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2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签订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同签订管理

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 外贸企业 合同签订

1.企业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1.1合同成立的风险

合同成立,即订约双方但是人针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达成一致。订立合同指双方达成协议,表明了各方意思并一致。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方式为要约、承诺。在当事人协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要一方先做出意思表示,另一方予以符合,前者即为要约,后者即为承诺。因此,在法律角度上来讲,合同订立时的程序分为要约和承诺,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达,要约既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

另外,根据《合同法》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来订立的合同,如果要约人制定了特定的系统来接受数据电文,受要约人的承诺的数据电文进入特定系统的时间便为到达时间,如果没有指定特定系统工程的,那么就将数据电文进入要约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当做达到时间。

1.2 合同生效的风险

在合同签订后,无论何时都可以要求对方履行义务,无论何时都可以向对象履行义务,决定与合同是否生效,合同成立表明合同当事人对于合同的内容进行一致认可,合同生效即合同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开始对各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一般情况下,依法成立的合同,要自成立之时开始生效,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和等级等各项手续生效的,要按照规定来办理各项手续。

1.3 合同形式的风险

在外在表现形式的角度上讲,合同能够分为要式合同和非要式合同。一般来说,要式合同要求当事人一定要采取一定的形式订立之后才能够生效,例如书面的文字、传真等,而口头合同中当事人要以语言来作为意思的表达,有许多合同法律都要求采取书面的形式,例如房屋买卖和抵押等。

如果法律规定必须要采用书面的形式,那么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的话,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同样具有法律效应。一般来讲,采用口头合同的原因主要为:便捷省事、特殊的信用关系、没有订立合同的习惯、有其他能够证明交易关系的存在等。

2.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2.1 合同签订前的措施

合同签订前采取的措施即事先防范,事先防范建立在法律风险防控的基础之上。在合同签订之前需做的工作主要为审查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能力、信誉等。具体为以下几方面:1.合同主体一定要是依据合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合同当事人。2.通过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和资信的审查能够了解当事人是否具备履约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金情况、货源情况、技术情况、能力情况、债权债务情况以及商业信誉等。3.一般情况下,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的合同,普遍具有公平、公开的特征,并且能够适当的降低成本。

2.2 过程管理中的措施

2.2.1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企业出现法律风险的根源表示内部管理制度的漏洞和不完善,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够在实质上防范法律风险。在企业进行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顾问以及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度规范来制约各级管理行为,使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标准,另外还要克服“人治”的观念,避免管理行为中出现随意管理的现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新的合同管理制度,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实际,充实完善新内容,促进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

2.2.2 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

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控制,不仅需要有制度进行保障,更要有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配合,因此要不断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提升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组织一些法律培训和学习活动,促进依法治企的实现,从而达到控制法律风险的目标。

2.2.3 落实合同管理基础工作

要加强对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如果连基础工作都做不好,那么精细管理便无法实现。因此,要与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进行结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能规范的、标准的。另外,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基础工作的检查活动,来促进企业职工落实基础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基础工作水平。

2.3 合同签订后的管理措施

企业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市场情况,风险往往不期而至,让企业措手不及,因此要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合同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对一些潜在风险进行全程的监控,如果发现情况和监控偏离的话,那么要立即启动风险处置预案。首先,要建立健全证据预警机制,证据预警机制机在无收发货记录或是合同收发记录存在瑕疵,有可能会造成合同效力和履行等负面影响的时候,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人员要及时提出,并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法来进行补救。其次,建立健全时效预警机制,针对一些距离最后付款较长时间未达成书面还款协议的合同,要及时向业务人员提出催收等。再次,建立健全质量预警机制,要经常性的提醒业务人员在约定检验期内,对货物的质量进行检查检验,并对相关书面证据进行保留。最后,建立健全偿债预警,如果发现有逾期贷款或是负债方有合并、破产、改制等行为,会影响到合同履行时,企业要形式自身不安抗辩权和代位权等寻求司法救济,利用法律保护自身,从而达到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3.结论

本文通过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研究,针对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为外贸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参考,并为合同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敲响警钟,要全面的、科学的、深入的进行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研究,才能够保证风险在控制范围内,并能够及时的、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雅玲.浅析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4(82):60

[2]陈雅玲.浅析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4(82):62

篇2

关键词:施工合同;签订;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construction strictly binding on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all activities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pection under. In this paper, the signing of the con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sues are discussed.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tract; sign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施工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施工企业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也正是按照其与建设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来确定划分的,其内、外合同的关系不但一脉相承而且标的、权责也高度一致。也就是说,所有内部承包的具体内容,就是企业对外承包合同所含各项指标的分解与落实。这就使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从形式、内容和管理范围都不同于其他企业,而是一个格局完整的、自成系统的管理方式。

一、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同内容的严谨性和合法性

1)确保合同措辞的严谨性。目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普遍采用建设部与国家工商局共同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也有使用业主与承揽方协商起草的其它合同文件。建设部与国家工商局共同制定的示范文本,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和理解通用条款十分重要,如果使用由业主起草的合同文本,则更应该仔细研究,对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含义要达成共识,避免在理解合同条款时产生多义性和随意性。

2)确保签订合同的合法性。签订合同的内容要合法,内容的合法性具体表现在工程合同的各项条款中。合同的主要条款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反映了当事人对合同的要求,工程合同价款中,履行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关系到有关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各项条款,在订立合同时应考虑全面、细致,避免出现责任不清。

