态度积极、善于理解等品质和条件并受过专业训练。
篇7
关键词:健康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89-01
健康档案是指与个体健康有关的更广义的信息资料,它涵盖了居民基础健康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通过建立、管理和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掌握辖区内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能够进行高危人群筛选,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和健康康复等服务,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达标验收中,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要求很高。如建档率>90%,对育龄妇女、儿童、65岁以上的老人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等进行系统化档案管理。现结合我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有些居民健康档案的数量虽然按期完成,但不能保证质量;部分档案仅局限于记录社区居民与健康相关的基础数据。这些档案无法与居民个人、家庭成员健康变化相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缺乏指导意义;也有的符合要求的健康档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连续利用而成了“死”档案。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1.1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人不足,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如政府投入少,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靠自己的创收来获得经费补助;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政府投入,完全靠自收自支,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无法抽出人力、物力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社区医护人员对健康档案的重视不够,现在社区中的医护人员大多以前从事过临床工作,他们的思想仍停留在门诊或常规慢性病患者的访视上,并没有将健康档案当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备工具。由于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自信心;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服务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这些医务人员对健康档案的利用、回访和更新,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影响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质量。导致花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的健康档案,由于得不到定时更新,成为了“死档”。
1.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制约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效率。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主体是社区医护人员,如果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低,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指导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往往导致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排斥的现象。杨瑶等170名大于18岁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健康管理的医务人员学历和技术职务较低,73.5%的居民不接受社区医师,60.6%的居民首选就诊于三级综合医院.仅有35.3%的居民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可见,没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社区卫生服务将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能力得到全面升华。
1.4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居所易变。社区居民在年龄、民族、性别、知识层面、等方面差异较大。老年人语言表达、听力、视力有所减退,不同的民族语言都影响居民与社区服务人员的交流;女同志对社区诊疗技术有偏见,只信任大医院;一些重点疾病患者,隐瞒病史难以沟通;低层次居民对建档作用不理解,高层次居民大多有公费医疗认为没必要在社区建档。而且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年轻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租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最后居民担心某些个人信息外泄,大多采取回避的方法,或者是避重就轻,隐瞒病史,使得居民健康档案的推行严重受阻。
2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投人,完善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将难以长期开展下去[3]。社区卫生服务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4]。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投入,增加社区居民预防保健经费,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必须完善补偿机制,实行居民健康档案有偿管理,从而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保质保量的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①鼓励、支持社区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全科医学培训,转变医护人员的观念。②利用医疗系统优势组织社区医护人员轮流到急症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外科皮肤科、小儿科、心电图室等部门进修学习;③组织有关专家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指导,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力,为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
2.3完善健全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可制定一系列有关健康档案的法律法规,完善档案收集整理、资料归档、保密、统计、借阅登记、鉴定销毁和开发利用等管理制度。确保在不泄漏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隐私的前提下,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动态和科学的管理;积极将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于居民健康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做到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适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居民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自己最新的健康状况。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
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康和建档意识。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结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肝炎日、预防接种宣传周、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认识程度;要通过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宣传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引导居民了解、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
[2]沈培林.社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社区医学,2011,20(11):20-22
[3]程建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24):18-20
篇8
关键词:心理档案;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63-02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下简称心理档案)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及教师从事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形式的文件材料。心理档案既是学校心理工作方针、政策的写照,是心理健康活动和心理问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了解心理教育内容、考查心理教育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心理咨询质量,促进心理工作者交流的信息源[1-5]。目前,为了配合心理工作重心下移至二级学院的新形势,作为学校层面的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考验,如何与院系档案工作保持一致发展步伐,做好心理档案管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急需思索的问题。笔者通过档案学资料的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对当前高校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高校心理档案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的心理档案记录了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保障高校心理工作的文件和资料,客观地反映了心理健康工作在高校的推进过程,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如何开展起着纲领性作用。如: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5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的出台有效推进了高校心理健康基本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工作进度。
