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荷花的诗范文
时间:2023-04-09 23:1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荷花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描写荷花的成语
1、芙蓉出水: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2、并蒂芙蓉: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3、菊老荷枯: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容颜衰老。
4、初发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5、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6、秋水芙蓉:芙蓉: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7、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8、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9、芙蓉并蒂: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10、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11、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描写荷花的诗句
1.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2.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3.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4.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6.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7.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8.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9.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10.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1.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12.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1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1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16.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17.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18.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19.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20.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2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2.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2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4.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25.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26.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27.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篇2
[关键词]和谐教学;教学文化;文化审视;文化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3-0028-04
一、解读:对三个概念的内涵分析
(一)和谐教学的内涵分析
和谐这一概念在教学领域,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协调与平衡状态而存在的。正由于这种协调和平衡状态的存在,我们才称这种教学为和谐教学。但是,我们在理解和谐教学时,不能从教学体系中不同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和谐角度来理解,这样理解就成了“教学和谐”,而不是“和谐教学”了。实际上,和谐教学与教学和谐是有一定差异的。对此,我们应该从教学元素的价值取向上来理解和谐教学,也就是从教学活动各方面的协调与平衡状态角度来理解。这样,对和谐教学,我们就可以作出如下的界定:和谐教学实际上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并在教学关系融洽、教学要素协调、教学进程有序、教学情感交融状态下所进行的教学。在这里,教学关系融洽成为和谐教学的前提,教学要素协调成为和谐教学的核心,教学进程有序成为和谐教学的标志,教学情感交融成为和谐教学的极致。这种“和谐教学是课程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具有人本性与主体性、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协调性与动态性等特征”。
(二)教学文化的内涵分析
文化内涵的多义性导致了人们对教学文化理解的多样性。有人从广义文化观角度来理解,认为教学文化包括课堂教学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次。有人从狭义文化观角度来理解,认为教学文化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
笔者对教学文化也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由于教学过程既传播文化又承载文化,而且其本身也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因而,教学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文化问题,我们把它归属于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规范、主体意识、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等的复合体。对此我们可以从两点来理解:一是从教学的价值取向来看,教学文化是一种规范性文化,它符合现实的社会期待并体现着社会对教学在文化方面的正式要求,它通常以正式书面的形式被明确规定下来;二是从资源的表现形态来看,教学文化既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文化,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这两种文化处于一种同构的、共享的整合状态。
(三)和谐教学文化审视的内涵分析
在现代社会,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已被纳入到文化的范围内,并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审视。所谓对和谐教学的文化审视,实际上就是从文化的视角对和谐教学进行解析,以探究和谐教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引导。然而,审视和谐教学的文化视角事实上存在着两种:一种是方法论的文化视角,另一种是对象化的文化视角。就方法论的文化视角来说,是将文化作为一种认识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审视和谐教学;就对象化的文化视角来说,是将教学本身作为一种具有文化结构的实体来审视和谐教学。本文就是从后一种文化视角,即从对象化教学文化这一视角来审视和谐教学的。从这一文化视角来审视可知,我们所倡导的和谐教学,是教学过程自身以和谐为旨归和表征的教学,这种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追求和谐的理想与价值。
二、反思:现实教学的文化缺失
(一)统合型教学文化的缺失
统合型教学文化是以规范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与规范文化并存的文化样态。这是一种教师期待、学生期待、社会期待三者和谐统一的教学文化。与统合型教学文化相对的是“离散型”教学文化。“离散型”教学文化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文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离散。教学规范、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教学文化要素之间本应该实现和谐与统一,但事实上课堂教学却常常达不到这样的和谐与统一。例如,有些教师明知道课堂上的专制会压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加强对学生的控制,在课堂上仍然实行对课堂权力的绝对占有。另一方面是不同教学文化之间的离散,主要表现为来自成人世界的教学文化与来自儿童世界的教学文化之间的离散,如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课程文化与学生文化、制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离散等。
(二)合作型教学文化的缺失
合作型教学文化是教学过程中各主体之间以互帮、互助、互动为基本形式,体现团队协调一致的合作精神,并促使各主体共同进步与发展的文化样态。这种文化可导致教学中的合作和学习中的合作。与合作型教学文化相对的是“冲突型”教学文化。“冲突型”教学文化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失衡性冲突的教学文化。这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由怀疑或否定所导致的冲突,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规范性文化表示怀疑甚至否定。由此引发出学生一系列的情绪和言语反映;而教师则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文化规范,以达到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整合。另一种是对抗性冲突的教学文化。这是一种围绕核心价值观而展开对抗与冲突的课堂文化。在对抗与冲突中,双方可能会各持己见,并试图采取一定手段强迫对方服从自己。