2.审查发包人和分包人的资质等级及履约能力和信用

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对发包人和分包人主体资格的审查是签约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我国法律规定,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房产开发的企业或从事工程监理、建筑施工的企业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承包人承包的项目应当是依法批准的合法项目。违反这些规定,将因项目不合法而导致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因此,在订立合同时,应先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否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和等级证书,审查建设单位签约代表人的资格,审查工程项目的合法性以及发包方的履约能力和信用情况。在现实工程中对分包方的审查相对审查发包方更为重要,施工单位与分包单位的法律纠纷在工程中最为普遍也最为棘手,如何防止各分包单位的违约对施工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二、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1.明确规定发包方、总包方和分包各方的责任和关系

尽管发包方与总包方与分包方之间订有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法律对发包方、总包方及分包方各自的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有原则性规定,但实践中仍然常常发生分包方不接受发包方监督和发包方直接向分包方拨款造成总包方难以管理的现象,作为总承包施工企业,不仅要与业主签订总承包合同,同时也要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因此,不仅在总包合同中应当将各方责任和关系具体化,在分包合同中也应将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具体化,便于操作和管理,避免或减少纠纷。

2.规范监理工程师及双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及其它工作人员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发包方、承包方、监理等方参与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工作人员较多,但往往职责和权限不明确或不为对方所知,由此造成双方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合同应明确列出各方派出的管理人员名单,明确其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特别应将具有项目变更、签证、价格确认等权利的人员、签认范围、程序、生效条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防止其他人员随意签字,给各方造成损失。

3.量化合同中关于不可抗力的相关约定

施工合同《通用条款》对不可抗力发生后当事人责任、义务、费用等如何划分均作了详细规定,但发包人和承包人都不能认为不可抗力的内容只是这些。对此,在合同实践中很多合同的《专用条款》一栏都无约定内容。《通用条款》未明确,实践中双方难以形成共识,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雨、雪、洪、震等自然灾害程度应予以量化。如几级以上的大风、几级以上的地震、持续多少天达到多少毫米的降水量、降雪量等等,才可能认定为不可抗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4.详细规定工程进度拨付款和竣工结算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合同对工程结算一般只限于对工程进度按月拨付款或按工程进度拨付款的规定,而对如何申请拨款、如何审核确认拨款数额以及双方对进度款额认识不一致时如何处理等等问题往往缺少详细的合同规定,这样很容易引起双方的争议,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一般合同中对竣工结算程序的规定也较粗,不明确,不利操作。因此,施工合同中应特别注重对拨款和结算程序的约定,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确保工程进度。

5.运用担保制度降低风险系数

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可以运用法律资源中的担保制度,来防范或减少合同条款所带来的风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常都是业主要求施工单位向其出具履约担保,而业主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却较少。因此,从减少纠纷和降低风险出发,施工企业在向业主提供履约担保的同时,也要求业主向施工企业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三、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1.加强工程投标阶段的管理

企业应加强工程投标管理,首先熟悉招标文件,图纸及有关的规范,考虑自己的技术实力能否达到业主的要求,以及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的成本能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做到量力而行,对工程现场必须进行详细考察,熟悉现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工地施工条件以及周边的居民情况和当地市场的材料价格、机械台班价格及市场的供应量,必须深入的研究这些因素,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编制技术投标书时,要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实力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并善于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科学、高效、节约的要求。

2.做好工程施工合同分析

所谓合同分析是从合同执行的角度去分析、补充和解释合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将合同目标和合同规定落实到合同实施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时间上,用以指导具体工作,使合同能符合日常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工程按合同要求实施,为合同执行和控制确定依据。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承包人和业主签订的合同内容中存在:合同条文采用法律用语,往往不够直观明了,不容易理解;合同各方的责任关系。如工期、质量,费用等逻辑关系极为复杂;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等。只有通过施工合同分析,就合同条文达成一致理解,找出合同中的漏洞。解释有争议的内容,分析合同风险,制定风险对策,把合同任务层层分解,然后落实到具体部门、施工队、人员身上,便于实施和检查。

3.做好工程施工合同交底工作

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分析后应进行“合同交底”。即通过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各施工分部学习合同条文和合同总体的分析结果。通过技术交底将工程项目和任务分解,明确其质量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工作,将安全、成本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施工分部及个人;严格制定进度目标,明确完不成任务的影响和法律后果;明确施工合同有关各方(如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合同交底工作使大家充分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规定、管理程序,了解合同双方的合同责任和工作范围,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等,使大家都树立全局观念,使各项工作协调一致。避免施工中违约行为。

4.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未来生存能力。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养护;评定;管理系统;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适应高品质公路,尤其是联网收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要求,公路机自系统应运而生。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支撑系统,其工作的特点是分布地域广,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并且绝大部分系统设备都是全天候工作。只有加强机电养护和评定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一、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特点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分布于高速公路全线,贯穿于高速公路管理的各个环节,是高速公路路上信息跟踪、反馈和的主要手段,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的管理将越来越离不开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支撑。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

1、技术集成程度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综合了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闭路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交通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等多门学科,是一项技术高度密集的系统工程。

2、涉及面大。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管理和养护涉及很多其他行业的管理部门。譬如,电力、电信、消防、环保、环卫、供水、防雷等部门,对于与其行业管理有关的问题,它们都会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管理和养护提出各种要求,并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3、设备分布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分布于高速公路沿线及各个收费站、各级管理中心、各个隧道和大桥,点多线长面广。

4、技术更新快。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各种设施的更新换代很快,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和养护工作要跟上时展的速度,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装备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交通。

5、设备故障率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大都分布于开放的环境下,有的甚至在户外,尘土、水气、振动、撞击等对系统的设备造成极大的损害,而构成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设备都比较精密,让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全天候连续不停地运行,必然导致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故障率较高,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较其他正常使用环境下的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为短。