高校的心理档案记录了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全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真实地反映了活动过程,如:学校心理活动的通知和方案;以院系为主体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原始教案,负责人的签字和批示等。另外,档案中也记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场资料、活动效果、活动时间,地点等内容,为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提供了数据资料[6]。心理档案也是高校心理工作改革、心理健康课程研究的重要依据,更是心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心理工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心理档案正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源,成为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心理档案既是前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终点,又是后续工作的起点,它产生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而对于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7-9]。
二、高校心理档案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心理档案的管理与建设与其他学科的档案管理系统相同,是一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在档案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下述原则[10]:
1.层次分明原则。在建立心理档案时,要有明确合理的层次,各层级之间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目标进行幅度和层次的划分,便于档案整体的协调和控制。
2.发展原则。各项工作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要求,如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就需要从发展的原则出发,从手段、方法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心理档案的管理。
3.适应原则。由于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心理档案作为一种资源,也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无论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够准确、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为其他工作服务。
三、高校心理档案的内容与分类
高校心理档案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学校心理工作者角度来看,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校出台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是学校心理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2.各次活动的主题、方案、要求,活动内容简介,这些材料真实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代性。
3.院系开展主题活动的计划、总结、典型材料、心理主题班会记录等材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落实的重要途径。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系列资料,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等文件材料。这些材料真实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水平,对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5.师资培养计划、总结、典型材料、教师任课和完成咨询工作任务的调查报告、进修计划和参与心理督导的材料,也应作为心理档案的支撑材料,其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情况。
从为学生提供的优质心理服务方面看,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1.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制度、咨询制度、值班情况,这些是对心理咨询进行规范管理不可或缺的材料,是做出有效心理咨询的保障。
2.新生入学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普查的原始分数、报表分析、约谈记录,这些材料反映着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也能有效筛查出需要心理干预的问题学生。
3.学生心理咨询预约登记、包括学生的姓名、男女等人口学资料;家庭状况、城乡等社会学资料以及学生专业、成绩等学籍材料。这些材料是鉴定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助资料,有助于全方位了解学生。
4.学生心理咨询过程记录,包括学生的身心状态评估、学生主诉心理问题时所用的语言、咨询师的处理措施,这些材料反映着高校心理咨询个案的真实情况。
5.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后的反思与心得记录情况,包括对个案咨询的分析和总结,咨询效果的评估和跟踪记录,这些材料是对个案咨询效果维持和保障的必要措施。
总之,心理档案是在心理咨询管理、积极心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管理教育”、“优质服务”两个方面材料的有机结合,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个部门的材料,应从上述“管理教育”、“优质服务”两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各方面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
四、高校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宗旨
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要遵循心理档案的形成规律,另一方面,实施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最终的目标仍然是服务于学生工作。因此,高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必须紧遵循服务宗旨,具体体现在五方面。
首先,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心理档案中获得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及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如学生心理普查的基本数据、学生资料登记卡等,这些资料本身就是教师了解咨询效果、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心理档案服务于咨询和教育活动,就是要把这些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及时地传送给教师,及时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之中。
其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科学的决策是“收集信息、制订方案、决策、反馈、再决策”多次重复的过程,心理档案的作用也体现在决策的全过程中。决策之初,心理档案必须能够为领导及智囊机构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决策形成后,决策本身就是心理档案的重要内容。决策实施后,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效果,应及时地反馈至领导与智囊机构,以便进行再决策。因而说,心理档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的“神经系统”[10,11]。
第三,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是学校形成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秩序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服务信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档案正是记录这些活动和服务信息的载体。完善的心理档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一方面是对过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败得失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则是开创性地提出新的思路。而新思路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充分汲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心理档案的功能就是为研究者提供这种历史的经验。
最后,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评价过程。在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评估中,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本身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在内部评估中,也需要实事求是地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入手,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心理档案在上述各方面工作中尽管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均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评价学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优劣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即是否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培.心理档案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4,(02):73-74.
[2]李燕.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具体问题的初步探讨[J].四川档案,2010,(02):48-49.
[3]吕方丽.浅谈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J].黑龙江档案,2013,(05):63.
[4]李一男.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工作研究[J].兰台世界,2013,(12):96-97.
[5]孟玲.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提升[J].兰台世界,2013(05):66-67.
[6]房文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4,(05):45-46.
[7]解学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的理念[J].兰台世界,2013,(12):81-82.
[8]王梓林.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72-73.
[9]张立新,刘燕.浅析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75-177.
