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一边造句二年级范文

时间:2023-04-09 08:4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边一边造句二年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边一边造句二年级

篇1

一、狠抓一、二年级

为什么要狠抓一、二年级呢?

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二年级是基础的基础,是学生上学的开始。一年级的老师是学生漫长学习阶段的引路人,这就要求一、二年级的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在一、二年级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习惯、写字习惯、做作业习惯。识字的方法、识字的途径、识字的多少、识字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在一、二年级养成的。

二、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到某一方面的时间不长,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课上,不仅让他们集中精力听讲,还要向他们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对了,老师应及时表扬,这样学生对上课有兴趣,能专心听老师讲课,课堂气氛也活跃,老师也会对上课有信心,学生的成绩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

三、养成积极质疑、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师在上课时不但要让学生专心听讲,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提出问题,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和同学探究问题,如果同学之间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或者上网查资料,寻求答案。对学生自己找出的答案,老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四、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一、二年级里,我们很少要求学生的正确率,但对学生的作业速度却要求极其严格。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一边做作业,一边玩,或者东张西望,因此,当别人的作业做完了,有的学生还有好多没有做,看到别人已经交作业本了,他才胡写乱画,急急忙忙写作业。这样不但写得慢,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即使做完了,写出来的作业也是似是而非,而且严重影响了作业质量。

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大量识字,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会组词、扩词、造句,有时还会用这些词语说一些简短的话。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种训练,为今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在课堂上注重日积月累

学生的学习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如春之禾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注重日积月累语文知识,加强背诵,积累成语、诗词、歇后语、名言警句、格言等等,并且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七、在课外加大阅读量

6-12岁是孩子阅读能力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六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向学生适当推荐一些儿童读物。在阅读前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向小学生介绍一些历史人物、科学家的成才之道,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一、二年可以逐字逐句读,也就是精读,边读边思考意思,不懂的可以向老师提问;三、四年级可以进行略读,也就是速度较快的进行课外阅读,常常可以一目十行地读,还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读完之后可以概括出文章大意;五、六年级可以跳跃式地阅读,也就是浏览,只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这样可以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同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可以运用在自己的作文当中。

八、练习写作

篇2

一、听写走在前(聪明、记忆力好的孩子例外)

孙彦从一年级下半年开始,每天放学后都要把语文书带回家。刚开始他会忘记带,总是需要老师提醒,时间长了就习惯了。饭后妈妈给孙彦报听写:不能超过10分钟。时间过长孩子厌烦、适得其反。

A:先报昨天学过的字和词,拿一只铅笔,写不出来的字、词,就在字、词外画上一个小圈。一遍下来,再报画了一个圈的字,不会的画第二个圈。接下来一遍后,再报画了二个圈的字,不会的再画第三个圈。再报……直到全部会默。

B:报当天上午学的生字、词,方法同上,也不能超过10分钟,不然会很累的。一个单元下来,用相同方法再重报听写一次。

画过的小圈千万不要擦了,通过圈的多少,可以看出孩子对哪个字、词记忆的好坏,归个类。过一段时间复习时可以参考,知道重点复习哪些字、词。

刚开始可能会麻烦一点。时间长了孩子习惯于这种方法,自己上课会主动记字词。不会的字词相对就会少很多,操作起来就会慢慢变得容易。对家长的要求,就是一个字词圈圈再多,也不能责骂孩子,越骂,孩子越糊涂。要跟家长讲明白:不会才要练,骂不能帮孩子解决任何问题。

这也是急出来的办法,我时常督促家长不会就多报。于是家长天天报,孙彦天天写。不知不觉间,孩子竟然记住了很多字词。后来想想才明白:六、七岁的小儿,脑子发育不好,字词前记后忘,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原本记忆就是个不停的循环刺激脑子,强化脑图的过程。有句老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是硬生生地把字给孩子刻进了脑子,想忘记也难。到了二年级,孙彦的语文水平提高了很多,最会用的就是动词。日记写得生动起来,有时看看都不敢相信是他写的。我经常让孙彦在课堂上读给同学听,这让他的自信心也提高了不少。

二、卡片随身带

与家长沟通合作,将孩子学过的生字词,制作成随身字卡,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家长可以随时提问,让孩子随时随地复习学过的知识。比如家长问:花园的“园”怎么写?孙彦就边书空边口答:方框儿里边有一个元旦的元。如果不会写就拿出卡片看一看、认一认,弄明白了再回答。

三、阅读不间断

每天早、中、晚,孩子吃完饭后,让他读一到二个拼音版的《智慧背囊》小故事,或其它故事。晚上临睡前孩子把读过的故事内容简单说一下就行了。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坚持,没有特别的原因,一天都不停。读完了《智慧背囊》十册,再读各种各样的书,积少成多,到了一定阶段肯定会厚积薄发。

四、造句常训练

这很重要,用生字词造句是孩子在幼年期必需的语言训练。我要求孙彦每天晚上给家长讲个故事。可以是:A重复原来听到过的;B从语文书或课外书中学来的;C自己编的;D家长讲了一半让孩子续下去。等孩子讲完了,把故事中出现的成语或词,选一个让孩子造句。这个成语或词要造三个句子,并且要分别出现在每个所造句子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主要是想让孩子知道,一个词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表达。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下一步写作文积累各种经验。

五、巧用生活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平时,我提醒家长注意引导孙彦养成随机识字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巩固生字词。如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少儿节目、动画片、儿童故事片、小孩益智节目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我跟家长沟通好,孩子在看这些节目时,要把喇叭关掉,让电视机没有声音:孩子要想看明白电视内容,就必须得认读字幕。孩子一边看画面情景,一边看出现的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就向家长请教。这样,看一集电视剧就能记忆不少生字。再有就是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面临许多的广告、商标、招牌,要求他们在上街、活动、游览的时候,问问家长、同学,加以利用和学习,也会有一定收获。教师和家长只要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能有意识地把熟悉的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使识字学习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已上三年级的孙彦记在学习生字词这方面,已经悟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识字兴趣越来越浓,各科成绩大幅度提高。家长和我都看在眼里,喜在眉梢。

篇3

津津有味的造句:

1、平时小明不爱讲话,可谈起语文,他便说的津津有味,头头是道。

2、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十分引人入胜,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3、他看这本武侠小说看得津津有味。

4、咖喱味道很好,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5、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6、他津津有味地看着新买的书,连时间都忘了。

7、虽然只是简单的吃着方便面,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8、我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9、图书馆里,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看着书。

10、他津津有味地谈著这次的纽约行,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洗耳恭听。

11、老师讲课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12、图书馆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看书。

13、小陈的厨艺很好,即使只用简单的材料,也能作出津津有味的好菜。

14、老师讲课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15、妈妈煮了许多可口的饭菜,我津津有味有味地吃了起来。

16、这本小说内容曲折离奇,让人读后觉得津津有味。

17、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我们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