二、高速公路机电养护和评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公路规模逐渐扩大,公路运营企业对机电设备的养护和评定工作越来越重视。一方面,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着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通讯和稽查工作;另一方面,如果设备的管理水平提不高,不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增加养护和评定费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养护和评定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高速公路机电养护和评定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如下:

1、机电养护和评定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公路运输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近年来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然而,要维持和保持一个良好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保证其可靠有效的运营,公路机电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对机电系统设施的养护和评定是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必要手段。

2、高速公路机电养护和评定工作是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的关键。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可以简单的分为通信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三大类,虽然机电系统不如土建工程的初期投人成本高,但是机电设备系统组成复杂、技术含量高,并大量使用精密 电子 元器件,成本较高,使用寿命有限。此外,高速公路建设地理环境差异性很大,设备运行状况受自然环境和人为维护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养护和评定的问题

1、管理手段落后。为了适应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当前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发展正呈现出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的趋势,这在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同时,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在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使得系统无法实现,严重时甚至可能使得整个系统崩溃。实际工作中,很多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管理手段滞后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所建设机电系统的作用,甚至还可能造成日常管理业务的混乱。

2、缺乏机电系统养护评定标准。高速公路对路面的养护通常都有一套成熟、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但对于机电系统的维护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这就导致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质量评价方面缺乏依据,一旦出现事故,就很难找到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从而造成事故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此外,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质量缺乏评价依据还可能影响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长时间努力工作的成绩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认可,就可能挫伤其工作热情。

3、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专业维护人员的匮乏是很多机电系统故障产生和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主要原因。很多维护水平较低的路段由于没有配备维护人员或者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硬,就可能造成本路段设备的早期故障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故障发生后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就进行处理。

四、改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养护和评定管理的措施

1、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管。监理工作是工程的生命线,为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建成后能满足营运的需要,发挥最大的投资效果,必须严格执行监理制度,使其不致于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起到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支付控制的作用,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给以后的管理和养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和养护队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和养护的关键是人才, 只有组建起适合该路段特点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和养护队伍,才能保障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从而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然而,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有关工作起步较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因此组建一支高效的管理和养护队伍,加强培训工作是做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和养护任务的关键。

3、建立完善的机电系统养护和评定标准。根据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需求,建立完善的机电维护评价标准和养护评价管理系统,从而将对机电系统的维护评价工作进行量化,做到切实、完整、合理、科学。这还利于对维护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科学评价,使得维护人员能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维护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五、结束语

由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几乎是采用了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产品,所以容易造成对机电系统养护和评定管理问题重视不够的现象,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因此,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研究创新,在考虑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实际应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养护和评定管理改进措施来提高机电系统的可靠性,从而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 高霞,周斯亮.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对策[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0,(9):28-29.

篇4

第一条  为维护城镇房屋管理的正常秩序,防止和正确处理拆迁抢占房屋纠纷,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凡本市范围内拆迁安置中的房屋纠纷和拆迁抢占居住、非居住房屋案件的处理,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拆迁抢占房屋,系指拆迁安置中未经办理房屋租赁手续而擅自搬入各类房屋的违法行为。

第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抢占各类房屋。对抢占者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  市房产管理局主管拆迁抢占房屋案件的调解、仲裁工作;区(县)房产管理机关负责辖区内拆迁抢占房屋案件的调解、仲裁工作;跨区的拆迁抢占房屋案件,由被抢占房屋所在区的房产管理机关负责审理。

第六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房产经营部门,在各自管理房屋期间为看管房屋的责任单位。

第七条  城镇房屋拆迁安置必须按照本市拆迁安置标准执行,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依法签订的安置协议受法律保护。违反拆迁安置标准的协议应重新签订。

第二章  管理

第八条  拆迁安置的复建房必须按本市拆迁安置标准设计,其单体平面图纸必须报市(县)房产管理机关审核。经核准的图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应按有关程序重新申报核准。经核准的复建房图纸可作为房屋纠纷调解、仲裁的依据。

第九条  投资单位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标准和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经其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可以建造一部分略高于复建房标准的住房。

第十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商谈拆迁安置时,须出示复建房单体平面图纸。双方签订的安置协议,必须写明建筑编号(幢)、层次、朝向、居住面积(因施工原因,实际居住面积与所签协议面积允许有百分之五范围内的误差),变更图纸经核准后,拆迁人应主动与被拆迁人重新签订拆迁安置协议。

第十一条  已签订拆迁安置协议但尚未安置的,按拆迁时确定的安置人口,人均居住面积低于本规定第十条所规定的标准的应予调整。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必须按建筑规范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并按基建程序及时申请供水、供电。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保证所建房屋如期通水、通电。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房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验收、接管,保障被拆迁人按期合法居住。

第十三条  对所建住房,施工单位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至房产经营单位、投资单位验收接管前,房产经营单位、投资单位在验收接管后至用户承租前,应切实履行看管房屋的职责。

第十四条  在抢占房屋的行为发生时,公安派出所应协助看管房屋责任单位及时予以制止。

第十五条  对抢占房屋的案件,由房屋产权单位(或经营单位)、看管房屋的责任单位及其主管机关,会同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抢房人的工作单位,共同做好劝退工作。对不听劝退的,可申请市、区(县)房产管理机关调解、仲裁。

第十六条  市、区(县)房产管理机关按有关规定管理拆迁抢占房屋案件,并在一个月内作书调解结论或仲裁与行政裁决。不服仲裁的,按《南京市城镇房产纠纷仲裁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不服市、区(县)房产管理机关行政裁决的,可在接到行政裁决书十日内,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既不执行又不起诉的,区(县)房产管理机关或当事人一方可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市、区(县)房产管理机关在立案调解、仲裁时,参照法院立案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办案所需经费由责任单位支付。