篇9
【关键词】健康档案;社区居民;管理方式;信息化
健康档案能够客观记录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体现着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居民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医时,医生也可以根据健康档案,了解居民既往病史或者疾病爆发高危因素,更为科学地为居民进行诊治。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医疗服务体系,提升疾病预防的有效性。
一、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社区居民众多,受到居民素质、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首先,社区居民的流动性较大,收集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较为困难。其次,社区居民对于健康档案存在一定的误解,不愿意配合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种问题:
(一)居民自身管理健康档案的意识有待提升。近年来,虽然居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对于健康档案仍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档案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导致出现居民健康档案不完整的问题,同时,部分年老的居民没有树立健康管理意识,认为疾病没有发作时就是身体健康,等到疾病真正发作时,又为时晚矣。此外,对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大多数居民持怀疑态度,甚至部分居民觉得这是变相的挣钱手段,通常不配合社区医疗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难度。
(二)居民健康档案质量有待提升。居民健康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直接决定着档案的价值,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质量问题:一是重点居民的健康档案不完整,虽然大多数居民的基本情况信息是真实的,但部分慢性疾病居民的健康档案缺乏基本的病情进展记载,如血压值记录不准确等。二是居民联系方式不准确,部分居民不愿意为社区提供联系方式,增加了社区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加强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途径
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需要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转变对健康档案的态度,不断引进先进健康档案管理理念与方式,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
(一)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是科学管理档案的重要途径,首先,健康档案应包括居民的历史门诊病历、体检报告,工作人员应在全面收集居民健康档案的前提下,按照对应的分类方式,通过电脑录入、复制、扫描等方式,将档案分类存放。其次,汇总居民健康档案后进行比对,动态了解居民整体身体素质与高发疾病,结合社区居民的体检报告,找出高危发病因素,为居民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后,可以为居民建立电子形式的健康档案,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就可以直接使用健康档案,确保疾病诊断的真实性,降低疾病诊断的困难度。
(二)完善健康档案管理机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主要为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健康档案管理机制,一是根据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现状,整合医疗资源,为每一位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做好备份工作,并科学保存档案文件。二是创建居民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制度划分管理过程的责任,将收集、存档、管理档案的责任明确到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个人,保障健康档案能够及时被利用。同时当社区居民就诊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新档案,防止档案的缺失。
(三)智能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价值。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健康n案管理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形式相比,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更为突出。首先,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存储量大,能够更好地保障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医疗人员也可以更加快捷地调取资料,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其次,信息检索更加方便,通过表格等方式存储档案,医疗人员可借助电脑的搜索功能,迅速找到患者基本信息,进而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最后,通过网络智能管理平台,医疗人员可实时查阅患者信息,打破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医疗机构也可借助健康档案疾病预防信息,及时防范传染性疾病,为居民创建更好的生活环境。
(四)保护居民健康档案隐私,赢取居民整体信任。部分居民不信任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因为其基本信息或者疾病信息被泄露,甚至还存在谈论居民疾病的情况,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应加强档案的保密性。患者的治病信息、保健信息都应具备保密性,在没有得到患者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将信息透露给其他人。工作人员应将保密性原则贯彻在管理环节中,更好地赢取居民信任,保障医疗机构的权威性,进而提升健康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帮助居民预防疾病,应合理加大对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工作人员应通过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等途径,保障健康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价值性,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应重视保护居民的隐私,树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权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洪忻,王琛琛,秦真真等.基于本土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南京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10(3):177-182.
[2]张洁,项莹.杭州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障碍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4):311-314.
篇10
【关键词】档案管理 社区卫生 健康档案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13-02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开展,健康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在社区工作中显得更加重要,健康档案是记录与居民健康有关的系统性资料,记录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及接受服务的总和[1],社区档案的建立为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便患者就医。本文截杀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2009年7月~2010年12月200名建立健康档案居民作为研究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180名未建立健康档案居民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47.5±6.7岁;对照组男性115例,女性65例,年龄在13~75岁之间,平均48.2±6.8岁,两组居民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两组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防治的知晓率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疾病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社区服务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社区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收集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删选高危人群,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管理[2],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打下基础。健康档案可以为对居民进行慢性疾病的筛查、管理,开展肿瘤早期发现筛查提供最详尽的资料。健康档案的内容覆盖面较广,信息采集量大,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家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反应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情况、病史的采集及健康体检记录,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重点疾病登记情况与管理材料,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材料等[3]。通过健康档案可以使社区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对慢性疾病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指导,让患者能再社区内接受健康指导,避免了去大医院就诊的繁琐程序[4]。同时居民在就诊时,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健康信息做到一目了然,能准确、全面的提出治疗方案,避免了重复用药、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患者减轻看病负担作出了努力。在制定健康档案的同时为义务人员配备绩效卡,记录每天的工作量,这种分配制度,强化量化指标[5],促使医生的观念发生很大改变,社区医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其建立的最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达到提高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定期给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讲座,让患者能参与到自我保健的意识中来。有研究治疗表明,建立健康档案后居民从饮食控制、用药指导、自我监护、定期检查等方面较前均有较大的提高.
3.2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为了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化及合理性,要加强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建立居民档案必须遵循逐步完善的原则,在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过程中要以健康问题为向导,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并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建立健康档案室,资料收集应据别前瞻性和目的性,及时发现勤在的健康因素,并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层次进行分析总结。真实性是健康档案的基本属性,只有真实的材料才具有利用价值,居民档案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脱离这一点,居民档案毫无价值,同时在应用档案时要注意保密原则,尊重患者的隐私,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建立档案的医生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根据居民家庭及个人的情况,为健康居民和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准备一些毫无意义的数字和文字材料。
对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能使居民增加对慢性疾病的认识,为医生的诊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潘雪凤,刘定一.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9,8(15):1293―1294.
[2]刘小平,刘华,秦天刚,等.北京市大兴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8,8(23):1993―1994.
[3]李莉,徐哲峰.建立和使用健康档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4(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