18、他津津有味地看着新买的书,连时间都忘了

19、长颈鹿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树叶。

20、儿时的我津津有味地看着那些流光溢彩的图片,直至现在也是对那些景象念念不忘。

21、看着宝宝津津有味的吃着我做的饭菜,心里感到很满足。

22、儿时的我津津有味地看着那些流光溢彩的图片,直至现在也是对那些景象刻骨铭心。

23、今天我买了一本杨红樱的小说书,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24、王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让在场人士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25、虽然只是平凡的小故事,但在他妙语如珠的讲述下,却也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26、我津津有味的吃着妈妈给我做的饭。

27、老奶奶面带微笑的讲故事,坐在一旁的小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听着。

28、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著。

29、小明津津有味地跟我聊起昨晚所看的连续剧,不知不觉就消磨了一个多小时。

30、妈妈做了一道丰盛的晚餐,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31、赶了半天的路,大家都饿扁了,虽然只是路边摊的阳春麵,个个也都吃得津津有味。

32、逢年过节时,妈妈的拿手好菜每次都让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33、他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小说。

津津有味的意思

【词语】津津有味

【释义】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语出】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正音】 津;不能读作“jūn”。

【辨形】味;不能写作“昧”。

【近义】 兴致勃勃

【反义】味同嚼蜡 索然无味 枯燥无味

【用法】含褒义。形容吃东西有滋味或讲话特别有兴趣。一般作谓语、宾语。

【例句】老师在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

【英译】with relish

关于津津有味的作文

(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是一个小书痴,每次看起书来总是津津有味。

我家的书都可以堆成“山”,数一数共有两三百本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有一次,我上二年级时的一天放学回家我马上从书房里拿出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着看着进入,《西游记》的世界。“唐僧骑马东那个东,后面……”过了一两个小时后不知道谁叫了一声我,看了一下表才知道快迟到了。

别看我平时很顽皮是个“小子”,可看起书来,就“脱胎换骨”,成了一个文静的男孩。我看起书来,就忘记身边的一切,为此我还闹过笑话呢!

有一次我做完作业就走到书房拿出一本小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厨房里的妈妈叫我把桌子上的一只碗递给她,我答了声“哦”,一边走一边看着书便头也不抬随手把桌上的东西递给妈妈。“嘿!瞧你这个小书痴!”妈妈冲着我笑笑说,“看看你自己拿的是什么呀?”哈哈原来,是一本向同学借的侦探小说。

书!你是我的启蒙老师!你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二)

20年后我乘着飞机带着朋友来参观自己的故乡故乡的水已经变的清澈见底,马路已经变的很宽敞来来往往的汽车都很漂亮,故乡到处高楼大厦外婆家住在一做高楼大厦的10楼的房子上。

故乡每一家的家里都有电脑`电视等一些高级的家具和家电。

我一回到外婆家外婆就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茶还拿了一些小点心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一边聊天一边吃,外婆看到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也高兴的的笑了。吃完了点心我和外婆说去外面走走看看故乡的景色。

篇4

一、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一是听唱英文歌曲,营造氛围。爱玩、爱唱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对初一的学生。唱歌能使他们感到松弛、愉快、满足,产生兴奋情绪。因此,教唱英语歌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课前准备一首或是一段有节奏的音乐,它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激昂的情绪上你的课,为上好一堂课作前奏。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并在唱的同时辅以肢体评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二是编唱小诗口诀,尝试成功。利用小诗来扩展语法点教学,激活教材,将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也激活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可发现,学生的点滴成功,让他们深深感到对学习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

三是利用媒体课件,化难为易。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这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巩固学习兴趣

一是讨论法。例如教学九年级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我就叫学生分组讨论一下校规,以及他们自己家的家规,然后列表呈现出来。实践表明,这一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竞赛法。这个方法,一般用于上Reading课。比如,将班上的学生根据短文需要分成三到四个小组,采用师问生答、自问自答、抢答等多种形式,将短文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剖析,直至将短文完全弄懂为止,通过记分形式以得分最高的一组为获胜组,获胜者能得到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

三是欣赏法。课堂教学要尽量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当学生每取得一点儿成绩、每取得一点儿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声Good!一个惊喜的表情,一句You did very well!Well done!都能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人在受到激励和赞许的时候,往往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学生的学习亦然。

四是实物演示法。如在教九年级的UNIT 5 It must be long to Carla我课前找来一双婴儿穿的鞋及一件儿童穿的小褂子,让学生用can't造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大家都开心地笑着,然后会抢着说①This pair 0f shoes can’t belong to Miss Lu.Because they are much too small for her.②The coatcan't belong to Lucy(Lucy是九年级一名学生),It's much toosmallfor her.

五是实践操作法。比如教九年级的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需要熟练掌握其中的这几个句型:Who was it/werethey invented bv?What is it/are they used for?还要熟悉一系列的相关句子。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可事先让每名学生制作一个小发明,然后根据自己制作的小发明编对话,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操练了以上提到的句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用多彩的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学生学到一定的英语知识后,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无味的英语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在初一年级阶段,可以根据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适当设计、组织一些课外小游戏。比如,在完成音标和集训识词一轮教学后,我开展以“摘苹果”为主题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制作苹果卡片,并在每个苹果卡片正面写上汉语,背面写上英语。然后分别“挂”在“树上”,以小组为单位,按读音规则拼出“树上”的“苹果”单词。读音正确才能把该“苹果”摘下来放在篮子里,最后看哪一组摘得的苹果最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初二年级,则可以组织讲英语故事、猜英语谜语、做英语游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初二下和初三年级阶段,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介绍国内外英语趣味故事、英语小常识、出英语墙报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

一、复述课文训练的意义

复述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也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本。它既是思维训练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点燃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的重要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也能发展学生智力,还有利于提高记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首先,复述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书面语言产生在口头语言之后,但是书面语言的发展却远远地超越了口头语言,这正是因为书面语言能有效促进口头语言的发展。复述,从它的表现形式看,是训练口头语言;从它的组织过程看,是吸收消化书面语言。学生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复述训练,才能受到书面语言的感染,从中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并应用到口头语言之中,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当学生这种口头语言能力提高后,他们需要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时,就能灵活自如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

其次,复述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概括能力等都得到增强。只有在复述这个附加条件下读、听、写、思考,才能集中参与目的性明确的记忆活动。在此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有利于学生清晰表达。同时,在复述中思考,也是保证语言连贯性、正确性以及有条理性的重要条件。复述训练是让学生在对原文本进行有效概括的同时,将其变成有序的语言信号。因此,长期进行复述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进行复述课文训练,因年级的高低,课文内容的不同,方法、形式及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和侧重。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述课文训练呢?