第三章  处罚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抢占房屋者按下列办法处罚:

(一)经教育后在限期内退出抢占房屋的,按同类房屋租金标准交纳占用期间的房屋使用费。对拒不退出抢占房屋的,除追缴抢占期间的房屋使用费外,处以抢占期间房屋使用费三至十倍的罚款。

(二)煽动抢占房屋有较严重后果而又无悔改表现的,除按上款处罚外,另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三)对符合上款情节并有殴打、伤害他人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对触犯刑律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抢占房屋损毁公共和他人财物的,应由抢房人照价赔偿。

第十九条  给抢占房屋者以罚款处罚,处罚机关应发出处罚书,写明罚款内容、金额、交款期限。

第二十条  擅自修改经市(县)房产管理机关核准的复建房图纸造成抢房的,由区(县)房产管理机关对设计部门和委托单位按改动部门的设计费金额,分别处以三至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分别由其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理和取消设计资格。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按市(县)房产管理机关核准的图纸施工,擅自降低标准而引起抢房的,由区(县)房产管理机关对建设单位处以每套被抢占房屋三千至五千元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对拒不执行罚款处罚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处罚机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拆迁单位、房产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参与处理抢占房屋纠纷的工作人员,均应遵纪守法,秉公执法,严格执行本规定。对徇私舞弊者,其所在单位应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执行本规定收缴的罚款,除按规定留用办案等经费外,均上缴财政。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公布后,凡在建复建房项目,其单体平面图纸未报市(县)房产管理机关审核的,须补报审核。

第二十六条  在本规定公布前抢占房屋经多次教育仍拒不退出的,适用本规定的处罚原则。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企业经济往来中,签订合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必须也成为了必需。企业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自身信誉形象,搞好企业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当然在当今社会,企业合同管理还尚未成熟,还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

二、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概述

1、企业合同

企业合同是指,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等经济平等主体进行经济活动时所签订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企业合同的签订有利于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更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健康发展。

2、企业合同管理概念及认识误区及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贯穿于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是指企业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管理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履行等所涉及的各项事务的管理行为。企业合同管理是通过管理企业合同来充分发挥法律制度以及法律规范在企业管理运营中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企业合同管理包含合同签订前的洽谈,合同的起草、签订、生效以及合同的失效、解除或者无效。在当前的社会中,企业合同管理并没有得到每一个企业的重视,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和制度。并且还有一些人对于企业合同管理存有一定的认识误区:

1)、有一些企业经营者认识不到合同签订的重要意义,认为签订不签订合同不重要,认为如果这个人诚信不签订合同他也会诚信,这个人如果不诚信,那么即使签订了合同也解决不了问题;

2)、有一些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认识不到企业合同管理的价值以及企业合同管理的内容,认为企业合同管理就是修改合同。其实企业合同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应当包含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管理,合同的效力管理,合同的责任追击以及合同的归档管理等等,并不只是修改合同那么简单;

3)、有一些企业经营者甚至认为企业合同管理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是没有必要的费钱行为;

4)、也有一些企业经营者盲目的相信企业法律顾问,认为企业法律顾问是万能的。这样的认识也是很有风险的。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合同管理上的认识误区也导致了企业合同管理存有很大的风险,虽然这不是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全部因素,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合同管理环境,没有制定良好的企业合同管理规范,有时候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管理效力,反而会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效力,增大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多重因素可能造成的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归纳如下:

1、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签订合同、合同双方主体资格错误,合同内容存在欺诈或者存有重点的遗漏,从而导致企业合法权益无法主张;

2、合同不履行或者不全面履行

3、纠纷处理约定不明或者不尊约定,采取不当的纠纷处理方式,从而严重有损企业形象。

三、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1、树立企业合同管理意识

要想有效的防范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最重要的是对企业合同管理足够重视,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树立企业合同管理的意识,争取在企业中建立起良好运行的企业合同管理部门,不是只迷信法律顾问,也不是认为法律合同无用,而是建立起每一个员工的法律意识,合同意识,在企业运营中足够的重视合同,并且尊重法律顾问的意见却不盲从法律顾问的意见。

2、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企业合同管理防范要注意合同的整体情况,比如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合同签订中的事项,合同的主要条款,这些要求我们应注意:

1)合同签订前,要充分了解合作对象的整体情况,采取查询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了解企业注册地、组织机构代码、企业营业执照信息等。了解是否具有合同签订主体资格,了解合作对象的商业信誉,以及履行约定能力。防止纠纷发生。

2)合同起草时要认真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确定合同履行的时间、地点、有效性。约定好纠纷处理管辖,纠纷处理规则等以便更好的减少纠纷,进行权利救济。

3)合同签订时要注意公章,是否是合格有效合同章,注意签订合同人员身份,是否有授权或者是否法定代表人,对法定代表人请其出示身份证明。

4)保存好合同原件,合同履行的证据等,一旦发生纠纷,首先要友好协商,协商不成进行诉讼或者仲裁,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员提供良好的建议。

四、结论

篇6

为认真贯彻执行全镇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新型小城市”为总体目标,强人才、促就业、重保障、护和谐,为我镇顺利实施“1242”工程,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人力保障,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努力实现用人单位科学管理劳动用工,预防和减少各种违规违法成本支出,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签订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劳动合同签订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有利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有利于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管理走上合法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达到减少和避免劳资纠纷和劳动保障违规违法行为。目前,正值各用工单位节后生产处于基本稳定和正常时期,望各村(居)和所有用人单位要抓住有力时机,签订合情合理合法的劳动合同,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二、狠抓落实,切实抓好劳动合同签订工作。