(三)批判型教学文化的缺失
批判型教学文化是教学过程中注重主体性批判精神、批判思维、批判人格同步建构的文化样态。这种文化注重学生作为“强势批判思维者”的作用,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反思、质疑、发现,主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思维与思维、智慧与智慧、心灵与心灵的合理碰撞。与批判型教学文化相对的是“接受型”教学文化。在接受型文化状态下,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活动是被动的、不自主的,也是不可选择的。接受型教学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从性状上来看它具有封闭性和线性的特征;因而,学生的批判精神、探究成果等也就得不到和谐共生。
(四)人本性教学文化的缺失
人本性教学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和注重人本发展的教学文化。这种教学文化的核心是关心人、尊重人,并把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人的精神等作为和谐教学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与人本性教学文化相对的是“规训化”的教学文化。这种教学文化如今仍在很大程度上统摄着我
们的课堂教学,具体表现为:在教学目标上,按照统・的标准来进行规训;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确定性与既定性来进行规训;在教学要求上,按照成人化的准则来进行规训;在教学方式上,‘按照注入式和支配式来进行规训。于是乎,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物化”与“人化”、“科学”与“人文”等方面始终难以实现和谐与统一。
三、探求:和谐教学的文化品质
(一)和谐教学的生活性文化品质
和谐教学的生活性文化品质,是指教学中所蕴含的对教育的生活意义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充分关怀并实现和谐统一的文化品质。和谐教学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和对其生活的关注,正是这种课堂人性化本质的充分体现,它使学生感受到了他们与教师之间、与社会之间、与生活之间距离的拉近和活动的自由,从而使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开发,灵气得以展现,精神世界得以张扬。
和谐教学的生活性文化品质主要是通过教学本身亲近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世界、引领生活世界而表现出来的。和谐教学亲近生活世界,也就是力促教学自身与生活之间保持一定的“亲和”关系,并试图使传统教学的“去生活化”和“片面生活化”倾向得以消解。和谐教学体验生活世界,也就是把体验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亲历中”获得探究、质疑、感悟、生成。和谐教学引领生活世界,也就是引领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过一种“教学化的生活”,并不断追寻生活的意义,追问生命的价值,提升生活的品质,从而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彼此呼应着,和睦相处着,同时创造性地转换着”。
(二)和谐教学的生命性文化品质
和谐教学的生命性文化品质,是指和谐教学具有以人的生命为依托,尊重人的生命,并通过人的生命活动来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文化品性。和谐教学作为一种和谐关系的存在,是各种教学关系的共生、共荣、共进、共振,因而它既关注个体生命内部世界的和谐统一,又关注个体生命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一致。
和谐教学的生命性文化品质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关怀、理解、提升,并实现其和谐统一。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主要是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并根据这种独特性为其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其都能体验到自己生命成长的快乐;对学生生命的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生命的整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充满丰富的内涵,既具有认知和情感,又具有意志、态度和信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富与成长;对学生生命的理解,主要是理解学生生命的生成性,使学生的生命在学习中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对学生生命的提升,主要是提升学生生命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升华自我。
(三)和谐教学的审美性文化品质
和谐教学的审美性文化品质,是指和谐教学中所蕴含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审美属性的文化品质。具体来说,这种文化品质是教学主体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达到和谐统一和实现审美化的具体体现。
和谐教学的审美性文化品质,既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审美品格,又揭示了审美过程的文化意义。从审美品格上来说,和谐教学是一种以美启真的教学,以美扬善的教学,以美育德的教学;从文化意义上来说,这种审美过程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品质,当然也就成为一种求真的文化品质,至善的文化品质,达美的文化品质。当然,这种审美性的文化品质也不是一种恒定性的存在,而是一种变动性的存在。因此,这种审美性文化品质的当代特性就“呈现为一些流动的取向,而不是某种静止的性状,我们将这些特定的取向概括为精神意趣上的世俗化,符号意指上的平面化、风格倾向上的新奇化、实践目标上的娱乐化,外延范围上的生活化”。
(四)和谐教学的超越性文化品质
和谐教学的超越性文化品质,是指和谐教学自身所具有的先行性、先导性、理想性的文化品质。这种文化品质标志着和谐教学文化“是一种走在社会、时代前列的,对社会起导向作用的先锋性文化,是一种不为现实的‘彼岸世界’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名与利所迷惑、困扰及束缚的乌托邦性的‘彼岸世界’文化,是一种不盲目地、无原则地适应社会主流文化的探索性的文化”。超越性文化品质使和谐教学的课堂活动充满着无穷的韵味、生机和活力。
和谐教学既然具有超越性的文化品质,那么它就必然会与许多对抗的、离散的、非理性的、“泛科学性”的教学文化挥手告别。例如,它不再将教材奉为至高无上的“圣经”,不再将课堂上的某些结论视为绝对真理来把握,也不再将知识传授的“记忆性”、师生活动的“单向性”、学习目的的“应用性”作为学习活动的永恒追求,它要以其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品质为依据,按照自我的逻辑编织一种崇高的、神圣的、和谐的教学文化之梦。
四、追寻:和谐教学的文化创生
(一)以教学价值观的整合为前提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最深层次的表现是价值观,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都是因价值观的不同。教学价值观是教学价值实践行为在教育者和学习者心理上的积淀和累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意识和思想规范。由于教学文化自身就包含着教学价值观的意蕴,因而,我们要实现和谐教学的文化创生,就必须对各种教学价值观进行整合,并使其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主要是:实现开放性教学价值观与主体性教学价值观的整合,以使和谐教学的文化特质既能呈现出开放性,又能呈现出主体性;实现科学性教学价值观与人文性教学价值观的整合,以使和谐教学的文化转向既能以科学文化为基础,又能以人文文化为方向;实现选择性教学价值观与创造性教学价值观的整合,以使和谐教学的文化生成既可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又可向更高的层次上迈进。
(二)以新课程为依据
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课程本身既蕴含着文化,同时它的实施过程又创造着文化。与旧课程只是“照相式”的反映文化和再现文化相比,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是文化的创造与生成。也就是说,当前我们所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广泛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变革,它既包括对我国传统教学文化精华的激活,又包括对西方教学文化精华的合理吸收与借鉴。这场改革所涉及到的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转换、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管理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实质上都是人们对课程文化的哲学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文化价值的选择。新课程改革不但生成了课程文化,同时它也生成了教学文化,也就是它已为和谐教学的文化创生搭建了一个重要的支挣性平台。
(三)以对话和交流为过程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话与交流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文化。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说,新课程特别倡导教学过程的对话与交流:在精神上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自由的、平