二、复述课文训练的基本方法

1.逐段识记,各个击破复述

在进行复述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就掌握文本的要点。因此,复述训练时应该先将文本展开,一段一段地练习,最后再将分段整合到一起。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苏教版第四册)一文后,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进一步明白达尔文是如何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的。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真是个大难题,因为他们毕竟刚接触内容较长的课文,要想完整地讲述课文内容有很大困难。在教学中,为了降低难度,顺利完成复述任务,我采用“逐段识记,各个击破”法,引导学生一段一段地复述课文。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一、二自然段比较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练说;第三自然段相对复杂些,先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复述,再把整段连起来说一说;第四自然段一起练说。最后把四个自然段连起来讲一讲。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整个故事讲述出来,效果非常好。

2.写写说说,以写助说复述

学生在刚接触复述训练的时候,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强,这就是缺乏敏捷性思维的缘故。因此在复述课文训练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一边口述一边作点笔记。如教学《恐龙》(苏教版第五册)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学生对于这类课文是比较感兴趣的,但读完课文就让他们复述课文,难度是有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感兴趣的恐龙,准备向大家介绍。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根据课文内容动手写起来,然后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得有板有眼,俨然一位位研究恐龙的“小专家”。

3.编写提纲,抓住要点复述

篇6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例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

二、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利用传播语言的各种媒体,通过布置、检查、展示、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识字。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其识字,碰到学生时把其拉到身边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很快学生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等复杂的字都认识了。2.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还为每个学生做了两张精致的姓名卡,一张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一张供检查用,如让学生分发姓名卡,检查谁识字最多最快。这样,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被认识了。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

三、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听、读中能理解学过的字词,在说、写中能正确地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才是学习字词的根本目的。学生识了字以后,要指导他们认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字、词、句的意思弄懂。这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从而得到巩固。在讲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结合学词学句,加强对字词的理解。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字词。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造句,在说话、写话乃至作文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教激趣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识字中实施课件教学策略,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关心自己学习的结果,用一定的形式将回答结果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出来,使他们得到学有所获的肯定,建立自信心,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时,我有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优势,帮助学生巩固字形,理解字义。

五、反复阅读文本,形成识字能力

篇7

一、在活动中作文并做人

课题组根据传统节日,结合学校德育活动设计体验活动,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素材。

儿童节,课题组的老师组织了全校范围的游艺活动。一年级教室的“水中戏球”,学生屏息凝神,考的是眼疾手快;二年级教室的“吹乒乓球”,学生鼓足了气,争得面红耳赤;三年级教室是最热闹的,“体感游戏”吸引了全校师生,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想过一把瘾;四年级的教室玩的是“套圈游戏”,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五年级教室,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运乒乓球,师生小心谨慎,心随球动;六年级教室里,老师认真协调,不断提升踢球的难度。在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合作,懂得了谦让。

端午节,学校请来了老奶奶和外国友人一起包粽子。 老奶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认真地学着、包着。不管包成什么样,看着自己包的粽子,他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拿到热气腾腾的粽子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学生拿着粽子闻了又闻,塞进书包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

此外,在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课题组的老师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中华文化,汲取民族营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

在作文训练中,课题组的老师拟选了《开心的一天》《有趣的游戏》《我们的节日》《无法忘记的一件事》《我爱我家》《悠悠粽香》《中秋月儿明》等习作题目,要求学生选择最深入自己内心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身边的小事、细微处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在作文的过程中,学生既写清了这些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怎样有趣,又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揭示了自己得到的启示,使写作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在活动中渗透作文教学,强调在生活中学做人,在做人中学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在作文中做到自然倾诉,不会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作文内容也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了。

二、在生活中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可见,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我们要尽可能地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并在生活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例如,五年级的《黄果树瀑布》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一是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三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作者真实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笔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的濡染和训练,不仅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还欣赏了课文的结构之美、表达之美。于是,在教学细节上,教者要处处注意引导学生遣词造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内化,让学生习得语言,培养语感。学生写景比较困难,写游记更是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适时组织学生到园博园游玩。

在游玩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联系《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观察: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出来。我带着学生逐一观察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以浏览为顺序展示景物的全貌。我们先后游览了园博园里的热带植物馆、“农家乐”、“长江畔”,并指导学生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另外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流水账。最后的习作成果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学会了怎么选材,怎么过渡,怎样前后呼应,怎样描写才生动具体……我想这是因为学生有了先前文本的濡染,进入了真实的情境,有了切身的体验,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指导,才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三、在分享习作的快乐中体验成功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习作中享受快乐,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习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中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妙语连珠,那么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快乐而高效的。

比如,“献宝”(让小作者在学习小组内、班内读自己的习作)活动中,往往会有师生、生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学生互相批改,积极合作,就能在别人的习作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小作者在呈现及倾听同学的评议,回答同学的质疑中反思、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特别要求小听众:第一要务就是发现同学习作的亮点,评议的时候先谈“我学到了什么”、“我觉得哪里最精彩”,再谈如果是自己,自己会怎么写,让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甄别瑕瑜,修正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展板上。在这种公开的展示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作文的兴趣也更浓了。

如在写一次活动习作时,笔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一个学生这样评价:“小作者擅长运用拟声词使自己的习作有声有色,更加生动,富有情趣。她的开头写得很有气势,如果在结尾处前后呼应就更好了。”还有的说:“‘又高兴又紧张’,把高兴、紧张的表情和原因写出来,或许会使你的习作更加细腻,更容易让读者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我觉得,作者有的地方是群体的场面描写,有的地方写个人的内心体验,有详有略。这学习了《水》的写法,富有变化,生动形象,如果再加点对观众的描写,作文会更丰富。”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学生在点评和被点评的过程中慢慢获得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四、在畅所欲言中体现真情

学生的习作不是文学作品,不需要艺术加工,只需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因此,真实的生活、纯真的童趣、真切的儿童言语是学生习作追求的目标。真情才是学生习作的根基和生命。

然而,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教师的指导、修改本想升华学生习作的主题,使内容更丰富,描写更具体,却忽略了学生的本真和童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些学生认为老师的修改改变了他本来的意思。有些学生按老师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但他们觉得那是套话、假话,不再是自己独特的语言。更有甚者,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些指导显然是欠妥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老师一味按着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能力和习惯来规范、指导、要求学生的习作,不仅会令学生的习作缺少个性,使学生对真实的生活缺少兴趣,还会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作文即是“编造”的错误观念。这是教师必须尽力克服的。

篇8

一、精心设计导语,兴趣识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并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第一次上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张老师,能说说你的名字吗?”学生会很乐意说:“我是×××”这样,利用老师和学生见面谈话的第一时间,我就相机出生字,让学生认识:同学、你们、张老师、名字、我。又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吧!(谜语:一口吃掉牛尾巴)同学们听到这儿脸上都闪着兴奋与好奇的光彩,情绪高涨,个个都跃跃欲试,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最正确的,急着想告诉大家。这时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谁说的对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那么,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生字”。这样设计导语,学生就能积极参与识字。

二、引导学生思维,兴趣识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法,通过诱导学生参与操作试验、交流、猜想、验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中唤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向未知领域进行愉快地探索。教学中我经常这样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教学“楼”字,有的按字的结构来记,左边是“木”字,右边是个“娄”字。有的按照形声的特点来记,“搂”字去掉“扌”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楼”。还有的同学把字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古代楼是用木头建成的,所以是木字旁,建楼时工人得吃大米,所以右边上面是个“米”字,“楼”里都住着女主人,所以右边下面是个“女”字,多么富有创意!这时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法和别人不同但能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样,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这么多不同的精彩的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