《劳动合同法》施行已有四年多,通过四年多的实践,我镇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升,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有的劳动合同在内容、形式上不够规范,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存在着霸王条款,导致职工缺少签订劳动合同的热情,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所以,只有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才能保护用人单位自身利益。为此,要求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注意明晰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合同期限、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违约条款等方面都要有明确规定。各用人单位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对劳动合同签订意识不强的现状,召开职工代表会议,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鼓励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对既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又不遵纪守法,工作不负责任的个别职工要坚决予以辞退。同样对于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经教育,仍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将提请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实行主动巡查,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恶意拒绝的,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三、精心组织,力争劳动合同签订覆盖率达100%。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村(居)工业园区和集团公司(有厂房出租的单位)要把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以当前签订“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契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落实专人下基层企业,帮助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并积极探索和创新劳动用工机制。已成立工会组织、有条件的企业,要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支付集体协商制度,力争劳动合同签订覆盖率达100%,签订率达90%以上。

篇7

合同索赔实现难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规模大,受地质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大,其变更索赔也比较多。按理说,施工单位通过工程索赔来弥补工程损失,是理所当然的。很多时候受行政干预等因素影响,索赔工作难以进行,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往往要拖到工程竣工后。

2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2.1把好合同签订关

在中标后30天内须签订施工合同,并在规定期限内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合同必须为书面形式。合同一点签订,便受到法律的保护,它将是双方行为活动的准则。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展开工作。作为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合同的签订、合同条款等,避免因合同签订失误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①合同签订必须确保盈利的基本目标,也就是合同签订的价款必须与中标文件一致。若业主单位有意压价或者提出返利等不合理要求时应该予以拒绝。当然,施工单位也应该从开拓市场、维持生存等多角度考虑,单个项目合同签订应该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

②公路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最好是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内容完整、合同条款十分齐全;对双方的责、权、利十分明确的规定,且比较均衡;风险较小,容易分析;施工方可以获得一个合理的工作环境。因此,公路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应该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

③重视合同法律性质。分析国内外承包工程的许多案例可以看出,许多施工合同失误是由于承包商不了解或忽视合同的法律性质,没有合同意识造成的。合同一经签订,即成为合同双方的最高法律。

④注重风险分析及合同审查。合同签订前,施工企业应该全面认真分析合同潜在的风险,将自身的权益、责任彻底弄明白。合同签订前的风险分析十分重要,必须全面考虑,若盲目签订合同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2加强合同履约

合同时工程项目管理的依据,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之间的联系纽带。施工承包合同一旦签订,就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施工企业应该按照合同文件要求履行义务,合同规定工期内,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技术指标,完成施工任务。根据合同约定及时向业主进行计量。由于合同双方的利益不同,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易产生分歧,给合同管理造成困难。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研究合同条款,熟悉合同内容,进一步认清自己的责任、权利、义务,利用合同来化解双方利益冲突。合同履行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①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度、工期、质量要求、工作任务等组织施工,确保在合同工期内移交给业主一个满意的工程。

②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时间进行工程计量。公路工程计量支付通常是按月进行,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搜集整理计量资料,并向监理提出中期支付证书,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工程款索取工作,确保工程款及时到帐。

③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应该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提出工程变更申请,并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篇8

(一)存在的问题

1、合同立项阶段的问题

(1)未与科研项目预算有机结合。部分项目在立项前未审核科研项目的预算,存在超预算或无预算的情况。(2)存在分解采购、规避招标等行为。为加快执行进度,或简化采购流程,同一个外协项目被拆解成若干金额较小的项目。(3)采购论证调研工作不充分。部分医院科研外协合同缺少询价比较过程,同时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监督,采购价格无法控制。

2、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合同无专业人员审核,内容不严谨。科研外协合同无统一模板,多数医院使用对方公司提供的合同,部分合同漏洞百出,内容不完整。(2)授权审批程序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3)倒签合同现象普遍存在。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经常出现先履行合同,在需要付款时才签订合同或付款之后补签合同的情况。(4)合同会签流程繁琐,周期过长。(5)合同签订范围不明确,合同用章不规范。

3、合同执行阶段的问题

(1)未严格按照合同规定付款。部分项目由于临近结题,课题负责人为避免资金结余,不按实际执行情况申请付款,资金安全存在隐患。(2)成果验收缺乏有效监控。大多科研外协合同的成果验收仅由课题负责人把关,医院科研处无相关专业人员。(3)合同变更和解除程序不规范。(4)未对合同执行进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4、合同评价阶段的问题

(1)缺乏对合同管理情况的分析总结。大部分医院未定期总结经验,查找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2)未开展合同管理评价工作。合同签订和执行情况等未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不利于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主要原因

(1)医院领导对科研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多数医院领导更加重视医疗工作,没有意识到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医院比较重视合同签订和执行环节的制度,而常常忽视对合同变更、解除尤其是对合同监督和控制的相关制度;部分医院合同管理制度过于笼统,无具体细则,缺乏可操作性。(3)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大多医院的合同管理系统比较简单,合同管理还是采取纸质和人工方式。