等的对话与交流;在形式上应该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维度上应该是由“单向性”向“多向性”转化的对话与交流。从教学文化的角度来说,上述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其本身既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又生成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具体的生成过程如下:从“听者”到“说者”,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话语表达的过程;从“接受知识”到“发现知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智慧提升的过程;从“个人视界”到“理解他人”,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从“知识学习”到“精神相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精神建构的过程。
篇3
描写桃花的成语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桃腮柳眼: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桃花人面: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夭桃襛李:亦作“夭桃秾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描写桃花的诗句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3、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5、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6、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7、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8、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9、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白居易《晚桃花》
10、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11、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12、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3、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4、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15、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16、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黄图安《闲咏二绝》
17、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8、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19、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20、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郑板桥《沁园春·恨》
21、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22、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23、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24、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2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6、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8、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2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30、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阴铿《渡青草湖》
31、为君沉醉又何妨。——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32、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33、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34、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35、正过雨、荆桃如菽。——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36、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37、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38、宝钗分,桃叶渡。——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39、而今丽日明金屋,春*在桃枝。——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40、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41、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42、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43、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44、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45、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46、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多。——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
47、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辛弃疾《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
48、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49、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元稹《樱桃花》
50、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51、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52、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53、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54、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55、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56、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57、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58、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李商隐《茂陵》
篇4
论文摘要:和谐企业文化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进行整合与构建。其中,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着当前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一种追求与选择,它对企业文化的生成和重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 引言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 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单纯依靠制度的硬管理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自觉行为,企业文化构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众多企业百舸争流、力求实现质的突破、争创国内一流企业的今天,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长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和谐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保持动态张力平衡、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入手。