三、提供展示舞台,兴趣识字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可以使学生理解字义,记住字形,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看”时,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抬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有“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学习“鸡、鸭、猫、狗”等动物时,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让学生把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给表演出来。这样识字教学既给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笔,让学生观察毛笔上面的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毛做成的,因此笔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学习“灭”字,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

四、享受成功欢乐,兴趣识字

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教师,才能不断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以不断鼓起学生发奋进取的风帆,享受成功的欢乐。猜谜语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编谜语分为编字谜“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做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学习“告”和“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谜,“一口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以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六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快乐中误字,有时会久久不忘。此外,还有自编儿歌法和触类旁通法,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汉字中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这个特点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见到提手旁就很自然的想到手,见到木字旁就很快想到树木,这样学生就会达到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五、创设快乐课堂,兴趣识字

篇9

众所周知,在语文实践中,识字写字是基础。历来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很重视识字教学,也都把它列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由于前些年大纲文字表述的变化以及“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导向影响,使得为数不少的低年级教师误以为识字教学不重要了,“直奔读写”才是目的,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阅读理解上,识字也只是在读中识字,一略而过,致使许多学生到中高年级出现了识字写字囫囵吞枣,阅读写作扔不掉“拼音”这一拐棍,甚至读书作文错字连篇的现象。为及时纠正这一偏颇,九九年,借鉴“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成果和龙口市的“环境识字”经验,我们在低年级开展了以“自能识字,主动发展”为课题的实验研究,目的是促使低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能识字,自能读写,主动发展。

二、课题实验目标

实验班学生到二年级结束时具备相当水平的自能识字能力,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查字典或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及构字规律独立识字,熟练认识2500乃至3000个常用汉字,实现独立、基本无障碍阅读,并能正确运用其中的2000字左右,书写工整,力求美观。能比较流畅地简单记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基本克服错别字现象和拼音音节代汉字现象。

三、理论依据

我们的试验综合借鉴了“注•提”实验成果和“环境识字”经验。“注·提”试验历经十几年的研究改革,正逐步走向完善;龙口市“环境识字”研究在调动学生识字热情,培养学生字能识字能力方面也独树一帜。借鉴两项研究成果,结合本地区教师和学生实际,九九年上半年,我们确立了“自能识字,主动发展”的实践课题,旨在树立大语文关,走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之路,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有效提高识字效率,以识字写字为契机,为学生全面打下听说读写的坚实基础。

四、实验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的开展,我们首先明确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的识字教学经验,同时研究制定了实施策略,决定此项研究分两步走:第一步,也就是第一年,研究重点放在一年级。因为一年级时识字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加强了汉语拼音教学,想方设法使学生尽快掌握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并结合拼音音节教学提前识字。这样在拼音一学完,学生就已认识了大量汉字。在后面的教学中,则注重加强识字方法、写字的指导,一年下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于是在第二步,结合新大纲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总结不足,我们又从新的一年级起,设立了两个试验班,展开了新一轮的研究,并确立了两年期的奋斗目标。

两个试验班的教师都是有一定能力、有一定经验,又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教师。在试验中,我们采取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策略,即其中一个班主要着力于课堂教学研究,主攻方向为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识字效率,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自能识字、创新识字能力;另一试验班则主要在拓展识字渠道、激发识字兴趣上下功夫,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在生活中、在社会大环境中识字用字,发展读写。同时两个班又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坚持两条腿走路,以期共同达成试验目标。

(一)优化阅读教学结构,重视识字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近年来,由于某些偏颇,使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往往本着“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原则,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了带领学生阅读理解上,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不够扎实,更别说高效识字了。在试验中,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主要做法是:

1、初读环节,严把读音关

以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初读环节,往往只给学生极短的时间识记生字,在公开课或参赛课上,表现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有效识记生字。生字读音障碍未扫除,又怎能正确理解内容呢?而且对于生字,学生往往先入为主,有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生字,如果一开始得不到及时订正,一旦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以后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为纠正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扎扎实实的把好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可安排这样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自由读课文,遇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对于较难的课文,第一步一般可安排范读引路,而把自读作为第二步);2、把生字连词用卡片、投影、电脑等手段单独突现出来,检查订正。这一环节又可分两步: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检查读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如自读、“乘火车”读、指名读、领读、同位间互读、齐读等等。3、指名读课文或同位、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字音,及时发现问题,纠错改错。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读音如轻声音节、多音字及其它易读错的音节,及时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的就是:面向全体,踏踏实实走好识记生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

2、指导诵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前所述,以往的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往往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上。于是乎有不少教师操作时唯恐分析不细,或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或提出过高要求,分析来分析去,以致学生兴味索然,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尽快步入读写的初衷也未能很好实现。新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下列要求: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以及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如大纲明文规定每学年要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词句和内容,大纲只要求“了解”,而且是在语言环境中了解。这要求可以说十分宽泛,目的就是要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以及语言的积累上,使学生从小打下坚实的读写基础。

的确,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通俗易懂。生字读音掌握了,学生读文的障碍扫清了,只需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把生字、生词置于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将巩固字音、了解字义词义、指导诵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教学要求也就达成了。诸如《人有两件宝》一类的课文,可谓通俗易懂。在读音障碍扫清后,就完全可由学生自己对生字生词以及句子、课文内容质疑问难,以达成“了解”要求。对于学生提出的疑点,简单的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有难度的教师可结合具体语境或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对于学生理解上稍有难度的课文,教师可设大问题导读。这样就能有效的压缩阅读理解的时间,而将充裕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诵读和识字写字上。

3、教给方法,记忆字形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对汉字的记忆成绩,听写总是落后于读音和释义,字形的遗忘率最高。因此,怎样使学生巧记汉字,早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引发探讨的问题之一。阅读教学中,在课文熟读成诵后,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上和书写上。

(1)教给识记方法

根据汉字的组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综合运用了“数笔画法”和“字理识字教学法”。如“山”字,既可教学生数笔画记忆,又可告诉学生“山”字在造字之初字形为“”,表示群山的形状;再比如“鱼”字,除让学生数笔画记忆,我们还板示了其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讲清字理,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采”字,我们引导学生这样记忆:“采”由“”和“”两部分构成,“”表示人的手,“木”代表一棵大树,“采”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

以上方法主要适应于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象形、会意、指示字。而汉字多为形声字,对于形声字,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大部件组合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中“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识字”的方法。如教学“江、河、湖、洋”这一组字,我们除指导学生凭部件组合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字的规律:意思都与水有关,所以都是三点水旁;字的读音和右半部分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我们还顺势告诉学生,对于大多形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意义记忆它的偏旁,根据它的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忆字形。

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们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力”组成,“浇”可把“烧”字换偏旁然后再根据其形旁意义记忆,“尔”是“你”字去掉“”旁,“寻”字下半部分换成“火”即成“灵”字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字形,如“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

(2)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们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识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收效甚夥。