二、对医院科研外协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医院要对现行的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合同管理制度要涵盖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合同的签订、执行、变更、解除和结束,以及纠纷处理等。明确合同签订的范围和审批流程,以及各审核部门的职责权限。同时合同管理制度要尽可能细化,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使之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二)完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提高人员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合同管理的水平,医院可以吸收既懂科研业务又懂合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完善培训制度,不定期地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和相关审批部门参加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各方面的讲座。同时还可以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到合同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三)加大对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预算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信息化管理,实现合同网上审批流程,提高合同会签效率,实现合同信息共享。此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要与设备处物质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和人事系统等集成起来,建立人、财、物统一的HRP系统。

篇9

关键词:医院;合同管理审计;完善;措施

一、医院开展合同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1.规避潜在的经济风险,维护合法权益

医院经济合同的审计是防范潜在经济风险的起点和关键。做好经济合同签订的审计工作,一方面确保了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周密细化的合同条款是双方履行合同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是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规避了潜在的经济风险,帮助医院增收节支,为单位维护合法权益,落实医院内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医院合同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就可以对合同所发现的各种经济问题实现有效地控制。在审计工作当中,可以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对合同签订的时间阶段内,要将相关的监督工作进行全面的落实,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对医院的合理权益进行维护,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开展和完善治理,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收入水平实现显著地提升。

2.实现合理控制,有效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医院的经济活动大量增加,各类合同的数量不断增长,医院在政策经营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是依靠自筹资金投入来进行,这就造成目前医院所采用的各种管理方式及经营模式不能满足目前的医疗竞争市场的需求,由此产生的经济风险也增加。医院经济合同审计工作的开展,能通过合同审计过程中对合同条款中的各方权利义务,付款日期、售后承诺,违约责任等加以明确规定,有效维护合法权益,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通过医院合同管理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单位在各项经营活动开展中具备一定的合法性,从而对双方之间的正当权益进行有效维护,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医院各种经济运营中的风险因素实现合理的控制和调节。

3.有效节约医院的经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在现有医疗机构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从而使更多的公立医院、集团所有制医院以及民营医院处于市场竞争中。针对这种现象和面临的竞争压力一直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对医院未来的健康发展形成较大压力。加强医院合同管理的审计工作,是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合同的签订成立履行过程中,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从项目立项开始、招标采购、资金使用环节上进行监督审核,审计科与合同承办的职能部门主动沟通,从源头管理,着重审查项目是否立项、招投标是否真实、必备条款是否明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同文本是否规范等,进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医院合同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签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合同审计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但在审核中发现,缺少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经济合同定义、审计范围及相关责任部门职责的明确。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流程约定不清晰,制度不健全,职能相关部门分工不明确,合同签订流程不清楚。在审核经济合同签订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确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实质性问题或要求,或招标文件与合同主要条款表达不一致。对经济合同的认识与重视不够,缺乏经济合同的相关知识,对外签订经济合同意识淡薄,容易出现事后在补签合同,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不归口,对合同签订的具体范畴不明晰,签订时存在不规范问题较多,合同的条款内容不够完整和明确,要素不全,合同标的数量、质量要求、履行方式、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合同期限以及支付方式不明确、签字、盖章手续不符合规范。每年医院都会有大量的合同,其类型出现多样化,医疗设备采购类、基建工程项目类、后勤物资类、系统信息化购置类、科研项目类等,不同的经办部门所体现出的合同类型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归口分类和审核,针对内容上不完善的部分,移交给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自行修改,降低合同审批效率。结合目前医院的合同管理审计工作情况来看,通常在对合同模板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都是基本参照其他或者对方提供合同范本来进行的,不利于降低医院的防范风险。

2.合同履行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审计人员要不定期进行审查,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依据合同的约定内容执行,要按照合同约定的进度来付款,以防止超额支付合同价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对方提出变更合同内容等要求,审核变更手续是否按照合法的流程办理,相关手续是否完备。并且对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持续跟踪,深入到项目的实施活动,了解项目的进度发展,与合同经办部门和职能科室有效沟通,重点检查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在合同履行结束时,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审查是否有验收报告、入库单、资料是否完整,按照合同要求约定情况进行付款。例如,根据分期付款合同中的内容来看,医院需要对合同条款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是否满足实际的合同标准要求。如果对方没有按照合同中的规定时间交付相应的产品,医院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告知合同方。另外,对合同方出现违约情况后,违约金不能和定金混用。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医院经济合同执行阶段的审查工作中,没有将以上的工作进行具体落实到位。

三、完善医院合同管理审计工作的相关措施

1.建章立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首先要建章立制,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权限明确,责任清楚,形成健全有效的经济合同审计监督机制,为经济合同审计提供制度保障,使得经济合同的审计有制度做后盾。医院合同管理审计制度在其中要起到了规范和约束作用,明确相关部门在经济合同审计中的职责和权限,以项目为核心,优化合同签订的流程和手续,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措施,对合同的修订以及审核等工作,主要是看否可以满足实际的标准要求,在内容上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性的划分。在经济合同管理上建立统一的执行标准,规定经济合同的签订流程,明确签订内容及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以及解决办法,并且对各部门会签审核经济合同的范围和职责做分工。让流程清晰和职责明确的制度有效执行,规避医院在签订经济合同行为中潜在的风险。

2.做好事前沟通,加强审核执行的力度

合同签订前审计是经济合同审计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也是风险关键点,对合同的签订实行事先审计监督,避免以后的合同纠纷的产生。在合同签订之前,规范合同文本格式,必要时与相关职能部门多及时交流,有关重要合同,可以进行事前审计,在日常审计过程中,坚持原则和依据,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来区别对待。合同种类涉及到医院的各个职能科室,审计部门在合同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主动协调合同的经办部门,沟通商议各项条款事项,查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接受反馈意见。另外,涉及有关招标项目的合同签订前,应该明确项目是否立项,合同订立前的招投标环节是否公平公正,与合同的经办部门及有关科室认真审核对方提供的资料,检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完整和准确,从合同立项、预算审批、招投标到合同签订执行,进行全过程把控,提高审计效率。