1 提炼核心价值理念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人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1]。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是价值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理念在企业特色文化的生成和再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价值观念这种感召依靠义务信念,人们的动力和精力都是围绕它组织起来的[2]。正是人们对基于认识理性核心价值的感召的信奉,使企业中分散的组织和多样化的个人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有机整体。对企业而言,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企业在为实现共同远景、完成职能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根本理念引领下所形成的、规约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和发展走向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和共同规范的体系。共同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理念生成的土壤。
点燃和培育共同价值观,是企业形成团队合力,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文化战略。只有把蕴涵在企业核心团队和共同体成员内心深处的共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促进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共同的价值观能使这个组织更加稳定,促使企业新成员的社会化,并强化原有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企业的理想。在企业中,应该确立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准则。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企业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指导全体师生员工行为、解决企业发展主要矛盾、判断企业发展是非标准的根本信念和准则。所以说, “和谐、发展、责任、创新、多元”,应该成为企业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所应坚持的核心价值准则。
2 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它的行为和发展都要依靠其中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乔万尼所强调的,领导者的文化角色及象征角色对优异的企业表现很重要,他们担任首长的角色,向他人发出什么是有价值的信号。协调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使团体始终保持团结、和谐、进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这就必然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从技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转变。另外,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人为本”[3]。企业领导及其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在激发和建立新型和谐企业文化,传播和实现核心价值观,改变个人或小组的价值观、行为和规范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领导的专业角色要相应地进行转变,要从单纯的管理者过渡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建设科研的促进者和文化的传播者,要依据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和思想,从企业实际出发,规划和描绘企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蓝图,以自我发展和自身的道德领导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 企业领导者应该成为善于倾听团体成员心声,关注成员发展,激励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精神导师。通过文化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和卓越工作能力的工作团队。这种精心组建而成的工作团队不仅能体现领导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还能集中体现和践行企业的远景、目标和规划。
最后,企业领导在管理中要追求卓越,确立特色化目标,不断整合企业文化形象,使企业特色文化更为鲜明,有力地促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推进。
3 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
实际上,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整合、优化企业文化资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企本文化是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独特性和专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由于人员素质、领导方式、发展方向等不同,两者之间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移形易而移神难”,这就必然要求强调和突显企业自身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以学习型为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企业形成特色文化、打造企业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企本文化既强调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关注发挥企业共同体成员在特色文化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促进两者之间沟通融合的有效桥梁。塑造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体的自我超越,从而不断营造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将有利于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激发所有成员从事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领导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向建立一流企业的共同远景迈进。
4 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通过各类组织仪式得以诠释、表达和传播。在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信念内化契入组织成员共同的认识和意念中就形成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实质上依赖于企业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
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4]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组织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则能使企业中的成员认同和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会得到加强,并且愿意承担企业的使命,从而也就有利于企业形成重视人的主动性的企本文化。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企业的价值取向,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内部及外部关系,还可以用良好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3):1.
[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学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7.
篇5
关键词:城乡规划, 适应性 , 和谐文化, 创新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规划工作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城乡空间领域的分割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城乡规划是一门科学,因此也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特别是城乡规划涉及到民生问题,也是更加敏感。在城乡规划中,应该认真探讨其适应性和和谐型。尤其在如今大力提倡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城乡规划中的适应性和和谐性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规划中的文化因素,也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目标的需求,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源,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团结向上的凝聚力。
1.城乡规划适应性的涵义认识
城乡规划适应性建设是目前城乡规划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业内人士不断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直认为改进城乡规划建设问题不是一项技术问题,应该做为一个理论基点问题。很多的学者为此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曾提出一个新概念:“引入概念性规划手段,提高城市规划方案的预测能力。”提高城乡规划的适应性,应该自上而下的实施分层次控制,规划指标,有总体控制向分布控制发展,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特色控制和弹性控制,使规划的适应性更高。规划适应性建设的理论研究最近一个时期也是比较丰富,适应城乡规划的长远发展,对规划问题有一个前瞻性的提前预测,是规划适应性的核心内涵。