(3)激发识字兴趣

新大纲十分重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在掌握生字读音、熟读乃至背过课文后,再指导记忆字形,若只采取单一的形式,往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字形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除前所述注重生动形象的识字方法的指导外,课堂上我们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如有时我们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有时我们在黑板上顺手简笔绘一“百花园”,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记忆字形。在学生记住字形后,还常用“找朋友”等方式,或要求学生找正确读音,或要求学生找正确部件,或要求学生找出正确的组词,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来强化记忆效果。

(4)加强指导,把好写字关

大纲要求,低年级写字要达到“正确、端正、整洁”,力求美观。在学生对生字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如何指导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乃至美观,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上,我们注重加强指导示范,加强练习与评改,收效也很大。

在指导示范时,我们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并加强示范引路。如“大”字“撇”和“捺”易写歪,“末”和“未”易搞混,“竹”字的两部分有区别,字的部件大小宽窄组合特点等,都需教师特别强调,范写引路。对易写错的字,则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以强调,譬如用醒目色彩凸现易错部分。而对于一般的字,我们则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练写,针对个别出现的问题个别指导。这样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指导,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避免了学生课下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我们还从学生刚学习在田字格中写字时起,就注意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生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我们还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我们还很重视写字的评改环节。除当堂进行作业评改,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写字竞赛、评展活动,学生练习写字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还象模象样的练起了书法。

(二)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的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学生识字也是如此。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被遗忘。但为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采用了学生易接受的形式,经常让所学生字同学生见面,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1、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还有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巩固了识字成果。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读写实践中识好字、写好字、用好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加强应用,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认字、写字、用字。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比赛谁在书中认识的字最多,谁读会的词语最多,谁最先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甚至有感情;写话练习中,我们要求尽可能的用汉字,尽量不用音节代替,还让学生赛一赛看谁写的话最多;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争当识字大王”和评选“识字先进小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并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我们鼓励学生自办简单的手抄报或剪报,将绘画和识字写字以及读写实践有机结合。另外还有“一日一字比美观”活动、“一日一字教大家”、“一日一段小练笔”等活动。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识字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书本渗透到社会生活,有效的提高了识字效率,为学生的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取得的成绩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两年,与其他班级相比,试验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2、试验成果得到肯定。2001年4月,试验教师出市级识字教学公开课;同年九月,试验成果选入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论文交流集。

3、自能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学习“心”字,一位同学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加深记忆:“一个小茶碗,盛了三颗豆;两颗撒出来,一颗在里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工”字,一名学生说,“工”就是“二”加“1”;有学生这样记忆“哭”:下面的“大”是一个人,上面的两个“口”象这个人的眼睛,口下的一点就是那个人“哭”掉下的眼泪;对如何记住“办”字,一个学生这样作答:“我这样记住它:天上雷声急,用‘力’挤出雨两滴”。学生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着实令人欣慰。还有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知道的字谜甚至自编字谜识记生字。学生还建立了自己的识字集锦本,随时记下认识的每一个生字,并对其进行组词造句,有的学生还为其配上了精美的图画。

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自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

篇10

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子各一百五十枚。—魏·邯郸淳《艺经》

桓谭《新论》有云,“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古时,围棋被当成锻炼军队指挥人才的工具,亦被视作闲暇养生与会友之物。“棋贪必败,怯又无功。羸形暗去,则不贪也;猛势横来,则不怯也。”棋谱如兵法,更似心法。方寸之间,进攻退守纵横捭阖,棋盘之上,黑白纵横落子有声。两方战到酣处,侧耳细听可闻苍山骤雨,林涛如怒,万马嘶鸣。

围棋的形式至简,黑白圆子于方板细线间较量,却蕴含着无数种变化。方形棋盘之上,有阡陌纵横;正圆棋子之间,是对垒拼杀。从某种意义上说,围棋是宇宙本质的映射—棋子一黑一白,代表一阴一阳;方盘圆子,代表天圆地方。其间变化,无穷无尽。

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后传至日本等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受到士人阶层的喜爱。与古代名士不同,今日的围棋爱好者开始尝试用现代思维思考围棋之奥妙。无论公司高管,还是大学教授,抑或是职业棋手……在这些当代社会精英阶层的眼中,黑白世界中的布局谋势与事业上的运筹帷幄如出一辙,懂得围棋之道,便也能将生活与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在棋局对弈的背后,这群社会精英希图以传统国学荡涤浮世风尘,将自身志趣与中华文化融合,向世人推广围棋,使其成为像足球一样普及的大众运动。

“玩命”对弈

---------------------------------------------

业余围棋圈里,人人都知道“棋痴”谢骏。三十多年前偶然的一瞥,谢骏步入“棋途”,更几度差点因下棋搭上性命。

---------------------------------------------

去年,谢骏再次在下棋的过程中完全失去知觉—大脑失去控制,大小便失禁,全身抽搐,面色青紫,舌头咬破。

这已经是谢骏病情的第五次发作。

“在下棋的过程中,整个人都失去知觉。被送到医院五次抢救,差一点就告别人世。”头发已经开始花白的谢骏认真问道,“如果一件事,你知道自己如果去做,就有死的可能,你还能去做吗?为了下棋,我能。”他的语气沉静果断,说话间,手在空中一挥,用力拍在桌子上。

“人生有很多种兴奋的方式,比如说喝酒能带来兴奋,性能带来兴奋,吸毒也能带来兴奋,每种兴奋的状态都有其物理反应。如果你理解这种兴奋的话,就能够理解我下围棋时候的兴奋。它比任何一种兴奋状态都更加深刻。下围棋能够让我感觉到,精神处于一种完全疯狂、完全不可自控的状态,完全脱离于自己意识形态的一种状态。围棋能让我体会到整个人灵魂出窍的感觉。”谢骏说。

第一次与围棋不期而遇,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谢骏还在做科研工作,内部称其为C3I系统,专门做空对空导弹的研究项目。当时,C3I系统是中国大力建设的以太空为基地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的综合系统。出于工作原因,谢骏和同事们在内蒙古一带的发射基地出差,工作之余,谢骏经常看到同事拿着一本画满黑白子的书仔细研读。

好奇的他问同事:“你怎么看珠算的书?”