3.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医院经济合同的审计过程中,工作效率、质量与业务水平,密切相关,不仅要执行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学习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因为涉及到的内容及出现的类型也比较多,法律标准上存在一定的理解和差异。对相关的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与医院运行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学习最新出台的审计署第11号令和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文件,强化现有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有针对性补充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欠缺环节,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在合同审计的过程中,熟悉法律法规,言之有据,依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用制度和标准规范考核单位经济活动,进步深化审计工作,真正贯穿到医院经济运营过程,对合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实现合理的控制,进步提升审计业务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语

合同审计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监督审核、健全内部控制,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审计部门要从合同签订、履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认真把关,运用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对经济合同实施审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完善合同审批流程,提高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在维护医院自身的权益的同时,避免了经济合同中风险因素的出现,加强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从而降低单位经济运营的风险,持续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医院的健康发展。在本文中,主要从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入手,分析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为经济合同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进步提高医院经济合同签订和执行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春.高校内审部门如何做好经济合同审计工作.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04).

篇10

论文关键词:劳动合同;职工;工会

1986年我国实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以来,特别是自2002年《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实施以来,西城区的劳动合同制度基本建立,制度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为建立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创造了条件,依法规范了企业劳动用工行为,增强了劳动者通过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作用。但是,调研表明,我们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把《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劳社发[2006]13号)落到实处,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西城区,目前与所在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工占73.8%,曾与单位签订过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已到期未续签的占7.4%,从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18.8%。在职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中,有69.3%的劳动合同是由单位提供的固定文本,只有30.7%的劳动合同是经过双方共同协商拟定。在没有签订合同的职工中,有17.2%的职工是因为企业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有56.9%的职工是因为不了解劳动合同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外地农民工)而未提出签订劳动合同要求,有13.2%的职工是因为怕失去就业机会,不敢提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还有12.7%的职工自己不愿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在大量未建会的企业单位,特别是小型私营企业中,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是很低的。

因此,西城区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虽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私营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规模的615家私营企业中的6450名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46.87%。见调查表一:

可以看出,一是企业规模越小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越低,企业规模越大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越高。二是在各类经济成份的企业中私营企业签订率是最低的,比调查总体的劳动合同签订率73.8%低26.93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8%低43.93个百分点,比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78.6%低31.73个百分点。三是在家庭式的私营企业中,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经营者极力避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逃避应尽义务。

(二)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的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在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中不与外地进京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很普遍。一是有的企业和一些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招用进城务工人员、零散用工、季节性临时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35%,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人员就更低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0%。二是一些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为逃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互推诿对劳动者的义务,不与被派遣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三是有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借企业更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三)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的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的职工在就业选择上的余地很小,在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的市场上,由于他们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岗位替代性强,加之缺乏维权知识,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文化程度严重影响着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见调查表二:

由此可见,一是文化水平越低的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率越低。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于高中文化程度签订率43.6个百分点,低于大专以上文化水平52.3个百分点。二是劳动者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越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越高,调查显示,全区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为73.8%,而技术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3.4%。三是特殊技术技能岗位的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率高达98.6%,高于初中文化和无技术技能劳动者劳动合同率58.8个百分点。

(四)劳动合同制度运行不规范,明显违背法律法规条款

在劳动合同制度运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合同标准格式化,必备条款缺乏化,劳动报酬标准最低化,合同履行随意化。一是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法》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是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但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一些企业单位忽视平等协商过程,由用人单位单方提供合同文本,不经任何程序,职工只能被动接受,不然就会丧失工作机会,在签订劳动合同中,只有30.7%的劳动合同是经过双方共同协商的。由于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缺乏协商过程,劳动合同只反映一方的意志,对用人单位缺乏约束力,成为用人单位的单方面制约职工的“霸王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一些企业劳动合同内容不具备法定必备条款,《劳动法》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应具备七项必备条款;有些企业为逃避责任,降低用工成本,在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对职工密切相关的内容不写入合同,或者只作笼统规定;还有些企业在合同中规定,用扣除部分工资为职工缴纳本应由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商业服务业、餐饮住宿等行业有45%的劳动合同没有明确劳动时间,有10.6%的劳动合同规定每天加班;有的企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在劳动报酬条款中仅规定“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社会保险条款仅规定“参加养老、医疗保险”没有具体内容,职工不了解自己的权利。三是企业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46%的企业不认真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工作时间符合国家规定8小时工时制标准的企业单位只有30%。特别是餐饮住宿服务业职工享受到8小时工时制标准的只有23%,而且大多是管理人员,广大职工是享受不到的。加班加点没有报酬的高达40%,节日加班费只按最低工资支付,职工休息权利没有保证,餐饮住宿服务行业享受每周只休一天的达80%。在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劳动合同履行问题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五)劳动合同短期化比较普遍

一是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大多是固定期的。无固定期的只占16.8%,合同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内的占70.3%,合同期限在两至三年之间的占12.9%。由此可见,短期劳动合同已占全区劳动合同数的83.2%。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后也大量存在类似问题。二是有的企业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滥用“试用期”规定,一旦试用期满就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短期化导致劳动关系变动过于频繁,使职工处在随时失去工作岗位的边缘,直接导致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不但损害了职工的就业权,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一些企业利用招用“4050”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按最低期限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还以种种借VI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在座谈会上说,企业为了避免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的经济补偿,尽量与我们签订短期合同,短期劳动合同对我们产生了危机感,同时也使我们失去了对企业的归属感,企业想给我们签几年就几年,我们哪里还感受到企业的主人呢?