2.和谐文化因子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城乡规划中和谐文化的内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基因功能,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体现。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基因”脉络,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以和谐文化因子的思想价值为导向
和谐文化是城乡规划中的核心理念,城乡规划中应该以和谐文化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导向,引导城乡规划工作向长远和健康方向发展。和谐文化基因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高度整合,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内涵,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表现。城乡规划工作影响着城乡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其规划的具体实施应该以和谐为尺度,用和谐发展的眼光去判断和衡量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城乡规划工作中的和谐文化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在对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判断的基础上对一种理想社会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和谐文化因子指导下的城乡规划既反映和代表了政府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是体现了社会文明及科技进步,城乡规划的生成和形成,代表着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集中反映,城乡规划的适应性和谐性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高度融合。
2.2发挥和谐文化因子的改革创新作用
和谐文化因子指引下的城乡规划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繁荣、创新和发展。和谐文化因子对于城乡规划工作所蕴含的创新作用,体现了文化发展规律与改革创新的内涵。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就是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没有创新便没有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革命,因此一切工作都需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实践。城乡规划中的适应性也是需要创新理念,创新的规划方案和规划设想,对于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具有创新意识才有创新的设计方案,才会提高适应性和谐性。
3.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规划中的谋划意识,是城乡规划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谋划是作为政府对城乡改革和建设规划的定位,但是这种定位往往具有时间性限制,一届政府对此都会提出一个定位,这种规划工作的短视行为,导致行政和规划部门以成败论英雄,规划工作定的快,变的也快。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对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怀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打算,特别是城市规划工作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和适应性问题,也逐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城乡规划中的一些弊病,只重视眼前,不重视未来,一些急功近利的规划设想,只能是短暂的生存理念,而不是长远的发展理念,因此对于科学的长远发展没有实践作用和引领作用。谋划理念指导下的规划和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结构性规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一定意义上,还没有实现规划的立法化,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将城乡规划的实施框定下来。
急功近利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大忌,一些城乡规划方案往往过于注重谋划,其方案的提出和制定都是围绕一定的目标,为了实现高效而过于粗放,表现为简单和不科学,短视行为导致的急功近利,或者计划由规划部门提出,一旦成为过去式,那么改和不改的自由度极大,规划部门一句话;也有的城乡规划控规全覆盖,权利过于集中,导致在空间资源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现象出现,谋私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城乡规划适应性理论基础研究
4.1将“普遍意识”作为规划工作的前提
城乡规划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和政策的问题,它的理论层面意义重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也是反映社会价值取向和生活目标的体现,是城乡人民生活空间领域的行动纲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乡空间发展也是资本主导的形势,在这样的状态下,单纯以良知进行城乡规划工作的设计是不够的,应该从厉害关系人的角度进行考虑和度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可以通过听证的方式提高和增强群众对城乡规划的参与意识。
4.2城中村规划的“文化交融”模式
城市的扩张,不断地吞噬着城郊的土地,“城中村”一词便应运而生。所谓“城中村”是城市地域粗放式外延的后果,就字面理解,城中的村子,村子的地域空间实体被完整的包围在城市建成区之内,在城中村居住的农民可以依然保留他们的风俗和居住方式,只不过是被整体地城市化了。所以这里的设计文化 依然要保持农耕文化,保持这种文化形成的网络。“城中村”的规划以血缘、亲缘、宗缘、地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因素作为一种主导,但是还要顾及城市的生存规则和生活理念。
4.3将最不利人群的保障意识纳入规划视野
城乡规划的实践中,其成果将成为特定空间领域内的行动限制,这种规划方案会涉及到很多人群,其中会有有力人群和不利人群。强拆导致的严重后果,不利于社会和谐,纠纷和事件不断出现在媒体上。所以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最不利人群的利益,考虑他们的切身空间需求,方便最不利人群对景观资源的使用。
结语
城乡规划中的和谐文化,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法宝。城乡规划中的适应性以及和谐的具体文化形态,都是人们思想观念进步的表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感受,具有一定文化内涵而又保持和谐的城乡规划,是社会发展目标的描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作为一名业内员工,积极探讨城乡规划中的适应性和和谐文化因素,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建林. 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地方性立法实践——以《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为例[J]. 重庆建筑. 2011(03)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电网规划;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探讨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建设城市规划之中能融入电网规划,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电力企业供电的需求,还可以满足城市的生态发展要求。因此从协调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关系的角度来看,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可以使电网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真正成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然而根据我国的现今情况来看,各城市的城市规划中的电网专项规划与电网行业发展规划分别由城市规划部门和供电部门进行编制。由于这两个部门工作的职责和工作侧重点有所相同,因此,两者的规划很难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1 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两者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部分就是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城市电网规划的是否成功,极大的影响着城市的市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对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含的关系,以下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1)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由于两者的侧重点和工作范围不同。因此,两者的性质特点、涉及的范围与深度都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而城市电网它为人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它依附于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