同事一愣:“珠算?这是围棋。”

那是谢骏生平第一次见识到围棋。“在那以前,我根本不知道围棋是什么。在我的成长中,从来没有围棋这个概念。”而同事看的那本书,是日本一流棋手加藤正夫写的《围棋攻防技巧》。谢骏将它从同事手里抢了过来看。“当时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太深刻了。书里描述的是黑白双方在361个空间里面互相斗智斗勇的过程,有一点类似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那种描述方式,非常精彩。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知道世界上有个东西叫围棋,而且这么深奥。”

1984年的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连胜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大日本超一流棋手,夺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次比赛彻底点燃了谢骏对围棋的热情。于是,谢骏开始托朋友把当时能够买到的围棋书都收入囊中,每天仔细研读,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起,白天工作,晚上则与同事们一起在营房里下棋。

唐代李延寿在《南史·王传》中记载:当时的皇帝遣使送毒酒赐扬州刺史王死。敕至之夜,王正在与客人下棋,战到酣处,于是王“扣函看,复还封置局下,神色怡然不变”,从容地下完棋后收好黑白棋子,才对客人说“奉敕见赐以死”,然后坦然将毒酒一饮而尽。与王相比,谢骏之爱棋丝毫不逊色。在业余围棋圈里,谢骏被称为“棋痴”。“我喜欢下棋到什么程度?最极端的时候,我在研究所出差,到一个旅馆里面,对其他都没兴趣,就在门上挂一个牌子,‘209房有围棋爱好者,希望有兴趣者公开手谈挑战’,邀请陌生人过来下棋。用别人的话说,我对围棋的偏爱已经到了不可理解的程度。”

谢骏痴迷围棋的“古怪”事迹不胜枚举,比如年轻时交友,他要求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都去学围棋,“不下围棋,我不跟他们玩”。再比如他在所住的大院里召集了一个四五十人参与的“大院”围棋赛,接连搞了好几届,“搞得还挺热闹的,玩得挺HIGH”。当年在研究所时,他还曾经挨个找棋友挑战,两年里每天都看书对弈,最终与研究所里的一流棋手坐在冠亚军对决台前……

这股对围棋的执迷,也让谢骏承受了无法想象的苦难。年轻时的一次败北,让谢骏精神崩溃,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生活。“这一盘棋对我的刺激特别大,一下就把人精神整崩溃了,从此以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都有点失常。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毛病。回到家后,整个人都呆呆的,别人说什么我也听不到,没什么反应。”父母见儿子呆傻的样子都很担心,无奈之下,谢骏只能弃棋休养。

弃棋数年,最终谢骏却依然重拾旧爱—下棋带来的让他欲罢不能。“我属于大脑极端活跃的类型,大脑一旦进入思考的运行状态,就会觉得特别舒服。万一脱离这个状态,它就特别空虚,无法正常运行。”所以,谢骏特别喜欢进入这种“就像吸毒一样无法自拔”的状态,“我控制不了自己。完全不在意识控制范围之内的这种状态,很有意思”。

因为过于痴迷高度运算,谢骏的大脑开始向他发出警报。他得了一种叫做“博弈癫痫”的病症,当在棋逢对手,厮杀得难分难解之时,谢骏便会呈现僵直、痉挛、失神的状态。这种病只有在他过度思考的时候才会发作。“其实人跟计算机一样,当你的大脑一直在思维运转,速度快到一定程度,造成大脑不规则生物放电,通俗来讲就是突然出现死机,系统崩溃。人的大脑一旦崩溃,知觉就没有了,没有大脑的控制,人整个身体的惨状是没办法想象的。”

针对他这种症状,医生也给出了最有效的药方,也是最后的通牒—戒棋。这对平时跟朋友下棋“一下下一宿”的谢骏来说,几乎是要了他的命。“女儿一看到我下棋,就跟我急,跟我翻脸”,出于他的健康考虑,家人一直很反对他下棋。为了少让家人担心,他只好选择减少下棋的频率,规定自己每天只能下一盘棋。

为了延续自己的“棋情”,如今的谢骏将感情倾注在了棋盘和棋子上。前几年,他花费十几万元购买了一方顶级棋盘,“刚开始下棋的时候,是在博弈的过程中去享受,去挑战。随着生活状态、经济状态的影响,自己对于硬件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追逐,比如日本的榧木棋盘、蛤石棋子等,都是很名贵的材料。”

三十年光阴过去,围棋已然成为了谢骏生命的一部分。对谢骏而言,围棋的魅力可以超越死亡。他经常跟棋友们开玩笑,“你们下棋是下着玩,我是用生命在下棋,我是在玩命。”

“手谈”修身

---------------------------------------------

业余棋手圈里,关培超虽然段位不高,但资历颇深。陈祖德、王汝南等中国围棋界的大师级人物,都是他的老朋友。

---------------------------------------------

关老爷子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米白色衬衫,背带西裤,金丝眼镜后的目光仍然很澄澈,一副民国知识分子范儿。这位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老教授,曾任北京华海新科技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如今退休赋闲在家,每周都会出来会一会棋友。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现任深圳市瑞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余昌民曾经在《清华围棋纪事1964-1983》一文中提到过关培超对围棋的痴迷:“我不清楚关老师与围棋怎样初恋,但知早年二年级学生用‘聚精会神’造句,一个班有二十多个孩子写道,‘关老师聚精会神地下围棋’……”

而回想自己习棋之初,关培超笑道,“我对围棋产生兴趣的时候,很多棋友还没有出生。”上世纪5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教会了关培超下棋。当时,清华大学也有许多围棋爱好者。于是,一帮业余水平的人聚到一起,“互相下着玩”。

不久后,开始,很多围棋国手被下放到工厂改造。“那个时候,我们在清华大学属于逍遥派的,不参加文斗武斗,也不搞两派斗争。围棋国家队解散下放到第三通用机械厂当工人,这个工厂是在朝阳区,离国家体委运动员大楼很近。他们到哪去,我们逍遥派的就跟到哪去,跟着他们继续学下棋,一来二往的,就成了好朋友。”

在国手的带领下,当年还是“小关”的关培超,围棋水平迅速提高。“那个时候只有单休,星期六不休,我们星期天的早晨就去,下棋一直下到下午。”

1983年,北京棋院的老同志举行了一场围棋比赛,关培超是业余围棋五段。三十年后的今天,关培超却感叹自己大概只在三段到四段之间了,因为如今的小孩儿“都很厉害”。不过,他并不以为意,“现在我都八十多了,主要是以围棋娱乐为主,胜负是次要的。”但聊到去年跟着清华代表队赢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时,关培超脸上又显现出了情不自禁的欣喜。“我们去年到过深圳、广州、张家口、内蒙等地方去下棋,今年要去成都、杭州……到处都去。”

近些年,关老爷子从围棋中得出好多体会。“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个是注意锻炼,第二是注意营养,第三个就是要有一些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要是没有什么爱好,老在家呆着,就容易出毛病,容易得痴呆。”

所以,如今的关老爷子时常会出现在北京的元典方策围棋会所,以棋会友,跟棋友们切磋棋艺。大家都尊称他“关老”,他却谦虚,“这里大多数人都下得比我好”。围棋会所的所长尹小林是关老爷子的忘年交,只要老爷子出现在会所,他便会前来对弈一番。主职是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的尹小林一直忙着古籍的数字化工程,而围棋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近几年也得到了他的关注。

在他看来,就如围棋的别称“忘忧”一样,全身心投入的下棋,能让人忘记掉很多忧愁、忧伤、痛苦的事情。“当我们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它减压。在打仗的时候,就带着一副围棋,走到哪下到哪。”

在棋局对弈中,关培超享受到更多的是棋友之间的默契和交流。《世说新语》中提到围棋,言“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虽双方用手下棋,默然无声,但下棋时却是谋略的较量,斗志斗计,同时亦感觉得到对方的心理状态,如同对话,故称手谈。这种默然的交流方式甚至比说话交谈更加真挚。