二、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西城区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产生的上述问题,既有职工、用人单位及政府、工会组织、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劳动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

(一)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

我国目前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制订的。且又偏重于调整国有、集体企业的劳动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非公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就业形式的出现,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内容适用范围其可操作性上,已不能完全适应多种性质企业用工灵活、职工流动性强的需要。由于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不完善,使一些企业有可能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比如《劳动法》中只是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并未规定企业主动跟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对企业应在何时与企业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致使一些企业不主动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亟需出台与《劳动法》相配套的专项劳动法律法规,增强劳动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资本在劳动关系格局中处于强势,并发挥着主导作用,致使一些用人单位的经营者为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无视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无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在实施劳动合同过程中采取消极的态度。一是一些单位的经营者,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的经营者,故意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害怕签订劳动合同捆住了自己手脚,加大企业的成本和负担,限制和影响企业的自主权,导致一些经营者为降低劳动用工成本,减少社会保障费用开支等,千方百计避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二是一些经营者认为,现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主动权在我手中,劳动合同想怎么签就怎么签,根本不与职工协商,故意与职工签订短期劳动合同,或者在劳动合同中尽量少作对职工利益的承诺,甚至签订不利于职工的劳动合同和违法的劳动合同。三是由于企业单位用人权力过大,劳动力市场又不规范,加上政府劳动部门对劳动管理力度不够,助长了少数企业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不认真执行劳动合同的风气。

(三)企业劳动者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由于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制度宣传力度不到位,表现出劳动者缺乏对《劳动法》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了解。在我们随机抽取的1200名职工问卷中可以看出职工对劳动合同的认知情况,见表三:

不难看出,一是职工对签订劳动合同及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程序、内容了解太少了。了解劳动合同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8.2%,了解签订劳动合同原则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3.6%,了解劳动合同签订程序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8.6%,了解劳动合同签订内容的最低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3%。二是不懂得用劳动合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些职工特别是“4050”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为了获得就业岗位不敢要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在调查中虽然有85%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在找工作中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但面对企业逃避签订劳动合同的种种做法,由于自身所处的弱势地位而不敢坚持正常的要求。三是部分职工文化素质不高,合同意识淡薄。一部分职工由于缺乏对劳动合同的了解,对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持无所谓的态度,也有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和极少数高学历的技能人员担心受劳动合同的束缚影响流动,不愿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不认真履行劳动合同。

(四)劳动合同的监管不到位

从现实的情况看,在劳动管理、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一是劳动合同管理不到位。劳动合同本应由劳动关系双方各执一份,但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对已订立的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集中统管,劳动者见不到却无人问津,只是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才想到劳动合同。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淡化了签订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意义。二是对劳动合同文本的审查、鉴证、备案等程序缺乏有效的管理。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修正和解除等环节的管理也不到位。特别是取消劳动合同审查、鉴证、备案程序后,更加消弱了对劳动合同的监管力度。三是劳动监察人员少,劳动监察力量不足。区劳动监察部门只有13人,面对近万家企业和用人单位及数十万名职工和日益出现的劳动关系矛盾,劳动监察力量显得十分不足,由于劳动监察力量不足,执法人员少,难以认真解决大量职工投诉案件,导致劳动合同执行差的得不到及时纠正,再加上处罚力度不够,使少数企业陷入屡罚屡犯的怪圈。

(五)工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起点,工会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工会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对大量存在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续签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的劳动合同、不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等问题,有的企业工会是知情的,但由于工会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只靠一般性的宣传、引导工作效果有限,难以在纠正这些不当用工行为方面发挥作用。二是一些薄弱的工会组织特别是一些非公企业的工会组织,很难独立开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只能依附于用人单位,只能听之任之。三是工会劳动监督乏力。各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会参与劳动监督的职能手段、程序、效力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特别是缺乏有效手段和载体,使工会劳动监督仅仅停留在协助政府或行政进行劳动检查上,尚未形成工会劳动监督的有效机制。

三、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思路与建议

从整体上讲,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提高了职工整体素质,促进劳动关系企业的和谐稳定,保证企业深化改革的进行,对促进西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把《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劳社发[2006]13号)落到实处,必须抓紧解决制约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劳动关系。

(一)进一步提高对劳动合同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当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最主要的是把维护和实现包括职工群众在内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新形势下,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企业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推进劳动合『司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大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设置宣传栏、开通热线、互联网,举办专项咨询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动法》、《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和《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劳社发[2006]13号)等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等,要深入街道社区、职介中心和企业及用人单位。宣传和咨询活动要注重实效,通过宣传要切实达到增强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意识,为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劳资人员的专题培训,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其劳动合同管理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经营者依法用工,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要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和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自觉性。

(三)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加强和改善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制度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一些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条款不完善、程序内容不合法、权利义务不对等等问题,建议恢复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向劳动部门审查、鉴证、备案制度。帮助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台帐,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续签、变更、解除、终止等各环节的动态管理,促进劳动合同依法履行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运行。同时,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检查力度。要加强日常巡查、举报专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重大违法行为的要向社会公布,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要同有关部门组织劳动合同实施情况大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要将用人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列入劳动保障和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及其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目前仅靠《劳动法》和地方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单位调解日趋复杂的劳动关系的需要。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密切的《就业法》、《社会保障法》、《工资法》等配套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层次和效力,为推动这项工作提供系统的法律依据。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劳动合同法》之前,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要听取广大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意见,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有针对性、可操性,真正成为劳动者满意,企业认可的《劳动合同法》,使其更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