(2)城市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是彼此支持的关系。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和重要内容,它随着城市的建设而发展。但是,反过来城市电网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服务于城市的发展和运转,它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能源和动力,是城市的发展重要基础。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给城市电网产生巨大电力需求压力。城市的发展需要电网不断的发展,同时城市电网的发展也需要具有理性和经济性特征,因此,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来说需要具备相对的独立性、灵活性以及可操作性。
2 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的现今状况
2.1 电力负荷压力不断的高速增长, 城市电网规划用地面临困境。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电力负荷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如此,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电力负荷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某些地区某些年份达到20%以上的增长率。按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形势,预计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电力负荷仍然会保持高速的发展。另外,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走廊十分有限,对于某些城市其电网已经形成规模,如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再进行新的规划,势必会占有大量的土地,因此,往往出现城市电网建设无地可用、有地难用的局面。
2.2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时有冲突,城市基础建设与城市电网建设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电网建设与城市道路改扩建之间的矛盾。目前,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城市道路建设(包括改扩建)与电力企业线路走廊建设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常常是城市进行新建或者改扩建道路往往会在己有的线路走廊上进行,因此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要电力部门负责所有的线路迁改费用,而电力企业往往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因此,两者常常出现矛盾。
2.3 城市电网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引发负面影响
由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没有相结合,因此在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之中往往对环境有着突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市区内架空线路穿越,架空线在居民楼前出现,影响居民的视觉感受和安全担忧。
(2)在电网建设过程之中,输电线路正常的工频磁场和工频电场,科普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居民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影响正常生活环境。
(3)配电网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引发少数居民的过度维权。
3 对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协调统一的措施解析
(1)充分收集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好规划基础性工作。要是若想做好整个城市电网规划,就必须先做好电网的规划的基础工作,坚实的前期工作往往是一个优质电网规划的基石。电网规划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所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输电线路方面和电源点等原始资料进行前期资料的分析和收集工作,需要收集的资料还包括:最大负荷、规划基础年的电量、经济发展指标、分区负荷、电网及设备现状、产业电量发展指标等基础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迸行分析和预测,为城市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2)切实做好负荷预测,提高全面分析水平。由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力行业的需求量受到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技术构成的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各地区建设个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而由于电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不畅,使得这些工业园区内的用电负荷往往和预测负荷差距很大。因此,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要做好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工作,对于各地区的电力负荷数据进行收集,引入不同的方法对于电力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这样才能使城市电网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对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进行同步协调与发展
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的同时,应该先将规划角度设定好在统筹整个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来说,它主要侧重:在城市空间内部,使得城市电网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对于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合理性进行更多地强调,专业性更强。而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更强,因此两者之间应该注重相互协调和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电网规划的编制,以往的电网规划仅仅是将自身的一部分,即规划项目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在现有负荷基础之上城网规划应从市政规划入手,在规划过程中服务于市政规划。在操作过程中,具体应对负荷预测做到分业、分区与分时预测相合。应研究不同行业在城市的具体年份、具置的负荷,使线路、变电站等供电设备的规划及建设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变电所布点也要充分考虑配电网络规划,因为合理的变电所布点可减少供电企业配电网的投资,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浩忠,范宏,翟海保.输电网柔性规划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1).
篇7
关键词:谢赫;六法;儿童绘画
中图分类号:J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38-01
一、气韵生动
“气韵”是很抽象的概念,指的是绘画形象所呈现出来而能感动人的一种力量,和所表现出和谐的节奏与悦目的风致。那么儿童画中是怎么体现的呢?
在小学的美术课上,怎样将“形”与“神”关系,形是神的基础和依托,神是形的拓展和升华。有形无神的教学,其构成元素可能是完备的,却难免教起来单调。形神兼备,甚至得“意”忘“形”的教学才是境界。将美术学科知识烂熟于心,在课堂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的教学才是让人期待,难以忘怀的。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讲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即用笔要肯定有力,它是书法用笔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在儿童画中“线条”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绘画表现形式,让年龄较小的儿童独立地完成一幅线描画,由于孩子思维的片面性、单一性,决定了孩子最后所呈现的画面的构图布局不合理,到最后孩子可能会觉得画错了,或懊恼或遗弃画,失去了作画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会在线描画创作活动中,根据形式美的原理为孩子设计多样化的构图画面,画出其中一部分景物,再让幼儿围绕主题在适当的位置上进行添画。这样既不束缚孩子的表现力,又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让孩子在作画过程中,既获得创作的空间又收到自信的效果。