对于关培超而言,围棋不仅是自身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内容的工具,更是朋友之间联络感情的所在,“应该这么说,除了家庭成员、亲属之外,朋友非常重要。朋友互相彼此关怀、照顾,在交往过程中,大家都有一种亲切感。”

得一棋坛知己,与自己对弈厮杀,实属幸事。去年去世的围棋国手、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陈祖德生前便是关老的好朋友之一。关老八十大寿时,他还题了八个大字“友谊长存,健康常在”作为贺礼。关老爷子爱惜地将其裱起来,挂在自家客厅里,跟其他棋友赠送的字画摆在了一起。

退休后,关培超的家成了棋友聚集的基地之一。“我的朋友挺多的,都愿意到我那儿去下棋”,每当有棋友前来切磋,关培超便会做点西餐。下完棋以后,他便和棋友们坐下来喝喝咖啡、聊聊天。“很愉快”,他说。

以棋悟道

---------------------------------------------

魏飞鹏重视围棋中蕴含的众生平等理念,谢骏用看待自然的眼光寻觅围棋的奥妙,林路则将围棋与《道德经》相提并论,试图用现代思维去解读中国文化的根。三人对于围棋各持己见,但最终,他们都将摸索得来的围棋之道,输入到了自己的事业之上。

---------------------------------------------

与谢骏一样,关老的棋友魏飞鹏也是受了1984年那场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而爱上围棋。当时他正读高中,聂卫平带起的“聂旋风”席卷了全中国。“在当时,他能够打破日本超一流棋手不可战胜的神话,相当于是民族英雄,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即将上大学的高中生,“可能是出于一种对英雄的崇拜,对围棋开始自觉或不自觉产生了兴趣”。

当年,魏飞鹏一边跟着中央台的《马林学围棋》学习,一边买了很多围棋教学书籍,从最基础的布局、死活、定式开始学起。“没有受过科班训练,属于自发的一种爱好。”魏飞鹏今年四十多岁,在景德镇陶瓷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每周到围棋会所和棋友对弈,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习惯。

在他看来,围棋所体现的平等精神是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所严重欠缺的。“当今的社会结构是很畸形的,是封建式的,而且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但围棋界的朋友,彼此间不管职务高低,我们坐在一起就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更不会因为你是一个部长,他是一个老百姓,大家就不一样。应该在大众里普及围棋,让这种众生平等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因为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如果说学生时代的魏飞鹏对于围棋是一种纯粹的热爱,那么,如今让他体验更深的,则是围棋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围棋本身不止是一种运动,从某种意义上,它甚至是宇宙本质的反映—棋子一黑一白,代表一阴一阳;方盘圆子,则代表着最初认为的天圆地方。一阴一阳、一方一圆,可以衍生出无穷的变化。”魏飞鹏认为,虽然围棋和宇宙一样都可以衍生出无穷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都是在规则的轨道上。“大家下棋必须是有规矩的,每人一步,有序地运行。”

魏飞鹏把棋友之间的平等观念融合到公司管理中,“比如对下属,我们是一种关怀式的朋友关系”,他认为,与靠运气取胜的麻将不同,围棋的每一步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运筹帷幄,有全局和长远意识更加重要。“把它引申一下,你今后要走什么道路,这个路的每一步你应该怎么走,你怎么把它规划好,这种思考方式都可以借鉴到工作和生活中。有句老话,叫做‘吃亏是福’,有时你用一个局部小牺牲,可以换来全局更大的利益,不要为一时得失而计较,这是对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谢骏则认为,围棋是“上苍抑或是上帝,传递给人类的一个解读自然和生命的密码”。在他看来,围棋的神秘之处,和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是人类不可求解的。“现在科技如此发达,但计算机都依然无法和人类对弈。围棋具有复杂性,很深奥,但是它的规则又很浅显。就像自然一样,自然界的一切看上去都很浅显,但确实奥妙无穷。”

谢骏年轻时搞科研,后来做系统集成,做网络,再后来下海经商做贸易,做公关咨询服务……面对复杂多样的工作经历,他总是用自己在下棋中养成的思维习惯来应对各种不同情况。对弈时,谢骏喜欢从技术、心理、哲学这三个不同的维度去检视自己,同时阅读别人。“这个过程塑造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方式、求解方式,包括对营销的、对品牌、对企业发展的求解方式。就拿营销来说,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意,你要做一件让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时要在情理之中,要集中于一点,还要琅琅上口,要跟你的认知体系有很多共鸣,这样,你自然就会记住它、喜欢它、传承它。这些东西在围棋中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你下一步棋,其实就是在跟你的对手交流。把这个对手想象成你的消费者,你一定要做一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使出一个出其不意的招数,你才能够真正战胜对方。”

同样是下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创作所所长林路从围棋中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他最近正在忙着写一部著作《围棋道德经》,他认为围棋和《道德经》是可以结合的,“我用围棋来证明《道德经》的伟大,同时通过《道德经》证明围棋的伟大,这两个都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其实它俩都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根就是阴和阳,就是平衡,它是同一个体系。”

林路觉得,围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抽象思维。“老子最重要的观念是无中生有,即世界是从‘无’中开始的。围棋也是从空、无开始的,然后在阴和阳的基础上产生变化。围棋的形式很简单,实际上已经简单到极致了,没有比它更简单的东西了。但形式和外延是成反比的,形式越简单,内涵就会越丰富。所以围棋的内涵会放大到无限大。这个基本理论可以证明它跟人类的行为、思维各个方面都能对应。往最深里说,它是宇宙之道的一个模拟平台,人类在这个棋盘上,可以模拟宇宙中修道,这个跟老子所说的‘道’是类似的,但是围棋比老子所说的还要广阔。”

林路是在一次事业瓶颈期中重拾围棋的。最早的时候,他在儿时玩伴的影响下接触过围棋,后来由于学业繁重逐渐放弃了这项爱好,直到前几年,他的公司队伍开始壮大,很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我开始要养一个队伍了。那跟我去打工是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升级到这个层面之后,我发现自己撑不住了,经验、知识储备、各个方面的资源都不够,那时候属于饥渴的状态。”这时,他偶然地重读了《道德经》。阅读之后,他发现其中的道理居然与围棋有着千丝万缕的共通之处,于是,他开始认真地重新投入到围棋的学习之中。

“围棋非常锻炼心态,越着急越赢不了,它所有的道理都是可以应用到人生、工作和生活里。下棋没有信念是不行的,即使局面不好,你也要撑下去,撑下去才有机会。”从零起步,林路开始摸索着将公司经营起来。在完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林路凭借着下棋的信念一直坚持,“我相信,我一定能带好这个公司”。

林路认为自己身上的两个“缺点”不利于公司经营,一是太好说话,不够强势;二是瞻前顾后,不够果断。这两点都是他在下棋的过程中发现的,“围棋能让你平时很难认识到的自身弱点暴露出来。输了很多盘以后,你会尽量总结你是怎么输的。总结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思想。在企业经营中,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个人的棋风和他的水平,基本能体现他这个人的性格。”