三、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意味着绘画创作选择对象的合度,观察与塑造形象的深入细致、正确概括。对于这一点,我想举个例子在儿童画教学中,一直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画出来,比如:画玉兰花,看到什么画什么,结果孩子的画面出现了一团一团的,我问他,这是不是玉兰花,他告诉我,老师你站远了看,当我站到他的角度,我惊奇的发现就是他画的样子,感觉就是一个个欲开放的玉兰花,我笑了。所以在孩子的眼里的“应物象形”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四、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指绘画创作必须根据具体对象正确地施色,与宗炳的“以色貌色”有相似之处。
儿童生来就喜欢五彩缤纷、色泽鲜艳的玩具。由于孩子对色彩有一种深刻的情感,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淋漓尽致的色彩。儿童绘画的特点之一,就是孩子们对色彩富有强烈的感受力和大胆的表现力,他们表现在画面上的色彩效果,时常令我惊讶不已,它是那样的鲜丽多彩,那样的奔放,那样的奇妙,所以儿童时期是孩子感受色彩和表现色彩的最佳时期。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 说绘画的构图。意味着绘画创作素材的取舍与组织,画面的构思与安排。
儿童绘画在构图应用上,可以鼓励儿童不受限制地大胆创造,使作品充满稚趣。
1、画面要“饱满”。儿童画的构图一般要求“宁多勿少”,儿童观察的越细致,表现的越充分越好。
2、前后有“主次”。作品构图要遵照“近大远小”的原则,就是最前面的要花的最大,把主要形象放在最前面,次要物体和远处物体的比例适当缩小,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秩序感,剩下的都是为你的这个主题服务的,这样孩子就明白了。
3、左右“呼应”。画面中的景物和道具要与作品主题有关系,左右、上下的内容和形式,既要区别又要有联系。
六、传移模写
将谢赫的“六法”大致分为三类或三个层面:第一类是主体层面的,即第一法“气韵生动”,表现精神的、内在的、看不见的东西、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关怀,但它又寓于其他几法之中。第二类属于本体层面的,即是表现手段,方法的要求,是物质的,外在的、形象的、其中包括“骨法用笔”、“应物象形”和“经营位置”四法。第三类是“传移模写”,在”六法”中它属于另类,似乎有“凑数”之嫌。指的是临摹作品。
曾经我看到这样一则事例:“一位国内某重点小学的四年级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他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的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摸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再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半天也无从下笔。”通过这个事例,也反映出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与国外不同,不能光是临摹,如果老是这样没有创新,不到真正的生活中体验,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竞争力。临摹是我们学习技法的手段,但不是学习的终点。
篇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内部和谐
公司总经理__说,文化对于人,就像土壤对于树木一样重要,没有好的土壤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好的文化培养不出优秀员工。要通过先进的文化培养优秀的员工,还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诚信,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才能成为高效组织。
帮助员工实现愿望,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按照“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和“给人以利益、给人以前途”的理念,这个公司建立了重奖科技人才的机制,畅通了学习深造、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的渠道。去年152名新进厂的高学历员工获得了安家费,55名员工获得了高级职称。在机构改革和业务整合中,思达公司、化纤厂撤销,“三硝”、西区炼油等装置停产,800余名员工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走上了新的岗位。通过与__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选送96名学历高、有深造愿望的员工攻读博(硕士)学位。举办了企业文化、道德礼仪、技术业务等各种培训班130期,培训员工8600人,充分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愿望。
促进家庭和谐,支撑企业和谐。员工拥有了美好的家庭生活,与父母、子女互敬互爱,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__石化公司把“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理念延伸到员工家庭,促进家庭和谐。这个公司建立了扶贫救助基金,用于救助生活特别困难、患了重病、孩子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的员工。
推进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让员工的才智尽情释放。__石化公司继承兰炼、兰化的优秀管理经验,推行了赋有时代气息的自主管理,依靠严格的制度和先进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工作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无需监督、无需要求,主动自觉做好工作,推动管理从偏重“管人的行为”向“管人的思想”转变。
同时,这个公司不断强化民主管理,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将经营战略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福利待遇改善等重大事项提交职工代表讨论,广泛听取员工意见,保障了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按照员工的意愿,公司统一了工资、奖金、补贴发放标准和发放方式,改善了生产操作环境,美化了厂区面貌。去年公司炼油产品总量达到768.13万吨,与重组初期的20__年相比增长31,化工产品总量达到135.71万吨,与20__年相比,增长38,今年前5个月绝大部分产品都完成了计划指标。
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__是一个缺雨干旱的城市,生态平衡本质上难以平衡。炼油和化工是__的主要产业,城市要发展,需要优先发展炼油化工。然而,发展炼油化工客观上对生态平衡存在着危害性。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思路,__石化公司投入1.3亿元资金,完成了催化剂污水与含硫污水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对化工污水处理场进行了技术改造,为当地生活污水和18家企业生产污水达标排放创造了条件。在废气治理中,投入6000余万元,在炼油和化工火炬系统安装了自动点火设施,通过优化生产结构,回收利用了以前排放的干气、废气、放空气,熄灭了燃烧10多年的两支火炬。随着6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的启动,这个公司的浓硝酸装置连同排放黄色尾气的烟囱随之拆除,实现了根治黄烟的目标。__石化的环境监测报表显示,废气排放达标率连续4年为100。
__石化公司将治理“三废”、创造生产与环境的和谐视为使命,投入650万元,花费一年半的时间,清[!]理了黄河边缓冲池的浮渣5万吨。先后建成了黄胶泥沟工业废渣填埋场和黑米崖工业渣场,扩建了化工污水泥渣填埋场,使生产中附带产生的废渣得到低害化处理。同时,充分采用沉淀、生物过滤、曝气等技术,尽可能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用来冲厕、浇灌花木。目前,污水回用量达到每小时500吨,20__年以来,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的资金投入达4亿元。
__石化公司还加大了厂区及周边环境和生活区的治理力度,完成了厂区9条主干道路的修整和绿化,与__石油化工公司共同落实生活小区的配套改造方案,加快社区环境建设,初步解决了小区普遍存在的“路不平、灯不亮、草不绿”的问题,并逐步向“清洁、优美、舒适”目标迈进。
加快发展,让发展的成果造福地方,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经过几年的努力,__石化公司已经建成了年500万吨常减压、年300万吨重催等重点工程,形成了千万吨级炼油规模,乙烯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催化剂生产能力增长了6成。按照“做好做强,做大做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企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__石化公司将全力抓好年60万吨乙烯改扩建、年15万吨浓硝酸、年120万吨加氢裂化装置等重点工程建设,提 升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同时,深入挖掘生产潜力,优化资源、产品结构,将低价值的油品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工产品;发挥科研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竞争对手不能轻易模仿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__石化公司树立了“回报客户、回报员工、回报股东”的理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20__年,公司上缴税费18.12亿元,与重组之初的20__年相比,增长63。据估算,这个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已占到__市全年生产总值的1/2以上。组建以来,这个公司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重大工程建设接二连三,年500万吨常减压、年300万吨重催等四项工程投入了30多亿元,目前开工的年6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将投入62.69亿元,拉动了甘肃省、乃至西部建筑、安装、建材、运输等各行各业的兴旺,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与这个公司签订工程设计、建筑安装、设备制造等业务合同的单位达100余家。
篇9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管理效能,进而转变为企业的生产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为和谐企业奠定物质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形成团结、学习的氛围,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形成,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企业文化还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干群关系,使得企业获得和谐的内部环境。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建设和谐的学习团队
和谐的企业文化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通过创建和谐的学习组织和团队,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方法之一。
1、 领导层要建立“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观念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因领导所处的地位、视觉不同而不同。但只要通过良好的沟通,相互学习才能找出最符合企业利益的解决方式。
2、 培养企业的学习气氛
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企业组织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固化企业经营理念,同时统一企业思想,形成企业哲学。这种哲学有利于让员工从内心真正认同企业的精神文化,增进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进而促进和谐的劳资关系的形成。
(二)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
和谐的劳资关系是维持和谐企业的根本。
1、 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首先要尊重员工的存在价值和劳动价值,并设计科学合理的酬薪制度,使得员工获得合理的价值回报。其次,加强劳动保障制度,为员工的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对于危、累、脏等特殊行业,企业应对这些员工体现更多的关怀,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再次,切实落实职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促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 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在存在集体用工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通过平等协商的过程,把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作为集体合同、平等协商的重点通过对话进行解决,并在合同中通过明确的条款进行约束,这样才能使得员工放心工作、努力工作。这就有效的减少了员工在用工或退工时与企业产生矛盾的机会。当然,企业与员工的矛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此时企业就需要建立由企业工会,劳动行政部门,员工代表组成的协商机制,从法律上、源头上协调解决劳资矛盾,维护员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为企业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达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的。
3、 遵照《劳动法》规范劳动用工
所谓规范用工,主要是指企业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方面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劳动法》,因为劳动法的立法基础就是在保证员工基本利益的基础之上,切实维护双边的合法权益,其立法精神是偏向于劳动者。但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法律监管不到位,员工素质不高,使得企业在在执行劳动制度方面还有差距,未能充分保护员工利益,这必然会损坏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不利于建立和谐稳定,长效的雇佣关系。
(三)建设和谐的企业管理制度
和谐的企业文化,需要和谐的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1、 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企业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能保证在日常管理中,始终以员工为管理主体和核心,注意开发员工内在潜力,满足员工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但人因工作内容,工作习惯,个性的不同而不同,也应采用人本化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的人性化,管理活动的个性化,管理理念的人本化。在实践中,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活上要发挥工会作用,切实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困难,体现对员工生活上的关心和对人的尊重;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消费的关系维护上,为和谐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保证企业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
实践中很多企业在出台管理制度时,只站在本部门的角度,进行拍脑袋工程,没有进行实际调研,没有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这必然使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磕磕绊绊,同时淡化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企业制度在设计时,应保证程序的公开性,同时发动广大员工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增长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也杜绝了,独断专行的现象发生。另外,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公正的劳动分工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企业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将员工的利益与其工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四)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
企业是构成社会有机整体的基本单元,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与地方、环境、其他企业的和谐发展。
1、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和谐自然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理应为承担建立和谐自然而努力。为此企业应坚持将生态和谐观念植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想中,努力坚持绿色文化,将绿色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内强化管理,节约用水,用电,用纸,鼓励员工用更经济的方式上下班,对外积极承担义务,在环境保护上将从事后开展补救措施转到事前的预防和控制上来,努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主义策略”的双赢战略。这种绿色的企业文化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和谐自然的建立,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改变传统的 “资源―产品―废物”生产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取社会、公众、政府的认可。
2、 塑造企业诚信精神
诚信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企业作为企业的单元,也必须有诚信精神。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有必要在经营活动中讲信用,奉行“信誉高于一切”的道德准则。诚信的企业能获取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品牌长久经营的必要保证。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大力宣传诚信观念,普及诚信知识,加强诚信教育,将诚信灌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诚信的员工是构建诚信企业的基础。在生产实践中,严禁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不能生产危害消费者身体或生命安全的产品。
篇10
菠萝:吃得过饱的时候,吃点菠萝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以缓解便秘。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等。
香蕉:促进排便。
味道偏酸甜的,如山楂、草莓等。