他将围棋与公司经营联系了起来,“围棋培养了我不能放弃的精神,这个是做企业的根源,没有这个精神,事情无论大小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并且,在围棋中,你应该先干什么事,后干什么事,是有侧重点的。公司经营也是一样,你要先捡最重要的、事关生存的事情做,其他的都可以往后放,你必须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围棋的每一步都要抓住最大的一点和最急的一点。它能够磨炼人的性格,一般来说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围棋作为一种训练方式,就会弥补一些,会好很多。”

“木野狐”之梦

---------------------------------------------

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享受到围棋的乐趣,为之狂欢,为之陶醉——这就是谢骏的梦想,也是围棋爱好者们的共同目标。

---------------------------------------------

宋代邢居实的《拊掌录》有记载:“人目棋枰为木野狐,言其媚惑人如狐也。” 明人谢肇也在《五杂俎》中提及古人对围棋的看法:“古今之戏,流传最久远者,莫如围棋,其迷惑人不亚酒色,‘木野狐’之名不虚矣。”以“木野狐”为名,意指围棋虽然是木头做的,但变幻多端、令人痴迷,有如妖魅灵狐一般勾人心智。

洪武年间,朱元璋曾两次禁止百姓下棋。而在中国历史上,明代统治者也曾几次禁止包括棋类在内的文娱活动在民间开展。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感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认为围棋是比闲着无事略好一点的游戏,不齿于整日痴迷围棋的人。

时至今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木野狐”不再被视作蛊惑人心之物,更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为了让这项运动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围棋爱好者各出其谋,希望将围棋推广至世界各地。

正在维也纳大学留学的黎婷是林路的儿时玩伴,正是她让林路第一次接触到围棋。黎婷7岁时便被父母送去学棋,如今是欧洲围棋联盟远东事务官员、关西棋院职业棋士,同时也是日本职业棋手初段。作为职业棋手,黎婷显然更加看重围棋比赛胜负带来的刺激和成就感,“围棋胜负的这种比较激烈的地方更加吸引我。另外,围棋对于我的生活圈子的影响也比较大,可以通过围棋认识很多朋友。”

目前,黎婷在欧洲围棋协会负责推广工作,“要说围棋最强的,还是中日韩这些远东国家。跟中日韩相比,欧美就属于围棋沙漠了。所以,有时候自己也会有点在沙漠中种草的感觉。”

黎婷说,跟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相比,欧美国家喜欢下围棋的人的数量非常少。而说到认可度,围棋也比国际象棋要差很多。“但是反过来看,说明围棋这项运动在欧美国家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关注度一定会有所增长。”最近,欧洲围棋协会开始了一项中欧围棋交流的十年计划,希望能够帮助欧美围棋有一个飞跃性的进展,对于黎婷而言,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动力。

最近从欧洲观赛回来的谢骏,却在欧洲围棋推广中发现了一些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比如围棋的娱乐化—这使围棋能够成为大众普及的运动,“他们的围棋大会,不像传统比赛搞得那么正式、隆重和严谨。除了主赛场主赛制以外,他们还有大量娱乐型的比赛,比如配对赛、多打多、男女混合双打,业余自由搏击等等。在围棋的娱乐化方面,他们做得比我们好。”

曾在清华大学主攻体育管理研究方向的谢骏还发现,欧洲围棋的管理很值得中国借鉴,“参加围棋比赛的任何一个人,什么时候打的比赛,是否赢了,赢了以后得的积分是多少,这个积分在欧洲给你带来多少排名变化,这些东西都有一套系统,欧洲早就完成了。他们做围棋大会已经做了57届,这是超出我们想象的事情。而且每年各个国家都在争办这样的活动,也像奥运会一样,在争办、申办。怎么让围棋更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承?这个问题是我目前思考得比较多的。我也接触了很多人,在构思一些事情。其中包括要去创办真正的围棋世界杯,现在围棋没有世界杯,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围棋一定要向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学习。”

谢骏是在游历中学习,林路则倾向于内省。一直痴迷于研究《道德经》与围棋之间联系的他,近期琢磨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天弈理论,“天弈就代表天道,我把它当做我的信仰,而且不单要自己追求这个信仰,还要进行传道,传出去的途径就是靠推广围棋,以围棋为平台,做到以棋传道。现在我身边很多棋友,大家都愿意推动围棋的产业化。单纯把围棋文化输出,大众难以接受,因为这个社会很难静下心去接受文化的熏陶了,所以,它得形成商业手段,才能把这种文化传输出去。”

与主张围棋商业化的林路不同,魏飞鹏则认为应该由国家规定,从小学阶段开始强制性地普及围棋教育,“围棋在中国,是首先应该大力推广的项目。它和象棋不一样,象棋是有帝王将相的,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围棋是代表自然界的最本质的东西,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构成。我觉得应该让这种自由平等的、制度化的东西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

尹小林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更实在的围棋文化推广上。他创办了“国学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每年一届,今年已是第四届。同时,他在北京西三环的国图文化大厦三层租了个不大不小的空间,供中外棋友下棋交流,他还在中国棋院找了一位老师,每周在会所给棋友们指导棋艺。

虽说以会所为名,实际上,这里也兼备围棋资料馆和博物馆的功能。在这里,尹小林收藏了三十多种明清时刻印的围棋古谱和很多历史上用过的各种棋具,像是唐代的棋罐、辽代的棋子等。除此之外,这里还能找到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围棋资料和近三十年各类围棋赛事的秩序册, “这是别的地方很难找到的”,尹小林说。

由于身体原因,谢骏现在很少下棋,但他偶尔到会所来,和棋友们聊天交流。如今的他更多地在思考围棋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因为对围棋太热爱了。我觉得围棋对人的吸引力是超过所有运动的。那么围棋是否可以像其他运动那样普及,是否可以让大家像我这样去喜爱它?”

谢骏认为,围棋对大脑思考的要求很高,至少涉及技术、心理和哲学三个层面,而这些是其他运动没有的特征。“我觉得围棋是人类文化传承遗产中,最精彩的符号之一。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去体会、享受,去感受它的快乐。”

目前,谢骏正在与很多业界人士接触沟通,其中就包括国际围棋组织的官员。谢骏认为,目前,围棋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广度,但是深度还远远不够。

“围棋已经到了可以成为世界第一智力运动的历史时期。1904年,法国人格林使足球成为了人类第一运动,一百多年过去,我们看到了足球产生了那么大的产业,吸引了那么多人的关注。现在对于围棋,需要一些更深的东西去穿透它。我们要从组织、体系、顶级赛事、规则的统一,以及围棋的娱乐化和商业的运作逻辑这几个维度上去求解,使围棋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世界各国大众的认可。”

“围棋是一项对人类有吸引力,甚至是杀伤力的桌上运动。这样一种来自中国、来自东方的文化精粹,应该让世界更多的人去认识,去享受。围棋可以走向世界,这一天,早晚会来的。”谢骏笃定地说。

谢骏 原蓝色光标传播集团副总裁。

关培超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原北京华海新科技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魏飞鹏 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小林 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学围棋研究会会长。

林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创作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